儿科护理学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10 17:4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科护理学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科护理学教学计划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级1班、2班共100名护生为观察组,3班、4班护生10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为统招生,在年龄、性别及平均成绩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传统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教学。根据改革后的教学计划与内容,实施观察组教学,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实施模块化教学:调整教学学时,以护士职业资格证为方向开展教学,重点培养护生就业能力。

1.2.1教学内容模块化

按照临床护理任务,将儿科护理学划分为4个模块,即生命发展保健模块、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护理模块、患病儿童护理模块及儿科常见疾病护理模块。每个模块均有相应内容,明确护理内容与护生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的目标性,进而提升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

1.2.2调整学时

儿科护理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培养,提高护士执业资格通过率,将总学时调整至60学时,实训15学时、护理理论教学45学时,并按照适度原则,适当增加儿科常见病讨论课。为提升护士职业资格通过率,增加6学时职业资格理论课,以考试题形式发放给学生,期末考试时检验学习效果。

1.2.3教学方法选择

在教学中新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为常用方法,该方法是指呈现以为案例或事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同时,也可实施一体化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实训室、带教老师与学生一体化,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也是常用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提升护生解决问题能力。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形式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考试及技能大赛成绩比较

期末考试平均成绩,观察组为(88.14±5.14)分,对照组为(76.45±2.34)分;技能大赛成绩,观察组(95.12±2.11)分、对照组(80.34±1.24)分,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就业情况

观察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就业率方面,观察组的就业率为98.0%;对照组为77.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组对模块化教学评价

本研究对观察组100名护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内容包括模块化教学是否有助于顺利完成临床任务、是否有助于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是否可增加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的联系、是否可提高自身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是否有助于增强团队意识、是否提高了自身沟通能力、是否接受新的教学模式等,各项内容学生认可率均超过97.0%,说明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效果良好。

3讨论

篇2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效果;临床实践

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非常琐碎,它涉及的范围不仅有医学,而且还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与临床联系密切,教学难度较大,不易掌握,怎样才能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本人一直苦苦探索,在此浅谈一下探索体会。

一、深入临床,收集资料

授课之前教师必须到医院实践一段时间,不仅要进行护理实践,还要在医疗实践,一方面,通过临床实践教师可以熟悉护理操作规程及护理术语等,熟悉临床护理新技术,有利于教学,另一方面通过临床实践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典型临床病例,为课堂教学积累有用的临床资料。

二、备好课,写好教案是提高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为了搞好儿科护理学教学,教师要做到的是刻苦钻研,认真备课。首先,要背教材,通过备课教师可以熟悉大纲要求,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努力把教材的精神内化为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对于年轻教师来说,集体备课非常重要。通过集体备课,年轻教师会更容易,更好地把握住某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其次,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内容还要备学生。教师只有明确所教学生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根据个人的教学能力及所教学生自身特点设计出一套相适宜的互动方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再次,写好教案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只有详细、认真地设计书写了教案,,才能克服上课时的主观随意性,不至于跑题,而且还可以提前演练即将上课的有关内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好基础。

三、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动之以情,善于利用无声语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良好的课堂情绪,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课堂效果的提高。上课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肢体语言传达信息,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努力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情感充沛,精神饱满,要善于用眼神、姿态、面孔来表达自己思想,这样才能具有感染力。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指出:信息总量效果=7%(文字)+38%(音调)+55%(表情),由此可以看出,,无声语言,尤其是情感对学生获得的信息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教师向学生投入真情实感,课堂教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该敢和学生对视,严肃中有温情,课堂上教师向某一位说话的同学投去一种批评的眼神,他就会马上停止讲话;同样情况,当同学把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正确时,教师如果不仅用语言表扬,而且还投去赞扬的目光,学生就会备受鼓舞,他们会更自信,会对本门课程的产生更加有兴趣,这种作用是任何形式也不能替代的。“无声胜有声”,无声语言不仅能替代有声语言,而且能辅助有声语言,增强有声语言表达的效果,美化教师形象,充分反映教师的气质和人格。

(二)灵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大家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而要想做到“得法”却是比较困难。教学方法的选择设计应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

首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课堂教学中,本人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讲小儿各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时,本人采用启发式教学,先让学生讲相关年龄的故事,然后逐步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出有关各年龄组特点及其相关护理措施,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有关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鉴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环境中,为了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动脑子的习惯,本人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既然他们没有勇气也不习惯率先提出问题向老师“发难”,那么教师可以在刚上课时就向学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仔细听课,随着教学内容的讲述引导学生设法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讲述“正常足月新生儿的护理”时本人先问女孩什么时候来月经的,然后告诉学生部分女婴生后5~7日内就有来月经的,他们非常惊讶,觉得不可思议,急切地想知道原因,很容易地诱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人类物质文明的提高,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适应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在教育手段上要加以革新,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应现行的教育要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电影、录象、录音等媒体,集色、形、光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述“新生儿的喂养法”时,本人采用了放录象的方式,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增强他们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单纯的说教容易使学生厌倦,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多媒体,通过情景调动学生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便会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增强课堂表达和调控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一堂课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和较强的表达能力,那么就会更加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样,教师不要将舞台局限于讲台,在讲课过程中要走进同学,利用无声语言与学生交流,加强互动效果。

其次,要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教师本人的高尚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及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本人不局限于讲授知识,还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临床见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例如:本人曾给他们讲述医院里某家长为给孩子治疗疾病不惜倾家荡产的临床病例,同时还对比讲述了某人把患重病的父亲丢在医院不管的例子,让同学们通过分析体会到父母养育他们很不容易,应该孝敬老人。同时,本人非常尊敬学生的个性,对学生采取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得道,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也营造了相对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篇3

1对象与方法

1.1方法

1.1.1构建师资组由儿科护理学教研室专任教师2名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临床教师3名共同组建师资组,组长1名。师资组成员均参加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与济宁医学院任课教师预试讲选拔,且均取得合格证及授课资格;师资组中硕士研究生学历3名,本科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讲师2名,工作年限3~7年。

1.1.1.1制订儿科护理学教学日历师资组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制订儿科护理学教学日历,包括课程进度、授课章节、授课教师及课时分配,并在新生儿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危重症疾病等章节理论课后设置相关案例教学课。

1.1.1.2收集编写案例师资组依据教学日历,结合临床精心选择1~2个典型病例,通过对病例进行修整、补充并设计问题,编写成教学案例。各案例的选择以围绕各章节重点疾病、常见病及多发病为原则,问题的设计以突出护理程序的应用为核心。

1.1.1.3课时安排该课程共计6时,其中理论课42学时,案例教学27学时;案例教学共9次,3学时/次,50min/学时,共150min。案例分别是新生儿的护理、婴儿腹泻、小儿支气管肺炎、法络四联症、急性肾炎、缺铁性贫血、化脓性脑膜炎、麻疹与手足口病、急性呼吸衰竭。两组使用同一教学日历开展教学,案例教学所用案例一致,课时相同。

1.1.2课前培训儿科护理学理论课开课前,师资组对试验组学生进行理论培训。培训以理论授课的形式进行,共计4学时。内容主要包括“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对护理教学的指导意义,如何将“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与护理程序有机结合并运用于临床专业课(主要是儿科护理学)案例学习。

1.1.3教学方法两组按照学号顺序,依次分组,试验组每组10名,分为1~4组(第4组为11人);对照组每组10名,共4组。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案例教学。

1.1.3.1试验组运用“六顶思考帽”的思维方法,将层次思维与护理程序相结合运用于案例教学,通过制作层次思维图开展案例学习。具体方法如下。(1)报告案例、引导思考:教师采用PPT或Word的形式报告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六顶思考帽”层次思维方法对案例及其涉及的各项问题进行思考,此过程历时约10min,具体如下:引导学生运用“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进行思考时,应体现思维的“层”“次”结合内涵。层:即用六顶不同颜色的帽子分别代表不同角度或层面的思考,颜色不同,思考的方向即不同。白帽是事实与数据帽,代表客观思考,案例课上戴上白帽时,学生应剔除任何个人感受,始终以中立、客观的态度,只关注患者健康的真实事实与过程,通过对健康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为后续的判断(护理诊断)和决策(护理计划)提供客观依据;红帽是情感帽,代表直觉思考,带上红帽时,学生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表达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或所需要的护理干预等方面的直觉、印象、感受、预感,并形成观点与判断;黄帽是乐观帽,代表正面思考,意味着价值与肯定,戴上黄帽时,学生从正面考虑问题,探寻各项护理干预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有效性,识别护理干预的积极因素,表达自己对护理干预乐观的、满怀希望的、建设性的观点;绿帽是创造帽,代表创造性思考,是新观点或新方式的代名词,案例课上带上绿色思考帽,能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增加联想与想象,培养创新性思维;黑帽是谨慎帽,代表负面思考,意味着谨慎与批判,戴上黑帽思考问题能发现事物的消极因素,阐述事物不正确或不可行的依据,并作出评价;黑帽是理性判断的思维方式,是评判性思维的代名词,案例课上带上黑帽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蓝帽是指挥帽,代表冷静思考,其功能是指挥其他思考帽,控制各帽的使用顺序、规则和管理整个思考过程,并负责做出结论。案例教学中带上蓝色思考帽,可以使学生从所思考的问题抽身出来,随时对整个思维过程进行观察、调整与控制,把握讨论时间,避免偏离主题,使案例讨论更有效率[4]。次,即次序、排序。案例分析讨论时,思考帽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序列组合使用。单独使用,如护理评估时运用白帽思考,通过患者客观真实的健康资料,可帮助学生获得对患者健康信息的全面了解;护理评价时运用白帽思考有利于学生以患者目前所达到的健康状态为依据,客观判断护理目标是否实现;序列组合使用,如护理诊断时红蓝组合使用以及护理计划与实施中红、黄、黑、绿、蓝的组合使用。在案例教学中思考帽序列组合使用效果较好,组合使用时序列一般无定式,以能否有效解决问题为前提,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组合排序即可。如护理计划中红、黄、黑、绿、蓝的组合使用使护理计划从红帽直觉感性的想法,经过黄帽与黑帽理性的分析研究、再到绿帽创造性的补充完善,最终蓝帽的确定制订,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经过各思考帽的分析论证,有效地保证了护理计划的合理、严密、可行。(2)分析、讨论、制图:各组在组长的主持下围绕案例,以问题为核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层次思维方法深入展开分析和讨论,并认真制作具体详尽的层次思维图,此过程历时约50min。(3)成果汇报:各组按分组顺序,由组长结合案例依次对本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详细的陈述与讲解,通过思维图的展示进行成果汇报,此过程历时约40min。(4)总结评价:一级评价:即学生自评,成果汇报结束后,各组通过认真阐述本组案例学习的思考路径,总结本组的层次思维图所能解决的护理问题与不足,客观评价本组层次思维图的优缺点;二级评价:即小组互评,自评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依次对4个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集中分析、讨论,在探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着重找出各组层次思维图的优点与长处,缺点与不足;三级评价,即教师评价,结合一、二级评价的结果,教师针对各组层次思维图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分别给予客观评价,对优点与长处予以肯定与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提出修整意见。各组以意见为导向,对本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认真修改完善。此阶段历时约50min。

1.1.3.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部就班地对案例进行“平铺直述”式的分析探讨,具体方法为:教师报告案例;各组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问题,并制订护理计划;各组长依次总结汇报。

1.2评价课程结束后,师资组对两组统一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1.2.1理论考核师资组统一组织命题、编排试卷,并详细制订评分标准。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主要考核学生对儿科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共计60分;第二部分是案例分析题,共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共计40分。两组均使用同一试卷及评分标准。依据得分≥90%×总分为优,80%~89%×总分为良,60%~79%×总分为中,低于60%×总分为差,对两组的理论考核成绩采用分级评价:即基础理论部分≥54分为优,48~53.4分为良,36~47.4分为中,<36分为差;案例分析题≥36分为优,32~35.6分为良,24~31.6分为中,<24分为差;综合成绩(即基础理论成绩与案例分析成绩之和)≥9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60分为差。

1.2.2问卷调查

1.2.2.1问卷设计问卷由师资组就案例学习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等各项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结合对本科学生核心能力[5]相关文献设计而成。由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流行病学、统计学的6名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审阅,经小样本预调查测试后修订而成,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7,内容效度比CVR为0.8。

1.2.2.2问卷内容问卷包括教学效果(9条)、学习效果(5条)、课堂效率(3条)及职业态度(3条)4个方面,共20个条目。各条目按Likert5级评分法计分,即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不一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满分共计100分。

1.2.2.3问卷发放课程结束后,由研究者向两组统一发放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学生单独逐项填写,统一收回。共发放问卷81份,收回81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100%。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方法评价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理论考核成绩(表1)

2.2两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表2)

3讨论

3.1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框架,有效提高了学生案例教学的效率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主持下,学生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照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护理评价的步骤对案例进行“程式化”的分析探讨,教学过程按部就班,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同时,由于成绩或性格等原因,案例课上学生的表现也千差万别,一些成绩较好,善于表现的学生,往往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一些学生由于成绩较差或由于自身不善言谈、畏惧争论,而不敢参与发言与讨论,被游离在课堂活动的边缘,成为尴尬的配角;学生表现的差异大大降低了讨论参与的广度[4],使教学过程易被少数人把持,不能集思广益,展开全面分析与充分讨论。另外,个别教师对案例教学缺乏认真的准备,没有规范严密的教学计划,易使案例教学无章可循,陷入混乱,不能对学生的思考进行科学的思维引导,易使讨论陷入偏题,或成为“流于形式”、“走过场”[4]。以上种种因素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效率及效果。“六顶思考帽”层次思维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案例教学的不良现象,该教学方法通过严密的教学设计,保证了案例教学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思维的“层”“次”结合,为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提供了思考角色,建立了思考规则,学生运用此方法进行有规范的、有约束的思考,避免了天马行空,离体偏题;层次思维与护理程序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案例讨论提供了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框架[6],促进了学生从多角度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加强了学生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全面了解,确保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更全面、判断更准确、讨论更充分,为进一步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及评价等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另外,层次思维有助于引导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转换思考角度,将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减少争议与对抗,节省时间,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理论考核案例分析成绩与综合成绩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3.2有利于增强案例教学的课堂效率,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学习效果、课堂效率及职业态度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1)。“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与护理程序相结合并运用于案例教学,有利于突出护理学临床专业课特点,增强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如绿色思考帽),使学生变得富有创造性,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如黑色思考帽),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方法逻辑性强,以报告案例———分析讨论、制图———成果汇报———总结评价为教学思路,通过典型案例,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解惑释疑,促进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思维层次图的设计制作,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学生以问题为中心,以自身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翻阅教材、查阅文献,对各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得到培养锻炼,学习效果得到明显增强;成果汇报展示环节刺激学生积极发言,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课堂效率;层次思维与护理程序相结合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严密的学习路径,从收集患者健康信息(即护理评估)———针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判断(即护理诊断)———制订细致、完整的护理计划———详尽具体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缜密而连续的护理工作,不仅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职业精神与责任感,而且使学生对护理职业有了更深刻、更客观的认识,护理不再是打针输液的“苦差事”,而是以专业理论和技能为支撑,可以为患者减轻痛苦,解决健康问题的事业,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和从业志向,职业态度得到提升。

篇4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调查对象为2011级高起专层次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应用教改后新教学计划的成人学历教育学生。男性19人,女性176人。学员年龄普遍偏低,30岁以下学员160人。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分布在一级医院的占17%,二级、三级医院学生占49%,其中14%在基层医院及门诊部工作,另外无职称和初级职称的学员占95.8%。通过对基本资料的分析统计,调查对象多数来源于基层医疗单位,从事基础临床、护理工作,年龄小,职称低,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因基础差,底子薄,有一定学习愿望,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被调查对象具有普遍意义,统计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

1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专业培养目标是对教育结果的一种设想和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并应符合社会发展实际和社会需求。自2009年教学改革以来,继续教育学院针对培养对象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高起专层次学生的来源,工作单位、工作性质和工作需求等制定了符合高起专学生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应有的功能定位,即培养适应基本临床工作需要的医院临床医学、护理学技术应用型人才。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转变了教育思想,加强了对成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也进行了相应合理的调整和改革。重新修订了首都医科大学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从表1中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对新的专业培养目标的满意度达到99%。非常满意为36%,说明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当前形式,符合当前学生的需求,教学改革工作达到医学成人学历教育预期的效果。

2学生对本专业课程实用性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成人学历教育教学改革的难度在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专业课程设置来实现的。而对于成人学历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已取得的专业学历层次的知识结构,减少知识的重复和浪费。所以专业课程设置既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关联性和综合性,还有考虑到实现专业目标的可行性。在2009年开展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查阅了相关资料和文献。在掌握政策和充分了解临床需求的基础上,最后制定出适合医学类成人学历教育高起专层次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总原则:即“文化基础知识按需补课,人文学科知识需要加强,医学基础知识需要系统,临床专业知识重在提高,临床操作技能需要加深理解和规范熟练”。根据课程设置原则,教改后新的教学计划做了相应调整:

(1)文化基础课程增加了《数学》和《医用物理学》,以弥补学生文化基础课的缺失,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后续学习医学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2)人文学科知识增加了《社会学基础》、《医学伦理学》和《医患沟通与技巧》,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满足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的需要。

(3)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如《人体解剖学》、《医用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增加了学时,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能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基础医学理论和知识,为顺利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4)临床专业知识增加了《临床营养学》、《急诊医学》,同时在《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授课中增加了护理学新进展并改进了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系统的理解和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并与临床工作接轨,为学生所从事专业上的提高和发展提供帮助。

(5)重新制定了学生实习计划,规范了实习病例的书写方法,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加深理解和规范熟练。新的教学计划已执行1年,高起专层次临床医学、护理学学生共学习了9门课程,包括:英语、医用化学、数学、应用文写作、人体解剖学、医用物理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生理学。

从表2中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对新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实用性满意度达到94%,非常满意为27%,满意及比较满意67%,不满意及很不满意为6%。说明新的课程设置在补足文化课的同时,按需要加强了人文学科教学内容,同时注意了各门基础课之间相互联系的理念,符合当前形式需要,学生对课程实用性满意度的评价已经说明了新的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效果。另外仍有6%的同学对课程的实用性表示不满意。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个别学生对教学改革的目的不够了解,认为新增的文化基础课程增加了学习负担;课程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学以致用。由此提醒成教教师和管理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教改目的的宣教,让学生充分理解教改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摸索成教改革的新思路,使成人学历教育的教学效果再上一个台阶。

3学生对任课教师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授课水平,最后是教学方法,调查结果说明我校高起专层次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良好。

教学态度决定了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任课教师上课态度认真,课件准备充分,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及时准确的回答。学生对老师良好的评价也是对教师劳动的肯定,应再接再厉,发扬在教学态度上的优势。相对而言,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较低,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成人教育教学部门、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应多深入课堂,及时反馈教师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帮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每学年组织学生对教师授课进行测评,并及时将学生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各个承担成教教学任务的学院,为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授课水平提供可行性建议。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结论

通过对使用教改后2011版新教学计划的成人学历教育高起专层次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成教学生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实用性方面比较认可,满意度高,充分说明了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培养目标的确立到课程设置体系的落实,能够符合成人教育高起专层次学生的需求和应有的社会功能定位,并在教学中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2在对任课教师满意度的评价中,学生对任课教师授课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的满意度均较高,对任课教师的辛勤劳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反映了各学院、各任课教师的劳动成果。

篇5

【关键词】PBL教学法 儿科护理学 临床见习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147-02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临床见习课是医学教育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让在校学习的学生通过到医院对典型病例的护理工作过程进行观摩,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弥补在课堂中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初步学习和培养临床思维,了解和熟悉临床上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为第三年的临床实习及实现由学生向护士的转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临床见习课与理论课教学不同,与临床实习也有一定的区别。教学对象是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学生,她们虽然已经学习一定的临床护理理论知识,但缺乏临床实践。临床见习是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是在校学生临床实践开始的第一步,是学生走进医院,接触病人的重要一步,也是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的联系桥梁,其见习效果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水平起重要指导作用。在以往的儿科护理学临床见习课中,由于见习时间短,课时有限,因此,在传统的儿科护理的临床见习课中多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先讲解、后示范、再总结,很少让学生动手练习,学生则做一名倾听者,习惯于被动地学,在见习课中参与度不够,依赖思想严重,缺乏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养成思维惰性,学生普遍反映在临床见习中得不到收获,效果较差。为此,我们在儿科护理学的临床见习课进行了PBL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理论基础

PBL全称是“Problem - Based Learning”,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它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 Based Learning,LBL)”相比,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评估体系、实际效果等方面均有着根本区别。这种教学法是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教师将情境或问题作为学习背景,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以增强学生获得和运用知识的学习动力。它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解决问题并不是PBL的目的,而是作为一个载体,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和推理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南宁市卫生学校2011级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4、5、6班共154人为对照组,6、7、8班共158人为实验组,2组均为初中毕业起点的学生,将两组的性别、年龄及入学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儿科护理学在第二学年开设。2组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的中专教材《儿科护理》(第二版)的实践指导作为教材,内容包括: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腹泻患儿的护理、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贫血患儿的护理、急性肾炎患儿的护理等五个见习内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即见习前教师先布置学生复习相关理论课的内容,见习课时由教师带学生进入病房对相关的疾病完成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并提出护理诊断及制定护理措施,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实验组将采用PBL教学法完成临床见习课。现以“实践6腹泻患儿的护理”为例,介绍PBL教学法在实验组的实施过程。具体实施如下:

将实验组中的6、7、8班进行分组,每组10~12人,各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在见习课上的任务布置及对学生的考勤。见习课上采用PBL教学法,即按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组织讨论、教师总结提高这四个步骤进行,具体实施如下:

1.提出问题:见习前教师选择一个腹泻患儿,并将该患儿的相关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以病例内容的形式下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小儿腹泻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相关的临床资料,记录检查内容并总结本病例特点;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如:患儿目前初步诊断为什么疾病?该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还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以确诊?患儿目前的护理诊断有哪些?请制订出护理措施。

2.收集资料:在上述问题基础上,鼓励每位学生先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文献,收集相关病例资料。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享收集到的资料并加以探讨。

3.课堂讨论:各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阐述对教师所提问题的看法和认识,其他组内成员加以补充发言并讨论。

4.归纳总结: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完善、总结,对其中有分歧和疑难的问题加以解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点拨、启发、引导的辅助作用。

(三)评价指标

1.客观评估:2组学生期末完成本学科的临床见习课后进行的一次测试,内容分为两部分,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及综合能力(如护士礼仪、护理伦理、人际沟通、抗压能力、护士职业风险防范等)测评,理论知识考试分数占100分,综合能力测评占100分。

2.主观评估: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法是否对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自身综合素质等五个方面。发放问卷158份,回收问卷158份,回收率100%。

3.数据处理。所得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四)结果

1.客观评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及综合能力考核比较见表1。表1显示: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在理论考试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综合能力测评中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2.主观评估结果:实验组学生对PBL教学法的主观评价详见表2。表2显示:实验组学生对采用PBL教学法进行临床见习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临床思维及综合素质等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讨论

本研究通过观察实验组学生采用PBL教学法完成儿科护理临床见习课的教学效果,并与采用传统带教法的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PBL教学模式完成临床见习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与传统教学组的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综合能力考核明显优于对照组(P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好奇心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正是有了这种心理需要,学生才萌发学习动机并产生学习活动。在临床见习课中,PBL教学法把传统的以教为重心转变为以学为重心,通过设置情境或问题作为学生学习背景,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能有效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结果显示87.34%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及团结协作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社会所需求的护理人员已由注重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全方位素质型人才,护士在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更注重与病人的沟通及与同事之间的协作,而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的。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独立的学习个体,同学们之间交流很少。采用在PBL教学进行临床见习,学生作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工作中学会合作学习,并通过寻求出解决实际问题而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而且在进行收集病史、组织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病人、临床护士、学生之间的沟通,学会如何与本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采用PBL教学法进行临床见习时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及协作。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用PBL教学法完成临床见习课,通过教师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使他们加深对临床护理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PBL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学生在做这些准备过程中需要查阅课外资料,使学生的目光第一次离开了书本,并初步学会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这对一直接受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获取知识并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不断增强,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哪些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使教师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补充、完善。

(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PBL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把讲解、讨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训练,在临床见习中变被动为积极主动,教师通过提出引导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见习过程中通过收集资料、讨论、归纳及总结,让学生对临床病例能勤观察、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脑,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81.65%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熊真真,袁丽.PBL教学法在内科护理见习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1)

[2]周英华.PBL与传统教学模式并轨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17)

[3]杨东平.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实习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

篇6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护理伦理学;教学效果

1 研究目的

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和方法,对一名合格护士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英国,护士接受的职业伦理教育甚至比医生还多。但是由于护生对伦理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伦理学就是给她们讲道理、“洗脑”的一门课程。与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相比,护生一点也不重视。本教研组探讨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视频播放、开展辩论赛和组织社会实践等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课堂教学实践有限,案例呈现的数量和视频播放的频率受到限制,而且和老师的沟通、交流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制约,制约了教学效果。鉴于此,我们想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护理伦理学中的应用,期望能在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中取得有益成果,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以适应临床工作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此模式的教学,能够推动护理伦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将我校2010级护理学专业的54名本科生设为对照组(传统教学组),2011级护理学专业的54名本科生设为实验组(网络辅助教学组)。2组学生年龄、性别、入校成绩、文化课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2组学生均于入校后的第3学期开设《护理伦理学》课程,采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杜慧群主编的《护理伦理学》第2版为教材。

2.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总学时20,理论课18,实践课2,以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按同样教学计划进行,但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20%学时即8学时用于网络教学,即教师根据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和教学目的,给出一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程度,决定学习方式,教师全程答疑,下课前教师再利用10分钟时间对问题进行回答和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另外学生课后还可以随时登陆校园网中的护理伦理学教学网站进行学习。采用闭卷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2种形式,评价教学效果。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考试成绩用 表示,两组成绩比较用t检验,百分比之间比较用x2检验,以p

3 结果与分析

3.1 两种教学法学生教学问卷调查结果

3.2 两种教学法学生闭卷考试结果

由表1可以得知,两组学生两种教学方法学习《护理伦理学》的兴趣无明显差异,和之前本教研组的研究结果印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1]。

通过表2和表3我们可以了解到,实验组在学习《护理伦理学》收获和对教学进度的适应能力方面,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网络辅助教学组学生闭卷考试成绩,由表4可以看出,和传统教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网络辅助教学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高效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不言而喻。网络教学平台,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构建,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2]。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上传大量的临床真实案例、热点新闻链接、视频以及兄弟院校的精品课程等资料,极大的充实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展了教学素材,弥补传统教学信息量传递不足,加大了学生学习的收获。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师信息、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留言板等,教师可以在线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学生可以在线递交作业,为师生提供了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互动,提高了学生对教学进度的适应能力,及时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网络教学平台与精品课程平台不同的是,它所包括的教学资源内容更加广泛、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更频繁,教学管理功能更为强大。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改革实践,师生双方均有收获。学生的学习成绩稳定,得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大幅提高。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本教研组将继续更新教学内容,采用更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许建丰.浅谈如何提高护生《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J].健康必读,2011(9):114-115.

[2] 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助考;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08年5月开始实施的《护士条例》,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当年就可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考证)。这一规定对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生命科学学院敏感地抓住这一政策变革,在教学内容、方法、教学师资力量、时间按排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考,迅速取得了成效。在2009年的全国护士考证考试中,生命科学学院报考学生取得了95.4%的取证率,高出全省平均取证率43个百分点。护士考证考试对护理学专业,已成为每年的例行考试。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生命科学学院有5个专业,其中护理学专业有学生1076名。2009年,生命科学学院在校毕业班6个,其中本科毕业生33名,专科毕业生141名,全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学生仍达到174人。结果166名考试成绩合格,并获《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二、《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助考措施

《护士条例》颁布后,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生命科学学院将这一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在护理系学生中组织学习、讨论,让学生全面了解考试的政策和规定。同时,学校也结合实验,积极推动学生参加考试。如:对申请参加考试的学生,取消满实习期一年的规定,毕业生当年就可以参加考试。学院对有关政策进行了反复宣传,以使学生领会精神,引导学生加深对政策的理解,调动学生备考和参加考试的积极性。

学院同时组织教师学习《护士条例》,护生考证考试合格,可以说是学业成功的一种标志,是相应专业学生就业成功的必备条件。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的教育理念是成功素质教育,确保学业成功与就业成功,搞好护生考证考试的助考,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学习和发动,教师的助考意识和积极性迅速提高,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教研室纷纷制定具体措施,在正常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备考。

生命科学院正举办专门的考证考试辅导课。护士考证考试已经历时多年,社会上有很多备考复习资料,学生难以选择。学院要求专业老师帮助学生选择,避免学生走弯路。学院收集历年权威性部门出版的资料,如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的护士执业考试指导资料,分析、讲解或将试卷提供给学生复习、讨论。涉及护士考证的相关课程的老师在讲课中注意将复习题中有代表性题目进行重点讲解,布置作业时适当倾向这些题目,使学生在正常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掌握了许多历年考点知识。

护理学实验室满负荷运转。每周一至周日开放,每天8点到晚9点,学生随时可以进实验室练习操作,理论联系实际,动脑与动手结合,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深化了书本知识的印象,这一方面是贯彻教学理念的需要,同时也适应了备考的需要。

关注护士考证考试资讯,即时传达给学生。这些资讯包括报名条件、时间、考试介绍、现场确认、考试科目、考试大纲、权威考试教材、题型分析,甚至考场纪律、机读卡等,确保学生考出好的成绩,为考生保驾护航。

为了使学生适应考证考试,正常发挥水平,同时也为了检验备考情况,即时补漏,生命科学学院组织了摸拟考证考试。

正是准备充分,助考措施有力,因而学院《护士资格证书》考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助考的思考

学院学生在《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试能取得成功,我们认为思想领先很重要。人的行为是思想指导的,人的激情、积极性是思想产生的。只有思想认识到了,重视了,行动才有力量。参加考证考试,不能是应付的态度。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最终要过这一关。机遇面前,各种负面思想还是有的,害怕、措手不及或认为以后机会多得很,漫不经心等。教师、素质导师就要为学生把好关,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毕业生参加考证考试正当时,最有优势,理论知识记忆犹新,实践操作正感兴趣,对考证考试应充满自信。

平时系统学习,打好基础很重要。护士考证考试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一次检验,备考复习应按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准备。系统地、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迎接考试是理智行为。学好知识是专业的需要,是今后工作的需要,是为今后的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奠定基础。要摒弃为考试而考试和碰运气的思想,正常的教学计划不能打乱。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内科护理学课程是高职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内科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技能知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均要掌握内科护理学的相关知识,也要掌握相应护理岗位的操作技能,由于内科护理学专业属于医学范畴,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内科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要满足岗位要求,就要外修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内修自身道德素养。新时期,内科护理行业已经变革,想要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就要积极对接市场和行业需求,优化教学流程,改善教学方法,确定新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方向,案例教学法以事实案例为主展开教学,可以让内科护理学教学更加简单,有效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学校应该深刻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能力,选择有效案例有序开展教学,进而全面提升内科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技能。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既要提升学生的相关护理学知识技能,也要重视学生的内科护理学素养,并通过实际教学让学生明确相关护理法规,助力学生提升自身的内科护理学综合素养[1]。当前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学和学生的岗位要求脱离,很多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岗位环境,这样的案例不是个例,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也易使学生陷入迷茫。而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技能为主导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学到相应的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技能、法规等,满足岗位要求。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推动教学改革。目前,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效果差,学生也学不到实际有用的护理技能,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应用案例教学法构建实践性的内科护理学专业课堂,可以推动教学改革。内科护理学专业课程内容广泛,包括基本的护理知识、技能、护理法规等,且知识体系也随着护理行业的变化而改变,内容的复杂性影响着教学的难度,实际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变化,调整课程模式,引入实际案例,才能保证教学不落人后。应用案例教学法满足了内科护理学专业的课程特点。应用案例教学法实质上是构建应用型的教学模式。随着内科护理学教学形势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教学情况,高职院校应该迎合教学改革趋势,创新内科护理学教学理念,以提升教学质量为首要目标。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满足高职院校发展情况的教学方法,通过结合具有较强时效性的护理案例,可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临床预习的机会。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内容广泛,单一的教学方法会阻碍学生发展、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注重护理理论知识渗透的同时,要加大实践案例的研究,才能助力学生提升专业护理技能,让学生掌握实际有效的护理技能,将所学技能应用在实践中。

二、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内科护理在近几年已经完成了初步改革,内科护理行业更加注重护理品质,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以服务为重。当行业发展时,与其对应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也应该紧跟行业需求积极改变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法。目前我国对内科护理学专业的重视程度很高,将其列为独立的专业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强化护理人才的建设,促进护理行业的转型,因此,内科护理学教学要以国家导向为主,培养高技能的内科护理学专业人才。护理行业应加强两种类型人才的培养,即知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应以理论知识为导向,重视内科护理学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结合岗位要求,培养大量的内科护理学技能型人才,推动内科护理行业的变革和发展,建立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2]。服务质量是未来内科护理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升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内科保健的认知也逐渐提升,更加重视自身内科保健,推动了内科护理行业的发展,这也要求高职院校加大内科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结合时展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内科护理学技能人才,满足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内科护理专业虽然是技能型专业,但高职院校学生情况的特殊性降低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高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这些主观原因或多或少会影响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开展,例如会影响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落实,也会影响内科护理学教学定位的制定,最终影响教学考核措施的实施,进而导致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不佳。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在中职院校已经学习了内科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多以理论为主,实操内容较少,其内科护理学实操技能较弱。由于授课形式单一,导致学生掌握的内科护理学理论知识也不完善,因此在高职院校内科护理专业学习中,学生会出现学习断层的问题,实操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都不是特别理想[3]。高职院校的学生一种是在高考前进行招生,一种是在高考后进行招生,所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专业水平不高,不仅在学习时缺乏动力,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规划,影响了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重视岗位能力需求的调研

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内容多,岗位随着行业不断变化,要想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首先要重视岗位需求调研,通过对岗位标准、能力的调研,结合岗位需求选取案例,针对性地开展案例式内科护理学课程,提升课程的实操性。在学期开始前,学校可以安排志愿者对该岗位的能力要求、标准进行调研,获取护理岗位能力、标准相关信息,所设计的内科护理学调查维度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岗位需求信息多来自一线护理者,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握护理岗位职业需求,为培养与行业需求相符合的护理人才提供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综合设计课程,优化案例选择,选择更具时代性、针对性的护理案例[4]。

(二)以岗位要求为参考,优选护理案例

为了提升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实用价值,为学生提供更多临床实习的机会,教学可以实际的岗位需求为参考,结合综合调查问卷,对护理岗位所具备的能力加以分析,然后调整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制定案例教学框架。结合内科护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结合在一起,依据护理岗位的特色,补充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教材中的案例,融入更多实用性的案例。将岗位案例分成基础知识案例和技能案例,通过不同案例的学习,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基础知识案例包含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法规知识,如护理法规概述、护理药品等;技能案例主要是护理案例,包含多种关于护理的实操案例。在案例选择时,要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尽量提供真实的护理环境,让学生在护理的实际环境中进行训练,提高自己的技能[5]。

(三)优化案例教学的方法

要提升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效率,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案例讲解和渗透,如情境教学、项目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可以掌握系统的内科护理学技能。1.创设案例情境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案例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考正确的护理方法。例如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通过引入真实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案例情景,鼓励学生思考正确的护理方法,如情景:某位老年患者突患急性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咽部不适、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等表现,经过检查发现患者病原体存在病毒和细菌,还出现了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情况,经过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对于这种患者在后期应该如何治疗。通过展示常见的情景,激发学生探讨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探讨,以分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上的护理方法等进行探讨,在学生的探讨中教师要加以引导,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中。经过一番探讨,学生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给出完善方案:前期治疗上,主要以予抗病毒、抗细菌、对症止咳化痰、退烧为主;后期护理上应该随时在呼吸科门诊进行观察,并且要调节生活饮食,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注意多饮水和休息。通过案例情景探讨,可以提高学生内科护理学的专业性[6]。2.采用项目化学习方法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化学习方法,项目化学习方法仍旧以案例为载体,可以设计多个案例,为学生搭建虚拟的护理环境,并采用分组的形式展开项目探究和分析,在项目化的案例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多个不同案例,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护理案例。例如在某高职内科护理学专业中,教师实施了阶段性的项目学习计划,在某个时间段分别设计了急性咽炎患者护理案例项目、急性扁桃体炎患者护理案例项目、急性咽喉患者护理案例项目,在项目化案例实施以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护理案例,经过阶段性的护理技能学习,逐渐提升了学生的内科护理技能,很多学生都反映掌握了比较实用的内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化学习完成后,教师根据不同案例开展了交流研讨会,鼓励学生说出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到的护理技能和心得,通过后期的交流和探讨,提升了内科护理学案例教学的效果。3.科学应用信息技术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更多采用讲述法教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也不佳。在信息技术应用逐渐成熟的今天,信息技术为内科护理学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推动了内科护理学教学走向实践化,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内科护理学案例,将护理流程和知识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学习实现内科护理学技能的强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内科护理实操进行语言指导,对视频中的内科护理实操流程进行分解,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护理技能[7]。例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急性咽喉患者护理案例和急性咽炎患者护理案例的护理方法,并指导学生分析两种疾病在护理上的差异,二者同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是在护理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比性的学习和分析,可以让学生高效掌握不同疾病的护理方法。在对比学习后,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化技术指导学生对案例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实操情况的分析、总结,形成案例教学反馈,弥补案例教学的不足,为后期的案例教学提供参考数据。4.构建线上案例教学平台内科护理学教学以实操案例为主,所以教师应该设计多元化的案例练习活动,通过分散练习和集中练习,让学生的内科护理技能得到针对性的提升,通过随机案例分析和分组集中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内科护理技能。高职院校可以引入内科护理学线上学习平台,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效率,以线上学习平台为基础,融入不同的内科护理案例,借助线上平台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全程化追踪和评价。在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并不多,一般只能通过作业和考核来检验学生内科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缺乏合理性[8]。建立内科护理学线上学习平台可以通过线上授课和线上交流的方式学习和了解更多护理案例,实现了内科护理技能的分享,学生的技能交流也更加通畅,通过线上平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案例研讨进行指导,也可以对学生的案例学习进行总结,实时了解学生的内科护理技能。此外,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学生内科护理技能的反馈系统,实现学生内科护理技能的动态化管理,在教师端系统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参数,全面了解学生的内科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继而做出科学的内科护理学教学调整。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实时内科护理案例,教师可以定期更新平台案例,及时引入新的案例满足学生的技能学习要求。5.校企合作,构建临床实习平台内科护理学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所以教学中应该结合不同资源,为学生创建灵活丰富的实习平台,借助不同案例完成实践性的学习。高职院校可以构建校园和医院的合作平台,为学生内科护理技能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平台,在合作上,院校要拓宽合作渠道,签约不同的医院,依托校园和医院所成立校内外实操平台,融入不同实时护理案例,鼓励学生在案例中实践,将平时内科护理技能应用在实际案例中。高职院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校园内科护理实验车间,聘请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真实的护理工作环境中锻炼护理技能,提高职业素养。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将案例融入考核环节,改变传统的考核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将案例和考核融为一体,保证学生在考核中可以提升自己的护理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该重视案例教学法,以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技能为向导,借助不同的护理案例,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构建不同的学习平台,推动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改革,提升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0(24):142-143.

[2]刘爱平.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343+345.

[3]谢文柳.交互式—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2):190-191.

[4]李静.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9(12):146-147.

[5]温朝玲,侯晞,刘耀辉,等.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2):2693-2696.

[6]刘博.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三年制大专《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8):13446.

[7]刘涛.“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写作感想[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05):338.

篇9

1.1考核内容的变化1.1.1考试内容编排由学科到系统新大纲一改以往的护理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5大板块模式,变成为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等共21章内容。其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以整体的系统的病症为学习内容,由单一学科、单一知识、单一技能转向护理整体知识、整体理论、整体技能;从单科知识点应试转向与职场背景及病人紧密相结合的技能整合应用[5]。考试内容更具广泛性、整体性和系统性。1.1.2由专科到全能形成立体整合考试内容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6门课程。通过对新大纲的分析可以看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将更加贴近临床实践,更加强调护理的独特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除了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要求有所提高外同时还要考核学生参与临床护理过程中所具备的伦理道德、法律常识及人际沟通技巧。新的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更加细致[6]。与此同时,新大纲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尽快找到教学与考试要求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并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1.1.3打破学科界限,突显临床实践能力针对疾病谱的变化,新大纲要求考生具有更加丰富的临床专科护理技能,能够对病人复杂的病情、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程序与人际沟通技巧帮助病人达到最佳健康状况,从而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例如“胎盘早剥的护理措施”“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药物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措施”“妊娠合并淋病的相关问题”等。要求考生除了考虑病人是妊娠期孕妇的特殊身份外,还需兼顾到内科、外科、传染科等常规护理措施。所以,只有应用两门以上学科知识才能对试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又如妊娠期高血压的考题,如“最适宜妊娠期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首先,考生在做答时要选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这属于内科护理范畴;其次,又要考虑到妊娠期高血压的产科护理特点,这又属于妇产科护理范畴,综合两门学科知识的正确运用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单一病症的病人较少,合并症的病人居多,考题中对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护理措施的考查就是检验考生合理运用多学科知识处理复杂病症的综合能力,这种考查对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1.2考试题型的变化强调临床操作和实践技能,临床病例题量增大。2011年以前的考试大纲规定,妇产科护理学所占比例为15%,其中记忆概念性题目占60%。从2011年开始,考试题型改革,近3年的实践能力模块中,《妇产科护理学》所占比例平均为15.9%,以病例形式出现的题目占《妇产科护理学》题目的89.5%,其中比较复杂的病例分析题占57.9%,相应减少了记忆概念性题型[7]。新大纲对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临床实践分析能力有更高要求。考试题型更加注重考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一道试题就是一个临床实际问题,通过各种临床情景来命题,考查学生评判性思维、收集资料、推理判断、做出决策的能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的改变体现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这种考试形式的变化更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改变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冲击,这就要求现行的护理教育教学模式应与新一轮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通过分析近3年的考试情况及考试大纲,现提出以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2用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引导妇产科护理教学改革

2.1熟悉和掌握教材上的知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教材上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意识帮助学生学习整理归纳知识,把握知识点中“最”“首先”“首要”“常见”等关键词,例如,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子宫肌瘤,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宫颈癌,妇科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为卵巢癌等。再例如,早产、流产、胎膜早破的诱因以及物理化学检查结果列表比较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2.2有效教学设计,改进授课方式在《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中,结合新大纲的要求,将《妇产科护理学》整合为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妊娠期疾病的护理、分娩期疾病的护理、产褥期疾病的护理、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妇科肿瘤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等7个课程模块,并将护理人文知识渗透课程的内容中。应用模块课程可以加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历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考生的综合应用型题目考得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8]。所以,在授课中加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的学时数,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特别是有相同点的疾病要归纳整理,如流产、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这些病症都是妊娠期出血性疾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混淆,因此可以根据各种疾病的异同点来比较学习。2.3以考试大纲为复习导向指导学生按照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高其应试的针对性,对大纲中的重点内容要重点复习,力求熟练掌握。让学生适当地做些模拟试题,让学生熟悉试题的类型,掌握答题的技巧,避免因答题方式的错误而丢分。在组织学生进行应试复习时,除了让学生复习掌握所学的《妇产科护理学》知识外,还要注意《妇产科护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内科保守治疗原则和尿瘘的外科手术治疗指证等。2.4熟悉试题类型,掌握解答方法对试题类型要熟练把握。多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全部采用客观题型———单项选择题,选择题不同于名词解释或简答题等主观题,答题要求精准,答案只有唯一。如果平时不注意归纳总结及鉴别比较,考试结果多是错误的。因为选择题强调的是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如果没有弄清楚各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对一些关键考点不能准确把握,则难以应对考试,而这也正是选择题考试的大忌。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时应注意将考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相似的疾病进行比较鉴别。如妊娠早期出血性疾病常见的有各种类型流产和宫外孕,首先将流产和宫外孕区分开来,必须抓住关键的区分点:子宫的大小与停经的天数是否相符———相符的是流产,不相符的是宫外孕。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学会让学生对比忆,对比着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例如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这两种疾病,它们的共同症状为妊娠晚期出血,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无诱因、无疼痛的反复阴道出血;而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有诱因、有疼痛的阴道出血。2.5掌握考点,突破重点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点,把考点讲透彻,并用练习题的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生源情况来看,我们面对的是中高职学生,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如何使其在较短的考前两个月急训中掌握考点,我校采用了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口述、讲解、讲授、解析等形式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具有直接性、可控性和高效性。理论教学内容必须浅显易懂,讲解要形象、通俗。《妇产科护理学》重点在于牢记一些重要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枯燥的数据在短时间内记住,全靠教师的有意识的归纳总结[9]。例如骨盆各平面的径线既繁多又难记,其中骨盆入口平面的前后径、中骨盆横径和出口横径是最常考的考点,教师可以总结为:从上到下的值分别是11cm、10cm、9cm,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有效识记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2.6加强见习和实习工作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枯燥抽象的,而临床实践则丰富多彩、具体形象。在见习和实习工作中,注意指引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通过学生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接触,使其对各个系统和妇产科专业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典型的病例留下难以忘却的深刻印象。例如,对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子痫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抢救处理以及对羊水栓塞病人的抢救治疗,由此再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复习一遍,就会让学生对这两种疾病的区别和共同点以及护理和治疗的内容终生难忘。此外,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实习所在医院的交流合作,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实习护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例如:护理查房和面向实习生的学术讲座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习期间的出科考试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进行考核;实习医院配合学校对实习生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学校可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提前进入实习岗位,使学生在实习结束返校后有更充足的时间复习备考。

3小结

篇10

在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①学校层面:重招生轻管理,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

②课程层面:设置重复落后,欠科学,应用未接轨,教师难教,学生厌学;

③教材层面:缺乏针对性、连续性、可读性,内容重复,知识老化;

④学生层面:要上班难上课,要文凭不想学习,愿出钱不愿出力;

⑤教师层面:怨言多设法少,照本宣科多、研究教授方法少;

⑥管理层面:想管好不好管,管不好最终不管;

⑦运行层面:基本市场化,利益驱使,恶性竞争;

⑧政府层面:睁只眼闭只眼。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只有八个字—协同创新,转型升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实现信息技术与继续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2建设目标

2.1协同创新

与校外教学点、粤桂高校加强合作,形成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办学模式;不断开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积极推进学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2.2转型升质

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完善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加强网络课堂、移动学习、模拟实验等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把继续教育的低能效型办学向高能效型办学转变。

3建设团队的角色分工

无论是PC版还是移动版医学继续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其上线的背后是建设团队的密切配合。其中,校内外教师、助教及技术支持团队都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广东医学院继续教育网络教学工作组由副院长颜大胜牵头,继续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和学科教师组成了建设团队。继续教育学院主要负责统筹与管理,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负责平台搭建和课程录制,学科教师负责教学内容组织和授课。其中,以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支持团队进行了如下角色分工:

①项目总协调(2人):主要负责规划项目的技术支持流程,调度中心技术人员,协调与电信部门技术合作,相关项目活动通知,响应继续教育学院课程团队需求,等。

②课程录制(6人):包括拍摄、后期制作、PPT美化、拍摄环境布置、设备调试等相关人员。主要工作包括:三分屏教学视频的拍摄与后期制作,教学光盘设计与制作、录播室建设和日常值班等工作。

③平台研发(3人):主要负责继续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网络教学平台的前端美工设计与制作、PC版网络教学平台的后台研发、平台调试与维护,等。

4建设的三个阶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网络课堂与面对面传统课堂的深入融合,对继续教育的课堂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学校通过加快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引入信息技术完成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指导,利用先进的网络载体,如移动课堂、翻转课堂,等,来实现不受时空限制、形式多样、方法新颖、师生互动的混合型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学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升质”。广东医学院继续教育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4.1“五位一体”教材建设阶段

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教材改革,目前该校已拥有了成人学生专用的“五位一体”护理本、专科立体教材。“五位一体”教材即理论文本的纸质版教材,以实用、适用为原则,不超过35万字;试题练习题库,以光盘形式随书附送,供学生自学练习;电子多媒体课件,各主编院校推荐名师讲授录制三分屏课件;教师备课电子教案PPT模板,供任课教师作课前培训,人手一份;试题库,供任课教师组织考试或学生自测。三分屏课件及配套光盘是“五位一体”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网络教学平台中主体教学资源。2008年至2011年,学校以护理学专业为切入点,将其专科和本科的全部课程录制为三分屏课件,并完成配套光盘的制作。三分屏课件是把教师视频与Powerpoint课件一并摄制下来,然后生成电脑格式的文件,通过Windows系统里的IE浏览器进行播放。生成的课件包括三个部分:教师的视频、讲课的Powerpoint(当然也可能是其他电子文档)、课程纲要。三分屏课件以最经济的、最有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描述和保留了面对面的课堂氛围,它集视频、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为一体,学习者通过课件可看到教师的形象(局部)、听到教师的声音、看到教师的板书,并按照自己的时间和工作特点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进度,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三分屏课件简洁、易于操作的界面使学习者可以反复聆听有关课程内容,直到听懂为止。

4.2PC版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阶段

2010年,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立起具有特色、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的医学继续教育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授课录像制作系统、教学门户与授权模块、课程学习网站模块、网上测试模块、学习论坛模块、服务器硬件系统。该平台将护理学专业主干课程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使遍布全省各教学点的成教学生都能充分共享校本部的优质教育资源。平台研发技术人员负责该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与维护,教学资源由授课教师及助教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上传及管理。目前,继续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已经投入教学应用多年,并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平台我们建设了14门完整的专业课程,包括:护理学基础、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急救护理学、临床营养学。用户通过合法登录,获得授权来开展教学活动。其中用户分为3类,包括:管理员用户、教师用户、学生用户。管理员用户:具有管理平台的最高权限,包括账号开设、授权,等。教师用户:承担某一课程建设与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用户:课程信息浏览以及进行自主测验、学习讨论,等。

4.3继续医学教育移动教学平台研发与试用阶段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通过3G、4G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的用户越来越多,而网络教育是面向全社会各行各业、各层次,尤其是以在职学生为主的学习特点,使移动学习成为了一种快捷、方便、时尚的学习方式。在进行了多方面的学生需求分析和社会调查后,学校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出了继续医学教育移动教学平台,目前正在试用阶段。医学继续教育移动教学平台提供与Web网站同步的最新通知。在线授课、电子教材、教学资源、在线测试、教学计划,等,同时提供学生通过个人用户名和密码(与Web网站学生学习平台相同),查询个人的课程学习状态,以往课程成绩以及每次考试的考场安排等重要信息,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状态,并进行自我提醒。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探索手机网络功能的应用,通过对继续教育更细化的调研,以学生需求为目的,提供更多、更全面、更丰富的学习和课程资源信息,使学校继续医学教育的手机网站成为全省各地学生随身学习的利器。

5创新应用

广东医学院继续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凭借继续教育成就、办学优势和特色,以“协同创新,转型升质”为目标,紧密联系校内、校外教学点,通过管理体制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品牌项目建设、人力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及理论资源建设等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已基本构建起了服务型的医科高校继续教育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为地方高校开展继续教育提供可借鉴的发展范式。

5.1以“五位一体”教材为抓手,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在传统课堂面授的同时,利用继续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完成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和指导;利用先进的网络载体,如移动课堂、翻转课堂,等,实现不受时空限制、形式多样、方法新颖、师生互动的混合型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5.2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协同推进移动课堂教学实践

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共同创建继续教育“电影院与观众”合作模式。简言之,即由通信集团公司负责“电影院”运营,学校负责组织“观众”(学生),依托高性能网络教学平台的硬件支撑开展教学活动,协同推进移动课堂教学实践。

5.3以教材协编院校为纽带,推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