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0 17:4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

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启发;合作

一、任务驱动,培养学生自学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学会知识,一旦让他们自己去学习某个知识点时,便会不知所措,找不到章节重点,而且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以及原理,这都是学生缺乏自学能力的表现。但教师不可能教导学生一辈子,而且人的一生需要不间断地学习才能够成长,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教师的教导更多的是起指引作用,在教会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优秀人才。任务驱动法就是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知识点以任务的形式发放给学生并要求他们通过合作或者查阅资料等方式去完成,这样学生在巩固旧的知识的同时,预习、了解新的知识,并且学会怎样去自学一门科目。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在课前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实验任务,在玻璃杯中放入纯碱和点燃的蜡烛,然后往杯中倒入白醋,最后通过观察反应过程和实验现象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在授课时,我并没有直接讲授章节内容,而是先询问学生的实验结果,他们都能够观察到蜡烛熄灭的现象,一些学生还能够结合之前学习“氧气”的知识得出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这时我再问:“谁知道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时就有学生主动说:“纯碱的主要成分为Na2CO3,白醋的主要成分为CH3COOH,它们进行反应后会生成二氧化碳CO2,所以实验时会看到冒泡的现象,这些小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方程式是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H2O。”由于这个反应我并没有给学生介绍过,我便问学生从哪里知道这个反应的,学生说:“我自己通过网络查到的资料。”通过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复习旧的知识,既增加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学习,又有利于学生养成长期自学的良好习惯。

二、启发探索,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探索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致使其因为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而对化学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识记阶段,这显然背离了新课改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做好学生的启发工作,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化学思维,使其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进而能够实现自主地去学习、探索、研究化学知识,从而提升自学能力。例如:在讲授“水的电解”这一内容时,刚开始我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这个实验,而是先用“问题引导”的方法对他们做出启发。我问:“水,大家都是了解的,它的基本元素组成都有哪些?”学生齐声答:“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我接着问:“假设我们能将水分解,它可能会生成什么物质呢?”学生思考了一会,答:“它只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我继续问:“为什么生成的不是其他的物质呢?”学生答:“因为元素是不可能凭空出现的,水的元素组成就决定了它分解后生成的物质。”之后,我再给学生讲解“水的电解”过程,学生们能够很快地接受反应原理和过程,授课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这样的“问答”启发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分析、整合,最后得出结果,不仅让他们体会了化学的探究、思考过程,还巩固、复习了已经学过的知识,使其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更浓。

三、小组合作,拓宽学习空间

化学经常涉及探究、实验等内容,所以我们教师会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进行个人实验时,会经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操作性错误,使得实验常常失败,虽然科学探究需要经过大量的失败才能得出成果,但在学习阶段时间有限,一些不必要错误的出现,会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因此,我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间进行相互学习、合作,这样只要有人出现错误,其他人就能够及时指出,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拓宽了视野,促进了他们学习心得、方法的交流。当然小组合作的方式并不仅限于实验,如:课外活动探究、资料搜集等也可以采取此种方式。例如:在学习“物质溶解”的相关知识时,我让班内的学习小组,对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进行了探究。学生们分别将NH4NO3、NaCl、NaOH溶于水,并进行了温度测量。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们展开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搅拌溶解药品,有的负责温度的读取,最后再将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没有什么变化、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会升高。学生的探究实验都做得非常成功,相比于之前“个体”实验教学,有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实验结束后,学生们还进行了讨论,寻找物质溶解导致温度变化的原因,由于涉及离子问题,课程目前还没有学到,我让他们可以到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以此,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和知识面,也有助于他们今后课程内容的学习。

总而言之,初中是学生刚迈入化学学科大门的阶段,学生的化学学习方法还没有形成,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需要教师的指引,因此,教师更应该采用恰当、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亚飞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涪洋中学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16-01

由于我国社会新时展迅速,社会上的一些娱乐项目也越来越多,城镇条件较好的地方,学生们贪玩致使学习的兴致也越来越低,更别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这也就造成了数学学困生的产生,而且上涨的速度迅猛。为了使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有所提高,转化学困生的问题迫在眉睫,也是初中数学教师面临严峻的问题,学校也要加大对此问题的重视度,特制定以下方案。

1.让学生们端正自己的学习心态,对数学学习更加认真

在小升初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组织初中教师到小学中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以及小学教师的教育方式。在小学五、六年级中可以将所学的教案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进行和初中教学的方式相比较,找到合适可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施教。让学生们更快速的能够适应初中教学的新模式。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老师很伤脑筋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的好坏并非取决于学生们的基础底子的深厚,而是他们学习的心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去学习。比如。有的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粗心大意,看到题,粗略了看一遍就进行解答,不能够很好审题,对题本意曲解,从而出现错误。为了避免这一类的问题发生,老师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思考能力。能让学生冷静的分析题,进而准确的解题,让学生们能够掌握解题的思路,发现问题并能够纠正学生们解题的错误。避免重蹈覆辙。让学生们能够养成复习和巩固旧的知识点,在课前能够养成预习新的知识点。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个积极向上的态度,虽然这个任务是比较艰难的,但是老师们不畏惧困难并有恒心完成。

2.对于学困生,老师要给额外的辅助教导

虽然学困生的底子比较差,但是老师也不能为了满足学困生而使整个课堂放慢速度。比如老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让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加强教导,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对于老师耐心热情的辅导,在无形中给学们一种动力,让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更加的有兴致。

比如在数学课中《求圆周长》的课程中,学困生不能够理解这个求圆周长的公式是怎么来的,老师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们进行演练,并让学生们反复的去做类似的题型,从而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点。

3.老师将有趣的活动引入课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为更好的让学生们愉快的在课堂中学习,在现在教学模式中,老师们都能够在数学的教学中和一些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们学生的兴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一些有趣的游戏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玩乐就可以学到知识,而且也愉悦了心情。

在初中教学中,例如在学习《轴对称》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画图或是剪纸等,让学生们通过动手就可以掌握知识点,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培养师生情感,为学好数学打基础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对那门课程感兴趣与这门学科的教师感情有着紧密的关系。学困生由于数学学成绩较差,他们往往不与数学老师正面沟通或见而避之,更别提有问题向老师请教了,这就造成了学困生问题的积累,给学困生无形中增加了负担,因此更不好的去学习数学知识,为了改善这一现状,老师可以主动的去接近数学学困生,主动热情的帮助他们,让他们对老师增加信任,让他们不再自卑,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更加的有信心。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运用生动的话语,以及灵活的肢体语言给学生们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充满动力。往往老师一个轻微的举动都可以给学生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当学生们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老师可以耐心讲解,给学生们一种和谒可亲的感觉,会让学生们更易接触。学生在日常生活上有问题,老师了解后,伸出援助之手,让学生对老师信赖。当学生们有不同意见的时候,老师要耐心的听讲,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促进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们对数学课堂更加喜爱。

总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就要对数学学困生进行转化。在这项艰巨的任务中,老师一定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上多做文章。以方案激发学生们对初中数学学习兴致,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使学困生能够端正自己的态度,并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

参考文献:

篇3

目前,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程序一般是“导入―讲授新知―练习巩固―课堂小结”。这样的课堂重知识,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和培养,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具体表现为“四多四少”:即教师灌输多,学生交流少;注重教材多,了解学生少;讲清道理多,解决实际问题少;教给结论多,培养能力少。

近年来,在新课程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也此起彼伏,主流是倡导自主互助学习,倡行体验和探究活动,但多流于形式,忽视体验之后进行探究学习、引导升华。造成了感性的东西上升不了理性,完不成感性与理性之间的逻辑循环,失去了教育实效性。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体验.探究.感悟.践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体验和探究,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没有任何课程或教师可以规划每一个人的认知过程。教学目标的完成也是这样,只有去体验,去感悟,才能获得有意义的心灵火花。”“体验.探究.感悟.践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强调通过调查、讨论、访问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特征、理念、设计的思路以及教科书的编写都体现“体验”、“探究”、“活动”的特点与“感悟”“发展”的目标,因而为了适应新时期思想品德教学的要求,促进学生社会性、创造性的发展,我们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体验.探究.感悟.践行”的教学模式。

三、解决的主要问题:

1、强化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解决思想品德课教学缺乏“践行”的问题。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工作中存在重说教轻探究,只体验不升华的缺陷。此项目研究以学生的生活主题单元为模块,找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法律、心理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探究和实践,理解“德”的概念,体会“德”的要求,感受“德”的情感,履行“德”的规范,内化“德”的准则,外化为“德”的行为,彰显了思想品德的课程功能和德育功能。

2、解决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习主动性不足的问题。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主动进行自主学习的生命潜能和内在要求,通过教学模式的变革,以问题存在的针对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主动性、积极性来推动教学实效性的增强。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一)理论探索阶段:2011年3月1号到20号。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发现目前思品课堂的真问题,学生渴望的课堂和实际课堂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行调查结果分析。

查阅中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资料,对比各课堂教学的利弊,为生活化品德课堂寻找理论依据和探求创新点。

(二)实验探索阶段:2011年3月20号到2011年11月10号。实验老师在“体验、探究、感悟、践行”的生活化课堂的理念下,构建自己心目中的生活化思品课堂。通过公开观摩、研讨的方式,对实验课进行集体智慧的碰撞;再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整理;然后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实验课的打磨,探索出老师理想中的理想课堂与学生理想中的课堂的结合点。

(三)模式形成阶段:2011年11月10到2012年1月1号。通过上一阶段的课堂探索,邀请本学科专家及同行对本模式进行奠定,提出宝贵意见,最终形成“生活化思品课堂的教学模式”。

五、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一)问题来源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提倡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为什么而教?不是为了教教材而教学,而是因为学生有一些思想的疑问或者行动的困惑,所以我们才实施教学。所以,问题必须是来源于我们的学生的,或者学生共性的问题。因此在施教前教师要进行课前调查,设计问卷等方式,理清学生的真问题,然后创设施教情境。

如《播种友情》一课,“学生对友情的态度,以及在学生在交友方面有哪些困惑”这是教育教学的目的。课前通过调查,教师对这些困惑进行归类,在“课堂探究”环节中,把这些问题以抓阄的方式分到各小组,学生在探究这些问题时,因为问题来源于自己身边,学生的兴致更高,解决的途径也能符合问题提出者的思维方式。

初一学生进入初中后,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现象,每个同学的困惑又不相同,思想品德课堂在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找出学生的问题,如在《学会学习》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以下的问卷:

调查了解:你在学习中遇到哪些问题,有哪些困惑?

1、在平时的学习中,你是怎样学生学习的,你喜欢“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课堂学习,还是喜欢自己思考、小组合作来自主地学习知识?对自己的学习又有什么影响?

2、学习方法是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钥匙。进入初中一个多月了,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你们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是学习某一学科的具体方法,也可以是学习的某一环节的方法(如听课、复习等)。也可向自己的认可的教师虚心请教学习本学科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写出你的学习方法。(至少写出4条)

教师课前把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整理,选出其中一到两个让学生排成一个小品演出来,其他同学围绕着问题谈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合作探究后,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二)活动探究生活化

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白道理,然后能践行,这是最理想化的教育。设计什么活动,怎么设计活动才能润物无声?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学生乐于参与的。

篇4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初中化学 运用分析

前言

不同于其他初中学科,初中化学是集理论与实验于一体的学科,它是学生学习更高阶段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在此阶段的化学教学效果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绩,同时也影响着学生今后更高阶段化学学习的兴趣。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但能够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使他们能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情况下构建起师生间有效地交流与学习,同时互动式教学的特点也有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思维,从而实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初中作为小学过渡到高中的重要学习阶段,不仅是学生打下专业知识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也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质量。初中化学教师应当注重自己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运用,保障学生能够对初中化学产生浓厚的的兴趣。化学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保持融洽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保障,化学教师要能清醒的认识到,在讲授的过程中自身也是学习的过程,要能够将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及提高落到实处,而互动教学的运用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1]。初中化学教师通过在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并且能够让他们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充分掌握化学知识,进而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二、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1.创设情景,提升化学课堂互动性

实践证明要想实现良好初中化学教学效果,增强化学课堂的互动性是最为有效的方法。相较于传统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不高的填鸭式教学,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创设情景能够极大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互动性,从而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对此,教师在备课阶段,必须要严格依据化学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实践创设出符合课堂实际的情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出的情景,使学生能够融入其中进行研究分析并自主探究,以此促进学生形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使他们的思维能够被激发,从而更有助于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自主思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初中化学教学情景的创设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初中化学教学课堂的良好互动。

2.设置探究性提问,实现互动式初中化学教学

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离不开探究性提问的设置,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以此来增进初中化学教学的互动。首先,教师要将不同形式的化学知识设置为具有探究性的提问,在实施该化学知识教学时,通过备课阶段做好的探究性提问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同学讨论。其次,教师实施探究性提问时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教师要能够给出一些思路、方法引导他们思考方向的准确,学生也要积极主动探索,使得他们所学知识更为牢固。例如,教师在教授碳元素知识时,可以设置由碳元素组成的最软与最硬的物质分别是什么?通过这样探究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在他们得出石墨与金刚石后,教师还可以接着就石墨与金刚石硬度不一致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思考,从而使得学生通过探究性的提问融入到化学知识的对比与讨论,实现初中化学教学良好的互动性。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境教学;实验;师生关系

初中化学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去。教师只有把化学学习情境设置好,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高昂。中学生已经不像小学生那样思维单纯、便于管理,如果学生觉得课堂枯燥的话,那么,中学生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度肯定不高。所以,初中化学老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取材于生活,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取材于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初中生去探索生活中每一个蕴含化学原理的小地方。

比如,大家都知道牛奶不宜用高温长久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解释其中的原因。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并把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大家共同找出牛奶不可高温煮的原因。学生交流分析之后,经过老师总结,我们可以发现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在常温下是呈现胶体状的,当牛奶加热到60~62度时,胶体状的蛋白质就开始渐渐脱水,如果长时间高温煮烫,胶体状蛋白质就会变成凝胶状态,形成沉淀。

另外,放久的红薯比刚出土的红薯要甜?这是为什么呢?初中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能够发现红薯放久了,部分水分会流失,红薯表面变得干瘪,红薯内糖分的浓度增加了,自然会变甜。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接着观察和研究,探讨水分流失是否是红薯变甜的唯一原因,组织学生用刚出土的红薯和久置的红薯比较去做实验,测量除了水分流失的原因还有什么造成了糖分的增加。经过实验发现,在水分流失的过程中,水也参与了淀粉的水解反应,淀粉水解后变成了糖,红薯自然会变甜。

二、初中化学教学应该重视实验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研究和学习的基础是实验。在做实验时,初中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教科书上所说的丰富多彩的化学现象。通过实验,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启发,学习欲望能够得到调动。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采取情境教学策略时,应该把实验的因素考虑到其中。

初中化学学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那就是测量金属的活动顺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这方面的实验:

在试验中教师可以提供铁片、铜片、稀硫酸、硫酸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先做出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讨论,大家基本上可以设置出以下的实验方案:

1.铁片、铜片、稀硫酸

2.铁片、硫酸铜

3.铜片、硫酸铁

理论上,上述三个实验方案都是可行的,但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观察实验想象,分组讨论、体验,找到哪一种实验方法更加便捷和经济,最后在班级中确定出最佳的实验方案。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得出铁比铜活泼的结论,关于金属活动顺序的实验就基本完成了,但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延伸实验,去实验镁和铝两种金属活动性,加强对该实验的印象和化学知识的记忆。

这种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的学习方法比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实验式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化学能力,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提升。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也能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初中化学情境教学要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学绝不仅仅是单纯地把理论知识从教师的大脑中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的过程,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一个过程,教师如果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就没有理由去期待学生学习有积极性。因此,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多利用情感的因素,因为学生对一个教师的喜恶往往会影响到学生这门课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鼓励和鼓舞,由情感因素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去带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初中化学的学习无论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是对学生升学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初中化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设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化学教学要尽量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才能事半功倍。与此同时,化学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去感受化学知识、体会化学理论。

参考文献:

[1]项往.浅析情境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学术论坛,2011.

[2]朱长春.初中化学情境教学方法刍议[J].科学教育,2008.

[3]刘丽.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8.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融合

作为化学教师,如何以“活动”为形式、为载体, 以“化学”为基本内容,实现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本文从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特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等几个方面作了探究。

一、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自身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 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 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其特点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生地位的主体性、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时空的开放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融合的最佳写照。学生的一些知识、经验,需要用综合实践 “做”出来,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因此,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性特点方面是一致的。

二、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表述虽然有自身的特点,但也体现了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总的要求。其中,“知识”目标是指在实践性学习中获得的对自然、ι缁帷⒍宰晕乙约岸晕幕的认识和经验,它不追求系统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知识和技能”目标并不仅仅作为结果性目标,它也具有过程性目标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它强调学生亲历实践性学习的过程,在实践情景中运用并掌握各种实践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经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它不是靠灌输、告诉等接受性教学方式获得的,而是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体验、实践等方式逐步生成的。

因此,可以说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都是从学生主体的自我发展和自主生成获得的。故从三维目标的实现角度来讲,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是可以融合的。

三、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

初中化学在课程内容上,和实践活动一样,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所以说,它们是可以融合的。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源头,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组织实施。

五、将问题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从发现问题到论证形成活动主题,这一环节十分重要。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形成有价值、具有可行性的活动主题呢?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对此问题往往难以把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进行论证,以便确定合理可行的活动项目、主题或课题。所以,在将化学问题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要考虑到主题是否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是否有效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同时还要考虑主题的现实性和可行性。特别是要重视指导学生制定好研究(活动)方案,引导学生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口,注意研究的拓展和综合,在研究中综合运用化学等学科知识,重视与综合实践活动其它几个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尽可能的整合。

例如:学习了酸、碱、盐后,引导学生检测食堂排出污水的酸碱度,并提出治理方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会用酸碱指示剂或者PH试纸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或者酸碱度,会用几种简易的方法来净化水。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合作、讨论、实验为主,共同探究食堂排出污水水质污染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生活服务。同时鼓励学生人人争当保护校园环境的小使者。

2.提出问题:

水质污染严重,有待治理。

3.活动与探究:

(1)提出实验方案:

教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击中要害,我们的确要治理食堂污水,但要治理首先要知道食堂污水水质情况,分析污染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水质分析的实验方案。

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较典型的板书列举)。

① 用石蕊、酚酞试剂测定其水溶液的酸碱性;

② 用PH试纸测定其水溶液的酸碱度;

③ 用过滤的方法分析其不溶性杂质;

④用加明矾的方法来除去水中的杂质;

⑤ 用加活性炭的方法来吸附水中的杂质;

⑥ 用煮沸的方法来分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⑦用蒸发的方法来分析水中的杂质;

⑧ 自制简易净水器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2)学生实验操作:

① 准备实验器材;

②教师在学生实验时及时进行指导;

③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3)各小组分别汇报试验情况,展示实验成果,教师适当点评。

重在融合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有关实验技术能力、实践能力和用相关知识处理一些生活和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环境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强化环境教育的理念。

学生这种“学了有用、能用、会用”的现又必然会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赞赏,转而使其更加支持学生学好化学。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自身生活的感受以及社会生活实际的调查了解,体验另类学习的轻松愉快;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即化学学科中提到的STSE教育理念)等方面的认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来之不易和成功之后的甜蜜与喜悦;通过对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思维习惯的感受,培养其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所有这些使得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了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建构了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8.18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课程,而初中化学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到学生高中化学的学习情况。但是由于深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教师过度追求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化学学习效果较差。当前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实验探究为主,锻炼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

1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这将直接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也阻碍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对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1.1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

初中化学课本中主要是一些化学概念、原理、化学方程式等,应该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学方法过于落后,导致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不佳。同时,初中学科中教师大多都将语文、数学、外语作为主要学科,对初中化学的关注力度不足,而且大多数初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在课堂上思维无法跟上教师的讲课速度,这样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十分不利。初中化学教师没有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开展教学,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差距不断增大,严重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在新课改政策下,许多初中学校都开始引进现代化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技术也开始普及,不过由于教师自身能力有限,缺乏创新理念,导致多媒体教学设施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

1.2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养较差

我国初中学校普遍存在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国家师资教育投入不足,这也就导致初中化学教学水平较低,很多学校的教师教学水平差异较大,教师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初中化学教师的储备不够充足,这样也会导致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降低。由于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很多化学教师都对化学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认为初中化学只是辅助课程,升入高中后学生可以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这就使得许多教师对初中化学教学管理过于松懈,甚至有些教师身兼多职,根本不具备专业的化学知识,只是按照课本进行照搬照套,无法理解化学知识的真谛。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教学师资力量极为匮乏,教师兼课情况较为严重,这就分化了教师的教学精力,无法顾忌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认真落实新课改各项政策,没有时间对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1.3学生化学兴趣不高,积极性不足

初中化学应该主要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包含了各种化学概念、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观察化学反应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但是就实际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课堂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过度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对化学实验课程的安排时间较少,这样就无法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课程的魅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许多初中学校教学资金有限,无法创建先进的化学实验室,缺乏健全的化学实验规程,化学器材较为陈旧,无法有效开展化学实验。而且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探究课程较少,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应对措施

2.1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模式,要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来制定教学方案。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要多引入先进的化学教学理念和方法,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2.2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当前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必须要加强初中学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要正确认识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要对初中学校教师资源进行整合划分,然后严格按照专业进行分配,尤其是要对农村初中学校加强师资支持力度。学校也要对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审核,要加强对化学教师的选拔,切实落实新课改政策要求。同时还要定期对初中化学教师进行培训,不仅要增强其理论素养,还要增强化学实践教学能力,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初中化学教学师资水平。

2.3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要强化实验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化学实验课程,并在课堂上进行化学探究实验,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合理匹配化学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比例,要根据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设置化学实验情境,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此外,初中学校还要加强对化学实验器材的及时更新,要积极引入先进的实验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化学操作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当前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要对教学模式和方式进行创新,增加实验教学课程,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伏铃林.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考试周刊,2014,(63).

[2]罗学林.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11).

篇8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初中课堂教学方式也在发生在改变,近年来情境教学被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认可推崇。鉴于此,本文从引入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入手,提出了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并具体阐述情境化教学的策略方法,以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情境化教学;有效策略

1情境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打造情境化教学课堂,而所谓情境叫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和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是由学生为主体而构建起来的一种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原有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同化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从而加深理解,收获更加的学习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引入情境化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热情、开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是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方法。

2创设有效情境课堂的几点思考

初中时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学科的阶段,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化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教师在创设情境化化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创设情境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情境教学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热情、开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若情境问题设置太简单,就不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反之,若情境问题设置太难则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厌倦抵触,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对学生认知水平有正确地判断,将情境问题要置于学生认知的“能力范围区”。

第二,创设情境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任何学习方法和模式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和载体,情境化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设置情境化教学时,必须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在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之间搭建互动平台,使所创情境自然地融入活动和内容当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纽带。

第三,创设情境要切合实际,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化学学科本身就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这就更加要求化学课堂情境设置的具体性和真实性,情境设置越真实,学生构建的知识就越可靠,就越能提高其实践应用及创新的能力。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学的机会,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探讨,提出解决方案,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3初中化学情境化课堂打造策略

第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有效方式。教师在创设情境问题时候要先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情趣爱好,尽可能使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活跃其思维,实现共同探索。例如,笔者在讲授“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课时内容时,便设置了两个情境问题:a.“你认为酸雨可能会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危害?”“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预防酸雨的形成?”b.“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够买了汽车,汽车尾气污染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思考一下,汽车尾气中可能有哪些污染物?”“是否有减少或者杜绝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途径?”上述问题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且是社会焦点话题,因此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探讨热情,纷纷参与其中,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笔者也适时地参与进去,观察学生的思考方法和任务完成情况,这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都大有裨益。

第二,实验情境的创设。多实验,重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一大特征。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来完成,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更收学生欢迎,因此,教师重视实验情境的创设,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现象,总结结论。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时的课堂教学为例,笔者就通过实验情境创设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动手操作的欲望。笔者:“黄金是一种价格昂贵的金属,人们喜爱将其打造成饰品佩带,但市场上我们有时会遇见‘伪黄金’,同学们想不想检验一下老师手中的‘药金’戒指是真黄金还是假黄金呀?听到这,学生纷纷举手示意愿意与老师一起检验。笔者继续引导:“所谓‘药金’其实就是铜、锌合金,同学们是否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枚‘药金’戒指的化学属性?”随后笔者便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并引导他们各自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各抒己见,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轻松愉快的实验过程中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

第三,创设生活情境。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化学已经被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因此,化学教学不但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和创新的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生活情境,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例如,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内容学习时,笔者就生活中汲取素材,设置了以下问题:a.“一把锁由于长期不用,生锈了。我们有没有办法打开这把锁?”b.“铅笔的铅芯是金属铅吗?我们使用的铅笔上的都有HB的标识,H和B分别代表什么?”c.“人们遭遇‘非典’疫情时,出门都会戴上一种含有活性炭的口罩,活性炭的作用是什么?“以上三个生活情境的创设与金刚石、石墨等知识密切相关,并有效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总而言之,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以有效带动学生学习,打造高效初中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梅.初中化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2]雷宇.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杨述芳.初中化学课堂不同环节中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许成刚.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5).

篇9

一、作业的布置

(一)我们布置化学作业时,要严格遵循化学作业的设计原则,同时还要体现出初中化学作业的功能。初中化学作业的有效设计是落实多元化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应遵循以下原则:

1、正确理解课堂教学和课外初中化学作业的关系;

2、正确把握教师在学生完成作业中的角色和作用;

3、把握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合适的目标任务;

4、把握新课与复习课、章节复习与综合复习的关系。化学作业具有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矫正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加强师生之间心灵沟通、培养兴趣和信心的功能。

(二)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分层性、多样性、趣味性和复习性,立体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兴趣、培养能力、开拓视野。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为更好的发挥化学作业的重要作用,作业的布置可采用多种形式:

1、阅读型作业――新教材中提供了较多的“阅读材料”和选学内容,这些内容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增长见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有的还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例如: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中“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绿色化学”、“水资源紧缺指标”、“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等等。

2、记忆型作业――例如:初中元素化合价、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还有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现象等,检查这些作业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及概括问题的能力。

3、实践型作业――以教材上每课后的“活动与研究性学习”为主,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网络收集相关资料。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收集实例资料;调查当地河水水质情况、土壤的酸碱度等。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环保意识。

4、探究型作业――以课本中的“家庭小实验”、“小制作”为主。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中的“自制简易净水器”、“制作叶脉书签”等。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必会思考制作的原理、所用材料药品、操作步骤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方案设计型作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也贯穿于化学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是对实验的一种规划,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解释反思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方案的宏观设计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资料的能力、对设计方案的评价能力,继而为走向社会并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始终重视实验方案的设计。参与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是教育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和目的。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创设恰当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不漏掉任何一个学生。但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速度有快有慢,这就要求教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分层对待,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在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层次性,使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这类初中化学作业的布置,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应分阶段逐步提高。另一方面要适当引导,使学生在完成目标任务时有头绪,按规范进行。

二、作业的批改

批改作业是教师发现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整调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对学生作业提出严格、明确的要求。做到作业规范、正确、整洁和按时。对学生的作业,教师要按规定的数量批改后及时发给学生。要重视“及时反馈”的心理效应,即:能及时得知自己学习结果的学生,其学习效果要远胜于不能得知自己学习结果的学生。

(一)在作业批改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批改作业不认真。有的只写个日期;有的把作业批改的任务推给课代表或组长;甚至有些化学教师都不批改。对此,有的化学教师解释说:“除了备课、上课,还要自己准备实验,工作担子太重了,没时间和精力改作业。”我认为不管怎样,教师不认真改作业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不尊重。

2、反馈时间过长。 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如果对化学作业施行全批全改,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短则一 两天,多为三 四天。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3、信息反馈量过小。 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4、批改方式单一。目前,大多数化学教师采用“全收全改”的方式,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对已讲授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备好下面的课。于是化学教师除了备课、上课外,就是成天批改作业,工作量大,长期下去,身体健康都成问题。

5、未进行二次批改。 对学生订正的作业不进行二次批改,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能保证订正的效果,形成问题遗留。

篇10

关键词: 互动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 运用策略 

1.引言 

对于初中时期来说,化学学习虽然处于入门阶段,知识点及深度也处于比较容易掌握的阶段,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则往往存在较多问题,如很多学生学习遇到问题往往缺乏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的交流,有时甚至是放任不管,进而导致化学学习进入误区,学习效率难以提高。而且一些教师会采用探究教学方法,但是对于教学效果及方法过于依赖,继而导致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形式化,且教学的目标严重缺乏,进而也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笔者通过本文,就互动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详细分析与研究。 

2.互动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2.1交流原则。 

首先是交流原则,交流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因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有助于互动教学开展,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开展互动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基础即是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让学生敢于与教师交流,敢于提出质疑。另外,交流可体现在学生群体中,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则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个性思维能力及团队协调能力,对于他们的实践探索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即如实验探索学习等。 

2.2引导原则。 

引导原则也是互动教学需要体现的一个原则,特别是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学生尚且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盲目进行互动往往会让学生无法了解化学学习目标,同时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及开放也极其不利,而且很容易扼杀学生的个性,进而让他们形成统一的性格,这与目前社会人才的培养需求背道而驰。 

2.3趣味原则。 

对于初中互动教学,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更多互动性,互动的方式不仅仅只是通过提问与回答的传统方式进行,同时可以贯穿多个互动活动,即如学生组成课题研究工作室,教师则在其中负责管理和建议的职责,另外有一些趣味性更强的活动,如课题实验、生活调研及知识探索等多个活动[1]。 

3.初中化学互动教学策略 

3.1完善提问教学,体现交流特征。 

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的互动性突出,教师首先需要完善传统的提问教学,最后体现出交流的特征,特别是可以将一些提问教学通过观察实验进行表现,同时提问由教师提问转变为学生提问,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诸如“化学反应”的观察教学,教师可以首先以实验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应内容。如教师先选用一张在一张白纸上用硫酸铜溶液写下字,然后让学生自愿进行配合,即用一瓶无色的溶液喷洒在白纸上,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而很多学生都会提出纸上出现了蓝色的字样,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两种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同时提出另外一个问题:有时候物质形态变化并不能作为化学反应的依据,那么如何判断化学反应发生的变化? 

3.2强化课程引导,明确引导方向。 

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应当更注重教育的方向及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在互动教学开展时应当注意对于课程的引导,同时明确引导教学方向,这样能避免互动教学工作偏离教学的主题,例如:针对“化学反应”发生的依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假设发生化学反应的标准,即如一些学生会提出化学反应发生判断可以根据物质形态的变化。而教师则可以提出相应引导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五五分组,然后自由设计生活化实验,并且进行观察,观察原则为物质形态的变化是否会产生化学反应,一些学生则会设计观察蜡烛受热融化的观察实验,整个观察过程中蜡的形态由固态转变为液态,而根据学生自主分析与探讨,很快可以得出结论液态的蜡主要成分与蜡烛的主要成分完全一致,并没有产生新物质;还有一些小组学生则观察到如果将一张白纸燃烧,在燃烧完成后产生黑色的灰,这也是物质形态变化的表现,但是灰的成分与白纸的成分出现本质化的差别,而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将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可以很快得出结论,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的原理区别在于化学反应的物质成分发生变化,在物质形态产生变化时,也伴随新物质生成。 

3.3改进互动方案,导入趣味活动。 

对于教师而言,互动教学开展还需要对目前互动方案进行调整,即传统互动方式单纯局限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改进互动方案则是让互动过程产生双向性,即学生也可以提问,教师进行解惑;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需要有更多的交流、互动及探讨。再者可以导入趣味活动,如对课堂实验活动进行调整,将实验以魔术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观察力和求知欲望;再例如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导入趣味活动,增强其互动性,即实验组导入评比赛活动,主要是要求学生实验能够达到一定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身对于实验的观察收获及个人思考;还有对于课余作业,教师也能代入一些趣味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即如作业形式可以以生活观察的形式观察一些生活有趣的化学现象,比如醋倒在鸡蛋壳上,蛋壳会冒出气泡;醋与白酒混合然后用火加热,酸味渐渐没了,同时我们可以闻到一种更加芬芳的香气,等等。 

4.结语 

虽然目前初中化学互动教学在很多初中课堂教学中已经普及,教学效果依然不佳,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存在较大的障碍,同时学生过于依赖于教师的问题引导,从而缺乏自主思考意识,所以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彭爱莲.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0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