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0 17:4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学习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在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相比较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但是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始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文章结合高中生的阶段特点,总结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方案
1.引言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一直是许多教师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由于其课程特点导致课堂管理难度大,课堂效率低下。因此,需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相应改进,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2.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方案
2.1充分的课前准备
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有效教学,充足的课前准备是教师必须注意的方面。教师应当在课程开始前,对教材进行充分了解,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准备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避免出现因为备课不充分而导致的影响课堂效率的情况。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提前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尽可能地具体化。如在教授《网页链接的运用》一节内容时,教师通过提前对教材的研究会发现课后需要掌握的网页之间链接设置、网页内链接设置和E-mail链接的三个内容的异同点,它们可以利用相同的链接方法,区别只是在于链接目标不相同。教师对这些内容有了提前了解,教学目标就十分明确,带领学生重点掌握链接设置的方法[1]。还要注意网页内链接设置与另外两种链接方式稍有不同,需要事先设置书签。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这点并对学生进行重点讲解。
2.2创新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是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教师一味根据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而学生不管有没有兴趣只能被动接受,这样学生很容易对学习内容厌烦,更不用说高效率学习。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方面着手,减少一些单纯灌输知识的环节,增加一些互动式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在教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相关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并提出相应问题,最好是与大家现实生活有关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课堂学习。如在学习Flash移动动画与变形动画制作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将本节内容与学生日常看到的动画相结合,播放教师提前制作好的动画,为了吸引学生还可以在其中增加一些搞笑元素。学生在看到有趣的动画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就会迫切想要学习怎样进行动画制作,教师再进行内容讲解就会事半功倍。教师还可以采取其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如分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高中生因为生源比较复杂,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也各不相同。在每个班级中,学生的个人水平肯定都会有很大区别,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教学。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一刀切”,造成水平较高的同学不满足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而水平较差的同学会感到非常吃力[2]。如在学习Excel排序及创建图表一节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现有的水平进行因材施教,有些学生只会排序,不会创建图表,而有的学生排序图表都不会,教师就应该在上课前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大致了解,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完成排序,而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数据创建图表,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基本上所有学生都可完成任务,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有兴趣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还可以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帮助,带领基础较差的同学共同完成剩余的任务,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高效完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2.4合理的教学评价
合理的教学评价是保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高效进行的有效保障和必要补充。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在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鼓励的方式。高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的评价会使学生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以获得教师的再次表扬。教师还可以挑出一些优秀作业在班级内进行展评,带领大家一起欣赏、点评优秀作业。如教完Word自选图形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每人自己动手制作一张名片,从中选取一些有创意并且制作精细的作业向全班展示并进行及时鼓励。还可以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安排有能力的学生做一些难度稍大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学之间的评价,鼓励学生发现同学作业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对同学作业的评价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3.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作为非传统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要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学习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一、课题提出的的背景
随着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英语在各种场合的运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却出现了“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令人担忧的现象。教师多年一本教科书和一本备课本就能年头教到年尾,连哪个知识点在哪一页、哪一段、哪一行都能背诵出来,而我们国家与国际上很多国家都以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进行交流,很多外来词汇和科技新现象都等着我们去认知及运用。反思英语教学,著名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认为这样只能导致“教”与“学”的分离,师生关系也只能是压迫意识的表现。为此,他列举了“灌输式教学”中师生对立的十种表现:(1)教师教,学生被教;(2)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3)教师思考,学生被考虑;(4)教师讲,学生听-—温顺地听;(5)教师制订纪律,学生遵守纪律等等。
因此,我们在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令人担忧的现状的基础上,迫使我们急切呼唤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到来。新世纪初,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符合教学改革方向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正式列入我国的基础课程中。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创设情景,让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走进课堂,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要素,进行了“高中英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研究”的课题实践与探索。
我们把研究的突破口放在英语课堂教学上,重点是人教版新教材的教学,于2008年9月在本校高一年级重点实践,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情况也进行了局部的实践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新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科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倡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些学习方式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合作,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此次基础教育的关键一环,学习方式的变革变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此外,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
2.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既扩大了现代教学研究领域,发展了教学互动理论,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变“个人竞争”为良性的“集体合作”,变“阶段学习”为“终生学习”,有助于差生转化,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另外,还突出了课堂教学的情意功能,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情感,提高学生能力及实现英语课堂上主客体的统一,而探究学习在这场课程改革中,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新的教学实践给广大教师带来挑战和机遇,同时也给课堂增添了活力,给新时代的教育带来了希望。
3.课题研究的学习类型。通常根据组织形式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分为三大类,一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切磋,共同寻找信息,分析问题,解决疑点、难点,这一类探究学习最为常见;二是个人独立的探究学习,这类探究学习对学生的要求相当高——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查找信息、思考问题、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往往适宜在高年级段采用;三是个人研究与全班或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探究学习,这类学习方式最适宜在课堂上使用,因此这一类探究学习使用也较多。
四、研究本课题的条件
1.师资力量充分。本课题组成员有一名高级教师,三名一级教师,均教过多年高三,对旧教材有较深的体会,对新教材钻研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讲课水平较高,平时深受学生欢迎。
2.校园设备充分。本校有约4000名学生,65个教学班。80个课室内均配备有先进的多媒体电脑设备,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3.学校设立科研经费制度,对课题研究给予大力支持。
4.对比班级为两个快班108人和两个普通班110人,而且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均在同一年级,而且能够随班上高三,能够跟踪两年进行调研。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从2008下学年度规划课题在我校实践历时两年,到2010年结束。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采用边学习、边思考、边调整的原则,不断地解决实际操作模式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地开展了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1.2008年6~8月,准备工作阶段。确定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研讨总体教学思路,确定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原则,预设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组织力量集体备课。对学生举办学校自主学习讲座,积极进行学法指导,掌握基本要领,主动配合本课题的具体实施。
2.2008年9月~2010年6月,实施阶段。课题负责人定期召集研讨会,协调有关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及时分析、总结课题阶段实施情况,随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修改教法,调整教学模式,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及阶段成果。
3.2010年6月~2010年7月,总结评价阶段。全面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及成果,召开学生座谈会并问卷调查,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撰写课题结体题报告,邀请主管部门及专家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方法
1.“教”的研究
要上好一堂高中英语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实用性、交际性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和英语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新课引入趣味化、讲解题形多变化、分析思路常规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
2.“学”的研究
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起作用,只有我们的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起来了,我们的教学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开展的“高中英语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研究”才能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这个目标。我们对“学”的研究的侧重点在于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实践研究:
(1)对学生进行高中英语自主、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学习专题讲座。什么是自主学习?开展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目的和现实意义是什么?开展学校高中英语自主学习教师、学生担当怎样的角色?对学习者有哪些新的要求?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其掌握基本要领。当然,学法指导单靠举办几个讲座是不够的,学法指导应融入课堂,贯穿在整个教学工作中。
(2)指导学生自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是教学成功的最高境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途径。指导学生自学,首先要培养好学生预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养成预习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
(3)改变学生“学”的方式。在“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必须先于“教”,因此,我们必须突出“学”,使“学”更具“主体性、自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改变学生“学”的方式。我们课题组成员把指导学生科学地“学”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主动“学”的重要性,同时具备“学”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创设条件和环境的同时,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学法指导工作。从课前自学到上课到复习到作业,要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眼光来审视 “学”的要求,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合作学习中,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互助、互相依赖活动,在教师指导等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态度上和积极发展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把班内学生分成若干个异质小组,然后按照一定的合作程序,以小组为核心,结合组间交流、全班讲授、指导等方式,使每个学生既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又能利用共同资源,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完成学习课题,在此基础上又参照小组共同学习成果对学生予以激励和评价,促进进一步的合作。⑥
(4)发挥教法对学法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科水平、教学风格等对学生有很大的渗透性和影响力。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法,教师的教法必须科学、灵活,起到示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教师要尽可能展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的初始的、原汁原味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来体会,潜移默化地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3.教学模式及其操作
基于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以提高课时效率为抓手,同时考虑到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可接受性和教学的可操作性,在课堂教学预设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实践, 确定了“高中英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的一般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五E模式:
Engagement:吸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联系过去的经验,提出问题,引起思考,预测未来。
Exploration:探索。 引入概念,投入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倾听。
Explanation:解释。解释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行为,学生做出自己的解释,再此基础上,教师讲解澄清。
Elaboration:加工。质疑,复习,实践等加强理解。通过运用加深理解,获得更多的信息。
Evaluation: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理解的程度,教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需要,重复某些教学过程。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文麦平,主要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和开题报告、中段报告、结题报告撰写工作。
组员:曾燕、李宇超、黄有良,主要参与对比班的材料组建和课题资料收集工作。
参考文献
[1]巴西.保罗·弗莱雷.顾建新,赵友华,何署荣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M]. 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6.
[3]吴效锋等.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
[4]王之江,沈昌洪,程亮.探究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
[5]蔡慧萍,蔡明德,罗毅.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自主合作;精讲归纳
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与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广大一线数学教学也探索出许多高效课堂实践经验。其中最能还原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全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精神的要数导学案教学法。导学案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教师事先编写好的学案指导下展开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导学案的核心是“先学后导”,学生课前“先学”,课内根据课前预习有针对性地“后导”。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参照导学案完成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这样的自学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
一、如何编写“导学案”
学案是“导学案”教学法的依据和准绳,因此导学案的编写不同于简单的备课。通常导学案是由科目组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和优势由集体分工协作完成的,只有这样才能撷取精华,渗透每位教师教学的亮点。编写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把具体教学内容细化到每一节,这样才能统筹协调,设置最优化、科学的导学案。
每个课时的导学案要能对包括考纲要求、基础知识、基础训练、考点、典题互议、当堂测验、学后反思等要点进行详尽的说明及要求,这样才不会遗漏问题,不会出现“失导”的现象,具体如下:(1)大纲要求和教学目标:导学案的编写必须遵循教学大纲要求,要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课堂教学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快捷地指导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把握学习方向。(2)基础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关键问题或者将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表的形式来牵引和指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程,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掌握基本概念。(3)基础训练:每个知识环节设置四五个基础性经典小例题,让学生在独自完成中体验理论知识到实践运用的转变,目的是启迪思维,回顾基本方法,完善认知结构。(4)学后反思:要求学生在每节学完之后,从知识、方法、易错易混等方面自我总结,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
二、学案导学
1.课前预习
导学案教学法本质是让学生参照学案通过预习发现问题,然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探索和解决问题。所以,课前预习环节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比如,在高一阶段学习集合的概念时,我们就可以在导学案中嵌入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自学引导和启发:①什么是集合?②集合有什么性质?③来看看下面的描述哪个是集合:A:路边的夏草(考查学生对集合确定性的理解);B:{10086}(考查学生对集合互异性的掌握);C:集合{1,2}与集合{2,1}是同一集合吗?(考查集合无序性的运用)。通过对这三个集合的区分与判定,就能全面考查学生对集合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中我们要通过学生对基础知识与训练检测的预习情况根据大家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和组织难点讨论。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导学反馈,我们可以遴选经典试题,然后从不同学习层次中各选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暴露出自己的不足,以便于我们对共性的问题及时指导。
譬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应用时,为了引导学生用集合思维来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由定义域集合A到值域集合B上的映射,笔者就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题设置,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上台板演。
基础题:设若f(x)=4x2+5x+6,那么f(x+1)是多少?
这道题来检查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听他们的分析,看他们的板演:f(x+1)=4(x+1)2+5(x+1)+6=4x2+3x+15。听分析:刚才学了函数其实就是由定义域集合A到值域集合B上的映射,也就是让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y=ax2+bx+c(a≠0)与集合A中的未知数x一一对应。而现在定义域集合A中的元素是x+1。所以,我们就将这里的x+1替换掉函数中的x,于是得出结论。板演正确,解说到位,说明这位学生真正理解了以集合的概念来理解函数的问题。借此重申了概念,激励了其他基础薄弱的人,让大家都有收获。
能力型题:如果存在f(x+1)=x2-4x+7,那么f(x)是多少?
这道题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解答,且看板书:
第一位学生:f(x+1)=x2-4x+7=(x+1)2-6(x+1)+12,将x替换x+1得出f(x)=x2-6x+12。听分析:根据集合的映射概念,我们要将函数中等号后面的部分配x+1这个元素。实际上这样的方法是最朴素的方法,但是相对不容易理解,出错几率大些。然后笔者再鼓励性地问: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这时第二位学生走上来展示了他的解法:他设x+1=a,得出x=a-1,因此推出:f(a-1)=(a-1)2-4(a-1)+7=a2-6a+12,所以,f(x)=x2-6x+12。这位学生善于逆向思维考虑问题,这样代换容易理解,大家应该学其精髓,并能实际运用。
通过这样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和精讲问题,可以有效扫清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的障碍。此外,我们还可以对综合性的问题和重、难点问题,针对学习内容中出现的问题和要求展开讨论,如此方能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任务。
上文是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对学案导学在课前预习和课堂反馈及指导中的实践分析。总之,导学案就像蹒跚学步时期儿童的学步车,不但能给学生指引科学的自主学习方向和方法,还能驱动他们深入探索知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体系;创新
高中语文在新课程实验教学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教学方面,教师教学理念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得不到创新。语文教学的重点还是在课堂上,它是素质教育的主要课改阵地。所以所提及的语文教学体系创新重点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如何把新理念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创新高中语文教学体系方案,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构建高中语文教学新理念
关于语文学科本质特点问题,虽然各界有各自的观点,但通过与其他学科以及与古时相比,也不难发现当代语文的特点。
1.注重实际运用。现代语文教学与古代不同,古代语文教学主要是作为封建教育的内容,其定位比较单一,而教学内容也主要集中在文史哲理方面。而现代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语言这种文字工具,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强调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服务,注重学习后的实际运用。
2.缺少明确的逻辑性。与英语教学不同,语文作为母语,在高中时就已经具备相当的语文能力,这个阶段的目标还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是,语文没有明显的高级与初级的层次之分,就拿作文来说,小学时写记叙文,到了高中写的仍旧是记叙文,上一级并不比下一级高。其他学科的体系层次则比较明显,各个知识层环环相扣。从语文学科的这个特点可以看出,只有注重语文的课外阅读,语文水平方能提高。
3.没有明显的生成性。作为一种思维,语言就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它的学习要求并不是现成的工具,每个符号都有其文化背景和蕴含的深层意义。学习这些,除了了解每个符号的意思之外,重要的还要了解社会人文背景。在学习语言时,要接受民族文化的特点,所以说学习语文并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要灵活多用,做到举一反三。
二、创新高中语文教学体系
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有不少存在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提不起兴趣的负面现象,出现“少、慢、差”,其原因的实质在于教学体系中,教学模式和方式的不对位,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局面,重点还是在于创新教学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新教学方法。①转变角色。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打破以往高中语文教学以传统授课知识的现象,改变过去的机械式教学方法,积极创设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坚持平等对话,让学生拥有自由民主的权力,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时,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进一步淡化课程实施的预订和统一性,注重个体指导,探究课程的多元性,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挖掘学习任务。另外,教师要以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给学生树立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②建立语文学习新体系。建立语文学习新体系,通过全新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语言的学习,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能,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学习资料,淡化课堂的界限,让学生自己学习。比如可以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中去发现学习语文的问题,并找到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此以来,学生便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主体价值,不再把学习看成负担,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进程。
③灵活运用教材。传统的高中语文课程使教师只能被动的按照教材要求去教学,在新的语文教学体系背景下,教师应该创造性地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加以融合与筛选。要结合教育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对教材做出取舍,使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创新教学模式。①构建多元、分层发展的机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做到“有教无类”,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新的教学体系要在更大程度上,更广的维持社会对不同人才需要的要求。在教学观念上要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元发展。在评价或成绩考核方面,不能仅看分数,而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
②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语文教学具有学科丰富内涵但课时较少的特点,另外,加之语文学科能够自学的独特性,所以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只注重课堂教学,沟通课内外学习环节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要课内与课外结合,自主发展,保证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课堂外要加强学生对外的交流能力。
三、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体系的创新必须围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强研究,特别是要切实研究解决好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扰问题,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高中新生在“过渡期”表现的不适应症尤其明显、强烈、查其原因主要归纳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进入高中学习的新生大部分是经过应试考试选拔来的,习惯于依赖父母,自主、自立能力相对不足的他们面对崭新而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需要一个逐步适应过程。他们迫切需要与新老师、新同学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可是对旧有的人际关系的回忆和依恋又制约和延缓了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适应。
二、适应心理变化
我们知道,如果人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变化与发展能和学习活动协调同步,十分有利于学习目标的真正实现。
三、适应新的学习方法
课程的改变,初中和高中学习方法存在差异。相对初中的学习,高中的学习跨越了知识和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
问题发现
在例行的为期三个月的新生适应训练之后,某高一班的班主任发现在新生中有一个男生小A好像还没能适应高中的新生活。小A是一个很特别的男生,在刚刚入校的第一周军训期间,刻苦训练,认真学习。上课、集合从不迟到、早退。但是,开学三周以后,就逐渐发现他有一些违纪现象出现。刚开始老师觉得可能是普遍的新生适应不良,但经过三个月后,他还是没什么改变,有时反而更严重了,所以老师觉得去弄清楚问题的情况。
过程
初步调查:
数学老师以聊天的形式分别对小A的父母、室友、周边的同学及小A自身进行访谈。
调查结果:
1、通过小A的父母可以了解到:原先在初中时,他的数学就不是很好。初三以后非常认真,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来做题,后来中考勉强考进了这个重点高中,全家都是蛮高兴的,他还曾说过,在高中要好好学习,努力考上一所好的大学。
2、通过室友可以了解到:小A是一个很勤劳的人,军训期间搞内务卫生时,他总是很认真,在他的感染下,寝室的每一块瓷砖、每一块玻璃都是被擦了又擦,毛巾叠了又叠,经过大家的努力,他们所在的寝室被评为了文明寝室。渐渐的,他们发现小A越来越沉默了,学习也不怎么努力了,人也变得越来越懒了,问他为什么也不说。
3、通过其他同学(同桌等周边同学)还了解到:在刚开始训练的两天,小A曾觉得腿脚发软,肌肉酸痛,但他没有因此而请假,坚持在操场上,大家受到他的鼓舞,经过一周的努力,班级获得了军训会操比赛的第一名。但自从上次数学单元考之后,小A就好像变了一个人,变的越来越孤僻了,也不怎么参加集体活动了。
重新认识问题:
从以上的调查可以知道,小A是一个勤劳、努力的学生,所以排除他懒惰、不愿学习、没上进心等原因,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本基础不好,又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上课听不懂,缺少学习成就感,产生厌学情绪,对高中生活失去信心。主要是还没度过“过渡期”,教师应帮助他矫正偏离的学习情态。
做明确的计划:
目标:
总目标:排除学习障碍,树立自信心。
子目标:1、帮助他确立正确的目标。
2、寻找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3、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措施:
课堂上给予积极关注,主动提供他表现的机会,课下关注他的接受情况。
实施:在课堂上尽量去关注小A的听课动向、听课效果,及时纠正他们不良行为,尽量将情感因素渗透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中。下课后对于他还不懂的地方及时给予解决,做到当天事当天完成。
观察:每天能尽量完成作业,虽然有些还不会做,但都会尽量去完成。常看到他下课后问一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问题。
反思:通过教师用自己的热心、诚心、耐心反复课下、课上引导学生,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寂寞感及失落感,以保证集中精力于学习中,尽快确立新的目标,进入正常轨道,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但高中学习和初中毕竟是不同,单单通过题海战术是不够的,主要还是要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法。
措施:通过谈心与沟通,结合别人的学习经验,一起得出一条适合小A的学习方法。
实施:高中数学的学习和初中不大相同,高中学习更注重自学,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做好预习、上课、复习和作业这些环节,是完全可以学好的。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1、学会如何预习――提高自学能力。具体做法如下:先由数学老师出预习提纲,并给予指导列提纲的方法,学生根据提纲内容进行预习,久而久之,使他养成预习的习惯,也逐步学会了预习的方法,然后老师取消预习提纲,转而批阅学生自我消化的预习提纲,使学生从模仿到自我设计取得良性飞跃,最终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
2、学会如何听课――提高学习效率。上课“全神贯注”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做到的起码要求。采用“诱发式提问法”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认知困惑,形成“问题意识”,并使这种困惑和意识转化为学习动机。3、学会如何审题――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审题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中关键的字、句;理解题中数据的含义;理解题中隐含条件。
观察:一段时间后,小A数学作业的正确率有了一定得提高,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也能自己独立完成了。
反思:俗话说:未来文盲不是没知识的人,而是那些没学会学习方法的人。各学科教师应把学法指导纳入自己的教学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及时吸纳教师提供的学法指导,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突破传统思维定势,自觉接受教师传授的“单向――多向”、“横向――纵向”等立体多角度思维训练,这样学习成绩一定会稳步提高,达到事倍功半效果。进步是缓慢的,为了让他能坚持下去,还要帮他树立自信心。
篇6
关键词:高血压;联合治疗方案;成本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 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心、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严重影响国民健康。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可明显降低心脑血管事件,但高血压的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是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临床常用不同联合治疗方案进行对照研究,试图探索安全、有效、经济,适于基层推广的治疗良策,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区域高血压防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高血压门诊2007年4月开始,运用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技术项目:《NAH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微机软件系统在人群高血压病防治中的推广应用》对门诊高血压患者进行微机管理。检查、诊断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选择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1级高血压初始治疗选择单药治疗,2级以上高血压或初始治疗血压未达标者选择联合用药方案,二药联合方案采用CCB+噻嗪类利尿剂、ACEI+噻嗪类利尿剂、ACEI+ARB、利尿剂+β阻滞剂、CCB+ACEI。
1.2 病例选择 病例2007年4月—2012年3月门诊2级~3级高血压微机管理联合用药病例,将CCB选择为伲福达(硝苯地平缓释片Ⅱ,青岛黄海制药)、ACEI选择为依苏(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江苏扬子江药业)、ARB选择为维尔雅(坎地沙坦酯片,重庆圣华曦药业)、噻嗪类利尿剂选择为氢氯噻嗪(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β阻滞剂选择为倍他乐克(美托洛尔,无锡阿斯特拉有限公司),且资料较为完整病例。去除继发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有严重合并症患者。筛出 2级高血压674例,3级高血压316 例,共990 例,其中男性 632 例,女性358例。年龄25岁~87岁(53.5岁±7.7岁)。根据联合用药情况分成5组:依苏+维尔雅组(AA 方案组)26例,男性18例 ,女性 8例,年龄 (52.12±7.6)岁。氢氯噻嗪+倍他乐克组(DB方案组)58例,男性36例 ,女性22 例,年龄 (55.6±8.2)岁;伲福达+氢氯噻嗪组(CD方案组)494 例,男性314例,女性180例,年龄(54.7±6.8)岁;依苏+氢氯噻嗪组(AD方案组)126例,85男性,女性41例,年龄(51.3±7.2)岁;伲福达+依苏(CA方案组)286例,男性179例,女性107例,年龄(55.5±9.1)。5组在血压、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依据并存危险因素及伴随临床情况选择抗血小板治疗、降糖药物及调脂治疗,停用其他降压药物。
AA 方案组,依苏5 mg~10 mg,每日两次,维尔雅 4 mg每日一次。
DB方案组,氢氯噻嗪6.125 mg~12.5 mg,每日一次,倍他乐克12.5 mg~25 mg,每日两次。
CD方案组,伲福达30 mg每日两次,氢氯噻嗪6.125 mg~12.5 mg每日一次。
AD方案组,依苏5 mg~10 mg,每日两次,氢氯噻嗪6.125 mg~12.5 mg,每日一次。
CA方案组,伲福达30 mg每日两次,依苏5 mg~10 mg,每日两次。
5组疗程均为12周,从第一次测血压算起,长期管理病例统计第一疗程,治疗期间改变治疗方案则改变前后分别统计。
1.4 观察指标
1.4.1 血压测定 患者取坐位,测量双上肢血压,取血压较高侧肢体读数,测压3次,取平均值为血压值。收缩压以出现柯氏第I音,舒张压以出现第Ⅴ音为准。首诊血压测双上肢血压,双上肢收缩压(SBP)差>20 mmHg进行血管物理检查及超声检查,双上肢SBP差
1.4.2 不良反应 出现不良反应不能坚持治疗者已调整治疗方案。各治疗方案组均能坚持治疗。
1.4.3 生化指标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治疗起始及12周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空腹血糖、血脂系列、血清肌酐、肝功能、钾、钠、氯等。
1.4.4 随诊 患者院外自测血压,记录测量值及治疗反应。初始治疗两周后复诊,复诊后依据病情每月复诊,12周未复诊者采取电话随访。
1.5 疗效判定 按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抗高血压药物疗效标准。显效:DBP下降≥20 mmHg或降至正常;有效:DBP下降≥10 mmHg但未降至正常,或SBP下降(10~19) 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软件分析,定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篇7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口服降压药;药物经济学
随着我国老年化步伐加速, 我国现阶段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2亿, 逐步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结构。加上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现状, 社会对高血压治疗方案的研究也逐步深入[1]。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经济收入有限, 长期的医疗费负担不容忽视。所以, 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临床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的几种代表性治疗方案所用的药物, 从成本效果角度进行分析, 努力寻找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 为临床合理用药, 节省有限的的医疗资源提供依据, 努力减少患者的负担, 使得更多的患者可以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未接受任何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时的收缩压≥140 mmHg (18.7 kPa )和舒张压≥90 mmHg (12 kPa)的判断标准, 查阅了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病历, 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300例, 去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其他治疗方案和其他不能坚持治疗的情况, 入选病例104例。
表1 患者的病程、病况、生理条件的比较( x-±s)
组别 例数(n) 年龄(岁) 血压(mmHg) 合并症
男 女 高血脂 糖尿病 冠心病
A 15 11 68.52±7.65 159.78±14.53/97.15±9.89 10 11 16
B 18 13 64.21±6.69 156.52±15.90/95.37±10.10 14 17 15
C 15 11 65.20±7.57 161.20±14.32/98.20±10.21 12 14 17
D 13 8 67.02±8.50 154.30±16.03/97.75±9.65 8 9 6
1.2 给药方案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的五大类一线药物[2], 选择了4类临床常用于老年的治疗方案, 根据用药记录分为A, B, C, D四组, 具体给药方案如下。
A组 (硝苯地平控释片每次30 mg)1次/d。
B组 (硝苯地平控释片每次30 mg)1次/d+(卡托普利每次25 mg)3次/d。
C组 (苯磺酸氨氯地平每次5 mg)1次/d。
D组 (非洛地平每次5 mg+福辛普利钠每次10 mg)1次/d。
1. 3 评价标准
1. 3. 1 疗效评价标准 以住院期间收缩压(SBP)降低值(mmHg)为评价标准, 其中“有效”的标准是:收缩压
1. 3. 2 成本评价标准 以2010年的医疗费用为成本基础。药物经济学所指的费用不仅指药物的费用, 还包括治疗费用、检查费用、给药费用、时间费用等。以一个月所耗用的药费为基准(本病例的并发症治疗所用的药物费用不在本讨论范围内)。成本用货币单位(元)表示。
每种药的单位成本以本院2010年的收费为计算标准:硝苯地平缓释片30 mg 5.49元, 卡托普利25 mg 0.098元, 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 5.69元, 非洛地平5 mg 1.5元, 福辛普利钠10 mg 3.85元。
患者一个月药费的计算:A组:5.49×30=164.74元 B组:5.49 ×30+0.098×3×30=173.56元 C组:5.69 ×30=170.70元 D组:1.5×30+3.85×30=125.70元。
检查成本(C检):患者在治疗期间所作检查的费用, 结合治疗方案, 每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均作了心电图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检查, 由于这些成本一致, 故计算成本时忽略不计。本文的所指成本只考虑所用药物的总费用。
1. 3. 3 成本-效果比 成本-效果分析(CEA)是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之一, 其目的在于对相同疾病的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比较, 从中选择成本低、效果好的方案, 即哪种治疗方案可用最少成本达最佳疗效。成本-效果比(C/E)= 每种治疗方案药物费用(元)的总平均值/每种方案患者的收缩压降低(mmHg)数的平均值。它是采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来表示。增量成本效果比(C/E):表示与基本方案相比,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效果所增加的成本。用于比较新的方案导致成本增加时, 其相应增加的效果是多少。
2 结果
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四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
组别 成本
(C元/月) 降低的收缩压值(E) C/E C/E
A 164.74 19.52±9.46 8.43 12.28
B 173.56 19.64±9.78 8.84 14.16
C 170.70 20.82±8.25 8.20 9.86
D 125.70 16.26±7.98 7.73 ―
注:C/E表示单位疗效所花费的成本;C/E表示增量成本效果比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①由以上结果可知以上4组治疗方案都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②苯磺酸氨氯地平是降压效果最好的药物, 而福辛普利钠+非洛地平的C/E最低;③通过增量分析, 其它3种治疗方案与最低成本的福辛普利钠+非洛地平相比, C/E最低, 故从药物经济学角度, 选择福辛普利钠+非洛地平。
3 讨论
个体化原则对治疗高血压具有普遍意义, 而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4]。考虑老年人高血压治疗药物的选择时, 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因素特别重要, 其次是使用方便与价格便宜。老年人个体差异很大, 体力和健康状况大不相同, 往往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因此, 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药物代谢特点来合理、有效地选用抗高血压药, 经常选用的降压药有利尿剂、钙拮抗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出发, 盲目追求最低成本或最大成效都是不可取的, 应该综合考虑, 用成本-效果比作为参考标准。
根据药物经济学原理, C/E比值越小意味着单位所需成本越低, 该方案的实施就越有益;C/E越小意味着单位增量效果所需追加的成本越低, 该方案实际意义就越大[5]。从表2可知, 虽然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收缩压的降低值最大, 也不宜作为老年高血压的首选药物。因为它的成本-效果比相对来说不是最低。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疗效(效果)分析中, 福辛普利钠+非洛地平的成本效果比最低, 优于其它组别。综合其它因素考虑,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拮抗性, 对糖代谢具有良好疗效。而且福辛普利钠还具有独特的排泄方式:肝肾功能正常时, 经肝、肾途径各排泄50%;当肾功能受损时, 肝脏清除率增加。反之, 肝功能异常时, 肾脏排泄增加;使总清除率保持相对稳定, 血药浓度不变, 其使用范围更大。另外, 它的清除与年龄增长无关, 在相同剂量下, 健康老人与年轻人的血药浓度基本一致, 因而首剂不需要由于年龄增加而调整。以上的特点使福辛普利钠可作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福辛普利钠的不足之处在于我国患者易受到高钠摄入和转化酶基因多肽性的影响, 为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常与钙拮抗剂(CCB)类药物联用, 本调查是与非洛地平联用, 以减少不良反应。
由于以上不良反应都不影响疗程的继续进行, 所以可以采纳这些治疗方案。四种治疗方案的优劣为:D的成本效果比最低。依次分别是:D>C>A>B。这说明与其它治疗方案相比, 非洛地平与福辛普利钠联合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不仅疗效最好, 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从增加的成本效果看:C组优与A组, B组。然而以上四个治疗方案中, 只算药费一个月也要一百多元, 对于中上收入的家庭来说, 还可以接受。所以, 从现实来说以上四个治疗方案并不适合低收入的高血压人群, 只适合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患者[6]。对于低收入甚至没收入的人, 还要另寻治疗方案。
在药物剂型选择方面, 要考虑药物对血压的作用时间与平稳性, 即波峰时药物浓度不能过高, 波谷时药物浓度不能过低。老年人应优先考虑以长效缓释和控释制剂为主, 使血压始终保持在理想范围内, 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 提高生命指标。
本文运用了药物经济学的方法, 对非洛地平+福辛普利钠等四个给药方案进行了成本效果分析, 发现非洛地平+福辛普利钠是治疗老年高血压效果较好, 且较经济的药物。对于长期用药的患者, 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减轻经济负担。而且, 福辛普利的代谢方式说明它与CCB类联合应用, 更适合老年患者, 特别是糖尿病类患者。即使肝、肾功能的损坏也影响也不大。
参考文献
[1] 纪玉山, 滕菲.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社会科学辑刊, 2013, 1:103.
[2] 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8): 701-708.
[3] 李莹, 徐克雷.高血压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8):5-6.
[4] 马松权, 易海清, 邓惠群, 等.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加个体化治疗的效果观察.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24):4676.
篇8
(一)定位: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通过评估鉴定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达到的发展水平,而更多地在于通过督导评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水平。基于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将以我国现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为依据,更多地着眼于在中长期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可能达到或应该达到的发展状态。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是一种导向性的评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将通过评估引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一方面将通过评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将通过评估强化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即积极心理学的取向,督导评估方案通过引导中小学校创造积极条件,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二)构想: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仅涉及到学校层面的专业工作,同时也涉及到政府层面的政策保障与组织推动。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将分对政府的评估及对学校的评估两方面进行研究,两方面侧重点各有不同:对政府的评估侧重于机构建设、发展规划、政策保障以及工作举措等;对学校的评估侧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工作与特色化工作。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在指标确定方面将参考我国现有各地区开展的教育督导评估方案,总体上分基础建设指标与工作成效指标,同时考虑到我国各区域发展的差异,在研制评估指标时将根据区域特征对基础建设指标与工作举措与成效指标分别提出层级指标,分别为A 、B、C级。A级指标将作为发达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B级指标将作为中等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C级指标将作为欠发达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
二、督导评估专题方案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对政府的督导评估研究
1.对政府的督导评估指标研究
■基础建设指标:
(1)组织机构
A级指标:组织机构配有独立的办公室与必要的办公设备,并与相关部门具有一定的联合度(妇联、团委、文明办等);
B级指标:组织机构配置独立的办公室与必要的办公设备;
C级指标:建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2)人员配备
A级指标:配备一名专职人员,并有多名兼职人员;
B级指标:配备一名专职人员;
C级指标:配备一名兼职人员。
(3)经费保障
A级指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生均经费不低于10元,并逐年递增;
B级指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生均经费不低于10元;
C级指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
(4)队伍建设
A级指标:在中小学包括职高设立心理教师岗位,按照1:400的标准配置专职心理教师;
B级指标:在中学包括职高设立心理教师岗位,按照1:600的标准配置专职心理教师;
C级指标:在高中包括职高设立心理教师岗位,按照1:1000的标准配置专职心理教师。
■工作举措与成效指标:
(1)发展规划
A级指标:有近期及中长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规划制定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符合区域发展特征;
B级指标:有中长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五年或十年);
C级指标:有近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年度)。
(2)工作举措
A级指标:开通心理辅导热线,为本区域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B级指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评选,推动本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
C级指标:每年举行两次及两次以上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规活动(如培训、宣传、专题研讨活动等)。
(3)工作成效
A级指标: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在省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力,特色经验受到省级以上媒体报道;
B级指标:区域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鲜明;
C级指标: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常规工作全面展开,效果明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政府部门)
2.督导评估承担主体研究,包括什么机构组织督导评估、派什么人去督导评估、与现行教育督导评估承担主体(教育督导室或督导处)的相关性。
(1)教育部对省的评估承担主体研究
教育部各司局机构中,基础教育一司职责包括“指导中小学校的德育、校外教育和安全管理”。在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属德育工作范畴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可以作为组织督导评估的承担主体。
在教育部对省的评估人员构成中,可以考虑如下配置: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行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国家教育督导团相关督学及督导员、国家教育科研机构负责人、心理学专家学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与督导。
鉴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基础教育一司在组织对政府部门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过程中,应与现行教育部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保持协调与合作的关系,既要独立组织督导,又要保证国家教育督导团的相关成员参与其中,以使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成为国家教育督导的常规部分。
(2)省对市、县的评估承担主体研究
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负有“统筹全省教育督导工作,负责研究拟定并组织实施全省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和有关章程,并进行监督、检查”等职责,因此,在省对市、县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中,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理应成为组织督导的主体机构。
督导人员构成可有如下配置:省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相关部门(基础教育处)领导、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相关督导员、省级教育科研机构负责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学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与督导。省级督导主体与现行督导评估承担主体(教育督导室)一致。
3.督导评估的实施及结果运用
(1)督导评估的实施方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的实施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发展性原则。必须以促进地区和学校发展为根本目的,引导学校通过科学规划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使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
2.全面性原则。坚持面向每个地区、每一所中小学校,在具体工作中采用的评估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都必须坚持以全面评估省域内的学校为前提。
3.动态管理的原则。实时对地区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复查,不搞"终身制"。经复查发现问题,责成限期整改。
■教育部对省的评估实施方式。
1.省级自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自评领导小组,并组织评估小组,对照教育部制定的督导评估内容要点和评估方案,每年进行一次自我评估。
2.教育部复查。教育部每年汇总分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评结果,并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复查,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限期整改的意见。复查工作至少每两年一次。
3.教育部抽查评估。教育部根据省级自评和国家级复查结果,视工作需要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分期分批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综合性督导评估,系统地分析其工作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和整改建议。
■省对市县的评估实施方式。
1.申报评估。由省制定并下发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并制定评估标准与进度。各地(市)根据督导评估标准制定本地市建设进度,并根据该规划定期(每年一次)向省教育厅提交各县(市)建设进度与任务完成情况,再由教育厅组成督导评估小组对各地申报情况进行初步验收,对申报验收通过的地市进行实地验收。
2.实地评估。由省教育厅组织相关地市组成实地督导评估小组,对申报通过的地市进行实地验收。
(2)督导评估的方法与手段。
■教育部对省的评估方法与手段。
1.把握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综合分析,确定评价等级。定性的评估要在通过“听、看、查、访、议”等形式取得客观的数据、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的评估要认真核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必要时进行实地测查核实。评估时既要对各级指标所包含的要素逐一评价,也要对各级指标综合考虑,按照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给出的等级评估标准,逐项逐条定等量化。评估指标体系中相关指标,绝大多数系指90%以上,大多数系指75~89%。
2.评价时应注重实证性的考察,如现场观察、访谈、问卷、座谈、查阅教案和学生作业活动情况、抽样测试、分析地区和学校的原始记录和档案等,广泛收集信息,全面了解情况。对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估认定省域内中小学校三个方面工作达成度和等级情况,主要的成绩和不足,形成督导评估意见。
3.督导评估结果信息反馈,内容应包括三方面,即主要成绩与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要求,同时附上评价成绩表与评估等级结果,使每所学校找准问题、明确方向、认真整改。
■省对市县的评估方法与手段。
将基础建设指标作为评估必备条件,在“申报评估”阶段完成,由各地政府部门以自查的形式检查验收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建设情况,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经费保障以及队伍配置等。
实地评估重点考察工作举措与成效指标:根据省教育厅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与评估标准,结合通过政策验收的评估申报情况,组成省教育厅挂帅、各地市代表为成员的评估小组,对各地市进行交叉验收。评估前制定量化(数字化)评估标准,进行逐项验收。
(3)督导评估的结果运用
督导评估结果将定期公布,并纳入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工作或有关学校的教育质量考核标准,或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先进单位”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文明单位”评审。
■教育部对省的评估结果运用。
1.建立督导评估结果通报制度,教育部、省教育厅应当及时公布督导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2.国家督导评估结果以书面形式抄送省人民政府及同级党委组织部门,作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和和分管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3.督导评估结果作为教育建设项目立项、专项拨款、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4.教育部根据督导评估结果,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省(区市)给予表彰;对工作存在问题的,及时促其整改;对问题严重的,视情节予以通报批评或“黄牌警告”。
■省对市县的评估结果运用。
省教育厅每年度公布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报告,并对验收合格单位、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建议联合各省文明办联合出台奖励办法)。除精神奖励外,物质奖励与各地市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到位、实际建设情况挂钩。对完成整体工作先进的地市奖励与文明单位、文明城市评选挂钩,地市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或实施人、先进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该项奖励与职称评定、晋级等挂钩,有条件的可以以政府名义给予记功表彰。对完不成进度的地市降低下一年度的奖励比例和名额,并取消文明城市的申报评比资格,取消完不成建设任务地市的教育系统省级文明单位的评比资格,减少该地市其他行业省级文明单位的参评数量,完不成建设任务地市的教育负责人二年内不得评先、晋级,对完不成建设任务的学校及其负责人,建议也采取同样措施。
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各地市中小学校园事故发生率、学业成绩提升幅度与稳定情况纳入考核评估范围。
(二)对学校的督导评估研究
1.对学校的评估指标研究
■基础建设指标:
(1)组织机构
A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健全、运作良好,并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预防网络;
B级指标:学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分管领导,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与学校其他部门有配合度;
C级指标: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
(2)师资力量
A级指标:学校按照1:400的标准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B级指标:学校按照1:600的标准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C级指标:学校按照1:1000的标准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3)辅导室建设
A级指标:学校心理辅导功能室齐全(至少建有团体辅导室与个体辅导室),开通心理热线、应急电话(有条件的地区开设网络辅导,如QQ心理辅导、电子信箱心理辅导等);
B级指标:学校建有个别辅导室,配置空调、电话、桌椅等基础设施;
C级指标:学校建有团体辅导室,配置图书资料、心理检测软件等基础用具。
(4)辅导课开设
A级指标:学校每班隔周开设心理辅导课;
B级指标: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5节或5节以上心理辅导课;
C级指标: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3节或3节以上心理辅导课。
(5)经费保障
A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经费预算,生均经费不低于10元,并逐年递增;
B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均经费不低于10元;
C级指标: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经费预算。
■工作举措与成效指标:
(1)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
A级指标:学校每学期分别向学生、教师、家长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不少于1次;
B级指标:学校每学期分别向学生、教师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不少于1次;
C级指标:学校每学期向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不少于1次。
(2)心理辅导课的内容及效果
A级指标:学校心理辅导课内容贴近学校学生需求,并形成完整的系列,教学效果明显;
B 级指标:学校定期(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开展心理辅导课的公开研讨活动,评价心理辅导课的效果;
C 级指标:学校有心理辅导课课程计划,并根据课程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有开课记录。
(3)心理辅导室的专业工作
A级指标:学校定期(每学期两次)召开典型个案研讨会,评价辅导效果;
B 级指标:学校有完整的、年度心理辅导台帐;
C 级指标:学校个别心理辅导一案一表,有完整的辅导记录。
(4)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
A级指标:学校利用心理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B级指标:学校设立心理委员,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
C级指标:学校设立心理社团,依托学生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及同伴辅导。
(5)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及效果
A级指标:学校师生关系融洽,校园生活满意度高;
B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浓厚,学生心理求助意识强烈;
C级指标: 学校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6)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与影响力
A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在省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力,特色经验受到省级以上媒体报道;
B级指标: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鲜明;
C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常规工作全面展开,效果明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中小学校)
2.督导评估承担主体研究,包括什么机构组织督导评估、派什么人去督导评估、与现行教育督导评估承担主体(教育督导室或督导处)的相关性。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评估,应作为专项督导评估,由学校所属地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组织实施。督导评估组人员构成应包括所属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督学及督导员、教科研机构负责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及其它相关人员。学校的教育督导主体与现行教育督导评估承担主体(教育督导室)一致。
3.督导评估的实施及结果运用
(1)督导评估的实施方式。
A.学校自评。
学校结合年度工作总结,每学年进行一次自评;学校自评应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并有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社区、校外教育机构、共建单位的代表参加。学校应形成自评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教育督导部门。
B.县(市、区)督导评估。
县(市、区)教育督导评估按照三年一轮的原则要求,统筹规划辖区内中小学督导评估的周期与数量。主要任务是:开展过程性的随机督查,指导(参与)学校自评,了解学校自评过程和结论的依据,并判断其可信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并形成书面评估报告,反映评估过程、描述评估结果、说明评估结论的事实依据,指明成绩与经验、问题与建议、重大问题限期整改的期限等,使学校明确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努力方向。评估报(下接第17页)(上接第9页)告主送被评学校,报送上级教育督导室,抄送有关部门。
C.省市督导评估审查。
采取随机抽查形式,对县(市、区)及其下属学校教育督导评估的结果进行复查;误差在5%以内的予以确认,误差超过5%的不予认可。
(2)督导评估的方法与手段
督导评估方法:采用分级周期式的抽样督导评估方法。即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所辖学校在三年内应受到县区级督导评估一次。省市级评估可以五年一周期,即在县区级督导评估的基础上,在五年内对各类学校抽取不低于1/3的学校进行督导评估。县区级督导评估中对已被省市级督导评估的学校在三年内可以不再重复进行督导评估。
督导评估手段:采用“听、看、访、评”四步法的程式。
听:听学校领导汇报,了解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方法、措施以及经验和效果。看:看现场、看材料、看设施、看环境、看师生的精神状态。
访:访问师生了解情况。通过座谈、填写问卷收集相关信息。
评:在听、看、访的基础上作出综合评价。评价要充分体现出督导评估的发展和导向作用。
(3)督导评估的结果运用
督导评估结果将定期公布,并纳入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工作或有关学校的教育质量考核标准,或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先进单位”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文明单位”评审。
A.经过督导评估后,认定一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为县级、市级、省级三个层次。
B.申报程序。
县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中学由学校申报,小学由中心小学(学区)申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市(地)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市(地)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省(市)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由市(地)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C.确认与颁牌。
定期公布督导评估结果,并给经审批认定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正式颁牌。
篇9
一、申报资质
申报单位(包括学校或校际联合体)目前暂时限定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范围之内,区县牵头的校际联合体必须有2所及以上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组成。参与的学校必须具有强烈的实验愿望和教育改革创新意识,相关的实施经验,较为成熟的培养方案,志愿积极参与实验的管理和师资队伍。
二、培养方案
申报单位要制订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以下简称“实验项目”)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学生遴选办法、课程计划、学习经历、学程安排、学业管理、成效评价等内容。
1.培养目标。对准备实施的“实验项目”需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表述,包括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领域,有否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的约定,后续发展的方向、空间等。
2.遴选办法。根据实验培养目标,制定参与“实验项目”学生的准入条件标准,有明确的可操作的遴选办法,并形成面向社会公开的规范制度和程序。
3.课程计划。围绕“实验项目”,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课程计划除国家规定课程外,要有与“实验项目”目标相匹配的课目设置及相应的说明(如目标、模块、课时、学习经历、结果评价等)。国家课程与学校自创课程比例应达到1:1。自创课程可引进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专家开设,也可由学校教师自行开设。
4.学习经历。参加“实验项目”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有多种学习经历,除根据一般要求所实施的高中学科教学外,应包括参与课题研究或创意项目开发的经历,相关的社会实践体验经历,到相关高校、科研机构或国内外有关学校访学的经历等。
5.学程安排。对参加“实验项目”的学生三年在校期间的学程应有详细安排,既要保证上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经历完成,又不能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程内容是学生有兴趣、愿意投入且能够完成的。
6.学业管理。对参加“实验项目”的学生学业管理应作出明确安排。除《**市学生成长记录册》记录学生成长和发展情况外,还要有学生在创新素养方面成长的专门跟踪性记录,并保持经常与任课教师、家长、学生本人的反馈和沟通。
7.成效评价。项目单位需形成结合学业管理跟踪记录,开发学生创新素养成长性评价方案,并认真实施,作为总结学校实验成效和学生后续学习、发展的基础资料。
三、保障措施
申报单位需具备优秀的带教导师团队、充足的教学资源、相应的条件设备和面向社会的专题网页,以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1.导师团队。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与学校教师共同构成的导师团队。其中,课题研究或创意项目开发的领衔人要由高校、科研机构知名教授与高中学校特级教师共同组成,在“实验项目”中起实质性领衔作用。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的课题研究或开发项目中涉及的指导教师,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比例不低于50%。参与该计划的高中学校教师中应具备相应的能力。
2.教学资源。具备开设自创课程和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或创意项目开发所需要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博士后流动站等机构三年以上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项目与协议。有来自高中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可供学生使用的图书馆、研究文献和文献检索手段。有较为丰富的相关领域教学资源。
篇10
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2021年高考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高考实行3+3考试模式改革完善统一高考制度。统一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也就是普通本科院校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每科满分150分。考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科目成绩组成。统一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也就是普通本科院校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每科满分150分。改革完善一年多考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考外语科目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学生选择最好成绩使用,以减轻学生集中应考压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14门学科纳入学考范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依据,覆盖高中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全面学习所有课程,促进中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要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客观、真实、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突出表现,着重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等,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为高校录取提供参考。
省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考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均列入学考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等14门。
学考分散安排在各学期进行,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个科目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同时计最好成绩为最终结果,以减轻学生集中备考和一次考试所产生的心理焦虑和精神负担,同时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高中学校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更多地实施因人施教。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要如实记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活动和表现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充分反映学生高中阶段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注重考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有据可查。
同时要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和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记录和评价程序,建立公示、申诉和诚信责任追究制度,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要进行公示,确保公开透明、内容真实准确。通过这些制度的设计,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靠。
省教育厅将于2019年制定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实施方案,对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
高校录取探索借鉴631模式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即可概括为两依据、一参考,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同时积极探索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按照统一高考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计算综合成绩,由高校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高校科学选拔各类人才。
广东省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指出,2019年,广东在南方科技大学试点进行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招生改革,即在学校录取的标准中,高考成绩占60%,学校测试占30%,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占10%,简称631录取模式。
近几年,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西交利物浦大学、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高校先后参与了这项改革。从改革试点的情况看,631录取模式在人才选拔、促进学生成长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实施意见》明确,广东将继续深化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发挥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
高职与本科招生相对分开
根据《实施意见》,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八个方面。
一是改革完善分类考试招生制度。高职院校考试招生逐步实现考试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和录取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对分开,本科院校实行统一考试,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让学生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使部分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是指从统一高考中分离出来的实行单独招生的考试方式,目前主要包括:3+技能证书考试、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三二分段、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等考试招生形式。
2019年广东将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加语文、数学、英语3门考试科目,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自愿选择报考,并以此成绩作为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的成绩;2019年启动新的高考方案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改革。高职院分类考试方案由省教育厅制定,考生报考办法将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专项改革配套文件中予以明确。
中小学招生推进指标到校、
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中小学招生制度进行系统设计、统筹规划,通过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积极推进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为依据录取高中阶段学校新生等有力措施,改革完善中小学招生制度,引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破解中小学择校难题。
全省统一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招生办法,逐步扩大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比例。具体改革办法由各地市制定。
改革时间表 2019年
出台文件:
出台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制定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
制定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制定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实施方案
各地市制定出台中考加分项目的实施方案
各地市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办法
各地市出台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办法
完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办法
积极推进单项改革:
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办法
继续完善考生志愿填报方式增加平行志愿院校数
调整和优化招生录取批次二本A、B合并为第二批本科
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卷
普通高中随迁子女可在我省参加普通高考
深化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
2019年
分类考试招生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加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高中阶段毕业生自愿选择报考,并以此成绩作为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的成绩
2019年
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
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021年
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2021年高考开始实行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