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的策划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景区的策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景区的策划

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4-0075-03

Abstract: SWOT analysis is used to study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outh Shanxi under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n the basis of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hat are beneficial to its development: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 and increase marketing publicity;broaden financing channels and improve infrastructure; build the brand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e and extend the tourism industry chain; promot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train high quality personnel, improve service level. It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outh Shanxi to seize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 Cultural Tourism;South Shanxi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不仅是促进地区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合作共赢之路,也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一带一路”以实现“五通”建设为主要内容,其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通过加强旅游合作,尤其是发展具有各国特色的文化旅游,能够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实现文化认同,为深化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晋南地区是指山西南部,包括临汾市和运城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延伸的腹地,邻近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同时也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的记载表明中华史前三圣尧舜禹都建都于此,晋南地区发展文化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首先列举出研究对象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挑战,然后将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分析,从中得出发展建议或结论。

(一)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条件

晋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寻根祭祖游。临汾市的陶寺遗址,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出土了最早的文字,奠定了华夏的根基,“民师帝范,文明始祖”尧帝的尧陵和尧庙;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广胜寺内的飞虹塔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七彩琉璃塔;苏三监狱是全国仅存的明代监狱。运城市的世纪曙猿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类人猿;“海内祠庙之祖”的后土祠;“关庙之祖”“武庙之冠”的解州关帝庙是我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建制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具有“中??死海”之称的盐池。这些旅游景点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垄断性。

2.区位条件

晋南地区位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地带,是连接三省的中间环节。向东承接环渤海经济圈,向西毗邻关天经济区。晋南地区邻近西安、洛阳两大旅游热点城市。运城市离西安仅有260公里。西安是我国西部的特大型城市,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国际化程度高,旅游发达,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构想的促进下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者。

3.交通条件

南北方向上贯穿南同蒲铁路,东西方向上横亘侯西铁路、侯月铁路。大西高铁建成营运缩短了晋南地区与太原城市群及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交通时间。运三高铁的筹建有助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并与中原经济区实现对接。京昆、运风、运三和大运高速形成了晋南通往北京、太原、三门峡、西安等大城市的高速交通网。临汾乔李机场、运城关公机场目前通航27个城市。晋南地区已经构建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现代化的交通网络。

(二)劣势分析

1.管理体制

大部分旅游景区由事业单位分级管理,管理机制不活,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市场化程度滞后,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景区整合不足等问题。晋南地区的19个4A景区以及2个3A景区大部分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相互支撑少,未形成精品旅游线路。旅游产业投资渠道单一,向社会资本的开放程度不够。

2.开发程度

旅游资源并不等于旅游产品,晋南地区资源向产品转化尤其是深层次的转化不足,这直接影响文化旅游的发展。目前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停留在游览观光的层面,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收入主要依赖门票,主要的旅游活动集中在景区,对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同时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不够,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条不完整。各类产品开发不足,难以满足游客当前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以及市场新变化。

3.相关服务

目前运城市有旅行社84家,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5家;临汾市有旅行社54家,五星级酒店0家,四星级酒店5家。虽然旅行社数量多,但缺少大型旅游上市公司,整体上呈现小、散、弱的状态,市场化程度低,接待能力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同时旅游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文化旅游重点是文化的挖掘和讲解,高素质的讲解员会将文化更加生动地展现,更好地将文化融合的旅游中,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然而现阶段存在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景区服务人员素质层次较低等问题。

(三)机遇分析

1.“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国家“一带一路” 合作倡议的提出,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华文化对各国人民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晋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尤其是运城的关帝文化和临汾的根祖文化,更是对海内外的华人华侨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同时晋南地区临近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高地西安,可以与西安形成大的旅游圈,共享旅游客源。

2.良好发展环境

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定位,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支柱。这为晋南地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通过《人说山西好风光》电视竞演方式评选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主办城市,全面宣传了晋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展示文化旅游形象,掀起全方位协助文化旅游发展的热潮。这为晋南地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挑战分析

1.区域竞争

黄帝是华夏部落首领,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是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陕西延安黄陵县力图将黄帝陵打造成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据历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经过几千年的传承,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华夏第一陵”。同时黄帝陵是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旅游内容上与晋南的寻根祭祖游内容相近,容易形成区域竞争。

2.旅游业新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来到,旅游成为人们了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旅游业已经从“景点旅游”发展到了全民旅游和自助游、自驾游为主 “全域旅游”阶段,最终要实现全域资源整合、全面布局、全景打造、产业融合、全民参与的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把整个旅游地当作一个旅游景区来规划和建设,从单一产业向综合产业转变,从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根据旅游者的需求,旅游从游览观光型向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休闲性更强的度假休闲旅游转变。这使得游客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的要求更高,对特色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的要求更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

三、发展对策

(一)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

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抢抓“一带一路”机遇,依托晋南地区加入“美丽中国、天下黄河”“黄河进三角”等旅游联盟。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强化与主要客源地行政部门、规模旅行社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换、互相宣传、互送客源、共同开拓市场,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例如,与黄帝陵加强合作,同时突出民间姓氏祭祖特色,形成寻根祭祖专题旅游线路,打造“大寻根旅游圈”共享客源。通过广告策略、营业推广、公共关系、人员推销等各种方式加大对晋南旅游文化资源的营销宣传。例如,借助西安区位优势进行大通道建设,在重要的交通枢纽设置旅游广告牌,扩大晋南旅游的辐射范围;加强旅游宣传互动,定期举办旅游推介会。

(二)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

旅游业发展需要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和增量资源的有效投入。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吸引国家、省政策性投资,吸引战略投资者。鼓励金融机构开办经营权和门票收入等的质押贷款渠道,小旅游企业以联保的方式实现小额融资,将资源禀赋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使得旅游业的发展由促进消费的单一支撑向投资、消费的“双轮驱动”转变。鼓励旅游资源丰富、管理体制清晰的大型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加大债券市场对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旅游业和金融业的相互促?M。支持和改进旅游消费信贷,探索开发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金融产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城市基础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以及乡村公路等级不高和景区景点连接线道路不通畅的问题,实现从机场、火车站和客运站到景区交通的无缝衔接。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停车场以及旅游信息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从而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

(三)塑造特色文化品牌,延长旅游产业链

依托晋南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尧舜文化、关公文化、移民文化和黄河文化,开发影视、节庆、主题公园等文化旅游产品。在景区内开展常态化的主题活动和增加夜间项目,以游客的体验时间换取旅游空间。例如举办“关公国际文化旅游节”“大槐树寻根祭祖节”“舜帝德孝文化节”等活动,塑造晋南地区根祖孝文化的旅游品牌,带动晋南文化旅游业发展。支持旅游产品的研发,设计一批质量过关,具有晋南文化元素符号的旅游产品,实现文化商品的“回味效应”。旅游业的关联性特征,既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又拓宽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将旅游业与餐饮业结合起来,弘扬晋南餐饮文化,深入挖掘民间传统小吃、开发晋南文化型传统菜品,打造特色餐饮品牌,提升晋南餐饮业发展品质。旅游业与住宿业相结合,优化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培育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住宿品牌,推进住宿企业的连锁化、网络化发展,发展更适合自驾游、自助游的车营地、民宿等新型住宿业态。

(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发挥资源整合优势

探索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委托经营,实现旅游事业向旅游产业的转变,提升旅游企业的活力,解决土地、资金、体制、组织等旅游生产要素优化组合配置的问题。建立景区旅游开放备案制度、景区旅游建设与经营项目会商制度、推动景区旅游实现特许经营管理,推进经营决策、劳动用工、薪酬制度等去行政化改革,完善景区建设经营活动中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景区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景区预约预报预定机制。引导旅游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农业、教育、医疗、金融业相互促进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晋南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水平

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旅游业重点发展建设中。依托山西师范大学、运城学院等高校,培养出一批专业对口,适应晋南旅游发展的景区规划、旅游讲解、市场营销策划的旅游从业人员,使晋南人力资源适应旅游发展战略。同时,高薪引进海外高端旅游教育人才和创新就业人才,鼓励本地区内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到海外留学进修,使晋南旅游发展与国际接轨。建立健全旅游企业社会化评价与监督体系,畅通旅游投诉热线和其他服务热线,依法打击强迫旅游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旅游企业等级评定制度以及从业人员诚信记录,充分发挥旅游者、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对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不断的进行再教育,如定期举办“最美导游”“最佳旅行社”等比赛以及旅游业务培训学习班。

篇2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作为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群,南京及其周边地区拥有深厚的水文化,然而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却十分欠缺。本文通过对这一地区的地理优势和人文底蕴进行分析,从水文化体育旅游的特点和分类的角度,为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水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体育旅游 水文化 对策

南京坐落在拥有丰富水体资源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域,周边地区有灿烂悠久的水文化。然而作为六朝古都,多年来南京的旅游产业一直主打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水文化体育旅游的开发,这让南京的旅游产业遭遇了瓶颈。

一、水文化体育旅游概念界定

(一)水文化概念:回顾世界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大河流域。

(二)水上体育运动概念:水上体育运动指全部过程或主要过程都是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和活动。

(三)体育旅游概念: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互融合交叉的部分,它体现了体育的社会性与旅游的社会性。体育旅游既是社会体育的一个分支,又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特种旅游,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

(四)水文化体育旅游概念:水文化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的一个亚类,是极具江苏地域文化特征的体育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

二、水文化体育旅游的特点

作为一个现代新兴产业,水文化体育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在理论范畴上看,此概念代表了社会发展阶段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展现了人民群众的最新价值追求,意味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创新性强。创新性强指的是水文化体育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求。

(二)参与度广。参与度广指的是该产业参与的人群数量多、可开发的资源范围广。

(三)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本是一个政治和文化的概念,现如今却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被谈及。

(四)受益面广。受益面广大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人民身体素质的提升和旅游景区经济收益额的提升。

三、水文化体育旅游分类

在研究水文化体育旅游的过程中,不同划分标准下的分类方式各不相同。水文化体育旅游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根据产业发展的目的可将其发展方向可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以“绿色环保”“文化传承”“休闲娱乐”“竞技比赛”为目的的水文化体育旅游

四、发展对策研究

面对当前的机遇、挑战以及目前出现的问题,南京及其周边地区今后体育旅游开发特别是在2013年亚青会和2014年青奥会期间进行体育旅游开发时,应系统渗透“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这一特色品牌开发体育旅游,并结合以下方面考虑:

(一)合理开发体育旅游资源

1.划分水域带,化整为零。旅游品牌的塑造在于能否在最大程度中分析不同地区的发展优势。在水文化体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研究不同水域及其周边的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设定不同的发展方案。

2.积极开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领域。长三角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旅游开发还处在低层次利用,特别是沿江旅游、沿海旅游、沿河旅游并没有发展起来。

3.发展旅游创意经济,鼓励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鼓励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交叉融合,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区域旅游的产品体系,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4.强化“水”主题旅游,打通产业链。在发展南京及其周边地区水文化体育旅游的过程中,应把水旅游作为区域旅游精品、名品来培育,坚持“突出特色、体现差异、精选主题、打造品牌”的思想指导下,重点打造长江旅游、环太湖、海滨旅游、湿地旅游、古运河游。

5.建立品牌领导模式,带动产业全局发展。水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过程。复杂化的市场,激烈的竞争,巨变的媒体,全球化的浪潮使产业的整体发展遇到瓶颈期。

(二)培养体育旅游的专项服务人才

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既具有科学训练能力又具备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这是两大产业能融合的重要条件。

(三)加大体育与旅游联姻的力度

体育旅游既然是体育和旅游的结合体,那么体育旅游的发展就不仅仅是体育部门或旅游部门的事。只有两个产业的相关部门紧密联合,才能共同打造体育旅游这块大蛋糕。

(四)加强规范管理,开展积极的产业导向

体育旅游是一种特种旅游,有许多特殊的条件要具备。要建立一套适合开展体育旅游的管理系统,形成浓厚的体育旅游大环境。

(五)加大宣传力度

一方面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可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专项旅游活动,开展自行车、滑雪、攀岩旅游等,为2014年青奥会烘托气氛。

五、结语

南京是一座十分美丽的城市,作为六朝古都,它有着宽广的胸怀,吸纳八方来客。秦淮河作为南京的母亲河,造就了南京的文化积淀。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给南京增添了柔美的气息,也给南京带来了深厚的水文化底蕴。

课题类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名称: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水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编号:201310294055。

参考文献:

[1] 安宇,沈山.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江苏建设文化大省与发展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 吴芙蓉.江苏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江苏商论.2006(12):56-58.

篇3

1.景区旅游与节事活动的关系

旅游节事活动较传统节事活动更为灵活,可以因地制宜,适时开展。同时往往需要常变常新,根据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添加新的内容,以对游客产生持续不断的吸引力。根据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主题文化,通过详细的策划组织,不仅可以推销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强化旅游地的文化品味,还可以扩大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形象,增加游客数量,以获得涉及面更广,影响程度更深的形象推广效益。节事活动只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存在,对其主题性、参与性、娱乐性和地域文化的融合性等都有更高的要求。这些特点决定了节事活动在景区的管理和营销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可贮存性、不可转移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旅游景区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游客消费过程不同于其他,这同时也使得旅游景区营销区别于其他产品营销而具有特殊性。

近年来,国内的各大景区都依托自己的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节事活动的开发与营销,以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参与体验、宗教文化等为主题的节事活动层出不穷。旨在提高景区经济效益、促进景区设施建设和整体环境的改善、扩大景区知名度、提高景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如新疆那拉提的天马节、吐鲁番葡萄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这些旅游节事活动与旅游景区主体形象相符合,具有较鲜明的地方色彩,切合举办地的实际情况与风俗习惯,而且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娱乐性和观赏性,拉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举办地的形象,弘扬了地方的传统文化。

3.景区节事活动的现有问题

尽管各景区涌现出旅游节事活动的热潮,但是有创意的活动寥寥无几,反而跟风现象严重;有的没有充分挖掘自己的地方特色,主题不鲜明;有的举办时间过于集中,收效甚微。很多景区举办节事活动计划性很差,方法相对单调,手段比较单一;现场组织容易出现混乱局面,缺少应急预案;景区内外重视程度不同,配合力度不够;信息传播手段单一,宣传与营销脱节,活动后期经济效果不佳。像各类的以花卉为主题的桃花节、梨花节、牡丹展、展等,都自称是花卉之乡。既没有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主题不鲜明,也体现不出举办地传统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氛围。没有差异化,也就吸引不来游客。还有一些政府主办的节事活动,大都是按行政方式运作,上级分配工作,下级单位领受任务。由于单一的行政手段违反了多元的市场规律,造成节事活动的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

二、节事活动策划与景区特色相结合

1.策划主题与景区特色相一致

旅游景区在进行旅游节事活动策划中,节事的主题要体现举办地的文化特色,坚持创新,把握时代。以旅游景区的主题形象为中心,从节事的策划、活动的安排,到吸引新闻媒体的传播,都要服从景区主题形象,避免有损于旅游景区整体形象的情况发生。

2.景区节事活动策划的创新模式

(1)抓住活动,创意创新。旅游者在活动中感到的是动感和欢腾,在活动过后是愉悦和休闲。活动策划时要注意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要与节事主题切合,具有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

(2)确定主题、做好文化。旅游的最终目的是寻求文化体验,而没有文化便失去了活动应有的内涵和感染力。节事主题要对当地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创新利用,要与景区所要表达的主题文化相贴近,要与景区旅游形象相得益彰。

(3)寻找元素、整合资源。景区的旅游资源是多维度的,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自然类的和人文类的。景区可以利用的元素相对广泛,可以是已有的,也可以是创造的。

(4)串连成线,做好安排。围绕主题,利用资源,设计多种类型和板块的节事活动内容,形成包括游览、体验、观演、竞赛等在内的主题支撑系统。同时注意活动安排的顺序性。

(5)精心培育,塑造品牌。景区节事只有通过品牌化运作和管理,才能形成持久的综合效益,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所以需要深入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并把旅游节事活动做成一项真正的旅游品牌产品进行策划、包装和营销。

三、节事活动策划与市场营销相结合

节事活动策划不应仅是单纯的策划,策划的过程应与市场营销各个环节相结合,由此才能得出最适合景区的节事活动策划方案。

1.景区节事活动的市场细分

景区节事活动策划时需要前期确定市场细分变量,即活动类型、主题、影响力、规模、级别、地域、时间等;中期还需确定变量标准,即依靠调研分析或参考环境来划分变量的标准级别;后期根据选择的变量分析节事的属性特征,最终确定节事所在的细分市场。

2.景区节事活动的目标客户

景区节事活动的营销是把节事这种特殊产品交换给不同的目标客户(即:游客),通过满足不同客户的价值需求,以换取所需之物的管理过程。这就需要在策划时考虑游客决定是否参加某一节事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需要、动机、收益期望、替代品和制约条件等。

3.景区节事活动的市场定位

在进行市场细分和确定目标客户之后,还需结合竞争地位通过SWOT分析来明确目标市场定位。经过充分考虑景区自身的追求及所具备的的资源和能力,明确是要做市场的领先者、挑战者、跟随者还是补缺者。

四、根据景区实际情况确定落脚点

篇4

[关键词]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实施策略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1-0037-02

我国旅游业已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旅游业发展已成为带动区域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化环境和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临潭县冶木峡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国家4A级景区冶力关景区核心区域,作为未来临潭县的龙头景区,其规划开发与保护对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冶木峡景区现状分析

临潭县冶木峡生态旅游景区所在的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镇,距离镇中心2km,距离省会兰州154km,距离甘南州首府合作市90km,距离临潭县城87km,有省道311线通往康乐,临洮,直至兰州。景区内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镇地处山谷地带,境内群山叠嶂,青松滴翠,绝壁耸立。主要景点有老虎口、天然巨型卧佛“将军睡千年”、喜泉飞瀑等景点。

2.设计策划

冶木峡景区旅游资源的一级市场主要是兰州市及周边城市,对其他州市和邻近省区的吸引力较弱,较远省份的游客多属偶尔到达,因此,寻求新的客源目标,有效开发旅游项目和产品,是冶力关景区旅游客源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2.1规划理念

2.1.1“逆向规划”理念

改变规划中最先确定什么地方可以建什么的传统思维定式,采用首先确定什么地方不允许,不可以安排建设的限定,然后再进行规划的科学方法。“逆向规划”就是优先规划和设计生态基础设施,包括:维护和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乡土生态系统,维护和恢复湿地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保护恢复湿地系统,保护整体景观网络等。

2.1.2更新理念,体现3N理念

21世纪旅游消费的大趋势正从“3S”(Sea大海、Sunlight阳光、Sandy beach沙滩)转向“3N”是Nature(自然)、Nostalgia(怀乡)、Nirvana(涅)。推动“原生态的3N圣境”,通过重返自然和返璞归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人的情操得以升华。

以恢复原生自然风貌,鲜活的峡谷风情,宜人的接待环境为主线,不仅是新时期规划新思想的客观要求,是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新动向,也是本次规划中需紧密结合的要素。

2.2以绿色为背景,以坡地为特色,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发展策略

2.2.1强化坡地应用

依托坡地北高南低的起伏地形,设计各类休闲、娱乐、商务、居住、健身功能设施。休闲项目选择上要突出时尚亮点,强化品质和特色,建筑选型上要展现当地民俗特色。

2.2.2绿色的要求

以峡谷和森林为背景,依托山水大力发展漂流等探险健身项目、登山步道系统等设施,适度开发,坚持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维系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使旅游项目拥有良好的视线和环境景观。

2.2.3疏密有致的开发

项目开发既要考虑旅游环境品质,又要兼顾土地的利益,因此,在规划中,要按照合理的开发方式进行,在北侧坡地功能区范围内采取低密度别墅和酒店宾馆形态,按照开发时序,实现有序过渡开发。

3.总体规划

3.1功能分区

本次规划将这个景区划分为四个功能片区,即休闲娱乐度假区,规划旅游接待、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功能板块;滨水娱乐和极限攀岩运动区,规划以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体验区段,给游人创造征服自然的体验感受,同时结合场地自然景观特征,设置以听觉、嗅觉为主的特色旅游体验;滨水休闲体验区,规划滨水休闲项目,如亲水平台、喜泉野外宿营等,打造以触觉、味觉为特色的旅游体验;山水幻境观景区,规划考虑过境交通的干扰,规划此区段以视觉体验为主,设置展现当地民俗文化和自然风景的情景剧场。

3.2旅游产品策划

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特点,冶木峡生态养生旅游区旅游产品初步规划为三类产品,启动产品,以峡谷溪涧原始生态漂流子系列,通过整治河道,突出峡谷两岸自然原始风光,使旅游者既感受漂流的奇、险,又集娱乐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基础产品,依托绿色峡谷奇观,满足大众化观光旅游需求,相应产品主要有奇山异石生态观光、高原山地生态观光、森林生态观光体验、峡谷溪流生态观光体验;特色产品是依托绿色生态环境,以民族文化为底蕴,满足中老年高端旅游需求,主要产品有环境养生产品和风水养生产品等。

3.3旅游线路

省道311将作为旅游景区内部道路使用,游客从入口开始可分别体验徒步行走、水上漂流、空中索道、马车、电瓶车等不同的游憩方式。生态迷人的冶木峡让游客寻找山谷间的美丽,尽享峡谷中的乐趣。

篇5

关键词: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策略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旅游景区发展中的地位

酒店、交通、旅行社,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与酒店、旅行社和交通工具等旅游要素相比,旅游景区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旅游消费活动的最终的物质载体。在游览观光过程中,景区是最主要的要素,也是受益最大的行业;在休闲度假游阶段,景区的角色分量虽然会有所弱化,但也是决定该休闲度假区域是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要想发展旅游产业必须依托旅游景区资源,为了保证对游客的更好接待,旅游景区除了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之外还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

旅游景区直接面向旅游者,主要通过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使旅游者获得不同方面的满足,面对不同消费需求、消费偏好、消费能力的旅游者,景区必须在依托自身物质性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甚至是在物质性旅游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制定发展战略,找准市场定位,开发差异化产品,选择适宜的营销策划手段,为旅游者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因此,旅游景区需要有一支合格的专业化队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自然也就成为景区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关键性工作。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各种景区20976个,其中A级景区5573家,全国各等级旅游景区中,发展数量出现两极分化,5A、1A 级旅游景区总量偏少,2A、3A、4A 级旅游景区是我国 A 级旅游景区的接待主体。5A 级旅游景区130 家,占 A 级旅游景区 2.33%;4A 级旅游景区 1814 家,占 A级旅游景区 32.55%;3A 级旅游景区 1840 家,占 A 级旅游景区33.02%;2A 级旅游景区 1661 家,占 A 级旅游景区 29.80%、1A级旅游景区 128 家,占 A 级旅游景区 2.27%。每个景区的从业人员从几十人到几千人不等。同时,各地每年还在不断开发一些新的旅游景区,数量上已经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但不同景区的市场吸引力、社会评价和盈利状况等却存在很大差异。除了旅游资源自身硬件因素外,景区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导致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2011 年全国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规模和综合营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行业,旅游景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二.我国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涌现出了一批经营业绩好、社会评价高、员工满意度高的A 级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景区,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景区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

A级旅游景区人员学历层次平均水平总体较高,大专、本科及研究生以上人员占57.2%,但各旅游景区差别很大,部分新开发旅游景区的员工学历水平很低,甚至直接用当地的老百姓从事景区相关工作。管理人员平均学历层次较高,高层管理人员中60%为本科以上学历,中层管理人员中近60%为大专以上学历,但各旅游景区差别很大,部分旅游景区管理人员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比重极低。大量新的旅游景区不断的建成为相关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相差较大。直接接触旅游者的一线工作人员进入门槛低、待遇低、流动性大,服务技能和职业态度相应也差,形成恶性循环,而他们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者对景区的满意度。同时,景区的产品开发、包装策划、营销推广等工作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能胜任,但是目前这类人才比较稀缺。许多景区在产品开发上跟风模仿,产品严重雷同,或者做浅层开发,以噱头赚眼球,或者形象定位模糊,盲目推广,这些情况都反映出景区缺乏了解旅游景区运作、旅游市场发展规律以及旅游消费者心理的专业人才。

2.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不少景区在硬件的开发建设上往往投资较大,但在软件开发上,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却显得保守。视“人力资源”为“成本”的观念还比较严重,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所获得的收益具有一定的无形性,也在无形当中影响了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开发本身的价值判断。因此,花费在储备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对员工进行系统性培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资金往往不高。景区管理者“有钱就有人”的思维方式制约了景区自身从业队伍的建设和提高,必然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相对落后

在我国大多数的旅游景区,人事管理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模式,很多景区没有把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放在应有的高度。不少景区在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各个环节缺少自主性,一些新兴的旅游景区和改制为企业的旅游景区虽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了较大的自主性,但受制于管理者自身的局限,往往管理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规划。尤其是在一些规模较小、位置偏远的景区,旅游产品设计单一,经营模式固化,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人才又不愿意到这样的景区工作,导致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景区内部员工配置不到位,直接影响到游客游览的效果。

三.人力资源管理对景区发展的作用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旅游景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可以使景区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能够帮助景区决策层更好的做出决策

人是景区发展最为重要的、活的、第一资源,只有管理好了“人”这一资源,决策层才算抓住了管理的要义、纲领,纲举才能目张。景区的其他各项工作都能够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而迈上新的台阶,决策层才不会因为人力资源的困境而在产品开发、包装策划、营销推广等问题上捉襟见肘。

2.帮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进行优化配置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大部分具体执行工作都要依靠人力资源部门来完成,这是人力资源部门的本职工作。景区人力资源部们通过对自身职责的正确行使,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为景区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3.帮助一般管理者开发团队

景区中的基层管理者也要承担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任何管理者都不可能是一个“万能使者”,更多的应该是承担指挥、激励、协调等工作。他不仅仅需要有效地完成业务工作,更需要了解员工特点,培训员工,挖掘员工潜能,建立和谐的团队关系,以避免人心涣散、工作懈怠的局面,使全体员工步调一致,围绕景区目标共同工作。

4.帮助普通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景区员工都想掌握自己的命运,但自己适合做什么、景区的目标、价值观念是什么、岗位职责是什么、自己如何有效地融入景区中、结合景区目标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如何设计自己将来的发展等,这是每个员工十分关心,而又深感困惑的问题,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为每位员工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四.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由于旅游景区自身的特点,旅游景区与其他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比,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概括起来,在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旅游景区要不断进行系统优化

系统优化是指景区人力资源系统经过组织、协调、运行、控制,使其达到最大的优化配置。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应该经过周密的成本收益分析。实现这一原则必须建立在景区组织结构设计合理的基础上,然后对各个职能部门配备数量、质量合适的工作人员,通过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和运行规范,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加强部门与部门、层级与层级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促进各类资源在景区内的共享,最大限度减少景区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内耗,更好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对员工加强激励

对员工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进行适当的鼓励,员工在被激励的情况下,能够产生比平时更大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增强了员工对景区的忠诚度。因此可采用物质激励或者精神激励。但每个员工因自身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员工的特点和需要,结合景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同时要注意激励的公平性、及时性,使员工能够及时了解景区弘扬什么、抑制什么,以矫正自己的行为。另外,管理人员要轻许诺、重承诺,以维护员工对组织的信任。

3.景区人力资源要在竞争中加强合作

景区在选择录用员工时,应该根据景区需要聘用人才,充分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景区经营本身不断需要新的创意和更完善的工作,也要采取一定的管理方式,调动员工的竞争意识,使组织有生机和活力。但竞争是良性的,在竞争中双方或多方都应受益。同时,竞争中有合作,由于人力资源个体差异化,景区员工在知识、能力、气质、性格、爱好、年龄等存在差异,应扬长避短,各尽所长,互补增值。

4.采取多种形式培训一线服务员工

培训有见效快、针对性强、形式灵活、时间短以及易于控制等优点,景区与住宿业及餐饮业相比是很特殊的,因为面积大,各种经营单位或个人分散,很难进行现场管理,而要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和保持良好形象,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训练有素、工作负责的员工队伍。鉴于我国景区一线从事各种服务的人力资源质量现状,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培训是必须重视的环节。

5.发挥资源优势,低成本获得智力资本

有些景区在人才稀缺,地理区位和经济条件劣势并存的大环境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常规渠道吸引人才是不现实的,但可以在方法上进行创新。景区内部人员可以通过与人才们接触的方式提高自己。譬如,提供挂职锻炼岗位、类似支持西部的人才计划、大专院校实习基地建设、院校或科研单位研究人员调研基地建设等方式,吸收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提供方便交换智力资本,提高景区内部的人力资源质量。这种方式成本低,效益显著,而且对景区也具有宣传作用。

6.打破地域限制,完善用人机制

合理招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是景区的重要课题,需要从体制上给予保证。在招人、选人、用人时,那种从上而下的委派方式必须改变。对一些重要岗位的人选,应该从下向上民主选举产生。不管范围多大,在选人的程序上首先要科学。

当然,最终的趋势也是最理想的是面向整个劳动力市场,突破地域限制,招聘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以管理技术入股、员工持股等现代的长效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7.建立景区人力资源开发综合绩效评估体系

人力资源开发最忌讳没有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开发刚被引入中国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对人力资源开发特别在培训上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成为“形式主义”的代名词。吸取教训,建立景区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评价体系是根本,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中重要一环,对全局起到监督、反馈进而改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丰生.对如何加快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考[J].旅游调研,2008,(1)

篇6

在当前的现代化旅游发展中,公共关系在旅游景区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旅游业发展的实质是为了让人们在旅游中得到全面的体验和享受,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周全的服务,并通过产品来让游客深入其中,为游客带来旅游的快乐体验和享受。而旅游中最重要的服务人员则是导游,这是与游客接触最频繁且服务于他们的主要人员,因此需要导游换位游客的立场和角度去重视公关技巧,将这种公关技巧充分应用到导游服务中,提升导游公关技巧和能力,从而完善和提高整个旅游行的形象,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使得自己的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起协调的互利互助关系,应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旅游企业更应具备公众意识,而且要使得这种公众意识是实实在在的,要充分体现出旅游企业在与公众交往过程中要做到了解公、服务公众、尊重公众、影响公众。

一、将公共关系充分应用于旅游业的作用和优势

公共关系,也即是一个产业或者是组织,为了进一步促进和巩固内部及社会公众的信任与支持。这种公共关系是一种状态,每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中。作为旅游景区,通过公共关系来传播、塑造和宣传企业的形象和产品,以此来提升旅游景区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形象竞争的趋势日益凸显,旅游景区仅仅通过价格、服务来提高竞争力,已经不具备优势,而通过塑造良好的形象逐步成为旅游景区的共同追求。例如,我国湘西的张家界森林公园借助公共关系,主要利用纸媒、电视媒体以及现在火热的互联网这些信息传媒,全面介绍了张家界的景区特色、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大大提升了其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而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二、公共关系是旅游业优质服务的延伸内容

(一)了解和认识公众

充分去了解和认识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前提。旅游企业的发展需要通过调研等方式来了解公众的旅游心理和旅游需求。掌握游客的这些心理和需求之后,才能真正加强旅游企业的优质服务水平和效果,并提高市场竞争力,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二)主动沟通并服务于公众

在公共关系中,最关键的即是与公众的沟通与交流的这种关系。公关人员应根据自己策划的公关活动,来让公众意识并感受到你的服务,并诚心将你当成朋友。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服务公众的意识,才能赢得更多公众的支持。

(三)影响和感染公众

影响和感染公众,是指旅游企业需要通过有针对性地公关活动的策划,来影响和引导公众,让公众与企业间产生认同感。旅游企业可定期和传播旅游产品的特点与功能,为市场需求指引方向,并同时还可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来满足游客不断变化发展的新需求,从而引导旅游者对其的认同与消费。

三、公共关系在旅游业中的具体应用

(一)网络公关的造势

在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这种新媒体的网络技术对旅游景区的信息传播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为其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更加高效的空间和方式。例如旅游企业可通过互联网与当前各大知名网站合作,如与新浪微博的合作,通过这种合作,来获得更多受众的浏览和关注,从而将部分受众最终转为实际旅游的客户。作为景区在旅游发展中,通过合理而有效的策划,把其本身旅游的专题活动和节庆做成有效而创新化的宣传准备,例如通过网上评选景区旅游形象大使的类似活动来获取关注和间接性的旅游导向,因此通过网络让旅游公关关系有了全新的天地,优化和创新了公关关系在旅游景区的应用效果。

(二)积极制作旅游宣传产品

景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可推出与旅游景区有着相应主题内容的各种创新小设计,并将其最终印刷出来作为旅游宣传品。这些小设计可以是旅游手册、明信片、邮票、手提袋或者是纪念册等形式。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旅游宣传品中所涉及到的文字应精练、吸引力,且图文并茂,携带方便,而且可读可赏,能供游客随时查阅和收藏,例如故宫博物院创新开发的纪念品。

(三)公益活动的稳固形象

作为旅游景区的公关人员,要意识到当前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并与时俱进,不断为推动和扩大旅游产品的销量而努力。因此,旅游景区可通过借助各种公益活动来维持和巩固已有的良好形象。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的构建,而这就需要不断积累良好的公益形象,并做好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例如,当前应倡导旅游的绿色环保意识,为广大游客提供品质服务理念,并在游客旅游过程中多举行有关环保绿色出游的公益宣传活动,可在活动期间让志愿者们为游客免费发放旅游导图、矿泉水或者是遮阳伞,来充分呈现出旅游景区的绿色出行并全心全意服务于游客的理念和思想。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

中图分类号:F592.9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4(C)-0295-02

景区导视系统具有引导、说明和指示功能,是景区品牌价值的有形载体,在推广景区文化、营造景区风格和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景区发展布局的重要环节,其合理的设计和运用不仅可以优化景区形象,还能够塑造和提升景区的品牌价值。

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数字化是数字化景区的一部分,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数字化,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进行加工、处理,制成数据库,用以指示旅游景区中丰富的信息资源,让游客既经济又迅速地了解景区概貌、特色景点、人文知识、游览线路等。

一、先进经验对河北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建设的启示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理念的不断提升,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新时期国家风景名胜区现代化建设管理的主要手段。从2002年启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工作至今,风景名胜区的数字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九寨沟、黄山、武陵源、石林和云台山等都大力发展了数字化景区建设。

目前,河北的景区数字化建设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总体上还有差距,风景名胜区大多以效仿已有案例为主,在实践层面上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

(一)游客自身需求与景区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相对于复杂的景区环境和身在其中的游客,现有环境标识系统在架构空间秩序、传递景区信息的方面,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信息传播的效率、广度、容量与快速发展的旅游行业相比,显得单一而滞后。(二)主要关注数字化环境中硬件资源建设,缺少对景区文化内涵的塑造。景区数字只停留在工具层面,忽略了景区数字化传播内容的内涵与文化特点,对景区的文化、个性化数字形象设计塑造等方面较欠缺,数字化软实力有待提升。(三)景区旅游形象在对内对外的宣传推广中,传播途径单一,缺乏多元的传播载体。作为向游客传达景区环境信息的数字化导视系统,能够迅速快捷地将景区的文化氛围和旅游形象传播给游客、不受地域、时间、地点的局限,改变了以往传统导视系统带来的传播范围小、速度慢等问题。导视系统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展现景区文化特色、推广景区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

二、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对河北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建设内容的分析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集中国近代皇家文化、园林文化、藏传宗教文化等众多传统文化于一身,有着丰厚的人文与自然文化资源,是具有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旅游景区。公共环境标识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新,文化是设计进行创新的灵魂。为了能够具体阐明关于河北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建设的具体观点,下面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进行研究分析。人的意识过程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和再生的抽象过程。旅游景区环境标识之所以传达出信任与依靠的积极情感,是因为人们通过思维的再现、认知与意识加工,逐渐超越识别表征中的物质范畴而上升到精神和文化识别的层面。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建设应广泛而深入地挖掘景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宝库,将其归类、整理与完善,将这些有形或无形的文化符号作为反映景区特色的数字化导视系统的环境标志设计元素。为数字化导视系统的设计内涵和设计表现开阔思路,增强景区独特形象。(一)对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进行规划与理论研究,包括: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实施步骤、采取的方法及要达到的目标,勾勒出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设计的可行性方案。(二)将承德避暑山庄相关信息内容,如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建筑造型、器物造型等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图形化符号,引入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的设计中,(参照图1)以提升其旅游个性形象,塑造有文化内涵的国际旅游品牌。

图1承德避暑山庄文化符号提炼库

(三)研究构建承德避暑山庄景区导视系统中,色彩、光影等多元化信息传达方式中,各种便捷的视觉引导服务系统的导视标志造型。(四)设计完整的有文化特色及适合数字化的信息传达的承德避暑山庄景区导视系统。(五)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承德避暑山庄景区导视系统进行加工、处理,制成数据库,用以指示旅游景区中丰富的信息资源。

三、承德避暑山庄数字化导视系统具体建设方案分析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风景名胜区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编制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的建设规划,明确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总体框架、建设内容、重点任务和实施方案等,确定分期建设目标和保障措施,经过专家论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一)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进行数字导视系统的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和预期目标的确定;进行市场调研结合国家和地方旅游景区管理的相关要求,确定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景区导视系统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采取的方法,构建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设计的方案。(二)通过发现和整理承德避暑山庄河北旅游景区的特征元素,甄别出代表性符号,将其归类,并抽象化,得出在数字化环境中可用的资源。然后,运用环境导视系统设计的原理,从核心标识、公共系统标识、数字效果的表现、人文关怀的传达等方面构建数字化、多元化、风格化的导视系统。(三)依据CIS设计的理论,构建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设计的共性符号体系、景区数字标志系统、景区活动策划、旅游产品策划、景区虚拟游并做案例示范设计。(四)通过深入研究国家和地方对旅游景区的管理条例,结合数字化信息的特点,构建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的评估和管理体系。该体系尊重各景区的个性特征和区域差异性,评估方法坚持多样性、多角度,提供定性评估、长期性评估、过程性评估等多元评价体系,使评估结果能够促进旅游形象数字化建设。

结语:信息化推动了旅游景区服务模式的进步,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便捷、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但数字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关注技术而忽略旅游景区人文软环境传达的层面上。河北旅游景区应在先进经验的启示下做到:利用计算机对景区内容进行导视,建立景区景点数据库,方便游客检索使用,用最短的时间制定最合理的游览线路,既经济又尽兴;利用计算机对景点的内容进行数字化,使游者不仅能通过计算机来了解景区相关景点的人文历史、地理特征、民间传说、轶闻趣事等,甚至通过短片动画等数字多媒体形式进行深入了解,游戏互动等,构建良好规范的现代化风景名胜区行业形象。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欧新菊(1977.10.20― )女,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数字化设计。

参考文献:

[1]高力群,杨波,刘小龙.对河北地域文化符号在旅游商品转化方式上的思考[J].包装工程2010.04.

篇8

区域营销是始于14世纪意大利政府推进旅游用地发展起来的理论。在全球化、信息化不断作用下,城市、地区以及国家之间竞争日益加剧,该理论在20世纪80、90年代重新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学者的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区域经济多个领域中,之后又被引入我国。目前主要应用于香港、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旅游区域,但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该营销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起步早,旅游资源禀赋优异,特色明显,地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典型代表,加之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旅游区域的产业规模已初具形成,软硬件设施基本健全,配套的旅游服务系统完备,具有区域营销理论应用研究的条件和要求。本文试从区域营销学的视角出发,在借鉴当代区域营销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西双版纳为研究对象,就区域营销理论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应用性研究作深入分析,以期从市场入手,能有效地帮助当地政府解决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为了取得该旅游区域市场的第一手资料,课题组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该旅游区域营销现况作了一次调研,在摸清当地旅游区域现状基础上,为下一步区域营销理论在该区域的应用研究和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二、西双版纳旅游区域营销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

为了真实反映西双版纳旅游区域营销现状,课题组选取了当地旅游区域的景区、景点和游客作为调研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定量方面:通过向旅游景区和游客收集发放问卷。其中,景区市场调查采用封闭式问卷方法,而对游客采用开放式问卷方法。

定性方面:对景区实地观察并对景区管理公司内的管理干部或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最后,对这两种调查方法进行科学分析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二)问卷设计

问卷调查是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当地旅游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而设计的,共分为4个部分,包括景区或游客的基本情况调查。景区市场调查采取封闭式的答题方式进行,而对于游客则采用开放式的答题方式进行,希望以此获得来自当地旅游市场经营者和游客对我州旅游发展的实际看法和客观评价。

(三)调查的困难和特色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旅游区域营销探索是一件复杂且难度较大的工作。一方面,由于区域营销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后才引入我国,是营销领域最新的前沿学科,许多理论资料和实践运用资料收集相对困难,缺乏借鉴经验;另一方面,研究涉及面广、内容多,研究条件有限,故在研究过程中可能有许多缺憾,观念会有所偏颇,会有许多考虑不周到的地方,在此恳请相关专家、读者见谅。

(四)问卷结果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5年7~8月,调查问卷分两种方式完成:一是以调查问卷为主,以访谈、实地考察为辅的方式进行。二是以景区和旅行社工作人员、导游等旅游行业人士的帮助、解释说明,从而提高了调查有效性和正确性。西双版纳共有17个景区景点,从中抽取了具有代表性样本的14家旅游景区作为调查对象,每个景区景点只发放1份封闭式问卷,由调查人员向各景区景点营销策划主管或部门经理采取“背靠背”形式进行访谈填制,先后发放14份问卷,对游客的调查则采用开放式问卷,通过旅行社导游在带团队过程中随机发放给旅客个人填写;调查涉及西双版纳14个景区,占西双版纳景区的82.35%;抽查的300名游客数量占西双版纳接待国内游客数量的(300/3601800)万分之一。景区调查主要针对景区性质、经营规模、年接待游客量、景区代表性旅游资源、景区宣传投入、宣传渠道、具体宣传方案、负责景区策划主体及宣传媒体级别、景区建设存在主要问题、景区特色、景区产品开发出现的主要问题、景区营销主要参与主体、景区营销面临主要问题、景区曾使用过的营销策略及有效营销策略偏向、区域营销存在的主要障碍等方面调查;游客调查除了对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的了解外主要侧重于游客旅游信息途径、出游方式、旅游费用及其主要开支作个初步了解,并对游客出游目的、旅游地特色、文化印象、产品偏好、旅游线路、行程安排满意度和区域形象、营销进行调查、评分。除此之外我们还预留空白区域恳请景区和游客对当地区域营销提出宝贵的建议。截至2015年年底,共收回的14份景区问卷和300份游客问卷样本作比对分析,有效率达100%。

三、西双版纳旅游区域营销调查分析

(一)旅游区域开发建设主体单一,缺少投资吸引力

在参与调查的14家旅游景区中:国营企业共有8家,占57.14%,民营和合资企业5家,占35.72%,其他性质的1家,占7.14%;景区规模:500人以上有1家,占7.14%;100~300人5家,30~100人有5家,共占71.42%;30人以下的2家,只占14.29%。从中可以看出:1.西双版纳旅游区域开发建设主体单一,以国营企业居多,民营、外资、合营或个体性质的很少,反映出开发建设主体性质单一的局势。2.旅游区域投资主体规模以中小企业居多,国有企业资金注入较多,说明民营、民间、外资或个人愿意投资当地旅游经济建设的企业或个人很少,旅游区域缺乏投资吸引力。

(二)旅游区域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市场潜力巨大

在调查的14家景区中,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主要是: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和人文活动。像建筑设施、遗址遗迹、旅游商品等资源尚处于待开发状态。当谈及景区特色时,大部分调查景区认为其景区特色鲜明,彰显特色,人文景观内涵丰富、底蕴深厚。通过调查反映出一个事实: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景区开发资源只占了冰山一角,资源市场潜力巨大。

(三)旅游区域宣传投入低、渠道窄、级别低、形式单一

由于涉及商业机密,在参与调查的14家旅游景区中愿意谈及景区宣传投入的只有12家,其中每年投入达百万元以上的有5家,占41.67%,50万至100万元的有2家,占16.67%;50万以下的有5家,占41.67%;投入金额最高的达800万元,最低的只有2万元。宣传渠道采用最多的是报纸版面、电视广告、网络宣传,其次是旅行社宣传和推荐、旅游杂志和路边广告。宣传媒体级别以省级或当地级别的传媒居多,国际或国家级别传媒选择较少。宣传方案以广告宣传片和彩色图片、文字为主,很少有用电影、电视记录片拍摄及会展宣传活动的宣传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旅游区域中参与建设主体在宣传资金方面投入低、渠道窄、级别低、形式单一。

(四)市场缺乏营销知识和专业人才,市场策划能力低、市场应变策略少

在参与调查的14家旅游景区中,负责景区宣传策划的,近七成景区宣传策划工作是由景区管理人员或景区宣传部门负责完成,愿意聘请专业策划公司的很少。常用的营销策略有广告宣传策略和旅游线路或旅游产品创新策略,其中最有效的策略是品牌策略,其次是广告宣传策略和旅游线路或旅游产品创新策略。当问及景区营销问题时大家普遍认为,这主要是景区缺乏营销知识、缺乏营销资金和人才。有些景区建议,今后能进行专业营销策划人员培训、新媒体的认识和使用等方面的活动。由此可见,旅游区域“重开发、轻营销”的思想突出,不愿引进新的营销理论和人才,导致市场缺乏营销知识和专业人员,市场策划能力低、市场应变策略少。

(五)旅游区域政府和公众区域营销意识薄弱,参与意识差

当谈及区域营销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时,在参与调查的近80%的景区认为,政府重视不够,无论资金还是政策支持力度都不够,区域间交流少,区域营销活动不够,旅游服务企业及其相关人员参与性不活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区域政府及产业相关利益者在区域竞争中区域营销意识淡薄,参与意识差,兴趣不高”。

(六)旅游区域公众信息获取渠道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随着QQ、微信、微博的出现,人们获取旅游信息途径日益增多。在此次调查中,近43.67%的游客选择电视、37%选择网络作为其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可见,我州在旅游区域公众信息获取方面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七)旅游区域渠道营销面窄,服务产品老化

在300份游客市场调查问卷统计中,大部份的游客都愿意选择单位、旅行社组织或与亲朋结伴同行,只有近10%左右的人选择“个人出行”。对于“消费方向”,主要用于住宿、购物、餐饮、娱乐项目安排,其中住宿和餐饮开支占60%以上,购物占36.33%,娱乐占18.67%。从中可以看出,旅游区域游客出行选择方式少,渠道营销面窄,消费方向无非就是“老三样――吃、住、行”,服务产品老化,娱乐项目缺乏吸引力和消费力。

(八)游客消费理性、目的性强,极具个性

据统计,近70.67%的游客其旅游目的是冲着休闲度假而来;64.67%的游客冲着当地民俗风情而来;34.33%的游客为当地热带风光而来。另外,61.33%的游客采用自费出行的方式,只有15.67%的游客采用公费出行。旅游区域内游客在整个行程中明白自己来旅游地要做什么、喜欢什么、爱什么,自主消费旅游趋势日趋明显。由此或见,旅游区域内游客消费理性、目的性强,极具个性。

(九)旅游区域规划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旅游区域形象好,市场认可度高

据统计,60%以上游客对区域规划和景区配套设施满意,70%以上满意行程。在区域形象评分方面,近73%以上的游客打出了“80”以上的高分,54%的游客认为区域形象宣传特色突出,很有吸引力。这说明旅游地客源市场评价高,市场认可度好,客源市场拓展和深挖的可能性很强。

(十)旅游区域文化绚丽多姿,丰富多彩,极具特色

篇9

关键词:旅游形象 旅游形象广告 形象传播 宣传口号

Key words:Tourism Image System Tourism Image advertising slogan

引言

海南国际旅游岛正式将海南带入了了全新的形象时代,“形象”宣传的竞争将成为海南同其他同质旅游目的地竞争的主导形式之一,而形象宣传当中最重要的形式就属旅游形象广告和口号,因此,在海南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过程中,旅游形象(TIS,又叫旅游地形象)的广告和口号的打造显得更加的迫切和重要。

如果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广告和口号模糊混乱,则很难对潜在的旅游客源群体造成吸引效应,同时还会使现实的旅游者经历平淡,降低其回头率。想要把海南的旅游景区在消费者心中打造成为一种个性鲜明、亲切感人的旅游地形象,有助于形成庞大旅游市场的源泉,也是区分海南景区与其他同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关键之一,并可以在旅游市场上形成较长时间的垄断地位,

海南的部分旅游景点在最近几年,由于开发规划尚可,也出现了一些在中国市场较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其中就包含了本文将做重点阐述的蜈支洲滨海度假岛屿。

一、海南著名景区蜈支洲滨海度假岛屿形象传播壁垒

1992年,蜈支洲岛涉足开发,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停滞不前。2000年,蜈支洲岛一期开发正式启动。经过数年开发,蜈支洲岛旅游项目已初具规模。

2005年9月,《蜈支洲岛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修编)暨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三亚市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蜈支洲岛旅游度假区的主题定位为“绚丽多姿天堂岛”。根据定位,蜈支洲岛旅游度假区将建成一处生态健全、环境优美、内容独特、设施完备、管理服务先进、国内首创、世界少有、极富热带海岛情调的国际海岛旅游胜地,规划期为12年。

如今,蜈支洲的一期开发已经日趋成熟,知名度也有所提高,但是作为海南现已开发的为数不多,且资源优良的岛屿之一,一期项目自开业以来,尽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形象传播问题:

(一) 旅游形象主题不鲜明,使旅游者对该岛形象印象不明晰;

(二) 旅游形象宣传口号理念及手段单一,创意尚缺,导致旅游宣传一直不温不火;

(三) 旅游形象广告同质性强,无法传达给消费者鲜明形象。

这些问题的共同存在的,已严重制约了蜈支洲岛度假区在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形象推广和营销。

在这些问题当中,一个即被人重视又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就是旅游形象广告和口号的打造,说重视,是因为蜈支洲岛旅游度假区确实也有自己的形象宣传广告和口号,并且在往返度假区的客船上滚动播放;说忽视,单一的景区景色宣传广告片,传统的明星代言,诉求不明显的口号给人多少有点乏味之感。

旅游形象宣传,一直是帮助旅游景区树立基本形象,吸引消费者的必要手段,蜈支洲岛度假区由于开发起步快所导致形象宣传过于与其他相同海滨景区宣传同质,并无实质差别,同质的广告和不明朗的口号,导致目前蜈支洲岛度假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与其优厚的旅游资源极不相符,从而使蜈支洲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

旅游形象宣传属于现代市场营销组合中的可控因素,与营销组合总体及其他因素发生纵向或横向联系,共同组建多层次营销战略框架,具有创意的和令人有深刻影响的旅游形象宣传不仅可以帮助旅游景区营销组合更加丰富多元,也可以在销售初期阶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旅游是一种活动、一种行为,它无法被人们测算或以数量衡量。而旅游形象广告、口号等侧可以通过其内容把这种无形的感受预先传递给旅游者,吸引旅游者前来体验这种感受。不同的旅游景区之间本身存在着天然和人为的差异,旅游形象宣传的广告和口号策划应该刻意寻找旅游消费者对旅游地或旅游产品所感兴趣的独特利益点。然而现在很多景点景区的旅游形象广告的相似性,重复性内容太多,旅游者的感官常常会被弄得无所适从。

二、海南景区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

针对目前海南景区普遍存在的旅游形象广告和口号创新和特色不够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对于海南景区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之中,其形象广告和口号的打造的几点看法:

(一) 应加强旅游景区形象宣传广告的创意性和独特性

不同媒介上的旅游形象宣传,不管是电视广告,纸质广告,不是照和画面片的简单罗列与堆砌,而是要注意消费者诉求和独立市场角度,如果只是没有诉求的艺术化表现,虽然也可制作优美的旅游广告,但有可能会产生与其他同质景区的相似的印象感,并使游客出现审美疲劳。

(二) 可以提出更加贴近人心、独特的宣传口号

在形象广告当中,口号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宣传方式,目前蜈支洲岛度假区使用的口号:“中国有个海南岛,海南岛有个蜈支洲岛”。虽然能在直观上就清楚地告诉人们,美丽的海南还有一个美丽的蜈支洲,但是蜈支洲的特色何在,它和马尔代夫和巴厘岛、济州岛的小岛度假又有什么区别?

巴厘岛,是印尼旅游业的领头雁,连续几年占印尼旅游收入的45%,巴厘当地居民的80%都从事旅游业。巴厘岛的宣传口号:“南纬八度永远的夏天”,很直接将消费诉求给予消费者,对于热爱夏季的消费者,无疑一语中的。

2011年1月,新西兰旅游局长期以来使用的“100%纯净的新西兰”宣传口号发生了变化,新的口号在“100%纯净”后加入了“你”,从而将游客的独特经历置于宣传的核心,使游客拥有强烈的自主感和满足感,非常贴心。

(三) 学习全球优秀景区的形象宣传方式和宣传内容

海南的旅游形象宣传起步较晚,所以旅游形象宣传制作并不精良,专门从事旅游形象策划的人员还比较缺乏,在旅游形象宣传的创意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以至于与其他旅游较为发达的国家的旅游形象宣传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旅游景区形象宣传档次提高刻不容缓。我们可以借鉴一些质量较好、创意独特的国外旅游形象宣传广告、口号等,也可参考同类旅游景区的形象宣传方式和方法。在国外的同质景区旅游形象宣传中,很多都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把握好的景区旅游产品的周期,产品描述上不含糊,很好的把握受众的心理等多方面的。

(四) 重视旅游形象广告载体的多样性

海南各地都应该把旅游形象宣传当作工作重点。使旅游形象在游客每到一个新的地方,还没有出机场,游客就会被大量旅游景区信息所包围:从杂志、报纸、网络到电视和灯箱广告、唾手可得的精美旅游小册子、地图、免费环保袋、便携的电子查询设备、手机流媒体等,全方位立体的将海南旅游景区形象潜移默化的植入消费者内心。

三、海南景区的旅游形象广告和口号的展望

不仅仅是富有特色的蜈支洲岛度假区的旅游形象宣传需要改变提升,海南各景区的旅游形象宣传正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更新,这种更新不仅仅是宣传画面和口号的变化,而且也需要旅游从业人员去关注海南景区的旅游产品的层次开发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在旅游景区开发者完善其旅游产品的特性、层次时,深挖潜力,进行深入的产品调研和市场调研,了解旅游者的需求,根据景区的旅游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旅游形象广告和口号的策划,充分体现旅游景区的特色和唯一性,告别形式单一、宣传手法雷同,没有特色的局面。

在进行旅游形象宣传的时候,要有创意,形成独特的宣传风格,在以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为中心的基础上,制作能诱发旅游者旅游欲望的广告和口号,全面刺激消费者的各种感观,使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使旅游形象广告和口号的效果得以显著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旅游度假区总规通过评审 蜈支洲岛要建成天堂岛》省略

[2]王屏《国内外旅游广告研究综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3]彭蕾《浅析旅游广告的表现形式及对其现状的思考》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4]《巴厘岛――世界的肚脐》省略.cn?

篇10

[关键词] 旅游业 旅游消费 旅游资源 旅游产业

旅游消费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达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也就越低,基本性需求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非基本性消费支出所占的比站就越高。因此调查分析日照市旅游消费结构,不仅可以反映日照市旅游消费水平所处的阶段,还可以反映出日照市当前游客消费的层次性特征,分析旅游者整体和不同群体的基本性需求与非基本性需求结构。

一、日照市旅游消费结构现状

近几年,日照市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却不是很突出。主要原因是日照市旅游消费结构不甚合理,旅游收入主要集中在吃、住、行等基本旅游消费上。旅游消费层次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不仅影响了日照市旅游业整体形象的提升,而且 严重阻碍了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1.总体旅游环境层面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地区经济基础,特别是从旅游供给的角度看,只有当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必须的资金、技术等条件的支持。日照市自1989年才升格为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虽然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不具备接待大量散客旅游者的条件。

2.政府层面

政府在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政策倾向上都是十分明确的,把旅游业列为日照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但在处理好做“裁判员”还是做“运动员”的关系上,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是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招商引资上,掌好日照市旅游业这艘大船的“舵”是政府的根本职责。

3.企业层面

日照市旅游企业因发展时间短,缺少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实力和规模都无法达到目前日照市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小型旅游企业无法实现规模效益,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雷同,削价竞争严重。缺少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旅游企业普遍存在投资主体单一的问题,资金缺乏成为阻碍日照市旅游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4.旅游资源层面

日照市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海滨资源和民俗资源,而在这两种资源类型中,民俗旅游消费层次低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海滨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不能真正吸引度假型的游客,不仅没有门票收入,娱乐、购物等项目收入基本空白。旅行社“牧羊式”的服务和游客“到此一游”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使得日照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实际上成了游客旅游计划中的一个旅游景点,大批的游客及其所带来的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收入被白白送往周边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

三、日照旅游消费结构的优化措施

1.高起点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

(1)完善旅游经济发展规划,促进旅游资源整合

实施科学的规划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科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立和完善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跨区县旅游发展规划―区县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四级规划体系。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的需要,建立旅游项目库,完善专家评审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规划实施,实现旅游景区高质量、高水平的开发,适应现代旅游高品位、高效益的需求。

(2)明确主攻方向,全力打造旅游精品景区

以打造东方太阳城、水上运动之都为核心,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基本内容,立足于日照海、山、古、农、节的鲜明特色,重点打造十大精品景区系列:3S旅游度假休闲景区(海滨一线)、莒国古文化旅游景区、五莲山宗教旅游景区、九仙山生态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景观系列、竹洞天风情系列、茶文化系列、古人类遗址景观系列、节庆系列、日照特产风味佳肴系列。

(3)加强区域性旅游合作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鲁东南苏北城市群为载体,加强日照与青岛、临沂、连云港等周边市地的跨区域旅游合作。积极构建无障碍旅游合作区,共同发展跨周边省市的旅游线路。适应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区域关系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培育综合竞争优势,共同塑造和提升“水上运动之都”和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两个国际旅游品牌。整合优势资源,联袂打造旅游精品,形成产品互补、客源互流的多赢发展格局。

(4)挖掘丰富的旅游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物资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利用文化专业队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间艺人、社会中介机构等深入发掘莒文化精髓,努力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增加旅游产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充分利用两城古人类遗址、海曲汉墓、莒国古城、日照市博物馆、莒县博物馆等建设文化旅游基地。

2.加强旅游市场化运作和整体形象策划营销

(1)改革旅游景区(点)产权制度,创新旅游经济市场化运作方式

推进景区经营企业化、景区运作市场化、景区管理属地化。对鲁南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风景区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建立巡察制度,对景区(点)内的建设项目进行定期巡察、监管。推动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龙头”企业,培育大型旅游集团。发展同业合作联盟,推进利益共享的连锁经营和集约式服务。广泛吸纳中小企业参与分工协作,发展专、新、特、精的旅游服务。扶持和培育农民旅游、体育旅游服务组织。推进旅游饭店连锁经营、景区(点)集团化、旅游运输联合化以及导游服务公司化。

(2)突出“东方太阳城”整体形象的宣传促销

以海滨3S旅游、打造“水上运动之都”为主线,注重高层次、战略性策划,精心包装“太阳文化节”、“沙滩文化节”和“民俗文化节”三大产品组合。加强旅游产品主题概念的区别设计,突出特色。围绕整体形象,建立和完善企业为主、部门协同、上下互动、口径一致、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机制,共同塑造日照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利用申办组织国际性、全国性会议、会展及文体、经贸活动宣传造势,提高日照旅游目的地在海内外的认知度。

同时,要不断强化和改善旅游软环境,制定和完善旅游行业管理的政策和法规,推行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旅游细微服务活动,规范旅游市场行为,保护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的安全,通过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3)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拓旅游市场

按照“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原则,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促销机制,形成对外宣传的整体合力,提高宣传促销的实效。大力实施“以节促旅”,定期举办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渔家民俗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推介会和旅游交易会,在上海、南京、西安、郑州、济南、青岛等主要客源地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促销,针对不同的城市提出相应的宣传口号,如在济南主打“避暑、渔家”,在西安主打“避暑、海滨”,在郑州主打“方便、海滨、实惠”等。

加快构建全市旅游电子信息网,建立功能齐全的旅游行政办公网、旅游公众信息网、旅游电子商务网,建立与全国各省市联网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旅游市场信息服务,实行网上旅游服务交易。

3.调整消费结构的六要素,努力延长旅游产业链

(1)发展壮大旅行社业

严格把好旅行社设立、导游资格审核关,日照导游队伍目前不足700人,真正从事导游职业的不足400人,按照2010年日照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的规模,日照导游缺口还有1500人。日照目前只有一家国际社,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开发需求。鼓励旅行社依法经营、走向联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服务质量、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活跃旅游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既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重要的基础条件。要围绕“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铁路、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备的旅游交通体系。通过组建旅游专业运输、设置旅游专线、更新新型舒适的旅游交通工具、维护正常的营运秩序等措施为旅游提供优质服务。

(3)促进旅店、餐饮业发展

合理布局宾馆、旅店。根据不同消费需求,形成高、中、低档次分明、结构合理、特色突出、安全卫生、服务优良的游客住宿接待体系。发展符合规范的景区(点)民居客栈。开发菜肴新品、精品,规划建设有一定规模、环境优雅、各具特色的旅游餐饮中心区和美食街(城)。组织日照名特小吃展示、民俗茶艺、烹饪技艺表演、品评等活动,做靓日照美食品牌。

(4)发展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

按照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策划开发具有地方标志性文化内涵的旅游特色商品。围绕开发旅游纪念品,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建立旅游商品研发、生产、营销基地。促进绿色食品、农副土特产、工艺美术品和旅游用品等旅游商品的生产加工。结合城镇化的推进,建设一批各具特色、形成规模的旅游商品专业村镇。规划建设日照旅游商品批发市场和若干个规范管理的旅游商品一条街。在万平口等较成熟的旅游景区或沿线规划建设旅游购物中心,延长旅游产业链,形成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5)繁荣文化娱乐和会展产业

鼓励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大力推进参与式文化旅游项目。充分利用山东体育学院日照校区体育场、万平口生态广场、日照展览馆、日照博物馆等重要设施,丰富旅游文化,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市及各区县旅游文化娱乐设施和综合性演出场地建设,策划建设一批主题公园。大力发展旅游景区(点)及旅游饭店主题旅游娱乐活动。促进会展和旅游的有机结合,争办全国性、国际性会展,以会展促旅游,以旅游带会展,形成会展商务旅游品牌。

(6)在培育民俗旅游特色上求突破

围绕“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做渔家活、享渔家乐”日照渔家民俗风情游这一特色,将之打造成为独具日照本土特色的旅游品牌。鉴于日照市民俗旅游整体层次低的现状,今后要着力提高民俗旅游的层次和水平,由量的增加转变为质的提高,推动日照市民俗旅游由粗放型、速度型向质量型、效益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必虎著:《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2]Philip Kotler等著谢彦君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白永秀郝索师萍著:《旅游企业管理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4]日照市旅游局:《山东省日照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年

[5]王德刚:《日照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思路》,2003年

[6]杨乃济:《日照市旅游发展战略》,中国旅游规划设计网,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