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基本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基本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基本方法

篇1

一、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掌握听课的主动权。由于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常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否则由于学生掌握旧知识存在的缺陷,妨碍着有意义学习的进行,从而造成学习的困难。

预习的方法,除了回忆或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或预备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其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预习时,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打算,以提高听课效率。在时间的安排上,预习一般放在复习和作业之后进行,即做完功课后,把下次课要学的内容看一遍,其要求则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思考一些问题,钻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练习题或习题;时间不允许,可以少思考一些问题,留给听课去解决的问题就多一些,不必强求一律。

二、听课的方法

在学校教育的条件下,听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师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学习,就可以少走弯路,减少困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数学知识,否则事倍功半,难以提高效率。所以听课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听课的方法,学生除在预习中明确任务,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符合自己实际的问题外,还要集中注意力,把自己的思维活动紧紧跟上教师的讲课,开动脑筋,思考教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从中学习数学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一般化,特殊化等,就是如何运用公式,定理,其中也隐含着思想方法。

在听课时,一方面理解教师讲的内容,思考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独立思考,鉴别哪些知识已经听懂,哪些还有疑问或有新的问题,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课内一时不可能解决,就应把疑问或问题记下,留待课后自己去思考或请教老师,并继续专心听老师讲课,切勿因一处没有听懂,思维就停留在这里,而影响后面的听课。一般,听课时要把老师讲课的要点,补充的内容与方法记下(也就是记笔记),以备复习之用。

三、复习的方法

复习就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练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复习应与听课紧密衔接,边阅读教材边回忆听课内容或查看课堂笔记,及时解决存在的知识缺陷与疑问。对学习的内容务求弄懂,切实理解掌握。如果有的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还得不到解决,则可与同学讨论或请老师解决。

复习还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括,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从而形成或发展扩大数学认知结构。

复习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练和概括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手和脑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极好机会。数学的复习,不能仅停留在把已学的知识温习记忆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是如何展开或得到证明的,其实质是什么,怎样应用它等。在复习中,不断对知识本身,或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进行提高与精练,是十分有利于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的。

四、作业的方法

数学学习往往是通过做作业,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由于作业是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的,能检查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能考察出能力水平,所以它对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当做作业感到困难,或做错的题目较多时,往往标志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存在缺陷或问题,应引起警觉,需及早查明原因,予以解决。

篇2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分析 探讨

一、创新教育及其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创新教育是党和政府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形势下就我国教育事业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它是基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而出发的,是指导我国各级教育机构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初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阶段和领域。

初中数学课程是初中生学习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培养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中学阶段也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发展的重要阶段,创新教育要求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形式,以知识诱导和思维启迪为主来代替传统的以知识的灌输为主的形式。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我国的初等教育数学教学方法实践上和理论上都加大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调查显示,78%的初级中学中都初步建立和健全了创新教育体系和机制。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多注重知识的灌输而缺少对于数学知识内在逻辑和结构的剖析,尤其在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培养上缺乏基本的手段和技巧,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地位和状态,很难培养和发挥其创新精神;其次,在教学手段上,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应用不到位或者比例偏低,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多媒体技术对于数学背后的复杂逻辑有着非同一般的表现能力和表现效果;再次,缺乏实践导向的案例教学方法,数学的应用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实践导向是基于应用目的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机制。

三、基于创新教育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的阐述,在分析了我国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培养的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和改善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首先,教学内容上,改变单纯知识灌输的局面,着重转移到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意意识的启迪和培养上来。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精心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通过创设思维情境、设置思维障碍、添设思维阶梯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创新教学中采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核心,展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模式,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手段和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成果,特别是加大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比重和比例。多媒体有助于将隐藏在抽象的数字和公式背后的复杂的逻辑形式和数量关系以更加直接的形式呈现出来,比较贴切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理解学习接受等能力的状况。

再次,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对于实践导向的案例教学的运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初中数学既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学科,也是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应该以实践为导向,加大数学应用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比重和强度,来培养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

新时期下对于我国初等教育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内涵及其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指出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客观性,接着分析了当前初中教学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其中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创新教育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建军.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创新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2).

[2]唐海英.初中数学创新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3]张婉冰.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初探[J].新课程(教师版),2006,(06).

[4]孙继中.对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7,(04).

[5]沈樟初.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 (12).

[6]向安辉.初中数学创新教育探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S1).

篇3

1. 1研究的背景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己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了

“素质教育”,人们逐步认识到基本数学思想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性,也发现了基本数学

思想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数学家们纷纷提出对基本数学思想的教学研究不仅有利于优化数学教育,在更多的层面产生积极影响,并强调要将基本数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将基本数学思想渗透进课堂教学的众多教学模式实验中,比较著名的是MM教学与TEC教学。MM (Methodology of Mathematics)课题1990年列入江苏省“八・五规划”重点项目,1991年又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课题,取得丰硕成果。2000年新疆昌吉州TEC教学模式(思想Thought、情感Emotion,合作Co-operation)实验,突出了基本数学思想,情感教育和合作教学。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总体目标中有这样一条: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但是目前大部分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仍停留在灌输知识、训练方法与技能上,关注的是应付考试。教师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不太关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蕴涵其中的基本数学思想,因而学生对数学理解肤浅,始终停留在模仿和记忆的层面上,缺乏创新意识,只是复制解题模式的做题机器;又或者有部分教师有意识将基本数学思想加进课堂教学,但由于没有理清数学思想方法的层次,将思想方法的教学简化为填鸭式一站总结均无法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因此,基本数学思想的教学研究仍不可松耀。

1. 2研究的问题

1.2.1核心概念界定

①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思想概述

多数的文献均认为,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是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它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个体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由此可见,数学思想的内涵博大精深。

②化归思想

所谓化归,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的一种方法。于是化归与转化大致上等价。化归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无外乎包括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转化为易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己解决的问题。从而,化归在数学解题中几乎无处不在。具体在数学解题中实现化归与转化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整体代入法等等.总之,化归思想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数学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化归,数学中的各种变换多离不开化归,化归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灵魂。

在苏科版教材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在教学“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时,就可利用其内隐的数学思想一化归思想,把判断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关系化归为判断两个角度的数值大小。本研究定位于初中教学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基本数学思想-化归思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2.2研究的问题

目前,虽然很多数学专家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含义及教学有过很深层次的研究,但往往是基于理论角度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性研究,基于在初中课堂的渗透教学研究特别是就数学的基本思想的实践研究还不够。

而今《标准》也提出:把双基改为四基,也就是关于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的基本思想的渗透却没有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样落到实处。这种事实与课标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可见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将立足课堂,针对苏科版数学教材七上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就化归思想一个点进行案例研究,以求以点带面,探究课堂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策略。

1. 3研究的目的与研究的意义

1.3.1研究目的

本研究意在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理论认识,增强一线教师对数学基本思想的教学意识,促进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开展。本课题旨在依托“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相应知识体系进行渗透基本数学思想一一化归思想教学实践改革和探索,总结提炼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渗透策略。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为教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微型教学实验,探索渗透数学基本思想教学的策略;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分析调查问卷,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成绩等方面来检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效果。

1.3.2研究的意义

①理论意义

化归思想是初中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之一,学生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化归数学思想,其数学素养则能有较大提高,对学生而言可谓终身受用。另外,通过“渗透化归数学思想教学”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②实践意义

反观以往的研究,都是以旧教材为土壤,本研究则基于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研究与新教材、新课标对应的教学法,与时俱进。

本研究通过研究总结出的经验和案例材料可以为教材的修订提供参考,可以达到优化课程的目的。本研究以教学案例说明“化归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可引发教师对其他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找出可挖掘蕴含的化归数学思想,并探索最优教学设计,实现化归数学思想的渗透。

简言之,此研究可同时为教法、教材提供意见和建议,具有实践价值。

1.4研究的思路与研究的方法

1.4.1研究的思路

本研究思路为: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当前学校数学课堂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的现状;并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本校初中生对化归数学思想的理解水平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在统计分析上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载体,对初中数学学科(以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为例)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的整体构建,教学设计研究,总结提炼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渗透策略。

1.4.2研究的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本研究第一章、第二章会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化归思想等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对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渗透进行系统的梳理,了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现状,总结己有得经验与教训。

②经验总结法:本研究第三章、第六章会采用经验总结法,结合笔者及笔者所在的学校数学教研组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经验与体会,总结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梳理初中阶段各年级数学教材中体现化归思想的内容,并积累与此相关的教学案例.

③调查法:本研究第三章会采用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了解当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现状,主要包括初中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渗透的认识、做法、经验教训以及存在的困惑。

④行动研究法:本研究第四、五章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基于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构建初中数学渗透化归思想的教学模式,选取有代表性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在这些班级的口常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教学案例,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

⑤案例研究法:本研究第五章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笔者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反思,从而形成渗透化归思想的策略,达到培养学生用该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也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案例。

2 文献综述 .............................11-13

2.1 国内.................. 11

2.2 国外 ......................11-12

2.3 研究评析....................... 12-13

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析 13-15

3.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13-14

3.2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4-15

4 初中数学课堂渗透化归思想的.........................教. 15-18

4.1 策略一:要遵循课堂教学...................... 15-16

4.2 策略二:在知识的发生过......................程.16

4.3 策略三:在解题教学中加强化归......................6-18

5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18-40

结论

本文是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初中数学课堂渗透化归思想的教学进行实践研究。

本文首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都进行了说明。并结合笔者自己的案例阐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策略的应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实践,笔者更加坚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具有其它数学知识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布.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之化归与转化思想[J]. 科技. 2012(04)

[2] 赵亮. 转化与化归思想漫谈[J]. 中学数学. 2012(05)

[3] 孔翠华. 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化归思想的培养[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2(02)

[4] 朱见贤. 对中学数学中化归思想的研究[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 2012(01)

[5] 余健棠. 数学化归思想在七年级教学中的渗透――从新人教版七(上)课本谈起[J]. 数学教学通讯. 2010(15)

[6] 刘培盛.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探索[J]. 西江教育论丛. 2010(01)

[7] 高绍强. 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04)

[8] 张洪. 论归纳法和类比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1(06)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构建

一、问题提出

从2001年开始,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进程,我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要求基础教育要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作为基础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初中数学课程也不例外。新课改倡导初中数学课程应该从社会实际和学生需求出发,通过科学启发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长期以来我国初中数学课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使教学方式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灌输式”教学方法。许多数学教师上课唯一目的便是让学生可以更快更好的解题,可以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至于学生提出问题、创新学习能力培养则是无关紧要的。长此以往,课堂成了教师训练学生解题技能的场所,学生成了教师灌输解题程序的容器。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发展,对于数学的兴趣也在不断的减弱。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寻找一条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提出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了一条解决当前教育困境的全新思路,显现了摆脱教育困境的一线曙光。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是由数学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同时也适应了学生知识生成的需要。可以说,初中数学教学的特殊规律,使得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二、启发式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式虽然是在近代才得以提出,但是其主体思想源自古代。早在春秋时代,伟大的先哲孔子便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言下之意是指,非要等到学生出于这种“如饥似渴”、迫切要求解决自己难题时候,才给与启发引导,这就是启发教学的艺术。在西方,启发式教学也有一定的渊源,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其开创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河。苏格拉底强调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用问答的方法探求真理,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要使自以为知者知其不知,自以为不知者知其所知,教师只是起到产婆的作用。现代启发式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以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教学的实际为基础,以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智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方式,可以说是一个总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凡属使用得体、行之有效的方法,都具有一种共同的、本质的因素,即不是依靠灌注,而是较好地发挥了启发性的作用。启发性既要贯穿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也要指导数学课各个具体的教学方法,它实际上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从方法论的角度考察,它可以说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所以说,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既是完成现代化教学任务的一般方法,又是综合了各种具体教学法、结合了多种教育学思想特点的一种教学论思想。

说启发式课堂教学方法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这表明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各种各样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或者说是精神实质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说启发式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还明确告诉我们,在讨论教学方法之时,绝不能只讨论这样那样的数学课堂教学具体方法,而忘却了至关重要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如果离开了启发式这个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或者基本的指导思想,就等于没有灵魂。离开了实质,单纯地运用这样的形式,那样的方法,就会陷入形式主义。即使看起来花样翻新,课堂热闹,但是对提高数学课堂效果全然无用,那同“灌输式”教学方式在实质上没有什么差别。

三、初中数学课程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构建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善用启发式教学。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那些途径来进行启发式教学呢?

1.因人循序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候应该注意初中生的整体特点。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理解、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才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将启发式教学落到实处。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单独的启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2.善用时机

实践证明,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实际,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心灵的乐曲,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掌握讲课节奏、留有学生思考余地,善于运用时机。原则上说,当学生积极要求解决自己所带有的问题,但又难以解决,表现出迫切地期望解决问题时,才是启发最佳的时机,才是需要点拨的时候。如讲解“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性质时。我先通过复习等腰三角形性质,使学生明白: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把它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设问,反过来,能否将一个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呢?这时学生会好奇,便会积极思考,经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后发现结论。

3.内外结合

课堂是启发式教学开展的主阵地,因此,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启发式教学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多给学生一点主动权和独立自主发现问题,提出设想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参与者,成为课堂的一员。此外,启发式教学还应该重视课外教学,它是课内的合理延伸和有益补充,也可称之为第二课堂。课内与课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第二课堂中,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形成一种正态良性的互动循环。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时,我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某商店以64元卖出一件衣服,盈利了60%,问该件衣服进价是多少?”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如:“星火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台灯,都卖了64元,其中一个盈利60%,另一个亏本20%,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盈亏情况如何?”这样的问题设计紧密联系实际,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问题本质,从而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4.精选实例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思维,必须有可供思维的材料。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有理性认识。思维,离开适当的材料,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会枯竭、停滞的。脱离实际,没有感性材料作为基础的课堂讲授,是违背学生认识规律,因而是不会有启发性的。但当前各种辅导用书、视频资料汗牛充栋,如何在这些资料中精选实例是值得我们考虑的。如果我们在讲课时候不加选择,各种素材堆积在一起,杂乱无章,同样是起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所列举事例的典型性和趣味性。第一,举例要有典型性。所谓的典型性,是指对同类事物的代表性。典型事例能集中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即使学生较为全面、清晰地感知事物的形象和基本属性,又便于他们确切地揭示所要阐明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实质。这对于调动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相关内容时,很多教师常常感觉到很抽象,难以充分的讲解。鉴于此,我首先引出了一个问题,“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由此引申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第一,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现象存在吗?第二,存不存在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现象?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达成共识。第二个问题学生就有争议了,要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必须拿出证据,因而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被调动了。这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四根长度为4厘米、5厘米、9厘米、11厘米的四根木条,让学生任意拿出三个来拼成三角形。通过这个典型的事例,学生们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三条线段可能围不成一个三角形。接下来,通过我的分析讲解和学生共同总结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的结论。第二,举例要有趣味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举例的趣味性,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个重要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初中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仍然怀有一定的童趣,并且对于形象的事物更加容易接受,所以在讲授课程中,可以选择来自于实际生活,具有趣味性的例子进行教授,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讲授“直线”一课时,学生对于“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种简单而抽象的概念没有太多的印象,甚至与“直线公理”相混淆。于是我列举几个有趣的例子加以讲授,穿珠子时,穿在线上的珠子是“点在直线上”;散落在一旁的珠子是“点在直线外”;汽车在马路上跑是“点在直线上”;出事了开到田里去了是“点在直线外”等等。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例子列举,学生深受启发,并且对于学习几何也充满了兴趣,学习兴趣高涨。

5.养成气质

前苏联研究中学生数学能力个别差异的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指出:“数学气质是一种复杂的个人的心理形成物”。它通常表现为“力求把周围的现象数学化,注意空间的数量的关系、研究各种函数的依存关系”。启发式教学较为核心的一点便是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力求现象数学化,应是这种所谓数学气质的实质所在。它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有这样一道辨析题,三十六口缸,九只船来装,只能装单,不能装双,问如何装。一个有数学经验的人,可立即领悟到这是把一个偶数表示成几个奇数之和的数学问题。可见,有时将问题合理地转化,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成功的。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要想实现自我启发、自我提问的目的,这需要过程、时间和空间,需要对数学启发式教学理论和实践做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章建跃.数学概念的学与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张凌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关于启发学生提问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 叶小英.初中数学启发性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

[4] 杨 超.浅谈初中数学的启发式教学[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11

[5] 谢应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

篇5

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初中教育阶段施行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数学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一门最基础的工具学科,学生的数学素质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摆在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面前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本文拟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施的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这种教育体制明显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态度、缜密周详的逻辑和推理能力. 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推理和分析,个性和共性. 而这些正是一个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特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更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该在教授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认真研究数学基础知识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合点,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 据此,我认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在新课改下,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要位置,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教材中渗透了大量的德育教育,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对于培养学生从事实出发的严谨治学态度,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应该将学生文化素质与学科专业素质教育相结合. 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数学基本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综合能力. 一方面,初中数学的着眼点在于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具体地说,在于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培养技能并发展其数学能力. 另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学不仅应该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还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思想,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3. 心理素质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对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良好的性格特征和乐观、进取、自尊、自强的精神也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良好的意志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两个方面.

三、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做好素质教育工作

1. 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坦诚地承认,不同学生在先天遗传素质、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智能特征以及情感、毅力等诸多方面存在客观差异. 工作中,笔者常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习惯及家长文化层次、家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影响进行调查和分类.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分组)教学,这种工作有一定针对性和实效性.

2.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九年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素质教育. 初中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教学实际情况,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还必须坚持打好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施行素质教育是深化初中数学改革的紧迫任务和必然要求.

3. 明确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中应继续切实做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 应当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与继续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不存在矛盾. 而且,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因此,必须继续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公式、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

4. 注重情感教育

心理学家、人文社会学家罗杰斯曾经指出:学习过程本身就包括了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 当学生认为某一知识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能高效地进行吸收,否则反之.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即情感过程,将其作为附加于教学活动之上无足轻重的东西,这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很大的缺陷.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可缺少.

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不但能学到数学知识,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相应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方面的能力. 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分层施教教学 教学模式探究 具体途径

针对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体系中的一味追求指标任务、教学途径松散敷衍、实践方法偏离实际、课堂互动气氛沉闷等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瓶颈困境,切实合理地将凸显数学学科教学主体性、针对学生群体层次适配教学的途径方法有机有序地衔接起来,从而在快速有效地调节优化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的基础前提下,有利助推初中数学教学体系的稳定、协调、长效发展。

一、分层施教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定位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分层施教教学模式基于新课改工程价值理念的一种新型多元的理念模式的集合,它要求教师的教学心态思维突破传统束缚、课堂设计与教学方法凸显创新多元。在教学心态层面,教师需要剔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秉持踏实、灵活的思维导向;而在具体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创设上,教师则要将相关联的学科知识进行有机串联,实现模式改进、方法创新,侧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欲望、发散性思考热情以及实践性应用技巧。

(一)学生学习能力的层次划分,因势利导

在进行分层施教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必须对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基本的预习情况进行整体的调查统计,诸如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课程的基本知识点的初步理解程度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对于所学课程的知识难点等等,尤其是数学教学具有知识累积性以及学习连贯性的基本特性,必须进行一对一的解剖、分析,前后呼应,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系统,也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细化的教学设计,有侧重地安排教学设计的步骤顺序,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学内容的具体设定,细化操作

教师要把教科书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作为基本的主要参照物,同时也要跳出书本的教条束缚,有创造性地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畴内以及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程度内,进行适当的创新式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秉持释放学生思考模式的基本理念,鼓励学生进行切实合理的大胆猜想,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思维能量;同时,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坚持“温故而知新”的基本原则,也要触类旁通地引导学生进行参照类比,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激发跨越式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把释放想象力作为刺激学生创新性思维激烈质变的催化剂,并进行适当切实地具体的引导性手段加以辅助。从而最终在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新层次的提升。

二、分层施教教学模式的更新探索以及创设措施

(一)立足学生实际,增减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整体综合的规划设计。所以这就要求相关教师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基本实际,从本阶段学生的心智思维、价值情感出发,同时结合互动式教学、生活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手段新方法的加入,合理切实地将其编排融入实际的分层施教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施教途径方法的创设应用之前,教师则需要确立明确严密的备课规划的整体方针。一方面要根据新课改大纲所规定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适时增删教材的内容,划定数学知识讲授的范围,将一些偏、难、杂的教学实践价值不大的内容范围予以适当舍弃;另一方面则要突出初中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将一些本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综艺、动漫卡通、网络趣闻等等要素巧妙具体地进行转化,譬如将深受初中学生群体喜爱的益智类系列动画片内的剧情内容合理巧妙地融入具体细致的基本概念讲解、原理公理剖析以及重点难点解析等主要教学活动之中,灵活运用突出学科主体价值纵深以及学生主体潜能挖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探究热情,使得使学生想学数学、要学数学、爱学数学。

(二)紧密结合社会实践的实际应用性

知识如果束之高阁、囿于书本,那么无异于其存在的“空白性”,尤其是在要求频繁进行推理、求证、算写的数学学科中,实践应用就显得不可或缺。教师要将真实的社会实践情境融入课堂教学,通过一系列诸如利用三角函数测量日照下标杆长度、架设跨河桥梁、通过概率算法解释彩票中奖等生活现象,同时也要及时给学生讲述传播基于数学原理而衍生的科学技术、高新设备、概念产品等等。以上手段途径都能使学生自身增强对数学学科所具备的科技性、真实性、准确性。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获取了知识,也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诱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凸显分层施教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应用性。

三、结语

分层施教教学模式的引入推进是一项辅、组件化、系统式的综合化实践工程,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体系中发挥着改进调节教学架构、更新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效用。进一步落实有效多元的分层施教教学模式方法的推广普及,铺设推进具体细致的创设铺陈的流程步骤,稳步提升学生群体的逻辑探究思维、排列计算技能以及应用实践水准,从而快速稳定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系统快速、协调、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寇亮.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体会[J].新一代,2011(9).

篇7

1 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尽管表现性评价具有实施费时费力的明显不足,当前在我国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推广度、实施度及落实度都不尽人意。但事实上,简要来讲,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新课改的实施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在《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正处于身也发展关键期、迫切希望得到他人认同的初中生们,我们不能局限于单一方面的关注(如学业成绩),而应多角度关注、多方面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长处,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促进师生及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标准》的“实施建议”版块给出了详细的评价建议,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即应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数学学习过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他,评价重心也转移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非最初的检验学习结果(即数学成绩)。根据表现性评价的特性,在完成实际任务时,随其具体内容的不同,其评价标准也会有一定的不同,并非一成不变、不可更改的。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多维性,能够较为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不至于太过片面。同时表现性评价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结语,有利于消除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消极情绪,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

1.2 当前教师培养模式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当前,多数学校都会利用暑假期间对在校教师进行再培训。通过送种集中培训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必备的教学技能,更新教育理念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们的综合素养。同时,随着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的不断加深,表现性评价的传播度与应用度正逐渐加大,这些都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1.3 大众的认可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给予实施便利

一个评价体系要想得到良好应用,不仅取决于自身的优越性,更取决于大众的认可度。基于教育体系中评价体系的主要实施场所为学校,要想获得良好的实施效果,必须首先获得学校的认可W。同时,由于评价的对象为学生,获得学生的认可更是实施的关键。此外,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家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也要争取获得家长的认可。而表现性评价其特有的实践性、过程性、发展性、整体性及人性化,获得了学校、学生及家长的一致认同,为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给予实施便利。

1.4 教材编制与考题设计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充足条件

作为一口逻辑严密的自然学科,数学学习的目的不是定义、定理及运算规律的简单记忆,而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有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际生活应用题被编制于初中数学教材中,同时开放性试题在中考考题中的设计比例正日益增大,促使教师对于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越来越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这些都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充足条件。

2 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几点策略

(1)认真研究学生的身也发展规律,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任务。同时,基于学生所处年级、所在学校的不同,在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必须重视这种差异性,依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宜的任务。例如,对于初中生,教师可制定具有一定思维难度的任务,当然难度要适中,测量等侧重考察计算能力的简单任务为主。

(2)考虑到一些表现性任务往往较为耗时,无法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教师在设定表现性任务时,应尽量避免实施时间过长、参与人数过多的任务。良好掌握代数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意识。

所谓数感,就是获取有关数量关系、数与数量W及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所谓符号意识,实际就是对于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的准确理解及灵活运用,能够运用符号进行运算与推理,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意识,并帮助其深刻认识到数学表达与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之一就在于符号的使用。而数感与符号意识的建立,是初中生进行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初中生们必须良好掌握代数送一部分内容。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初中代数中,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及建模过程,逐步建立数感与符号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将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巧中代数课堂教学时,应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归纳与总结,经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数学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与必要的运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与变化规律。作为代数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等式的证明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亦是难点。不等式的证明为应用案例,展开表现性评价研究。

篇8

一、教学方法的衔接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都讲解得比较详细,学生练习也较多,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到了初中,数学教师讲的都是重点部分,学生练习得较少,并且内容也与小学数学内容相比较为抽象。由于小学数学较为容易,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十分钟教师用来讲课,学生练习十五分钟,十五分钟用于写课堂作业,最后五分钟是批改课堂作业。现在不少小学实行托管制,会出现抄袭作业现象,数学知识缺乏越来越多,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做好衔接工作。

1.新旧联系,强化概念衔接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示:学习者需要主动让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这样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巩固旧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新知识的时候,必须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初中数学老师对小学内容有所了解。例如,有理数除法法则与小学数学除法法则的差异,主要在于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重点在于倒数上。

2.激发兴趣,进行学习心理衔接

学生从小学步入初中,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特殊时期学生在学习方面,依赖性与独立性、被动性与主动性同时存在。所以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这几方面。首先,要使师生关系和谐。小学生刚升入初中,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对教师既信任又害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消除这种阻碍,去感受学生的内心,在讲课的时候,应形象讲解,讲话幽默,让学生感到民主。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合理采用课内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数学游戏,提升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兴趣。

3.针对重点,重视认知规律衔接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直观,他们是在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考。而初中数学则需要教师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其抽象思维能力,这就需要采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学习技巧,采用模型、图片和实物等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拿一些具体的三角形物品,像三角形教具、三明治等,让学生见到实物,然后再将相关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小学,由于学科较少,知识层浅,再加上学生年龄不大,又十分重视及格率,为了取得短期速效成果,小学数学教师往往给困难生进行学习内容辅导。而到初中阶段,学科陡增,学习内容也由浅到深,要想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在学习方法上做好衔接。

1.重视预习,指导自学

预习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往往不受重视,所以不少初中新生不会预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就应该给学习布置预习内容,加强提前预习。

2.专心听讲,勤于思考

小学生在上数学课时一般不重视思考,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必须得有思考价值。

3.强化训练,规范作业

从书面练习来看,小学时期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师应让学生从思想方面重视作业,避免不规范现象。

4.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复习意向,对于所学的知识,要经常复习,牢固知识。

5.注重学习习惯的衔接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新措施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也有了一些改革并有了一定的成就。但就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来看,数学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其需要,并且与当前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作为一位初中数学教学老师,应适应时代的需要,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制定出改革的新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具备一定的能力,为其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依据

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显示,由于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其生理和心理都处在半成熟阶段,特别是其思维也处在具体到抽象过渡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在这个时期可塑性比较大,并且对知识的渴望比较强烈,因此该阶段是教育的黄金阶段。而在该阶段,青少年的自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持久力不足等弱点。但作为教师就应该按其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不断重视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如,采取提兴趣、引导得法等措施,就可以得到预期的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措施

2.1 把握新措施教学的大方向。新措施教学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在一定意义上讲它就是一种教育改革。正如刚建国时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教学改革也不例外。首先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就应该完全理解数学课程标,然后结合自身教学具体情况来对初中数学教学方面做出一些改进,通过循序渐进,不断地总结与改进,这样就能把握新措施教学的大方向。

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来说,它要求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以及态度等方面集中表现在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措施,最终目的是要完成引导学生思维以及发现问题能力,然后激发学生主动通过学习,达到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可以具体通过以下措施:(1)有机会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在授课过程中,要因材施教,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某些方便的不足,并能发挥其特长;(3)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结合起来。

2.2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我国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非常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填鸭式教学,却常常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这也导致了学生自己思考时间和相互交流思考的时间大大降低。这种情况具体表现为: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活力;并且形成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在于教师所教多少的模式。这些表现严重违背了我们所要求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基本原则。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从而使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将导致学生厌学现象的发生。如果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应该给学生多留出一些自主学习和讨论的时间,使他们能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乃至发表各自的意见。

(2)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不断指引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过程。对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来说,就是把数学思维活动进行展开,而作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的思维活动就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传道授业解惑也,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体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2.3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想要是学生能够学习不断地进步,就需要有基本的学习方法作为指导。作为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来给学生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1)可以根据每个教学环节的基本特点,来制定出具体的措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还要根据数学学科和学习阶段的具体特点,来对学生进行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使其自身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透彻掌握知识,从而形成能力。除了让他们亲自体验之外,还要对知识进行深化处理,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4 大力发扬民主精神,转换师生角色。只有师生之间彻底实现了民主,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很有热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地位以及关系发生了改变,于是学生就很愿意主动去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就会主动地去学习,这时的教师也不再是一个威严的传授者,而是作为学生教育过程的组织者以及平等的参与者。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在一个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当然也就失去了权威的地位,和学生变成了平等关系。这样学生如果遇到很棘手的问题,就可以很愿意地去请教老师,从而使学生更愿意去解决问题。

三、经验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需要有新措施,而新措施最重要的就是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就能使学生不仅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为将来更好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做准备。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新措施进一步拓宽,将其应用到更多的教学中去,使这些教学改革的新措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使受益的学生更多。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

[2]王华.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影响[J]

篇10

也许家长还要问:“孩子从小学开始已经学了五年数学了,为什么到了初中才开始‘入门’呢?”这主要因为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很大的不同。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考查的内容和要求不同。我们都知道,小学数学学的多是一些最基础的概念、最基本的运算,大约到了五年级,才出现了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此时小学数学逐渐向考查孩子们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过渡。而初中的数学却以考查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为主,当然还增加了空间想象能力等。所以,大多数孩子升入初中之后,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初中的数学太难了!

我曾带过这样一个孩子:学生学习很认真,在小学时她的成绩特别突出。到了五年级,语文、英语等文科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数学成绩却突然下滑。虽然她很努力,成绩还是没有太大的提高,为此学生和家长感觉很苦恼。

上初中以后,我问她:“你觉得初中的数学与小学的数学有什么不一样吗?”“没什么不一样呀,就是初中的数学要难多了,有时老师讲课我听懂了,但一到自己做题时,我还是不会做。”这时,我就明白这个孩子的数学为什么会学得这样吃力了,主要是不明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不同,学生还是用小学的思考形式和方法去学习初中数学。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学好数学是很难的。其实,在孩子升入六年级的那一刻起,家长和老师就要鼓励孩子扔掉“小学思维”和“小学的学习方法”,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去对待新一阶段的学习。

看下面的例子:在小学时,当学习“用简便方法计算公式”时,方法无非就是那几种,老师也会带着学生多次练习。在这种重复的练习中,孩子很容易就会明白这种题目的解题方法。但到了六、七年级,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也许一节课孩子仅仅就学了一个概念: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但当孩子看到对应的练习题目时还会不知所措,如:“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不小于60度,问这个多边形至少会有多少条边?”这是七年级数学的一道题目,这道题目的考查点只有一个,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但它考查更多的是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初中数学的这些特点,可以说,初中数学是一个“换脑”的学科,它能把孩子的“小学生思维”转变成“成人思维”。具体来讲,初中数学的“换脑”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