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电改造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强电改造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强电改造方案

篇1

【关键字】变电站改造;挡土墙修理;分析比较

220kv老区变电站(原220kv右江变电站)位于百色市市郊六塘一山丘上,距离西北侧百色市区约9km,距离北东侧燃汽供应站约70m,距离北东侧324国道约0.7km。

变电站自2009年建成以来,直至今年9月底才试运行一周,场地内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地面塌陷,路面开裂,挡土墙失稳破坏,设备结构倾斜等现象。我公司委派设计人员多次到变电站现场踏勘、测量,发现目前变电站工程质量和现状,与南方电网标准设计及施工工艺标准要求相距甚远,且部分建构筑物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变电站应进行局部修理。本文主要针对挡土墙修理工程进行论述。

1.站区挡土墙存在的问题

根据现场调查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站区西南侧回填区较高的浆砌片石挡土墙变形较大,水泥砂浆不饱满,泄水孔很少,部分挡土墙发现有裂缝发育,墙体底部有悬空现象,见下图:

可判定挡土墙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有:a、挡土墙本身结构问题,水泥砂浆强度差,未勾缝,自身稳定性较差;b、场地内排水系统不完备,降雨条件下大量雨水经地表裂缝等渗入填土层中;c、泄水孔少,入渗的雨水排泄不畅,造成挡土墙后缘饱水,土压力增大,且形成较大的静水压力。因此,原挡土墙的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须采取加固措施或者重新设计修理。

2.挡土墙修理方案分析和比较

2.1浆砌片石挡土墙

通过综合的经济、技术、可靠性等各项分析比较后有以下整改方案:

2.1.1拆除现有存在安全隐患的挡墙重新设计修建方案。该方案优点为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在施工过程中监测地基土层变化情况,对工程质量控制有保障,工程费用相对低。缺点是由于目前填土已完成,拆除重建将涉及到填土区的部分土方需重新挖出,已修建的挡墙也需拆除,由此将需要较大的施工面来堆放挖出的填土及拆除的挡墙片石,占地稍大。工程量:拆除原挡土墙产生废弃片石约5000m3,可回收利用率约为70%,因此外弃部分片石约为1500m3,新建挡土墙工程量均约为6000m3,挖填土方均约为3800m3,外运土方约为1000m3;填土粉质粘土②具弱膨胀性,回填时需掺7%生石灰处理。工程费用约230万元。

2.1.2通过压力灌浆方法改善挡土墙背后填土的土体力学指标,用以减小墙体的主动土压力的方法不可行。主要原因有:(1)墙后填土经过现场抽样检测发现填土有弱膨胀性,压力灌浆难以确保所灌浆体能均匀散布到墙后填土之中,无法确保能够达到预期效果。(2)灌浆面积较大,处理费用较高昂。(3)因墙体侧向位移过大对原土体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土体力学指标有所弱化,而压力灌浆对已产生一定破坏的墙底原土体很难起到改善作用,在荷载增加的情况下挡土墙仍然存在继续侧移的可能。

2.1.3墙身直接打锚索加固方案。由于挡土墙背后自然地面比较平缓,而且勘察钻孔未发现场地有基岩存在,锚索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因此判断此方案不可行。

2.1.4在挡土墙外侧加砌挡土墙增加挡土墙自身重量方案。由于此方案难以将新旧挡墙很好结合成一体共同作用,同时也无法改善挡墙底已产生一定破坏的原土体的力学指标,由此判断此方案不可行。

2.1.5挡土墙内侧加抗滑桩加固方案。经过计算,当抗滑桩的桩径及桩长、桩距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很好地分担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而且由于抗滑桩埋深较深,可以有效地防止挡土墙沿潜在滑动面继续发生侧向位移。但原有浆砌片石挡土墙未设置泄水孔且砂浆不饱满,部分挡土墙底有悬空现象,抗滑桩只能对墙背土压力缓解,但墙背水未能排出,雨季时,场地内填土长期处于雨水侵泡状态,导致挡土墙后填土压力增大,形成较大的静水压力,从而对桩和墙体产生不良作用。在原来挡土墙背面受土压力处设置间距为3m、桩径为1.2m的抗滑桩,桩长约19m,单排布置,采用机械钻孔桩,桩身采用c30混凝土强度,工程量约1288.7m3,造价约236万元,投资大。

鉴于原挡土墙墙背土存在排水不畅问题,且抗滑桩方案投资较大,不作为推荐方案;拆除现有存在安全隐患的挡土墙重新设计修建的方案,工程质量可监测、可行性大,但工程量大,造价高,施工面大,工期长,对仅为改造的工

,此方案并不占优。

2.2毛石混凝土挡土墙

根据百色供电局提供资料显示,z3角点处原挡土墙于2010年7月初垮塌,该场区回填高度为6~7m,于2010年10月份修复,采用c15毛石混凝土挡土墙,治理长度约64m,该段挡土墙设计高度为8m,埋深达2m,而实际施工中超深了3m,挡土墙埋深达5m,墙体高度约12m。由于该段挡土墙施工过程中,基槽开挖未经设计、监理及地质勘察单位验收签字,不能确定该段挡土墙基础是否置于符合要求的持力层,也不能确定墙背是否做了反滤层,是否按设计图纸施工;现场地内发现该段挡土墙墙顶与排水沟间出现裂缝,产生原因不明,鉴于以上各种不确定因素,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设计建议拆除该段c15毛石混凝土挡土墙,重新按重力式挡土墙进行设计建设,拆除原毛石挡土墙约2560m3,新建浆砌片石挡土墙约3950m3。此方案同样存在工程量大,造价高,施工面大,工期长等问题,并不占优。

鉴于上述改造方案存在工程质量安全和投资大的问题,业主要求优化修理方案,聘请更具权威的专家进行现场论证。

3.确定改造方案

篇2

关键词 电梯改造 定义理解 规范管理

1 前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梯制造技术和适用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一些技术落后的在用电梯如调压调速、交流双速、可控硅控制的电梯,已不符合现行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加上其能耗较大、故障频繁、维修保养不便、舒适感差等原因,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但通过采用PCL等先进元器件及智能控制技术改造,可大幅提高其可靠性、舒适性,增加控制功能,消除大部分故障根源,降低运行能耗,效果十分明显。由于各电梯改造施工单位技术能力参差不齐,电梯改造施工的过程管理还不完善,致使目前电梯改造施工还存在一些问题,十分必要加强管理及规范。本文就电梯技术改造施工的定义理解、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2 电梯改造的定义及界定方法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之一,按照国务院令第549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相关规定,电梯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活动。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通过合同委托、同意的依照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国质检锅(2003)25号《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第二十三条规定了电梯改造、重大维修、日常维护保养施工类别的划分,即按照《电梯施工类别划分表》执行。电梯改造的定义:不管是否变更《电梯施工类别划分表》所列的限速器等24种电梯部件,致使《电梯施工类别划分表》所列的:额定速度、额定载荷、驱动方式、调速方式、控制方式、提升高度、运行长度(对人行道)、倾斜角度、名义宽度、防爆等级、防爆介质、轿厢重量等12种参数内容发生变更,就应当认定为改造作业。而重大维修则是指:需要通过更新或者调整《电梯施工类别划分表》所列的限速器等24种电梯部件(保持原规格)才能完成施工,但不变更以上12种参数等内容,就应当认定为重大维修作业。

界定电梯改造与重大维修施工的关键在于判断施工是否改变《电梯施工类别划分表》所列的额定速度等12种参数内容,改造与大修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使《电梯施工类别划分表》所列的额定速度等12种参数内容发生变更,而后者则没有导致参数变更。

3 存在的问题

3.1 对电梯改造的定义理解不到位

电梯改造与安装、维修有较大的区别,改造相当于对电梯进行一次再设计,牵涉到电梯的总体方案布置、各零部件和元器件的选型、配置与计算校核、性能与技术指标的实现等问题,要求改造单位既要熟悉电梯设计、制造、安装相关标准,特别是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又要具备电梯制造的能力并取得改造的许可资质。由于对电梯改造定义理解不到位,致使一些本属于改造的施工却按照重大维修施工来处理,改造施工单位没有取得相应的资质,使得一些电梯改造后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并且还出现了新的不安全因素,给电梯的安全运行留下了安全隐患。

3.2 对安全技术规范理解不透,盲目施工

部分改造施工单位对安全技术规范理解不透,盲目施工,给改造后的电梯留下严重的事故隐患。如:由于门锁故障率较高,在改造层门时,有些改造单位为降低事故率,采取与原门锁并联一永磁感应器,感应器的位置与门方向平行,只要关门到位,连接在上的隔磁板就会插入永磁感应器,因该感应器与原门锁并联,门锁回路就很容易被接通,虽然大大降低了故障率,但却严重违反了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因为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7.7.1条明确规定:“对坠落危险的保护:在正常运行时,应不能打开层门(或多扇门中的任意一扇)”。GB/T 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3.10.7条也规定:“轿厢运动前应将层门有效地锁紧在关门的位置上,只有在锁紧元件啮合至少为7mm时轿厢才能起动。层门的锁紧必须由符合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来验证。”因该感应器与原门锁开关并联,使门锁开关丧失了验证层门是否锁紧的功能,即使在层门没有锁紧的情况下门锁也照样接通,甚至在锁紧装置失效的情况下电梯也会照样运行,很容易引发坠落或剪切事故。再如GB/T 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3.3.9条规定:“轿顶应装设一个检修运行装置,如轿内、机房也没有检修运行装置,应确保轿顶优先”。因一些老式继电器的电梯无轿顶优先控制功能,编程人员在编制PLC梯形图时,忽略了轿顶优先功能,只参照原电路图纸,易造成梯形图即是原逻辑电路的翻版,致使改造后的电梯,在轿顶检修时,轿内或机房人员开动电梯,易发生坠落或挤压事故。

3.3 重外观装修,轻安全论证

在电梯改造过程中,一些业主热衷于轿厢装修,有些电梯改造单位不但没有从安全的角度加以劝阻,反而一味满足业主要求,在没有充分论证的情况上,就在轿厢中铺大理石,在轿顶上加装空调,这虽然增加了电梯的豪华、舒适感,但却增加了轿厢的质量,可能改变平衡系数,影响曳引能力,严重的可能引起打滑溜车,导致敦底事故发生。另外,若为装空调将轿厢密闭,电梯在井道中运行,造空气阻力加大,引起轿厢震动,噪音增加,从而降低了电梯性能。

4 电梯技术改造规范管理的措施

为加强电梯技术改造管理,规范改造施工,确保改造质量和安全,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笔者以为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完善法规建设,细化电梯改造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应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全国统一的有关电梯改造的管理规则,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4.1.1 电梯改造的定义

目前各法规、标准及安全技术规范对电梯改造的定义的描述不尽相同,有必要统一定义及界定办法,以避免理解偏差,影响执行效果。

4.1.2 电梯改造的安全技术要求

4.1.2.1 适用标准:明确改造后的电梯应当符合现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4.1.2.2 改造方案的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改造前、后电梯的技术参数和状况;改造涉及的有关图纸、设计计算书、校验书和选型说明书;提供拟改造或更换的主要部件和安全保护装置的技术资料及其说明书;改造前、后电梯能耗状况分析;提供改造后电梯的使用维护说明书等。

4.1.2.3 对改造单位的要求。包括:按规定履行施工告知;改造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部件的要求;应对改造后的电梯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及改造方案进行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检验机构申请检验。

4.1.2.4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选择具备相应资格的单位承担电梯改造业务的要求。

4.1.2.5 电梯检验机构应当按照电梯安全技术规范对改造电梯实施监督检验的要求。

4.2 加强电梯改造方案审查

由于电梯改造方案审查的专业性较强,本人以为监察机构可以授权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方案审查。改造方案审查内容应至少包括:

①申报材料是否齐全;

②改造单位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③电梯改造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是否有效;

④电梯改造方案内容是否齐全;

⑤改造方案设计、图纸、计算校验结果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和强制性标准要求;

⑥选用的主要零部件(包括:驱动主机、控制柜及其配置、旋转编码器、轿厢、开门机、层门与轿门、门锁装置、平层装置、极限开关、导轨、限速器、安全钳装置、缓冲器、电缆、操纵和显示装置等)的型号规格、参数、功能等能否满足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要求和设计计算要求,是否具有有效的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及安全部件型式试验报告等;

⑦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如需改变原改造方案,使用单位必须在改变方案前报审,经同意后方可实施。此时,审查人员应着重审查其改变后的方案是否采用了同等安全及更先进的技术和零部件。

4.3 加强电梯改造过程的监督检验

电梯经技术改造后,其特性发生了改变,为了验证改造后的电梯是否满足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等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其性能、功能等是否达到改造设计效果,监督检验机构必须按照《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规定的程序和内容进行检验,这样才能较全面地反映电梯改造后的状况。监检中应特别注意考核电梯改造后的安全性能和综合性能指标,以及被改造部分的实际运行效果。

篇3

一、勘察

1.1隧道模型

隧道模型归纳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窄隧道模型,包括单线铁路、地铁隧道,这类隧道车辆距离隧道两侧或顶部较近;另一类是宽隧道模型,包括复线铁路、公路隧道、人行隧道、矿山巷道,这类隧道车辆或者行人距离隧道两侧或顶部较远。

1.2机房勘察

隧道机房勘察与普通宏蜂窝或者微蜂窝勘察基本相同,但如果机房位于地下或者山体中,需要特别注意机房的防水、湿度等环境因素。

1.3隧道勘察

1、隧道构造核查:主要内容包括隧道长度、隧道宽度、隧道结构(金属结构还是混凝土结构)。2、天线和泄漏电缆安装位置核查:主要核查天线和泄漏电缆可以安装的位置,应确保无强电、强磁和其它通信系统的干扰。3、有源设备安装位置核查:确定设备安装位置,安装位置应便于施工、调测、维护需要以及运行的安全性;确保无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以及符合防水、湿度的要求。4、主干路由核查:主要核查机房与RRU等有源设备和RRU等有源设备之间的路由。5、电力系统核查:主要核查电力系统的位置、容量,有源设备引电的路由等。

二、规划

2.1信源选择

隧道无线网络覆盖系统的信源常用方式主要有三种:宏蜂窝+relay(直放站)、微蜂窝(分布基站)、微蜂窝(分布基站)+直放站。

2.2分布系统选择

隧道无线网络覆盖系统的分布方式主要有同轴电缆分布方式和泄漏电缆分布方式。1、同轴电缆分布方式采用同轴电缆分布方式进行覆盖是室内覆盖常用的方式,这种覆盖方案设计比较灵活、价格相对要低些、安装较为方便。同轴电缆的馈线衰减较小,天线的增益的选择主要是取决于安装条件的限制,在条件许可时,可选用增益相对高些的天线,覆盖范围会更大。2、泄漏电缆分布方式泄漏电缆像连续的横向天线,因此它提供的覆盖基本取决于它的路由。它是在同轴电缆上开有许多小窗,让信号辐射出来对近处进行覆盖。

三、设计

3.1隧道分布系统改造类方案的设计

目前大部分隧道已经完成2G或者3G的覆盖,LTE隧道无线网络覆盖系统最快捷、最节约成本的方式就是将LTE信号馈入原有分布系统。但是由于LTE频段较高,衰减损耗较大,需要对原有分布系统进行改造。1、天线系统的改造天线工作频率范围建议要求为800~2500MHz。若原天线位置或密度不合理,则需进行改造,增加或调整天线布放点,保证TD-LTE的网络覆盖。2、泄漏电缆的改造若原泄漏电缆支持LTE频段,但是满足覆盖要求,可以增加断点,使满足覆盖。若原泄漏电缆不支持LTE频段,需要更换覆盖要求型号的泄漏电缆,工作频率范围建议要求建议要求为800~2500MHz。3、同轴电缆的改造原有分布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主干馈线中长度超过3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4、无源器件的改造根据工作频率范围、驻波比、损耗需求选取合适的功分器、耦合器等,要求工作频率范围建议要求为800~2500MHz。5、合路方式的改造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更换原有合路器,采用符合要求的合路器或者采用POI,如采用POI,应为共享共建预留端口。第二种为在原有合路器后边再增加一级合路器。

3.2新建短隧道分布系统方案的设计

这里定义长度在400米以下的隧道为短隧道。1、短窄隧道分布系统方案的设计、窄短隧道先通过模拟模拟测试,测试同轴电缆分布方式是否存在活塞效应。如存在活塞效应,通过链路预算和模拟测试确定泄漏电缆的规格,采用图3所示的覆盖方式;如不存在活塞效应,通过链路预算和模拟测试确定天线覆盖距离,采用图1、图2、图3所示的覆盖方式。定向天线、全向天线和泄漏电缆覆盖方式的区别主要区别是:2、短宽隧道分布系统方案的设计。短宽隧道基本上不会要到活塞效应,或者活塞效应不明显。故设计短宽隧道分布系统的时候,基于控制投资,选择同轴电缆分布方式;基于覆盖效果,选择泄漏电缆分布方式。其它方面的要求和短窄隧道分布系统方案的设计的要求相同。

3.3新建长隧道分布系统方案的设计

这里定义长度在400米以上的隧道为长隧道。1、长窄隧道分布系统方案的设计长窄隧道考虑覆盖效果,基本上采用泄漏电缆分布方式。方案设计时,特别注意泄漏电缆规格的选取和断点位置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断点间隔在800-1000米,泄漏电缆规格选择采用E频段或者更高频段能够满足覆盖为宜。但最合理泄漏电缆规格和断点位置的选择,还需要根据隧道的长度和有源设备可以安装的位置综合确定。其它方面的要求和短窄隧道分布系统方案的设计的要求相同。2、长宽隧道分布系统方案的设计长宽隧道考虑覆盖效果,可以采用采用泄漏电缆分布方式,泄漏电缆规格和断点位置和长窄隧道基本相同;考虑投资,可以采用同轴电缆分布方式。其它方面的要求和短窄隧道分布系统方案的设计的要求相同。

四、注意事项

4.1活塞效应

隧道无线网络覆盖系统的活塞效应(PistonEffect)指在隧道中高速运行的列车,会带动隧道中天线发射的无线电波产生高速流动,类似汽缸内活塞压缩气体的现象。活塞效应会严重影响无线网络的覆盖效果,列车运行速度越快,天线与列车距离越近,活塞相应越明显;克服活塞效应最好的办法是隧道无线网络覆盖系统采用泄漏电缆分布方式。

4.2互调干扰

目前,已经查明严重的无线网络覆盖系统的互调干扰是GSM900M下行二次谐波对F频段的干扰。具体情况是:GSM900M下行:930MHz-960MHz,其二次谐波:1860MHz-1920MHz,F频段:1880MHz-1920MHz,故GSM900M下行二次谐波会干扰F频段。有两种解决办法,第一种,GSM900M下行采用930MHz-940MHz之间的频点;第二种,采用F频段的TD-SCDMA或者TD-LTE避免和GSM900M下行共用分布系统。

五、结束语

篇4

【关键词】 电力配网改造 问题 自动化设备 导线改造

电力配网进行改造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配网自动化,使之满足当前经济的发展需要。其基本要求包括:采用的技术要先进,要保证改造后的系统能够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在检修和维护上应该更加方便。本文旨在针对我国电力配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改造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为我国配电网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我国电力配网中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电力配网的当前现状进行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电源布点不科学,供电半径太长,造成较高的线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早期规划的不科学。(2)网络结构不科学,造成运行方式的单一。没有合理的网络结构,常常会造成检修工作的难以开展。另外,运行方式不灵活会造成变电站移址的困难。(3)线路的故障率居高不下。以我国的城市供电为例,其输电线路大部分采用的是架空线路,这常常会造成故障,降低了供电的可靠性。(4)电网建设用地十分紧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负荷的增长速度十分迅速,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深化,城市建设的复杂程度在加深,无疑会导致电网建设的用地紧张,无法建设新的变电站会导致供电的紧张[1]。

2 电力配网改造的原则

对电力配网改造工作基本原则进行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性原则。就我国当前的经济现状来说,城市经济较为发达,用电量大,而农村则相对落后,因此,两者的配网改造方案应该有差别,不能生搬硬套,要满足适应性原则;(2)逐步完善原则。配网改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设备的选择、方案的规划以及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应该采用逐步完善的方案;(3)电流控制式原则。我国配网传统采用的是配电开关控制的方法,频繁的开关动作无疑会对设备的可靠性造成影响;而电流控制式则不同,它不需要频繁的开动动作,而且其控制模式更加简单;(4)智能化原则。智能化坚强电网建设在我国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配网的发展趋势当然也不例外。相比于传统的电力配网,智能配网实现了信息的全面集成,双向通信等等。

3 电力配网线路改造

3.1 配网线路结构改造

当前,辐射状的电源结构逐渐显露出弊端,双电源结构更能适应发展要求,但是,其造价很高,改造起来工程量巨大,对于县城和乡镇的配网改造来说不太合适。对此,可以选择在电源点引出两条配线,在结尾处通过联络开关连接,在中间段,采用分段开关。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关闭分段开关,断开联络开关;大当系统中出现故障时,分段开关可以将故障切除,非故障段依然可以正常工作。可以自由控制分段开关的数量,数量越多,在故障情况下可以保证更少的用户停电,但此时切除故障所需的时间更长,另外其造价更高[2]。

3.2 线路走廊改造

首先是线路走廊位置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与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后决定[3]。一般而言,线路走廊都安排在人行道的附近,或是绿化带的位置。分线线路设计在东西方向道路的北侧,主干线设计在南北方向道路的西侧,这样不仅满足视觉要求,同时也具有美观的优点,不会对通信线路造成干扰;其次是杆塔位置的选择,一般设置在与路口和房门口距离较远的地方,在建设线路走廊过程中,对于供电量大负荷高的地方应该采用双回同杆架设方法。

3.3 导线改造

当前,电力系统中的输电线越来越多的采用电缆,它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造价高,检修较为复杂等不足,因此,可以将其应用于繁华的路段;更为广泛的则应该依然采用架空输电线路,便于施工和检修。架空输电线路包括轻型和普通型两种,其中,前者具有很薄的绝缘层,不会与树木产生频繁的接触;后者的绝缘层相对较厚,会与树木产生频繁接触,遭遇雷击后,绝缘线易断裂,因此,将其应用于市区中[4]。

3.4 杆塔和杆塔基础的改造

在选择杆塔时,应该根据经济状况和线路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砼杆有两种方法:预应力砼杆以及普通砼杆。在进行通讯线路和低压线路的架设时可以采用普通砼杆。预埋杆塔基础和钢管塔时有浅埋式和深埋式两种方法,其中,采用前者时需要挖开较大面积。在进行灌注桩的施工时应该尽量采用人工挖掘,这种方法不需要大型设备,产生的噪音小,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市区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3.5 金具及绝缘子的选择

在电网的配置工程中,绝缘架空线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它在架设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新型金具,就张线夹而言,其形式也多种多样,制成材料包括:铸钢以及铝合金等等。在选择材料以及张线夹形式时,应该依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就当前来看,节能型的金具前期投资较大,但是如果从其长远经济利益进行分析,采用这种金具是非常有利的,应该将节能型金具作为首选。另外,绝缘子的选择应该与金具相配合,目前,复合绝缘子具有较多优点,其重量轻,便于施工。

4 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电力配网改造的相关问题,针对当前配网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配网结构的总体规划,同时也详细分析了馈线自动化和导线改造等方面的内容。总之,在配网改造过程中,应该对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线路规划占据道路问题,它涉及到拆迁和绕道等问题;地下线路的施工技术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研究;配网改造时的施工难度预计困难,应该重视改造过程中造成的停电问题,综合寻找最优的改造方案,保证配网改造的顺利。

参考文献:

[1]温镜权.电力配网改造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9):15-17.

[2]赵翠琴.浅谈配网规划的有关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09,(01):29-31.

篇5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电网建设喜事多

始终坚持“建设坚强电网才是最大服务”的理念,继续发扬“过苦日子,做大事业”的创业精神,举债搞建设,xx电网日趋完善:

1、110千伏尖山变投运在望。在县政府及相关单位的重视、支持下,二年两个110千伏变电所的设想正在实现。110千伏尖山变电所自5月17日正式动工兴建,现已完成土建工程,进入设备安装调试; 35千伏、10千伏等配套工程已基本完成;年底前可如期投运,为迎接明年开春炒茶旺季的到来和工业园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

2、新农村电网建设快马加鞭:编制了新农村电网建设方案,举债3千多万元,新建35千伏尖尚线、尖岭线;完成35千伏尚湖变电所、仁川变电所技术升级改造;全县第一座钢管塔落户新城区;新建10千伏线路30.5公里、低压线路30公里、开闭所4座、配电变压器70台,改造15个行政村;改造用户电表15000只。投资360余万元,完成10千伏方前ⅱ线、胡宅ⅱ线建设,缓解了方前工业及胡宅炒茶用电紧张形势。

3、供电回归工程美梦成真:根据高二乡风厂等村的强烈要求和对我县供电服务的企盼,我局投资30多万元,于7月份完成电力回归工程,结束由外县供电的历史。

4、十一五电力规划绘就蓝图。根据 “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及“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发展战略和需求,结合实际,编制了《xx县“十一五”城镇电网规划及远景展望》和防止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提高xx电网的抗风险能力。

(二)安全生产氛围浓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层层落实了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监督和稽查力度,努力营造“全员、全责、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氛围。一是强化班所二级考核,以现场安全例会、违章行为回头看、安全活动网上过等多种形式开活、开实安全例会。基层班所安全互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员工间自省自律、互监互保的安全氛围逐渐形成。二是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爱心·平安” 活动内容丰富,措施有力。“安全生产月”活动广泛深入,效果明显;“四不伤害”签名、安全短信、安全征文等时刻提醒;三是积极开展“反违章斗争年”活动,制定了《xx县供电局重点违章行为整治措施》,认真开展春、秋季安全大检查;强势推行标准作业卡;抓好“三防”和反“八不”;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完成了市局督办的两条线路更改工作。未发生人身伤亡、交通、火灾事故,未发生责任性主设备损坏和电网事故,未发生误调度、设备污闪、小动物事故。

(三)“四定”工作求稳定

局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四定”管理工作,讲实效求稳定,把握原则,抓实基础,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征求意见、多次修改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四定”实施方案, 6月底,顺利完成“四定”工作。“四定”管理的全面实施,规范了我局职能科室的设置;精简了管理人员(由原来的43人精简到了26人);加强了二级机构力量;扩大一线队伍,明确了各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职责以及薪酬等。

(四)企业管理创新多

篇6

1 一般技术方案

在电网建设工程中,变电所增容升压等改造工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建部分施工,一般先进行土建基础施工,然后进行电气安装;第二阶段为改造部分施工,需要停电后方可进行,一般先拆除原有的电气设备,再由土建根据新设备情况进行拆除或改造,最后完成改造部分新设备的安装。

2  本次方案设计

2.1 德胜变原状

德胜变原为35kV电压等级变电所,其规模如下:(1)原有主变为SZ9-16000/35三相油浸式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压为35±3×2.5%/10.5kV;(2)35kV进线1回,采用中置式手车开关柜,额定电流1600A,开断能力为25kA;(3)10kV出线6回,采用中置式手车开关柜,额定电流630A,开断能力为20kA;(4)本所北侧为预留的110kV场地,中间为主变场地,南侧为配电生产综合楼,电容器场地设在综合楼底层东侧,进所道路由变电所西北侧接入。

2.2 改造内容

经项目批复建设规模如下:(1)本期升压扩建新增的110kV主变压器及110kV配电装置布置于户外前期预留位置;原35kV主变压器予以拆除;(2)将原一层10kV开关柜、电容器、接地变拆除,并将隔墙拆除,改造为新的10kV开关室;(3)将原配电楼二层的35kV开关柜拆除,将此开关室改造为电容器室;(4)主控保护室地坪进行改造;(5)10kV配电装置、保护及通信系统全部更新。

2.3 方案设计

为提高项目进度、缩短施工周期,我们协调好各工序的衔接,合理安排交叉作业,对拆除顺序及施工方法进行优化,得出了以下方案:(1)户外本期新建的#2主变、110配电装置土建施工;(2)户内本期新增电容器组、10kV开关柜Ⅰ基础施工;(3)#2主变、110配电装置电气安装;(4)停运#1主变、35kV、10kV配电装置,10kV出线在外部搭接进行负荷转供;(5)拆除#1主变、35kV、10kV配电装置及保护装置;(6)户内电容器组安装;(7)户内未施工部分地坪根据设备要求作适当改造,破坏的户内地坪原状恢复;(8)户内新配电装置进行安装;(9)10kV出线外部线路恢复,全所改造完成。

2.4 改造后现状

经本次增容升压,德胜变改造后规模如下:

(1)新增主变压器采用SZ11-80000/110低损耗三相三圈有载调压自冷一体式油浸变压器,电压为110±8×1.25%/10.5kV,容量比80/80MVA,远景规模2×80MVA;

(2)新建110kV出线回路数2回,采用常规敞开式设备;断路器选用SF6单柱式单断口,弹簧机构三相联动操作型式,额定电流2000A,开断能力为31.5kA;隔离开关采用双柱水平旋转式,主刀配置电动操作机构、地刀手动,额定电流1250A,动、热稳定电流/持续时间为31.5kA/4s;电流互感器采用单相油浸倒立式;电压互感器采用电容式,远景2回;

(3)10kV侧改造后本期出线12回,采用中置式真空开关柜,内配真空断路器,额定电流2500A(主变、分段),开断能力25kA。远景24回;

(4)无功补偿方面配置了3组10kV电容器,容量为3×6000kVar。

3变电所土建与电气施工的方案设计

我们结合一般技术方案对德胜变升压工程进行综合分析:(1)户外新建阶段,110kV配电装置、主变基础施工及设备安装,不涉及停电施工;(2)户内改造阶段,先拆除原有电气设备,再进行土建的拆除与改造,最后进行10kV新配电装置安装,期间全所停电,10kV出线负荷需转供。

为提高项目施工进度、保障工程施工的有续衔接,我们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熟悉设计图纸所含括的具体工作内容,对变电所进行了实地勘察,重点为涉及停电的户内施工部分。

我们注意到现场有2项可利用为优化方案的条件:(1)本期的电容器室为原配电楼二层的35kV开关柜拆除后改造而来,但本期新增的电容器组邻近现有的35kV开关柜而未与其位置重叠;(2)本期新增10kV开关柜西侧的13个柜子(以下称10kV开关柜Ⅰ)基础为现有的资料室。该两部分土建拆除、改造施工可不涉及停电,即户内部分土建施工可提前至原电气设备拆除前进行。

从而,我们以全所停电、原电气设备拆除为界,将户内施工分为两个阶段,并结合土建基础保养期满即可开始部分电气安装的特点,对一般技术方案进行了细化、调整。并根据优化方案调整了土建拆除顺序:(1)综合配电楼中改造范围与运行设备位置未重叠的一层西半部隔墙、地坪及二层东半部隔墙部分,拆除改造工作在户外施工结束而电气设备仍在运行的情况下进行;(2)综合配电楼中其余涉及运行设备基础的部分,在全所停电、电气设备拆除后进行。

4 措施保证

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1)工期保证措施:集中技术含量大且专业技术优势的实体,为最终实现工期、质量目标提供保障;合理安排先后工序、平行工序、交叉工序;运用P3及EXP软件管理系统对工程进行全方面有效控制和管理;加强业主和监理的协调与监督作用,平衡好建设过程中各施工关系;定期召开例会,及时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2)安全保证措施:认真实际地编制、落实安全施工方案,指出每一项作业主要危险点和防范措施;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标准,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做好安全防范,在带电设备附近等需提示、警告、禁止的场所布置醒目的标志牌;加强电土配合,避开交叉作业可能造成的相互伤害,重点控制电土配合过程中立体交叉物体打击、土建预留孔洞、各种电动工具施工用电安全、现场消防等安全难点。

(3)文明施工措施:加强现场文明布置,防止土建施工过程中扬尘等污染对运行设备产生影响;注重文明施工,防止土建施工机械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害。

5 效益与结论

篇7

关键词:城乡电网;电网规划;电网改造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4-0120-02

电网规划成功与否关系着电网能否安全可靠运营,利于长远发展。电网规划和改造首先要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方便运行后的维护和扩展,其次要符合城乡地区实际发展状况,尽量降低规划和运营成本,节约土地资源和线路走廊资源,还要考虑地区的地形特征,优化线路的同时有效预防各种灾害。本文通过分析电网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从而明确规划的指导原则,接着提出电网规划的具体步骤,着重描述前期的准备工作,最后一部分针对电网改造,提出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而为整个电网规划提供参考。

1 电网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

1.1 地区现状

电网规划首要是分析规划地区的具体状况,诸如经济、电力需求、地形特征、发展状况等,从而确定电网的规模大小、可靠性等级、供电站位置、线路布局以及考虑长远发展的因素,有效的现状分析是规划成功的基础,能有效地减少规划风险和缺陷。

1.2 供电可靠性

电网可靠性旨在保证供电不间断性,主要是保证主接线路的稳定性,所以线路设计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我国现行的设计技术规程和行业标准,结合以往设计经验,很好地控制故障率,电网的可靠性是整个系统和各个设备可靠性的综合,对于各个模块和设备的可靠性不能忽视,减少各个环节的故障率就能有效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

1.3 扩展与可操作性

扩展性主要是要降低电网内部各系统的耦合性,一是调度上,可以视情况灵活添加和卸除某些设备和线路,实时调配线路和负载;二是在对线路和保护设施进行检修时,可以暂时实现局部点断电;三是考虑未来扩建,要尽量减少设备成本和原系统改造量,且能很好满足改造

需求。

1.4 成本与低耗

成本是电网规划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主要体现在,尽量节省土地资源,合理规划线路布局;主线路架构简单,控制和保护设备功能不冗余,减少一次设备投资,二次设备也要最大效率使用,适当选用设备,不盲目追求品牌和一些不必要的功能,设备按需选用而不是按统一性使用;减少多次变压电能损耗,设备冗余损耗,合理选用变压器等耗能设备。

2 规划的步骤方案和前期准备工作

2.1 电网规划的步骤

电网规划大概分为项目前期、建设施工、电网投运三个阶段,针对三个阶段的特征,电网规划的步骤是:(1)前期调查和数据计算:分析历史电网的各项参数、上户调研收集新的需求和一些故障问题,计算电网供电量、变压器等设备具体参数;(2)立项审批,选址征地,进行规划设计,衡量各种标准生成多份规划设计书,专家讨论决定最终实施方案;(3)项目建设筹备,包括设备、资金、人力、用地等因素,开始施工建设;(4)项目建设结束进行验收,确保各项能正常安全运行,最后项目投运。

上述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描述,事实上电网的规划到完成可能需要经历数年的时间,尤其是前期准备工作更不是一蹴而就,周期比施工建设周期更长。

2.2 电网规划前期准备工作

图1 电网规划流程

电网规划项目前期主要有:立项、选址、审批、核准、征地几个阶段,具有周期最长、内容最多、协调工作量最大的特点。图1为电网规划流程。

其中周期长指前期工作量大,涉及多个部门,方案论证和审批文件时间久,例如,110kV电网规划从前期准备到施工跨度达到两年,而220kV需要两年半,甚至达到五年以上,是整个建设周期的2~3倍;内容上前期分三个阶段约十余项工作,整个电网建设七成的协调量发生在这个阶段;协调范围广:从市县政府到乡镇再到乡村,牵扯数十个部门和众多人员。

电网建设前期工作指从项目立项规划开始,逐步启动各项工作到进行具体建设所要进行的全部工作;首先由上级电网公司和属地发改委立项,进行电网规划;接着进行设计招标、项目选址和可行性研究、支持性文件审批、站址和线路走廊的批复意见、项目初步设计和项目核准;然后是征地包括用地报批、土地登记、供地、征地协商等工作;最后完成可行性研究、初级设计、评估报告、核准报告的编制,取得政府部门支持性文件的批复,协调完成电网规划涉及的多部门的沟通审批工作等。

通过分析电网规划前期工作的特性,总结多年实践经验,我们得出了一些加快推进前期工作的方法,即尽可能早规划立项,审批征地;深入调研和分析计算参数;准确合理地确定实施方案;争取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从而缩短某些关键阶段实施时间,加快前期准备工作进行。

2.3 电网规划实施方案

电网规划方法分为启发式方法和数学优化方法两类。

启发式方法:通过直观分析,依照系统某性能指标对线路参数的灵敏度原则,对线路进行逐步迭代选择,直到满足方案要求为止。这种方法简单、有效,使得人工直接参与决策,但得到的是实际允许参数,并非最优值。

数学优化方法:就是将电网规划问题转换为相应数学参数模型,再通过数学优化算法得出方案实际参数,从而使规划方案参数上最符合系统要求,该方法可以从理论上得到最优解,但计算量过大。

表1 电网规划实施方案

步骤 主要内容

设计方案 确定送电距离和容量;拟定多个规划方案

方案分析 技术比较:应进行潮流、暂态稳定、短路电流计算;对比各个方案的技术差异

经济比较:进行近期与远期投资、运维成本

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网络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扩展性,提出推荐方案。

3 电网改造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淘旧换新,提高可靠性

分析设备运行状态,对缺陷故障较多和开放性差的产品进行更换,调换新电网运行后不能满足新要求的设备;完善电网架构,降低电能损耗,减小电网供电半径,实现负载转供,此外增加电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强电力设备防破坏,防偷盗,防电击危害的改造,采用节能和新技术设备,保护环境。

3.2 突破瓶颈,提升供电能力

优化供电线路布局,进行设备扩容,应用低耗设备,提高节点和终端设备输电储电能力,进而解决供电网瓶颈,提高全网贯通能力,确保电网输出量足、输送耗低、用电不间断。

3.3 改造代价和运维成本低

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淘汰高耗设备,改造高耗环节,合理发展无功补偿系统,制定严格的节能减排机制,落实责任;配备检修维护设备器具,仪器仪表,交通设施,培训专业维护人员,实行分段分层管理,提高维护水平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4 结语

城乡电网的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无论从前期调研、设计规划、审批,还是后面施工实施,再到运营维护,都应按照计划进行,些许的偏差就可能造成工程成本、工期、风险的提升,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项目方案应该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出最合适的,具体实施过程应该考虑本地特色,也不能盲目套搬模板,本文列出了电网规划的步骤和实施概要以及改造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 麻秀范,钟晖,王伟,张粒子.城市配电网接线模式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2):32-36.

[2] 孔涛,程浩忠,李钢,谢欢.配电网规划研究综述

[J].电网技术,2009,33(19):92-99.

篇8

关键词:隧道照明;节能控制技术;按需照明

随着《浙江省创建绿色交通省实施方案》(简称《方案》)的出台,我省全面开启“绿色交通省”建设,要求我省交通能源单耗和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隧道照明能源占运营能耗的50%以上,据统计和推算,隧道照明能耗有70%左右浪费在“过度照明”上。采用节能技术减少无效耗能,实现“按需照明”已成为迫切需求。本项目通过研究隧道照明智能调光系统,在提升隧道行车安全的同时实现“按需照明”,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同时项目试点实施成功,将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和可操作性,为隧道照明安全节能改造及新建隧道机电设计提供参考案例,从而有效推动隧道营运安全与智慧节能发展。

1 隧道照明节能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目前,节能管理的现状是普遍由专人负责照明管理,根据不同时段和环境,主观决定灯具开关数量和方式。这种控制系统通过亮度检测器检测洞外实际亮度,操纵灯具开关,能对灯具工作状态进行有效管理,使隧道照明满足《公路隧道照明设计规范》要求,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在合理范围内关闭不必要照明灯具,节约运营成本,通过增加或减少照明回路达到节能的目的。然后,这种控制方式极易产生过度照明或照明亮度不足等不合理现象,操作人员在监控中心无法实时掌握各个管辖隧道的交通量、天气环境、隧道内外亮度、平均车速等信息,凭经验按回路开关灯具,为了隧道内亮度达标,往往多开灯具,造成了能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传统隧道照明大多采用高压钠灯,为了增加隧道内亮度分级,往往采用8回路以上设计,电缆重复敷设,成本高。

为解决上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调研相关行业的智能隧道照明节能控制经验,顾及隧道照明的既有设计规范和原则、施工养护特点、现有控制手段,在研究对象隧道常年平均交通量、不同时段平均交通量和车辆通过的平均速度、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隧道口外亮度、常年通过的主要车型、隧道内异常状况,利用LED隧道灯可调光的特有性能,设计智能化的隧道照明节能控制系统,达到隧道“按需照明”的目的,有效降低交通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2 项目试点实施

本项目实施试点隧道为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江北岭隧道右线,试点改造内容主要是隧道照明智能调光节能改造,隧道基本情况详见表1。

根据新行业标准《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 D70/2-01-2014),隧道照明节能控制器结合洞外亮度、交通量、设计速度、供电电源、天气条件、光源特性、隧道线型等因素,同时具备正常和异常交通工况的控制功能,采用智能控制为主、手动控制为辅的控制方式。智能控制方式是在自动控制方式的基础上,采用短时交通流预测理论,实现隧道内照明设施动态调光控制,达到安全、舒适、高效、节能的照明效果,体现绿色照明、“按需照明”的理想设计目标。隧道加强、基本(含应急)照明灯具全部采用节能、环保、显色性好的LED灯具,并配备与LED 寿命相适应的高质量、长寿命恒流驱动电源,同时配备有模拟无级调光功能,调光输入信号为0~5V,亮度调整范围为0%~100%。隧道内照明灯具采用两侧对称布置方式,灯具安装高度离地面为6.1m。

2.1 外场设备基础制作

包括照度仪基础、微波车检基础,通过前期的基坑开挖、置模、地笼预埋、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工序,设备基础。

2.2 照明控制系统施工

照明控制系统主要由照明PLC和电力载波设备组成。照明PLC是系统核心部件,采集实时洞外照度信息、车流量信息,经内部运算及模型匹配后,向电力载波主机输出调光指令。电力载波主机载波分控间通信采用光纤传输,减少线路干扰;载波分控与载波模块间,加入过滤器,用于消除供电电路中的谐波干扰。

隧道照明智能调光系统包括现场采集设备、照明控制主机和LED调光控制设备,照明控制主机通过控制总线连接地磁车检器、微波车检器、双照度仪等现场采集设备,采集隧道内交通量、平均车速、平均车距以及洞外亮度,通过电力载波主机连接各个单灯控制器,采集各LED灯具实时状态,控制亮度输出,并设置紧急手动控制模式,避免因系统故障导致隧道照明失控。通过在控制柜内安装光纤485传输模块,载波主机与载波分控建立数据连接,实时采集分控下端各载波模块工作状态,PLC通过从载波主控读取数据对隧道内各灯具状态进行监控。最后,通过PLC以太网通信模块进行通讯,以太网网口接入隧道工业以太自愈环网交换机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传送到终端服务器。以直观方式查看隧道内声光设备等运行状态,并可以发送指令控制远端设备状态。以此实现实时远程智能化监控隧道照明系统。系统的核心部分是隧道节能控制器中央处理器,设计了电源管理模块、视频监控模块、红外传感模块、雷达传感模块、回路控制输出模块、232接口模块、通讯模块、485接口模块、微波传感模块光照传感模块,共同组成隧道照明安全高效节能控制系统架构。针对系统架构,项目组做了详细设计,在设计方面,采用强电、弱电分离方式,避免了强电对弱点的干扰。具体隧道照明高效节能控制器结构图如图1所示。

3 项目总结

试点实施完成后分别采集了江北岭隧道双洞的照明数据,其中左洞没有进行LED灯改造,采用高压钠灯为光源;左洞则是实施了智能照明改造,采用LED灯具为光源。对连续几周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改造后综合节能率达到65%左右。本次试点改造是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新增设备及管理软件,试点改造基本满足实际应用,但仍无法避免一些问题,如系统平台有部分功能重叠,衔接不够紧密,增大了监控人员的操作难度;现场施工有一定难度与风险,改造实施成本较高,作为典型模式推广有一定难度。建议在后期推广中着重针对新建隧道,在设计阶段作为整体方案统筹考虑。

参考文献

[1]宋白桦,李鸿,贺科学.公路隧道照明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湖南交通科技,2005(1).

篇9

第一条为了加强全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合理配置、使用电力资源,改善能源消耗结构与方式,提高电能利用效率,根据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改变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

第三条省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经委)负责本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起草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拟定技术标准;

(二)制定电力需求侧管理目标,扶持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和节电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

(三)推动能源服务中介组织的发展。

省级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州、市经委负责制定和实施年度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计划,提出负荷管理目标、节电目标和实施方案等。

第五条电网经营企业负责制定本企业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及技术的实施计划和措施,设立相应机构,配置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第六条电力用户应当采用高效节电技术和产品,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电能效率,减少电力消耗,并配合落实各项负荷管理。

大中型电力用户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工作方案,设立节电管理岗位,并配备培训合格的专业节电管理技术人员从事本单位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负荷和节电管理

第七条省经委应当制定全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目标规划。

有关部门在制定电力发展规划时,应当把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纳入其中。

第八条电网经营企业应当开展负荷管理工作,平衡电力供求,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合理有效地实现转移高峰最大负荷,提高用电负荷率。

第九条电网经营企业应当加快建设和完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负荷监控能力达到本地区总用电负荷的70%及以上。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站系统和通信通道由电网经营企业建设,用户终端由电力用户购置并委托供电部门安装。

第十条各级经委通过调整电力用户的生产班次、错开上下班时间、调整周休息日以及将用电设备检修安排在用电高峰季节或高峰时段等方式,实施负荷管理。

第十一条在电力供需紧张情况下,省经委应当组织电网经营企业制定电力需求侧管理计划用电方案,采取科学、合理、有效措施,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

第十二条各级经委应当定期组织对用电大户的单位产品电耗进行考核管理、用电检查和评估,定期公布高耗电行业平均用电单耗,制定高耗电行业单位产品电耗最高限额标准,督促用户降低用电单耗。

第十三条各级经委定期对供电企业供电营业区内的用电大户进行排序,确定节电增效的重点电力用户。

被确定的节电增效重点电力用户应当确定节电项目、提出节电措施、预测节电效益。

第十四条重点鼓励下列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

(一)推广绿色照明技术、产品和节能型家用电器;

(二)推广高效风机、水泵、电动机、变压器的应用技术,加快低效风机、水泵、电动机、变压器的更新改造,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三)推广大功率低频电源冶炼技术;

(四)推广交流电动机调速运行技术;

(五)推广电力负荷管理技术;

(六)推广无功自动补偿技术;

(七)推广建筑节能、环保技术;

(八)加强发电厂厂用电和供电线损管理和考核;

(九)支持风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支持和鼓励煤层气发电项目;

(十)推广高效热泵、余热余能利用技术和电力蓄冷、蓄热技术。

第三章经费来源和使用

第十五条电力需求侧管理经费来源:

(一)从销售电价代收的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中提取;

(二)从差别电价电费中筹集;

(三)从电厂非计划停运违约费中筹集;

(四)从财政预算中列支。

第十六条电力需求侧管理经费主要用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宣传、培训和示范项目,支持节电产品和技术的研究开发,用于用户节电技术改造、购买节电产品和实行可中断负荷的经济补贴,支持电网企业建设负荷管理系统等。

第四章宣传与培训

第十七条各级经委应当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的节电意识,为电力用户提供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信息和经验,引导电力用户采用科学的用电方式和先进的用电技术。

第十八条各级经委应当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政策、标准、技术等知识的培训,增强电力用户的节能意识,促进企业采用先进节能技术。

电网经营企业要配合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

第五章奖励和惩罚

第十九条各级经委应当对在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电网经营企业、发电企业和用电大户应当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对在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中作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十条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低效高耗电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单位、企业,对生产、销售或者转让国家明令淘汰的低效高耗电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厂家、销售商,依法予以处理。

对用电检查和评估不合格,未按期完成整改,超计划用电方案用电的企业,列入错峰、限电名单,调减用电指标,直至中止供电。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所称负荷管理是指通过采取有效的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电力用户改变用电方式,确保合理用电、有序用电。

本办法所称技术手段是指采用可以实现移峰填谷、明显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的生产工艺、材料和设备,以及启动负荷管理系统的控制功能,在负荷高峰时段实施可中断用电和短时限电。

篇10

针对电费回收风险,在电费管理方面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①切实加强并严格落实电费回收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电费回收的组织领导,层层分解细化电费回收责任和目标,加大监督考核力度,确保电费回收各项措施落到实处。②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对电费预警的研究,预防欠费的发生,有效防范电费风险。③加强电费回收全过程及精细化管理,强化跟踪督导和执行力度,适时召开电费回收督导会,研究分析并制定有效措施,加大监督考核力度,确保电费“月结月清”。④进一步加大分次划拨和分次抄表结算的力度,加大对大客户分次抄表、分次划拨力度,超前谋划,对有窃电行为的客户、流动性较大的商业客户、临时用电客户、租赁经营的客户、长期拖欠电费的客户等,加装购电制计量装置,执行预购电制。⑤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新的收费方式,并进一步扩大银电联网的合作范围,加快社会化收费网点建设,以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地给客户提供便利,获得客户的认可和配合,从而降低电费回收风险。

2售电市场管理

针对售电市场管理风险,注意开拓电力市场,提升市场管理水平。①针对辖区内棉纺企业多的特点,建立和完善市场常态分析机制,认真做好电力市场周、月、季度分析预测报告。②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企业发展,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对新能源等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给予大力支持。③密切跟踪信誉不佳企业的用电量变化情况,每日跟踪棉纺织及主要关联产品信息,做好重点棉纺行业的调研分析。④完成售电市场管理与预测系统建设,加强售电市场月度、季度分析预测,提高市场分析预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有序用电管理

针对有序用电管理风险,持续深化有序用电管理,紧紧依靠各级政府,细致开展工作,保证电力可靠供应,保证有序用电规范执行。①科学合理编制有序用电方案。针对年初供需矛盾出现的新形势,不断调整细化有序用电方案,从大局出发,从实际出发,积极落实发改委电力负荷阶梯分配方案,迅速完成有序用电方案的调整工作。针对夏季复杂的气象变化,认真梳理和动态调整有序用电方案,做到不留死角。②认真落实有序用电工作的各项措施,积极组织工矿企业移峰让电,将城乡居民、农业、医院、学校等重点单位、重要场所作为各地区最优先保障负荷加以保障。③尽力提高有序用电方案的可操作性,严格按照“定企业、定设备、定容量”的原则,将各项错避峰措施落实到每个企业,细化到每台设备,落实到设备容量,具体到每个负责人,确保有序用电方案有用实用。④加强有序用电过程管理。组织开展有序用电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措施执行到位,有效防止有序用电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冬季和夏季期间,电网运行平稳,供电情况良好,没有城乡居民、重点单位等停限电现象,没有影响企业形象的事件发生,保障了重要保电时段用电需求。

4重要用户管理风险

对重要用户的识别和管理,对风险防范的作用重大,应大力开展重要客户的供电隐患排查,努力提升重要客户管理水平。①制定出台了《重要电力用户认定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辖区内重要电力用户的管理制度工作。②组织编制重要用户供电网络优化方案规划,开展重要用户拉网式隐患排查工作,为重要用户供电侧隐患治理打好基础。③实施重要用户智能交互系统科技项目,应用“重要用户智能交互系统”,系统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用户服务为中心,通过信息的有效集成,进行用户快速反应,给予用户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力求达到用户价值最大化、企业资源效益最大化,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形象,进一步深化了重要电力用户现代化管理。

5计量管理风险

努力提升营销集约化管理水平。①加强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管理。对现有电能表检测装置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组织做好招标前全性能试验、到货前全性能试验、到货后抽检试验和到货后全检验收试验等4个环节的检测工作。②按照上级单位要求,完成密钥管理系统建设,确保智能电能表的安全运行。③加强计量技术改造投入和管理,依据上级单位下达的营销专项投入计划,对计量装置、标准和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推广应用RFID射频识别标签,提高计量器具的仓储管理效率和质量,为电能表集中检定大批量自动识别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