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学习方法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一学生学习方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233-02
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拙见。
1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它学科。
1.1 预习方法的指导。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 听课方法的指导。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1.3 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
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1.4 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 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2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2.1 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2 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
篇2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英语有一句谚语叫做“Well begin is half done”(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解决好初一英语学习“入门”的问题,是他们学好英语的前提。也是做好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衔接工作的前提,我经过多年的教学,认为在指导初一学生英语学习“入门”教学中,采用激发学习兴趣,适时教音标、指导学习方法、听说读写并举,恰当评估激励教学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初一学生英语学习“入门难”的问题,下面就这几种方法逐一阐述。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学生入学后,对英语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并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给班上的每个学生起个英语名字,在英语课提问或回答问题时,就叫学生的英语名字。同学之间交流也互相叫英语名字,这样在英语课堂上就创造出一种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又如,教师把全班学生的生日按月份、日期顺序排列成表,每天上课前看一看是否有某个学生生日,如果有就问学生:“Whose birthday is it today?”学生回答:“It’s my birthday.I’m fourteen now”,然后全班学生齐唱“Happy birthday to you!”学生既练习了英语的口语与听力,又提到了全体同学的关怀,也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适时教音标
国际音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拐杖,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适时学好音标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符合学习的认识规律。在语音教学方面,要按照循序渐进,分散难点,化整为零的原则。因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往往把汉语拼音、英语26个字母以及国际音标音标混为一谈。因此,在集中音标之前,在学生学会一定数量英语词汇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字母及字母的发音规律,把单词的读音与单词的拼写结合起来,逐步渗透单词音标的读音、书写以及拼写规则。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音标学得过早,没有一定的英语词汇和做基础,只单纯地学音标,往往很枯燥,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音标学得过晚,会导致学生记不准单词的发音,以至于出现在单词旁边标注汉语或拼音的现象。那么初一学生什么时候学习音标效果最佳呢?笔者认为,在初一上学期,期中后,在学生对音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利用一周时间集中学习音标效果最佳。这个时候学习国际单位是符合学生学习英语的认知规律的。
三、指导学习方法
如果把语言知识比做珍珠,那么学习方法是串联珍珠的丝线。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传授给他们英语知识固然重要,教给他们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却更重要。在初一学生“入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在记忆单词、预习、听课、复习等几个方面指导他们学习英语的方法。指导记忆单词的方法,指导学生用音、形、义结合记忆法,构成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同义词或反义诃记忆法等方法来记忆英语单词。指导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生词,预习课文的方法,并把课前预习作为学生每天的一项固定的课外作业,老师在每天讲新课外作业,老师在每天讲新课都要检查预习效果,并且经常坚持。指导听课的方法,指导学生人生领会教师的授课意图,带着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听课、学会记笔记,并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合作。指导复习的方法,复习指导包括作业指导和考前复习指导。指导学生通过背诵,做课外作业,整理资料等方法巩固消化当天的课堂知识,在复习考试前指导学生要抓每一课、每一单元的重点、难点,掌握种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
四、听、说、写、译并举
在初一学生学习“入门”阶段,听、说、读、写、译应并举,听、说是英语教学很重要的方面,学生能听懂英语,会说英语是他们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的第一步。老师在“入门”教学时尽量创造听、说的机会,如每天利用课前一分钟演讲来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尽量使用英语教学,学生听不懂,就用手势等体态代之,让每个学生都敢开口说英语,都有机会说英语。另一方面,对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检查朗读、背诵、听写。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之后,再指导学生阅读和课文难易相当的课外读物,安排一定的英汉互泽练习,写一些浅显的小短文。
五、恰当评估,激励
篇3
关键词:数学方法;总结方法;指导
我们所面向的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农村的教育水平较城市落后,大部分教师一般都是照本宣科,让学生学书本知识,而切实研究学生学习方法的却很少。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因为他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科目较少,学到的知识较浅,大部分都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再次,农村小学的教师结构中,主体部分还是转正的民办教师。现在这方面稍微好一点,他们只擅长对语数两科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于素质教育阶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以及对音、体、美、劳等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却从未涉及,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本人就此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谈几点拙见:
一、转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法
我们农村大部分学生一般在校上课时学一点知识,课后的预习也不进行,学习自觉的学生回去完成一下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就算了之,而那些学习不自觉的学生甚至连教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完成。面对这些学生我们教师该如何施教呢?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等,应进行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1.教师把新课内容进行改观
数学知识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喜欢预习。要改变学生的这种现象,教师只有改观新课内容,把那些枯燥的例题变成较有趣味性的小故事,这样学生就喜欢去看。然后指导学生怎样去预习,先粗读教材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再细读,对有关概念公式、法则、反复阅读、体会思考;这样学生很有可能达到预习效果。
2.听课方法的指导
要求学生上课时必须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要想学生认真听本节课的内容、知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这样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学习知识,从而由“思”到“记”,这时教师就要提醒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3.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从某种意义土讲:一堂教学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练习的设计,尤其是每堂的后20分钟要以巩固练习为主,充分体现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后半堂课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面带倦意,兴趣开始转移,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调控,把练习设计得新颖有趣、多样化,如游戏式、抢答竞赛等可扭转局面;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并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
4.总结方法指导
总结包括课堂小结、单元小结以及学期总结等。而初一学生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大部分学生依赖老师,习惯老师带着复结,这样会影响今后的学习,所以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的总结方法。
(1)先从课堂小结开始锻炼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哪些地方理解得比较透彻,哪些地方需要弥补等。
(2)再从单元小结锻炼
让学生通过单元的测试,看看自己哪些知识学得到位,哪些知识还不够需要努力等,都让学生自己去体验。
(3)学期总结
通过学期中、学期末的考试,知道自己在半个学期或整个学期学到的数学知识,掌握的好差,自己心中有数,今后该如何学习,可能就要有目标了。
二、数学方法指导
1.把数学概念渗透问题中
不要机械地讲授数学概念,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解答,这样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直线a与直线b,添加什么条件时,a∥b。让学生根据平行线定义进行添加条件,这样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2.让学生关注各自的学习方法
学生之间在交流学习方法中,做到取长补短,并将学习方法供教师参考。教师注意在参考过程中千万不要说这种方法差,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这种方法确实不适当,可以摆明这种方法不足之处,学生也会谅解。师生之间情感交融,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好处的。
篇4
关键词:初一数学;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指导方法
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必须讲究方法。教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一、初一学生学习数学存在问题
(一)初一学生数学焦虑的调查。
在第一学期教学工作中,我观察到一部分学生害怕记数学公式,对证明题严格的推理过程感到头疼;常常在做题时咬笔尖,在草稿纸上胡写乱画,或呈抓耳挠腮状;对数学考试更是感到恐惧。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存在数学焦虑。
为了解中学生数学焦虑的情况,我在所任教的中学选取初一年级的两个班作了一次有关数学焦虑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调查学生对负性评价焦虑、数学知识焦虑、数学课堂焦虑、数学作业焦虑、数学考试焦虑、生活情景焦虑。
调查结果得出数据分析方法如下:对问卷中每道题的5个答案依次附上1、2、3、4、5分,然后将各题所得的分数加起来,对总分进行标准化,最后得出的值就作为数学焦虑的程度值。将这组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不同程度数学焦虑的界定范围,它们依次是:2.9以上属于高度数学焦虑;2.02~2.9属于中度数学焦虑;2.02以下统称为低度数学焦虑。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部分中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数学焦虑,并且高度数学焦虑者占有37.5%的比例。
对数学学习有高度焦虑感的学生因为有很强的学习动机,迫切希望在短时期内提高学习成绩,常常过高估计数学材料的困难,担心自己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于是他们总是处在“备战”状态,精神过于紧张,对学习产生较多的负面影响。例如一个参加考试的学生如果处于高度焦虑状态,就可能会将试题看错或作错误解释,也许还会忘记重要内容,这样答出的试卷就不能反映出他的真实水平。
(二)对过度数学焦虑的认识有以下几种观点。
1.过度数学焦虑是一种疾病,是由数学而产生的一种恐惧情绪。
2.过度数学焦虑是某些人遇到数学问题时所产生的惊慌失措、无助感、思维混乱等不良反应。
3.过度数学焦虑是对数学情境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焦虑体验。
4.数学焦虑是由数学问题和情景而引起的病态恐惧症,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的恐惧感,急躁感等不良的情绪反应。
对数学学习低度焦虑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够兴奋,对数学成绩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
数学学习焦虑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认知、消极的情绪。它对学生的数学成绩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数学学习焦虑的学生上课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敷衍了事,不思进取等情况,应该彻底消除。
二、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方法与策略
根据学生学习的焦虑度、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学习数学的环节等方面,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进行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一)把握起始阶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提升教师素质。
新课标下要求教师个人素质越来越高。既要有领导者的组织指导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被学生欣赏佩服的魅力,只有学生配合你,信任你,喜欢你,教师才能轻松驾御课堂,做到应付自如,高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2.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3.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初一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初一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4.注重直观教学,诱法激趣。
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有的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教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任课老师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注意到直观形象教学的局限性,不能监用,要特别注意类比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法则间的内在联系,慎重考虑他们之间比较的科学性。
(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初一学生却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等。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的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再次带着研究者的态度去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并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初一年级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习思想专注、专心听讲,激活其原认识结构,并使学生的信息接受与教师的信息输出协调一致,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其次,要培养学生会听,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作为教师,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告诉学生:只要掌握好了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思考方法的指导。
数学学习是初一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同化”或“顺应”的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
(1)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
(2)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
(3)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
(4)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还有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4.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完成作业是对一天学习情况的检验。然而,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
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
(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
(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5.数学写法的指导。
数学解题书写的方法很重要。而初一年级新生在解题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比如在学习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下列这些错误学生很容易犯,(-3)2=-32,(2×3)2=2×32,(3\\4)2=32\\4等等。还有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8-8×(3\\2)2=0×9\\4=1,这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在教学中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比如①要教会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还要注意数学符号中数学演算的前提条件;②要将学生在推理的同时学会书写表达,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式;③要训练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来分析作图,正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以便更好的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这样经过多形式、多层次去强化训练,让学生过好分析关、书写关,使学生在注意严谨性、逻辑性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6.记忆方法的指导。
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才能记得牢,记得准。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克服遗忘,用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这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抛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比如①理解记忆法,因为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准,记得牢,所以必须“先懂后记”。②简化记忆法,简化记忆方法分两类,一类是把文字“浓缩”之后记忆,另一类是用字母符号表达抽象记忆。③形象记忆法,内容形象、直观、记忆就深刻、难忘,把知识形象化能帮助记忆。④对比记忆法,“有对比才有鉴别”把相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清异同,增强记忆效果。⑤口诀记忆法,将数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⑥系统记忆法,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整体上掌握知识,可用关系图来帮助记忆。此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各种记忆方法。
7.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善于总结才能提高。教师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还可以采用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当然,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以便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方向发展。
总之,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更新自己,才能跟上时代节奏,做一个合格的新课程的实施者。对初一年级新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协调开展,持之以恒。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一学生 辍学 学法指导
《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要求我们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十七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0%以上。然而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升入初中后,从初一第二学期开始一部分学生没有坚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究其原因,我认为没有抓好小学与初中教与学的衔接过渡工作,没有对初一新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使学生厌学并导致辍学。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辍学呢?
通过几年来的初一教学实践,在研究小学和初中学习特点的同时,认真分析了初一学生学习的情况,我认为辍学问题的发生有如下的原因。
1.课程门类增加,课堂知识密度增大。在小学只有三、四门课程,升入初中后,课程门类一下子增加到十几门。除此之外,每节课知识的密度也随之增大,一节课接受的知识量大大超过了小学。学生还用小学时的学习方法,造成了学习的不适应,疲于应付。
2.面临着新的师生关系。在小学阶段,老师既教课又管理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了如指掌,便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升入初中后,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学生对应几个教师。由于课程门类增加,自习课又很少,班主任很少有机会深入班级。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管理出现了不少困难。这种情况下,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远大理想,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还保持着“管着学”的习惯,从而使部分学生会越来越跟不上学习队伍,成为落伍者,造成了两极分化。
3.心理准备不足,与初中生应具备的素质相差甚远。初中生属于少年期,是从儿童(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矛盾时期。从小学到初中,思维的发展要求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记忆由机械识记占优势过渡到意义识记占优势。刚入初中后,他们对初中的学习生活要求缺乏了解,对学习的内容、要求及新的师生关系缺乏认识,就造成了学习知识内容上的不适应。随着学习知识越来越多,观察到的现象越来越复杂,对具体的问题不会分析、概括,只靠死记硬背大量知识,造成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
4.学习方法上有很大的盲目性。通过对初一新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学习上不懂预习,不会看书,不会复习,学习方法上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了课堂学习效率低,课下忙于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长期下去,问题越积越多,学习越来越吃力,形成恶性循环。
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严重影响,经一个学期的积累,使部分学生跟不上队伍,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辍学。那么,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而不至于辍学呢?
针对以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在开学几周后,初一新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有了初步了解,为了让他们一开始就不走弯路,我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搞好中小学生的衔接过渡,这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解决课程门类增加应付不过来的问题。通过几周后的学习,帮助学生同小学的学习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课程门类的增加,课堂知识密度增大,使学生明白学习上死记硬背已不适应新的情况,要求学生要有新的学习方法和不怕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2.结合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的训练。观察要认真、仔细,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总结观察的结果,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讲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培养学生有目的的记忆;记忆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以意义记忆为主、机械记忆为辅的方法,根据大脑记忆的特点,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复习要多样化,尽可能的利用多种器官参加记忆(看、听、读、写、想),帮助学生利用“联想”进行记忆。通过上述教学措施,把学生的记忆法由机械记忆迁移到意义识记,逐渐培养学生意义识记为主的记忆品质。
3.为了解决新生学习的盲目性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预习。上课是对预习中没弄懂的问题重点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按要求完成练习、作业、单元、章节进行系统复习等环节。使学生明白每个环节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及作用,讲清各个环节的要求。要边学边实践边总结,使学生认识到:要从盲目的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就必须搞好学习过程中的这几个环节。
古代教育家指出:“授人以鱼,仅供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用不尽。”所以学法指导课,是“教人以渔”,让学生获取主动掌握知识的方法,这是提高学生素质、搞好中小学生的衔接过渡、有力地防止学生因为跟不上而辍学的关键。也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篇6
朱 萍
(无锡市新城中学,江苏 无锡 214111)
摘 要:初一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初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和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为学习打好初一数学基础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初一数学;学习策略;数学基础
很多人认为,初中数学关键是初三,因为初三的考点最多,而且初二数学难点多;但初一的数学同样重要,虽说初一数学知识点比较简单,轻松易懂,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感觉轻松,压力不大,但是如果不注意把知识点搞懂、弄透,慢慢地将小问题积累起来,随着知识的深入,大问题在后面就难以解决。虽然很多初一学生由于原来小学数学成绩比较好,进入初中以后自己在思想上就放松了,觉得初中数学和小学是一个样的,还是按照小学学习数学的那一套方法在学习。比如:有的同学把书上的黑体字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可就是不会用;有的同学不重视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死记结论,生搬硬套;有的同学眼高手低,“想”和“说”都没问题,一到“写”和“算”,就漏洞百出,错误连篇;有的同学懒得做题,觉得做题太辛苦,太枯燥,负担太重;也有的同学题做了不少,辅导书也看了不少,成绩就是上不去,还有的同学复习不得力,学一段、丢一段,学习效果很差。究其原因,是由于小学数学相对比较容易,小学数学考95分以上很正常,但是到初一经过一个学期后,一下子掉到70-80分也很快,而到了初二不仅分数下滑,而且影响到学习的动力。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认清学习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差别。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几点:
第一,从“自然数与分数”到"实数"。在小学数学中,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也就是正有理数。而当升入初中后,在代数课程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负数是一个全新的抽象概念,完全要靠学生理解性的知识,而负数的计算、正负号的变化一定会让学生头痛不已,而接下来的就是相反数、绝对值、数轴等一些问题,遇到一些要“拐弯”的难题时更是无从下手。
第二,从"数"到"式"。小学六年中学习的主要是具体的数以及具体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来表示数,建立起了代数这个概念。一般人从表面看,"代数",就是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但实际上绝非这样。初一的数学先是讲了"用字母表示数",接着就开始深入到了"方程",再由此讲述了"包含字母的式子"这一概念,然后又开始了学习关于"函数"这一概念以及一系列运算。
第三,从"算术法"到"方程"。小学的应用题大多都可以用算术法来解题,我们讲的"算术法"就是指一个全部由数字和符号构成的式子,因为计算简便,成了小学生主要解题的方法,即使小学里学习了方程,一般情况下,学生们还是喜欢用算术来解决,方程只是偶尔用一下。可进入初中后就不同了:自从初一上学期详细的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我们会发现,凡是应用题第一反应就是设未知数列方程,而对原先的"算术法"却不再这么运用了,这是因为,用算术法来解应用题很多要用逆向思维,而方程所用的很多是正向思维,这样解题的方便程度当然一看就知道了。
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主要反应在以下几个问题上:第一,对知识点理解不全面,停留在表面;第二,解题不懂技巧,不会举一反三;第三,解题经常会出现粗心错误,使得整个题目没有一定完整性;第四,解题效率低,速度太慢,考试时间里经常有没有完成的试题;第五,未养成总结归纳的好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这些问题就是一直在学生学习中发现的,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中,肯定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成绩就会滑坡。
所以,关键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习态度问题:有的同学在学习上态度暧昧,说不清楚是进取还是退缩,是坚持还是放弃,是维持还是改进,他们勤奋学习的决心经常动摇,投入学习的精力也非常有限,思维通常也是被动的、浅层的和粗放的,学习成绩也总是徘徊不前。反之,有的同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强劲,他们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动向同学、老师求教,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和创造学习条件的能力。二是学习方法问题: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琢磨学习方法,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上课记笔记,下课写作业,机械应付,效果平平;有的同学今天试这种方法、明天试那种方法,“病急乱投医”,从不认真领会学习方法的实质,更不会将多种学习方法融入自己的日常学习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同学对学习方法存在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比如,什么叫“会了”?是“听懂了”还是“能写了”,或者是“会讲了”?这种带有评价性的体验,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差异是非常大的,这种差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
学习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事情,一方面不仅要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完善以及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愿学,会学,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培养学习初一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一个人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越学越有兴趣,越学成绩越好。毕竟小学数学和初一数学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在初一教学活动的开始就注重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能力大小不在于只“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怀着浓厚地兴趣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操作来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调整学习初一数学的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初一数学学习的方法与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别。光做题目还不行,总结最重要,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把做错的题,你自己认为经典的题,和教师上课一直在讲的范例,一定要用笔记本记下来,有空拿出来反复看。这个过程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一类题目只要做过二三次,同类题目就可以掌握了。
力争一题多解,开拓思维,只有平时掌握多种方法,考试的时候才知道,采用哪种方法最快最好,教师在平时也应该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并列入数学教学计划。我教初一的时候,就每两周一课时给学生上数学学法的指导课。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
三、养成学习初一数学的习惯
首先养成自己看书的习惯,这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也是耐心的考验。根据美国和前苏联对几十所名牌大学的调查表明,那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有20%—25%的知识是来自学校,而75%—80%的知识是靠他们离校后通过工作、自学和科研来获得的。其次,养成笔记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数学内容丰富,课堂容量一般比较大,为系统学好数学,从初中时期就必须重视培养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课上做笔记还可约束精力分散,提高听课效率。一般,课堂笔记除记下讲课纲目外,主要是记老师讲课中交代的关键、思路、方法及内容概括。特别注意随时记下听课中的点滴体会及疑问。听和记必须双管齐下,才能有效。第三,养成质疑的习惯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一贯主张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就是对事物不但要问“是什么”,更要问“为什么”。 这是基础的,你要把老师上课讲的弄懂,课后,先回顾一下, 再去做作业,要变通老师说的,灵活机动。从简单的题目开始做。先做课本每小结后的习题练习,再做其它学习资料的作业。不懂的一定要多问,问周围同学老师都可以。
四、培养学习初一数学注重实战的经验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 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总之,初一是初中数学知识奠定的根基时期,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课堂与课后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真正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为日后进一步进行数学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7
1.注重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必须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初一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初一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初一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己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一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2.注重听课方法,向45分钟要效率
初一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
所谓心到: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是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耳到: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手到:首先,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其次,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显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3.注重复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复习方法上,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知识的能力。通过比较可以明确本质,辨析异同,从而收到举一反三是效果;通过联想,可以建立知识问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概括,可把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利于掌握,并灵活运用。
4.注重解题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初一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
析,不要轻易下结论。同时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要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篇8
一、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环节分步骤开展指导。
1.预习指导。初一新生往往不会预习,开展预习停留于形式,没有什么效果,老师要求预习就马虎看一遍,找不到什么问题与疑点。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方法时要告诉他们首先粗读,对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大概浏览,初步掌握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接着要细读,对课本中主要概念、重要公式、重点法则以及定理认真默读、感悟、思索,对一时把握不准的内容做出记号,养成做摘记的习惯,在课堂上带着疑问听讲。在预习方法上要随课预习,教师在预习前提出预习要点,帮助学生在预习时加强针对性。教学实践说明,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2.听课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采取科学的方法听课,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在“听”“思”“记”三方面下工夫。在“听”的方面指导学生认真听好每节课的学习要求,一是认真听好知识讲解的过程;二是认真听取教师重点、难点分析,尤其是自己在预习中摘记下来的难点问题;三是认真听取书本例题讲解思路以及思想方法等;四是听好课堂总结。在”思“的方面主要对学生开展思维方法指导,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勤思考,在听讲时开动脑筋;在课堂上深入思考,要勇于对知识点追本溯源,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在课堂学习中要善于思考,结合学习内容开展联想、猜想与归纳;要树立批判意识,开展反思。在“记”的方面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初一新生对于记笔记不太熟悉,往往是教师写什么自己就记什么,用“记”来取代“听”与“思”的作用。学生笔记哪怕记得很全面,但实际效果有限。所以要指导学生科学记笔记,一是记笔记服从认真听讲,在合适的时间记录;二是要把握重点记笔记,着重记知识要点、记疑难问题、记解题途径等;三是记总结、记课后拓展题。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记”是为“听”和“思”开展服务的,要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3.复习指导。初一新生在数学学习后,一般急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会忽略必要的知识内化与巩固过程,甚至会出现照搬例题、生搬硬套公式解题等不正常现象,为交作业而去完成作业,完全背离了作业本身的巩固新知、深化掌握的作用。所以在此环节的学法指导上,教师要安排学生每天选取一些时间阅读教材,对课堂笔记摘记的一些重难点进行回顾,加深对教师讲授的知识回忆,同时对公式、定理进行温习,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解题的同时开展反思。
4.总结指导。在进行数学单元总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会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习惯于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复结,其实,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初一就注重学生总结能力的训练。教师在在开展指导时可以点拨复结的主要途径,要求学生要做到一看(看教材、看摘记、看题目),通过看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与巩固;二列(列出有关的知识要点,标出重难点,列出各部分之间的关联),这类似于撰写总结要点;三做(有目标、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题型开展训练),通过联系题目进行反馈,发现学习中存在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归纳。
二、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形式
开展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
1.讲授式。主要有课程式和讲座式两种,课程式是在新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开始阶段采取的方式,安排一些课时向学生讲解如何正确学习初中数学,教给他们一些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等。讲座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实际开展,每个月可以开展1~2次,如向学生介绍“如何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方法浅议”等。
2.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体会,可请一些较为成功的学生向大家介绍数学学习方法。采用这种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交流气氛和谐,针对某一方面开展探讨,使交流发挥促进作用。
3.辅导式。这种方式主要针对个别咨询,尤其是对后进生要多加关注。一些后进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所以对他们要采取辅导知识与辅导学法同步进行的方法,开展因材施教,帮助全体学生学会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篇9
关键词: 初一英语教学 英语基础 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学生刚升入中学时没有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就会越学越困难,最终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不利于英语成绩的提高。从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中,我总结出,只有一开始就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英语,好学英语,从而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才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学好音标,善记单词。
每接一届初一新生,我都从教26个英文字母开始,将音标教学穿插其中,将字母、音标同步教学,将二者紧密结合,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个字母分别都发什么音,字母组合发什么音,采用顺口溜和儿歌的形式让学生牢牢掌握音标。教会学生读音规则,使学生一开始就根据音标自己拼读单词,减少因语音困难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并为快速记忆单词打好坚实的基础。提前教会音标,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学习英语的基本技巧,并培养了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实践证明,这对于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扫清学习障碍,是非常必要的。
二、培养学生大声朗读、敢于开口、经典背诵的好习惯。
朗读是十分重要的英语学习方法。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享受语言带来的美感,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从而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初一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感到很新鲜,老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学生天天大声朗读的好习惯,对经典的语段要背诵,敢于开口说英语,杜绝出现“哑巴”英语现象。时间长了,学生逐渐养成大声朗读、背诵、勇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重点知识在不断地朗读、背诵中得以巩固,语感在不断地朗读、背诵中得到培养,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采用多种方式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初一新生刚入学时,对英语学习有一种新鲜感,学习热情高。但一段时间后,随着单词的增多,句式、文段的复杂等,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逐步减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练习,如猜谜、接龙、竞赛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常将学习内容编成一些英语歌曲和顺口溜,如在教5个元音字母的常见发音时,通过唱歌的形式,学生很快记住。在单词教学中采用实物、图片、卡片、录音、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更加生动、富有情趣,或在课前进行词汇、听写接力赛,多给他们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越有兴趣,学起来就越自觉,越学越爱学,学习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四、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布置、严格批改作业,善于辅导学生。
学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部分。每节课后都要布置少量的作业,形式也要多种多样,课内外结合,口头笔头结合。因材施教,可以布置难易程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上课时检查验收。如可以随机抽查一部分学生,让他们到黑板上写下刚学过的单词,并现场批改,写上激励性的语言。对刚入学的学生,作业尽量做到全收全批。在批改过程中,把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记下来进行分析,对比较普遍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在学生的作业本后面,经常写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每次发作业,学生都积极打开作业本看老师写给自己的评语。交作业成了他们的一项乐趣,作业一布置下来,学生都急于完成,写得特别认真。另外,对于掌握情况稍差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课外辅导,使他们不至于因赶不上而产生厌学情绪。
五、及时搞好总结复习,做到节节清、课课清、单元清。
每学完一节、一课、一单元,教师就要认真整理、归纳、小结,及时检查验收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引导学生勤学好问,发现疑难问题,及时解决。“学而时习之”,英语学习也需要及时进行复习。只有多次重复巩固,才能长久地保持记忆。如,新目标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系动词“be”的用法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教师要及时小结“be”的几种形式及用法,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对于写法繁杂且难记的单词,如international、passenger、successful、experience等,还有重点句式、句型、语法等,要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使学到的知识互相衔接,形成一个应用自如的系统。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要做到节节清、课课清、单元清,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过关,做到稳扎稳打。
六、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做到课内课外互相补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利用课外时间不仅可以强化与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增强学习效果,而且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课外,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检查本组单词、课文的背诵情况。让他们进行pair work或group work,开展英语朗诵,唱英语歌曲,对话表演,简短话剧表演、单词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掌握英语知识。这些活动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展示了自己,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只有帮助初一新学生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才会使他们在以后漫长的英语学习道路上不落伍;教师才会越教越轻松,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非凡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10
1. 音标的学习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根基很重要,音标就是英语的根基。想学好音标,就要用心听正确的录音或者老师的发音,然后大胆开口进行反复模仿练习,注意听老师发音时讲解的发音要领,这对于发准音标很重要。不要担心自己出丑或出错,只有大胆模仿、反复练习并擅于总结发音规律的人才会最快找到其中的诀窍,顺利通过语音关。
2. 词汇、词组的学习
英语单词的拼写对很多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英语单词的拼写表面上看好像是没有规则,其实是初学者还没有找到规则而已。英语单词拼写的规则就在于其读音,如果初学者注意到单词的音标,会发现单词拼写与音标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不能死记硬背单词的拼写,可以根据读音来进行同音词记忆,例如right(正确)write(写)。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过词汇关。词汇掌握好了,词组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只要稍加记忆和反复练习就能轻松过词汇、词组关。
3. 语法的学习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一定要掌握其语法,不然就得不到正确的句子。然而只是听懂了老师讲的语法,或是能死记硬背语法规则,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学习英语语法是指要学习词法和句法。词法就是指单词都有不同的词性,不仅要会区分,还要会熟练运用。句法的关键在于句子结构,一个句子即使再长,首先应该找到其主干。句子的主干是句子的灵魂,先记住主干,然后再补记一些修饰语,这样句子就能轻松记住了。
二、 要做好“磨刀”工作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英语犹如砍柴,学习方法犹如磨刀。那么,初一学生如何才能高效地把学习方法运用到学习中去呢?
1. 高度的自信心
只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再大的困难也会变得渺小。所以,不管初学者对英语了解多少,首先要有必胜的自信心,坚信自己一定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英语学好。如果初学者还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去,就觉得自己可能学不好,那么后续的学习一定会变得很吃力。
2. 对英语的兴趣
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对英语的兴趣。兴趣可以使初学者主动探索未知,从而刺激学习的欲望。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试着让学生看一些英语电影或听一些英语歌曲,找出里面不懂的句子,自己查资料,弄不清楚的再请教同学、老师,这样兴趣就会慢慢被培养起来了,也就会越来越喜爱英语这门课程了。
3. 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可以主宰你的英语成绩。所以,初学者可以制定学习英语的计划,每天按照计划来学习英语,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认为良好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培养:
(1) 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课文,对老师第二天的授课有个大概了解,这样能够抓住上课时的重点、难点。课后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这个一定要在当天进行,才不会造成聚少成多的后果。每天上课的时候,老师还可以让同学对上节课的单词、词组等进行默写,以便起到督促的作用。
(2) 培养把听、说放在学习首位的习惯
学习一门语言,听说读写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听的多了可以刺激说的能力,说的多了可以刺激读写的能力。听说读写四个部分会相互勉励,共同进步。所以对于初学者,应当把听、说的能力放在学习的首位。坚持每天听并大声跟读课文磁带,可以更正自己的发音,并且可以刺激记忆神经对整篇课文进行记忆,增强语感,这对于考试做题大有裨益。
课堂上,老师可以把学生分组来进行演练,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尽量不说中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听觉上、感官上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促进学生对听、说习惯的培养。
(3) 培养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多开口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争取每次发言的机会。积极发言也是对初学者一直以来刻苦学习的一个肯定,反过来会激发他们学好英语的欲望。课堂上还应该勤动笔,把重点、难点和不理解的地方都一一记下,课后再把不理解的地方查资料弄清楚。
(4)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英语的作文类似于语文作文,除了要求语句连贯以外,最好字迹清晰且工整。对于初一学生,目前写作的要求不是很高,基本在五十个词左右,这就可以腾出时间来把英语字写漂亮工整了。学生可以模仿书上的短文进行练习,也可以每天回家用英语写写日记,这样坚持下去,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