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纪检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纪检工作的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纪检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1

一、安全生产监管现状

(一)完善规章制度,密织"安全网"。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去年将安全生产列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年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工作"一票否决"制,严格规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一律取消评先评优资格。自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次研究讨论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了《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安全生产行政领导责任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规章制度的相继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各级领导在安全监管中应负的责任和应当履行的义务。县乡两级政府每年年初将安全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印发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实行事故指标控制,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安全监管网络,安全生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已经形成。

(二)着力安全防范,筑牢"防火墙"。一抓安监"正规军"建设。基层各乡镇成立安监办,专司其职抓安全工作,还配备了专职安全监管人员,一支安全监管"正规军"队伍越来越壮大。二抓专项整治活动。今年以来,我乡持续开展了道路和水上交通、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等8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整治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实行"谁家的孩子谁家抱",重大问题齐协调,明确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时间和责任人员,确保在限期内整改到位。安全生产状态有了明显好转三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围绕主体抓"落实",围绕业主抓"意识",今年以来在部分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烟花爆竹销售单位等高危行业推行了安全生产风险保证金制度。此外,定期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充电",使他们了解、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违章指挥。

(三)夯实"双基"工作,推进"落实年"。围绕国家"落实年"活动的要求,今年我乡组织开展了"双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建设推进年活动,其目的是落实二个"推进",即:推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的到位,推进基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

1、抓"双基"工作。我乡安全达标在近几年工作的基础上,突出在现场管理、规章制度落实、监管手段创新上做文章,夯实安全监管基础。

2、抓宣传"喉舌"。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主阵地的宣传"喉舌"作用,突出6月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宣传,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凸现的几个问题

(一)监管力量不足。安全监管人员既要做到上传下达,又要开展宣传教育,抓好隐患督查整改,面对面广,量大的安全监管工作,凸现编制太少,监管力量不足的软肋。

(二)财力紧张,监管手段落后。基层乡镇普遍财力有限,装备十分缺乏,安全监管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监管手段主要靠眼眼看、靠鼻子去闻、靠用手去摸。特别是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由于无专用车辆,无法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到了事故现场由于没有防护装备和专业知识,无法靠前指挥,极易成为次生事故的受害者。

(三)欠帐较多,安全基础脆弱。一是先天不不足,大部分的企业未进行安全生产"三同时",厂房耐火等级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存在先天不足。二是投入较少。有的企业图省钱,舍不得投入,购买淘汰的旧设备,由于这些设备安全等级差,老化严重,带病运行,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三是隐患较多。有的企业生产条件简陋,每次检查都会发现不少事故隐患,隐患发现后尚未得到整改,新的隐患又出现了。四是业主不重视。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较为突出,不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盲目指挥、盲目蛮干,大有人在;企业无规章制度,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模式依然存在。五是职工不懂安全。企业安全培训流于形式,新职工三级安全教育没有具体内容,加之部分职工文化程度不高,安全意识淡漠,不懂得安全操作和自身防范,盲目作业、违章作业现象严重。

(四)上急下不急,监管体制不顺。乡镇安监办实行双重管理模式,业务上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行政关系隶属乡镇政府序列,这种双重管理体制直接导致

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相脱节。由于抓安全工作难出政绩,少数乡镇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上面盯得紧就抓一下,平时很少顾及,有些领导重视的是事后"救火",极少数乡镇甚至为了谋求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执法中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

三、对策及建议

(一)配强基层监管力量

建议根据乡镇规模和经济总量,增加安全监管人员的编制指标,配足监管力量,将监管的重点前移到村一级,下移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乡镇组建的安全生产执法中队的力量要加强。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延伸至乡镇的安全监管垂直管理体制。

(二)配齐基层监管装备

建议县乡两级安全监管经费要进入财政预算,在装备上要求财力倾斜,确保乡镇安全监管必备的车辆、个人防护、检验检测装备的到位。

(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一是强化源头管理。对新、改、扩企业一律实行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不得"落户"。二是加大执法检查。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重点防范单位重点查、反复查,发现事故隐患责令限期整改、跟踪整改,做到"隐患不整改结束不收兵"。三是严格执法处罚。对拒不整改或在期限内不整改事故隐患的单位,依法立案查处,做到查处一家,处罚一家,教育一片。

当前全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好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监管责任基本得到落实。乡政府每年年初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时,都与各行政村,乡直单位,企业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施压力传递,营造并浓厚了安全生产工作的“优先”氛围。二是基础工作逐步得到加强。对辖区范围内安全生产状况基本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建立了生产经营单位档案台帐,配备了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三是伤亡事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今年以来组织开展6次集中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从严查处事故隐患,确保跟踪整改到位。

更新观念方能突破障碍强化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必须提高安全认识

全乡上下各级领导务必更新观念,充分认清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坚决克服过去那种单纯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政绩观,树立抓安全生产就是政绩,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是政绩,就是科学发展的观念,在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在安全监管上突出以发展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以规范为重点,以执法为保障,努力形成“政府有效监管、企业自我约束、群众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努力夯实基础,促使乡安全生产步入健康轨道。

2、必须提高人员素质

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干部、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这是安全生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首先要加强镇区领导、安管人员的安全培训,坚持安全生产任职资格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其次要加强企业负责人、企业安管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再教育,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负责人和安管人员非经安监部门考核合格不得上岗;第三要加强从业人员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落实“三级教育”制度,重点在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增强自我保安意识上下功夫,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第四要加强对村干部、村民及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第五要加强镇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3、必须严格执法标准

国务院最近颁布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于依法规范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事故报告和查处、解决瞒报事故问题的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镇区安监机构要运用法律武器,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不到位、主体责任不落实的,要及时上报,依法查处;由此导致发生事故的,将依法按照高限予以严惩;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提高其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的成本,强制其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着力改变目前对事故直接责任人刑事处罚偏轻的问题,达到“处罚一家,教育一片”的目的。

篇2

第一阶段的工作总结

自治区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按照自治区学习实践活动工作安排和《商务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厅实际,现将我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 领导重视,思想统一

接到自治区下发的《关于印发<全区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后,厅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厅党组书记、厅长吕二喜任组长,其他厅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厅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孟贵玺任办公室主任,抽调机关党委、办公室、人事处和纪检组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成员。制定了《商务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 10月15日 召开动员大会,在动员会上,吕二喜厅长就商务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孟贵玺副厅长宣读了《商务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自治区指导检查组组长周廷芳就如何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了指导性发言,自治区副主席布小林对商务厅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了指示,提出了要求。通过思想发动和学习培训,全厅党员干部职工提高了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学习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上来,以积极的热情和昂扬的精神投入到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之中。

二、计划周密,科学安排

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计划有进度,从起草领导动员讲话到方案制定,从筹备动员大会到大会的召开,从征求意见到专题调研,从学习培训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都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厅工作实际,科学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安排表。商务厅是自治区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单位,从9月下旬就开始着手准备,广泛征求意见,找准了学习工作的切入点,确保了“规定动作”和 “自选动作”完成的质量,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学习培训阶段,我厅采取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处室学习、看专题录像辅导片、领导辅导和自学等方式;在调研征求意见阶段,我们通过下基层调研、座谈、走访企业、倾听友邻单位意见、撰写调研报告等方式;在解放思想大讨论阶段,我们采取领导带头作专题报告、交流看法、写心得,针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和落实中央十条措施,结合自治区实际,在中心组学习会进行分析讨论等方式,抓住了关键环节,善始善终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各项任务,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有效衔接。

三、领导带头调研,问题找得准,措施得力

从方案的制定到每个环节的完成我们坚持了实践特色、坚持了改革创新、坚持了群众路线、坚持了正面教育、坚持了领导带头的基本原则。每一个阶段,第一个环节,都不走过场,不折不扣地完成“规定动作”。 11月3日 ,厅领导带头领题,研究讨论确定调研题目。 11月7日 ─9日厅党组书记、厅长吕二喜带领对外贸易发展处、市场运行处有关同志先后赴包头市、巴彦淖尔市进行调研,了解包头市和巴彦淖尔市外贸企业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和做法,并与两市商务部门及有关企业就进一步做好城乡市场供应、食品安全监测、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等项工作进行了座谈。 11月10日 ─11日吕二喜厅长、孟贵玺副厅长陪

同自治区布小林副主席对二连口岸进行考察调研。实地考察了二连铁路口岸、公路口岸、海关监管区、报送报检大厅,专门听取了二连市委书记邓月楼和市长孟宪东汇报,详细了解了口岸建设情况和加快发展二连口岸的设想及存在的问题。布小林副主席肯定了二连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成绩的同时,对二连市容建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对于二连口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求自治区相关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吕二喜厅长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撰写了题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促进我区商务口岸经济科学发展》调研报告,并于 11月18日 ,在厅机关大会上带头作了解放思想大讨论专题报告。其他厅领导也领题撰写了调研报告。11月20、21日以处室为单位,在各自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进行了围绕科学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讨论。在调研的基础上,为了更加准确地找出商务口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第二阶段查找问题作铺垫打基础,为第二阶段开好民主生活会和写好分析检查报告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11月27日 中心组召开了商务口岸经济分析会 ,分析了商务口岸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提出了相应对策。一是要积极努力扩大内需;二是要千方百计做好进出口贸易工作;三是继续做好利用外资工作,努力提升自治区产业结构;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俄蒙经贸工作;五是要加大口岸经济工作力度。党组书记、厅长吕二喜针对商务口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各处室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进一步查找存在的问题,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商务、口岸工作的影响,提出扩大内需的应对措施。对能尽快解决的问题,必须马上解决;对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要明确解决时限;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大,厅机关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政策有明确规定的,要向基层和群众说明情况。总之,解决问题要快,要让基层和群众满意。 11月28日 ,吕二喜厅长召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对第一阶段工作进行了小结,共同研究了转段工作。

下一步打算:

一是善始善终地完成好第一阶段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有效衔接;

篇3

*市学习实践活动从20*年8月下旬开始筹备,10月初正式启动,2009年2月底结束。参加活动的有110家单位,共19个党组、42个党委、39个党总支、573个党支部、8210名党员。*市把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作为难得的历史机遇,扎扎实实抓好。

*市将学习实践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新*”的总体目标,扎实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敢闯敢试。20*年,全市经济整体运行平稳,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实现财政收入达7.03亿元,增长23.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0955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27元,增长19%,各项指标均上了新的台阶。同时,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繁荣稳定。取得了“党员干部受教育,廉政建设树形象,科学发展上水平,市域经济增实力,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显著成效。

二、主要做法

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认识

*市把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规定学习的“三本书”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把中央的要求转化成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措施,采取“六学”方法深化学习成效。“组织集中学”:举办了全市领导干部读书班;“专家辅导学”:邀请专家教授进行5个专题辅导,全市110个单位共邀请专家学者137人作专题辅导89次;“实践体会学”:组织党员干部进工厂、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行实践体验1.1万人次;“交流相互学”:举办了“*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报告会”,邀请来自部门、企业、乡镇、农村的先进典型作经验交流报告;“考赛结合学”:举行了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考试和竞赛活动;“服务寄送学”:对外出流动党员寄送学习资料,对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实行送学上门,确保学习覆盖面达到100%。

*市还着力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举办了领导干部解放思想报告会、网络论坛、专题访谈等主题活动。努力在党员干部思想中实现“四破四立”:破除惧怕困难、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的意识;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改革创新的意识;破除形式主义思想,树立求真务实意识;破除“以物为本”思想,树立以人为本意识。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探索科学发展之路

*市围绕“科学发展新*”的目标体系,结合本部门职能和工作实际,在推进发展、促进和谐、改善民生等11个方面精选出调研课题274个。25名市级领导,每人负责一个事关*科学发展全局的课题调研,110家单位领导班子共组织426个调研小组,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共走访了262家企业、14个乡镇街道,召开了530多次干部职工、服务对象、“两代表一委员”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共发放问卷2万多份,统计各类数据3万多个(项),形成了一批有价值、有质量的调研报告。

*市还邀请专家就*市科学发展战略性问题进行调研,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组织专门班子对274篇调研报告进行评审,将优秀调研报告在*媒体上交流。对调研成果进行梳理归类,作为分析检查、整改提高的依据,作为建立和完善*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依据。

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分析问题

*市紧紧围绕“建设科学发展新*”主题,通过“五条渠道”征求群众意见,共征求意见3万多人次,收到意见和建议5100多条。联系实际开展“五查五看”:查思想解放,看发展理念新不新;查科学发展,看发展方式优不优;查改善民生,看为群众办实事力度大不大;查政策制度,看机制创新够不够;查廉洁自律,看干部作风实不实。通过自我检查、自我反省、自我评价,找出突出问题。

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前,*市要求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开展“谈心日”活动,相互交心谈心,沟通思想。会上,坚持“三讲三不讲”:讲主观不讲客观,讲实话不讲空话,讲要害不讲枝节。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实行“四不过关”:问题找得不准不全不过关,分析不深不透不过关,群众提出的意见没有吸收不过关,整改措施不到位不过关。同时,还按照“代表要广泛、方式要多样、发言要自由、接受要诚恳”的要求,组织群众对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充分体现群众意愿。

狠抓整改落实加强督促检查

*市把分析检查报告查摆出来的6个方面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分解成32个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10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重点。对查找出来的问题,马上能改的,立即解决。据统计,全市110家单位采取多种形式查找经济、民生、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970个,目前已经解决720个。

在活动中,*市为了保证活动顺利开展,采取普遍自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求各单位认真研究整改落实措施,明确时限,抓紧解决。按照强化“督”、突出“查”、着力“导”的要求,对110家市直单位开展了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检查。突出了“七查七看”:查领导,看主职干部是否亲自抓;查单位文件,看工作方案是否结合了实际;查宣传氛围,看各单位是否有宣传专栏、学习园地;查活动覆盖面,看外出流动党员是否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查工作安排,看各项工作是否开单销号;查活动环节,看各项程序是否到位;查整改落实,看“四明确一承诺”的突出问题是否整改落实到位。*市还专门制定《学习实践活动考核办法》和《量化标准》,坚持严格程序、量化考核,不走过场,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通报批评,督促补课、整改,确保了全市学习实践活动质量。

三、主要成效

【数字链接】

废止制度719个,完善制度1103个,新建制度376个

1350户库区移民危房改造全面启动,1150户在春节前入住新居

1000多名干部与10*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

*市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为,此次学习实践活动是党员干部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的一次大培训,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轮大推动,活动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提高认识,增强了科学发展的意识。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市广大党员干部逐步消除了对科学发展观缺乏深刻把握和科学认识的“无识”倾向、片面强调保护资源环境不求发展进步的“无为”倾向、认为后发地区重在加快发展而不在科学发展的“无关”倾向。大家普遍认为,*市要争当*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就必须加快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小康更要健康;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坚持和谐发展,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高度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理清思路,提高了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市提出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打造“富裕*”;不断改善民生,着力打造“和谐*”;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打造“绿色*”;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打造“人文*”;加强效能建设,着力打造“效能*”。努力实现发展方式更优、发展质量更好、发展速度更快,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同时,*市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学习讨论和实践锻炼,提高了“五个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发展战略思维能力,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全局上思考问题、出思路;进一步提高了科学决策能力,能科学判断形势,作出正确决策,把握发展先机;进一步提高了科学规划能力,能从实际出发规划本地本单位的发展,克服工作的随意性;进一步提高了改革创新能力,勇于打破陈规,推动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统筹驾驭能力,能驾驭市场经济,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了一批推动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学习实践活动促进了*市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5个重点建设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其中蒲圻电厂二期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古战场旅游快速通道项目,已完成地质勘测、图纸设计和试验样板路建设。柳山湖移民新村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血吸虫防治项目也在加速推进。15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已经解决或取得较大进展。整改落实方案上提出的32个具体问题的整改和10个机制建设按照“四明确一承诺”要求都在稳步推进。在活动中,*市重点建立健全了市委领导班子决策机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机制、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机关效能建设机制、党风廉政建设监督防控机制、全民创业促进机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机制、城郊城中村居民建房监督管理机制、环境保护约束机制、农村居民救助保障机制等10大机制。据统计,全市各单位共废止制度719个,完善制度1103个,新建制度376个,为促进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

篇4

一、深化实施专项预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全区国土系统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国土部门一系列重大决策,将涝洼地整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突破口,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实际行动,针对我区中东部、东南部地带地势较低,有河滩、平原低洼地30多万亩的实际情况,区国土资源局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对滩地、低洼地的改造工作,已改造低洼地20万亩。

20__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组织国土、农业、水利等部门对尚未彻底改造的10万亩涝洼地编制整理规划项目书,并逐级上报至国家国土资源部,争取到一期投资976万元,对l万亩涝洼地实施整理。

区国土管理部门担负着领导、组织涝洼地整理的重任。近年国土管理系统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大力实施科教兴业战略、深化国土资源征管改革,不断加大支持经济发展力度,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全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也应看到,由于受种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国土管理系统内部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执法犯法,严重侵害了国家利益,损害了国土干部的形象。涝洼地整理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整理过程中,区国土局积极组织行动,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发动群众,采取人工、机械作业相结合,将指挥部安在工地,工作人员吃住在工地,区主要领导定期督导在工地,工程技术人员枪查指导在工地,使涝洼地整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由于这项工程工程量巨大,涉及资金多,在整理过程中有效地防止漏洞,预防国土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已成为当务之急。

检察机关在多年的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分子的思想演变,堕落轨迹了解的比较深入,对体制、机制、制度以及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研究得比较透彻,对职务犯罪的动因、特点把握得比较准确。因此,国土管理部门加强与检察机关的紧密合作,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既有利于促进国土管理部门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约束机制,又有利于双方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整体合力,依法严厉打击职务犯罪,形成威慑力。这一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促进国上系统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是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悉,作风优良”国土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检察机关和国土管理部门在预防职务犯罪这一点上做到了思想统一,认识到位,目标一致,从而促进了国土干部责任感、使命感的进一步增强,为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二、共同实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主要措施

为了使涝洼地整理工作取得成效,区检察院与国土局不断创新预防工作机制,强化预防措施,形成预防合力,把涝洼地整理工作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来抓,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加强预防机制建设,强化预防制度规范

为了抓好在涝洼地整理过程中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我们强化联合,狠抓机制和制度建设。去年上半年,区检察院、区国土局共同制定了《关于共同做好国土资源管理中预防职务犯罪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导小组”,由检察长任组长,国土局局长、检察院分管检察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国土局副局长、检察院预防科、反贪局、渎检局负责人和国土局纪检监察干部。同时,针对涝洼地整理出台了《台儿庄区人民检察院台儿庄区国土资源局关于在辖区内“十万亩涝洼地整理”工程中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详细规定了在涝洼地整理中双方加强配合、互相协作的机制,为共同做好预防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提供了制度保证。文件中严格规定了在涝洼地整理过程中的主要任务:(1)负责对“涝洼地整理”工程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行指导;(2)审定双方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开展专项预防方案等;(5)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双方会签文件的目标任务、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招投标活动;(4)分析形势,研究措施,协调、督办“涝洼地整理”过程中的重要事项;(5)总结交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活动中的先进经验等;(6)执行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专题预防座谈会,集中研究解决在预防职务犯罪活动中所遇到的带有根本性和倾向性的问题。

为了较好的完成涝洼地整理工作、区检察院和国土局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不断完善创新一系列的 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廉政方面,深入到规范化管理的各个环节,堵塞了制度漏洞,筑牢制度防线,使其“不能犯罪”;加强党风廉政和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的讲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价值观、权力观,正确的对待人生的价值,筑牢思想防线,使其“不想犯罪”;以法律这一强有力的武器,以案释法,以其身边的职务犯罪案件教育广大干部职工,通过放映警示教育录像片,通报、等职务犯罪大要案等生动翔实的视听资料,震慑已经或者将要犯罪的人,认清脚下的路,不要越雷池半步,筑牢法律防线,使其“不敢犯罪”。实现了“制度防线、思想防线、法律防线”的“三条防线”和“不能、不想、不敢”的“三不”系统预防格局,形成了严格自律、依法治土的法制氛围,促进了涝洼地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强化预防工作重点,保证国有资金的安全使用

“涝洼地整理”重点工程项目,是国家投资的重要项目之一,国土资源部、省国土厅对此项目非常重视,先后几次派人搞专项检查。为了使近千万元(一期工程)的国有资金准确、高效地使用,我们双方经过多次协商,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指定专人负责,领导干部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抓具体事项,层层抓落实。从工程资金的管理、使用、监管,审批程序的批准,到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工程资金的拨付,监理人员的工程监督,推行“阳光工程”,杜绝“暗箱操作”,每做一项工作都认真负责,严把质量关和用人关,工程资金全部采取银行划拨的方式,减少了环节,堵塞了漏洞。

在“涝洼地整理”专项预防活动中,检察机关为了提高国土管理于部的廉政意识,在区国土局开展了不同形式的预防职务犯罪廉政教育讲座,对预防职务犯罪基础知识、检务公开、党风廉政教育等,采取典型案例警示、视听资料和举办培训班相结合,提供宣传材料和播放廉政教育录像片相结合等形式,积极主动配合国土部门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国土管理下部执法、守法的自觉性,遏制和减少国土系统工作人员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思想觉悟和廉政意识是国土工作的生命线,是国土系统的政治优势。廉政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使其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运用科学的理论有针对性的解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错位,为此我们坚持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对国土干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干部队伍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使他们不断学习先进文化,坚持用身边榜样的力量鼓舞自己,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从而树立正确的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加强对国土干部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道德虽然是一种社会软约束,但其在人的一生中对行为的制约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此加强对国土管理干部爱岗敬业的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国土管理干部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的教育,树立奉献意识。再次加强了干部队伍的以“依法行政”为重点的法制知识教育。道德是一种软约束,而法律却是对人们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硬性的行为强制。加强国土管理干部的法制教育对于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有积极作用,使国土管理干部明白是非界线,及时纠正错误,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重点内容是加强依法行政,对内对外实行严格执法,杜绝人为随意性,根除滋生职务犯罪的客观条件。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狠抓预防重点,保证了国有资金的合理、安全使用。到目前为止,该工程项目经过多次检查、检验,均未出现任何问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在治理过程中,既没有发生一起职务犯罪案件,检察机关也未接到任何关于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的举报,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加强信息交流和情况通报,大力开展职务犯罪的预防调研工作

加强交流、互通信息、强化沟通,大力开展职务犯罪的预防调研工作是开展廉政共建、做好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方式。我们和区国土局一起坚持互相协作,及时通报,对出现的违法违纪苗头及时进行调研分析,对工作中出现的廉政事迹及时总结子以推广,有效地促进了廉政建设,推动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开展,保证了涝洼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是按照区检察院和区国土局会签文件和实施意见的安排,工作中双方密切配合,区国土局在“涝洼地整理”工程中,准确、及时地将有关行政执法、基本建设、大宗物品采购等重大事项,向检察机关通报,检察机关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介入基建和采购等工作中,注重对关键环节和关键点的预防工作,坚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和预防措施的落实。同时双方协商,工作中一旦出现违法违纪情况,工作人员将及时向预防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听取指示,便于尽快作出处理,

防止因此而延误涝洼地整理工作的进度。

二是在系统预防和专项预防过程中,在双方充分协商的前提下,国土局应当在涝洼地整理工程中,完善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对参与涝洼地整理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廉洁自律情况和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采取不定期的方式向区检察院通报,区检察院应当根据通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加强外部监督,帮助国土局不断健全制度、机制、管理等方面工作,总结国土干部好的做法、措施和经验,不断把预防工作推向全面、细致、深入,确保无职务犯罪案件发生,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

三是在涝洼地工程整理中,区国土局根据“涝洼地整理”工程进度和需要,不断出台内部廉政制度建设规定、有关业务规章制度等,并结合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制定相关的预防制度和对策,对出现的重大职务违法违纪案件线索都及时通报检察机关,通过积极的协商解决问题,以取得法律支持和帮助,有效地促进了国土干部的廉洁自律。

四是双方利用各自工作的特点,根据国土管理系统职务犯罪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结合“涝洼地整理”实际,根据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干部思想动态积极开展前瞻性和阶段性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深入探索制度、机制改革和创新,研究从源头上预防国土干部职务犯罪的治本性措施和对策,积极努力地发现和推广活动中总结出来的预防国土干部职务犯罪方面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防微杜渐。同时不断扩大调查研究的范围,以涝洼地治理为点,带动整个国土管理系统的预防职务犯罪调研工作,以点促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达到了以调研促预防,以调研促工作的目的。

(四)加强协作配合,积极依法查办案件

在活动中检察机关与国土管理系统积极合作,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方面达成共识。区国土局积极配合检察机关依法查处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在活动中发现国土干部涉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线索,不能自行处理,也不能隐瞒不通报,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检察机关审查办理。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发现涉及到国土干部的违法违纪情况,应在不影响办案的情况下,及时向上一级国土部门纪检监察部门通报,需要配合查处的,国土部门要积极给予配合。对已经查结涉及国土干部的案件,由检察机关向国土部门提供相关材料,以便国上部门及时对违纪违法人员作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

在这项活动中,通过我们双方的共同努力,涝洼地整理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目的。下一步我们仍然有许多工 作要做,不但是在专项工程中,还有整个系统预防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加强协作配合,确保国土系统示职务犯罪案件发生,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进一步促进国土干部的廉洁奉公、依法行政。

(一)切实加强领导。在今后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国土部门和检察机关要把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不断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责任制,实行分类指导,加强对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发现问题的苗头及时纠正,对工作中屡教不改而出现问题的,要给予严肃批评,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加强对国土干部队伍的廉政教育和监督。预防工作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打击不是目的,既要治标,而更重要的是治本。国土部门和检察机关在开展预防活动中,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管理和教育,要执法必严,依法行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增强自我拒腐防变能力,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三)在今后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双方单位要加大预防调研的力度,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对于取得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形成可行的调研报告,以利于领导的决策,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5

3月份以来,根据市委安排要我在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分管工作的同时配合抓项目。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也因掌握项目投资工作情况的需要,近期,我看了一些相关资料,接触了部分有关项目单位,调研了解了一些项目的实施情况,就此谈一些浅显的思考。总的感到,近两年来,特别是20xx年10月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提出“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方针以来,市县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反映迅速、真抓实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已分三批申报各类项目749项,总投资433.96亿元,已争取到20xx年新增中央预算内项目投资1.25亿元。20xx年1.2亿元,共计2.53亿元,均是城乡急需建设的项目。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项目争取、建设管理工作成绩显著。但是,从项目的管理工作状况来看,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我们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就是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难题。所以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擅自超规模、超概算。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某些项目不按批复文件实施、擅自变更建设内容、盲目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造成投资超规模超概算。对这类问题,有的项目单位容易忽视、感觉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好象无所谓。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许多项目不能按期建成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实施过程中擅自扩大建设规模,造成资金缺口,影响了建设进度。有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是可以的,但首先要合法合规,要报原审批机关履行审批手续,做到既合理又合法。有的项目单位事先不衔接不沟通,不履行报批手续,擅自变更建设,然后以“既成事实”来补办手续,也是不符合程序要求的。

二、违反财经纪律,滞留挪用项目专项资金。某些项目的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滞留挪用项目专项资金,或用于发工资,或用于弥补行政经费开支的不足部分,或用于非项目建设内容的工程建设,或用于购置交通工具等。客观地讲,我们的市县区财政都比较困难,财力保障能力较弱,有些部门单位因经费开支紧张想动用项目专项资金的心理活动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国家颁布的财经法规中对项目专项资金开支有明确的规定:凡是不符合和不在项目专项资金列支范围的开支事项一律不得开支。否则,谁决策谁负责,要追究责任。所以,我们对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的高压线不能随意乱碰。

三、不按招标投标法办事,项目招投标不规范。有的项目未经招标,程序不完善、不规范,有的项目背后存在分包和转包行为,中标单位把某项工程转包给了资质低、技术设备力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施工队伍,给工程的质量带来隐患。规范招投标行为不仅是项目管理的强制性要求,而且通过公开招投标可以降低工程投资成本,对保证工程质量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主管工程建设和负责招投标单位的一些负责同志,应该提高依法规实施招投标行为的自觉性,严格按招投标法办事,防止滥用权力,非法干预项目招投标的活动。

四、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可行性研究的深度不够。从近几年项目争取和实施的过程来看,项目前期工作仍然是我市项目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由于项目前期工作滞后,该争取的项目不能及时争取回来;该及时开工建设的项目,无法及时开工建设;该加快工程进度的因施工图纸或环境评价报告不过关而造成项目进度缓慢。有的项目因前期工作深度不够,项目工程量已完成了一大半才发现漏项、缺项内容多,不得不修改设计,变更批复内容,要求追加投资,给项目工程的按时峻工造成诸多被动。有的项目审报争取部门对项目前期工作不重视,片面地看成是简单的应付过审批程序关,是在“钓鱼”,钓上就好,钓不上就罢。当“鱼”真的钓上来了,在项目实施当中其中的问题和欠缺之处也随之浮出水面,悔至已晚!从当前“扩内需,保增长”上报争取项目的趋势看,我市储备的一大批项目中前期工作已完全到位的,已达到可研深度的项目已经不多,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再不容忽视。我市境内各经济社会口的部门单位都应尽快地行动起来,着眼本行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密切结合国家投资政策趋向与投资重点,按照“竣工使用一批,抓紧续建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前期推进一批”的要求,调研谋划一些项目,特别是一些事关长远打基础的大项目,并抓紧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务必把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好,为项目的争取创造前提条件。

五、续建在建项目开工不及时,进度缓慢。据了解我市有不少项目开工时间达不到项目当年开工的批复要求,续建在建项目的开工不及时,造成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完成投资量的要求达不到项目设计和中央省上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每年3月中旬我市大部分的工程项目已可以开工建设,要积极协调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力争尽可能早一些开工建设,并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早一些在保增长上发挥作 用。

六、项目的基础资料分类不清,归集不全。项目的基础资料是项目论证可行性,资金开支的真实性,技术施用的安全性,招投标,监理过程的合规性的完整记录,我们丝毫不可轻视。但是,有的项目单位出现了随意涂改、自行分类、记录不清,归集不全,记帐凭证虚假,帐务记载混乱等问题,这本来是能够做好的事,却出现了问题,是不应该的。

上述这些问题虽不普遍,但如不从严要求和不及时有效地加以克服,势必给我市项目投资的科学实施带来不良影响。主要在四个方面:

一是将影响我市固定资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率。要保持我市经济较快增长的势头,必须把扩大投资规模作为着力点。象我市这样一个消费和出口水平很低的地区、尚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性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无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果上的项目少,投资量必然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小,增速慢,必然影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我们要摒弃“**快速发展无望”的悲观情绪、振作精神,坚持发展抓项目,把抓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抓手,把能抓到的项目抓到手,把能干成的项目早干成,尽心尽力了,能够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这就是科学发展的态度。

二是将影响我市的项目资金的争取。国务院领导同志已多次强调:“对于不认真处理纠正项目投资中存在问题的省、区,以后国家发改委在安排项目资金时要特别慎重”。中央、省上都作出明确规定,今年新增项目实施情况,要与今后两年投资项目的申报和资金安排挂钩。凡出现问题的地方和部门,暂时停止申报,批准和许可项目投资。对项目实施好的、管理好的要优先申报和安排更多的项目投资。对中央、省上这一导向性的规定要求,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是将影响我市的科学发展。特别是论证上项目的前期工作中,如果忽视了环境评价,忽视了节能减排,文物保护,地震预防,安全消防措施等内容,就会为全市的长远发展留下后患,我市的某些项目已有这方面的沉痛教训。

四是将影响我市一些干部的健康成长。项目投资管理的法规纪律要求很严,又属于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稍有不慎我们的一些干部就会滑入违法违规违纪的边缘,虽然我市的各级党委纪检部门尽可能的保护跑项目和干事创业的人,常举刀,少砍人。但在铁一般的党纪国法面前,谁也不能保证不砍人。因此,我们应努力增强搞好项目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依法管理项目的水平,要有所敬畏,勤勉尽责,以争取和管理项目的优秀工作业绩给全市人民群众,给自己和家人交一份合格答卷,让人民群众称心,让亲人放心,让自己省心。

由于存在问题和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就意味项目投资实施中隐藏着风险。为了防范风险,特提出三点对策建议:

第一,要加强控制。要重视项目前期工作,要着力提高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回顾我市这些年来的项目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并从自己的亲身经历看,我市项目上的问题大都出自于前期工作滞后上。我们要在项目前期工作上舍得用人力,舍得花本钱,舍得花气力,从前期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上求得新突破。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基本建设的有关程序规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的编制单位必须符合资质要求。项目的咨询论证要委托有评估资质的中介咨询机构进行多方案论证,选择最优方案。认真维护已审批了的项目可研报告的严肃性。一经审秕和下达投资计划后一般不允许随意调整投资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及投资概算。必须严格执行“四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项目资金的管理要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准截留和挪用。项目实施过程的相关资料记载要按工程形象进度现场记录,及时归集,妥善保存,严禁伪造、涂改、销毁或缺失,使项目的工程质量和归档资料都能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群众的检验。

第二,要主动自救。首先,市县区要定期不定期的自行组织对项目投资进行自查、督查和审计,及早发现问题,分析成因,及时采取行政措施、工程措施和财务手段主动弥补自救,确保项目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资金安全。其次,要主动接受和欢迎上级项目主管部门和纪检、审计、财政、质检等部门对项目投资的检查和审计。我们要积极配合其开展工作,一旦查出我们在项目投资上有问题,要反映敏捷,行动迅速,即知即纠,边查边改,有针对性地消除和化解风险因素,将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给事后善后工作少留或不留后遗症。我们要学会规避和消缩风险,努力使能够避免的损失尽可能避免。学会总结别人和自己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避免重犯同样类型的错误。

第三,要积极预防。我们坚持学习有关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增强依法行政,依法规范项目管理行为的自觉性。要不断完善项目管理的制度和办法,规范操作规程和作业方式,并使项目管理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从制度上积极预防项目投资风险。

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精神,按照县活动办的部署和要求,县行政服务中心围绕当前部门行业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效率低下、乱收费、索拿卡要等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组织有关人员成立调查组,进行深入调研。调查组先后走访了10个县直有关部门、8个乡镇和15家企业,采取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

调查中,企业家、客商对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总体评价很好的占68﹪;比较好的占32﹪。与其它兄弟县(市)相比,认为好的占46﹪;略好的占33.33﹪;不知道的占20.67﹪。认为近三年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有明显改善的占81.25﹪;有改善的占18.75﹪。认为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很强的占40﹪;较强的占60﹪。认为行政部门执法检查时的工作态度很好的占40﹪;较好的占46.67﹪;一般的占13.33﹪。认为行政部门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的占6.67﹪;简单的占13.33﹪;一般的占80﹪。认为行政部门在行政审批中存在乱收费或不按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占6.67﹪;没有的占73.33﹪;不知道的占20﹪。认为行政执法部门存在多头检查、频繁检查和只有收费、检查、处罚时才见到人占6.67﹪。总体说,目前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总体情况良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1、领导重视层次高,推进力度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列入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多次召开会议,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时间步骤,保证措施和要达到的目标。调整充实了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成员,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法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了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38件,处分46人。法院加大了执法和审判工作力度,对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做到了从快从速处理。公安部门加大了“打黑除恶”和对经济案件的侦破力度,有效地震慑了犯罪,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工商、税务、交通、城建等行政执法部门也都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制定了多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受到企业、群众好评。

3、服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全县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及评议机关股室工作,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和行业形象。进一步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规范了审批行为,减少了审批环节,普遍实行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还强化了对服务中心大厅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行了行政机关审批事项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全县在各行业开展了治乱减负工作,对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对域外企业实行零干扰、免打扰。县委还下派了一批年轻的后备干部到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县人大、政协、纪检委深入开展了对行政执法的评议监督工作。通过评议,对执法部门形成了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4、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对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全县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企业和外商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文件;清理废止了制约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制定了《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若干规定》、《上饶县整治和优化投资环境十不准》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制定了《上饶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极大地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和变化,但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行政服务中心功能不健全。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

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些部门总是找种种理由不愿进驻中心。有些部门即使进了人,但审批许可事项又未进,有的部门即使进了项目,也是大头在单位,小头在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只起到咨询作用。多数审批办证服务仍然存在“两头跑”现象,对设置在中心的窗口没有做到完全授权审批,致使办事效率低。有客商和群众说,行政服务中心不仅没有成为一个服务平台,反而成了一道办事的门槛。

二是少数部门作风不够扎实,执法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本次调查的19个单位中,有企业反映环保、工商、卫生3个单位工作作风差;国土办事效率低;环保、卫生、交警3个单位服务态度差。有些行政职能部门轻管理、轻服务,存有较严重的以罚代管,只罚不帮的现象,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处罚,服务就是收费,导致管理职能弱化和执法目的扭曲。有的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文明执法意识不强。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该办的事顶着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拖着不办,可这么办可那么办的事卡着不办。有的部门队伍建设抓得不力,对职工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差,不懂政策,不熟业务,甚至违法违纪。 三是检查收费不透明、不规范,检查次数偏多,企业难以应付。调查中,有的企业反映国土、环保、公安、安监、工商、消防等6个单位检查次数过多(包括市级部门),对环保、卫生2个单位收费表示不满意。大多数企业反映对检查收费项目、标准不清楚。有的部门收费自由裁量权较大,收费标准的幅度悬殊大。有些收费从几元到几十元,罚款从几千到几十万,伸缩性如此之大。据统计,全县共有收费项目1281项,有的部门收费名目繁多,如房管部门收费项目达57项之多。有的收费项目没有严格标准,还可以议价,同一收费项目不同县(市)也有不一样的收费标准,让人感到随意性很大。有的收费标准还逐年增加。根据调查了解,与兄弟县(市)相比,我县的收费标准只算一般,不算高。多头管理,随意检查时有发生,如消防、环保、劳动、税务、质监、工商等部门都直接管企业,谁都可以随时上门检查企业和罚款。同时,由于区位优势、交通便利的因素,市直部门到我县企业检查的部门、次数偏多,企业难以应付。外商对税外收费往往感到困惑,没有法规载明,所以投资之前最担心的就是这个。有的外商反映,当地政府在洽谈项目时什么都答应,许诺各种优惠,但当项目投产后,各种费用跟着就来,让人觉得政府不讲信用,有受骗上当的感觉。

四是对行政执的监督力度不够。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纪检部门的纪律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这些层级监督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还须进一步加大力度。目前,这些监督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一些违法违纪问题惩处的力度不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

五是基础设施有待优化,金融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在本次调查的20多家企业中有30%的企业反映基础设施有待优化,如电力、通讯、供水、公路等设施。金融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如:石狮乡的企业反映,由于生产的扩展,资金流转量增加,因当地没有大的银行,存在结算上不方便,要求工行或农行在当地设立分理处。同时大多数企业反映融资难,占33.33﹪。有客商反映在浙江,银行是主动帮助企业理财,送货上门的。而我们这恰恰相反,为货点款要跑断腿。

通过调查分析,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极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思想观念滞后。由于在一部分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中存在较严重的全局与局部利益错位、管理与服务职能错位,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思想上存在误区,没有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和“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的观念,不能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抓环境建设,因而导致政府某些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职能弱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二是部门利益至上。有些有行政执法执罚权的职能部门,为了本部门利益,为了小集团或个人利益,在行政执法中,违规执法、越权执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收乱罚,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到位。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该下放,该精简的没有精简,对保留的审批项目缺乏严格规范,审批环节过多,审批程序过于繁杂。一些过时的政策,没有及时清理、修订,个别部门还存在“嫁接”收费的现象。四是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部门为纳税人服务,纳税人有权力监督政府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对策建议

针对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县情,狠抓当前,着眼长远,摆正局部和整体、管理和服务、监督和扶持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

1、主抓领导,确保政令畅通。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如何,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领导要把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研究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办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特别是

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条条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深化对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放宽经济发展环境会影响部门、条条发展的误区中走出来,舍小家,顾大家,切实做到放水养鱼,真正树立起“发展是硬道理,改善环境是前提、是关键”的思想,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具体要求,锛住总体目标,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任务。 2、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确立大开放大发展的意识,既要让外商进得来,更要留得住,要舍弃部门利益,谋求全局利益,竭尽全力扶持外商发展。各级机关干部要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变“企业要我服务”为“我要为企业服务”,大力推进服务环境建设,真正强化围墙理念、树立“五办”作风、“三先”理念。特别是执法部门的干部更要树立执法就是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帮助企业纠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3、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建立高效的政务平台。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优化环境作为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加以推进,改革现行的较为分散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体制,实行行政许可“两个集中”,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体制。各部门应将权力下放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将所有审批、办证、收费等事项全部集中在窗口办理,充分授权给窗口,解决窗口事权责统一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努力打造阳光、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全程代办制,各招商引资单位将所引入企业的资料准备齐全后,交行政服务中心,由行政服务中心全程代办,既节省了行政成本,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4、改革行政收费体制,规范收费行为。全面推行联合收费和统一收费制度,对各项行政收费和行政处罚均实行联审联收,彻底消除自由裁量权,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收费环境。对涉及招商引资企业的收费项目要进行认真的清理、整顿、规范管理,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予以取缔,下决心克服现行收费过多过滥的弊端,坚决杜绝有些部门在为企业服务巧立名目收费,严格禁止有关单位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保护企业合法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要建立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减少到企业检查的次数,避免交叉、重复检查现象,减轻企业负担,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5、健全行政监督体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建立起以纪律检查委员会为核心的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统一监督系统,形成有效配合、协同并进的运行机制,把上饶县的投资环境、政务环境的各个环节置于强有力的监督之下,确保各项严格地在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范围内运行;各级党政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组织力量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亲临一线,解决具体问题;要加大对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和整顿力度,依法取缔市场垄断、地方保护等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诈骗、制假售假、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纪检、监察部门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要一查到底,严肃追究;要继续深入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及机关科股室工作,进一步改进评议方法,完善评议程序,严肃评议纪律,严格利用好评议结果。

6、强化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和业务素质。一要加大对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不经过业务技能培训的,不能安排上岗。二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对一些经济杠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要着力解决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要砍掉那些为安排子女就业、送人情而设置的机构和岗位,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三要加强对干部的业务考核,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全面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献身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过业务考核达不到要求的,要从执法岗位上撤下来。

上饶县行政服务中心

20__年11月20日

调研课题负责人:张鹏副主任

篇7

一、工作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优化发展环境的总体要求,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优化发展环境尽责任”为主题,着力增强服务理念,转变服务作风,优化服务措施,竭尽服务责任,切实解决不利发展的思想理念、制约发展的滞后方式、阻碍发展的人为障碍,不断强化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主动意识,以扎实有效的措施实现“加快崛起,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二、工作措施

(一)开展“加快崛起,从我做起”专题大讨论活动

1、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尽责任”主题,组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联系实际认真开展“加快崛起,从我做起”专题讨论活动,引导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服务环境就是生产力、服务环境就是发展、服务环境就是形象、服务环境就是发展机遇的思想理念,营造人人是发展形象,处处是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引领人人自觉融入到为大局服务、为发展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实践中去。

2、结合专题大讨论,各单位、各科室要围绕优化服务,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开展“优服务、找差距”自查活动,立足“优”字,对照优化发展环境的总体要求,联系各自工作职责,认真反思我为优化发展环境做什么、服务发展工作中存在什么突出问题等,重点查看服务发展、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是否真正树立,服务措施是否到位;查看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是否执行得力、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否及时有效。

3、针对查剖的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各单位、各科室要全面梳理,认真研究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整改措施,明确以简化办事程序、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为重点的改进目标、时限要求和落实责任。

(二)扎实推进项目问绩效

1、以实施“大项目突破年”为重点,分解落实我市水利重点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责任,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时间进度和阶段性工作要求,建立落实责任体系,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位。

2、深化“围墙内的事企业解决,围墙外的事政府解决”全程服务承诺制度。完善项目联系机制,各级领导带头,联系项目,提供服务,特别是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指导,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3、不断加大项目督促检查力度,尤其是对重点项目实行月报制度,及时将督查情况行通报。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组织重点工程专项督查,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廉政监察,推动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健康开展。

(三)深入推进“能办推定”工作法和工作“流程再造”

1、深入推进“能办推定”工作法就是把群众提交的办事项目,按照“能办”的预设,认真听取办事群众的合理诉求,积极审验能够办的条件,想方设法办理解决,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最大限度满足办事群众的合理诉求,或者对确实不能办的事项能给群众一个合乎情理的解释。各单位、各科室要由点及面,全力推进,真正把“能办推定”工作理念融入到工作中。

2、按照“简、快、制(即精简环节、加快速度、制定流程图)”的思路,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理清工作界面,明岗定责限时,合理掌握政策尺度,把政策放到最宽,将效率提到最高,将收费降到最低。实行议事会审、定期抽查等制度,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AB岗、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建立办事登记台账,对基层单位和群众的办事诉求、办结时限和办理结果及时登记,以备查考。

(四)深化完善“优化服务承诺”活动

对2010年度出台的涉及水利系统的4项服务承诺组织“回头看”,深化完善服务措施,重点检查落实到位情况,建立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确保服务承诺真正落实到位。

(五)加强职能科室和“窗口”建设

1、自我加压,进一步减项提速,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效能。巩固扩大行政审批职能整合成果,完善审批与监管分离的运行机制,新增行政审批事项必须整合到行政审批科,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对外履行职责。

2、从方便群众办事出发,服务窗口要认真做好与乡镇365便民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业务办理对接工作措施,真正提供便民服务。进一步规范职能科室和服务“窗口”的工作运行,建立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工作机制,变坐等上门服务为深入企业和群众登门主动服务。

3、加强对科室业务人员和“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定期轮岗,同时加强对所属科室、业务窗口及工作人员的管理,积极开展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活动,制定完善办事程序、工作标准、服务措施等,并通过相应途径予以公开公示,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六)深入开展“助企发展”帮扶活动

1、坚持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定期下访约访接访、包案解决疑难问题等工作机制,局领导要领导要深入有关企业、部门和职能科室、服务窗口、相关联系点等一线进行调研,研究提出改进服务、优化环境、推进发展的办法举措。积极提倡领导干部撰写“调研日记”,形成调研报告,促进成果运用。同时,结合工作职能,确定企业、农村、重点工作(工程)若干联系点,保持常态化联系,帮助、指导联系点研究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工作推进措施,协调解决难点问题。

2、积极制定有关帮扶企业的意见、措施,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业务咨询、内部管理、市场开拓、筹集资金等帮扶活动,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存在问题,服务企业加快发展。深入组织开展涉企科室和基层站所“送政策、送技术、送智力”等活动。积极探索“订单式”服务、“预约式”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主动向企业发放《发展环境优化服务单》,以“订单”式服务项目让企业选择所需要的行政服务,落实对接措施,提供对应服务。通过职能部门和企业对接《企业预约服务申请》,积极向相关企业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零距离”服务。对企业反映的问题,通过《企业反映问题限期整改通知》等形式,落实责任部门单位督促及时整改。

3、适时组织开展政企“面对面话发展”活动,各单位、各科室要主动开门纳谏,主动征求服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与企业及社会有关方面面对面地座谈分析本部门执法和服务情况,通过搭建面对面交流平台,宣传沟通、解疑释惑、找准问题、整改提高,在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中积极推行“马上办、主动办、上门办、公开办、灵活办”的“五办”作风,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优惠服务,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服务,进一步提升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的水平。

4、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推进《市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若干规定》的实施落实,细化裁量规范,强化监督制约,重点防范和解决自由裁量权失度问题。严格涉企检查备案制度,凡到企业检查、收费的部门均要实行登记,载明检查或收费的理由、事项、依据、处理结果等。不得违背企业意愿,以赞助、宣传、资助、检查、评比及其他任何形式搞变相收费或强行摊派。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公示制度,增强收费的透明度。对涉及审批项目的收费要明确收费标准,严格统一规范管理。

(七)加强监督检查强化问责机制

1、围绕上级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以及行政责任体系建设等重点内容,着力开展执行力建设巡查和重点督查、机关作风明查暗访以及行风效能、行政执法等专项督查监察活动,推动上级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加强对各单位、各科室平时督查,建立日常工作评估积分制,做到年终考核与平时考评相结合。

2、采取专题检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对机关干部的工作纪律、作风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抽查,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加强对矛盾纠纷频发、问题突出的重点部门、重点工作进行调研,研究落实切实可行的化解措施。对查处的典型案件,予以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给予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

3、严格落实《市执行力建设问责办法》,对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规定和“中梗阻”、“下搁浅”等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认真受理群众投诉,积极办理投诉件,严肃查处典型案件和顶风违纪行为,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的问责。通过自查和检查,及时查纠“庸、平、懒、散”现象,认真落实整改措施。

三、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单位、各科室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结合各单位、各科室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优化发展环境尽责任的措施,明确责任责任人,制定工作标准,限期落实,并列入各单位、各科室的工作日程,经常研究,定期检查,常抓不懈,抓出实效。对涉及发展环境的重大问题要重点排查研究,分析问题成因,提出解决方案,落实措施解决。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在水利系统内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市委、市政府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宣传各单位、各科室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宣传活动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认真发掘和总结先进典型,及时宣传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加强指导,强化督查。局办公室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加强对开展活动的指导。局纪检监察室将围绕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强效能监察,大力开展明察暗访,对组织不力、缺位错位的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对严重干扰、妨碍企业和投资者正常生产经营及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特别是单位、科室之间推诿扯皮、效率低下,随意设卡、服务质量差造成企业和投资者投诉,以及其它不良行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一经查实,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篇8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__年工作安排,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专项工作报告被列入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议程。8月下旬,科教文卫工委组成调研组对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了调研。调研组在蓝斌雄副主任的带领下,先后到县计生局、计生指导站、__镇及__街道,召集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及各乡镇、街道负责人、计划生育分管领导、计生专干等,就我县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困难及下阶段工作措施等展开座谈,听取各单位有关工作的汇报,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奋发进取,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目标,强化责任意识,规范计生管理,深化服务,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完善,奖励扶助标准大幅提高,整个计生工作呈现出有声有色、不断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6年至2011年,全县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0‰,年平均计生率为94.60﹪,年平均出生率10.94﹪,年平均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72,统计误差率在3﹪以下。连续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__省‘十一五’计生协工作先进县”、“__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奖”等荣誉称号,为我县深入实施“小县大城”核心战略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加强领导,计生责任意识不断强化。一是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县政府充分认识到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起草制定了人口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同期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制定了《人口计生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方案》,将其列入各乡镇和各部门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实行单列考核,对未完成年度目标责任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健全管理机制。区划调整后,各乡镇根据各自情况,制定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全面规范统一计生工作政策、制度。四是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县政府-乡镇部门-行政村-村级服务员“多层责任网”,各级均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将各项考核指标细化,分解到基层进行落实。

(二)注重宣传,计生氛围不断浓厚。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各乡镇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各级干部和群众的计生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利用“7.11世界人口日”、“5.29计生协会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通过悬挂横幅、标语,上街咨询服务等形式,宣传计生工作政策。二是组织10个乡镇(街道)计生协会开展计划生育知识竞赛、计生专职干部和技术服务人员进村入户“送技术、送服务、送温暖”活动。三是着力打造__镇__村、__乡临__村、__镇__村为新农村生育文化示范园区,在农村计划生育中树立标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四是积极打造“计划生育宣传一条街”,在每个乡镇卫生院张贴一幅“优生两免政策”宣传牌,在每村设立一计生宣传橱窗、一个计划生育图书室或图书角,营造良好生育氛围。

(三)树立理念,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牢固树立服务型计生

的工作理念,时时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实现计生服务与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服务、明明白白得实惠。一是落实人口计生下放管理事项,在全县169个行政村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简化办理程序。二是高标准建设计生宣传指导站,高频次培训技术服务人员,全面加强计生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三是高比例落实出生缺陷干预, 1-8月落实免费婚检630对、免费孕前优生检测1284人,为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有效保障。四是免费为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生殖健康服务证》和《再生育证》,积极为流动人口开展政策咨询等服务,使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基本公共服务。(四)强化协作,计生工作合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合力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县人口计生局认真履行牵头部门职责,协助卫生、农业、社保等部门制定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措施,会同纪检部门做好党员干部违法生育的处理,与民政、卫生等部门之间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加强性别比综合治理;联合卫生、公安、教育等部门定期召开协调会,建立部门审核把关制度,加强违法生育源头的管理;协调药监、卫生、公安部门加强对终止妊娠药品、医疗保健机构的B超检查和人工终止妊娠登记制度以及出生医学证明的监管;成立由计生、公安、卫生等部门参加的“两非”案件工作组,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计生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态势。

(五)加大投入,计生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以奖励扶助为主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落实独生子女各项法定奖励,及时依法兑现自愿申请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身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一次性奖励金,对本县高考文、理科成绩名列全县前三名的符合政策生育子女进行“计划生育奖学金“奖励,加大对独生子女死亡、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等困难家庭的救助力度,对已参加新农合并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妇给予报销部分计划生育四项手术费,在制定就业培训、社会救助等惠民政策时,遵循优先优惠计划生育家庭的原则,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的利益导向,提高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我县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作为“天下第一难事”的计划生育工作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和矛盾,突出表现在:

(一)违法生育呈明显增长势头。受收入水平提高与教育成本降低的影响,部分群众的生育意愿逐渐增强,尤其在农村,“重男轻女”、“早婚早育”、

“多子多福”的传统婚育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全县1-8月共上报违法生育达48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7例,生孕合计数(74.61%)居全市倒数第三、乡内违法生育占全部违法生育人数和已婚育龄夫妇长效节育率均居全市倒数第一,表明我县计划外生育控制力度有所减弱,违法生育呈明显的增长势头,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二)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且不平衡。各乡镇(街道)之间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群众基础、工作基础存有较大差异。尤其在区划调整后,部分阳光服务中心人口计生工作有下滑趋势,村委会一级控制计划生育能力不强,个别村管理服务制度流于形式,村“梗阻”现象严重。

(三)现行管理手段及措施有所削弱。过去的低生育水平主要是长期运用强有力的强制手段来实现,而目前这种传统的工作机制已被打破,以依法管理、利益导向和人文关怀的新型机制又不健全,基层计生干部普遍反映“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很难从源头上预防计划外怀孕,也缺乏有效手段终止计划外妊娠。同时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强制婚检的取消和新建小区空挂户现象的增加,使计生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对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和降低出生缺陷率带来巨大压力。

(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难度较大。我县有流动人口约3万人,流动性强,就业广泛,变更频繁,流动人口“以现居地为主、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共同管理”机制难以落实到位,为基础信息采集、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政策外生育处罚等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流动人口违法生育仍然是计划生育工作最大的隐患。

(五)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计生人员配备不足。全县10个乡镇(街道)共有从事人口计生工作人员31人,其中正式编制仅18人。二是计生队伍不稳定。20__-20__年乡镇(街道)新招录计生干部19名,目前已转岗7名,拟转岗4名。村计生管理员受村妇女主任三年一轮换届选举影响,更换较为频繁。三是计生人员兼职过多。31人中兼职人数达17名,平时用于人口计生工作的时间不多,致使工作措施落实不能到位。四是计生指导站技术力量不强。该站承担着全县近3万多名已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但医卫专业技术人员仅10人,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先进设备未能充分利用,影响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促进我县计生工作更上新台阶。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进一步强化国策意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小县大城”核心战略,深入开展国策、国情与人口形势宣传教育,进一步澄清一些群众对现行生育政策的模糊认识,推动全社会和各级各部门清醒认识到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营造全社会自觉遵守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责任,常抓不懈,进一步促进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标。县政府要针对计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进一步推进我县计生工作的意见和措施,创新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认真落实党政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制度,对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实行“政治、经济、责任”捆绑奖惩兑现的绩效管理,切实发挥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黄牌警告”和“责任追究”三项制度的作用。

(三)团结协作,各司其责,进一步凝聚计生工作整体合力。县政府要协调相关责任单位发挥整体合力,各司其责,务求实效。人口计生部门要认真履行计生管理服务职能,加强对乡镇(街道)和下属单位的业务指导;财政部门要确保计生事业经费投入及时足额到位;卫生部门要加强对B超检查的登记管理,督促医疗机构做好凭证引产、凭证接生工作;法院要加大计划生育非诉案件的审查和强制执行力度;公

篇9

2015年6月,亲临贵州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省上下是莫大的鼓舞、巨大的动力和重大的机遇。

“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是贵州当前和“十三五”期间各项工作的总纲,更是总书对贵州的殷切期望和根本要求,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作为组织部门,要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党的执政之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也要始终坚持把“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为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主题主线,在瓮安县“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中争当推动先锋。

把握两个关键选拔“好干部”

干部是推进党的事业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政治素养好、业务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的好干部队伍。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民主和程序是做好工作的两个关键,瓮安县把民主和程序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个环节,着力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

扩大初始提名。对乡镇党政正职、综合经济部门正职等重要岗位的提名人选,通过组织召开全委会或全委扩大会,由四家班子和其他县级领导、县委委员进行推荐。乡镇和部门其他副科级干部原则上均由乡镇党委和部门党组提名。在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瓮安县将综合考察的16个县直部门正职人选、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正职人选在县委全委会议上进行推荐,按1:3的比例确定差额推荐人选。

充分发扬民主。推荐前,坚持认真制定推荐方案,明确推荐范围、职位要求等事项;推荐中,坚持考察预告,采取书面推荐与谈话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书面推荐和谈话推荐范围扩大到全体干部、离退休干部代表和“两代表一委员”;推荐后,坚持集体讨论确定重点考察对象;确定重点考察对象时,坚持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的不研究,不是多数人赞成的、群众普遍反映不好的不列为重点考察对象。

严格推荐考察。按照“谁考察,谁负责”的原则,出台《关于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实行终身责任制,强化责任落实。认真开展乡镇领导干部跟踪问效,发放《干部履职意向调查表》,及时掌握班子运行情况和干部思想动态。将干部考察延伸到社区、邻里、党支部和服务对象,突出对干部“德”的考核,考评结果作为重要参考。出台《瓮安县乡(科)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考察办法(试行)》,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纳入干部提拔、交流、调整考察范畴,对科级干部拟提拔对象实行财产和任前“双公示”。严格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档案查阅、考察结果会审工作程序,充分征求县纪检监察、政法、审计、计生和法制等部门意见,深入了解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确保考察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坚持两个重点管理“好队伍”

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监督管理是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兴衰的大事。只有不断加强和优化干部教育培养、监督好管理机制,才能保证我们党的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焕发勃勃生机。瓮安县在干部教育培养和监督管理中,注重从源头抓起,从制度入手。

抓思想政治教育补“钙”。始终把学习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逐步探索建立了领导干部“引领学”、交流讨论“互动学”、实地教育“体验学”、舆论导向“引导学”、丰富载体“形象学”、强化督查“推进学” 的“六学”模式。

抓日常监管提“神”。相继研究出台《科级及以下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实施办法》《国家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影响机关工作作风和效能行为问责办法(试行)》《关于一般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等制度,着力扎牢干部监督管理的制度笼子,正风肃纪,树立好公仆形象。

同时,严格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一报告两评议”、约谈、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和信息公开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离任、任中、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突出对“人、财、物”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检查。

抓教育培养“蹲苗”。拉手“结对子”,对新提拔副科级领导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或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专人联系帮带;培训“常充电”,结合中心任务,对乡科级干部主要采取“走出去”的“菜单式”和“请进来”的“订单式”培训,要求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任务、带着工作参加培训,培训后要求有心得体会、有调研报告、有工作举措;双向“挂职学”,积极争取省、州部门和对口帮扶地区的支持,精选优秀干部到上级业务部门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守住两条主线建设“好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008年“6・28”事件发生后,瓮安县痛定思痛、浴火重生,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强基固本,突出政治功能建设、服务功能建设和发展功能建设,及时回应群众呼声,实现民族团结、共生共荣、和谐稳定。

强基础重保障,发挥好政治功能。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不懈用科学理论武装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头脑,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政治基础,确保在政治上不迷失方向。严肃政治生活,严格“”制度,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用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议事。

聚民心增活力,发挥好服务功能。积极推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困难户”制度,形成服务合力做好群众工作。利用县、乡(镇)、村群众工作中心、站、点三级服务网络,努力实现“一站式接待处理、一条龙集中办理、一揽子解决问题”,使群众工作网络真正成为“群众之家”;实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1+3”服务模式,要求每名党员干部与1户留守儿童、1户困难群众、1户致富能手进行“结亲”帮扶,让各级党员干部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树立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了解群众呼声、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提供“心贴心”服务;深入开展“三亮一创”活动,亮出党员身份,亮出党员承诺,亮出党员行动,创建争优目标,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篇10

2005年5月13日至5月20日,由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副司长王宁带领的信用体系建设调研小组一行5人,对江苏、上海和安徽等省市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南京、常州、张家港、苏州、上海、合肥、六安等地,召开了10次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公司、招标机构、信用评估公司等的情况介绍,并实地考察了三地部分省市的招标办和交易中心。通过调研,我们了解了当地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具体做法及进展情况,对目前信用体系建设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如何进一步推动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思路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地当地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

1、江苏

根据建设部《关于加快建立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信用档案的通知》,江苏省建设厅制定了《江苏省建筑业企业信用手册管理办法》、《江苏省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记分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并从2002年起,开始在全省建筑业企业(含外省建筑业企业)推行信用手册制度,对全省建筑业企业和在省内施工的外地建筑业企业的经营活动及信用情况进行动态监管。

《信用管理手册》由建筑业企业向相应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并由工程所在地建管部门负责记载建筑业企业基本情况、承接工程履约情况以及工程承包期间的市场行为。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以及各类情况通报、处罚及考评结果等信息,通过各地的有形市场和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管理部门利用信用体系,为企业对外开拓建筑市场提供信用评价证明材料,实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与招标投标、资质年检、升降级等挂钩,在投标资格预审中,管理部门要求招标人应对投标人进行不良行为记录查询。

《信用管理手册》实施以来,江苏省每年发放达一万余本。外地进入江苏承接工程的建筑业企业也基本领取了《信用管理手册》。2004年有10家企业因有不良行为记录而受到查处,并在网上公布,个别企业受到了降低资质等级、取消投标资格的处罚。南京、苏州等市还出台了信用评价标准,每年对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以及企业诚信等进行一次评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定期对企业进行抽查,随时记载相应信息,按照百分制综合考评划分不同等级后予以公示。

2、上海

从2002年开始,上海市建委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以建设工程管理为主线,围绕参与各方主体行为的记录、使用、惩戒等三个环节,建立起了信用管理体系。

2004年,上海市开始对勘察、设计、施工、招标、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单位实行《诚信手册》管理。该手册分书面版本和电子版本两种形式,书面版本由企业保管,电子版本由市和区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

企业在领取《诚信手册》时,其基本信息由管理部门在《诚信手册》上记录。企业在承接工程时,在合同签订后三十天内,持合同和《诚信手册》到相关市或区县管理部门进行经营业绩记录。企业违法建筑市场发承包、安全质量、标准定额、建材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由做出处罚的单位在《诚信手册》上予以记录。

《诚信手册》已经成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资质升级或者增项的依据之一。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对企业资质进行年检时,根据《诚信手册》记录情况,实施“三色通道”制度。2004年,上海市建委对建材供应单位和个人执业资格实行年检时,也开始实施“三色通道”制度。同时,根据《诚信手册》记录的情况,上海市建立了标前提示制度。招标人在对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时,管理部门将向招标人提供投标人的信用记录情况。

3、安徽

2003年,安徽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强全省信用建设的决定》(皖政〔2003〕39号),提出建设“信用安徽”。安徽省建设厅为此组织制定了《安徽省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分两个阶段实施全省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即2003年-2004年,重点抓教育宣传、抓标准制定、抓机制假设、抓试点示范,制定相应的推进计划和措施,2005年-2007年,全面开展建筑市场诚信评价和诚信,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并结合信用经济(包括信用担保)、法制经济、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建筑市场有关法律法规,使信用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合肥市依托市建管局信息中心成立了“合肥市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合肥市建筑市场主题不良行为处理暂行规定》、《合肥市建筑市场责任主题及相关执业人员不良行为标准》及《合肥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巡查实施办法》等,对纳入该市属地管理的建筑企业及项目经理全面实行信用档案和业绩信用登记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以建管局为主的信用信息监督、管理、体系。

安徽省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有:一是以转变职能为突破口,市场信用建设的基础得到巩固;二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充分发挥网络在信息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三是以建立信用体系为抓手,促进了法治与德治同步发展;四是以建立信用奖惩机制为手段,使建筑市场秩序得到规范。

二、三地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缺乏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

根据建设部在2002年制定《关于加快建立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信用档案的通知》,三地都建立了信用信息平台,但三地的信用信息平台或者依附在本单位的政务网上,或者以地方政府的政务网站为平台,相互独立,互不衔接。三地的信用信息平台不能进行有效的衔接,使得信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地区在信用体系建设上出现了分割局面。因此,十分有必要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

2、信用的信息收集、标准制定、评价结果应用缺乏统一。

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具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也没有明确的评价程序,对于谁是评价主体,评价结果如何使用等问题,也没有明确的答案。虽然,三地都对企业和个人不良行为做了规定,但三地制定的不良行为标准各不相同。且不仅仅是省与省的规定不一样,即使是省内,各城市规定的不良行为标准也不统一。同时,三地对收集上来的不良行为的评价方法也不一样。有的地方按照百分制对企业进行打分评级,有的地方对企业按照优秀、优良、合格、不合格进行评价。这就为信用信息的使用带来问题。因为行为标准的不统一,评价结果的不一样,某个地方记录的不良行为,做出的评价,在其他地方可能就会不认可。

3、缺乏必要的法规依据,奖惩措施不能有效实施。

各地方在对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后,大部分都是采取曝光、与资质资格升级挂钩,进行招投标的标前提示等方式,对失信企业导予以惩戒。但这些惩戒措施还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和保障。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工程建设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市场各方主体的失信行为,行政监督机构缺乏相应的监督手段和措施,同时,这些惩戒措施对于失信的建设单位,所起到的惩戒作用仍然很有限。对于守信企业,如何给予奖励,各地方做的也还不够。还没有完全形成“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

三、进一步推动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基本形成了如何进一步推动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思路和建议,概括地讲就是:一个总的指导思想,“两条腿”同时行进,三方协调配合,实现四个统一。

1、一个总的指导思想。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良好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要面向市场,加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管理,提高诚实守信的水平;运用市场机制,强化诚信管理的内部约束和利益激励机制,建立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在法律的框架内,建立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的诚信监管保障体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2、“两条腿”同时行进。

就是要同步推进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守法信用评价和社会中介信用机构的综合评价。

前者是政府主导,以守法为基础,以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为记录依据,进行信用评价。具体指标,由建设部统一规定,内容包括对市场主体的违反各类行政法律规定的强制义务的行政处罚记录和刑事犯罪记录。具体操作思路是:(1)先定标准和评价方法。标准内容以建筑市场有关的法律责任为主要依据进行整理、分类,要求简明、科学,且便于理解和操作。对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可有所侧重,如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拖欠、转包、违法分包、挂靠、招投标弄虚作假等。根据责任的轻重设定标准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分级办法。(2)开展采集和评价。建设部在现有信息平台基础上,逐步建立可向社会开放的建筑市场守法信用评价网络系统;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采集相关信息,各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在日常处罚决定书生效后,即自行上网申报;逐步实现全国联网,提供网络查询,记录和披露信用情况。

后者是市场主导,以守法,守信(主要指经济信用,包括市场交易信用和合同履行信用),守德(主要指道德、伦理信用),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经营、资本、管理、技术等)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价指标由有关协会会同社会中介信用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具体操作思路是:(1)由建设部会同有关协会统一指定中介机构,并要求中介机构将其评价内容、标准、方法报政府部门备案。(2)由中介机构会同有关协会,根据社会需要,研究设定标准,建立评价体系,组织开展信用评价,并按照市场需要提供和信用信息。

3、三方协调配合。

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评价机构等三方的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推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和评价机制的建设。参与建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三个主体的主要任务是:

(1)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建设领域信用体系的建立,包括制订建设领域信用体系的总体框架、实施方案等;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采集和整理信用信息的信用信息系统,并向社会公开;组织制定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信用标准;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依法对建筑市场内的失信行为进行相应的惩处;对征信机构、被征信人等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行为,如采集信息、使用信息、信用评估等依法实施监管,建立准入和清出机制;与工商、金融、商务等其他部门的信用体系相结合,建立起更加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

(2)行业协会主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参与信用体系的建设,协助政府研究制定信用标准、采集信用信息及参与信用评价,负责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建立行业内部监督和协调机制,建立以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的信息平台,加强对信用征信和评估机构的监管;开展建设领域信用体系专题研究,会同有关信用征信和评估机构研究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信用标准模型和评价方法,并定期修改完善;开展建设领域信用征信和评估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认定和监管,保证建设领域信用征信和评估工作的质量。

(3)信用征信和评价机构:加强对建设行业的专题研究,熟悉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经营管理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领域信用征信和评价的工作思路和模式;接受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监管,在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督的范围内从事建设领域的信用信息咨询、调查和信用评估等业务;为建设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以及建设行业信用体系与其他领域的信用体系的融合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以便建立全社会信用体系。

4、实现四个统一

(1)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

为确保及时准确的搜集、整理和与社会共享信用信息,充分发挥信用体系的作用,要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是信用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在现有信用档案系统的基础上,首先要推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三地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互联互通,构建一个统一的长三角地区信用信息平台。借鉴其经验,可逐步实现京津地区、珠三角地区等区域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待条件成熟时,将其与建设部数据中心相连接,在建设工程信息网上设立信用信息征集、的窗口,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并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全国联网。为此,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建立季度统计报表制度,通过企业自行申报和搜集有关政府机关(法院、工商、税务和招投标监管机构等仲裁机构)对建设领域企业的处罚意见,形成基础性信用信息,也为信用等级的评定提供信息保障。要通过建设工程信息网、有形建筑市场交易大厅或新闻媒体企业信用信息,创造诚实守信、失信必惩的良好建筑市场环境,提高整个行业信用水平,推进建设领域信用建设。

(2)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

制定建筑市场责任主体行为信用标准。针对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据国家有关建筑市场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政策,本着先易后难、简便易行、科学实用的原则,制定建筑市场行为主体行为的信用标准。重点评价在建设领域内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和执业资格人员的诚信行为。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执行法定建设程序、招投标交易、合同签订履行、业主工程款支付、农民工工资支付、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应达到的最基本诚信要求。对建设领域的执业资格人员(注册建造师等各类注册人员),也要开展诚信行为的评价。信用标准后,各省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信用标准进行细化,并制定相应的信用管理办法和失信惩戒办法等。为确保信用标准的推广和尽快实施,保证实施过程中的公正、公平,同时根据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按审批权限安排行业协会或其他相关机构,作好信用信息搜集、整理和建设领域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并将相关信息提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有关信息平台上向全社会。

(3)统一的信用法规体系。

建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必须要有法律保证,一方面国家正在有计划地制定颁发全社会信用体系的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如《征信管理条例》等;另一方面,建设系统应出台配套的有关建设领域信用体系相应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信用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包括对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应用和,对信用状况的评价,以及对征信机构的管理等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法可依,特别是为了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对存在失信行为的主体进行适当的惩罚,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支持。加快建设系统信用制度建设,也是对各地建设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规范和支持。

(4)统一的信用奖惩机制。

失信惩戒机制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守信者进行保护,对失信者进行惩罚,发挥社会监督和约束的制度保障。在立法方面,建筑行业的“两法两条例”中虽然对各方主体的市场行为有法律条款和相应的处罚规定,但这些仍不足以对失信行为形成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同时,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尚未达到违法程度的失信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不讲信用的企业和个人也不能受到社会的谴责和行业的制约,社会信用严重失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建设领域信用信息的管理和使用办法,逐步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于一般失信行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其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强制性的建设法制教育培训,使其懂法、守法;对严重的失信行为,要及时将其违法违规事实书面通知其主管机构及同级纪检、监察部门,提请其主管机构按照管理权限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查处,查处结果限期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反馈。要联合其他行政主管部门,采取社会、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惩治措施,对有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人员依法公布、暴光或予以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特别恶劣的,要坚决追究失信者法律责任,提高失信成本,使失信者得不偿失。对守信用的企业和个人可在信贷、工商注册、税务、招投标等方面相应予以优先、便利或一定形式的嘉奖,以促使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社会局面。

2003年9月,国务院总理对上海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做出批示:“…诚信建设覆盖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涉及法律、制度、道德、管理、服务、信息等许多方面,是一个综合的体系,需要从重点行业、机构和企业的信用建设入手逐步推广,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的密切配合和协作,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规…”。批示高度概括地点出了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的几个关键环节,建筑行业也正是需要抓紧开展诚信建设的重点行业之一。从三地调研的情况来看,各地均认识到了建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开展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希望通过我们未来三年的努力,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信用体系建设专题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