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相应地,城市建设也在大规模地展开。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人们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关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城市景观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状况、生活面貌和对文化的追求。
街道是城市环境的骨架,也是城市活力的所在。建筑师简.雅各布说:“当我们想到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的是街道和广场。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沉闷。”川流不息的车辆、各式各样的店铺、迎风招展的行道树、平展如茵的草坪……街景元素间对比、变化、形成动态协调,赋予街道勃勃生机和强烈个性。
不同城市的道路虽然形象大同小异,给人的印象却是深刻的,但这绝不是“景观大道”功劳。把握好道路景观的设计,会为城市景观增添亮色。比如路面材料的颜色和质感,会对行人产生不同影响,加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会形成或气派的、或冷冰的、或凌乱嘈杂的、或亲切的、或幽静的各种道路。道路景观结合过街桥、地道、交通标志等道路设施,形成安全、方便和美观的设计,好的设计将成为城市景观的典范。
1 城市道路景观的原则
1.1 尊重历史的原则
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会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照搬,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1.2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从长远利益出发,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这一思想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要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更好的结合自然环境,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1.3 以人为本原则
道路主要是给行人用的,所以道路景观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强调人与景物相互交融。通过街道色彩、建筑风格、建筑高度、城市天际线协调控制,能突出本区域的特色和功能。
1.4 保持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独特性。
第二,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
1.5 连续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连续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
第二,时空上的连续性。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进,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2 城市景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
2.1 道路视觉景观设计
道路视觉景观设计应和道路平、纵、横及道路结构等设计相结合。道路平面线性、竖向设计和横断面布置要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的变化,力求做到道路线性、分隔带、绿化、边坡等连续、平顺、自然且通视效果好,与周边环境风格统一、融为一体。不要把道路拉直推平,导致视觉单调乏味。机动车道路面尽量采用柔性路面结构,减少光污染和噪声污染;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以及路旁景观的设计皆要注重材质和颜色的选取合乎道路景观风格定位并和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在材料选择上,地域的不同也有不同的选择。比如南方炎热多雨,应选用吸水性强、表面粗糙的材料,在雨季起防滑作用。而北方则正好相反。
2.2 绿化园林设计
道路园林绿化设计要求选用的树种、大小和布局都要充分研究。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的树种不同,不同的树种因其树型、色彩、香味、季节不同,在景观上也会产生不同效果。因此,要结合道路景观风格、沿路建筑以及气候及地方特点将道路绿化作为道路景观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以达到车移景异、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2.3 照明设计和道路公共设施
灯具的灯柱选择除满足亮度要求外,造型非常重要,要兼顾白天和夜晚的视觉效果。灯光照明可以塑造道路绚丽多彩的夜景,照明设计时可以考虑道路照明、建筑物泛光照明、广场绿地照明的综合照明效果。照明、小品和道路公共设施应满足道路作为市民公共活动空间需要的信息交流、休闲甚至游赏娱乐等多种使用需求,种类繁多。有实用性的,如公交站点、休息椅凳、公共厕所、垃圾筒、电话亭、广告牌、宣传栏;有观赏性的,如树池、花架、亭廊、艺术雕塑、水池喷泉。在小品的设计上,题材可以来自城市的历史、文化、典故、事件等,能够起到强化空间环境文化内涵、渲染城市的人文色彩的作用,使人们在购物、观景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小品的尺度要与人接近,使人感到亲切、熟悉。如果说道路本身景观应力求“势”、追求大气的话,道路公共设施和小品由于多布置在人行道及城市绿化带上,行人缓慢通过甚至可以驻足观赏,那么其景观设计则应着重在“型”的处理上下工夫,对公共设施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出独具匠心的形态,对景观小品进行细部刻画,细致地反映一定的文化主题,既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又有利于塑造道路的特色风格。
3 城市景观道路规划设计的功能评价
3.1 城市物流改善度
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础,是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人流、物流的运输载体。城市物流改善度是指道路的修建对于整个城市的人流、车流及空气流动所做的改善度。因此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首要任务也就是为城市物流的改善做出贡献。
3.2 道路特性与人的视觉特性的协调性
对城市道路景观的评价方法最主要的就是考虑在现有交通条件下各种用路者的视觉特殊性,道路的性质与功能,将道路分成若干视觉等级,选择一种主导的用路者的视觉特性作为分析道路环境依据。因此,任何一条道路不管是交通性道路还是生活型道路都要考虑其道路特性与人的视觉特性相协调。过去的道路以步行交通和低速交通工具为主,所以静观察受到重视。而现代城市快速交通的增多,使环境的一切要素处于动态之中。因此,在这种环境中城市道路的设计概念相当大的成分已取决于人们乘坐的不同交通工作,在不同速度的运动中观赏到的一种动态视觉艺术。
3.3 线形的方向性和连续性
对城市的印象,主要是在道路上有方向性、连续性的活动所形成的,一切道路环境中的景观元素都依附于路,因此好的道路景观就应该具有明确的方向感和标识性。
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旁的绿化形式,临街建筑的空间特征、建筑的形式,以及后退的红线等得到体现,此外连续性还表现在一条道路的运动感伤。
3.4 道路景观卫生设施及安全设施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还需要考虑人的安全与卫生方面的要求,如路灯,垃圾箱等。卫生规划,对于人行要求较高的道路,需要设置的卫生设施比较高,而对于纯粹供机动车行驶的快速道路就可以少设甚至不设卫生设施。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所居住的城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人为本,创造一个适应人类生活起居的有个性、有魅力的城市空间,正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和生著.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M].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2]周术.城市道路景观的整合[J].华中建筑.2006(2)
[3]王峰.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中华建设.2010(02)
[4]黄波.论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J].山西建筑.2010(27)
[5]李翔.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01)
篇2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框架,有人把它比喻成城市的血管,其设计和景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在当今城市快速扩张和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生态环境成为制约城市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道路设计和生态景观规划不仅能满足物流改善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形成在土地占用最小的前提下,形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生态廊道。下面通过正反两个实例加以分析。
1. 两例城市道路的规划和景观绿化现状和分析
1.1城市道路规划和景观绿化不当的实例及分析(图1)
图 1一城市景观大道实拍图
1.1.1对实例图1例说明
本图是一条市内景观大道,宽70多米,中央为宽30米的8车道机动车道,两侧为宽4米的小草灌绿化隔离带,两条宽各为6米非机动车道,两侧是宽各5米的草灌隔离带,两条宽各5米的人行道,最两侧各栽植一列大乔木树种。
1.1.2对实例综合分析
本例的规划设计和景观绿化存在以下缺陷:
(1) 交通通畅和安全性较差。从城市交通的角度来看,由于机动车道隔离设置是在中央划两道黄线,宽约50cm,可以看到不断有人力车、机动车横穿和斜穿,既影响交通又不安全。
(2)从生物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分析,现实绿化设计是不符合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化的要求。第一,由于没有实施生态规划,绿化方式不合理,植物种类单调,特别是乡土适生植物很少,生态空间没有充分利用,路面覆盖率低。第二,生物生产量和利用率低。由于生态空间的规划利用率低,植物也主要以草本和小灌木为主,其生物生产量低,且一般很少被利用,所以生物生产量和利用率低。第三,环境生态效益差。由于植被结构不符合生物生态学原理,生态空间的自然利用率低,导致生态环境效益低下。如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物质、吸滞烟尘和粉尘和释放氧气总量小,不能有效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通风防风效果差,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少,调节局部温湿度能力差,空气干燥,隔离和消减噪音的效果差,在烈日照晒的夏季,大面积的水泥或柏油路面,是“热岛效应”的热源,冬季的水泥路面则会产生“冷岛效应”等。第四,从生态景观规划的角度来看,这种规划没有很好体现生态景观规划的自然优先原则、持续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等;景观设计也没有体现共生原理和多重利用原理等。第五,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的追求将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物质型转为精神型、从户内型转为户外型,游憩娱乐、健康疗养和生态休闲转变,绿色空间的多少和质量不仅是改善生存的环境质量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态化的景观植被还有利于调节和维护人们的身心健康,能够使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2城市道路规划和景观绿化良好的实例(图2)
图2同一城市另一道路绿化设计现状图(地面只拍到一侧路面)
从图2可以看出,尽管本例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两侧的人行道的乔木在不同立地可有多样性选择,中央绿化带树种选择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等。但总体上此例的道路设计和生态景观规划在满足物流改善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形成在不占用额外土地的前提下,形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良好生态廊道。
2.实例1的道路规划和景观绿化改进措施
由于大的改进需要大量物力、财力和要生态观念的转变,改进模式是指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对景观绿化设计做局部小的的改进。
(1)设计中央绿化带 在8车道机动车道中央设一条宽5m左右的乔灌混交绿化隔离带,已栽种大乔木为主(如法国梧桐,泡桐、毛白杨、油松等)并适当栽种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混交(如刺柏、龙柏、侧柏、冬青、黄杨等)为下层植被。这样既有利于形成立体绿化格局,又可防止行人通过和机动车辆违法穿行。
(2)缩窄机动车道两侧的绿化带并栽种多样性乔木和灌木。
把机动车道两侧的绿化带缩窄外移并栽种多样性乔木和灌木以保证八车道机动车道路面仍然不变。
(3)人行道内侧的草本区栽植以多样性乡土乔灌结合的植被群落。由于此区和人行道相接,并和各单位的临界空地相接,土质较疏松而肥沃,应营造针阔叶混交植被类型,可选用如梧桐、龙柏、油松、杨柳类、刺槐、杨树、市树、君迁子、黄连木、枫树、泡桐、香椿、楝树和臭椿等树木,并在初期适当种植下层草灌植物,以后则自然生长。
篇3
Abstract: Scenery zone of urban garden is comprehensive response of city's spirit and cultur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landscape of current urban road, the described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road design and design methods.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风光带;规划设计
Key words: urban landscape;scenery zone;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089-01
0引言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整体景观,反映城市的绿化特点与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面貌和个性的重要因素,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和发展前景。
1我国道路景观带的现状
我国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还存住着许多不适宜城市发展的问题,诸如道路景观雷同,特色不明显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景观设计中没有以人为本,缺乏人性化道路景观空间。在规划设计中往往只注重景观效应,往往忽视了人的感受,而这恰恰是道路景观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②缺乏系统性,协调性。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经济、政策等问题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没有与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很好的协调统一,没有统一而又有序的景观,使其缺乏系统性。③绿量不足。城市由于既有条件的限制,无法对道路绿地进行拓宽,进行绿化的范围有限。而在绿化上也表现出绿化设计手法形式简单,绿化树种单调,生物多样性不足,趋同性比较严重。④功能设施不健全,环境质量差。在道路交通环境中只考虑道路的交通功能,忽略道路两侧各种设施的完善,建设道路绿化系统不健全。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无章,墙上广告随意乱贴等等,城市道路环境“重车不重人”,交通繁忙路段缺乏停车点,以致停车挤占人行道。
2城市道路景观带设计
2.1 设计原则在道路景观带的设计中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三结合,即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观赏性和实用性相结合,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相结合。
2.2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原则城市道路景观在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以优化生态环境为中心,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构成有相当规模的道路生态系统,以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为市民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3 树种的选择上要根据地方气候条件,坚持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原则,合理配置,进行结构优化如果盲目引进外乡树种,会造成成活率不高,而且后期的养护费用也较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后期要加强养护,做到科学种植,科学养护。
2.4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要尽量加强自然要素的运用,让城市道路中的硬质景观融入自然并与自然共存,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
3设计主要内容
3.1 道路线形景观设计道路的选线、定线是道路景观的设计的首要工作,也是整个道路景观设计工作的基础。线形设计时除了考虑规划红线外,还应综合考虑原有的建筑及周边环境、道路桥梁及其他构筑物等对新路布线的影响。道路作为城市景观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布线时应强调,既能使它融于自然,又要设法利用自然,同时还要尽量解决自然中的不利因素。其次,道路是一条狭长的线性空间,如果设计时要充分估计使用者的感官,如果设计时只是单纯的追求一致性,很容易引起人的疲劳和精力不集中,这在交通道路上是危险很大的。为了克服此类问题,在线形设计上,要结合周围的山水地形,形成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韵律,给人们的感觉富于变化,感官上得到刺激,精神保持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使司机保持警觉和兴奋,游客可以得到持续的美的享受。
3.2 道路节点景观设计道路节点的设计必须服从街道绿化的总体规划,应适应空间环境的秩序,并成为街道绿化的风貌特征。首先应使道路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在道路节点处进行合理的景观布置并适当绿化,并能通过各种栽植样式和不同树种的选择等手段进行视觉诱导,可以提高节点的识别能力和欣赏价值,对节约用地和获得良好的地面结构造型效果、优化道路节点的造型、创造有特色的道路视觉景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3.3 城市道路绿化应坚持局部和整体的统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应从城市的整体布局出发,统一考虑,同时根据路段不同情况,力求因路而异、各具特色,形成变化多样又整体统一的道路景观。道路绿化植物具有分割空间、组织交通、提供绿荫、滞尘、减噪、吸收有害气体能等功能,在植物的选择和布置上应根据道路的性质,结合实际的功能全面考虑。
3.4 人行道的景观设计由于城市人行道众多,且是依附于街区而存住,不同街区具有不同的功能,那么其人行道的使用功能和景观功能必须与之相适应,在规划上必须予以明确。人行道铺装的设计需从色彩、线条、纹理几个方面考虑。在设计时要与周围色彩环境统一考虑,而且要注意与当地的审美文化相一致;铺装设计时要注意运用线条使路面与周围环境结合成为整体。总之,城市道路绿化不应过于简洁化、程序化、模式化,按照艺术多元化的原则,应以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及多种形式的配置方式,要注重城市景观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城市文化是城市获取生命力的根源所在,要注重城市生态环境与景观文化的和谐统一。
4结语
对于植物造景的概念,我国很多学者对此做过分析研究,如何平、彭重华、过元炯、苏雪痕、王磊、汤庚国以及牛晓成等都下过定义,从内容分析,大意一致。认为植物造景是指满足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园林美学原理和环境特点选择植物,合理配置创造景观优美及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功能的植物景观。具体来讲,即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材料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城市道路景观带是进入一个城市的首要印象,其规划设计与建设的水平高低直接代表该城市的绿化水平与精神风貌。因此,研究一个城市的道路景观带规划设计的思路、方法和理论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成熟的道路景观带的规划理论体系必将会成为待建城市的理论指导,同时也为园林规划师进行新的道路景观带的规划设计从设计理念上提供帮助和启迪。
参考文献:
[l]赖涛.探索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J].重庆大学,2006.
[2]郗娜,姜东厚.城市景观路生态原理应用实践[J].辽宁交通科技,2005.
篇4
【关键词】城市道路;城市发展;景观规划
一、武汉市城市道路现状
近几年来,武汉随着东湖科技新城、南湖新区、黄家湖大学城,以及武昌火车站等大批交通重点工程的建成,交通量迅速增长,该地区现有交通网络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拥堵问题日益严峻。据了解,为解决武昌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2008年,武汉最大的交通拥堵点之――街道口计划建设的5层立体交通网络开始建设,形成了通过地面交通、地铁、高架桥“上天入地”交通道路景象。这一工程无疑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的交通拥堵情况,然而,随着交通网络的建成,与之密不可分的交通景观设计工作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市民除了以交通是否便捷、安全、畅通等作为衡量该城市交通情况,也十分重视在乘车过程中的交通道路景观感受,以司机为例,每天长时间往返于城市道路之间,若交通道路两侧大部分为统一的绿植、围栏、公共建筑等,视觉疲劳不自觉的便会加剧,后果是司机提早疲劳,影响众多人的安全,因此,对于城市交通道路的景观设计绝对不能忽视。而且,由于穿行道路的必然,从市民本身来分析,相比城市园林以及其他公共休闲场所的景观,城市交通道路的景观对市民的影响更为深刻和细致。城市道路景观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形象,是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优美适宜的城市道路景观不仅具有增强建筑美感,缓解市民压力,还具有显着的环境保护的功能。而道路景观中的绿植具有阻截城市中的颗粒性污染物质,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效的平衡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是城市的“绿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成排的绿植可以减少车辆和人流的噪声,可以有效的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及噪声污染,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承建道路建设及规划的相关企业对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承建道路建设及规划的相关企业常常因为对交通使用功能及成本问题的过多考虑而无视了对道路交通绿化设施部分及道路建设的发展。在整体景观设计上,仍然沿用原有旧式的设计标准,没有根据具体的城市及道路情况对要规划的城市道路作出相应的改进创新,不符合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二)历史因素限制了绿地规划的使用面积。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的城市建设一般都是在老城区原址基础上进行改建,同时又考虑到经济发展对于土地“寸土寸金”的需求,故道路绿化覆盖率一直很低。
(三)原有土地资产拆迁费用过高且拆迁调度困难。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旧城区面临改造重建或改造,而中国人民“安土重迁”的民族特质必然导致原有土地资产的拆迁改造工作实施困难,因此,部分城区以减少绿色景观建筑为代价增加新建筑的实体面积,使原居民最大限度的得到新的使用居住面积,从而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这样一来,用于道路景观规划的面积自然减少。
(四)施工单位的主观误区。施工单位大多将承建项目分级分布进行,首先对于道路的施工,城建单位多对高等级道路及其景观设计工作更加重视。对低等级的道路景观设计重视的很少。
三、城市道路景观规划的优化设计方法
在对武汉市景观设计工作进行改进时,可以参考国内外其他优秀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体现人文情怀的艺术作品,在设计时也要顺应整个城市生态网和整个城市经济发展方向与布局形态,并为城市的今后发展留有空余之地。除此之外,城市道路设计改造时要慎重对待人们的心理定势以及城市风俗传统,要创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的设计作品。
(一)景观设计规划与交通道路规划同步进行。在对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的过程中,其设计工作尽量与景观设计工作同时进行,相互沟通,处理好交通道路与其周围景观设计工作的配合工作,使最终建设作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次,在设计交通道路的时候,充分考虑城市景观,在满通建设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精简设计、统一风格、不铺张浪费的夸大设计,也不做出另类突兀的设计,处理好交通道路与城市景观的相互关系。
(二)要传承当地的文化。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融合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可以在特定旅游文化地区的景观设计中加入历史景观区域,通过表现本地固有文化、居民生活的变迁、城市环境的变迁来深化景观技术的发展。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的精髓、展现当地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充分体现当地的发展与进步。在进行新建交通道路景观的设计工作时,可以根据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系统规划等多方面的考虑,设计出最具当地特色、最令当地居民产生地域情怀的设计作品。全面展现景观设计作品的人文情怀。
(三)选择好适宜植。道路景观植物的选择应注意与公共休息区、居住区等景观植物的区别,道路景观植物首先需要满足特定道路的行车视距的需求,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景观设计的魅力;还需要耐存活、耐气候变化、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一系列公共建筑类植物需要满足的要求;道路景观植物还可以选择具有净化空气、保湿等环保效果的植物。在类似公交车站等一些人员需要短暂停留的道路周围,可以种植既不阻碍司机视线,也具有遮阴功能的树木。武汉的城市道路绿地乔木层缺乏,或者有树无荫的现象普遍。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景观营造;城市道路;风景园林;环境艺术设计
一、研究背景
作为城市线性开放空间的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对一个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道路的设计可以给城市的居民带来好的视觉景观感受,同时也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城市规划中越来越重视城市道路设计的相关理论,通过作为城市骨架的道路的景观设计提高人们视觉化品质,同时丰富了城市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为城市提供了更具人性化的开放空间体系。
人们对于城市的感受从交通到绿化,都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一个门户,城市道路的建设促进了城市文化和生态的建设,这是道路最终是服务于人民的,因此城市道路特色景观的营造也越来越因审美的发展而变化。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城市道路的个性化和地域特色化的设计越来越重视。每个城市都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特性和相关的历史文化,因此,如何将具有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建设应用到城市规划当中,让市民感受到整个城市的精神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特色文化的城市道路建设方面,很多的学者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并丰富了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理论,作为了本研究的也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和对以前的研究的阅读和分析,本文将对现代化城市道路的特色景观营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相关概念
(一)城市道路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认为有5大要素会影响公众对一个特定城市的印象。这5个要素分别是道路、节点、标志、区域和边沿。而在这5个因素当中对城市的印象影响最深的一个要素是道路,而其他的所有环节的因素都因道路而展开,在一个城市当中道路是城市形成的雏形,他穿越于城市的各个街道当中,城市的建设围绕道路形成了周边的景观,而人们对于道路的感官也会对城市的感官造成很大的影响。根据调查,一个城市的道路所占面积大约是这是1/4,因此可见道路对城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道路景观
道路景观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在城市的道路上建设为了满足人们视觉需要的景物,道路景观往往成为了城市城市的特色和门窗,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与建造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一个城市的门面和缩影,公众在城市中穿梭,是以道路为载体拓展开的,因此人们对道路的认识间接体现了对城市的整体意象,也是该城市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特色的传递。
构成道路情况的因素有两种分别是动态和静态的两种因素,而动态的因素是指在道路景观建设过程当中,人们在道路上所看到的车、与车的活动等,动态的要属在城市的空间里形成了动态的环境,构成了一个三维景观,人在动态情况的感受当中,给人以韵律感和序列感。形成了人们对整个城市的三维认识,而静态景观是指道路两旁的景物包括人工构成的道路景观,同时还包括城市里的自然山水和地形地貌等要素。同时道路的设施和建筑等都是静态景观的一种体现,具有城市特色的道路景观就必须将动态和静态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
三、现代城市道路的特色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
以城市为主体进行城市景观的建设,必须基于以人为本,因为居民是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和创造者、参与者,同时也是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传承者、创造者。人是城市的灵魂,因此看来所有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的特色景观设计都应该考虑人的因素,因为人是整个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后的体验者,以人为本是所有特色景观设计,首要考虑的因素。特色景观当中的聊语花香小桥流水等,自然设计的因素都是为人服务的,这些因素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城市价值的体现和满足人们愉悦的心情。规划设计师在进行具体城市的景观设计的时候,为了展现每个城市不同的城市风貌,张扬城市个性,设计有特色的景观,最后发现,人才是宝贵的遗产,是整个城市风貌的体现。
(二)生态优先的原则
城市的特色文化的营造和景^的营造必须以生态,优先为原则目前全球的气候正面临较大的灾难,先后出现了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失衡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其实人们在寻求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过程当中,必须权衡城市的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而作为城市特色景观的营造也必须考虑生态环境这一个因素。只有在保护好了生态的基础上城市的发展才会有无限的可能,因此,在特色景观的营造上必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城市生态的发展,景观特色设计上也应该强太强调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
(三)地域性原则
地域性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原则,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必须考虑特定地域的独特历史文化底蕴内涵和文脉传承问题,将城市文化景观进行梳理、鉴往而至今,传承有序地进行城市景观的设计,才能凸显其独特性,要在设计当中做到这一点就要考虑当地的整体环境。比如在重庆地区进行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营造时就应考虑到重庆山水文化的特点,结合重庆市是一座山城的特色,进行景观小品的设计,又比如在北京的前门大街进行景观特色设计时,应该以北京的传统历史文化和传统商业为主,结合传统华夏文化元素,使整个城市道路景观饱含中华文化底蕴与特色。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人们在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对土地的空间资源的无序开发利用,以实现城市规划的各种功能,而无论对城市的增量规划还是存量规划中,对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要在现代化城市道路特色景观的营造当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就必须倡导可持续发展,使我们的开发建设要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实现永续和谐发展。在城市特色景观的营造方面,也要考虑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相互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佳.以线性空间理论解读富有城市特色的道路景观[D].北京林业大学,2010.
[2]陈宇.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文化研究[D].东南大学,2013.
篇6
关键词: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结构形式,道路交通
城市道路是当前城市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市政道路规划,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便利的起居条件,而且还能使城市空间得到美化。但是在实际的市政道路规划中,由于市政道路本身的体系比较复杂,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与规划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够对市政道路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就要求能够结合影响市政道路规划的各方面因素,对其设计进行不断改进以及完善。
1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中常见的问题
首先,在一些城市道路中,由于对道路网的等级设计不够合理,因此导致一些城市道路功能出现紊乱,进而在城市道路运营的过程中出现道路交通混乱的现象,对城市秩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部分城市的交通主要集中在部分道路中,且城市道路中间的连贯性不足,从而导致城市的分流系统很难形成,不能将不同类别的道路交通系统功能发挥出来[1]。其次,城市道路网点建设不够完善与顺畅,在部分路段与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存在与实际的交通情况不匹配的现象。因为,我国的传统市政道路规划建设中,缺乏系统、科学的交通工程理论的指导,对市政道路中的交叉口红线、车道数以及对路段的设置都基本保持一致,这就使得城市道路中的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不足,且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在一些城市中,受到经济条件、人文因素的影响,进行再次的道路扩宽与改造不够现实。为了能够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这就要求在进行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交叉口渠化改造的重要性。再次,就我国目前的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道路的结构与宽度来看,还不能够从整体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对道路网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对该城市的道路交通流、城市路段、交叉口通行能力以及城市车辆运行速度等相关因素的思考。不能对车道的数量、宽度以及道路的承载力等进行分析,也缺乏对道路规划建设对城市景观影响的相关分析。在市政道路设计施工建设中,只是单纯的对道路进行施工建设,仅仅考虑到了道路的宽度、机动车道数量。虽然从理论与道路布局来看,其条理比较清晰,但是在每年的城市交通中有很多交通事故,这就说明可能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还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最后,对市政道路使用寿命的设计参数不够合理。根据我国目前的相关规定,要求城市的主干道使用年限为20年,次干道的使用年限为15年。但是在实际的市政道路建设与运营中,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从而导致很多城市道路尚未达到使用年限标准,甚至在一些城市出现市政道路结构性损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对市政道路设计施工时,为了实现其经济化目标,往往就容易忽略其施工质量,不能达到使用年限标准。
2市政道路规划设计
2.1对市政道路结构形式进行设计
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城市的发展,就要对市政道路系统的结构形式,即道路系统的平面布局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满足城市用地规划以及城市交通的需求。在对市政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城市用地需求,城市的自然条件与建设条件,从而能够设计合理的城市道路系统。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有几种比较常见的道路结构形式,包括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以及自由式和混合式。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中都采取这几种市政道路结构设计,在郑州、太原等市政道路设计中就采用了方格网式的结构形式。就我国目前的一些大城市与特大城市的市政道路结构形式设计来看,大多会采取将市中心作为道路网中心的环形放射式道路网,将市中心作为道路网的中心,并设计能够通往中心的放射性道路干道[2]。
2.2市政道路规划的设计思路
在对市政道路进行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对城市的当前道路状况、城市的地形、地貌以及已有建筑的拆除与再建等问题进行考虑与分析。还要对当前的道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能针对该问题制定一定的应对措施。还要对该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进行检测,结合城市的规划建设方案,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探索。还需要考虑到城市居民的交通习惯与一些识别性的要求,合理的应用城市中的原有道路,根据城市车流与交通的需要,设计合理的道路间距,从而满通需要。例如在道路设计中,可以将自行车路网间距控制在100m~150m之间,如果机动车交通为250m就要尽可能的避免错叉的出现,这时就可以采取开辟小路来对整个市政道路交通起到缓解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对城市的旧城区的建筑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引导旧城区的人流与车流向外疏散[3]。例如在玉林市的市政道路设计中,综合该城市中的非机动车的总数量等数据信息后,参考一般的非机动车设计的基本宽度,设计其非机动车的车道在1m~2.5m之间,三轮车在2m~2.5m之间,自行车为1m。同时,为了能够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的同时,还能使得市政道路满足城市景观整体规划的需求,还要对道路进行路线性设计。一般道路可以选择曲线设计,这样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其视线内的城市景观一直在变化,也能有效的缓解视觉疲劳,从而有效的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
3结语
在市政道路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工作人员,通过结合当前城市道路建设规划与投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能够设计出符合城市规划发展以及城市空间规划需求的市政道路规划建设方案。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市政道路规划,也能使城市的交通供求保持平衡,更好的满足现代城市建设需求。
作者:吴志睿 单位:广东中天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林志.市政道路存在的问题与规划改进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2011(9):277.
篇7
关键词: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ere endlessly emerges the various schemes of road landscape design of modern urban.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combining with years work practice, simply treatise the road landscape virescence design of modern city, which offers only for reference for the personnel engaged in the related field.
Keywords: road;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 U41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作用
篇8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发展情况
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工作的前提是建立在城市与城市交通之间的,有了交通空间的基础才能够逐步的发展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建设。处于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空间的城市,其城市道路绿化的规划布局以及规划的形式规模肯定也都是存在差异的,而城市道路绿化所形成的城市人文环境也是有所不同的,而这种差异性实际上就是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精神面貌、道德水准、生产习俗、文化修养以及市民的审美意识等等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类新型城市不断兴起,城市的交通水平越来越发达,商业也越来越繁荣,因此城市道路的规模和形式也在不断的发展着,而为了帮助城市居民适应城市生活就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城市交通网络,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也不再只是道路两旁只有两行树的形式了,园林大道等各类绿色艺术新景观也就不断的出现了。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作用和功能
2.1 通过种植绿化景观来划分交通路线
在城市的道路两边建设绿化景观,既起到了指示路标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城市防火以及美化城市的作用。
2.2 有效地改善城市气候,并且降低人流以及汽车的噪音
在城市的道路中建设绿化景观,这样因拥挤的人流以及车辆所引起的噪音以及空气污染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和削弱,净化了空气,美化了城市环境,城市空间更加的干净无污染了,真正的改善了城市气候。
2.3 遮荫、降温以及调节气候的作用
我国的夏季干燥闷热,而在城市道路系统中建设绿化景观,能起到很好的遮荫和降温的作用,夏季行人和车辆都可以躲在绿化景观下避暑或是防止被太阳暴晒,同时绿化景观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2.4 提高行人以及行车的安全性
城市道路上的绿色景观还可以起到分隔与组织交通的作用,诱导行车视线,对于提高在道路上行走的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类型
3.1 景观种植
景观种植主要是指从城市道路中的绿地的景观艺术角度进行种植,而其种植的形式主要以下六种:
3.1.1 行道树式景观。行道树式的绿化景观实际上就是指沿着城市道路的两侧各种植一行灌木或是一行乔木,也就形成了“一条路,两行树”的形式,这种种植形式也是最为基本、最为简单的一种景观种植形式。
3.1.2 自然式景观。这一类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规划形式主要是针对于城市道路上有较大空间的,如果是采用自然式的景观种植方式,在道路中是可以种植各类灌木、乔木、地被植物、植物以及花草的品种的。在种植这些品种时,为了保证种植效果的美观以及形成一个活泼生动的自然气氛,应注意植物和花草的高低、疏密、数目的形状、各种类型数目的比例以及色彩的搭配等因素。
3.1.3 规划式景观。规划式景观与自然式景观是相对的,其应根据城市道路的线条走向并依据道路两侧的绿地空间,整齐并且对称的种植各类植物和花草。种植时为了保证种植效果的和谐统一,选取的灌木和乔木必须是同一胸径和同一高度的,这样才能体现出整齐划一的美感,并且韵律性也很强,行人在道路上驾驶车辆时才能有好的视线感觉,也便于他们的高速行车。
3.1.4 立体式景观。这种形式就是指在道路两侧的绿地边缘先布置一层高度大于5mm,胸径约为10-15m的大乔木,之后再进行第二层小乔木布置,高度应在3m左右,胸径约为5.5m,然后是第三层已经修剪整齐的灌木布置,最后则为地被植物的第四层布置,这样就形成了层次分明并且立体效果明显的景观形式。
3.1.5 丛状式景观。这种形式主要是以乔木为主并辅以灌木进行封闭式的种植形式。这种形式主要是应用于城乡的结合入口处或是道路的交汇处的,这种形式具有整齐统一的美感,但应成行成排的整齐种植,切忌杂乱无章的种植。
3.1.6 中间绿地带形式。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开阔的主干道中间绿地,在中间的中轴线处配以高度约为4m,胸径10-12m的乔木,在乔木下再种植形状整齐的灌木,最后再种植地被植物,也就形成了分道式的安全绿色通道。
3.2 使用功能种植
使用功能种植主要是指通过种植绿化景观从而起到遮荫、防火、防噪音、装饰以及减少空气尘埃的作用。
3.2.1 遮荫式种植。我国那方区域的夏天是十分炎热的,城市道路上的温度也是非常高的,所以在道路上种植植物就显得很重要了,为了保证良好的遮荫效果,应种植一些遮荫度大、常绿的并且覆盖范围广的绿色树种。
3.2.2 遮蔽式种植。遮蔽式种植主要是指用绿色植被挡住城市道路的一个方向,不让城市道路暴露全貌。比如说:城市中的一些会污染空气的工厂以及垃圾场等就是需要遮挡住的,种植一些攀援的植物或是高大的植物就能达到这个目的。
3.2.3 地被植物和草坪。将地被植物和草坪种植在道路两侧,能够起到防尘防雨、覆盖黄土以及降低噪音的作用,常见的地被植物有:黄金叶、大叶油草、花生藤、台湾草以及铺地锦等。
3.2.4 装饰种植。这种种植方式主要是指通过种植有颜色的植物起到装饰绿化带以及美化道路的作用,常见的种植植物有:一品红、花叶榕、红枫、红继木以及大红油铁等。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发展情况、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作用和功能以及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类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在对我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做好了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工作,才能真正的为城市居民建设舒适、优美并且绿色无污染的空间环境,这对于促进我国全民建设绿色环保、无污染以及文明城市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胡春久.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析[J].中外建筑,2008.
篇9
李小萍
浙江省温州市欣荣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 要】何为动态景观,例如:一个静态的陀螺,表面画着优美的图形,转起来却是很不美观,但陀螺上画着几个并列的同心圆图案,转起来就很美观了。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植物构成的景观就像是一个陀螺,但其本身并不转动,动的是欣赏道路景观的人。笔者根据多年的城市道路园林设计经验,简谈道路的动态园林景观,以期共同讨论。
【关键词】城市;道路;动态景观;园林景观;主景植物;设计要点
1 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特点与设计原则
1.1 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的特点
城市道路景观不同于公园景观,公园景观是一种静态景观,而道路景观则是动态景观。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是以园林植物为载体,把植物在绿化带内进行有序列的动态韵律设计配置,从而形成整条道路线型的相对动态景观带,给人以动态视觉美感,也就是说,公园景观的静态景观不适宜城市道路景观。
1.2 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作为道路景观的一部分,城市道路动态景观也有着自已的设计原则。
1.2.1 以人身安全为导向原则
园林植物的绿化设计与配置应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效的削弱汽车眩光,减少司机驾驶疲劳度等,创建安全和谐的道路环境,保障人身安全。
1.2.2 动态美学原则
动态景观是人类视觉运动变化中的景观,后者是前者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人类视觉变化的速度决定动态景观的变化尺度。
1.2.3 因地制宜原则
植物选择要根据城市土壤条件、养护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以本地树种为主,同时引种观赏性、适应性强的树种选择适宜的绿地植物,形成稳定优美的道路景观。
2 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
2.1 景观定位
城市道路园林根据市政的作用、功能和设计时速不同,被分为城市景观路、城市快速路和一般道路,城市景观路和城市快速路又被称为主干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对于道路园林进行了整体的景观规划,尤其是城市景观路和主干路的绿化。速度快慢决定动态景观的尺度,设计时速与景观定位相关联,所以景观定位间接地影响动态景观的变化尺度。
城市景观路:城市景观路是城市道路园林系统的重中之重,设计时速小于60km。园林的设计要根据植物的配置与城市环境结合,合理的搭配和设计,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园林风貌与景观特色。
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的重点不同于景观路,其设计时速80km左右。所以园林设计要以绿色安全为主导,植物的配置要有大尺度的变化,这样才能使其拥有长期稳定的绿化效果和完美的景观设计。
一般道路:一般的道路在景观设计中要求不高,因其在城市道路中占次要位置,时速设计需求不高,所以园林的设计要侧重于安全与生态方面。
2.2 景观分段
景观分段是实现动态景观的一项有效手段,可以通过不同阶段进行不同景观设计,最终在整体上达到道路景观的协调统一。景观分段中可以利用道路路线较长的特点进行分类设计,在保证动态道路景观协调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绿化艺术思想,实现道路分段绿化的多样化,从而加强道路景观的动态效果,提高道路动态景观绿化的丰富性。
3 城市道路绿化带动态景观分析
3.1 中间绿化带动态景观
位于动态景观中间位置的中间绿化带是绿化工作的中心,它有削弱汽车眩光的功能,在中间绿化带上种植灌木等枝叶繁茂的常绿植物可以有效地阻挡对面车辆的远光,减少交通事故;除此之外,它还是体现道路景观的重要空间。 中间绿化带的特殊位置使它带有两个观赏面,路面上的双向汽车是绿化带的观赏点,因此有两个观赏面可以观赏中间绿化带。一般来说,中间绿化带主要由各类灌木组成,通过一个个主景植物相连形成主要规模。所以,如何依据美学原则选择好植物种类和将主景植物以不同差异进行配置以形成良好绿色景观是设计者的必须掌握的。
3.2 红线绿化带动态景观
红线绿化带处于道路边缘位置,与人行道相邻,所以与人行道一样是以行人为观赏视点。行人的移动速度较之汽车慢很多,一般时速6~10km,与之对应的动态景观的变化尺度较小。
在红线超过4m标准后,可将绿化带同侧的相似自然植物进行混搭;在超过10m后,绿化植物可形成两层搭配结构,分别为背景林与前景林,背景林可通过种植常绿红乔木组成,前景林要求由开花乔木、灌木组成,从而线绿带大于4m时,同侧绿带相似,乔、灌、地被植物以自然的配置形式混交;当大于10m时,植物配置结构可分解为背景林、前景林,背景林主要由常绿乔木构成,形成绿化植物的混交搭配,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由于前景林的景观可由行人移动产生视觉改变,可在100m的标准段设置多个搭配风格,丰富道路景观。
3.3 侧分隔绿带动态景观
侧绿带是车道两侧的绿化带,它以行驶中的汽车作为观赏视点,但因为它位于均速道,同样以运动的汽车为观赏视点,所以侧绿带尺度变化受景观定位影响比中央绿化带小。两侧的分车绿带有滤减烟尘减少噪音的效果,对于非机动车道的行人也有庇护作用,当侧绿带超过规定长度时,应以自然的配置形式把乔、灌、地被植物复层混交,增加绿色植物数量。
4 现代城市道路园林设计发展趋势
篇10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应用
1、海绵城市理论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能释放蓄存的水,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即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的技术,构建低影响开发(LID)的雨水系统。海绵城市的建设,强调优先利用绿色、生态化的“弹性”设施,同时也要注重和传统的“刚性”设施相衔接。
2、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2.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则
第一,规划人员要适当降低道路面积,增加绿地面积,可根据环状路网设计原理来实现风景园林道路面积的降低,如可将直线路形替换成曲线等路形,同时还要保证间隔绿化带设计面积与排水需求的相适应。第二,用分散性高、连续性高和密度性高的绿化植被替换道路两旁排列整齐的树木。第三,进行风景园林路面规划时,其材料也要遵循海绵城市理论选择和应用,一般要求选择质量好、性能齐全、渗透好的路面材料,以实现风景园林雨水水质、雨水消纳和雨水径流量等功能的完善。第四,进行路面嵌草、铺装草皮砖规划及施工时,要在路面中留下空隙,以此用来填充草皮和地被植物,并且保证路面的孔隙率达20%~50%,以实现路面与与植被的紧密结合。
2.2生态景观格局设计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其核心作用是判别、保护和维护各种自然生态过程不受破坏,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通过构建生态基础设施,建立有利于补偿受损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的优势景观格局。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为构建与完善生态雨洪调蓄系统提供重要决策依据,能够宏观地从城市和区域的尺度解决雨洪问题,是建立生态雨洪调蓄系统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其建立途径为:首先,建立区域以水为核心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根据高、中、低三级安全格局划分禁限建区域,明确严格保护、限制建设和引导建设的范围区域。其次,根据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区域内水导向的绿色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判别潜在径流方向与通道、汇水与蓄水区域、洪涝灾害风险区域等重要控制点。第三,通过重要控制点规划设计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构建区域生态雨洪调蓄系统。
2.3雨水收集系统
针对现存地形条件和景观需求设计3种形式各异的绿地生态水渠:对截洪沟改造利用,使之成为收集、存储、过滤3种功能兼具的生态水渠;在山坳设置引水渠,将雨水引入人工湿地进行过滤净化处理;结合现状地形设计渗透式采集通道。不同位置及不同使用功能场地在设置渗滤沟时,同样采取不同形式:园路因行人较多,雨水受一定程度污染,渗滤沟需结合绿地过滤设计渗滤沟;硬质广场路面每隔20m左右设置渗滤沟,设计时需结合地面找坡及铺装设计;停车场应在植草砖停车区设计多孔沥青车道,尽可能让雨水下渗,并结合弃流及土壤渗滤设置穿孔管集水。另外,渗透性铺装具有入渗、滞留的能力,能够让雨水回归大地,解决地下水回灌问题。通过渗透性铺装,可以将雨水下渗实现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在85%左右,同时提高了绿化带土壤保水量,降低绿化用水量。
2.4道路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中风景园林道路的规划方法主要有道路的景观绿化以及人行道雨水排放等。其中针对城市道路的景观绿化,对于道路的本凹陷绿地,其主要有将路面雨水径流到城市绿化带的作用,以此形成一个绿色的存储系统,来降低降雨入渗和净化。对于城市道路渗透便道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道路的雨水渗透功能,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城市道路的路面污染比较严重,就得要充分的重视是否要应用到渗透路面之中。另外,对于城市道路人行道的路面雨水径流消化,一般都应用的是LID树池型的方式。与此同时,在城市园林设计的过程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可渗透路面主要就是利用各类技术来改变成为可渗透的路面,其实质上就是一类直接性的降低地表径流的措施,应用渗透路面可以有效的环节现如今的雨水环境,从根本之上来及时的解决存在的问题。人行道的树木栽种要推广LID 树池形式, 消减路面上的径流水量。
2.5建筑物规划
第一,整体而言,规划人员应先对公园建筑现场的地形、地貌、气候和降雨等自然因素情r,进行全面了解并掌握,然后根据了解的地形地貌实际情况,构建雨水收集系统。第二,对于雨季期间风景园林公园建筑物的规划,规划人员可以将雨水收集到建筑内的暗渠,即将降落在建筑各处的雨水,引入环形的滤水槽中,利用滤水槽内的砾石将雨水过滤,待雨水被过滤成可使用的干净水后便直接存入蓄水池,以实现风景园林公园建筑物内的雨水收集及充分利用。
2.6绿地规划
合理规划设计公园的开敞空间,处理好公园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公园成为吸收和净化雨水的处理场地;对于面积较大的城市广场要建设透水路面,并将雨水调蓄设施设置在广场地下空间,一方面便于超标暴雨的临时滞留,另一方面便于储存雨水用于绿化。
结束语
本文从海绵城市理论入手,重点分析了其在风景园林中的设计应用,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洋.雨洪资源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景观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
[2]王倩,王中华,杜绍华.城市景观规划与改建的生态性研究――以保定市为例[J].城市地理,2015,06: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