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及其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机化学及其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无机化学及其分析

篇1

关键词:现代仪器分析;环境无机分析;化学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199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今在很多方面上现代仪器分析要优于传统的分析方法及仪器,因而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更加复杂的环境无机分析中。相关人员应该要对现代仪器作用及意义进行充分认识,并在其中投入更多的关注,积极地探索环境无机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效果,以促进现代仪器分析作用。

2 环境分析

(1)样品组分复杂。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具有种类繁多且排放量大的污染物,从而使得在环境中多大十几种甚至上百种的污染化合物,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介质组成成分的复杂性。比如水,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其出现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完全不同的形态。

(2)样品组分缺乏稳定性。一般来说,物理、生物以及化学性质等多个方面因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作用于环境污染物所具有的稳定性。但能够对环境污染物造成直接且最大的影响因素在于样本的本身,主要原因在于样本本身所具备的复杂特点与污染物之间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并且,其他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改变污染物的性质,如环境介质便会对污染物造成影响及变化,甚至还会导致迁移变化的发生。除此之外,勿污染物在收集、贮存及分离的过程中,试剂或者其他因素均会对样品组分构成造成一定程度上影响及作用。因此,实验者在对环境分析的过程中y以保障样品的稳定性。

(3)种类繁多。在实际分析的过程中会遇到复杂多样的样品种类,其种类的复杂与繁多性使得难以归纳污染物的来源。在分析检验的过程汇总具有形形的样品,且这些样品大多是紧密联系着与人们生活及日常有着极其密切关系的空气、水以及土壤等。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如今空气污染源已经被检测出的类型高达三百多种,且多氯联苯也对环境问题造成很大的影响。

(4)含量较低。一般来说,在对污染物样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较低的组分含量,在这个情况下,由于这个特点的存在从而便导致检测组的样品含量不高,进而影响检测组分的找到,也难以发现出检测组分,最终为了提高检测水平就不得不进一步提高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相关仪器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显著地提高仪器的精准性,才从而保证得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化学检测结果。

3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1)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方法在现代仪器各种分析方法中属于一种非常常见的检测方式,此种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将样品展开分离工作的前提下,再进一步开展更加细致的分析工作。色谱分析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主要的作用原理在于借助污染物中的不同成分所具有的不相容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成分所具备的不同吸附效果及分配系数等,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工作后再对其进行准确地测量及分析。此种检测方法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针对所要检测的样品开展定性及定量分析工作。鉴于此,色谱分析检测方法在环境无机化学分析中得到了被较为广泛的利用以及推广。

(2)原子荧光法。一般来说,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原子荧光法,而源自荧光法主要由三种类型构成,包括石墨炉原子吸收、氢化物原子吸收以及火焰原子吸收三种类型。在化学分析的过程中利用源自荧光法能够较为精准且科学的对检测与分析水里的金属元素。原子荧光法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分析中,对于水中的八种元素,通过原子荧光仪器也能实现对其的有效检测,此种检测方法在对容易转变为氯化物元素时,具有干扰机体程度低。灵敏且准确的特点。除此之外,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对光绪皇帝的死因分析的过程中,借助中子活化分析技术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等技术方式对其遗体的相关部分的分析检测工作,得出其死因是由于As中毒而导致。

(3)质谱法及联用技术。目前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质谱法,其主要的作用原理便是将获取到的样本放置在离子源里,然后再通过电离的方式来获得带电离子,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使离子高速运转的方式来穿过磁场,离子便会根据不同的质荷比而相应地产生出分离现象。质谱便由此构成,在实际分析与研究的过程中再结合最终形成的质谱线所处的位置及强度开展相关工作。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与实际工作状况来看,质谱法在分析与检测的过程中能够针对自然环境中的土壤、空气以及有机生物等各种物质,来开展相关的分析及测量工作,从而便能够获得科学可靠的检测结果。因此,在环境无机化学分析过程中,质谱法及联用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及推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环境的恶化,传统的检测仪器及方法从目前环境坚持标准角度而言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要求,大部分检测分析工作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还是需要依靠现代仪器的辅助。结合现今的发展水平来看,传统分析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环境无机化学分析的需求,而现代仪器分析的方法应用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且连续自动化的方式也逐渐的取代过去的手动方式。除此之外,自动化现代仪器设备在现阶段的环境分析过程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处于不断的推广中。

参考文献:

[1]张莉,郝敬宇.环境无机分析化学中关于现代仪器分析的应用与展望[J].价值工程,2014(35):291-292.

[2]李赞忠,乔子荣.现代仪器分析及其发展趋势[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37(21):1-4.

[3]马晓丽,勉强辉,孟磊等.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教文汇,2012(01):64-64,84.

篇2

关 键 词:税务筹划;动因分析;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3-0125-04

近些年来,随着纳税人纳税意识的不断增强,相伴而生的税务筹划也已不再是一项新生事物。纳税人纷纷进行税务筹划的动机是什么?众所周知,就是为了在正确理解政府税收思想、税法制定原则、税收管理、税收稽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自己的税收负担。但要挖掘纳税筹划的深层次原因,还必须借助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理论。本文从经济学视角进行剖析,试图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分析框架来探讨税务筹划的内在动因。

一、税务筹划的理性分析

(一)理性假设

1.“经济人”假设。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市场理论(MarketTheory),一个有效的市场必须是完全竞争的,才能使整个市场处于一般均衡状态。一个有效的、完全竞争的市场必须具备的基本前提(Basic Assumption)有两个:一是理性经济人假设,二是完全信息假设。经济人(Economic Man)是指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或组织,其本性是利己的、自私的,力图追求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始终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体。“经济人”也被称为理性“经济人”,理性经济人分为完全理性经济人和有限理性经济人,由于受完全信息假设的限制,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特指完全理性经济人。“经济人”的行为也称为理,在给定条件的约束下,“经济人”通过特定的行为方式会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最有效的预期目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成为驱策利益主体进行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理性“经济人”能够根据不同环境和自身经验来判断自身利益,使自己追求的经济利益尽可能最大化,与此同时,在有效的制度约束下,理性“经济人”这种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也将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在本文,我们将纳税人假定为理性“经济人”,即纳税企业是一个追求税后利润最大化的主体,纳税额作为纳税企业的一项费用项目,所以纳税企业会尽可能地减少应纳税额。

2. 纳税理性假设。理性假设(Reasonableness Assumption)是指存在一组可供选择的备选或替代方案,每种方案都对应一种特定的预期收益或满足程度以及目标的实现效果,但同时也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或风险,因此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某种能够带来最大净收益的方案;[1]纳税理性假设(Taxation-ReasonablenessAssumption) 是指在特定的税收环境约束下,纳税人总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投入(应纳税额)最少与产出(税后收益)最大的均衡。由于“纳税人”是理性的,自利、清醒和精明的本性必然促使其所选择的行动是主动的、自主的,这种行为的目标必然是追求风险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因此,纳税理性是驱动纳税人精减应纳税额的一种自主意识,目的在于寻求在特定税收环境下应纳税额最小且风险最小。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完全和信息非对称是绝对的,纳税人的理性只能说是一种“有限理性”,面对一个极其复杂的经济系统,纳税主体想要清楚地权衡自己所面临的所有利害、得失并选择最佳的行动几乎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尽管纳税人希望自己成为理性人而存在,但现实的纳税环境却是难以完全把握的,并且纳税人不具有计算最优纳税选择的全部能力,纳税人只能以有限理性人而存在。因此,纳税人决策和行动的选择仅仅是凭借其现有的知识,对他来说,选择的结果可能是“次优”的而不是“最优”。

(二)理性选择

1. 对违规行为的理性分析。税收中的违规行为通常是指纳税人的偷税、逃税、骗税、漏税和抗税等行为,它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违规操作,虽然纳税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逃避税款以达到减少纳税成本的目的,但其经济行为带来的风险特别高,为此将付出的代价也是特别巨大。因为各国法律都设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纳税人违规行为一旦被查出,罚款数额将远远大于偷逃的税款,从而使这种违规操作变得不经济。因此,对于任何一个理性的纳税人来讲,采用违规行为逃避纳税是不明智的,也是非理性的。[2]

2. 对税务筹划的理性分析。税务筹划(Tax Planning)一般包括节税、避税和税负转嫁等形式。节税是指纳税人通过财务活动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政策,从而享受最大的税收利益;从相关规定可以看出,节税是合理合法的利用税法,完全符合政府制定法律的意图。避税是指以合法的手段减少应纳税额,但通常含有贬义,常用来描述个人或企业通过精心安排,利用税法的漏洞、特例或其它不足之处来钻法律空子,以达到规避税赋和谋取税收利益的目的;避税是合法的但不合理的,有违立法精神。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以后,通过各种途径将自己的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也就是说,最初缴纳税款的法定纳税人(纳税人)不一定就是该项税收的最终负担者(负税人);税负转嫁是合法的但不一定合理,仅仅限于间接税。总之,税务筹划行为不管有无违反道德规范,但基于限定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之内,应当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所以税务筹划行为不会遭受法律制裁,又鉴于税务筹划可以减少应纳税款,降低成本费用支出,所以纳税筹划才是纳税人的理性选择。

二、税务筹划的供求曲线分析

供求曲线(Demand-Supply Curve)作为市场理论的解析表达,通过研究供给曲线或者需求曲线的变动对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动态反映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3]因此,在这里不妨利用这项分析工具来探讨纳税筹划的经济动因。

现在给出假设前提:①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即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以致没有一个买者或者卖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的影响力;②为了说明问题方便,本文假定市场上仅存两个厂商――厂商Ⅰ和厂商bⅡ,实际上是多个厂商;厂商Ⅰ的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是SI=aⅠ+bⅠp,厂商bⅡ的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是SbⅡ=abⅡ+bbⅡp,市场总供给曲线(社会成本曲线)是S=a+bp(a= aⅠ+ abⅡ;b= bⅠ+ bbⅡ)。③市场总需求曲线(社会价值曲线)是D=m+np。④市场均衡的条件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或者说社会成本等于社会价值,即S=D。如图1:初始的市场状态为图1的实线部分所示,均衡点在E点,均衡价格为P,均衡产量为Q,这时厂商Ⅰ的销售量为QⅠ,厂商bⅡ的销售量为QbⅡ,且Q= QⅠ+ QbⅡ。

图1 税务筹划供求曲线图

如果厂商Ⅰ进行税务筹划,直接的行为结果必然减少本单位的应纳税额(减少税额),那么使得厂商Ⅰ的投入价格下降,成本费用降低;间接的行为结果是促进了厂商Ⅰ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产品的供给量。因此,厂商Ⅰ的供给曲线由原来的SI位置将向右移动到SI'位置,移动的纵向距离为税务筹划的减少税额;而厂商bⅡ没有进行税务筹划,且其他情况也没有发生变化,则厂商bⅡ的供给曲线位置保持不变,此时的总供给曲线会由原来的S位置向右移到S’位置,E’点将成为新的均衡点,均衡价格下降到P’,均衡数量(市场量)增加到Q’。对于厂商bⅡ来说,不仅均衡价格降低了,而且产销量也减少了,其总收益必然减少;对于厂商Ⅰ则不然,由于采取税务筹划策略,它的产销量增加了,尽管市场上均衡价格有所下降,但只要均衡价格大于单位成本(包括税务筹划成本),其总收益必然增加;更何况我们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厂商Ⅰ的产销量增加不会影响到原来的市场价格,因此厂商Ⅰ和厂商bⅡ总收益的变化额只取决于产销量的变动,会得出上述相同结论。

下面给出一个实际的例子加以证明, 假设厂商Ⅰ的供给曲线、厂商bⅡ的供给曲线、社会总供给曲线、社会总需求曲线分别为:SI=-4+10p,SbⅡ=-8+15p,S=-12+25p,D= 68-15p。市场均衡状态时,S=D,即-12+25p=68-15p,求解得出p=2,Q=38;厂商Ⅰ的SI=QⅠ=-4+10×2=16,厂商bⅡ的SbⅡ=QbⅡ=-8+15×2=22。如果厂商Ⅰ进行税务筹划减少应纳税额,其成本将下降,从而加大私人产品供给,使SI移动到 S'Ⅰ,但不会影响社会总需求;再假设该供给曲线为S'Ⅰ= -2+10p,总供给曲线调整为S'= -10+25p,根据均衡条件公式S’=D 则-10+25p = 68-15p 求解得出P’=1.95,Q’=38.75,厂商Ⅰ的S’Ⅰ= Q’Ⅰ= -2+10×1.95=17.5, 厂商bⅡ的S’bⅡ=Q’bⅡ=-8+15×1.95 = 21.25。通过这种调整,并按照新的均衡价格P’=1.95计算,厂商Ⅰ的收益增加额为:17.5×1.95-16×2 =2.125;厂商bⅡ的收益减少额为:22×2-1.95×21.25 =2.5625;如果厂商Ⅰ因税务筹划所发生的成本小于收益的增加额2.125,那么他将获得更多的净收益,那么他将实施纳税筹划。由于我们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价格p=2不会因厂商Ⅰ的产销量增加而发生改变,因此厂商Ⅰ的收益增加额为:2×(17.5-16)=3;厂商bⅡ的收益减少额为:2×(22-21.25)=1.5,同样分析方法会得出上述相同结论。

三、税务筹划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分析

将上述两个厂商进行整体反应(即把两个厂商的供给曲线合并成一条社会总供给曲线)来研究税务筹划问题能够得出更多的信息,利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 Producer Surplus)理论加以论证。

根据市场理论可知,消费者剩余是指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为此实际支付的量,它是衡量买者对物品的评价,从几何图形上看,消费者剩余是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线以上的面积。生产者剩余是指卖者得到的量减去生产成本,它是衡量卖者参与市场的利益,从几何图形上看,生产者剩余是价格线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现在利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进行分析,见图2。

若政府未对厂商进行征税,均衡价格为P0,均衡产量为Q0;消费者剩余总额为p0E0a的面积,生产者剩余总额为p0E0b的面积。

若政府对厂商进行征税,单位产品征税金额为mh(p1p4),则有税收时的均衡产量为Q时,消费者剩余为p1ma的面积,与未征税时的消费者剩余总额相比损失了p1p0E0m的面积;征税时的生产者剩余为p4hb,相对于未征税时的生产者剩余总额损失了p0p4hE0的面积;此时由税收引起的市场规模收缩而产生的无谓损失为mhE0,政府的税收收入为p1p4hm。

图2 税务筹划需求曲线图

若政府对厂商征税,厂商采用税务筹划策略,单位产品减少应纳税额为mh-nk,使得厂商投入成本下降,促进生产,产销量增加到Q’。政府征税时,厂商进行税务筹划比未征税时的生产者剩余损失了p0p3kE0;消费者剩余损失了p2p0E0n。因此,在政府对厂商进行征税时,由于厂商进行税务筹划,使得消费者剩余增加了p1p2nm,生产者剩余增加了p3p4hk,同时也减少了税收带来的无谓损失mnkh。可见,纳税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对其本身和消费者来说是绝对有利的,也能减少不必要的社会损失(无谓损失),但对政府的税收收入不一定不利,这取决于p2p3kn 和 p1p4hm大小的比较。

四、税务筹划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Game Theory)也称对策论,研究的是相互影响的多方主体按照博弈规则进行对策选择的行为,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帕累托最优的纳什均衡状态,它是信息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纳税人在一定制度约束条件下进行税务筹划,完全可以借助博弈工具中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一个完整的博弈问题至少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参与人、战略、支付。参与人是博弈过程中的决策主体,是一个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组织或者个人,其目的是通过选择行动或者战略以实现自己最大化的支付或者效用水平;战略是指参与人在给定信息集下的行动规则,它是博弈各方可供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支付是指特定的战略组合下参与人确定的效用水平或者期望效用水平。

在博弈均衡状态下,博弈各方都达到了最优,都会维系这种均衡状态,在没有外在动力的情况下,任何一方都不会破坏这种均衡,从而使之稳定的存在。[4]纳税人之间存在某种利益的争夺关系,一方的行为会影响到其他方,所以可以构成一种博弈关系。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对纳税人之间的博弈做如下假设:有两个纳税人――甲和乙,分别为博弈两方的参与人,双方在各自行动之前都知道对方行动的可能性及其特征,甲和乙的战略组合分别为:(筹划,筹划)、(筹划,不筹划)、(不筹划,筹划)和(不筹划,不筹划)。如果甲和乙都不进行税务筹划,得到收益都为a1,需要缴纳税金都为b1,得到的税后净利都为p1=a1-b1;如果甲和乙都进行税务筹划,因为成本降低使企业竞争能力增强,从而使收益增加到a2(a2>a1),又因税务筹划而使应纳税额降到b2(b2<b1),另外发生筹划成本为c,税后净利将变为p2=a2-b2-c,(鉴于成本―效益原则,p2必然大于p1,否则纳税人将不会进行税务筹划,讨论将没有意义);如果一方进行纳税筹划,另一方不进行纳税筹划,那么筹划的一方将增加收益,并且这种增幅大于双方都筹划的增幅,因为它可以从对方那里争夺部分市场,所以设筹划税务的一方的收益为a3(a3>a2),同理不筹划税务的一方的收益为a4(a4<a1),扣除各自的纳税额后,筹划的一方的税后净利为p3=a3-b2-c,不筹划的一方的税后净利为p4=a4-b1。

在这种假设下,我们给出博弈矩阵:

通过对该博弈进行分析,求解纳什均衡。当纳税人甲的行动为“筹划”时,纳税人乙在a2-b2-c和a4-b1两者中选最大的一个净利润来决定采取什么行动,从前面假设可知a2-b2-c等于p2,又因为p2>p1,p1=a1-b1,由假设知a1>a4,从而a1-b1>a4-b1,最终得到a2-b2-c=p2>p1=a1-b1>a4-b1,乙会选取a2-b2-c,即采取相应的“筹划”行动;当纳税人甲的行动为“不筹划”时,纳税人乙在a3-b2-c和a1-b1两者中选最大的一个净利润来决定采取什么行动,从假设可知p2>p1,即a2-b2-c=p2>p1=a1-b1,又因为a3>a2,从而a3-b2-c>a2-b2-c,最终得到a3-b2-c>a2-b2-c=p2>p1=a1-b1,所以乙会选取a3-b2-c,即采取相应的“筹划”行动;同样道理,无论纳税人乙采取什么行动,甲的最优行动也为“筹划”。上述博弈矩阵只有一个纳什均衡解,即(筹划,筹划),而且纳税人进行税务筹划是他的占优战略。如果纳税人是理性的,他必将选择税务筹划来增加他的税后净利。

综上所述,从纳税人的理性角度、供求曲线角度、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角度以及博弈分析角度可以看出,纳税人进行税务筹划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

参考文献:

[1]肖红叶. 高级微观经济学[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李广舜,伍文中. 企业税务筹划的理论假设、理性选择和实务解析[J]. 辽宁财专学报,2002,(6):7-10.

[3]李嘉明. 企业税务筹划地数理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2001,(9):48-54.

篇3

一、税务筹划的内涵及其性质界定

(一)税务筹划的内涵

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特定税收制度下减轻赋税,规避风险的一种纳税行为。这种纳税方法有利于企业进行税务目标的筹划和税收对策的安排。从不同的角度对税务筹划进行分析,可以将其看做税务会计的组成部分,也可将其作为一种单独的学科。无论是税务筹划还是税务会计都涉及到两门以上的学科,作为新型学科的税务筹划应该属于财务学的范涛。

(二)税务筹划的性质

就税务筹划的性质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税务筹划具有超前性,其次是税务筹划有合法性。美国著名经济学教授认为,税务筹划就是纳税人对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控制,主要目的是避免不希望的税收后果,人们可以将税务筹划看作是挖掘现行税法中的理论漏洞,并对自己的交易行为进行设计来利用这一漏洞的过程。纳税人可以根据税法中涉及到的各种内容对涉税活动进行谋划。但是对各种涉税活动的谋划必须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所以说税务筹划的首要性质应该是合法性。如果税务筹划离开法律规定的范围,就会出现违法法律的规划,这样的规划就是违法行为。除此之外,税务筹划具有超前性,通常情况下,应税行为发生之后纳税人才具有缴纳税款的义务,一定程度上为纳税人缴纳税款以及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机会。纳税行为的超前性就是纳税人对既定的税收政策和涉税事项方案进行规划,对这些经济事项进行规划发生在其纳税行为之前,其最终目的是达到税收负担小的效果。

二、税务筹划经济学性质分析

税收筹划的经济学性质可以分为收益的租金属性以及市场均衡性,税收筹划收益是企业中一种特殊的制度收益,需要对其经济学行为进行界定。税收筹划介于寻利行为以及寻租行为的中间,寻利行为是一种生产性活动,而寻租行为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介于这两者行为之间的主要原因在于税法律制度为企业税务筹划提供了一定的约束规则,在这种约束规则之下,税务筹划是由于纳税人的税收支付而获得的对租金的追逐权。但是在不同的约束规则之下,税务筹划人不同其筹划能力也就有所不一样,从而获得的筹划收益也会不同,因此税务筹划又体现了一种差别化的经营能力。税务筹划不是一种单纯的寻租行为,而是一种特殊的寻利行为。筹划行为是在一种既定的制度下进行的,纳税人所获得的无差别税务筹划特权不需要在税收支付之外再进行支付,税法面前的税收筹划权力人人平等,与其他的管制或者是特权没有任何关联。尽管企业组织形式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人们受到理性的驱动,往往会将企业中的税收支付作为一种交易成本,简单来说就是不同企业对于交易成本的管理有着同样的偏好,企业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税收成本,追求税务筹划的利益。企业不同税务筹划的规划能力就会有所不同,因此,企业经营能力的特殊体现可以看其对税务筹划的能力,税务筹划能力较强的企业生产性也比较强。此外,税务筹划还可以节约税收现金流量,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实现企业的财物价值最大化,微观上能够增加企业的产值。

税务筹划在成本效益约束上与产品经营有着共同点,但是与产品市场相比较,税务筹划有着比较特殊的市场均衡过程和均衡条件。产品市场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典型的竞争关系,市场的需求往往决定着供给,在两者都相对较大的情况下,竞争效应就会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均衡价格往往比较高,并且呈现出一种由高到低的现象。与产品市场经营不同的是税务筹划的市场经营是一种非竞争性的关系,该环节中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与产品市场刚好相反,税务筹划市场的供给决定需求,其管制效应也是一种供给管制效应,均衡价格是一种由高到低的关系。税收法律制度是税务筹划市场的供给者,而纳税人是其市场的需求者。纳税人进行的税收支付既是税务筹划的需求价格,同时又是其供给价格。随着税收制度的变迁,无论是税务筹划的需求还是供给其均衡价格都比较低,但是长期均衡价格却比较高。当出现新的税务筹划供给时,通常很少有纳税人发现税务筹划知识,往往是较早进入税务筹划市场的人获得的税务筹划收益比较多,而纳税支付往往比较少。一些企业在经营中会看出税法提供的各种机会并对其加以使用,抓住说服提供的机会进行市场经营就会将企业带入市场经济利润较高的阶段。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更多的企业纳税人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企业在既定的税务筹划制度下出现的一些税务常识,进而也会让他们慢慢进入税务筹划市场。虽然税务筹划市场上的纳税人都是一种非竞争性的关系,但是由于税务筹划存在一定的规模效应,最终会引起政府对税收进行管制,导致税务筹划制度供给条件发生变动,当政府减少制度供给时就会使得纳税人的税务筹划利益减少。

三、税务筹划经济学性质对会计价值的拓展

(一)税务筹划对会计信息的拓展

现代税务筹划的基石是税务会计,现代税收是建立在现代会计基础之上的一种税收方式,会计为税收提供了主要的纳税依据。无论是通过何种方法都要将企业的纳税信息反映到税务会计报表之中。因此,企业提供税务税务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税务会计的确认和计量,税务信息是继财务会计之后的又一个企业对外报告会计。一般情况下,税务会计的信息使用者是税收管理当局。税务会计信息作为对外性质的会计报告,能够直接的对信息进行反馈。税务会计的信息使用者能够对企业提供的信息直接进行反馈,通过信息反馈可以给企业的税务筹划带来一定的价值。一些企业不知道如何恰当的进行税务处理时,需要企业会计师对企业经济的风险区域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挑战性的措施权衡风险,纳税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对自身的立场能够合理的进行解释就不会受到处罚。因此,在企业纳税信息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采取挑衅性姿态应对风险是一种比较划算的策略。总之,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不仅需要对税收法律比较熟悉,可以在应用过程中对其进行单方面的解释,同时还需要对税收法律进行界定。税务会计能够合理使用会计信息的反馈机制不仅能够帮助一般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同时还能够进行避税规划。在进行战略管理时,企业会计师使用信息反馈机制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管理知识,从而制定正确的税务筹划战略。

(二)税务筹划对管理会计的拓展

现代企业制定的财务目标更多的是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影响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因素往往是现金流,因此公司进行税务筹划主要目的是对现金流进行管理。主要是为了节约现金流,最终获得货币时间和价值,实现财务安排和规划。企业价值的实现与税务筹划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现代企业管理通常都将税务筹划作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税务筹划的经营性能够为企业的资本增加一定的税收支付,从而实现税收节约的目的。此外,税务筹划中也可以利用一些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和执行理念。作为现代企业经营能力的表现,税务筹划是管理会计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篇4

无机化学是化学科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学科,该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学、化工、轻工、材料、环境和能源等有关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它不仅是中学化学的延伸,而且也是后续课程(如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等)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当前,无机化学和其他化学分支一样,正从描述性的科学向推理及实用性的科学过渡、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从宏观向微观深入,一个现代无机化学新体系正在迅速地建立起来。在此形势下,作为专业教材出版单位的编辑,笔者从实际工作中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出发,总结归纳了国内高校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的发展脉络,并加以梳理,希望能对无机化学课程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高等学校无机化学课程设置

无机化学课程的开设对象比较广泛,用下表说明具体情况:

无机化学的基本内容应当是元素化学及其性质。但是,现行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在课程内容上大多停留在描述性介绍的水平上,而对与其相关的无机材料科学、无机合成科学、环境科学、绿色化学、新能源科学、生命科学等前沿热点研究领域知识却介绍得很少;在时间安排上,长期以来设置在大学一年级一次完成教学,因而长期没能解决好讲授元素化学所需的理论基础以及有关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等铺垫知识与讲授元素化学的课时比例。铺垫知识比重越大、无机化学本身削弱的也就越大;铺垫知识和理论基础比重不足,又影响大一学生的化学知识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以及后续其他基础课程必要基础知识的铺垫。并且新时期的无机化学需要更多的理论化学基础和相关知识,仅靠无机化学课程本身来铺垫更显力不从心了。因此20世纪90 年代起, 我国高校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纷纷加大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使无机化学这门课程适应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无机化学课程教材建设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学习前苏联教育经验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苏联教材的基础上,出版了一批无机化学课程翻译教材和自编教材。如高校化学化工类无机化学课程采用的格林卡编著的《普通化学》、戴安邦教授主编的《无机化学教程》等。这一时期出版的无机化学课程教材强调化学的基础课性质,强调学科的系统性,理论内容不深。描述化学部分以元素周期律为基础,分族分类讨论重要元素单质和相应化合物的性质。其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化学教材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立,使高等学校教材建设与高校的教学改革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产生了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无机化学课程教材。

1.精品教材例举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根据教育部相关编写教材的原则精神新编了一批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无机化学课程教材,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合编)、《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编)、《无机化学》(天津大学编)、《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合编)等。

2.新时期无机化学课程教材建设

近年由于无机化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成果不断引入,无机化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它不仅在内容上有了“爆炸”性的增加,而且在知识特性上也有了质的变化。另外,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这些都促使我国无机化学课程进行改革。在几年实践基础上,第二届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化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思想:拓宽基础;加强素质教学和能力培养;重视实验教学。为此应减少授课学时,取消专门化课程的理论课和实验;提倡多种形式的化学专业基础课体系并存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批具有明显特色的新体系、新内容的无机化学课程教材应运而生。

(1)着意改革教材体系、按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化学课程结构的教材

几十年来我国化学基础课(包括实验)体系是“四大化学”即“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但由于科学的发展和交叉,更由于本科教学思想的改变,使一批优秀教材脱颖而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有《化学原理》(印永嘉、姚天扬等)、《大学化学》(傅献彩)和《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史启祯)等。

(2)高年级无机化学课程教材

当前,各种新型无机化合物的合成以及化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之间的交叉渗透使无机化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它要求无机化学家具备坚实的现论基础和掌握现代物理研究方法。因此,高年级无机化学课程教材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了《中级无机化学》(朱文祥编)、《中级无机化学》(唐宗薰编)和《高等无机化学》(陈惠兰编)等。

(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教学资源创新与使用的提升

2000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通过对网络课程的整合,配套文字教材和其他媒体,形成一批适用的立体化教材。这些辅助教学的资源发展到今天,已经包括:电子教案、资源库、网络课程、试题库等,覆盖到课程的方方面面。有了数字化资源体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利用多媒体电脑及网上多媒体备课平台进行备课。2008年教育部在“质量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评选出若干国家级的“教学团队”。无机化学课程相关的团队有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厦门大学化学系、浙江大学化学系、大连理工大学化学系、西北大学化学系等。这些团队,就是在群策群力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使教研室范围内的教学活动真正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展开,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将他们结合起来的一个重要媒介,就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二次创作与再整合。

参考文献:

[1] 柯和平,周玉芬. 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 2005(16):61-64.

篇5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体会;教学探索

无机化学是四大基础化学之一,而《无机化学》课程是我校功能材料和材料专业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知识上将为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后续专业课打下基础。因此其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讲课老师要如何教好《无机化学》这门课程,对于大一新生又应该如何学好这门必须课,本人在多年的无机化学教学课程中,用心揣摩一些前辈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效果,认真学习其他高校名师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通过反复教学实践及与学生的频繁交流接触,产生了一些心得体会,撰写本文和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1 将化学史教育及“名人效应”适当穿插于无机化学教学中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则给人以智慧”。化学史是化学学科孕育,形成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历史。在无机化学教学中适当穿插介绍化学史知识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能使W生获得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稀有气体”一章时,介绍氩气的发现过程又称为“第三位小数”的胜利,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与精确。再如,在讲授“原子结构”一章时,可穿插介绍人类对原子结构探索的化学史过程,包括从汤姆逊的西瓜式原子模型卢瑟福的行星式模型波尔的旧量子化原子模型原子结构的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名人因为在某一领域有过人之处,容易引起人们对其崇拜和敬仰。在无机化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尝试利用“名人效应”,引入著名化学家的典型事迹,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讲授“化学键理论”时介绍伟大理论化学家鲍林如何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习和生活,及攻克一个又一个科学难关,并提出了著名的杂化轨道理论和共振论,以及许多新的概念,如电负性标度等,这对现代化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并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去阅读鲍林所撰写的《化学键的本质》一书,加深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认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 将“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贯穿于无机化学教学始终

元素无机化学课程,一直被认为是讲授的难点,因为在许多学生看来,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多、琐碎,学起来相当枯燥乏味。如果能够以“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馈结构”的主线贯穿整个无机化学的教学始终,让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分析探讨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性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硼族元素”一章时,引导学生从结构角度(即离域π键)分析缺电子分子BX3(X = F、Cl、Br),本身没达到8电子构型,却为何可以稳定存在;进一步从结构角度(氢键协同效应)对比分析同样未达到8电子稳定构型的B(OH)3,并没有类似BX3的离域π键来稳定结构,如何解释其稳定性及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在讲授“碳族元素”一章时,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的杂化轨道理论,分析关于CCl4及SiCl4能否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及水解反应方程式,从而避免学生硬生生的去记忆一些反应方程式。

3 将无机化学前沿领域的研究适时适量渗透到无机化学教学中

目前我校学生所使用的无机化学教材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的《工科无机化学》,该教材里面明显缺少一些化学科研前沿研究领域的介绍。如果能在无机化学教学中适当渗透一些无机化学的前沿研究领域,这能让学生对化学的一些前沿研究领域有更为直接和感性的认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对无机化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分子结构”一章时,介绍过去科学家都只能间接推断或猜测分子的结构,而最近在该领域中,美国科学家在顶级刊物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称首次借用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以原子级的分辨率清楚看到分子中各个原子之间的原子键的图像(图像中分子的原子键看起来与化学课本中的棒状图几乎一摸一样),让化学键首次肉眼可见。再如,在“晶体结构”一章时,当讲解到原子晶体金刚石结构时,可以适当向学生介绍被评价为“稻草变黄金”的研究(即中国科技大学钱逸泰等人利用CCl4和金属Na反应获得人造金刚石),当学生明白里面所涉及到的反应仅仅是简单的无机反应(CCl4+4Na=4NaCl+C金刚石),将更加激发他们的对《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以致用的想法。

4 将3D化学图形软件应用于无机化学教学中

当前3D化学软件,如Gaussian、DS ViewPro、Chemoffice等软件具有强大的计算和图形演示功能,将其运用到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使得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能够达到使浅尝者不觉深、深思者不嫌浅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分子轨道理论”时,学生往往不知道为什么第二周期的N2和O2外层分子轨道排布方式不一样,B2和O2为什么一样显顺磁性,通常只能生记硬背。而借助Gaussian软件及附属Gaussview可用来演示分子轨道实际填充情况,就使学生易于理解分子轨道理论。Gaussian软件还可以计算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等,通过比较同一周期或族的变化趋势,帮助我们学习元素周期律。再如,当讲到“氧族元素”中H2O2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借助Chemoffice软件来分析查询H2O2的二面角及能量大小等参数,这样将有助学生更加深入学习到H2O2的结构与性质关系。

【参考文献】

[1]苏小云,臧祥生.工科无机化学[M].3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一、目前无机化学面临的困难

为深入了解无机化学的教学现状,本研究以郑州某高校化学学院大一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调查298份,收回有效问卷285份,问卷回收率为95.6%。调查显示:学生基本采取高中的学习方式“上课仔细听讲做笔记,课下做练习题巩固”,说明学生没有了解大学无机化学的本质,没有养成大学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实验室、师生讨论等拓展知识面。学生普遍反映“大学知识内容多、难度大、抽象,和高中的化学衔接不上”,反映了教师仅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没有有效组织学生。多数学生希望补充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化学知识,增强课堂的有趣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希望教师在授课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重视对结论的掌握和应用,而忽视对内在规律的探索,一些知识点大学和高中所阐述的内涵和外延不一致,学生一直纠结于已有的知识,对颠覆已有知识的知识点不易接受;传统无机化学因为课时少,为赶进程,教学方式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课堂以教师为主体,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发展,而学生沿袭高中的学习方式,没有真正独立思考,使得学得的知识是死知识,在实际的化学相关环境中不会进行知识迁移和灵活应用;学生没真正理解学科本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加强,不具备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调查,目前无机化学面临的困难较多主要在:①教学内容多但教学时数有限;和国外教材内容相比,教材内容古板灵活性差;教学内容落后于科技发展水平;教学方法落后。②当前无机化学课堂教学多采取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仍是课堂的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引导不够重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自主性、创新性、个体差异性关注不够。③学习兴趣不大、学习目标模糊不清和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较低,是目前大学无机化学教学中学生体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课堂参与度不高,缺乏科学探索精神,怕吃苦,不能吃苦,遇到问题有畏难情绪。④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限制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无机化学教学的改革策略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立足于该科目的教学目标,通过全面科学地分析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应用水平做出合理的评价,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总的方针是精选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与当前科技水平接轨,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注重人文和科学素质的培养。以科学的思维分析方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解释、联系、寻找原因、总结规律、亲身体验、探究无机化学知识的规律和科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化学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1.了解学情,进行教学内容改革要求教师熟知高中教材,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把握学生对无机化学的认知程度,按照从易到难、从低到高以及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无机化学的教学,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实现无机化学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依据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是深入了解学情,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信息,启发学生多角度分析整合对比信息,并通过生生、师生间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化学知识是系统连贯的,授课时无机化学老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备课的时候,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的具体内容,从中寻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使学生明确已有的知识点,了解高中阶段学习此知识点的局限性,知道大学阶段怎样利用大学化学的知识处理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上课师生互动增加,课堂教学产生了良性循环,教学效果增强。教材比较相关知识点:化学1(必修)胶体、物理量、电解质、氧化还原、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以及各种元素和各种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2(必修)元素周期律、无机化学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核外电子排布的量子力学模型、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等。化学3(选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无机化学电子亲和能、范德华力、离子极化、过渡型晶体、配合物、金属键、配位键、电子云、元素周期表、价电子、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杂化轨道理论、共价键、离子键、氢键、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化学4(选修)无机化学能量最低原理、化学平衡常数、盐的水解平衡常数、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式、酸碱中和滴定的PH突跃、反应焓变与吉布斯自由能判断反应进行方向、同离子效应、酸碱质子理论、缓冲效应、络合平衡、电离度和水解度平面转化率、反应热、中和热、酸碱中和滴定、盖斯定律、原电池的负极(阳极)、电解、燃烧热、吸热反映、量热计、电镀。2.改善教学策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无机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自主探究式教学以及思维导向教学方式,解决目前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带来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的方式。这一教学方法需要通过小组、集体的形式,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出解决难题的方式,最终对知识留下深刻的记忆,这一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施探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策略是在教师积极引导和鼓励下,学生在了解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自己的能力,寻找最佳的学习方式,实施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学习方式;思维导图方式则是以科学命题的方式体现出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方面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知识的概括,再通过结构网的形式令学生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思维导图。学生可加深对知识点及其之间联系的了解,易于巩固旧知识,加深记忆,提高学习能力。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中作用重大。因此,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教师要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开展以提问和引导为主的教学方式,以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同学生个性存在差异,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学生应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做好时间规划,利用好课堂内外时间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要学会预习,抓住重难点,进行课外延伸阅读,善于归纳总结,利用各种资源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数据库等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思考,如主动探究化合价与氧化数的区别,其在化学历史上的演变过程;现代元素周期表与维尔纳周期表分别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大学阶段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和高中阶段的“构、位、性”建立起关系;怎样在化学平衡原理的知识体系中理解高中阶段学过的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盐类水解平衡;通过学习,提升哲学思想与审美能力,如利用氧化还原、酸碱、化学键等理论的学习了解无机化学中的矛盾与对立,继而分析出这些矛盾和对立的转化方式以及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自然中物质的分析研究,了解无机物在运动组合定位中存在的某种平衡与节奏等,如C60的发现源于对称性的研究与欣赏。总体来说,无机化学的教学评价方式依旧应该以最终结果为主,不过对结果的评价不仅局限于成绩、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上课出勤率等固定因素中,建议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如添加欧美流行的paper、阅读作业等,尊重学生个性,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针对性地对学生安排作业任务,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对无机化学的态度,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常新红.高师无机化学教学的思考和实践[J].广州化工,2014

[2]周红波,朱国兴,沈小平,刘雅淑.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大学生科研潜质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

篇7

王峰(1971),女,江苏沛县人。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无机化学教学与研究。

\[摘要\]

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类专业的第一门实验课,承载着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规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教学任务,是学生从事专业研究必备的基本素质。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繁琐无新意,学生缺乏主动性,而设计性实验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利用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充分发挥经典无机化学实验的魅力,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无机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3009404

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的第一门实验课程,是沟通中学化学和大学化学知识和学习模式的桥梁,在无机化学实验内容本身的基础上承载着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规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计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1,2\]。因此,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实验习惯及实验技能的培养,也关系着后续专业实验课的开设效果\[3\]。

1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难度不大,但是知识范围很广,包含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基本化学原理、元素化学和无机化合物的制备等等。无机化学实验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大部分是经典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甚至有很多都是在中学老师讲过学生背过的,例如“氢气的制备和铜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定”、“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各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等,实验结果都是已知的,每个实验项目的教学时间是3~4个学时,在这样一个很短时间内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原理、仪器原理、熟悉仪器的操作使用、实验注意事项并完成实验难度很大,没有办法只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仪器操作方法等尽量交待清楚,很多学生“照方抓药”完成实验,走个过场,随便写个数据,或者抄抄实验报告,自己思考的很少,其学习主动性无从发挥, 更谈不上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实践了,久而久之,还形成了一种不动脑思考,应付差事的坏习惯。

近年来,伴随着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逐步开展,大部分高校都已经意识到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并与中学化学教学一起都在进行着各式改革\[47\],在整个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中为了避免实验操作的重复往往把更多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实验调整到了大一,或者删减了一些验证性实验而增加了一些综合性和应用性试验,无机化学实验也随之更名为“普通化学实验”或“基础化学实验”,其结果虽然强化了基础、训练了综合实验能力,但同时过多且集中的实验基础训练容易导致枯燥乏味厌学;验证性实验的减少使学生缺少了第一手第一眼的实验感性认识,从而在跨越到综合应用性实验时缺乏过渡相当于“拔苗助长”,增加了教和学的难度。

因此,学院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了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模式。

2设计性实验内容的选择

2.1经典的无机化学实验

经典的无机化学实验包括化学常数测定和简单无机化合物制备,较复杂化合物的制备一般在综合化学实验中开设。虽然大多数学生对经典的无机化学实验内容和结果都比较熟悉,但真正操作却是第一次。因此,笔者选择这一部分实验以设计性实验的形式开设。

2.2元素化学中的验证性实验

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因为繁琐、枯燥,历史地位屡遭质疑。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对其进行了大幅度压缩甚至摒弃。但是它是无机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元素化学实验可以获得大量物质变化的第一手的感性知识,加深对课堂上讲授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这也是无机化学实验的主要学习任务。因此,枣庄学院选择将元素化学实验内容优化整合而不是简单地删减,以小型的设计性试验开设。

整合后的元素化学实验内容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而做为三种类型的设计性试验开设。第一种类型做为典型的性质实验,例如ds区元素,是理论和实验中很重要很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第二种类型做为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检测,例如卤族元素碘的实验“海带(紫菜)中提取碘及碘的性质”;第三种类型做为化学原理实验,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沉淀溶解平衡、配合物的性质等,把常见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归类实验。三种类型的实验尽可能囊括元素化学要求掌握的实验内容而不重复,同时这三种类型的实验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KMnO4氧化剂在不同的酸碱性介质中被还原产物不同”既可以做为锰化合物的性质,也可以做为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实验,又可以高锰酸钾的制备实验开出。

3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法

3.1经典的无机化学实验

1) 实验项目的提出。学期初实验教师制定一学期的实验计划表,其中标出设计性实验;在实验开出的前两周布置实验题目,提出设计要求,根据实验的性质和难度要求学生由2~3人一组经查阅文献资料、小组讨论后确定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设计方案包括实验原理,所用仪器和药品的种类、规格、浓度、用量、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结果的文献参考值,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等。

2) 查阅资料。大一新生还没有学习过文献检索课程,很多学生不懂得怎样查找资料,因此需要实验教师提前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引导学生学习图书馆的专业资料和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学会资料的筛选。

3) 教师批改实验方案。提前一周,学生上交实验方案给教师批阅。同一个实验不同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设计“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定”实验方案时学生分别选择了电解法、单分子膜法、量气法等。教师批改的时候针对每种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提问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意见修改、充实和完善实验方案。第一次的实验设计方案多数是学生在文献资料中摘抄的,没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单分子膜法中,学生习惯了实验中直接用已经配好的溶液,并没有想到自己需要配制硬脂酸镁的苯溶液,更没有想到它的浓度是多少,在老师提问后才想到文献中查找这个浓度,继而想到这个浓度意味着什么、大或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随着设计性试验的逐渐开出,学生不再只是简单的查和抄,慢慢地学会分析判断不同文献资料不同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融进自己的实验经验,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4) 实验。学生在实验方案经教师许可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实验。实验时,教师不再需要过多的讲解,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过程,包括实验仪器的组装、溶液的配制及标定等,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记录数据,教师来回巡视、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学生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教师及时与学生讨论并加以引导;实验进行中期组织同学讨论:实验原理设计成实验步骤的思路、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同一种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不同方法之间的比较等等。每当此时,学生就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例如,在第一次设计实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定”中,有的同学因为熟悉选了电解法,有的同学因为简单选了单分子膜法,还有的同学看到文献中说速度快而选择了量气法。实验后,大家分别就自己的方法,自己实验中走过的经验和教训一步一步总结过来,收效颇丰。有个同学甚至不好意思地说:“老师,这个实验步骤不应该是这样的,这是我在网上抄的,应该这样修改。”

5) 实验报告。在实验完成后,经老师审查实验记录和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在实验课后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过程分析并完成实验报告,最后由实验指导教师判定此次实验的成绩。

3.2元素化学中的验证性实验

一个元素化学实验项目一般由多个具体的小实验组成,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药品种类和产生的实验现象丰富多彩,但是实验步骤简单,需要精密仪器少,反应的发生完全依靠实验人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判断。例如,产物是溶解于溶液还是以沉淀形式存在,沉淀的形态是絮状、胶状或是颗粒状的;产物的颜色比如碘溶解在水中、乙醇中和四氯化碳中的颜色辨别仅靠教材中的文字描述是无法判断的,只有细细观察和比较才能逐步积累经验。因此,元素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化学观察能力和感性认识的精髓。

元素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时间基本上是在化学原理理论授课之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要推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实验中全面地观察现象(颜色、形态、气体或沉淀的生成等),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元素化学实验初期,教师根据已知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实验要求、实验条件的控制,得出实验结论;逐渐过渡到要求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验证化合物的性质,例如分析NaNO2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利用分步沉淀的方法分离Cl-、I-;鉴定Fe2+是否已被氧化等等。

元素化学实验既加深了理论课知识,又解决了以往只动手不动脑的机械性操作的问题,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尊重科学事实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当实验结果出现异常时更激发了学生讨论探索的激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设计性试验的开设方式

4.1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

无机化学实验是大学第一门实验课,学生实验能力有限,因此整个实验项目的设置顺序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由已知到未知的“梯度”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实验思维方法。在第一学期开出仪器的认领与洗涤、玻璃工、分析天平的使用、溶液的配制、粗盐的提纯和转化法制备硝酸钾等基础操作实验后,在每个实验项目中安排一些小型的设计性试验,例如,结合理论课的习题配制某种缓冲溶液并检验其缓冲能力、设计某种特定的原电池、检验氧化还原反应的介质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等,然后选择性地开设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定、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等简单的设计性实验,主要训练学生的查阅文献、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习惯;在第二学期安排了一部分综合设计性实验,如设计实验验证某种物质化学性质、未知物的鉴别、混合离子的分离与鉴定、常见无机物的制备及组成的定性、定量分析等。

4.2适当开放实验室,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实验课是一个训练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同,完成实验的时间也不相同。在有限的学时内,基础差的学生可能做不完实验,有些学生急于实验任务无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有些学生可能会得到不理想的实验结果。因此,为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基本技能训练和科研素质培养,枣庄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根据学生实验课时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实验室的放时间,安排实验教师进行指导。一方面,对在课堂内做得不够的或考查不合格的进行着重训练,做到人人过关; 另一方面,对一部分好的学生进行一些实验的选做或对课堂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对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的探索和创新,锻炼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

4.3考查

在每学期的无机化学实验考核中安排一次设计实验考查,设计实验的评价结果占总评成绩的30%。第一学期为化学常数测定实验,考察学生在查阅资料、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协作精神、安全环保和研究报告等方面的表现。第二学期为元素化学实验,当堂抽签完成,考察学生在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现象观察与实验结论总结等方面的表现。

5总结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设计性实验并不必须是综合性实验,而是做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形式,把简单实验看作是一项科学研究,尤其是让经典实验再现经典而不是简单地重复验证前人的结果,引导学生收集相关实验资料、制定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自行概括得出结论,在实验结果的验证过程中提高实验能力。因此,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开设设计性实验,从大学实验的起步阶段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主编.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刘书银,等.实验化学(第二版)\[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3\] 冯洁.高师化学实验教学应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8):47.

\[4\] 崔斌,赵建社,张逢星,等.大一化学实验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2):1921.

\[5\] 王佩华.改革“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加强学生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专辑):231233.

\[6\] 徐占林,王丽明,赵丽娜,等.高师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4547.

\[7\] 曹庆林,杨善中,王华林,等.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4):79.

Exploration of designing experiments establishing mode in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teaching

WANG Feng,HUANG Wei,ZHU Honglong,LIU Xuejing

(College of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Zaozhuang University,

Zaozhuang, Shandong277160,China)

Abstract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is the first experiment course in chemistry or chemical engineering speciality.It is teaching tasks of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o cultivate the rigorous scientific attitude,correct standard operation skills and good experimental habits,and which is also the students′ essential basic qualities in the professional field.The classical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items are mostly verification experiments, tedious,no new meaning,and so maybe lead to student′s lack of initiative. While,designing experiments is the effective ways to inspire students′ explore consciousness and train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To carry out 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using design experiments in a studentcentered and teachersupplemented teaching mode,the charm of classic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will be given full play.Experimental programs designed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independently complete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experiment,which will stimulate study interest of students,develop a rigorous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good professionalism,explore th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and establish found for subsequent courses of study and future work.

篇8

键词:医学院校;化学教学;探讨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pharmaceutical Medic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in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analyzes some factors of pharmacy inorganic chemistry course affect student learning, try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er-centered" teaching mode in pharmacy in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and starting from the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and in conformity with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ode of pharmacy inorganic chemistry new.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 chemistry teaching; explore

中图分类号:G42

引言:无机化学课程是医学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无机化学基本原理,使一年级学生能够初步应用这些理论从宏观的角度(化学平衡原理)及从微观的角度(原子分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去学习无机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元素知识,使学生能进一步应用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去学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存在、性质及反应性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并运用有关原理去讨论、说明、理解、相应的化学事实,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对后续的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起到支撑作用,与后续药学基础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也是这些课程的前导知识源泉。如果药学无机化学知识不足,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则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则更不会顺利,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

1药学无机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药学无机化学教学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课时不足

课时不足似乎是国内许多大专院校课程存在的普遍现象。一些院校药学无机化学教学周课时甚至仅为4小节,但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增加,各学科的教学课时普遍不足。所以,从增加无机化学教学课时数的角度解决问题是不可取的。那么,只有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提供条件才是一个积极的措施。

1.2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目前药学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和教改,几乎都是在基于客观主义和行为主义理论下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输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只把学生看做是外部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知识的特点是:①学得不完整,知识点空泛,知识面脆弱;②惰性学习,无法在需要知识之时运用;③学法不灵活,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知识。

因此,改变药学无机化学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高药学无机化学课程学习成绩,是当前药学无机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今欧美国家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认识是在认知主体(学习者)与客观环境(社会文化情境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认识的发展是通过对认知结构不断进行意义建构中获得的。因此,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学习者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与该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即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3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物质代谢途径错综复杂,所覆盖的知识点多,且大部分都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如果运用传统板书教学,平铺直叙地讲解,难以展现代谢途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生势必会觉得枯燥乏味,思维松懈,课上完后头脑可能还是一片空白。而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板书的时间,能将抽象、生涩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讲渗透压,就把具体过程在PPT上展示,并采用动画效果,将重要内容(渗透浓度、渗透压)用颜色标示出来加以区别,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这样,一方面给学生以整体感理解渗透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可有选择地个别讲解其中的重点步骤。通过多媒体教学,使难以理解的化学反应机理通过图像、图表、文字、数据与动画演示结合融为一体,直观地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学习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4联系生活实践,结合临床药学知识

人体血液是一个复杂的缓冲溶液,其中最主要的一对缓冲对为碳酸和碳酸氢钠,通过缓冲作用调节人体的酸碱度,维持人体PH值。通过来自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会联系在一起,枯燥的知识变得更易理解接受,也更易记住。例如在讲解缓冲溶液实验课时首先复习理论知识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作用,PH值的计算,缓冲容量等概念;再讲解本次实验课的目的、实验内容。边讲解边演示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学生分成三人一组,说、学、做一体化,指导学生做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感到了学习的喜悦,做到了寓教于乐。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将临床药学知识与理论联系起来,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学生在以后从事医疗工作的过程中养成时时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起来的良好习惯。通过这样的联系,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不纯粹是抽象的知识,而是与临床密切相关。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由被动记忆转变为主动摄取,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时突出高职高专的特点,减少知识的抽象性、理论性,多

5运用列表对比法

运用对比法在物质代谢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不仅使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更教会了学生一种非常有益的学习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可以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首先列出需要比较的项目,再引导学生填充其内容,最后进行讲解。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的重点内容,可以对不同周期不同族的元素从原子结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成键特性等方面列表总结,比较各族元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讲授元素的各种理化性质,常见的化合物等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和条理化,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内容,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开来;另一方面不仅体现了教学的巩固性原则,而且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篇9

(1)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从优化课程内容入手,对无机化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2];

(2)钦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从无机化学的重要地位出发,结合无机化学的教学目的,对无机化学多媒体课件进行了构建和探讨[3]。菏泽学院是一个应用型的地方性教学型本科院校,于2012年成功申请了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能源化工专业。我系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无机化学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根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结合无机化学课程特点,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于2012年制定了能源化工无机化学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基础及实验实践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化工专业技能人才做好准备;同时,也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此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1知识目标

主要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方面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气体的扩散定律,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反应速率理论;强电解质解离、离子氛、活度系数的概念;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路易斯结构式,等电子体原理,分子轨道理论;化学电源与电解;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金属卤化物、拟卤素和拟卤化物、互卤化物和多卤化物;硫和硫化物、单质硫、硫化氢和氢硫酸的物理性质;硅的单质、硅烷、硅的卤化物、硅的含氧化合物。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及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生成热的概念及应用,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断方法;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缓冲溶液的原理及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及移动;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及基本性质的周期性;价键理论,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基本概念:原电池、电极电势和电动势及能斯特方程;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卤化氢和氢卤酸的化学性质;氧、氧化物、臭氧、过氧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硫的含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掌握氮的氢化物、氮的含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2专业能力与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谦虚的品格、勤奋好学的习惯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创作、做事严谨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唯物主义辨证的思维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工程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目标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法、用途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化学计算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绘制出特性曲线,能够写出规范实验报告并加以总结概括的能力。素质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勤苦奋斗、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2丰富合理的教学内容

2.1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在教学过程,教师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入教学内容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的同时展开科研,而科研课题也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这样会更能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并能深入把握,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深度、广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4]。另外教师将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分析中,将科研成果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最新知识与信息传递给学生,科研推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发展情况,充分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及时补充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建设。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案例教学”,对具体科研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及产生原因,选择合理方案。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可以自主查阅资料并开展项目的研究性学习。

2.2建设开放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环境,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充分利用我系基础实验室和化学工程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结合我系化学能源工程专业及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试图探索出一套完善的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系内实验技能竞赛及无机化学创新实验设计竞赛等项目,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培养今后创新实践的能力。开展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在大三下学期进入教师的科研室进行锻炼,参与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大二学生参加无机化学实验技能竞赛,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另外聘请国内外无机化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我系作学术报告,增加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全面了解无机化学的前沿动态,为今后的科研之路做好准备。

3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针对目前无机化学课时缩减而传递信息量大的情况,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此多媒体技术已广泛使用在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方面将节省下的板书的时间能够用于重点难点的讲解,另一方面多媒体中引入一些无机化学演示实验、实物图像,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表现的更加生动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仅利用多媒体也有一定的缺陷,如对一些公式的推导,仅利用多媒体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多媒体跟板书结合会更加有利于公式的推导。另外,还会避免仅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进度过快,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缺点。总之,鼓励学生课前预习,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既能考虑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掌握程度,又能兼顾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无机化学;分子结构;教学

分子结构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具体的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其内容比较抽象和复杂,从而使得其课堂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以下通过对无机化学分子结构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1]

1在无机化学分子结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理论的认识比较模糊

在刚接触无机化学时,学生希望老师能够透彻地讲解学习内容中的每一个问题。但是,从现实角度来看,由于学生在中学时代所学习的内容比较浅显,所具有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而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教师也会感到力不从心。进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茫然的情绪,很难对理论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对分子结构的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会困难重重。

1.2学生对四个量子数的认识不清

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他们认为四个量子数是人为规定的。从波尔的原子轨道概念以及大量的光谱实验数据可知,原子轨道是量子化的。沿用波尔的主量子数n,在解方程过程中,根据条件引入了1,m,ms。在这一过程中,量子数的取值即为一个特定的条件。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我们在用波动力学方程来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时,常常表示为径向分布示意图和角度分布示意图及电子云的径向分布示意图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示意图。因此,在用量子数来描述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状态时,由于电子的运动状态是由特定的量子数决定的,因而就有特定的径向分布图和角度分布图可以表示出来。因此,量子数是电子运动状态的简单表示。

1.3学生对原子的亚层轨道的能级分布及能级交错现象理解不清

原子的核外电子处在不同的能级中,而对这部分内容学生往往得不到满意的解释。从而使得学生对原子的亚层轨道的能级分布及能级交错现象无法清除地理解。原子在形成分子时,原子轨道的相互重叠形成新的分子轨道。而在中学的化学教材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离子键理论和路易斯分子结构式。在这一理论中,其强调的是8电子稳定结构,但在大学中,学生所接触的又是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其中价键理论中以杂化轨道理论为重点,能够运用最小斥力原则来轻松地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而分子轨道理论则能合理的解释分子的性质。对此,学生们常常以为什么不服从八电子稳定结构而困惑。

1.4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无机化学分子结构教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薛恒对无机化学分子结构的教学内容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打瞌睡、走神等现象。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也是教学效果能否达成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这一问题给予解决。

2无机化学分子结构教学的应对策略

2.1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由于化学知识比较抽象,很难对物质的微观世界进行物化,从而使得学生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下往往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其最终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对此,为解决学生的这种状态,我们可以在无机化学的分子结构教学中引入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例如,可以让学生将二氧化硫的分子空间构型写出来。在这一目标下,学生就会自然地回想相关的知识,查找相关的资料等,最终获得相关的知识。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以往学过的知识的理解,同时还会对化学知识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由于二氧化硫中的硫原子所采用的是杂化方式,因此,就可以应用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的理论来解释二氧化硫的分子空间构型就,进而得出该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2]

2.2模拟实验教学模式

在认识原子、分子的过程中,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无机化学的分子结构教学中,实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由于考虑到化学仪器的成本等问题,使得无机化学实验中没有开设有关无机化学微观物质结构的实验。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来设置虚拟的化学实验模拟空间,让学生结合与化学作图、化学结构和分子图形密切相关的软件,如Origin,hotoshop,ChemOffice等软件,来做一些简单的模拟实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微观分子结构的认识,提高教学效果。[3]

2.3适当的进行开放式的教学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理论的提出都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探究过程,分子结构理论的提出同样如此。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分子结构理论还并不完善。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了解也在不断地深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讲解各种理论的优点及其局限性,让学生去思考一些学术前沿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开放式教学是我们教学法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在这一教学法中,每一个化学教师都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科研成果,并关注学科的发展动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提过教学质量。

2.4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应当精心准备课件,这样可以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有利于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搭建多媒体教学平台,打破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限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实现针对性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并将学习成果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

3结语

总而言之,无机化学作为一门化学基础课程,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分子结构又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只有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子结构,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学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进无机化学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无机化学分子结构部分的教学,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慧玲.无机化学中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的教学探讨[J].化学高等教育,2007(3).

[2]李运富.浅谈无机化学中物质结构部分的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4).

[3]李晓玲,刘广臻,辛凌云,冯明巧.无机化学微观物质结构的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