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目前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 问题及控制
随着现代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对其自身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形势也随之出现了诸多变化,尽管目前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有显著地提高,但信贷风险的周期性爆发仍然是制约其高效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现阶段商业银行必须认识的一点是:针对信贷危机的频繁爆发的情况,必须尽快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并且积极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来解决信贷风险问题,从而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信贷风险突出的问题
(一)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缺乏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采取的主要管理模式,但因为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与历史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仍然存在严重的阻碍。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银行资产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贷款,造成资产负债的结构单一,不合理性问题特别突出,而且其中不良资产的比重大,对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形成重大威胁,是目前商业银行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来看,利用发行金融证券然后筹集资金而形成的负债占比极低,这样导致负债之间的互相转化存在严重的问题。然而针对负债情况而言,由于其主要资金来源是由居民储蓄以及种类不多的单位存款组成的,资金比较紧张,周转基金少,难以针对突发的经济压力,即使有效地做出对应的调节。
(二)信贷风险计量水平低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蓬勃生长的过程,市场压力大,在长期的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为了赢得生存空间,不惜加宽放贷力度,导致恶性竞争的增长,这也体现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防范能力较低的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市场经济的正常平稳发展,甚至加快信贷危机的进程,其对市场经济的破坏程度可想而知。在生活中商业银行的放贷模式基本上是采取直接行政命令或以历史经验为标准进行放贷的办法,问题相当突出,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风险度量法逐渐出现在银行的管理手段中,可是这种方法的运用相当不成熟,其计算公式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存在的风险较高,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同时针对银行放贷的具体手段,长久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基本是凭借经验决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质,造成信贷风险的防范与识别能力差,很多不应发放的贷款还是溜出去了。
(三)贷后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商业银行的健康持续的运转不单单在资金的贷款中,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商业银行能否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然而重放贷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的运转过程中,银行在信贷资产发放后,缺乏对信贷资产的监控,由于银行发放的资金进入企业的生产和流通领域之后,会有各种内部或外部原因使得债务人不能到期还款,针对借贷人在还贷期内无法及时还贷的情况,银行的反应速度存在的停滞性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后续管理跟不上贷款速度严重威胁着银行的生存状况。其主要表现在银行贷后管理工作跟不上,消化方式过于单一,并且处理不及时,形成大量不良贷款。随着不良贷款的积累,银行为了补偿亏损,解决资金周转问题会加剧银行的放贷限度,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二、信贷风险控制具体对策
预防与减小信贷风险, 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 表面上看来只和银企两方有关,而事实上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的工程, 涉及方方面面, 也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来协调, 不仅涉及到微观经济世界的各个领域, 也体现在宏观经济的各方各面。信贷风险控制需要政府、企业还有银行三方面密切合作,互相协作,综合利用道德、行政、法律、经济等各种微观的、宏观的经济手段,开展标本兼治,防治并举的措施。
(一)提高员工的素质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健康高效发展与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存在着不可划分的关系,相关人员管理意识淡薄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管理人员现场经验匮乏、缺乏经验和技术,缺少必要的知识和良好的技术素养,这些都导致信贷管理水平低下,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因此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推动他们提高抗风险的能力是提高银行生存空间的重要保障。然而要想提高整体水平,首先要培养施工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定期举行针对全体员工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并建立完善风险激励机制,增加员工的信贷风险防范意识与积极性。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保证管理水平的首要前提。。这将对化解信贷风险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一定要高度的重视并实施。
(二)准确认定信贷资产的质量形态
从在信贷资产进行质量认定和分类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出发,提高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资产质量认定工作的检查频率与力度,上级银行应当逐行委派“质量检查员”,督促下级银行落实完善信贷资产质量认定、资产分类工作的程序,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并及时地上报认定和分类的结果,然后由“质量监督员”全权负责下级行的信贷资产质量认定结果。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商业银行始终存在很多的信贷风险问题,使得信贷风险没有办法得到相应的有效控制,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银行的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在商业银行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仍然需要做出相当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2
一、现阶段我国消费信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借款人风险是消费信贷业务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借款人还贷能力。消费信贷的贷前调查要涉及对贷款申请人还款能力的评价,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容易造成银行信贷资产的损失。
2、借款人信用,即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它取决于借款人的品质。在消费信贷过程中,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目前判断消费者信用主要依靠申请人自己提供的有关收入证明材料,但是我国居民收入的透明度低,这种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值得怀疑。在缺少个人信用制度的情况下,在银行有存款或信用卡的客户还好,银行多少掌握一些比较可靠的信息,对于其他的消费者,银行则无从了解消费者的道德品质、历史状况:对借款人的个人收入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对消费者的还款能力也难以进行准确的评价。这必然加大了消费信贷的风险。
目录一、我国目前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
二、我国目前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1、借款人风险是消费信贷业务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2、商业银行管理体制陈旧、僵化,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3、消费信贷市场的各种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三、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问题的对策
1、对借款人风险的防范
2、改革商业银行管理体制,强化风险防范措施
3、加强对消费信贷市场的各种配套政策、措施的完善
参考资料1、曹子娟,《消费信贷:在规范中健康发展》,《中国金融》,2003年第15期。
2、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课题组,《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战略思考》,《中国金融》,2003年第15期。
3、何爱武;孙海波,《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分析及其对策》,《中国金融》,2003年第15期。
4、江影,《试论当前发展消费信贷的难点及对策》,《福建金融》,2003年第04期。
5、王军,《消费信贷中个人信用评估指标的设立》,《农村金融研究》,2001年第10期。
6、何爱武;孙海波,《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分析及其对策》,《金融与保险》,2003年第08期。
7、邓雁蓉,《消费信贷的市场走势及竞争对策》,《农村金融研究》,2001年第12期。
8、赵茁,《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途径》,《农村金融研究》,2003年10期。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国际业务 问题 建议
一、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简介
从广义而言,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不仅包括其在国外的业务活动,还包括了在国内进行的相关的国际业务。国际之间的贸易或者非贸易往来会发生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并使用货币收付,由此就产生了国际结算业务,但是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不只包括国际结算业务,还包括国际信贷与投资和外汇交易业务等。国际结算业务包括汇款结算、托付结算、信用证结算及担保等业务等;国际信贷与投资包括进出口融资(如进口押汇、出口押汇、打包放款、票据承兑、出口贷款等)及国际放款。外汇结算业务作为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外汇头寸、远期外汇买卖、即期外汇买卖、套汇与套利、期权交易及投机等。同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相比,国际业务具有盈利能力强的特点,因而成为了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并且,随着商业银行的成熟与发展,其所从事的国际业务也日益增多,用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存在的问题
1、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国际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从事国际业务的人员素质与能力存在很大的不足,不能够满足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开展的需要。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与传统的银行业务不同,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国际金融知识、了解外汇政策和外汇法规,还对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水平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商业银行这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
2、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结构有缺陷
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时存在着严重的“抓大放小”的问题,重视国有企业或者大型企业的国际业务,而不重视中小型企业的国际业务。大多数商业银行认为中小企业信用差,偿债能力低等,容易造成坏账损失。但是在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中小企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某些行业,中小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贡献要远远超过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可以说是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重要客户来源。
3、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存在风险
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目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但是随着国际业务量的增多,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方面国际业务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缺乏创新,两者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的存在。并且,金融衍生工具快速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但是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高风险,造成了很多国际银行的巨额亏损。金融衍生工具的普遍性势必会给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带来风险。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建议
1、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与能力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人才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从业人才能力较低的问题,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解决。第一是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器业务操作水平和能力,具体的培训内容包括外汇政策、国际金融知识以及语言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第二,可以引进高素质和高能量的综合型人才。目前,很多专家型的人才多在外资银行,这些人才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竞争力之一。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高薪、高职位或者其他优厚的待遇来吸引人才,为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2、调整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结构
中小企业是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重要潜在客户。因而毕竟大型企业的国际业务有限,不能满足商业银行的利润需求,一时之间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也难以改变。商业银行应该放下对中小企业的歧视,认识到中小企业在国际业务中的潜力。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开展国际业务时,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审视,充分了解和评价其偿债能力及信用条件,从而选择优质的、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国际业务营销,获得一大批有潜力的国际业务客户。
3、商业银行加强对国际业务的风险防范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面临着来自银行内部、外部等多方面的风险,为了促进国际业务更好开展,商业银行有必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一方面,商业银行要针对国际业务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对国际业务的操作流程、业务往来等严格规范。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要对客户进行严格的审查,包括客户的信用条件、是否可追索等,之后再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受理国际业务。
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形式,国际业务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我国各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激烈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阻碍了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开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日后,商业银行有必要对国际业务加强管理和风险的防范,从而使其为商业银行增加收益,促进商业银行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伟.浅析中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创新研究[J].企业导报,2014(12).
[2]郝国良.浅议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问题及发展战略[J].大众商务,2012(08).
[3]邵斌.国有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战略[J].当代财经,2011(02).
篇4
关键词:房地产 运行 模式 商业
一、定义和主要类型
地产按其功能通常分为三大类,即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住宅地产和以商业活动为目的的商业地产、以工业生产功能为主的工业地产,商业地产的特点是通过在地产上的商业活动体现商业和地产价值的集合,商业地产主要包括写字楼、商场、店面、旅游景点、酒店等。
二、商业地产的主要运行模式
(一)只租不售。即在商业地产建成以后,通过招商出租的方式,收取租金,逐步回收投资商业地产的投入及获取投资收益。
1、只租不售的好处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获取较稳定的投资收益的同时,获取商业地产的增值收益;二是在需要资金时,可通过将商业地产抵押的方式取得贷款;三可以统筹租金,防止恶性压低租金;四如招租、日常经营、物业管理等后继工作做得到位,则可提升该投资者的品牌价值。
2、只租不售的弊端在于:一对商业地产的招租要求较高,存在招租无法达到预期、租金收入不理想的风险及投资回收期较长的特点;二对招租的总体定位、商家的具体定位、具置的规划等均需做出很好规划,否则会导致整个项目的招商失败、无法出租;三商场地产的日常经营管理、物业管理等后继工作对投资者也提出了较高要求,特别是对刚介入商业地产的投资者更是一个挑战,如经营管理不到位,对后继的招租、现有商家的维护、租金等方面都将带来负面影响。
3、只租不售商业地产的难点:一整个项目的设计规划、招商策划等前期工作,对项目招租的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对投资者在这方面的要求极高;二招租和日常管理团队,对招租的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只租不售的方式需要投资者要有较良好的财务状况、较高的商业地产综合规划和管理能力、企业较明确和稳定的战略发展定位。
4、案例:北京万通集团持有的万通商城采取只租不售的方式,统一布局,统一招租,统一管理,使其租金一直居高不下,取得了成功。
(二)全部出售。即在商业地产建成后或取得商业地产的产权后,将其全部出售。
1、出售方式的好处主要:一是可一次性收回投资成本、获取投资收益,解决投资者的现金问题;二是可省去招商、管理等环节,节约投资者的人力、物力资源;三对商业地产前期设计规划方面的要求不会像只租不售的投资者要求那么高。
2、出售的方式存在的主要弊端在:一如地产行业向上发展,则投资者享受不到商业地产带来的增值红利;二商业地产普遍存在投资金额大的特点,使得有能力全额购买整个商业地产项目的投资者少之又少;即使有能力购买,理性的投资者也不太愿意用大笔资金购买,更多的会寻找新的地块、自己建,因此,单纯的出售开始不再适应商业地产的发展。
3、出售方式商业地产最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商业地产包装策划好已理想的价格出售。因此,计划出售的商业地产,在计划投资时就因先做好出售策划工作。
(三)租售结合。即投资者将商业地产的一部分出租,另部分进行销售。
1、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一即可收回部分投资成本,解决现金流问题,又可持有部分商业地产,享受其增值带来的好处。二解决部分招商压力和管理压力。三租的部分还可以用于贷款,同样可以解决部分资金压力。四如售得理想,反过来会促进招租。
2、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一对租售部分的比率、具置等需做很好的策划,如策划不会,否则会对租及售的整个项目产生不利影响;二无法统筹考虑整个项目的租金,可能会出现恶性压低租金的现象;三无法统筹考虑、策划整个项目交付使用后的定位、经营、管理等工作,需与其他购买协商。
3、租售结合方式的难点在于:如何统筹安排租与售的定位和比率、协调各购买者的关系等。
4、案例:最典型的就是万达集团开发的大连万达城市广场,一楼只租,二楼三楼卖给沃尔玛,通过沃尔玛作为主力店的作用,带来大量的人流量,进而也为万达集团和其他商家带来钱流,且万达广场一层销售价格通常是市场价的两到三倍,沃尔玛店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商业地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短期内,由于在建和潜在的商业地产供应量过大,部分城市商业地产面临过剩风险,投资回报率降低。据悉目前国内商业地产的投资回报率已经被压缩至历史最低,约为6%。
2、投资者普遍存在专业度低的困境。一些投资商业地产的企业,特别是2008年前后才开始进军商业地产领域的企业,因缺乏经验和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面临许多问题,如缺乏人才团队、内部管理机制、资产管理能力、前期设计规划能力等,这些都将影响了投资商业地产的成功与否;即便是在商业地产方面投资较成功的万达集团,其在万达广场使用后的物业管理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如在厦门湖里区投资的万达广场,其地下车库无较明显的指示牌、区间管理不到位,易造成停车、出车库困难。
3、地区发展不均衡。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商业地产因发展得较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商业地产发展得较成熟、较充分;而经济较差的中西部地区,因经济起步较东部地区晚,经济较不发达,对商业地产的需求也就较晚,总体上正处于与起步阶段。
4、投资资金来源单一。目前,投资商业地产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投资者自有资金和银行的贷款,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地产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
篇5
[关键词]开发 利用 地下商业空间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33-01
一、国内外地下商业空间发展现状
第一,国内地下商业空间发展现状。1.所谓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就是按照商业和市场需要而开发建设的处于地表以下的建筑,也称地下工程,按工程建设结构分为单独地下工程和结合地面建筑而修建的地下工程。2.自原始人洞穴巢居的生活开始,人类已经开始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近代,我们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从最初的以大型建筑物为依托向地下自然延伸到地下综合体的建成,以及到目前地下城的建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二,国外地下商业空间的发展现状。1.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经验则比较成熟,从最初地铁的建设到如今地下城的开发利用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所以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中,西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都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2.以日本为例介绍一下目前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日本是一个岛国,可利用面积十分有限,所以有效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成为其缓解城市压力的重要决策。日本目前的地面空间与地下空间已经做到了紧密的衔接,无论从大型建筑的地下空间到公共空间的地下城,各个方面都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局域网,并且正在将一些公共建筑和公共休闲娱乐空间向地下发展。
二、我国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利用模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我国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的模式。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商业空间也会随之而扩大。地下商业空间在许多城市崭露头角。目前,我国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仅仅处于萌芽阶段,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首先,大部分地下商业空间在开发时只是进行浅层次平行面开发,因此造成了空间层次上的缺乏。其次,地下商业空间主要存在于城市的繁华地域,商业空间发展的前瞻性十分有限。再次,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中交通物流系统的开发范围小,系统紊乱。2.在利用方面,地下商业空间局限于购物。虽然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地下隧道和地下工程最多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国家,可是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在空间的利用率以及工程质量上都难以保证。
第二,我国地下商业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1.虽然中国目前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有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地下商业空间人口流动大,空气质量难以保证;电路、水路、安全消防等硬性装置不达标;阳光的摄入量不足;紧急通道出口标志不明显,并且通道出口设计大部分都很狭窄等等一系列问题。2.在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上对其前瞻性考虑不足,以及对其开发的不可逆性也没有长远规划,不仅造成了空间的浪费更对地下环境造成了损害。
总之,无论在入口、内部空间设计还是规划模式上,中国的地下商场空间设计还存在着很多弊端。
三、解决我国地下商业空间规划设计模式的方法
第一,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商业空间的发展势在必行。在地面空间缺乏的同时,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1.首先是商业空间规划上的混乱无序。在空间规划上应遵循疏密有度,同性质商业空间单独规划,并且将餐厅、游戏场所等人流多的空间靠近地面设计,走廊开敞空间留足,主次空间分明,标志性建筑或是标示周围空间以适当扩大的原则来设计。配置一定的景观与休息设施,或是运用下沉式空间塑造一个别致的休闲区,在欧美将图书馆、体育场搬入地下的同时,中国也应该将地下综合体空间合理利用与规划,打造一个真正的中国城市地下商业空间。2.其次是在对地下多层次空间的开发规划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及深层次全方位的开发原则。在不对地质层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开发,充分重视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开发,以浅层空间为依托,由深及浅逐步开发,保证每一寸土地的充分利用。3.再次,在材料以及能源的利用方面要朝着高科技新材料、环保绿色的方向发展,纳米技术的发展使新材料层出不穷,地下空间所用材料特殊,必须具备耐高温、耐潮湿、无污染的特性,并且要易于安装拆卸。
第二,中国民族众多,地域文化各异。因此在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时要将当地的地域性文化渗入到设计当中。地域文化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或是代表这一地区的语言,每个地下商业空间在设计时尤其要强调我们的地域文化。
四、小结
开发地下商业空间是中国目前势在必行的项目,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人为本的理论以及绿色设计、地域性文化的元素渗入到设计当中,不仅是设计师的责任,也是人类对下一代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1.
[2]陈志龙,王玉.北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01月.
[3]朱建明.地下空间设计与实践.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4](美)吉迪恩·S·格兰尼.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国外城市设计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现状;完善对策
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的基础是电子商务,是我国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中,基于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支付结算形式,其本质上的结算主体仍然是银行,但是在形式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革。例如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快速发展,对于我国金融支付结算体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现状
就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银行支付网关、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中国银联支付,这三种支付形式在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支付体验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差别。目前,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的发展,在这三种互联网支付结算形式中,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速度较快,例如支付宝,其交易规模和支付结算应用范围较广。支付宝平台依托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电子商务平台,其日常交易规模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支付范围的广泛性方面,虽然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应用范围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扩展,但是相较于银行支付网关以及银联支付而言还有着一定的差距,这两种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方式有着更广的应用范围。整体而言,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应用体系,相关的技术也日趋完善,也为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应当看到,在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如监管体系不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手续费用标准不统一等等。
二、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
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是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在相应的管理体系,特别是监管体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体系的监管力度也存在着不足的问题,例如在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中,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目前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监管机制。但是对于一些规模不大或者市场占用份额不高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还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没有对于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行为和管理制度进行较为明确的规范,存在着监管风险。事实上,从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互联网金融支付案件中也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的监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没有较好的发现一些风险事件,同时在监管制度方面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对于部分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
(二)存在网络信息安全漏洞
支付安全是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只有确保支付安全,才能为客户带来较好的支付体验,保护用户资金安全,这是互联网金融支付计算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然而在当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网络信息安全漏洞,部分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漏洞实施网络诈骗或者盗取用户资金。近年来,在网络支付安全方面的案件层出不穷,虽然所采取的一些网络信息保护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体而言并没有完全消除网络信息安全漏洞。例如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电信诈骗案件,利用诈骗的形式在获取受害者信息后,能够轻而易举的挪用受害者资金,对受害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由此也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的发展中,支付安全问题涉及到了其形象和用户的信任。如果无法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充分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和资产安全,会严重损害到我国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的健康发展。
(三)手续费用标准不统一
手续费用标准不统一问题目前主要反映在一些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方面,经过近年来的一些调整和管理措施,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支付结算的手续费用方面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统一,但是部分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还存在着较大差异。例如当前最大的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支付宝不对转账和提现收取费用,这一策略也培养了大量的忠实用户。然而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如微信,却开始在提现业务方面收取手续费,其他的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存在着手续费收取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我国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结算手续费收取标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着随意更改收取费用标准的问题,影响到了用户体验。同时,也反映出目前我国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的手续费用对接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重复收费问题较为突出。
三、关于完善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针对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监管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应当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制度,规范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的各种活动和行为,降低支付安全风险。在对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的监管中,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特别是对于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明确规定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责任和义务,防止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展不规范的融资行为。目前,我国发生的一些互联网金融案件中,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平台便利性,开展非法融资活动,给一些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应当针对这一问题积极进行打击。同时,相关监管部门还应当建立起完善的长效监督机制,对于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进行动态化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和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建立这种完善的监管体系,充分保障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二)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
在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的发展中,保障支付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而相关支付机构、商业银行以及监管部门应当积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加强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的建设,完善相关的信息安全保障技术,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信息安全保护系统,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例如对于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说,针对当前一些电信诈骗案件和网络黑客的攻击特点,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审核机制,引进更加先进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技术,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主动支付安全保护。如当用户的交易信息发生异常时,相关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应当立即对该交易进行冻结,同时与用户本人进行联系,在联系确认交易内容后,方可解冻交易。如果在同用户沟通中,发现该交易信息存在风险,或者并不是本人操作的交易,那么应当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处理,数额重大的,还应当同公安机关联系,进行报警处理。
(三)制定统一的手续费用标准
目前,在我国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中,存在着手续费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中,这种问题更加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制定统一的手续费用收取标准,设定最高的手续费用收取限额,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了吸引用户,可以不收取手续费用,如果收取手续费用,最高不应当高于标准。同时,还应当对于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的手续费用对接进行更加完善的管理,防止出现手续费用重复收取的问题。为了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的发展,在制定手续费用收取标准方面,应当降低收取标准,特别是应当降低商业银行的收取标准,或者免去手续费用。通过这种措施,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使用体验,也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来代替传统的结算模式,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
四、结论
通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如监管体系不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手续费用标准不统一等等。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制定统一的手续费用收取标准。同时,相关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监管部门也应当积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规范我国互联网金融支付计算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文,奚方颖.我国网络金融监管制度:现存问题、域外经验与完善方案[J].法学评论,2014(6):127—134
[2]何文虎,杨云龙.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基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视角[J].金融发展研究,2014(8):48—54
篇7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竞争激烈,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在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就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虽然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能够在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但是由于其市场营销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由此对其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模式创新转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剖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够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模式创新转型的原因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金融业获得飞跃式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来自国内外的金融夹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中小银行必须进行市场营销的创新和转型才能够在市场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健康发展。具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国内竞争压力大。从目前我国国有银行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占垄断地位,并且四大国有银行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借助其此前的经济基础、公众信任、基础设施和整体创新的优势,四大国有银行在资产规模、机构网点、人员队伍、科技设备等继续保持着领先的位置,其优势依然存在。第二是外资银行进驻中国市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金融业方面也实施开放,具有外伤性质的银行进驻中国市场,并获得快速发展。2006年末,已经有283家外资银行进驻,资产总额达到1051亿元,占据中国银行总资产的1.9%。从总量上看,外资银行资产在我国银行业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但是其增长的速度非常的快,目前外资银行已经在北上广深金融业发达的地区占据有利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外资银行对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威胁更大。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营销观念较缺乏
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这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的理念。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已经起步,并获得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商业银行并未很好的认识到市场营销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于“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的认识还是比较浅显的,主要停留在“以产品为中心”的思想里,并且按照这样的思想进行实践,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二)对于市场的定位不够准确
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和对手在市场中的位置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需要针对客户的特点对市场进行细分,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对银行的产品进行有效的开发,并能够通过营销策略的实施来塑造个人鲜明的形象,由此吸引更多的客户,谋求市场份额。当今市场瞬息万变,市场竞争激烈,通过实施准确的市场定位来推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三)营销手段不够完善
市场营销需要一定的促销,银行的发展也一样。过去,我国银行的发展倾向于等待客户,而不是主动挖掘客户,主要通过行政手段的方式获取客户和开拓业务。日常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大多集中在广告宣传,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系统的营销体系,使得整个营销缺乏整体的合力。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具体的营销方式上也沿用着过去的做法,没有把营销放置到一个高度上来认识和推进,使得银行的发展也十分的受限。
四、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模式改进策略
(一)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所谓以顾客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就是需要商业银行在进行相关活动的时候需要和营销部门的决策相结合,营销的理念需要渗透在每一个行业之中。充分认识到客户是银行发展的重要根本,银行一切发展都应该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通过树立全员的营销理念来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的热情,促进银行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集约型的转变,由过去的被动向主动开发和市场培育转变,推进银行的整体发展。
(二)培育差异化的品牌形象
差异化的品牌形象是品牌忠诚建立的路径,通过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来建立品牌的忠诚度。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客户的忠诚度。品牌的忠诚度越高,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越大,因为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稳住一个老顾客比获得一个新顾客要难得多,所以银行对于忠诚客户的付出成本会更低。
(三)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
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最优吸引力和能够提供直接的服务的是区隔市场。所以这就需要我国各大中小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细分和研究,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特点,将市场细分为若干细分市场,通过对细分市场客户的不同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对那些选定目标的客户群体提供独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他们的需求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市场进行准确的营销和定位,更加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推进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市场特色的形成与发展,使顾客了解到本银行的优势和特点,提升用户体验。
五、结语
在金融业对外开放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面临来自内外部的竞争,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今金融市场的发展。所以,为了能够保证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地位,必须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转变经营观念,充分认识市场的重要性,加强营销策略的实施力度。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模式创新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记性剖析,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例如,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培育差异化的品牌形象,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推由此进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单梅.新形势下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之路[J].中国集体经济,2016(9).
[2]赖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策略[J].现代商业,2015(9).
[3]白志鹏.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机遇与挑战[J].天津經济,2015(8).
[4]陈雯思.云南省中小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金融共生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
篇8
【关键词】风险管理;经济资本;商业银行
一、经济资本管理的概念
资本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是吸收银行各类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经济资本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以资本来制约风险资产的增长,从而在确保获得必要回报及建立健全资本管理体系时,应不断依靠经济资本管理内容,预设好适度增长的范围。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的收益回报水平提升银行主体的风险承担能力,进而不断加快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
二、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运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银行业在过往资本管理过程中过度依赖于国家信用提供的隐性支撑,由此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资本概念缺失、资本充足率较低以及资本计量不够清晰等。目前,我国银行业在经济资本管理上向国际银行业学习靠拢,取其精华,形成自身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虽然初见成效,但经济资本管理在我国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认识不足,迫于监管压力被动执行目前,在商业银行逐渐实现预算约束的情况下,为进行综合性经营管理编制内容,应不断强化对风险资产的约束行为。商业银行主体应根据我国提出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理内容编制相应的经营管理体系,以此帮助商业银行取得良好的发展。但还是有部分商业银行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在业务扩张时,其速度单纯基于业务发展愿望而确定倒推所需经济资本以及财务资源的数量,而不是在经济资本的增量基础上确定业务增长计划。这一错误做法可能使得经济资本预算约束弱化,无法在事前对风险资产的扩张进行约束,最终超出了经济资本所能承受的合理范围;与此同时,在商业银行开展各项业务的过程中也无法全面针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这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错过发展的最佳时机,且在发展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2.信息技术手段和基础较薄弱,计量方法尚显粗糙目前,商业银行在风险量化的技术与数据库建设上存在滞后现象,其中信息技术手段与基础较为薄弱,其经济资本计量与考核所需无法得到满足,难以准确、全面地分析风险问题,同时也无法对经济资本进行量化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情况加大了量化处理的难度。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市场改革,在资本管理系统中对于信息以及计量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商业银行尚且无法对经济资本总量进行科学的度量,无法精准合理地把控各个分支的经营、收益、风险成本,对于风险调整后的实际情况也无法进行相应的配置管理。3.关于经济资本管理内容与市场风险的评估与操作分析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因缺乏风险管控意识,从而导致其无法形成完善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长此以往,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会对经济资本和商业银行的资源优化配置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以下一些解决对策,以供参考。(1)转变商业银行经营理念,树立科学的经济资本观当前,全球金融局势动荡日益加剧,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急需树立起全面的商业银行现代化风险管理理念,这其中包括经济资本条件、成本控制、风险管理、风险预防等内容。在这些内容中,银行应明确认识到关于经济资本的配置与管理内容,从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快经营模式转型与业务发展转型,协调效益、质量与规模的发展,寻求一条均衡、科学的发展之路。我国商业银行想要在发展模式上取得真正的转变,需要改变自身传统的经营理念。应根据目前经济新形势要求,不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在银行规模不断扩大中,提高经济资本收益,进而获得更多竞争上的优势。(2)建立以RAROC和EVA为核心考核内容,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过去,商业银行的考核方式单纯地追求利润规模以及存贷规模,这一模式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在设计经营绩效考核关键指标时,应当把RAROC与EVA融合起来,使其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如此才能实现银行业务结构及资产结构的优化,进而化解控制风险与追求利润之间的矛盾,在业务和盈利模式上取得转变。将RAROC和EVA作为考核标准,可以反映出经济资本,使所得结果更为科学。此举可以取得如下效果:其一,以经济资本约束银行业务的开展,避免银行盲目扩张;其二,可以通过提高资本在各分支机构之间分配时的合理性,最大化总行的合并资本收益。另外,在商业银行按照相应的经济资本指标运营时,应充分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体系,员工在有了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后,可有效在各分支机构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有效约束各分支机构潜在的风险行为,如忽视风险、盲目扩张等。(3)丰富经济资本的主要内容早期,风险计量技术更多是运用在对零售业务的信用评分上,如今也被运用到测算公司客户违约率上。然而,我国资产风险测量与统计工作在数据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优化空间。可推动内部评级法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同时升级技术配置,配套专门的信息系统管理部门,以满足经济资本管理实施的需要,积极以IT技术为支持,搭建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提高对信息数据收集、处理的重视度,以便提供准确可信的信息,为估量各类风险要素提供依据,如日常经营、重大信贷决策和PD等。(4)加强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在经济资本管理实施与应用中,商业银行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应不断加强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在培养出高素质的信贷管理人员后促进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在风险管理制度下,通过集中、系统的学习,培养其专业技能,如最新的风险计量知识、经济资本管理知识等,提升风险经理的数理统计及定量分析授信风险的能力。
三、结语
篇9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管理理念问题。在现代的银行发展过程中,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朝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我国企业的管理中,已经由以往的人事管理模式转变为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但是在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中,依然停留在人事管理的层面。人事管理的过程,存在着强调事物而忽略人的现象,着重于听从安排。此种管理模式,很大程度的降低了银行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忽视了人的个性和需要。由于人事管理的目的脱离银行的发展目标,在具体的实践中,银行员工的招聘、绩效管理、薪酬分配以及职位分析等方面缺乏一定的创新,仅仅停滞在银行职工的档案管理、工资发放上。
2.用人制度问题。相对而言,外资银行比较着重于银行职工的工作能力水平与工作的成绩,制定全面。科学的管理体系,运用全面符合型管理人员的机制。但是,在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中,着重于以官本位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论资排辈为管理内容。虽然银行员工有很大的晋升空间,但是工资发放的标准以职位级别的高低为主要标准,使银行职工形成官本位思想,缩小了晋升空间,不能提高员工的上进心,降低员工的责任心,从而阻碍国有商业银行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考核奖励机制不健全完善。在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实行的考核奖励机制还不够完善,没有良好的效果。由于银行管理中着重管理基层,在机关内部相应的缺少必要的奖励、监督和检查手段,严重降低了银行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外,在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时,仅仅在于对银行职工进行奖金发放、职位晋升等方面,而忽视了提高银行职工的个人能力水平和自身素质。
4.培训工作没做好。在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在对银行员工进行培训的工作没有切实做好,机制不够健全,从银行的发展战略角度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于银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工作没有做好预知工作,培训体系不够健全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注重使用、忽略培养的现象,缺乏对员工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
5.报酬的分配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对银行职工进行工资分配的过程中,运用实施的是以员工的等级、现任目标的津贴为工资分配的制度。充分的根据银行职工的学历、技术水平、岗位、绩效、工作时间以及职务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合理的发放工资。但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员工的学历、工作时间以及技术水平等因素,对于员工的工资分配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员工的考核绩效则对收入的影响不大。另外,简单或者复杂的劳动、一般责任或者重大的责任等方面的因素没有很好地体现在工资分配上。因此,在工作岗位设定的不够科学合理、绩效评价不够准确的情况下,工资的分配制度不能拉开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一方面导致了高水平的人才不愿来或者来了之后留不住的现象出现,另一方面导致了低素质员工不愿意离开或者走不了的现象发生。
二、加强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对策研究
针对我国目前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解决对策:
1.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培养企业文化。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经过相关的研究、开发后制定出一套比较科学、合理、完整的银行职工管理体系,使其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潮流,并且能够为银行职工中的优秀人员在劳动报酬上提供适应的待遇。另外,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人才的经营管理上,给每个员工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达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的目的,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方式。
2.加强对银行员工的培训。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要在银行内部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大对员工教育的培训,对其进行持续不断、有计划、有目标的培训工作,从而能够全面提高银行员工的业务素养,尽可能的挖掘员工的潜能,让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另外,还可以通过为员工选择优秀的金融业培训基地,对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通过集中辅导、交流经验、考察学习等方式,切实的使银行职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得到有效地提高,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3.定期考核,强化激励体制。根据国有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每个员工努力奋斗的目标,实现有目的的管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严格规范考核的程序。员工目标的制定,要与银行发展的目标相同,并尽可能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目标能够快速的实现。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比如对于职能管理部门进行考核时,考核的指标要与银行经济的收益情况、职能部门任务完成的情况等因素联系起来;对于银行的客服人员进行考核时,要根据其所服务的客户人数、对银行发展的贡献等方面联系起来。除此之外,还要加强银行的激励体制,实现奖罚并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在经营机制的改革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原因就在于没有银行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从而导致银行职工缺乏积极上进心。因此,要通过一定的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上进心,使其能够有足够的动力来为银行工作。当然,工作上表现不好的,也应给予其相应的惩罚措施。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问题 解决途径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成为银行竞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理财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理财产品已经成为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不断提高。自从2005?年以后我国理财产品的市场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逐i走向规范化,其发展的速度十分的快,我国商业银行根据发展特点逐渐展开了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种类逐渐增加,不断开发适应不同层次收入的理财产品,不断开发适应不同年龄层次的理财产品。在过去传统的货币型理财产品以外,不断涌现出股票型、债券型、组合型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期限也不是统一不变的,有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几年等不同的期限。传统的理财产品币种是单一的人民币,目前已经逐渐发展到欧元、美元、澳元等不同的币种理财产品。业务发展条件逐渐成熟,据统计,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和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商业银行在开展理财产品业务的过程中,客观条件越来越成熟,已经逐步的出现了市场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型结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所以人们对理财产品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具体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理财业务的深化上有待提高。推广销售是我国目前理财业务的重心,目前各个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结构同质化比较严重,在产品推广形式、产品服务等各个方面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同质化问题明显,目标客户群体基本相同
近年来,我国各大银行都逐渐的推出各自的理财产品,在分析对比不同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后发现,理财产品的结构功能基本相似,理财产品的个性化设置方面、后续服务方面严重缺乏创新,同质化问题十分明显,难以形成不同银行的品牌效应。目前虽然政策层允许各个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可以扩展到海外金融资产,但实际情况是相关的理财产品较少,产品附加价值很低,绝大多数的理财产品主要是满足客户的收益需求,忽略了对客户资金流动性的需求,有些个别的理财产品合同上附加了条款禁止客户个人原因而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客户选择服务的余地很少。理财产品的营销模式和销售渠道基本相同差异很小,通过报纸、网站、电话、邮箱、短信等渠道将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传达给客户,是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营销模式,等客户上门后,然后通过专业的营销人员送一些礼品吸引客户,最后达到销售一些理财产品的最终目标,销售导向十分明显。
(二)理财产品有风险存在,防范意识薄弱
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是金融虚拟的产品交易,在交易的过程中隐藏了不同类别的风险。一般风险主要存在理财顾问对理财产品的介绍,作为咨询服务的理财顾问,要坚决避免对客户的不合理承诺,因为不合理的承诺会对对客户和商业银行造成双重利益的损害,应该大力加强理财产品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健康发展的途径
(一)通过创新来解决理财产品同质化问题
在宏观的政策大环境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各个商业银行应该主动的寻求创新和改变,增加各个理财产品的差异性,针对各个不同的市场,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理财业务。可以通过一下几种途径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一是产品服务要严格的分层化,不但要按照偏好、生命周期、资产总额等变量对客户进行细分,还要对理财顾问进行分层,不同级别的理财顾问为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服务,以不同客户需求为导向,实现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二是将产品设计基础资产逐渐差异化,首先要在政策的允许情况下,将基础资产拓展到一般性金融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逐渐将资理财产组合的基础资产发展到境外结构性产品等。三是期限要多样化,通过合理配比收益率,来实现多样化的流动性选择与收益最佳搭配。四是引入外币理财产品,将外币与人民币资产相结合,实现产品联动。打破固定收益的管理,在不同的风险水平上,实现产品系列化。
(二)完善产品风险管理系统,加强产品信用体系的建设
目前我国理财产品的风险无处不在,一般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在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的份额十分庞大,大力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要正确认识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严格控制理财产品体制建设,注重风险预防,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银行内部的控制制度,逐渐规范理财产品的操作程序,大力增强内控意识,严格控制违规操作的发生。通过建立内部监督审核机制,有效的降低理财产品业务中不同程度的风险。通过信用体系的建立,强化产品的风险管理。提高个人理财顾问的法律意识。
(三)创造良好的适合理财产品发展的环境
适合理财产品发展的良好环境,是金融市场良性发展的基础,是发展不同理财产品业务的客观条件。首先各个商业银行之间要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和合作,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是由一家银行所带动的,而需要共同推动,金融秩序也是需要各大银行共同创新改革的。我国目前的金融混业经营的限制要求越来越少,金融分业经营现状也正在逐渐的改革,金融机构之间互利互惠合作是未来理财产品发展的必经之路,理财产品的交叉发展是必然的。应不断加强与保险、证券、基金等非银行的机构合作,在业务组合和外包等方面不断的创新,更有效的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银行业逐步转变成为现代化多层次的体系,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新的需要和要求,所以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势在必然。我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理财产品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信誉高、渠道范围广的优势也逐渐的突显出来,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目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发展过程中要继续维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在多方面共同努力下改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 上一篇: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 下一篇: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