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项目化管理实践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7: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项目化管理实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项目化管理实践

篇1

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企业生产管理一、实施背景

传统教学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习惯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轻视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团队协作、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导致专业素养不高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水平。

我校针对教学中常出现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积极开展变教案为任务书、变教师主讲为分组学习、变考试为多元评价的教学改革活动。在改革中注重“德技并重”,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企业生产管理模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六步骤三贯穿”教学改革。

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实践一体化教学奠定基础

(一)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学校从企业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或技师中聘请优秀兼职教师到校任教指导。校企合作定期派教师下企业锻炼,保证一体化双师教师的企业培训。

(二)资金和教学资源保障。我校投入专项经费,加大对图书馆、五大专业平台、实训仿真室、实训车间等教学资源及设施设备的投入,为一体化教学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和资源保障。

(三)机制保障。我校探索建立了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督导制度和教学评价制度,同时,建立了一体化教学改革激励制度,保障突出贡献教师的奖励和优先培训,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三、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实施一体化教学

为了确保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我校制定了《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学生综合评价实施方案(暂行)》等相关文件。

(一)教学设计

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企业生产管理模拟”的一体化教学中最关键的是教学项目和学习任务书的编写,在教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教学项目设计,撰写学习任务书,保持任务书和教学项目之间内涵的逻辑联系。在任务书的设计过程中按照完成学习任务的线索,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较紧密的联系,包括基本常识(以完成某一工作设计的常识和基本规律)、专业知识(概念、原理)等,同时任务书的设计要体现综合职业能力。

任务书设计完成后要进行教学活动策划,撰写教学活动策划表,教学活动策划表中明确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活动,突出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

(二)教学流程

我校规定了教师备课和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是推行“六步骤三贯穿”的教学方法。先将教学班级分组,每5~8个学生为一组,每个小组都设有一名小组长,教学活动在工学教室中进行,同桌面对面坐。

第一步:引入任务。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讲解、示范教学项目,下发任务书,明确工作要求,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接受任务,明确任务要求。

第二步:制定计划。每位同学都要制定工作计划,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控制各小组工作计划的编制,并点评工作计划。

第三步:做出决策。各小组根据制定的人员分工、配合方式形成一个基本一致的工作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步:实施计划。学生根据各自的分工观看视频、查阅资料、设计绘制图样、小组讨论,分次实施工作计划。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查阅资料,指导学生设计绘制图样、组织学生讨论相关知识与技能操作方法。

第五步:分组评价。学生对实训产品进行检测自评,与其他同学交换产品进行互检。教师组织、指导、控制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每组抽检2~3个产品进行检测,并与学生自评和互评结果对照,分析检测结果。我校已建立了一个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把学习的结果、过程、方法、合作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纳入评价范围。

第六步:总结整改。以小组的形式设计展示方案,展示小组成果,撰写个人总结报告。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成果,点评成果,撰写项目综合评价报告。如果学生有能力、有时间,可以增加知识拓展和能力拓展。

(三)教学过程“三贯穿”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6S管理、目视化管理和精益生产管理理念。

6S管理:将全员的责任分担明确化、提高参与意识,全员参与,全员执行。我校奉行6S始于素养,班前劳保用品穿戴整齐、无迟到、早退现象,具有文明安全意识。每人都有6S责任,实习过程中随时保持工整状态;实习结束后整理、整顿、清扫现场,保养设备、工、量、刃具,要求所有人照章执行。

目视化管理:目视化管理看板与实训一起流动,看板随着实训内容变化,学生每班次动手展示看板。一体化教学目视化管理看板每班次流动的板块有“学生技能统计”板块、“6S管理”板块、“学生合理化建议”板块、“安全日历”板块。“学生技能统计”板块展示学生技能掌握情况;“6S管理”板块展示学生劳保用品穿戴、整理、整顿、清扫、安全等6S执行情况;“学生合理化建议”板块展示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总结的技能技巧、方法、定置管理等的合理建议;“安全日历”板块展示每天实训是否为安全无故障日,如果发生故障,要写出安全事故分析。

精益生产管理:我校执行精益生产管理理念,各小组团结协作,实现“3零”目标:零浪费、零故障、零灾害。

四、实施效果

(一)丰富了教学资源。一是各专业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案、任务书、作业指导书、综合评价总结等资料,供教师学习和资源共享;二是各专业开发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校本课程;三是建设了五大专业平台和30门网络课程,充分展示了我校的教学成果。

(二)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很大提升,近两年我校在省、市技能比赛中成绩优异。2012年青岛市第十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八个工种参赛获第一名6人,第二名8人,第三名6人,其中五个工种包揽前十名。

(三)就业竞争能力,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我校学生对口就业率不断提高,就业待遇年年攀升。教改加强了学生的技能,学生与家长满意度和社会声誉不断上升,新生招生人数年年提高,2014年我校招收新生1800多人,是青岛市招生人数最多的院校之一。

五、体会与思考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企业生产管理模拟”的一体教学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进一步完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评价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学生分组参与一体化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但要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持久性,还要有完善的评价机制;二是学生学习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丰富。一体化教学除了分组教学外,还有更多模式需要研究和探索;三是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力度。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

工程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之基和效益之源,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质量。随着建筑市场的空前繁荣,企业市场规模必将持续扩张;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管理跨度和生产链条必将相应地延伸。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必须以科学的管理模式为有效支撑,否则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推行项目管理标准化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方式。

1 什么是项目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订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项目管理标准化是指把项目管理的成功作法和经验,通过在相同或相似管理模块内进行管理复制,使项目管理实现从粗放式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式转变。

2 实施项目标准化管理有何意义

(1)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程序化,模糊问题具体化,分散的问题集成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实现工程建设各阶段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整体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又好又快实施大规模建设任务提供保障。

(2)通过总结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作法,有利于不断丰富和创新项目管理方法和企业管理水平。

(3)通过对项目管理经验在最大范围内的复制和推广,可以搭建起项目管理的资源共享平台。

(4)通过在每个管理模块内制定相对固定统一的现场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标准、现场管理规范和过程控制要求等,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减少管理成本。

(5)通过推行统一的作业标准和施工工艺,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和安全死角,为建设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提供了保障。

(6)通过对项目管理中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预前规划和防控。可以有效减少各种风险,避免重蹈覆辙。

(7)通过建立标准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便于对员工进行统一的绩效考量。

3 项目标准化管理如何形成

3.1 总结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项目管理经验的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变为量化的管理标准,使之有效地被执行和检查考核;把失败的教训,经过分析后制定相应的预防或纠正措施,使之成为今后工作的指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以作为项目管理案例在所有项目进行学习。

3.2 现场实验和试点

将项目管理方方面面的标准,放到施工现场进行实验和试点,检验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成熟可靠、经济适用的方可作为标准在一定范围内复制和推广,否则要到下一个循环重新实验。标准要从实践中来,最终要到实践中去。

3.3 进行动态优化

针对实验、试点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原有的项目管理标准进行不断的研究、分析和完善,将之提炼为新的项目管理标准,始终保持项目管理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充分释放标准化管理的效能

4 项目管理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4.1 管理制度标准化

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程序清晰、有章可循、责任明确、奖罚分明。作为企业集团的派出性机构,项目经理部制订的制度应当结合业主的要求和企业的管理特点,以系统、全面、综合为主,幅射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而直接承担施工任务的作业层则要以简洁、实用、统一为原则,直接面对操作人员。

4.2 人员配备标准化

人员配备标准化,目的在于解决管理技术人员能力素质与大规模铁路建设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要做到人员配置的标准化,应当满足3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满足管理要求;二是合理配备人员,并且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三是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

4.3 现场管理标准化

现场管理标准化,关键在于明确工作标准,把现场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和定量化。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制订文明工地建设工作标准、劳务用工管理标准、工地实验室建设标准、内业资料管理标准、编制作业指导书、打造样板工程、建立检查制度和现场管理的定期分析制度。

4.4 过程控制标准化

过程控制标准化,是为了确保前3个标准落到实处。着眼于落实各环节的责任而实行的全过程监控。主要采用PDCA循环原理来制定管理体系、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质量、安全是过程控制的重点,应当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管理系统,并主要通过8个环节来构建控制流程:一是确定管理目标;二是建立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三是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四是明确工作标准;五是制定工作程序;六是制定工序责任制;七是建立评价评估体系;八是制订责任追究制度、奖罚措施和问题改进办法。工期、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程程序。投资效益是对建设单位的提法,对我们而言,在抓好成本内控和开源创效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

5 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5.1 在管理制度标准化方面

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业主的要求,主要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标准3个层次构建管理制度体系。各项标准在不同单位、不同项目的相同专业、相同工种、相同工序等层面可复制,持续运用。

5.2 在人员配备标准化方面

5.2.1 明确责任,细化工作职责

除明确各级主要管理人员和各部门的职责外,还对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形成了清晰的岗位责任体系。做到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职责,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数量,以标准制度确定工作流程。

5.2.2 强化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以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建立全员的分类培训机制。针对工程特点和管理要求,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培训,项目全体作业人员要进行全过程的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和重要岗位必须持证上岗。

5.3 在现场管理标准化方面

5.3.1 抓好现场文化建设

重点对项目的临建设施、标示标牌、机械设备颜色和标示、全线管理和作业人员服装、迎检准备工作以及汇报材料的格式和主要内容等进行统一和规范。

5.3.2 打造样板工程

以建设精品放心工程为核心,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通过以点带面,实现质量创优、安全创效。

5.3.3 规范用工模式

取消“包工头”,组建“架子队”选用内部管理、技术人员为架子队队长,从具备相关资质的劳务企业中遴选符合要求的作业人员,通过适当改造,采用“架子队”的用工模式。

5.4 在过程控制标准化方面

5.4.1 落实责任、强化约束

建立健全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体系和考核评比体系,层层分解责任、量化目标;通过制订详细完善的制度体系,约束作业人员行为;以详细分解的计划为指导,定人、定期、定岗、定责、定点,进行考核评比,严格兑现奖罚,确保施工过程有效受控。

5.4.2 推行“菜单式”过程管理模式

以不同专业操作细则为标准,实施作业过程逐级检查签认制度,落实终端责任制。项目经理部对各个工序、各种作业过程的检查签认表格进行统一,建立定期收集、存档、建立台账制度,并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和考评。

5.4.3 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目标考核

要以质量、安全、环保、节点工期、现场管理5个方面为重点。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单项考核互为补充的方式,对各工区项目部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目标考核管理。

同时,必须定期对标准化的内容进行评审和更新。保证标准化的内容不断得到改进。

篇3

一、构建配套的工程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的发展需要借助财务管理工作的推动力,构建合理的财务管理工作,就能够促使企业得到大幅度的发展,电力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些财务管理制度构建的主要作用首先就是为了保障相关的电力施工企业能够将施工的款项应用到相应的地方,使得施工款项的作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其次就是能够使得财务管理部门明确自身所具有的职能和责任,坚持相应的管理原则,应用合理的管理方法,熟悉相关的管理内容,使得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合理的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和核算;最后就是为了能够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可以为企业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从而使得企业能够依据相应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发展策略。

二、强化系统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

1.预算管理可控化

所谓的工程预算就是工程财务预算。针对财务预算进行管理,主要就是依据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费用来进行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从这一点上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主动性较强的工作,而要想使得预算管理实现可控化,就要先对项目预算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严格的审核,在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的内容主要就是施工成本,施工企业要根据实际施工的要求,对企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从而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实现最大化。

2.成本管理精益化

随着电力企业进入到市场竞争中,电力施工企业的竞争绝对优势被打破,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力施工企业还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形式,使得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优势逐渐消失。为了能够使得电力施工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断的对自身的竞争实力进行强化处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加大成本管理的力度,使得成本的管理更加的精益化。

要想做到成本管理精益化,就需要针对施工成本的实际支出以及标准支出之间的差值进行合理的计算,针对电力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施工项目的支出进行准确的计算,清楚的了解实际支出成本与标准支出成本之间的差异,从而分析出差异出现的具体原因,进而找出相应的解决方式,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标准成本的制定需要电力施工企业相关的财务部门能够依据具体的施工情况,与管理部门之间形成共识,在施工项目具有可行性这一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对标准成本的制定进行强化处理,使得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和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升。

3.资金管理精细化

电力施工企业要想能够使得系统化项目得到有效的开展,就需要电力施工企业做好相关的资金管理工作,针对资金管理进行专门账户的设定,这样可以使得资金管理更加的方便,电力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针对施工成本资金进行合理的调度和统一的管理,每一笔支出款项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样可以防止预算外支出的增加。

4.风险管理数字化

电力施工企业要想能够规避资金管理上出现的风险,就需要严格的依照各个系统化项目运行的条件以及与合约有关的结算工作的要求,来进行资金的管理工作。而系统化项目结算工作也较为复杂,所经过的步骤也较多,当电力施工企业完成一项工程之后,电力施工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部门就需要立刻对系统化项目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进行清查,从而做好成本核算的准备工作。针对分包工程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也要严格的依照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并结合施工合同的相关内容,保障成本结算的准确性,集合合同中的相关内容,对工程款项进行有效的回收处理,使得资金可以得到有效的流通,不会使得电力施工企业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推动电力施工企业的发展。针对各种可能影响到电力施工企业成本结算的因素要进行有效的解决,这样可以防止后序工作中发生同样的问题。

三、施工项目财务管理的效果

项目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财务预算的支撑,其同时也是施工企业制定经营目标、控制施工成本、考核业绩的重要依据。项目预算的依据主要是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设计、施工方案步骤、项目评估报告等,这些数据和资料有助于企业逐层分解成本控制目标,并将这些目标逐一落实到全体工作人员身上,最终形成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最终使财务预算渗透到施工项目的方方面面。

篇4

【关键词】 项目经理 项目管理 组织 措施 利润

前言:在当今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建筑施工企业如果不重视项目管理,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最终实现所建设项目的利润最大化,那么就失去了支撑企业生存下去的根本。倘若一个企业要实现经济价值以外的其他社会价值,也需要企业的合法利润作为支撑。本文就项目经理在项目中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进行必要的检讨。

项目经理是施工承包企业法定代表人在施工项目上的代表人,在项目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是项目管理成败的关键。

工程利润按公式:利润=工程造价-实际成本-税金。项目经下要在项目管理中实现利润最大化,就要在工程造价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实际成本。

一、一个完善高效的项目部是项目经理得以实现和保证项目利润最大化的基本点

施工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工作核心,是项目经理管理的组织保证。项目经理要想实现管理目标,首先就要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项目部。建立项目经理部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和专业特点设置项目经理部,其职能部门的设置和人员配置,既要尽量减少规模,又要保证项目经理部能够高效运转,所确定的各层次的管理跨度要科学合理。项目经理部下设的部门应包括:工程技术部门,负责生产调度、技术管理、施工组织设计、进度控制、文明施工等工作;经营核算部门,负责预、结算、资金收支、成本核算等工作;物资设备部门,负责材料的询价、采购等工作;监控管理部门,负责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等工作。施工项目经理部的人员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除设置经理、副经理外,还要按职能部门配置的其他专业人员。技术业务管理人员的数量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不少于施工人员的5%。

二、要实现项目利润的最大化,必须强化项目管理职能,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施工项目经理部组建以后,首先进行的组织建设就是立即着手建立围绕责任、计划、技术、质量、安全、成本、核算、奖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项目经理要针对利润对项目部各职能部门明确责任、权利、奖惩,以制度形式明确下来,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各业务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使项目的利润最大化得以实现。

1、经营核算部门

分解目标成本责任。实施目标成本管理不仅仅是项目经理的责任,项目部每个管理人员都有直接的责任。因此,要将指标直接分解到每个管理人员,使每个管理人员都承担相应的指标,由项目经理加强考核,并与奖罚挂钩,把目标成本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控制间接费和其它直接费。主要是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节约管理成本。

重视合同管理工作。对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阶段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使有关部门和人员能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应的信息,便于及时作出决策,以免造成无谓的损失。

进行经常性的分部分项成本核算分析以及月、季度成本核算分析,及时反馈,以纠正成本的不利偏差。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收集造价信息,加强竣工结算。做到工程做了就要算,而且还要算得好。

2、工程技术部门

项目实施之前,必须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的进度计划。在编制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力、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和周转材料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减少资金的积压,以降低成本。

制定先进的、合理的施工方案。选择施工方案时,充分考虑成本因素,在工期、质量、利润三者中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利用各种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把控制项目成本的观念渗透到各项施工技术措施之中。

做好工程竣工资料和结算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建设项目周期长,涉及专业多,面临情况复杂。在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建设过程后,很多具体问题要依靠相应资料予以解决。例如现场签证、设计修改的及时收集,为竣工结算提供依据。

加强施工调度。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窝工损失、机械利用率低、物料积压等而使施工成本增加。

加强合同的履约管理。项目经理要树立经济法律保护意识,严格做好合同管理来保证和实现项目的最大利润,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数量等进行跟踪、监督和检查,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这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强化对分包队伍管理。按照招标竞争、比价选择、比技术水平等,制定严格的工程分包合同,通过严格管理手段来减少人工费支出。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分包队伍的动态检查,确保其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达到项目部的要求。

推行工序单价承包制。项目的工、料、机、运费等直接成本大多发生在作业层次,因此,对项目的成本控制,很大程度取决于作业层次的控制力度。应依据细化的施组和分解的目标责任成本,以工班(班组)为基本核算单元,推行工序单价承包,签定合同,明确责、权、利,达到控制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3、物资设备部门

在工程成本的构成中约有50%一60%为材料成本,因而有效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成为成本控制的关键。

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境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

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采购计划,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从”廉”采购,或在一定范围内招标采购,并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降低采购费用。其次,要制定科学的存货管理制度,使原材料等各类存货在不影响施工生产的情况下,保持最低水平,在工程完工后尽可能实现”零库存”。再次,还要根据工程性质及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耗用定额,实行限额领用料制度和节约或超耗奖惩制度,对原材料的终端进行有效控制。

负责提供材料耗用月报、周转材料租赁单,为成本核算提供资料。

4、监控管理部门

建立安全责任制。项目经理是项目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公司、项目经理部、班组,都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将远比投入到安全设施的费用高,而且还会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保证工程质量一次达到交工验收标准,没有返工现象。

三、实现项目利润的最大化,项目经理还要加强工程组织与协调

项目经理是项目施工生产、安全、质量、效率的第一责任主体,项目经理要对所有资源的合理配置、集中统一调度,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将大幅提升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

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资源利用效率。合理配置资源是管理的重要手段,项目经理有权、更有责任充分利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有效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周转材料周转次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购置和闲置。

篇5

关键词:岩土工程;项目预结算;精细化管理;涉外工程;建议和意见

伴随着我国岩土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岩土工程项目工程管理方面面临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现在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在岩土工程项目的发展。对岩土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这是全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当前国内外的相关企业进行一定的岩土工程项目结算精细化管理方面进行一定的探索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该企业的进步和发展,进而更好的促进该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立足与发展,为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开辟出更为广阔的空间。岩土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不但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理念,因此我们在推进岩土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时一定要让全体员工都具有一定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和成本控制意识。因此,本文就结合当前我国的岩土工程项目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方法。除此之外,还对国外在岩土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此同时,也结合国外在相关方面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意见。

1.我国国内岩土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这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就使得我国的岩土工程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国内的岩土工程项目在不断地推进和发展,使得这一行业在我国快速的成长起来,为我国的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增加了很多的动力,并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推动了我国岩土工程项目在社会上的立足。伴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内岩土企业的海外业务不断增多,开始极速拥抱国际市场。但是,我国的岩土工程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国外岩土管理发展的现状

由于很多国外的发达国家很早的步入了市场经济的行列,他们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方面,科技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好处。国外岩土管理其本身起步就比我国要早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发展和经营的时间较长,经验相对来说也是较丰富,因此国外发达国家的岩土项目管理具有很大的优势,国际市场是他们的主场。他们在项目管理水平较高,能够更加高效、迅速的完成相关的任务,并在进行具体的管理预算方面也可以做到更加精确。总之,国外发达国家在岩土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3.国内在岩土工程项目预结算精细化管理方面存在着的问题

第一,由于我国岩土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久,因此,我国国内一些企业在有关岩土工程项目预结算精细化管理这一方面的认识不够强烈,员工的预结算精细化的意识不够强烈,所以在岩土工程项目管理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就会存在对工程精细化预算不足的现象,在进行岩土管理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做到成本的控制。只有企业全体员工都有一种较强的项目预结算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并将其贯彻到实际的项目管理中,才能更好的提升企业在岩土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水平,让企业效益最大化,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第二,岩土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不是每个员工都对项目成本控制有一个强烈的观念,他们对于项目成本控制的理解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相关企业的一些部门在进行岩土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原材料、人工和机械等没能做好到位的组织工作,不能对市场做好相应的调查与分析。这就使得岩土工程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产生各种资源浪费,降低了项目运行效率,推高了项目成本。

第三,我国企业在涉外经营的过程中存在着劳动力不足的情况,由于在异国经营,外国的人力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同时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在外籍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此外,中国式的管理方式上也会出现各种“水土不服”。部门之间分工的不合理,职责不明晰,相互相互推诿的情况,将影响企业向心力降低了生产效率。

第四,国内企业的岩土工程管理水平不足。例如,在项目管理和结算过程中签证单的管理就存很大的问题,项目管理人员很多不具备专业造价知识,对于签证单的签证规则不明了,经常出现无效签证单情况,无形中增加了项目成本。这主要在于管理人员水平不足,相关专业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企业培训面层太窄,培训力度不够。

4.国外岩土工程项目在预结算管理方面的现状分析

国外的先行者们(跨国岩土企业)在岩土工程国际市场上的发展较为长久,因此,在这个较长的过程中他们在岩土工程管理方面早已形成了“本地化”发展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结合市场本地特色形成良好运转的企业管理机制。这些跨国岩土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这些企业管理机制将精细化预结算管理观念有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当中去。老牌跨国岩土企业对工程管理有着科学的管理体系与结构,能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合理的运转,形成动态有机的管理体系,使得企业内部的高效运转,促进岩土工程项目预结算精细化管理的各个方面得到完美的解决。总之,老牌跨国岩土企业在岩土工程项目预结算精细化管理方面与我国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值得我们学习。

5.在岩土工程项目预结算精细化管理方面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第一,要提高我国相关企业的企业员工关于岩土工程项目预结算精细化管理方面的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企业应增加专业管理人员岗位,并组织关于岩土工程项目预结算精细化管理方面培训,提升员工项目管理水平,让项目管理人员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要在主要市场建立“根据地”,提升企业“本地化”管理,各分支机构应立足当地,立足市场,加速融入区域社会活动,企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第三,在进行岩土工程项目预结算精细化管理工作时,要进行合理的项目成本控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预算,对市场中的“人、材、机”进行清晰深入的调研,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合理效益。

第四,我国政府应在政策这一方面给企业留足发展的空间,解决中国岩土公司在走出国门时面临的项目所在地国家法律税制等与中国有相当大区别的问题。要针对外贸政策,税收法规方面多与外国政府进行交涉,尽可能多的为我国的外贸企业创造更多的便利。

结语:为了更好地促进岩土工程项目的运行和发展,充分做好项目工程预结算精细化管理是很有必要的,相关企业应要竭尽全力“修炼内功”,以更健硕的体魄走出国门,拥抱世界。

参考文献:

[1] 杨建坤. 油气田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途径――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J]. 天然气工业. 2012(01)

[2] 李建英,王娜.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探析[J]. 科技风. 2012(01)

[3] 武永春. 路基路面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探析[J]. 科技资讯. 2011(12)

篇6

关键词: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实践;应用

市场营销在企业发展当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应用更为有效的营销实践手段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项目管理能够就市场营销的各个程序和项目环节进行落实,将市场营销大系统进行组织细化,也就更加方面企业落实营销手段,达到最佳的市场营销效果。对于企业而言,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并实践在市场营销当中,具有持续而长远的价值。

1.市场营销和项目管理概述

市场营销即企业创造传送价值给顾客,同时经营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以便让组织和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组织程序。项目管理则是在项目活动中应用一些知识、技能、方法等,使得项目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能够实现甚至是超过预期的需求和期望值的一种活动。将项目管理引入到市场营销当中,利用项目管理的理念就市场营销工作进行扩展和指导,获取市场营销效果的优化,是现代企业发展普遍认同并不断实践的重要途径。

2.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作用

2.1可促进优化市场营销组织管理

将项目管理应用在市场营销当中,能够将原有系统化的市场营销工作项目化,大大提高市场营销的工作效率。项目管理组织下,能够同步影响其他的组织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内部得到积极影响,充分调动有机资源和力量,实现市场营销组织元素的一体化,保障相互之间的协调统一。在此基础上,项目管理使得企业的财务和人力资源、研发、采购等各个组织部门积极行动,落实好各自工作细节的同时,实现相互之间的有益交流,也就盘活了企业市场营销的每个组织部门,方面市场营销工作的组织管理,全员营销的机制形成,相应的市场营销的效率和效果也就大大优化[1]。

2.2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全面提升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核心,积极的企业文化能够形成无形的推动力量,让员工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企业运营发展当中。为此,要想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就应当不断优化企业文化,打造积极良好的文化环境。将项目管理引入到企业管理当中,落实到企业文化建设上,能够有效打破传统的营销观念,实现员工之间的相互激励,不断提升企业的文化内涵,让企业形成全新的市场营销理念,员工的自身素质也得以提升。项目管理使得员工素质得到提升,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同样打下了有益基础。

2.3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企业市场营销实践当中应用项目管理模式,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在项目管理的应用之下,企业的市场营销将愈趋系统化和一体化,内部协作能力不断强化,也就逐步形成良好的内部协作营销团队。经由有序的项目管理,各个营销团队精诚合作,相应的内部管理工作也就变得简单,内部管理水平也得到提升。

3.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3.1在企业市场营销组织环节中的应用

将项目管理应用在市场营销实践当中,首先能够对市场营销组织环节进行有益提升。在市场营销计划制定环节,项目管理理念能够基于市场营销目标进行营销过程的细化,将大的目标划分为小的单元和模块,再对各个单元和模块进行独立分析和制定,实现独立单元和整体系统之间的联动,细节方面能够确保单元模块的有效组织和实现,整体方面又能确保市场营销目标的有效实现。在科学化的营销组织基础上,企业能够将市场营销的资金最大化利用,从而获取最佳的营销效果。

3.2在企业市场营销实施环节中的应用

在市场营销的实施环节,项目管理会做好系统性和协调性之间的统筹。一方面,企业各部门的调动和协作得益于项目管理的统一作用,各个部门之间能够被充分调动和协作,每个部门落实对应工作,确保营销活动有序开展。部门资源能够合理配置,大大保证资源利用率,同时避免资源浪费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项目管理重视营销人员的系统培训,重视员工个体的独立作用,大大提高了营销活动的执行效率,市场营销的结果突出,相应的消费者满意度也就大大提高。

3.3在企业市场营销风控环节中的应用

将项目管理应用在市场营销风险防控当中,能够就每个项目制定对应的风险统计和规避方案,并就具体方案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同时,就根源性风险进行专门跟踪,确保重点风险得到有效防控。此外,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大小和可能造成的开销的数量。对于营销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并且做好调整项目的预期打算,避免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害。市场营销风险防控工作能够有条不紊、有计划地实施,也就确保了风控的实际效果。

4.结语

企业市场营销当中应用项目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项目、系统有机结合的优势,避免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下的大一统缺陷。在企业市场营销组织环节、实施环节、风控环节等各个环节中应用项目管理,能够使得企业的市场营销更加有序,员工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企业的市场营销效率也就得到显著提高。对于企业而言,应当不断探索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的应用方式,使得企业的市场营销有条不紊地开展,获取更大的市场同时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扈文政.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有效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2):14.

篇7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实践教学,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也要求“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对于学生获取实践知识和培养物流职业实际操作技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为进一步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对于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潜力,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块化”校外实训体系架构。

当前校外实训基地实训现状

为了满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实训、顶岗实习实训、毕业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学需要,当前高职院校一般都与行业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满足了用人单位用工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推动了物流教学与行业的发展,但同时,当前校外实训基地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单一。当前部分和物流行业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是很密切的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时候,存在着“学院热、企业冷”的境况,因此,学校为了能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往往不具备太大的主动权,只要企业愿意合作,就建设,没有太多的去顾及该企业的优势、该企业适合于建设哪类实训基地、该企业建设的实训基地适合开设哪些实训项目,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在企业挂牌后,主要由企业导师教授为主。该模式没能充分挖掘其校外实训基地的潜力。最终导致该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现象突出,不能真正达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的目标。

校外实训基地实训项目不全。当前部分企业愿意和高职院校共建实训基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通过其实训基地的建设解决当前企业用工问题,因此企业在建设实训基地设计物流实训项目的时候,往往针对企业自身的用工岗位需求而设计,并不是站在整个专业的角度,设计系统化的实训项目,因此,此类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的实训岗位与实训项目很不全面。

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功能欠完善。从实践教学方面来看,实践教学需要达到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的实训功能,而当前部分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的往往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专业技能训练为辅,而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的训练则基本没有开展。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校外实训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与总体架构

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深入的挖掘企业参与建设实训基地的“驱动力”,有针对性的寻找合作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以供应链物流行业与企业岗位需求为主线,校企双方共同按基础实践层次、专业实践层次、社会实践层次三层次来顶层构建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训练三个层次的模块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模块化实训项目”体系包括七个一级模块、 个二级实训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包括基本技能训练项目、专业技能训练项目、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训练项目。

仓储服务一级模块包括普通仓储服务子模块、特种货物仓储服务子模块;运输服务一级模块包括公路运输服务子模块、铁路运输服务子模块、航空运输服务子模块水路运输子模块、多式联运服务子模块;配送服务一级模块包括商业连锁配送子模块、工业制造配送子模块;

流通加工服务一级模块包括生产资料价格子模块、生活资料加工子模块;装卸搬运服务一级模块包括垂直装卸搬运子模块、水平装卸搬运子模块;包装服务一级模块包括普通货物包装子模块、特种货物包装子模块;信息服务一级莫包括物流信息操作子模块、物流信息管理子模块。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模块化”校外实训项目开发

学校主动服务并深度融入企业。学校要要充分发掘其在岗位培训、物流业务流程再造、物流运营管理等技术服务的条件与优势,主动出击服务企业,与企业联合进行相关领域的物流运作管理,主动融入企业,解决企业物流运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管理与技术难题,为企业解决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以此来带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并建立校企合作效益机制与评价机制,确保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顶层设计 “模块化”校外实训项目。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协同效应,顶层设计“通用模块+特色模块”实训基地实训项目。 “通用模块+特色模块”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实训项目,是指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基于供应链管理,设计由“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信息”等物流服务的七大功能所构成的通用模块实训项目;基于生产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企业等不同企业类型、不同行业特征、不同产品属性等在七大功能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开发“特色模块”实训项目。其中 “通用模块”实训项目是保证专业实训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 “特色模块”课程主要是实现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等的分流培养,体现个性。

加强“模块化”实训的教学管理及评价体系。为确保“模块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协同开展,需将模块化的每一个实训项目纳入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的融入到专业教学课程实训、专业顶岗实训、毕业设计与综合实训等环节,并建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篇8

关键词: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应用

1.市场营销中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对项目管理的定义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项目管理是对一些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譬如任务)的整体监测和管控。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当前的市场营销发展过程中,将项目管理在其中的应用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但从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还有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项目管理应用没有和实际相结合,在应用理念上不科学,以及管理人员对措施的实施不重视等问题都比较突出。这就要结合实际对这些现状进行积极应对。

2.市场营销中项目管理的作用发挥

第一,项目管理之所以能对企业的营销管理有着积极作用发挥,主要就是其能够引入到企业市场营销当中,对营销实施具体化的指导,最终来对市场营销的效率进行有效提升。具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策略的作用发挥上,企业市场营销的观念转变是对企业发展促进的关键,通过项目管理的程序就能对这一目标实现。

第二,项目管理能够充分对企业内部的部门工作积极性加以调动。项目管理过程中会有诸多的管理制度,按照详细的制度进行管理就能将企业内部的工作得以规范化的运行,在员工工作积极性方面得到有效调动。

第三,市场营销中项目管理能够对企业文化得以全面提升,并能有效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积极性有着很大影响,企业文化是企业效益提升的重要方式。通过实施项目管理就能够将企业的文化发展水平促进提升,将以往的观念得以打破。企业文化的深化对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就能加强,从而在企业效益上有效提升,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促使内部管理能规范化以及秩序化。

3.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应用的意义分析

第一,项目管理的实践性。市场营销主要就是企业创造传送价值给顾客,同时经营和顾客间的关系来让组织和利益关系人受益的组织功能和程序。而项目管理则是项目活动中对相关知识技能的运用下,让项目能在有效资源环境中实现或者超过预期的需求的活动。市场营销当中如果仅仅依靠理论指导的引进,在作用的发挥上是不大的,项目管理对市场营销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就是对营销实践活动的影响比较显著,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能有积极作用的发挥。

第二,项目管理和消费者意见的结合。过去的市场营销中只是将企业生产经营产品作为出发点,对消费者的需求以及购买欲望的研究比较少,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对这一情况就有着很大的转变,对消费者的需求意见有着重视,并对消费者的满意度有着重视,在市场的占有领域上有着扩大。项目管理思想的应用,就能够对市场营销的实践效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能为企业的发展获得更大的利润。

4.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探究

第一,目标的确定。将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加以应用,要能按照实际的要求实施,要能对营销活动项目组织目标进行确定,并制订计划方案。对市场营销战略的确定,能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其积极作用,正确的营销战略思想作为指导对公司企业的资源分配以及组织比较有利,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市场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得到充分把握,对潜在的消费市场能进一步的挖掘。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企业就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营销活动目标进行确定,例如对销售额的确定就可结合目标进行制定具体化的执行方案。只有在营销活动项目组织目标上进行确定并制定好科学的计划方案,才能将市场营销的效益最大化呈现。

第二,对于分配项目计划责任方面要充分重视,项目计划制定是建立在市场调研基础上的,所以要结合项目计划对计划的细节进行整体的分析,然后对制订计划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加以确保。要在对计划的有效性上将大的任务进行分解,并把分解的小任务落实到个人,结合市场调查报告对产品市场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市场的发展特点对产品进行整合,要确保项目能够按照原有的计划加以实施。

第三,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执行当中的应用。营销执行的过程对市场营销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也和市场营销的效率有着直接关系。在这一应用过程中,要注重对多个部门间的合作和有效促销手段的应用,这也是营销实践中比较关键的两点。项目管理对协调性以及系统性比较重视,由于市场营销过程中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比较重视,所以要能对项目管理手段加以科学应用,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协调性,科学合理的分配采购的资源。营销手段的应用上项目管理的理念就是对营销人员在工作方法上加以培训,将每个营销人员的营销工作效率进行提升。

第四,将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结果上的应用。要能总结了解这一营销活动中能发挥什么样的效果。在销售额度的多少以及执行力等,这些都是能够看得见的市场效益。再有就是营销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要能积极地归纳,并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能够得到经验上的借鉴和利用,对项目管理手法加强利用实施对结果的考核等。

5.结语

总之,市场营销在当前的企业发展中比较重要,这也是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发展优势地位的关键手段,要充分重视。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市场营销的进一步发挥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包月姣.项目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5(33)

篇9

在我国经济形势处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新的历史时期,对我们的职业教育事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企业迫切需要大量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竞争性、开拓性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拓宽知识领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职业意识、既懂技术技能又懂管理理念的准职业人。面临新的形势,结合目前高职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如何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自我完善、知行合一的人才,是进行课改、助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使高职学生职业目标明确、职业理念正确、职业精神高尚,这样的目标如何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逐步渗透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1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1.1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重点使用的教学方法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设《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使用项目教学法是保证学习效果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所谓的项目化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的发展是源于现今是一个工业化以及信息化的社会。项目化教学方法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十八世纪的欧洲实行的是工读教育,之后十九世纪的美国开始展开合作教育,随着教育的逐渐发展,才在当今社会提出了项目化教学这一理念。项目化教学更加的注重实践,它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激励他们的求知欲,克服了传统上课的沉闷无趣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这其中所蕴含着的理论知识都得到了运用,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注意到很多别的方面,这种教育方式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正在积极开展的教学模式。

1.2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2.1授课中讲授部分比重过大《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并且理论抽象,实践性强是其最大的特点。而当前老师的授课方式中,纯讲理论知识无疑占用了交大份额的学时,把实践性教学任务安排高质量的在教学规划和设计任务中完全实现有一定困难。这种授课方式难以符合学校培养学生的要求和目标,并且毕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只了解理论,实践技能过于空洞,不能胜任社会的工作。学生代入感较差,很多非常实用的管理方法,都沦为学生一厢情愿的想像而已,不能亲身体会。1.2.2实践部分缺乏足够重视虽然根据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在学习《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时候,是有着部分实践环节安排的,可是这一点并没有引起学校以及任课教师的重视。在高职的课表和教学计划中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时分为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的,而真正操作起来,理论教学的时间会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会减少,而这门课程比较抽象的理论无从实践,就显得更无用,也更难透彻理解。所以不足够重视实践的话,即使侥幸掌握了理论知识,也不会运用,更不能达到活学活用到实际工作任务中了。1.2.3案例选取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旨在让更多专业的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知识体系,为日后进一步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奠定基础;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技巧,帮助学生形成适应未来职业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管理能力。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课程是按照类似的教案进行讲解的,先是开始理论教学,之后再看实际的例子,虽然最后也是有案例的讲解,但是这里的案例却具有局限性,可以当做教师案例的一般都是那些知名企业的管理案例,这些企业在这上面取得了成功,但是并不代表类似企业运用这种方式也会取得成功,再加上这些知名企业基本上都是大型的企业,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不适用的,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即使学习了案例,也不无法在实际中的运用,知名企业的成功也如神话故事一般。而且案例的时效性比较差,比如在管理学课程中高频被使用的联想集团的成功案例,已经是10多年前的成功经验了,放到如今,恐怕依然是一份无法复制的成功。1.2.4课堂规模过大《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在众多高职院校中以公共选修课开设,尤其在工科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常常为合班大课,课堂学生人数为80人到160人。这就使得教师无法关注学生的状态,很难做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堂学习状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即使有互动也无法掌控全部课堂学生的反馈情况,课堂氛围难以把握全局。由于《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大,知识点众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多采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注重了教师的“教”,但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受课程时数限制,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未能将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无法为学生提供深入的分析,讲不透彻,学生自然理解起来也更困难。由于合班课程人数较多,也很难采取除课堂讲授之外的其他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较差,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2.1用好项目教学法

在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大量知识点按约定俗成的顺序讲授,我们还是常常可以在一个项目中将散落的知识点串起来,在不同学习情境的知识,也可以通过一个项目融会贯通。虽然管理类课程的知识点不像工科一样循序渐进的特征那么明确,但是重新整理项目的知识点,加以科学组合,运用于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从新的切入点更清晰的领会其含义。重新排列知识点,融入项目教学法,虽然任务量巨大,但是意义非凡。这些知识点,即使没有必然的先知先学的顺序,却因为重复使用,而变得掌握熟练;因为和别的知识点组合使用,而变得理解更为深刻;因为在不同的情景中使用,而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寻找典型性项目,由简入难,从涉及少知识点到高技能要求。同时还要注意教师引导学生、带领学生、指导学生共同完成项目时,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获得阶段性成果无可疑是对学生强大的鼓励和肯定,也带来对下一项目攻克的跃跃欲试。

2.2实践教学环节立体化设计

以工科专业为例,在高职3年的学习中,有很多次到企业生产现场去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将这些到企业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合并。比如大一的学生去企业中进行职业目标岗位认识性教育的时候,可以完成《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企业类型识别、企业文化认知等知识模块的实践环节的学习任务;再比如,专业课到企业生产现场了解工艺流程的时候,可以将《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生产运作管理和生产现场管理等内容合并完成。这样既提高了专业课程现实任务的完整性,又能生动的将管理学知识使用到现实工作任务中。将工科专业教学计划中比较适宜的实践部分整合成系统化、体系化的综合教学模块,让学习任务更贴近企业工作实际。根据此设想,我们做了一次简单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和《冲压模具设计》课程部分实践环节的合并探索。《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目视管理、定置管理、5s管理和《冲压模具设计》课程中生产车间及冲压设备认知、冲压设备运行环境及生产现场认知结合在一起。利用到企业中去完成实践环节的机会,从一进企业的标志标示、到进入车间的设备工位安排、生产区域划分、生产看板运用、5s宣传牌及执行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一一讲解,到了设备运行的区域又补充进去质量体系中关于流程部分的知识点;然后由《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教师讲解关于设备的及其运行的知识;从物料需求、领用,到工具摆放、使用,再到工艺流程衔接,由企业管理课程教师和模具设计教师共同完成这部分的讲解,使学生在该情景下多视角,立体化感知,形成更为主动融合的学习体验。后又将分组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疑惑。学生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新鲜,获取知识的效率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教师单向的教,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发问、主动寻找问题答案的学,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较为轻松的实现转换。在此次尝试中发现,除了企业管理课老师和模具设计老师外,如果再加入一位企业人员共同完成教学,效果将更值得期待。可以预期的是,企业人员将把企业种种做法所体现出的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融合其中,可使学生同时感受真切的企业文化、职场氛围。

2.3优化案例教学法

尝试使用经典案例和时事案例结合的方法。使用陈旧案例,考验教师专业素养的积累和发展性思维的功力。当时当日的决策,若放在当下,会有哪些因素对其产生影响,又会因哪些调整而变得事半功倍。这都需要通过教师对管理学原理和管理方法掌握和运用的能力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加之科学合理的判断推延,无疑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积极性,更大程度地挖掘管理学科的实用性,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也更有探求的愿望。时事案例能体现出时代特色,又能引起学生共鸣。选取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使用已掌握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之,一门课程教学的改革不能看一章一节,也不能就课论课,应放在专业、行业、社会的发展中去看,应从学生所学所用,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角度去看。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把自己的一门课上好,我们还应尽量去从学生成才的角度去考虑。助力职业成熟、助力个人成材、助力社会需求,是我们不变的目标和追求。

【参考文献】:

[1]韩冰.高校思政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2]李卫平,宋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3]唐文武,王汉青,王志勇.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篇10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实践能力 岗位职业能力 创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决定了它必须适应用人单位的就业需求,服务于特定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建设,因此课程建设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正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行为导向为方法,能力培养为目标,旨在将课堂教学与工作情境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融入更有意义的工作任务中,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实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需求。《零售经营与管理》是我院经贸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等已经成为本课程的教育教学任务,因而《零售经营与管理》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根据高职高专《零售经营与管理》课程的特点,探索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模式,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技能,培养现代零售经营管理人才。

一、《零售经营与管理》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零售经营与管理》实施项目化教学有助于: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零售经营与管理》实施项目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技能,培养新型零售经营管理人才,使课程具有直观性和开放性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可从现在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主导,考试侧重理论型教育方式,达到因材施教的职业教育目的。

(二)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竞争日趋激烈且日益规范化的市场面前,企业对零售经营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和期望值普遍较高。课程项目化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技能训练的项目,可以使学生将系统的零售经营管理理论和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配合岗位实训,熟悉零售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有助于学生零售业经营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项目教学来完成,而课程项目化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项目化教学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项目化教学的意义在于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项目化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它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学生全程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岗位实战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使学生能够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真正能做到与企业的磨合期为零。

(四)有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高素质营销人才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通过课程项目研究开发、项目教学才能做到与行业接轨,在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目前苏州的零售业发展迅猛,大型零售企业纷纷落户苏州,因此需要大量的零售经营管理人才,且进入零售业的门槛较低,适合学生创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传统《零售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不清楚

教师讲课主要是从《零售经营与管理》的学科体系来考虑课程目标,至于本课程在教学体系中要达到什么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以及在专业中的地位不明确。教师讲课只注重学生应知的内容,忽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注重“传”与“受”的直接性

传统《零售经营与管理》采用“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三中心”为理论核心,以讲授零售经营与管理的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学生变成了“配角”和“观众”,学生缺少参与活动,其主要在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推理能力,达到以间接经验触类旁通的效果,让学生通过较短时间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堂上,老师竭尽所能就是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被动地听讲。

(三)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团队的作用

在零售经营管理中需要各个部门各种人才的团队配合,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传统教学模式扼制了学生对问题的发散性思维,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是个被动的接受者,其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三、《零售经营与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由于《零售经营与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技能,培养新型零售经营管理人才,学会如何把系统的理论和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具备从事零售企业经营管理的素质和岗位职业能力,因此,在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工作任务分析与制定

《零售经营与管理》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发,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组建了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教学保障、教师队伍都围绕完成该项目课程而建设,本课程分八个项目,配合岗位实训,熟悉零售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熟练掌握零售的商品管理、销售服务管理、日常营业管理等基本技能,理论知识把握够用和适度,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到超市进行实训,学生在有目标的学习中积累实践知识、获取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按项目课程模式编写教材

项目化教材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所包含的信息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是知识的载体,同时也必须将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等因素融入教材中,因此,项目化教材应是综合性的,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就是打破学科化的知识体系,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发,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组建了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零售经营与管理》课程主要项目模块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路,依据教学内容共分为八个项目模块,即“零售经营入门”、“零售商圈分析与门店开发”、“零售员工工作规范”、“零售商品管理”、“零售销售管理”、“零售服务管理”、“零售日常营业管理”和“零售理财”八个项目模块,其中每一个项目又拆分为若干个任务,从而将零售企业经营管理中所需的技能联结起来。使整个教学工作以这项目为驱动,把课程内容里的知识和能力融入其中,最后达到以项目来驱动教学的目的。

(三)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到上海华联超市国际教育园店,以组为单位每天分二班,由超市的经理和店长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学生全程参与超市的经营管理,在各个岗位上进行实训,实习结束提交个人和小组实习手册,做到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学习相互促进,从而使学生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并具有良好的商业职业道德,掌握零售服务技能,适应现代零售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真正能够融“教、学、做”为一体。

(四)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

现代零售企业尤其关注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零售经营与管理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作为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特征。从团队的组建、团队命名、到团队项目实施,让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能够体验到在专业情境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逐步提升技能水平。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过程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课堂研讨和实习操作的教学过程中应以过程式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模拟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着重检测学生综合技能和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教学双方的提高,促进本课程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