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线下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线下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核心能力;程序设计;混合教学模式;线上线下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建设的基石,是承担培养工程开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开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支柱之一。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包括C/c++方向、Java方向和Python方向。目前高校开设的程序类课程,C/C++方向包括面向过程的C/c++程序设计(基于函数),面向对象的C/C++程序设计(基于对象)和智能应用开发。Java方向包括JavaSE程序设计、JavaWeb开发和JavaEE开发。Python方向包括Python程序设计和PythonWeb开发课程。程序设计课程覆盖了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是专业能力培养的支柱。与时俱进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是当前高等教学研究的热点。

1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程序设计课程计算机类专业都在开设,但课程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程序设计课程培养目标与专业大数据智能背景结合不够,线上线下教学整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没有同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结合起来,没有同当前智能化时代需求和技术场景结合起来,没有同大数据智能化人才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没有同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没有建立起适合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体系。目前线下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还存在一些问题。①课堂预习缺乏目的性。②教学活动互动参与性不强。③习题资源不够,测试操作不方便。④作业提交不及时。⑤作业评阅不方便。⑥学情统计、课堂统计和成绩统计缺乏数据支持,无法自动进行。⑦学生自学拓展缺乏平台资源。因此,大数据智能背景下程序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是当前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程序设计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

大数据智能背景下,程序设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采用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新工科建设和课程群建设的思路进行研究与实践,坚持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持续改进为目标[1-2]。坚持以成果为导向,依据市场和专业发展需求,确定程序设计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的核心能力体系,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资源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制定课程群培养目标及配置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持续改进,改革课程考评体系,建立多元测评系统,强调混合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3]。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主要考虑以下问题。2.1构建程序设计课程培养核心能力的体系。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构建,需应对市场需求的大数据创新应用型人才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建设发展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4]。专业人才培养以“面向工程、项目驱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为目标,依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5-6]。根据毕业要求对程序设计类课程培养的学生核心能力进行分类分层次打造。课程核心能力体系分为通识能力和专业能力。通识能力分为口头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专业能力分为识记理解能力、阅读修改程序能力、程序编写调试能力、程序逻辑思维能力、系统分析设计能力、系统开发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根据核心能力体系重构程序设计课程体系,明确课程具体培养目标和要求。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包括C方向、Java方向和Python方向。对语言方向的每一门课程知识体系进行研究与实践,明确与核心能力匹配的课程知识体系,与课程内容匹配的学生能力目标体系。2.2构建语言-课程-平台一体的程序设计课程体系,解决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系统性问题。根据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构建面向应用、面向工程、面向能力理念的语言-平台一体化课程体系[6-7]。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程序设计语言选择主流的C语言、Java语言和Python语言。根据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开设课程,一个语言方向统一开发平台,解决学生培养知识脱节,开发平台混乱的问题。开发平台的选择要符合市场主流,选择具有模块化开发、代码分层、功能分层的框架集成式开发环境,以便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C方向课程体系分为面向过程的C/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智能应用开发,统一开发平台可选择DEVC++,MicrosoftVisualStudio和Qt。DEVC++是C/C++轻量级开发环境,侧重于算法,VisualStudio是Window集成式开发环境,侧重于项目开发,Qt是跨平台GUI开发环境。Java方向包括Java程序设计,JavaWeb开发和JavaEE企业级开发课程,统一开发平台可选择MyEclipse和IDEA。Python方向包括Python程序设计,PythonWeb和爬虫课程,统一开发平台可选择PyCharm。同时要解决语言方向课程知识的衔接问题,确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程序设计语言-方向-课程一体图如图1所示。2.3开发在线课程资源,解决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问题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应是集中学和分层分散教学的统一。线下课堂集中教学,适合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学习,线上教学适合课程实训指导和拓展。程序设计课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过程分为资源开发、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课程总结五个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参与式、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利用平台提供的签到、章节学习、讨论、选人、分组、抢答、作业、测试、互评、群聊、通知等教学手段,实施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融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通识能力、识记理解能力、阅读修改能力、程序设计能力、修改调试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1,6,7]。程序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2.4构建程序设计阶梯能力训练平台,解决能力培养平台单一问题。构建程序开发能力训练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思维、体制和管理问题。依据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层次,构建与能力培养匹配的阶梯能力训练模型,解决能力培养平台单一问题是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根据学生程序能力培养层次建立课程章节训练、课程设计项目训练、方向课程综合训练、程序算法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和开发竞赛训练的阶梯式训练平台。每个阶梯训练平台要有具体的目标、训练内容、场地保障和组织管理。课程章节训练主要在课堂,解决章节模块知识的应用问题。课程设计项目综合训练旨在通过项目形式进行课程知识的综合训练,解决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问题。语言方向课程综合训练通过理论和项目形式解决同一门语言前后课程衔接和知识综合应用问题。程序算法竞赛利用一种语言工具进行算法专题训练,比如查找排序、贪心和动态规划算法等。创新创业项目训练通过创新创业项目与程序设计课程结合,提高项目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问题。学科竞赛通过对创新创业项目培养,按照竞赛文件要求,完善系统功能和文档,提高项目开发能力。通过程序设计阶梯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程序设计核心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例如C语言方向程序设计课程能力阶梯训练模型如图3所示。2.5考核方式改革,解决学生能力考核科学系统性问题。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应用型人才程序设计课程考核,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考核要注重全面性、科学性,突出课程培养的核心能力考核。课程考核应建立标准化考核、过程化考核和能力考核的多元测评系统[1,7]。标准化考核利用在线平台,建立标准的试题库和试卷进行课程章节、期中和期末考核。过程化考核充分利用平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活动进行记录、跟踪和统计分析。能力考核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和科技创新方面来进行,注重学生程序设计开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同时改革考核线下操作模式,利用平台对学习过程进行大数据分析,利用在线平台进行半自动或全自动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工作效率。改革老师单一的评阅方式,建立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阅的方式,合理地分配成绩权值,建立重能力考核的观点及理念。能力考核多从单元知识应用、课程设计、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和科技创新方面来进行,注重学生程序设计开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

3结束语

本文对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程序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问题进行了研究。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程序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结合专业背景优势和课程本身教学需求,从教学思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保障和组织管理方面建立起适合专业发展需求的程序设计课程完整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老师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程序设计开发能力,培养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昱,郭晓燕,梁艳春.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0.311(11):111

[2]高晓娟,牟莉,张旭风.程序设计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20.34(2):60

[3]杨卫明.创新应用型信息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学现代化,2019.6(88):21

[4]王晓芳,刘鹍,赵燕.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改革探索-以济南大学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4):134

[5]乔加新,梁后军,魏苏林.构建全方位分层次程序设计类课程创新教学体系-基于新工科理念下的计算机专业[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9.9:20

[6]吕娜,张琎,张芊茜,史桂娴.混合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9.5:115

篇2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统计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成为当前社会技术应用的主流,数字化经济、数字化社会发展都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数据无处不在。同时,互联网技术也推动企业会计转型,逐步由过去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处理模式发展到基于会计信息、会计数据进行经营管理的业财融合模式,数据分析成为会计人的必备能力[1]。作为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统计学”课程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在此背景下,我们对会计学专业的“统计学”课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统计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要立足于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2],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借助于媒介环境中多个元素的混合,确保教学模式改革在统计学课程中实现教学效果的高效化和最优化。

1.1闭环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混合式教学设计要以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导向,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怎么解决”“需要哪些理论知识支撑”“哪些已经具备”“哪些还未知”,引导学生发现“未知”的知识,将其带入课程中去学习。学习完相应的知识后,最后环节要落在“怎么解决”层面,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真正解决问题。

1.2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以任务为驱动安排教学过程。首先任务方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然后任务须在限定时间内以多人协作方式完成,且前后多个任务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最后对任务完成结果进行科学评价。任务驱动式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和互助协作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心。

1.3线上线下教学设计原则

根据教学大纲对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专业术语、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调查研究五大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计若干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中安排预习资料、自学参考资料、讨论话题和测试题等资源模块。资源形式多样化,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短视频、音频和图片等。

2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统计学”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本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主要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整合利用超星学习通的通知、签到、分组、讨论、上传下载、作业、投票、互评和统计等交互功能,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形式推送项目任务及测试题,实时记录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及结果,配合微信、腾讯会议等软件与学生随时交流。

2.1课前先行探索

课前教学阶段主要是基于线上教学平台和资源,包括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是问题导入环节,新知识点引入要结合身边的逸闻趣事或者热点新闻事件,注重知识的前承与传递,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点,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有助于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二是预习环节,学习通平台推送预习课件、短视频、相关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同时布置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在“讨论”模块踊跃发言,以此促进师生间、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三是先行测试环节,针对每节课教学内容,5―7个客观题形成先行摸底测试题,通过完成先行测试题目,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话题讨论和先行测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发现学习积极性较差或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及时采取相应的辅导策略。通过课前教学的三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先行探索”进行量化评价,基于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话题留言以及提交测试题目的时间和认真程度,超星学习通能够自动完成对学生预习效果的可视化分析。这些分析结果有助于教师及时修改课中教学设计、调整课堂教学环节设置。

2.2课中协作研讨

课中主要采取的是线下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内容涵盖三方面:重要的知识点、先行探索中出错率高的知识点、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完成后,及时跟进随堂练习题。通过学习通平台3―5个限时练习题目,题型一般为客观题。随堂练习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练习结果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利用学习通平台“选人”“抢答”功能加强课堂教学互动,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提问回答式的互动形式,手机终端开展互动教学可以全体参与,尤其对于胆怯消极、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选人”“抢答”式的教学互动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要融于专业理论知识,为专业打造“私人订制”模式[3]。每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景应根据专业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设计,区别于财经类专业的通用案例和教学场景。本课程打造的是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因此在教学案例和实践运用场景方面均来自会计职业相关领域,基于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加强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用于解决会计职业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针对“统计学”课程特点,有部分教学内容要进行Excel和SPSS软件的实操练习。由于教学大纲没有安排相应的上机实验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笔记本进课堂,教师课堂演示完后要求学生单独或分组进行实操练习。实操练习选用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多采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作为教学数据素材。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统计学方法在会计专业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商业敏感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

2.3课后巩固拓展

课后教学辅助对课程学习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可采用学习通作业与章节测试,学生在学习通平台线上直接完成,系统自动批改,答案及解析均可在系统中查看,学生根据答案解析纠正对知识点的错误理解,对于仍有疑惑的问题或者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实时在微信群里讲解分析,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在QQ群里拓展学习资料,也可以分享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网络阅读链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愿完成。每一模块教学内容完成后,公布各班学习情况,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以此激励同学们找到自身不足,持续保证自身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后教学辅导的过程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一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二是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学生学到了什么”可以通过客观性检测和主动性检测得知,客观性检测由教师在学习通平台的测试和作业随时展现,主动性检测由学生在学习通平台的讨论发言主述式反馈。综合两种检测结果,衡量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中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学生希望得到哪些帮助等。基于课后线上学习效果检测、学生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和复盘迭代,促进线上线下教学形成良性闭环。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效果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较以前完全线下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能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加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1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上的课件、文档和链接等教学资料进行线上先行探索;教师以课前预习情况为出发点进行课堂讲授,通过学习通APP发起课堂选人、抢答和讨论等环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课后加强线上跟踪,通过布置统计学作业、测验等任务,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多元化的特征,保证了“统计学”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3.2提升学生在会计专业中应用统计学方法的能力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师生的在线实时互动,以专业实践应用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方式创建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在会计职业相关领域的应用场景,借助任务驱动将统计学内容与会计案例结合起来,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教”“做中学”的混合式教学效果,沉浸式的课程体验帮助学生成长和提升,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观。

3.3实时追踪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根据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学情统计发现,学生线上章节学习次数达到2778次;签到9次,平均签到率92%;根据选人、抢答以及学习任务完成等情况分别设置了不同的积分,满分50分,积分30分以上的比例超过70%;课后作业及测验共6次,平均完成率94%,平均分为82分。这些统计数据说明学生线上教学参与度较高,任务达成度较好。实时追踪学生学习状态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双向互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4“统计学”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

“互联网+”时代,高校课堂应该充分挖掘利用学生互联网原住民的特征,将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与管理中[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建立集体验、互动、考核、评价、反思于一体的学习场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对培养创新型统计人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课程组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实践,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

4.1智慧教学工具很重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互联网+”时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进行改革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迫切要求。超星学习通作为一款新型的智慧教学工具,功能强大、操作方便,受到了师生的欢迎。高校应当为智慧教学工具的推广使用提供便利,包括更新课堂教学设备、完善网络配置,通过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技术环境,吸引更多的教师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2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人

智慧教学工具和环境很重要,但是利用工具和环境的是教师。教师观念不同、能力不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成效也不同。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教师还运用过去的教学方式肯定是不行的。教师应该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教师优秀的混合式教学能力是改革成功的关键,但是很多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不够,不能完全做到有效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科学安排线上线下教学任务。

4.3混合式教学团队建设需要加强

目前课程组教师以老教师居多、青年教师较少,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较多,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但是对混合式教学实践应用相对比较顺利。在混合式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整合每位教师的优势和长处,充分发挥课程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力量,形成教师团队的合力,以期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提升以及学校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郑峰,朱维维,吴琼.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教学改革探索——以统计学课程为例[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22(4):22-24.

[2]李芳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统计学教学模式研究——基于“统计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20(36):50-52.

[3]吴佳.线上线下混合式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J].高等教育,2019(13):14-14.

篇3

【关键词】慕课;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教师应该具备的基础素养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在教学理念上要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在教学形式上要注重先进性和互动性,在学习成果的转化上要注重探究性和个性化,在课程研究上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能够将知识、能力和素养有机结合,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这也是正是“金课”的内涵。对于师范生而言,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是人民教师,所以在校期间就要扎实掌握十项教学技能,并且能够充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在师范生教学中应用,通过线上线下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师范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仅能够扎实掌握十项教学技能,而且还可全面提升师范生的综合能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一、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1.学习策略设计思路。下面以“黑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教学技能”为例对学习策略的设计思路进行阐述,该课程采用了“线上学习—线下讨论—技能设计—技能训练—视频录制—视频回看—生练生评—设计反思—教师点评—再学习再设计再训练再评价”的“十步循环法”混合式的教学方式。目的是实现“慕课+翻转课堂”,打造金课。第一步:线上学习:学生利用“学银在线”平台进行线上学习,通过课程视频、课件、回答测验以及讨论等方式来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在线上完成作业、签到、选人、抢答、评分、投票、直播学习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对平台活动进行的实时监测获取的数据,可分析学生的预习效果,充分发挥线上学习的优势。第二步:线下讨论:线下讨论可在课堂中进行,主要对线上学习内容进行沟通交流,对于线上学习中学生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也可对与教师有关的信息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步:技能设计:通过线上理论学习以及线下的交流讨论,学生按照各项技能的训练标准准备教学设计,写出教案,加强技能设计能力。第四步:技能训练:学生按照技能设计中写的教案进行训练,可采用“分项递进式”和“微格教学”的训练模式。第五步:视频录制:利用电教设备对学生训练的全过程进行录制。第六步:视频回看:教师和学生都回看视频,然后学生对视频中表现进行反思,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调整。第七步:生练生评:对于技能训练部分,学生们共同开展讨论,对训练中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既能够为训练学生提出优化建议,又能够为听课学生提供参考依据。第八步:设计反思:在学生给出的技能训练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线上学习的知识,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并写出总结和改进的办法。第九步:教师点评:根据学生评价情况和自我反思结果,最后由教师和学生给出理性评价。第十步:再学习再设计再训练再评价:根据学生评价、教师点评和自我反思,学生进行再学习再设计,再训练,再评价。循环下去。学生在经过线上学习、线下训练、学生评价等一系列过程中,再次进行学习、设计、训练和评价,能够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教学技能素养和训练水平也会有大幅的提升。

2.评价方式。“黑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教学技能”考核方式采用了线上平台考核和线下面试考核(五步考核法)。主要包括线上考核(30%)和线下考核(70%)两部分。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综合教学能力为核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部分:线上平台考核:课程《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线上平台考核占学生总成绩的30%,内容包括,作业10%,课程视频20%,签到15%,章节测验10%,访问数8%,讨论8%,考试16%,直播5%,课堂活动8%。这些都在线上完成,系统统计分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技能。第二部分:线下面试考核(五步考核法):讲课技能训练面试。流程:学生抽取题目—准备室备课20分钟—讲课教室讲课10分钟—答辩5分钟—教师按照教学技能评价表量化。线下面试考核占70%(讲课80%,答辩20%),采取技能训练面试的方法,面试按综合训练评价表来评价。3.学习资源。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学习平台中,课程录制了授课视频:63个,531分钟;习题数量513道;发帖数量:28676贴;课程资源中添加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教学视频、学习方法视频和考核方式视频等。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立教师必须具备十项教学技能,确定每项技能含义、要素、作用、设计和评价等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引进大量图片、视频、学生和中小学名师教学案例等。学生可以在平台搜索大量图书等资料,扩大了课程信息资源。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二、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教学效果与推广价值

1.教学效果。基于“黑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学习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更加浓厚,并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因为线上学习具有海量的教学资源,且学生学习不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线上学习还是线下学习,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都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教学技能”教学平台中,采用“十步循环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学生访问量达到4488199人次,选课人数11960人,选课学生来自文、理、工、管、林、艺术等学科,运行课程的高校学生有云南师范大学、北部湾大学、湖南机电学院、江西服装学院、衡阳师范学院、太原成成中学校、东北林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绥化学院、哈尔滨工商学院和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等15所,教学重点放在线上学习、线下讨论和训练方面,教学活动采取线上答疑、主题讨论,直播等。师生讨论发帖总数为28676贴,直播6次,答疑798次。其中北部湾大学理学院对“十步循环法”在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给出了以下评价意见:第一,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对职前和职后的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教学内容更加优化,教学内容来自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掌握的十项教学技能,并且教学资源丰富;第三,线上线下更加协调,在线上进行学习和答疑,线下分组训练;第四,考核评价更加科学,通过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教学技能”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十步循环学习法”的应用,在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线上学习中,学生对教学技能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在线下讨论和训练中,学生技能设计和技能训练能力大大提升,通过生评和师评,学生反思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升,在反复的学习和训练中,师范生不仅牢固的掌握了十项教学技能,而且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这正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师范生的全新要求。

2.供借鉴和推广的价值。“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学习平台,充分发挥慕课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线下的讨论和交流中,进一步夯实理论知识,通过训练和评价的方式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增强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生教学能力提升的要求。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充分展现了“金课”的内涵,让学生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毕业要求三个方面都能够取得完美的成效,学生的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强,所以这种教学方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高度依赖的一种生活环境。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取知识,特别是“慕课”的出现,使各种专业优秀的学习资源可以从网上获取,打破了信息的壁垒[1]。在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中,人们可以多途径、多角度地获取知识,使得现在的年轻人习惯了碎片化的知识学习。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基于互联网的线下课堂学习+线上网络学习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种混合学习模式。它将教学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以适应时代对教学的要求。

2混合教学模式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学习环境构建上,采用Web技术建立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还拥有另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主学习。在教学理念上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简单被动的填鸭式学习,而是主动个性化的深度学习。混合式教学既是线上线下不同教学形式的混合,也是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的混合[2]。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智慧学习环境相结合,既有传统课堂教学的严谨性,又有网络学习的多样性、灵活性,将二者有机结合,优化教学模式,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

3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3.1教学背景分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信息编码、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应用操作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各章内容相对独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抓不住重点,会在茫茫的知识点里找不到方向;(2)学生人数众多,理论课一般都是大班授课,常常是一个教师要面对上百名学生,而且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也参差不齐;(3)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课程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比如,理工类专业需要学生了解与程序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管理类专业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office软件应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混合式教学方案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计划和网络学习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进行相应调整。

3.2教学活动设计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有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系统也相对成熟,为实现混合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主要是根据学生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哪些适合课堂教学,哪些适合网络自主学习,具体方法如下:(1)知识单元模块化为了实现线上线下的学习要求,以及适应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特点,需要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展开教学[4]。例如,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划分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信息编码”、“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在每个模块教学结束以后,进行网上在线测试,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2)课堂教学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全校性的基础课程,一般都是大班授课,课时数有限。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混合式学习的课堂教学不能再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教学内容精讲,讲重点、难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比如,将知识点按课时数划分为小单元,每节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单元的核心内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补充相关知识学习。(3)网络自主学习设计借助校园网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雨课堂等网络平台,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教师上传教学资料、教学视频,布置课后作业以及单元在线测试等,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中,按照要求阅读相关资料,按时完成并提交作业,知识单元学习结束以后完成单元测试。同时,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开设信息交流空间,让师生进行课程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当前学习内容结合实际应用提出话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话题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QQ、微信等软件,实现与学生的即时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

3.3教学评价设计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律性,能自觉地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如何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考评机制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比如,设计讨论话题,根据参与讨论的活跃度,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设计综合应用型实验项目,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展示。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评估,不但能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也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线下课堂学习和线上网络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包含了许多学习环节。因此,混合式教学的学习评估,除了期末考试以外,平时成绩应包括:考勤、课后作业、单元测试、课程讨论、综合实验项目、网上学习活跃程度等内容。“多元化”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也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学习[5]。

篇5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2-0040-02

随着当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自201 2年以来,作为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2013年,中国开始了对慕课的研究和实践,并开创了慕课在国内高等教育中的应用,2013年成为中国慕课元年。经过6年来的发展与实践,我国慕课的数量已经名列世界第一,上线数量已达5000门,有200多门的慕课登录国际著名的慕课平台,选学人数突破7000万人次。目前,国内主要的慕课平台有爱课程、学堂在线、智慧树网、韬星尔雅、好大学在线等。

2017年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最近又认定了801门。这代表着教育部正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共享方面将持续发力,由此也推动着高校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会议,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会上提出:“高校要把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探索实施智能化和精准化的教育,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智能时代竞争力”。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教育模式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变革,以慕课教学平台为高效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1 产品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1 课程性质分析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性、前瞻性较强,着重培养学生敏锐性的创新思维及较强的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在学时分配上,主要分为理论学习部分和实践学习部分,大多课程的实践学习学时比重等于或大于理论学习。在教学环节上,现阶段产品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分为三个环节:理论讲授、实践应用、辅导答疑。在理论讲授环节上,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让学生掌握此门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通过实践应用让学生针对设计命题进行课题设计,从而巩固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对学生课题设计中各个环节及作业的辅导答疑,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掌握基本设计能力。

1.2 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学时较少,内容较多,教学形式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理论教学部分占用课堂时间较长,以致于课堂讨论环节和辅导答疑环节时间有限,不能够深入进行,甚至不能面面俱到的顾及到每一名同学。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为艺术类专业学生,对待理论学习兴趣较弱,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课堂听讲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畏惧老师、不愿意与老师交流的情况,致使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情况。这些教学现状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产品设计人才培养需求。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差异性,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及实践操作能力,是目前产品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2 互联网背景下的产品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方式

2.1 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实体课堂,以教室内的课堂讲授方式为主。以互联网为背景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主要为互联网+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即以目标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核心,以过程性评价为激励,形成线上+线下、自主+协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将运用、检测、评价一体化,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綜合素质。

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线上课堂主要是通过在线视频学习,在线答题,在线交流讨论。线下课堂主要是重点难点问题的讲解,可以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如:小组讨论、学习展示、课堂实践和分享交流等方式。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慕课在线学习资源,完成理论学习部分,在课堂进行集中讨论、答疑、练习等。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压缩了占用课堂大部分时间的理论教学环节,释放了较多的课堂讨论、展示、答疑等环节的时间。线上课堂让学生在慕课平台上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线下的实体课堂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带着对知识的理解与疑惑与老师面对面进行交流与讨论,进行深层知识的引导和情感的沟通,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和积极。这种混合式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师由原来传统教学中的讲授者转变为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和老师以平等的方式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都有较大的帮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为人与人的结合,即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教与学,而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人——物——人的三角式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改变了单一的教学形式,形成最为稳固的循环式学习方式。混合式课堂教学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更为适合产业设计专业课程的教与学。

2.2 教学内容的重构性设计

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课前的在线学习,课中的课堂讲授,课后的线上线下测试。

课前的在线自主学习,学生结合线上资料进行个性预习,引发学生兴趣,促进自学,形成问题;课中进行线下课堂学习,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主要问题深入讨论,强化理解;课后的线上线下测试环节能够巩固学习,进行知识总结;同时借助线上平台,进行互动交流,从而达到知识的拓展提升,最终形成评价。这种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个性差异。

对于教师而言,混合式课堂的教学设计不简单等于传统教学+在线学习,需要仔细划分组织形式、教学任务、不同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各环节之间的任务和时间联系。在教学内容上,主要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在线学习?哪些内容需要课堂讲授?可以设计什么样的讨论主题,能够将课程内容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相结合?如何及时协调和安排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如何利用在线讨论进行交流?需要认真准备次数、时间点、在线自测练习和作业练习的内容,以及如何与教学进度相结合等。具体的课程设计流程主要为:课前——收集制作学习资料,如思维导图、学前问题、PPT,依托线上平台进行慕课视频的录制及学习任务等;课中——灵活实施教学方式,融合线下多种形式,如难点解析、分组讨论、随机问答、限时答题、头脑风暴、答辩等;课后——及时了解教学效果,依托线上平台进行学生自检与师生互动。最后进行课程设计总结。

2.3 考核评价形式的多元化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产品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笔者认为应当采用线上考查和线下考查两种方式同时进行。

线上考查主要以每个章节的任务点完成为考核手段,以线上作业互评为评价依据。在线上每个章节都应配有相关的开放性考試题目,通过考核题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学生对作业的互评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借鉴,进而不断改进。

线下考查方式主要是以讨论展示式的考核方式和课题作品展示的方式进行。讨论展示式的考核评价形式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其讨论形式可以是演讲、辩论或相互提问的方式。每次讨论课为2课时,100分钟,每组主讲15分钟。课堂讨论分组基本以3-5人为一组,每组至少完成一次主题讲座;每次讨论课时,每小组由1人主讲本组的设计成果,组内其他成员负责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并对主讲人的讲解进行必要的补充。最后,由教师对该组学生的设计成果和讨论内容进行评价,提出优点,指出不足,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讨论课评价原则是要求学生参与课堂,对不参与的同学进行适当扣分,对主讲人和回答人的评价参考主要是看其对待课程的认真态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展示和讲解水平等几个方面。课题作品展示的考核评价形式主要是学生将其完成的课程设计作品通过展示的形式呈现给考核主体,考核主体可包括任课教师、专业教师及班级同学。在考核过程中,能够从多方面的角度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学习任务完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展示课程作品,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展示,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体作品的销售,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使教学和实践得到了有效地整合,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篇6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创新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实践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目前高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首先,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课程方案等等都是和普通本科颇为相似,缺乏创新。其次,专业课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专业课程都是以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向学生灌输知识,师生互动较少,学生也基本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使学生面对以前传统教学时,不再有兴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每学期都会到学校或者培训机构见习,导致本课程的课时量也不足,达不到集体授课的教学目标。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来看,有以下不足之处。第一,教师队伍的“双师”较少,结构尚未完备。教师队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得太少。第二,目前最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条符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需求的改革之路。经调查研究,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所学内容与毕业以后的实际工作岗位脱节,大部分学生都从事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他们毕业以后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应该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出符合专业音乐教育教学需求的改革之路。第三,学校的实训基地、实践基地等条件需要进一步地打造,进一步加强和培养职业精神。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即学生在课外进行线上自主学习,通过学习教师上传的网络资源,获得初步的知识,自主完成知识点和概念的学习。课中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就不懂的或有疑惑的问题进行研讨学习,在最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习效果。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不断革新,教育教学也迎来了智能化。教育信息化促使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不断发展,需要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细致和全面地研究,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信息化水平,切实提高音乐教育专业课教学的实效性,加快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快教学模式的发展,提高学生在专业课中的获得感。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根据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了科学深入的调查研究,需要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与教学实践相适应,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紧随信息时展的步伐,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优势互补,进一步发展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的普遍应用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方式、内容等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的实效性。目前,多数高校已经将混合式教学纳入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中,在信息化社会,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有效促进音乐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完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在高校音乐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源库学习资源,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比如:视频材料、音乐欣赏内容、教案、PPT、各种演唱家、演奏家的优秀作品视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吸取知识,从根本上改良教学观念、导向、模式及手段,改变传统的音乐传统教学模式,使刻板的理论知识或者是抽象的学习内容得以具体化展现,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频繁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会局限课堂上一对一的学习,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巩固;也可以组建小组群,在群里展开讨论,针对专业中的某一个技术要点进行讨论;可以提高效率,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答疑,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三)实现学习模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死板,都是在黑板上进行讲解板书,但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库,其中包括上文提到的各种演唱家、演奏家的优秀作品视频、音乐欣赏的视频,为学生扩宽视野。

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从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来看,课程建设基础较薄弱,课程的相关材料(PPT、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业、测验、讨论、辅助学习资料等)需要有一定积累。可以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梯队。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路径实施,所有立项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必须实施1-2轮混合式教学实践后方可申请课程结项。通过结项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应该继续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在线平台,自主开发资源库,依托课程团队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库,开展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在教材方面,选用国内优秀教材,鼓励选用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引进国内外优秀电子资源,探索丰富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资源建设新模式。资源包括文字教材、电子教材、中外艺术歌曲、中外通俗歌曲、中外儿童歌曲的谱例、音频、视频、教师微课视频、PPT、教案、教材的电子版本、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外歌剧音乐会、中外音乐剧歌曲视频资料、大师班学习视频、著名歌唱家音乐会、中外音乐史相关学习资料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正确处理单门课程与专业前导后续课程和通识课程改革的关系,课程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结合专业特色,支持和鼓励教师使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行教育改革。(二)教师没有做好准备,盲目照搬,将现有的课程转变为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需要进一步进行专业体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改变,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挑战。混合式教学课程活动的设计、组织、管理、评价等各个环节可不断提升教师教学内容设计能力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三)要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新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需涵盖线上和线下全过程,应包含学习态度、能力等因素,评价指标分值应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设置,但期末考试仍应是主要考核方式,评价主体还需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新模式下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也要涵盖线上和线下全过程,要包括混合式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等,要注重优化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法。

五、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声乐课程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体裁、题材声乐作品的表演与教学。在教、学、做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实践。在实操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个性发展。从而塑造学生适应新时代职业发展特点的核心素养,为社区文化中心、青少年宫、小学、幼儿园及艺术培训机构输送优质人才。课前准备,利用资源,预习知识。自主开发资源库,依托课程团队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库开展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拓宽学生专业学习知识面。建立资源库的资源。资源包括中外艺术歌曲、中外通俗歌曲、中外儿童歌曲的谱例、音频、视频、教师微课视频、PPT、教案、教材的电子版本。中外歌剧、音乐会、中外音乐剧歌曲视频资料、大师班学习视频、著名歌唱家音乐会、中外音乐史相关学习资料等。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问,在线答疑整理与搜集资料,录制演唱视频,上传教学平台。完成教学全过程信息采集,根据平台上学生作业反馈情况,明确课堂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组织教学

在组织教学中,我们利用音乐手段进行考勤,如利用音阶演唱练习考勤法,每位同学对应一组音符,二十组音符连续唱完后,不仅确定每位同学到位,同时进行简单的发声训练以及基本音阶的把握,根据歌曲调式选择相应的调式音阶。

(二)作业与预习情况反馈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有效利用数字资源进行综合式教学。课前平台任务学习,主要能够反映同学们对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而有效开展教学内容。一般设计资料查询、小组分析、音视频观摩和学唱评价。教学计划分模块进行,按照模块,提炼出每个模块中的重点进行视频录制。视频采用MOOC、SPOC、微课等适合在线式或碎片化学习的形式制作,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任务,包括: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知识点、课前学习效果监测三部分。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完成主题内容的学习达成学习目标的要求。同时,通过了解教师关于课堂学习形式的设计,发现线上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从而主动完成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后发现的问题和困惑的反馈,教师适当调整课堂授课内容与形式。

(三)课堂教学环节

新课的导入,从作品文化叙事和音乐学分析进入新课讲解,在深入把握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歌曲演唱实践。演唱实践过程,运用各种直观技术手段结合老师讲解分析、训练歌唱能力以及歌曲阐释水平,解决技术重难点。多元形式巩固创编。借鉴儿童歌唱活动教学设计,将与歌曲相关的活动形式融入教学,通过体裁对比、情境设定、形式互动、鲜活表演等途径加深技法基础上的表演水平。

(四)任务与反思

1.布置作业:根据新课讲授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个别训练,视频观摩等形式,完成课程内容,强调技术问题的解决,歌曲演唱的情感;针对下节课内容,按照老师要求提前预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2.教学反思:对标行业标准,依照人才培养方案,遵循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学生接受程度、学习效果的达成情况,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对各知识点讲解的清晰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问题设计与学生回答的效果,混合式教学理念执行情况,思政元素体现情况等方面的思考、评价,总结经验,有效开展接下来的教学。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混合式教学的建议和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综合运用教育学、统计学等相关方法,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准确反映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规律,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更好地开展教学,提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实效性和可行性。

六、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依托线上教学、线上建立的资源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但是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进一步将混合式教学融入到具体课程中,将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唐鹤鸣.高师音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戏剧之家,2021,(11):95-96.

[2]何艺,陈萌.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音乐表演课程混合式教学初探[J].艺术研究,2021,(01):130-131.

篇7

关键词:O2O教学模式;数据监控;反馈激励;过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1-0020-05

一、引言

过程性评价又称形成性评价,是介于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间的一种评价范式。与在课程开始前对学习者进行摸底测试的诊断性评价和以评定学业最终成绩为目标的总结性评价不同,过程性评价涉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1]。过程性评价具有过程动态、反馈及时、方式灵活、可持续性的特点。马炅[2]以电子学习档案袋为平台进行过程性评价,通过在不同学习阶段对学习者完成的任务与状态做出评价,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相应的引导与评价;姚争为[3]则指出单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过程性评价易流于形式,难以引起学习者反思,因此以教师的责任心为保障,强调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操作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因此,只有提高了过程性评价中被评价主体的有效接受程度,才能真正实现过程性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简称O2O)教学模式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创造出的一种新的教W模式应用,其中包括翻转课堂、MOOCs与面授课程相结合、SPOC应用等等[4],有学者分析了整合O2O与MOOCs的泛在阅读新趋势的同时,提出了O2O教学模式在MOOCs中的应用方案[5];还有学者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O2O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进行量化评估,主要以学习者的情绪感知和行为感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内容[6]。可见,恰当的利用O2O教学模式中学习行为的相关数据,将其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有助于使过程性评价更具针对性与可靠性。

为学习者提供新型教学模式下恰当的学习评价方法,构建在新型教学模式下的多元化学习评价机制,内容主要包含学习互动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方面[7]。已有研究也有对MOOC、SPOC等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的探讨,但数量还比较少。本文对O2O教学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方法设计,利用线上网络实时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并在交互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结合过程性评价能充分调动师生之间互动的优点,以提高反馈评价的有效接受度为目的,促进学习者在O2O教学模式下高效完成任务。在汇编语言O2O教学模式的课程实践中,教师依据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与学习风格在师生交互时通过线上平台对学习者进行激励并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情绪高涨,从而促进学习、优化教学。

二、O2O教学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设计

众多在线学习行为分析模型认为,在线学习行为分析以其特殊的行为反馈机制,综合了自底向上的信息处理加工和自顶向下的行为关联分析的双向处理模式,对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发掘学习者潜能具有重大价值[8]。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十分重要[9]。根据“能力本位”教育教学理念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评价的要求[10],评价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包括学习方法、过程、效果以及学习态度。因此,为了对学习者做出全面准确的个性化评价,我们在实施该过程性评价之前进行了学习者分析;在实施过程中,规定课程必须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保证学习者的完全参与。

在O2O教学模式实现实时互动基础上,构建了O2O教学模式下过程动态、反馈及时、方式灵活、可持续性的过程性评价方法。该过程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两部分(如图1所示),线上数字化学习平台与线下多媒体教室实现了评价平台的多元;而助学者(指教师和助教)与学习者作为主要参与者,实现了教师、学习者与助教参与评价的主体多元;师生利用线下面对面进行质疑解难,从而形成动态循环、师生双向互动的评价机制。

1.学习者分析

对学习者的分析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分析和学习风格分析。在学习偏好方面,我们设计了一套由学习动机、学习氛围、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组成的学习偏好调查问卷,区分学习者学习偏好信息为积极和消极。在学习风格方面,本文使用的是Felder-Silverman 的学习风格模型。根据《汇编语言》属于程序设计型课程的特点,选择了学习者信息加工、感知、输入和理解四个方面的内容。参考相关在线行为分析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将不同学习者按照学习风格与学习偏好分为:擅长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者(A类),擅长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者(B类)和介于两者之间平衡的学习者(C类)。

依据前期对学习者的分析,对不同学习者实施针对性的过程性评价,目的在于优化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通过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减少与教师的疏离感,增加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多元动态评价

多元、动态是该过程性评价的主要特点,学习者分析作为实施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前提,为线上线下对学习者进行数据监测与个性化的质性评估提供了依据。数据监测依托于数字化学习平台,包括学习者线上学习的各种数据和线下出勤率、师生交互频率、学习者反馈接受度、课程成绩;个性化的质性评估则以学习者分析为参考,作为给予学习者反馈激励的主要形式,包括评语与私信。

(1)数字化学习平台

数字化学习平台作为O2O教学模式的主要载体,具有网络互动性强,用户粘性度高的特点,有利于在线上开展过程性评价,是该评价方法主体互动化的主要表现途径。将目前实用性较高的网络教学平台“实验楼”和“课堂派”作为本文O2O教学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的载体,分别负责学习者在线学习和师生在线交互,提供在线学习行为数据评价反馈与个性化评语反馈激励,两者相辅相成,旨在丰富评价内容,多种类多角度的给学习者客观公正的个性化评价。

实验楼是国内领先的IT技术实训平台,其课程主要以实验为主,采用创新的“在线实验”学习模式,为学习者的操作实验提供环境。该平台功能包括记录学习者的有效点击次数、实验操作时长、提交报告数、实验问答数、学习该门课程总实验数等数据以反映其学习状态,同时平台中自动评分的功能鼓励学习者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并及时对已提交的报告做出反馈,有效的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并激励学习者自主学习及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此外,学习者可以在平台中参考他人的编程情况或向老师提问来解决实验过程中碰到的疑难。

课堂派是一款基于网站和移动端平台的在线课堂管理工具,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情感层面的交流互动,通过课堂派都可以实现学习者与老师随时沟通和分享。作为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交互行为的平台,课堂派在该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中承担使学习者获得指导和鼓励,让教师的教学管理更加轻松人性化的重要角色。

(2)多元动态评价方法

本文提出的动态评价方法主要体现在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针对性,与评价主体的联动性。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教师根据学习者不同的类型,在给出评价时,对擅长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者以保持兴趣为主,对擅长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者以鼓励为主,而对介于两者之间平衡的学习者则以激发热情为主;多元的参考标准下,动态的调整对不同类型学习者评价内容的侧重点。

评价内容的针对性: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客观的数据监测:学习者线上的作业提交效率、作业重复率、课堂出勤率、私信互悠德实龋助学者以其为根据对学习者反馈并激励,如助教提醒学习者作业完成是否规范,监督学习者的有效出勤等,同时协助教师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有针对性的评价内容为师生借助私信功能进行个性化的质性评估,进行线上实时交互提供了保障。

评价主体的联动性:助教将线下测试与练习成绩在平台进行公示之后,促使学习者向老师进行提问,努力在学习者之间形成竞争机制,使平时成绩真正富有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综合学习者线上线下的表现,通过课堂派定期为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从而形成师生间联动的良性过程性评价循环。

基于上述实验楼与课堂派两个数字化学习平台对过程性评价的支持,将二者同时融入设计中,使得O2O教学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与联动性。而学习者作为过程性评价内容的主要接收者,也可针对教师或助教的评语通过以上两大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二次反馈。

三、O2O教学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设计的实施

计算机专业课程《汇编语言》采用O2O教学模式,将多媒体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整合在一起。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发生在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中;线上教学则通过在线实训平台“实验楼”与在线管理平台“课堂派”实行评价。评价内容涉及两类:数据监测和个性化的质性评估,前者主要包括学习者行为数据(登陆次数、在线时长)、师生交互频率(线上私信互动、线下交流),课程成绩(实验成绩、测试成绩);而后者表现在学习者反馈接受度(是否有效接受意见,互动积极性是否提高)。

1.学习者分类

在《汇编语言》课程教学前期,对本校 2014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学习风格和学习偏好测试,共发放57份测试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4份,确定这54名学生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偏好分类为:擅长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者(A类),擅长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者(B类)和介于两者之间平衡的学习者(C类)。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三类学生分别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评价。学习者分布情况如表1。

2.多种类多角度的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的结合密不可分,线下评价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室的面对面交流,而线上评价主要以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媒介。《汇编语言》中的实验部分是线上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内容,教师在不同阶段借助数字化平台将实验题目给学习者,该平台可为学习者提供实验环境,作为提交作业和交流讨论的媒介,并通过实时的练习与及时的指导使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在学期末要求学习者选择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或者有挑战性的实验题目,寻找合适的协作伙伴组成实验小组完成小组实验汇报。

学期内对学生持续使用该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变化,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学习偏好情况,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完善,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将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反馈给学生,强化学生的学习。而前期对学生的学习者分析使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反馈更具有针对性与准确性,提高了学习者实验任务完成的效率。在合理运用线上学习平台与管理平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实时的跟踪评价与指导的同时,结合线下面对面的师生交互,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客观数据与激励评语。

(1)客观数据

即平台监控所得数据,主要包括实验楼给出学生的提交报告数、实验问答数、学习该门课程总实验数的数据信息,以及课堂派已提交作业率、有效出勤率、私信互动频率等(如图2所示);反馈激励则通过实验楼的在线交互与课堂派的私信功能实时给出。

(2)交流反馈

依据学生的线上学习行为,需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同时基于学习者特征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包括线下的交互和线上的答疑、反馈和提示等),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估和自主学习能力,从根本提高学习效率(如图3)。此外,同样身为学生助教作为线上交互的参与者,更倾向于从学习者的情感角度出发给出具备激励性质的反馈评价,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对评价反馈的接受程度,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动力。

在教学的最后,对学生的实验大作业进行检查,组织学生进行期末测试,并完成针对该设计实施的满意度调查。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完成的任务与状态做出总结性评价。

3.过程性评价效果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应用实践,利用满意度调查、学习者成绩的相关分析获得过程性评价实施效果的详细情况如下:

(1)满意度调查分析

在学期末发放的54份满意度调查问卷中,回收的有效问卷的54份,其中绝大多数的学习者对本课程采用O2O教学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设计表示接受并满意(其中82%的学习者表示非常满意),71%的学生表示该模式下能够得到的教师的有效评价,包括各种类型的学习者,他们认为这样的过程性评价对于学习程序编写非常有帮助,教师的反馈评价帮助他们解决了对知识点的相关疑问,有助于他们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由此该过程性评价基本实现了教学对学习者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

(2)实践实验结果

从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数据监控上看,与教师互动提问的人数在逐渐增加,且成绩的提高与学习者在线时间以及向老师提问的频率成正比。92%的学习者有效的参与到了整个过程性评价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来看,A类学习者成绩最为稳定;C类的学习者进步最大,期末成绩达到良好的占到86%,;而B类学习者积极性最高,有效在线时间与互动频率最高。

因此,在本次教学中,各类型学习者在不同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学习效果,在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以看出B类学习者其学习方法通过持续的个性化评价反馈效果最显著,集中体现在其有效在线时长,平台互动频率跟随过程性评价的跟进而增加。此外,线上互动频率较高的学习者大部分属于B类与C类学习者,他们在线下面对面教学中活跃度依然呈现较高势态。而会对教师的反馈主动质疑,进行二次反馈的学习者中,B类与C类学习者的人数也是最多的。

总体而言,不同类型的学习者通过该评价模式达到了课程学习的预期目标,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B类与C类学习者由初次接触课程的缺乏兴趣到兴趣高涨,听课和实验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得到提高。线下面对面交流作为线上反馈评价的重要补充,为助学者有机的整合学习者线上数据与实时互动给予了支撑。

在该过程性评价下,学习者接收到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实践证明这对提高反馈评价的有效接受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证明O2O教学模式下运用该过程性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

四、结语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设计,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判断,对学习者的学习质量水平作出评价,并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反馈给学生,强化学生的学习,进而形成良性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式方法。实验楼、课堂派平台为全面多元的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可参考的数据,借助这两个平台可以有效监测学生的在线学习状态,为科学客观的实现过程性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依靠平台自动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进而督促学习者形成良好的个人学习习惯并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教学。

O2O教学模式具有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形式多样、师生间交流多向的优势,我们为O2O教学模式下设计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充分利用其优势,旨在为高校中实施O2O教学模式课程的评价机制提供可参考的模型。本文在学习行为数据的收集方面,还需要完善,后期可以通^加强对教学活动数据的深度分析,不断完善O2O教学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2]马炅.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媒体作品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1(2):82-86.

[3]姚争为,滕国栋.高校程序设计类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24):87-88.

[4]王若宾,杜春涛,张白波.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O2O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 (12):115.

[5]王佑美.跨媒体阅读:整合O2O与MOOCs的泛在阅读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2.

[6]余燕芳.基于移动学习的O2O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52.

[7]丁慧,王小刚.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中学习评价机制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5(5):31.

[8]胡艺龄,顾小清,赵春.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建模及挖掘[J].开放教育研究,2014(4):81.

篇8

关键词:SPOC;MOOC;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06-03

一、MOOC的问题缺陷及校内SPOC平台设计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MOOC的普及,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学员地域分布广泛、人员众多,而课程学习过程中平台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措施,导致学生容易中途放弃,课程完成率不高;学习过程中在线作业考试是检测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但是鉴于人数众多,无法进行有效的统计和点评,也就缺少了必要的反馈途径,教师难以把握学员的学习进度;完全线上的学习,师生缺少面对面的交流,缺少线下必要的讨论和指导,缺乏对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从而间接影响课程的学习效果。这些问题已经成了其继续发展的绊脚石,但创新永无止境,改革不会停步,在实践中,一个新的教学模式――SPOC不断被实践和使用。SPOC是指将MOOC的在线教学资源(如视频、资料、测验、在线作业、论坛等),应用到小规模的实体校园注册学生的一种课程教育,实现了MOOC和传统校园面授课堂教学的结合,继承了MOOC的优势的同时摒弃了MOOC的弊端。可以说,在线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后MOOC时代”,也就是SPOC时代。将SPOC引进高校传统课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形式,既有利于共享优质MOOC资源,提升高校的品牌效应,又能够发挥SPOC集约化、小众化等在线学习的特点,使线下课堂变得更加动态、灵活,提高校内教学质量。但是,目前SPOC尚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如果没有一个功能完善恰当的网络教学平台做支撑,是很难实施SPOC教学设计和应用的。而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实施SPOC教学模式的平台都隶属于MOOC平台的一部分,要么收费昂贵,要么功能过于简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校完善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搭建有课程特色、本土化特点的校内SPOC教学平台,以改善混合环境下的学习,促进校内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可促进高校对外品牌的宣传效应。

二、平台功能分析

经过查阅文献、个案研究和对现有MOOC平台功能的分析,在探索性研究法的指导下,本着“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线上线下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的宗旨,结合对高校的上课模式和课程规划的分析,设计校内SPOC平台的功能如图1所示。

管理员角色是平台主要用户参与人数据的汇集者和课程资源的审核者,掌握着对数据准确性、可行性以及对校外宣传课程资源价值性的“生杀大权”,是确保平台业务流程能够正常运转的关键人物。同时,一级学校管理员就是宣传官,在高校对外宣传的资源建设中扮演着“新闻发言人”的角色。本平台针对大学每个二级学院都设计了一个二级管理员角色,其主要任务有:二级学院专业建设、班级规划,这项功能将会给老师开课分配学习对象提供便利;教师信息导入、学生信息导入是对本校教务系统人员信息资源的迁移工作,数据的准确性是前提;课程资格审核是确保二级学院所属教师开设的课程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的必要工作。教师角色是平台的核心,是课程价值性、质量性传播的一线人物,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质量的督促者,学生学习完成率的推进者,学生课程成绩与知识获取的把关者,教学创新改革的先驱者。其核心功能有:建设与维护线上课程信息,确保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题库建设可以方便教师布置作业或考试,与在线作业考试系统完美契合;对学生学习进度的跟踪可以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和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并督促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问题解答可以及时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切断因问题处理不及时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中途放弃学习的异动脉搏;通知公告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动态,及时做好学习准备;线下授课方便师生面对面沟通交流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以及获取深层次知识,彻底摆脱纯线上教学互动不足、沟通效率低下、讨论交流欠缺等问题的束缚。学生角色是平台管理员和教师服务的对象,学习是少不了的,但是光学不行,学什么、怎么做还得参考“师傅”的安排。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的探索式线上线下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的主要任务有:课程学习就是在线观看程视频,下载课程资料,完成学习任务规定的其他拓展任务,做到知无不学,学有所用;课程作业和课程考试是对学习知识的检测与反馈,也是教师评定课程成绩的重要依据;问题答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体现,同时激励着大家成为一个会提问的学生,取长补短,也是反思性学习的一种体现;线下课堂是与老师面对面学习的上课方式,可以参与讨论学习深入的知识点,与线上课堂形成互补,真正做到线上线下合作学习;课程评价是对老师的肯定与促进,更多高质量课程的出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鼓励更多教师和学生加入SPOC教学平台。

三、平台功能现方法及关键技术

校内SPOC教学平台的实现可以利用JavaWeb+JDBC+JavaBean+MVC作为开发技术与手段,采用基于JavaWeb的B/S架构作为内容的呈现层和业务操作的实现层。前台页面采用丰富多彩、新颖的HTML5+CSS3的布局与轻量级的页面框架JQuery和JS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客户端体验。后台使用稳定跨平台的面向对象Java语言使得平台能够安全平稳运行,并采用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被广发应用于Internet中小型网站上的MySql数据库作为数据的大本营。在数据传输与交互方面采用JavaWeb的Servlet服务器通信技术确保信息的安全传输。HTML5+CSS3作为前端页面布局的实现是当前软件开发界的潮流,HTML5和CSS3的新特性将会更显著地美化界面,给项目带来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效果。此技术应用于SPOC平台的开发可以确保跟上大众潮流,延续用户的审美习惯,确保平台不会因为UI视觉设计而影响用户的使用效率。MySql数据库短小精悍,最重要的一点是开源免费,并且安全度完全够用。这对于高校节省教学经费开支也是极好的。MySql提供的Java API可以完全契合融入Java代码中,方便快捷的对数据进行CURD(Create、Update、Retrieve、Delete)操作。而且支持多线程,可以充分利用CPU资源,在用户访问吞吐量红线下,可以保证平台流畅顺利运行。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是一种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数据库连接技术。JDBC可以很容易的向MySql发送Sql语句,从而方便快捷地处理用户的业务逻辑和数据的获取。JDBC API易于使用和理解,使用预处理Sql方式可以阻止恶意的Sql注入攻击,使平台更加安全牢固。MVC是一种使用Model View 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设计创建Web应用程序的模式。MVC的低耦合性、重用性高和部署快等优点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优秀高效的代码编写模式可以为平台保驾护航。Model(模型/JavaBean)是应用程序中用于处理数据逻辑的部分,通常模型对象负责在数据库中存取数据。在SPOC教学平台的实现中Model层对应Java的程序模块包是由数据库CURD操纵对象类DAO(Data Access Object)和POJO(Plain Ordinary Java Object)与数据库字段一一对应的简单Java对象组成的。View(视图/JSP)是应用程序中处理数据显示的部分。平台上所有用户可以直接感官到的功能页面都属于View层,也就是用户通过浏览器可以直接接触到的页面。Controller(控制器/Servlet)是应用程序中处理用户交互的部分,平台可以使用Servelt3.0版本作为Controller层的实现。Servlet控制器通过HttpServletRequest对象和HttpServletResponse对象实现,通过用户的请求使用HTTP协议访问服务器,再由Servlet“指挥”Model层实现业务操作将并将结果返回至用户页面View层。Servlet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四、总结

通过应用校内SPOC教学平台,学生在获取到更多优质学习资源的同时,又能沉浸在良好的学习体验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目的、论有所获、问有所答、答有所思、思有所成,从而确保更高的学习完成率,吸收到更多的知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教师而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都能够得到提升,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使得教师的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学习平台,高校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教学质量的竞争。校内SPOC平台的建设,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同时,节约了大量经费,能够实现高校优秀教学资源的对外宣传,促使高校通过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来吸引优秀生源。相信校内SPOC教学平台的实现能够沐浴在在线教育和“互联网+”相结合的和煦春风中,把教师的智慧、学校的资源融合到更广阔的教学平台中,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为他们插上实现梦想的翅膀。

参考文献:

[1]桑新民.MOOCs热潮中的冷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6):5-10.

[2]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等.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3]祝智庭,刘名卓.“后MOOC”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3):36-43.

[4]康叶钦.在线教育的新时代――SPOC[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1):85-93.

篇9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高等数学;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2-65-03

0 引言

高等数学作为国内外大中专院校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与其他的数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有很大关联,并肩负着培养理工科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任,其知识点多、概念多、计算多、证明多,这无疑给高等数学的教学增加了难度系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单调沉闷的“黑板+PPT”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难解决教学效率低等诸多问题,而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就成为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1 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被誉为颠覆性的教育创新模式[1],是一种有效实现双主体的互动教学[2]模式,它是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并促进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混合式教学整合了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双重体验,结合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的优势[3],并在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协作式学习,对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反馈等方面有显著成效,成为近年来主流的教学模式。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的支持和辅助是重要环节,将其应用在高等数学教改中的相关研究主要有: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与高数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推动[4-5],制作微课或慕课来进行高数移动学习、开放学习和泛在学习[6-8],使用qq群、微信群实现教学互动[9]等。在这些研究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设计都是以一种信息技术形式来辅助和支持,但每种辅助手段都各有优劣,如果能够将多种信息技术形式相结合进行优势互补,会为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

2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设计应用

笔者结合自身所在学校和学院情况,选用了两种信息技术形式,即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以下简称BB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辅助课堂教学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通过分析各自功能和适用性,实现在混合式教学设计不同环节的优化组合。

2.1 BB平台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设计应用

BB平台是各高校应用最广泛的教学管理平台之一,它集教学、学习、管理功能于一身,为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交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10],它主要分为课程资源、互动教学、学习跟踪与教学评价四个功能模块。我校也已引进BB平台并部署完毕。因此,笔者申请并建设了高等数学课程的BB平台,并导入笔者教学班的学生来使用。一方面,利用其课程建设模块来辅助课堂教学,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习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在互动模块的自主学习来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1.1 课程建设

课程资源:该功能模块主要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进度、教学课件、精品课程网站。学生可以随时根据需要登录自己的BB空间来在线观看或下载使用这四种课程资源。比如,精品课程网站添加的链接是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本学期的一门微积分MOOC课程,以及网易公开课数学课程的链接,方便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课余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和补充。

作业及测试:这是教师根据课程的讲授进度和学习情况按需设置,并要求人人必须参与的两个功能项。作业有大众作业和小众作业之分,大众作业定期,主要是每章的学结(包括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分组完成(已将每班划分各学习小组,并有负责人),每位组员都要参与编写,整合后一组提交一份;小众作业则不定期的,是对课堂面授内容的补充和拔高,是面向想继续钻研书本之外数学知识的小众需求。测试是对学生阶段学习的检查,通过设置题库,可以随机抽题,提交后可自动阅卷和统计,如:平均分、高分、低分、差异等,并且可以根据教师需求导出成绩的电子文档。

2.1.2 课程互动

课程互动指利用讨论版模块和交流模块的消息功能来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讨论版模块分为三个功能区:作业讨论区、课程建议区和休闲区。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每个功能区通过发帖的形式在该区提交。比如在课程建h区,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把对教师授课的意见,或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来提交。此版块主要是进行师生互动,教师看到话题可以直接在讨论版回复,也可以一对一地通过交流版块的消息来发私信;作业讨论区则主要进行生生互动,每位同学都可以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帖子回复评论,交流讨论对问题的认识。

2.1.3 应用效果分析

教师端 通过在作业版块把作业分为大众作业和小众作业,可以很好地区分大众化和个性化教学(相当于分级教学的一种形式),可以把线下课堂面授中无法实现的教学设计(比如将全部学生根据其能力大小分级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与学来完成;通过讨论版模块将学生的建议和作业讨论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以便更合理的组织教学。

学生端 大作业是以分组协作的形式来完成,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坚持自主选择完成小作业则可以拓展学习能力慢慢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在讨论版的作业讨论区,每位同学既是问题的者,同时也是问题的解答者,这样的生生互动,打破了班与班的壁垒,同学之间无障碍的进行交流,而且因为有集体的智慧,有时也会为教师提供一些新的解题思路。

在进行混合式模式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BB平台尽管可以进行大部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应用,但在某些环节上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用户交互界面风格单一、规范且传统,无法做到图、声、文并茂,因此,不适合做数学文化的传播媒介,对风格多变、喜欢个性化的大学生群体也缺乏吸引力,除非强制使用,否则并不受欢迎;此外, BB平台一些教学任务的紧急通知,无法让学生即时接收,只能在登录BB后才能获知。而微信公众平台则可以在这些环节中胜任。

2.2 微信公众平台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设计应用

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新增的功能模块,分为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三种账号类型。其中,订阅号为媒体和个人提供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其插件功能构建了多种沟通与管理粉丝的模式。比如图文消息推送的功能,不但有即时接收的特点,而且因其传播信息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可以很好地做数学文化的传播者,做到图、声、文并茂;又比如自动回复和投票管理功能,则是与粉丝互动交流的特色功能模块,其个性化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

因此,笔者也申请并设计了高等数学微信公众平台的个人订阅号,通过二维码和微信号的,使得笔者教学班的学生成为其粉丝,并利用其高普及率和群发消息、自动回复、投票管理等特色功能来辅助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2.1 群发消息

向用户推送与数学相关的图文消息,可以新建消息,也可从已有的添加。粉丝可以对接收到的消息点赞或留言,教师可以查看留言并有选择性的回复。

从公众号建设至今,笔者推送的消息类别包括学习资料类、数学文化类、重要通知类等。学习资料类包括总复习时重点章节的知识点和题型总结,这是为大众数学学习者服务的,比如在第一学期期末笔者推送的定积分积分方法一、二、三;在讲重积分时配套推送的书中未曾提及的“重积分对称性在简化计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是为进一步提升数学能力的小众所提供的学习资料补充;数学文化类包括有用的数学知识、有趣的数学故事及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教材中定理所涉及的传奇数学人物(如讲费马定理时对费马生平所做的介绍)等;重要通知类包括定期的预习复习任务布置、节假日问候或是和数学有关的重要赛事(如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通知。

2.2.2 自动回复

包括被添加自动回复、消息自动回复和关键词自动回复,笔者使用的是被添加自动回复和关键词自动回复。被添加自动回复:新用户所得到的第一条系统消息,即对公众号的介绍和欢迎语;关键词自动回复:如教师设置希腊字母读音、常用等价无穷小公式等关键词,用户在消息栏输入此关键词,系统即自动回复相关内容,笔者是以图片形式呈现回复内容,这样利于用户观看和储存。

2.2.3 投票管理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一个投票活动让粉丝参与。如,笔者应用投票管理做的一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流程是:首先在群发消息上推送一条预习复习任务的消息,包括预习复习内容、要求、并点名在课堂上做任务讲演的学生,学生接收消息做相应准备;上课由点名学生做讲演、讲演结束当天推送一条对讲演者现场效果投票的消息,让粉丝参与投票。三天后投票截止,系统会自动显示此次预习/复习任务的投票情况,从而选出最佳讲解人。在此活动中,讲解人和参与投票人都会在平时成绩中给予适当奖励分来鼓励学生的参与行为。

2.2.4 应用效果分析

群发消息的即时性和多样性可以让学生只要在手机有网并且微信打开的情况下不错过任何重要的数学通知,并且能吸引学生主动的关注数学的新发展、新动态,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高精尖技术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既开阔了眼界,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师生互动打下良好基础。

自动回复和投票管理则为学生提供主动预习和复习的平台,尤其是投票管理更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且效果良好,是一次典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

3 结束语

通过将BB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这两种信息技术形式相结合,进行高等数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改善了传统教学方式单一、沉闷的情况,使得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形式丰富起来,尤其是微信平台中数学文化的宣扬,也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数学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疲于应付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下一步将利用学习跟踪与教学评价模块来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Reference):

[1] 迈克尔・霍恩(Michael B. Horn),希瑟・斯泰克(Heather

Staker).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 牛汉钟.关于“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吉林省教

育学院学报,2014.2:38-39

[3] 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l展(上)[J].

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4] 吕书强,马青华,蔡春.基于网络学堂辅助高等数学教学的应

用性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1:62-64

[5] 任叶庆,张鸿雁,秦宣云.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对高数课程教

学过程的影响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55-256

[6] 朱笑荣.基于微课程的高数网络学习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

育,2015.6:143-145

[7] 王文珍,.MOOCS冲击下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思

考[J].长江大学学报,2014.9:110-111

[8] 牟占生,董博杰.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J].

XDIYIS 2014.5:73-80

[9] 伍祁蔚.浅谈现代教育技术的新方向-移动学习[J].教育教学

论坛,2014.1:4-5

篇10

【关键词】市场营销;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项目课题:本文为2016年度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移动教学”视阈下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6ky43)的阶段研究成果。

本教学设计获得2016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商贸类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三等奖;2017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三等奖。

【中图分类号】G434;F713.5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188-02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课上教学过程与课下学习活动进行交换,教师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提供教学视频资源,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形式来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则答疑,师生共同探究和互动交流等。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近几年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关注,也被广泛的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

《市场营销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强,与现实密切相关,也是学生们继续学习有关专业课程的基础。该门课程传统的讲课方法主要是校内课堂上实训展示,较少利用现代化移动互联网手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脱节。由于现在学生属于“数字原住民”,他们是在数字时代成长的新生代,他们能熟练地应用数字工具和现代通讯方法。因此,本文采用《市场营销学》中的“促销策略-广告”为例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翻转课堂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广告作为一种信息沟通、提高竞争能力的手段,在现实社会中运用广泛。企业的宣传与各种类型的广告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各种录制视频以及剪辑视频的工具日益普及,使得学生自助制作广告成为可能。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广告制作,以达到认识各种广告媒体的优劣势和如何选择不同媒体进行宣传的学习目的。

作為营销专业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擅长于运用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学生更愿意接受除讲授以外的教学方式,考虑到学生们对手机爱不释手,因此,本次课让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课前拍摄广告进行预习与学习,符合学生的特点。

二、促销策略-广告翻转课堂设计思想与实施路径

1.设计思想

本课结合学生实际与教材内容,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布置学习任务,下发微课、自学视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操作,并制作出作品;课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课后学生要按小组完善广告,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程中通过运用微信公众号、多媒体课件、网络等信息化资源来随时辅助教学,从而实现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信息化。

2.实施路径

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项目教学法”,即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下发辅助资料,通过微信公众号,课前布置学习项目,让学生围绕项目开展资料搜集、整理,并自主学习、利用手机、各种剪辑软件、视频编辑软件完成项目;课中学生制作讲解PPT,展示项目成果,各小组讨论评价每件作品,通过现场投票的方式选出优胜组,探究广告制作的基本原则;课后将作品加以改进,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探究新知,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

三、促销策略-广告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1.前置项目,指导学习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创建丰富多彩的资源供学生课前学习,实施小组分工、项目导学、自主学习,完成项目等环节。

(1)课程重难点学习。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制作微课:《广告媒体的种类及选择》,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并制作了本课的《学习任务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上传至微信公众号,供大家在线学习与交流。

(2)项目整体梳理。在学生学习了重难点后,基本了解广告媒体的种类及选择标准后,学生根据自己的产品种类选择广告媒体的种类,制定设计制作广告的脚本,进行组内分工,落实每位同学的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项目线上线下讨论交流。同学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线上线下咨询老师,也可在线上线下与同学讨论,随时随地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课堂知识内化强化阶段

(1)广告导入,创境激趣

本阶段采用经典广告导入,并设置了相应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检测了学生预习效果,达成认知目标。

(2)成果展示,探究分享

①视频短片介绍分组情况及广告成果。观看了经典广告,学生们都急切的想要展示自己的广告作品,也对其他组的广告作品极为好奇。课堂自然过渡到成果展示,探究分享环节,该环节首先通过视频介绍各组分组情况及广告信息,同学们惊奇的现自己的照片,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与主人翁精神,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展示欲望愈加强烈。

②项目展示交流阶段。学生们带着自己制作的成果,制作解说PPT加以辅助,按照产品特色解说选择广告媒体种类的原因,并阐述广告设计的思想,最后展示解说广告。此环节既考查了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又锻炼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每组同学进行汇报的同时,其他组同学针对广告媒体的选择、广告效果等方面对小组成果进行评判,为接下来的投票环节做好准备。

③重难点分析及讲解。学生进行项目展示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作品及其合作过程进行分析,强调广告媒体的种类及特点,突出选择广告媒体应注意的因素,针对每组项目的可行性、针对性、效益型等进行分析,把相关的知识点渗透到项目中,突出教学重点,破解教学的难点。

(3)总结交流,评价反馈

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所有展示的项目进行分析评价,各抒己见,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以及日后的职业特点进行点评,让学生体会作为一名营销人员,在日后的工作中,应具有怎样的职业素质,使得教学目标得到进一步升华。之后,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利用此工具进行投票,投票过程轻松高效,投票结果一目了然。

3.学以致用,课后延伸

在经过了以上环节后,同学们都在不断思考反省自己制作的成果,觉得還有些需要改进之处。经过翻转课堂后,发现自己的想法和之前有了新的提高。因此,在此环节,教师提出了各组有待改进之处,并要求学生在课后结合课堂所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归纳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补充和有效完善。将完善后的作品上传至微信公众号,邀请社会人士对作品进行投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本课的教学过程图如图所示。

四、翻转课堂总结与反馈

多种移动通信工具为学生课前、课堂和课后的学习交流体用了便捷的学习方式、丰富的网络资源、高效的评价手段,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学生们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获得了营销实战能力。总体上来说,翻转课堂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积极主动,也更加有趣味性。但经过实践,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使用手机时注意力容易分散,且教师难以掌控;中职学生正处于16-17岁的年纪,他们能熟练运用手机进行手机拍摄视频,但同时他们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常常在使用手机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比如课堂中使用时会顺便浏览网页,查阅微信等,而且教师在此时难以控制,分散了课堂注意力,削弱了教学效果。

2.学生编辑视频时受自身知识限制达不到广告应有的效果;学生在完成项目时经常使用的软件有爱剪辑、斧子软件,甚至是CS软件,但是由于对软件不是特别熟悉,因此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倦怠。因此,在设计项目时需要降低难度,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翻转课堂教学,教师教学任务更重,对教师知识储备、实际项目设计、现场解决问题等能力需继续加强。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时间中,需要再认真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循序渐进,不断改善。

本文使用的教材为《市场营销知识》.冯金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