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知识点汇总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制图知识点汇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机械制图;轴承座
《机械制图》是高等教育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培养学生正确的机械零配件的测绘能力、常用测绘工具的使用方法、机械部件与零配件之间的装配关系等。传统《机械制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没有选取一些实效性强的机械零配件进行案例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实际项目为对象,通过项目开展教学,通过社会企业的实际机械部件,要求学生了解部件的结构形状,对使用机械制图软件按照技术方案标注零部件的尺寸、技术要求等。项目驱动法在高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制图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机械制图》的教学质量。
1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最早诞生于德国。德国教育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教学模块,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些教学模块。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机械制图》项目驱动法就是以某个机械零配件制图为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导或监督学生完成该配件的设计、制图。学生通过该项目掌握相对应的《机械制图》理论知识,熟练常用的机械制图技能。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教师只是辅助学生或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创新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
2项目驱动法的实施步骤
项目驱动法最核心的内容是项目的实施步骤,不同规格的项目实施步骤不尽相同,但关键的步骤一致,包括项目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和项目的评价。最关键的项目的设计,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知识点和技能要领,设计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项目,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知识水平和个性。
2.1项目的设计
合适的项目是保证项目驱动法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机械制图》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项目,选择项目时不仅要体现《机械制图》的课程教学内容,还要覆盖课程的重点,既要考虑基础好的学生,也要考虑基础不好的学生,项目的可行性、难易程度都要适中。项目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制图兴趣,吸引学生自主实现。项目的任务划分和分配也是项目设计的主要工作,一个项目要根据项目任务的大小、学生人数等划分成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应该有细化的任务,必须有实际产品。《机械制图》项目设计一般是一个机械配件,再根据该配件拆分成多个零配件,每个零配件为一个子任务。这种项目设计适宜指导,有具体的任务,可以设计预期目标,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目标同时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2.2项目的实施
为了项目能够完善的实施,首先要确定小组成员和小组长。小组成员的产生尽量考虑项目子任务的大小,选择个性化、差异性互补的成员为一个小组,小组人数确定在5~8人左右,由教师指定或小组成员选举产生1名小组长,负责小组内事务处理、教师沟通等。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特点制定不一样的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1个项目。小组内成员进行资料查阅、课堂讨论、组间讨论等,分析项目任务内容,制定详细的任务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做到细致、可行,具体细化成不同的小项目,设计出执行顺序、执行时间。小组长根据每个成员的个性特点,分配不同的任务,每一成员完成各自的任务后,组内汇总交流,提交任务材料。
2.3项目的评价
为了评估项目实施的效果,应该制定一套项目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价项目实施的质量。项目评价体系应该充分考虑组内各成员的答辩情况、组内成员提交材料的完成质量、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通过项目的评价,可以使小组内每位成员的情况都能得到清晰的展现,确保成绩的公平、公正、公开。课堂教学仍然离不开教学评价正确的教学评价会让学生引起重视,是项目设计实施完成的外在驱动力。
3项目驱动法在高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驱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实现课堂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道德三者的有效结合,为学生未来找到理想的工作作了准备。项目驱动法应用于《机械制图》教学,应该首先确定一个总项目,再将总项目细化成若干个小项目,通过小项目来驱动教学目标。因此,《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一段时间后,设计一个总项目,将若干个教学点贯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如图1所示,布置1个总项目任务,学生必须完成先一轴承座模型。这个总项目任务布置下去后,先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如何实施这个项目,引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思维。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总项目分为5个不同的子项目:(1)凸台;(2)轴承圆筒;(3)支撑板;(4)肋板;(5)底板。具体如图2所示。这些子项目就是项目驱动的子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说明这个轴承座既是一个零件,又是一个可拆分的组合体,其中的任何部分都是一个不完整的基本体。分析整个轴承座模型是由不同的机械零配件组合而成,底板是在一个U方体的基础上而来的,即在U方体的上前端钻2个大小相同的通孔,底面加上一个槽,然后在前端两侧倒2个圆角而得到。U方体由上、下2个底面,前、后、左、右4个侧面,共6个面组成,最后体会到点是最基本的几何要素。
篇2
关键词:亚当・斯密;分工理论;复杂;简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161-02
一、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
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分工理论,他认为可以将复杂劳动分解为若干简单的劳动,先专注干好每项简单劳动,提高其熟练程度,然后再将各简单劳动组合起来,从而提高整体劳动效率。这是因为简单劳动的熟练程度提高和减少简单劳动之间交换过程中的时间损失,可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也认为:如果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天生才能,在适当的时间内不做其他工作,只做一件事,那么他就能做得更多、更出色、更容易。记得当时在大学学习古典管理理论时,学到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时我的感触并不深,但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我对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认识越来越深刻,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成效。
二、分工理论在南京汽车制造厂的印证
最早体验到分工理论是我们在大学毕业前去南京汽车制造厂参观,制造汽车原本是非常复杂的事,成百上千的零部件要组装到一起,还要满足各项技术指标,这里面不仅涉及到机械,而且还涉及到电气、电子等各方面的知识,但在参观了南京汽车制造厂的生产线以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工程技术人员将复杂的劳动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将相近的几个简单工作分解到同一个岗位,采用流水线的方法,待装配的机器在每个岗位的员工前只停留几分钟,每个员工只需用专用的电动工具安装几个零部件,由于长时间从事这种简单的劳动,员工的熟练程度非常高。在产品出口处只需间隔十几分钟,一辆崭新的汽车就开出总装车间。技术人员告诉我们正是由于劳动分工,采用了专业化工具和重复劳动,员工的熟练程度大大提高,才使得复杂劳动变得简单而快捷,提高了劳动效率,对此,我感受颇深。
三、分工理论在学习游泳时的实践
记得儿时我们非常喜欢去游泳,经常到公园的换水池去游泳,每每看到别人游自由泳时,都感到很羡慕。自由泳不仅游速快,而且动作还十分优美,因此打算去学,但该泳姿动作比较复杂,手、脚和换气都需要很好地协调配合,断断续续学了十几年都没有学会,于是只有放弃。一个偶然的时间,我在翻看古典管理理论时,当看到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这一段时,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去尝试把分工理论用于练习自由泳呢?有了这个想法,我马上见诸行动。游泳时,仔细观察别人游自由泳的动作:手臂划水一次,双腿打水六次,呼吸一次。分析自己儿时的失败教训,认为关键是自己在学习时,每个动作都没学到位,整体组合当然不行,因此学了十几年都无成效。于是,尝试把复杂的动作分解为若干项,先专项练习、达到要求,然后汇总协调配合。有了新的思路,干劲就来了。首先,我把自由泳分解为三个基本练习部分,即腿部练习、手臂练习和呼吸练习。然后,进行分项训练,给自己制定好计划,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专项练习打腿技术。开始是在池边爬着练打腿,然后在池里蹬壁滑行打腿练习,最后双手持浮板爬在泳池里练打腿,给自己定好目标,重复练习,不断实践、体会、总结和提高。在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后,有了质的飞跃,持浮板打腿几百米且均匀不间断,左右转头都不影响打腿效果,目标达到了。然后分别攻其他两项,很快,手臂练习和呼吸练习也都分项攻破,达到规定标准。最后进行组合,由于各单项动作都非常扎实,组合仅用了一周时间,自由泳就游得很自如了,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1000米自由泳,非常轻松地用半个多小时就游完了,回想儿时学了十几年都没学会,如今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学会了。我不由得感叹,我要早按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去练就好了。直到今天,有朋友让我介绍学习自由泳经验,我还是告诉他们最好能分项练习。
四、分工理论对我专业教学的影响
分工理论让我受益最大的还是我的专业教学实践。我学的是机械专业,机械制图是我教了十几年的课程,讲授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在黑板上画图给学生演示,一般的情况下都是用绘图教具圆规、三角板画图演示。用绘图教具画图,图是画得规范了,但画得很慢,一个图就要花费较长时间,每次上课都感觉讲授不了多少知识就下课了,而且,机械制图都是开设一个学期,关键的知识点还没讲到,期末就到了。我多次尝试徒手画图,无奈自己以前没有绘画基础,加之机械制图里的图样种类又较多,有几何作图、立体图、三视图、剖视图、零件图和装配图等,开始徒手画图时我是面面俱到,每种图都画,每种图的画图规律都没掌握,每种图也都画不好,无奈只有用绘图教具画图,效率很低,针对性较差。想起了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后,我又产生了专项练习,各个突破的想法。画立体图是我首先主攻的方向,练习由浅入深,先练最简单的长方体,然后在长方体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切割及叠加,最后过渡到画组合体。感觉到越画手越顺,不断画不断积累。先是在纸上画,然后到黑板上画,徒手画图速度越来越快,图也画得越来越规范。画立体图的水平提高,带动其他三视图、剖视图徒手画图水平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有了大量的练习积累,自己的各种素材不断增加,2013年底我编著的《机械制图模型视图对照集》也正式出版了。
篇3
关键词:高职;《零件的造型与仿真加工》;课程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212-02
CAD/CAM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技术,它的应用和发展引起了社会和生产的巨大变革,因此CAD/CAM技术被视为20世纪最杰出的工程成就之一。目前,国内外CAD/CAM软件在生产中的应用已相当普遍,CAD/CAM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航空、航天、船舶和轻工等各领域,它的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发展水平及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零件的造型与仿真加工》课程就是通过操作CAD/CAM软件完成零件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等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我院《零件的造型与仿真加工》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职业技能课程,主要面向机电产品的三维造型、工程制图和仿真加工。这门课程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机械制图测绘及计算机绘图》等一些基础课程,已经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它的后续课程有《数控工艺与加工编程》、《使用数控车床的零件加工》和《使用加工中心的零件加工》等专业课程。《零件的造型与仿真加工》课程在完成学生任职岗位群所需要的综合操作实践技能训练中具有核心性的支撑作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的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为进行后续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这门课程在设计时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通过对企业进行广泛的调研,全面、详细地分析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我们数控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岗位有:产品造型员、数控编程员、数控机床操作员和CAD/CAM工程师等。从事这些岗位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有:能熟练使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造型与设计、能绘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工程图、能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能进行数控机床操作、能编制程序(手工、软件自动)、能对零件进行检测等。从这些职业能力中提炼出与本课程相关的职业能力,将这些职业能力转化为一些知识、能力和素质,以这些知识、能力、素质为依据确定课程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选取教学内容,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课程内容进行实施。最后对课程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与最初的企业调研结果相比较,找出差距,再对课程进行修改完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相对稳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三、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三方面的主要内容:首先,学生能够掌握CAD/CAM软件的部分功能,能独立运用软件完成中等复杂零件的数字化造型、部件装配和工程图绘制。其次,能运用UG软件对简单零件进行仿真加工并创建后处理程序,生成车间工艺文档。最后,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围绕课程目标,我们应将教学内容分为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装配、数字化制图和数字化仿真加工四大模块,这四大模块的内容是以十个机电产品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下面的子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实施教、学、练、赛多位一体化教学。同时,配合第二课堂、科技园、创新小组和各种省级、国家级大赛高效实现教学目标。十个机电产品项目是由简单到复杂,每个项目下面的子任务也是由简单到复杂设置的,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实施时,采用了讲授演示式、分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角色互换法、分组练习法、项目案例分析法等一些教学方法并采用结合多媒体、实物教学、网络资源等一些教学手段。
1.讲授演示式。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演示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在《零件的造型与仿真加工》课程中,我们给学生布置一个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分析确定了方案后,这时教师就要对实施方案所需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对所涉及到的各个命令进行演示。比如要完成一个“垫圈”的三维造型,那么教师就要详细讲述演示圆、尺寸标注、拉伸等命令的使用。
2.分组讨论法。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激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本课程中,每个项目案例教学前,预先把图纸和工作任务布置给学生,以小组团队的方式初步熟悉图纸,相互讨论、学习,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读懂图纸及各零件的装配关系,由团队组织汇总小组成员的意见,最终制定一个造型设计或加工方案。
3.项目案例分析法。项目案例分析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本课程采用循序渐进的工程案例,模拟企业产品设计工作过程中职业氛围与情境,以十个机电产品为项目载体,以CAD/CAM软件为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加工手段,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获得机电产品三维造型设计、CAM自动编程的从业能力。
4.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本课程中的十个机电产品项目,分别由若干由易到难的子任务组成,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呈现各个子任务,使学生明确任务,然后学生以小组形式制定方案,合作、协作完成任务,最后对所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
5.角色互换法。师生角色互换法是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导者,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目标任务。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讲授知识,主讲完成后,组内成员可以补充,听讲的学生和老师可以提问。学生讲完后,先由学生点评,然后再由老师点评,指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好,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零件的造型与仿真加工》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属于软件应用、操作类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实际生产过程所需的软件、实物模型、网络资源等,彻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程应引进多媒体教学,教师采用声像呈示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通过显示器能够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每一步操作,学习内容形象生动,学习效率才会高。
《零件的造型与仿真加工》课程考核学生时主要依据学生上交的机电产品三维模型和图纸材料,再结合平时表现,全面评价学生成绩,学生成绩主要包括UG软件应用能力、造型能力、自动编程能力、职业道德素质的考核。因为本课程应用性比较强,所以教材要体现实用性,学生按照书本指导,就能完成工程任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软件应用中熟悉命令、掌握命令。在现有教材中,反映软件操作方法、工程应用实例的教材都可以使用。课程的整体设计,是一种宏观操控、微观操作的设计活动,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华,刘柳.如何进行高职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2]刘莉萍.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电子商务图像与动画设计》课程整体设计[J].电子商务,2010,(4).
[3]钟兴.浅谈《CAD/CAM》课程改革[J].广西轻工业,2011,(7).
[4]周立波.高职CAD/CAM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6).
- 上一篇:未来商业的发展趋势
- 下一篇:科学管理原理的优缺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机械制图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