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新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 影响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Shallowly Discusse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upplies the Influence Which the Chain Manages
Yang Qiuhai
(Henan finance tax affairs college level specialty school)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supplying chai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form a integrated system to improv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t a time of technology,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s influenc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supplying chains of interprises from many aspects.
Key words: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fluence the administration of supplying chains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信息技术在奠定了信息时展的基础的同时又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它的发展以及全球信息网络的兴起,把全球的经济、文化联结在一起。任何一个新的发现、新的产品、新的思想、新的概念都可以立即通过网络、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传遍全世界。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被视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如何利用它重组和优化供应链,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整条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的综合产物,而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供应链具备了管理的基础,供应链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够形成一个集成系统从而改善企业管理。具体来讲,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新信息技术,获得供应链管理上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有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三种形态,它们密切相关,只有信息广泛流通,才能正确指导物流,物流畅通正确,才能保证资金流的畅通正确,这样反馈的信息流又有效地指导了物流,如此循环,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才能达到最佳配置。它们要实现良性循环互动,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支撑。这个技术支撑就是新信息技术发展所形成的电子商务网络,而在当代谁掌握了新信息技术,谁就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然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相关信息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今天,信息成了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企业都要面对如何集成信息的问题。信息既有来自上下游企业的纵向信息,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横向信息,还有来自宏观层面上的信息。如何传递和共享这些信息,将上下游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行为协调起来,就是供应链管理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与单个企业情况相比,供应链作为一种扩展企业,其信息流动和获取方式应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向它们的顾客提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增加服务.并以此作为在市场上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一种方式,同顾客建立稳定的长期联系。
企业的内部联系与企业外部联系是同样重要的。比如在企业内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并设立电子邮件系统,使得职工能在相互之间收发信息。像Netscape和WWW的应用就使得企业可以从其它地方获得有用数据,这些信息使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获得成功,使企业能在准确可靠的信息的帮助下作出准确的决策。
二、改善传统流通方式,构筑企业间的价值链
产品和服务的实用化趋势正在改变它们的流通和使用方式。例如,音像等软件产品多年来一直是以CD或磁盘等方式投入市场进行流通销售的,这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拣和包装作业。现在,许多软件产品通过互联网直接向顾客进行销售,无需分拣、包装、运送等物流作业。
通过利用每个企业的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和行业共有的做法,信息技术开始用来构筑企业间的价值链。当生产厂家和零售商开始利用第三方服务,把物流和信息管理等业务向外委托的时候,它们会发现管理和控制并不属于它们所有的供应链是一种挑战。即而,生产厂家、零售商以及由物流信息服务业者组成的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形成了一条价值链。另外,在航空运输行业,航空公司采用全行业范围的订票系统而不是各个企业独自的订票系统。
三、建立新型的顾客关系,开发高效营销渠道
信息技术使供应链管理者通过与它的顾客和供应商之间构筑信息流和知识流来建立新型的顾客关系。例如,GE公司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在线互联网络TPN(Trading Process Network)用来招标采购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GE公司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采购需要集中起来通过电子市场进行招标,不仅可以发现优良的供应商,节约采购成本,使采购业务合理化,而且为公司内部的采购人员提供了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对于广大的供应商来说,通过GE开放式的在线互联网络,可以在任何时间进入GE的招标电子市场,了解GE的需要,参加投标活动。
用互联网络等信息技术来交换有关消费者的信息成为企业获得消费者和市场需要信息的有效途径。例如,供应链的参与各方通过信息网络交换订货、销售、预测等信息。对于全球经营的跨国企业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它们的业务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企业利用互联网与它的经销协作经销商协作建立零售商的订货和库存系统,通过这样的信息系统(如VMI系统)可以获知有关零售商商品销售的信息。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连续库存补充和销售指导,从而与零售商一起进行营销渠道的效率,提高顾客满意度。
四、提高全球化管理能力和消费者需求的大量生产的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突破了国与国的范围而日趋剧烈,同时顾客的消费需求也在朝着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改变原来传统的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供应链的优化和重组,实现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信息共享,从而缩短订货提前期,降低库存水平,提高运输效率,减少递送时间,提高订货和发货精度以及回答顾客的各种信息咨询等,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成本的不断降低,使得上述的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成为可能。许多企业已经与顾客和供应商之间进行计算机与计算机的联结,通过多媒体技术,及时、精确地传输图像、声音和文字等信息,方便地进行数据的存取,极大地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顾客满意度。
当前,围绕高技术产品的市场环境变化迅速,由于这类产品的周期短,因此企业需要对这类产品不停地进行经营决策。由于进行决策时涉及的变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传统的决策模型不能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适应于供应链管理的决策模型软件被开发出来(如WMS、ERP、SCP、CAPS、LOGISTICS等)。
经营的全球化一方面要求企业在全球市场进行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对应当地的需要、习惯、文化等从事经营活动。许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发展企业的信息系统来协调和管理世界各地的经营活动。
在美国计算机市场,DELL公司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根据消费者要求的大量生产系统。最终消费者通过DELL公司的互联网页在订货时说明自己对购买产品的功能要求。DELL公司根据消费者的具体要求生产产品,迅速地配送给顾客。DELL的电子商务和MC战略的效果表现在能直接与最终消费者建立信赖关系,高效率地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提供优良的服务,减少了流通库存和营销业者运行有关的供应链成本。
五、不断学习和革新
全球经济一体化在日趋加快,企业无国界经营的趋势愈来愈明显,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产品更新换代周期,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企业和每一个企业家,都应当学会用世界的眼光从高处和远处审视自己,衡量自己,随时发现自己的弱点和缺点,通过改革和创新,迅速加以克服,以求不断超越。
供应链管理者当然也需要不断地改善它们供应链的运行过程,才能在供应链内部和企业内部分享有用的信息。尤其重要的是企业有能力获得有关导致供应链革新和增强供应链能力的信息。为此,企业应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managementSystem)使有效的信息和知识电子化,并且使之能与整个供应链共同分享,实现整条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借此作出精确的预测和决策,推动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获得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 侯书森,孔淑红编著.企业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56-62.
[2] 杨文士等编著.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6-101.
[3] (英)萨尔特 著.高科技服务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12-115.
[4] 邹昭唏 著.企业战略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77-85.
[5] 李永新.供应链中VRP管理如何应对突发事件[J].经济师,2006,3:56-58.
篇2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 供应链管理 优化 技术改革
供应链管理的完备性,是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的重要保障,强调依托物流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构建更加完善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推动供应链管理的优化与调整。在新的历史时期,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十分显著,一方面,物流信息技术是优化供应链上的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础,为企业更好地获取市场需求信息,提供了有效的获取途径;另一方面,物流信息技术促使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管理模式的改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构建良好的顾客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立足于对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整合供应链管理改革需求,以EDI技术为例,阐述了EDI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一、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物流信息技术是优化供应链上的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础
信息技术的创造力,为供应链上的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首先,依托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改变供应链上的企业组织结构,在降低信息获取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对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展,有助于企业实现全自动化的事物处理能力;其次,传统企业的业务流程发生革命性改变,信息流、现金流和物流的“合三为一”,不仅实现了企业运作模式的重新构建,而且形成了以“流程”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其次,企业营销模式的优化与调整,是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显著效果。依托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双向信息交流模式,供应链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双向性,为企业更好地获取市场需求信息,提供了有效的获取途径。
(二)物流信息技术促使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管理模式的改革
首先,信息共享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体现,供应量上的各个环节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从制造生产商,到销售商、再到消费者,信息共享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强化了信息沟通的流畅性;其次,物流信息技术优化了供应链库存管理,通过建立零售商订货、库存系统,与零售商形成更加紧密相连的关系;再次,在企业间价值链的构建中,物流信息技术的作用也十分显著。通过业务外包,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更好地发展核心能力。供应链上的生产上、零售商和物流服务商,形成了良性活动的价值链;最后,以市场、客户为主体的生产营销模式,更加强调新型顾客关系的建立。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让顾客关系建立在双向的信息交流之中,为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构建良好的顾客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二、EDI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一)EDI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引入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EDI技术的引入,契合了电商发展的现实需求,也进一步提高了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价值。EDI电子数据交换作为供应链企业信息集成的重要工具,能够为供应链节点上的各方形成集成化的供应链。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之下,构建以“Internet/Intranet”为工具的信息组织,强化了供应链企业在信息共享、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构建。如图2-1所示,是物流EDI的框架结构图。从中可以知道,在EDI技术的支撑之下,实现供应链各节点的信息共享,也进一步优化了供应链的管理效率。
(二)EDI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EDI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体现了EDI技术作为集成工具,能够在供应链管理中,起到对信息交互优化的技术作用,扮演有效技术手段的角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EDI 技术为集团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一方面,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中,EDI能够形成各节点企业商业应用系统的媒介,进而有助于供应链节点信息的快速传输与获取,对于优化服务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运作模式的改善、客户关系的建立、减低订货周期等,都对企业的发展无疑起到重要的作用,极大的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的优化与改革,是新时期企业战略性发展的内在需求,强调依托物流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发展。当前,在物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依托物流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上的企业管理模式,助力供应链管理改革,都是推进企业战略性发展,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潘旭华,石艳红.信息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业,2013,(03).
[2]董超,张杰.物流信息技术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3,(10).
[3]廖燕.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集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04).
篇3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
1引言
在经济环境的作用下,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力比较的核心,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艰巨性和必要性。我国当前的人才供应链还存在着人才储备不足、发展不均匀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对我国创新性国家的建立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的管理模型研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2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的构成
根据国际上对创业人才的相关分类研究,创新性创业人才与传统创业人才相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仅能够以独到的眼光去处理问题,还能够掌握时展的方向。创新创业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任用构成了创新创业人才的供应链,那么对这个供应链管理的模型就叫作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模型。针对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的性能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循环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创新创业人才产业供应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供应链、创新创业人才对接供应链。
3数据选取和分析
社会对人才的影响,是影响人才供应链管理模型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对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模型的研讨中,应该着重对社会因素进行研究。根据国际上对创新创业影响因素的分类,可以分成八个类型。例如:国家背景、教育、区域文化、经济条件、政策法规、设施情况、科研投入、市场环境。从这八个方面出发,可以将各项指标分为8个具体因素。这8个具体因素分别是国家创业基地数量、地方高校数量、地区专利数量、企业投资数、国家政策数量、基础设施和专项设施数量、技术园区数量、企业收益。为了保证此模型的科学严谨性,特别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作为模板来进行相关数据选取和分析。在数据分析时选取选择了苏州、黑龙江、云南、贵州、山东、河南、陕西、、海南作为分析对象。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率,统一选取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对于往年的相关数据,则采用查阅资料,咨询相关记载人员的方式,保证获得的数据准确有效。
4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市场变动促进产业的转型,但是因为人才短缺而造成战略转移失败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完善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的管理,是产业发展的需求,是政府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正视人才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才能够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4.1政府对人才供应链管理的忽视
在当前政府的工作中,政府还普遍存在办事效率低下,管理观念落后等现象。尤其在对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的管理上,当前政府虽然认识到人才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落实到具体实际行动中。政府对于人才培养战略没有落实,在高新技术产业投入方面,也呈现出了消极怠工的现象。
4.2教育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忽视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中,侧重培养的是应试教育而缺乏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然有待发展。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上面,依然还是弱项。只有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创新性,成为创新性创业人才。因此,在当前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的形成中,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性的教育,才能够保证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的循环运转,进而发扬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工作的优势。
4.3产业对人才供应链管理的不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生产资料的供求也发生了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因此,只有进行全面的产业调整,才能够适应当前经济体制的发展。当前我国仍然有很多产业存在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现象,也就造成了我国大部分产业处于低效运行的状态。要想改善这一现象,只能通过优化人才,从改善自身产业结构方面着手。只有培养出创新人才,从而形成供应链,才能够对产业内部进行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促进产业的发展与时俱进。
5建议
通过对上述模型的分析,可以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地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改,以促进地方创新创业人才的养成,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1政府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
地方政府加强对地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给予财政支持,完善公共部门、公共设施等方式进行。目前,我国相关地区对于此类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还不到位,导致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有的地区政府对于人才培养没有给予资金支持,有的地区人才供应链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这就造成了区域内部没有人才可以挑选,而外部引进的人才又不愿意过来的现象。这对于人才供应链的构成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加强对人才供应链的培育是一个长远的目标,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协调。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相关部门做出调整,让地区的人才培养工作明确发展方向,建立长远目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以保证地区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的逐步完善。
5.2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植
政府应该本着关注产业发展,促进人员就业,鼓励人才创业的方针,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只有培养出一个完整的人才供应链,才能够有效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在地区内部,加大引进高新技术的力度,宣传创业精神,积极建立创业经济园和创业基地。基于这种理念,很多地区并不认同。有的地区觉得高新技术的引入,对经济的作用力有待考察,而且需要交纳高额税款,并不实际。有的地区认为投入资产过高,风险值比较高,且地区内部融资制度、审批手续不完备,导致地区无法抽调资金引入高新技术产业。但是,在地区经济发展评定中,不是以地区经济数据额来评定,而是依据地区经济结构的构成来评定。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可以调整地区产业构成,促进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在引进高新技术、发展高新产业上面做好安排,并在财政和相关政策上面加以扶植,对大学生创业、农民创业和个体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以产业发展带动人才供应,进而促进人才供应链的有效运转[4]。
5.3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从人才教育上面加大投入,不仅能够减少后期的人才培养工作量,还能够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先进理念的培养。在教育中传播创新,让创新成为鼓励人民创业、寻求增加经济收入的新途径。只有在教育中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才能够广泛培养出各种社会需要的人才,才会为创新创业人才的选拔提供支持。当前的教育模式还处于落后的状态,教育模式的老旧落后无法真正促进人才的养成,因此教育相关部门要切实改进工作思想和工作态度,完善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和谐的创新教育氛围,做好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
5.4做好人才与产业的协调工作
人才的教育与社会产业的发展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有人将产业比喻成土壤,那么教育就是播种器,人才就是种子。只有三者的密切配合,才能够促进人才供应链管理的完善。地区要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让人才供应链得以有效的运转,在产业缺乏人才的时候提供人才后备补给。当前,我国的人才后备补给工作还比较差,主要是因为我国教育制度和经济状况导致的。因此,地区人才培养方案要从头做起,注重教育,建立地区人才供应链,促进产业发展,做好产业与人才的相互协调。
6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地方政府做好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植和引导,才能够促进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的构建,进而保证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工作的落实。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对于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未来发现。因此,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面,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完善其相关供应链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瞿群臻,韩丽.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链管理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3).
[2]李冰,徐晖.创新创业人才的供应链管理模型研究[J].中国商论,2014(8).
[3]仝汶灵.基于供应链理论的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管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系统;物流信息;信息系统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一体化由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整合转向跨越企业边界的不同企业间协作,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的概念应运而生。能够真正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级顶尖企业。这些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胜利。
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1.物流管理的概念。物流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基于这种广义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也常常被人们认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范围、管理角度、组织内部关系等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和运作状况。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2.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结合成一体,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把对成本有影响和在满足顾客需求过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虑在内,从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到零售商,甚至是供应商的供应商及客户的客户,其目的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应链管理把企业管理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供应链并对之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将错失销售机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降低操作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改善现金流量,将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供应链管理的载体
1.计算机信息系统。它又分为两部分:其一,企业内部网,也称局域网(Intranet)。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营销、库存等所有的业务环节进行管理。其二,建立企业外部网,一般使用Internet,以便与上下游企业快速沟通,快速解决问题。包括定单体系、管理体系、库存查询等,通过公共游览器可以游览所有的公共信息,满足信息的逆向流动。
2.物流配送中心。制定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配送原则和管理原则。配送中心不仅完成物流活动,还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和信息的流动。因此,物流配送活动也是信息的载体。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采购管理及销售管理中的应用
采购与销售是物流的头和尾,这两个环节包含了供求信息搜集、客户管理、订单处理、货物移交等工作。主要涉及到以下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电子订货系统(EOS)、条形码技术、订单管理系统、Pos销售时点系统。
在运输管理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技术(GPS)、现代通信技术包括程控电话、传真通信、移动电话和计算机数据通信等,能实现语音、文字、图像的同步传输、智能运输系统一般包括道路管理信息系统、高级导航系统、车辆运营系统、紧急车辆运行增援系统。
在仓储管理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包括:1RFID库存跟踪系统、2EPC系统(产品电子代码系统)、仓库管理系统(WMS)、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数据库系统。
在物流管理中,除了以上信息技术外,还有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MIS管理信息系统、DDS决策支持系统、TPS事务处理系统。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营业绩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EPR为例,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从MRP(物料资源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强调对企业的内部甚至外部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换言之,ERP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以上内容主要从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销售管理四个方面论及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应当指出的是物流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销售管理等是这一系统的组成部分,几者前后关联、密切联系。
四、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造就世界500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现代IT技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多,围绕新产品新技术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的引用在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极大的缩短了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激烈的竞争使市场由卖方为主导转向买方为主导,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单单依靠制造一端的高效已经不足以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了,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在很多行业中,制造成本的降低几乎走到了极限,销售额的增加也难有大的突破,企业新的利润源已经转向对供应链的优化和细化上了。更重要的是,对供应链的优化和细化,并不仅仅是一个与效率和成本相关的话题,对那些希望加快自己的市场反应速度,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的公司来说,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可能就等于选择一款生死攸关的防身或攻击性利器。供应链已成为中国制造企业想继续在全球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最大挑战。
供应链信息化造就世界500强。在最新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沃尔玛高居第一。一家零售企业,在销售收入上超过世界能源核心的石油化工企业,超过“制造业之王”的汽车工业,超过全世界所有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它的制胜秘诀是什么呢?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是沃尔玛达到最大销售量和低成本的存货周转的核心。沃尔玛首创交叉配送的独特作业方式,没有入库储存与分拣作业,进货时直接装车出货。在竞争对手每五天配送一次商品的情况下,沃尔玛每天至少送货一次,意味着可以减少商店或者零售店里的库存,使得零售场地和人力管理成本都大大降低。而支撑着这套供应链顺利运行的,就是,沃尔玛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精细供应链管理创造了丰田汽车称霸全球汽车行业的神话。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总装厂与零部件厂家之间的平均距离为95.3km,日产汽车公司总装厂与零部件厂的平均距离为183.3km,克莱斯勒公司为875.3km,福特公司为818.8km,通用公司为687.2km。从各大汽车公司总装厂到各零部件厂的平均距离可以看出,合理的布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丰田汽车公司这种平均距离近的优势,充分地转化为管理上的优势。该公司的零部件厂家平均每天向总装厂发运零部件8次以上,每周平均42次。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零部件厂的发运频率仅为每天1.5 次,每周平均为7.5次。显然,日本汽车公司的平均存货成本要低于美国汽车公司。由于丰田公司的零部件协作企业离公司总装厂相距较近,这给各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带来便利。丰田公司这种频繁的人员交流为总装厂和零部件厂的充分沟通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便于双方解决在新车型开发、技术改造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并降低经营成本。当运货卡车还未到达工厂大门之前,安装在车上的基于卫星全球定位技术的移动数据终端,很快将卡车即将到来的消息传递到工厂的计算机系统,同时下载指令指引司机到正确的卸货区。当卡车驶入工厂大门时,计算机系统自动记录下所装货物的品种和数量,并使得零部件恰巧在需要时的前几分钟就到达装配线上……丰田汽车还通过信息的实时沟通,实现了零库存的目标。
戴尔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是众所周知的。通过虚拟整合,戴尔实现了“实质性一体化”运作,让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利用。利用信息技术,戴尔实现了流程优化,减少了供应链中的环节,用面向客户的研发,帮助企业减少了投入。戴尔充分认识到供应链协同的重要性,利用市场上的存量企业资源,尤其是技术资源,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达到了共同抵御风险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供应链由四个部分组成:商品生产创造使用价值、商品交换创造所有权价值、商品物流创造时间和空间的价值,而商品融资是实现上述三个价值的剂。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下,生产过程实现了标准化,这使得生产的过程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综合分析认为,在某个商品的整个供应链体系中,非生产的成本已经超过了80%。其中,商品的物流成本占到40%以上,时间成本占到整个供应链的90%以上。今天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供应链信息化整合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还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有效的整合企业内、外部供应链资源,实现供应链协同,才能更有效的提升企业。
参考文献
[1]孟祥茹.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邓爱民.国内外物流经典案例[M].http://省略/logistic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吴青.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体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16(6):683~687
[5]赵同庆.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J].江苏商论.2003(5):19-20
[6]陈超.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集团经济研究.2005(187):169~170.
篇5
关键词:供应链;战略;模式;管理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的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企业形成无国界的经营愈来愈明显。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了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过去那种以扩大生产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或者以扩大销售作为核心竞争力来获取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应运而生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建立供、产、销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充分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实现供应链整体效应,并最大化来获取利润。用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共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正如专家所言,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不在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只有构建良好的供应链体系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机遇获取利润。现在的企业转变了过去的经营模式,建立全球范围内与供应商和经销商建立最佳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构成一条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最终客户的供应链。
二、供应链管理
1.供应链的涵义及结构
供应链(SupplyChain)是指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是由多个企业共同参与的。并且是上一个业务流程为下一个业务流程提供物料或服务,由此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链条上的企业所组成的序列或企业业务流程网络形成了企业的供应链。供应链的网络结构图1所示。
2.供应链的特征
供应链是一个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客户组成的网链结构。一个企业就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共给关系。所以供应链的特点在于网络结构,由客户需求拉动,高度一体化的提品和服务的增值过程,且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经济实体以及供需的两方面,具有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种表现形态。并体现出以下特征:
复杂性;动态性;多层次性;竟合性;面向客户需求;交叉性。
3.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新集成的管理理念。是ERP的管理信息集成部分。供应链管理包括贯穿于整个渠道来管理供应与需求、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制造与装配、仓储与存货跟踪、订单录入与管理、分销以及向客户交货等。我国对供应链的管理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被定义为一种协同性战略,目标是整合上游和下游的操作,以消灭非增值成本、基础结构、时间和行为,以竞争性地为最终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供应链管理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4.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途径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模式是多种多样, 企业在决定实施供应链管理时, 应仔细分析自身的状况,要从承载能力和实际出发,明确认识实施目标,,如何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和考核机制,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调整, 以便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节约能源。企业高层领导也要转变观念, 积极地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恰如其分地同供应链联系在一起考虑,尽量根据企业的需求,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 减少原材料和零部件库存量, 对有害材料,尽量寻找替代物,对企业的多余设备和材料要充分利用。还要加强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2)加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也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要根据制造商本身的资源与能力、战略目标对评价指标加以适当调整,设置的指标要能充分反映制造商的战略意图。其次, 强调供应商与制造商在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上对环境保护的认同,这是实现供应链成员间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的基础; 其次, 供应链成员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这样有利于在多个潜在的供应商之间择优比较。
三.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
供应链管理是为了进一步发挥供应链管理中的潜在作用,必须将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的战略性问题来考虑。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个是供应链管理中的竞争战略。另一个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协作战略。
(1)供应链管理中的竞争战略。随着IT 技术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是以全球企业为平台的全球市场竞争环境,而且信息传递的无障碍和无时滞。因此使得响应时间成为第一位的竞争要素。另外,企业面临资源获取的难度、社会利益的压力(如环保要求)、客户在产品的个性化、及时化、平民化和便利化等消费需求的变化等,对企业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应链管理必须要建立一个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系统,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库存和物资储备成本,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2)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核心竞争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一个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就能获得丰厚的长期回报;就能生机勃勃、不断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基础关键,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尤其对供应链来说,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企业应对供应链管理所面临的竞争最为重要的支撑条件。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应锁定目标、集中资源、提高和储备知识技能、战略定位等作起。
基金项目:编号 2004D602 ,辽宁省教育厅A类课题。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企业已经发现运行良好的供应链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他们已经开始寻找更优秀的供应链专业人士,而不是只知道物流或采购,或需求规划等分门别类的专科知识的人才。他们希望供应链从业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市场营销、财务或其他部门等建立顺畅的沟通交流渠道);知道如何使用数据分析和建模工具;理解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责任;擅长诸如协作和谈判等各项软技能;具有国际业务发展能力,等等。企业需要的是21世纪供应链的实践者需要把握所有知识――从原材料到成品到最终交付的整个链条。
针对这种需求,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各类大学是如何培养供应链专业人才的,或者说准备踏入供应链管理角色的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
量身定制响应
行业需要
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美国许多大学也开始提供量身定制的培养方案和项目来响应行业需要。例如,在圣地亚哥(San Diego)大学供应链管理的硕士课程中,原本的强项是采购专业。但是企业认为他们希望员工能够理解在世界各地运作从端到端的供应链。对此该大学为了拓展强有力的国际视野,增加了部分量体裁衣式的课程。田纳西州立大学也是如此。十年前,该大学主要提供物流教学项目,如今的公司寻找的是具有更广泛专门供应链知识的员工,所以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课程也已做了相应调整。
纵观美国,这种更广泛的供应链技术技能的培养趋势不会停止。原本只局限于供应链各专业的课程,如今拓展到可能会涉及采购、市场营销、财务和会计等学科。员工应该并必须了解跨职能部门的流程,因此伊利诺伊州埃尔姆赫斯特(Elmhurst)学院的供应链管理硕士项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按照企业运作过程,而不是功能来组织教学项目。同样,密歇根州立大学供应链管理硕士项目也是如此,毕竟今后供应链专业人士需要在整个组织内和其他同事一起工作,为此,在供应链项目的学生可选修工商管理硕士(MBA)项目中的如市场营销或谈判等学科。MBA学生也可上供应链的选修课程。这样一来,供应链专业和MBA学生在同一个教室混合上课,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
圣地亚哥大学供应链两年制硕士课程主要是在线教学,校园集中上课时主要由五个模块组成,其中包括提供金融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其意图是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领域今后如何影响他们的运作,未来与公司的财务部门打交道时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如何讲“同一种语言”。该项目原来包括一单元的市场营销课程,只能浮光掠影般传授知识,但现在将营销相关的内容集成到其他几个课程中。
学习更多新技术
像任何其他商业学科的同龄人一样,供应链专业的学生也必须学会从数据中提取业务知识。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兴起,企业今天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客户的购物习惯,使用大数据制定未来决策。
供应链中存在大量的数据,企业正在使用优化技术收集和分析。对此,锡拉库扎大学(Syracuse)帮助其供应链项目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学会善用数据分析软件,首先从微软的Excel和Access入手,紧跟着的是Google Analytics, Tableau和Mini-Tab等统计软件。更容易、更直观的分析工具可以让企业更好地利用数据来源。使用大数据以获得新的洞察力,供应链专业的学生学会使用先进的技术在做出决定之前测试不同的选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了双专业――供应链和信息(数据)管理。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供应链管理在线研究生项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建模技术、模拟和博弈理论。田纳西州立大学本科和硕士生也大量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情景模拟,重复他们将会在工作场所面对的条件。学生可能利用来模拟技术来虚拟企业三年的经营情况,做出上百个决定,看看这些决策是如何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果。这种练习变得日益重要,因为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供应链作为战略性的资产,学生们需要能够解释供应链中最大的价值在哪里。
美国公立大学在线系统(American Public University System)内,运输和物流管理项目的教授们创建了一个开放的论坛,讨论可能重塑该行业的新技术,比如3D打印技术和无人驾驶飞机或汽车,从中发现今后对供应链教学项目产生巨大影响的趋势。比如一名教授计划开始讨论通过无人机进行产品交付的课程。3D打印技术也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供应链课程。比如3D打印技术用于定制的产品将迫使业界反思库存管理。未来的仓库可能由于3D打印技术的推广而导致SKU只是一件定制化产品,所有的流程相应发生变化。
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更新了供应链的教学大纲,增加了一些新技术和前沿学科,比如:物联网。我们可以假设一下:今后安装在机器上的传感器可以帮助维修团队预测系统将何时需要更换部件,谁拥有这些数据?在哪里以及如何传输数据?这对供应链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比如一些公司正在使用众包方式设计竞赛,创造新产品。对于供应链专业人士,这意味着什么?所有这一切新技术都需要如今的学生们仔细思索和研究。
此外,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也是如今美国大学供应链项目中的必备课程。一家公司采购材料,或生产和提品,对环境产生何种影响?它是否可以保证其供应商不是血汗工厂?或者不雇佣童工、不使用血腥钻石?以往的供应链组织讲求的是效率和成本,如今可持续性责任让大学要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比如密歇根州立大学项目课程涵盖了可持续性、道德等话题。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供应链教授会花一周时间来讲授产品来源和供应链透明度的问题。
管理学中的软也成为供应链管理课程中的重头戏。以往供应链可能看起来像关注数字(重点在于工程和信息科学)的学科,但如今一些急需的技能,比如沟通和发展协作关系能力等软,已经增加进课程了。在锡拉库扎大学,供应链管理的许多课程不是正式地在教室里上课,而是学生们出席企业会议,参与企业执行项目。除了在商务场合中培养和人一起合作的能力,而且从中可以学到从课本中不能获得的许多软技能。这就是为什么田纳西州立大学发起了“商务护照”(Business Passport)认证计划项目,旨在帮助大学本科生主修供应链之外的其他管理领域,磨砺专业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
今天许多供应链已经跨越国界,在全球舞台上大展身手。一方面,企业感兴趣的是学生的语言技能,越来越多的学生正在校园里参加各种语言班;另一方面,很多学生通过出国留学磨炼他们的全球技能。
大学也发现了这种趋势。圣地亚哥大学提供了国际谈判等类课程,同时许多供应链项目鼓励或要求学生应用新的知识解决实际商业环境中的问题。在埃尔姆赫斯特学院供应链专业的研究生大多数是已经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学习的第二年进行毕业设计capstone项目,重点是解决他们自己的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学生们找出问题并设计一个解决方案提案,当提案取得效果,基于该项目撰写论文。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项目更有特色,供应链专业和MBA两三个学生组成团队会开展为期14周的暑期实习,具体由该校Tauber全球运行研究所(Institute of Global Operations)组织实施。学生团队配备一位来自商学院的教员顾问,和一位来自工程学院的顾问,每个学生团队为其赞助商公司实施一个项目,具有具体的可交付结果(解决方案)。在每年秋天,团队向由企业界高管组成的“评判团”递交项目结果――这一天的比赛称为“聚焦”,学生和老师都能从中学到很多的经验,而且企业也可以设计解决自己运作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可以选择未来的人才和新兵。
篇7
[关键词]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集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Internet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社会步入了全新的网络经济时代。在Internet的支持下,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作为新经济的标志也得以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应用方法也日趋成熟,并逐渐被认为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际上一些著名企业如IBM、Dell、Wal-Mart、HP公司等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供应链管理作为对供应链中发生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要素,进行统一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战略,需要充分的相关企业和市场信息。但是,要获得供应链较为完备的信息,依靠人工环境其成本是高昂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可以为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和广阔的活动舞台。因此,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两大“利器”,在实践过程中有互相渗透,相互结合的趋势。
1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集成的必要性分析
1. 1 实施集成管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集成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技术,通过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以及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根据有关资料统计,集成化管理的实施可以使企业总成本下降10%;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订货-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25%~35%;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率增值提高10%以上,等等。这些数据说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发展,其中以“订货-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最为明显。因此,集成化管理模式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可以在集成化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形成企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其竞争能力。
1.2实施集成管理可有效地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刺激消费需求
现代企业均把消费者奉为上帝,而消费者要求提供消费品的前置时间越短越好。为此,在电子商务技术的支持下,集成化管理通过生产企业内部、外部及流通企业的整体协作,大大缩短了产品的流通时间、加快了物流配送的速度,并将产品按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来,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它还能使物流服务功能系列化。它在传统的储存、运输、流通加工等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市场调查和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配送、物流咨询、物流解决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的策略建议等增值服务。这种快速、高质量的服务,必然会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声誉、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消费者群聚增。
1.3实施集成管理可降低社会库存
传统企业中库存积压较为严重,大多数消费品供过于求。究其原因,有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供应链缺乏有效管理有关。而实施集成化管理,可以对组成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加以优化,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减少各个环节的信息延迟,消除信息扭曲现象,促进产品需求信息的快速流通,以减少盲目生产和社会库存量,避免库存浪费和减少资金占用。以此,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库存积压。
1.4实施集成化管理可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
集成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供应商的个数且使企业伙伴减少订单流程的成本以及其循环时间。由于供应商能够借由网络方便地取得存货和采购信息,应用于采购管理的人员等都可以从这种低价值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具有更高价值的工作,从而用少量的人员增加流程数目。并且,由于可以借助网络对流通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因此,可以在采购过程中去除中间不必要的流通环节,精心计划流通路线,从而要有效地降低流通费用。
总之,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的结合,能使大量分散的企业连接成一个动态的、集成的、虚拟的、全球性的供应链网络,在更大范围内搜索有关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
2 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集成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经营机制的逐步转换,企业在企业组织与管理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并初步具备了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集成的能力。
2.1信息技术对集成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目前,条码、GIS、GPS、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技术逐渐被国内企业所采用,一部分企业应用Internet/Intranet,建设了一些比较先进的企业网络系统,初步实现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
根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ANCC)的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已经有9万多家企业申请使用了商品条码。在产品包装、自动销售结算和物流运输等领域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采用条码表示的产品超过了100万种,应用条码及时进行自动扫描、结算与管理的各类商业超市、配送中心上万家,为电子商务和各种先进管理技术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还是GPS应用大国,至2000年底全国累计有近300个左右车辆跟踪网络,入网车辆为5~6万辆。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之内每年能达到10万辆车以上的装车量,每年的相关产值有可能达到7~10亿元。
从目前发展看,虽然我国供应链管理支持信息技术的普及性与先进性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已经为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的集成做好了理论与技术上的准备。
2.2 集成的思想准备较为充分
在上海财经大学的一次调查中,59家企业中有3.4%的企业主管不重视供应链管理模型的战略实施;有23.7%的企业一般性的重视供应链管理;57.6%的主管比较重视;15.3%的主管非常重视。由此可看出,企业主管对供应链管理的作用是较为重视的。
可见,经过多年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推广,我国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对高新技术的了解和利用高新技术发展企业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为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的集成进行了思想上的准备。
2.3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实施集成化电子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条件
1997年以来,电子商务成了我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网民数已达9 400万人;上网计算机数已达4 160万台;.COM下的域名数已达173 649个,占总域名数的40.2%。电子商务技术和应用环境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B2B电子商务不仅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系以“主导企业”为中心变得更加紧密,而且供应链的整体动作也更为高效。
2.4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
近年来,我国的配送业、连锁业、零售业、仓储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在我国发展势头很快,这将在供应链干线物流与末端物流间起实物与信息的衔接作用。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电子商务技术正日趋成熟,供应链管理思想也逐步被各企业所认识。从目前的市场环境分析,实施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集成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3集成化电子供应链的体系结构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结合,使得供应链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改变。电子商务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商流进行优化和整合,促进了企业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改进流程效率,维持低库存零退货。由于有电子商务的介入,供应链的体系结构相应也发生了变化。
图1给出了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体系结构,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利用Internet技术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和信息协作,利用Internet上国际市场进行信息与资金流的交换。其中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交换是利用Intranet实现的,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交换是通过Internet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方式实现的。在这些信息技术的全力支持下,要求其供应链上各成员围绕物流和资金流进行信息共享和经营协调,实现柔性的和稳定的供需关系。
图1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体系结构
4集成化电子供应链的特征
电子商务的兴起是一场由技术手段而引发的商业运作模式的革命,传统经济活动的生存基础、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发生了彻底改变。自然地,电子商务对供应链这一新的管理思想也将产生很大影响,使供应链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呈现出新的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4.1企业价值链的虚拟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的生存空间由物理的市场地域转变为虚拟市场空间。虚拟市场空间的出现改变了消费者必须通过市场地域使用或享受产品和服务的状况,同时弱化了生产者必须通过市场地域获得资源、进行生产的限制。通过信息交互,各种生产、交易活动从依赖物理地域转变成为依靠市场虚拟空间进行。伴随这种转变,供应链中任何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物理价值链也虚拟化、信息化。企业可以凭借聚合、组织、选择、综合、等信息处理手段寻求新的价值创造点。这样一方面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生存空间,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与供应链中其他它成员发生合作和冲突的可能性,增强企业对供应链中合作伙伴的依赖性。
4.2市场的趋同性
在电子商务时代,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趋同性,即不同产品在功能方面联合统一的趋势。市场趋同性与电子商务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推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各个独立的行业中,不同工业之间的界限逐渐强化;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在市场空间中的交互,这又反过来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场趋同性促使生存于不同生产领域、不同生产环节的企业在各自的微战略环节上努力保持个体与企业群体的一致,这种努力使企业之间信息流与物流的交互变得更加频繁和复杂。
4.3 产销关系的变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发生了彻底变化。在超越传统物理时空的电子时空下,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进而发展出更加复杂多变的需求;同时由于各种生产资源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虚拟化,生产者在更大程度上具备了满足这种日益多变的需求的生产能力。结果使得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由生产者将产品“推”(Push)给消费者,逐步转变为消费者“拉动”(Pull)式。从供应链管理角度看,伴随生产资源虚拟化程度的提高和消费者拉动力的增强,供应链上物流和信息流的“动力源”从生产者转变到了消费者。
5 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两大“利器”,在实践过程中有互相渗透,相互结合的趋势。电子商务使得企业间供应链的整合可以更有效的达成,使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关注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并与其他它企业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电子商务模式的引用对供应链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时应找到适合的系统结构和模式,而不能沿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总之,我国企业引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对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应对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董千里.供应链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篇8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汽车行业;问题
一、汽车供应链的内涵和特点
(一)供应链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发展情况,供应链是进行描述经济学概念。它围绕核心企业 ,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 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 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
在供应链管理中汽车供应链是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他主要表现在原料生产、制造及汽车零配件的加工行业。它是以汽车制造行业作为核心企业。把现有合作的供应商和客户形成连接和组织结构,通过专业化的物流功能和业务流程之间的流转和信息的共享,供应链协调内部员工的配合性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创办,供应商和分销商的管理中的协调与控制。
二、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自营物流已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
自营式物流指的是集供、产、销为一体的物流模式,也就是说汽车的生产商还要负责采购所有的原材料,辅料以及所有的零配件。这样的操作模式,使得汽车制造企业又是生产活动的策划者也是实施者,还要肩负着对整个汽车物流的组织和执行。制造工作在汽车行业的最顶端。他同时给生产,物流供应,还要负责汽车的销售各个环节。因此,供应链的流程中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客户的需求信息,快速反应已做到最好的服务。再这样的操作模式下,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
(二)汽车的标准不统一
汽车行业的发展的趋于上升状态,供应链的竞争也非常的激烈。随着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升起,竞争也越发的激烈起来。现在的汽车行业会打压供应商的价格,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供应商用最低的价格去和别的供应商做比较,大家最为关注的反而是价格问题,谁的价格最低就用谁家,质量和交付反倒成次要的事情。而这种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导致了他形成了恶性的循环,价格只会越来越低,最后只会变成白菜价,不会去关注产品的技术和工艺。
(三)汽车供应链物流成本过高
汽车物流的问题是在于汽车零配件的种类众多,在物流的运输上会造成麻烦。因此为了实现汽车物流体系的制造、运输、仓储及装配一体化,很多发达国家均采取了标准化、专业化的汽车物流,实现了汽车物流过程的搬运机械化和仓储合理化,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物流质量。在这方面,我国物流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物流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着拼货和配货的问题,在提高效率的方面来讲,包装上会采取纸包装的形式。在装车时通常都是人工装货和人工卸货的方式,在生产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把纸箱打开拿出零配件在组装。在装卸车和人工组装的这一块成品较高,人力物力浪费较大。而且在物流和组装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产品的磕碰。产品在运输时发生的磕碰也需要人力来修或者直接报废,在这一块是较高的成本浪费。
(四)汽车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货物运输这一块我们国内的企业多数的选择是包给当地的物流商,当地的物流商在包给下一家,这样一环套一环。而且我们国内的物流在长途送货的车上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物流体系。都是靠电话联系,这样就势必会导致沟通的不顺畅或者信息源的中断。我国的汽车信息源做的较差,在对汽车生产上的销售预测、生产及采购计划、物流跟踪和仓库的管理上没有做到电脑信息管理,数据型差,数据来源不准确。这样的不准确性,我们在接到客户订单时的反应力和传递性也较差。不能及时和准确的反应市场上的信息。
三、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实践供应链管理
据调查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概念不理解。在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供应链观念在国内企业的接受程度比较低。现在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还是运用着传统的管理方法,国内的管理者应该转变思想,提高对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认识,真正的去了解和学习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去学习国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其在激烈模式的市场竞争中供应链管理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最后通过学习供应链管理实践到企业。
(二)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和合作伙伴的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是至关重要的。供应链相邻的企业都应该是一种合作伙伴或者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你们之间的利益是想通的,所有节点企业的成败都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生存。在供应链管理中各个节点企业应该是长期、稳定和紧密的。能够互相改善交流、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共同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
(三)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
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管理中汽车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千个零部件才能组成一辆车,而这些零部件是在全国采购同时又控制它的库存。在整车生产厂商和零配件生产、供应商企业之间建立信息通道,为整车生产厂商提供有效的零库存配送 ,以保障整车生产厂商生产的高效性和连续性,是提高我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竞争能力,乃至汽车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
四、结束语
在上面的文章我们对我国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问题进行了探析,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我国在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上有着很多的不足,我们的企业中需要推广和实施,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很长的道理的要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外供应商进入中国的市场,他们的管理值得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文平.浅析汽车产业的供应链管理[J].华人时刊,2013.
篇9
[关键词]RFID;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013-02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一种非接触式的双向通信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射频识别(RFID)的应用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潜力最大的新兴技术之一,已经在全世界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为各行各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方法,是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所构成网络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等进行管理、计划、组织和协调的过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变革与创新,它已成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动力。在供应链上,无论哪个环节应用RFID都可以提供更高的技术支持,获得更佳的管理效果。
1 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1.1 RFID技术的发展需求
中国烟草业的传统运营模式是先汇集订单,然后统一处理,这个模式的弊端包括配送货物缺乏效率,对库存管理构成压力,同时因为送货时间大幅度滞后于客户订货的时间,这将影响货物在市场上的流通,有可能出现缺货的情况。重庆烟草公司是重庆市的龙头企业之一,跻身全市工商企业50强的前三强,商贸企业30强的第一强。基于这一情况,重庆烟草公司的改革构思是建立一个实时滚动式的订单处理系统,而支持这个系统的骨干是一个配送统一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RFID标签作为功能强大的识别产品,其特点是贯穿的流动环节越多,就越能体现其优势。在理想的应用环境中,一枚RFID标签将所存载所有的生产记录、仓储记录、配送记录、销售记录、售后服务记录以及具有防伪防盗的功能。在供应链管理领域,RFID技术的优越性能十分明显,市场前景也相当广阔。采用RFID技术无疑是重庆烟草公司解决这一状况的最佳选择。
1.2 供应链管理中使用RFID的优点
(1)缩短作业时间。对于物流仓储管理及配送工作中,出入库在平时作业中占很大的比例,将托盘上和包装箱上贴上RFID标签,在出入库口处安放阅读器,这样出入库时,利用叉车将货物送入(出),在出入口处无须停止进行动态扫描,在流程中捕获数据,阅读器可以远距离的动态的一次性识别多个标签,计算机根据所阅读到的信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并进行相应的数据记录,大大节省了出入库的作业时间。
(2)提高盘点作业质量。由于每个包装箱和托盘上都贴有RFID 标签,进行盘点作业时,只需要利用手持式RFID阅读器经过所有货架,阅读器就自动获取所有标签上的信息,利用PC机进行盘点记录。利用RFID技术将大大减少传统盘点作业中所出现和遗漏等差错,增强了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减少重复劳动。
(3)增大仓储的库存量。当配送作业的出入库效率提高以后,物流配送对货物的处理能力将大大提高,这样就可以增加每日的货物吞吐量,为物流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4)降低营运成本。由于RFID技术可以动态地同时识别多个数据且识别距离较大的特点。在出入库作业过程中,验收和出入库几乎是同时完成,无须再同以往的先将货物堆放在收货区等待和扫描,而直接可以接货后验货入库和拣货后验货出库,这样大大减少了货物在仓库的搬运次数,降低了搬运所带来的设备费用和人工费用。
(5)物流跟踪。RFID技术的核心是标签上的EPC(产品电子代码)提供对物理对象的唯一标识,利用EPC 可以实现对托盘、集装箱内货物等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跟踪和供应链的自动化管理,增加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化程度。
1.3 RFID技术的应用现状
1.3.1 RFID技术存在的问题
(1)应用成本高。RFID 的成本不仅包括标签、阅读器和中间件等,而且还包括管理软件的升级费用,技术原创的成本、标准化过程的成本和其他附加的成本等。当前每枚RFID标签的价格在0.3~0.6美元。对那些高档产品而言,增加0.5 美元能够被厂商和消费者接受,因为对他们而言,RFID 标签是一种出色的识别跟踪装置,它所带来的方便与效益更划算。
(2)技术标准不统一。电子标签标准全球互通的基础并不牢靠。这主要体现在编码不一致。日本有UID、欧美有EPC体系,中国有自己的GB/T 8937—2003(NPC)。编码系统本身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RFID五大标准组织也存在利益之争。RFID标准争夺的核心主要在RFID标签的数据内容编码标准这一领域。全球现有117个针对数据交换的RFID协议标准。协议过多过滥,导致术语不统一,限制了标准在实践中的完善。更重要的是,目前缺乏全球共同遵守的权威统一的标准。中国国内RFID标准的制定方面一直存在的多组织重复运作的问题也是阻碍标准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安全问题。由于RFID便捷的读取性,RFID信息在空中进行传输,使得标签芯片上储存的个性信息很容易被他人所截获。甚至在很多非自愿给予的情况下,自己的隐私信息也会在不经意间被读取,甚至造成被追踪。
(4)市场需求不旺。从成本价格层面讲,较条形码成本过大、价格过高,严重制约了RFID 的普及,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国RFID的推广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具有很廉价的人工成本,企业不愿使用RFID来代替人工管理;从技术层面讲,应用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电磁波的不可视性与感知性更加增添了应用的复杂性或难以捉摸的特点。因而,从本质上来说,RFID技术的应用现状受到制约是由于应用的复杂性超出了RFID 技术的准备性在滞后着应用的发展。
1.3.2 解决RFID技术存在问题的策略
(1)成本对策。在物品识别领域,RFID技术和条码技术的应用将会。从成本来看,RFID标签的成本已经明显降低,并且还会继续降低,不要仅以成本忽略RFID技术的应用价值。对成本的考量取决于价值,即社会对一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成本的接受、认同程度,取决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使用价值。应用价值越高,使用者收益就越大,成本被接受的可能性就越大。
(2)标准对策。RFID标准是涉及多行业的新技术,因此建议国家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商务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参加“国家及产业化指导小组”,调动政府、产业、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力量,统筹部署,形成国家标准化战略。在向国际标准借鉴、与国际标准兼容的同时,要采用拥有中国知识产权的产品。而具体的标准制定,在硬件领域需与国际标准一致,在软件领域要与国际标准兼容,在应用领域需要有中国特色。
(3)安全对策。首先要关注RFID产品质量安全,要保证RFID芯片和封装工艺两方面的设计质量;其次,RFID 产品的安全除了体现在产品本身的设计上,更多地要在应用端通过管理手段来实现。目前政府和厂商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新法律法规的制定、新加密技术的研究和采用,这些都使得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为RFID 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培育着更为健康的市场环境。
(4)市场需求对策。RFID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中的一个基础共性技术,具备特有的核心价值。RFID的优势是建立在信息共享机制之上的,信息共享的链条越长,RFID 就越有用武之地,而信息共享的背后是利益的共享,即供应链机制。因此,培养RFID 的市场是一个培养供应链的过程,也就是我国产业的集约化过程。
2 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发展前景
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这些所有前景的实现,其前提都是要解决RFID技术硬件载体的不足,搭建RFID系统集成商合作平台,建立全球软件提供商与RFID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的合作网络。采用RFID标签取代商品条码,将为全球供应链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同时将极大地促进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微电子产业、互联网和均线通信的产业发展。
在未来几年,RFID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将会有一个飞速增长期。一些大零售商将推动RFID技术的发展,通过使用RFID技术,零售商利用无线电波在不经接触的情况下就可以了解货物的情况。
随着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随着RFID技术本身的逐渐完善和和成熟,随着市场对RFID技术的市场认知度的不断提高,未来几年将会是RFID市场发展的一个黄金时间段。如今,不但各大跨国企业在自身的供应链管理信息中积极测试RFID系统,而且各大芯片供应商也在积极更新芯片版本。在近几年,RFID芯片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数据都是在成倍地增长。RFID概念已深入人心,根据有关资料报道,全球知名的大企业集团也都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并逐渐青睐该项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军辉.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高飞,薛艳明,王爱华.RFID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篇10
关键词:RFID 供应链管理 问题
引言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无线自动识别技术,又称为电子标签技术,其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是将存储信息的电子标签附着在被识别物的表面或内部,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和电磁或电感空间耦合的传导特性,实现非接触式甚至远距离自动识别,完成追踪监管工作。
目前,RFID技术的应用虽然还没有形成规模,但是其在物流、零售、制造业、医疗、交通、航空、军事、身份识别、动物识别等领域的供应链管理应用已取得骄人的成绩,但也暴露出RFID技术的问题,如成本、技术、标准、隐私和安全性等,严重阻碍了其普及与发展。
1.成本
成本问题一直是制约新技术开发应用最大的阻碍,RFID技术尤为如此。RFID系统涉及到的成本主要包括标签的成本、阅读器、网络基础设施、打印标签的硬件设备、数据处理设备、RFID融入到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职员的培训与管理改革)等成本。这些硬软件的价格本身就比较昂贵,再加上流程改造等直接和间接的费用,单个企业和公司基本不可能建立并实施;而对于供应链而言,也会遇到成本的分担、利益的分配等问题,因为大部分成本都投入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牵扯数以百计的交易与管理,由于不是直接的效益,许多供应商都认为对RFID技术的投资是资源浪费,再加上供应链的其他成员不愿意分担RFID技术的风险,导致RFID系统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并没有形成公平和互惠的机制,严重阻碍了RFID的研发与应用。
面对成本的种种问题,需要依靠政府或大型企业建立RFID系统,并加以实施应用;但也要认识到,不能因RFID系统的成本,忽视了其应用的价值,比如将RFID技术引入到汽车生产线中,相关的流程效率会大大提高,即使RFID的标签和阅读器的成本偏高,但收益也越大,还是值得应用这项新技术。
2.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RFID技术已获得不少的重大成就,但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主要的技术问题。首先是信号失真,由于阅读器和标签的技术限制,导致信号的传输和阅读发生故障,影响了阅读器的准确性,也限制了阅读器的应用范围,严重影响了RFID技术在供应链的物品追踪监管方面的精确性,体现不出RFID技术的价值;再有是信号频率的干扰,主要是对RFID技术应用频率的选择,分为低中频、超高频,低中频适用于范围较近的磁场技术的应用,超高频则是远范围的电磁场技术的应用,其读取距离更远、识别速度更快、保密性更强、智能化水平更高,所以市场需求也很大,相对的成本也更高,但是超高频的无线电波比低频的更容易受液体和五金物品的影响。
所以,根据供应链活动的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特性,不断研发新的技术、不断推广RFID技术的应用(包括低中频及超高频),逐渐完善RFID的技术要求。
3.标准化
在RFID技术的应用中,标准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应当是公开的、全球的、无私的,以健全的科学/工程原则为基础,可循环利用的规则,一旦发展成熟,将会实现供应链合作伙伴数据流的无缝衔接。然而,创建一套开放实用的全球RFID技术标准化是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包括标签规格、频率分配、通讯设备、中间设备、后期信息处理、业务流程的集成规范标准等。而全球的五大标准组织在RFID技术标签的数据内容编码标准上存在利益竞争的问题,难以统一,包括由北美UCC 产品统一编码组织和欧洲EAN产品标准组织联合成立的EPC 标准,得到了零售巨头沃尔玛,制造业巨头强生、宝洁等跨国公司的支持,实力相对占上风,而代表欧美国家和日本的AIM全球自动识别组织、ISO、UID、,代表非洲、大洋洲、亚洲等国家的IP- X 标准组织则占据各自的市场,也形成了多个数据交换的协议标准,这些现状对RFID对的应用水平和普及并不利,也减缓了新产品和系统的开发。
所以,针对RFID技术的实用性,可以先统一制定应用的标准,随后不断完善、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RFID标准体系。我国在建立此标准的时,一方面要向国际标准借鉴、与国际标准兼容,另一方面要拥有中国的知识产权,即在实际的标准制定中,硬软件领域与国际标准要一致和兼容。
4.隐私和安全性
RFID 技术的隐私性和安全性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完善的安全防卫,RFID技术将会让用户的隐私和安全受到威胁。首先,标签的信息可能会涉及到用户身份的特性,会引发信息的滥用和监控等安全性问题,比如公司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掌握顾客的消费习惯,而这些信息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可能会被监控或交易,严重威胁用户的隐私和安全。再有,由于标签和阅读器之间通过电磁波的方式交换信息,其过程没有任何可视化接触,容易让非法者通过RFID技术提供不能辨认的虚假信息欺骗系统或发送大量的错误信息,致使RFID技术不能辨认或拒绝服务;或非法者截取并记录标签返回到阅读器的部分数据信息,再重新发送阅读器,导致阅读器与其之间建立联系;RFID技术标签的功耗,也将极大地限制系统处理运算的能力,进一步增加了安全隐患。
所以,需要提高RFID的芯片和封装工艺的设计质量,完善其在供应链管理上的应用,并注重对安全算法的应用和研究。
5.总结
在RFID大肆宣传发展的情况下,从RFID技术在供应链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角度出发,找到利用RFID技术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关键在于如何系统地实施RFID技术。要认真分析成本、技术、标准化、隐私和安全性等关键难题,评估可行性、风险、潜在利益、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等问题,紧密联系供应链的成员、监控流程,使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斌,平锐,孟德良.RFID的潜在问题初探[J].资源管理,2006(01):39-40.
-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 下一篇:如何提高线上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