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改进对策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通过阅读来丰富阅历,但只有有效的阅读才能带来知识面的增长,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局限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还与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整体能力相联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所在。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多表现出被动低效的状态。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阅读教学主体不清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水平,这就导致教师对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对象认识不够,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讲解详细,这不单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探索感悟过程;有的教师则只注重标准答案,阅读模式死板,为解题而阅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亦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教学模式都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主体,盲目根据教师自身喜好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必然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的现状。
2.阅读教学教案形式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案和实际教学过程无法达成一致。教案的撰写设计通常完美详细、考虑周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完全生搬硬套、忽视学生思想的灵活性和课堂与教案间的差异性,把整个课堂变成对教案的完全复制,学生根本没有进行自由思考发挥的时间;二是教案完全得不到实施,或者说只进行一部分之后就出现整个课堂节奏失控的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实际教学目标偏离教案教学目的。两种阅读教学模式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较低,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
3.阅读教学手段花哨
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教学方法自动化趋势明显。诚然,制作精美、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教学参与度等方面有极大促进作用,但却容易本末倒置,造成过于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师引导作用的不利局面。同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想象能力的过程,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虽然能在感官上带来直接印象,但却把学生的想象范围禁锢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对阅读教学的顺利高效实施带来阻碍。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1.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发挥自身的学习创造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全面了解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公意识,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积累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顺利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保证。初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对各种课内外书籍材料的阅读。对于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在原有标准上适当增加应熟练掌握的词汇句式数量;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养成摘抄、批注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只有不断对各种语文知识进行积累,积极思考,“读”“思”结合,才能积少成多,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3.情境模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代入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对于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在对祥林嫂等角色的扮演后,对于作品要表达的情感理解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当面对偏情感表达的课文,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等进行形象表达诠释,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者在创作这篇课文时的心境,对课文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总之,应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
4.教案设计层次化、系统化
教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起到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重点的作用。因此,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教案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过于细节化的教案,很容易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营造一种死板的气氛。而太过概括的教案设计,也会导致整个课堂节奏失控,一个良好的初中语文读教案应该具有结构明朗、层次分明的特征。从认读课文到全文鉴赏,再到评价创新,各个部分的教案设计应在表现其独有特点的同时相互联系,与整个课堂教学流程相对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案设计的层次化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进度的整体把握,帮助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活跃度。
毫无疑问,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阅读教学具有更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设计选择,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生应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初中语文阅读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部分相结合,实现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整体提升,进一步促进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问题;解决策略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在人们平时的生活中,语文的作用非常关键,为此,亟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实施语文新课改之后,语文教学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从以往单一性的教学模式逐步地转变成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之处,需要探究解决不足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设计不够灵活,过于僵化
初中语文教材有着多样性的内容,由于教师的不同,效果也存在差异性。不同的教师,以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对相同的课文产生不一样的见解,并且在教学课堂上,存在不少的随机性。教师在正式讲解课文之前,应当对相关文章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所设计的教案来进行。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计不符合教案的情况也存在,这导致不少的教师手足无措,这是因为教学的教师不够灵活,只是限于教案进行教学,而难以处理突况。
2.不科学的教学评价
实施新课改后,尽管大部分的语文教师也认识到,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中片面地把评价作为终结和目的是错误的,认识到教学评价的作用是教学、鼓励、向导和诊断等,但是具体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因为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片面注重教学成绩、思想上的偏差的影响,导致低位实践与高位思想之间的强大反差,这重点体现在缺少热情的、宽容的和真诚的评价。
3.教学指导缺少实践性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比较多的一项内容是作文。作文课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针对作文课,教师大都较为伤脑筋,怎样启发学生更好地写作,这非常关键。因此,在作文课上,教师应教授学生一系列文章的格式和题材,使学生以某个核心为重点进行写作。虽然学生把握住了作文的框架,但其中的内容不够丰富,这是由于学生缺少丰富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悟,所写作的内容并非自身的真挚情感,导致作文的浅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不足,不利于学生想象与思维的拓展,也不符合语文课程的要求。语文这门学科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需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实践技能的培养,而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这种技能,就务必实施语文实践教学,而不应太过注重语文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探究学情,灵活地进行教学
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有效把握学生的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发展现状,才可以实施更加有目的性的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探究学情指的是探索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等。探究学情应重视多元性、过程性和全面性等,应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究学生的起点能力。而探究学情的整个过程是预测探究、实时探究以及反思探究。而探究学情的多元性是指立足于学生的问题、结合教学知识,基于分析调查来探究学情。
2.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指的是对教学实践活动的结果和过程进行价值断定的活动或行为,它能够反馈教学信息。而科学的教学评价务必跟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符合,适应新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有助于启发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体现实用性和指导性,而且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应当将所谓的权威摒弃,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倡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激励学生进行自评,启发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与此同时,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形式,如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统一、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相统一以及批评和表扬相统一。
3.有效地统一理论与实践实施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地统一实践与理论,只有如此,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意识。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务必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在自身固有的经验和认知上进行科学的想象。可以说,实际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语文和学问,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生活、观察生活,写出自我的真实感受、实际生活经历,以抒发喜怒哀乐之情,从而增强对语文的感悟。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根据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探究学情,灵活地进行教学,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有效地统一理论与实践实施教学。与此同时,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以努力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难点 问题对策
引言:
语文,不仅仅是语言加文学那么简单,往大里说,它在培育健康的“中国人”的思维,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往小里说,它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依托,是提高其文化学识、促进其个人修养的最直接的工具。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如何,对未来我国国民素质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探究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并进行对策探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
1.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1教师教学有力而充电不足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可谓是专注,体现在上课要求学生纪律、考试要求学生成绩、学校教研比赛等要求被重视,但是,很少有语文教师专注于自己的教学素质提高,可见教师自我充电的不足
1.2学生学习有力而兴趣不足
初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可谓是“表面积极”,学生们以识字多为傲,背诗快为好,写作得分为优秀,但如果问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大多数回答都是“学校安排了就学”、“为了获得文化知识”,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动机,可见学习兴趣的不足
1.3教学目标有力而效果不足
目前初中语文的教材可谓精彩、观察教师的教案,大多数的教学目标设定中都有“学生情感、态度发展”这一项,可见教学目标之远大。但是教学目标的实现仍逃不开“背”字决,究竟这些远大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使不得而知的。
2.初中语文教学难点解析
2.1语言运用教学效果不理想
语言知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但是语言运用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两方面:第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但是测验上表现并不好;第二,学生学习成语词汇和一些优美的表达方式,但是在作文中少有体现,学而不会用,可见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就其根本,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之外,初中教师本也脱不开关系。虽说在教学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讲,教师本身语言运用的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试问,教师本身文学功底弱,平时语言没有艺术感,如何要求学生对语言灵活运用?
2.2阅读和作文教学效果低
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书面语能力的两项重要教学内容,但从整体上,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比较低,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学生对于“学过的”文章阅读能力很强,但在课外阅读课上表现都不尽人意;第二,初中生的作文已经出现“模板化”的趋势,学生对基本文体能构建基本框架,但是成文干涩,缺乏美感。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根本的兴趣,出了课堂不看书,写作文不运用创造力,想在阅读和写作中得到成长难上加难。
2.3语文教学根本目标难达成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对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还定在“夯实基础知识”上,尽管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的整体表现是“只会考试”。语文教学拘束在课堂里,教学和学习拘束在书本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教学参考为主,离了教参就无所适从;学生与语文的接触除了“听课”、“做卷子”、“考试”再没有别的方式,教师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性没教到;教学缺乏人文精神的氛围,学生对语文的人文精神没学着,致使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难以达成。
3.应对初中语文教学难点的对策
3.1语文教师重视自身文学素质的提升
一项对初中语文教师“自我充电”方式的调查显示,82%的语文教师平时的“学习”就是看看教学参考书,新增文学作品、报纸和书籍,初中语文教师们借口“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看,这导致了语文教师的文学素质仅维持在入职时的水平;再来讲语文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运用无非是说和写,语文教师的说仅在课堂,写仅在教案,评论学生作文的时候说的头头是道,十分权威,而教师自身又何曾在写作上下过功夫?语文教师当然不用当作家,但是长期疏于练笔,又如何为学生做语言运用的榜样?笔者建议,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需要从日常积累上提升,语文教师应该多读书、多写作,将有限的时间放在自身素质的实际提高上面,积极的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教研组自发出刊都是比较好的方式。
3.2构建快乐艺术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快乐艺术课堂即通过课堂教育使学生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在课堂之中发挥创造力,以突破学生学习受条框拘束,兴趣低的问题。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中,师生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并没有对教学内容中的阅读问题进行讲解,而是对学生们讲述了鲁迅身世、其他文学作品、鲁迅的生平轶事等。学生们津津有味的听着,之后教师连续提出了几个问题,请学生们共同讨论“鲁迅的文学作品共同性有哪些?”、“文学对时代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称文学为文化瑰宝?”。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莘莘学子化身为文学评论家,讨论结束后,师生又回到阅读问题解答上,这时候教师发现,学生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文章中的词汇和语言运用见解更加独到。
3.3开发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意识到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使学生以学习语文、学好语文为骄傲,使语文教学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而教师将教参和教学大纲的内容熟记再一股脑的搬给学生,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都达不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因为语文课堂缺乏最根本的人文气氛。建议语文教师开发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例如,组织学生去郊游,在郊游之后安排学生进行作文练习,使学生的作文真正来源于生活,达到言之有物;又如,以班级或年组为单位,举办读书会,或者带领学生去图书馆参加读书会,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再如,以语文教学中的某些人文精神为主题举办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学生准备比赛的过程就是接触文化精神的过程,从比赛中获得成就感,也能够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透漏出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教学、阅读和写作教学、人文素质教学方面困在困难。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加强自身文学素质的培养,通过建构快乐艺术课堂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创造性,以多种形式的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相信这些改变,能够帮助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薛丹.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难点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4月:6-10.
[2]邱小洪.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思考与对策[J].学知报,2010(01):26-27.
[3]郝婷婷.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2011(03):96-97.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中坚阶段,同时也是关键时期。课堂教学作为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关注课堂、研究课堂、创新课堂,实现课堂的高效,毫无疑问是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当前我们教学、教研的中心工作和重要课题。为此,就如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这一问题,笔者谈了几点意见。
一、提升教师自身教学素养
教师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前,是要做好充分的丰富的准备工作。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学习的方法。那么,教师在教授知识之前,自己首先就要正确按照学生的水平和阶段来有针对性的去备课,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明确的目的,那么这个教学的过程是不成功的,教学的成果也是不见成效的和失败的。所以,作为老师们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和职责,要以教书育人为最终的目的。首先,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明确重点章节和重点课文,做到全盘统筹,安排和实现好授课计划。其次,教师要用心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的授课依据,为此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不同的个体差异以及所教年(班)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状况和接受能力等,详细的进行编写。最后,丰富教师的知识面。老师作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要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源泉的来源不外乎就是多多的查阅相关的资料典籍,例如,课内外辅导书、语法书及各种书籍等。以此,让学生吸收更好的更全面的知识,为了更好的巩固教学效果,为教学负责。
二、抓好学生的课堂教学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方互动性过程。这是一种教师知识的输出与学生输入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是思维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应占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把教学与练习相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知识的运输和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堂课所教所学的知识。学生应该在此基础上,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按时完成课堂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对于学习的学生来说,要按照教师的引导,对问题逐个化解,不懂及时向教师和优秀的学生请教,才能够取长补短,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三、注重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在语文教学当中,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把教材的内容教会给学生,其实教材只是教师的参考依据,是教学的组成部分,而不应该成为教学的全部内容,通过教材让学生掌握清楚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对于学习初中语文知识的作用才是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能单纯的把学习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种只教教材的形式,是不能有效利用或开发教学资源的。教师必须要吃透课本的精神,综合运用课本知识,具有全局性的讲课布局思路,才能结合课本把课讲得生动有效。例如,在讲到《愚公移山》的时候,虽然文中弘扬的是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引导学生考虑,如何解决愚公面临的困难。再如,讲到《孔乙己》课文时,孔乙己喜欢喝酒,由此可以引出绍兴的酒文化。这些依靠于课本,而又能够从新角度给同学们开拓视野的学习素材,似乎有点舍本逐末,但却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其他的角度对课本知识有了新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效果,无疑是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益处的。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篇5
初中语文写作素材写作技巧练习
一、写作的重要性
从学生考试分数的角度分析,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作文占语文科目总分数的比例偏大,最多的情况会占到语文总分数的三分之一,作文分数的高低决定了语文成绩高低。从学生内在素质的角度分析,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文学修养的重要指标。一个具有比较突出的写作能力的学生,在现实的社会交际中将处于优势地位。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自己首先要理解到写作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与训练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初中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1.懒于写作
一方面,受到社会大背景和初中生所处的生长期的影响,初中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总体是偏浮躁,贪玩、叛逆、坐不住等特点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随处可见。另一方面,受分数和升学压力的压制,学生的课业非常繁重,课外班林林种种,课余时间相对较少。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学生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和进精力去写作,多数学生对于老师硬性要求的文章也只是随便拼凑,几乎没有学生原意花时间写一些观察性日记来练笔,很少有学生会思考一些与作文有关的问题,也没有多少学生会拿出部分时间进行作文课的复习。
2.写作素材不足
多次看学生作文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在一小部分学生的作文中,常常看到论述性的大话或空话,却找不到相关的例子或贴切的闪光的句子,文章总体枯燥、无趣、无意义;在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中,常常看到一些毫无创新、堪称“陈词滥调”的句子或例子,却看不到引人注目的好句子、好例子,文章缺乏创新;仅有少数的学生,在文章中运用好例子和好句子,能小幅度的吸引读者注意力。通过这些特点就可以看出学生所掌握的写作素材的数量及质量——大多数学生掌握的写作材料远远不合格,需要大量的补充。而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学生学习的硬件设施不齐全外,主要原因是教师引导工作未到位,学生阅读工作未到位。
3.写作技巧欠缺
一方面,来源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失误,忽视作文教学。另一方面,源于学生不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知识不成体系。所以,初中学生在写作方面普遍存在着欠缺写作技巧的问题。在一个班级中,可能有半数以上的同学能够写出优美的句子,或者能够想到优美的句子,但是因为缺乏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最后能出现的比较好的文章几率简直是微乎其微。很多学生可能在看到作文题目时,思如泉涌;真正写时,提笔忘字。这也是学生害怕写作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建议
1.采用恰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教师课上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一种或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例如,新课改背景下,大家一直比较倡导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活动型教学模式、情境型教学模式、合作型学习模式、以及基于Blog的作文教学模式等,例如,利用基于Blog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过程将冲破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师生之间的沟通将变得更加便捷、更加有效;学生的素材积累变得更加方便、更加丰富。通过多样、直接、方便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2.融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
融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可以从两方面做起:
(1)利用现有的教材。首先,重点讲解课文、讨论课文,师生共同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其次,让学生续写课文、描写课文意境或思想境界,深入的挖掘课文。再次,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或者经典的段落,让“文中”的好句子成为学生文章中的好句子。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课文带来的所有语言点。
(2)利用课外资料。教师可以间歇性的推荐给学生两三本比较有价值的课外读物;可以找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阅读—点评—掌握;可以举办多样的小活动或小竞赛激励学生搜资料,看资料。通过以上手段,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想、多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
3.讲授文章写作技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章写作技巧就是作文的器具。它需要学生自己课下总结,同时,更多来源于课上教师的讲授。
(1)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多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将比较完善的作文技巧总结在教案中,以备课上讲解。
(2)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运用课文中的例子或学生耳熟能详的文章为引子来介绍写作技巧,并抽出时间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或者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加深学生对该写作技巧的印象。
(3)布置相关练习,要求学生再次加深写作技巧的印象。
4.督促学生日常练习
作文水平的提高,也遵循“孰能生巧”的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保证学生每天的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同学们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不仅能锻炼其对语言的把握及运用,还能锻炼学生对某一种文体的驾驭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要求学生:
(1)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每天定质定量的积累好词、好句。
(2)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仿写课文中或课外的的比较好的句子、段落,进行课堂练笔。
(3)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或自己的身心变化,然后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4)定期要求学生写作文,将写的比较好的文章以范文形式或者板报形式在班里分享,激励学生更用心地练习写作。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教师自己要真正深入的理解其重要性,更要让自己的学生明白其重要性。教师要不断地启发学生发挥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动手能力等,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展开写作练习。同时,教师还应当意识到作文教学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艰辛的努力,教师要从多方面督促学生学习作文课程,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金云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普教研究(中学篇),2012.
[2]李征宇,化美艳,邓志超.基于Blog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J].课程整合,2012.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材料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终身学习,终身受益。
一、初中语文课堂自主阅读遵循的原则
在自主阅读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既要依据教案内容,同时又要灵活运用,不能墨守教案,不知变通。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各种准备,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应对课堂阅读的各种情况。同时,教师要注重人本主义理念在课堂中的贯彻与执行,真正做到“教会学生学习”。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做好师生的双向互动。其次,遵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要千方百计的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跟随老师的思路动脑、动嘴、动手。
二、自主阅读中教师职责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活动是离不开“教读者”与“读者”的,二者处在不同的位置,也有着不同的教或学的目标及任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老师教学。
(2)把阅读的自交给学生。学生的阅读过程既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同时教师又要给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积极参与,才能真正能真正体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确定阅读教学的培养目标。阅读是学生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只有把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指导性、自由性、研究性阅读的充分训练将收到很多我们所意想不到的效果。与之相适应的,我们还要修正从前的作业批改、考试评价、操作评语等等一系列的教学反馈机制,使之能与阅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侧重点相吻合。
三、初中语文课堂自主阅读实施方法
1.教师示范性阅读
对于初中语文教材规定的精讲课文,采用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示范性教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巩固学生已把握的学习技巧和能力,另一方面还注重教给学生新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此类课文侧重教师的示范作用,这主要是由初中学生的现状决定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兼顾应试教育的滞后效应,一方面注重新大纲、新教材要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能的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步加深,不断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道路。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尺度,牢记现在的示范性阅读是为了今后的不示范阅读打基础的,牢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2.学生朗读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自悟自得的重要手段。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处理音量、语速、语气,恰当运用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技巧。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促使学生理解记忆;其次,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读得正确流利,在读中咀嚼玩味,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体会语言特色。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注重调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有滋有味地从朗读中感悟语言,内化语言。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的朗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领悟每一句、每一段语句的含义所在。如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通过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使学生领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罗布泊—这一昔日仙湖如今消逝的痛惜之情,特别是“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触及到文章的灵魂,从而使学生达到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3.创设情境,兴趣阅读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语文素质,这就需要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就是我们说的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往往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各种课型中都应该注意运用的方法。我在教学中也注意这方面的努力。在新课导入时,很多都利用导语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和心智发展的和谐。如教学《核舟记》这篇说明文时,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我就创设演示情境,让学生模拟坡、黄庭坚、佛印三人站在船头的位置、动作、神情等,让全班同学评论他们的演示与课文是否相符,这样,激发学生去阅读课文、探讨课文的积极性。
4.反向思维,层层阅读
“反向”是与“一般”“通常”相悖的。在阅读时是先阅读文章内容,再看到文章标题或文章论点;逆向阅读则反向思考,看到课题时,先思考,这样的论题我自己应该如何来写。我们可以归纳出逆向阅读法一般遵循的顺序是:问题──思考──求证──对照──彻底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逆向阅读法的核心是独立思考,只有强调善于独立思考,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作文、阅读相结合
引导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事实上,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很大程度上就是写作的优秀范文,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设计作文训练与阅读训练有机结合的课型,在预习指导中,先提出有关作文训练的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然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真阅读课文或有关文段,体会课文或文段的写作技巧,揣摩该文章写作成功的原因,然后按照要求完成习作。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达到作文与阅读彼此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例如可以将阅读与改写、缩写结合起来。改写、缩写是作文训练项目之一,学生为了达到这一训练目的就会认真进行课文阅读,另外学生在对课文进行改写或缩写中,其概括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训练和提高。例如《我的老师》的阅读教学即可结合改写或缩写一并进行。
从教学的前期准备到教案的编写再到综合性学习,无处不体现着阅读的重要。它既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又可以积淀人文的文化底蕴,能在学生的不自觉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能让他们受用终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要在不断的实践和理论更新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淑丽.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学与管理. 2008
篇7
摘 要: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x、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其重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育的具体目标进行了调整,读写结合也成为了这一背景下炙手可热的语文教学方式之一。
关键词:初中学生;群文阅读;读写结合
引言: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是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不仅要对于书本知识有所掌握,更是要具备良好的读写能力,通过语文教学来提升初中生文学素养也成为了实际教育目标中的一种。阅读与写作时初中语文教学中两项基本教学内容,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往往也是衡量具体教学成果的主要指标。初中语文一线教育工作者及相关学者对于读写结合的这一教学方式积极性给予了较高的肯定及评价。国内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教育方式僵化,方法陈旧已经影响到了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一定调整与转变也显得十分必要。
一、群文阅读及读写结合教学法
(一)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一般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并强调突破教材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进而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选择一个主要核心主题,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从而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群文阅读,群文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阅读数量上的增加与范围上的扩大。
(二)读写结合的发展及意义
读写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初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读写结合是在具体语文课程教育中将读和写进行深层次融合,从而使得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可以同步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方法总称。读写结合自出现以来就获得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相关教育成果的取得也使得读写结合这一教育教学方式成为了备受推崇的教育教学方式之一。在具体教育意义表现上,读写结合极大的提升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更是提升了初中学生的文学素养与阅读及写作能力。读写结合这一教学形式对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同样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读写结合在开展上存在的误区及问题
(一)读写结合的融合程度较低
在依托群文阅读及读写结合教育教学方式来提升教学策略的进程中存在着相互融合程度低的状况,读写结合强调的是读与写教学资源倾注上的同步及学生读与写能力的同步提高,部分初中在进行读写结合教育时并未对于这种同步关系的协调进行思考与努力,这导致读与写在具体融合上出现了诸多问题。读与写在融合上的浅层次表现更是使得群文阅读在实际教学效果的发挥上受到了影响。读写结合本身具有的难度较大,如何对于读与写比例进行界定本身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部分教师单单依靠对课堂时间进行分割的方法来对于读写进行比重确定的做法也是科学性较低的一种无奈选择。
(二)读写能力提升缺乏明确评价体系
任何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在具体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都需要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效果评估。群文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当前存在着评价体系缺位的状况。大多数初中学校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依然较为陈旧,并未关注与对新方法下新教学成果的特别关注与精准评估。由于评价体系的缺位,群文读写结合在具体开展时很难对于开展的状况进行掌握,更加无法发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对于具体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一套群文读写教案沿用许久不利于教育成果的取得,更加不利于不同班级学生读写能力的综合同步提高。
(三)学科教师引导能力较低
初中语文学科教师在进行具体教育教学活动时存在着主导性地位过强的状况。长期以来语文学科教育的形式都是一种填鸭式教学特点极为明显的教育,这一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主要负责讲解,学生进行被动的听使得课堂氛围低沉,学生活跃程度低下。尽管在群文读写结合这一教学形式下,国内初中教师对于自身的课堂定位依然并不准确,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性地位导致之一新型教学方式的内部教学价值难以充分发挥。此外,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主导性地位过高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低下,整体的教学效率提升会读写能力提升都会受到影响。
三、读写结合教育价值充分发挥的系列建议
(一)重视读与写能力培养上的同步
群文读写结合更为有效的基础是重视读与写能力培养上的同步,使得学生读与写的能力能够同步提升以保障教学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读与写能力培养的上的同步首先需要从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环节上进行调整,一线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群体读与写的实际水平有所了解,使得特定群体能够接受到群体所需要的读写教育资源在配置能够有针对性提供。重视读写能力在培养上的同步需要对于群文阅读的文章选择及分组讨论的时间长度进行重新确定,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读写能力同步培养才能将教育价值体现出来。
(二)细化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细化教学群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可以使得教师发现其在教育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调整,使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得到保障。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与转变,通过一定细化措施使得相关评价体系能够与群文读写结合形式教学更为适应。此外,细化出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要定期对于中学语文实际教学效果及所取得成绩进行分析并将评价分析结果反馈给一线语文教师,使得语文教师能够依据评价结果对于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调整。群文读写结合的教育形式本身具有一定特点,相关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确定时也需要更为注重学生读与写能力的重视,将读与写能力纳入到整个评价体系之中也能够使得评价结果本身的参考价值更大。
(三)重视教师引导性地位与能力建设
读写结合教育价值充分发挥也需要重视教师引导性地位与能力建设。首先,教师引导性地位的确定需要转变当前教师的具体教育方式方法,使得其在思想认识上产生转变,从而弱化其在群文读写结合教育方式下能够将教学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其次,教师单单充当教学引导者角色并不能保障教学教学价值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提升语文学科教师的引导性能力,使得其在进行具体语文教育时能够更为游刃有余,对于课堂节奏的掌握更为灵活与多样。
四、结语
阅读与写作不可分割,我们正是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品尝阅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由阅读迁移到写作。著名的语文教师于漪曾说过:“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和类型范文的篇章结构的分析,对扶植学生有条理地考虑写作很有好处”。初中学生群文读写结合更为有效的关键任然在与语文教师,这也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具体教育教学活动时不断的进行摸索与经验总结,提升自身对于这种新型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解程度与应用程度。
参考文献
[1]吴丽成.抓取文本核心价值 促进课堂读写联动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亚太教育,2016,03:41-43.
[2]李爽,王朔.略论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十大关系[J].教学与管理,2016,05:31-33.
篇8
一、德性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德性是学生的人性与人格的综合体性。人性是人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需要性、生长性、适应性等是人的生物性的表现,语文教学促进人的发展,就是教学要更有利于学生的需要、生长、适应能力增强。人的思想交流表达、人的工具的使用、人的审美与自我实现等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语文教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就是要充分地为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工具的使用提供实践机会,就是要重视语文知识内容的熏陶感染作用,以文本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增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提高学生自我实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水平。语文教学中关于“文如其人”与“文与其人”的两个教学原理就是关于人格的教学原理。
二、初中语文德性教学的实践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从德性教学实践上讲,有以下几点做法:
1.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重在对于学生德性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初中语文教学为了应对作为德性实践的教学,需要教师坚持“德品”养成、“德知”学习教学,需要教师加强必要的“德能”修养,养成值得重视的道德敏感、道德推理、道德宽容和道德信任四种“德能”。语文教学作为德性培养的教学需要对话交流,需要平等讨论与互相认同,需要角色体验与感悟写作。
2.初中语文德性教学需要立足于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一种随时代和教学研究发展而愈发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思想,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着眼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初中语文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题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不能搞“一刀切”。因材施教,从根本上说,是对学生的学习人格的尊重,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要求。
3.初中语文德性教学质量提高应发挥好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和应用的技术。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唯一的信息源,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辐射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全方位地获得信息,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互联网给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方便,图片、文字、声音、课件、教案、作业等资源应有尽有,如《背影》一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初读课文,利用各种途径查询资料,围绕朱自清这个人物和《背影》这篇课文进行学习,就能使学生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4.初中语文德性教学应重视生活教学。语文教学因生活而精彩,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所以,从知识化转化为德性化的语文教学,应走生活化的道路,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就是“生活教育”。如课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文坛泰斗雨果对另一位大师伏尔泰的礼赞;《傅雷家书》,是著名的学者傅雷和音乐家傅聪的艺术交流;《致女儿的信》,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爱情启蒙等。这些文章或洋溢着充沛的激情,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将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爱情等问题有逐渐深入的领悟与思考。
5.初中语文德性化教学要求教师有高的德性。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初中语文组织德性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有高的德性。教师的德性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非常直接地进行道德教育,体现为教学过程中的关怀、宽容、良心和责任等教学行为。
篇9
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标提出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学校的教育是针对学生而进行的,教学要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然而,当今教育基本都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进行的,教学好坏是以分数来衡量的,学生的优劣也是以成绩来评比的,教学好坏是以分数来衡量的,学生的优劣也是以成绩来评比的,正因为这些教学的弊病大量存在,使得教学难以完成教育改革的目标,教育的资源利用无法达到最优化。就初中语文而言,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的传递者,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教学上的互动与交流。传统教学模式占据了主要地位,教师都是以模式化的过程、内容等备课,在课堂上以"满堂灌"的形式进行。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中寻得语文的"美",不能以语文知识来提高自身素养。那么,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进行分析,教师要如何指引学生发现语文的"美",学生如何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呢?本文就语文里的"美"进行分析,探讨教师要如何以语文来进行"美"的教学,学生要如何发现并感受语文里的"美"。
1.要把握"语"与"文"的联系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并给予学生有利的指导,使学科内容的学习达到最优化。但是,作为教师也不能完全把责任推在学生身上,也要发挥自己的辅导作用,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因此,教师在准备教案、选取教学材料的时候,要从学科的内容出发,以"教书育人"作为教学的目的。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从教学中展现语文的"美"。
首先,教师要有发现美的能力。"美"无处不在,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联系密切。其中,学校的教育也是"美"的体现之一,任何学科的内容都饱含着不同"美"的表现形式例如,语文就是一门"美"的文学,语文里的"诗词、小说、散文、戏曲"等各个内容都表现着"美",都关系着教师和学生人格的形成、情感的培养,也是"美"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教案时,要先分析课程内容,大胆去发现内容中体现的"美",并创新"美"的呈现方式讲解知识。比如: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桃花源记》,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注意文言文的写作手法、内容构思等各个方面,让自己先去发现文章中语言、情感、形式的"美",重视这篇文言文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仿写"这一环节,让学生主动去寻找文章中最美的段落进行模写。同时,让他们找出"落英缤纷"、"芳草鲜美"、"黄发垂髫"等词熟记。
其次,教师要采取"美"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中心环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采取优美、通俗易懂的字词来组织教学语言,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是一种"美"的享受。例如:教师在讲解诗词赋、散文等内容时,尽量以"美"的语言来为学生进行指导,把语文课真正上得"诗情画意"。比如:教师在讲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可以用语言把整首诗的内容给学生复述,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草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的美丽画面。同时,教师要注意散文、小说、诗词等特点,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创新语言内容,为学生提供感受"美"的学习氛围。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辅导作用,把语文讲的诗情画意,并通过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去学习语文,用语言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真正享受语文所带来的"美",拓展学生的眼界,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那么,学生要如何走进语文,感受语文里诗一样栖居"美"呢?
2.可以用对话走进语文,感受语言魅力
首先,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是语言之间的交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地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运用字词来组织自己的语言。同时,学生要学会打开心扉去倾听教师、学生的感受,特别是初中生更要学会做踏实的倾听者和诉说者,让自己有机会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或写出来。例如:初中语文教课本后面的十首诗词,学生要主动去学习,参考工具书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可以把自己的读后感受写下来。就如学习王维的《竹里馆》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把诗词里的"美"用画面来想象和感受一下,并与诗的作者对话,用心感受作者那种闲适、优雅、恬静的心情,从而疏散自己的忧愁烦闷。也可以通过自己对诗词的学习和感受,来提高对诗词的审美能力。
其次,学生要大量阅读文学作品。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文化,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记载和表现。如要学好语文学科,学生就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就要大量积累诗词歌赋、阅读散文小说,拓展自己的语文知识面。但是,就如今的初中生,他们无心阅读语文作品,大都是为提高学习成绩而做试题,没有从根本上想要学习好语文知识,更不能把语文作为自己审美的对象,他们眼里的"美"是影视、游戏等。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到语言"美"的享受。例如: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指引他们如何阅读,如何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将文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学生可以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外国诗、小说、散文、戏曲等),积累外国的文化知识。就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学生要反复阅读,通过文字来感受到人的伟大,欣赏小说中人物渗透的心灵美。
篇10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课程标准提出的总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阅读时间少。农村中学有两类学生是比较典型的:一是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一是成绩较好,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以升学的厚望,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学生缺少课外读物。大多数学生一本书一支笔听课,语文课外读本基本不看。少数学生除了一本作文书甚至没有一本其他的课外读物。
3.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的分析和提问所占有
4.阅读环境差。农村中学设施配套不够齐全,有图书室、阅览室的不多,即使有,也不能很好的更新。
5.课堂教学的封闭性。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课堂阅读教学仍处于一种封闭状态。这主要表现为教案的控制性和传导的单向性。课堂上,教案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师生的教学活力,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
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阅读才能融入学生的生活,他才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才是成功的。
2.创造阅读条件。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具备必要的阅读条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如安排好阅读所必须的时间,指导好阅读的方法和阅读书籍的购买等等。对于阅读材料的准备,可以让大家捐一点组成班级图书角,自己买一点互相交流着阅读,去图书馆借书阅读等。另外,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作为学生的家长还应给自己的子女做好表率,带头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与自己的子女交流。当然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政府还应加大对学校图书设施的投入,帮助学校建设图书室(馆),添置图书等。
3.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第一,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各种阅读方法诸如精读、泛读、速读、浏览等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以运用。另外将课内阅读的内容向课外阅读进行延伸。一方面会使学生在阅读的量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内阅读学习的理解深度和广度。第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读书笔记。心记不如笔记,阅读时可以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将读过的名言妙语和自己的感悟摘抄在笔记本上,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印象,也有利于反思回顾。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