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设计的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观设计的功能

篇1

一、园林景观设计功能性小品服务用途的分类及设计要点

(一)休息设施——如座椅、野外桌等。1、例座椅是室外环境中分布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小品,满足的是人们休息的基本生理要求,因而它的设计应该遵循人体工程学及行为心理学的原则,同时考虑其装饰功能。2、设计要点:应根据环境特点确定相应的造型、材质;宜与观赏设施、卫生设施、照明设施配套设置;座椅的配置应与场所中人们活动特点相适应。(二)观赏设施——如花钵、花台、花架、立体花坛等。设计要点:适宜与休闲设施、卫生设施、照明设施等配套设置。(三)服务设施——如电话亭、邮筒、书报亭等。1、例书报亭、电话亭的特点是体量小、分布广、服务内容单一、设置上比较灵活,在园林景观中没有构景的作用,只起到活跃环境的作用。2、设计要点:造型上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做到既便利又不抢眼。(四)信息设施——如标志、标示、指示牌等。1、例:标示、标志、指示牌是重要的信息传播设施,是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2、设计要点:要设计在合理的地点位置上;要有统一的外观,确保易识别性;指示符号简洁易懂;能瞬间给予人们所需要的明确信息;运用一致的符号、颜色、印刷格式;无论是标识牌的尺度还是材料,应该与景观环境相适应;还要具有标准规格的支撑结构。(五)卫生设施——如饮用水台(栓)、洗手洗脚设施、垃圾桶、公用厕所等。1、例:公共厕所需要设置在有大量人流滞留、漫步、休息或有室外就餐的公共场所,如广场、公园、绿地、游乐场等。2、设计要点:在造型、材质、色彩上,尽量与整体环境协调一致;对于园林景观来说要“藏”,对于人流来说要“露”;注意地面材料的运用,确保密实性、防滑性等;地面的排水坡度,还有园林景观场地的主导风向。(六)游乐设施——如秋千、滑梯、砂场、爬杆、爬梯、游戏墙等。设计要点:符合儿童生理要求、智能要求(好奇心、冒险心、征服感的体验等)、情绪要求(情绪安定、决断力、忍耐力的养成等)、社会价值与道德品质修养(思考力、判断力、独立工作能力的体验等);要有优美的形状与鲜艳的色彩,同时要有安全的构造;构物的外表棱角尽量不能使锐角;通常设置在主路的区域,环境优美,安全。(七)照明设施——如圆灯。1、例圆灯既有照明又有装饰园林景观环境的作用。柔和、轻松的灯光会使园林环境更加宁静、舒适、亲切宜人。因此,灯光将衬托各种园林气氛,使园林意境更富有诗意。2、设计要点:外观舒适并符合设计要求与设计意图;艺术性强,能与环境和气氛相协调;能发挥照明功效;最重要的是保证安全。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功能性小品的运用原则

(一)功能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功能性小品所设置的环境通常是我们户外经常活动的场所,艺术品在设计中考虑到功能的因素,主要的目的就是提供在景观活动中所需要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服务,如休息、照明、观赏、导向、交通、健身的需求。以人为本,设计中处处体现对人的关注和尊重,来期望获得使用者的认同,尤其是残疾人特殊群体的需求,更能体现出园林景观小品的功能实用性的重要性。(二)合理性。功能性小品必须使功能性与艺术性处于合理的位置。园林景观小品的艺术性和审美效果加强了景观环境的艺术氛围,创造了美的环境,应该在尽量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的前提下,考虑设施、设备的外观美化度,来增加环境视觉美的趣味,同时也要强化对美的共同追求,使景观小品与建筑、规划、园林有更大的融合;(三)语义性。在园林景观中,功能性小品必须就其功能用途有明确的指示,便于人们清晰理解。(四)特色性。园林景观小品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这不仅指设计师的个性,也包括小品是否能充分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吸纳当地艺术符号,同时采用当地的材料和施工工艺,是否是一件具有本土特色的设计作品。

篇2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景观;价值功能;规划设计原则;探讨

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中,不仅要注重实用功能,还要注重精神功能和审美功能,力求创造出一个能够体现大学校园文化的场所。

1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价值功能体现

1.1 高校文化景观建设突出“以人文本”的理念

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应当根据大学所处地理位置的城市特征,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同时,也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众所周知,历史名人最能够显示一个大学和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因此,在大学校园内建设名人雕塑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名人雕塑能够体现高校的文化精神,凸显出校园建设的与众不同。校园景观的空间布置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人性化设计。在景观区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活动范围与文化需求。在道路规划方面,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上下课的便捷,而对于车行道的设计,一定要避开教师与老师上下课行走的主干道路。除了在道路设计方面要体现人性化,对于教师与学生的户外娱乐区,也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特点。在大学校园娱乐区,可以将湖、凉亭、长椅集于一体,并配上郁郁葱葱的树木,为莘莘学子营造出一个既适用于晨读学习,又适于放松心情的场所。例如,北大校园的“一塔湖图”景观,即未名湖和博雅塔,充分体现了燕园建筑的精髓,成为北大校园独特的文化景观。

1.2 高校文化景观建设应突出“本土化”的价值理念

在大学校园内进行景观建设,既是对自然景观形态的合理铺排与设计,更是运用独特的艺术处理方法,将本地的区域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在大学校园内建设文化景观,能够为全校师生营造出属于本学校的精神文化理念,同时,大学校园环境是比较开放包容的,各种先进思想在这里交流碰撞。因此,设计高校校园文化景观时,必须因地制宜,将本地的建筑特色、历史文化、精神理念都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例如,苏州大学在设计校园景观时,要充分考虑苏州的文化传统、文化区域特色,重点突出水乡文化,将江南水乡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2 校园文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

2.1 生态性建设原则

在大学校园进行文化景观建设,离不开对场地的合理设置与运用,因此,在校园景观文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场地的生态条件,也就是说,规划设计校园文化景观时必须遵循生态性建设的原则。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山水鱼虫都属于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一部分。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过于重视建筑物材质和造型的选择,而忽略了对场地生态性的考虑,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做法。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应将生态规划设计原则运用其中,顺应原本校园的地质地貌,建设符合校园地形特色的美丽景观,并且运用自然材料或就地取材设计景观,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环境。

2.2 保留性原则

每个大学都有独属于自己学校的文化景观,这些景观有的可能是保存久远的古树名柏,也可能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名人雕塑,更可能是一些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建筑、纪念碑等。因此,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坚持保留性原则,将这些具有特色的文化景观保留下来。这种典型的文化景观能够增加学校的历史厚重感,也能够弘扬本学校的精神。

2.3 安全性原则

在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首要必须考虑的规划设计原则就是安全性原则,校园是全体师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只有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才能使校园和谐稳定,校风积极向上,因此,在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体现安全性原则至关重要。设计校园文化景观时,主干路上的路灯设置,照明度一定要符合标准,学生在晚间出行时避免出现安全问题。与此同时,植物的选择一定要仔细选择,必须选择安全无毒害的植物。

3 结论

总而言之,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工程,因此,在建设中,要探究和分析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价值功能及规划设计原则,力求为全体师生建设一个景色优美又具有文化特色的大学校园。

参考文献

篇3

省建设厅组织召开全省施工图审查工作座谈会,我们感受到省厅领导、省审图中心的领导对施工图审查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我也借此机会汇报一下我市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主要是围绕一个目标:确保民用建筑实现50%的节能设计标准。把握两个环节:节能技术审查和联动闭合管理;实现三个到位:设计深度到位、技术审查到位、节能措施实施到位,具体地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引导,提升社会建筑节能意识。

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的战略决策。建筑耗能占到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建设节能工作也是我们建设人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使命。纵观我市的节能审查工作,并非一帆风顺,社会认识程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难以理解到被动接受,从形成共识到超前谋划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图审中心作为建筑节能推广应用承上启下的主要载体,我们思路明确,认识统一,工作主动,行动快捷。20xx年《**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颁布以后,从20xx年开始,我们就确立了“系统学习,加强宣贯,着手审查,完善到位”的工作思路,选派专业审查人员参加新规范的宣贯学习和节能审查技术交流研讨会,熟悉新旧项目报审表的内容变化和要求,熟练掌握居住、公建项目节能审查要点,走出去开拓眼界,吸取经验,请进来宣讲规范,统一思想。从20xx年上半年开始将居住建筑节能审查意见纳入建筑专业审查意见。20xx年《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颁布后,随即启用新的节能报审表,着手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将建筑节能涉及的建筑、电气、暖通专业审查意见进行汇总单独出具节能专业审查意见。宏观层面上,20xx年市建设局统一发文淘汰传统的砖混结构,全面使用框架结构等先进的结构形式,为新型墙材和节能墙材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空间。20xx年、20xx年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建筑节能工作会议,分析形势,宣传发动,明确要求,落实责任,推动了建筑节能工作再上新水平。20xx年9月起,我市规定新建住宅类工程禁止使用复合保温砂浆建筑保温系统,优先使用成熟的自保温体系。同时将太阳能一体化设计作为建筑节能审查的重要内容独立进行审查,将涉及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专业意见归纳汇总,出具太阳能专项审查报告。微观层面上,中心定期组织驻城设计单位的建筑师、设计人员集中培训和交流,结合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因地制宜,编制符合节能标准的居住、公建节能设计详图,节点大样和构造措施,供设计人员直接选用,方便节能设计。通过几年上下联动,内外结合,使我市建筑节能工作走上了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二、量化考核,规范设计文件深度要求。

建筑节能设计是个系统工程,涵盖的内容广、涉及的专业多。我们受理施工图审查始终坚持“三具备”、“三符合”的要求,具备四套以上的施工图纸,具备完整的项目报审表,具备准确完善的节能计算书;节能设计必须符合居住和公建适用的规范标准,节能专篇必须符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筑节能、太阳能设计节点大样、构造措施必须符合计算书参数指标要求,真正达到设计文件“三一致”:报审表与施工图相一致,报审表与计算书相一致,施工图与施工图前后一致;报审表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暖通节能计算书不完备的不予受理。技术要件审查决不流于形式,目的就是让和我们打过交道的设计单位、设计人员知道,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硬的,设计质量要求是严的,技术审查是细的,不可能草草了事,否则只能人为地增加回复审查的次数,拖延审查时间,失去委托设计单位的信任。同时,我们启用施工图审查管理系统,对受审项目的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按照不良行为记录的要求,分别建立档案,按项目功能和万平方米面积进行汇总,将违反强条强标相关数据定期上报市建设局,作为年度设计单位检查考核和优秀设计师评比的重要依据。

三、练好内功,严把建筑节能技术审查关。

建筑节能是建筑专业拓展延伸的一个新内容。我们做到:一是要求具体从事审查的人员必须概念清晰,熟悉规范,掌握标准,每个季度组织一次专业研讨会,搜集疑难问题,分析原因,会商解决方案,尽可能提供机会让他们多充电、充好电,真正能够胜任角色,开展工作驾轻就熟。二是明确责任,中心先后制定了专家审查考核管理办法和责任过错追究制度,明确审查岗位职责,细化考核办法,定期组织抽查和复审,严格将审查项目安排与审查费用发放挂钩,督促审查人员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三是在节能专项审查过程中严把项目受理、审查、回复、变更、归档、备案六个环节,采取节点式的全过程管理。实行专业审查人审查、项目负责人复核、技术负责人把关、单位负责人签发四级审查把关制度,坚持谁审查,谁签字,谁负责。单体超过2万平方米的单体建筑安排两套班子同步审查,在传统“一审一校”的基础上全部实行“双审双核”。专项审查规范格式要求,实行抗震设防、建筑节能、太阳能系统三个专项 审查,分别出具审查意见。回复意见必须逐一回应、逐一修改、逐一审查、逐一核对,回复审查合格后,将修改内容对应蓝图盖章,回复审查意见存入审查档案。确保每一个经过审查的项目都是合格工程。四是严格设计变更审查,保护消费者权益,严格控制节能变更,防止开发商降低标准和降低成本。确需变更的,必须在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重新设计、重新审查,未经审查的节能变更,质监部门一律不予认可。五是建设单位要将审查通过的审查报告、节能报审表和相关的设计变更及时报墙改节能办备案登记,作为节能专项验收的依据,杜绝建设单位不经审查随意变更和设计单位出具“阴阳”施工图的现象发生。

四、多管齐下,建立建筑节能闭合监管机制。

篇4

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精神分裂症的管理方式,而试验组则进行个体化全病程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及社会功能改善的情况,以评估个体化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社会功能缺陷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个体化全病程管理; 认知; 社会功能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Whole Course Management on Cognitive and Soci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LI Peng-hui,WANG Feng-rui,WANG Li-hu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3):031-034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whole course of schizophrenia on cognitive and social function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Method:162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ways of treatment,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8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schizophrenia,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dividualized the whole course of disease management.The cognitive and social function of patients after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individualized whole course of disease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as evaluated.Result: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the postoperative social function de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to varying degrees,and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Individualized whole course management; Cognition; Social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Huizhou 516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3.009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人们工作、生活的竞争及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同时伴随有负面情绪的产生。如果心理压力及负面情绪得不到缓解,长期的积累或一旦精神受到刺激,很容易导致患者神经崩溃,引发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1]。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常的社会功能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做出危害自己和周围人的极端行为,对社会安全造成了威胁[2]。且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受到周围人群异样的眼光和议论[3],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并影响患者疾病的康复。需要采取合适的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4],不仅要达到缓解患者病情的目的,还要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个体化全病程管理是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管理措施,并为患者提供持续性的干预和治疗。为了研究个体化全病程管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1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分别给予了常规的管理模式与个体化全病程管理模式,对干预后患者的相关表现进行了评估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西医诊断标准[5],并得到确诊;无严重心脑等躯体疾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有严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的患者;排除伴有精神分裂症之外其他精神障碍的患者;排除中途退出患者。男69例,女93例,年龄18~57岁,平均(43.22±5.25)岁。根据接受管理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精神分裂症的管理方式,包括常规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操作。

1.2.2 试验组 采取个体化全病程管理的方式:(1)在患者急性发作期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辅助治疗方案。包括对患者可能发生的问题给予预见性的防护,对于可能影响患者精神状态的因素,如住院环境等可根据患者需求进行改善,使患者尽快适应治疗环境,降低外界环境对患者造成的刺激。(2)在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对患者开始进行认知行为的相关治疗,提高患者的认知及行为能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方案,包括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患者对自身的认知,同时能够正确看待自身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心理状况及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调整方案,减轻患者心理和精神压力,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通过音乐、运动等其他娱乐方式使患者放松,并能够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舒缓内心的负面情绪。(3)患者病情稳定,基本康复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监督患者用药情况,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发现问题时及时给予干预;指导患者家属采取合适的方式加强对患者的关注度,注意和患者进行沟通,给予家庭支持;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放松身心的同时能够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能够采用适当的方式舒缓负面情绪,防止病情的复发[6]。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估标准 (1)对采用两种不同管理方式进行干预后的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疾病的复况。(2)评估分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7-8]。①SDSS包括10项评估指标,每项0~2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社会功能的缺陷程度越高。②GQOLI-74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每项得分为-5~+5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③用药依从性包括:完全依从,即患者能够自觉的按时用药;部分依从,即患者在家属监督下能够按时用药;不依从,即患者抗拒用药,不能按时用药。用药依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

1.4 统计学处理 对患者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社会功能缺陷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疾病复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M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在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暂时得到控制,但是患者在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后,常常会引起疾病的复发,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9]。且长期反复用药会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等一系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用药依从性、经济压力等问题都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管理[10-12],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社会功能,使患者尽可能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社会功能的缺陷程度。

个体化全病程管理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充分以患者为中心[13-15]。同时个体化全病程管理要求对患者的干预不仅局限于患者住院期间,在患者出院后仍旧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同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个体化全病程管理还要求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病情的康复进程中[16-18],提高对患者的关注,给患者提供更多的家庭支持,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加快病情的康复。

本研究笔者选取了1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干预,结果显示: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社会功能缺陷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使用个体化全病程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能够对患者给予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同时在患者出院后,仍旧进行随访及干预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了疾病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认知及社会功能,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文娇,谢翊,肖玉卿,等.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2):9-11.

[2]尹娟,李小妹,周凯娜.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水平与家庭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761-762.

[3]陈平勋,刘桃芳,罗建慈.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3):343-345.

[4]王彩虹,杨永杰,乔霞,等.院外延伸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84-886.

[5]袁大伟,徐燕,李瑾.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3):80-81.

[6]李和军,李广田.全病程综合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3):341-343.

[7]陆慧芳,金国英,陈丽丽,等.全程系统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7):506-508.

[8]李菲.全病程个案管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9):63-65.

[9]余秋荣,叶飞英,李菲,等.个案管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3):132-134.

[10]武之强,李遵清.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照料者家庭负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0):144-149.

[11]袁月芳,俞智勇,沈建斌.社区个案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J].护理杂志,2013,30(9):35-37.

[12]孙淑红,裴双义,宋珀槿.全病程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705-4706.

[13]曹文绘.全程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33):6899.

[14]邱丽娟.全程护理管理在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7):109-110.

[15]徐清,温耀辉,卢红新,等.全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区作用的影[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2):58-60.

[16]叶飞英,余秋容,李菲,等.全病程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4):40-43.

[17]汤家一,林益强,梁慧君,等.全病程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缺陷调查[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5,10(5):358-360.

篇5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育功能;体现;研究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景观设计业的发展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目前相关的业内人士对景观设计的定位仍然只是环境的美化以及对人们身心的愉悦方面,对景观设计具备的教育功能不够重视。现代化的景观设计必须要注重教育功能的体现,为此我国景观设计行业必须转变传统设计观念,提高景观设计水准。

1景观设计教育功能概述

教育需求是人类在生存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较为高阶的需求,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素质和生活品质,促进其个人的发展。景观设计通过对土地以及环境中其它材料的合理运用,为人们创造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促进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对教育功能的实现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现代科学指出,环境在人的性格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具有教育意义的景观环境设计可以促进人的个性发展。除此之外,教育功能的融入也有利于现代景观设计质量的提升。

2景观设计中教育功能的类型及体现

2.1自然生态教育型景观设计

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是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在探讨的话题,从最初的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再到现如今的与自然和谐相处,景观设计中同时也应当体现尊重自然的理念。但是现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整日接触到的只有钢筋水泥等一系列人工制品,他们感受自然从大自然中收获乐趣的难度大大提高。在景观设计中最大程度地展现自然景观原始的模样是自然生态型景观设计和建设的重点,生态设计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范围也日渐广泛,得到了越来越多景观设计师的认可。自然生态教育型景观将人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作为设计主题,通过对人为活动的限制确保自然景观不受破坏,使人们在观赏景色的同时,感受到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培养人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观念。

2.2道德提升教育型景观设计

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现代化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要求,通过景观设计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也是现代景观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尊老爱幼、勤俭节约、与人为善、爱国敬业等都是我国优良的民族传统,在景观设计中融入这些道德元素可以让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的同时丰富内心。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环境为了照顾老弱病残等引入了无障碍设计的理念,让他们也可以享受到景观环境对身心的陶冶,充分体现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公众在欣赏景观的同时,从这些细微的设计中也感受到了设计者的爱心,景观设计对人们思想道德提升的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体现。

2.3环保教育型景观设计

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酸雨、雾霾等环境污染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也正是如此,使得环保的观念逐渐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和践行。在景观设计中体现环保观念可以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从而实现对公众广泛的环保教育。环境保护的范畴较为广泛,因而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的理念和举措也较为多样,例如,景观布局尽可能地采用可回收的和对环境影响更小的材料,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选择节水型的植物品种,减少灌溉需水量,节约水资源;多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等。

2.4美学教育型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的美学教育意义是其所有教育功能中最为直接也是最基础的。景观设计隶属于环境艺术的范畴内,艺术性是景观设计的基本属性之一,通过色彩的组合、景观的配合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使得景观发挥出美化环境的作用。公众在欣赏景观的同时,感受到景观所传达的艺术气息,自我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充分发挥了景观设计的美学教育功能。为了充分体现景观环境的艺术性,设计者要从色彩、形体、材料、内容等4个方面丰富景观的外观和内涵,使观赏者在景观的欣赏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

3结语

综上所述,景观作为提高环境质量给人们营造良好氛围的事物,有意识地在其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教育的元素可以有效提高景观设计的教育功能,增强景观所在环境的感染力,让人们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提高自身鉴赏美的能力,此外,还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形成。

作者:王洁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社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也导致城市污染日益严重。小区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优秀的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能满足当今人们追求生活品质和精神需求的愿望。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区景观设计时要把自然风光融入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

一、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演变

传统古典园林景观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结晶,是中国优秀人文景观的象征。我国古典园林可以划分为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两大类。利用自然的地理位置,设计者最擅长用写意的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经历和富有创造力的主观想象。因此,传统园林便充满了文人所特有的浪漫飘逸和质朴无华的气质。它在形式上和实用上有别于西方园林景观设计,主张人工美与自然美的结合,达到“诗情画意”的审美效果[1]49。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无论是官员官邸还是寺庙都是为人的实践活动服务的。现代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才有了今天设计上的成就并取得了宝贵的设计经验。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大部分是通过借鉴西方的建筑经验而来。西方建筑与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在建造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以系统化设计和人性化的科学分析为理论基础,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休闲区、交通道路、智能化设施和绿化设施等人性化设计为服务宗旨。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小区建设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这虽代表了如今快节奏的时代特征,但存在形式单一,缺少人情味以及造型呆板的缺点,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手法背道而驰。现代园林景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了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为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注入新的设计形式,如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借助山水、构筑物、植物围合、雕塑小品、喷泉等元素,增添居住小区的园林意境,为小区园林景观增添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和缤纷多彩的色调。小区园林景观中的各类植物,不仅有绿化环境的作用,最为重要的是具有净化空气、愉悦心情的作用。现代园林景观是传统园林景观与人性化景观设计之间的纽带,共同促进了人性化园林景观在小区中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逐渐偏西化,许多小区景观设计忽略了当地独特的地域性文化背景。很多高档小区在建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盲目追求奢华之美,以材料是否昂贵及形式是否西化来衡量园林景观设计的好坏,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这种景观设计缺少实用功能,增加了维护成本,过分追求装饰和形式美,就会违背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现在,许多小区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缺少多元化设计精神,没有发掘出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资源,尤其是对当地民间优秀艺术元素的丢弃。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除糟粕。景观的艺术形式不仅与风土人情有继承关系,还与社会文化和社会综合发展趋势相联系,所以它是动态的。很多小区在细节设计上缺少优化这一环节,例如宅旁空间狭小,休闲、娱乐、健身等场所没有起到串联全区的纽带作用。

二、城市居住小区人性化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现在,居住小区已经发展为追求“人文生态”“绿色小区”并重的家园模式。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经过设计专业人员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小区中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在规划和应用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居住小区在解决基本住房问题的基础上,开始逐渐重视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在居住小区设计中结合生态学、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美学等理论,力求为居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一)系统性的信息化设计与人性化的景观设计理念

传统景观设计所追求的目标比较单一,只能满足简单的功能需求。而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要求承载更多的信息,对疏导空间、扩展余地和弹性发展场所的设计需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创造互动性较强的景观。现代信息化景观设计可以对当地的地形进行虚拟景观设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景观工程的仿真演示,有利于对资料收集、景观分区、建筑材料等进行评价,这对于建构大型居住小区景观、优化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生态、建设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居住小区是人们生活的载体。优良的居住环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人们在风景优美,设计雅致的小区中感到精神愉悦、身心放松,人们从中找到自我精神的追求,居住小区的功能得以实现。整个园林环境设计必须贯彻实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断加强人文关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转化而来的,一般泛指一个设计是否具有创意,为人们带来了哪些好的功能。这是最基本的设计体现。现代景观设计则提倡“人和景观相结合,并使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2]36。在这个前提下,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有助于园林景观设计创造出更具有人性化的居住小区空间。

(二)生态环保与可持续性的景观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保理念、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设计理念,正是现代小区设计的新方向,设计师和有关研究者把这些理念作为设计的方法论。“生态设计又叫绿色设计,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是一种新的设计发展方向,主张以生态学的方式来思考景观设计”[3]84。这不仅能够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而且非常注重自然界和人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设计重新认识和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建构出更好的生态理论机制。因此,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以生态设计理念来协调人类、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在充分了解本区域的自然因素、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使人工造景不会破坏小区的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小区景观设计实践水平。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营造人的休闲活动空间以及构建简单的户外活动空间,更重要的是协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通过恰当的表现手法维护小区中原有的生态格局,确保人为活动在自然可以承受范围之内。

(三)多元化与地域性特色景观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服务设施都应具有独特的实用功能。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发掘小区的潜能与特色进行设计。小区中园林景观设计在摆脱传统景观设计束缚的同时,还要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把历史、文化与地域等元素结合起来,通过现代多元化景观设计元素来增添小区空间营造手法,塑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居住小区。例如,无锡惠山泥人张、唐山皮影戏等都可以作为当地的景观设计元素,体现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意大利米兰的孟菲斯集团的作品把多元化设计发挥得淋漓尽致。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本民族景观设计风格不断遭到西方景观设计风格的挑战,这对于地域景观设计来说既是考验又是机会,地域景观设计应该提倡在保留本土地域特色的前提下,吸收别国的优秀景观设计,创造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多元化的景观设计须加强地方性与多层次的设计原则,用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的景观来丰富小区内的人性化园林景观。多元化的设计不仅能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还能传递不同的文化信息。所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挖掘各个地方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本土环境特征,寻找能够体现乡土特色的景观元素构成设计机制;②在真实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打造出多元化、新颖的设计风格,打破陈规,提升未来居住环境。

三、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中的应用

小区空间环境的组织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各类雕塑小品、休息区、植物配置以及小区主次干道、公共服务设施、建筑物等。这些要素是小区合理规划总体布局的关键。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构思立意、创新策划上,而且还体现在对小区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上,其能提高对小区居住空间环境氛围的渲染。

(一)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中的功能

首先,小区中的园林景观以居住、绿化休闲为主要建造模式,这是因为人们每天忙碌工作,缺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而现代小区园林景观可以实现都市文化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融洽关系,提供一个让居民融入自然、放松身心的生态型的居住家园。小区中的装置系统不仅要实现功能上的合理,也要做到造型个性化、趣味化,在功能上要分工合理,自然串联,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所以,园林设计景观应该符合“以人为本”的功能主题风格。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强调以人性化的服务为其主要指标,从绿化营造、灯光装饰、节点设计、交通道路等方面来实现现代小区人性化的设计需求,让人们重新认识园林式居住文化。设计者应尝试新颖的组织造型,追求色彩柔和、布局活泼、富有变化的居住建筑群体,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力求长短结合、点面结合,注重居住建筑群外部体型与绿化形式的塑造,包括外部装修、色彩搭配、材料质感等,这些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小区所要达到的功能目标。其次,表现在小区硬质设施的功能性方面。人是该区域的主体,必须以人活动的需求来配置园林景观,避免出现偏重人工造景、不重视自然朴实之美的弊端。硬质景观意指除了植物、水系之外的道路铺装以及雕塑小品等来塑造小区的居住空间,创造多层次的自然空间,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户外活动、实现人际交往的基本功能需求。很多小区主次干路缺少盲道、轮椅走道、盲文等特殊服务设施。因此,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古典园林的功能是为了满足官员在官邸的休憩、游玩,现在我们不仅要满足居民休闲游玩的功能,还要满足居民的人性化功能需求。所以,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二)小区景观设计的组织构成要素

景观元素决定小区的整体风格,从主次景观轴线上可以看出整个小区的设计风格。有的居住区适合用规则式的方法来规划整体空间,有的居住区适合用自由式的景观设计思路,要“从美学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规划,不仅平面构图舒适优美,空间风格更要从景观要素的整体组成中考虑其设计思路和主题风格”[4]52,通过表现当地独特的社区文化及巧妙的设计立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乐趣。硬质材料在景观要素中的作用表达,无非是合理运用好硬质铺装与其他设计元素的链接关系。铺装材料在地面上的组织与使用,可以起到分割和完善空间的作用。该项内容主要遵循了人体工程学原理以及生态环保原则。铺装材料在环保、质地、节能、色彩和美观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施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区整体环境质量,充分发挥了各种要素在空间组织的作用。小区景观设计追求的不仅仅是美感,质量和品位才是设计的关键。

(三)景观设计要以节约型循环经济为设计原则

小区中园林景观的设计是涉及多领域的一项工程。首先考虑的就是经济效益。狭义的经济效益指的是景观设计要节约成本,各项的景观设计要降低造价。广义的经济效益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我们要树立良好的经营模式,实现更好的开发效益。小区景观设计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环保节能等方面的综合经济效益,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设计原则。现在国人买套房子确实不容易,很多人为了买房子成了房奴。有的小区在设计及建造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谋取利益,偷工减料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景观设计工程量比较大,在引用水系方面尤为突出。小区中水景应避免死水,要充分设计好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系统。如对其施工处理不当,既浪费地面空间,又污染空气,增加修建维护费用。

(四)园林景观设计的空间营造原则

由于小区居民生活背景不同,其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等因素都会对人在空间场所中的活动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在熟悉了解居民潜在的、共同的交往活动需求和环境喜好的基础上,才能塑造出好的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可以把小区中的景观空间划分为私密、半私密、开敞、半开敞等空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休息与活动。居住空间不可或缺的活动场地包括中心广场、儿童游乐场、老年人活动广场等。空间营造有的倾向娱乐性质,有的倾向休闲。一切以创造出满足居民生活和交流空间需求作为设计的最终服务宗旨。

作者:荣韬 单位:皖西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光凡.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俞昌斌.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篇7

关键词:桥梁美学;景观设计;设计原则;实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U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3-0147-02

桥梁是人类依据自身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兴建的一种公共建筑,以其实用性、社会性和艺术性而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至本世纪,桥梁以“新型、大跨、轻质、灵敏和美观”的特点呈现在世人面前。可以说桥梁美学愈来愈受到重视,桥梁美学方面的处理已成为桥梁设计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桥梁建筑的美学表现不是形、色、质的单一呈现,而是三者在美学法则的指导下的相互作用,有机统一。桥梁景观设计是桥梁美学的具体实施,涉及桥梁自身和周围环境各方面的总体美学考虑。当前我国桥梁建设事业正处在一个高峰期,为实现桥梁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桥梁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桥梁景观与景观设计

桥梁景观首先作为“景观”的一个子集,能够给人自然和艺术的美感,并反映了人、景观实体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桥梁景观的内涵大致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功能美。

2.形式美。

3.与环境相协调。

4.桥梁景观因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入或其表现出的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使桥梁横生出文化景观的韵味。

桥梁景观设计是以桥梁景观为对象,根据建设单位所指定的桥梁景观建设标准和要求、景区开发利用目标和要求、地区规划和环保规划等,结合桥型特点、交通特点、人文和周边环境特点,在桥梁结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按照美学原则对桥梁进行的景观创造和景观资源开发。

二、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桥梁景观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越来越被重视。早在1400多年前,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如图1所示)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它特别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善于利用地形、地貌,效法自然,使桥与景融为一体、互相烘托、相得益彰,获得了“如初月出水,长虹饮涧”和“奇巧因护甲于天下”的美誉。在上世纪50年代,围绕武汉长江大桥(如图2所示)的景观建设就曾发动建筑师、艺术家与桥梁工程师为一体的设计专班对其桥型、桥塔、桥两侧观景台以及硬质景观元素如桥栏、灯具、雕塑等进行反复比较设计,直至今天武汉长江大桥还以其独特的景观、耐人寻味的细部、完整优美的桥姿成为武汉的一大景观与城市标志。

而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桥梁建设活动急剧增加,使桥梁景观设计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尽管一些享有盛誉的桥梁美学专著面世及在很多大型城市桥梁中开始重视建筑艺术和灯饰夜景工程,也难使桥梁美学实践呈乐观态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尽管大跨桥梁和一些景观桥梁在美学上受到特别重视,但这多局限于感性层面,缺乏理性思考。

2.传统认为景观设计仅是对桥梁设计后的包装,使桥梁设计与景观设计相脱节即桥梁设计领域的“‘胖’结构、‘瘦’景观”现象,不仅使桥梁景观设计的研究偏于沉寂,且有关学科中的一些新方法也得不到结合。

3.行政力量对桥梁景观设计的干预作用太大,公众未发挥应有作用。

4.在景观受到强调的桥梁设计中,往往是主体结构标新立异而附属结构草草处理,桥梁各部分之间缺乏统一与协调。

5.违背桥梁设计原则进行桥梁景观设计,诱发质量硬伤。如将梁板结构的桥附加上悬索或拱,使桥梁形式与结构不符。

6.缺少实用的针对大多数工程设计人员的桥梁美学与景观设计方面的理论。

现代桥梁已不纯粹以满足实用功能为目的,其强烈的形体表现力对周围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桥梁景观设计不仅要保持对功能、构造技术、材料机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传统,还应因时制宜,不断创新。此外,我国的路、桥设计和管理部门应完善机制,博览纵长,在设计过程中吸引更多的建筑师、地景师、环境艺术师介入,实现景观与技术、经济、功能的和谐和优化,从而提高景观本体的内在“素质”。

三、桥梁景观的设计原则

桥梁形态、风格迥异,环境多种多样,在桥梁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桥梁形态、材料、色彩和质感等多方面的因素,使桥梁与环境相协调,以达到“简洁明快、轻巧纤细、连续流畅”的效果。设计原则如下:

1.体现桥梁本身特性原则。桥梁景观最重要的是体现桥自身的特性,体现得越充分,则设计方案越成功。

2.保证桥梁使用功能要求原则。桥梁景观是在满足桥梁基本使用功能基础上视觉效果的升华,不能以影响桥梁的交通功能、通航功能和行车功能为代价来追求不切实际的景致,以免画蛇添足。

3.质量、安全至上原则。以桥梁受力为主体的艺术造型景观设计应不降低结构承载能力、结构刚度、结构稳定性和结构使用寿命。景观设计必须保证桥梁的质量和行车、通航安全。

4.以桥梁结构作为载体的景观建设项目。如夜景灯饰、涂装等不会影响工程质量和结构受力,不应受结构设计的限制,而应以充分发挥景观的美学效应为主旨。

5.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原则。桥梁景观应特别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使桥与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同时维护周边环境生态平衡,减少或杜绝声、光、电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6.尊重民风民俗并与文化背景相和谐的原则。桥梁景观设计也要考虑当地的民风、民俗,并与文化背景相和谐,从而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富于教育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快速发展,桥梁景观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并有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如江苏润扬长江大桥(如图3所示),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 (如图4所示)等均在继承中有了发展和创新,同时体现了桥梁结构和环境的和谐,增强了美感,成为桥梁结构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典范。

四、结语

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对桥梁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究其实质则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所引发的精神追求。新时代的桥梁景观设计需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拓展“绿色”桥梁设计理念,推动我国的桥梁设计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王亚斌.景观桥梁结构造型设计与评价[D].合肥工业大学,2006.

[2]席绪荣.桥梁景观的内涵研究[J].中国水运,2007,7(6).

[3]周超民.桥梁景观设计探析[J].房材与应用,2006,185(34).

篇8

1高密度住宅架空层景观设计概述

所谓高密度住宅,即为了满足人口增长需要建设的高层或小高层的住宅,在这些高密度住宅中,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往往会修建一些架空楼层并进行合理的景观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给业主提供一个公共的休闲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这些架空层的景观设计往往具有楼层结构清晰,注重用户体验,追求人文品味,表达优美的意境等特点,目的就是为了给人愉悦的精神享受,表达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理念。而如何把这种表达人文关怀理念很好地融入到景观的设计中去则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也一直在着手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架空层出现的时间还不长,国内研究还缺乏一定的经验,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设计体系,设计师在进行架空层景观设计时更多是依据个人经验进行设计,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另外,很多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忽视当地的人文需求,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最后的成果往往不能使业主满意。架空层景观的设计一定要建立在人性化的基础上,要把业主的需求放在首位,同时考虑住宅的采光、绿化、空间布局以及视觉感受等多方面的因素,要让室外景观设计与室内建筑自然融为一体,达到整体上的高度和谐。总之,架空层的景观设计是一项充分考验设计师水平的工作,设计师一定要与国际接轨,学习国外优秀的设计经验,结合住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架空层景观设计,不断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2高密度楼层的架空设计原则

2.1重视空间的价值感与体验性

对于景观设计来说,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观赏性以及功能性,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空间体验,以达到给人愉悦的精神享受的效果,满足住户追求高品质住宅体验的需求。另外,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还要体现一定的价值感,即把恰当的人文关怀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注重文化内涵,给人视觉冲击的同时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在进行设计中可以适当利用线条的变化或者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来营造立体的视觉效果。总之,架空层的景观设计要以舒适、宜人的视觉享受为原则,处处体现人性化设计。

2.2兼顾空间的功能性与艺术性

架空层主要是为了合理利用空间资源,为住户提供一个的休闲环境而建设的公共场所,其实质上是功能性要求相当高的建筑。尤其是对于高密度的住宅,由于人流量比较大,需要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注重功能性的设计,最后的设计要满足住宅居民的活动需要,要修建相对完善、便捷的活动区域,供居民使用。当然,景观设计要十分注重艺术观赏价值,设计师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再综合考虑住宅架构、周边环境以及人文需要等因素,设计出兼具功能性以及艺术性的架空楼层景观,给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区域的同时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

2.3保证空间的安全性与生态性

架空楼层本身就是对安全性要求比较严格的建筑,景观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如何保证架空楼层的安全,需要设计师与物业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协商,通过设置人车管理点、强化居民安全意识等安保措施来实现架空楼层的安全,确保架空景观园区环境的安定。景观设计必不可少地要引进一些绿色植物,满足园区环境的生态需要,同时绿色植物具备较强的观赏性,设计师在搭配绿色植物时,除了要考虑观赏性以外,还要考虑不同植物的不同习性,以科学合理的理论作为指导合理进行绿植搭配。同时,绿植的选择要考虑住户的采光问题,不宜选择枝干过大和枝叶过于茂盛的植物。

2.4实现景观效果与目标成本间的平衡

成本是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高密度住宅的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在满足功能性、体验性、安全性以及生态性等要求以外,就是要充分考虑景观设计的成本,目标成本可以通过相关的设计指标进行量化。设计师需要恰当把控每一个设计细节,可以通过更换建筑材料,优化工艺细节等进行景观设计过程,在景观的观赏性以及成本两者之间实现平衡。

3高密度住宅架空层景观设计的要点

3.1功能设计

对于现代住宅的架空层来说,其早已不仅局限于充当观赏的角色,而是更多地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具备着车位、商业、物业等功能,其是为了满足高密度人口的住宿需要,给住户提供更多的公共区域,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因此,架空层的景观设计要首先注重架空层的实用性,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合理利用空间,预留出尽可能多的空间以实现架空层的多功能性(如居民的活动区域、休息区域等会占用大量空间),同时,这些实用性的实现还要充分考虑架空层使用的时间性以及季节性等因素。

3.2造景手法

为了保证架空层的安全,住宅架空层内部的支柱通常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且由于墙面与支柱的架空层面积太大会影响观赏性。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选择恰当的造景手法,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注重空间的整体和谐性,对于占地面积较大的支柱来说,可以选用较大的绿植进行遮挡,也可以通过线条变化等方式实现工艺改造,提高其艺术观赏性。总之,架空层的景观设计要注重整体布局,切忌设计单一,且要有突出的艺术价值体现,创造出优美的空间意境。

3.3绿化设计

架空层的景观设计要注重绿化,优秀的绿化设计不仅提供居民良好的视觉体验,也能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休息环境。另外,由于架空层特殊的建筑位置,其在日照和通风上都处于劣势,因此不利于一些喜阳、喜湿的植物生长,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选择这一类的植物,另外,为了充分利用垂直空间,可以选用一些藤本植物进行景观设计,兼具观赏性和绿化作用。

4结束语

篇9

1.建筑表情的功能

建筑表情是给小区住客独特的人性化视觉体验,其功能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小区自身的文化价值。建筑表情作为建筑的延伸,是由环境转入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空间、家具和装饰这三大基本功能,而这三点也成为小区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建筑表情通过独特的视觉表现传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部分,以此体现空间和景观的特性。

2.建筑表情的公共情感

建筑表情的公共情感是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下,通过人工特殊的处理方式,将人类的思想与自然相融合,通过情感的释放,形成了各种情感元素和各种形式的小区人性化景观。人们在通过建筑表情的公共情感应用到小区景观设计中,这在现在的小区景观设计中占有主流地位。建筑表情的公共情感是基于自然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人性思维让景观更具备公共属性,让建筑表情表达的更具特点。

3.建筑表情的人文思想

建筑表情的人文思想是指在景观设计中加入了很多的人性化思想。其特点被大量运用到小区景观设计中,通过不同的人性元素加以组合,形成了非常有特点的建筑表情效果。代表的文化元素有:以地域文化为主要的景观设计来源,作为亲近自然主要的景观,让人们有宁静、安逸的视觉效果;以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元素,让人们产生心胸宽广之意;以山水为主的自然景观元素,让人们敬畏、尊重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二、定位景观元素是小区景观设计的基础

1.景观元素在多元化设计中的重新组合

在我国北方的小区景观设计中,由于地势比较平坦,大多的景观元素显得比较浑厚而大气。因为冬季相对来说较长,水系景观并不多见。这种因地制宜的小区景观设计方式使他们的居住空间与开阔的平原背景相和谐、统一,同时景观元素的多元化特点也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的外在表露;在南方,小区景观相对比较注重环境的自然特点,人文景观相对比较少,而普通城市居民,大多偏爱淡雅、清新明快的景观。通过景观元素在多元化设计中的重新组合,能构思出一种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

2.景观元素在可持续设计中的运用

可持续设计在小区景观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独特的设计给人从视觉或是心理上都能有愉悦的审美感。日本是世界上在可持续理念运用最多的国家,在庭院景观中他们更喜欢柔和、沉静的景观元素,并通过大量的废弃景观改造使得空间利用的最大化。这种再利用的模式成为可持续设计的典范,在可持续设计的理念中还可以发现日本的禅宗文化。通过选择适当的地域文化运用到相应的景观设计中,能展现一种文化的内在自然美。

三、小区景观设计策略探讨

1.规划与布局的创新

规划与布局的创新满足了现代小区的自身文化需求。在小区结构和产业变化的同时,其规划与布局所发挥的空间越明显。规划与布局的创新是景观设计达到一定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重要的景观设计存在形式。在理解景观设计基础上,我们应该把握小区文化的共性价值尺度关系,在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小区特有的价值风向标,使规划与布局的创新得到继承和发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功能与材料的创新

景观功能与材料的创新是景观设计存在和活力的存在形式,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重视景观功能与材料与小区视觉传达的结合。在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景观功能离不开景观材料的合理运用。在小区景观规划中应把景观接待区、休闲娱乐区、健身运动区、儿童活动中心功能合理划分好,因为这些功能区域作为小区景观设计发展的痕迹,有着许多无形的舒适基础,并渐渐融入了小区住宅景观功能中。功能与材料的创新是整个小区最能突出其特点的,景观材料可以采用实木作为人与亲近自然的主料,通过木材的质感让生活在小区里的人们就会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小区文化载体中,景观功能与材料的创新更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有机载体和空间文化。

3.服务于设施的创新

服务设施人性化就是要以人文本,通过人体工程学把周围的环境景观融入在一起,使得小区景观设计更具有人文气息。我们应该对小区服务设施人性化的创新进行实际性的探索,在小区中设立服务于人的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等服务设施,贴近人们的生活,这是小区景观服务设施最直观的创新表达。

四、结论

篇10

关键词:寒地;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审美

高校作为高等学府,文化与知识高度集中的区域,应保持自身独特的校园景观文化,彰显一所大学的独到审美与品位。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涉及到生态、建筑、美学等诸多领域,综合性比较强。

寒地高校的校园景观设计,由于受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相对来说规划管理较为困难。因此,改善寒地高校景观环境,提高寒地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实用性能,是现代东北地区寒地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趋向。本文针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及审美取向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东北寒地高校环境的特点,阐述了寒地高校景观设计的开发措施。

一、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内涵与特征

景观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开发过程中,对周围自然或人工环境要素的整体规划与合理布局,以便于建筑主体与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和谐互应的关系,为人们生活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空间,提高整体艺术性能的景物规划活动行为。校园景观是现代校园环境建设及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是现代办学理念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地域性、功能性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是高校整体布局全面规划的环境设计,来自于对校园自然环境条件、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因素的综合性发掘。校园景观设计是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各项功能需求,具有促进师生学识交流、激发灵感智慧、陶冶情操修养的功能。

2、生态性、人文性

校园景观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开发的局域性景观生态系统。它是针对教师和学生等校园活动主体,把握其群体性活动的行为规律,满足师生共通的环境心理需求,而进行的自然或人工环境的规划建设。校园景观设计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3、文化性、多元性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以突出校园文化特色为原则,充分挖掘校园环境与文化内涵,运用雕塑、植物等环境点缀,强化校园的文化气息。校园景观设计的多样化特点,包括功能、形式及配置的多样化。如不同草坪、假山,水体景观的造型、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

二、影响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决定性因素

1、自然气候环境条件

自然气候环境包括光照、温度、湿度、风力等自然因素,这些生态因素影响着校园景观的设计规划,对与校园景观空间的配置、绿化植被的选择、景观绿化的养护等等环节优质极其重要的制约作用。

2、绿化植被的生活性能

校园景观设计,离不开绿化植被的配置。所有绿化植物都具一定的生活习性,受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的变化影响,高校景观设计的绿化植被选择,要根据不同的生活性能进行优化合理设置。

3、人文环境的适宜性

高校景观设计,要在充分体现周围环境的综合因素基础上,结合特定的历史人文环境,适应校园整体性环境规划原则,体现高校校园环境的建设宗旨及人文功能。

4、 校园空间的布局规划

校园景观的设计不是抽象的,是受校园所处地理位置的布局、空间、面积及周围环境制约的。是“点、线、面”绿地景观的有机结合,通过设计,构建结点、道路及各功能分区绿地景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布局合理、结构科学、生态功能健全的绿地网络系统,实现校园环境的艺术美感,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心。

三、东北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现状

寒地高校因其特殊的地域性气候特征,造成了冬季景观植被的结构单调、景色萧条,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寒地校园景观综合功能弱化。通过对哈尔滨、长春、大庆、沈阳、吉林等北方寒地高校的校园景观设计实际调研,寒地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存在着相关问题:

1、自然化因素不科学

受气候、土壤等因素制约,适于寒地生长的植被相对较少,很多北方寒地高校景观设计未能充分考虑遵循地域气候和季节变化规律,很多景观的设置,在春夏季节景色开发效果相当好,一到漫长冬季来临,很多景观便失去实际作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人文性因素不合理

高校景观设计要本着地域性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体现活动主体的人本化设计理念,具化到寒地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要适合高校当地的特色文化氛围,很多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植被、雕塑、景点的设置比较泛化,不具备代表性意义。

3、综合性因素不到位

东北高校的校园景观设计,原则上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需求,要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导向,要综合寒地高效校园景观设计的环境,功能,发展等具体因素进行设计,但很多北方高效在设计校园景观时,随意盲目性较大,综合考虑不够全面。

四、北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开发措施

1、遵循地域气候变化规律,体现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

受到气候的影响,在冬季,东北地区的植物进入休眠状态、水景干枯、冰雪覆盖,绿地景观给人以单调、枯燥、萧条的感觉。同时,严寒也限制了师生的户外活动,绿地空间缺乏吸引力,使用率下降,甚至处于闲置状态,变得消极、冷寂而缺乏活力。因此,在东北校园.绿地景观设计中必需注重冬季景观的营造,改变被动适应的局面,主动利用冬季造景元素和独特的冰雪资源创造特色景观,切实设置有利于高校校园景观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元素。同时,创新景观建设技术研究,提升寒地高校环境质量。

2、遵循人性化的活动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东北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要面对广大师生,立足实际、融合特色设计理念,建设环境资源优化高效的生态校园。校园景观设计要确保安全健康为前提,综合考虑设计材料是否坚固、美观、有无毒害或污染环境,校园整体景观是否更好地发挥综合教育功能等等。

3、化东北寒地特色资源开发,体现多元个性化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东北独特的自然资源,运用冰、雪、雾淞等自然景观元素的造景功能,将冰雪艺术、冰雪文化引入到校园空间设计中,使冰雪园林景观成为寒地校园环境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设计中要为冰雪布景留有一定的创作空间,利用灯光形成品莹透剔、五彩缤纷的校园景观。增加冬季户外环境对学生的吸引力,尽可能创造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如提供学生动手制作冰雕、雪雕的场地。在冬季,积极开展冰雪运动,增添校园活力,形成独特的东北校园人文景观。如利用结冰的水面形成溜冰场,开展一些冰上运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校园中的坡地也可形成滑雪场。大学可以将城市的冰雪旅游运动同大学生活动相结合,鼓励师生在校园开展冰雕、雪雕的作品创造,形成冬季校园独特美景。

4、建生态型校园景观,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寒地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本着校园景观的综合性教育功能,开放校园环境,尽量利用可再生资源,营造立体的、多层次的生态校园景观体系,体现出高校优美的自然景观、鲜明的区域特征、优雅的人文内涵和人性的校园空间设施。

5、重人工设施色彩设计,增强校园景观设计审美理念

色彩设计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创造环境的可持续性手段,尤其对于冬季寒冷漫长、空间环在色彩上平淡、灰暗、缺乏生气的寒地城市校园,其色彩设计尤显重要。优秀的色彩设计转化不利的气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人们对冬季寒冷的“恐惧”,增加学生的户外活,增强人们的心理认同感。校园绿地色彩设计主要体现在色彩的层次、节奏、韵律等产生美感上,在具体设计手法上要注重点、线、面的合理搭配。点是指示牌、邮箱、电话亭、塑和小品等:线是指道路、线形的人工水体,成行的路灯等;面是指大块的草坪、成片的花卉、树木、大面积的广场、水面等。这三者构成绿地景观色彩的平面和纵深层次。

校园绿地中散落着丰富的点状色彩,如以点的形式出现的小品、雕塑等,色相可以丰富,可采用高饱和度的色彩,但面积不宜过大,应以背景色的补色调出现,起到画龙点睛、活气氛、丰富画面的作用。布置时宜自由错落,主次分明的与其他景观结合,注意设计的教育性与可识别性。线的色彩与点的要求不同,在一般情况下,车行道色彩以灰暗为主,这是路材料决定的,同时也构成了建筑及环境色彩的陪衬。步行路面的硬质铺地应图案、形式、彩多样、富于变化。由于冬季空气中灰尘较大,明度、饱和度低的颜色容易显脏,而明度、饱和度高些的暖色在雪后能更加突出,给校园增加活力。在图形的选配上宜用大色块,这样具视觉冲击力,色彩图形过于细碎,色彩感不强,效果不理想。在仅供人行的林间小路上,色彩、材质应富于变化。灯杆的色彩宜隐退,不作为视觉关注中心,黑白即可。作为面状色出现的多为绿地内部的小广场,其铺装的图案,色彩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考虑使用性质,如一些体现庄重氛围,具有纪念意义的广场,其地面铺装不宜采用多变而鲜艳色彩,而用于师生集会活动的小广场,色彩可以明快一些,富于变化,以利于提高广场吸引力。

总之,校园景观设计是现代高校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受其特殊的地域性气候变化条件制约,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化、审美提升的原则,实现东北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协调性与个性化开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