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冶炼技术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色金属冶炼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色金属冶炼技术

篇1

关键词:有色金属冶炼;废渣;综合处理

(一)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废渣处理的发展现状

有色金属冶炼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发展的工业,在有色金属冶炼的发展过程中,能源的保护与合理运用已经成为了重要的问题,所以在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对于金属得废渣处理问题需要充分重视能源的在利用,从而使我国有色金属的冶炼得到全面的发展。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冶炼的废渣处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我国有色金属的废渣处理的方法更加丰富多样,在我国的废渣处理的过程中,采用了许多的方法,比如溶剂浸出技术,离子交换法,沉淀法,磁场流体分离技术,等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在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对于有用物质的处理,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这是在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对于废渣处理的进步性。另外,在有色金属处理的废渣处理过程中,我国在对绝对无用对废渣的排放过程中极大的减少了对废渣排放过程中的污染,在这一排放过程中,更注重环境的保护。这是我国有色金属冶炼的废渣处理的另一方面的进步行的体现。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我国有色金属冶炼的废渣处理过程已经很完善,在这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更好的解决,所以,必须要不断重有色金属冶炼的废渣的综合利用,从而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环境的全面保护。

(二)有色金属冶炼废渣的综合利用领域

对于废渣的综合处理与运用的探讨,可以很全面的利用废渣的资源,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有色金属废渣可以充分利用在不同的方面。以下就此探讨废渣处理的具体方面。

1.从有色金属的废渣中提取有价金属元素

在近些年来,我国工业虽然取得了不同的进步与发展,但是我国仍处于粗放型的工业的发展水平,所以在金属冶炼的过程中常常会存在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冶炼不到位,存在资源的浪费,这些浪费具体都在冶炼的废渣当中,所以现在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转化观念,认识到这些排弃的废物就本质而论实属资源,而且还应该从全局的、多元化的理念出发,开发新的技术实现对这些废物的多层次资源化利用,所以,对废渣处理中的有价金属的处理与再提取的过程来说,是对资源的再次获取的过程,在这过成中所提取的有价金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广泛的运用。所以,在废渣中华提取有价金属,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用有色金属冶炼废渣生产水泥

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当有色金属冶炼完成后,并对废渣进行再提取有色金属的过程完成后,所得到的废渣包含的有用物质较少,这种废渣的利用也很全面,在目前,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有色金属的废渣广泛运用在水泥的生产过程中,利用相关的技术,让废渣在利用,进行相关的水泥生产,这种利用方式充分体现出了废渣的合理在利用,这也是我国在废渣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运用领域。将有色金属冶炼的废渣运用到实际的水泥的生产领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于资源的浪费的问题,另外也使金属冶炼的残渣在能够在建筑工程领域能够更好的再次利用,所以,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运用领域。

3.有色金属冶炼废渣铺设路基

用有色金属冶炼的废渣铺设路基,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一种运用方式,在有色金属的废渣运用过程中,铺设路基的运用占重要的比例,有色金金属冶炼的废渣运用到马路的铺设,由于其铺设的材料一般需要很强的抗压性以及有很大的强度,所以有色金属冶炼的废渣便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将有色金属冶炼的废渣运用到实际的路基铺设过程中,是一种很好的路基铺设的选择,也可以解决残渣如何更好的处理的问题,所以,在这一过程中的运用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所以,金属冶炼的残渣在这方面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在有色金属利用路基铺路的过程中,必须要正确把握废渣的硬度是否符合路基的铺路,以免影响在路基铺设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三)有色金属冶炼废渣的综合处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在我国有色金属冶炼的废渣处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有色金属废渣处理过程中的利用率较低,在对有色金属冶炼废渣处理的过程中对废渣处理不到位,利用率较低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相关重金属污染问题,但是,我国粗放型工业占主要的地位,所以,在有色金属冶炼废渣处理的过程中的利用率极低,在提取的成分还想对较少,所以在废渣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合理的解决这类问题。另外在有色金属冶炼的过程中,我国对废渣处理的技术水平还较低,所以,在废渣处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技术漏洞与偏差,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废渣的不合理排放与污染,严重影响环境,所以,这也是我国在有色金属废渣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最后,在废渣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的问题,在废渣的处理过程中,我国对于一些金属冶炼的废渣的排放不合理,在金属冶炼后,一些完全性的废渣,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其他领域,所以在废渣的排放过程中,一些废渣随意的排放到外面,有时还会排放到水里,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严重影响了水质以及占据了大量的空间,从而导致了我国废渣排放的过程严重影响了环境,造成了垃圾的污染,所以,金属冶炼的废渣排放到外面也会严重影响到环境,这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国家必须要重视有色金属冶炼业的发展,相关企业必须注重对有色金属冶炼废渣的资金的投入,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废渣处理与排放的技术领域的创新,提高废渣的资源的再利用率,并拓展更广的领域运用期中,以不断促进我国废渣处理的高效发展。

另外,从法律层面上也必须要重视对相关金属冶炼过程的废渣处理的一个很好的保护,虽然我国在立法层面上已经有了有关对于金属冶炼废渣排放的一个规定,但是,在真正的法律发展的过程中,还欠缺一项具有针对性的法律,以严格规范法律的行为,所以,国家的立法机关必须要有效的做好立法的工作,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金属冶炼的废渣处理过程中的合法性。

最后,在对金属冶炼的废渣处理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必须要对金属冶炼的废渣统一处理,统一规定排放地点,排放地点要有相关的监督部门以及相关的人员定期核查,对污染程度进行合理的测量。以减少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增加金属冶炼的合理有效利用,统一进行相关的回收,从而更好的减少金属冶炼废渣处理的污染程度。

结束语:

有色金属冶炼的废渣处理的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对于方法与技术的要求十分重要,同时,合理的对废渣处理可以很好的起到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运用的双重作用,但是,在有色金属冶炼废渣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其技术水平以及相对的问题,提高利用率,并通过颁布相关的法律对金属冶炼的废渣的处理有更好的约束能力,从而更好的减少环境的污染,提高环境的保护从而更好的推动废渣的合理运用,不断推动的有效的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有色金属工业冶炼废渣的治理问题,柯家骏,重庆环境科学与发展,1989.

[2] 云南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废渣循环利用,再协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

篇2

关键词:区域协作 有色金属产业 关联产业

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有色金属,是指除由铁、锰、铬等元素构成的黑色金属之外的所有金属),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内蒙古具有发展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比较优势。在2001-2011年间,内蒙古的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较为迅速,从2001年的9.7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46.5亿元,占全国总量的比重由2.34%上升至8.87%。就产业规模而言,2001年内蒙古居全国第11位,2006年上升至第5位。到2011年,内蒙古位居全国第4位,仅次于河南、山东与湖南。同时,云南从2006年的第4位滑落至2011年的第10位,而江西则从第7位上升至第5位。

冶炼与压延加工是提升有色金属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因此,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有色金属产业的核心部分。各省市该产业的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数据表明,除外,其余各省市均在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一情况说明:第一,该产业的发展并不需要本身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第二,该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2001年,内蒙古该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为37.48亿元,到2011年增加至1620亿元,占全国质量的比重则由2001年的1.6%提升到2011年的4.5%。忽略价格变动的影响,年均增加45.7%,同样是增长最快的省市。就工业总产值的国内排名而言,2001年内蒙古仅位居全国第23位,落后于大部分省市。此后,内蒙古该产业发展十分迅速,2006年上升到第15位,而2011年成为全国排名第8 位的省市,仅次于山东、河南、江西、江苏、湖南、广东、浙江。

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尽管内蒙古的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与山东、河南等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内蒙古与江西具有较好的可对比性:第一,在各自所属的经济区域(京津冀晋蒙地区与长三角地区),两者有相似的地理位置与地位;第二,内蒙古与江西的经济规模基本相当;第三,内蒙古的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以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工业总产值均大于江西,但是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总产值上却低于江西。因此,在本文的研究当中,将内蒙古与江西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进行对比(有色金属产业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且内蒙古的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发展状况相对较好,因此笔者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发,分析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情况),以探寻内蒙古该产业未来发展的突破点。

(一)产业绩效比较分析

根据《中国工业经济年鉴》中的数据,可以采用六个指标(见表2)对比分析内蒙古与江西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绩效。

通过表2可知,2011年内蒙古与江西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绩效方面互有优势:一是内蒙古该产业亏损企业占所有企业的比重大于江西,这说明内蒙古的企业更需要整合。二是在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上,内蒙古低于江西,即内蒙古在产品销售上相对较优。三是内蒙古该产业的负债权益比率大于江西,说明内蒙古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融资能力相对低于江西的相关企业。四是2011年内蒙古该产业实收资本为197.37亿元,低于江西的203.57亿元。五是在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的比例上,内蒙古高于江西,这可能是因为内蒙古在有色金属矿产、土地等方面具有成本优势。六是内蒙古该产业管理费用占总利润的比重约为0.199,较高于江西的0.198,即与江西相比,内蒙古相应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关联产业比较分析

在国民经济运行中,任一产业既为其他产业提供中间投入(后向关联),也要使用其他产业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前向关联)。因此,为了进一步分析内蒙古与江西在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上存在的差距,可以对两者该产业的关联产业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根据2007年内蒙古与江西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产业关联度(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并未区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因此,本文使用其中的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进行计算),获得除该产业本身之外关联度排名10的前向关联产业与后向关联产业(为节省篇幅,产业关联度的具体数据不再列出。如有需要,可与作者联系)。其次,在排名前10位的关联产业中,去除资源开采型产业、低附加值产业。最后,选择两者相同或者两者均能发展的关联产业,并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整合,得到14个关联产业。2011年,内蒙古与江西这14个关联产业的相关数据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8个后向关联产业中,内蒙古仅在专用设备制造业上有相对较大的产业规模,两者工业总产值的差距为27.49亿元;而在建筑业等7个产业上,2011年内蒙古的产值均低于江西。就绝对差距而言,内蒙古落后最少的是建筑业,两者相差42.6亿元;其次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差距为74.03亿元;差距最大的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江西高出内蒙古985.75亿元。就相对差距而言,建筑业仍然是差距最小的产业,江西的总产值约为内蒙古的1.05倍;其次是通用设备制造业,江西是内蒙古的1.7倍;差距最大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江西的总产值分别为内蒙古的64.27倍、10.89倍。

与此相反,在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外的5个前向关联产业上,内蒙古相对优于江西。其中,内蒙古优势最大的产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其产值是江西的2.53倍;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其增加值为江西的2.05倍;优势最小的是金融业,其增加值高出江西25.18%。

由于缺乏江西的数据的原因,我们无法直接比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产业规模。但是,从《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2》中,可以得到两省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内部支出数据。其中,内蒙古的支出为85.1685亿元,而江西为96.7529亿元。这一数据表明,内蒙古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上并不占优。

区域协作与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

通过与江西在产业绩效与关联产业上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内蒙古的有色金属产业(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产业绩效上仍有所欠缺,具体表现为亏损企业较多、承担风险能力与融资能力较差、管理成本较高等。第二,在有色金属产业关联度最高的后向关联产业上,内蒙古的发展较为缓慢,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这两个产业尤为落后。第三,尽管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等前向关联产业的发展上占据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明显。特别地,内蒙古在R&D上的投入有待提高。

总之,内蒙古的有色金属产业仍然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然而,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长逐渐放缓的宏观形势下,单靠内蒙古自身努力来推动其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是很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在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背景下,探讨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前后向关联产业及旁侧关联产业的协调发展问题,为区域协作下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一)区域内相关产业比较分析

在信息时代,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发展及对其服务的使用,将有助于降低管理费用。因此,本文将这一生产业纳入分析范畴。现在,计算京津冀晋蒙相关产业2011年的区位商,以比较各自的专业化优势产业。

由表4可知,在有色金属产业的两个子产业上,内蒙古的区位商分别为4.66、2.63,远高于其余四省市。这说明,在京津冀晋蒙地区,有色金属产业是内蒙古的绝对优势产业。

在其余15个相关产业中,京津冀晋蒙五省市均有各自的专业化优势产业,其中以北京和天津居多。具体地,北京的专业化优势产业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天津的专业化优势产业有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说明,北京与天津的主要优势产业分别在于生产业与制造业,而这也与京津两市的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相契合。

河北的优势产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这是因为河北包围着北京与天津,是京津两市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以及内蒙古、山西的产品进入京津两地与销往国外的必经之地。山西的优势产业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其原因在于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此外,建筑业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内蒙古进入经济快速增长与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产生了对建筑业的巨大需求。

(二)区域协作与有色金属产业发展

要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协同发展其关联产业。其中,后向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产生对有色金属产业产品的大量需求;而前向关联产业的升级发展,能给有色金属产业提供优质、低成本的中间投入品。

在有色金属产业大部分关联产业的发展上,内蒙古落后于区域内其他省市。同时,因为地理位置、环境、资源、宏观经济形势等的限制,内蒙古并不具有后发优势。因此,依靠自身发展有色金属产业的关联产业,并非内蒙古的最优选择。因此,开展与京津冀晋四省市在相关产业上的区域协作,推动其有色金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内蒙古的必然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促进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区域协作模式,如图1所示。

1.京蒙间生产业的区域协作。北京的生产业,尤其是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可以为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提供优质中间投入。具体而言,北京金融业的发展,可以为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提供所需资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可以提供有色金属资源勘查、产品研发与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服务;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则有助于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相应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津蒙间制造业的区域协作。在天津的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起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体系。毫无疑问,天津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产业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这将产生对内蒙古有色金属产品的大量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

3.冀蒙间交通运输业的区域协作。河北的优势在于环绕京津,是京津两市与国内其他区域之间经济交流的必经之地。因此,在发展交通运输业(或物流业),河北具有绝对优势。河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是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必要支撑:一方面,沟通内蒙古与北京之间生产业的区域协作;另一方面,将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产品输送至天津,以供应天津制造业发展对有色金属的需求。

4.晋蒙间能源生产与供应的区域协作。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等能源大省,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能源支撑。内蒙古虽然拥有仅次于山西的煤炭储量,但是,内蒙古在发展有色金属产业时,仍然应当加强与山西在能源生产与供应产业方面的协作。

5.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产业整合与区位选择。除加强与京津冀晋之间基于关联产业的区域协作外,内蒙古也应当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促进其有色金属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第一,推动产业整合,打造一批拥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亏损企业占该产业企业总数的比重相对较大,应通过并购扭亏为盈,适当提高该产业的集中度。第二,优化生产基地的区位选择。为有利于与河北、山西之间的产业协作,内蒙古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新建生产基地的选址应优先考虑三省区交界地。

参考文献

1.钢花.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物流科技,2012(10)

2.国家统计局.江西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国家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4.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5.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6.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7.孙麟.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整合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篇3

赤峰市地跨大兴安岭有色金属成矿带和华北地台北缘金成矿带,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2003年,由中科院刘光鼎等11位院士提出的《大兴安岭中南段――一个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建议,得到总理的高度重视,大兴安岭中南段所在的赤峰地区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找矿区域。以此为契机,我们全面加大地质勘探力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些年,赤峰市每年投入勘探资金都在10亿元以上,共发现矿产资源70余种、矿产地1200多处,其中大中型矿床25个。专家初步估测,赤峰有色金属、贵金属的远景储量(金属量)为:铜300万吨、铅1500万吨、锌2000万吨、钨30万吨、锡250万吨、钼300万吨、金300吨、银20万吨,按现行市场价格计算,价值在2万亿元以上。为了尽快把有色金属产业做大做强,赤峰市于2003年、2007年先后两次举办全国性的、高规格的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论坛,请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建言献策,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目前,规模以上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已经达到110户、金属冶炼及加工企业13户,形成了口处理有色金属矿石8.3万吨、年冶炼62万吨、深加工13.2万吨的生产能力,采、选、冶、加产业链条全面形成。

有色金属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2009年以来,因金融危机影响,有色金属产业受到了严重冲击,产品需求急剧下滑,价格大幅下跌。但由于有色金属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市场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仍是刚性的、长期的,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市场明显回暖,有色金属需求已经大幅回升。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抓兴规划》,为我们大力发展有色金属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赤峰依托寓集的有色金属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优越的区位条件,一定能够把有色金属产业做大做强,为自治区乃至国家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应该说,赤峰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荣获了“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殊荣,但发展水平还不高、发展方式还相对粗放,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一个时期,赤峰市将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这一根本要求,继续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到2010年末,建成日采选能力万吨以上有色金属矿区6个,有色金属日采选能力突破10万吨,冶炼能力和深加工能力分别达到80万吨和20万吨。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有色金属日采选能力、年冶炼能力和深加工能力分别达到20万吨、150万吨和80万吨以上,销售收入2000亿元左右,成为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著名的“中国有色金属之乡”。

大力探矿增储,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必须有足够的资源保障。最近几年,赤峰市在全国率先引进社会资本,开展了商业性1:2.5万航空综合物理探矿和1:5万商业性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其中,商业性航空物理探矿进行了1.8万平方公里,商业性矿产地质调查进行了1.6万平方公里,共提交异常区261处,新发现有价值的矿点70余处。赤峰市地域辽阔,目前航空物探和地质调查仅占国土面积的40%,大量地区还属于勘探空白区。据专家预测,赤峰有色金属成矿富集带应该在地下800-1000米左右,而赤峰市500米以下深部找矿工作还没有开展。因此,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地质勘查工作机制,多渠道引入、筹集资金,充分利用国家、地方和民间资本大力开展地质勘查工作。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支持开展风险探矿,鼓励多种主体对空白区进行地质找矿和资源勘探,推进现有矿山企业实施探矿增储,加大二次找矿和深部找矿力度。全面加强同地勘单位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地质找矿理论、探矿技术和手段,进一步在寻找和评价新的大型矿产地、重点矿山扩矿和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等方面寻求突破。

整合矿产资源,推进规模开发。加强资源整合是促进规模开发、推动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赤峰市矿产资源开发起步较早,矿山企业数量较多,但由于前些年准人门槛低、管理比较粗放,一些采矿、选矿企业实力弱、技术力量不足、装备水平较低,带来了圈而不探、占而不采、大矿小开、乱采乱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有色金属产业健康发展。为此,从2006年开始,赤峰市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大力实施矿业秩序整顿工作,至2009年末共整合矿山企业260多家。2009年9月,国家12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为深入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更大成效。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资源向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和在赤峰实施深加工的大企业、大集团集中,提高优势企业资源保障能力。要健全完善矿业权转让制度,严格按照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矿业权,确保矿业权有序流转。要科学设置矿业权,强化审批和监管,坚决防止圈而不探、占而不采、大矿小开、乱采乱挖现象的发生。要鼓励优势企业整合重组中小企业,支持冶炼企业和深加工企业与规模较大的矿山企业进行整合重组或相互参股,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篇4

英文名称:Nonferrous Metals(Extractive Metallurgy)

主管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主办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7545

国内刊号:11-1841/TF

邮发代号:2-46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4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5

中国铜工业主要从事的是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我国国内铜冶炼商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云南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金属公司、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和烟台鹏晖铜业公司,他们同时是中国主要的铜精矿进口商,也是中国铜冶炼厂采购小组CSPT的成员。

全球铜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铜矿储量约87%分布在十个主要国家当中,其中智利储量就占据全球储量的近1/3。我国进口的铜精矿主要来自蒙古、南美和澳洲等铜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

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预计2007年消费量将达到450万吨,其中国内阴极铜生产可达到260万吨以上,而其中依靠国产铜精矿生产的只有不到80万吨,其余的铜原料大部分依靠进口。

2006年黄石市进出口贸易总值达10.33亿美元,位居湖北省第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2%,其中进口贸易达6.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翻一番,出口额达3.98亿美元,同比增长三成。黄石进出口贸易主要以矿产品为主,占到了55%以上,其中又以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从智利进口铜精矿和新冶钢从智利进口铁矿砂为主。

根据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计划科了解到的情况,冶炼厂阴极铜生产备料来源比例大体如下:10%自给;30%国内购买;60%进口。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黄石海关统计,2006年湖北省共进口铜精矿26.77万吨,价值4.54亿美元;进口企业高度集中,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一枝独秀:2006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共进口铜精矿26.43万吨,同比下降10.89%,价值4.5亿美元,同比上升62.83%,分别占湖北省全省进口总量和总价值的98.7%和99.1%。2002-2004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是全省进口铜精矿的唯一企业。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进口铜精矿,经冶炼生产出阴极铜,通过质量认证体系验证合格,再经由其子公司——上海金兆外贸有限公司出口到伦敦交易。实质上,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从事的就是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从中赚取加工费——铜精矿供货商向冶炼厂支付的费用,是冶炼厂利润的主要来源。

然而近年来,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却步履维艰。一方面,由于伦敦铜价大幅度上涨,导致冶炼产能增长的速度高于矿山增长的速度,2006年国际铜精矿市场开始由供应过剩走向短缺,致使进口铜精矿的加工费用不断下滑。另一方面,国家限制政策的接连出台对冶炼行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使中国铜冶炼行业加工贸易遭遇政策冷气流。

2国家政策

(1)出口方面:

2004年1月1日起,一般贸易下阴极铜出口退说率由原来的7%下调为5%,并征收5%出口关税;2006年4月10日起,一般贸易下阴极铜出口关税由5%上调至10%;2006年9月15日起,取消阴极铜出口退税;2006年11月1日起,铜、电解铝等有色金属初级产品实施15%的出口暂定税率;2007年1月1日起,《2007年关税实施方案》正式实施,铜产品出口税率再次调整。

(2)进口方面:

2006年9月15日起,对进口铜精矿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2007年1月1日起,同产品进口税率再次调高。

(3)加工贸易方面:

2005年底,八部委下发通知,已将进口废铜或者铜精矿、出口未锻轧铜列入加工贸易禁止范围;2006年1月1日起,取消了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2006年11月22日起,不再办理阴极铜出口加工手续。

3问题分析

通过案例描述部分我们知道国家政策限制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我国国内铜产品需求量高,国内市场优先满足。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征收出口税的目的之一就是保障国内市场的供给,主要用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国内经济。

铜工业自身的问题。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大而不强,科技含量不高,企业多停留在初级产品的浅层次加工上,这不利于我国铜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出台限制政策督促此类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第二,环保需要。铜业属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类产业,尤其是前述加工贸易,其过度发展会带来很大的负外部性,增加社会成本,政府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考虑必须对其进行限制。

第三,国家财政状况。我们知道出口退税依赖于政府的财政状况。近几年国家连续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致使财政赤字上升,这时,取消铜加贸出口退税也成为改善财政收支状况的需要。

国家出台的限制政策对铜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概括如下:

正面影响:

(1)有利于促进铜业结构调整。国家限制的低层次加工贸易会迫使铜业加工贸易向高科技.纵深加工方向发展,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就提出了延长产业链和深加工的发展战略。

(2)有利于推动铜冶炼行业的科技创新和节能降耗,铜业若不及时革新,就会陷在政策限制的泥潭里。国家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铜业进行革新的动力。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投入十几亿新换了三号五号转炉,并将拆除落后的反射炉,引进先进的爱莎炉。

负面影响:

征收铜产品出口税和铜精矿进口税,使得铜加工贸易企业进口和出口两次付费,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又由于加工费下滑,企业利润减少,挫伤了企业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加剧了铜冶炼行业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根据自己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所见所闻及对相关行业资料的阅读,我发现国家和铜冶炼厂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矛盾关系。一方面,国家接连出台各项针对铜冶炼行业的限制政策,特别是多次调整关税和取消进口精铜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而另一方面,大冶有色冶炼厂却仍在从事此类加工贸易,且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1-4月,铜冶炼投资26.26亿元,同比增长了43.75%,同时进出口贸易也快速增长,同比增长34.2%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种理论叫做“时滞”,是指通货膨胀时工资上涨滞后于物价上涨,而在这里则是出现了政策执行对政策出台的“时滞”。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1)政策贯彻力度不够,效率不高。中央制定政策后要逐级下达,从中央到省到市再到县最后到公司,期间还要经过各个部门,这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且在这个下达的过程中,政策的贯彻力度也可能无形中削弱。

(2)出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考虑,我们知道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是黄石市乃至湖北省的利税大户,并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公司的支柱产业就是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如果这个支柱一下子到了,那么整个黄石经济发展至少要停五至十年。

国家与铜冶炼行业之间这种矛盾关系的存在有利有弊。从有利的方面看,可以给铜冶炼业一定的缓冲时间,使其顺利地完成向深层次加工的铜材贸易的转型升级。从弊端方面看,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导致国家政策的无效性,不能起到限制“两高一资”产业过快增长等作用。

总的来说,只要地方和公司把握住火候,积极高效的开展过度工作,就能既保证国家政策的发挥,又保证企业的安全转型和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可见,其存在利大于弊。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铜冶炼行业形势不容乐观;国内面临政策限制,国际上面临加工费的持续下滑,该行业自身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然而,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大冶公司提出了“冶炼规模提升战略”:十一五期间,阴极铜产量从20万吨提升到40万吨。我不禁要问:这一战略究竟有多少可行性?

目前形势下的铜冶炼行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政策时滞所提供的缓冲时间,加速进行结构调整。在产业方面,可以从单纯的铜冶炼向建筑业,物流,服务业等方向发展。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反射炉所从事的生产已经不适应生产需要,应及时淘汰。

(3)加速转型升级。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由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浅层次加工贸易向进口电解铜,深加成铜材出口的转型升级。同时实施纵向发展战略,发展产品上游采矿.找矿并进入产品下游铜材包装。

(4)在一定时期内适当减产,必要时甚至可以停产,以提升自己在国际市场的主动权。

(5)合并铜业中的小型私有企业,以增强企业活力,加速实现真正的国企公司化,同时也能提高竞争力。

(6)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走“节能减耗”之路。发展采选高效节能工艺和设备,先进的冶炼加工技术,资源充分回收利用,并实施先进的环境资源保护措施。

(7)重视人才,走好“人才强企”之路,成立企业产品研发中心,发挥其核心功能。

(8)重视科技进步,培育新的竞争力。抓住国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给予15%税率优惠)的发展机遇,加大科技投入与改造力度,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

(9)加强同海关,银行的合作,发挥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的作用,避免政策调整带来的损失。

(10)抓住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商务部“万商西进”工程的推进及东部沿海加工贸易向中部地区梯度进程转移加速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加速自身发展。

(11)把握产业发展的热度,重复建设或技术含量不高的项目坚决不能上。

(12)尽快开展和加强矿山新一轮找矿,延长矿山寿命。

参考文献

[1]王忠奎.世界铜精矿供需状况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00,(10).

[2]徐虞利.中外铜精矿加工费谈判添不利因素[J].上海证券报.2006,8(10).

[3]阮正福.环境保护的宏观政策选择[J].企业经济.2006,(2).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2007.

篇6

英文名称:Shanghai Nonferrous Metals

主管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有色金属学会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2046

国内刊号:31-1646/TF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7

人倍感意外的是,有“中国银都”之称的湖南永兴竟然是“零矿产资源”,它的成功实践,诠释了“金银是怎样炼成的”。资源的贫瘠、经济的贫困曾逼迫这里的人们漂洋过海,把从废料中提炼金银的技术带回家乡,并与家乡300多年传统的冶炼技术相结合,传承中创新,使永兴的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蓬勃发展起来。

上世纪末的永兴,冶炼演变成恶性膨胀,污染问题凸显。“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度是永兴金银业无序发展的真实写照。冶炼、煤矿和烟花等高危行业竟然成为永兴的工业支柱,于是永兴开始变革,探索循环之道。

如今以“无矿开采”为特色的永兴已成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第三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在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中异军突起。

“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分了四个类型:重点行业、产业园区、重点领域、省市。省市这个层面只到了地市一级,没有到县,而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县域经济。考虑到永兴县发展循环经济非常有特色,最后把它纳入了重点领域,让这个县成为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程会强研究员表示。

位于湘东南的永兴,在没有任何有色金属矿藏的条件下,创造了年产黄金约7吨、白银近2000吨的奇迹;白银产量超过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的产银大县地位;铂族金属、铋、硒、铟、碲产量居全国前列,已成为我国稀贵金属最大产地。2004年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银都”称号。

通过“变废为宝”,发展“零资源”循环经济,永兴为国家创造了较大的财富。从2000年起,永兴县金银冶炼企业通过从“三废”中回收提炼各类有色金属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的财富累计超过300亿元,为财政提供税收累计1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永兴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共为国家回收白银12900吨、黄金43吨、其它稀贵金属等91万吨。

程会强2009年为永兴县主持编制了《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试点实施方案》。程会强介绍说,永兴形成了以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为龙头、遍布全国的废渣回收、运输体系,以及独具特色的技术优势,如资源回收再生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技术、降低污染排放技术等。

永兴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的原料,主要有以下五类:第一类,有色金属尾矿;第二类,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炉渣、炉灰、炉砖、烟囱灰以及阴沟泥等;第三类,铜、铅电解精炼的阳极泥;第四类,生产和使用金银场所产生的废弃物;第五类:电子废弃物。

据统计,永兴县企业通过综合回收利用,能够从“三废”中提炼金、银、钯、铋、硒、锑、铂、铟、镍等20余种有色金属和非金属。与此同时,有关企业还开发生产了硝酸银、化工银、超细银粉、925白银、银触头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不断拉长了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条,不同企业回收利用不同金属;建立了联系紧密、运转灵活的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循环利用模式。

程会强告诉本刊记者,永兴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示范基地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以充分回收利用废弃资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为目的,对基地建设统筹规划,构建上下游产业相衔接、关联企业相聚集的发展格局,按功能建设综合回收利用区、精深加工区、能源供应和服务平台等四大区域。

篇8

需求生变

目前,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着产业需求增速放缓的挑战。据了解,10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速从“十一五”期间的13.7%降至“十二五”期间的10.4%,基本保持了高速增长,但2015年增速降为5.8%,2016年前9个月仅为0.9%。

“十三五”期间,随着全球经济低迷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有色金属需求萎缩将进一步显现,价格波动趋势受各国货币政策分化影响大于市场供需的影响,企业决策难度加大,产业运行总体压力将明显增加,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铜、铝、铅、锌等主要品种消费增速将由高速转为中低速,控产能、调结构、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在告别规模扩张阶段的同时,行业高端需求显现了巨大潜力。“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深加工实现产量、效益双增长,利润占全行业比重由2010年的32%提高到2015年的60%,我国铜材、铝材产量年均增速分别为16.9%和10.2%,高端精深加工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产品质量均一性差、智能化水平低,大飞机、集成电路用关键材料仍依赖进口。“十三五”期间,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防科技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个性化、高端化对有色金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出更高要求,有色金属作为重要支撑材料依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高端精深加工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实现高端供给“补短板”将是行业提质增效的主攻方向。

此外,资源环境约束更为突出,行业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目前,国内铜、铝、镍等原料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3%、45%和86%。近年来,受资源出口国政策变化、法律约束和基础设施薄弱等影响,进口资源面临新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我国铝行业发展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国际气候变化和碳排放形势将日益严峻,行业发展还面临尾矿及赤泥等冶炼渣治理难、重金属污染防治以及城区企业环保搬迁等突出问题,绿色发展任务艰巨。“十三五”期间必须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势产能和高端产业合作,谋求产业发展新空间。

路径规划

针对行业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环境保护压力加大、资源保障基础薄弱等问题,《规划》提出,“十三五”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市场需求为主线,培育发展新产品、新技术、生产型服务等新动能,改造提升冶炼传统产业比较优势,实施高端材料、绿色发展、两化融合、资源保障、国际合作等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加强降成本、增效益等重大措施保障,着力构建以“高端、智能、绿色、服务”为方向的新型制造业,实现2020年初步建成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目标。

针对部分行业冶炼及低端加工产能过剩、无序竞争加剧、高端产品短缺、企业成本压力日益增加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规划》提出,将力争从减少低效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降成本等方面推动有色金属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和市场需求低迷,考虑到目前的产能规模和“十三五”总体需求增速放缓的形势,《规划》提出要严控铜、电解铝、铅、锌、镁等冶炼产能扩张,尤其是电解铝要严格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

发展新材料是有色金属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实现“补短板”、打造产业新增长点的主要途径。有色金属材料品种众多,《规划》坚持立足关键领域需求、突出重点产品的原则,并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以及国防工业发展需求和前期开展的铝材上下游合作、钛产业及有色电子材料专题研究等工作,凝练出高性能轻合金、有色电子材料等四大高端材料主要发展方向,并明确了具体品种。

篇9

回眸“十一五”,有色工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面对“十二五”规划,有色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须继续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强大动力。

“十一五”期间五大看点

“十一五”期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在不断扩大行业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实现产业发展“质”、“量”并重,由有色金属大国向有色工业强国迈进。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有色金属产量稳步增长,在“十一五”规划的前四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速12.2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32.53%,2009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16.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年均递增15.45%。2009年达到831.97亿美元,其中进口额年均递增21.41%,出口额年均递增1.15%。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全行业出现亏损,但很快进入上升通道。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据统计,2010年1~5月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472亿元,同比增长4倍。企业兼并重组及战略合作取得进展。中国五矿集团与湖南有色集团战略重组;中铝公司与江西、青海,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与广西和太钢集团,云南冶金集团与宝钢集团资源有限公司等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辽宁忠旺集团重组青海国鑫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国际合作取得进展

中国铝业公司在澳大利亚奥鲁昆项目获得了矿产开发证;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赞比亚谦比西铜矿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形成4.7万吨/年矿山铜产能;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租赁巴基斯坦山达克铜矿生产,获得3万吨/年矿山铜产能;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与江西铜业公司联合投标阿富汗艾娜克铜矿项目获得中标;中国五矿、江西铜业公司联合收购加拿大北秘鲁铜业公司取得成功。铜陵有色集团与中国铁路建设股份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中铁建铜冠投资有限公司收购了加拿大科里安特资源公司96.9%的股份。华东有色地勘局收购巴西木星铁矿正式签订意向协议。

技术装备水平提升显著

自主研发了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和砂状氧化铝生产技术,自主开发的大型预焙槽电解铝生产技术在国内广泛应用。国家骨干铜冶炼企业的技术装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炼铅技术(SKS)获得成功。铝板带热连轧技术和装备的引进,以及大型挤压机的采用,改变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成功开发世界万吨级油压双驱动挤压机,生产出满足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所需铝材,实现列车车体材料国产化。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产业布局更趋合理。矿产资源开发和冶炼能力逐步从东部向中部、西部转移;铜、铅、锌产业结构向开采冶炼、加工一体化方向调整;电解铝产业逐步向煤-电-铝加工一体化的产业结构转化。加工品种日益完善,我国铜加工材约有250种合金,近千种产品,产量位居第一,是产品品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铝加工产品结构日趋合理,铝加工产品轧制材所占比例达到37%。高档板带材增幅较大。新型节能型铝型材的市场不断扩大,有效改变了传统铝材的产品结构。

转变方式是主线

“十二五”期间,有色工业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有效地控制总量

将根据国内外能源、资源、环境等条件,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矿产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冶炼产能盲目扩张,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到2015年,粗铜冶炼控制在500万吨以内,电解铜控制在650~700万吨之间,氧化铝控制在4100万吨以内,电解铝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铅冶炼控制在550万吨以内,锌冶炼控制在670万吨以内。

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做好资源普查和地质勘探工作,加大找矿力度,增加资源储量,还要完善废铜回收体系,提高再生铜利用水平。同时加强国际资源合作,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多途径解决有色资源保障问题。

提升技术装备总体水平

我国的骨干矿山、冶炼企业和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再生金属的发展由于起步较晚和投入不足,技术装备主要靠国外进口,成为发展软肋。“十二五”期间,要推广使用先进技术装备,冶炼方面要推广湿法炼锌等先进技术,铜铝加工设备要达到高精化、连续化。

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充分发挥各地的区域优势。有色金属的加工能力目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这些地方的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向高精产品发展。对铜、铝等大金属品种的发展,关键是对产业结构和产能布局的调整。如电解铝产能将由高电价地区向能源丰富、能源价格低地区转移。调整铝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其中,交通运输领域将成为重点推广目标。

形成一批铜板带,铜箔等高精生产能力

鼓励部分深加工、新技术和新型材料项目的发展。到2015年要形成一批高端产品生产能力,其中,高精铜板带60万吨,精密铜管85万吨,电解铜箔50万吨;大力发展工业铝材,2015年要基本满足国内需求。重点研发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信息功能材料、高纯材料、稀土材料、军工配套材料等设备技术和产业化技术。

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

2010年9月,国务院确定了有色金属相关的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对于以钨、锑、稀土等为代表的我国优势资源品种,将进一步加强资源的有序开发与合理利用,节约使用资源,继续推进企业兼并整合。以稀土为例,将进一步对稀土实行包括生产总量与出口总量在内的总量控制。而除了对开采和出口环节进行控制外,还在考虑对处于中间环节的冶炼加工与流通贸易逐步实行控制。

加快企业重组,推进自主创新

到2015年,铜、铝、铅、锌排名前10位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例将分别达到一定水平。继续鼓励地方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工业的技术创新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国技术、装备大多是引进国外的,国内自主创新的还比较少。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十二五”期间有色行业还会继续加大力度,将节能减排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对原生矿产要做到综合利用,如某些铜矿可能有黄金伴生,要做到分别开采,综合利用;对于再生资源,要以拆解加工园区的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广再生金属的回收利用。

重点调整铝工业产业结构

在铝工业方面,一是要把铝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和地区布局。电解铝要发挥煤电铝、水电铝一体化优势,有序向能源丰富的地区转移。二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优势,聚集创新资源,围绕行业共性核心技术重点突破。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进一步推进铝工业的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技术。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再生铝与回收。

篇10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行性;必要性;对策建议

[“十五”时期,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17.18亿元,工业增加值90亿元,利税总额59.17亿元,其中:利润38.17亿元,经济总量跃进为全省第一大行业。在“十一五”规划中,江西有色金属工业提出了冲击千亿元的目标。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倍受关注。江西有色金属工业要实现下一轮的大发展,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内涵发展。本文就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一、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从江西具有比较优势的有色金属矿种来看,资源形势并不乐观。江西探明的铜资源量占全国的1/5,列第一位。按现有的保有储量计算,矿山服务年限约为25-30年。中国钨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江西省钨资源量在全国列湖南之后排第二位。江西钨资源量在不升级储量的情况下静态服务年限约为10-15年。中国查明的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的21.3%,江西省保有储量56万吨,其中可采储量31万吨,以离子型稀土为其特色。以现有产能计算服务年限约为12-15年。

(2)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十五”期间,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十五”期间,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4.97亿元,基本相当于建国以来到“九五”末期50多年累计投资总额。2005年,生产电铜43.21万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1.23倍。生产钨精矿44744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69%。生产单一稀土氧化物5512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2.8倍。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从整体来看,呈现出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资源的不足成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的“瓶颈”。

(3)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江西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废弃的废石和尾砂堆积成山,山洪爆发时顺流而下,有的尾矿库甚至出现决堤,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排放的废水就似一条“黑龙”,污染了整个水系,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

2.可行性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在发展循环经济上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企业树立了典范,成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楷模。江西铜业集团在资源利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仅“变废为宝”一项,2005年多收30亿元。江西铜业集团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

(1)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了新的产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铜就抛弃了“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观念,引入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新理念。1993年以来,江铜一直致力于运用高新技术“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建立了多条新的生态产业链,已形成以铜的提取与加工为龙头,贵金属提取与加工、硫化工和精细化工、稀贵金属提取与加工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2)依靠科技进步,铜资源利用率上了新的台阶

江铜所属的德兴铜矿,原设计采矿选矿的边界品位是0.3%。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江铜就进行特大型低品位斑岩铜矿床采选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这一研究成果于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边界品位由0.3%下降到0.25%,使德兴铜矿原本当废石丢弃的含铜品位在0.25%-0.3%的矿石(约占总储量的20%,共1.48亿吨)全部得到利用。仅此可多回收铜金属量38.3万吨、黄金28吨,使日处理量10万吨的德兴铜矿延长服务年限4-5年。

(3)注重转化,废渣利用实现了产业化

江铜矿山探明的铜矿石中含有伴生硒、碲、铼等二十多种元素,在采选铜矿后,废渣如果直接排放,不但浪费资源,还会对土壤、水质产生严重危害。江铜立足技术创新,在废渣的利用上走出一条“科技成果—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产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江铜集团贵溪新材料公司经过7年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形成了年产2吨铼酸铵的生产能力,年创造利润达5000万元以上,而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仅300万元。如今,江铜正在开发高纯化硒、碲、铋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延伸产品链条,实现江铜稀贵金属产品的新一轮升级。

(4)注重环保,“三废”实现了再利用

江铜在生产过程中十分注重复水利用,现在企业每年重复用水量达2.9亿吨,复用率为85%以上。此举不仅减少了废水对原排放流域农作物和生活饮水的污染,每年还为企业节省取水资金2000万元。为了减少废气排放污染空气,江铜建成烟气制酸系统,回收二氧化硫,每年回收二氧化硫制酸110万吨,增加产值3亿多元。面对目前较为严峻的能源形势,江铜所属的贵溪冶炼厂,利用闪速炉冶炼时产生的余热发电,每年可发电1亿Kwh,相当于该厂外购电的11%,通过提高对余热的综合利用率,江铜在两年后耗煤将不超过3万吨,比现在减少7万吨。冶炼过程中的废渣也通过二次选矿,每年从中提取铜8000吨。

二、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循环经济的理念还未确立

在发展思路上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轻内涵,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不符合当前的实际,为时尚早。习惯于传统的粗放经营,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作重点。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大量存在。

2.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有近200户,省属企业51家。除省属企业外,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仍停留在上世纪70、80年代水平。技术投入不足,资源利用率、回收利用率和废物处理率都比较低。

3.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缺乏

除《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原国家经贸委出台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之外,没有具体化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政府的考核仅强调GDP,对企业的考核仅强调经济效益,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考核评价,以“三高”为代价的增长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4.监管机制缺位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和组织协调,但至今尚未统一规划,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管理,政府各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中职责不清,行动缺乏协调性。

5.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政策支持,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而言,需要在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政府在推动该项工作时,要制订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对企业技改、治污的税收扶持方面要有具体措施。否则,企业就不会主动去考虑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问题。

三、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资源环境意识,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加强教育与引导,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变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发展循环经济,要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建立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工作,及时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3.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指导编制有色金属工业“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原则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明确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以此大力推动江西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4.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形成必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抓紧制定不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完善有色金属行业市场准入制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对有条件而又拒不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实施严格处罚,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5.落实相关政策,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把国家及省“在地方排污费收缴中安排不低于10%的资金用于试点清洁生产工作启动和污染治理项目”,以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税收减免等有关扶持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基金,对关键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利用该基金开展相关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

6.加大江铜集团示范推动作用

在全行业组织学习和推广江铜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重点要以节水、节能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

7.加大科技投入

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开发二次有色金属回收过程拆解分离技术、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冶金技术、二次资源稀缺贵金属回收技术、尾矿综合回收利用技术、有色冶金废渣资源化技术、资源循环过程中环境治理技术、资源循环自动控制及检测技术等,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

8.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

按照布局区域化、发展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抓好铜、钨和稀土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积极发展深加工,提高资源的加工度和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