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市场需求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工程师市场需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工程师市场需求

篇1

关键词:网络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11-02

据统计,我国对网络工程方面的人才需求的年缺口超过60万,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一数字逐年递增,这表明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1]。另一方面,我国网络工程专业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有一定差距,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具有工程经验的教师、实验设备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毕业后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2-3],进而出现了这种市场需求巨大与培养质量低下结构失衡的尴尬局面。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国际化视野的高质量的网络工程师型技术人才,是高校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不但可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4-5]。

一、分析社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师是指能够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员,其拥有着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基础的网络工程师可以做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随着经验的积累可以升级做高级网路工程师、项目主管、项目经理等。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国际化视野的高质量网络工程师型网络工程应用人才,网络工程本科学生的培养采用“3+1”与“1+X”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内主要完成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按照“网络规划”、“网络管理”、“网络应用”三个方向设置课程,大四主要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这部分学习主要在校外的企业中进行。在整个专业课程构建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为了使学生入学后很快进入大学学习状态,增设专业介绍及就业规划讲座,使得学生明确专业所开设课程的具体结构和进度,以及自己毕业后的职业选择范围,及早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和规划。

2.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有计划地将社会上认可的权威网络工程师技能证书的考试内容纳入到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程,使得学生在毕业时候不但获取本科学历,同时还能够考取或取得各种网络工程师证书,从而大大提高学生毕业后直接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就业层次。

3.由于网络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特点,仅仅依靠计划学时内的实验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加网络规划、网络管理、网络应用方面结合典型工程项目的综合实训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以及校外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把典型工程项目进行逐步拆分,分阶段、分层次规划教学,遵循由易到难、分散难点、前后衔接、步步推进的原则,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实践应用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工程师型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毕业后有较大的就业面,能适应多种职业需要。

优化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达到以培养工程师型网络工程应用人才的教学目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和实际工程能力,而这恰恰是一般高校师资队伍所欠缺的。因此,必须鼓励专业教师具有到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和经历,同时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可以利用假期,选派教师到思科、H3C、中兴网络学院或其他授权培训机构学习,使教师获得相应的网络工程师认证和认证讲师资格。另一方面,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使教师能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中,同时聘请企业的专业工程师定期到学校开设讲座,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和企业文化教学,使学生能够紧跟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科最新知识。与此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其与教研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三、规范实验室建设

由于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所需的实验设备大多较昂贵,很多学校没有购置或者仅购置少量,取而代之的是用模拟软件去模拟网络互联设备的实际运行。但模拟软件和实际的物理设备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有些实验内容无法在模拟软件上完成。更重要的是,使用模拟软件,很多实践课无法正常开出或无法真正开出,较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以实际物理设备为主,建立一个网络工程开放实验室。由于网络工程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必须搭建分组的网络环境,目前,包括CISCO、H3C、中兴等主流供应商在内的网络设备供应商丰富,为设备选型购置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市场。同时,网络工程教研室有10多名专任教师从事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有能力在搭建分组网络环境基础上进行实验内容的开发和扩展。在购置设备时有些学校仅选用一种品牌的设备,学生毕业后如果面临操作其他品牌的设备还要重新自学,为了锻炼学生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能力,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设备选取时兼顾华为、中兴两大主流品牌,借鉴相关学院的先进经验,在原有机房的基础上建设,利用原有的计算机、投影仪、桌椅、电力线缆插座等原有设备,另购置了相应的网络设备,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工程开放实验室,具体如表1所示。网络设备规划图如图2所示。此实验室每次可容纳30个学生,可以满足网络编程、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网络工程、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安全技术等方面系列专业课程相应的实验、综合实训等。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开设相应网络课程的专业所共享。

表1 实验室主要网络设备一览表

图2 实验室网络设备规划图

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为了保障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已与深圳中兴通讯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择优选取通过考试的学生到深圳实习,参与到具体的网络工程实际项目中,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目前又积极与哈尔滨元申广电有限公司联系,同时,积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寻找网络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力争让每个学生毕业前真正参加过本专业的一个实际项目。

本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当前的社会需求现状,探索了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模式,重点对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国际化视野的高质量网络工程师型网络工程应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学金,王普,张会清.依托计算机网络课程培养创新型

人才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9,(6).

[2]顾翔,王杰华.网络工程本科专业“3+1”培养模式[J].计

算机教育,2010,(23).

[3]姜腊林,易建勋.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3).

[4]刘悦,张远,贾忠田.高等学校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科学

规范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4).

篇2

关键词:职业认证;应用能力;工程角色;工程验收;网络工程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277-03

一、引言

网络工程的应用与普及越来越广泛,技术也是层出不穷,变化很快,如何结合网络工程理论与实践,让学生能创造性地学好网络工程、应用网络工程技术,而不是仅仅学习空洞的理论,成为摆在广大高校网络工程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1]。

传统的网络工程实验的主要问题[2]有:(1)实验与理论不匹配。网络实验需要特定的设备才能开展,但由于网络设备投入不足等原因,经常造成学习的理论由于缺乏条件而无法开出。(2)实验缺少职业能力支撑。开设的实验存在内容与职业能力脱节的现象,学生仅仅为了实验而实验,无法转换为实际的工程能力。(3)实验管理不科学。存在学生一起实验,但仅有某些同学动手的情况,实验效果和学生积极性都不好。而企业更看重专业扎实、具有一定工程技术实践背景的应用型网络人才[3]。所以,在校期间获,得计算机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和网络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受到了企业用人单位的青睐[4]。这些含金量较高的“就业敲门砖”为当下激烈竞争的学生就业市场开启了一条便捷通道。因此,非常有必要改革网络工程实验来提升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网络工程职业能力。

二、网络工程实验条件

我校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系统和网络工程3个专业,每个专业都开设了网络工程实验(实验学时为16),每届实验人数达到200~300人。网络方面的实验室有与湖南蓝狐网络科技公司共建网络工程实验室1个,还拥有原有的网络安全实验室和网络工程实验室各1个,共3个实验室。通过与湖南蓝狐网络科技公司的通力合作,网络工程实验室充分发挥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特色,已拥有环形网络工程实验台8个(每个配6台计算机),还拥有10余台Cisco交换机和6台Cisco路由器。组织网络教研室教师,编写了面向职业认证的实验指导书。

三、网络工程实验方案

网络工程实验方案采用虚拟+真实结合的方式,利用现有实验资源同时借助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和Sniffer,结合网络工程教材对应设计应用性强的10个网络工程实验项目,并以工程方式进行指导和评价。

1.实验项目。实验项目体现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实验项目来源于现实生活场景,项目所用技术取自课堂教学,项目实施可以依据学生创新能力和对技术的理解进行扩充,项目之间技术可以融合、扩张,以适应复杂的应用需要,项目拓展可以设计不同的类似场景,让学生比较、分析、设计、实施、总结,以提高学生对工程的应用能力。实验项目共计10项,适合安排16个左右学时的网络工程实验。其中包括配置路由器支持Telnet,VLAN,VLAN/802.1Q-VLAN间通信,配置动态路由RIP,利用NAT实现外网访问内网服务器,协议抓包及分析等。

下面给出以其中两个实验项目为例,描述实验项目的内容、职业应用和对应的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具体内容。VLAN和采用802.1Q实现VLAN间通信是单位或企业需要隔离多个部分,保证信息安全和避免广播风暴,提升网络性能的重要技术。在实际运用中,要分析部门职能,灵活动态地规划VLAN和管理VLAN,能体现学生的动手、动脑及职业技术能力。所以设置了“VLAN/802.1Q-VLAN间通信”这一实验项目。它的实验内容是:①同一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能跨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②不同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也能进行相互通信。实验的职业应用是:①单位多个部门的信息选择性隔离。②单位使用第3层交换跨虚拟局域网通信。对应的理论知识是:①第3层交换机设备选择和连接;②交换机的tag VLAN模式;③网关的配置和虚拟接口技术。

网络地址转换(NAT)作为解决网络地址紧缺的技术之一,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所以,“利用动态NAPT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这一实验项目体现了一项重要职业能力。实验内容是:①路由器基本配置及缺省路由配置;②配置动态NAPT映射;③验证测试与维护。它的实验的职业应用是:①公司只向ISP申请了一个公网IP地址,希望全公司的主机能够访问外网。②端口号区分的复用内部全局地址转换。对应的理论知识是:①端口号;②转换地址池与公网IP;③网络地址转换;④NAPT。

为了展示实验项目面向职业的执行过程,以实验“配置动态路由RIP”为例进行说明。实验项目来源于学校网络与电信网络经RIP路由进行网络通信,要求学生进行调研,进行需求分析,得到如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图。局域网部分设计了计算机系和外语系,经实验楼路由器访问外网,外网分别连接了电信局和备份路由器,再模拟了远端用户E,电信局路由器下有两个服务器。学生可以按照不同单位或公司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设计网络拓扑。实验项目所用技术取自课堂教学中的RIP协议、路由信息表和路由算法等内容。实验项目实施要求学生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包括如下实施过程:网段与路由器接口IP地址规划与配置,RIP协议基本配置与测试,故障分析与处理,路由协议信息的查看与诊断,测试与运行,数据记录和总结。实验项目拓展结合已学技术,设计不同的类似场景(如益阳政务网、中小学网络等),以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2.指导方式。指导方式体现工程特色。每个实验小组按工程项目的角色分工。角色有:项目经理,经理助理,网络工程师,售前工程师,售后工程师。项目经理负责整体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进度控制与管理、协调与管理团队。经理助理协助项目经理,并负责网络项目的资料、文档处理,设备采购。网络工程师负责网络组建与配置、网络调试、网络测试。售前工程师负责与甲方沟通,完成需求分析,协助项目经理构建系统整体方案。售后工程师负责技术培训、咨询服务、设备维护等。每次实验的角色分工轮换,做到每个学生能体验到不同的岗位及其职责,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实验评价。实验评价按工程验收标准执行。实验验收按照实验小组的角色分工进行技术方面和设计方面的材料验收与答辩两个方面。材料验收需要展示实验的功能,给出对应的文档和报告。答辩在材料验收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要求学生进行解答或者整改。材料验收检查学生整理材料,完成技术工作的质量,答辩验收对学生的实验项目进行提升或改善,同时培养其表达能力和检查其对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网络工程实验改革的效果

通过两年的改革与建设,网络工程实验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实验的覆盖率和职业认证性实验比例方面,相比以前的网络工程实验整体质量大大提高。前者指所开的实验覆盖了网络工程课程理论知识的比例;后者表示所开的实验中有应用背景,能转换为职业能力所占的比例;两者相比改革前均有很大的提升,分别从67%提升到90%和37%提升到83%。我院的网络工程专业于201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了本科专业评估,表明网络工程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考取网络工程师和从事网络相关工作的人数大大增长,表明学生网络职业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结束语

由于实验经费投入和应用缺乏,造成了网络工程的实验与理论与市场需求和职业能力的脱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网络工程实验进行面向职业认证的改革。改革采用虚拟+真实结合的方式,利用现有实验资源同时借助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和Sniffer,结合网络工程教材对应设计应用性强的10个网络工程实验项目,并以工程方式进行指导和评价。在与湖南蓝狐网络科技公司共建的网络工程实验室上实施改革方案,职业认证性实验比例和实验覆盖率相比改革前均有很大的提升,网络工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故面向职业认证的网络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值得向其他院校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Mihhailov D,Sudniton A,Krnus M. Project-oriented approach to low-power topics in advanced digital design course[J].Electronic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2010,6(102):151-154.

[2]王盛邦,李晓宁,陈立文.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工程实验课程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49-51,111.

[3]杨松波,张学东,王莉,罗禹锦.“网络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36(3):281-183.

[4]白明佳.开放教育网络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13(6):56-57.

篇3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升级,wifi、4G、物联网等网络技术快速普及,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同时计算机网络应用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各领域。随着物联网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人才培养质量与实践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应该进一步探索与实践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加快创新型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培训。

2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应用型人才的技能实践与提高有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等学校硬件和软件的局限性使得实践教学的开展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训条件不能满足课程要求 随着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行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综合实践能力还是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学校实践课程也根据市场需求及就业岗位具体要求做出调整,如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增加了《网络工程师综合实训》、《网络设备安装及配置》、《网络工程技术》等课程,但由于网络实验室没有及时更新改造,无法添置新的路由设备及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设备,导致无法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相关的实训内容只是通过模拟软件来实现,或只是讲解理论部分,无法让学生很好的完成实验实训技能部分。这样很明显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课外实践课程无法保障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课不得少于总课时的百分之五十,其中课外实践课程也占有百分之十以上。如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外实践课程总课时有1102学时,其中包括有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关键的实训环节,专业课程的课外实践课时有172学时。但在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中,往往无法达到实践的预期效果,因为课外实践实训基本都是安排在校外实习基地或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实训单位,因此指导教师在教学监督与检查方面没办法落实,有时跟踪也不是十分到位。在顶岗实习的教学活动中,也无法落实足够的企业岗位给每位学生实践锻炼。使得学生的课外实践课程无法保证达到预期的效果。

2.3 实践考核不科学 实践教学的考核与理论教学的考核主要不同是实践教学的考核要突出学生操作技能和创造能力的考核。应用型人才教育更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围绕着社会行业对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许多的课程设计都是从课堂内系统的、综合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延伸到课外的自主开放实验及校外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相结合的培养。特别是计算机及物联网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速,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要同步更新。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依然占据目前的课程成绩考核,如一般教师都偏好于闭卷考试或进行单纯的理论考试+实操考试方式,也有些教师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权值,有些任课教师就随意让学生提交学习心得等等。这些考核方法与方式都不能科学的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3 物联网环境下实践教学改革

3.1 改善实训条件 在物联网环境下要培养出高规格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在办学实践中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确保学生实践教学的实习及实训质量。为此,首先要加强校内专业实验室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充分保障实践教学课程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效果,让学生能真正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本院为例:日前,在学院新实训大楼新建“网络服务器实验室”、“网络路由交换实训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等,同时计划采购一批网络服务器、三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这样可进行服务器配置、网络规划与设置、网络工程技术实施等实习实训;在综合布线实训室搭建有实训模拟墙、机架及配件、程控交换机、理线器等,可以完成室内水平工作区系统实训及弱电井垂直工作区系统实训等项目,这样充分改善了校内实训条件,满足专业课的实践教学要求,如《网络工程师综合实训》、《网络设备安装及配置》、《网络工程技术》等课程的实训环节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3.2 加强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一项系统及复杂的工程,只有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再配套相关的法规、政策的有力保障,才能确保较高的质量与成效,取得应有的实效。近年来本院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推进学院转型创新发展,各教学职能部门积极与企业充分合作,适当处理校企深度融合关系,积极拓展“校中企,企中校”模式,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平台。今年本院相继与广西区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广西科友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尝试了校企深度合作,极大改善了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的实践实训条件,同时可安排学生到这些企业进行课外实践、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其中广西区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已在本校新实训楼搭建了实验室,将部分评测设备安置在学校实验室中,这是真正意义的“校中企”,方便学校实习实训环节的开展。近两年来,本院与南宁智全教育公司签订了“2+1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的学生中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极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课外实践能力与技能的培养,目前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 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为更好激发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鼓励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其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更加有利于适应IT市场人才需求,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及岗位技能需求,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同时根据实践课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灵活的考核标准,使得实践环节的考核更加科学化和标准化,提高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根据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制定如下几种考核方法。①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考核。目前应用型人才培训强调“双证”教育,强化学生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考核,学生可报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络工程师考试”、“网络管理员考试”等,这样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实践与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②实践技能考核。实践技能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技能考核也是实践教学考核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实践技能其实就是动手能力或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考核的方法通常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根据教学要求及实训重点,围绕某技能点展开的实践性考核方法,如设计一个网络故障问题,或给出若干条件要求设计一个服务器系统等,让学生去诊断与修复故障。这样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③项目实施考核。项目驱动教学方式是目前人才培养的一种典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要求全体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活动,是一个真正的创造性实践技能锻炼活动。参与的学生通过项目实践活动,切实理解和掌握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切身体会创新实践的乐趣,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方式上一般可采取项目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论证报告、撰写工程文件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如局域网组建与管理实训课,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撰写符合标准的网络工程招投标书和项目施工方案的形式,取代原来的传统理论考试。

篇4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云计算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8-0029-04

一、引言

云计算因其集约化管理、弹性扩展、按需分配、虚拟运算、高性能、低能耗等优势,正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云计算产业链正以惊人的速度及影响力快速发展,2015 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378 亿元,整体增速31.7% 。随着智慧城市、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网等概念的兴起,政务云、城市云、教育云、医疗云、工业云等云平台的快速普及将催化云计算技术应用的落地与推广,云计算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云计算产业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在未来几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仍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突破性地将大数据、大平台、大服务、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等深度融合在一起,为云计算市场带来创新活力,改变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孕育着极其广阔的产业链与创业机会。云计算新兴产业的崛起及云计算人才的严重缺失,对高职教育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精神,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上要紧密契合社会经济与产业的发展,要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高职院校为契合云计算产业的飞速发展,正在筹划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也有很多学校将原有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调整为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基于现状,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的专业定位、职业岗位、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等关键要素还在研究与探索中,目前急需落实的事情之一是明确高职云计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构建课程w系,为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提供可靠依据,为培养适应云计算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起到推动与促进的作用。

二、云计算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许多IT企业已经开展垂直行业的云应用布局,如华为已经对外面向金融、媒资、城市及公共服务、园区、软件开发等多个垂直行业与企业提供云服务解决方案,宣告云服务、云应用将渗透至各行各业,未来云计算与各领域的融合将不断加深,通过构建超大体量的云生态系统,以满足不同传统企业的转型需求,助推行业转型发展。云计算服务商将不断加强与各垂直领域的深度合作,开拓更大的云计算服务空间。

随着云计算这种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IT技术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无论信息化的整体架构设计,还是计算、存储、网络的虚拟化技术,都与传统的IT专业技术存在很大不同,云计算人才严重短缺。云计算产业因其层次丰富、技术新对IT专业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从云计算产业链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SS)、软件即服务(SAAS)三层生态体系结构来看,出现一批新的工作岗位,如数据挖掘专家,移动应用开发和测试、算法工程师,商业智能分析师等,与此同时,也会促进原有岗位的更新,比如网络工程师、系统架构师、咨询顾问、数据库管理与开发等。

三、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云计算产业对人才需求层次十分丰富,既需要高端的云系统分析师、系统设计师、云系统架构师、数据挖掘专家、算法工程师、商业智能分析师等,也需要大量能从事云平台系统基本架构与云计算平台管理、熟悉云产品与服务特点、熟悉在云平台上常规应用的部署、能解决云产品与服务的常见问题与运维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大量调研与分析,发现云计算产业所需的人才结构中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约占云计算产业人才需求总体数量的三成,其他为位于产业链下游的技能型、应用型的信息技术人才,约占总体需求的七成,从而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人才需求的“金字塔”分布。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是一所地属广东的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中根据国家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为社会培养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精神,坚持以服务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宗旨,紧密契合广东及广州云计算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办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通过大量企事业单位的调研、分析与专家论证,把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云计算产业链中数据中心的管理、维护及运营,面向大数据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面向云系统集成及企业终端服务等领域,培养运维工程师、虚拟化工程师、数据分析师、产品及项目经理等技术技能型人才。面向的主要工作岗位集中在技术技能型上,从事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的重复性操作、维护与服务类工作,为云计算中下游产业链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型的信息技术人才,位于产业链上人才需求的“金字塔”结构的中下游,与本科院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云计算人才形成人才递进式分布状态,如图1所示。

四、高等职业教育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

坚持四个“对接”的原则。在充分开展云计算产业调研与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为引领,坚持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对接,进行高职教育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充分体现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课程体系的职业性。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双融合”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行动为导向进行高职云计算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既要包括创新思维、科学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基本素质与素养课程,同时也包括与云计算产业发展高度融合、有机衔接、能力递进、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群。既要符合云计算产业因其自身飞速发展所需的创新性以及所带来的创业机遇的特性,同时又要考虑云计算产业对高职人才创新思维、人文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等要求。所构建的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必须符合云计算产业自身发展的创新性、先进性与前瞻性的特性。

(二)职业岗位分析

在充分论证高职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所对应的岗位及岗位群。围绕面向数据中心的管理、维护及运营,面向大数据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面向云系统集成及企业终端服务等职业领域,分析得出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的初始岗位为数据中心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数据系统管理员、云产品经理等。通过在初始岗位上的经验积累与能力提升,相应的发展岗位为云计算系统运维工程师、虚拟化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分析师、项目经理、网站设计师等。通过对这些岗位对应的任务进行分析,形成了高职云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对照表,见表1。

(三)确立人才培养规格

针对数据中心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数据系统管理员、云产品经理、云计算系统运维工程师、虚拟化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分析师、项目经理、网站设计师等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明确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如表2所示。

(四)构建高职教育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首先从职业核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包括虚拟化技术与应用、SHELL实用技术、云存储实用技术、Hadoop系统搭建及维护、HBase应用与开发、OpenStack设计与实现6门课程,其中HBase应用与开发、OpenStack设计与实现为核心创新课程。根据专业核心课程进一步反推支撑专业核心课程的专业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及算法、云设备互联技术、实用操作系统、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web应用与开发、Java程序设计与开发等,其中web应用与开发、Java程序设计与开发为平台创新课程。根据创新思维、创业素养、人文素质、职业能力等关键要素确定通识课程,依据产业发展的趋势与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确定专业拓展课程。从而形成了由通识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构成的,创新思维、创业素养、职业能力深度融合的知识能力递进式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课程体系。

篇5

【关键词】微视频;网络工程;实践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工程师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大,高校中以网络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主要专业为网络工程,网络工程课程是实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网络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学习和掌握好该门课程的重要环节。

1网络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网络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网络工程专业每个班级人数基本都在40人左右,上机过程中是一人一机的模式,学生都是在自己机器上完成实验任务,当有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实验教师由于只有一名,不能及时有效地对所有学生进行实验指导,辅导过程往往是顾此失彼,实验环节的指导力量无法及时跟进,学生的实验进度受到影响,产生的结果是实验教师在实验课上忙的团团转,还是有些同学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2)我校网络工程课程共计64学时,其中理论部分32学时,上机实践部分32学时,理论教学主要是在教室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实验教学是在机房进行。在理论教学中,授课教师利用PPT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讲授,对于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实验,主要是通过模拟器软件PacketTracer进行操作演示,学生针对授课教师实验部分的操作演示,课堂上理解较好,也能了解实验配置操作的大致步骤,但是当课堂上演示了过多的操作案例后,学生难免无法记住全部操作步骤。另一方面,网络工程的上机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都不是在同一天开设,都是相隔一天或几天,这样当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时,对于理论课程讲授的知识会忘得更多,不能很好地对上机实践环节起到促进作用。(3)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未完成的实验内容,期待课后在自己电脑上完成,但是课后做实验遇到问题时,又缺乏有效的指导,使得实验内容不能很好地完成,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导致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针对网络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将网络工程各个实验内容的操作演示录制成微视频,并将微视频在网上进行与共享,应用到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视频,学生不仅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凡是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重复观看授课教师对于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微视频,这样对教师课程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终提高整个网络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

2微视频在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微视频是指一种视频,是相对于传统的长视频而言的,他的主要特征是短、小、精,一般制作简便,针对性较强,时间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比较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记录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1-2]。微视频可以是个体通过手机、摄像机拍摄的视频,也可以是用专用的屏幕录像软件进行录制的视频。微视频的格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是常见的AVI视频格式,也可以是DVD格式、MP4格式、FLV格式和SWF格式等,一般需要客户端使用相关的播放器进行播放。在网络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模拟器软件的操作演示已经成为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一般会在PacketTracer模拟器软件上对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进行实际配置的方式进行授课,这个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非常直观的理解和认知。然而对于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演示,学生往往能听懂但是记不住,这样导致学生自己做实验时会产生一些错误。那么在这种以操作演示为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微视频的一些优势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辅助指导,帮助学生在对知识遗忘时完成相关的实验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授课的质量。在我校的网络工程课程中,已经将微视频引入到网络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通过电脑的屏幕录像软件将网络工程实验的屏幕演示步骤和语音讲解录制成视频,每个视频大概几分钟。视频制作出来以后,我们将视频到网络工程课程网站上,学生可以在线观看,也可以下载后观看。微视频在网络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微视频对于学生的学习更便捷、且信息量较大。在老师讲解和操作完实验内容之后,学生做实验时遗忘程度较高,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还是容易出错,我们可以对网络工程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制作一套网络工程实践教学的微视频,并将视频放到网上进行共享,使学生能够进行重复学习,解决遗忘程度高的问题。微视频比传统的文件形式携带了更多的信息量,不仅包括文字信息,还带有教师语音讲解的声音信息,这会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容易。微视频由于容量小更容易携带,因此学生可以灵活方便地将其保存到手机、MP4等移动终端设备上随时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微视频记录的知识点较为单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更为容易。目前网络上的教学视频包括了相关知识点理论和实验的所有内容,如CCNA课程视频,一个视频文件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视频时间短则五十分钟左右,长则可达100分钟。这些视频都会给学生的使用带来一些困难,学生在学习每个知识点的时候,当实验配置出现一些问题时,难以找到视频中确切的相关内容,并且难以把握相关视频的重点,这样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因此把大知识点分解成小知识点,并将小知识点录制成微视频,学生通过查看微视频来学习,跟着微视频自己一步一步进行相关实验,将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自觉性,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现有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操作讲解之后学生再练,在老师操作演示过程中,学生往往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从而在自己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时,出现一些错误,需要老师指导,然而教师又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通过引入微视频,可以使得学生弥补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由于注意力不集中错过的知识,通过查看相关知识点的视频就可以解答自身存在的问题,重新学习本课程知识点的关键部分,不至于影响今后知识的学习,这种方式也可以大大减少了授课教师的重复性劳动。

3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我校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微视频引入到网络工程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对网络工程各个实验知识点进行提炼、归类,进行微视频的制作,将微视频上传到网络工程课程网站进行共享,作为网络工程教学辅助资料,方便学生课上和课后进行下载和观看,探索了微视频资源在网络工程教学中的优点,有效改善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苏岩.微视频发展历史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1):33-35.

篇6

关键词:网络技术;准职业人;产学合作;培养方案

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能就业的人并不都是职业人,职业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从业教育或岗位教育,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准职业人”[1]。

学校人和准职业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后者在掌握必备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必须掌握大量的实际操作技术或技能。与本科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标准不同的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必需、够用”的技能型人才,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学生的学识、能力和素质,可以直接上岗,为单位创造价值。用人单位直接购买的是学生的能力[2]。因此,体现在高职教育上,更要重视以培养准职业人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学识、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这就是高职教育的任务,我们必须为完成这个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建立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案,并在整个过程中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下面结合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作一介绍和分析。

1准职业人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了走产学结合的高职发展道路,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和建设,引导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该文件把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必须要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只有校企合作才能加强内涵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制定科学的准职业人的培养目标和与市场接轨的人才需求规格。我们经过不断的市场跟踪调研,并结合校企合作单位提供的当前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规格,制定了明确的、岗位针对性较强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我们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准职业人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产学结合为途径,重点面向两淮煤炭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网络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应用服务实践能力,胜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岗位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我们在了解企业对网络人才的具体要求的基础上,以各类企业所急需的网络管理员为就业岗位目标,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制定准职业人质量规格:(1)具备企业员工的必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2)能够熟练应用、配置和调试网络设备组建企业网络;(3)能够熟练安装并管理Windows和Linux两大平台上的各种应用服务;(4)能够独立完成企业网络的日常运行维护,如数据库、网站应用等;(5)能够快速排除企业网络环境中的一般性故障;(6)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产品宣讲及资料、专业文档撰写能力。

作者简介:宫纪明(1972-),男,讲师,工程师,硕士,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2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制定准职业人培养方案

人才的培养的途径有很多,但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途径是校企合作,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个发展规律。由于近几年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校内教学资源建设跟不上,教师缺乏IT企业经历和项目实践经验,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跟踪不够。因此,仅仅由校内教师来设计合理、有效、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培养体系,是难以做到的,且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及财力也都是无法满足的。因此,利用可能的条件,特别是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取得预期的目标。为此,我院与北大青鸟开展网络人才培养合作,引进印度IT教育的经验和模式,开设了网络工程师特色班,并合作设计了完整的课程体系。

总的课程体系分为两个阶段:所有骨干课程均由北大青鸟提供,两个阶段都贯穿了公共英语、专业英语(对于IT专业学生,英语是必须要加强的)教学和职业导向训练课程;每一个阶段最后都有项目实践课程。两个阶段设置的课程都对应了能够实现的就业目标和具体岗位,整个课程体系完全避免了本科教育脱胎换骨式的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细划分和重叠,体现了“必需,够用”,突出了实践教学,建立了模块化、进阶式的技能规格训练体系,强化了职业导向训练。与此对应,北大青鸟提供了相应的学生教材和集教学大纲、教案为一体的教师用书,方便了教学。整个培养方案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特色鲜明。

3将就业导向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过程

3.1认真做好入学教育

受长期“学历教育”思想影响的学生,许多学生不理解作为一个职业人的教育目标,存在许多错误认识。为此,我们在新生入学军训期间,充分利用军训间歇和晚上多次开展入学教育活动,分析当前就业形式和IT人才需求现状,阐明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准职业人素质的人才而不是一纸文凭。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凭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学识水平,为单位创造价值,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学生必须在三年学习期间努力打造好企业网络管理员岗位所需要的学识、能力、素质,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准职业人。要详细为学生介绍和分析成为一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准职业人必须达到的目标和质量规格,即前面介绍的六种能力和素质。同时,要客观地分析说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前景和历届成功案例,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信心,努力打消学生盲目转专业的认识误区。当然,介绍新环境下本专业学习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要学生完全改变过去的题海练习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机房和实验实训室的训练模式。

3.2“双师”教师在实施准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1)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把学校人培养成为准职业人,必须有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我们选派了一些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培训,刻苦学习培养项目实践能力,体验和领会企业所需的职业道德素质;学习培养准职业人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通过企业最终的考核获得讲师资格,彻底改变观念,真正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

(2) 培养目标的教育和引导。针对许多学生对培养目标的模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位教师都要向学生阐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分析所教课程在本专业中定位、需要熟练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其今后能够从事的岗位,使学生树立以就业为目标的学习导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标性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努力成为准职业人的信心和学习热情。

(3) 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积极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大量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案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互动效果,参与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的过程指导,强化企业模式的模拟训练,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逐渐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实现培养质量规格的有效教学模式。

(4) 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和训练。高职学生尤其是二专批次的高职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而且有很多的不良习惯,例如不善表达、缺乏沟通礼仪常识,甚至连自我介绍都不知从何说起,更缺少在压力环境下推销自己的能力和技巧等。这些都会影响学员将来在职场上竞争力,职业教育有责任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素养。我院引进北大青鸟的COT课程,并贯穿于两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效果非常显著,学员经过COT课程的学习和经常性训练,精神风貌焕然、乐观自信、勤奋积极、优雅大方。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关键,只有把握好这个关键环节,才能真正顺利地把学校人培养成为准职业人。

3.3为学生提供课余时间机房实验室开放服务

这个环节是不容忽视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必须采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高职IT专业的学生,坐在教室里上自习是很难提高实践能力的,因为,实践能力的提高光靠作业和看书是不行的。辅导员要明白这一点,不要把学生拴在教室里,必须让学生进入机房实验室,反复训练教师安排的任务、模拟项目内容,要安排教师现场指导,最好由机房管理员来指导,但要提高管理员的指导水平。

3.4专业核心课程的教考要分离[3]

培养准职业人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既然采用校企合作单位开发的针对具体岗位要求的规格和素质的教材,那么,课程的结业考试应该由企业命题和阅卷。我院学生是在核心课程学习结束后参加北大青鸟组织的网络工程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的学生可以同时获得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既保证了质量又实现了“双证”结合,还节省了额外的费用,并可以作为教师定量考核的依据。

4与合作企业签订对口推荐就业协议

虽然高职IT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很高,但并不代表高职的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就强于本科。许多同学毕业时缺乏对口就业岗位实际技能和素质,大部分学生刚毕业就远离了专业直奔电子厂而去了,在电子厂的生产线上夜以继日地重复一个简单枯燥的动作,干几个月,学生确实腻烦了,于是跳槽到另一家电子厂,又重复另一个动作。这样下去,高职教育就失去了意义,必须改革,校企合作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法宝。在签订校企业合作协议时,必须附加由企业推荐获得职业资格证毕业生对口实习和就业的条款。这样既能提高就业率、保障就业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和未来职业的发展。把就业任务交给企业来安排,还可以大大节省学校的人力和经费开支。

5结语

高职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具职业道德素质又有职业技能素质准职业人是一个大课题[4]。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的重要法宝,也是快速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唯一途径。但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只有把握好上述四个关键环节,才能事半功倍,最终实现把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准职业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叶杰英. 论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准职业人的培养[J]. 职业教育研究,2008(11):43-44.

[2] 冯茂岩,曹志平.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9(9):63-68.

[3] 袁翠. 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构建高职特色技能考核体系[J]. 中国高教研究,2007(6):60-62.

[4] 刘冬梅. 2008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及投入分析[EB/OL]. (2008-8-27)[2009-11-18]. / 2008/08/271409150794.shtml.

On the Key Issues about Training Vocational Network Technicians Based on the

Target of Quasi-professional Persons

GONG Ji-m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aibei 235000,China)

篇7

关键词:专业建设 教育市场研究 企业岗位需求研究 差异化竞争

 

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要顺应市场需求

        1.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现状 从21世纪初我国推进国家信息产业化开始,到目前各大院校积极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经济、人文、教育、科技、管理、咨询、中介等社会信息服务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形成良好的就业环境。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已从传统的科技信息管理部门、图书馆以及文献信息服务部门延伸到各类企业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中。该专业毕业生更多的参与到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处理技术应用、数字化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多方面的工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世界IT产业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正陆续在我国设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从我国现状来看IT人才总量存在严重不足。据测算,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至少需要140万人才,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80万人以上,而我国每年只能培养50万左右,缺口很大。目前国内各高校目前都在摸索和探讨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创新问题。 

        1.2 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以及“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方针,使我国信息产业得以高速发展。特别是加入国际世贸组织后,IT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压力,这些企业不仅需要计算机软、硬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通信工程师,更需要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复合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对信息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要,信息产业部已全面启动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按照信息产业部《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意见》的要求,从2004年1月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信息技术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加快培养一大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管理人才,5年内培训5万名高级信息技术人才,50万名中级信息技术人才和500万名初级信息技术人才。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3月颁布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主要针对的人群是从事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士;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咨询顾问等。

        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颁发,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调查分析师是政府和企业紧缺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中重金难求。根据目前我国有一定规模的专业调查咨询机构1500多家,有关的研究机构上万家,但是专业调查分析人才缺乏的现状,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定量调查方法,收集有关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技能,使学生在数据分析、模型分析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开设信息管理专业是顺应时代的,但在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国家和市场的发展而调整和创新。

        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2.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为顺应市场需求,我们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信息管理专业的建设。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同步进行,相互支持,参与教师共同完成对教育和企业市场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研究。

        2.1.1 教育市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专业建设不但要依托企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研究,还要着眼于教育市场对人才培养方向的研究。在研究中还要充分重视和结合地域经济、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而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我们院校处于北京的特殊环境,通过对现阶段国内以及北京市教育市场的研究,分析并掌握竞争对手专业研究和发展领域、学生培养方向、其他地区专业特色等信息;通过对现阶段国内以及和北京市企业特点,结合北京市政府对北京总体规划的研究,从而制定差异化竞争方向,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系统的调查与研究

        ①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研究 我们对全国大约50家本专科拥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分别为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训项目设置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要总结和发现全国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各个院校课程设置的关系和差异,并通过进一步数据统计和分析,甄别出新技术和新理念,为专业建设做好准备。

篇8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类专业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当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运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对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进行了调查,并加以分析,对师范院校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计算机专业就业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方法是传统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共收回传统问卷100份、网络问卷400份,调查对象是我校计算机学院专业学生实习及就业单位、人才服务中心及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包括本省及其他省市与我校有用人历史的中小学校、中小企业等。调查表主要有基本信息和计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见表1)两部分组成。调查中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但中小学计算机教师需求量减少。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大量使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专业的编程人员及项目负责人或相关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和网络安全人才显得非常缺乏。从人才需求调查表的结果看,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优秀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以往需求较大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岗位逐年减少,教师岗位已不能作为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唯一出口。

(2)地区需求差异明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有一定需求,他们将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

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而在中小城市,则大量需求从事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等技术工作。

(3)企业招聘时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①要求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希望在短时间内具备上岗能力。多数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大多数企业希望员工尽早具备上岗能力,希望降低再培养成本。在对新员工培训方面的调查中,愿意提供一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74。52%,愿意提供三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占25。48%,愿意提供三个月以上培训时间占o%。②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多种技能的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如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基础上,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产品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也能胜任。据调查,单位要求人才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占84。23%。而不要求的仅占15。77%。这反映了现代企业在人才运用上,更加强调使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③要求专业毕业生具有与从事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企业对ri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认证、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和网络工程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和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④要求具有突出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调查显示,企业中的负责人对本科生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4)对专业学生专项能力的要求。在专业学生专项能力调杳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编程与软件开发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此外外语能力、信息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次之。

2、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的研究

通过以上社会调查分析,发现沿用过去专业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要对目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及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毕业生就业需要。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计算机专业培养上,必须与行业接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在充分认识和调查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运用课程理论和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设计。

(2)确定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重点在于研究如何使培养目标多元化,从而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和企业用人需要,进而形成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在充分考虑服务区域和现有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学生采用分专业方向的教学,真正落实多元化的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出口的学生,采取不同培养方案。如在大四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对希望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增加理论知识讲解的选修课。对

希望就业的同学,增加实践课程的选修课,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从适应就业需求的角度,社会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备多种技能,应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

篇9

起薪从3000元/月到5000元/月不等,若有2至3年工作经验,年薪可达10万~15万元,甚至高出很多相同服务年限开发人员的薪资水平”,媒体报道中所提到的这个收入诱人的职业,就是软件测试工程师。前程无忧网的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1~6月,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年供需比达到1∶50,与人们熟悉的硬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一起成为IT领域的热门职业。

仅仅几年前,软件测试在中国还并不被人熟知,一些软件企业把写代码慢的人派去做测试工作,一些软件企业甚至出现了自己开发、自己测试的怪现象。2005年10月,软件测试工程师被劳动部正式列为第四批新职业,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也明朗起来。

这几年,中国软件市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了软件测试人才的极度稀缺?什么样的人能够胜任这个热门职位呢?

软件测试渐升温

米璐是莱博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开发与测试业务总监,他用“惊讶”一词来形容他曾看到的某国内大型证券公司应用系统上线前的状况:除了简单的功能测试外,这个系统没有接受更严格的测试,证券公司自己也在嘀咕,这个只经过小规模测试的系统是否能够应对上线后可能面临的大量交易需求?

与国内的情况不同,米璐在国外看到的情形却是,一个项目完成后,软件企业不仅要实现客户提出的功能需求,还要为客户提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访问速度、大量交易模拟运行情况、系统临界值等数据,从功能、可靠性、效率、用户界面友好度、升级便利性、迁移便利性等多个方面对软件进行测试。他说,“测试是软件开发的一部分,也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微软、IBM等大型国际企业中,软件测试一般会占据项目周期一半以上的时间,以IE4.0的开发为例,代码编写时间为6个月,测试程序则耗费了8个月的时间。“经过必要的测试,软件缺陷数可至少降低75%,而软件的投资回报率能达到350%。”清华大学教授郑人杰分析说。

与国外软件企业相比,目前国内软件企业对软件测试的认可度要低很多,莱博智公司的软件测试客户仍以国外客户为主。不过,软件测试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显示出这块市场需求不断升温。

外包热的连锁反应

迅速发展的中国软件产业,加上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外包市场的现实,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软件企业开始重视软件的质量控制,外包企业可以说是第一批与国际接轨的软件企业。

2007年底登陆美国纽交所的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软件测试外包业务占总营业额50%的软件外包企业;2005年被海辉收购的天海宏业国际软件公司曾是中国最大的离岸软件测试服务提供商。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在获得软件开发业务的同时,也获得了大量软件测试业务的单子。

另一方面,由于软件测试方面的缺陷,导致软件质量不过关,不仅损害软件企业自身的形象,更会给客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进而影响企业赢得更多客户,这让中国软件企业开始改变对测试的态度。

东软集团嵌入式事业部的项目主管王强明显地感觉到,客户对于测试重要性的认识也在变化。以前,在“系统设计―各单元编码―集成―系统测试”这个链条中,测试团队在集成和系统测试环节才参与进去。如今,系统设计环节就已经出现了测试团队的影子。“越早发现Bug,就越能节省更多的成本”,王强说。

人才缺口巨大

到底中国软件测试人才的缺口有多大?

米璐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估计,像微软这样的软件产品公司的开发与测试人员比例能够达到1∶1,甚至测试被放到比开发更重要的位置上,至于做定制软件开发的企业,也几乎可以达到2个开发人员配备1个测试人员的比例。按照这个比例推算,中国软件测试人才的缺口可想而知。

但是,找到合适的人才太难了。最近一年,王强都在为自己的团队寻找合适的软件测试人才,让他失望的是,招聘情况并不乐观。“很多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更愿意做开发,而不愿意做测试。毕竟,做开发参与的是软件生产过程,能够接触到设计、编码、测试等全部环节,从开发向测试岗位转变也更容易。如果一毕业就做测试的话,这些人几乎不可能再去写程序了,因为他们缺乏写程序的实践”。

如果说软件开发工程师是专家的话,软件测试工程师可以说是杂家。除了要熟悉相关的测试理论和常用的测试工具外,他们还要了解数据库、操作系统、编程等全方位的基础知识。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更多的非专业素质,包括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全面的技术能力、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篇10

职教中心毗邻邯郸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距离京珠高速路邯郸出口仅2.5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占地247亩,一期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1.8亿元。学校由清华大学精心设计,建筑风格别致、功能齐全,建筑群体区分为理论教学区、实践训练区、图书阅览区、学生公寓、师生餐厅、综合服务区、运动区、文化广场和休闲花园等。

学校拥有150个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先进的计算机校园网将办公楼、教学楼、实训楼联为一体,可以方便快捷地开展网上教学、网上学习。2.5万平方米的实训楼内,有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的各类实训(验)室69个,供学生半工半读,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OSTA信息技术特许授权考试站,是河北省安全培训三级资质单位、河北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单位、邯郸市阳光培训基地,可以对汽车维修工、车工、钳工、电工、焊工等52个工种进行职业资格鉴定。

学校专业设置以工科为主,设有汽修电子部、冶金机电部、信息技术部、财会商贸部、幼教服美部5大专业教学部近30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11个,国家级汽修专业人才培训基地1个。学校是教育部指定的全国28所丰田汽车项目实验学校之一、河北省半工半读试点学校。现有在校生7000多人。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430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355人,本科学历达100%,研究生22人;高级教师124名,中高级教师占教师的70%以上;专业教师171人,占教师的49.4%;双师型教师122名。有200余人次的教师获全国和省级以上奖励。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有文化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紧盯市场办学,按照市场需求设专业,按照专业工种设课程,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双元制、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不仅能拿到毕业证,还能拿到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6%以上,位居河北省职业学校前列,且毕业生多在北京、天津、深圳等大、中型企业就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年轻的职教中心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征途上,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努力向着人民满意的一流职业学校迈进。

汽修电子部

现有专任教师37人,高级教师11人,中级教师26人;双师型教师17人,其中技师3人,高级工6人,中级工8人;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10人,国家汽车维修技能考评员6人。

开设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设有对口升学、电控发动机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汽车电工、汽车钣金美容、汽车营销等专业方向。并设有汽车维修短期培训,开设电控发动机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汽车电工及空调维修、汽车机修等培训。

现有教学班9个,在校生350人。设有对口升学和就业两个培养方向。

财会商贸部

财会商贸部现有专任教师56人。其中专业课教师26人,文化课教师30人。高级教师15人,中级29人,初级12人。研究生3人。国家、省、市级具有专业技能证的教师24人。

财会商贸部设有会计电算化、商务应用、现代物流、旅游与酒店管理四大专业。

现有教学班25个,在校生1200余人。设有对口升学和就业两个培养方向。

信息技术部

信息技术部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研究生6人(计算机方向的工学硕士3人,教育硕士3人),高级教师12人,中级教师31名,初级12人。80%以上专业教师取得了“双师型”技能证书,其中有CCAT网络安全工程师,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计算机调装技师,高级计算机程序设计员,高级计算机操作员等。

信息技术类专业开设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和动漫制作四大专业。其中动漫制作专业是与香港数码动画学院联合办学的骨干示范性专业。经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学校成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以承担各种计算操作员,程序设计员等职业的中初级工鉴定。

信息技术部现有教学班级26个,在校生人数达到1200多人。设有对口升学和就业两个培养方向。

冶金机电部

冶金机电部现有专任教师61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达90%,其中高级教师15人、中级教师31人、技师8人、高级技师1人。双师型教师38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10人。

现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机电技术应用、钳工、电工电子仪表、工业自动化、冶金、铆焊八个专业。

现有43个教学班,在校生2000余人。设有对口升学和就业两个培养方向。

幼教服美部

幼教服美部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高级教师14人,中级教师33人。双师型教师7人。幼教专业教师18人;美术专业教师8人;服装专业4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