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投资范围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保基金投资范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保基金投资范围

篇1

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这样一个方面的问题:对于我国而言,在各项改革事业横向发展与纵向延伸的背景作用之下,承载着整个现代经济社会安全保障与减震关键作用的社会保障问题备受各方工作人员特别关注与重视。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社会保障制度功能的实现往往需要以社会保障基金的高效运转为基础,这也就使得社保基金成为了研究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所在,有关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成败更是直接体现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成败,其重要意义是可想而知的。本文试针对以上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现状分析

自2001年以来,社保基金理事会就负责着对我国社保基金的全面管理。在相当长的一段发展时间内,我国社保基金投资主要集中在存款以及债券这两个方面。然而现阶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作用之下,全国性社保基金投资领域正呈现出持续扩大趋势。与此同时,新型投资工具的出现于引入使得社保基金能够以更为丰富且多样的方式进行投资领域。简单来说,从宏观角度上来看,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扩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扩大了局部性投资的整体性风险,与此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局部性投资的整体性收益。

2.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自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次贷危机不断蔓延以来,全球资本市场既有不稳定问题使得我国现阶段有关社保基金的投资行为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在这一发展背景作用下,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与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本文由收集

2.1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存在的投资组合风险及问题分析:对于我国而言,结合我国现阶段《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条例暂行办法》的相关标准与要求,在针对社保基金投资行为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存款与国债投资的比例应当始终保持在50%比例以上。与此同时,企业债券以及金融债券投资的比例应当始终保持在10%比例范围以内,其他类型的股票投资以及证券投资基金相关投资比例同时也应当严格控制40%比例范围以内。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现阶段全国性社保基金所配备的投资渠道仍旧比较窄,与此同时资产投资的集中性问题仍然比较凸显。总的来说,加大的资产投资比例变动幅度使得我国现阶段社保基金投资的组合无法较为真实与有效的针对风险因素进行合理预防与控制。

2.2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存在的操作风险及问题分析:对于我国而言,现阶段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所面临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社保基金在进行投资操作过程当中,受到社保基金投资行为相关工作人员对整个市场经济发展形式以及资产价值判断失误以及信息数据失效因素影响而最终致使社保基金投资失误的问题。相关实践研究结果表明:社保基金投资行为的运作往往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人才进行专业性操作,这对于现阶段整个社保基金投资所处不稳定市场的实际情况而言同样如此。

3.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优化措施分析

鉴于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现状,全国社保基金在2012年度应当针对投资风险予以更为合理的控制,对于股票投资行为应当继续保持审慎性原则,在此基础之上合理增加投资产品,并针对投资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其目的在于逐步缩小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比例。以上主流思想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社保基金长期以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以及责任投资为准则,始终落实安全至上、风险控制的投资理念。基于对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理念的遵循,结合当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针对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优化应当落实在对风险因素的合理规避上。具体而言,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对于社保基金管理而言,优化的关键在于以加强监管的方式合理规避社保基金投资行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基于对监督管理的强化,要想最大限度的规避社保基金投资行为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1首先,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应当着眼于对运行独立的专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构建:运行独立的社保基金监督管理机构及部门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负责定期向社会大众针对社保资金的筹集与运用情况进行规范且即使的公式,确保社会公众以及各类型新闻媒体对于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及各类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作用能够得到充分且有效的发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有效抑制了地方部门或个人以行政名义进行社保基金挪用的违法行为,从而确保了社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3.1.2其次,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应当着眼于对社保基金投资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通过构建信息披露制度的方式,全社会范围内的社保基金的运营以及管理状况均能够以一种相对公开化且透明化的方式所呈现,从而使得社会大众能够明确各个时间段内社保基金的投资、收支、收益以及亏损情况。

3.1.3再次,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应当充分遵循安全性、收益性以及流动性的顺序展开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社会大众普遍将社保基金简单理解为“养命钱”。从这一角度上说,社保基金自身所具备的安全性特征是极为关键的。换句话来说,在针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管理的过程当中,安全性应当始终是第一位的投资原则。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相关部门机构在针对我国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行为的过程当中,必须采取强制性的方式将一部分社保基金投资于安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证券当中(例如国债等)。与此同时,对于风险性资产的投资应当是中采取分散投资方式,借助于此种方式合理控制风险因素,并且还应当在社保基金投资组合中针对风险度水平较高的金融工具投资比例予以严格控制。

3.1.4最后,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应当针对既有行政法规加以严格执行:相关部门机构及工作人员在针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管理的过程当中,应当针对现阶段已有的行政法规加以严格执行,加大对社保基金投资过程中所出现的违规、违纪及违法问题的惩处力度,特别是对于基本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行为而言,监管力度应当不断强化与落实,确保这部分社保基金能够在投资过程当中安全保值与增值。

转贴于

3.2对于社保基金所涉及到的投资领域而言,优化的关键在于以分散投资的方式合理降低社保基金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分散性投资是确保设备现阶段社保基金投资安全以及投资收益合理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应当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2.1首先,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应当借助于投资组合最有理论实现对市场风险因素的有效防范:从现阶段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组合角度上来说,除结合我国现阶段相关政府部门机构借助于强制性措施实现对基金资金投向的规范以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工作人员还应当结合市场发展实际以及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主性决策,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最优化投资组合予以合理选取,进而获取最高的投资效益。

3.2.2其次,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应当借助于分散投资方式实现对市场风险因素的合理降低:分散投资方式应当如何在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优化过程当中发挥其应用优势呢?笔者认为,其重点应当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应当积极拓宽海外投资渠道: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针对整个国际市场范围内富有国际投资经验与业绩稳健的专业性投资公司进行管理与专门运行。投资公司的选取可以采取招标竞争的方式,吸引国际范围内知名基金管理公司参与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竞标作业;②.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应当积极参与金融衍生品的投资行为:我国现阶段社保基金投资渠道较少,且社保基金投资行为保值增值实现难度较大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达水平较低,可供投资的产品较少,无法在有限的对象选取范围之内构建最为优化的投资组合。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应当参与开发市场最具潜力投资品种和金融衍生工具。实践表明: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会伴随着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的增多而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增长趋势,由此也使得社保基金投资状态的保值及增值能力有效提升。

篇2

【关键词】社保基金 投资渠道 对策

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现状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分为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等,其中,养老保险基金数额最大,在整个社会保险制度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统一集中管理,是政府参与社会保障、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目前采取的方式主要是政府集中管理模式。

2001 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开始了多元化的投资。根据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除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外,还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以及投资海外市场。对于银行存款、国债等风险较小的投资,由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专业人员直接运作,股票等风险较大的投资,委托给专业投资机构投资运作。2003 年社保基金开展了债券回购业务,同年6月9日社保基金首次进入股票市场,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申购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股。2004 年经国务院批准进行了股权投资,并开通了上证50ETF 直接投资渠道。 此外,在进入新的资本市场方面,2006 年 5 月 1 日《全国社保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出台,社保基金海外投资正式展开,对社会保险基金有提供了更广阔的投资渠道。

自我国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运用以来,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我国社保基金的实际投资组合貌似安全却收益率偏低。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对货币价值的影响,社保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很低。

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因受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社保基金运营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社保基金在投资渠道和收益率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社保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偏低,且稳定性较差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保基金投资还停留在初级水平,投资渠道狭窄,银行存款和国债等风险性较低的产品占据的比例很高,而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运用长时间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引起重视。此外,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较晚,还不成熟,也降低了基金投资的收益水平,又因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波动性大,以致基金投资收益稳定性较差。

(二)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当前社保基金的投资结构上,国债和银行存款所占比例过高,受限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及风险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的社保基金投资渠道还非常狭窄,其投资较为单一。债券、基金和股票及其它投资渠道比例依然很低,为保证社保基金安全有效的运作,就必须优化投资渠道,完善投资组合。

(三)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不规范。

我国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方面,政府的管理经验和监管手段都不够,社会保障机构的风险意识不强,无形中放大了社保越金投资活动的风险,造成了收益与风险的不匹配。因此,社保基金在投资过程中需要制定和落实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监管力度,保证基金投资安全。

探究问题的原因,一是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有限,缺乏有效的保值增值手段。根据现行规定,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有银行存款、购买国债、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虽然银行利率有所提高,银行存款的收益比以往有所增加,但投资回报率仍然偏低,无法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购买国债也一样难以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二是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与社保基金投资相关的各种法制不健全。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小,股票市场的制度也有待规范,要想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需进一步改善社保基金投资的外部环境。

三、解决对策

(一)拓宽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

利用多种投资工具进行多元化投资,是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重要途径。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力求实现基金投资的最大效用。避免单一投资,选择优化的投资组合,分散分险,可以适当投资于实业,如增加不动产投资等,冲淡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营造健全的社保基金投资环境

在资本市场方面,尽快健全我国的资本市场。根据国外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经验,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和保值增值与一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资本市场越成熟,投资渠道越多,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就越强。因此,我国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社会保险基金进入的进行真正投资的环境,保证基金安全投资,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在监管方面,社保基金投资运营要健康有序的进行必须要有完善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作为保证,这就要求监管模式要与投资方式相适应。首先要建立独立于政府的监管机构,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基金管理公示制度,提高基金运营的透明度。慎重选择基金管理人,将基金管理人置于基金持有人和监管机构的双重监管之下;其次是建立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再次是强化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审计,以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营;最后,还要建立风险预警指标机制,监控我国社保基金证券投资组合风险。完善社保基金的长期资金投资监管体系,有利于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在法律方面,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社保基金投资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避免社保基金投资领域中的低效率和道德风险。要建立健全社保基金管理法规,尽快出台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法》,严禁挤占挪用基金,将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纳入法制化轨道,真正使社保基金走上规范化运作和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文生,姜晓华.国外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经验及启示.财经论坛 , 2007(7).

[2]巴曙松,谭迎庆,赵晶,丁波.关于社保基金监管框架的思考[J].上海保险,2007(8).

篇3

[关键词]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监督体制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6-0171-03

[作者简介] 陈亚楠,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北京 100081)

一、我国社保基金的运营现状

1.我国社保基金的构成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它是通过国有股减持、财政拨款等方式筹集资金而建立的。这部分资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可以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直接运作,也可以委托投资,即通过投资管理人运作,并对投资渠道和投资比例作出明确规定。

第二部分是省级统筹基金。这是1993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后行业统筹向地方统筹转变中过程中集中由城镇企业缴纳的保险费。

第三部分是个人账户基金。这也是1993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后主要由职工个人缴费而积累起来的。这部分资金实行完全积累制,主要用于职工本人退休后使用。这部分资金的管理模式与第二部分资金相同,即由省级社保机构管理,投资渠道限定在银行存款和国债上。

第四部分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这也是从1993年后由各企业依据自愿原则在基本保险费外为职工缴纳的保险费的积累。这部分资金实行完全积累制,从2004年5月1日起,这部分资金实行个人账户方式管理投资渠道也已经放开。

2.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现状

据公开数据显示,2005年社保基金资产分布中,股票类投资占10.95%;股权类投资占6.46%;固定收益类投资占59.65%;现金及等价物类投资占22.94%,当年实现收益率为3.12%,而2000年到2004年的5年内累计收益率是11.82%,该数据虽然战胜了通货膨胀率,但没有战胜利率为13.66%的五年期国债。

2006年,社保基金战略资产配置计划进行调整,降低了现金及等价物投资的投资比例,提高了股票投资的比例。全国社保基金资产配置中,股票投资占23.46%,实业投资占13.69%,固定收益投资占54.55%,现金等价物投资占8.30%。截至2006年9月30日,全国社保基金市值约2554亿元,实现收益121.36亿元,期间收益率为6.01%。

二、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正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正面临着积累数额小,投资运营管理落后,而支付压力日益增大的困境。归纳起来,其中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基金缺口问题;二是基金保值增值问题。

1.基金缺口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做实”个人账户问题,实际上是指1993年后统筹制度建立时,已经退休的职工(老人)的退休金和在职职工(中年人)在旧制度下已经积累起来的养老金权益。由于个人账户的历史欠账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为了解决社会统筹基金不足的问题,就只好拆东墙补西墙,向个人账户透支,挪用已进入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的资金。这使已按规定缴费的在职职工个人账户也普遍变成空账户,待到目前的在职职工退休时,又必须挪用下一代人的个人账户资金,形成一种“空账运行”的模式,基金缺口越来越大。

2.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问题主要体现在:

(1)社保基金投资体系不健全

从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运行情况来看,能够实现运作的基本上只有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一部分“储蓄基金”,而核心部分的“个人账户基金”却运作不力。这些“账户基金”是体现社保制度财政可持续性的制度工具,必须且只能投资于资本市场,否则就是浪费和资源误置。但事实上,“个人账户”由于未被单列出来,常被用于弥补统筹部分不足时的养老金发放,形成“空账”,又或被留置于当地社保部门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未能实现有效保值增值。作为基本社会养老制度第一层次20%的“统筹部分”由于未实现完全的省级统筹和制定统一的投资管理策略,尚不具备彻底解决基金保值增值问题的能力。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储备基金”来源于国有股减持、财政补贴等形式,只对“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起到蓄水池的注资和调节作用,也尚不能独立承担起整个社保基金投资增值的责任。

(2)投资工具有限,缺乏有效的保值增值手段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国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各类资产的具体投资比例限制为: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值不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高于40%。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结余绝大部分集中投资于无风险和低风险的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等投资品种。虽然我国对社保资金运用方式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安全性原则,但同时也导致了资金运用的低效率。一方面,违背了现代金融投资的资产组合原理,在获取尽可能多的收益的同时分散投资风险;另一方面,虽然银行利率有所提高,银行存款的收益比以往有所增加,但投资回报率仍然偏低,无法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购买国债也一样难以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而购买企业债券和股票虽然是提高投资收益率的重要途径,经初步统计,全国社保基金2006年实现经营业绩619亿元,期间经营收益率达到29%,其中50%的投资收益来自于股票市场,对股票的投资比例已经达到资金总量的34%,但由于股票市场的风险较大,随经济周期波动较明显,无法保证收益的安全性。因此,只有不断寻求新的保值增值途径、增加投资收益才能满足社保基金日益增大的支付需求。

三、对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思考

从国外基金投资实践看,组合化、投资机构多元化、新型投资工具的运用已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借鉴国外基金投资管理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

1.确保社保基金来源

社保基金是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确保社保基金正常的资金来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目前,除了来自政府预算支出、社会保险金收入、国有资产划拨和部分基金投资收益等资金来源外,可进一步拓宽社保基金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一是具体落实通过划拨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减持国有股筹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有企业境外发行时,要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直接补充到社保基金中。二是通过国有资产转让的分配,安排一定比例充实社保基金。三是使中央向社保基金拨款制度化。

2.明确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目标

我国社保基金的四个组成部分有着不同的投资管理制度,所以应根据统筹资金、个人账户资金、全国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来源和最终用途的不同,分析其不同的资金特点,确定不同的投资目标,采用各自相应的投资组合和投资范围。

首先,社会统筹基金由于目前实行现收现付制,资金必须用于支付当前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重点是保证基金及时、足额收缴与支付。因安全性和流动性是该部分基金的首要目标,近期这类社保基金的少量结余可以委托金融机构用作短期货币市场投资,并在严格的监管下确社保资金安全。

其次,个人账户基金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具有完全的积累性,而且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很大,所以,收益性是该类基金的首要目标,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因此,如何进入资本市场,并构建其投资组合,从而实现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目标是其投资管理的主要任务,其投资模式也都必须进行市场化改革。

再次,全国社保基金是基本养老保险金之外的附加养老金,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筹调剂,它既是一种处于补充、调剂地位的养老金,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安全网,其有较强的保值增值要求,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根据社保基金理事会颁布的《投资管理办法》,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目标,但根据经济学理论,这三者之间又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的,不可能同时实现,因此,安全性仍是其主要投资目标。

3.积极拓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

实现保值增值是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管理的重要目标,而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则是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证。只有积极拓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才能更好地达到保值增值的目标。

(1)继续让社保基金以间接入市的方式进入股票市场。鉴于目前基金市场发展较快以及良好的信用度,可逐步提高投资比例,加大基金产品的创新力度,培育和发展蓝筹股基金和指数化基金,改善基金发行方式,稳定和发展基金市场。

(2)适当考虑企业债的投资比例和范围。企业债是国外养老金的主要投资工具之一,我国目前企业债市场发展虽滞后于股票市场,但近年来也发展较快。企业债投资收益较高,但主要问题是存在违约风险。因此,在不断完善法律基础和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的基础上,可投资信用评级在AA+以上的企业债券。

(3)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向也应考虑到国家的产业政策。目前,我国的政策大力扶植农业、能源、原材料、公交、基建等产业部门的发展,这些部门在我国都是瓶颈部门,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瓶颈部门都是稀缺部门,它的市场表现就是供不应求,因此,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这些产业部门比较安全,可以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率的利润率。虽然,目前我国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对这些产业部门进行限价以降低使用成本,但从长期来看,这些产业部门的发展前景是极为广阔的。另外,像电子、信息这些高科技产业部门,都属于朝阳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因此,社会保障基金在考虑到流动性的同时,经过可行性论证后,可以拿出一定比例投资上述产业部门。同时,随着2008年的到来,中国的经济将得到巨大推动,尤其是基础建设这方面将发展迅速,从而对资金的需求将不断增大,因此,我们应该抓住2008年奥运会这个契机,考虑将社保基金投资于基建产业,在保证基金安全性的同时又不失其盈利性。

(4)社保基金应加大海外投资的力度。目前,我国基金投资运营不善很大程度上与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次序混乱有关。而国外的金融市场已经发展得很成熟,有健全的市场体系和法制规范,可以给我们的基金提供一个很好的投资环境。同时,根据风险组合理论,通过基金投资的国际化趋势,能在不牺牲收益的条件下,最大限度降低非系统风险。中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储蓄基金”可向海外延伸,投资一些低风险且信用程度较高的政府债券或中国政府和中资企业在境外发行的债券等。

4.建立内外监督相结合的相互制衡式监督管理体系

在对社会保障基金实行民营化管理和多样化投资的同时,资金的营运风险的将随之增加。因此,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我国应在改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的同时,尽快建立内外监督相结合的相互制衡式监督管理体系,为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实现提供制度保证。具体包括:

(1)完善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法制规范。对于社保基金的管理模式、经营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投资规则等都应该明确规定,对于社保基金投资中的腐败违法行为规定严惩制度,从法律的角度严格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行为,保证社保基金的高效安全运营。

(2)建立一个系统的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监督体系。社会保障基金这一“保命钱”如何高效安全地运营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2006年上海社会保障基金挪用事件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建立一个至上而下的基金运营监督体系已经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监督层次应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政府部门应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其成员由社会保障部门代表、企业代表以及相关专家共同组成,具体承担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的职能。其次,对于个人账户基金的运营,除了政府的监督,还应该成立一个由企业管理者、职工代表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对个人账户储蓄基金管理进行直接的监督,维护基金的安全性,保护自身利益。再次,基金管理公司内部通过设置监察与稽核部门完善其内部监控机制,该部门主要负责定期对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等内部工作进行查核,以减少基金管理中的风险。

篇4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现状

社会保障制度尤其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自建立个人账户以来,养老保险基金因为规模大成为社保基金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因时间久而成为社保基金中最难管理的部分。目前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渠道十分有限,基金的收益率偏低,这一方面使得基金呈现逐渐贬值的趋势,另一方面使得目标替代率无法实现,从而动摇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基金的实际收益率不足2%,而2005年以来的加权通货膨胀率却达到2.22%,这意味着积累基金每年自动缩水几十个亿。如果收益率得不到提高,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就难以为继,老年人的生活就得不到保障。

二、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存在的问题

1、社保基金积累不足。一是我国社保基金筹资模式长期以来都是现收现付制,历史上没有基金积累,即使引入个人账户,因为人口老龄化和转制成本无法消化,个人账户被挪用,有名无实。二是企业缺乏主动缴费的积极性,少缴漏缴欠缴的情况大量存在,屡禁不止。三是基金管理不规范,管理成本高。

2、投资方式单一,效率低下。为了防止社保基金的挪用和流失,在地方性社保基金的管理方面,国家对省级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做了严格限制,只允许银行定期存款和投资国债,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但随着老年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社保基金的巨大缺口亟需通过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来实现。而目前省级社保基金单一的投资渠道和管理方法将影响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迫于安全性原则的要求以及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的现状,我国大部分社保基金只能存于银行或购买国债,取得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或分红,表现为“重保值、低增值”。另外,基金运营效率也不高。由于社保基金运营缺乏相应的投资部门和专业人才,法律限制严苛,影响了基金运营效率,降低了资金的投资回报率。

3、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泛行政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既不是独立的金融企业,也不是政府机构;既难以保障社保基金所有者的权益,也不具备承担金融风险的能力。在这种“泛行政化”制度设计下,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很难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的会计审计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此外,基金投资运营缺乏监督制衡和信息公开。我国基金监督体系发展不健全,内部监督和政府监督、监督和运营均出自一个利益部门,这种集裁判和运动员于一身的角色确定不可能产生有效的监督制衡。另外,基金投资运营的渠道和额度透明度不高,基金拥有者不知道自己的资金用在哪里,效果如何,为各种违规违法行为提供了可能。

4、管理主体分散。目前地方社保基金的统筹层次较多,管理主体多元化。如央企和省属企业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统筹主体为省级社保机构,而医疗、生育和工伤保险则由市级或者县级统筹管理。现有的管理体制在影响基金存量规模的同时,也增加了管理链条和管理成本,使社保基金的管理难度增加。

三、国外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经验

1、美国。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构成。按美国现行政策,社保基金结余只能投资于美国政府发行的债权或由政府担保利息和本金的债券。关于债权的兑现,财政部也特别做了相应的规定:一是明确社保基金提前兑现的用途:只有社保信托资金用于支付与社会保障项目有关的支出时,才能提前兑现。二是对特别债券的兑现顺序给出了严格的规定。

2、新加坡。新加坡实行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种实现个人账户完全积累,政府集中管理,并涵盖养老、医疗、住房、投资和教育等多项计划的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雇主和雇员必须按雇员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公积金,他们缴纳的所有公积金款项都存入政府为每位会员设立的个人账户中。相关投资决定由新加坡货币管理局(MAS)和新加坡政府投资管理公司(GSIC)执行。其中,MAS负责中央公积金对国债和银行存款的投资管理,而GSIC负责把积累的基金投资于国内的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部分国外资产。

3、香港。香港建立的强积金制度是一项采取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实行市场化投资营运的强制性养老储蓄制度。香港强积金计划基本上不对投资工具的种类加以限制,但对其质量的要求较高,比如债券必须是投资级以上或已上市、股票必须经认可上市且已缴足股款、认股权证必须是交易所上市的认股权证、存款必须存入合格银行等。此外,为规避货币风险并控制风险集中度,香港强积金计划规定外币资产不得占总资产的70%以上,对任何一家公司的证券投资也不能超过总资产的10%,在雇主营办计划中也不可把超过10%的计划资产投资于雇主及关联企业发行的股票或其他证券。

4、日本。在社保基金运营方面根据委托对象的不同,厚生年金基金的运营方式可以分为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和投资顾问公司三种类型。证券公司的委托协议分为年金信托和年金指定信托,它们可以与其他基金、资产共同运用,也可以和各年金分别运用,按实际收益进行分红。人寿保险公司的合约一般分为“一般勘定”、“第一特约”和“第二特约”。一般勘定使用频率最高,其资产运用形式与个人保险等保险资产共同运用,其分红按保证利率进行:保证利率在l996年4月从4.5%降低至2.5%,从1999年起调整为0.5%~1.0%。

四、关于我国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社保基金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监管体制。国家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向、范围、项目投资比例给出原则规定,这是社会保险基金规范运作和良性发展的基石。目前尽管有中央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但这仅仅只是针对全国社保基金,不是全部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而对其他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在法律上还是空白。我国筹划多年的《社会保险法》已经出台,相信可以为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指出一条明路,确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有效。为了确保社保基金投资的安全与有效,防止社保基金的挪用,防止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与危机,需要建立与完善社保基金运作的监管体系。通过法规和机构的作用,确保对多元化投资的监督与管理,调控基金资产的结构与比例,形成一个多元、分散而又规范有效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体制,并依此来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社保体系的完善。

2、建设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培育市场化的独立基金管理法人机构。要通过入市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关键是要培育基金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其包括:完全独立的基金法人,他们受托承办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并以其经营业绩获得收入与利润;专业化的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机构,可以通过竞争机制来参与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商业性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与商业保险机构也是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主要竞争者之一。从现实看,政府社保部门受其职能、资本运作专业化水平以及资本市场管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其管理社保基金的运营效率在市场条件下较难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因此,通过市场竞争实行委托投资,将是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有效途径。

3、选择合适的最低收益率。社保基金基于保值的需要,不少国家都规定了社保基金投资的最低收益率,并以此作为社保基金投资效果评价的标准。若社保基金投资的实际收益率低于预先设定的最低收益率,就应该采用必要的措施,如改变投资方向、投资项目以及调整持有资产的比例等。因此,最低收益率的确定是社保基金投资可行性评估的重要环节,是社保基金投资效果评价的关键考核指标。在确定最低收益率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在设置最低收益率时应考虑物价水平的影响,最低收益率应不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二是最低收益率应是中长期投资的平均收益率,是一种较为均衡的收益率,建议采用历年投资的年平均收益率。

篇5

[关键词]社保基金 投资收益水平 典型国家经验

2000年8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建立,同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SSF)”成立,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其主要目的是弥补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自此,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效用开始付诸实践。

一、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现状

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SSF可以直接投资,但仅限于商业银行存款和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也可交由多个投资管理人进行托管,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1)我国社保基金投资对象

社保基金建立初期,投资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流动性良好的金融工具。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水平的上涨,社保基金增值要求愈发明显,单一狭窄的投资渠道却限制了自身的发展。2006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的颁布,预示着上万亿社保基金海外投资拉开了序幕,明确表明,社保基金海外投资还可以投资于长期、短期等衍生金融工具。

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国债、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比例不低于5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比例不高于4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比例不高于10%。

(2)我国社保基金收益水平

我国社保基金成立至今已有12年,作为资本市场上极为重要的长期投资者之一,已取得初步成效。2012年6月,SSF公布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社保基金几何年均收益率约为8.40%,其中正负表现尤为突出的是2007年和2008年。2007年是中国资本市场表现最为抢眼的一年,社保基金实现了43.19%的惊人投资收益率。其中在指数投资、股票差价上的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500%,266.6%,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存款利息收入。2008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机构投资者遭遇了空前的损失,向来以稳健投资著称的社保基金也不例外,其权益投资收益率降为-6.79%,自成立以来首次出现浮动亏损。

图1-1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与通胀率

数据来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二、典型国家社保基金投资实践经验

有投资就会有风险,资本市场一直都是高风险的投资领域。下面将从美国和智利两个国家投资实践分析它们在稳定投资环境、提高收益水平方面的经验。

(1)美国社保基金投资实践

美国社保基金管理分联邦和州两个层次。联邦政府直接建立和管理基本养老金,该基金在1997年已经达到6000亿,每年都会盈余约1000亿。但是联邦政府一直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限制它只能购买联邦政府的特别债券,且规定信托基金至少要保存收益支出总额的20%-30%作为盈余储备。这种单一投资策略有以下优势:一是为满足支付需要,信托基金可在任何时候按面值提前兑付,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基金的流动性。二是购买信誉高、安全性强且利率高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可以降低风险。

(2)智利养老基金投资实践

智利养老金制度已有31年的发展历程,历史上养老基金在政府、金融、公司以及境外投资的分布情况:国债投资一直是养老金投资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初始阶段,投资份额在30%-50%,后呈缓慢下滑态势,2000年以后下降到20%左右;金融机构发行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是仅次于国债的第二类投资渠道,初期投资比例甚至超过了国债,其后份额逐步下降,90年代后降到约20%,1995年开始有所增长,2004投资份额在20-30%之间;公司部门投资(债券和股票)始于1985年(之前比例非常小),1994年达到40%左右,此后逐步下降至约20%;国外金融资产投资起步于1998年(1990年-1998年比例很小),近几年增速较快,已接近30%的最高限额。

养老金投资趋于分散化,单项工具的比例都不具有绝对优势,这说明养老金投资渠道日趋多元化,从以前集中于政府和金融领域的投资政策向多元化策略变更。

三、典型国家社保基金投资经验借鉴

一直以来,我国社保基金投资都坚持审慎投资,安全至上,控制风险,提高收益的投资方针。但2007年和2008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出现骤变,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从典型国家社保基金投资实践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设定投资控制线非万全之策

美国的资本市场是高度发达的,但在社会保障问题上,政府表现十分谨慎,70年来一直不允许社保基金入市,与我国社保基金的积极投资风格形成了鲜明反差。美国联邦政府管理基金审慎性投资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低利率抑制社保基金增值的要求,甚至不足以抵消通货膨胀的消极影响。而美国州政府管理私有退休基金则在资本市场中表现相当活跃,但结果是损失较大,保守估计该基金在2000年至2004年之间就损失了约3000亿美元。

虽然我国规定了社保基金投资比例控制线,但从2008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6.79%的事实来看,控制线并不足以保证基金的安全。有介于此,更多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急需出台,以防范资本市场风险,保障全国社保基金的安全。

(2)多元化投资策略

30多年的发展,智利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基本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体制框架,其投资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投资方向和投资政策的多元化上。一方面,逐步放开对每类投资工具的数量限制政策,实行更加灵活的投资组合政策,同时,也在进一步拓宽国外金融的渠道,目前智利社保基金投资国外金融工具的比例已接近30%的上限,从长期发展趋势看,该比例还有可能上升至50%左右。另一方面,允许社保基金更多的投资工具,逐步加大风险投资比例。

我国于2006年通过的《暂行规定》限制了社保基金海外投资比例不能超过总资产的20%,但未对具体的投资比例做出限制。海外资本市场运营效率较高,风险对冲工具齐全,可以有效的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

(3)成功的股票投资

宏观上讲,我国社保基金的股票投资迄今为止,除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收益骤降外,其他时间均保持了渐进式高额回报率。当然,这种投资收益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外大的宏观环境。此外,娴熟的股票投资技能,投资机构的操作策略,公众的广泛监督等都可以通过创造成功的股票投资收益进而带动社保基金的整体收益率增长。部分投资机构对社保基金的高度重视会促使他们审慎地开展投资操作,甚至牺牲公司自身的利益为社保基金保驾护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社保基金取得收益或避免损失做出了贡献。

2007年和2008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的骤变为我们上了惊心的一课。审慎投资,安全至上,控制风险,提高收益的投资方针我们需要坚持,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社保基金投资要抓住时机,要充分利用我国资本市场发育趋于成熟的机会,完善投资制度,即要开展多元化投资策略,又要抓住拉动收益的驱动力,确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 /

[2]徐高林.保险资金投资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龙菊.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郑静宜. 社保基金投资效率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篇6

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决定着社会保险制度的持续与稳定,本文从基金投资中的信息机制、内部管理、统筹层次及法律方面着重分析基金投资运营中的问题,为提出相关措施奠定基础,实现社会保险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营运;问题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在法律的强制规定下,通过向劳动者及其所在用人单位征缴社会保险费,或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而集中起来的资金。社会保险基金问题是社会保险的核心问题。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由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基金组成。当前对社会保险基金是否投资或入市,争论尤为激烈。有的认为社保基金投资和入市,条件不成熟,是与民争利;有的认为社保基金再不投资运营就会错过我国经济成长期和“人口红利”积累期,无法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我们认为,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要实现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必须对投资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1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披露不健全,基金管理透明度低由于社会保障基金关系到我国民生大计,所以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将基金投资的成本、效益及其他重大事项及时向公众披露,以使社保基金置于监管机构和基金持有人的双重监督之下,从而有效防止其违规操作,损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来行使社会保障基金监督职能,并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但其实质仍是政府性质,并且较多的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实质作用,“泛政府化”导致了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基金管理透明度低。

1.2内部管理混乱,投资管理机构不明确近年,国家反复强调社会险基金是高压线,保命钱,任何人不得挤占挪用,同时明确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实现收支两条线,全部收入纳入同级财政专户管理,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从外部看,相关部门没有严格执行财政收支两条线制度,开户银行也没有履行相关的监管责任;从内部看,单位管理混乱,重要岗位一人身兼多职,内控和风险管理要求不落实。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处在省、市、县三级政府分散管理状态,五项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层次绝,从社会保险办理开始到待遇发放,涉及多个部门,仅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环节,不少地方又分成了几个部门。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作为基金的管理主体与其他社会保险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职责与权限错位的现象,加之社会保险基金主管部门对基金的保值增值工作不做单独考核和披露,势必造成参与社保基金管理的各部门之间存在本位思维,基金的保值增值要求可能会被淡化。

1.3法律限制过严,投资渠道过窄目前,我国对于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法律限制过于严格,只能进行银行存款或者购买国债。这虽然使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但投资渠道过于单一,牺牲了市场效率.严格的规定导致社保基金投资渠道过于狭窄,难以构建有效的投资组合,仅能获得很低的投资收益率。在银行存款利率与CPI倒挂的情况下,社保基金实际上处于贬值状态,而且社保基金结余越多贬值风险就越大面对通胀率高企、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以及社保支付压力日益沉重的现状,我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逐渐扩大,对于适当放宽社保资金投资范围和比例的呼声也日益强烈。

1.4统筹层次过低,隐含风险统筹层次过低一直是制约中国社会保险体系的一大弊病。目前统筹分不同的险种,有的地区实行省级统筹,有的是市级统筹,有的是县级统筹,总体来看统筹水平是比较低的。提高统筹层次,是社会各界由来已久的主张。但是提高统筹层次的困难在于,各个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很大,社会保险制度的缴费模式、费率水平等又相差甚远,发达地区的普遍担心是,在实现统筹之后会导致本地居民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的降低。社会保险存在很大的贫富差距,特别是发达地区的保障水平和西部地区有很大差距。对于社会保险基金来讲,如果不能很快地规范运作和管理,就会削弱基金运行的规模效率。过低的统筹层次使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存在潜在的风险,过多的统筹单位,也很难实现有效监管。

1.5现行的社保墓金投资运营体制对我国社保基金管理公司提出了挑战由于社保基金的投资要求以及当前证券投资品种的缺乏,社保基金人市对基金管理公司将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各国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证券市场高风险的特征,都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如增强指数化投资的比重,尽量回避个别股票的风险。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虽然国内也有上证180个指数可以作为投资品种的指数,个别基金公司也推出了指数基金,但整体来看,缺乏全国性的指数基金等金融产品,因而无法满足社保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尤其是缺少对冲工具,只能在股市上升过程中获利,因而对基金管理人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2总结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我们必须前思考社保基金投资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潜在的风险,防患于未燃,对社保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目前受限于法律规定,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狭窄、投资品种单一,过于强调资金的安全性而忽视了其收益性。因此,未来在适度放宽社保基金投资的法律限制后,按照规范、稳健、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原则进行社保基金运作,以实现其保值增值将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李艳,李凡.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营运体系建立的初步探讨.劳动保障世界,2013(01).

[2]王敏.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中的问题与对策.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6).

[3]卢元海.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的若干思考,探索.2013(06).

篇7

王保安一句全国社保基金“不直接进入股市”的说法引起了广泛争议。早在2003年6月,全国社保基金就已委托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股市,并取得了不错的收益。现在突然强调“不直接进入股市”,却不说已进入的部分,令人生疑。

第一,他只说全国社保基金不直接进入股市的部分,却不讲其已经以委托方式投资股市的部分,也不讲社保基金转持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部分,这样的政策表述是不完整的。

第二,过于笼统地讲股市的高风险、高收益这个一般性特征,却回避了股市对资产的保值增值功能,回避了蓝筹股、优先股对长期投资者的支持功能,这样的认识是很片面的。

第三,他把全国社保基金作为“养命钱”的一面与股市有风险的一面截然对立起来,把社保基金与股市的关系夸大为“水火不相容”,是不严谨、不科学的。

早在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

《办法》同时规定,“理事会直接运作的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其他投资需委托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并委托社保基金托管人托管”。

从2003年6月起,全国社保基金就开始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以委托投资的方式进入股市。这就确立了全国社保基金通过委托方式投资股市的模式,并且这一模式已持续至今。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与一般所说的“社保基金”并不是一回事。由于这两个基金都被简称为“社保基金”,所以常常引起混淆。

前者于2000年8月设立,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是战略储备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运营;后者是指由地方政府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虽然都可以叫“养命钱”,但两个基金性质不同,资金来源、管理模式也不同。前者可以叫“未来养命钱”,后者可以叫“当下养命钱”。

篇8

一、社保资金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鉴别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给我国社保基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投资损失,所以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我国社保基金的风险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对社保基金进行风险鉴别就是这一过程的首要环节。我国社保基金主要面临着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其中非系统性风险主要有流动性风险、资产贬值风险和偿付能力风险。

1.系统性风险

全球金融动荡首先给社保基金投资带来了不可抗拒的系统性风险,这主要是通过国际金融危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来作用的。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对市场上各种股票都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它无法通过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和多元化组合投资予以消除。全球金融动荡给股票市场带来了系统性风险,直接影响了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势,此时股票市场整体大幅下挫,社保基金投资的头寸必然会发生损失。由于我国股票市场还没有股指期货这样的对冲机制,在这种系统性风险下,无法通过社保基金的运作管理或选择股票的投资组合来避免风险,这时也许只有不参与才能避免风险损失。

2.流动性风险

全球金融动荡给社保基金投资带来了更高的流动性风险,主要反映在社保基金的股票投资上面。全球金融动荡仍然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发生时,股票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下挫,此时社保基金抛售证券可能会有部分证券无人购买,使交易无法实现从而产生流动性风险,这是在社保基金转让证券时交易所带的风险。

3.贬值风险

全球金融动荡更有可能给社保基金投资带来资产贬值风险,这主要是由利率变动所导致的,反映在社保基金的债券投资上。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说,全球金融动荡往往发生在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的末期,此时市场活跃,投资旺盛,泡沫也慢慢产生和积累,风险也在积聚。同时经济的扩张将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3%,则可能加息。加息就给社保基金持有的债券带来了资产贬值风险。

4.偿付能力风险

全球金融动荡给社保基金投资带来了更大的偿付能力风险压力。金融动荡使得社保基金投资出现大额损失,这就使得社保基金的当期收入和历年的滚存收入之和,有可能出现不足以支付当期支出的情况,这样就会出现偿付能力风险。我国2007年社保基金取得了创纪录的投资收益是当时国际金融危机没有引发偿付能力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证明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对社保基金投资比例的强制性规定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度量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β系数法

资产管理行业已经为投资组合的风险度量以及绩效考核制定了一系列的指标。大多数的指标都是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capitalassetpri-cingmodel)为基础的。CAPM把资产的预期回报E(Rp)定义为无风险利率、平均市场回报以及资产同市场的相关性三要素的函数。资产与市场(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E(Rp)=Rf+β([(RM)-Rf],(3.1)其中:β=Cov(Ri,Rm)/Var(Rm)。式中,E(Rp)表示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Rf为无风险报酬率,E(RM)表示市场组合期望收益率,β为某一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CAPM模型主要表示单个证券或投资组合同系统风险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也即是单个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溢价的和。这个公式所要表达的涵义是:在一个有效市场里,投资者所持有的投资组合如果是有效分散的,那么除了无法消除市场整体的系统风险之外,该投资组合应该对冲了所有其他风险。此时,投资者只需要关注系统性的风险。同样,传统上常用来评价投资绩效与风险的指标,只能以风险已经被充分分散了的市场条件作为参照。β系数是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被提出来的,它是衡量某一资产(主要是证券)系统风险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证券市场的整体情况决定了个体股票的基本走势,但不同股票的具体反应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变动程度不同,即各种证券所受市场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β系数就是这样一个计量个别证券随着市场移动趋势的指标,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衡量某种证券的收益率对于市场的平均收益率的敏感程度或反应程度的指标。β等于证券回报率与市场回报率的协方差和市场回报率的方差之比。计算公式为:β=Cov(X,Y)/D(X)(3.2)其中,X一市场的平均收益;Y一证券的投资收益。从公式(3.2)看到,证券的收益率Y与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X的协方差除以市场组合收益率x的方差,就得到该种证券的β系数值。由于市场组合只有系统性风险,因此,若某一证券的β=l,说明其系统性风险与市场组合的系统性风险相同;若β>l,说明其系统性风险高于市场组合;若β<l,说明其系统性风险低于市场组合。接下来考虑不是一个单一的证券而是一个投资组合的情况。因为系统性风险无法通过投资组合来消除,所以投资组合的β系数可以直接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投资组合的β系数就是组合中所有个体资产β系数的加权平均。可以用下式表示:β=ΣβiWi(3.3)其中β表示投资组合的β系数,屈表示组合中第i种证券的β系数,Wi表示该证券在组合中的权重,它的权数就是其在投资组合中的市场价值除以整个投资组合的总市场价值。因此,系数既可以作为单一证券,也可以作为投资组合风险的有效估计,此时它的意义是投资组合收益率相对于整个市场收益率的变异程度。结合我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社保基金入市持股的情况,西北大学的研究组选取了社保基金2008年3季度公布的入市投资持股市值前十位的股票作为样本,以刚刚介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β系数法为分析工具,对我国社保基金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度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β系数为0.4354。β系数远小于市场平均水平1,说明2008年3季度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系统性风险远低于我国A股市场的同期水平,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是合理的、低风险的,因此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在风险控制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同时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只比市场平均收益率略高一点,并且两者都是亏损的状态,可见国际金融危机下股票市场存在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它使得股票投资几乎不可避免的发生损失,不同之处只是在于损失的大小。

2.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分析

首先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的流动性风险在经济环境健康时几乎不会出现,除非发生了突发性地针对股票标的公司的特殊事件使得其股票大幅下挫至跌停板,可能会出现流动性风险,这种情况属于小概率事件,所以此时社保基金不存在无法变现的流动性风险。而金融动荡甚至发生金融危机时,这种股票大幅下跌无人购买的情况却时常发生,这个时候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的流动性风险压力骤增。其次社保基金投资债券的贬值风险在两种金融市场环境下差别并不是十分明显,由于在经济环境健康时国家基于宏观调控的需要同样可能采取加息这样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只是从经济循环周期的角度考虑金融危机发生的时期往往会伴随着通胀和加息情况的发生,因此社保基金投资债券的贬值风险在金融动荡中发生时有可能会有所增加。最后金融动荡下社保基金投资的偿付能力风险确是实实在在的大幅增长了。社保基金的偿付能力是直接和它本身的规模以及投资回报率挂钩的,在金融动荡时随着投资收益的大幅缩水甚至亏损的产生,必然导致偿付能力的下降,亏损的程度越大其偿付能力风险越严重。综上所述,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均显著增加了,特别是系统性风险,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制定科学、安全的投资策略将会给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营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

三、我国社保基金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针对我国社保基金运营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我国社保基金在运营管理存在着明显的问题,缺乏一个明确的投资运营管理主体。不管是财政部门还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管理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基金结余有购买国债权利的前提下,很多省市的基金只采用了银行存款的经营方式。如此在国际金融动荡的背景下投资的风险也显著增加了,下面将重点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针对社保基金结余持续增加的问题应从社保基金的筹集与支出两方面加以改进。一方面不能因为暂时的结余增加就减弱筹集的力度,应当看到,结余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缴纳社保费用的人群目前还没有支出的需求。我国将在2030年左右迎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那时也将会是社保基金支出的一个高峰,现阶段结余的增加不能真实反映未来的情况。因此未雨绸缪的做好社保基金的筹集和保值增值工作是社保基金的一个核心任务,也就是说应当继续加强社保基金筹集的力度和保值增值运营的效率。另一方面对于社保基金支出,可以扩展其层次和规模,例如推广至广大的农村居民以及下岗失业人群这些原先可能不在社保基金范畴的人群,他们这些弱势群体往往最需要社会保障。社保基金惠及更多的人群也平衡了结余,使其更加合理有效的运行。

(2)对于企业拖欠缴费现象必须从立法和监管上进一步加强力度实行总体控制,否则放任这一情况的蔓延将会对社保基金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产生致命的打击。相关行政部门应先通过明确的立法规定企业为员工上缴相应的社会保险金并强制其执行,同时加大监管的力度和广度,对逃避责任的企业要坚决惩处。只有强化监督和管理的力度才能从跟不上解决这一问题。

(3)对于支付环节出现的问题要采取教育、监管和法律惩罚相结合的综合方式加以改善。对于社保基金的合法使用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概念,这就无形中增加了违规使用的可能,所以加强普及社保基金相关知识是社保基金管理的首要任务。社保基金的自身监管更要加强,往往发生重大违规违法事件的地方都是社保基金管理部门中有着相应权利的集体或个人,只有加强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自身的自我监督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此外,当发现出现违法和违规事件后,一定要严厉惩处绝不姑息,增加其违规成本。综上所述,社保基金目前自身运营和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将可能引起风险的问题,基金结余规模连年增加,支出较少,使用效率低;企业拖欠缴费现象严重,员工利益得不到保障;基金支付环节问题百出,挪用盗用情况屡有发生。应将加大筹集力度和深层次扩展支出范围相结合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支出高峰;从立法和监管上进一步加强力度实行总体控制,保证企业的及时上缴;采取教育、监管和法律惩罚相结合的综合方式加以改善支付环节现状。

2.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我国社保基金的风险控制对策

2008年金融危机带给我国社保基金巨额的损失,和我国社保基金成立运营时间尚短,缺乏经验有着一定的联系,虽然2004年我国股市的下跌令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比上年略有下降,并且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但这并没有引起管理者的重视。2008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上了一课,这就要求对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制定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对策。从而利用这些对策从容应对欧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及接下来更长时间的资本市场考验。

(1)研判大势,从整体上回避系统性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有着突发性,但它逐渐深化的过程确是渐变的,这就给了我们发现和认识金融危机及其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的机会。当对大势有了清晰准确的判断之后,社保基金应当采取更加科学灵活的资产管理和仓位控制策略,做到有效主动地规避系统性风险。《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社保基金的强制性投资比例,这个比例在经济环境健康时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对风险控制的力度就稍显偏弱,因为其规定的风险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明显偏高。这点我们可以从2003年到2008年的社保基金股市投资收益数据中得到印证。为了加强增值能力,2003年到2007年,我国社保基金逐渐增加了其投资组合结构中的高风险项目比例,其中2006年,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的50%都来自股票市场,社保基金投资资金总量的34%都是股票投资。2007年、008年股票投资的比例都与2006年基本持平,接近社保基金40%的股票持仓上限,2007年获得收益1453.5亿元,而2008年亏损393.72亿元。从这组数据对比可以清晰的看到,金融危机时一定不能配置过高的风险资产,其带来的亏损风险是十分巨大的。因此,笔者建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制定专门应对金融风险的强制性规定,当金融危机发生时,严格限制社保基金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上限,例如限制比例上限不超过10%,这一标准应当明显区别于正常经济环境下的40%,只有制定这样更加灵活的有针对性的强制性规定,才能从制度上加强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控制。除了制度上总体控制外,社保基金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际管理运营方面要做到审时度势,安全灵活的操作方式。由于在系统性风险下风险性资产发生亏损的概率要远大于取得收益的概率,因此在金融危机发生的初期应当及时对风险资产进行减持甚至清仓,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巨额风险,不能一味的强调长线投资的理念,明确的风险来袭时及时止盈和止损是非常重要的。这点我国社保基金在2007年做的不错,从二季度开始逐季减仓,重仓持有的股票由年初的200多只减少到了年底的75只,锁定了大部分利润。金融危机的中期往往是危机朝纵深发展的阶段,也是危机最有杀伤力风险释放最猛烈的的阶段。这一时期股票市场往往处在个股普跌的加速下跌阶段,社保基金决不应贸然对其进行投资。2007年底到2008年上半年就是这次金融危机的中期阶段,然而我国社保基金却在这一时期开始建仓并持续加仓,事实证明这一行为是武断、冒失的,不符合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原则。更理性的做法应当是继续耐心等待,等到了金融危机的后期,当风险经过较长时间的释放,风险资产经过大幅下跌产生了一定的安全边际时,在分批逐步建仓。此时社保基金可以考虑选择科学的投资组合和合理的仓位控制进行投资,虽然有可能产生短暂的浮亏,但当危机过后一般会带来可观的收益。但是金融危机的末期和经济复苏的初期往往是相互交叉重叠的,这就给判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社保基金需要通过专业人士的认真研判来发现经济周期的拐点,从宏观上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做到投资的有的放矢。

(2)分散投资,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马克维茨提出的均值一方差投资组合理论,可以保证有效的分散部分非系统性的外部风险。分散性投资是保证社保基金投资安全性和合理收益性的最有效的工具。在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组合方面,除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采取强制性规定而进行的基金资金投向之外,社保基金的管理者会从市场和其自身情况出发,合理选取投资组合,从而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社保基金除了出于流动性要求配置一定的银行存款和国债外,还应积极配置其它多种资产,除了我国股票市场外,还可以参与开发资本市场具有潜力的金融衍生品投资,如信托产品、优质理财产品等,未来股指期货开通之后社保基金也应积极参与,它是被国外资本市场实践证明了的,对股票市场对冲风险和套期保值能起到良好作用的优秀金融衍生工具。社保基金还应加强海外投资,这也是社保基金多元化投资的需要。2009年8月份开始,A股市场经历了一波调整,市场上绝大多数股票表现低迷尤其是大盘权重股表现更是弱于大盘,这一调整持续到了2010年初。然而同期美股市场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走势,纳斯达克指数从9400点稳步攀升并越过了10000点大关。这充分说明可以将海外投资与国内投资整体进行配置,分散投资,分散风险。总之投资渠道越多,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便越强,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规避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

(3)运用以CAPM、VAR为代表的现代风险管理技术

运用CAPM、VAR等技术对风险进行全程的跟踪度量,定量的研判风险的程度,使风险管理过程更加科学、可靠。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在社保基金的风险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量化、具体的度量方法给社保基金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更科学的过程,已被国内外众多金融机构实践证明是实用、安全、合理的。

篇9

2009年4月中旬,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下发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委托投资通知》,将中期票据和地方债纳入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已有的七类证券(型)投资组合都可以将中期票据和地方债纳入资产篮。在资产管理标准方面,中期票据视同企业债,地方债视同国债,按原投资方针关于企业债和国债的相关规定,各组合对中期票据和地方债进行投资管理。

从长远看,社保基金投资中期票据和地方债可以拓宽基金的投资渠道,实现资产的优化组合。由于中长期票据和地方债是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收益的高低取决于市场无风险报酬――基准利率的变化和买入时价格。因此,核心问题是投资时机的选择,切忌盲目投资。

安全铺垫

社保基金是公共性基金,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其来源主要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国有股减持收入和转持划入资金等。对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未来社会保障的资金压力比较大,社保基金的缺口不小。为此,扩大社保资金来源时,保障基金安全是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首要任务。

为确保社保基金投资资产的安全性,原《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对社保基金投资方向的规定包括:银行存款、国债买卖、投资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进入证券市场。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低于50%,企业债和金融债不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投资的比例不高于40%。

基于中国金融市场和可投资金融产品的实际状况,如此规定也无可厚非。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票据、债券、基金、股票等市场产品不断出现和创新,社保基金投资可选择的空间得以拓展,未来还会有新的可投资产品。同时,在金融产品日益丰富的背景下,投资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安全性始终是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出发点。选择安全性高,有合理收益的有价证券投资,是社保基金的基本投资策略。中长期票据、地方政府债券属于收益相对比较稳定,安全性比较高的可投资金融产品,符合社保基金的安全性要求。

结构突破

与证券型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其它各种集合理财产品的投资运作相比,社保基金的运作具有长期性特点。因此,社保基金的投资应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之上追求一定的投资回报率,以保证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中期票据是指期限在5-10年间的非金融机构的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是一种广义的融资性票据,它一般由高信用等级的企业发行,是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替代品。中长期票据由监管当局一次注册批准,企业在注册期限内连续发行的公募式债务证券,在货币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08年4月我国正式推出中期票据融资方式,之后中期票据市场交易活跃。放开中期票据的投资,实质上丰富了社保资金可投资的“企业债”种类。

地方债券是为地方政府筹措财政收入而发行的公债。我国从2009年3月开始正式发行地方债券。初次发行的地方债由财政部发行、代办还本付息,其信用级别接近国债。在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下,地方债本质上也是国债,有人称之为“准国债”,在安全性方面与国债没有太大差异。因此,收益率略高于国债收益率的地方债进一步丰富了社保资金“国债类”金融工具投资的种类。

伺机而动

收益方面,中期票据的票面利率基本都高于同期的企业债和金融债,而地方债的利率也都普遍高于同期的国债利率;风险方面,中期票据的风险基本和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债相当,地方债和国债的风险类似。从这个角度看,中期票据和地方债具有更高的投资“性价比”,社保基金可以在调整目前投资组合的基础上,逐步配置中期票据和地方债,进一步提高社保资金的绝对和相对回报率。

在投资组合池中,各种资产的组合比重应依据流动性和收益性均衡的原则来确定。现有的规定是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和金融债中投资比重不高于60%,企业债比重不高于10%,这就限制了中长期票据的投资规模。对比来看,股票型基金和股票的价格波动大,收益率有明显的周期属性,风险比较大;中长期票据的风险主要来自发行主体的信用,风险相对较小。因此,根据金融市场环境进行投资比重调整是必要的。

目前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政策,可以说我们正处于一个低利率时代。低利率意味着国债、地方债等固定收益类证券的收益水平不高,投资这类债券应注意调整期限结果,规避未来利率走高带来的风险。因此,适当调整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的投资比重更显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操作成分比较浓,价格偏高,收益却偏低,并不适宜要求稳健性投资的社保基金进行投资,社保基金应依据市场的变化,找准投资时点。此外,还要合理评估票据和债券的投资价值,以保证投资安全和收益稳定。

篇10

一、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现状

我国的社保基金从建立至今时间不算长,制度和体系都在逐步的完善中,近几年来,基金的规模不断扩大,资金积累数额巨大,截止2010年末,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达到了8566.90亿元。具体来说,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在监管、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逐步的推进。

监管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监督为主,财政监督和社会监督为辅的监管体系。法律制度上,目前的法律规定主要有由财政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及其他一些规章文件,为社保基金你管理提出了指引。监管机构的设置上,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定期向社会公布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的情况,国务院财政部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审计机关对全国社保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实施监督。

投资方面,本着审慎投资、安全至上、控制风险、提高收益的方针,严格控制基金境内及境外投资的范围和投资于各种金融产品的比例,以社保基金直接运作与社保基金委托投资管理人运作相结合,促进投资方式多样化,通过战略和战术性资产配置对投资资产结构实行比例控制,并保持投资资产的独立性。

风险管理方面,一方面社保基金根据资金性质和各大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性确立了中长期资产配置计划,设定了股票和债券等各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区间,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还通过投资纪律性再平衡对股票投资实行比例管理,保持股票投资比例维持在资产配置目标区间之内,有效的降低了基金投资风险,提高了基金收益。

二、我国社保基金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应看到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仍然基础薄弱,经验积累较少,近几年发生的多起社保基金违法违规案件就是证明。

(一)社保基金监管体系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社保基金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社会保障法律,只是制订了一些暂行规定和暂行办法及一些部门规章制度,法律效力比较低,管理权限范围窄,难以实现对社保基金征缴、投资、营运等全过程的监督,从而缺乏有力的法律制度的后盾支持。二是社保基金监督管理的结构不合理。从监管机构设置来看,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既是管理机构又承担着监督职能,存在着道德风险的隐忧。其他的监管部门主要是财政、审计等政府行政部门,行政监督的依赖性较大。而且容易造成监督多头、政出多门的问题。社会监督严重不足,第三方监督严重缺位,监督结构不合理。从监管的层次上来说,地方级的社保基金大多由各地方自行管理,政府监督存在时间和距离的障碍,常常出现地方违规违纪事件。三是监管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虽然建立了专门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网站,并且能公开一些社保基金运作方面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及数据资料都是汇总的资料,公众很难获得更细致一些的信息。而且官网上也没有可以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栏目,公众的建议或质疑无从响应,影响公众对社保基金的支持。

(二)社保基金收支管理有待完善,保值增值压力较大

一是社保基金的管理主体存在分散性。当前社保基金的统筹管理层次较多,首先是国家与地方分级管理,其次是地方社保机构的再分级管理,导致管理主体的分散化,各方管理权限可能出现重叠或空缺,责权利划分不清,不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保基金收支的总体情况,也增加了不必要的管理费用等开支。

二是征缴管理上,首先,欠缴社保基金的现象依然突出。管理部门往往关注于本期基金的征缴而忽视历年欠缴资金,对欠缴社保的企业缺少及时的监测机制,强制性征收措施效率低下。其次,我国大部分省市的社保基金由税务部门征收、财政专户管理、社保机构发放,部门之间由于会计核算的差别和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社保基金的隐性流失。

三是投资运作上,首先社保基金缺少丰富、灵活的投资渠道,投资收益率整体偏低。基于安全性的考虑,我国对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向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而且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时期,社保基金即使投资于资本市场,可选择的范围也比较狭窄,社保基金面临着增值的巨大压力。其次,缺乏社保基金投资效率的促进机制。监管部门的重点在于社保基金的安全保值,增值多少没有硬性的规定,也很难作出规定,同时社保基金收益的大小与基金管理部门的绩效相关性不大,特别是政府管理的基金,导致管理机构缺乏提高投资收益率的动力。

(三)社保基金风险管理体系不规范,风险得不到有效地防范

首先,缺少全面的风险意识。社保基金面临的风险来自于很多层面,而且多变。基金管理机构在对风险进行认定时,常会有片面的判断:一是在对社保基金投资计划进行评估时,没有考虑预期可能的通货膨胀的影响,导致社保基金出现意外的贬值。二是忽视时间价值风险因素,即使未来不会出现通胀或紧缩,货币的时间价值是进行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的因素,而现实中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在计算社保金投资收益率时,往往忽视时间价值因素而高估了报酬率。三是对社会保障支出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比如人口老龄化等产生的未来支出加大的风险,经济情况变化导致的费用增加等。四是对社保基金人为风险缺少有效的预测,包括委托风险、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这些量化起来较难的因素。

其次,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不健全。多数社保基金的风险管理建立在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基础上,风险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并不适合社保基金的特点,因而指导作用较差,出现风险预测不全面、不准确的现象。有的基金管理机构将基金委托于基金管理公司之后便不管不问,以受托人的报告为准主观臆造基金风险,这样既不负责任,也不切实际。正是由于风险评估存在的缺陷,导致不能建立配套、及时的风险预警,风险因素出现时措手不及。

第三,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面对社保基金众多的不确定因素,要求完全的预测到将会面临的风险和可能的损失是不现实的,那么就需要后续的弥补措施做后盾。而现实中,我国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对风险出现的反应很迟钝,觉察到风险了,但补偿措施却迟迟不出现,有时甚至损失都发生了。究其原因,在于管理部门并没有完善的补偿机制,无人负责,无专业人员采取措施来弥补漏洞而放任损失的发生。

三、加强社保基金运营管理的建议

(一)多管齐下,强化社保基金监督管理

首先,以完善法律制度为基础,加强社保基金的立法监督。根据社保制度发达的国家的经验,通过立法保障社保体系的良好运作效果是显著的。我国应该积极探索出台专门的独立的社保法律,提高社保制度的权威性和威慑力,促进社保法律体系的规范化,为社保基金监督管理提供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保障监督管理效果。

其次,调整社保基金监督管理结构,健全监督体系。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是从上而下的过程,是相互协调的过程,因此,一方面在机构的设置上,当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领导是可取的,财政、审计部门的辅助是必要的,关键是保证这种监督的有效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在三者之外另行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来对社保理事会及财政审计监督进行再监督,这个机构的人员设置要拓宽来源,既要有行政力量,也要有社会力量,并且要保持科学合理的力量制衡,以充分发挥其再监督作用,有效防范监管部门之间合作舞弊的发生。二是强化辅助监管力度。完善社保基金托管机构的内部监督,因为大部分社保基金是由专业的管理公司管理的,做好内部监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为行政监督提供一手资料信息,把问题遏制在初期。另外加强社会舆论和金融市场监督,构建多重防线,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另一方面,在统筹层次上,应提高中央级与地市级基金的协调水平,定期报告汇总社保基金监督情况;严格各级管理机构责任归属,严惩损害社保基金安全的行为,促进各级管理机构认真负责的从事监管工作。

第三,健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一是加强社保基金管理数据库建设,所有数据均实现数字化存储,完善行政部门内部及与基金托管机构之间的网络连接,因地制宜的引入创新的软件系统,提高数据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二是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强化人员信息技能培训,硬件与软件结合促进监管有效性的提高。三是信息披露更加注重公开透明,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实时公开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数据,方便公众获取信息。重视网络信息服务,开设问答专栏,为民众解疑答惑,搞好公共关系管理。

(二)强化社保基金运作管理,提高增值能力

一是加强社保基金征缴管理。由于覆盖范围较广,各类基金征缴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征缴方式和方法,严格审核收缴工作,防止隐瞒、漏报保险费的现象,结合行政、经济等手段确保基金及时征缴,减少保费滞留,重视欠缴保费的清理,必要时采取强制手段。

二要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首先,做好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工作,及时编制社保基金管理计划,为全面的掌握社保基金的收支结余状况和趋势预测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大社保基金运行管理力度,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责任权限,实时监控社保基金运用,做好核算分析工作,定期考核基金运营管理成果。

三要做好社保基金增值投资管理。社保基金的增值管理是运营管理的最重要环节,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发展还不完善,投资领域风险很多,因而社保基金增值压力巨大,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收益第二的原则,不断拓宽社保基金增值渠道。首先,继续保持稳健的投资大方向,保持在国债、银行存款投资方面的比例,满足日常支出的需要,并根据支出预测及时调整投资的种类和期限结构,控制好资产不匹配风险。其次,积极寻找多元的增值途径,分散投资风险。当前主要的投资工具仍是股票、债券,股票投资要注意投资目标的选择,笔者建议首先根据历年收益情况和市场整体状况来测算出一个合理的收益率,然后分析选择最能达到这个收益率的股票投资组合,也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实行指数化投资方式,保持收益率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一致。另外,货币市场基金等一些较新的投资工具也逐渐成为社保基金投资的对象。第三,扩展社保基金的投资区域,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资金在全球的流动,社保基金的投资也不能被束缚在国内这个狭小的范围,也要重视海外市场的延伸。通过委托世界知名的投资管理公司管理部分基金投资,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利率汇率差别来获取高收益。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借助于专业的基金管理投资机构的力量是我国社保基金增值的关键,他们既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又拥有对资本市场运行敏锐的洞察力,因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实现预期的增值目标。

(三)防范社保基金风险,保障基金安全

首先,提高风险预测和评估的全面性。准确的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将货币价值因素充分的应用到风险检测中来。扩展风险分类范围,既要考虑法律风险、技术风险、资产风险等惯常的因素,也要考虑到那些并不直接的影响社保基金安全的因素,比如人口老龄化,努力寻求量化的指标与途径,使它们的影响可视化。其次,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建设。要建立系统的风险预警体系,包括风险的实时监控与信息收集、风险的发现与分析、风险信息的传递与处理等方面,建立起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合理风险监控指标的选择,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第三,强化风险补偿机制。风险补偿作为事后控制是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社保基金来说,风险的补偿要保持高度的灵敏性和及时性。这需要畅通的信息传达机制的支持,也需要前瞻性的风险补偿计划做后盾,更需要补偿资金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宏.对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探讨.经济师.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