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科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学科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学科教案

篇1

教案教学法”是新课程背景下诞生的一种与传统的“满堂灌”截然不同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旨在借助于教案,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主动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教案只是也只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教案”并不等同于“教案”,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既然如此,教案就不可能是课堂教学的全部,尤其是语文教学。但是,在如今普遍采用教案教学的语文课堂上,又有多少教学被教案捆住了手脚?实事求是地说,语文教学中的“教案教学法”相比于数理化等理科而言,其实施的难度要更大一些,可操作性要相对弱一些,也更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操作不当等问题,甚至于有些时候还有可能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明确的是教案的功用到底是什么;而要弄清楚教案的功用,又必须首先明确教案到底是什么。

所谓教案,时下最通行的解释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于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即教案的实质其实就是“学习方案”,其实施的主体理所当然应该是学生,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借助于教案,对学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先行一步”。教师借教案引导,学生借教案“先行”,这或许就是教案的价值所在。那么,教案的最大功用就在于一个“导”字。对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案要充分体现出“导读”“导思”“导听”等“语文价值”。换言之,教案就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是沟通课堂教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是沟通课堂教学中“学”与“教”的桥梁。因此,教案有时又可称为“导教案”。如果我们在教案编制的源头就能够突出教案“导”的功能,在“导”字上做文章,而不是像有些现行教案从作者介绍到文本解读、从教学的内容到教学的重点、从思考的问题到课后的练习那样包罗万象,试图面面俱到,结果却重点不明、难以操作,那么或许可以减少教学过程中被教案捆住手脚的可能性。

然而,情况不容乐观。“课前发教案,课上讲教案,课后做教案”可能是目前教案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且可能还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教学。

篇2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同时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套较为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即导入新课-预习新知-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当堂检测-布置作业。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根据自身知识水平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学案,学生根据学案,主动探究,完成相应任务,且可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与老师共同探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该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它兼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两者在教学活动中的 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此过程中,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现结合具体的课文来谈谈这种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我们以《鸿门宴》为例来讨论。下面是我就本课编写的导学案的提纲: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成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 3、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二、【过程与方法】 1、相互讨论,对比概括出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的性格特点。 2、了解作者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 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的兴趣,对项羽这一悲剧英雄从多个角度作出有依据的评说。四、【教学重点】五、【教学难点】六、七、【课时安排】八、【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一、学习要点;二、导入语;三、板书课题: 鸿门宴 司马迁;四、作者和《史记》介绍;五、背景资料;六、相关链接,欣赏两首关于主人公的诗: 《垓下歌》和 《大风歌》。七、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准确认读:1、学生听一遍录音(或教师自己朗读),教师强调一些难字的读音。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勾出疑点。八、梳理情节,整体感知:学生先概述课文内容,然后梳理。九、作业 。

【第二课时】一、学习要点;二、学习过程:(一)齐读课文,抽查正音情况(可以就某一段朗读)。 (二)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就比较精彩的某一段朗读)(三) 复述故事情节。(四)赏析第一段:提问①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②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五)赏析第二段:讨论课文内容,提问: ①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②张良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项伯则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请联系课文说说古人心目中的"义"可作什么样的解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六)布置预习 :1.自读课文三、四两段,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讲述"鸿门宴"上的斗争。 3.思考下列问题: ①项羽最大的弱点是什么?试从课文中举例加以说明。 ②范增之谋为什么不能得逞,他在哪些方面不及张良?

【第三课时】一、学习要点;二、学习过程:(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情况。(二)导入新课。(三) 赏析第三段: 1.庄舞剑"企图"击沛公于坐"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留沛公与饮"是精心策划的阴谋吗? 2.项庄舞剑"在情节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3.按地图方向绘制出鸿门宴上人物的座次表。(四)赏析第四段:1、试讲课文,师生共同订正。2、分角色朗读课文,力求充分表达人物的不同情感与心态。 3、提问:(1)哙闯帐"是故事的。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 )(2)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跟刘邦一模一样,"仅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对不对?如有区别,区别在哪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4、自由诵读课文(或数人;或几组分角色读三、四两段)。5、试绘制刘邦和项羽两大军事集团的人物关系图。三、布置预习。

【第四课时】一、学习要点;二、学习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二)读讲课文五、六两段。1、指名试讲课文,纠正误读误释:2、提问1)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2.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三)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四)布置作业。

【第五课时】一、学习要点:1、总结文言知识点。2、课堂检测。二、【学后反思】。

下面再以《定风波》为例说明该导学模式的应用:【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把握词中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 2、体会词中包含的人性哲理。【教学重点】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旷达胸襟。 【 教学难点】领会词中抒情特点及从生活小事去领悟人生哲理及隐喻手法运用。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指导学生自学 (具体内容略)。

篇3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教学 安全问题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高中体育教学不断地深入发展,针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关爱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开始成为体育教学的核心话题,特别是高中的体育教学备受厚爱。在高中体育的课外活动中,学生们活泼爱动的行为,导致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同时加上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不高,安全事故已经不再是童话故事。为了学生的安全,就要重视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措施的认真贯彻和落实。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面临着一定的安全问题。在户外的课堂体育教学中,学生们积极参加活动的气氛特别的活跃,教师也没有加强安全的教育知识,致使很多学生受到皮外的伤害,例如:扭脚、骨折等是常有发生的事情。学生们之间的互相游戏打斗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只是片面的注重了学生们学习体育的兴趣,却忽略了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在这些方面,教师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学习,保证祖国的花朵健康的成长。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相应的安全措施

(一)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的学习,保证在体育课堂中,时时刻刻的提醒学生的不安全行为,学生也要在教师的提醒下,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其次,教师也要为学生讲解更多的安全知识以及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使学生不做危险的事情,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与此同时,学生也要认真的学习安全知识,提高防范能力,促进自己健康的成长。

(二)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视

学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只有学校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视,教师认真的对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引导,学生才能会避免那些不安全因素的影响。教师要明确自己安全教育学生的重要使命,适当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对自身安全的重视,让学生懂得哪些是存在着安全隐患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做了会对自身产生怎么的后果,教师都应该明确的说明,不能使学生在追寻快乐时损害了自身的健康。

(三)加强合理的安全措施

高中体育教师应在户外的课堂教学中,提前做好安全措施。针对安全的措施,体育教师要在教学安排中提前给予准备,避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拉伤等状况的出现。在体育运动前,要组织学生做活动前的准备动作,促进腕关节、膝关节的运动量,保障学生在激烈运动中的安全。教师最常做的工作就是要检查篮球架、平衡木等等,不会让学生遭遇突发事件的攻击。

(四)加强相应的保护措施

高中体育教师应在户外的课堂教学中,提前加强相应的保护措施。体育教师要在教学时,加强对学生的保护措施,避免重大伤害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特别是腕关节和膝关节的保护作用,我们要及时让学生套好护膝和护腕,减少运动时候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害,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保障医务的监管

高中体育教学中是无法避免学生受伤的状况,为此要完善医务的监管工作,是一项十分必要的措施。体育课堂要加强医务监管,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身体状况都进行了解,对身体素质差的体制弱的学生要加强照顾。教师也要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那些气喘嘘嘘、大汗淋漓的学生,要及时采取降低学生的动作练习或让其停止练习活动,并要求学生好好的休息,减少剧烈运动带来的不必要的疾病发生。

(六)及时处理伤害事故

教师要对学生的受伤情况加强处理。体育课上学生受伤是不足为奇的事情,体育教师要及时把受伤的学生送往医务室,针对那些受伤的地方进行清理工作,保证学生的伤事得到及时的处理。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对学生的保护意识,促进学生在热爱体育锻炼的同时,能健康的成长。

结束语: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安全,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教师也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安全防护措施,就此主要提出了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视、加强合理的安全措施、加强相应的保护措施、保障医务的监管、及时处理伤害事故等六个方面,保障学生在高中体育教学的学习中,减少不必要的伤害。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安全,也不断的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徐剑锋.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新模式初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10).

[2]桂成率.新课程理念下关于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探析[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09(06).

篇4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有机整合 直观形象 学习兴趣 扩大外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并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既“互联网+高中语文教学”,让教学方式、内容、过程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升华。它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那种原始的“刀耕火种”教学形式,构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建一个臻于完美的教学环境。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备课更加便捷和丰富

高中语文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中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搜集整理资料,以满足时展的新需求。如今的高中生越来越关注这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身为语文教师在和高中生打交道时必须更加关注社会,了解时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便与快捷的优势,可从网络中获取更多更鲜活的信息,以便做到与时俱进。

传统的语文备课,一般都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支笔、一块黑板、一个备课本,不仅效率低,教师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被严重束缚,而现代信息技术备课是指广大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工具进行电子化备课,通过学科教学资源网以及教师自制资源库等,将各种资源整合为页面形式的课件,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把教师从“抄”教案中解脱出来,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教材教法和学生学情。电子化备课使得教师理解教材也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教师的备课质量自然得到提升。

除此之外,针对教材中课文越选越精,高考难度越来越大,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苏轼的《定风波》一课为例,和初中相比仅仅停留在文学常识的介绍和疏通意思上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师备课时需要搜集苏轼不同时期作品来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领悟词人旷达、洒脱的情怀,知晓此词“即景抒怀”的表现手法。而充分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相关教育资源网、QQ群、博客圈、微信等便捷地搜集材料、优秀课件,从而丰富备课内容,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直观和形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网络化的教学方式还未出现时,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主宰着教学,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多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可生动、形象、直观、灵活地展示教学内容,从视觉、听觉多角度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教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头视频,连放两遍该片的主题曲: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图画与声音展示出意境壮阔雄浑、气度恢宏,意蕴深厚。学完这首词时,又播放了一遍。这样,同学们通过观看与聆听,也就深层的理解了此词主旨,即表现了作者宽阔的胸襟,仰慕古代英雄,渴望建功立业以及功业无成的感慨。这样的方式无疑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深而全面地领悟词的主旨,最终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还有,如《兰亭集序》、《腾王阁序》、《归去来兮辞》、《荷塘月色》、《再别康桥》、《故都的秋》等等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对这些作品,应含英咀华,品位其中的美。可传统的教学,费时费劲,却只能或应用音乐来渲染,或利用图像来显示,或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整合,可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自然链接,达到意境全出的效果。这是一种惬意的、高效的教学,一种教学艺术化和科学化的完美结合,学生也更能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整合和审美情趣也就更容易提高,学习兴趣也会大增,也就真正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地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虽然也会涉及到课外知识,但由于时空的限制,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对于我所教的学生来说,本身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都还处在较低的阶段,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时达不到老师预期的目的。此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包罗万象,与语文学科有机整合,既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又拓展了课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比如,在教授完《窦娥冤》一课时,利用晚自习播放《窦娥冤》的电影视频,这样弥补了节选教材情节不完整的缺点,通过对整个剧情全面直观的了解,学生对窦娥命运的不幸与心底的善良,刚强、有主见的性格,充满反抗的精神理解得更透彻。

篇5

摘 要: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x、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其重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育的具体目标进行了调整,读写结合也成为了这一背景下炙手可热的语文教学方式之一。

关键词:初中学生;群文阅读;读写结合

引言: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是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不仅要对于书本知识有所掌握,更是要具备良好的读写能力,通过语文教学来提升初中生文学素养也成为了实际教育目标中的一种。阅读与写作时初中语文教学中两项基本教学内容,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往往也是衡量具体教学成果的主要指标。初中语文一线教育工作者及相关学者对于读写结合的这一教学方式积极性给予了较高的肯定及评价。国内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教育方式僵化,方法陈旧已经影响到了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一定调整与转变也显得十分必要。

一、群文阅读及读写结合教学法

(一)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一般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并强调突破教材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进而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选择一个主要核心主题,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从而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群文阅读,群文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阅读数量上的增加与范围上的扩大。

(二)读写结合的发展及意义

读写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初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读写结合是在具体语文课程教育中将读和写进行深层次融合,从而使得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可以同步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方法总称。读写结合自出现以来就获得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相关教育成果的取得也使得读写结合这一教育教学方式成为了备受推崇的教育教学方式之一。在具体教育意义表现上,读写结合极大的提升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更是提升了初中学生的文学素养与阅读及写作能力。读写结合这一教学形式对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同样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读写结合在开展上存在的误区及问题

(一)读写结合的融合程度较低

在依托群文阅读及读写结合教育教学方式来提升教学策略的进程中存在着相互融合程度低的状况,读写结合强调的是读与写教学资源倾注上的同步及学生读与写能力的同步提高,部分初中在进行读写结合教育时并未对于这种同步关系的协调进行思考与努力,这导致读与写在具体融合上出现了诸多问题。读与写在融合上的浅层次表现更是使得群文阅读在实际教学效果的发挥上受到了影响。读写结合本身具有的难度较大,如何对于读与写比例进行界定本身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部分教师单单依靠对课堂时间进行分割的方法来对于读写进行比重确定的做法也是科学性较低的一种无奈选择。

(二)读写能力提升缺乏明确评价体系

任何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在具体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都需要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效果评估。群文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当前存在着评价体系缺位的状况。大多数初中学校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依然较为陈旧,并未关注与对新方法下新教学成果的特别关注与精准评估。由于评价体系的缺位,群文读写结合在具体开展时很难对于开展的状况进行掌握,更加无法发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对于具体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一套群文读写教案沿用许久不利于教育成果的取得,更加不利于不同班级学生读写能力的综合同步提高。

(三)学科教师引导能力较低

初中语文学科教师在进行具体教育教学活动时存在着主导性地位过强的状况。长期以来语文学科教育的形式都是一种填鸭式教学特点极为明显的教育,这一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主要负责讲解,学生进行被动的听使得课堂氛围低沉,学生活跃程度低下。尽管在群文读写结合这一教学形式下,国内初中教师对于自身的课堂定位依然并不准确,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性地位导致之一新型教学方式的内部教学价值难以充分发挥。此外,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主导性地位过高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低下,整体的教学效率提升会读写能力提升都会受到影响。

三、读写结合教育价值充分发挥的系列建议

(一)重视读与写能力培养上的同步

群文读写结合更为有效的基础是重视读与写能力培养上的同步,使得学生读与写的能力能够同步提升以保障教学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读与写能力培养的上的同步首先需要从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环节上进行调整,一线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群体读与写的实际水平有所了解,使得特定群体能够接受到群体所需要的读写教育资源在配置能够有针对性提供。重视读写能力在培养上的同步需要对于群文阅读的文章选择及分组讨论的时间长度进行重新确定,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读写能力同步培养才能将教育价值体现出来。

(二)细化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细化教学群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可以使得教师发现其在教育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调整,使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得到保障。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与转变,通过一定细化措施使得相关评价体系能够与群文读写结合形式教学更为适应。此外,细化出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要定期对于中学语文实际教学效果及所取得成绩进行分析并将评价分析结果反馈给一线语文教师,使得语文教师能够依据评价结果对于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调整。群文读写结合的教育形式本身具有一定特点,相关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确定时也需要更为注重学生读与写能力的重视,将读与写能力纳入到整个评价体系之中也能够使得评价结果本身的参考价值更大。

(三)重视教师引导性地位与能力建设

读写结合教育价值充分发挥也需要重视教师引导性地位与能力建设。首先,教师引导性地位的确定需要转变当前教师的具体教育方式方法,使得其在思想认识上产生转变,从而弱化其在群文读写结合教育方式下能够将教学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其次,教师单单充当教学引导者角色并不能保障教学教学价值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提升语文学科教师的引导性能力,使得其在进行具体语文教育时能够更为游刃有余,对于课堂节奏的掌握更为灵活与多样。

四、结语

阅读与写作不可分割,我们正是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品尝阅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由阅读迁移到写作。著名的语文教师于漪曾说过:“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和类型范文的篇章结构的分析,对扶植学生有条理地考虑写作很有好处”。初中学生群文读写结合更为有效的关键任然在与语文教师,这也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具体教育教学活动时不断的进行摸索与经验总结,提升自身对于这种新型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解程度与应用程度。

参考文献

[1]吴丽成.抓取文本核心价值 促进课堂读写联动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亚太教育,2016,03:41-43.

[2]李爽,王朔.略论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十大关系[J].教学与管理,2016,05:31-33.

篇6

[关键词]延展性阅读荆轲刺秦大义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7-0006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依然不容乐观。高中生的课业负担重,语文课外阅读时间少,是一时间难以改变的客观现实。而阅读功效无法短时突显,则是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的主观因素。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开展更多有效的课外阅读,是一线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思考的问题。

二、语文延展性阅读模式的探究

一般的课外阅读自由度很大,目的性也不明确,学生在课业紧时间少的情况下往往就自动减少甚至放弃课外阅读。语文延展性阅读模式的探究,是想以课内学习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课外阅读的补充深化课堂内容的理解。“延展”一词,就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意思。

三、一次语文延展性阅读模式的实践步骤

1.在课堂学习中产生问题,激发学生课外延展性阅读的兴趣。

2.围绕课堂产生的问题定出延展性阅读的主题,教师介绍相关的阅读书目,给予足够的阅读时间(以半月或一个月为宜)。

3.明确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的具体要求。

4.学生完成阅读,形成文字并上交,教师评阅,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分组制作PPT在班上交流展示。

5.班级阅读大使将展示的阅读成果收集保存到班级阅读成长档案,每个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收获填写进阅读情况反馈表。

四、高中语文延展性阅读模式的具体实践过程(以《荆轲刺秦王》的延展性阅读为例)

1.问题的提出

在《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我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荆轲刺秦,使之成为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但在后世,有人盛赞他为侠义英雄,有人嘲骂他为愚勇之士。在你心目中,荆轲应为何种人物?”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为荆轲是侠义之士的学生,提出荆轲刺秦王是报燕主、报知己、报国仇、抗暴秦、为苍生,他的精神核心是“义”;而认为荆轲是愚勇之士的学生,则从秦王的角度,肯定他收拾混乱结束分裂统一天下之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更大的“义”。讨论到这里,我发现学生对“义”的内涵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大义”与“小义”之辨还说不清所以然,就因势利导,指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义者,包括道义、正义、理义、公义等道德原则。“义”乃一切道德之根基。而对“义”的理解角度不同,持定的立场也会不同,立身处世的行为表现更会迥然相异。

2.确定主题,布置延展性阅读任务

为了更好地理解荆轲刺秦王的意义和影响,由此引申到深入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的内涵,我布置了课外延展性阅读任务,主题为“我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推荐了相关书目《孟子》《荀子》《史记》《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水浒传》《名家解读〈水浒传〉》等,要求学生在一个月之内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准许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收集资料,最后写成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3.及时评阅,分组交流展示

一个月之后,学生上交读后感,我及时进行了评阅,并将其中的优秀习作按角度分类,角度同类的学生同组,制作PPT,在阅读课上展示本组的阅读成果。以下是展示的部分内容:

(1)《我看荆轲之“义”》(16班陈至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荆轲刺秦也有盲目愚蠢之处。从东周平王迁都,诸侯争霸,到秦灭赵,华夏大地上的战火已经燃烧了五百多年。然而商鞅变法成功,秦国日渐强大,中华大一统已成不可逆转之势。虽然秦军残暴,统一的过程充满血腥,荆轲刺秦也是想救民于水火之中,但从长远来看,从历史的发展潮流来看,荆轲刺秦只是治标不治本。即使刺秦真的成功,华夏大地则会真的分裂,随着历史的发展,必定会有另一个秦国出现。只有中华大地真正统一,顺应历史潮流,天下苍生才能真正过上幸福的日子。从这个角度看,荆轲刺秦阻碍了历史的良性发展,是盲目而愚蠢的。

(2)《我看关羽之“义”》(16班杨晨宇):“义”有很多种,但简而言之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小义”,一类是“大义”。两者之间并无明确界限。个人恩怨在国家面前便成了“小义”,国破之仇在天下苍生面前也成了“小义”。想那关云长被人赞为“义绝”,在我看来,他却是把“小义”凌驾于“大义”之上。华容道时,为报曹操之恩,关羽不顾自身性命放走了曹操,倘若当时他杀了曹操,天下是否能少几年动乱,多几年和平?而对比张艺谋电影《英雄》中的那个刺客,在最后放弃了刺秦王,为天下“大义”而放弃了国恨。这,才是真义!虽然我们不能对诸如关羽等人苛责,毕竟每个人对义的理解都不同,但能把“大义”置于“小义”“小我”之上的人,无疑有着更崇高的品质,更广阔的胸怀!

(3)《我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17班梁今浒):“义”从字面上理解,即正当合宜的举动、公正合理的事物,具体来说,知恩图报、为民除害、扶贫济困等都属于“义”。它将“正当”“正义”的道德要求和实际行动结合在一起,将道德准则提取到现实中来。正直的人以“义”作为他们的处世之道,高尚的人不惜牺牲生命来践行“义”进而追求道德。“义”既是对道德的奉行,也是对道德的捍卫,正是它维持了传统道德秩序。

《我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16班黄加红):我认为,“义”是生活中、社会上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如果说社会中的人是一粒粒的沙子,“义”是作为黏合剂的水泥,没有“义”,这盘沙子就永远不会团结在一起。“义”亦是人们做人处世必须始终高举的一面大旗,即使逆风行走,亦须保持正义前行。在古人的心目中,具备仁义的人是高尚的人。“义”是一位君子绝对不能违背的常理,哪怕是面临取生还是取义这一艰难的抉择,仁人志士们也会选择坚守“大义”,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生命还不是最重要的,还有“义”这样的最高准则在。与其苟且地活,不如为“义”而轰轰烈烈地死!

4.收集整理阅读情况

最后由班级阅读大使将小组的展示成果收存到班级阅读成长档案,每个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收获填写进阅读情况反馈表。

五、总结

这次延展性阅读活动,是由课内学习产生的问题来指引课外阅读的方向。出于答疑解惑的需要,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而在阅读中寻求答案的过程,又反过来促进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是问题引领式的延展性阅读的好处之一。另外,由课内向课外延展阅读,便于教师发挥更确切的引领作用,阅读的主题更集中了,探寻的问题也是学生所共同关注的,那么在读后交流分享的环节,阅读成果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分享领受,有利于刺激学生产生持续主动的课外阅读的热情,这其中所产生的正面效能,就不可估量了。

【专家点评――李薇】文言文阅读在考试中的赋分比较高,相对应的,失分也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1.文字距离今天较久远,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学习兴趣不高。如果没有高考的指挥棒,估计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文言文。2. 学生缺乏必要的文言文学习策略,他们很难找到科学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和应试方法,要么学习方法不正确,要么学习效率比较低下,要么迁移能力差,能听懂课,但做不好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3.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还比较落后。不少教师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单一,传统的“串讲式”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很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又直接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4.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比较功利,都想用最少的投入和付出,获得最好的成绩,显然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篇7

德是从教之本,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人师表。” 我组全体语文教师对事业忠诚,对学生负责,服从安排,勇挑重担,团结协作,努力做到树师表新形象,垂师德新风范。他们经常认真学习《师德规范读本》、《师德征文汇编》,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特别是以身边人为学习的楷模,敬而思齐。《师德征文汇编》中有一文《不辞长作育花人》,介绍钱国雷老师克服夫妻长期分居带来的种种困难,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上的先进事迹。“常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华岩老师工作才6年,但班主任工作耐心细致,民主评议中学生满意率达100%。在他们的率先示范下,全体语文教师都化大量的精力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坚信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努力做到“促每一位学生成才,让每一个家庭放心”。

学校有很多父母离异、单亲或成绩差、行为习?T差的“问题学生”,对此,我语文教研组开展“一助一”活动,每位教师至少帮助一名学生,以谈心、家访、资助等方式给予他们关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

在学校开展的“扶贫帮困、关爱工程”活动中,全体语文组教师踊跃参加,为王奇、薛倩霞、诸国成同学捐款近三千元。我校语文教研组青年集体还被评为XX年度武进区级“青年文明号”。

二、立足于常规贯彻

  《常州市中学学科教学常规》对于规范教学过程,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促进作用。教研组始终以落实教学常规为立足点,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学习教学常规,领会精神实质。在每学期开展的“学常规、领精神”活动中,教研组都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首先,要求教研组成员熟悉常规的具体内容,基本观点及目标要求;其次,在教研组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中学语文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初步确立了教学目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成绩考核与评定、论文撰写、业务进修、课题研究等九项一级指标,使常规要求具体化,教学工作规范化。教研组在期中、期末配合教导处对教师的各项常规工作进行检查,评出优秀教案等,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2.积极“充电”,提高业务素质。

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先导。当前,初、高中语文教学在努力探究新课程改革模式,因此,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新标准》、《课堂教学论》等理论及有关教学经验文章,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组织教师参加区级新课程培训,配合教科室对初一、初二年级进行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新教师利用暑假、双休日进行岗位培训,走出去“取经学艺”,并及时总结学习心得,增强全体教师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    于团结协作

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是教研组建设的灵魂。为此,语文组狠抓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的“实”。

教研组把具体工作细化到各年级备课组,要求备课组的老师共同做到:①备课扎实,不仅吃透教材,还要吃透学生,按学生的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②同一备课组统一进度,同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练习。至于教学方法,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③作业全收全批,提倡面批,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④备课组一周定时活动一次,共同备课,集体研究教材。同年级老师一周至少互相听一堂课,听后认真评议,共同探讨适宜的教法。

课堂教学效率取决于课堂45分钟教与学的质量。我们特别注重公开课教学的效果。每学期我组至少有10人进行公开课教学,其中包括老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开课后及时组织评议,大家本着学习提高的原则,谈感想,提建议,热烈发言,毫无保留,教研风气浓厚。每次公开课教学后,无论是开课者还是听课者,都感觉到收获很大。

近几年,语文组老师相继退休,教师队伍迅速年轻化。现在语文组四十岁以上的老师只有三人,能否顺利完成新老交替,能否培养好一代新教师,这是一个组织成败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采取具体措施来培养锻炼青年教师。

组织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举行拜师仪式,签订协议书,规定师徒之间每周互相听课1-2节,师傅对徒弟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要把关并听课、评课指导,徒弟要主动虚心请教,经常进行思想汇报,总结教学心得,上好一节汇报课。在“帮、带、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中,张同江、袁莉娜、边慧等几位新教师很快胜任高中教学,而且得到学生的爱戴。现在毕业班都有比较年轻的老师,各备课组长大多由年轻教师担任。

另外,支持青年教师外出业务进修。现在我组有2位老师在读南师大教育硕士研究生,4位老师曾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大部分老师本科函授结束。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竞赛活动中展风采。

通过学习,“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我组青年教师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在“省前中杯”中学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中(作文)潘少波、王桂香老师分获高中组一等奖、二等奖。在“校级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张同江、华岩、陈洁等五位老师的课都被评为优秀级,受到区教研室庄焕方主任的好评。[1]

同时,我教研组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

高二(5)班的钱华同学在“常州市中小学生传统诗词比赛”中获三等奖。在校内XX年9月-12月,围绕课题“生活化、创造性高中作文“开展征文活动,收到稿件70多篇,有的被《常州晚报》录用;初一、初二年级举行”名言警句默写比赛;全校举行“钢笔字比赛”;XX年4月配合政教处开展了“祖国明天更美好”读书征文和演讲比赛。高一年级结合教材,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和以“自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潘少波、王桂香等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李清照与辛弃疾的词风小较》、《口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等研究成文。一系列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综合素质,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五、专注于教学研究

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还要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因此,我们语文组重视引导教师开展专题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构建科学而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在课题研究方面,全组成员参与省级课题《由“维持学习”走向“发现学习”的研究》。全组成员参与武进

市级课题《课堂目标教学的实验和研究》,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课堂目标教学的具体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导向、反馈和调节作用,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改进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还尽量做到目标要能够体现发展差异性,让学生的个性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差异的发展,鼓励学生多参与,建议老师少讲解一直是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方向。我们根据“创设问题情境”原则,尽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多让学生发表见解,然后加以适当点拨,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组成员还积极参与武进区级课题《初中语文开设课外活动课的研究》,这项课题已结题,获武进区评估二等奖,另外,高中组课题《高中作文“生活化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XX年12月份向区教研室申报,并按计划分步实施。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先进的作文教学理论,钱国雷、施孝丹、潘少波等老师开设作文公开课,探究新型作文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学习资源,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和积累的指导,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思想底蕴。认真指导学生创作,在多篇学生习作在《常州教育》上发表。

课题组就是这样生机勃勃又扎扎实实地开展科研活动的,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真正起到了“龙头”作用。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语文教研组也蔚然成风。03-04学年各级论文评比中,有5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另有多篇发表于报刊。

七、    着眼于素质教育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说:“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素质教育,是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应试型”人才转变的“素质型”人才的现代化教育观,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语文教研组积极倡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具体做法是: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大胆利用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创造,在活动中培养能力。

2、我校第二课堂文学社团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指导推荐学生习作发表获奖的质和量一年更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加入《常州日报·小记者苑》的学生近百人,共发表文字稿件60多篇,图片新闻20幅。主要开展了法制教育采风、江阴远望二号等采风活动,特别是在11月16日-23日赴北京首都采风活动中,礼嘉中学“首都采风”采访组荣获“新世纪、新体验”征文一等奖,礼中小记者苑荣获“优秀组织奖”,余粮校长荣获“优秀辅导员”称号。

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才干,努力拓展语文素质教育的空间,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我们还在摸索阶段。我们定将以取得成绩为动力,以先进教研组的评选为新的起点,全力以赴,作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追求着是美丽的。也许我们不能创造奇迹,但我们定能自信地说,我们曾经不懈地追求过,我们也将实实在在地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

 

 

武进区礼嘉中学语文教研组

篇8

2012年3月,我区高中课改专家齐聚桂林市,讨论修订《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当年暑假,高中课改专家队伍培训、校长队伍培训、高一年级各学科教师队伍全员培训等紧锣密鼓地展开,“不培训不上岗,不合格不上岗”的培训政策普及到每一所高中学校,向广大教师传达出我区课改的决心和信心;2012年秋季学期,我区普通高中全面进入课程改革。

桂林市的高中课改,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了全市大规模集体备课(以下简称大集备)活动的帷幕。大集备意在聚合自治区及桂林市各学科课改专家和骨干教师的智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领全市的一线教师携手同行,在布满荆棘的课改路上披荆斩棘、“轻歌曼舞”。

披荆斩棘

回顾课改一年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思想政治科教师古芬对自己所执教的那堂前言课记忆犹新,那是她的第一堂课改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的内容是经济生活,新课程理念重在引导学生密切经济与生活的联系,理解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正确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经历了多轮集备以后,古老师决定摒弃花哨的课件,以充分体现新课程源于当下生活的理念。在课堂上,她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份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上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评价经济生活的复苏是有一定的生活指标的”这一道理,比如买车,比如“观察女人的消费可了解当前经济的状况”……接着,她“顺势”一转,把自己这个课堂上“唯一的女人”引入了师生对话的主题――

……

师:“观察老师有什么收获?”

生1:“老师今天很漂亮!”

师:“哇,你们真可爱,懂得夸奖老师、鼓励老师了!那老师一定要加油了!”

生2:“我发现老师不化妆真朴实、真亲切!”

师:“真厉害!老师不化妆与经济有关系喔!比如口红能体现经济的状况……”

这堂课,古老师把自己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以全新的视角观察身边的经济现象,学习有趣的经济理论,如“口红指标”“裙摆理论”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引导着学生的学科思维方向,使课堂充满了良好的探究氛围。这堂课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轻松活泼,每一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甚至相互间展开辩论。学生突然发现,“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学原来并不枯燥乏味”。当然,对于古老师来说,这种“以我为素材以身说教还是头一回”,尽管一度“有点不好意思”,但最终还是有一种“成为焦点”的兴奋。

是的,新课程正在以其全新的理念催生着师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巨大变化。但是,这些变化让许多老师措手不及。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改变课堂结构?如何在课堂上转变师生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什么样的课堂才是课改后的课堂?有效教学的度在哪里?如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课程目标……

桂林市第五中学的姜丽萍老师回忆自己刚接触新课改时的感觉,感慨地说:“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二十多年,摸索出一套用起来顺手,教学成果也不错的教学模式。新学期开始了,没曾想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拿到新书那一刻开始,我就有些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姑且不说那十几种选修教材,就说那必修的五本书,新的语文教材按课程标准要求在一个半学年内完成,意味着一学期要完成两本必修教材,单是要讲完这些课文,完成这些规定的教学任务,我都感觉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其实,不只是教材的数量大大增加,内容集束增多,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所导致的教学困难才更令老师们深深焦虑。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突出实验教学的分量,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物理、生物等学科尤其“压力山大”。

恭城中学物理组的唐能斌老师告诉记者:“旧教材的理念是从理论到应用,新教材的理念是从事实到理论的探究,注重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物理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探究中建构学习,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来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新课程还要求作业方式多样化,如尝试课外探究实验、小制作、课外调查、科学论文、常规作业等。高中物理新课程的许多新理念,体现了中学物理教育的长远方向,但困难多、阻力大、压力重。”

还有!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扬弃传统教法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改以往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常态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实现新课程核心理念的变革。尽管此前已经有学校在部分学科先行探索,比如桂林市第十八中学数学组使用《导学案》开启学生自主学习新篇章已小有收获,但对大部分学校的多数学科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个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种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各种教学方式不流于形式,是目前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继续探究的问题。”桂林市第五中学地理组李连凤老师的一席话,道出了课改最大的难点。

不可否认,对于每一个老师来说,课改都是一个渐进的、无限接近教育本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课堂上师生能力的成长必须经由对过程的不断反思来逐渐达成。

“伴随着一步步走进新课程,我们不由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甚至被津津乐道为‘改革’的种种看法和做法,以新课程的理念加以审视,我们如坐针毡,恍然而有所悟。”永福县第二中学地理组的王婷老师在参加大集备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对有效课堂本质的体验不断深入。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数学组蒋惠玲老师的“所悟”是:“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

课改刚刚起步,艰难自不待言。尽管荆棘丛生,教师们的“所悟”也在渐进发展,但课改的脚步已经迈出,必须勇往直前!

“备”尝艰辛

启动高中课改后,桂林市阳朔中学的物理老师容科霞作为主备教师,在全市学科专家的指导下,执教了一堂“很特别”的课――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6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她在独备时发现,新教材把狭义相对论放在了正式版面,但内容中规中矩、趣味性明显不足,而其中关于微观粒子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阐述对学生来说理解难度非常大。最要命的是,“我对相对论的理解也不比学生强多少”。在思考很久仍然没有设计方案的情况下,容老师重读了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并在读书的过程中“灵光一闪”作出了如下决定:用自己的“一滴水”,去激发储存在学生脑海里的“一桶水”,上一堂跟学生一起学习的课!

容老师的想法得到了备课组全体成员的鼎力支持。于是,她以6幅爱因斯坦不同年龄段的头像作为PPT的第一页导入新课。学生个个睁大了双眼,惊讶于青年爱因斯坦的帅气,将信将疑:“全部是爱因斯坦呀?”他们盯着PPT,听老师开始了下面的讲解:“听说过《双生子佯谬》这个故事吗?”部分学生点头,更多的学生摇头。“有一对孪生兄弟,哥哥跨上了一艘宇宙飞船去作太空旅行,弟弟留在了地球。几十年后,哥哥结束太空旅行回到地球,人们惊讶地发现:弟弟已经很老了,哥哥却还很年轻。这个结果是由狭义相对论所推测出的移动时钟的时间膨胀现象。”看到学生对这“结果”显出“一脸的迷茫”,容老师笑着说出了四个字:“我也不懂。”于是,学生的神情放松下来,师生顺利进入了“一起学习”的新课堂。

这节课,容老师在PPT课件里用上了学生超级喜欢的动漫小女生、小男生头像和颇有网络时代特色的语言“偶有个问题”之类,吸引着学生去思考“她有个问题,你有什么问题呢”;而当学生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说出了一些自己觉得纯属胡说的问题,最后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提不出什么问题”时,她便用调侃的话语来消除学生的尴尬,并启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以此点燃学生心头一个又一个新的疑团。这堂艰深的课,师生在PPT的帮助下,在轻松幽默的对话和哧哧的傻笑中学到了许多新鲜的东西,并且“不止是知识层面”的东西。容老师高兴地看到,“储存在学生脑海里的那桶水”终于被她成功激活了。

为了设计这堂课,容老师和她的备课组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去搜集各种各样的新鲜素材。她把这个过程记录在了自己的QQ空间里,她知道学生会进入自己的空间读到这些记录,而这正是她所希望的。“我对这节课的态度也许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人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作用是激活学生潜在的‘一桶水’。”这,是容老师执教这堂课的“弦外之音”,也是她和她的备课组对高中新课改的一种纵深解读。

高中新课程改革,真的是一场“伤筋动骨”的革命。为了帮助老师更好地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桂林市教育局委托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桂林市教科所)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果断地举起了大集备的改革旗帜,将全市5区12县不同层次和类别的55所高中学校聚合在了这面旗帜下,经过科学的“分组包装”,决定借力专家和骨干教师的集体智慧引领,确保全市范围内各校各学科课改并驾齐驱,并始终行进在正确的轨道上。2012年7月,桂林市教科所书记马铭之在政治学科教师全员培训期间,最早为该学科拟定了详细的大集备方案及教学设计的表格模式,并于8月23日新学期开学前两周在全市率先举行了第一次政治学科大集备活动。

桂林市政府对本市的高中课改给予了重要支持,成立了由主管教育的巫家世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人事局、编制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物价局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旨在集合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共同为高中课改保驾护航,解决经费投入、队伍建设、校舍扩建、器材增添等问题。截止目前,桂林市政府已经为高中课改投入专项经费60万元。

桂林市教育局则成立了以钟平局长为组长,教育局各科室、教科所、招生考试院、电教站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组织、协调、推进工作;并成立了14个课改学科的专家指导组,专项负责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及学科教师的业务培训;成立了11个课程改革项目工作组,具体拟定新课程实施的一系列课程管理制度;指定桂林市教科所于2012年9月初拟定并经教育局了《桂林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大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整体构建起大集备的模式框架。

“集备”真义

大集备的基本理念:独立备课是基础,面向学生是灵魂,思想交流是途径,教学设计是任务,“二次备课”是落实,形成特色是目标。

在课改之前,许多学校已经有了集体备课的传统,通常是以年级为单位的学科备课群研方式,流程如下:由上课教师独立备课或就课进行构思、试讲,备课组成员商讨、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上课教师重新备课(若有时间再试讲,则再修改),然后正式上全校的教研课。在这个过程中,上课教师与同年级的学科组成员虽属同一个备课组,但发挥的作用不同:上课教师既是主备课教师,又是承担教研课的上课教师,而备课组其他成员只是就上课教师备好的课提出意见和建议,是群研课的参与者,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备课者。

实施课改后,教师个人的力量已经不足以胜任原先的主备、上课,他们迫切需要“真实真正”的集体备课、专家引领。桂林市第四中学数学组的备课组长李润姣在这方面有切身的体会。她借助在新课程培训过程中学到的校本教研,升级了本校本学科的备课群研方式。她说:“我们每一节大集体的校内备课,都不是个人行为。课堂上的每一个精彩片段,每一处点睛之笔,每一个增删步骤,每一项恰到好处的课件动画,都不是一气呵成的,都经过了多人多次的思考、酝酿、修改和再修改。”

为了达到上面的效果,他们扩充了备课组日常交流与合作的内容,包括教学进度、教学设想、考试计划、测试内容、批改作业时的错误案例、课堂上学生发生的知识错漏例子等,要求大家通过交流达到如下集备目标:共享好的教学设想,将瞬间萌发的教学火花加以延展、拓宽,形成完整的教学思路;尽量学步调;将课本例(习)题中不严谨之处严谨化、准确化;组内教师分工选题、印制试题;统一周练,统一测试,交流测评结果及质量分析,完成考试预想;等等。他们还在集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和操作性的集备流程:选课题、定内容、议导入、架结构、配练习,设置问题链――让思维活动化,注重学生的活动探究――让活动具体化;主备教师先按照集体备课时确定的思路独自完成既定内容,然后发电子邮件给下一位教师,接“下一棒”的教师遵照前一位教师对该课的设计意图进行修改、完善,然后再传给下一位……最后是参加桂林市的大集备,再反思、修改、定稿。

听着李润姣老师讲述本校集备模式形成及具体实施的过程,记者真切感受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无限敬业;“反复打磨”,是记者在本次采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词汇。

桂林市教科所化学教研员李煜是这样解说集备“真义”的:“集体备课,从表面上看,说的是教师在一起研讨和准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它不仅是相关学科教师在一起,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和问题,通过教师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形式使教学得到系统设计的一种准备活动,更是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遇到的普遍、典型、复杂的教学问题,通过共同协商和参与,系统科学地加以研究,以达到解决问题、促进教学进步和教师专业发展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所以,集体备课更强调教师之间基于合作探究而寻求教学真义,强调优秀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的共生共享,强调教师在反思碰撞中创造新的教学。桂林市的大集体备课是基于传统意义上的校内学科组集体备课而提出的全市校际间同一学科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

是的,桂林市的大集备,以校内学科集备为基础,是校内学科集备的升级和更高一级的集备平台。它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关注课程,聚焦课堂,研究教学,促进发展”为目标,以解读课标教材、探讨教法学法为重点,以校际合作备课、示范观摩、研讨交流、反思总结为基本形式,旨在实现全市所有高中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互补与共同发展。大集备以学科为单位推进,间或有综合性、全学科集备,目的是各学科共同交流大集备的经验,进而在学科间形成取长补短、携手共进的局面。

在推进大集备的过程中,各学科都是先成立市一级高中课改专家组、学科中心组,二者联合组成学科指导组,由市教科所各学科教研员分任相应学科指导组组长,具体负责各项大集备活动的策划、组织、指导、实施,并采取分散备课与集中备课相结合、现场备课与网络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学科教研员以合作共研的角色参与本学科的大集备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3-4次活动,利用全市统一的学科教研活动时间进行。

大集备的基本操作流程为:统筹规划、分解任务(教研员主导)分工备课、小组研讨(校内集体备课)对话交流、共同研究(市学科指导组、主审学校、主备学校三方对话)大集体研讨、汇聚交流(全市展示)修正完善、个性设计课后反思、修订完善。

2012年秋季学期一开学,桂林市各学科指导组已经在集中研讨的基础上做好了一学年的学科大集备方案,并将本学年本学科课程的课时及单元(专题)重点、难点、课程目标等课时集备内容确定下来;各学科中心组再组织全组教师交流研讨备课内容,分解课时备课任务,确定主备教师。主备教师按照分配的任务进行电子备课,撰写详细的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并做好集中研讨时的说课准备。通常,主备人以说课形式详析教学设计,备课组成员根据主备人的说课参与研讨,重在找不足、找问题、寻策略。达成共识后,主备人进一步整理教学思路,形成教学初案。备课组长再整合,形成课时教学初案,交学科指导组。学科指导组成员针对定稿的课时教学初案,确定与中心组主备学校的共研主题,采取面对面或网络互动交流的方式,对课时教学初案提出二次修改建议。主备人在二次研讨的基础上再次修改教学设计,形成二次教案。学科教研员按规定时间组织全市课改年级教师进行大集体备课,由各中心组讲解课时教学设计,全市学科教师对主备学校的教学设计进行评议,提出修改建议。主备教师根据大集体备课情况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最终形成的课时教学设计(教案)、课件、教学资料及时上传网络供全市学科教师共享。各学科教师以共享资源为基础,结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和自身教学特点,再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并通过网络平台与同组教师进行深度交流。

多轮集体研备、进入课堂之后,主备教师还要对自己主备的教学设计及时进行反思,对不合理的教学环节进行修订,再反馈到网络教研平台上。主备学校也要写出本校主备情况总结,包括备课过程、成效与问题、改进措施等,上交中心组组长及学科指导组。

大集备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主备学校呈交一份完整的课时教学设计。为了规范设计,各学科中心组都给老师们拟就了一份教学设计的模版,并提出了详尽的内容要求:一是在准确解读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等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二是每一份教学设计都要有理论支撑、内容详实,至少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程序(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各种课程资源的使用、典型例题分析、课堂练习、课内作业及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而且要确保其他教师在阅读这份教学设计以后能够理解该课应怎么上、为何这样上、上到怎样的程度;三是教学设计可以汲取他人优秀教学设计的精华,但杜绝简单复制他人成果。

经历了一年的群研和智慧共享,桂林市的大集备阶段性成果呼之欲出。2012年12月,桂林市教科所对全市大集备中的优秀教案、课件进行评比,选出典型优秀案例在全市推介。目前,该市的13个课改学科(通用技术学科2013年秋季学期刚刚启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高一全学年教学资源库(教学设计、课件、训练与测试),并已公布在网上(桂林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资源库)供全市高中教师共享。桂林市教科所还将其中的优秀教案和课件进行精选、修订,编辑成教案集和配套课件光盘,拟分发全市各高中学校,供2013级高一年级教学使用。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育林。大集备将不断积累各年段教师的智慧,实现教师智慧的最大化提升和最大化共享,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魅力”课堂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的盛潆莹老师与记者谈起她为参加“2013年广西中学语文优质录像课”比赛而进行的几轮备课经历,让记者仿佛置身那一个个大集备的现场,正在观赏着一堂堂“充满了学生”的意气风发的课堂。

盛老师执教的是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的《雨霖铃》一课。考虑到学生在必修3第二单元中已经学习了唐诗,掌握了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为宋词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了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盛老师定下了主备学生的备课思路。

第一次备课,她在独备时了解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柳永的词。考虑到柳永乃宋代词人中的“另类”,她决定从“柳永其人”展开教学,串起《望海潮》和《雨铃霖》,最后让学生评价柳永其人,实现能力提升。按此思路上课,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让学生谈谈“我心中的柳永”时,就连那些平时上课三缄其口的学生都举手发言、大谈特谈,以至于下课了都不肯停下。“我的激情也被带动起来了,和学生天南地北地谈着,很有成就感。”说起当时的感受,盛老师仍然激情难抑。但是,王璇(桂林市高中语文学科课改专家)和刘嘉德(十八中高一语文备课组长)两位老师却对这堂课给出了一个“浮光掠影”的评价,认为这堂课只是强调了柳永其人却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太虚,太浅,像快乐大本营,过分花哨”。

第二次集备,盛老师“不断思考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这个问题,决定将《望海潮》和《鹤冲天》两首词作为讲解《雨霖铃》一词的背景,铺就学生知人论世的背景知识,当学生对诗词鉴赏有了整体把握以后,再花时间让学生去深刻体会《雨霖铃》一词。于是,第二次执教,她安排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先听名家范读整体感知,再进行主旨句分析,然后分场景分组讨论、赏析全词,以学生赏析为主,老师及时点拨写作手法的运用。但是,在分组定任务讨论、赏析时,学生的积极性有所下降。整堂课上,老师的点拨显得较为分散。课后,当一名学生兴致勃勃地跟她谈起这首词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时,她发现该生的见解非常独特,只是因为本组的“任务”是赏析另外一句而“不好意思”举手发言。盛老师的心因此受到了触动:因为“总是担心”有些句子学生会“无人问津”,她习惯性地把全部句子的赏析任务按组“安排”给学生;因为“面面俱到”,她的课堂时间总是很紧,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扩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第三次集备,王璇专家建议备课组抓住送别诗特点和情景交融等手法进行重点点拨。在充分考虑学情并听取了专家和集备教师的建议后,盛老师在课堂中加入了“唐代送别诗分析”的内容,帮助学生通过对比来深刻理解时代背景对文人作品的影响,并通过增加“虚实结合例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具体赏析课文时,她不再分配小组任务,而是改由学生自主赏析,让学生掌控课堂。最后,再次借主旨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对“情景交融”这一最常见也是《雨霖铃》中最重要的写作手法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略为不足的是,这堂课上,她那“生怕学生答不到点子上或遗漏了重要知识点”的担心,客观上又一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信心,她时常“迫不及待地道出完美的解释”。

第四次集备,老师们围绕“为何学生总答不好、答不到点子上”这个问题展开研讨,达成了如下共识:为了避免问题过于宽泛让学生无从答起,或者问题太难让学生不敢回答这类课堂情景的出现,老师要适当调整一下设问的方式,让学生有话可说,甚至有时可以考虑用“让学生问问题、老师解答学生心中疑惑”的办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赵红秀老师还建议盛老师亲自范读,让学生感受老师的魅力,使学生在亲近老师的同时亲近文本。于是,第四次上这堂课,她采用了配乐的形式,将老师范读与学生齐读、默读、个人朗读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以诵读调动学生的听、视觉,扣击他们的心灵,使学生对词作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提高审美情趣。盛老师的范读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也激励着学生踊跃发言,该校“十大歌手”之一王梦婷甚至还主动演唱了《雨霖铃》,在课堂上很好地渲染了“曲子词”的意境,使课堂不仅声情并茂,而且其乐融融、美不胜收。

最终,盛老师的参赛课不负众望,获得了该项赛事录像课的特等奖。课后,备课组的赵红秀老师又有了新的建议……

是的,课改无止境!老师们刚刚开启了新课程改革的大门,从门缝中看外面的新世界,新世界中的种种精彩已经引发了他们的热爱;当他们走进了新的世界以后,那将是一种体验者、经历者、奋斗者、创造者的精彩!不可否认,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了遗憾的艺术,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更是遗憾与挑战并存,而挑战遗憾的过程,因为有了同伴的携手互助,不仅让教师们更有成就感,也让那“充满了学生”的课堂更加生气勃勃、摇曳多姿!

春华秋实

在投身大集备的过程中,桂林市13个课改科目基于本学科的资源优势开展活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培育了本学科的教研文化和教学力量,成就了学校,成长了教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学科。按照原来的设计,生物学科将全市高中分成了5个集体备课组,区、市课改专家分别编入各组进行指导。2012年秋季学期,鉴于12个县中的9个县没有生物学科专业教研员(多为其他科目教师兼任),难以具体指导高中生物教师解决备课疑难问题这一事实,生物科在桂林中学举行首次市区高中生物教师大集体备课活动时,创造性地启用了“桂林生物圈”Q群视频,让各县教师“足不出县”便能了解大集备的形式和流程。虽然因为视频声音不够清晰收效甚微,但他们心中确实在真切地“关注”着县里的课改进程。2013年春季学期,他们调整了集备模式:专家指导组每月派出1所市里的示范性高中与县中进行联合备课,学科专家亲往现场指导。半年来,在各县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生物学科已经先后在恭城中学、灵川中学、永福中学、平乐中学完成了4次市县联动备课,对县级高中的课改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弥补了各县教师出门难、学习观摩机会少的遗憾,有效地促进了各县生物学科的课改进程和教研工作。

2013年3月,生物学科市县第一次联合备课在恭城县恭城中学进行,桂林市高中课改生物学科组专家莫绍双(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黄晓清(桂林市第五中学)与桂林中学的生物教研组长潘健一行参加了本次活动,观摩活动的还有恭城莲花中学、栗木中学的生物教师约30人。同年4月,市县第二次联合备课在灵川县灵川中学进行,指导本次活动的是广西课改专家、桂林市第十八中学特级教师刘诚宽和桂林市高中课改生物学科组专家、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张忠安,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黄晓霞和灵川中学的老师上完“同课异构”的课后,专家们组织听课教师进行了评课、议课,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灵川中学、灵川一中、灵川潭下中学的老师们对此感触很深。紧接着就在该月,市县第三次联合备课在永福中学进行。5月,市县第四次联合备课在平乐县平乐中学举行……

据桂林市教科所生物教研员毛敏介绍,生物科专家组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12个县的联合备课,让市区示范性高中联动县中,县中带动县级乡镇中学,循环联动,促使高中生物教学一线形成良好的集体教研氛围,促进高中生物教师整体教研水平的提高。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这些举措效果良好。

原来在恭城中学工作,现已考入临桂县某中学的廖春香老师,说出了多数县中教师的心声:“从旧教材到新教材的转换,经过一年的学习体会,桂林市的教改给我的感觉是课堂越来越新,观念越来越活。市生物教研员毛敏老师每安排一次集体备课,我们教改的路就又宽敞了一片。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努力,让我们用旧知识上出了新感觉。”

恭城中学的地理老师李新建告诉记者:“以前我对新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总认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知识储备深厚,独立备课时不愿意下功夫,得过且过。参加集体备课活动以后,我不得不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制定教学方案,认真研究改进措施,认真进行教学反思。为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整个备课组的老师必须分头找资料,然后进行讨论,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问题都要明朗化,最后才能达成共识,把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样不断的实践中,我提高了教学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普通老师的“提高”离不开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引领。桂林市第十八中学的英语教师郭丹梅非常珍惜自己每一次参与的各个层面的集体备课,她说:“回想起这一年走过的历程,每天都过得如打仗一样节奏紧张,极其充实、刺激,有时累得苦得想得过且过,可集体备课的力量与相互关心、扶持就如同雪中送炭,让人如见到寒冬的太阳一般,可以咬着牙继续前行并笑到最后。”

真的,如果没有专家和骨干教师的“累得苦得”,就不会有一线教师“笑到最后”的专业成长。

继往开来

2013年秋季学期,我区的高中课程改革进入了第二个年头,桂林市的大集备活动自然地由高一年级扩展到新的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据了解,该市的大集备至少要进行3年,直至以专家为中心的大集体备课网络辐射桂林市所有高中学校的每一位教师。

该市2013-2014学年大集备的工作思路:在发扬中修正,在优化中创新,有序推进大集备成果,使之成为桂林市高中课程改革向前发展的助推剂。具体做法:高一年级在借鉴原高一年级大集备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丰富、完善,大集备的研究重心将从课标、教材、教法转向新课程资源的开发;群体研讨亦将从说课为主转向课堂教学展示为主,13个课改学科都要在本学期组织新课程课堂教学集中展示活动;物化成果从教案、课件拓展到配套学案、单元教学巩固训练,以构建适合不同层级学校的教学资源库。高二年级大集备继续以研究新课程课标、教材、教法为重心,群体研讨的形式是说课和课堂展示相结合,物化成果则以教案、学案、课件为主要形式,以构建适合不同层级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桂林市高中课改大集备已经走过了一年多的历程,到目前为止,该项举措已经被实践证明为一种比较成功的推进课改的方法。它不只产生了阶段性的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全市教师投身课改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全市高中教师的学术交流与专业成长,增强了全市高中学校的教研氛围,确保了新课改在正确的道路上顺利前行。当然,借用李连凤老师的那句话来说:“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种方法的不足所在。”尽管大集备充分发挥了桂林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作用,偶尔也请全国名师上示范课,但仍然缺乏与教育发达省市的深度交流,难免会在视野和学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集备活动内容多、节奏快,难免会有开发深度不够的情况,精品意识、效率意识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的参与度不够,依赖专家、名师或资源库里的物化成果,课程意识有待加强……物理、生物学科甚至紧急呼吁:尽快配齐实验教师,尽快组织高中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技能培训!因为在新课程体系中,生物学科已经上升到了“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高度,而现在的生物教师实验教学水平亟待提高。体育学科因为要开发选项内容,上选项课时需要几个老师同时授课,所以迫切需要更多的器材和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