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行业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科技行业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金融监管 XBRL 信息系统集成
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广泛、深入的运用是近年全球金融业发展的重要特征。金融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给金融监管体系、理念和具体监管操作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和金融混业经营大趋势出发,结合我国金融电子化和网络化现状,分析金融电子化和网络化对金融监管的影响,并构建基于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格式的新一代集成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框架。
一、信息技术发展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对于金融监管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金融电子化和网络化,既给金融监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机会,同时也使金融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
1.信息技术发展对金融监管的有利影响
信息技术的进步为金融监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应用,网络化使获取金融业务数据更容易,数据内容更完整,这有利于金融监管部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也为金融监管者提供了分析数据的便利。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收集、传输和处理更为方便,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带动了监管的电子化、网络化,从而使计算机和通信网络从空间、时间上为决策者提供大量信息,这无疑提高了金融监管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降低了监管成本,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金融监管更便于对银行进行非现场监管,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进行金融风险的分析和预警。
2.信息技术发展对金融监管的负面影响
银行信息化和网络化,带来了银行虚拟性的特征,它能突破现有的监管体系,增加金融风险的放大效应,使风险具有技术含量高、隐蔽性强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1)风险的扩散速度快:高科技的网络技术具有的快速远程处理功能,为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加快了支付清算风险的扩散速度。
(2)风险的监管难度高:电子银行的业务及交易过程是在网络上完成的,交易的虚拟化使金融业务失去时间和地理限制,交易对象变得模糊,交易过程也更不透明,金融风险产生的形式更趋多样化。
(3)风险交叉传染的可能性大:传统的金融监管可通过分业经营、提高市场准入规则、设置市场屏障或特许方式,将风险隔离在相对独立的领域。而电子银行削弱了传统银行金融监管的这些属性,使监管的物理隔离有效性大大减弱;金融业客户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使金融机构间、国家间的风险相关性日益加强。
(4)金融危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大:一些超级金融集团利用国际金融交易网络平台进行大范围的国际投资与投机活动,这些集团了解金融监管法律法规,能利用法规差异逃避金融监管,加之拥有先进的通讯设施和巨大资金,有一定能力操纵市场转嫁危机,这些都加大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和突然性。
上述信息化条件下银行风险的四个特征,对金融监管的不利影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电子化后的金融业务流程出现了变化,一些传统的手工业务流程被计算机程序所代表的自动化流程所代替。与以往相比,金融系统在金融电子化和金融网络化的背景下衍生出许多新的风险,金融危机的扩散速度呈加速的趋势,金融监管更加困难。
其次,信息技术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产品越来越虚拟化,金融衍生产品和网络虚拟货币开始出现和应用。对于这些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金融创新产品如何进行监管,在监管法律、准则和行动上仍还处于被动甚至空白的状况,这使金融监管远远落后于金融的发展。
第三,信息技术带来了金融业组织机构的变革。金融企业的组织结构越趋扁平化和一些全新的虚拟组织机构的出现(如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公司等),都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难题。
二、基于XBRL的新一代集成化金融监管信息系统框架
金融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使金融组织机构扁平化和金融数据大集中成为当前金融发展的趋势。从金融监管的角度看,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是实行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的分业监管。它们是金融监管信息使用的主体。另外,作为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承担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金融监管信息也有需求;社会上其他机构或个人也可能有使用金融监管信息的需求。目前,各金融监管机构都在建立自己的监管数据库和信息系统,这一方面造成了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如果金融机构实行混业经营,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就有可能对被监管对象进行重复监管和重复数据准备。以上两点都有可能提高金融监管的成本。另外,建立各自的数据库,其数据格式可能存在不一致,难以实现金融监管中的相互协调和信息共享,降低了金融监管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金融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的形势下,为克服目前金融监管中的弊病,需要构建一个新一代的集成化金融监管信息系统。
1.关于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XBRL是构建新一代集成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XBRL的全称是“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即“可扩展商务报告语言”,是XML(extensive make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语言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中的一种应用,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和标准。XBRL是一个开放的、平立的国际标准,是进行实时准确、有效与高性价比的金融与商业报告数据的电子存储、操作、复用与交换的标准,它使信息的变得更加透明。
XBRL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标准和技术,是在网络环境下金融信息的一种标准化标记语言。在我国,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一直都非常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中国证监会从2005年10月开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于2003年底经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批通过,该标准最终确定采用XBRL的技术规范,充分利用XBRL良好的扩展性,达到与国际接轨,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的目的。
作为一种以XML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标记语言,XBRL继承了XML所拥有的所有语言优势,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无许可证限制。XBRL具有良好属性的开放式技术构架,它使任何财务信息供应链上的人都能免费、自由地在不同的软件平台上准备、获得、交换并分析财务信息。
跨平台使用。由于XML文件可跨平台使用,使XBRL具有跨平台的优势。因而,通过XBRL信息可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之间进行传输和交换,XBRL是一种互联网上企业报告的通用语言。
多种格式的输出。对同一份XBRL实例文档,采用不同的样式表,可生成多种企业报告,所有报告的编制一次性完成,不仅降低了输入错误的风险,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而且减少了重复输入,提高了报告的编制效率。
搜索快速、准确。XBRL在数据处理方面的效率要远远高于网络上常用的PDF、WORD、HTML格式文件,有利于网上搜索引擎的自动搜寻和过滤工作,达到快速、准确。
2.基于XBRL的新一代集成化金融监管信息系统框架
信息系统的集成是指将硬件平台、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及相关的应用软件等集成为具有优良性能价格比的计算机系统的全过程。通常,信息系统的集成方式有两种方式:基于中央数据库的集成和基于数据交换界面的集成。前者的集成度较高,系统具有统一的信息模型和统一数据格式的数据库;后者的集成度相对较低,是系统之间的通讯,即不同程序之间通过接口程序或集成化环境达到交换数据的目的,往往没有统一的信息模型、数据库、程序界面和项目视图。
本文提出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是如图1所示的一个兼顾基于中央数据库的集成和基于数据交换界面的集成化信息系统。从整体拓扑结构上看,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形成了m1n(m个部门的金融信息汇总到统一的一个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然后被n个不同金融监管部门所使用)的关系结构,其数据来源是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业务部门,其数据使用者是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其他金融信息需求者。
与现有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结构相比,上述信息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从系统运行成本和效率的角度看,各金融机构通过不同的网络方式将金融机构部门所需要的数据以统一的数据格式(XBRL)格式,发送到统一的金融监管信息库;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非现场监管数据可从金融监管信息库提取,由于数据是集中采集和处理的,这便于实现数据的共享,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集和使用金融信息数据的成本,提高金融信息的使用效率。
(2)提高了金融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减少金融机构对数据造假的可能性。由于对金融信息采取集中采集和处理,避免了不同金融监管部门对同一金融业务部门金融数据的重复采集,从而可保证金融信息的一致性,另外,在基于集成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金融组织机构(图2)中,金融信息采集处于金融业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它可以独立出来形成单独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提供金融信息,由于该组织机构处于中立地位,与金融业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从而可最大限度地保证金融信息的准确性。
(3)从系统灵活性和相应的组织机构变动成本考虑:由于本系统是基于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组织结构现状,因而在实施中具有较低的监管组织变动成本,同时系统又能机动灵活地适应未来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的变化。因此,该信息系统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四、结束语
本文从分析银行业固有的信息属性和信息技术发展对金融监管的影响出发,对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后,提出了一个基于XBRL格式的新一代集成化金融监管信息系统框架,比较信服地说明了以新的数据标准XBRL构建集成化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既能适应目前信息技术和金融产业发展的要求,又能应对未来的技术和结构变化,必将显示出愈来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米传民等: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的金融监管问题与对策.财经论坛,2006年第2期
[2]吕科 刘晓锋:XBRL技术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3]饶艳超:对在我国推进发展XBRL的几点建议.上海会计,2004年第2期
[4]张天西等:网络财务报告―论XBRL的理论框架及技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杨周南 赵秀云: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发展与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年第2期
篇2
关键词:综合报告;框架;内容介绍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6702
1追溯综合报告的历史发展背景
三年多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人们对现有企业报告价值的担忧,在信息超载的情况下居然缺乏金融危机预警的信息,企业无法完整地披露其运营全景,尤其是使诸如风险、机遇等关键性信息难以得到有效的整合,因此,改进企业报告体系已成刻不容缓之事(蔡海静,2012)。
在这种背景下,2010年8月,一个专门致力于发展“综合报告”框架及编制标准的国际机构――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Reporting Committee,IIRC)成立。2011年9月,IIRC了一份关于综合报告的讨论稿“综合报告进程:21世纪的价值传递”(Towards Integrated Reporting:Communicating Value in the 21st Century),征求意见截止2011年12月14日。该讨论稿倡导出台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并首次提出了构建综合报告制度的若干设想和原则,编制企业综合报告被提到有助于企业价值和持续的价值经营的高度。2011年10月,IIRC正式宣布了包括中国香港中电控股在内的,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和行业的40余家企业进入综合报告试点项目的名单。2012年12月底,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编撰“综合报告框架原型”问世,并称其1.0版本将于一年内。2013年4月16日,IIRC了其建议的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截止2013年7月15日。这是IIRC和国际会计行业专家致力于推动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创新和改革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意味着新的企业报告框架即将落地(Deloitte,2013)。
目前关于企业综合报告制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都尚属于初始阶段,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更是几乎空白。考虑到《框架》对我国积极参与综合报告准则的制定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现介绍如下。
2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介绍评析
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认为,公司报告需要不断地发展以至于能对组织的战略、管理、绩效和前景如何在其外部环境的背景下带来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价值创造提供简明的沟通。提出国际综合报告()框架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并为未来提供基础。因此,综合报告框架初稿建议将综合报告定义为:有关某个组织的策略、治理、业绩和前景如何在外部环境中创造短期、中期和长期价值的情况进行的简明沟通。综合报告框架的要求是以原则为基础且并不注重计量或披露个别事项或特定的关键绩效指标(KPI)的衡量规则。
2.1三个基本概念
首先是资本。资本是指某个组织为取得成功所仰赖的作为对其业务模式之投入的价值储备,且此类价值因该组织的活动和产出而增加、减少或发生转变。此类定义将当前对财务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关注拓宽至将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社会和关系资本(此类资本均与人类活动相联系)和自然资本(该资本为其他资本提供了相关环境)纳入关注范围(见图1)。
图1可视化资本的一种方式第二个基本概念是业务模式。业务模式是指某个主体如何通过选定的投入(资源)、经营活动、产出(产品和服务)及结果(正面和负面的内部结果和外部结果)系统创造价值。该组织的核心是它的业务模式,吸引各种资本以一种或另一种形式作为投入,通过其商业活动,将其转化为产出(产品,服务,副产品和废弃物)。该组织的活动和产出所产生的结果受到资本的影响。一些资本属于组织,而其他则属于利益相关者或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
第三个基本概念是创造价值(图2)。综合报告中的“价值”概念比价值的传统含义(即,着重关注财务业绩)更为宽泛,且包含通过增加、减少或转变资本而创造出的其他价值形式(各种价值形式均可能最终对财务收益产生影响)。因此,该价值的概念基础较为宽泛,涵盖针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不同时间范围,并要求关注所有相关的资本。
图2一个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的全貌2.2指导原则
第一,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一份综合报告应该能够洞察组织战略,和组织战略与组织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内创造价值的能力以及与资本使用且受影响之间的关系。
第二,信息的连接。综合报告应该表明,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价值创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相关性和依赖性对于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利益相关者的反应。一份综合报告应提供组织与其关键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和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组织了解、考虑和回应其关键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要求、兴趣和期望。
第四,重要性和简洁性。其中重要性的概念是一项事项是否重要是指如果从高级管理层和治理层角度看,这样的相关性和重要性是否能够实质性地影响主要预期报告使用者评估组织在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价值创造能力。
简洁性的概念是综合报告包括简洁的信息,在提供了充足信息的情况下,避免了冗余信息。组织需在简洁和其他指导原则之间寻求平衡,特别是完整性和可比性。
第五,可靠性和完整性。一份综合报告应包括所有的重要事项,包括正面和负面的事项,且该报告没有重大错误。可靠性是指信息的可靠性是受重大错误的平衡和自由的影响。可靠性是由机制,比如强大的内部报告系统来增强,适当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以及独立的、外部保障。
第六,一致性和可比性。综合报告的信息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而且要能在影响组织自身的价值创造重要性上与其他组织进行比较。
2.3内容要素
一份综合报告包括以下内容,并回答了针对每一个内容提出的问题:(1)组织概览和外部环境;(2)治理;(3)机会和风险;(4)策略和资源分配;(5)业务模式等。
第一,组织概览和外部环境。综合报告必须能回答出如下问题:该组织从事什么业务?该组织在何种环境下经营?
综合报告确定组织的使命和愿景,并通过识别以下内容来提供基本的背景资料:
组织的文化、道德和价值观念;所有权和经营结构;主要业务、市场、产品和服务;竞争格局和市场定位(考虑譬如新的竞争威胁和替代产品或替代服务的威胁,客户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竞争强度等因素)等。
第二,治理。综合报告必须能回答出如下问题:组织的治理结构如何为其创造短期、中期和长期价值的能力提供支持?
综合报告通过提供以下内容来回答问题:
该组织的领导结构,包括治理层人员和相应技能的多样性。
通过特定过程作出战略决策,建立和监测组织的文化,包括“高层基调”和对风险的态度等。
第三,机会和风险。综合报告必须能回答出如下问题:对该组织创造短期、中期和长期价值的能力产生影响的特定机会和风险有哪些?该组织如何处理这些机会和风险?
综合报告应注意以下问题:
机遇与风险的特殊来源可能是来自内部,外部或通常是两者的混合。外部来源,包括那些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参考组织概览和外部环境)。内部来源,包括那些来自组织的业务活动(参考基本概念之业务模式)。
组织评估机遇与风险实现机会的大小以及产生影响的大小等。
第四,策略和资源分配。综合报告必须能回答出如下问题:该组织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该组织打算如何实现该目标?
综合报告应注意以下问题:
该组织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战略目标。
该策略已到位,或者打算实施来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等。
第五,业务模式。综合报告必须能回答出如下问题:该组织采用何种业务模式?该业务模式的稳健性如何?
综合报告描述了组织的业务模型,并着重研究了其稳健性。这包括:
关键投入以及它们如何与资本相关且是由资本派生出的(是该组织所依赖的或提供的组织分化的来源)。
2.4准备与列报
该部分旨在指导和帮助组织实施已讨论过的指导原则和内容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报告频率;(2)实质性测定法;(3)重大事项的披露;(4)治理层的参与;(5)可信性;(6)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时间框架;(7)报告边界(图3);(8)聚合与解聚;(9)使用科技。
图3在确定报告范围应考虑的单位/利益相关者3对我国综合报告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综合报告的编制和发展,符合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要求,也与相关部门呼吁企业提交可持续发展报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做法不谋而合。综合报告的发展对于我国企业界、会计界以及金融界等经济各领域而言都是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目前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等环节尚未成熟,远不能满足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因此,我国应密切跟踪综合报告领域最新国际动态,参与国际综合报告相关问题的研究,做好有关标准、制度建设准备工作,从而推动我国企业报告体系的建设,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海静.从可持续发展视角谈“整合报告”对企业价值的贡献[J].财务与金融,2012,(12):8185.
[2]徐欣,卢瑞杰.综合报告框架的构建及其面临的挑战[J].财会探析,2012,(11):164165.
[3]杨敏,刘光忠,陆建桥,等.综合报告国际发展动态及我国应对举措[J].会计研究,2012,(9):38.
[4]IIRC Press Release.Form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Reporting Committee (IIRC)[EB/OL].http:///.
篇3
1,2-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应用于油墨、涂料、化妆品、制药、防冻剂等行业,它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聚酯、聚醚和聚亚氨酯的单体。由它合成的聚酯有独特的性质和优异的性能,而且可以使聚酯塑料具有易于自然循环的可生物降解特性。在其他行业也有广泛应用。
1,2-丙二醇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环氧丙烷水合法和丙二醇/碳酸二甲酯联产法。国内除中海壳牌采用环氧丙烷水合法以外,其余厂家都采用丙二醇/碳酸二甲酯联产法。目前碳酸二甲酯市场饱和,提高该法生产难度,同时国内仍大量进口丙二醇。
《1,2-丙二醇市场调研报告》对1,2-丙二醇的生产工艺、生产现状、应用领域、消费结构、消费现状、消费需求、进出口、市场价格、项目投资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市场需求和市场前景作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预测。
我们的市场调研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国家海关总署信息中心、全国及海外几百种相关专业报纸杂志,以及国内外相关化学化工/农业数据库的信息,相关行业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由专家编辑而成。
我们的客户将我们的研究用于长期战略投资决策,报告内容清楚而详细,使用大量的表格和图解来表现市场数据,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投资决策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本报告解决企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投资,银行贷款等产业分析的数据匮乏的问题。适合企业市场营销,企业产业战略规划,投资管理公司,银行贷款等。
目 录
第一章 1,2-丙二醇的概况 5
1.1 1,2-丙二醇的基本概况 5
1.2 1,2-丙二醇的理化性质 6
1.3 1,2-丙二醇的毒性/安全防护 7
1.4 1,2-丙二醇的包装、贮存及运输等 8
第二章 1,2-丙二醇的合成工艺及技术路线选择 9
2.1 1,2-丙二醇的合成工艺 9
2.1.1环氧丙烷水合法 9
2.1.2 环氧丙烷间接水合法 11
2.1.3 丙烯直接催化氧化法 11
2.1.4 生物化工法 11
2.1.5 碳酸二甲酯(dmc)/丙二醇联产法 12
2.2 1,2-丙二醇的工艺路线选择 13
2.3 1,2-丙二醇的工艺研究进展 13
第三章 1,2-丙二醇的生产现状与生产企业 14
3.1 国外1,2-丙二醇生产现状与分析 14
3.2 国内1,2-丙二醇生产现状与分析 16
3.3 国内主要1,2-丙二醇生产企业产能产量统计 17
3.4 国内1,2-丙二醇生产预测 18
3.5 国内1,2-丙二醇生产企业介绍 20
3.5.1 东营海科新源 20
3.5.1 河北朝阳化工有限公司 20
3.5.3 河北新朝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1
3.5.4 锦西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2
3.5.5 山东石大胜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2
3.5.6 山东泰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24
3.5.7 铜陵金泰化工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25
3.5.8 中国石油锦西炼油化工总厂 26
3.5.9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27
3.5.10 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8
3.5.11 山东维尔斯化工有限公司 29
3.5.12 山东德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29
3.5.13 凤灵集团凤鸣化工厂 30
第四章 1,2-丙二醇的市场消费分析与预测 31
4.1 全球1,2-丙二醇消费分析与预测 31
4.2 我国1,2-丙二醇下游消费现状与消费结构分析 31
4.2.1 我国1,2-丙二醇消费现状分析 31
4.2.2 我国1,2-丙二醇消费结构分析 34
4.4 我国1,2-丙二醇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34
第五章 1,2-丙二醇进出口统计分析 36
5.1 1,2-丙二醇进出口统计 36
5.2 1,2-丙二醇进出口分析与预测 36
5.2.1 1,2-丙二醇进出口量分析 36
5.2.2 1,2-丙二醇进出口价格分析 37
第六章 1,2-丙二醇市场价格及价格分析 39
6.1 1,2-丙二醇市场价格 39
6.1.1 1,2-丙二醇历史市场价格 39
6.1.1 1,2-丙二醇当前市场价格 40
6.2 1,2-丙二醇市场价格分析与预测 40
第七章、1,2-丙二醇的下游产业链结构 42
第八章 1,2-丙二醇拟建和在建项目 43
第九章、金融危机对1,2-丙二醇市场的影响分析与预测 44
9.1金融危机对1,2-丙二醇生产的影响分析与预测 44
9.2金融危机对1,2-丙二醇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与预测 44
篇4
[关键词]XBRL;财务报告;信息化战略
据了解,会计信息化是我国财政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财政部按照“标准先行”的思路,大力推进XBRL的应用,取得一系列成效。2012年,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范围已从大型企业扩展到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且实施工作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开发利用专门的校验软件,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1]。
XBRL的构想最早由美国注册会计师查尔斯·霍夫曼在1998年提出。XBRL这样一种开拓性的语言,正在从陌生变得日益被各大企业熟知并应用,其恰如风暴般正在席卷全球[2]。我国十分积极地进行理论研究和试点推广,且已初见成效。
一、XBRL技术简介
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意为可扩展的商业报告语言,它是一个开放的独立的国际标准,以因特网联结为基础,是社会经济主体之间进行实时、准确、高效的金融与商业报告数据的电子存储、操作、多用途使用与交换的信息标准,能够为私人和公共机构的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以及整个商业活动提供一个无缝的信息传递网[3]。
二、XBRL在企业财务报告应用的优势
(一)微观优势
1.减轻编制负担
基于XBRL架构的财务信息具有标准格式,一次生成后,就可以直接在各部门之间流通,不必因格式不同而重复编制,可以实现“一份报告,多方使用”。
2.提升决策水平
企业管理者可以进行纵向年度的财务报告对比,还可以进行横向跨越多报表,多公司、多行业、多国家进行财务数据比较,以便及时掌握国内外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动态财务信息,并及时根据市场战略做出政策调整和市场应对。
3. 提升内部管理
应用XBRL有利于会计与内控的融合XBRL在企业财务报告的应用不仅仅只是一种财务报告格式的转换,它需要企业内部进行各部门良好的协调配合,需要企业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后盾,才能使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高效率地被内部各部门使用。
4.灵活调整
XBRL中的“X”就表示“可扩展”,它的灵活性允许信息需求方和报告主体通过对既定分类标准进行扩展来自行增加元素。例如,“利润总额”是一个通用性的概念,在通用分类标准中定义。而“应纳税所得额”是用于纳税报告中的概念,因此在税务报告分类标准中,需要扩展定义这一概念,类似的灵活拓展能提高该技术对企业的实用性。
(二)宏观优势
1.利于打破行业垄断
国内较小的绩优的企业如果采用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也可以同众多大企业一样在资本市场分得一杯羹,通过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强大自身融资力量,投资者将有机会获得所有上市公司信息,包括绩优的小型公司的详细财务信息。
2.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XBRL技术可以优化财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便使用者进行检索以便迅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客观上促进了企业融资,降低了信息披露成本,提高了效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3.便于监管
审计署或会计师事务所到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时提取财务数据将十分容易,客观上减少了会计造假的可能性,类似美国安然事件将较少发生,有利于树立会计界在公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三、XBRL财务报告应用面临的挑战
(一)外部压力
1.尚未全面推广
目前主要在银行业、石油业、国有企业及大中型企业实施,而占据多数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相关XBRL分类标准尚未和推行;并且它需要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占据我国企业构成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受资金力量局限也难以开展。
2.相关的财务软件开发处于低级阶段
国内软件商开发水平较低,速度较慢,开发的软件尚不能具有普适性。且目前已经开发出的部分软件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大部分资金力量一般的企业,也是XBRL在企业财务报告应用的障碍之一。
3.应用中的网络安全问题
由于XBRL技术生成的是网络财务报告,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在网络传输,所以保障网络数据的安全储存和传输就尤为重要。并且相应的法律保护制度尚不健全,一旦产生网络安全问题,数据库遭破坏,商业机密容易泄露。
(二)内部挑战
1.缺乏精通会计和XBRL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国内大学尚未开设XBRL应用相关课程,大学生难以获得及时的培训和教育,同时社会上的相关培训较少,且培训学员年龄偏大,这两方面阻碍了XBRL的推广应用。
2.前期投入成本较高
前期需要对数据的分类及标注投入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且部分企业需要内部管理流程再造才能很好地实施。由于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大部分企业持观望态度。
四、XBRL在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实践推广——以东方航空为例
(一)实施背景
作为中国民航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财政部首批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13家试点企业之一,同时也是财政部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企业会计信息系统XBRL接口示范应用”课题的承担单位。东方航空作为首批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实施试点单位被邀请出席2011年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全体会议并荣获会计信息化委员会颁发的“卓越实践奖”[4]。
(二)实施流程
1.管理层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实施
在公司内部组建了专门的建设队伍,下设工作小组分管不同的工作,对XBRL财务报告应用给予充足的人力、物力、资金等配套资源支持。
2.总体规划和阶段计划并行
东航制定了项目年度总体规划,即构建以通用分类标准为准绳,以企业扩展分类标准为基础,研发多渠道数据采集传输方式,便于企业报表数据采集人员汇总、编制人员操作和分析管理为一体的自动化、流程化、智能化XBRL综合报告平台[4],同时明确年度目标;制定了阶段计划,设定阶段目标。
3.积极寻求外部技术的支持
东航加强与软件供应商的沟通,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及时找出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找出解决方案,这些工作为系统平台的良好进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重定义元素生成XBRL财务报告
第一步,依据XBRL 规范建立分类文档。
第二步,依据分类标准并结合东航管理需要设计和说明元素名称生成实例文档。
第三步,将财务信息转换成XBRL 标记格式的样式单[5]。
东航结合企业自身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对XBRL报告元素进行了重新定义,使之利于编制报告的业务人员的理解。
(三)实施优势
通过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目前东方航空精心打造的XBRL平台,已经真正成为公司内外部财务报告的综合展示平台,初步实现了XBRL系统价值的最大化的目标。
系统提供汇总明细追踪的功能,使得每项汇总的数据可以逐层追溯,方便财务人员清楚数据构成,及时发现潜在问题[5]。
(四)实施展望
XBRL的推广能够帮助采购、销售人员更好地分析客户的需求,也能够帮助企业的生产部门更好地安排生产计划,XBRL在财务报告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数据共享模式和理念,这将为公司的经营提供更大的价值。
五、XBRL在企业财务报告的应用启示
(一)分析利用
例如相关投资单位可以提供资金,依靠政府的支持,建立一个有公信力的公共平台去公布数据,把实例文档的真实性和应用价值显示出来。通过该平台,企业可以快速地对财务数据进行宏观对比,及时掌握有可靠依据的财务报告[4]。
(二)人才培养
XBRL技术性比较强,需要企业做好长期的资金准备和出长期规划调试,需要和企业的信息化和走出去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才有长远的动力和积极性[7]。而在规划之中XBRL应用型人才培养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要对人才进行有计划、持续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和XBRL技术实施的同步化,为今后进一步发展蓄积再生力量。
(三)多方支持
推广XBRL需要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软件企业、政府部门等多方的共同推动。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各行业的通用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并积极进行试点推广宣传;政府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保障措施、法律规范[8]。
综上,当XBRL以不可逆转之势来临时,中国企业应尽早走出传统的思维困境,切实整合企业的内部资源和组织协调,有效地将XBRL技术有效地融入到企业的信息系统之中,才能在如今的信息大潮下提升自身竞争力。虽然XBRL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优势明显,但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广,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信息的效率,避免洋技术在国内的水土不服。
参考文献:
[1]罗莎.加大XBRL在企业内部应用研究力度[N].中国会计报,2013-6-7.
[2]肖祯.亚太地区联手推进XBRL应用[N].中国会计报,2013-5-31.
[3]刘昕.基于XBRL的会计财务报告应用[J].财会研究,2010,05:47-49.
[4]骆伟琼.东方航空:XBRL成为内外部财务报告综合展示平台[N].中国会计报,2012-11-9.
[5]陈文铭,王淑娇,郑芳.基于XBRL模式的网络财务报告应用问题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11,08:109-115.
[6]路媛媛.沪深交易所XBRL平台的建设与完善[J].财会月刊,2013,05:70-71.
[7]张秋艳.XBRL技术下网络财务报告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13,08:88-89.
篇5
1、充分提示。鉴于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与劳动力这两大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正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财务报告在考虑有形资产的同时,应该提供更多的关于企业无形资产的财务信息,突出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此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机会与风险对企业的价值影响很大,所以,也需要对其加以充分揭示。这些信息的提供,将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在知识经济时代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并能使报告使用者洞察企业的整体价值。
由于知识资本、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等项目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的定义与确认标准,也不具有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一直被视为表外项目而不予重视。但事实上,一方面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和经营风险的释放,使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利益集团迫切要求企业提示有关信息,以求早做防范。另一方面,报表体系要对上述事项加以确认与计量,必须要求改变现行的传统会计模式,这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鉴于当前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为解决信息使用者的燃眉之急,可以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金融工具问题上的做法:首先着重解决相关信息的披露问题,暂时绕过确认与计量问题,待相关时机成熟之后,再研究确认与计量的实务操作。在未解决之前,可以遵循充分揭示原则,即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须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使用户易于理解。
2、实时报告。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一般按年、月编制。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对决策是有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大致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甚至以后几年的财务状况。但面临的现实是,知识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经营活动不确定性日益显著,因而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就大大缩短。可以在保留现行定期报告模式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由于Intrnet和Intrnet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原手工系统中表现为一定周期的会计循环以实时方式完成,时间和周期不再是财务报告的约束条件,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可以随机产生,企业外部人员可以适时得到企业财务与非财务的动态信息。
3、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这些信息一般包括:①企业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②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③前瞻性信息,即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部门的计划等;④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⑤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企业前景的判断。非财务信息披露方式比较灵活,可用文字或数据形式在报表附注、招股说明书、年度财务报告等处加以说明。
4、编制预测财务报告。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急需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同时,由于报表使用者自身在经验、技术和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上存在某些欠缺,无法对企业的未来情况作出合理的预计,因此要求编制预测报告(报表)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另外,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用户决策与评价伪相关性,应当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预测信息的提供也应当注意成本与效益,并加强规范和监督,提高其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预测信息一般可采用上年、本年和下年三栏结构来编制预测资产负债表、预测损益表和预测现金流量表。
5、编制全面收益报告。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于企业报告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间的差额,其确认必须遵循实现原则。传统收益对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不予确认,这使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的全部收益,而且将未实现增值据弃在收益计算之外,使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导致以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与相关成本进行了错误的配比。FASB在其1984年的第5辑《财务会计概念说明》(《论财务会计概念——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中将全面收益定义为:某一主体在报告期间内,除与业主间的交易(股东投资、股利分配)外,由于一切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动。其认为全面收益应分为两部分:已确认且已实现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末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
全面业绩报告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选择以下处理方法:①扩充收益表,以包括财务业绩的所有项月;②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传统收益表的补充;③同权益变动表合并,共同报告全面收益的各项组成部分。
篇6
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剧
“学以致用”是每个毕业生的愿望。然而想找一份专业对口、满意度高的工作并不容易。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在2013年6月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5%,比去年同期低了12个百分点。
2013年2月对近500用人单位的统计数据显示,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经济低于预期增长遇上毕业人数的高峰,这就加剧了就业竞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表示,自1999年超常规的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持续十年之久,在若干年内也将是常态。可以说,每年的毕业季,都会有部分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
而在该报告中关于“专业相关度”的数据却有所上升,本科和专科的专业相关度都比上一年度上升了2个百分点。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只是找到工作,而是选择了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
专业竞争报考时就已经开始
虽然就业形势严峻是事实,但从《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不难看出,还是有很多专业杀出了就业“围城”。如建筑学、城市规划、车辆工程、金融学、地质、船舶与海洋、石油、采矿等专业就业率和薪资走高趋势明显,连续几年基本都是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高的专业。
市场导向经常会影响考生对专业的选择。专业对口,进入对口行业的几率要大一些。所以,那些“高就业率”的专业就成为考生和家长的首选。当然,除了上述专业外,还有很多高校的优势专业、重点学科、实验班等专业,在报考时竞争往往也是最激烈的。
高老师博客统计了2012年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5所重点大学一批理科试验班的竞争率,最低的也是达到了7:1。农大的生命科学理科实验班达到了16.5:1,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等工程学院的理科实验班,竞争度高居榜首,出现了21个人同时在第一志愿第一专业中竞争1个名额的局面。
未来竞争符合长远发展利益
由此证明,高考填报志愿中选择专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那么,考生家长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要遵循怎样的原则呢?
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曾经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填报志愿是个人的事,但是,对每一个有志向、有追求的青年来说,国家的利益更重要,更崇高。从根本上看,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是一致的。个人理想只有和国家需要相一致的时候才是最美好、最有诗意。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最终是为祖国建设输送各类人才,这一目标应该是青年学生的成长目标。很显然,国家最需要人才的领域,一定是国家需要优先发展,在财力、物力上优先支持的领域,也一定是年轻人可以大展宏图的地方。”
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专业一定要放眼未来和国家的发展。无论是从就业率、学科特长还是兴趣爱好的角度来考虑专业,考生和家长都要最大限度地去了解该专业未来的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等宏观趋势,综合考虑、理性选择。
哪些专业是值得考虑的“热门”
上面说到,国家最需要人才的领域,一定是国家需要优先发展的领域。多年来,国家通过建设重点学科、建立基础学科基地、设立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措施,为青年学子成才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同样的,这也为广大考生选择专业提供了重要参照和指南。
除开名校的国家重点学科,高校特色专业同样是大家值得考虑的一个方向。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以强化优势为根本,以突出特色为核心,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
在高校特色专业里,有的是在国内相关领域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比如名校的特色专业。有的是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需求,关照紧缺专门人才和优先发展行业,如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天津农学院的农学(植物生产类)、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浙江大学的数字媒体技术(动漫)等。或者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如“新能源”领域的东北大学的热能与动力工程、“新材料”领域的东华大学的功能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电子科技大学的传感网技术等。
卓越工程师计划
从2010年开始实施,截至目前,教育部已批准194所高校的824个本科专业或专业类、试点班加入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已经启动或将要启动的还有“卓越医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同时“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卓越非通用语种人才”“卓越会计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也在研究制订中。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可从校内各专业、各年级中遴选。已经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主要采取通过保送生、自主选拔录取、在校生自荐、专家推荐等多种形式选拔学生。
篇7
关键词:会计准则变动内容;影响;难点;建议
新会计准则体系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对会计人员的水平、信息化建设水平、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挑战。
一、金融业新旧会计准则主要的变动内容
对比旧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在理念、内容、准则体系和国际趋同等方面都有较大创新。其中,与金融业密切相关的主要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这五项准则规范了金融工具的分类和会计核算,对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外币交易和金融资产转移等业务进行了全面梳理,填补了这些业务领域的空白。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内容变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工具的分类基础不同
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按期限长短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进行分类。新会计准则改变了原来以期限为标准对金融工具进行分类的做法,改为以持有目的为主要标准,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按持有目的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及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他金融负债?
2、计量属性的不同
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允许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等计量属性,新会计准则特别增加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规定:“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且公允价值的变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3、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后续计量模式不同
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计量未明确规定,一般而言,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按实际金额进行初始计量,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人当期损益,后续按实际成本计量。新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后续计量分不同类别按公允价值或摊余成本计量。
4、贷款减值准备的确认不同
1)计提减值准备的依据不同。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贷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对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新会计准则明确了贷款和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进行账面价值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2)减值测试的方法和程序的不同。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没有规定贷款减值测试的方法,在具体操作中,各金融机构减值测试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新会计准则明确了减值测试的方法和程序,规定对单项重大的金融资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应确认减值损失;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也可以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汇总进行减值测试。
5、确认各期利息收入的方法不同
1)利息收入确认时间不同。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贷款结息日确认利息收人,贷款结息日往往在每季末月21日(或每月21日)。对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新准则要求在资产负债表日予以确认。
2)确认方法不同。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确认的利息收人是按贷款合同本金和合同利息计算确认的。新准则规定“利息收人金额,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即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人。由于摊余成本不等于合同本金、实际利率也不等于合同利率。因此,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存在差异的。
3)贷款划分标准不同导致利息收入的确认不同。新准则没有划分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而以摊余成本为依据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利息收人。对于一笔现行标准下的非应计贷款,原《金融企业会计准则》将不再确认利息收入,但在新会计准则下,如该笔贷款的摊余价值不为零,仍需按照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收入。
二、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银行业的影响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损益实现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公充价值的变化直接计入损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虽然提高了财务报告与市价的相关性,反映了资产负债的真实价值,但在这种计量方式下,随市价而波动将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产生较大影响,降低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前后期可比性不强。随着近年利率的降低、利差的缩小,银行业的很大一部分利润体现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上。
2、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对损益的影响
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贷款按五级分类计提准备,定性的因素多,且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资产价值回升的,可将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银行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提供了空间。新会计准则规定将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对当期的资产和利润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
3、计税基础不同对税收核算工作的影响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最近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号)“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属于未实现的损益,税法根据“实际发生”的原则,对于未实现的损失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对于未实现的收益也不作为应纳税所得。
对于金融业涉及的营业税、所得税,由于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在应税所得额的确认上存在差异,为了准确核算税额,需增加辅助核算,从而增加了税收核算的工作量。
4、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全面引入公允价值后,企业会计核算将与复杂的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市场环境的变化均要通过企业的会计信息反映出来,金融工具所隐含的风险变得明显,这就要求企业对宏观经济和市场
环境具有较强的预见能力,这种能力具体反映为其风险管理能力,所以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促使银行管理层以更加理性、科学的原则从事经营管理,建立准确的风险管理模型。
三、新准则实施后的银行业核算的难点
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强调会计的反映功能和职业判断能力,新计量方法和新属性的引入提高了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和实施困难。
1、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分类的准确性有难度
由于大量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取得时无法明确其交易或持有的意图,即无法准确判断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还是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其它金融资产或负债的核算有很大差异,并且新会计准则要求在初始确认分类后,不得随意变更,因此在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初始确认时即要准确分类并进行相应核算是有难度的。
2、贷款核算的难点
新会计准则关于减值准备的要求较为谨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操作起来相对复杂?
作为银行业重要会计政策的“单项金额重大”的贷款标准和“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分组方法在具体执行时需要职业判断,其标准高低及分组依据直接决定减值测试的复杂程度和结果,从而影响损益。如何明确单项金额重大及分组标准,什么样的标准是客观且符合实际的是操作中的难点。
2)新会计准则要求按照贷款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计算确定减值金额,而目前监管部门仍然按五级分类考核贷款风险管理。因此如何将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资产五级分类有机结合起来仍然是个难点。
3)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也是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折现率的确定,这个很关键的指标,应由谁来确定,是否由人民银行定期公布,还是各企业自行决定。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由于职业判断、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差别,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相近业务的重大判断差异,个别情况下导致企业报表数据的横向不可比,甚至可能出现利用其作为利润的调节器。
4)在新会计准则下,要求贷款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进行核算,这与现行的核算方式相比变得更为复杂,基础工作如信息系统的建设等方面成为核算中的瓶颈。
3、公允价值使用时的难点
特别是银行业,新会计准则中大量使用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更高的职业判断水平。另外,如果既不属于证券市场也不属于银行市场,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则要求“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大量聘请外部评估机构不现实,同时并非所有的评估报告均可采用。
四、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几点建议
1、高素质人才的配备是关键
要贯彻落实新准则,银行业财会人员的素质是关键?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很多新的概念和技术,涉及银行多个部门,会计的概念已不仅仅是传统的簿记,需要高水平的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人员要学习现有银行的各项业务,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形成的相关业务,理解业务的流程和本质,从而准确定义业务形成的资产和负债;必须掌握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培养职业判断水平,及时掌握市场行情,避免出现计量的价值严重偏离公允价值的情况。高素质人才的配备也是实施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2、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信息系统
我国银行业改进风险管理最大的障碍,就是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缺失,企业无法建立相应的资产组合管理模型,也无法准确掌握风险敞口,同时,银行是拥有数额庞大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没有系统工具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银行业的信息系统功能主要应能满足以下要求: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计算与确认?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摊余成本(含减值损失计算)?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利息收入?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估值)模型。
3、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技术
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金融工具估值技术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探索运用量化模型有效识别、判断、计量和控制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4、监管部门的协调与支持
建议监管方出台具体监管指引,如折现率如何确定,资产减值准备与五级分类工作如何有机结合进行指导,这样即加大了监管力度,又便于会计实务工作者的操作。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柯可,新会计准则对权行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J]金融会计,2005(6)
[3]田瑞锋、孙玉甫,实施金融工具准则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7)
篇8
对于数字创意产业“猛然”进入《规划》,部分人产生疑问:未来5年,“数字创意产业”该如何撑起10万亿元规模的产业空间?
技术是基石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分析师张振翼认为,《规划》中对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要求是“软硬兼施”,硬件设备上要“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软件内容上要“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可以预见,文化装备制造业会有新的发展方向和消费市场,加快虚拟现实、全息成像、裸眼三维图形显示等核心技术创新发展,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字文化创意创作生产领域的应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衔接,这意味着会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和产业生态。
技术的重要性也被刚刚落幕的CES大会(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再次强调。拉斯维加斯的独特风韵连同让人眼花缭乱的“黑科技”产品一度成为朋友圈中的刷屏话题。作为最重要的科技行业展会之一,历年各大电子消费巨擘都会在CES大会上展示最新的科技产品和概念,代表着未来技术发展的风向标,也都成为未来资本追逐的目标。
根据MarketWatch统计,虚拟现实(VR)、自动驾驶、穿戴装置、人工智能(AI)、5G是主导此次CES和2017年的科技主流。
然而,本届CES的最大看点不是最新潮的科技,而是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参展企业都来自中国。其中既有联想、华为、海尔、海信、华硕等CES常客,也有像大疆、蚁视、HTC VIVE、Insta360等新锐,仅深圳就有近652家企业参展。而这1300多家中国企业和组织也让CES组织方不得不加大对中国企业的重视,甚至不惜在上海特意针对中国企业举办了一届CES Asia,这从侧面也反映出《规划》提出后中国在电子领域和创意产业取得的成绩和日益增强的行业影响力。
“在当前文化消费形态日益数字化、网络化的形势下,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更重要的是使中华文化的表达和弘扬有了更强大的技术装备优势。”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强调,依托先进数字技术,能推动实施文化创意产品扶持计划和“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建设数字文化资源平台,实现文化创意资源的智能检索、开发利用和推广普及,形成产业链。努力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创意品牌,这才能让中华文化真正实现“走出去”。
内容是血肉
10年前,外国人想要了解中国文化,恐怕只能通过为数不多的几部中国电影以及中国文化团体有限的海外演出来实现。如今,随着中国游戏产业在全球的快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借助电子游戏了解中国文化。外国人对于中国游戏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有媒体撰文称“孔子与游戏成中国文化出口先锋”。
根据《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统计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开始,中国网游海外出口就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近10年来,中国网络游戏出口规模已经涨了30倍之多。
游戏是数字创意产业的一个内容分支。除此之外,VR、直播、网剧、弹幕等新业态都在2016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冲击着文化消费市场,改变内容呈现形态:电视业,通过研究消费者观看行为的变化,运用联网联机,实现电视大屏和手机小屏的完美联动,找到保持“开机率”的新理由;演出和电影,搭上了互联网众筹的快车,营销新产品,积累粉丝,开发衍生产品,延长产业链;传统出版业在完成数字化设备改造后,着力改造运营模式,嫁接互联网的运营理念,盘活资产,实现增值。这些文化新业态,都是创造力的源泉和变革的力量,使文化产业从产品呈现到运营生态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规划》特别提出,要从“促进优秀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鼓励创作当代数字创意内容精品”两方面着手,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创作、生产出优质、多样、个性的数字创意内容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时尚文化的需求。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手段,对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活起来。”振翼说,在高新技术的支撑作用下,对优质内容的传播能很快形成有影响力的数字创意品牌,实现文化品位的提高和市场价值的提升。
资本是助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在第七届中国3D技术与创意博览会上指出“产业和金融的结合,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一个命门”,只有让金融和实业、产业,特别是和创新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才是经济发展最可靠的持久新动力。
“数字创意产业是个很宽泛的领域,而且行业内的企业参差不齐,很多具有优秀成长性和技术优势的企业体量又很小,独立的抗风险能力和投资价值欠佳。但如果通过产融联盟内产业协作平台的打造和股权孵化联合体等创新化设置,创造出一些具有投资价值的优秀标的,就会更方便各方资源的集成注入和联合共创。我们更愿意以这种方式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推动产业发展,共享发展回报。”非比资本合伙人、放大空间执行董事董h如是说。
产融联盟即数字创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联盟。产融联盟发起方之一、中国青年艺术国际交流中心下属基金负责人张焘针对资本助力数字创意产业的意义说道:“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领域,我们针对数字创意产业要做的更多是价值投资和战略投资,将具有优势技术、服务但单体市场开拓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型企业聚合起来,通过资本设置、技术结构、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的创新,搭建战略布局性产业聚合平台的投资孵化。一方面,这个平台上的企业在集群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另一方面,通过平台资源的注入和市场的联合共拓,也能获得比单体发展大得多的发展空间和和快得多的成长速度。”
篇9
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了新的机遇,企业的财务报告方式逐步由传统的纸质财务报告转变成了网络财务报告(Internet Financial Report)。然而,网络财务信息量的增长又产生了财务报告定义格式不一致及信息过多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因此,能否定义通用的财务报告并且及时找到所需的财务信息成了网络财务报告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笔者认为,开发全球统一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
一、XBRL的定义概述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eXtensibl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是一个开放的、平立的国际标准,是进行实时、准确、有效与高性价比的金融与商业报告数据的电子存储、操作、复用与交换的标准。
近年来,XBRL在财务报告领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那么,为何要在网络经济下大范围地采用XBRL技术?这可以从一个例子中探明原委。
某公司欲向银行提出贷款请求,传统的信贷业务流程是:公司首先要收集自己的财务数据,整理成报告后,再通过互联网或邮局送至银行;而不同主体开发的系统数据格式定义不同,公司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非常复杂。银行不得不进行数据的二次录入,并发至数据仓库,由工作人员分析数据、评估风险后,最终做出贷款决策。
这一流程耗时耗力,做出最后决策往往需要两至三周的时间;此外,在数据重新录入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录入错误,会降低数据的质量。
如果应用XBRL技术,这种状况将得以转变:公司的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自动生成XBRL格式的财务数据报告;XBRL数据通过网络被发送至银行;银行不用再二次输入公司数据,而是自动将XBRL报告存储至数据仓库,工作人员分析这些财务数据后,就可做出贷款决策。
由此可见,XBRL的应用可以说是财务报告领域的一次飞跃,不仅改进了企业的数据质量,还降低了信息提供方生成报告和信息需求方审查报告的成本,缩短了业务的周期,提升了财务报告的质量和效率。
二、XBRL的技术基础――XML
XML的中文称为可延伸标记语言,是一种自我描述的、可扩展的、标准化的交换数据方法。XML描述了一类称为XML文件的数据对象,同时也部分地描述了处理这些数据对象的计算机程序的动作。XML是国际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ISO)制定的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SGML)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一个子集,或者说是SGML的一种受限形式。SGML是一种通用的文档结构描述标记语言,具有极好的扩展性,在数据分类和索引中非常有用,但是比较复杂。XML结合了SGML的丰富功能与HTML的易用性:克服了SGML过于复杂、开发成本高、不适合网络日常应用的缺陷,同时又不同于HTML仅能针对呈现方式加以定义,XML可以做到将内容(data)与样式(style)分开,并允许使用者依其需求自由针对资料定义标签,每个产业或学术研究领域可以自行定义其所通用的标签组,大家再共同遵循使用这套标准,透过XML统一文件的结构、命名、语意、处理逻辑以及异质讯息及文件格式之转换,达到网路资讯有效存取、处理、交换、转换的功能。例如“account”这个字,可能指银行的账户,也可能是会计上应收应付的账款,透过XML,银行业以及会计界就可以依自己的需求定义标签加以区分。而且,XML是可扩展的,所开发的新标记能从页面上直接检索相关信息并传送给其他应用软件或者将它保存在数据库中。另外,XML还支持多语言,利用XML标记的文件可以很容易地转换成其他各种语言。
XML格式尤其适用于互联网基础数据,因为那些信息能被独立使用或者下载到其他应用程序中加以再利用。对于企业尤其是对会计师而言,XMl格式将创造一种全球的、数字的商业语言,使全球财务机构自动交换和可靠地汇总多语言、多种公认会计原则(CAAP)编制的财务信息。
三、XBRL的优点
(一)现有的网络财务报告技术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对欧洲、亚太地区、北美和南美22个国家共660家上市公司的网络财务报告的调查研究表明,660家公司中有410家(占62%)在其网站上披露财务信息,而410家公司中有327家利用了HTML技术。可见,目前网络财务报告的技术主要是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是Web信息系统利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HTTP)交换信息所使用的一种标记语言,这种语言为网页上的内容提供标记,指引浏览器如何列示页面信息。超文本原文件中各种元素,如标题、文头、段开始、段内容、段结束、链接以及各种符号都用对应的标记表示。客户机依赖浏览器解释HTML语言,向信息最终用户传递信息。由于HTML只是一种简单的表示性语言,它将样式、格式、内容均定义在同一文件中,只关注与相关内容在浏览器上的显示,而无法表达和区分数据的具体内涵,因此对基于HTML语言的网络财务报告进行搜索往往是一个“大海捞针”式的过程,随着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爆炸式增长,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技术的弊端将更加明显。
除了HTML技术,目前国内外上市公司还广泛采用PDF文本格式进行信息披露,这种格式的文件类似于图形文件,投资者查阅非常清楚,但无法通过程序自动从中读取数据。因此,无论是交易所还是中介机构,都不得不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人工介入较多不仅造成上市公司数据处理的差错率提高,而且增加了整个社会的成本。由于缺少统一的数据标准,不同主体都按照自己设定的标准和格式来组织数据,造成数据交换和共享较为困难。
(二)XBRL的优势
1.数据格式规范
由于XBRL给每个数据都有统一的格式,每个数据都拥有一个自己的独特标记,这个标记不仅对显示格式进行描述,还包含了数据内容以及数据的一些内在消息和与其他数据的联系。另外,XBRL遵循严格的语法要求,不但要求标记配对、嵌套,而且要求严格遵守XBRL模式的规定,以便每个数据都可以被计算机准确检索,确保通过Web浏览器搜寻结果的准确性。采用XBRL的方式统一网上的数据定义和格式后,用户可以借助网络搜索引擎的自动搜寻功能获取多个公司的数据,并把相关信息快速、准确地导入分析工具。
2.数据通用,提高数据利用的有效性
XBRL的数据可以实现跨平台的数据传输交换,因为XBRL采用了XML来存储数据,而XML本身就是跨平台的,它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Windows,Unix,Linux)上使用。XBRl可自动交换并摘录财务信息而不受个别公司软件和信息系统的限制,为投资者或分析者使用财务信息提供了方便。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它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使财务信息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3.标准开放无费用
由于XBRL是开放的、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公开标准,任何财务人员都能在不同软件平台上免费、自由地准备、获得、交换并分析财务信息,这无疑给XBRL的推广提供了非常宽松的发展环境。
4.增强了财务报告编制的正确性
一般情况下,数据录入的次数越多,发生输入错误的概率就越大。对于财务报告的制作者来说,XBRL技术可以使报表制作者在制作报表期间远离过去高昂的人力劳动,仅须一次输入数据,就可减少重新输入财务信息的次数,也减少了数据输入错误的风险,节约了大量用于整理、收集数据和制作报表的时间,并且可以适应财务制度的不断变化,降低了大量人工采集数据的风险。
5.降低了财务报告编制及检索的成本,提高了数据的分析、利用率
对于财务报告的制作者来说,可以借助XBRL通过整合披露程序,以更快捷、更经济的方式收集、变换、传送信息,降低了信息供给成本,有利于信息供给者提高财务报告的编制效率;对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来说,一方面他们可以大量节约从报表中检索数据的时间,并且提高了数据检索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将有足够时间对数据进行分析。举一个例子:以前查找一个特定的信息需要几个小时,还不一定就是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使用XBRL以后,不到一秒钟就能准确地查找到该信息。特别是配有相应分析软件的使用者,可以对不同财务报告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大大提高了报表使用者的分析能力。
6.有良好的可推广性
XBRL不会更改现行的会计制度,这也为它的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
总之,XBRL 的主要优势体现在财务报告制作和分析财务报告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可以自动化、低成本、快速、可靠、准确地处理数据,更好地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质量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XBRL几乎完美地解决了目前财务报告的问题,同时也拥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可以说正在成为网络经济下财务报告的变革趋势。
四、XBRL技术的发展现状
XBRL的构想最早由美国华盛顿州的会计师Charles Hoffman在1998年4月份提出。Charles Hoffman在AICPA赞助下,于1998年12月31日提出了一个使用XML作为编制财务报告工具的原型。经过几年的发展,英国路透社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使用XBRL的上市公司,并用其发表了2001年度的财务报告。之后,微软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使用XBRL的高科技公司。澳大利亚审慎监督机构作为全球第一家使用XBRL的监管者,已要求其监管下的2100家上市公司全部采用XBRL系统。到目前为止,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新加坡、英国等均已采用XBRL技术,并加入了XBRL具体准则的起草和制定工作当中。阿根廷、比利时、丹麦、香港、印度、爱尔兰、荷兰、新西兰、南非和我国的台湾地区也都通过了美国审定协会的审议。同时,巴西、意大利、马来西亚、瑞典、委内瑞拉等国对此项技术也有浓厚的兴趣。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地将XBRL应用于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摘要及2004年一季度报告、中报、年报摘要和年报的全文披露中。
2006年7月31日,由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承办、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资助,在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召开了中国XBRL研讨会。会议就XBRL在我国的研究和标准制定、XBRL研究的现状和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标志着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对XBRL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的开展,对我国XBRL的研究与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表明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对XBRL系统价值的认可,相应的推广活动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但是在发展XBRL的过程中,我国仍然存在以下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突破瓶颈,促进XBRL向更加成熟的阶段发展,为财务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创造更流畅的通道。
(一)政府的主导作用尚未真正到位,没有国家级的XBRL组织参加国际组织,与XBRL国际组织联系很少
XBRL国际组织实行会员制,会员之间可以交流和探讨在应用XBRL中遇到的难题,并共享一些尚未公开的技术资料。2005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获准成为XBRL国际组织的会员,这是我国内陆地区首次以单位身份加入XBRL国际组织,但国内大多数企业与该组织的直接交流和合作还很少。
(二)国内缺乏XBRL标准的专家和权威
2000年7月31日,XBRL国际联合会首次了XBRL规格书(Specification)及XBRL分类标准(Taxonomy)1.0版本;2001年又了XBRL规格书2.0版;在2003年了XBRL规格书的2.1版本;2005年,了该版本的修正版――基于XBRL2.1规格书的总账分类标准XBRL GL(XBRL for General Ledger)。这些标准在国际上的应用较多,但国内真正理解和懂得XBRL标准的人还很少。
(三)国内对该标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上,未形成完善合理的研发链、应用链和产业链
目前应用该标准做成的系统还没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年报标准化报送系统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个实际应用该标准的系统。
(四)应用该标准最重要的分类标准目前还不完善
篇10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15)
摘 要:现代农业的科技信息从供给到需求的数量、质量、结构在发生巨大变化,为了有效推动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的对接,需要农业人力资源、农业财力资源、农业物力资源、农业信息资源、农业制度资源、农业组织资源等的支撑;需要从农民参与机制、培训经费筹措机制、产业化机制、市场机制、问责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需要发展农村保险、租赁、证券、信托、投资咨询等机构,使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充分满足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金融需求。
关键词 :农业科技信息;供给系统;需求系统;支撑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4.00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质量控制研究”(项目编号:14BJL004);河南省2013年度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知识溢出激发再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14HASTIT005);郑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41049)。
收稿日期:2015-04-29
1 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资源基础包括农业人力资源、农业财力资源、农业物力资源、农业信息资源、农业制度资源、农业组织资源等,需要按照“政府支持、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原则,构建先进共享体系,以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为主线,根据各类农业活动的需要,建立农业资源平台、数据平台、文献平台、自然资源平台、检测设备平台、环境平台建设,实现基础条件资源高效利用,稳定支撑农业活动(见图1)。
(1)资源平台。建设农业人力、农机、农资、土地、水利、财力、制度、组织等资源的共享网络,根据共同需要各种科技资源及其权益主体发挥各自功能,避免造成“见台不见物、有物不服务”的局面,通过整合价值链,使农业科技政策具有开放性和反馈性。
(2)数据平台。建设地形图、卫星遥感数据、航空遥感资料、统计图表、统计年鉴、文献文字报告、法律法规文件、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土壤数据、肥料试验数据、电子数据等农业数据共享中心和农业数据共享网络,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服务科技,面向社会”的指导方针,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从需求上找准切入点,从农业数据应用效益和现实情况确定建设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科学数据整合、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的需要,在线服务提供“一站式”的数据发现服务。
(3)文献平台。文献资源平台建设的推动者和实施者是政府,应将服务农业、提高知识获取能力和信息保障程度作为核心任务,政府对农业期刊杂志、农业专业书籍、农业文献收藏、农业报刊报告等文献信息进行统筹规划、宏观调控,明确文献平台公益性定位与市场化运作之间的关系,支持将文献平台及其服务嵌入其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积极开发个性化服务工具和信息增值服务,多渠道、深入开展文献信息服务。
(4)自然资源平台。自然资源中的植物种质、动物种质、微生物菌种、人类遗传、生物标本、岩矿化石标本、实验材料与标准物质等进行整合,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平台建设方针,在不改变现有资源权属及行政管理格局的前提下,以“国有资源是核心、组织机构是基础、共享安全是前提、绩效考核是保障”为指导,以自然资源保存库、馆、圃的整合为主线,以自然资源共享平台增值服务为目标,全面构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自然资源共享平台。
(5)检测设备平台。平台建设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以仪器设备、分析测试服务、测试方法与标准研究等为对象,以集成共享为主线,以专业测试服务为特色,致力于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统筹规划,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协作共用仪器设备的开放服务运行,充分调动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网络环境平台。农业资源基础平台要与全国网络互联与对接,形成信息资源加工处理利用体系、网络协同研究公共支撑体系、基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示范试点。通过平台网站信息、动态、需求、政策和会议等信息,借助论坛、沙龙、讲座、见面会、培训班、研讨会或信息会等各种活动,实现互享、互补、互荐与互助。
在农业资源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交流互动平台,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综合性的信息需求,满足信息咨询、网络检索、导航、信息分析、交流协作的功能,采取防火墙、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等安全技术,确保信息不被黑客攻击,不被删除、更改等,更准、更快、更好地为农业科技信息对接服务。
2 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持
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出现偏离的主要原因在于,处于农业科技信息供给方的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与作为需求方的中小型农业企业和农户而言,地位存在巨大差距。目前,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在我国表现为重资本轻劳动,而农民主要靠劳动收入,很少有资本收益,农业行业协会和农产品协会缺少政府支持往往难以持续,农民缺乏参与动力。因此,需要从农民参与机制、培训经费筹措机制、产业化机制、市场机制、问责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见图2)。
(1)农民参与机制。发挥农民自主性,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与对接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监督问责制度、参与立法制度,参与解决农业科技信息供需对接领域事务并且坚持民意主导,对些关系到众多村民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增加农民参与决策的深度,尝试利用新的网络媒介参与,健全参与机制,确保参与全面性,保障公民监督权。
(2)培训经费筹措机制。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中的需求方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较低是发生对接偏离的重要原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途径。依靠政府投入往往经费不足,经费随着某个培训项目的开展而投入,不能形成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公益性质,盈利部门不愿意大量介入,但有特定领域的企业或者社会部门进入该领域。保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建立多方经费筹措机制,优化投资主体、投资配置、经费实施等子系统。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国民教育、医疗保健卫生、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体现国家的职能;其次,鼓励农民自我投资。家庭投资主要表现在对下一代的投资,包括生育投资、幼儿抚养投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知识学习方面,个体投资大多在技能学习方面;第三,企业及社会投资主要表现为企业对农民工开展职业培训的投入,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捐助和赞助属于社会投资。从上述三种方式看,个人、集体和政府应共同承担人力资源开发资金,政府、集体为主承担社会保险,个人予适当付费。政府负责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农民自己负担商业保险,政府可以给予一定补贴。政府要加大投资,扩大投资主体,在制定财税方面,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项目和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信贷为辅助,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经费筹措体系。
(3)问责机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特定要素及运作庞大而复杂,必须针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环节、内容和目标展开绩效评估考核,其量化的评估考核指标使政府掌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进行科学决策。第三部门评估作为实施者的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和作为受益者的农民,通过评价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通过制度设计规范问责操作程序,以绩效目标引导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扩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民意沟通渠道。
(4)市场机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可以构建市场机制来实现、调整和优化,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制度来保障正常运转;建立制度来保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投资者的利益,通过合理流动实现优化配置,通过市场寻求劳动力产权投资行为,使劳动者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建立农村所有制身份制度、人口失业制度、户籍制度、档案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来保证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制度体系,适当引导外出农民工回家创业,以此实现农业科技信息供给与需求的对接。
(5)产业化机制。政府要应引导农民进行区域化养殖种植和特色养殖种植,据此组建农业合作社,开展产业化经营和适度规模经营;政府主导大力发展各类集体农庄、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实施符合其特征的人力资源开发措施,按照农业特色对农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特色动物养殖、经济作物种植、农业技术、农业生产材料、机械化农具等方面的培训,提升资源集聚效应,形成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组合效应,增强市场参与能力和竞争能力。
3 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金融政策扶持
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需要合理的金融市场支撑,除个人储蓄、票据结算、发放贷款等项目外,还要办理各种中间业务,增加贷款种类,注重发展农村保险、租赁、证券、信托、投资咨询等机构,允许民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鼓励发展新型的自助合作金融组织,使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充分满足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金融需求(见图3)。
(1)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内涵丰富的农村市场体系和高度专业化的农业分工可以积累金融资源的规模,金融资源开发门类也就越多,金融资源开发结构也就逐渐优化,就可以有效防范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农村的冲击和影响。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就是要发展商品市场、要素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经济发展受制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微观市场供求是由无数个层次的供求总和。市场经济规模的逐步扩大,社会总资本存量扩大,储蓄水平相应提高,金融资源的数量增多,金融资源开发的发展空间增大。市场规模的扩张带动农村金融资源开发逐步由小变大,产生更多的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农村金融资源开发由弱变强,效率不断提高。良好的市场秩序、健全的金融法规、规范的金融监管是农村金融资源开发的外部要素,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受到约束,避免有害的市场投机行为,以合法手段谋取经营利润,减少金融经营过程中的外部负效用,及时控制金融风险,倡导有序的市场竞争,减少金融波动,金融机构也能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为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创造优良的金融环境。
(2)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机制。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金融支持功能,依赖于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格局、弹性的价格机制、金融机构的进入与退出机制。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格局是由许许多多的买者和卖者组成,构成各个市场主体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的结构。金融市场中垄断行为的危害性大,风险过于集中的资本垄断一旦陷入困境,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都受到影响,支持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农村金融资源必须保持市场竞争性。弹性的价格机制促使从事生产的最基本激励因素,价格机制的调节功能是在市场中实现的,利率是资本的价格,健全的价格机制是利率机制的基石,应当放松对农村商业性贷款利率的限制。金融机构的进退机制是指采取必要的市场进入退出限制。制度性壁垒是政府制定的限制性规定,如注册许可、特别许可等,作为高风险行业适当限制金融机构的进入是必要的,经济壁垒和技术壁垒迫使金融业进行创新,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本积累和盈利能力。市场准入机制就是以经济壁垒和技术壁垒为主,使制度壁垒透明化、公开化。金融机构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主要是利用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对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金融企业进行分拆、收购,但市场强制退出是主要方式,政府强制退出是次要方式。
(3)维护农村金融市场活动。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受到金融市场创新能力、金融市场深度、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深深影响。农村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金融制度创新指的是农村金融的组织体系、组织结构、金融监管与调节等方面的变革,必须改善金融资源分配状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增加金融市场的活力,提高金融效率。金融技术创新指的是交易手段、交易方法和物质条件的变革。金融产品创新指的是交易载体、金融资源分配形式的变革,金融创新是为了推动农村金融的结构调整,拓宽农村金融的成长空间,提高金融调控效率。农村金融市场的高效活动在于成交量大而且稳定的买方和卖方参与市场交易,有效的金融市场活动能刺激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深度。农村金融市场的高度深化,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制约着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金融商品的种类及数量都可使人找到投资组合,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信息,平抑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高效金融市场中的中介机构可以吸收社会闲置资金,完成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转化为生产或消费资金,实现供求均衡。有效的金融市场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馨芬.促进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1)
2 郑鹏.农超对接中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及规制[J].农业经济问题,2012(9)
3 李建平.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和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1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