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篇1

1.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上完成,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使学生学到相应知识并且进行深入理解,就需要教师具有有效教学的意识。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应数学知识,还能够通过让学生自身实践、共同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综合素质。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符合现代教学课堂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1]。因此,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是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都应当重视的问题。

2.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具体策略

2.1课前进行精心备课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能够精心准备好每一次备课,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对自己的学生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如学习能力、基础状况等对每节课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宏观把握,提前设计好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方式、教学重点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如果所涉及课程内容与前面学生已经掌握内容有关联,教师就可以提前对课堂内容进行设计,激励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相应建模,唤醒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联系所学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二次函数解析式时,要求学生要具备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要注意带领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还可以提前向学生发放相应的预习资料,使学生提前对所学知识有大致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还应预想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学生提出难以解答的问题等,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2.2创造恰当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联系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合适的问题情境。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枯燥的数学知识更感兴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切身置于未知问题中,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2]。不仅可以带领学生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相结合,还能够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如学习概率计算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抛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两枚呢?三枚呢?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抛硬币并进行相应观察总结。通过将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数学知识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鼓励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初中数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当注意多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所学知识的本质,才能够解决各类问题,举一反三。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出一个三角形,然后把三个角分别剪下,拼在一起进行观察,看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很快发现不论是自己的三角形还是别人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也就是内角和是180°。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结论,并通过同学之间共同合作互相讨论解释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最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探索体会到探究新知识的乐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长期坚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高效地学习初中数学知识。

2.4充分重视学生情感

在初中数学课堂高效教学中,情感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知识能力方面对学生进行相应培养,还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能力、遇到问题勇往直前等多方面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要给予及时肯定,关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利用合适的语言鼓励学生,如“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你一定能行”等,特别是对于一些自卑感较强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肯定。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价,应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的解题方式。对于学生有错误的但含有创新点的思路,应在引导学生改正错误的同时给予适当鼓励,促使学生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3.结语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71-01

素质教育要求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依据初中新课程标准,数学课堂是要通过变革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从而树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理念。

一、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意义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教学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逐步确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学与教师教相互统一的高效地课堂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方法、措施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思想认识。优化数学课堂,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性,是时展的必然要求,需要教师共同探讨。“优化课堂是否淡化数学双基的作用、课程的内容需要怎样的改革、教师的数学素养和教学方法起到什么作用?”这一系列的问题体现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答疑解惑、提高思想认识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践中迎刃而解。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素质教育的开展,为初中数学教育注入了活力,推动了数学教育的整体发展。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挖掘不够,缺乏创新。由于教师对文本不作深入的研读,自己没有原初理解和独立见解,导致对文本的内涵与外延深度挖掘欠缺,教师关注较多的是文本内容双基层面的东西,课堂教学缺乏层次、梯度、拓展和延伸,对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缺乏相应关照,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缺少透彻的研究,对能力与实践目标、学科基本思想、学科基本方法把握不准,致使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明、教材处理过全、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错位等。

(二)训练固化,操作性差。训练与问题的设计形式单一,效益低下。在训练设计上,主要存在缺乏规律意识,教学操作能力较差、训练强度不当、训练方式单一、训练缺少拓展延伸等问题;在问题设计上,问题之间缺少关联、没有形成层进的序列,问题不能牵引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与品读等问题,就题论题,没有充分发挥典型试题在知识建构和能力迁移上的作。

三、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全国蓬勃展开。所谓“有效”,就是以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为评价指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

(一)钻研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有效的备课是成功授课的前提,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备教材、备方法、备学生”原则,因人而异,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稳。首先,确定目标:这节课从不同角度来诠释本课主要知识要求;其次,确定教材要教主要内容与教学重点;再次,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与教学难点,确定教授方法。如果教师脱离实际,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势必会造成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自暴自弃”。

(二)精心组织,提高教学有效性

1.精心组织,实行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要关注五个环节:教学的出发点:明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着力点: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的关键点:及时评价、反馈矫正;教学的终点:总结归纳,深化目标,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兴趣导入法先列出两个多项式(x+6)(x-6)和(x+7y)(x-7y),让学生注意观察,独立思考并发现规律,以小组讨论方式发言;接着教师评价,引入典型例题;再让学生利用乘法法则推测平方差公式。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2.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人而异,设计出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新旧知识之间激烈碰撞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针对性提问。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又要针对知识体系的重难点。例如,在学习边与角关系时,首先借助“读”与“练”的关系,复习巩固“仰角”和“俯角”的概念,继而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将仰角和俯角直接用运用到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中,使得学生学以致用。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设计问题要以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目标,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三)真诚倾听,提高听课有效性

充满真诚、耐心的倾听是一种潜移默化地教育,对于学生的每一次认真地回答,如果面对的都是慈祥的微笑,赏识的目光,耐心的倾听,学生会感觉到教师的理解、宽容、尊重、关爱,从而得到心灵满足。这样做的意义远远超过回答问题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从更深层次上看,它给学生带来的是人格的尊重,激发的是思想的动力,成就的是理想的追求。

总之,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运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最好的方式。让我们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指导下,立足于学生本体研究,将教材和教学实践有效结合,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一条全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1.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1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在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教学进度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设定的,所以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就要让班上的绝大多数学生掌握老师所讲内容,但是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消化老师课堂讲课内容,老师的讲课效果也就存在差异,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教学就有可能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所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教师能否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1.2 老师教学准备

老师的教学准备是决定是否能够进行有效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初中数学各个内容之间都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在学习四边形的性质之前,一定是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讲解,再由三角形过渡到四边形. 老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就要做好这两个课题之间的衔接,自然地进行过渡,老师如果在课前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准备,上课的过程中突然讲述这部分内容就会显得突兀,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能抓住学习重点,进行知识的前后联系,最后导致上课的效率很低,不能实现有效教学.

1.3 课堂时间的利用

课堂时间的利用是指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用于有效教学的时间,很多的老师认为是课堂时间太少导致不能有效教学,却没有发现是因为自己对课堂时间没有很好地利用. 例如:在讲圆锥体积的时候,肯定会对球的体积等知识进行回顾,教学重点还是圆锥体积,但是老师却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回顾球的体积等方面,这样一节课下来用于讲解圆锥体积的时间就变少了,时间减少意味着老师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或者是匆忙地结束教学,在匆忙的过程中可能很多重难点就一带而过,学生对重难点没有掌握,这节课的教学就是低效的或者是无效的.

2.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2.1 采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例如,在讲解“轴对称”时,老师可以收集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图形,通过图形展示,让学生更加清楚轴对称的含义,通过对图形的观察老师让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通过轴对称图形特点的概括学生就能很好地记住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2 利用课堂提问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首先,课堂中设计的问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老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把握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问题让学生对重难点理解更加通透;最后,要将问题和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时候,设计问题时既要兼顾大多数学生,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部分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好锻炼,制定基础性、层次性和有效性相结合的问题. 基础性问题可以设置为:当顶角为80度时,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多少度?针对优秀学生的问题设置为:有一个外角为120度的等腰三角形,底角为多少度?

2.3 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扮演“管理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例如:在三角形ABC中,已知其中一个外角为100度,AB = BC,请求出各个角的度数. 很多的学生可能只考虑了一种情况,但是当学生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就会发现答案不同,但是又都正确,通过讨论就知道解答此题要分三种情况,最后会发现有两个答案,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也就会学会分情况讨论,这种方式比老师讲课更加有效.

2.4 利用课堂评价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增加自信和学习的兴趣,在对学生表扬的同时还要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思考,对于回答问题错误的同学,老师也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然后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老师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做到对症下药,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2.5 应用翻转课堂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1)课下传授知识

从课下传授知识的主要内容来看,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针对教师而言,需要明确在教学中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CamtasiaStudio等专业录像软件对教学过程进行记录,然后将其制成完整的教学视频,最后将视频传输到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站上,以供学生进行学习. 二是从学生角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对教师教学视频的学习,根据自身学习的特点来安排自身的学习时间和任务,以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课上知识内化

从教学活动本身来看,课堂上还需要完成对教学知识的内化过程. 具体来说教学过程的内化需要两个方面的内容:协作探索和交流展示. 就协作探索来说,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学习和领会教学内容,通过双方共同的学习和努力来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 而就交流展示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基本结束后就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所达到的不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然后达到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最终实现提高课堂知识的内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1.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意识淡薄

新课程改革实施这么久以来,数学教师的教学观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进步,但在效率意识方面表现的极为淡薄:有些数学教师不去思考怎么样通过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或者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等途径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而是强调增加学生的笛а习时间和做大量的数学习题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结果使我们的学生长期处于投入大、负担重的境地,其实这样做也不是没有效果,可是,为什么能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要留在课堂之下呢?学习是初中生生活中的主要任务,但不是全部,除了学习以外,他们还有其他的交友、娱乐等活动,我们不能把孩子们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学习上。还有些教师在课上不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结果只能占用学生课前课后大量的时间进行数学学习。

现在的孩子们每天下午七点半放学,晚上写作业到12点左右,12点之前睡觉几乎不可能,早上五点半起床,7点学校要早读,他们每天睡眠的时间不足6小时,可想而知,在他们身心健康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讲有效性,有用吗?学生时代就应该以学习为主,但我们同时要有这样一个观念,就是学习不是学生的全部,他们应该还有非学习的时间,比如交朋友,玩耍,休闲等相关的精神生活,这是学生的生活时间,因此,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够单独靠延长学生学习的时间。

2.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试导向过强

《标准》中强调在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要特别注重三维目标的四个方面,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能只为目前的中考而只关注知识技能目标,不能只为眼前利益而损害学生长远利益的发展。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只要学生达到会运用知识技能进行问题解决,就是学生的发展,其他的不考虑,其中一位数学教师这样陈述:我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都是参考我们手中的教案写的,主要是偏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的很少,平常我们学校的评比和考核都是参考学生的数学成绩,毕竟知识和技能主要是直接面对考试,同时家长的要求和中考都是只看学生的分数。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的数学教师做法,但是也的确存在这样的数学教师,他们有太过注重课堂教学目标的考试导向。

3.初中生数学想象力贫乏

初中生想象力贫乏主要表现在:对那些用概括化的数学语言或文字表述的数学定义、定理或命题,学生想象不出数学对象的空间形状或位置关系。比如,八年级下册“多边形镶嵌”这一节,当问道:剪掉四边形的一个角,它会成为几边形?有一部分学生回答是五边形,还有一部分学生回答是四边形;“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呢?”学生们说:“没有了”,他们想象不出来如何把一个四边形变成一个三角形。

二、相关对策

1.增强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意识

数学教育应通过具体的问题来教抽象的数学内容,应从学生所接触到或经历过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等。初中教学数学内容中有许多数学知识有很好的实际生活动背景,例如负数、数轴、绝对值、方程等,可以适当的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教学内容,但也有很多的数学内容,比如代数式、公式、定理等直接点出教学主题,突现主要矛盾,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资源,腾出的时间学生可以用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重视精讲精练

初中生要提高数学成绩,能够熟练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离不开习题训练,但是搞题海战术,既造成学生过度疲劳,又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必须实现在数学课堂上习题的精讲精练,这样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数学教师从数学题海中研究知识的重点,找到学生最应该掌握的数学内容,哪些题对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不容易接受的,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等,要预设好提示,设计好要提问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最少的学习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3.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课标》指出,数学教师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整合发展,最大限度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从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来看,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多偏向知识与技能目标,对其他三个方面关注的很少,几乎不关注,太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们没有意识到数学教学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不是相互独立的四个维度,任何一个维度的缺失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的发展。

4.培养初中生丰富的想象力

篇5

1积极心理学理念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美德与潜能的科学,其研究领域涉及三个层面:基于主观水平,将积极的主观体验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个体成长,将人的积极心理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群体水平,将积极心理特征作为研究对象.这门科学研究倾向于使用积极的心态应对、解释人的心理现象,从而激发其内在的优秀品质与积极力量.

2积极心理学对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启示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决定了其在数学学科的发展高度.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存在学生参与度低、自我效能差、缺乏课堂互动的话语权等问题,互动教学的成效并不理想.积极心理学理念强调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体质、积极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这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带来了启示:(1)要让学生在互动中产生愉悦的心情.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多夸奖、表扬学生,使其对自身学习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可以调动其参与互动的积极性.(2)要使学生在互动学习中保持乐观的情绪.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很多学生在互动“碰壁”后丧失了学习信心,产生畏难、逃避的学习心理.互动教学中,教师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其归纳错误原因,引领其走出学习困境,久而久之养成其良好的数学学习自信,使其主动的参与数学探究.(3)要使学生在互动学习中维持积极的人际关系.结合积极心理学对个体与周围个体之间情感连接的研究成果,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交良师,交益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和数学学习习惯.

3积极心理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应用

3.1利用积极的人格特质,传递互动信号、培养学习情感

积极的人格特质可分为师生关系、外在动机与积极自我三项内容,下文着重分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有效的外在动机对学生学习情感培养的影响与应用策略.3.1.1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参与情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互动教学的基础.数学教学中,教师使用自身良好的人格特质与学生交往,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渗透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与科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思想,使其体会数学这门学科的奇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参与情感有着积极作用.教师要抓住课内外与学生交往的机会,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上的帮助,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其主动参与互动教学.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本课开始前布置预习任务:(1)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2)体会有理数减法法则到加法法则的转化过程,感受数学转化、化归思想;(3)计算4-(-3)=、4+(+3)=的结果,体会法则的内涵与本质;(4)使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计算9-(-5)=、(-3)-1=、0-8=、0-5-7=习题,思考减法计算时需要思考哪“两变”?学生在预习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遇到问题,对此,教师可做好以下措施,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办公室询问教师、开放线上咨询渠道、在校园网上传相应的微课讲解视频并在线答疑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严谨、耐心的态度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正负数知识点,并使用数轴帮助学生理解4-(-3)与4+3互为逆运算的关系:“从数轴上可以看出4与-3相距七个单位,假设一个数与4相加的答案为7,可以确定出这个数为3,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减-3相当于加上-3的相反数.”在课外积极互动的过程中获取学生的信赖,使其感受到互动学习的乐趣,在此过程中认识并理解未知内容,使学生形成数学认知自信.3.1.2发挥外在动机作用,培养主动学习态度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外在动机是提升学生互动学习内驱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必须立足于教学实际,分析学生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情况,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提升学生的外在动机.结合初中学生竞争意识强、胜负欲强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为其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及奖励机制,以目标为驱动使学生全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养成其积极努力、坚持不懈的良好学习态度.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三个难度梯度的学习目标:(1)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2)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3)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建模思想;之后,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问题:某工厂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A零件或2000个B零件;1个A零件需要配2个B零件,为了使A、B零件配套,工厂应怎样安排生产工人?教师提问:问题中有哪些已知信息?怎样才能计算出生产A零件、B零件的工人数量?生1:问题中隐含等量关系,比如A零件生产人数与B零件生产人数之和是22,最终生产的B零件数量是A零件数量的2倍.生2:我们可以使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通过假设A零件生产人数为x,得知B零件生产人数为22-x;列出方程2×1200x=2000×(22-x)计算结果x=10,得出分配10人生产A零件,分配12人生产B零件的答案.教师追问: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你收获了什么?生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大致分为审题、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写答案四个步骤.生4: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于抽象出等量关系,只要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解决问题.在外在动机的驱动下,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互动当中,在问答过程中学习数学解题方法,体会数学思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三层学习目标,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教师趁热打铁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影响,帮助其形成刻苦钻研、勇于攀登的数学学习态度.

3.2利用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互动感受、提升数学能力

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独特的魅力,使其逐渐热爱这一门学科.实际教学中,教师需通过有效的引导手段与新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课堂互动的乐趣,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在数学课上展开互动教学时可能遇到学生走神、瞌睡等问题,这是由于学生的互动情感体验差所导致的.要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提升数学课堂互动有效性,需要教师在课上营造出良好的互动氛围,使其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新知.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讨论热情,从而实现对其数学认知能力的有效培养.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立方根”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口述问题创设情境:小明有一个正方体的存钱罐,小明参加科技竞赛得到了许多奖金,现在要买一个体积为原来存钱罐8倍的正方体存钱罐,新的存钱罐的棱长是旧的存钱罐棱长的几倍?由购买存钱罐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对体积的倍数相关问题的讨论.生1:正方体存钱罐的体积要怎么求?教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V=l3,l是正方体的棱长.生2:如果第一个存钱罐的棱长是2,那么它的体积是8,第二个存钱罐的体积是64,再进行逆运算可以得出第二个存钱罐的棱长为4.这就说明第二个存钱罐的棱长是第一个存钱罐的棱长的二倍.教师:这一个推论有普遍性么?让学生在情境中围绕着立方问题展开讨论,使其对2的立方等于多少、是否有其他的数的立方也是8等问题进行深度思考.由此引出“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这一概念.在良好氛围的作用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生3:一个数的立方根是唯一的么?复数有立方根么?教师:请你计算33=、-33=与32=、(-3)2=两类型习题,你能体会哪些知识?生4:一个数与其相反数的平方是同一个数,而一个数与其相反数的立方的答案也是相反数.通过情境创设在课上营造出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师生对话的过程中,体会立方、立方根相关知识的本质,使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以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组织系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使其主动参与课上的教学互动,提升其学习成效.教师要根据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教学启示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情感交互、外在动机刺激、创新积极评价系统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进一步增强课上互动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蔡勇.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6):90-91.

篇6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如学生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等等。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常有不少学生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从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这种局面呢?那就是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以为是复习课,会有所轻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了“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三个关口。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和应注意的地方,再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这样不仅使知识得以巩固,而且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

三、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保持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带着和谐亲的微笑走进课堂,在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当遇到偶发事件不要横加批评和指责,切易批评学生而停课,可采用冷处理的办法解决问题,如此学生会觉得老师既严肃又可亲,值得信赖和尊敬.课堂上教师的表情,动着形态,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决不可把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要坚持良好教态面对学生.因为教师的教态不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到教师本身的讲课兴趣.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形成一种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保持平等,这样就会更好地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

四、在自主学习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布鲁纳曾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变抽象为具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有效学习。让学生在亲历中获得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中,多数老师都会采用演示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但还是老师讲的多,动得多,往往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一位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先是指导学生画出一个底20厘米,高1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用剪刀剪下。然后提出能否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换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接着是学生的小组合作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合作,没有太多的示范和言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发现每人手中拿的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他们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但能拼成相同的长方形,对知识有了深层的感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老师应当转变角色,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动手操作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民主平等、信任、宽容的氛围中探索新知、点燃智慧、树立信心,感受数学的魅力,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五、创设合作学习机会,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一节课的效果不是由老师讲得如何,还要看学生学得如何来决定的.因此,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开展思维,通过共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篇7

一、树立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

长期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相当程度地存在着重“传递”轻“引导”、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工具理性主义。这样很难谈得上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有时候很难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势必要改变这种状况,而课程理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以及对数学题目的解析,学生做题的能力很强,但一碰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不知该从何下手。实际上,数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种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应该用其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数学学习要注重课堂教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必须注意两点内容。一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避免出现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依靠感性认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数学的学习,很多学生不感兴趣或者有畏惧心理。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背景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学生对这一内容不是十分了解。这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进行导入:“我们生活中都有骑自行车的经历,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呢?那么无论车轮是大还是小,我们骑起来都会感到非常舒服,没有不适感,这又是为什么?”进而引导学生对圆的一些特点进行认识:只要两个轮子装在同一直线上,安装恰当,无论轮子大小是否一致,自行车都能平稳前进,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圆”的兴趣,消除其对新知识学习的紧张感。由于初中数学这门课程比较抽象,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去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进而培养学生合作及交流的能力。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巧妙地导入教学,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及内容。

三、创设教学情境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学生经常会说:“我对这个感兴趣,我才学得特别好!”“我觉得有意思,我就愿意去学!”从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各种条件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每位数学教师都知道,现在无论哪个版本的数学教材,在每个章节的前面或是每个知识点的前面,都会有一个实际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比如,人教版第一章《有理数》,在章节前面,就写了温度、排球等;在讲数轴这一知识点时,又引入了马路上的车站牌这一实际问题。这不仅是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新课前,教师用一些实际生活例子来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讲有理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用一道具模拟蜗牛爬行,可以发挥一箭三雕的作用:一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让学生在笑谈中接受知识。可见,在课前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相当大的帮助。

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篇8

一、身正为范,感化顽愚

平时,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会做很多的准备,从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启发学生,到如何将重点难点解释给学生,我都会搜集资料,进行精心的准备。再加上课堂中实施恰当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我看得出来,学生们对我的付出也给予了肯定,因而大多数学生都能以端正的学习态度,认真地进行学习。对于有些比较顽皮学生,我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严厉地批评他们,而是在课下找到他们,和颜悦色地和他们聊天。通过推心置腹的交流,学生们都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很多调皮捣乱的学生在课上收敛了很多。之后,我又经常对他们加以引导,逐渐地使他们恢复了对数学的兴趣。对于比较偏科的学生,课下我也经常找时间跟他们聊天,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给他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作为教师,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在做一种推销,将自己推销给学生,让学生喜欢你,接纳你,从而热烈地欢迎你。

二、合作学习,培养技能

合作学习是将相邻的前后桌同学组合起来,让他们共同研究、探讨知识点。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将合作的技能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团队中养成一种合作学习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都能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如此一来,学习好的学生会将学习技巧传播开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会得到帮助,学会技巧,真正发挥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通过课堂合作学习的实践,学生之间变得团结了,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同时在你争我赶的学习氛围中,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取长补短,发挥热情,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三、注重方法,巧学数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常常会遇到“似曾相识”的知识,觉得好像学过,比较眼熟。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在不同领域、不同分支中会有一些类似成份在里面,这样对比、联想,学起新知识来就会觉得比较容易。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的这种想法,把类似的地方进行比较分析,加以启迪,让知识之间产生关联,会让学生由一种思维转化为另一种思维,从而获得更多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接受、理解和掌握。

心理学家认为,孤立的知识容易被遗忘,而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理解和掌握,也易于吸收和灵活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巧用类比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定理、概念、解题方法运用等多方面的关联教学,强调类比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中的区别和联系,使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发现新的结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换位思考,寓教于乐

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的起因,学生获得兴趣才能够具备探索知识、求知问题的倾向。因此,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体会中出发,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提出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议论和探索的话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学生一直处于坐在座位上倾听的位置,跟随着教师的思维机械地接受着知识,教师讲一题,学生做一题,学生普遍的感觉是学得很累,兴趣不浓。“换位法”坚持先设疑自学,让学生先做题,自己设法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主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显得呆板,没有生气。要想让学生在思路上有所创新,就要启发学生的心智和思维,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产生学习的兴趣,乐意自主地学习数学。换位思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多动手、多思考,自主讲述,自主评议,做到人人参与其中。换位法给了每个学生当“老师”的机会,使课堂教学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在激发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角色换位的心里,让他们由新鲜感到使命感进行转移,促使他们明白教师的重大责任,同时也提高了师生关系之间的融洽程度。

另外,换位法可以让尖子生在自己学好的情况下,帮助其他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更能让他们所学知识在“小老师”的责任心下得到巩固和升华。同时,在他们帮助别人的时侯,也学会了深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后进生作为教师们都头疼的老大难,在“换位法”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换位法”让后进生充分认清了自己的能力,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肯定和鼓舞,不但改变了学生现有的困境,也提升了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动力。

篇9

关键词:探究;讲授;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037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填鸭式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绎、推理让学生“程序输入”式地呆板接收,其效果不理想。看似已经掌握的知识,可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时往往受到阻碍,结果很不如人意。这恰好暴露了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轻自主探究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新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知识,更应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以提高能力,即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探究性教学,应当以学生自己探究为主

探究性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应以组织学生自己探究为主,可以采用课前提出问题,在预习中开展探究,也可以相互交流研讨,开展合作学习。总之,要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探究,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讲求实效。例如,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不要仅满足于讲清概念,更要深入到概念形成过程的探究上,即深入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上去。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全面的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对同一问题尽可能探索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在常规解法的基础上力求提出新颖的见解。另外,课堂中积极的引导,适当的讲授,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流畅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从多方向、多角度、多手段、多途径入手,思路尽可能多地向不同方向扩散,不局限于书本或教师现有的理解。并且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扩散性习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势,提倡学生进行猜测、推导、反证,启迪思维,使之得出富于创新的结论。

二、探究性教学,应当唤起学生探究的本能

初中数学的“探究”也是学生和教师共有的一种对未知或知之甚少的事物或真理产生认识,以及产生更多的好奇心和欲望,它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外在形式上。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走出“条件――演绎――结论”这样一个封闭的模式。在创设的教学情景中,要寻求师生双方的最佳结合点,利用猜想、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方式,在不断质疑、探究、满足中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增强科学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菱形的性质”时,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菱形的引入采用折叠纸张的办法。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操作,发现了一种新的四边形以及它所具有的一些特殊的性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什么是菱形。学生各抒己见,气氛异常热烈,充分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挖掘出来。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菱形的一些特殊性质。如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菱形的对角线分别平分两组对角等。鼓励对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探究性教学,应当把握好探究、讲授与练习

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广泛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并不是当它冠名为“探究性教学”时这节课才是探究性教学。笔者认为是什么样的教学课型并不重要,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真正经历了思考的过程,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思考的这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有价值的、深入的、正确的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学科知识作基础。所以,作为教师也不必把所有的问题都设计成开放式的和探究性的,不要追求形式上的探究,不能认为每节数学课都必须上成探究型的。而传统教法中优秀的东西还是必须保留的,况且有些知识还应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适当地操练做题,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更是必要的,不然学生将无法进行真正的探究,我们提倡的探究性学习也只能是剩下一个空壳而已。事实上转变教学观念是最重要的,施教者头脑中有了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实际中才会自然地带动学生进行探究,我们的探究性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四、探究性教学,应当创设民主氛围,促进合作探究

和谐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诱发探究意识。在课堂上互助合作,适时讨论让人人都有思维的空间,并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这将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处理好合作关系打下基础。在教学时,教师要在鼓励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和讨论。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首先研究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通过画草图易得:当k>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k0,实际就是把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向上平移,若b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当k0,图象向上平移,b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提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改善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的成绩是密切相关的。现在的初中生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成为教育者的共同话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最佳时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兴趣的建立都是在数学课堂上形成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努力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质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某种个性特征,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水平;教师应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高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则从不懂到懂,了解得少到了解得多,从不喜欢到喜欢等,这些都表示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二、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的因素

(一)课堂时间利用率少

首先解释一下,何为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课堂上教师用于有效教学的时间在课堂总时间里所占的比例.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抱怨课堂时间太少是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低的原因,但他们却没有真正地发现,其实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的原因是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不高.对于同样的时间,教师如果抓不住教学重点,将大多数时间浪费在没有用的事情上,就会导致最终的结果,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低下.

(二)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不一样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要想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不仅要让部分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学到知识,还要让全班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学到知识.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不一样,所以虽然一节课的时间是一定的,但学生自己的差异性会导致学习所达到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别,如有的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知识,有的学生就不能完全掌握知识,因此,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成为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改善普遍存在的效率问题,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现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订出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方法,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

(一)教师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教师要积极建立“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学内容多为计算,内容比较枯燥,而且教学内容多而深入,学生很容易分散精力,在听课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倦感。教师要着力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的问题,学生精神涣散会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要让学生养成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受到课堂氛围的感染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课本,但是,也要实现课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可以体验到生活,就会产生共鸣,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简单的解题思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尽量通过自己的思考解答问题。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书本知识有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自行解决问题。学生有了充分的预习后,在课堂上便能跟上教师讲课的进度,教师也可以加快教学进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有很多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答案。探究问题的过程比答案更重要,教师一定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按照一定的步骤引导学生,把解题思路讲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答出题目。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教师一定要在细微处多加注意,对于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一定要细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会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