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语文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语文教案

篇1

1.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必须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安全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上下功夫

防微杜渐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生命和健康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生物基础。人的生命是等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生命都应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平等尊重和有效保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当然要尽一切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这是人本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无论春游、秋游、社会考察,还是校园的其他活动,学校都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格管理,不能麻痹大意、轻率从事,要把不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限度。只要我们时刻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认真细致地去做,许多安全事故都可以避免,即使偶尔发生也能大大降低事故的伤害程度。因此,学校一定要把安全教育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科学严密、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让每个教育工作者时刻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抓实抓细、精到管理,不能有半点的马虎与疏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微杜渐,从根本上杜绝或大大减少安全事故。同时,要在学生中经常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是提高学生安全性的重要保障。但是,政府、社会和家长不能苛求学校在学生安全教育上“绝对安全”、“万无一失”,因为“绝对安全”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是很难办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如果担心个别学生的安全就取消所有学生的一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甚至连中午和放晚学后的自由活动都被剥夺,整天把学生禁闭在校园和教室中,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成为没有战斗力的“关鸡”,就会出现许许多多弱不禁风的“林黛玉式”学生,就会涌现大量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许多学生就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社会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就会大大降低。这样做,学校的安全事故可能大大减少(但不等于没有),但是整个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创新能力、运动技能以及人文情怀等却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危及的是整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这个潜在的影响我们不能忽视,更不能轻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教育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奠基工程,不仅应关注学生个体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知识技能,更要从大局着眼长远计议,关注整个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核心是民族群体综合素质的竞争。我国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要努力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打造一支身体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精神境界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高素质团队。打造这支团队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凡是有利于打造这一团队的做法都要敢于尝试和持久坚持,否则就必须停止和抛弃,切不可舍本逐末、因小失大。

2.学校教育不但要注意显性安全,也要注意隐性安全

不但要注重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安全为了避免学生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有关方面简单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活动限制和时间禁锢,取消一切“危险性”比较高的活动项目和科目,这是典型的因噎废食,很不可取。我们都知道,开车、走路也是很危险的,公路上几乎每天都有交通事故发生,能不能为了保证公民的人身安全,就把所有公路给封了,禁止一切车辆上路?科学探索、社会实践也有一定风险,能否为了保证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的人身安全而叫停一切研究探索和社会活动?我们没有那样做,也不能那样做。取消一切“危险性”比较高的活动和项目,学生就真的绝对安全了吗?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真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非也。如果我们思想上不高度重视,管理上不细致缜密,安全责任不落到实处,校园里和教室中同样会出安全问题,如打架、斗殴、踩踏、跳楼、晕厥,等等,近年来的中小学校园并不缺少这方面的例子。如有的学生因长期得不到锻炼,身体素质较差,跑步时突然晕倒甚至猝死;有的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造成相互伤害。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时有发生。同时,长期把学生禁闭在校园和教室里,剥夺学生的自由活动权力,这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和不安全。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会每况愈下,社会活动能力下降,特别需要警惕的是学生的心理品质会出现问题,会变得狭隘、孤僻、暴躁、胆怯、抑郁等等,与人身安全事故相比,其性质和后果更为严重、更令人忧虑,因为它伤害的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而是整个学生群体,同时它伤害的也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近年来,学生在学校得不到欢乐,整天闷在校园里、困在教室里、淹在书本中、泡在题海里,郁闷的心情得不到舒展和释放,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疾患,有的因此走上自杀的道路。如果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轻松自在、欢快愉悦的,学生怎会自杀?

二、结语

篇2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正渐渐模糊,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科整合理念小学语文教科书享有“百科全书”的美誉,它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安全教育也不例外被包罗了进去。 

    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除了上好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认真开展安全活动以外,还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适时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挖掘安全教育教材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做法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小学生传授安全知识   

    在教学生字“灭”时,我指导学生掌握了读音后,又让学生观察插图(一丛熊熊燃烧的火焰被一块木板盖住),启发学生:“图上熊熊燃烧的火焰被木板盖住,火焰会怎么样?”学生齐答:“火焰要熄灭!”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灭”的字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它,同时就发生不同火险的防范、灭火方法、报警等知识顺理成章地传授给了学生。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抓住文中关于阿曼达等14名儿童被埋在垮塌教室的三角形空间里得以生还的描写,告诉学生在遇到房屋跨塌的时候,在室内的人尽量往房间的角落里避让,可以减少垮塌对自己砸伤的安全救护知识。我备这课时在网上下载了有关地震前的征兆、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的文字、图片、影视资料,在教学本文后把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掌握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和防灾自救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小学生传授安全救护方法,提高他们的救护能力   

    我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有意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缸里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怎么做的?谁的方法最好。”同学门都为司马光临危不乱、机智果断地举石砸缸救人的行为啧啧称赞,讥笑那些吓哭了或跑去找大人的小朋友没有司马光聪明。我相机问道:“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或者是水池什么的,那些大声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觉得又怎么样?”同学们听后嘎然止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声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来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学生由此总结到:如果我们不能自救时向其他人呼救是很有必要的。学习《我的战友》时,学习“这时候,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地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学生能够理解为了完成这次军事行动,大火烧身没有自救;也能理解“我”为了保证潜伏成功放弃了救护。我提醒学生:“如果我们在平时遇到自己或者别人身上着火怎么办?”学生发表了很多自救和救护的有效办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教学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小马的安全意识:当小河挡住了去路时,小马不知道河水的深浅,没有贸然过河,向老牛和松鼠询问河水的深浅,老牛和松鼠的答案截然相反自己又无法判断毅然回家找最可信任的妈妈咨询,得到了自己能安全过河的可靠答案后才过河。小马的安全意识值得我们借鉴。在学习《跳水》时总结造成船长儿子身处险境表面是水手们开玩笑过分、孩子没有考虑安全就贸然追猴子造成的。其实是水手和孩子安全意识淡薄。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应该吸取不要盲目寻求快乐而不注意安全险些导致乐极生悲的惨痛教训。我在教学《老山羊和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老山羊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穿狼的阴谋诡计,没有上狼的当而引来杀身之祸。学生从中体会到:面对陌生人特别是不怀好意的人,要注意分析他的言行判断其用心,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更不能接受陌生人的任何财物上当受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走出求救的误区   

篇3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1]。“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因此,本文认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效果,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为前提(基础)。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而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提高与发展。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兴趣的递增、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2]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是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在考查理解和运用基本知识的同时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备考学习要以落实基础为前提,以能力培养为首要任务。现在,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教练案是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设计有效的学教练案呢?本文就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比较鉴赏》来谈谈学教练案的设计。

一、目标设计是否有效

学教练案设计是否到位,关键在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任务”的设计是否按照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进行。既要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巩固语言知识的作用,又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还要能激发思维,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的能力。

1.首先给出本学教练案的目标,让学生了解本次学教练案的任务。

2.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类。

教师应尽可能详细的把所要学习的语言点、知识点罗列出来,并把握好重点、难点。

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上,注意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激发学生兴趣,重难点突出,与高考考点接轨。我通常是按照“课前积累及作业——课堂解疑——课外巩固——自我小结得失”这四个步骤来设计的。

在以往练习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诗词鉴赏题时,尽管老师反复强调“七看(题目、作者、注释、题干、正文、意象、情感词句)”,但是在实际练习中,学生往往凭自我感觉,出现了很多啼笑皆非的错误。如果诗词情感更隐晦些,那么很多学生甚至无从下手。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抛弃了以往诗词讲授的方式,在学教练案中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使我们的课堂充分实现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使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转贴于

二、学教练案使用的有效性

学教练案设计制作完毕后,我都是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完成课前预习部分。第二天收取部分学生的学教练案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标识出相关的难点与知识疑难点。课堂上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订正答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出疑难较多的题号,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再进行提炼、解读、讨论,直到全部解疑为止。这样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有利于落实知识和把握范围,也有利于掌握水平程度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篇4

一、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先学后教

小学生处在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接触得比较多也接受得快,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其实一堂课的质量,重点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老师教了多少,毕竟学生才是受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只是领路人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做到教会学生而不是只注重自己授课的进度。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新课改致力于研究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以期实现教学高效。

先学后教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要在教师讲课之前先要了解老师所要讲的内容,然后再由老师去讲解。一般浅显的内容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去了解老师要讲的基本内容,对于一些基本知识要必须掌握,这样就可以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跟上老师的思路。后教部分就是老师的任务了,老师要根据自己所制订的教案来讲解学生自学的东西,重点讲解学生容易迷惑的地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就跟上老师的思路,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掌握老师所要讲的知识。例如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学习一下这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和重点,作者的简介、诗句的意思、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些基础的东西都掌握后,老师教的时候就会如鱼得水。

二、改革教学方法,借助学案导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不能要求他们都是“天才”。因此,我们要因材施教,我们要探求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要适合于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案导学是一种新的授课方式,学案即教师制订的授课教案,导学即利用学案来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在制订学案时,可以将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重点要掌握的知识做分类,这样不但条理清晰还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可以带给学生一种新的课堂方式。例如在讲解历史人物时,不要再平平淡淡地去讲述一个人,可以利用学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老师在制订学案时,可以细分所要讲解人物的一生、成就或得失,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去对待每一件事。借助学案导学这种新的授课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注重创新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以一种新的姿态呈现在学生面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这是一种新鲜的事物,孩子在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在进行“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的教学实践时,学生会对学习有不一样的想法。但是在教学过程我们要注重创新实践,不断完善,一定要把新的教学模式落到实处,不能只说不做。另外,一定要注意兴趣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是锦上添花、如虎添翼。新的教学模式要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成熟,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受益无穷。

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易错字 案例

一、强化学生观察能力,减少形近字错误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表明视力和脑力的配合仍然会受到无意注意的中断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直观性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够细致性的特点。对于学生在语文课堂的观察力的培养是从根本上减少学生在形近字错误上面的发生几率的办法。根据在日常教学实践实例表明,学生的观察力是教师要注意的重点。

1.寻找易写错字症结,具体针对性地解决。在一年级语文课教学中,教师检验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检查:由教师读出字的读音学生书写到由五位同学默写到黑板上,其余学生默写到田字格内;教师出题中题目的设置包括看拼音写汉字、看汉字写拼音两种方法。根据两种检验方法的共同检验结果得出学生在一些形近字的错误率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容易发生错误的字大多是“太―大―天”、“目―日”“左―在”“凤―风”“人―入”“请―情”。这些错误的产生一般都是学生在字形方面的认识不清造成的错误书写,小学生在没有对这些字深切思维认识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出现串写。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在每节课的学习中将这些易写错字挑选出来具体学习,将相对应的“错字”一一对比罗列强化学生正确概念,将形近字对比学习的方法使用后发现,学生对形近字的把握能力大大提高,错误逐渐减少。因此,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并通过作业本、日常检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容易混淆的字词,再进行统一对比学习。

2.抓住学生心理,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生词的时候一开始是比较有兴趣的,有些学生会主动询问教师:“老师,为什么目和日不一样?但是为什么像?”教师就此问题可以以有趣的方式回答学生:“小朋友问题很好,同学们说眼睛是不是有两只?所以目字里面有两横,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面只有一横。对不对?”通过形象的讲述学生会形成的思维定式,教师对此题目的再次检验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写对字;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仍然处于较不完整的状态,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和画画的形式向学生具体展示是比较科学的方法。易写错字在形近字中产生错误的诱因可以让学生在“学中有玩,玩中有学”中让学生加深错误与正确的区别,从而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学习兴趣。

二、强化学生同(近)音字,区分词语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人生阅历的限制原因对于一些字与字、词语与词语之间容易出现理解歧义,造成易写错字的产生。根据在小学语文课堂出现的实例表明,由于学生对词语的不理解、对读音的混淆等原因,大大增多错误,从而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

1.增加字的组词组句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字的理解。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课文前的生词学习“情和晴”、“生和声”两组字时,我打算通过两组学习方法研究学生对同音字的学习情况:(1)在学习生字结束后,教师直接根据课文内容中“在这个晴天里我的心情很好”,让学生辨别两字有什么不同,通过提问:“你觉得那句话里面的两个字除了写得不一样有什么区别吗?”有很大一部分表示他们没有什么区别是可以替换的,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一个表示天气一个表示心情”。(2)对于“生与声”的学习中利用先组词再理解记忆的方式进行。对于“生”教师先举例“生气”、“陌生”、“生日”等,再让学生组词造句,对于“声”举例词语有“声音”、“声带”、“出声”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词语组句。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得出的结果,学生充分理解“生和声”的区别。小学生的感知能力的思维发展不完善特点要求教师对于同音字和近音字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字词的意思开始区分,再让学生通过理解加深理解。

2.引入游戏教学,增加课堂色彩。在小学二年级的课堂上,对于一些同音词和近音词的把握会因为字词的贮备量的不断增加有时容易写错字,但是由于对小学课堂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的厌烦,教师将一些同音词和近音词系统的整理出来以后统一学习发现一些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学习效果不显著。因此,对一个班级进行歇后语教学法,根据教师日常的记载,发现学生对“睬和踩”、“谈和弹”容易出现一定错误;在课堂上教师首先给学生讲明白游戏规则,然后开始出题“四两棉花――”、“骑自行车下坡――”,再向学生提供提示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接下面的歇后语。“四两棉花――谈(弹)不上”、“骑自行车下坡――睬(踩)都不睬”,根据歇后语游戏对字的区分效果检验得知,利用这种办法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因此,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提高对词语的理解记忆能力,从而在有趣的课堂实现高效学习。

三、强调写字习惯,减少添笔漏笔错误

小学生的注意力正处于发展时期,注意力容易发生不够集中的情况,而且根据小学生的记忆力短暂的特点显示他们不仅容易出现对字词的淡忘,还容易对一些词因为记忆词语因为混乱产生少一笔或者多一笔的情况。在学习生字字“厉”、“领”、“贪”“已”时,教师不对字的书写顺序、字中所存在的点过多要求;而在学习生字“煮”、“国”、“屋”“巾”时教师向学生讲明这些字的书写顺序,并且带领学生进行正确书写,对于字中需要注意的点和横等容易漏掉的加以强调。在下节课语文课检验生词把握情况时发现学生的书写的正确率情况第二组远远高于第一组,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有“厉―历”、“已―己”。由此表明,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对学生的写字习惯要求,避免学生在添笔漏笔中出现的错误。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易写错字的案例中发现,小学生易写错字的原因主要包括形近字、同音字近音字和添笔划减笔划;对此我们要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避免学生写错字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他人学习中获得高效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首要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关于案例教学法开展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应用策略,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完成小学语文的知识积累过程。

一、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生因为学习经验和学习阅历有限,所以,在教学开展中要运用案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积累知识,把抽象的知识构成变成形象的理解方式;(2)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学中案例的引入能让学生认真思考与学过的那些知识点产生联系,并且学生会主动探究产生什么样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从不同的视角看到问题;最后,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开展要加强师生间的共建,在讨论合作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措施

1.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有教学案例的引进,因为案例的搜集和选择是小学教学开展的关键基础,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会影响整个教学案例的顺利实施。案例的类型有很多种,有文字案例、音像案例、视频案例。所以,选择案例要有知识性的特点,使学生对案例阅读和分析后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比如,开展《滥竽充数》这课的时候,里面主要讲述学艺不精,不能再经受推敲的故事,但是小学生从来没有踏入工作岗位,接触更多的相关事件,所以,教师运用音频给学生播放一段同志同声传译时的音频,给学生讲解学习英语的人非常多,但真正能够精益求精的没有几个,这就要求小学生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效率和精深程度。这个教学案例就很符合案例教学中知识性的特点,学生在案例反思中可以有所收获,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心态,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2.评析研读典型案例

当选择到合适的教学案例,通过研读开展评价是案例教学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实现呈现的教学案例,仔细分析案例中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中有价值的观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尽快地进入案例的情境学习中,先要对案例中的材料细细研究,比如古诗《锄禾》,教师带领学生先要逐字逐句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教师在幻灯片上播放写作大环境和作者当时的意境,在信息渗透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列举一些案例把学生引入案例情境中,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比如,讲孩子剩饭的故事,提出问题:“孩子在家里为什么不能剩饭?”答案是因为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后期学生能够适应案例教学法以后,最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寻找案例中的因果联系,逐步地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我探究学习能力。

案例教学担任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任

务,所以案例教学法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能力。要避免专业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扭曲,同时限制学生的发展。在案例教学开展中让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得到提升,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也符合素质教学的发展理念。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 导学案 有效运用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已成为众多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经过认真观察思考和积极探索,用导学案引领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成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之一。那么怎样才能编写好导学案,巧妙运用呢?

一、编写优质导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因此,科学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关键之一。

导学案是由教师编写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设计,由学习目标、重难点、问题设置、应用反馈、学习反思等几部分组成。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导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学质量。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课本。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深刻领会编者意图,文本作者表述的内容、思想感情和教材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导学案的编写还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二、科学使用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1. 课前预习: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预习过程中要求勾画出课本的知识点并写上标注,梳理基础知识脉络,并将生疏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做好标记。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基础知识检测”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导学案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课堂导学:课堂一般分四个部分:基础知识记忆及检测、知识链接、合作探究、当堂检测。首先给学生适量的时间记忆预习过的教材基础知识。记忆结束进行“记忆检测”和“知识链接”。基础知识完成后,课堂的下半部分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先将合作探究题目的思路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形成组内共识;然后每个小组将本组的答案展示,由同学和老师给予点评。最后完成“当堂检测”,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3. 课后巩固:课后巩固分为当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升两个部分。当堂反馈练习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样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课后提升部分的题目在编写时就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并指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4. 单元总结:为防止粗心的学生丢失,教师每一次讲评完学生订正好后要求学生将导学案上交,教师集中保管,当一个单元内容结束后,教师再将这个单元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成各章节的复习资料。

三、导学案使用的误区

导学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新鲜产物,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认识和操作层面上的误区,笔者认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教案定导学案。教师在处理导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导学案。

2.导学案就是练习题。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是在他们预设导学案时或拿到导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导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3.导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成绩的个体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内容。

篇8

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泰安电视台农科频道播放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讲座》。

我在收看了讲座后星期天,学到了很多有关地震、游泳、火灾等方面的知识及其它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比如在发生地震时我们要躲到桌子下或墙角处。游泳时要做到四不要: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尽量不要下水营救,应大声呼救请成人过来营救,第二要用救生器材或当时可以利用的竹竿、木板、绳索等物件营救。第三就是溺水者不要慌乱,尽量让嘴和鼻子露出水面保持呼吸等待救援。我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1、走路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路边行走。2、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3、遵守交通信号,红灯停,绿灯行。4、不钻(跨)越交通隔离设施。5、不在汽车临近时或车辆前后横穿马路,不在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6、不在马路上追逐猛跑、嬉戏、打闹、游戏,不要边走路边看书。7、夜间步行要尽量选择穿戴浅颜色的衣帽和在有路灯的地方横过马路。

通过观看这个安全知识讲座,我学到了很多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会了一些逃生和自救的小常识,这样我们才能在发生安全事故时,使自己和他人能避免或减少受到的伤害,我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泰安师范附属学校五年级:张晓宇

篇9

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读课文。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4.学会5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练习根据课后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

6.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根据题目读课文,回答问题。

3.识字、写字。

4.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1.蒲公英实物标本(或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生字卡片。

2.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带学生实地观察蒲公英。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二)读懂每句话,理解词义。

(三)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二)练习根据题目读课文,回答问题。

(三)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解题。

1.从题目看这课要讲的是什么?(蒲公英的种子)

2.导入新课。要讲哪些与蒲公英的种子有关的知识呢?我们今天来学一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音,读成句。(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2.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句?

3.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知识呢?(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三)细读课文,看插图,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话,看标本(或图片)。

(1)这句话里的“我”指的是谁?(蒲公英的种子)这篇课文以蒲公英(我)的口气写的,作者把蒲公英的种子当作人来写。

(2)“我”在这句话里告诉我们什么?(①他是蒲公英的种子;②蒲公英种子的样子)

(3)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是一朵毛茸茸的小花)让学生观察实物,(或标本、图片)看这朵小花的样子、颜色。体会“毛茸茸”的意思。问:这朵小花是一粒种子吗?

①这朵小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圆球,毛茸茸的,或毛茸茸的白色的小圆球)通过看图体会蒲公英的样子。

②通过看图体会“毛茸茸”是形容蒲公英的种子细细的绒毛,很密的样子。

板书:毛茸茸的小花。

(4)指导朗读句子。

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2.读第2句话,用小黑板出示课后第一题。

学生读题后问:这个问题问了我们几件事?(两件事,①蒲公英的种子是怎么离开它妈妈的;②要飞到哪里去)我们读的第2句话可以回答哪个问题?(第一个,蒲公英的种子是怎么离开它妈妈的)

(2)带着这个问题读第2句话,看插图,回答问题。(学生读句子回答)

(3)句子里的“妈妈”指的是谁?(指的是蒲公英)

(4)蒲公英是怎样传播它的种子的?(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需要多大的风力?读句子,再回答。(微风轻轻一过,毛茸茸的种子就飞起来了)

①“微风”是什么样的风?(轻微的小风)板书:微风吹

②“轻轻一吹”是怎么吹?(让学生吹一下,体会“轻”的程度)

③为什么“微风轻轻一吹”,蒲公英的种子就能离开亲爱的妈妈呢?(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以后很轻,很容易脱落)

(5)指导朗读。(自读,指名读)

微风/轻轻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3.读第3句话,看黑板上的问题。(蒲公英的种子要飞到哪里去)

(1)蒲公英的种子要飞到哪里去?(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板书:哪儿家

(2)句子中为什么用两个“飞呀”?(说明小小的一粒种子随风飘得“很远”)

(3)读第二、三行,(指名读)间:这两个“哪儿”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个“哪儿”指风吹到的不管什么地方,第二个“哪儿”指的是种子落地的地方)同学们,试想一下种子可能落到什么地方?

(4)讲讲“哪儿就是我的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的“家”是指蒲公英种子落到哪儿,就在那里生根、长叶、开花、结籽。也就是说到哪儿就在那里成活)

(5)指导朗读。

“飞呀,飞呀”读得轻慢,“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读出肯定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知识。(了解了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蒲公英种子靠风来传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一个新偏旁:(立字旁),学会5个生字:有、吹、开、亲、家。

(二)比较句子。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检查复习。

1.读生字卡片:有、吹、开、家、亲。(指名读,变序读)

2.朗读课文。(指名读)

(二)学会生字。

1.有,y%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后说记法。(y%u有,我用笔画加部件的方法记,第一笔横“一”,第一笔长撇“”,下面是“青”字的下半部“有”,共6笔)或(y%u有,我用熟字换部件的方法记,把“右”字下面的“口”字,换成“月”字,把第一笔撇改成竖,一共6笔)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最容易分辨的最清楚的办法记字形。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有”的意思和哪个词相反?(无)

师述:“有”字上面大横和长撇把下面“”的左上半边包住了,这样的字叫半包围结构的字,我们学过的“送”字,走之旁包住了“关”字的左下半边。“同”字的“冂”从三面包住了“一口”,都属于半包围结构,你们想想还有哪几个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右、左、在、风、向、石)

2.吹,chu9,拼读音节,读词语:吹喇叭。

(1)识记字形。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讨论。(吹chu9,用部件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左右结构,左边口字旁,右边第一笔小撇“”,第二笔横钩“”,下面加上“人”字,“欠”,一共7笔,吹喇叭的“吹”)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口头组词语,加深对词义理解。

吹开吹风吹大话吹走

3.开,k1i,拼读音节,读词语,离开。

(1)识记字形。(自学,开)

提示:第三笔是什么?(竖撇)

(2)口头组词语。

开门打开开山开灯开始

(3)找出反义词,与开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关)

4.亲,q9n,拼读音节,读词语:亲爱。

(1)认识新偏旁:“”立字旁。随老师说两遍。笔顺是:丶亠立,一共5笔。

(2)记字形,自学后讨论。(亲,q9n,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是立字旁,下面在“一”上加上“小”字,“”,一共9笔,亲爱的“亲”)

(3)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4)口头组词语。

亲爱亲人亲戚亲自

5.家,ji1,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学生自学后讨论(家,ji1用部件加笔画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宝盖儿,下面第一笔横“一”,二笔斜撇“”,三笔弯钩“”,四笔、五笔撇“”,六笔小撇“”,七笔捺“豕”,一共10笔)。数数左边有几撇,右边有几撇?(左边有三撇,右边有一撇)第3笔是什么?(弯钩)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后,教师指名检查。(学生背对黑板书空)

(3)口头组词语。

国家家庭家中家门人家

(三)指导书写。

1.有。

(1)整置:上松下紧。

(2)笔画、部件位置:第一笔大横,在上半格离横中线三分之一的地方,左右各离边线三分之一,平写大横。第二笔从竖中线上起笔,写斜撇,撇向左下格离横中线和边线各三分之一的地方收笔。下面“”、“竖”从横中线和微交叉的地方起笔,直写下来,到离边线三分之一的地方收笔。“横折钩”压横中线起笔,斜写横到横中线上一点儿顿笔写折,过“竖”一点儿写钩。“里边两横”距离相等,右边不靠横折钩。

(2)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2.吹。

(1)整置,左窄右宽。

(2)部件,笔画位置,口字旁占左半格中间,斜压横中线,右边第一笔斜撇,从竖中线一多半地方起笔,到横中线与“口”第三笔横对齐收笔。第二笔横钩,在左上格右下角起笔,斜横到右半格中间横中线上一点儿顿笔写钩。“人”字撇从中心点上边压紧中线起笔,撇到左下格中心右下方收笔,要有撇尖。捺从中心点下边一点,压竖中线起笔,到右下格中心点下顿笔写出捺脚。撇、捺对称。

(3)教师带写右半边,学生仿写字头。

3.开。

独立看田字格字帖,练习书写字头,教师检查指导。

4.亲。

(1)整置,上下均等。

(2)部件位置,立字头大横压横中线,下面“小”字竖钩顶横中线。第一笔点,点在上半格离边线三分之一的竖中线上。第二笔“横”与下面的“一”一样长。下面“小”字的侧点和点斜对左、右下格的中心点,两“点”对称。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5.家。

(1)整置:上小下大。

(2)部件笔画位置:宝盖占上半格中间,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横,写在第二笔横钩和横中线中间。第五笔小撇,从竖中线起笔,斜撇向左半格中间,过横中线一点儿的地方。第六笔,竖弯钩,从第五笔小撇与横中线的交叉点起笔,弯向竖中线,写弯钩,到离边线三分之一处写钩。第七、八笔撇,距离相同,到与第五笔小撇上下对齐处写撇尖。第九笔小撇,过横中线一点儿起笔,撇到第八笔撇起笔处收笔。第十笔捺从第九笔收笔处起笔,捺到右下格中心点顿笔写捺脚。

(四)练习书后第2题。

出示小黑板(写好两组句子),进行句子比较。

1.第一组:

我是蒲公英的种子。

我是种子。

(1)相同点,都有“我、是、种子”三个词语。

(2)不同点,第1句比第2句多“蒲公英的”这个词语,两句的意思就不同了。①第1句,限定“我”是蒲公英的种子。第2句,“我”可以是任何一种植物的种子。②从表述意思上,第1句比第2句具体,我是什么种子,我是蒲公英的种子。

2.第二组:

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我离开了妈妈。

第1句比第2句多了“亲爱的”这个词语,表明了“我”对妈妈的爱。

(五)背诵课文。

1.按问题背诵。

(1)“我”是什么?长得什么样?(背第1句)

(2)“我”怎样离开了亲爱的妈妈?(背第2句)

(3)“我”要飞到哪里去?(背第3句)

2.填空背诵。

我是()()()()种子,有一朵()()()()小花。()风()()一吹,我离开了()()()妈妈。飞(),飞(),飞到()(),()()就是我的()。

篇10

第一、应建立切实可行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规则之一。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如每节课上下课必须严格实行点名制度,对无请假私自旷课的学生,及时通知班主任了解情况,作好学生思想工作。

第二、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在体育课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课堂中发生的一些事件,要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通过询问、观察、从旁了解学生,对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和不宜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的,教师应给予恰当处理,以防意外。

第三、课堂准备活动要做充分。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运动水平、性别、身体状况、基本教学内容、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做好准备活动。

第四、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对教学过程有隐患的教学环节做到心中有数,遵循教学原则,明确要求、组织严密。同时,要经常检修场地器材,认真观察,加强监督。

第五、合理搭配教学内容,充分应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区别对待原则,控制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做到教学内容搭配合理,教学方法、手段合理运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大小适中。

第六、动员学生参加人身意外保险,让保险公司介入伤害事故发生后的理赔,用来弥补伤害发生后的部分经济损失,使风险社会化。这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都是一条很好的经验。

第七、体育课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密切相关。为了维持纪律和进行课堂管理,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业务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并注意有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