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

篇1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数学;创新思维

培根曾经说过“数学使人缜密”。在教育制度深化改革的今天,加强课程教学模式及目标的改革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也应该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锻炼,通过一些数学实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可以这样说,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也是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本文主要攫取了初中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初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初中数学教育与创造性思维概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化,使得初中数学教学更加地趋向于规范化与科学化,而且一改传统的初中数学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的传统式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而言,非常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当前时期下,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趋势为发展思维以及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为了能够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则应该从加强学生思维品质方面来着手,然后将创新教育融合并渗透于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之中,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所谓创新性思维,指的就是对问题的与众不同的思考,是在实际的学习及研究过程之中所产生出的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成果的活动。在数学中所说的创新性思维,指的就是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的一种独到的见解,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过程,即问题的提出、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基于上述对初中数学教育及创新性思维的阐述可以知道,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其策略主要体现于如下几个方面。

1.超常规的思维分析,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对例题进行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这是因为例题是数学知识的一个代表和典范,只有将例题讲解清楚了,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并达到触类旁通的能力。数学教师在实际的例题分析时,一般仅仅注重对常规例题以及常规的解题思路,这就是所谓的按常规解题法。对于常规解题法而言,一般包括按照题型来进行分类、按照套路进行模仿。常规解题法主要靠的是记忆而并非靠的是思考去解题,这样非常容易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束缚,并产生了知识教学与能力。

例如:已知 ,那么 。

对于这个题目,有很多同学可能都是按照常规性的思路,他们首先会想到利用等比的性质解决这个题目,殊不知,这个题目却可以很快解出,即可以直接设a=7,b=5,c=3,那么这个题目就迎刃而解了,这其实是一个小学题目了。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得知,对于数学中的某些计算,我们不能囿于课本上的知识以及常规的思维方式,而是应该尽可能超越课本、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这样能够使得解题思路更加地顺畅,减少了题目的计算难度,大大地缩短了所花的时间。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超常规思维的培养,具体而言,需要加强对这类数学问题进行训练。

2.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由数学学科的特点可知,数学其实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是相紧密联系的,加强学科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是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紧密联系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应该加强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训练。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有如下这个题目:某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进水、清洗、排水、脱水四个连续过程,其中进水、清洗、排水时洗衣机中的水量y(升)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折线图所示:

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洗衣机的进水时间是多少分钟?清洗时洗衣机中的水量是多少升?已知洗衣机的排水速度为每分钟19升,求排水时y与x之间的关系式。如果排水时间为2分钟,求排水结束时洗衣机中剩下的水量。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知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已然成为经济增长最核心、最重要的拉动力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过去在学校教育中被多次提及的素质教育理念再次甚嚣尘上,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化注入了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强力引擎,在新课程改革“系统”的强力推动下,初中数学课堂在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方面都成绩喜人。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重要时期,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是他们的最大优势。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正是恰逢其时。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虽然在模式革新、手段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发展,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些陈腐的观念和教学行为仍然大行其道。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发挥学科特点,立足学生实际,开辟新的教学模式,开发新的教学手段,并大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努力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提升到一个新的

空间,这是每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苦苦思索、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数学创新性思维培养解析

为了帮助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确保教学过程不走样,教学效果突显,我们有必要对创新思维的概念及特点进行重新梳理。

1.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

创新性思维是在基本认知的基础上,迸发出来的具有一定创见性的思维状态,它诱导人们站在非常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全面揭示事物本质特点与相互联系,最终产生新颖性、独创性、意义性的灵感展现。数学创新性思维是指利用可知数学资源,积极主动地调动一切活跃思维,开创性地提出一些新观点或新方法,从而高效快速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未必具有现实意义,但对活跃学生创造性思维细胞,锻造一定的创造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长远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雨后春笋式的催生和田间管理式的扶持,为学生的思维填注创新的灵动。

2.数学创新性思维的特点

数学创新性思维是将大脑整体的常规工作特点进行有序整合,不断集聚能量,最终喷薄而出的惯性潜意识活动能力,能完整诠释数与形的有机关系,数学创新性思维兼具创新和数学的双重特点,是彼此的相互融合。数学创新性思维注重在创造性想象的建构下,在现实基础上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疯长;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相互揉合而孕育出来的新颖性思维便是创新性思维的常态

模式。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强化思维训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从培养创新意识做起。只有在数学课堂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根据内容设置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启迪,帮助他们尽快形成具有一定水准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真正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

1.培养学生整合、优化、系统性学习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既定进度安排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教学的渐进性,避免匀速推进。在教学一段时间后,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休整。在教学休整期,可穿插对前一段教学的总结、归纳,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整合、优化能力,从而使学习内容趋向于系统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教师可遵循学生学习实际,从基本的概念、定理出发,用以点带面、连线成框架的形式带领学生复习。也可从单元、章节为起始点,进行顺藤摸瓜式的模块复习。在此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行动效率,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技巧性总结归纳,让学生顺利摸清知识的脉络,探清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整合、优化、系统性学习的能力,是为了培育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架构基础设施。

2.培植学生审慎、冷静的思维态度

尽信书不如无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白,数学定理、概念等基本知识的确立是无数先人经过千百次实践和检验得出的结论,其间无不闪动着这些先辈们的质疑精神。质疑精神与批判性思维密不可分,批判性思维是质疑精神的外延和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十分重要。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对已有解题思路的反复思考,从而促其不断完善,是对自己解题思路和结果的多次重新审视,批判性思维还有利于学生打破教育传统壁垒,破除唯师论、唯书论的思维维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比如创设一定数量的判断题或改错题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加快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动,拉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3.重视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和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是学生思维运行模式的大迂回。当学生面对一个数学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要提示学生从别的角度去思考,打破自身固有的思维定势,间接达到解题的目的。为了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师还可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相关题目,比如证明题等类型,引导学生灵活变换多种解题思路,从数学分析的多个角度去观察,从而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周而复始,也就达到了锻炼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目的。

4.善于引导学生在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间切换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对某个问题进行思维发散后,能迅速地将散乱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集中整理。集中性思维,是将已有信息按照一定的单一模式进行目标指向,得出正确答案的过程。发散性思维,是将某个问题向多个方向、多个角度进行拓展和延伸,从不同侧面去思考、探索、求知的过程。

总之,创新性思维能力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它是将新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的利器。没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大趋势下,只有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的程序肌体中,素质教育才会实至名归。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教学质量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30-01

初中数学教学作为教学中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一生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像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手段等都有着很多缺陷,这就要求在现在的初中教育中不断的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并且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这不仅能够加强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还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积极影响。

一、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是教师,他是课堂上的教导者,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只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为了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让他们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现在的初中教师一般都是年纪较大的老师,他们虽然也是经过高等教育的人,但在他们那个年代的环境下,思想上总是有一点影响的,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教学模式古板的情况,不敢尝试一些创新教育。提高初中教师的自身素质,让其对学生的责任感有所增加,并且能够在整个初中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这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明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在备课时应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和优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七年级数学中对平行线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它与以往所学的相交线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同时后面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都是建立在平行线基础上的。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平行线的形成和发展,采用假设的方法来推理得出: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就平行,让学生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从而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当自己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和解决矛盾,从而提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树立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过程中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它也是教学所必然要求的。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个性张扬,有强烈的自主独立意识,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理解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特征,尊重初中学生的个性化。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从学生的心理方面去考虑怎样教导学生。在初中年龄阶段学生的自尊心和自觉性都很强烈,对学习也有着很高的积极性。因此,就需要教师通过激励和奖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就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知识,这样的传统教学是应该被舍弃的。现代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让学生加以思考,提出问题,老师来解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不应该光以书本教学,需要注重学生各方面的教学,扩展学生的学习层次,让学生懂得更多。

四、具体科目教学质量提高措施举例(以数学课为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今,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数学“没兴趣”“听不懂”,这也就导致了在课后他们也不会花时间去弄懂课堂上所教的内容,进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为此,面对这类学生、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想尽方法,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正如“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升华”所言,每一个理论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所得出的结论,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实践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问题,进而从多方面解决问题。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师控制课堂的能力,扩大信息量,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媒体,使学生在直观的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如几何图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空间观念十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特征,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数学是他们心中难以攻破的一道难关,其学习信心不足,对数学学习有畏惧心理。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教学内容,并且运用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授课;为学生解答复杂问题,并多给与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当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找出更适合当今社会所需的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 解题策略

一、做到对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方法培养

(一)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信心

信心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帮助其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便于其能够寻找到适合的方法,完成解题的整个过程。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总是按照试卷的顺序来进行解题,这样做可能会因为中间一些难题的出现,导致解题信心有所降低。一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遇到一两道题不会之后,就开始出现慌乱的情况了,导致其整体解题思路被打乱,最后丧失信心,开始对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解题的能力有所怀疑,导致解题失败。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在学生考试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相关的辅导,使得学生在考试之中能够建立起信心来。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沉着、冷静。不能被几道难题吓倒,遇到不会的题就可以跳过去,给自己一些暗示,自己不会,别人也不一定会。

(二)学生的审题能力需要培养

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只有认真地审题,才能够做到有效地解题。在审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到认真、细致,还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对问题存在的本质进行探讨,从而找出解题的相关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有效的解题。

例1:如果分式(x^2+x-2)/(x-1)的值等于零,那么x的值是多少?

对于这题来说,在审题的过程中,需要对分母(x-1)不能为0做到充分考虑,要是没有做到这一点的话,就会得到两个结果,既x=1或者x=-2。但是因为分母不能够为0,所以得到结果只能是x=-2。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具体解题策略的培养

(一)解题之前需要找到相关的切入点

很多数学问题都比较复杂,因此,学生在解题之前,需要找准解题的切入点。并且因为学生长期以来会存在思维定势的现象,在解题的过程中也会带来许多产生较多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解题方法做到正确的培养,使其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养成一个良好的思路来进行解题。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要求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帮助其找准题目的切入点。只有找到题目的切入点了,才能够更好对题目做到解决。

(二)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对想象力的充分发挥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相关于“面积”问题比较多。对于“面积”问题来说,其在定义及其存在的相关规律中存在着较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要是学生能够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到理解与体会,并且能够掌握相关的数学思维来运用到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初中数学存在的几何图形的面积问题做到有效解决,并且还可以运用一些较好的方法。

对于这些几何图形来说,其面积的大小往往都是与图形存在的线段大小、弧度及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因此,掌握面积的解题方法,还能够对其他各种几何图形题进行解决,比如可以使用面积的等量关系来证明一些线段的相等及不等问题。另外还可以证明角及比例是否相等的问题。

例2:若E 、 F分别是矩 形 A B C D边 A B、C D的中点 ,且 矩形E F D A与矩形A B C D相似。则矩形 A B C D的宽与长之比为是多少?( )

( A ) 1 : 2 ( B ) 2 : 1 ( C ) 1 : 2 ( D ) 2 : 1

对于这题来说,根据题目中已经给出的信息,我们知道矩形ABCD的长AB与宽AD之间的存在的比例大小,就是矩形EFDA与矩形ABCD的相似比大小。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设矩形EFDA与矩形ABCD之间存在的相似比大小为k。由于矩形ABCD的中点在题目中给出的是E、F,因此对于矩形ABCD来说,其存在的面积大小就为两个矩形EFDA的面积大小。从而得到两者之间的比例大小k=1:2,最终就可以解得矩形长宽之间的比例为2:1,因此得到最后的答案为(B)。

(三)在解题过程中对特殊值的正确使用

对于初中数学来说,虽然还是属于基础数学阶段。但是对于一些数学题目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另外,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因为在新课改之后,要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到有效地培养,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重视。所以许多数学题目来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就对其存在的难度做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造成一些数学题目都显得比较复杂,并且在对这些数学题目进行解决的时候,不能够采用单一的思维及解题的模式来进行,不然就会遭遇很多的困难。如有些数学问题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研究它的性质 ,如果从所有的值去逐一考虑,那么问题将不胜其繁甚至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避开常规解法,跳 出既定数学思维,就成了解题的关键。

例3:分解 因式 : x2+2xy 一 8y2+2x+14y一3。

解:令y=0,得x2+2x一3=(x+3)(x―1);令x=0,得:一8y2+14y一3=(一2y+3)(4y一1)。当把两次分解的一次项的系数1.1;一2.4。可知:

1×4+(一2)xl正好等于原式中xy项的系数。因此,综合起来有:

x2+2xy一8y2+2x+14y一3=(x一2y+3)(x+4y―1)。

对于本题来说,因为是二元多项式,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常规的方法来进行解决。但是为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在解题的过程中来寻找新型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与探索。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取特殊值的方法来进行解题,将题目中的未知数设为0,这样就可以对未知数进行隐去,从而可以做到对另一个进行求解,以便于做到化二元为一元的效果。

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在其解题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灵活性,对于这些存在的数学题,在解决的时候,并不一定只能用一种解法来进行解决。对于一些初中数学题目来说,使用常规的解题方法不一定能够解决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利用解题的策略,来寻找到特殊的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1]乐洪涛.例谈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几种解题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1)

[2]吕小利.关于初中数学解题策略的探讨[J].数理化学习,2011(02)

篇5

【关键词】合作学习法 初中数学教学 小组分配 问题设置

引言:

数学是初中教学的基础课程,甚至在人一生的生活、学业及事业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学不仅能够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其精确性和唯一性还可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着一种世界观、价值观,影响人的一生。然而在升学压力巨大的今天,不少初中数学教师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题海战术的教学阶段,使其数学课堂呈现出种种问题。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仅教授数理知识,还要注意开发生动活泼的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活动,让学生适应并爱上能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法就是一种能解决此问题的教学方法。

一、合作学习法在教学中的优势

合作学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探究性学习,共同努力完成所安排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相互之间会形成积极交流信息的合作关系。

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可以开展三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第一,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即将某一大的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任务,组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任务并努力独自完成,之后小组集合,进行合作总结;第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第三,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即组员针对一个问题统一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学要实现“两个转化”,一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二是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化为以能力为中心。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同学间的关系是各自为营的、竞争的,但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组员都充分调动起来,组员之间的关系是合作的、互助的,只有每个组员都尽到自己的责任,小组才能成功达成目标。这就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

二、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法引入数学教学已有一段时间,笔者根据平时教学经验对于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 合理分组,关注学生性格、心理等特点

合作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因此组员的分配尤为重要。有些学生性格外向,好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有些学生性格内向,相对比较被动,不爱讲话。有些学生行动迅速但做事粗糙;有些学生慢条斯理但做事精雕细琢。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要注意搭配和组织,可以让性格外向的同学作为任务的组织者,性格内向的同学成为任务的发表者,行动迅速的同学作为任务的执行者,行事精雕细琢的同学作为任务的检验者。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分工,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任务的完成中,也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效提高他们的自信。

另外,整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进度不同,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有差别。若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全分到一个组,而其他组中都是接受理解能力相对差的同学,则不能真正起到合作学习中“合作”的作用,也就不是实质上的合作学习法。应注意分配适当,根据学生的进度及层次,合理分配,同时鼓励在一个组中,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对相对吃力的同学给予帮助,促进组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这不仅是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是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业状况十分了解,才能做出合理的分配。

(二) 合理设置目标问题

问题是合作学习法的灵魂,是让同学以一个一个的问题为目标来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法前,根据授课目标和教学重点选择最恰当得问题。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来设置问题:(1)问题难度适中,尽力让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有话可讲;(2)问题与本节授课目标关系密切,能反映本节课中的核心问题,能反映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指定的教学重点;(3)问题符合学生的心理,能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例如,讲授三角形的时候,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去测量某座山的高度,给出测量方案。这样有趣的问题不仅与紧贴生活实际,也足够能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三) 当用则用,绝不滥用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虽然强调合作学习法是教学新理念所倡导的,但并非所有的知识点每节课都适合使用合作学习法。在实际教学中,不一定要将所有课程都设计成为合作学习法教学,应当在合适的时候运用。可以适当得将其运用在导课中或家庭作业中。运用在导课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趣的引入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其更认真的听讲并理解。运用在课后的家庭作业中,可以调动学生的行动积极性,让他们在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锻炼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钻研数学的学习时间增长,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如何利用数学思维和从书本上学来的看似抽象的数学定理去解决。这又加强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广泛使用合作学习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合作、实践应用课本知识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初中数学提供了一个非常优质的教学平台。可以在数学教学中作为常规教学方法使用。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2]温春斌.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3.12:33-34

篇6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当前初中阶段各学科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数学科目也不例外。面对与时俱进的新课改理念,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法受到了很大冲击。因为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与新课改理念一脉相承的教学法,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可见数学新课改理念完全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如果教师能深刻理解新课改思想,实施与时俱进的教学法,不但能令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更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现笔者将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展开相关探究。

一、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注重概念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往往在课堂上按照常规思路针对某一知识点分析得非常到位、详细,最终学生在教师详实的讲解下能按照既定的思路解决相关数学问题。但这种教学法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容易让学生形成定势思维,不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而新课改理念强调:初中数学教学重点是突破学生的定势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其实从客观角度而言,新课改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完全符合时代要求的,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尤为激烈,那么何种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呢?笔者认为只有创新式的人才才能获得社会的首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S的观念是与时俱进的,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既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应彻底摒弃因循守旧的教学法,实施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策略。具体可如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最大限度培养其创新思维,并让其深刻理解到任何一项数学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课本强加于他们的。譬如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我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和学生共同复习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之后我又继续提问:现在我们能不能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呢?学生在我的启发下经过讨论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运用合适的方法将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第二、可以采用添线的方法来分隔多边形,让其变成很多个三角形。对此,我又继续对学生提出了四个问题:(1)大家知道分割多边形都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呢(从多边形内的任何一点出发连结各顶点、从一个顶点出发连结对角线、从一条边上任何一点出发连结不相邻的顶点等)?(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结对角线能够有多少条?由此可见一个多边形一共会有多少条对角线呢?(3)大家能根据对角线的条数确定图形是几边形吗?(4)同学们还能得出其它的结论吗?提出上述问题后,我则让全班同学分组进行讨论,而学生经过思考探究后,可得出很多解决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并且还进一步探讨了多边形对角线的相关知识。如此教学法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有效培养其创新思维。

二、教师应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数学教学法完全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则完全成为欣赏教师表演的观众,如此一来导致教学过程缺乏民主氛围,长此以往将令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因此这种缺乏民主氛围的教学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而新课改理念则要求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要退居“二线”成为学生学习的点拨者和组织者,并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譬如在教学“同类项”时,我则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开展了一项“寻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活动。具体是这样操作的:我给全班每个同学都发了一张同类项卡片(这些同类项卡片都事先配好了组),当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马上就和他的同类项朋友坐到一起,而被“挤出”的同学则马上去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以此类推,直到全班每个同学都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游戏才结束。这样游戏式的教学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能极为轻松的投入教学,并能深刻理解有关同类项的知识。

三、让学生形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勤于思考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知识更需要良好的思维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发现蕴含其中的问题,才能对数学定义、概念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具体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让其自觉反思解题思路,反思自己对定义及概念的理解,反思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联想:问题的条件能否增加?得出的结论能否不断加强,问题的答案能否进一步推广。勉励学生大胆讨论。遇到问题进行讨论的习惯是一种良好的自学方法,在讨论中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有效措施引导学生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大胆的发言,对于那些极易混淆的定义与概念,不能确定的结论以及各种疑问,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则针对学生讨论中的不足适时点拨,最终那些难以理解的定义、概念以及各种疑难问题会在学生的讨论中变得更加清晰,同时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也将逐渐增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力提倡教改的今天,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摒弃陈腐落后的教学观念,根据新课改理念,实施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策略,方能获得事半功倍之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胡翅(1966-),男,(汉族),湖南耒阳市,衡阳师专,专科,中学一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钟文琴.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实践[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5(05)

篇7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农村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策略初探

一、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是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中考的压力之下,应试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盛行,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模式之下,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日趋淡化、弱化。因此,为了能够适应当今教学改革的需求,培养并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必须引导初中数学教学走上创新之路。

二、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途径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教师是数学教学中的主导力量,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引导、疏导的重要作用。当今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必然会限制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变“应

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其创新潜能。

2.提高教师自身创新意识。只有教师自身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开展创新型教学,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创新思维。教师们需要抛弃传统教学中死板的按照课本一板一眼的讲课方式,在不断的学习中,增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勇于尝试新的授课方法,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

3.课堂中营造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中的教学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一个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无疑能够带动学生们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压抑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的思维和心理受到了外界权威的压制和约束,智慧和参与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这种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愿意参与其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和教师互动,从而激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4.课堂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单纯个体的学习难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只有将个体放到集体中去,在小组成员的合作中,才可以集思广益,创造出更令人瞩目的智慧结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发挥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还能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为学生们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机会,除此之外,在合作学习、对信息的广泛交流中,也发挥了教学的民主性, 更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5.为学生们设立创新性问题情景。问题情景是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们设立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情景。创新型的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设立创新型问题情景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采取运用有趣习题和生动教法的方式去感染和引导学生,从而达到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的效果。

6.锻炼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打破教学上的老框子,鼓励学生多发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一个大胆质疑的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一个勇于发展的精神。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维,用“一题多解”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

如,已知a、b、c为互不相等的实数,求证:

通常每道代数式的加减运算,或者合并同类或者分式相加减,“项”数由多变少,常法是一个“合”字,而个别学生反其道而行之,“折”一项数由数变多,

再例如,解方程x2+8x+ =12,教师讲完常规解法(换元法)后,个别学生发现12=9+3=9+ ,于是产生了奇异的想法,即x2+8x+ =9+ ,所以有x2+8x=9,解得x1=-9, x2=1,都是原方程的解。这种解法跳出了常规思维的模式,解题过程简捷明快,也可将思路推广至一般情形,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性劳动的前提,同时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设计师,因此,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就必须锻炼学生们具备丰富的想象力。

篇8

一、创新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综合型创新人才成了当前教育培养的主要任务。中学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对思维塑造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将学生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而帮助学生理解与认识数学问题,不断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也是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管理提出的要求,这让创新思维成了解决相关问题的途径。因为创新思维能让学生提出更多有益的问题,情境为问题提供了条件,它能将其快速应用到生活中,所以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将课本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这样才能让抽象知识变得更加灵括具体,并且最大程度地得以应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

1.树立创新观念,增强思维分析。数学教学作为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过于紧张、压抑的师生关系,和单调的教学模式一样都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甚至让学生出现厌学现象。从大量教学实践来看: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会平等待人,用创造性思维和观念进行多样化教学。在教学前,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除了要深刻领会创新理念,还必须具备创新精神,特别是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老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深化创新精神与理念的环境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例题分析中,传统教学方式更注重鹪题思路,根据题型套路与分类进行模仿,即常规解法,它主要依靠的是非思考和记忆进行解题,很容易约束思维,让教学环节与解题能力脱节。针对这种情况,在注重常规解题思路的情况下,必须应用超常规思维进行有效分析,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如:在5.12地震中,因为灾区急需帐篷,工厂将5条童装、4条成衣生产线转严,计划用3天时间生产1000顶帐篷对灾区进行支援,如果2条童装、1条成衣生产线一天能生产105顶帐篷,如果3条童装、2条成衣生产线一天能够生产178顶,求童装、成衣生产线每天各生产多少?如果厂家满负荷生产,能否按时完成任务,如果你是厂家,你会怎样体现你的责任感?设成衣与童装生产线每天各生产x、y顶,得到:x+2y=105,2x+3y=178,求得x=41,y=32,针对责任感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树立主体意识的方式。

2.优化教学设计,训练创新思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除了要深入课标教材,还必须挖掘训练思维的内容,利用问题情境、教材预设,激发学生思维。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带动创新思维。在此期间,老师除了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外,还必须强化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出新颖、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并且设置好悬念,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火花。其次,是充分应用分层教学优势,带动学生的求知欲望,确保思维原动力。而对于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和问题,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认知过程、年龄特征,降低坡度,调整变换与分解方式,这样才能分散重点与难点,强化分层实施。最后,是激励学生创新,为其提供享受成功的机会,通过打破常规思维,引导学生标新立异,从不同的方位、角度进行思考与创新,最后提高思维原动力。

在生活中也有大量训练学生思维的材料,只要不失时机地挖掘、利用,就能达到提高创新思维的要求。通过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开阔思路。例如:在宽20米、长32米的矩形地面中,建设两条同样宽度并且垂直的路面,余下部分为农作物,并且耕地面积为540平方米,求道路面宽是多少?在解这道题时,可以设道路宽是x米,利用长方形面积与两条道路面积相减就能得到道路宽。另一种解题方式是:将两条道路平移,余下区域就是长方形面积。该题重在训练学生灵感思维的激发和运用。知识作为有效思维的基础,利用知识能够有效探索和认知,让知识概念、基础知识更加清晰。

3.发散思维,增强思维深刻性与灵活性。创新思维作为一项独创性与主动性相结合的思维形式,它突破了思维定势的约束,具有很好的独创性。读死书与死读书只会造就高分低能的学生,很难打开学生思维,表现出来的情况是:“只知一,不知二”。针对这种情况,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利用想象,让学生试着从不同方面、途径解决问题,并且养成发散思维的好习惯与品质。另外,也可以根据教学试题中的内容、目标、特征与结构反复练习,在一法多练、多变的基础上,开拓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与深刻性。

篇9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融合;教学策略

一、前 言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强调更多的是实用性和有效性,多种学习模式也成为创新教学理念的新方法之一.在信息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能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将微课应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之中,在传授知识理论的同时,教师应该把教育重点转向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观念和态度[1].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教育需求,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初中数学教育须进行创新和改革,有必要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微课,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指的是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教师在课堂内绕知识的重难点借助多媒体,以视频为主要的载体开展丰富而又精彩的教学活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特别是在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的背景下,微课能进行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甚至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进行远程学习.微课成为网络web2.0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能提供学生深入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平台.微课是根据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发设计的以视频类、图文类以及数字故事类三种类型相结合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作为教师,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积极创新和变革传统的讲评课教学方式,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平台进行电子备课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得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学生,可以在微课上获取公开丰富的教学资源,能满足学生对不同教学资源信息的需求,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科知识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不仅能强化和巩固重要的知识点,还有助于学生查缺补漏,补充课外知识点,拓展学生的视野.便捷高效的微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讨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特点主要有四个大点:第一,时间短,内容精炼.微课主要是对一个知识点或者实验等教学环节做一个简化的、细分的教学,相对于一般的教学模式来说,它是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小课程,它的教学内容少、时间短,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容易掌握,是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新模式.第二,突出重难点.微课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实验而展开的教学,所以它的目标非常明确,重难点很突出,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更好地突破重难点知识.第三,灵活的教学模式.微课的教学方式非常新颖,学生可以在上课前或者上课中以及上课后观看微课视频,不受课堂的局限,自主学习空间比较大.第四,资源很丰富.微课的主要载体是视频,在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些优秀的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把自己设计好的微课教学视频进行上传,而学生或者教师在这些丰富的资源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借鉴运用,优化了教学模式,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范围,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加强学习能力[2].

三、微课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和制作水平高的微课课件

微课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生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微课上可以将讲授、问答、启发、讨论以及演示类等教学类型进行综合运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微课时间的限制,一般情况下一节微课只能使用一种或两种微课类型的组合教学,但分类并不是唯一性的,而是具有开放性的.随着现代教学理念和授课形式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微课类型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进行发展和完善.在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之中,教师可以用微课把讲授类和合作探究类相互融合,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任务和课时来划分两种形式不同的小组,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讲解,通过视频将课程内容展现出来.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效果,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立体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理解.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可以以微课的形式适当增加课外知识,教师要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分工探讨微课中的内容,突破重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中深刻体会到就业的意义.教师善于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突破常规的学习思维,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能消除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课程产生的排斥心理,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思考和探究.

(二)把握好课堂中各个因素的作用和关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要把握好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作用和关系,这是使得微课能有效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师角色已经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通过亲身实践,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运用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材是联系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桥梁,教师借助教材这一桥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教材进行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首先,考虑学生学什么,教师要教什么,学生怎样学,教师要怎么教等问题.教师、学生和教材,他们所具备的教学功能以及作用虽然不同,但是三者之间却是相辅相成的[3].要将微课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就应该要把握好学生、教材以及教师之间的关系.〖HJ1.1mm〗

(三)分散知识点,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特点是知识点多、记忆量大,这也是让广大初中学生学习数学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会因为知识点多、记忆量大而产生知识点混乱的情况.微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宽泛的数学知识体系分为小块的知识点,采用分段式的方式来理解和记忆,同时,对于不同章节中的知识点采用分散记忆且反复记忆.微课的这个突出特c同样也是解决初中数学知识点多、记忆量大的最好的方法,教师通过运用微课,把知识点分散开来讲解,不仅方便学生进行记忆,还能将知识点分析清楚、讲解透彻,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得他们更容易掌握和记忆知识.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每个版块分成3个教学任务,每个任务包括3~4个微课,教师要有选择性地对课程重难点和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教师课前制作ppt或者录制相关的视频,在微课上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将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不同通过微课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以“二元一次方程”为例,通过课前学习,学生可以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听取教师的课程教学,使得自己的知识得到不断完善和丰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在学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时,学生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等相关知识,学生会很容易将知识点记错,容易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用微课形式进行数学教学,将二元一次方程分为多个知识点,让学生分段式地学习和记忆,并通过微课视频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力.久而久之,学生对相关知识肯定能有效理解、掌握以及灵活运用.

四、结束语

微课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围绕某个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以移动媒体的形式而开展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微课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深入实践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有效渠道,微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索能力,使学生树立人生的目标,进行科学的就业规划.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设计课堂内容,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樊雅琴,解月光.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352(05):65-71.

篇10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且在社会市场中越来越重视人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在初中阶段,数学作为一门思维型和逻辑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与前提。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创造性思维和思考习惯。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专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加强与学生实际能力的结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促使其全面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对于创造性思维来来说,作为一项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其基础是学生的思考、联想、记忆、感知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从多层次、多结构、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一种突破,具有一定的扩散性和开放性。这样一来,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充分的调动其思维能力,进而有效的增强数学教学水平与质量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原有的知识进一步的有效拓展和发挥。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人们自身的具有一定自主创建特性的思维。通过创造性思维,人们就能够更好的揭示出各个事物之间的内在以及本质联系,并且一次为基础和前提,也能够产生一些独特和新颖的东西。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创造性思维主要指的就是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的对相关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思索以及找出正确答案,是一种能够主动的、积极地进行创新和探索的思维,而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1]。比如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快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系统的阐述数学问题,并“再证明”、“再发现”已知的各种定理和公式,研究和分析出新的知识点。这些都是在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教师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就教育的整个过程来看,其自身就属于一个创新的过程,虽然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凸显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是担任着引导的作用,但是就教育来看,教师还是属于其骨干力量,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就需要加强对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这样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在教育目标和任务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视,大胆的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创新。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充分调动,有效的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分析和探究解题方法的时候,注重对学生智力的有效开发,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总的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综合的分析数学问题,对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数学问题实现创造性的解决。

2、加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就创造性思维来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加强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不在只是单单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注重对学生积极性和鼓励[2]。比如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应该增加解题方式的多样性,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激发和开动,通过这种形式来加强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规律之间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而且教师在讲解新知识点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将原先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回顾或者是复习,这样在加深数学定理和概念理解与认识的同时,也能够在大脑中构建数学知识理论体系,就能够有效的避免理论知识点之间的混淆。

3、加强与学生实际情况之间的联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自身能力方面的考虑。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加数学概念与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很好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也有助于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增强[3]。另外,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将原先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学习方式,这样一方面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会得到有效地增强,有助于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逐渐由简单转为复杂,其数学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出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环境下学习,感受数学理论知识的严谨美和抽象美,会显著的增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4]。

4、加强对教学实践情境的创设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的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还应该加强对教学实践情境的多样性创设,增强枯燥、单一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以及趣味性,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其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部分,这样对其相关的发展规律、理论知识概念以及数学公式等方面会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更好的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应用创造性思维[5]。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潜能,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有效调动。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积极的去学习相关知识,无论是在理解和掌握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的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5、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想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其创造性思维,就一定要加强对教学趣味性的增强,学生可以更加专注的投入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在重合、旋转、平移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这一“动”的状态直接的表现出来,这样不仅仅能够用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几何图形更好的呈现,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6、加强应用逆向思维

对于逆向思维来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与习惯性思维相互对立的,这一思维方式凸显出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是从反方向来分析和思考相关问题的,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更强,在一些知识理解和问题处理方面学生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逆向思维就能够有效的弥补在习惯性思维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克服其保守性,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注重逆向使用数学公式,这与正向推导具有一致的重要性;二是在数学阐述方面,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在学生学科中,有很多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逆向推导来得出;三是注重逆向分析和思考推断方法和常规问题;四是在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注重遵循可逆原则[7]。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看出,很多方面的数学问题通过逆向思维则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也更加容易。

三、结语

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就需要加强其树立和形成创造性思维意识,通过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注重与学生自身实际情况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有效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80-81.

[2]曾绍西,王琳.试论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与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112.

[3]郭斌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5,20:164.

[4]王金宝.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35:185.

[5]翟增鑫.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科技展望,2016,06:248.

[6]张晓彦.浅析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