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实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9 17:4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创业实习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时值六月,西北天高云淡,气候宜人,院内也并无太多病人。医务科主任鉴于此将我安排在了医院最繁忙的地方——儿科门诊。儿科虽然不是医院最重点的科室,但因为坐诊的是我们张掖地区有名的儿科专家朱天义老师,所以一年四季都有很多患者来应诊。有这样一个机会我很荣幸,而且朱老师中西兼通,正好可以指导我这样一个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由于来应诊的患者很多,使我有机会接触各个病种,除小儿常见的上感、肺炎、腹泻、哮喘、鞘膜积液等外,还见到了个别不常见的病种,如肾病综合症、佝偻病、21三体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除此外,小儿之间易传染的如腮腺炎、疱疹病毒感染、麻疹等疾病也接触了不少。在此期间,我主要负责测量体温、血压,登记来访的患者,记录他们的病情以及处理方式和用药。有时朱老师忙不过来,我就帮他开一些常规的处方以便他用,待到后来我逐渐熟悉了用药特征和用药剂量时,也主动给复诊的患者开处方,然后经朱老师审核无误签字后交给患者。遇到很典型的病例,朱老师先叫我认真看、听、触仔细观察病情,然后指出这是什么病,并详细的讲解它的诊断标准和处理措施。由于几乎是超负荷的工作,使我反复遇到了诸多相同的病情特征,所以掌握这些疾病相对迅速和牢固。虽然我没有在医院开处方的权利,但是回家之后遇到自己的小外甥腹泻,离县城比较远,我就根据他的脱水程度和补水原则自拟了一个处方,然后到村里的卫生所跟那里的医生商量,结果他完全同意我的方案,就实施了。两天之后小外甥顺利地康复了。朱老师不但医术出众,而且医德高尚,在全市都有很好的口碑。正因为如此,前来看病的人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且不少是从邻县慕名而来的。但因为朱老师身兼卫校校长一职,所以下午要为学生上课,故只有上午坐诊。而一个上午的时间根本处理不了那么多病人,因为都是儿童,不像大人那样利落。所以每天几乎都要工作到下午两点才能下班。我知道一个门诊医生如果一年或者一月当中有这样一天,肯定不足为奇,也不会有怨言。但是朱老师四年来天天如此,而且有时甚至加班到更久,而他在病人面前从来不怨声载道,也没有因为作息的安排而推辞不给患者看病,而是只要还有一个病人,他就要坚持看完所有的。我知道,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这种义务加班加点,但朱老师几年来坚持如故,确实使我很感佩。虽然我跟随他近两个月,从来没睡过一个午觉,吃过一顿正点饭,但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大医精诚》里面那种“勿避疲劳”,一心为救治病人而工作的崇高精神。
离开儿科之后,我到了大内科跟内科主任。这里包括了呼吸、肾内、内分泌诸专科。在这里我接触到了更广泛的病人,因为他们都住在医院里面,使我有机会详细地询问病情和观察变化。每收住一个新病人,我都和同实习的小薛同学主动测体温、脉搏、量血压,做心电图,辅助老师做体格检查,认真地听主任分析。在住院部少不了写病历,老师写完首次记录后,一般让我们写住院记录。厚厚的一大摞病例,我井井有条地查阅并一一写完。科室里面的老师夸我字写得工整漂亮,这使我感到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很欣慰。若是相对空闲时,我就和小薛来到病房询问病情,嘱咐患者一些注意事项,并和患者拉家常,套近乎,病房内其乐融融。在此期间我主要熟悉了内科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方法,熟悉了常用药物,还做了许多急救工作。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四十岁的突发脑出血的患者,当时发病突然,不知病前状况,他家人也不清楚,否认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病史。因为人整个昏迷,就先上了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傍晚醒后做了相关完善的检查,确诊是脑出血。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之后,病情基本稳定。而谁知第二天中午,这个病人又突发昏迷,根据主任的经验,这是第二次出血并压迫颅脑。由于条件有限,主任当机立断要送往地区医院处理。《文档资料库》-*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我们马上随一位老师护送病人上路。结果由于路途颠簸,虽然离市人民医院只有45分钟的路程,还是在最后十分钟之内死亡了。虽然我们一路都在进行急救措施,但还是因为颠簸,没有停止出血而痛失了一条生命。返回的路上,我们把死者送回了家,体验到了一个家庭失去顶梁柱的痛苦,我们内心都很凄怆。“人命至贵,有贵千金”,我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更明白自己这份职业的神圣使命。我暗自发誓一定要学好本领,哪怕条件有限,我也要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尽量挽救生命。
在外科,我学会了常规的清创术、换药、包扎,熟悉了无菌操作和时刻警醒自己保持无菌观念。遇到手术,则跟随老师认真观看手术过程,熟悉了一些手术器械和常规手术的原则和操作方法。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进手术室观察一个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的手术,看到老师精湛的手法和镇定自若的神情,不禁啧啧称赞。也为西医处理危急病人而采取的这种拯救措施感到几分称奇,确实有中医不及的地方。
在外科两个月之后,我又相继在心血管内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CT室、心电图室、B超室实习了近五个月的时间。熟练掌握了各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并且学会了读心电图,分析X片和B超等影像资料。这些经历对我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在临床诊断的时候使我能兼顾各方面的资料而更有把握地确诊疾病。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空余的时间在中药房辨认各种中药,并抓了半个月的药。这份经历使我牢固地记住了各味中药的形态、色泽,有些还尝了味道,并结合理论知识更加熟悉了四气五味等诸多药性。人民医院条件有限,没有相完善的中医科室。我虽然没有跟中医师实习的机会,但是通过读诸家名家的书,也逐步领悟和学习了一些临床方法。虽然中医繁杂纷杳,不易掌握,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还是凭籍自己看书所得的体悟和一份胆量,给几个亲戚乡邻“小试牛刀”,开了汤药,虽然不似那么传神,但望闻问切一样不少。而且使我非常欣慰的是,一个患类风湿关节炎长年的邻居,屡次找我看病,起初我嫌自己不够资格,最后还是推让不过。诊断其为阳虚肝肾不足,而处以附子生姜等温阳散寒之品,且附子用量较大,只是嘱其久煎。没想到三剂尽服以后,他的膝、肘、腕、指关节活动都灵便了,而且小腿强硬处也变软活了。老爷子逢人便说“治了不但治不好反而越治越重的病,让个小子治好了很多”。《文档资料库》-*还有邻居一新婚妇女,因为小腹酸痛,遇冷加重,白带增多等诸不适,找我看病。因为考虑其可能有身孕,故而慎之又慎,最后处之以温阳柔和之品,不料两剂过后也诸症大减。这两个成功的例子对我鼓励很大。使我认识到中医的确有西医很多不及的地方,尤其在治疗慢性病和妇科病方面。中医博大精深,只要我们以正确的方法学习并努力钻研,一定可以使其绽放光焰。
匆匆一年过去了,回忆这一年之中,竟然充满了无数的艰辛和喜悦。忆的是,无数个不辞疲劳,只为了救治病痛的日子;喜的是,学到了那么多知识,看到了那么多康复的笑容,感觉到了白衣天使无上的光荣。“医者之大,生死系之,一有所误,即为杀人”。医者之道,其漫漫矣,我将以毕生之精力奉献于这无上光荣的职业。
临末了,还有许多未尽的心情,借此添诗一首,以作了结吧。
“忆昔峥嵘时日艰,三百三十似指弹。
翻眼忍看众生痛,低泣恻隐心怆然。
篇2
尊敬的老师:
在走出校门后,我来到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科进行为期**个月的实习工作,我在这段时间里有很多体会和感慨,现将我个人的实习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学会收发传真工作,虽然是比较简单和皮毛的部分,但较之以前一点不懂,到现在可以基本掌握简单收发传真工作是一个重大进步。有些事情在你做之前,看似无比艰难,但是你真的用心做时,它却被你征服而不攻自破,就像一个大气球,只需要一根小小的针就足以使它破碎。复印打印工作虽然也比较简单,但如果要你搞很多份并且双面打印时却是一件考验耐性的事!现阶段政府机构正在进行办公经费节约倡议,所以很多资料都是要求双面打印的,这较之单面又有一点小小复杂,我在文印室一个小朋友的帮助下学会并熟练掌握了这些操作。当然期间也出现几次错误,但最后凭借纸张的喂养却也练的游刃有余,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是这样。如果是的话,我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成功也是失败喂养出来的?
第二,关于大学生创业政策。当前,美国次贷危机使得我国经济也受很大的影响,人们最关注的是就业问题。大学生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充满激情和斗志,纷纷投入创业队伍中。但据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3%。虽然政府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很多优惠政策,比如贴息政策和税收减免政策,但这些政策是有条件限制的,比如**市鼓励大学生创业时要求是**市户口才能给予贴息和税收减免。贷款时必须有担保人,这些担保人必须有固定的收入和职业,如公务员,医生等。这些条件把许多人杀在门外。在次期间也有很多学生咨询创业问题,但最终都杳无音信!
第三,接待工作和接听电话的技巧。注意态度很影响,不会的不能给予答复,由于很多政策我不了解,所以基本上不予答复或请科长给予回复。
其次是看不见的收获:第一,科室里两位科长负责和认真的态度使我备受鼓舞,他们让我看到并不是所有机关科室人员都懒于工作,很多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也许因为,他们是军转干的缘故吧。但他们激励着我。
第二,树立良好的心态,当我们迈出校门,踏入社会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既然去实习,就应该认真负责地去做,对实习单位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这一点我在此次实习期间自认为表现的较好,能积极主动维护办公场所清洁工作,协助会议顺利召开,帮助领导打复印。同时报着学习的态度,有不懂的知识能及时积极主动请教领导。虽然我们领导可能学历没有我们高,但他们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他们提供给我们一种思考问题的视角——走出理想,贴近现实。学生在踏入工作之前,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过于理想化,甚至有些地方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最终踏入社会时,受尽伤害,不能调适自己!正如这次实习中,在一次装订中我也犯了些低级错误,在装订时,先是在纸页上方装订,领导说你怎么这样装,赶快拆掉,后来重装,在旁边订了三个针子,领导又说怎么订三个订两个就行了,结果领导又是叹气又是摇头,当时真想撂挑子,可是必须学会承受委屈,所谓“委屈撑大男人的胸怀!
第三,工作中把自己定位好。对于一个实习生来说,首先别人的资料不要随便翻看,有很多关系到科室机密的材料。别人不让看的东西,千万要远离。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别人谈话时,不要插入或打断,更不能为显示自己才华而发表言论!少说话,多做事!
最后,谈一下社会工作在政府部门的应用和发展。大力倡导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吸引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因为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职业,充满人文关怀。在政府机构中引入社会工作方法,能够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使公众对政府产生信赖。在实习中,发现与人打交道是重要的,形形的人群怎样和他们沟通,建议社会工作专业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和实验模拟,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汇报人:***
篇3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应用型人才
地方应用型高校是为地方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应用型的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的普通高校。其关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侧重于学生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从现实的金融学专业人才供求状况来看,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金融教育与金融业之间存在着供需脱节的矛盾,深化金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加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因此,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应用型金融人才所需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础和关键。
一、构建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它是现代金融教学模式的有力支撑
传统金融教学是以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辅助的位置。一旦走向实际工作岗位,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就会在理论功底、动手能力、适应性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显示出不足。因此,必须建立起能够解决理论讲授与实际金融工作要求落差的现代金融教学模式,这种现代金融教学模式应该是实践教学位置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正好可以有效弥补理论教学之短,为现代金融教学模式的推进提供有效支撑。
(二)它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途径
伴随着我国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金融领域的竞争愈加激烈,这就使金融领域相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的高质量应用型金融人才就成为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尤其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适应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对接。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与基本思路
(一)构建的原则
1.符合实际需要的原则。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该做到应现实经济社会之需和应时之需。随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实务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之中。因此,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有针对性地去适应这种现实的变化,充分体现符合实际需要的原则。
2.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的原则。构建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必须遵循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之原则。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依托,必须将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3.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就实践教学体系内容而言的。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体现大金融概念,能覆盖当前金融学本科生培养的每一个专业方向。
4.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是从实践教学体系的表现形式来说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尽量体现多样性原则,灵活多样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构建的基本思路
1.时间空间的合理配置。重点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构建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培养实践能力是基础,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是根本,培养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方向和目标。构建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时间配置上:应贯穿课内、课外、集中实践教学周和假期,整个大学四年不间断;在空间分布上:应延伸到课堂、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校园、大学生创业园乃至地方和区域社会。
2.渐进式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是由基础认知性实践、综合应用性实践、创新性实践等三个层面的教学活动组成的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三个层次应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具体层次:①课堂内实践教学。课堂内实践教学主要穿插在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该部分实践教学是学生后续实践性教学的起点,属于实践教学的第一层次,具有基础性和启发性的作用。②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在校内为金融学专业学生提供课堂外的实践平台,巩固理论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加强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之间的对接。校内传统教学课堂外的实践性教学属于第二个层次,是为学生走出校门参与专业实践服务的。③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它是校内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进一步提升,属于第三个层次,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三、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
根据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可按模块设置为:课堂内实践教学、校内课外的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四部分。各模块之间的功能相互衔接、互补互动。
(一)课堂内实践教学
课堂内实践教学是指配合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实践。主要包括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各种类型的实验教学以及大学生创业培训与模拟实训。该类实践教学活动以校内课堂和校内实验室为主要平台,注重理论解释和模拟演练。具体形式有:
1.案例教学。在课堂上,授课教师运用多媒体设计好金融投资分析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使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金融投资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推理,提出投资理财方案。通过案例分析,一是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弥补,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因为案例教学中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三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学生能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做出决策;四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为案例教学通常是通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讨论方式来进行。
2.课程实验教学。这主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安排,结合专业实验条件,对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安排一定学时的实验教学。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设计好实验项目,运用金融实验室的硬件和教学软件和进行模拟金融交易,并完成实验报告。通过金融实验室内的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的内容,增强专业学习兴趣,并能提高动手能力。
3.课程实训教学。根据专业培养要求,针对实用性强的课程设计课程实训项目,进行系统的训练。即在完成课程的课堂教学后,集中到实验室进行项目实训。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为适应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深刻变化,就可以针对性设计点钞、假钞识别、对私业务与对公业务和网银业务等实训项目,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金融企业的实际,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创业培训与模拟实训。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创业教育要融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学校通过创业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并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创业培训的课程可采用商业模拟、小组项目、案例讨论、创业人物访谈、实地调研等高参与度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并灵活利用多媒体等直观视觉教具辅助教学。经考核合格后,参训学生可获得相应学分和相关认证资格。在完成创业培训的基础上,实施模拟公司创业实训。以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为平台,在创业实训师的指导下,参训学生借助创业实训教学软件来模拟创业过程,进行创业实践的演练。这样,学员可以融入到模拟商业世界里,在仿真经营环境中体验与未来实际经营相同的流程,从而为真正创业积累必要的经验。
(二)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
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是以强化学生道德意识、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之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科研训练和课外文体活动。金融学专业学生的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金融模拟投资竞赛。组织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参加不同级别和各种类型的金融模拟投资竞赛,以此激发学生参与金融实践的兴趣,促进其行情分析能力、实盘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辩论是一种富有竞技性又彰显着独特艺术性的智力竞技运动,深受大学生喜爱。举办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既可以培养金融专业学生的团队意识,又能在广大学生中营造健康向上、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广大同学对经济金融热点问题的关注,提高社会责任感。对参赛的辩手而言,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是充实自我、升华自我和挑战自我的良好平台;对辩论赛的观众而言,不仅能学到很多金融知识、参与对金融热点问题的思考,而且可以欣赏辩手所展现的严谨的逻辑思维、生动而风趣的语言、庄重而大方的仪态,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3.拟订投资与理财计划。组织学生拟订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的投资与理财计划书。通过投资与理财计划书的拟订,一是能进一步巩固金融专业学生所学的基本经济理论与金融专业基础理论;二是能使学生熟悉国家经济金融及投资管理方面相关政策和法规,掌握金融工具的实际运用;三是强化学生英语、会计和计算机等运用能力;四是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投资分析能力和管理理财工具的能力。
4.金融实务界专家讲座。学校或教学系定期邀请金融监管部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专家举办讲座。通过听取金融实务界专家的讲座,金融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及时了解金融实务的动态、掌握最新的金融实务知识,而且能接触到许多金融案例,从而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金融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5.创办自己的金融学术报刊。大学生创办自己的金融类报纸和期刊,可以充实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夯实文字功底、丰富校园文化和活跃学术气氛。大学生自办报刊既能为大学生展示自我风采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又能为大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训练提供重要的实践平台。在学校加强管理的基础上,教学系需加强对学生办刊能力的培养,应侧重于学生学术文章撰写、新闻写作、报刊编辑和采访沟通等能力培养。
(三)校外实践教学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金融人才,还须安排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该实践教学环节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主要平台,这一平台能为金融学专业学生提供不同于校园环境的实践教学场地和专业技能训练所需的师资、现场设备及其他条件。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性生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社会调查及毕业实习等。
1.认知性生产实习。认知性生产实习目的是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并接受金融企业自身文化与氛围的熏陶,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实习适宜安排在大学第一或第二学年。实习内容主要是到金融企事业单位感知金融职场环境和参观金融实务流程。实习过程中由现场专业人员讲解并进行必要的演示,对一些可以让学生参与的项目也可让学生亲自动手。
2.专业技能训练。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银行业务操作能力、金融投资实务操作能力和保险实务操作能力等。由于学生亲自动手的技能训练可能对金融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专业技能训练必须合理安排。该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可根据教学需要和金融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3.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金融学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技能的重要过程。学生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的机会实地从事一些专题调查,不仅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并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金融投资理论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完毕,让学生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调查结果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撰写调查报告。实际上,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也是学生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综合素质的运用和培养的过程,能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4.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结合金融学专业方向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锻炼,学生在实习单位能从事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经营实践活动。实习生必须认真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实际金融工作,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是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学生特别重要的实践教育活动。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为充分发挥毕业实习的作用,地方应用型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毕业实习期间,让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参与金融企业的课题研究、金融产品开发与营销等实践活动。这既能帮助金融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又能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适应性。
(四)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举措。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之实践教学活动,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
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专业的毕业论文应突出三个结合:大学与社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同时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创造性潜质为出发点,将专业主要教学内容和素质要求集中整合在毕业论文的内容和组织活动中。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而且可以对学生的科研基本功进行训练,为后续教育和个人发展奠定一定的学术基础。
参考文献
[1]程艺,储常连,方明.大力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服务引领安徽奋力崛起[J].中国高等教育.2009第22期
[2]杨其滨,焦方义.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第10期
[3]彭大衡.金融学专业本科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时代经贸.2008年第2期
[4]姚杰,张国琛等.“四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12期
[5]曾祥师,陈伯云.探讨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基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22卷第3期)
篇4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生物技术专业;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目前,重庆三峡学院设置有生物技术(制药方向)本科专业。在分析目前及今后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等人才规格要求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逐步统一了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拟构建“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年和第二年注重基础理论和实验能力的培养,第三年以实验专题的形式通过实验设计、实施来解决实践问题。校内实验体系按照“基础实验-综合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开设。最后一年到企业,毕业论文(设计)也一同完成。
1)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是生物技术产业不断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正蓬勃兴起并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必须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合格生物人才的责任,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
2)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是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新形势下,人才的质量指标已不能简单地用学业成绩来衡量,而需提升到由社会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评判。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走入社会体现各种能力的基础和起点,因此,提高生物专业学生工程和创新能力是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
3)两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校内实验模拟平台通过“基础实验-综合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的训练,熟悉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后,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科研理念。毕业实习在校外生产实习平台进行,学生全程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经过两大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形成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跨越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2“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内容改革和优化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立校内实验模拟与校外实习两大实践平台,通过“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以“3(学校)+1(社会)”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应用能力。
1)校内课程与实验平台。(1)一年级和二年级注重基础理论和实验能力的培养,第三年以实验专题的形式通过实验设计、实施来解决实践问题。三年级的专业课程采取“12+6+2”的模式,以学期为单位,前12周上理论课,后6周上实验课,最后2周总结、交流和考试。根据各专业课内容的相关性,纵向形成由浅到深,由基础性实验到创新性实验设计的课程体系;横向注重各相关课程联合开展实验,形成纵横交叉的网状专业实验课课程体系。(2)改变按课程分配和管理实验室资源的模式,统筹实验资源,实现实验教学以及学生创新科研活动中的平台式共享,以学生为主导开展创新性实践训练,增加学生创新能力锻炼的机会。(3)改进专业实验课程的内容,增加创新性、自主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比例,设计接近生产实际、知识交叉的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现生物技术项目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2)校外学生实践平台。学生最后一年在公司企业实习。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在2家及以上的企业或公司有实习经历(每家实习单位至少3个月),学生提交相应的实习报告并有实习企业的指导老师及负责人评价,作为实习是否合格的依据。毕业设计由学校和公司两个指导教师共同协商指导完成。
3“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方法
1)课程与管理规范。配合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制定各门理论和实验(实践)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案、课件、教学进度表、实验室开放制度等。
2)实验平台的训练。从第3学期到第6学期,以先上理论课后上实验课为主要开课模式,共享校内实验平台,根据专业各课程知识体系相关性,协调安排各实践课程实践时间,设计系列专题性或综合性的生物技术工程和研究模拟项目,建立诸如“药物分析与提取”“药剂生产工艺”等课程圈,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专职实验教师的配合下,完成实验设计并实施,最后得出结果,分析,交流。变单一的实验老师考核为实验考核团队,完善考核机制。
3)校外实习平台。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扶持学生创业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校外实习平台采用“高校+企业+学生”的组织形式,学生第四年由学院安排或者学生自主申请实习单位(至少2家企业或公司,每家实习时间至少3个月),毕业论文(设计)可在实习单位完成,报学院、学校备案,以便实习期间跟踪监控。学生直接参与合作单位的相关生产及工艺研究或者销售等工作;实习单位配备一位指导老师,做好任务布置、技术指导及考核总结工作。
参考文献
[1]陆开形,朱世华,於宏,等.校所合作:独立院校实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新尝试[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17(1):4-6
[2]温钢,杨梅,闫广平.工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12):46-49
篇5
[关键词]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许洁虹(1964-),女,广东揭阳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广东广州51066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155-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的作用和地位在不断提升,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日益增长。根据统计数据,市场营销人才持续高居全国人才市场需求榜首,营销人才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但是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从事非市场营销类职业的人数较多,超过1/3的毕业生转行从事文员、行政助理、生产管理等工作,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二是从事营销类职业的“跳槽率”较高,部分学生虽然毕业后暂时找到营销类职业,但很快更换到其他职业领域中。这与营销岗位需求紧缺形成鲜明对比。
据调查,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考核常常用业绩衡量,尽管学生在学校学了许多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战演练,到企业往往难以很快进入角色,用业绩来证明自己,常常感到难以适应,认为所学知识与企业营销工作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另一方面,企业则认为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眼高手低”且缺乏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这表明,目前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发生脱节,这种脱节不仅使企业寻求不到相应的营销人才,影响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毫无疑问,企业需要的是掌握一定技能,能为企业开拓新市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营销人才,高等院校最关键的是要将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着力点。
二、基于能力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
就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为适应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要而构建的,包括课程实践实训、综合实训、社会实践、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是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而适宜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有力保证。针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笔者提出“以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课程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为主体,以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为两翼,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1.以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我国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与传统的文科专业教育一样,普遍存在强调知识的传授,以教为中心,但如何学以致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如何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难以从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由于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因而通过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其在整个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不再是辅的教学手段,而成为主体性、支柱性的教学过程,将培养具有新的营销理念及较好营销职业技能的“可雇佣人才”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材”向“人才”的转变,是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核心。
2.以课程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为主体。构建一个目标明确、体系相对完善、方法科学、可操作性强、时序安排合理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中心环节。通过课程实训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对营销职业技能训练进行系统、条理、有序、科学的整合,形成职业技能与专业素质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主要内容是根据专业定向构建“专题式实训+递进式实习”的纵向实践教学体系(见156页图1);根据企业对营销人才的不同需求,建立横向实践教学模块(见156页图2);纵横的有机结合构成具有一定灵活性,构建适应不同市场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模式,以期提高本专业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性。
3.以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为两翼。构建“体验—调研—实践”的三段式实习新模式,改革在大学四年级才集中进行毕业实习的方式,将实习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延拓,从大学二年级到大学四年级三年不断线,以求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第一阶段在大学二年级可随商品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开设安排体验性课程见习。第二阶段在大学二年级到三年级间随市场调查实践、中期论文的开设进行专题式调研见习。通过社会调查、市场调查和专业见习扩大学生对社会及专业的认知面,培养其分析现实中营销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在三到四年级随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而展开,通过顶岗实习和撰写专业论文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缩短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换过程。
4.创建开放式、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结合营销专业特点,依不同年级的知识结构,循序渐进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补充。一是请进来,如聘请有经验的营销专家到校开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以扩展学生对专业必备技能的认知面;二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途径,组织学生走出去,如组织学生义卖,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工作,到企业参观、交流,利用节假日、周末和寒暑假做产品促销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基本职业技能的领会;三是以赛代练,通过参与从营销案例辩论赛、徽标设计比赛,到参与“挑战杯”和大学生市场营销大赛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执行能力和决策能力。
三、构建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1.制订完备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是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纲领”,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内对各类实践性课程和环节作出的总体规划和程序安排,包括实践性课程的结构、开设的顺序和课时分配等。完备的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环节得以顺利推行的基础,在具体制订实践教学计划时,必须明确规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规定学生应掌握的实践技能,按实践课程或实践环节分项目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形式、程序、考核方式以及评价标准等。同时,实践教学计划应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协调,特别在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时,应体现理论先行、实践探索随后、以提高能力为重点的理念,注重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践性,实践教学中关注理论性,完备的实践教学计划可使实践教学渗透到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2.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和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践效果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均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营销专业而言,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如有认知性、技巧性、策划性等不同内容的实践,有课内实训、课外实训、不同阶段实习等不同形式的实践。因此,有必要建立多元化的实训实践环节考核方法,依不同课程实训内容差异、不同的实习实践形式差异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结构差异选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具体可选用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专业课程实训实践可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要求,对学生学习态度、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实践成绩进行综合考评,建立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考核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考核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考的综合考评体系;对专业见习、专业特色的单项性实习及综合性实习,主要从学生出勤、实习过程检查和实习报告三个方面综合考评;对项目调研性和策划性实践可采用单独考核或小组考核方式,以提交调研报告、策划报告或以现场展示、提问、学生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注重考评方式多样化和考评指标规范化的结合,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保证,也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发挥实践教学体系作用的有力保证。
3.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适当缩减课内教学时数,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加大课外实践教学分量,是高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拓展个性化教育空间,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使课外实践活动与专业知识认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补充。具体可从三方面展开:一是改变实训室的封闭式管理的状态,充分开放实训室,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实训室开放的规律,完善实训室开放制度,吸引和鼓励学生主动利用课外时间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设计实训项目到实训室实训,真正使实训室成为学生专业知识的认知和运用、知识的融合与创新、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的基地;二是对于一些因学时所限而未能设置足够实践环节的课程,如各类项目策划课程,应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一定量的具有开拓性质的大型作业,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创造性地完成作业,以加强学用结合,也有利于实行个性化教育;三是选派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结合企业或实践项目完成市场营销策划案例,参加大学生市场营销大赛或各类大学生创业项目大赛,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谭俊华,徐梅.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篇6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193-03
2013年6月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正式在天津成立,应用技术大学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1]。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特别强调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2014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3]。目前,独立学院按照国家教育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导向,明确了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办学定位[4]。构建应用技术大学是独立学院发展历史上的新里程碑,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随着当前“互联网+”和软件产业逐渐回暖,国家对软件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5,6]。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工科背景的院校,一般都开设有软件工程或者是信息类专业中偏软件设计方向的专业,如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均以培养应用型软件开发人才为主。普通三本院校选择软件类人才培养作为试点,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积极探索适合于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改革发展规律和切合实际的。
一、转型发展下软件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及对独立学院相关专业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软件开发人才培养面临如下问题。
1.市场需求契合度不高。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软件技术人才的缺乏,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还是软件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导致的原因是在学院明确了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目标后,没有配套的适应于“应用技术大学”背景的软件类人才培养模式,造成输出的人才与市场需求有差距。
2.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校企合作是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的校企合作局限于较低的层次,停留在双方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内实习基地、校企双方教师和工程师互访交流、接收少量高年级学生实习就业等形式。但这些远远不够,学院的人才培养需要主动向企业靠拢,需要企业广泛参与到日常教学中。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理念中,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所需的专业培养方向、承担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7,8]。
3.“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技术大学教学的主导力量,目前,学院的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高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很少有教师具有在行业从业的相关经历,普遍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差的问题。虽然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学生,但一线的专业教师起到关键的主导作用。
总体来说,我国的应用技术大学的构建正处于初级阶段,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处于积极探索中,特别是针对应用技术大学中如何培养国家紧缺的软件类人才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应用技术大学软件类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熟练使用1~2种流行的编程语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软件开发人员。张芬等人[9]提出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人文素质教育与学科基础课程学习阶段、专业基础学习阶段、专业提高与实践实训阶段。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特点和软件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阶段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提出“3311”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理解为3个学期的基础教学,3个学期的专业教学,1个学期的专业实践和1个学期的毕业设计。模式分为“三横四纵”,横向为教学模块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和评估方式设计;纵向为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和毕业设计模块。下面对模式进行具体说明。
1.基础教学模块设计与评估方法。基础教学模块涉及到学生本科四年中的前3个学期,学生在此模块中学习不分层次,为必修环节,包括三个大类:语言基础、思想品德基础和工科基础。语言基础中按照学生兴趣可以选修英语、日语和学院开设的其他外语。思想品德基础主要注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发展观和心理学等方面的辅导。工科基础包括数学、电路、计算机基础等。评估方法采用学校统一考试、国家等级考试和学生参加各项大赛获奖相结合的方法,如学生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并获得证书或者参加省电脑知识赛获奖的可以获得计算机基础类的学分。
2.专业教学模块设计与评估方法。专业教学模块涉及到学生本科四年中的4~6学期,学生在此模块中首先通过专业基础、技术基础和算法基础的教学后,根据学生能力和兴趣开始分层培养:对于基础扎实和技术过硬的学生可以进行系统分析师的教学;基础较扎实、编程能力较好的可以进行程序员的教学和考证辅导;基础较差、编程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进行软件测试的教学。评估方法采用学校统一考试、各类获奖证书、学生自主选择考核方式和各类专业证书结合评估的方法,鼓励学生参加本专业的各类学科竞赛和考取本专业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学生自主考核在教师的监控下,学生可以选择出卷考试或者进行小作品设计并答辩的灵活考核方式。
3.实践教学模块设计与评估方法。实践教学模块为学生本科四年的第7学期,专家们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设置有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训、模拟软件项目开发和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的内容。评估方法对于前三个内容采取作品展示、现场答辩和各类获奖证书结合的方法,如学生参加全国“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手机游戏”开发大赛并获奖的可以获得相应学分。对于顶岗实习内容的考核,采取学生上交详细的实习报告和校外指导教师评估的方法。
4.毕业设计模块设计与评估方法。毕业设计为学生本科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毕业课题的自主选择,课题的选定有三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学生自主的创新创业课题,由有想法的学生以小团队形式自主设置毕业设计题目,经教师同意后开展;二是直接来自于企业的工程实践项目,由企方直接提供;三是由校内指导教师给定毕业设计选题,学生选择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软件项目的开发。所有的毕业设计作品必须具有实践应用性,采用作品展示和现场答辩的方法进行评分。
三、典型实施方法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如下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1.从学院层面上,改革教师评价制度,鼓励教师参与实践能力训练。首先,在教师晋升职称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三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从政策上强制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工程实践。另外,为教师参加工程实践提供便利条件并出台相关奖励政策,对认真参与校企融合并富有成效的教师给予相应物资奖励。在教师评价方面,逐步改进现有的“重学历,轻能力”的现状,向“重能力,兼顾学历”转变。
2.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加强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大力加强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典型的模式如校企共建实验室、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开展合作办特色班等形式,加强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如在校企合作的特色班级中,须配备学院专业教师承担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企业授课人员一起开展教学工作。
3.创建校内教师实践平台,提高教师项目研发能力。鼓励教师以团队形式成立各种科研或项目开发团队,并承接校内和校外的软件开发类项目,加强教师产学研合作,强化教师与地方政府、企业的交流,通过技术支持和参与项目研发的形式提高教师的实际项目开发能力。
(二)以“职业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有效驱动力,从“专业教学”模块开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尽早确定专业发展兴趣方向,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按照方向选课。根据目前软件行业人才需求,制定的软件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教师在“基础教学”模块的教学过程中要明确相关培养方向的学干学科、主要技术和就业前景,通过《计算机导论》、《专业导论》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课程和文件的学习完成。在“专业教学”模块,要充分结合目前研究方向的最新应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教学”模块中,要侧重加强各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通过长学时的实际项目开发和实训过程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三)模拟企业真实环境实施项目实训
在“实践教学”模块中,要注重企业真实项目的融入,在有条件情况下直接聘任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或者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案例开展教学。要按照“四真”要求进行教学和实训,即真实环境、真实身份、真实项目、真实压力。“真实环境”是模拟企业生产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真实身份”是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爱好选定软件开发团队中的某一个角色,参与到实际的软件开发中来。“真实项目”即直接将企业开发过的软件项目作为教学案例,任课教师可以根据需求对项目进行简化或改进,以更方便于教学。“真实压力”就是教师制定总的项目开发进度,并定期要求项目团队汇报进展,给学生一定的紧迫感,模拟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项目进度压力。
(四)更新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如考试方式已经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软件设计这类课程,通过学生提交作品+现场演示+教师答辩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价成为主流方式。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的方式来置换课程学分。这种灵活的评价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自我感兴趣的项目设计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学分,既锻炼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又完成了教学环节。
(五)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软件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也是最容易进行创新和创业的产业。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创新意识最强的黄金年龄,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网上创业的意愿。学院积极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计划,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给予政策、场地和经费支持,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模块对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给予灵活政策,鼓励学生投入精力进行创业。
四、实施效果
为了评估“3311”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选定了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网络工程111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该班共有学生31人,全部为互联网软件开发方向。作者作为教研室主任参与了该方向学生的培养方案的改革与设计,并作为专业课教师全程参与到了该班的“实践教学”模块的教学环节。以《Visual 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组织30个学生分为5个开发小组,小组开发任务全部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为案例进行布置,课程的考核以提交作品演示和现场答辩的形式进行。整个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较高,对于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模拟软件开发的真实环境接受程度高,学习效果更加明显。从对网络111班的就业情况统计来看,就业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学生们认为经过学校的项目实训,毕业时可以带着作品就业,增强了就业信心。
五、结语
“3311”教学模式是借鉴国外优秀的人才培养方法,以分层教学、校企融合为指导原则,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提高软件类专业人才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全新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类分层次灵活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四真”原则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课程评估方法的创新,以“提交作品演示+答辩”的形式进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311”教学模式同样可推广到其他专业的教学中,目前,部分成果已经在开始应用在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教学中,师生反映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候长林,罗静,叶丹.应用型大学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选择[J].教育研究,2015,(4):61-69.
[2]时凯,刘钧.德国高校分类与办学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7):61-64.
[3]李占宣.对地方高校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8):87-88.
[4]温景文.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定位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7):40-45.
[5]李占宣.对地方高校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8):87-88.
[6]闫晗,李丹,李嘉怡,陈诗语.面向市场需求的软件开发类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5,(19):127-128.
[7]郑美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探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31-134.
篇7
通过引入《创业学》等系列课程、培育创业意识和传授创业知识,高校管理类专业在推进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乏有机融合;创业教育过程中忽视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的重要支撑作用;与创业教育相适应的专业教育和实践体系有待改善;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不能适应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不利于管理类专业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说,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推进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和成功率
虽然近年来高校积极推进创业教育,但是从高校就业形式分布情况来看,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仍然很低。以湖南省为例,2013年6月湖南《2012年普通高校专业就业率排行榜》,数据显示,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不同学科本科生就业率为85.93%,其中管理类专业的就业率为85.4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5%。但从本科毕生就业形式分布情况来看,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不同学科本科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只有0.29%,而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约为20%。我国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较低的原因很多,有就业观念的原因、有创业环境的原因,但学生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的普遍匮乏,缺乏创业的自信心和完善的创业技能,是主要原因。推进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有助于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和深化创业理念,进一步提升创业过程的专业认知,全面提升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业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和创业的成功率。
(二)推进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有助于深化创业教育、创新专业教育,推动二者的有机融合
对管理类专业而言,专业教育涉及到企业管理各个方面,如何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灌输创业理念、深化创业意识、锻炼创业技能、把握创业过程的核心和关键,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不能仅仅是课程教育,如何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改革专业教育的体系和方法,建立与快速变革时代现代企业内部创业日益兴盛相适应的专业教育新模式,这对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事实上,创业教育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更加密切,对传统专业教育如何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何更加关注实战、如何更加注重模拟演练、实际操作和市场检验都提出了新的思考。推进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有助于解决我国大学生创业专业化培训还较缺乏的问题,通过深化创业教育、创新专业教育,推动二者的有机融合,实现更加专业的创业教育和明确创业导向的专业教育,为管理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二、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的途径探讨
从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新形势下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特点来看,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应从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设置等方面入手。
(一)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
教育部提出高校应建立多样化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事实上,将创业教育纳入本科教育体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管理类专业而言,创业教育应是专业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实施创业教育是管理类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单纯是单一环节的管理者,而是能够胜任快速变革、具有开拓意识、具备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的新型管理者。这种能力不仅能够适应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自主创业的要求,而且能够适应当今企业更多崇尚和推动内部创业的要求。从这个层面上说,高校创业教育已经不能停留在单纯的一两门创业课程的学习上,而应积极推进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体系,通过建立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管理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有管理类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造,一是新设一些必要的创业课程,如创业学、创业管理入门、创业实务等课程;二是根据不同管理类专业调整和改造一些课程,如创业经济学、创业市场调查、创业财务等。新的课程体系既要能满足管理类专业的系统理论学习和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又要能通过必修课程、限修课程、选修课程等多种方式合理组织、科学推动。
(二)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课堂教学
对管理类专业来说,专业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管理理论知识,具备开展实际管理工作的素质和技能。在此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尤为重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专业课程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创新创业意识,推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探索和思考。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要求所培养的学生能够从事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分析、产品推销、促销及营销策划工作。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还要求这些专业的学生不仅善于捕捉市场机遇,拥有进行营销创新、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要求这些专业的学生具备创业素质,能够管理新创企业或胜任现代企业内部创业要求。这就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和技能。而创业教育具有的特点,恰恰能够契合新时期管理类专业教育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设法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技能。事实上,创业教育着重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不管学生未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敢于创新、创业的精神、勇气、素质和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管理类专业的课堂教学应以此为切入点和归宿。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可通过两种方式:一是融入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知识教育与创业意识、创业过程教育相联系,在管理类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新创企业管理的难点和关键环节的知识灌输,增强管理类学生专业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二是创新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方法,更多地将创业教育的方法和理念移植到管理类专业教育的课堂上,如小班教学、游戏式培训、实战性实践、模拟创业、过程认知、体验式学习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如能在管理类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推广,必将能够提高管理类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效果,助推管理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
(三)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专业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教学的必然延伸。要想在实践环节设置、实践活动拓展方面有意识地培育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需要构建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目前,大多数管理类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管理认识实习、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多模块)、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与管理类专业的创业教育并行推进。事实上,二者可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相互渗透和融合。这就要求在管理类专业实践环节内容和方式设计的过程中突出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题,在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推进的过程中设法在专业实践环节找到依托和载体。为此,可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在将企业家进课堂活动落实到实习实践环节,鼓励在实习环节外请企业家为学生开展讲座或座谈,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二是慎重筛选实习实践企业,优先选择成长性强的企业或新创企业,鼓励学生探究和思考内部创业、新创企业管理的关键要素;三是在管理类专业全员推进SIYB或KAB等创业培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在实践学分认定、综合测评加分等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四是鼓励学生开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如网上开店、销售等,对取得良好业绩的学生进行广泛宣传;五是鼓励学生从创业实践、创业经历、创业管理等方面撰写实习报告、社会实践调查和毕业论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探索。
三、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策略探讨
上述三种途径为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但是要想使这种融入行之有效,需要我们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形成创业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具体说来,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找准融入的渠道
在管理类专业教育推进的过程中,要想使创业教育的理念、方法和精髓灌输、贯彻到专业教育之中,使两者有机衔接、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必须找准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有效渠道。就是要求我们对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培养体系有准确的理解,对专业教育各个环节的知识模块、辅助教学模式有全面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借助各种渠道将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应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重新界定培养目标,明确管理类专业的创业型人才培养导向,将创业型人才培养作为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明确目标,使之具体化、明晰化;二是重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推进的专业基础培养平台、专业素质培养平台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平台,把握各个环节的核心和关键,形成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三是重新设计培养方案,在专业知识模块分解、实践环节构成、培养标准提炼方面,突出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的要求,并建立相应的辅助教学方案、实践教学基地、拓展训练平台等配套措施和支持体系,使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理念能够落得了地、扎得下根。
(二)把握融入的时机
在专业教育的不同阶段,如何使创业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专业教育,必须把握好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有利时机。这就要求对管理类专业教育不同阶段的特点、核心和关键有全面的掌握,适时以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将创业教育切入其中。在专业教育的引入、深化和拓展等不同阶段,创业教育融入的方式都应该有所不同。在管理类专业新生入学的专业介绍、管理学专业基础课开讲等专业教育的引入阶段,可通过企业家创业传奇故事导入、创业经典案例分享、校友创业事例介绍、企业家进课堂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创业的好奇和兴趣,初步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渴望和创业梦想。随着专业课程学习的增加,专业教育进入深化阶段,如何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创业管理专业素质,就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学习的重要性、管理新创企业必备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有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在初步掌握了专业知识后,随着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论文等环节引入,专业教育进入拓展训练阶段。在这一阶段,专业教育与创业计划设计大赛、企业经营模拟大赛、企业经营管理大赛等活动密切互动,为取得好成绩,众多学生从专业知识中寻求支撑,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拓展训练,创业知识更加丰富,创业素质和专业素质得到了综合提升。对管理类专业教育而言,何时切入何种程度的创业教育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但这一过程肯定是逐渐深化和依次提升的。
(三)探索融入的机制
对管理类专业教育而言,如何通过机制创新推进创业教育自然融入专业教育的问题值得探索。事实上,专业型人才培养和创业型人才培养作为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两个层面,是不相悖的,促进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新形势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应有之义。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机制创新,可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创业学分认定机制。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出台了一些规定,比如将创业教育文化素质课纳入学分认定范围,但从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对创业学分的认定还远远不够。基于管理类学科的特点,创业学分的认定可扩大范围,将创业实践、创业计划大赛获奖、SIYB或KAB培训证书等纳入其中,建立覆盖面广、核定准确的创业学分认定机制。二是改革专业课程考核机制。目前,管理类专业课程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开卷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对素质和技能的考核。为此可探索改革专业课程考核机制,更多地从课程设计、大型作业、专题论文等方面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这实质上与创业教育所倡导的理念和所涵盖的内容相契合。三是完善专业学位授予机制。专业学位的授予有严格的标准,包含学分绩点、CET成绩、实践学分、文化素质课学分等。对经管类专业而言,如果学生在创业实践、创业实体运作、创业计划大赛上有突出的表现,可根据创业实体的规模及经营状况、创业计划大赛获奖的档次适当降低分绩点、CET成绩等方面的要求(如国家级金奖的学分绩点可由2.0降为1.0,省级金奖可由2.0降为1.5),真正体现创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向。
四、结语
- 上一篇:医院后勤管理专业
- 下一篇:公司如何进行不动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