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

篇1

【关键词】 甲状腺瘤;改良小切口手术;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1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40-02

甲状腺瘤是我国临床上甲状腺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我国临床上对这一疾病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的伤口较大,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多,而且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对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1]。本文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瘤治疗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对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以及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瘤治疗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其中年龄最大的为47岁,年龄最小的为22岁,平均年龄为34.8岁,平均病程为2.45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所有患者均采用颈丛强化局部麻醉,在锁骨上1-2cm两锁骨交界处行一切口,然后分离皮瓣将皮肤与皮下组织分开,从甲状软骨至胸骨柄上行颈前肌和结缔组织电刀分离。沿着颈正中线切开致甲状腺被膜,注意避免伤及血管和神经。当甲状腺彻底暴露后对单双侧腺瘤进行判断,怀疑是恶性病变时,要将标本送检病理分析以确诊。行贯穿缝合,切除甲状腺腺瘤,实施术后止血,可不放置引流管,采用无创缝合皮肤,加压包扎处理。

1.2.2 对照组 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采用颈丛间阻滞麻醉,在距胸锁关节2cm处行一横向切口,将颈前筋膜和颈阔肌之间游离皮瓣,切除患者甲状腺腺瘤,术后放置引流管实施引流。

1.3 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供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0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进行相关检验,P

2 结 果

2.1 观察组共32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对照组共32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6%,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甲状腺瘤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这一肿瘤少数可能发生病变,甲状腺瘤的病程很长,病情的发展非常的缓慢,多以单侧发病为主,呈现圆形或者是椭圆形,表面较为光滑,与周围的组织无黏连,瘤体的直径在几厘米之间[2-3]。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患者以及有效治疗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对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4]。

改良小切口手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改善传统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切口大,出血量多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这一方法的手术切口位置较低,切口较小,颈部肌肉可保持完整,维护了患者颈部原有的功能,术后伤口瑕疵较小,手术之后不用放置引流导管,为患者手术伤口的愈合提供了时间,在一定的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5]。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6%;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对甲状腺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手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挺佳.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21-122.

[2] 梁开惠.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38例报告[J].中外医疗,2010,29(08):65-66.

[3] 蔡安全.几种甲状腺瘤手术方式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01):35.

篇2

【关键词】 甲状腺瘤;改良小切口手术;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48-02

甲状腺瘤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甲状腺类疾病,其癌变率较高,且女性患者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甲状腺瘤对患者影响巨大,若未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可引发癌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我院在甲状腺瘤治疗中,对部分患者给予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其临床疗效较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3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24-61岁,平均(36.17±6.18)岁。对照组:31例,男10例,女21例;年龄25-60岁,平均(35.92±6.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32例均选择改良小切口手术,术前实施颈丛麻醉,选择平卧位,在左颈位置处,选择胸骨柄上方部分,于患侧甲状腺表层取约3cm左右的切口,将皮肤切开,使患者甲状腺得以充分暴露,并使其处于游离状态,同时通过肿物锐性及锐性边缘,对肿物实施分离处理,将甲状腺组织彻底切除出去,最后于腺瘤附近选用弯血管钳实施钝性分离,顺利剥出甲状腺组织中存在的腺瘤,并实施结扎处理,将腺瘤彻底切除[1]。

对照组31例选择常规甲状腺切除术,术前实施全麻,并引导患者仰卧,选择肿瘤最高点取小切口,长度约为8cm左右,将颈阔肌及皮下组织部位切开,使皮瓣处于游离状态,上部与甲状软骨保持水平状态,下部可与胸骨切迹保持水平状态,其余手术均参照常规操作完成[2]。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需详细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需密切观察是否存在切口感染、切口瘢痕等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数据选择(χ±s)表示,两组比较进行t检验,P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 治疗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甲状腺瘤是医院常见病,其发病率与癌变率较高,若忽视治疗,可导致死亡,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手术是甲状腺瘤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其常规手术为甲状腺切除术,但其切口较长,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大,且术中出血量较大,手术时间久,不利于术后机体康复,同时由于其切口较长,术后易出现感染,易产生疤痕,影响美观,对此可选择改良小切口手术[3]。

改良小切口手术对甲状腺瘤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常规甲状腺切除术相比,改良小切口手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如下:①切口小。改良小切口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其切口长度远远短于常规甲状腺切除术,通常在3cm左右[4]。由于切口较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其对部分组织造成的损伤,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也相对较少[5]。②疤痕小。由于改良小切口手术所选择的切口比较小,术后可选择可吸收丝线实施缝合,因此所留的疤痕相对也比较小,可取得较好的美观效果,同时由于无需拆线,因此可减少患者的痛苦[6]③术后感染率低。相对于常规甲状腺切除术,改良小切口手术的切口感染率较低,术后并发症少[7]。本研究将65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其中治疗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甲状腺瘤患者给予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同时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遗留瘢痕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文胜.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4(18):145-146.

[2] 杨铁军,马狄威,曹霞.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82例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6(18):194-196.

[3] 李广城.小切口手术方案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18):106-108.

[4] 何挺佳.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14(31):115-116.

[5] 张梅凤,杜铁流,王瑞军.甲状腺腺瘤术后复发与手术方式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9(07):660.

篇3

以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为特点,常见病因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碘缺乏,或身体对甲状腺激素需求增加(如青春期)。

甲状腺肿轻度无症状者可不治疗。若腺体过大,压迫周围器官组织,可考虑手术切除,还可补充甲状腺激素,以缓解甲状腺增生。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产生和释放过多,而发生的全身代谢亢进。轻者无特异症状,典型患者有怕热多汗、食欲亢进、突眼、多言好动、失眠不安、心率加快、心累、性格改变等,部分患者因心、肝、眼等器官的严重并发症而就诊。

目前甲亢的治疗方法有三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优点是安全、方便、副作用小;但是服药时间长、停药后易复发。手术治疗,通过部分甲状腺切除治疗甲亢,治愈率高,但可诱发甲状腺危象、周围神经组织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放射性碘-131。治疗,通过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产生和释放,疗效好、简单方便、快速,但部分患者会发生甲减。因此,患者应在医院内分泌科正规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是因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或组织利用不足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功能减退始于胎儿或新生儿者,称为克汀病;始于发育前儿童者,称幼年型甲减;始于成人即成年型甲减。早期患者可以没有特异症状。典型患者有畏寒、乏力、手足肿胀感、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体重增加、便秘,女性月经紊乱或者月经过多、不孕。克汀病及幼年型甲减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出现智力及生长发育滞后。

甲状腺功能减退以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效果显著,一般需要终生替代,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炎

感染、自身免疫、放射治疗等均可引起甲状腺炎,常见有亚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无痛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相关,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特征性表现为甲状腺疼痛,早期出现甲状腺摄碘率下降,而血清T3、T4升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轻症者无需治疗,多数患者仅需对症治疗即可。

亚急性无痛性甲状腺炎与自身免疫相关,甲状腺轻度肿大,质地较硬,无疼痛,可发现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该病呈自限性,轻症者无需治疗,或仅予对症治疗,但易复发。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亦称桥本氏甲状腺炎,与自身免疫相关,甲状腺对称性、结节性、无痛性肿大,可发现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肿大轻微,无需治疗。早期甲亢症状是自限性的,无需抗甲状腺药物;对于明显甲减者应以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对于甲状腺肿大者可补充甲状腺激素,以缓解甲状腺肿大:对于巨大甲状腺肿压迫周围组织器官或有持续性疼痛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瘤分为良性及恶性两大类,良性多为腺瘤,恶性者多为腺癌,通常以甲状腺结节为明显表现。

篇4

【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高催乳素血症的病因、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12月到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女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女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中,36例为垂体微腺瘤,3例巨腺瘤,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1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1例为药物因素所致,5例为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治疗方法:36例垂体微腺瘤患者均服用溴隐亭治疗;3例巨腺瘤患者应用伽玛刀加溴隐亭治疗;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补充甲状腺激素;11例多囊卵巢患者用二甲双胍加安体舒通治疗。治疗3个月后结果:52例催乳素降至正常范围(≤25μg/L),溢乳均停止,47例月经恢复正常,41例B超检测到排卵。结论 垂体催乳素瘤是女性高催乳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巨腺瘤可采用伽玛刀加溴隐亭治疗,微腺瘤可单独采用溴隐亭治疗。溴隐亭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首选药物,能安全有效地纠正高催乳素血症,恢复育龄妇女的生育功能。

【关键词】高催乳素血症 催乳素瘤 溴隐亭 伽玛刀

高催乳素血症是临床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高于1.14 nmol/L(25μg/L)。文献报道不同人群发病率差异较大,育龄妇女约0.4%,月经异常妇女约5%,生殖功能异常妇女达到17%。临床常见闭经、泌乳、月经频发、月经稀少、闭经、不孕、减退、头痛、肥胖等症状。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女性高催乳血症患者的病因、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为女性高催乳血症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8例高催乳血症患者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8.4岁,已婚41例,正常生育22例,未婚24例。病程4个月~11年,平均为2.3年。高催乳素血症诊断标准为清晨空腹9:00―11:00血清PRL>25μg/L或1.14nmol/L [1]。

1.2 临床表现:月经失调32例:闭经21例,月经稀发7例,经量明显减少4例。溢乳35例:闭经一溢乳24例,单纯溢乳11例,双侧溢乳33例,单侧溢乳2例,乳汁为乳白色或淡黄色,挤压双可见乳汁流出,3例伴头晕、头疼。不孕31例:原发性不孕19例,继发性不孕12例。流产:9例有孕早期自然流产史,3例为孕中期流产。减退:4例减退,3例性感缺失,伴有潮热、阴道干涩及同房疼痛。

1.3 实验室检查

1.3.1 内分泌激素测定:所有患者于上午9:00―11:00时安静状态下空腹抽肘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P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PRL、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孕酮(progesterone,P)、三碘甲腺原氨酸(triodothyronine,T3)、四碘甲腺原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及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激素(thyrotropic stimulating hormone,TSH),其中PRL间隔1个月测1次。

1.3.2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外周血清PRL≥330μg/L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发现垂体微腺瘤36例(瘤体直径0.6―1.0cm),巨腺瘤3例(瘤体直径1.3─3.2cm)。

2 结果

2.1 病因分析:58例HPRL患者中,垂体微腺瘤患者36例,占62.1%;巨腺瘤3例,占5.2%;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2例,占3.4%;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11例,占19.0%;药物因素所致1例,占1.7%;特发性5例,占8.6%。

2.2 治疗结果:1例药物因素所致者为服用奥氮平,停药2个月后血清PRL及月经恢复正常;2例原发性甲状腺减低者补充甲状腺激素(优甲乐,50―150μg/d)后2―3个月,PRL值降至正常范围,均停止溢乳;11例PCOS者用二甲双胍(0.259,3次/日)加安体舒通(20mg,3次/日)治疗6个月后,9例PRL值降至正常范围,经恢复正常,且溢乳停止,2例溢乳明显减少;39例服用溴隐亭治疗,首次剂量为1.25mg/d,3天后若显副作用,改为2.5mg/d,1周后改为5.0―7.5mg/d,分3次服用。1个月后根据血清PRL水平及月经恢复情况调药剂量,间隔1个月复查1次PRL。溴隐亭治疗3个月后 33例催乳素降至正常范围(≤25μg/L),溢乳均停止,29例月经恢复正常且B超检测到排卵。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下丘脑对PRL分泌主要起抑制作用,多巴胺(DA)是主要的生理性PRL抑制素,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5-羟色胺等则可刺激PRL分泌,任何破坏上述平衡的因素均可引起HPRL[2]。研究报道普通人群的HPRL发病率为0. 4%,而生殖障碍女性的发病率高达9%~17%,是引起月经不调、溢乳、生殖功能下降、不孕的常见疾病之一[3]。本研究中垂体微腺瘤36例,占62.1%,2例HPRL是由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占3.4%,其原因为周围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负反馈机制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刺激垂体PRL细胞增加PRL分泌。PCOS伴有HPRL患者的雄激素(T)水平和LH/FSH显著升高,其用DA类药物治疗后,PRL和T的水平下降,排卵恢复。本研究中有11例HPRL患者为PCOS引起,占19.0%,PCOS与HPRL的确切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有1例因服用药物奥氮平而引起HPRL,奥氮平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属抗精神类药物,其可通过阻断DA漏斗─结节通路的受体,解除了DA对于PRL释放的抑制作用而引起PRL升高。因此,对于可疑HPRL患者应详细询问近期服药史,以防止误诊或漏诊。特发性即功能性HPRL系未发现任何原因的下丘脑功能失调引起的HPRL,本研究共5例,占8.6%,此类患者可能由于现代检测技术的局限性,未发现病变,需随访观察。

垂体催乳素瘤是引起HPRL最常见的原因,1/3以上患者存在垂体微腺瘤[1]。有学者推荐PRL>150μg/L是诊断PRL瘤的标准[4]。本组58例中有39例垂体催乳素瘤,其中垂体微腺瘤36例,巨腺瘤3例,37例PRL值≥100μg/L。因此,对于PRL≥100μg/L者,高度提示垂体肿瘤,故进行垂体加强扫描和/或MRI检查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PRL

HPRL的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目的是降低PRL、恢复女性正常月经及排卵功能或恢复男性、减少乳汁分泌及改善其他症状。对于药物因素引起的HPRL,一般停药后PRL可恢复正常,本组1例在停药2个月后血清PRL及月经恢复正常;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者应补充甲状腺激素;本研究中11例PCOS患者伴有HPRL,用二甲双胍加安体舒通治疗6个月后,8例PRL值降至正常范围,3例月经恢复正常,且溢乳停止;溴隐亭是目前治疗垂体催乳素瘤的首选方法。由于肿瘤包膜界限不清,因而手术不能很彻底,故术后仍需加用溴隐亭治疗。有报道手术治疗HPRL性垂体瘤复发率较高,并可能造成垂体功能低减,在国外手术复发率为70%,国内手术复发率为90%[5]。本研究39例垂体泌乳素瘤,除3例垂体巨腺瘤行手术加溴隐亭治疗,余36例均用溴隐亭治疗,33例催乳素降至正常范围,溢乳均停止,29例月经恢复正常且B超检测到排卵。溴隐亭疗程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2年,溴隐亭维持剂量为1.25―2.5mg/d或1.25―2.5mg,隔日1次,应逐渐停药以防止PRL反弹性升高。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2─353.

[2] Keith A, Zhang Y Y, Robert C, et al.The dopamine receptor D2 genotype is associated with hyperpmlactinemia[J]. Fertil Steril,2005,84(3):711─718.

[3] 丁杰锋.高催乳素血症诊断研究进展.医学研究杂志,2007,36(7):106─108.

[4] 姚维成,孟庆海,杨新生,等.高泌乳素血症相关因素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04,19(3):192─193.

篇5

关键词:消瘿化核汤;甲状腺腺瘤;临床疗效

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内常见疾病类型,由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发展而来[1]。研究发现,我国西北高原地区,特别是缺碘较为严重的地区,出现甲状腺腺瘤的概率较大,且女性多于男性(比例为1:3)。当前,临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但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术后易恶化或复发,给患者的身心均造成很大伤害。近年来,中医治疗方法受到临床医师和广大患者的亲睐。我院采用自拟消瘿化核汤治疗甲状腺腺瘤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31例女性、9例男性;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0.7±3.4)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6±2.7)年;13例多发性腺瘤、27例单发性腺瘤;28例初发、12例复发。对照组40例,30例女性、10例男性;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1.2±3.5)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8±3.2)年;15例多发性腺瘤、25例单发性腺瘤;24例初发、16例复发。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给予对照组左旋甲状腺素治疗,50~200μg/d,口服。②观察组则使用自制的消瘿化核汤加减治疗,药剂成分:9g自僵蚕,10g甘草,10g陈皮,10g香附,12g莪术,12g半夏,12g白芥子,15g海螵蛸,15g三棱,20g土茯苓,30g夏枯草,30g煅牡蛎,30g海藻。加减法:血虚患者可加15g当归、15g熟地黄;阴虚患者可加10g麦冬、25g参天冬;血瘀块实患者可加15g穿山甲;气机郁滞患者可加12g枳壳、15g郁金;心悸失眠患者可加15g夜交藤、20g枣仁、15g瓜萎;气虚患者可加10g黄芪、15g党参;1剂/d,分2次服下。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3个月,服药期间忌食辛辣肥甘食物。

1.3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我国卫生部门制定的标准进行疗效判定。①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进行同位素或B超检查显示甲状腺形态恢复正常,腺瘤消失,出院半年以上未见复发;②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行同位素或B超检查,显示甲状腺腺瘤缩小1/2以上,出院半年以上肿块未见增大;③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消失,行同位素或B超检查,甲状腺腺瘤缩小1/3以上,1/2以下,出院半年以上肿块未见增大;④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甲状腺腺瘤大小均未见改变,或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但检查甲状腺腺瘤缩小小于1/3。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用n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用P

2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

3讨论

甲状腺腺瘤是常见的良性甲状腺类型,多发于中青年女性,我国中医将其归于"痰核"和"瘿瘤"的范畴。现代中医认为甲状腺腺瘤主要是由于正虚邪踞、情志不畅、居处不宜等引起血瘀、气滞、痰凝,继而累积形成肿块[2]。甲状腺腺瘤一般多局限于颈前,观察外形与核桃类似,其质地比较硬,腺瘤会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初期,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较难发现。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但术后易出现恶化或复发,需进行反复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采取中医疗法治疗甲状腺腺瘤,与手术治疗相比,中医治疗的费用更低,治疗效果也比较显著。

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自制的消瘿化核汤进行治疗,该药剂中包含多种中药材,如自僵蚕、白芥子、夏枯草、煅牡蛎、海藻等,其中,煅牡蛎、海藻等药材能有效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莪术、海藻等药材则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功效,这些药材联合应用具有清热化痰、理气祛痰、滋阴养血、疏肝解郁等作用[3]。另外,对于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加减法进行对症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观察组采用消瘿化核汤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5%,明显优于使用西药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对照组(75.0%)。另外,观察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可见,对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消瘿化核汤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云星.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108例的回顾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03):64-65.

篇6

【关键词】改良小切口手术;甲状腺瘤;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15-02

甲状腺瘤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且女性发病率较高,手术方式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式[1]。基于甲状腺瘤疾病的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6例甲状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6例甲状腺瘤患者,其中,男31例,女45例;患者年龄为20-47岁,平均年龄为33.52±1.04岁;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38例,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的方式对患者实施麻醉。

1.2.1在治疗组患者锁骨上方2厘米处做一平行切口,对患者皮瓣及颈前结缔组织进行分离,沿正中线将患者颈白线切开,尽可能保障患者颈前肌群处于完整状态,之后将肿瘤切除。术后常规对患者进行止血,颈前引流,加压包扎。

1.2.2对照组患者待麻醉成功后,在距离患者胸锁关节1.5-2厘米处做一横行切口,外端至患者胸锁乳突肌外缘,之后对患者舌骨下至熊锁骨关节上部之间的皮瓣进行游离,将肿瘤切除,手术完成后放置硅胶引流管,进行包扎。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2]。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状况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2.34±11.51)min,手术切口为(3.81±1.02)cm,术中出血量为(17.31±7.38)mL,术后住院时间为(4.81±1.59)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4.32±23.41)min,手术切口为(7.62±2.41)cm,术中出血量为(42.431±12.31)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4±2.15)d;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状况,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手术切口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2/38),其中,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现象,占2.63%,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现象,占2.63%;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1%(7/38),其中,2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现象,占5.26%,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现象,占5.26%;2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现象,占5.26%;1例患者出现低钙抽搐现象,占2.63%。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甲状腺瘤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颈部肿瘤疾病,一般情况下,良性较多,少数会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该疾病多为单发,呈椭圆形或者是圆形,其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且质地较周围硬,没有压痛感,伴随患者吞咽出现上下移动现象。发现不及时,会出现恶化现象,甚至出现癌变现象,给患者生命带来一定威胁[3]。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应及时对其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治疗。目前手术方法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措施,传统的手术方法具有切口大、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等特点,而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则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特点,并且瘢痕较小,可以满足患者美观的要求。基于改良小切口手术的特点,其可以显著缩短患者颈部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实施手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因此,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方法对甲状腺瘤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本次研究证明,改良小切口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瘤疾病的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本次研究中选用改良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同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

参考文献

[1]王春雷,许新峰,何辉龙.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40例甲状腺瘤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20):1235-1236.

[2]周霖.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08(17):143-144.

篇7

【关键词】  甲状腺瘤  诊断  治疗

        甲状腺腺瘤是指“甲状腺组织发生的、具有完整包膜的、呈良性生长的新生物”,是内分泌肿瘤中较为常见的肿瘤,可为孤立性(单个)或多发性,不同地区发病可有较大差别,单个腺瘤的发生率与地区的关系不大。无论男女,其甲状腺的重量均随年龄而逐渐增加,并呈结节性增生,约4%的成人临床上可扪及甲状腺结节,b超检查检出甲状腺结节率更高。约50%的“正常甲状腺”含有一个或更多的结节,12%腺体内的结节为孤立性结节。超过8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均存在甲状腺微小结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统计1990~1997年1778例因甲状腺疾患住院的患者中,表现为甲状腺肿块者1213例,占68.2%;甲状腺肿块中以甲状腺腺瘤为最多见,共800例,占甲状腺肿块的66.0%.占甲状腺良性肿块的75.3%(800/1062)。skinner和mayforth统计的251例小儿甲状腺结节中,良性209例(83%),其中滤泡状腺瘤101例,占整个结节的40.2%性结节的48.3%。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6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甲状腺瘤患者共2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2例,年龄28~60岁,经过治疗患者全部治愈,现分析如下。

        1.2临床表现

        甲状腺腺瘤常见于20~40岁青年,女性多于男性。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为偶尔发现或体检时发现颈部肿块。肿块大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生长缓慢。当肿块内发生出血,可以迅速增大,自觉肿块部位胀痛,局部压痛,几天后症状可消失,肿块可稍有缩小。如果腺瘤较大或部位特殊(紧邻气管、食管、喉返神经或位于胸骨后),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邻近器官受压症状。

        体格检能扪及的腺瘤结节直径多在lcm以上,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中等,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甲状腺腺瘤可以转变为癌,其癌变率约为10%~15%(7%~38%)。因此,检查时应注意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发现肿大而质地较硬的淋巴结,应怀疑恶性肿瘤的可能。高功能腺瘤可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发生率可高达20%。

        1.3诊断

        甲状腺腺瘤的临床诊断一般不难,关键在于与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鉴别。详细的病史和细致的体格检查对两者的鉴别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头颈部放射治疗史和甲状腺癌家族史者,恶性结节的概率高;患者越年轻,孤立性结节为恶性的可能性越大;结节较硬,短期内增长较快,且固定于基底组织、插动度差者或合并有颈淋巴结肿大、局部组织和(或)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者,诊断为恶性结节多无困难。但对于无上述征象的甲状腺肿块的良恶性判断时有困难.即使细针穿刺活检(fnab)或术中冷冻切片也有误诊、漏诊者。因此,对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难以鉴别良恶性或怀疑有恶性,不论肿块大小,均应行fnab和(或)手术切除活检。

        2  治疗

        2.1手术治疗

        对于临床扪诊能够发现的>lcm的实质性甲状腺结节,原则上应予手术切除,特别是有恶性高危因素的甲状腺结节,更应及时治疗,如:①<20岁年轻人,>40岁成年人,尤其是男性患者;②患者在年幼时,因面颈部或纵隔某些疾病有过放射线治疗史;③肿块迅速增大,质地坚硬,表面不平,活动受限,伴颈淋巴结肿大者;④核素扫描为“冷结节”,b超检查证实为实质性肿块。因为实质性结节不仅恶性率和毒性结节的发生率高.而且使用甲状腺素抑制疗法的效果极差。因此,甲状腺腺瘤必须采用手术治疗或经皮穿刺瘤内酒精注射(pei)治疗。

        手术时应先探查对侧,若证实对侧无病变,则行患侧全叶切除或近全切除术;对肿块邻近峡部者,必要时同时行峡部切除术。患侧甲状腺全切加峡部切除是所有甲状腺良性结节,包括腺瘤的手术选择。所有切除标本,有条件者,必须于术中行冷冻切片检查,若为甲状腺癌,则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患者年龄加行合适的扩大根治手术。对于术前、术中诊断为良性,术后病理切片报告为恶性者,除乳突状癌已行患侧叶全切除,肿块<l~1.5cm,肿块包膜完整,且局限于腺体内而未侵犯包膜者,可在严密观察下采用甲状腺素抑制疗法外,其他患者需立即再次手术治疗。因为非侧叶全切除术的残余腺体内癌残留率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统计,残余腺叶组织内有癌残留或淋巴结有转移者高达33.3%。

        2.2非手术冶疗

        甲状腺素抑制疗法虽对甲状腺瘤无效,但由于其能抑制tsh的分泌,可能有助于减慢腺瘤的生长速度。means等认为,除非患者有相对或绝对手术禁忌证,如晚期妊娠、某些间发性疾病的发作期或器官的严重疾病等特殊情况而不能施行手术者,可采用甲状腺素抑制疗法外,其他患者应选择手术治疗,特别是青少年患者,既可作为治疗,又可明确诊断。

        3  讨论

        甲状腺腺瘤的组织学诊断标准是:①有完整的纤维性包膜;②包膜内外的甲状腺组织结构不同;③包膜内的组织结构相对一致;④腺瘤可压迫周围的甲状腺组织,形成半月形。

        甲状腺腺瘤按其主要组织学类型分为胚胎型、胎儿型、滤泡型、许特莱细胞型(hürthle cell)、乳突型和非典型腺瘤。胚胎型、胎儿型均属滤泡型腺瘤,这些分型并无临床实际意义。

        滤泡型腺瘤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瘤。瘤体直径为1~1.5cm,也可数毫米至10cm。通常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包膜,呈实性,可有部分甚或完全囊性变,囊液呈褐黄色或褐黑色。切面稍隆起,通常呈淡黄褐色,质较软。含类胶质丰富者呈褐色,半透明;细胞丰富者呈肉样灰褐色,质韧实。较大腺瘤常有出血、囊性变,可有纤维化和钙化。

        对于甲状腺囊性肿物、甲状腺热结节的患者,仍不能除外甲状腺癌的可能性,要进行针吸以防漏诊。对甲状腺肿物亚临床病灶,对于b超提示的病变在术中尽量进行探查,一般都能准确切除。对实性病变小且其他病变结节为良性的,可不需要全部切除。注意术前甲状腺良性疾病与甲状腺癌并存的情况,对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最好行多点快速冰冻检查,以防止漏诊甲状腺癌。 

        参 考 文 献

篇8

[关键词] 改良小切口;传统手术;糖尿病合并甲状腺腺瘤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b)-0019-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modified small incision surgery in treatment of diabetes and thyroid adenoma. Methods 14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thyroid adenom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71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modified small incision surger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thyroidectomy.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bleeding amount, length of stay and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8.6±7.1)min, (50.2±12.4)mL, (5.3±1.2)d, 5.6%, which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Modified small incision; Traditional operation; Diabetes and thyroid adenoma

目前,糖尿病已成槿球共同关注的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WHO报道显示表明[1],全球有约4.15亿糖尿病成年患者,3.18亿人存在患糖尿病的风险;我国因近年来各方面的影响,糖尿病呈“爆炸式”增长,约有1.2亿糖尿病患者,成为全球糖尿病的第一大国[2]。而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甲状腺腺瘤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但有10%~20%的几率可发生癌变[3]。手术切除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主要方法,可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该科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42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腺瘤患者分别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甲状腺腺瘤患者142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各71例,观察组男29例,女42例,年龄24~72岁,平均(50.8±2.1)岁,病程3个月~4.6年,平均(2.3±0.9)年;单发结节51例,双侧结节20例,结节直径1.24~4.01 cm,平均(1.76±0.33)cm;对照组男31例,女40例,年龄22~73岁,平均(49.4±2.8)岁,病程4个月~4.4年,平均(2.6±1.4)年;单发结节53例,双侧结节18例,结节直径1.24~4.01 cm,平均(1.76±0.33)cm。患者均经彩超和CT检查确诊为良性甲状腺腺瘤。患者术前均知情同意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术前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患者仰卧位,实施颈丛麻醉,以锁骨交界为中心,于颈前正中锁骨上1~1.5 cm处沿皮纹做一长约3~5 cm的横行切口,切开表皮后用电刀分离切割游离皮瓣,上缘至甲状软骨,下缘至皮瓣;切开颈白线,不切断两侧的颈前肌群,用甲状腺拉钩将颈前肌群向两侧牵拉,暴露甲状腺,观察甲状腺瘤的形态、数量、性状,将腺瘤提起,用7号丝线大圆针进行瘤体贯穿缝合,显露肿瘤,用血管钳夹住瘤体,进行切除。手术过程中注意避免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做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充分止血、缝合。对照组: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全麻后仰卧位,于颈前胸锁3 cm处做一长约6~8 cm的弧形横切口,将颈阔肌及皮下组织部位切开,游离皮瓣,按手术常规操作进行切除[4]。

1.3 观察内容

观察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组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 术后并发症及随访

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组出现颈部紧缩感1例,皮下结节2例,吞咽困难1例,发生率为5.6%,对照组出现切口粘连4例,颈部紧缩感2例,皮下结节3例,吞咽困难3例,发生率为1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人群已从“谈癌色变”转变为“谈糖色变”[5]。糖尿病持续的高血糖和代谢紊乱不仅使自身抵抗力下降,还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损伤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甲状腺腺瘤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目前,对于甲状腺腺瘤的发生原因尚不明确,有临床报道表明[6],TSH过度刺激促使细胞增生与甲状腺腺瘤发病相关。由于甲状腺腺瘤的占位特殊性,靠近食管和气管,神经血管丰富,结构复杂,在很大程度上可影响患者吞咽和呼吸功能,且大多数可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为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因此,保护血管神经,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改良小切口手术成为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主要术式。与传统手术具有明显优势:改良小切口属于微创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传统手术,降低了对甲状腺周围组织的损伤,同r促进术后创口愈合;改良小切口手术过程中最大限度保护了颈部肌群[7],通过从颈白线直接到达甲状腺,避免了传统手术需将颈前肌群横断而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而且避免了颈前肌肉运动功能损伤而引起的粘连、疼痛、麻木,减少了术后各并发症的发生;甲状腺腺瘤由于在颈部,常暴露于外部,改良小切口手术由于切口小,瘢痕不明显,可将患者对外形美观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同时也减少了术后创口感染的几率。通过对该科收治的患者进行分组手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48.6±7.1)min、出血量(50.2±12.4)mL、住院时间(5.3±1.2)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合并甲状腺腺瘤患者,积极控制血糖,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为戈,张宏伟,王红.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使用外科杂志,2014,23(S1):231-232.

[2] 宋延军.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2):78.

[3] 徐新,沈毅,马跃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43例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7):304-305.

[4] 黄涛.改良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11):111-113.

[5] 田递达.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6,6(7):56-57.

[6] 赵冬来.改良小切口对甲状腺腺瘤的治疗作用初步研究[J].心理医生,2015,21(19):54-55.

[7] 江义舟.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9):101-102.

篇9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手术方式; 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64

甲状腺疾病为外科常见病,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尤其以女性更为明显[1]。若得到早期的手术治疗,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高达75%以上。笔者所在医院对65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6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65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65例患者中,男26例,女39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为(44.68±3.41)岁,病史10 d~5年,平均病史(2.16±0.44)年。其中38例患者以发现颈部肿物就诊,9例患者出现颈侧淋巴结肿大、声音嘶哑等症状,并且颈部肿物最近一段时间增大较为明显,18例患者颈部肿物与颈淋巴结伴随增大。在辅助检查中,有45例患者行B超检查,9例患者行CT检查,11例患者行核素扫描。

1.2 治疗方法 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结合国内外大多数专家推荐的规范化手术方式和手术原则进行。本研究中主要分为三种情况。其中28例患者是单个肿瘤的直径4 cm或

2 结果

65例患者中无一例因手术死亡,其中63例患者达到治愈,治愈率为96.9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8%,其中1例因误伤单侧喉上方神经及喉返神经所致,1例为术中胸导管损伤。术后住院时间为2~7 d,平均4 d。随访6个月,切口呈线状,无瘢痕隆起,无异物结节形成。无切口红肿、硬结、液化、裂开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成人甲状腺由两层被膜包裹:内层被膜紧贴腺体,外层被膜包绕并固定甲状腺于气管和环状软骨上,即后方悬韧带(Ben7韧带)[2]。甲状腺的血管供应丰富,主要由两侧的甲状腺上动脉(颈外动脉的分支)和甲状腺下动脉(锁骨下动脉的分支)供应。偶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有三条主要静脉即甲状腺上、中、下静脉。其中甲状腺上、中静脉血流流入颈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血流流入无名静脉。来自迷走神经的喉返神经行走于气管、食管之间的气管旁沟,支配声带的运动,与甲状腺下动脉关系密切。喉上神经亦来自迷走神经,分内支(感觉支)和外支(运动支)。后者与甲状腺上动脉贴近伴行。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主要以颈部肿块为主诉,多数具有病程长,发展缓慢,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临床表现上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等良性疾病不容易鉴别。由于目前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条件有限,本病的早期较为困难。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中,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甲状腺癌具有家族史。在家族中,曾有人患有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的患者,发生癌肿的可能性较大。二是根据临床经验,甲状腺双发或者多发结节恶性的可能性较小。三是要重视术前B超对于甲状腺结节的提示,若经过B超检查,显示小结节并伴有钙化特别是沙砾样钙化灶,这时要引起高度的警惕,该检查的准确率可高达59.2%。四是对怀疑为甲状腺癌的患者,术前可作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但是即使FNAC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癌的可能性。这与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取材范围有关[3-4]。

对于甲状腺腺瘤,药物治疗3个月无效,或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近期肿块增大较快,有恶变倾向者。由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确切,部分甲状腺腺瘤可以恶变为甲状腺癌,而手术切除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所以多数学者推荐手术切除[5]。目前,从需再次手术的患者看,在医院行腺瘤摘除的人不在少数,现在多数学者推荐行腺叶切除术,这样可避免因手术不彻底而行再次手术,腺瘤复发率极低。

与其他肿瘤比起来,虽然甲状腺癌的预后好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但是不当的诊断及治疗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身心痛苦。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甲状腺癌患者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甲状腺癌主要为分化型甲状腺癌,也就是说以状癌和滤泡型癌为主。因此,在本研究中仅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6]。

综上所述,要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结节特点、合并症状及B超等综合分析,来确定甲状腺癌的诊断。其中B超检查具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并可提示诊断线索。可以作为常规检查,在有必要时联合应用CT、核素扫描、FNA等,这些检查方式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何挺佳.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31):121-122.

[2] 梁平.120例甲状腺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19.

[3] 吴玲燕,徐少明,王平,等.桥本甲状腺183例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2):127-129.

[4] 徐飞,石峰,付亦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8例诊治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2):79.

[5] 陈振华,陈新民,刘红.甲状腺手术治疗78例报告[J].湘南学院学报,2009,11(1):57.

篇10

第一步:明确结节好坏,确定是否需要手术。

体检超声报告中关于结节都是对其质地、包膜、纵横比、有无钙化、血流等情况进行描述,患者可能每个字都看得心惊肉跳。其实,诸如“高回声、粗大、钙化、包膜光滑”等往往提示属于良性的结节,可以再结合血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检测的结果予以评估。但是报告中如出现“低回声、边界不规则、结节供血丰富、砂砾样钙化、纵横比大于1”等词时需考虑结节有不良的可能,建议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排除。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国内外公认的术前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金标准,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当细胞学检查没问题,则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发现是良性腺瘤或有恶变倾向的结果,切除结节即可,但如果细胞学检查是恶性结果的,则考虑手术范围就较大。甲状腺结节只有一成左右是甲状腺癌,九成的患者都是良性结节,不需要手术,定期随访即可。

第二步:明确结节病因,确定是否药物治疗。

引起甲状腺结节的甲状腺疾病有很多,包括单纯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由于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不同,只有在明确诊断时的正规治疗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患者可以在甲状腺专病门诊就诊,通过超声科、病理科等合作进行检查,使结节病因明确,获得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第三步:明确结节功能,确定是否低碘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