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环境汇报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环境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尊敬的督导组领导:
近年来,我局先后开展了“行风建设年”、“能力建设年”、“质量建设年”等活动,狠抓政风行风建设,促进依法行政能力提升,促进源头监管责任落实,为全区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质监工作具有涉及面广、热点难点问题多的特征实际,要求我们必须依法调处好各类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切身利益,真正担负起和谐市中建设的历史使命。为此,五月份以来,我们结合上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以“强化效能责任,提升服务质量,推进依法行政,优化经济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优化经济环境专项治理活动。当前,活动的动员部署阶段已近尾声,现将动员部署阶段工作开展情况梳理汇报如下: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领导重视易建功。为推进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我们及时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化经济环境专项治理年活动领导小组”,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加强了对开展“优化经济环境专项治理年”活动的组织领导。
二、细化任务,落实责任。筹谋到位功半成。为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际效果,我们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优化经济环境专项治理年实施方案》和“活动配当表”,明确了工作任务、时限安排,细化了活动内容、责任单位,加强了对开展“优化经济环境专项治理年”活动的指导。
三、全员动员,部署到位。全员参与功方成。为激发全局干部职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热情,我们及时召开了“优化经济环境专项治理年”活动专题动员会议,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了区“优化经济环境专项治理年”活动动员会议精神和我局《实施方案》,帮助大家深刻领会专项治理年的目的、意义、治理重点和目标任务,切实将认识统一到了“开展专项治理是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机关效能”上,大大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专项治理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扎实推进,进展顺利。真抓实干见真功。为确保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行为中、体现在服务效能改进上,我们采取系列措施,扎实推进专项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认真开展执法依据梳理和规范文件清理工作,明确依法行政工作依据。对工作职责、执法依据把握不准,是产生“乱检查、乱收费、乱处罚、乱摊派”等损害经济环境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切实切断“四乱”产生的链条,我们认真开展了执法依据梳理和规范文件清理工作,对已过期不再适用的2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并将现行有效的执法依据进行合并成册,下发到工作人员手中,实现了依法行政有章可循。
(二)切实抓好程序规范和工作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便民服务工作流程。管理粗放、工作随意化是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环境的结症。为防范此类问题的发生,我们将抓制度促规范作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抓。一是根据区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实际,修订完善了我局依法行政服务规范,加强了对全局干部职工的行为规范管理;二是补充完善了我局服务承诺规定,提高了服务效能;三是完善了行政执法办案流程规定,加强了对依法行政关键环节的管理;四是深入推行“532”联系企业制度,深化了我局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工作机制。
(三)全面启动窗口服务实时评价工作程序,纵深推进外部监督工作机制。接受外部监督是促进部门行业风气好转的有效方法。为此,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区“优化经济环境专项治理年”活动工作要求,在办公场所醒目位置设立了专门的服务效能评价箱,为窗口服务人员印制了唯一编码识别的“服务监督卡”,为外来办事人员印制了“开展服务窗口效能实时评价温馨提示”,全面启动窗口服务评价系统,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办事效率。
总之,通过半个月来扎实有效的工作,我局专项治理活动的动员发动、制度保障、规范建立、硬件配备等基础工作已基本完成,奠定了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的坚实基础。
篇2
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全市11个县级气象台站,有3个县站急需迁站,其余县站也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威胁。如长治县国家基本气象站,因城市建设,县政府多次与上级气象管理部门协商,拟迁站;潞城市国家一般气象站因城市建设扩张、房地产开发等问题,西侧和南侧高楼林立,气象站迁站迫在眉睫;平顺县国家一般气象站位于半山腰,原本高枕无忧,但因房地产开发商在山上进行开发,环境面临重大威胁,也面临迁站。此外,武乡县、屯留县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探测环境改变。
2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
2.1地方领导在统筹气象探测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时取舍较难
首先,有些城市规划缺乏法律层面的长远性和稳定性,一个城市规划往往由于主要领导的变更而导致规划变更,在当时社会背景下选定的气象站站址,往往在新的条件下成为城市发展的绊脚石。其次,社会发展需求确实需要气象探测环境让路,而气象探测环境也确实需要保护,这就成为城市建设的矛盾所在。
2.2社会对气象探测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气象探测环境的“四性”问题,即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较为专业,对公众生活的影响不是很直接,因而社会公众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法律意识仍然很薄弱。当出现探测环境被侵害时,社会支持的舆论环境还不是十分有利。
2.3法律保护气象探测环境有局限性
2012年12月1日之前,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法律依据是《气象法》和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但《气象法》只有原则性规定,同时气象部门制定的《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涉及的许多工作需要城乡规划、建设、国土等有关部门来做,显然这种约束力很弱,导致在处理涉及探测环境保护问题时有些被动。这种法定保护手段的有限性,也是导致气象探测环境屡遭影响和破坏的重要原因。
2.4被动维权难度大
在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执法维权工作较为被动。设想一个上千万元甚至过亿的投资项目影响了一个气象站的工作,即使有政府做主,也较难恢复原状,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基本建设都是符合政府审批程序的,或者说这些都是政府出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请来的。
3新形势下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措施探讨
3.1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问题
(1)把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问题提高到科学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气象法》明确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义务”。要充分认识到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是一个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不能认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只是气象业务部门的事,而要深刻认识到它是全社会的事,其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社会各界,特别是领导阶层,也要深刻意识到在社会经济统筹发展中,没有气象事业的发展是一种残缺。2012年12月1日,国务院出台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使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出现了新的曙光。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气象探测环境新思路、新方法,非常必要。(2)《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要求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会同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城乡规划。因此,县级气象部门必须变被动保护为积极行动,通过改变工作方式,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把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的统筹兼顾范围,列入当地社会事业发展的大格局中。(3)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决策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各级政府承担起这块责任,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一是当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有冲突时,在政府行为中,要充分尊重和考虑气象探测的特殊性;二是当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组织或个人利益有冲突时,政府要正确处理和对待组织或个人的诉求,积极查处侵害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行为。(4)找到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结合点。新建、迁移和改造气象台站应当遵循“合理布局、有效利用、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的原则”,但同时也要找到与当地的发展双赢的结合点。如壶关县气象局在拟迁站址选择时,也充分考虑到县城内一处小山丘是未来城市开发的重点,捷足先登有利于将来的保护。又如长治新一代天气雷达塔也是建设在城市的一个水上公园内,并且按照市政府要求建设成为一个标志性建筑。
3.2法律保护是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1)认真贯彻实施《气象法》和《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切实维护气象探测环境权益,保障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用地,完善和规范其他组织或个人在气象探测环境周边征地、占地程序,正确引导和规范气象探测环境周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气象探测环境优化与周边土地资源合理使用的双重目标。如长子县气象局的成功迁站,就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探测环境用地得到了解决,气象探测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2)积极寻求各种形式的法律保护。对处于苗头状态的危害探测环境的行为要有敏感性,争取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如屯留县政府家属楼在图纸设计阶段,县气象局得知有可能影响气象探测环境,立即找到当时的县委书记汇报,较为圆满地解决了问题;黎城县气象观测场上空,电信部门的通信电缆由普通电话线改造为光缆,将影响日照观测,县气象局通过上级气象部门与通信管理部门的协调,使问题得到解决。(3)积极争取人大支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的特殊作用,通过执法检查,促进各级政府落实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措施,加深社会各界对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认识和理解。长治气象部门通过邀请人大进行《气象法》执法大检查,并从2007年开始多次召开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工作专题会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在执法检查实践中,通过人大召集市县两级人大、城建规划、气象部门的领导参加,既符合法理,也符合实际。
3.3健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工作制度
篇3
去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播电视局认真贯彻落实峄城区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的观念,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各项措施落实,有效解决了经济发展软环境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为全区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领导干部、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中一项长期任务,也是提高领导班子素质,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我局领导班子通过认真学习并身体力行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照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严格要求自己。
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反腐倡廉工作要求,准确把握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总体思路,坚持做到“三个更加注重”,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把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为峄城广电事业发展打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确保广电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抓队伍建设,特别是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和新的目标岗位管理制度建设
今年我局结合市广电局党委开展的“三心”教育活动和我区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我局加大了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制定了新的岗位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全员岗位目标考核奖惩责任制,并将其作为作为评先树优、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新的《全员岗位目标考核奖惩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和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把岗位责任制分解落实到人,做到职、责、权相结合,并根据每人的工作职责、工作数量和质量、效益等进行综合考评,与年终考核奖惩相结合。广播电视宣传中如果由于人为原因影响宣传工作正常进行,或出现失实报道,轻者给予批评教育,取消评优评奖资格,重者给予纪律处分。对违反规定搞有偿新闻的,立即调离原岗位,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同时还要追究部门领导责任。
三、抓好节目质量,围绕区委区政府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抓好宣传
今年以来,为调动和激发全区干部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针对全区07年工业、农业、教育卫生、城市建设、招商引资、民营经济等各项工作的工作思路及打算,我局开办了《新起点》专栏,开办栏目21期;为做好区人大、区政协“两会”期间的宣传报道工作,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报道形式,采用灵活手法,准确、及时、全面地跟踪采访报道,共开设“专题报道”8期。3月初对全区第八次党代会进行了全方位多的宣传报道,对20__年总结表彰大会进行了现场直播,收到了良好的舆论效果,极大的促进了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自3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使全区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人心,先后开办了《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解放思想见行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电视访谈》《解放思想见发展》《解放思想见成果》等一系列的专栏节目,形成了全区上下总动员的浓厚氛围。及时报道了全区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活动动态及各部门的学习讨论情况。5月初,与区总工会联合开办了《劳模风采》专栏,大力弘扬十佳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吃苦耐劳的先进事迹,旨在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到各项建设中去。6月,针对三夏生产情况开辟了《三夏专报》专栏。为推动全区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与区发改局联合开办《重点项目建设专题报道》专栏,集中报道了07年确定的全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进展情况,目前已报道11期。针对我区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开办了每周一期的社会性栏目《万象连线》,此节目自开办以来就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结合
我区今年的城市建设及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开办了《城市之窗》专栏节目。对我区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峄城)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与省台、市台等多家媒体加强配合进行了大幅的宣传报道。四、抓好有线电视农村网络建设,特别是园区内的有线电视线路建设
在农村有线电视的发展,按年初制定的目标,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截至目前,架设干线42公里,光缆40公里,立杆621棵,发展36个村,新入户2100多户。城区完成安装用户190多户。我区有线电视工作起步晚,06年枝干线架设到乡镇驻地,今年把工作重点放在三级网的建设上,全区473个自然村已全部做好规划。为了达到40%—50%入户率的要求,我局和各镇办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对村经济条件较好、村班子重视程度高、村民入户积极性高的村庄优先进行发展。为了让有线电视发展顺利进行,我局抽专人集中查处卫星小天线,对销售点进行了一次集中清理工作,共查封销售点15家。配合我区城市建设年,道路扩建,单位绿化工作,完成了办公地点迁移;仙坛路扩建3.4公里,光缆线路的移位改造;承水河北大桥加宽,下地光缆175米移位;器材仓库搬迁;中心机房至坛山路一段光缆主干下地。
在有线电视对外服务方面,我局按照机关效能的要求,建设了综合服务大厅,做到制度上墙制、一次性办结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六项服务承诺制度。在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为经济园区架设了6.3公里的光缆线路,开设光点6个。现根据园区发展情况开通光点4个,基本上满足了园区开发商看上有线电视的需求。同时在服务上做到有求必应,收费人员如有违反规定乱收费的,根据其收费数额大小及其影响程度,给予警告、记过直至开除处分,同时还要追究部门领导的责任。有线电视维修人员无故拖延时间,使维修不及时,影响用户收视,轻者批评教育,扣发奖金,重者停止工作、停发工资、做待岗处理。切实把优化经济软环境的要求落到实处。
篇4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经济环境
0引言
我国农民工数量巨大,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农民工问题也十分关心和关注。从某种角度看,农民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工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文化程度也不高,所以我国农民工问题也日益突出。就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有大量的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甚至发生个别农民工被迫跳楼的情况。这一问题的发生有一部分原因与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有关,但主要的还是我国缺乏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经济环境是相互促进的,想要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就要有良好的经济环境,想要提升经济环境,就需要借助制度建设来实现。
1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建设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说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国却没有健全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导致农民工问题日益突出,这显然有失社会公平。在社会中,出现了城乡的隔离和对立的情况,有些城里人甚至会对农民工产生歧视,就像很多企业由于农民工缺乏法律意识,所以肆意妄为地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如果建立有效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的诸多问题就会得到改善,并且也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其次,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制度建设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为农民工提供坚实的后盾,消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加内需,拉动消费,从根本上说,这非常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农民公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
要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关键在于当今的经济环境是否与之匹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之一,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已被社会所认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能提高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社会生产力,从而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第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为支撑。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一方面,良好的经济环境能给他们带来就业机会和足够的收入,使他们有缴纳保险费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良好的经济环境是企业盈利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保证,从而使其能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就目前的经济环境来看,有很多因素都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如国民经济提升、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等,但还有一些影响制度建设的因素,如经济发展的贫富差距较大、社会保障基金存在缺陷。因此,想要更好地推动制度建设,就必须要优化经济环境。
3优化经济环境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3.1针对社会保障制度,修改相关的经济立法
制度的实施需要法律的保护,只有健全法律法规,才能真正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撑。我国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仍有待完善。由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利益关系复杂,实际过程中有很多障碍。因此,国家要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有关立法工作,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对农民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济等法律法规及原则作出明确规定。如,相关部门可以从《劳动法》入手,在《劳动法》中明确对农民工的权利保护,为农民工提供一个公平就业的机会,尤其是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劳动法》应该明确规定农民工的各项权利。另外,《劳动法》要规范农民工用人制度,如农民工进入企业后,企业必须和农民工签订有效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必须具有有效的盖章,并且劳动合同必须要给予农民工一份,以免在发生问题时,由于农民工缺乏法律意识,无法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相关部门要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资的情况,全力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应该进行严厉惩罚,为农民工创造有利的就业环境。
3.2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平台的建设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从两方面展开,不仅要与现行制度衔接,还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的特点和需要。流动性是农民工群体的显著特征,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须针对这一特点,建立相适应的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工社会保障关系能够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转移和接续,这就要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保证农民工在流动就业过程中的社会保障权利。我国可通过推广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方便农民工在各地之间转移社保信息接续,尤其要保证接近退休年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关系平稳对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还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农民工流入地、流出地资金保障接续精算模型,采取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措施,科学合理地计算农民工输入地和农民工输出地社会保障转移金额,确保农民工社保基金收支平衡,持续健康的运行。另外,我国要继续完善农村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确保社会保险关系能够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有效转移。
3.3创新基金筹集机制
基金短缺问题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主要困难。新形势下,我国要建立长效稳定的社保资金筹集机制,适应农村城镇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迫切要求,这就要创新农民工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机制。首先,政府要加大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为农民工社会保障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拓展资金筹集的渠道,拓宽农民工人社会保障范围。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府、单位和个人应履行的职责,形成科学的分担机制,确定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国家可以通过发行国债,从土地出让金、集体经济或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资金中,按比例划分、筹集农民工社会保障资金,通过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使社会资源成为农民工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补充。另外,我国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从而保证农民工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3.4政府要注重经济环境的公平性
在经济环境中,有很多经济不公平的情况发生,如经济贫富相差悬殊,因此,政府应该注重经济环境的公平性,从整体上优化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经济环境。从2001年到2005年国家财政总共增加15263.25亿元,几乎翻了一番,而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虽然有所增加,但所占比例非常小,最多年份只占2.1%,与发达国家接近或超过一半的支出,相差甚远。总之,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政府财政承担着相当重要的责任,我国需要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注重为经济注入更多的公平因素,成为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可靠支柱,为社会的公平、稳定做出贡献。
4结语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经济环境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想要更好地建设农名工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就必须优化经济环境,只有在良好的经济环境基础上,才能促进健全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当然,农民工高度的流动性和各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使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任务更加艰巨,由此而引起的矛盾也更加复杂,单从经济环境角度的分析,并不能涵盖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全部要素,还有很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建设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时,我国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成为真正的获益者。
主要参考文献
[1]石宏伟,孙万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4(14).
篇5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并隆重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刚才,李天乙副市长传达了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精神,晋江市、安溪县的领导作了发言,市环保局陈碧云局长公布泉州市环境质量状况,表彰上届县(市、区)长环境目标责任书先进单位,下达2001-2005年环保责任书工作任务。现在,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迎难而上、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我市认真按照国家、省"一控双达标"的总体工作部署,把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作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乡群众生活水平作为环保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和全市环保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避免了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的局面,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为九五"计划任务的胜利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十五"计划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局部地区和流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00年,晋江流域省控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泉州市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6%以上,城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97.9%。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比1995年提高。二是"一控双达标"工作目标如期实现。至2000年底,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列入考核的938家工业污染企业,全部完成治理任务,达标排放。共削减年排放化学耗氧量32628吨、烟尘60833吨、粉尘113848吨、二氧化硫7496吨。2001年1月17日率先在全省地级市中一次性通过省政府"一控双达标"考核验收。三是"四大治理工程"成效显著。晋江、南安两市四镇建陶业烟尘污染得到综合整治,累计淘汰倒焰窑1501座,拆除铁皮烟囱2466支,砖烟囱873支。每年减少排放烟尘3.64万吨、二氧化硫1.16万吨,使该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三级标准。完成晋江流域245个工业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33个生活污染源治理项目,关、停、取缔晋江流域83家"15小"企业和一批小煤窑、小矿点、小加油站及非法采沙场。制鞋业"三苯"废气整治基本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共完成177家、224条生产线和1748家家庭作坊式鞋厂的综合整治及1875家鞋厂的再整治任务。完成全市水泥业的粉尘污染治理,共投入5400万元,对84家115条生产线进行整治。四是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建成中心城市宝洲污水处理厂和室仔前垃圾卫生填埋场和泉州市水质净化中心,改造城市内沟河道,建设西北洋、浦西滞洪区,改善城市排涝排洪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改善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五是生态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0年是泉州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年,全市上下全面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立市工程的工作力度。市政府一系列政府令,决定在全市开展大规模的治山治水治田治路治矿活动,初见成效。"九·五"期间,共建设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牛姆林自然保护区、深沪湾海底森林保护区及182个自然保护小区,总面积达到25300公顷。六是不断加大环保投入,2000年环保投入占GDP的1.74%,比1996年增加。
肯定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市环境形势总体上仍然不容乐观,距离国家、省的要求和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质量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繁重。一是市区空气环境质量达标还处在初级阶段,距离稳定达标的要求尚有差距,酸雨率达%,总悬浮颗粒物经常是市长空气周报的首要污染物。二是水污染控制管理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两江及三湾(泉州湾、安海湾、湄洲湾)氮、磷负荷不容忽视,晋江水系省控断面和洛阳江水系水质要达到新的标准,差距还很大。三是工业污染源达标只是低水平的达标。工业企业污染物的治理大部份以末端治理为主,稳定达标排放的保障措施尚需加强。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很重。晋江、洛阳江水系中上游资源开发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种、养殖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尚未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五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偏低,生活污染负荷的削减成为当务之急,塑料包装物造成的"白色污染"、"三厅"及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污染投诉、纠纷和环境违法案件上升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六是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比较薄弱,长期以来对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不足,影响了污染治理力度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各界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保基本国策重要性认识还不平衡,一些地方环保意识不强。二是执法监督力度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环保投入还不能适应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各级财政尚未建立环保专门科目,环保系统自身建设的经费严重不足;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改善环境质量,还有许多关系要理顺。四是环境科技对环境保护的支持能力比较薄弱。
二、抓机遇,迎挑战,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环境保护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环保工作地位更加突出,任务更加繁重。我们要以"三个代?quot;思想为指导,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把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今后五年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保护环境关系到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既要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任务的紧迫性,又要对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足够的估计。
"十五"时期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环境立市"工程,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标准,加强环境执法监督,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到2005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规定的指标内,晋江水系9
%的省控水质监测断面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80%的市控水质监测断面达到地表水功能区划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大于96%,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功能分区要求,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到2005年,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法制和监督管理体系,环境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基本形成;全市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各城市、县城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重点乡镇的生活污染源得到初步治理,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有所突破;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重点城镇和两江流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如何做好"十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又严峻的课题。为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措施,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的观点,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建设中融入丰富的环境保护内涵,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促进发展。在制定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区域开发和城市规划时,都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综合效益分析,避免决策中产生重大失误,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要结合改造提高五大传统优势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促进企业进行减污增效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要关停那些资源能源消耗大、浪费和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腾出环境容量,支持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发展,使环保工作与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从目前来看,我市“一控双达标"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的达标还只是高污染状况下的低水平达标,只实现单污染因子达标排放的企业为数不少,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的日常监管工作量大。为此,我们要在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同时,积极探索改善环境质量的治本之策。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从源头上控制新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坚持以新带老,加愉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转化,积极推行生产全过程环保管理的清洁生产工艺,加快企业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巩固和扩?quot;一控双达标"成果,促进工业污染企业加快实现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的步伐。
(四)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与增加环保投入的关系。近年来,我市环保投入增长加快,但投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污染防治资金增长辐度与改善环境质量的实际资金需求还不相称,因此,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多渠道、多方位筹措环保资金,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要把环境保护经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财政预算,设立类级科目,确保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逐年稳步提高。要坚持"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完善治污筹资机制;按照"排污收费高于治理成本"的原则,促使排污单位积极治理污染。要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措施,吸引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吸引海外基金组织、国际财团、企业集团在我市建立环保基金或奖励基金。要进一步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形成地方投入与国家扶持相结合、单位自筹资金与银行信贷相结合、个人投工投劳与社会捐助捐款相结合、引进外资与国内配套资金相结合的财力保障机制。
三、加强领导、狠抓环保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和全省环保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各项环保工作目标的实现,为全面实现"十五"时期环保各项目标开个好头。
(一)深化"二江三湾四市"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
两江水系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三湾(泉州湾、湄洲湾、安海湾)周边区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快,四个城市(泉州中心城市、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是构筑大泉州城市建设和"半小时城市群"的基础。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功能,改善环境质量,是提高城市品位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加我市经济发展后劲的必然要求。为此,今年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两江流域及三湾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中要重点抓好生活污染源的治理。目前两江超标的污染物主要是氨氮,加快生活污染治理,刻不容缓。要先从点源治理入手,同时加快面源控制的试点。要积极采用各种投融资方法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促进加快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和沿江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步伐。安溪县政府拟采用BOT方式,投资3600万元建设日处理2.5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值得借鉴。要继续加强对沿江生活点源和生猪屠宰场、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南、北渠沿岸的污染治理要高度重视,应加快沿渠截污管和北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切实加强饮用水源水质卫生防线。安海湾接纳2个省级开发区以及经济活跃的安海、东石、内坑、石井、水头五镇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目前除氨氮、磷等污染物超标外,湾内的底质生物种群类正在减少,旨在科学评估和合理利用海湾环境容量的《安海湾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容量课题研究》要加快工作进度。同时,要认真实施泉港区环境规划,规划先行,协调发展。二是努力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带动其他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泉州中心城市今年将要进入全国100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评比行列,要以此为契机,结合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山水园林城市、最佳旅游城市等活动;切实解决好建筑施工扬尘、噪声、饮食业油烟污染、"三厅"及建筑施工噪声等群众关注的城市环保热点问题,大力治理机动车尾气和"白色垃圾"污染,努力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整体水平。同时尽快建成市区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尽早实现大气质量日报,让广大市民享有环境知情权,提高市民群众共同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根据上级要求,晋江、石狮、南安三市在2002年底前空气质量要达国标二级,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到功能区要求。三要围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污染集中控制。根据不同类型工业园的排污状况和环境要求,借鉴石狮大堡工业污染集控区、晋江东海垵工业区、可幕制革工业污染集控区的成功建设经验,积极探索污染集中控制的新路子,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同时,改革现有的审批制度。工业园区一次性环评审批通过,实行总量控制,以后进入园区的项目,委托工业园区"窗口一条龙"服务办事机构统一办理环保等审批手
(二)贯彻执行市政府1-6号令,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山海联动、协调发展。
要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坚决贯彻执行市政府1-6号令。一要认真做好《泉州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泉州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相关对策研究》工作。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科学地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建议,加快生态环境的建设步伐。要根据山区和沿海的环境差异、生态环境资源的区域特点,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山海联动、协调发展。二要加大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把保护晋江、洛阳江上游水资源问题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要建立晋江、洛阳江源头保护区和饮用水源涵养保护区,加强流域上游矿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重视城乡结合部的生态保护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养殖业污水、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农业污染物和"白色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三要抓好永春县生态示范区的建设,认真做好总结推广工作,全面推进生态县、生态镇、生态村的建设,扎实推进全市的生态保护工作。
(三)巩固和扩大"一控双达标"成果,实施再提高工程。
一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从源头上控制新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环保部门应在项目选址、审批时把好关;各地一定要严格执行"十五"计划提出的环境质量控制目标,今后凡突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方,不得上新项目;在符合总量控制前提下新上的项目,也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二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已达标的企业污染回潮、已关停企业死灰复燃。强化对环保设施运行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要严格执行排污申报、排污许可证等制度,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实现稳定达标。对依法责令停业治理以及"自然停产"的企业,要按规定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其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三要加强治理设施监控系统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污染监控系统建设,上半年要完成省、市重点企业200多家的污染源监控系统的联网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掌握企业排污状况,防止企业偷排漏排和超标排放污染物,巩固达标成果。要督促排污企业进一步规范排污口建设与管理,设立规范化明显标志,安装"黑匣子",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连续运行。提高污染源监控管理水平。四要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我国加入WTO在即,企业面临着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问题,如何及时调整发展策略提高加竞争力,事关我市经济发展的后劲问题。今年各县(市、区)至少应有1个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要坚决淘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生产方式落后、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能耗物耗高的产品和设备,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大节能技术开发和创新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善生产工艺和技术,使"三废"最大限度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四)加强环保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各地、各部门要把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把环保列作为技进步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各项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环保科研开发工作。要根据我市产业结构和环境资源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漂染、电镀、制革等污染防治新工艺、新技术。同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扶持,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环境保护的贡献率。要引导我市环保产业从小型化、分散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组建如凤竹漂染集团、远东机械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环保产业集团,建成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
(五)严格依法行政,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要认真落实依法治市、法德并行的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案件,敢于碰硬,防止和纠正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罚代法、徇私枉法的现象。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支持环保部门严格执法,不能以这样那样的特殊性而要求在环保问题上搞变通,开优患口子。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行对环境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职能,结合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抓好建章立制,通过完善的制度来规范环保行政执法行为,通过加?quot;数字政务"的建设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逐步形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机制,建立公诨肪惩端咧贫龋柰ㄊ忻袢褐诜从郴肪澄侍獾恼鼻溃婪ㄎぷ陨淼幕肪橙ㄒ妗W橹妹磕甑?quot;世界环境日"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表扬环保先进典型,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全社会形成自觉爱护环境、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的良好风尚。
(六)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政府按照国家规定和省里的要求,从财政预算中安排相应专项资金,用于当地的污染防治和环保部门自身建设。2001年市财政和各级环保部门要继续筹措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晋江、洛阳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要加强环保工作基础建设,保障依法行政。各地环保部门要围绕全市环保工作目标,加强管理,增加投入,提高素质,促进环保基础建设上水平、上档次。要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若干意见》,抓好各级监测网络的建设。列入今明年全省加强环保监测能力建设计划的6个市、县要落实配套资金,推进监测机构的人员素质、技术能力和仪器装置水平建设上新台阶。要加强环保信息化建设,加快全市环境信息化进程,建立"数字环保",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市、各县(市、区)监理所要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省局的要求,加快环境监理标准化建设的步伐。
(七)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
篇6
关键词: 环保投资经济增长回归检验
一、引言
山西省是全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改革开放以来,煤炭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发展,也为全国GDP的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满足了伴随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但是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有环境污染水平持续居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工业污染突出;环保投入不足,欠账巨大;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监管力度不足等。近年来,山西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积极从事环保事业,加大环保投资。“十五”期间,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省环保投入达到231.9亿元,超过“九五”期间5倍多,占同期GDP1.56%,达历史最高水平。专家研究表明当环保投资占GDP的1.6%时, 可以明显改善环境状况。由此可见,山西省不断提高的环保投资水平确实能对减轻环境污染起到显著的作用,但是对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影响,有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影响有多大,这正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二、环保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诸多学者都曾经对我国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过研究,得出各种结论。有些人认为环保投资增加, 生产投资就会减少。在投资不变的前提下, 势必要减缓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从而降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也有观点认为, 提高环保投资后, 国民生产总值暂时会下降,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 国民生产总值将会提高, 环保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明显。本人认为,合理增加环保投资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加环保投资反而使经济效益提高, 国民收入增长。这是因为增加环保投入, 必然能提高环境经济效益,这正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积极增加环保的投入和发展环保产业无论从近期还是远期看,都是一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明智决策。要想明显改善山西省的环境污染状况,又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就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使之成为山西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回归检验模型即最小二乘法(OLS)对山西省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回归检验,以期更直观地表述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三、数据的选择与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样本取自2003-2008 年的年度数据(以亿元计算当年价格),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和环保投资总额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文中用地区生产总值反映山西省经济增长情况。本文主要分析环境保护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所以环保投资总额为解释变量,地区生产总值(GDP)为被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一)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样本数据,作2003―2008年环保投资和GDP 的年度数据的相关图,如图1。
由环保投资与GDP的相关图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趋势是线性的,由此建立环保投资额与GDP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Yi=β0+β1Xi +ui (1)
(二)估计参数
由样本观测数据,样本回归模型为
(2)
其中,Yt 为变量序列的因变量(GDP), 、 为样本回归系数,Xt是自变量(环保投资额),et为残差项。由于样本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故下标写为t。按时间序列排列,样本容量为6。运用Eviews5.0 软件OLS 估计,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根据回归结果,样本回归方程如下:
(3)
(7.323063)(11.47387)
R2=0.97 f=131.6496 df=6
所估计参数 为38.69961,说明环保投资每增加1个单位,可导致山西省GDP增加38.69961 个单位,可见环保投资对GDP的贡献还是很大的。
(三)模型检验
R2=0.97,可决系数为0.97,说明总离差平方和的97%被样本回归直线解释,仅有3%未被解释,因此,样本回归直线对样本点的拟合优度是很高的。对回归系数检验:针对H0 : =0 和H0 : =0,由表2可以看到,估计的回归系数 的t 值是: t()=7.3231; 的t 值是: t( )=11.4739。取 α=0.05,查t 分布表得到临界值t(4)=2.78。因此t()=7.3231>2.78,所以拒绝H0: =0;而t()=11.4739>2.78,所以也拒绝H0:=0。这说明环保投资额对GDP有显著影响。进行White检验,nR2 = 3.166389 < X20.05= 5.991,所以满足同方差的假定。进行LM自相关性检验, 滞后3期后发现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性和高阶自相关性,所以可以认为不存在自相关。从以上的评价可以看出,此模型是比较好的。
(四)回归结果分析
以上回归结果可知,参数估计量的值大于零,即 >0,表明山西省环境治理投资水平与GDP的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此外,方程拟合优度比较高,总体显著性较好。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环境治理投资每增加1个单位,可导致山西省GDP增加38.69961 个单位。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山西省环保投资总额和GDP之间进行回归分析,可明显看出山西省环保投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GDP的增长,而且影响程度还比较大,这与我国发达地区基本一致。为提高山西省环保投资水平和效率,应建立起市场化的环保投资机制和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引导,并通过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多元化环保投入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极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产业化
1.创新机制,推动公益性污染治理市场化、产业化。政府通过制定污水、垃圾和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费政策,完善收费机制,经营权特许,建立市场化运行平台。2.加快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市场化步伐。一是在工业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二是污染治理专业化、市场化运作,采用由专业化运营公司投资经营,由排污单位支付运营费用的模式,以解决一次性投入巨大、企业一时难以承受的困难。三是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为基础,开展排污权交易,调度一部分资金投入污染治理。四是通过加强监管,加大执法,以管促治,迫使企业投入资金进行治理。
(二)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落实“十二五”环保规划的需要,一是将环保投入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重要内容,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者财政专项资金,增加环保投入;二是配合中央作好煤炭补偿机制的试点工作;三是申请国家提高我省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增加煤矸石自燃排污收费项目。
(三)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一是加大争取国家对我省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的力度;二是争取将部分中央下放地方的资源枯竭、无进一步生产条件的采矿企业列入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计划,由国家财政在矿山生态恢复方面给予补助;三是争取国家对山西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方面予以支持,优先将我省电厂脱硫、焦化业污染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区域性生态恢复项目列入项目规划,并给予积极推动;四是争取国家对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包括监测、检察、应急、信息、统计等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支持。
(四)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环保事业,支持环保投资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本省人民的环保意识,积极引导居民自觉遵守环境法规,履行环境保护义务,根据“使用者付费”的原则,购买环境公共产品或设施服务,分担环保义务。
参考文献:
[1]金辉,施剑波,李肇全.环境保护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黑龙江环境通报,1998,22(4).
[2]王用红,杨文杰.中国环保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J]. 经济管理,2008(21-22).
[3]雷社平,何音音.我国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0(2).
篇7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环境保护暨秸秆禁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年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安排部署年环境保护和秸秆禁烧工作任务。刚才,局长传达了省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凤国县长作了环境保护工作报告,县政府与各乡镇、县工业园区及县直有关单位签订了年环境保护责任书,希望同志们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扎实做好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保持了全县环境质量的相对稳定,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年,我县完成COD减排270.18吨,超额完成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8条内河水水质得到改善,空气质量均达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标率100%,噪声达标覆盖率86%,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得到巩固和提高,中国绿色名县的名片进一步擦亮。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环境保护面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一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污染减排压力持续加大,“十二五”不仅削减幅度增加,而且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等约束性指标。二是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城市环境污染不同程度存在,群众对此反映不断。三是环境监管能力仍然不足,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等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清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环保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保护优先的方针,牢固树立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切实解决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
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努力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把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污染减排。“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项,加上COD和二氧化硫共有四项减排任务,减排领域扩大到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市政府把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县市区、重点企业和单位。我县“十二五”期间COD和氨氮减排的重点是城镇生活污水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二氧化硫减排的重点是烧结(窑业)、化工等燃煤行业;氮氧化物减排的重点是建材行业和机动车。为确保完成年减排任务,一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同城皮革产业园污水处理厂上半年务必确保投入运行;二要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加强治污设施建设和管理,实行清洁养殖、生态养殖。三要加强污水处理厂脱氮处理设施建设;四要加强对燃煤、化工企业脱硫设施运行监督管理。五要加大对达不到国家强制标准车辆的淘汰报废力度。
(二)突出抓好环境准入。一是要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把环境准入关,严禁批准“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严防污染企业重复建设,严防外地高污染企业转移到我县。尤其是对涉铅等可能威胁群众健康的项目,一律上报上级环保部门审批。二是环境准入要紧扣污染减排主题,进一步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切实将总量指标落实到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规划中,并作为准入前置条件,源头控制。三是环保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严格把好环境准入关,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自查,未办理环评的建设项目要限期补办,逾期未补办的,将依法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突出抓好执法监管。一要高度重视群众的环境诉求和诉求,认真处理环境问题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二要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强化对污染减排重点行业的监管,落实“谁污染、谁治理”责任,确保污水处理厂、晋煤中能化工、文王酒厂和重点排污企业等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与达标排放。对涉铅等重金属行业和化工行业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全面排查县域内环境风险源,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严格的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落实环境风险隐患防范和处理措施,杜绝污染事故发生,对隐患突出而又拒绝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停产整顿直至依法关闭。三要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坚持现场巡查与联网监控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突击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杜绝走过场、走形式,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整改。
(四)突出抓好农村环保。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切实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积极推进,全面完成年省级生态乡镇、省级生态村的创建任务。各乡镇要以建设清洁示范村、文明生态村、绿色小康村、移风易俗村、安全文明村为抓手,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效解决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引导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和高效低残留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努力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环保部门要将环境监管的重心向农村地区延伸,严防落后被淘汰的产能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转移。
(五)突出抓好秸秆禁烧。焚烧秸秆是一个屡禁不止的老大难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广泛关注。今年午收在即,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优化发展环境、保障消防安全、维护形象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做到提前谋划,多策并举,周密部署,确保全县“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不烧一棵树,不引发一起安全事故”。为此,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做到“四个到位”。“三个原则”:一是属地管理。要切实加强对秸秆禁烧工作的领导,各乡镇、县工业园区主要负责人为秸秆禁烧第一责任人,要层层落实责任制,签订秸秆禁烧目标责任书,“谁主管,谁负责”。二是严管重罚。今年的秸秆禁烧方案和责任书已经明确,对措施不力,发现焚烧痕迹或点火现象的,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对往河道堆放秸秆堵塞河道造成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三是综合利用。要提高群众对焚烧秸秆危害性的认识,大力提倡秸秆还田,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从源头上防止秸秆焚烧现象的发生。县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国能生物质秸秆发电项目既为秸秆找到了去处,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真正让秸秆变废为宝,要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切实解决农民焚烧秸秆的难题。“四个到位”:一要责任到位。各乡镇、县工业园区要把抓好禁烧作为当前的一项中心任务,层层建立责任制,将禁止焚烧秸秆的工作目标责任到乡、责任到村、责任到地、责任到人。县乡干部要进村入地,包村庄、包户头、包地块。对于禁烧工作不力造成重大危害和影响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二要执法到位。县农业、环保、公安等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要发动群众,检举焚烧秸秆的违法行为,坚决遏制焚烧现象。三要督查到位。全县将组成4个督导组和32个驻乡镇督查组,分赴各地对秸秆禁烧情况进行督导督查,发现焚烧秸秆行为,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四要宣传到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和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转变观念,形成抵制焚烧秸秆行为的浓厚舆论氛围。
三、落实责任,确保完成年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树立抓经济必须抓环境、促发展必须抓环保的意识,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从年开始,我县已将环保工作纳入年终综合考核范围,今后要加强对污染减排、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认真落实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层层分解、逐级考核,确保完成各项环保目标任务。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导致污染事件发生的,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坚决依法从严查处。
(二)强化队伍建设。一要强化过程监管。切实提高环评意识,彻底扭转“重审批、轻监管”的被动局面,支持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凡是正常的环境执法行为,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干扰执法监管。二要提升队伍素质。要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廉洁高效的环境执法队伍。广大环境执法人员要树立不徇私情、敢于碰硬的工作作风,务必做到阳光执法、文明执法。
篇8
一、*县畜牧业现状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龙头带动,机制创新,科技升级,产业循环、优化环境,使畜牧业渐渐步入了集约化、产业化、工业化、生态化的发展快车道,使全县畜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可喜局面。回顾近几年来畜牧业发展,一是畜牧产值不断攀升。十四年来全县畜牧产值以年均递增25%的增幅持续增长,20*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4.3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5%,畜牧加工产值达到17.5亿元,人均牧业产值5748元,按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三项指标综合评定排序,已连续14年位居全省第一位。二是畜禽饲养量成倍增长。20*年全县规模化猪场42个,出栏生猪41.1万头,30万只肉鸡饲养厂达到165个,出栏肉鸡达到5339万只,名列全省第一。三是食品加工总量不断膨胀。20*年全县拥有肉鸡生产线3条,时宰肉鸡达到1.8万只,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时宰600只羊肉加工生产线1条,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1.*万吨,年产2.5万吨及1.2万吨熟食生产线各1条,年产熟食3.6万吨,出口熟食5800吨,创汇1500万美元,位居全国前十强。四是疫病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先后投资300万元,建成了省级动物检测中心和龙头企业化验室,配备了酶标仪、PCR等化验监测设施,完善了疫情测报站的建设,强化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预警机制,使全县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严防了重大疫病的发生,做到了“有疫不爆发,有病不流行”,从而保障了畜牧业安全。五是投入品监管程序更加规范。对生产投入品建立了源头追溯制度,采取了定期抽检方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及使用瘦肉精等违法行为,净化了全县畜牧生产资料市场。20*年,全国“瘦肉精”大检查中,淇县抽检380份尿样中,未发现一例违禁药物使用情况,受到农业部的表扬。几年来,淇县先后被农业部、省委、省政府授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全国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县”、“畜牧强县”“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回顾二十年来发展历程,我县明确提出了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畜牧业这一宏伟目标,以经济、社会效益的持续高速发展为背景,以创建我县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为主线,以建设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小区为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产业发展为环境管理服务,合理规划,科学决策,在推动畜牧环境建设和循环经济工作快速发展。
二、我县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从生态学方面讲,我县经济是一种传统经济,这种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这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我县经济的发展是格格不入的,特别是在畜牧业发展方面,畜牧生产所导致环境污染的影响是不言而寓的。例如:鸡粪对环境的污染和细菌、病毒的传播,生产废水的浪费和污染等。在这种形式下,我县迫切需要发展畜牧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及防治动物疫病和保证畜产品安全的先进经济模式。为此,我县畜牧业必须走新型产业化新思路,提高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水平,加大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和保护环境,在政策上多多给予扶持,促进我县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而我县发展畜牧循环经济已有一定基础,这种发展是由自发到自觉而成的。具体做法是:
(一)我县把畜牧业发展同环境质量改善的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支持,利用成本和价格等市场规律来影响企业的行为;以公司为依托,搞自动化饲养、清洁化生产,食品标准化加工、安全化生产,形成了生态产业化综合经营模式。养殖户利用粮食作物秸秆来饲养,实现过腹增值,生猪粪可综合利用,生产沼气,经过集中发酵、消菌,形成优良的有机肥返回农田,消除污染,利用了资源,形成了生产的生态良性循环。依靠科技进步,变废为宝,生产生活废水含有机物较多,经过处理达标后灌溉附近农田,为农民节约了每年的化肥支出;鸡、猪粪加工有机肥料向市场出售;生产用的废旧塑料袋、包装箱由包装厂进行回收再利用;鸡、猪无大的利用价值的副产品卖给养殖场喂鱼、喂雕。
废物处理处置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拉动环保产业、促进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为最终不能被有效利用的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保障环境安全,畜产品安全,维护群众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大力倡导园区生态型生产,让环境保护贴紧经济,围绕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开展工作使上游生产的“废料”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材料,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争取做到“零排放”;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1、把鸡血“变废为宝”,进行了深化加工。以前,屠宰毛鸡的鸡血,没有充分利用。目前建设了鸡血车间,这个车间通过对鸡血的过滤净化、高温杀菌等一系列生产工艺,使鸡血得到有效利用。
2、充分利用鸡羽毛,建设了羽粉加工车间。以前,屠宰毛鸡的鸡毛,没有充分利用。后来,建设了羽粉车间,通过对羽粉的等系列生产工艺,使羽粉变成了饲料添加剂。
3、将鸡肠转为其它水产和动物的饲料,把次生品得以有效利用。
鸡肠实用于养鲶鱼、狐狸、养貂,根据市场情况作为副产品进行销售,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4、把鸡粪进行进行深加工销售,变成了果农瓜农的有机肥料。
鸡粪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深受果农瓜农喜爱。为此,企业对养殖场的鸡粪,都销售给果农瓜农,增加了企业收入。
5、利用猪粪生产沼气。充分利用全县规模化猪场多的优势,在场区建设沼气池,以解决规模化猪场的供电、供暖等生产、生活费用高的矛盾,并把经过集中发酵、消菌,形成优良的有机肥返回农田,即消除污染,又利用了资源,形成了生产的生态良性循环。
6、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建立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与循环经济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即利用畜产品生产高档服装革、医用肠衣等,利用家畜内脏、头血进行生化制品加工,特别是以“原料——产品——废物”为特征的动脉产业和以“废物——再生——产品”为特征的静脉产业相结合形成循环发展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群。
近年来,我县把把发展畜牧循环经济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重要举措,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结构,着力解决结构性环境问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解决结构性污染,从淘汰高能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生产工艺入手,立足于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高畜牧产业化的水平和效益。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筹划和建设了包括生产废水处理厂、有机肥加工厂、废旧物处理加工厂等一批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增加企业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推动畜牧业生态建设。依托国内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机构,建设生态产业孵化基地,优先安排环保科技示范工程,推广最佳实用污染防治技术。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引导和管理,逐步形成规模,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资源综合利用中发展循环产业。
目前我县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还未转到体现以全过程控制、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削减污染物排放的清洁生产上来,与循环经济的理念相差甚远。二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三是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四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完善;五是技术落后,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六是全民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在理论思维、实现途径、操作方式等问题上的借鉴与创新,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今后发展循环经济计划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实践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围绕“三步走”目标和畜牧大县战略举措,按照既定的方针,着眼于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全县畜牧业生态环境要年年有变化,力争通过努力,实现新跨越。按照“发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增强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企业效益,让企业也稳步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初步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构筑初级生态企业基础,初步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格局。生态环境整体改善,为畜牧长远发展和生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二要组织重大示范项目。要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重点,选择具有标志性目标和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
三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不要仅仅搞示范,还要使示范的技术开花结果,发挥效益。技术推广这个环节很重要,特别要做好推广技术的筛选、信息传播和技术服务工作。
篇9
怎样确认环境成本,目前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是为达到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当前,我国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环保样品标准。企业要达到这些标准要求,必然要发生一些增加环保设备投资及营运费用。
二是在国家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例如:有些国家实施的环境税、环境保护基金的征收和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的排污费等,均属于国家运用经济调节手段而发生的企业费用。此外,也有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市场交易行为而发生的环境成本费用,如美国实行的“排污权市场交易制度”,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排污权的市场交易买卖排污权,从而发生环境成本费用或环境保护收益。
那么,如何进行环保会计核算呢?
环保收费的会计处理
环保收费的目的有二:第一,为刺激污染者治理污染,降低排放量和排放浓度,以达到一定的环境质量标准。我国征收的超标排污费高于治理费用就是要防止排污者宁可交纳排污费而不愿治理。第二,通过排污收费来为社会开展污染防治提供必要的资金。环保收费这种经济刺激手段,扩大和完善了现行的环保政策,有利于保护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但是,环保收费制度只有纳入会计核算体系,才能达到其目的,发挥其作用。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应付的环保费用,企业应设置“应付环保费”科目,并须在该科目下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对于不同的环保收费情况,应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1. 产品生产排污的会计处理。排污是指向大气、水中排放有害物或超标热量、噪音等,应对其进行专门检测,按照对环境的有害程度来测算。在企业产品产量与其排污量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时,发生的排污成本是一种直接费用,应该与企业生产过程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一起,计入产品制造成本。计算公式如下:某产品污染成本=该产品产量×单位产品产生的排污量×排污收费标准单价。这种污染成本是产品的变动成本,它同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一样,应作为一个独立的成本项目,这样可以严格区别产生不同排污量的产品和不同产量的排污产生的污染成本。不平均分配不同排污量和不同产量发生的污染成本,有利于分清责任,使环保收费这种经济手段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解决各行业交纳排污费苦乐不均、收费方法计算欠妥的问题。在产品生产完工后,将排污费借记“生产成本――直接污染”科目,贷记“应付环保费――排污费”科目。在产品产量与排污量不成正比、排污量小、不易确定排污主体,或者排污发生在产品固定成本范围之中时,将环保费用借记“制造费用――排污费”科目,贷记“应付环保费――排污费”科目。
2. 使用排污物品(污染品)的会计处理。使用某些排污物品,如使用油会恶化水质,废油还有致癌作用;使用石油、汽油、煤炭等矿物燃料会污染空气,排放SO2、CO2等。购买这些排污物品时,除支付售价外还应追加排污费,直接计入这些排污物品的采购成本。如果将这些排污物品当作原材料使用,对其追加收取排污费的计算公式如下:使用某排污物品应追加收取的排污费=该排污物品购买数量×该排污物品单位数量加收的排污费。企业购买排污物品时,借记“原材料”或“材料采购”科目(购价+排污费), 贷记“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科目(购价)和“应付环保费――排污费”科目。
3. 不可回收包装物的会计处理。不可回收的包装物会导致固体废弃物数量增多。对于不可回收的包装物实行收费可以促使生产者、销售者改进包装,回收包装物,减少废弃包装物。所谓对于不可回收包装物实行收费,是指企业销售不可回收的包装物,要根据其污染环境的危害程度交纳污染费。不同质料包装物的收费标准应有不同,其一般计算公式为:某包装物污染费=售出该包装物的数量(或重量、体积)×该包装物的单位收费标准。销售不可回收的包装物时,借记“产品销售费用――未收回包装物污染费”科目,贷记“应付环保费――包装物污染费”科目;如果企业使用押金等方法回收包装物,在收取押金时,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包装物押金”科目,同时,借记“产品销售费用――未收回包装物”科目,贷记“应付环保费――包装物污染费”科目。在收回包装物时,应于收回的会计期间扣减已经实际交纳的包装物污染费,借记“应付环保费――包装物污染费”科目,贷记“产品销售费用――未收回包装物”科目,其计算公式为:收回已交包装物污染费应冲减的应付环保费=回收包装物数量(或重量、体积)×该包装物的单位收费标准。
4. 人员排污费的会计处理。企业人员每人每天都要排放污水、悬浮固体、可氧化有机物等,所以应该向职工所在企业收费。企业人员排污量与人员数量成正比。由于企业各个会计期间人口数量不等,因此收取人口排污费要按不同会计期间计算:某一会计期间企业人员排污费=人员数量×单位时间收费标准×该期间的时间。企业在每一会计期末按实有人员支付排污费时,借记“管理费用――人员排污费”科目,贷记“应付环保费――人员排污费”科目。
5. 固体废弃物的会计处理。对于工业、施工企业废弃物,凡能确定是何种产品或工程产生的,可计入其成本中。对固体废弃物收费的计算公式为:某种固体废弃物的收费额=该种固体废弃物的重量(或体积)×该种固体废弃物的收费标准。商贸企业排出、抛弃的废弃物的品种一般较多,产生废弃物的根源也较多,不易确定其负担费用的对象。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中,经营费用是指企业在整个经营环节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因此,可把排放废弃物的费用计入“经营费用”科目,借记“经营费用――废弃物收费”科目,贷记“应付环保费――废弃物收费”科目。
环保成本的会计处理
企业所发生的环保成本主要包括环境预防成本、环境治理成本和环境损害成本,企业可设置“环保成本”科目予以核算,为了具体反映和监督各项环保成本,还须在该科目下按成本项目设置明细科目,核算各项环保成本的详细情况。环保成本支出应视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第一,按资本化处理。即将企业为实施环境预防和治理措施而购置或建造的固定资产作为资本支出,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分期计提折旧时,借记“环境成本――环境预防成本(或环境治理成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将不形成固定资产的长期其他环境预防费用和环境治理费用作为递延资产,分期摊销。形成递延资产时,借记“递延资产――环境预防成本(或环境治理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分期摊销环境预防成本或环境治理成本时,借记“环境成本――环境预防成本(或环境治理成本)”科目,贷记“递延资产”科目。
第二,计入期间费用。即将数额不大的环境支出费用计入期间费用,不作资本化处理。企业支付排污费时,借记“管理费用――环境损害费用(排污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第三,作为或有负债。是指与环境有关的、将来可能支付的费用,在能够被合理而可靠地确认(估计)和计量时,可作为或有负债入账;如果无法得出一个合理的估计数,但它又是重要的,就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篇10
关键词:矿产资源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环境恢复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084-01
查清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状况,加强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积极推进矿产土地复垦,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在不断加强,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力度却没有跟上,甚至远远落后于环境破坏的速度[1]。必须根据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以及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1 深入开展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调查评价
1.1 实行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并实行政府主导、矿产企业配合、社会参与的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制度,对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地质环境背景、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工矿废弃地状况、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情况等调查评价工作,查清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变化趋势,合理评价和划分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影响区域,提出改善环境的对策建议,为因地制宜地开展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矿产企业要依法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与综合治理方案。
1.2 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特别是基层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建设,建立重点区域和重点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重点矿区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及时预报信息,开发应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及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报告制度。
2 加强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把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开发矿产资源的必要条件之一。新建、改建、扩建矿产企业必须执行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提交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应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目标、措施和资金预算,经有关部门参与的规划论证后作为申办矿产企业许可证的依据。制定和完善矿产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切实加强矿产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禁止新建对地质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的、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
加强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制定完善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引导并强制矿产企业边开发,边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行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年度检查制度和不定期抽查制度,生产企业应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反映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年度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要求,造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破坏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限产或者关闭。
2.1 新建矿产企业
必须符合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准入条件,即必须具备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矿山环境影响报告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报告,并依法缴存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保证金。经审查,若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影响和破坏较大或遭破坏后难以恢复治理,则实行环境一票否决制。严格实施“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落实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责任制。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不允许在禁止开采区内勘查和开采矿产资源。
2.2 改扩建矿产企业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落实矿产企业环境保护和恢复责任制,按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保证金。在改扩建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三废”排放总量应有效控制并达标排放。
2.3 生产企业
矿产企业应编制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环境保护专项规划,落实保护和恢复责任制。矿产固体废弃物、废水及废气应按相关标准和规定处理达标后排放,对引发的地质灾害应积极治理。生产中必须做到边生产、边恢复(治理),对治理不力、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应依法责令其停产整顿,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
3 矿产资源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
3.1 因地制宜地进行环境恢复治理
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必须依法明确责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按期完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处理。针对矿产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依据其诱发原因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采用恢复治理措施和方法。
3.2 多渠道投资进行环境治理恢复
按照不同类型矿产资源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区别对待,充分调动多元经济成分投入环境恢复治理之中,加快环境恢复治理的进程。对于新建和生产企业,全面实施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对已关闭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竞争出让复垦土地和整治工程使用权等方式,鼓励多元化投资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3.3 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土地复垦
要建立土地复垦监管和监测制度。新建企业没有土地复垦方案不予受理开采矿产资源申请。加强生产企业对损毁土地的复垦,实行并完善损毁土地复垦的鼓励政策,引导和鼓励各方力量从事土地复垦,扩大投资主体范围,加快废弃地的复垦。明晰复垦土地的产权,在优先安排农业利用的前提下,鼓励多用途使用。
3.4 学习开采资源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经验[1]
2010年全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场会在太原召开,会议旨在探索强化煤炭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的制度与政策,学习和推广山西在煤炭矿山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先进经验,推进建立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保证金制度,全面加强我国煤炭矿山和其他类型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如平朔公司在资源开发的同时,不断加大绿化复垦和环境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建设高标准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专家联手攻关的方式,不断拓展和深化生态建设内容、层次,促进了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先后与多所院所院校共同承担生态重建与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致力研制与应用新技术、新方法,通过采取综合开发利用复垦土地、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等措施,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 上一篇:税务基础管理
- 下一篇: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