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行业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行业培训方案

篇1

韩资背景的恪泰自动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KOTECH”)早在1991年便开始专注于电子标签拣货技术的研发和解决方案的提供,持续开发了DPS(Digital Picking System)、DAS(Digital Assorting System)、CPS(Cart Picking System)、DRS(Digital Return Goods System)

等拣货、分拣系统,以及最新自动化系统SORTER和AUTO PICKER,在韩国成功实施了多个大规模拣货项目。KOTECH上海法人代表,理事朴东俊先生结合服装行业应用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的具体案例,对电子标签拣货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电子标签拣货技术及其特点

在电子标签拣货系统中,每一个物料货位对应一个电子标签并通过仓库管理系统(WMS)进行管理。其工作原理为:WMS根据订单需求发出拣选作业指令后,电子标签拣选系统根据指令信息自动点亮被拣商品货位对应的电子标签,并显示相应的拣选数量等信息,同时,被拣商品所处的货架会亮起信号灯,拣货人员步行(或者结合AGV等方式)至准确的货位,按照电子标签显示的信息进行拣货作业,然后按灭电子标签,从而完成拣货。电子标签拣货系统构成图如图1所示。

目前,常见的“人到货”拣选方式包括清单拣选、RF拣选、语音拣选、电子标签拣选四种。对于电子标签拣货系统的效率优势,朴东俊结合具体应用进行了对比。根据KOTECH客户――美国L公司在同样拣选环境下做的实验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到,电子标签拣选在效率方面明显更具优势。具体实验数据为:清单拣选127秒完成、RF拣选104秒完成、语音拣选96秒完成、电子标签49秒完成。

电子标签拣货系统在服装行业的应用

基于电子拣货标签系统的简便性及高效性,在拣货频率较高的连锁零售、化妆品、医药、服装等行业均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突出效果。通常来说,电子标签拣选解决方案主要有接力式、超越式、固定卖场分拣、流动卖场分拣等方式,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拣选方案时,必须分析产品特性、场地、人力、物流等因素。

针对服装行业季节性明显、库存位置需按季调整、新品需按季铺货等特点,朴东俊对KOTECH如何利用电子标签技术为服装行业提供拣选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

1.服装行业的需求变化

随着电商的迅速发展,服装行业的市场环境和订单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如单件出库比重增加,少量、多频率的配送要求,数据化快速配送要求等。为此,服装企业急需通过拣选效率的提高增强物流竞争力,解决出库准确率低、差异单数量多等瓶颈,同时实现物流数据透明化,完善库存管理,以减少退货、减少拣货人员和缩短拣选时间等。

2.电子标签拣货系统适合的服装企业类型(客户需求分析)

(1)单次出库数量少,款式多,有铺货及补货流程的企业;

(2)对当天出库的店铺集中拣货既准确又快捷;

(3)自动打印装箱明细以方便查验;

(4)引进称重复核技术,降低出库错误率。

3.电子标签拣货系统的应用效果

(1)人员调配及管理完善:经过简单培训,初学者也能执行所分配任务;淡旺季可差异调配人员。

(2)工作时间缩短及人员节约:拣货人员数量大幅下降,平均减少一半以上;无需加班,避免订单商品出库延迟带来损失。

(3)提高准确率,减少错误率:减少差异单、误出货、误配送等操作失误;出库准确性提高带动库存的正确性。

(4)其他效果:差异单的自动处理,可节约修改时间,提高效率。

KOTECH的电子标签

拣选解决方案

据朴东俊介绍,持续成长和发展的KOTECH结合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特点,不断对电子标签系统进行改良,目前陆续开发了LCD电子标签、小型电子标签、信号电子标签、方向电子标签、感应电子标签等,并以此为基础设备,进一步提供DPS、DAS等拣货及分拣系统。其中,DPS主要应用于连锁零售、医药、化妆品等行业;衍生于DPS的DAS则适用于服装行业。DAS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见图2)在韩国服装行业占有95%以上的市场份额,并逐步在中国市场打开局面。目前在中国物流中心使用DAS系统的服装企业包括衣恋、百家好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

如,中国某知名服装企业在其占地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投入DAS及自动分拣系统DSS(Digital Sorting System)后,实现了完善的人员管理及库存管理,在提高订单商品出库效率的同时,提升了拣选准确度,具体效果见表1。

电子标签拣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篇2

关键词:服装设计;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在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上延续两种主要的培养模式:一种是偏重于服装款式设计的艺术设计;一种是偏重于服装生产技术和材料分析的服装工程。然而,服装教育界对于服装人才的培养到底是偏向艺术还是偏向技术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其实,如果分析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人才能力需求的特点就不难发现,坚持服装通识教育,夯实学科基础课程,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分专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才能真正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服装行业与服装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向服装生产强国迈进,目前我国服装业正处在由加工生产走向品牌创造的转型期。因此,国内的服装教育应适应中国服装业的实际现状,注重培养满足企业产品研发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把“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作为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服装行业发展状况。以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培养目标避免了以往两种服装教育理念的矛盾,因为只会画画的设计师和埋头苦干的技术工人都不符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的。如今仍然有一些高等院校的服装教育急功近利,为了让学生在服装大赛中脱颖而出,片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导致学生偏离服装实用的本质,进行一些所谓的创意设计,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服装企业的产品研发工作。此外,这也导致了一些高等院校服装教育忽视服装技术能力的培养,认为这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实际上,服装创意与设计产品的实现都需要以服装技术作为支撑,离开了服装技术谈创意是纸上谈兵。虽然我国的服装高等教育与服装企业有了一定的合作项目,但这种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还较少。主要原因是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高校有独立的管理制度,两者要想融合,要么企业从长远规划发展目标,适应高校独立的教学管理制度,把企业资源引进高校;要么高校有更开放的管理制度,把一部分教学任务融入企业产品研发过程,采用“走出去”的办学方法。不管现状如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一定是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二、国外高等教育院校服装人才培养模式

1.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

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作为英国最有名气的大学之一,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第一要素,坚持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采用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三明治”式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在前两年学习设计、纸样技术、服装制作、营销管理、纺织品、生产制造和CAD技术等一系列的专业基础课程。第三年学生到工厂实习,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学生可以发现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关的工作。从款式设计、纸样技术、工艺技术到产品开发的整个流程,学生实践的环节越多,越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且在实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第四年的毕业作品创作打好了实践基础。通过进工厂实践,学生的作品往往会更加贴合市场,产品设计也会更加成熟。第四年学生可根据学校提供的课题与自己的实践能力、兴趣相结合进行毕业设计创作,从而提高独立研发产品的能力。“三明治”式培养模式既解决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是学生取得实践经验的好方法,也使学生第四年回校学习更加有的放矢,对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此外,“三明治”式培养模式还间接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学生在工厂实习期间会更加明确未来所从事的行业,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并且一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就直接签订了劳动合同,解决了就业问题。

2.日本文化服装学院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成立于1919年,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作为日本乃至亚洲服装教育最为出色的学校之一,日本文化服装学院一直是服装教育界学习的楷模,它先后培养出三宅一生、高田贤三等国际时尚大师。该学院坚持“教育适应产业发展”的办学宗旨,以产业发展状况引导高校专业设置,以产业需求为依据确定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根据设置课程,根据课程内容选定师资。由此可知,以产业发展为出发点进行人才培养是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的特色。日本文化服装学院认为未来的服装行业一定向精细化发展,包括行业分工的精细化和人才能力的精细化,再有能力的人才也不能完成行业里的全部工作,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更加注重知识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根据行业现状分别设置了侧重于理论研究的服装社会学科和侧重于实践技能的服装造型学科。服装社会学科又细分为服装历史学和服装社会学两个专业方向;服装造型学科也细分为服装造型、服装设计、服装科学三个专业方向。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但是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立体裁剪、服装设计、纸样技术、服装缝制工艺等。这些专业基础课为不同学科方向的发展与沟通提供共同的专业知识。当然,为了适应行业内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日本文化服装学院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短期教育,如设计专攻、技术专攻、营销专攻、管理专攻、流通专攻、工艺专攻、服饰配件专攻、服饰文化专攻等。短期专业培训大大提高了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及时改变人才培养方向。

三、中外服装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不

管是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还是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现状密切结合,也就是说,教育服务于产业而不能脱离产业,教育源于产业而高于产业。在这方面,我国的服装高等教育需要学习这两所高校的特色,注重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服装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服装教育采用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完成作业”三段式课堂教学方式,则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主动性,甚至导致教育与产业、市场脱节。此外,如果学校开设的服装设计实践方面的课程的课时较短,也会限制学生深入了解服装设计市场和产业。

四、我国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服装设计专业是以“艺术与技术互动”为基础的实践类专业,该专业教师应结合我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

1.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制定培养方案

随着我国由服装加工大国向品牌创造大国转变,服装行业对创意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设计师在企业产品研发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企业对于所谓国际顶尖设计师的需求并不急迫,更需要能够根据企业风格进行实际产品研发的设计师,即所谓的产品设计师。与国际大牌设计师相比,产品设计师从事更为复杂的产品研发与生产工作,所以需要掌握从设计到生产各个环节的知识。因此,高校在确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教学部分,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实现教学内容贴近服装行业发展。

2.转变固有的培养方式,构建以“项目为主”的课程体系

如果我国服装高等教育教学引进企业产品研发流程,采用一系列企业项目或者真实课题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那么学生在完成一系列项目的过程中必然能够培养综合创新能力。这也意味着实现了服装设计教学从以课程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变,从而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

3.利用慕课解决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

在服装设计教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艺术和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其往往受到忽视。慕课作为一种网络资源共享课,为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了优质且丰富的资源。如果利用慕课完成大部分的理论教学工作,也就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障,从而能有效提高服装人才培养质量。

4.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的教学过程大多是在实验室或教师工作室中完成的,为学生的广泛实践提供了保证。多样化的实践方式是服装高等教育亟须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教师工作室、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各类专业实验室、校企合作项目等,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由被动学习转向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5.持续推进“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水平

服装专业作为综合性专业,需要的教师不是单一的理论研究型或实践应用型,而是具备两者特性的“双师型”。“双师型”教师不但具有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精于专业实践。服装设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既能将服装行业的知识、技术与技能相互渗透、融合,又能将其转化为服装产品,并且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因此,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服装高等院校的重中之重。服装高等院校应通过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进服装企业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五、结语

我国的服装高等教育必须适合我国的国情,以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为导向,结合服装行业亦艺亦工的特点,进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样才能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闫冰.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多维培养模式分析.轻纺工业与技术,2015(6).

篇3

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国松、执行会长李刚、常务会长秦自成等领导,以及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斌、郑州娅丽达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孙立、郑州云顶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涛等600多家河南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李刚作了以“深入推进‘五大工程’,推动落地重大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河南省服装行业2014年工作要点”报告,并邀请郑州逸阳服饰电子商务代表进行经验推广交流。会议宣告了河南服装“电商联盟”成立,郑州逸阳服饰董事长刘涛任首届理事长。

本次会议充分展示了郑州逸阳服饰电子商务自2010年至今的发展成果,让与会人员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及目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不少服装企业希望加入电商联盟,以期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同心同力将河南的电商行业和服装业做大做强。

电商力拓线上渠道

2014年,将是河南服装业新的历史起点。本次会议成立的河南电商联盟是由360搜索郑州营销公司、阿里巴巴郑州产业带、郑州逸阳品牌女裤等30家成员单位发起,由河南省内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个体商户、企业、教育机构、学术机构、社会团体以及行业组织等行业自愿组成的,已有百余家河南省服装企业加入的联盟组织。

电商联盟的组建,将使河南服装品牌在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拥有系统化、规模化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可以更加快速地拓宽服装企业营销渠道。电商联盟甄选了优秀的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营销,“大淘宝”全网营销解决方案,“指尖精品店”微营销移动互联应用服务,顺应大数据时代,帮助服装企业在更高起点上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已成为传统服装企业发展转型不可或缺的渠道。利用电商平台,中小服装企业可降低超过一成的运营成本,提高15%左右的市场份额。”李刚说。

电商联盟成立以后,将在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建立占地超过300亩的河南服装电子商务物流园区。这个集商务办公、商品展示、订单处理、数据中心、仓储配送中心、电商培训、配套公寓、文化餐饮、娱乐休闲等模块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园区,抓住郑州航空港经济区的建设机遇,为中部区域营造了发展电子商务的氛围,打造出了电子商务服务商圈。这里将有专门的物流集散地,可容纳至少300个商家,更加便于河南服装企业之间互动交流,更大程度上优化了电子商务的便捷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曾指出,电商对实体商铺存在一定的冲击,但长远来看,线上线下又是优势互补、相互助推的,电商简化了中间环节,将更多的优势资源直接呈现于消费者的面前。消费者获益,就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根基,也是企业发展的源头。

逸阳电子商务中心成立于2011年3月,从3个人的小组织已成长为150人的电商团队。在2013年淘宝“双11”活动中,逸阳女裤达到全网日销售3000万元的销量,其中逸阳旗舰店日销售额2500多万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90%,成为天猫女裤行业的领导品牌。

“五大工程”保驾护航

本次会议中,李刚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放出的一系列政策红利,确定了河南省服协未来一年的工作方向,深入推进“五大工程”,科学谋划,主动作为,推动河南服装快速发展。

具体包括:深入推进“巧媳妇工程”。2013年全行业有65家“巧媳妇”示范企业,企业用工“三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而且生产能耗有效下沉。在2014年,将新增300个示范工厂,遍布全省30个市、县,安置20万青壮年妇女就业。

深入推进“安家工程”。2013年累计走访企业3000余家,收回调研表2800余份,需求工业厂房面积近500万平方米,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需求100万平方米,意向投资额约为100亿元。目前已为锦荣置业、中金汇仁服装孵化园等导入安家工程。今年预计建设12个园区及新型市场,落地14个项目,占地9000亩,建成300万平方米厂房。

深入推进“品质高提升工程”。建设河南品牌服装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产品质量建设。继续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知名度,争取推荐20个优质企业申报“河南省名牌产品”和“河南省著名商标”,推荐3~5个优秀品牌申报“中国驰名商标”。

深入推进“信用合作融资工程”。行业于2013年成立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城市商业信用合作社,累计为130家企业放贷5.2亿元,截至2013年底,共为河南服装生产和流通企业放贷7亿元。2014年计划发起成立服装行业发展基金,为中小企业建立以“政策牵头、行业主导、企业共建”的新型模式化融资服务平台。

深入推进“新型市场拓展工程”,建立“电商联盟”。全力打造河南服装“云销售”技术平台,在新兴城镇和城中村实行“一条街、一座城”的发展模式。

点线面发展共创繁荣

本次会议还就河南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对实体商铺的发展进行了“点线面”式的系统规划,即一个店、一条街、一座城的发展思路,建设特色新兴商业模式,让休闲购物走进生活。

在新兴社区打造“休闲娱乐一条街”。伴随着河南省住宅地产日趋成熟、新兴城镇化和城中村改造、新兴农村社区建设,当地涌现出大量的新兴市场和专业街区,这为服装产品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一项目充分整合业内资源,以区域内和周边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一定地域的居住区为载体,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属地型商业,满足人们生活、购物、文化、观光等多种需求。

河南服协新兴市场拓展工程办公室负责人李文杰认为,社区商业街具有四大优势:第一,商铺讲究“成行成市”,社区商业街整体打造特色商铺;第二,商业街相对传统社区商业内容更加丰富,购物休闲,两全齐美;第三,社区商业街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消费质量和生活质量;第四,社区商业街拥有固定的客流,开发商也具备一些优惠政策,可谓“钱景”广阔。

在县级城市铸就“购物生活一座城”。河南省正处在县域发展规划的初级阶段,县域核心商业区提升空间巨大,而河南省内服装品牌终端店面普遍存在“小而散”的问题,品牌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篇4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改革;服装营销;传媒人才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69-02

随着服装行业全球化局势加剧,全球采购以及全球销售的愈加频繁化,服装与纺织供应链管理备受重视。在产品周期急剧缩短,产品种类以及消费需求多样化的形势下,服装企业要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积极制定发展战略,培养适应市场变化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市场人才需求的引导下,积极培养兼具服装艺术专业技术知识以及服装营销管理知识的人才,探索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使其不但具有预测市场动向能力,判断商品价值能力,熟悉商品企划以及商品流程,能够合理制定营销战略的全面综合型人才,成为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与目标[1]。

一、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实际状况分析

据我国服装人才网的相关信息显示,2012年,我国服装行业对服装设计以及服装销售类的人才岗位需求在服装专业人才岗位总需求中占有的比例约为38.23%[2]。同时,近年来,服装品牌管理、服装品牌策划营销师等在服装设计以及销售类人才岗位中的需求大幅上升。当前,我国服装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正逐步由服装加工向服装品牌营销方向发展[3],在这一市场发展现状下,对服装行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能有机结合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市场等服装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商品企划与商业流程,具有时尚敏感性、商品价值判断力、市场动向预测能力,从而准确制定销售策略,满足服装市场全球化的需求。因此,在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要大胆开展课程改革,在将学生培养成“服装人”的思想基础上,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市场动向,实现从“作品产品畅销品”的转变,培养出真正的“技高品端”的复合型人才[4]。

二、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改革

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专业方向课程改革,首要步骤即是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服装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下,要与市场的人才需求接轨,培养集服装艺术、技术以及营销管理知识于一身,并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熟悉传播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在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5],实施改革,有机串联离散与独立的知识点,在实践中糅合各门独立的课程知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有效联接。因此,在改革实践中,要以产品认知与陈列、消费者与竞争着定位分析、营销策略制定、产品宣传、服装搭配、客户管理以及售后服务及信息反馈等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行业与企业调查与市场反馈,加强精品课程与实训项目的建设,以工作岗位为纽带,将服装专业零散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工作过程与职业能力分析,培养学生的服装营销知识与传播知识。

(二)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

1.课程体系设置。在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实践中,要有机结合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的培养理念[6],立足于国内外服装市场发展实际,积极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有机结合专业发展方向,积极建立合适的课程模块,突出各专业知识的复合与穿插,有机结合艺术设计、产品宣传与营销以及品牌管理,大力建设适合服装营销以及传媒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将服装营销企业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全面培养学生市场分析能力、服装营销企划能力、整合管理能力等职业能力。此外,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要重点较强实训教材建设。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加大实训课程比例,重视实训课程建设,如视觉终端综合实训、服装市场营销基础、服装商贸、时尚传媒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教学课程改革下,要积极实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为学生创造与企业合作,展开课题研究的机会,并大力建设教育合作项目,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交流,强化学生的营销实战练习,从而实现“校、企、社”联合培养的教学方式[7],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在改革实践中,要立足于学情,合理设置教学任务,打破传统用教学的空间限制,以体验式教学为主体,并辅以案例教学发、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入职业环境中学习,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服装营销课程的教学中,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由企业提供服装营销课程项目以及兼职教师资源,根据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以及学生实际,加强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的合作,实现服装营销课程与企业岗位的无缝联接[8],根据岗位要求,精心设置实训项目与学习情境,并结合企业的相应案例,建立服装营销企划教学资源库,并结合教材进行讲解,强化学生的交流讨论与总结,分组完成实训项目,在具体的岗位中体验服装营销企划的工作过程,在体验式教学中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掌握服装品牌策划与营销企划的知识,促进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

(三)优化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要有机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善用网络资源,加强学生对传播知识、营销知识的培养,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完善教学。一方面,在改革实践中,要充分重视涉及服装营销以及传播的核心课程的网站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增加新型的网络教学环节,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培养服装传媒人才与营销人才提供给支撑与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加强门户网站建设[9],实现网站资源共享。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pop-fashion”等有关服装专业的门户网站注册,充分发挥网站激励机制,定期从门户网站中获取关于“产品品牌宣传与传播”、“服装营销”等资源,通过门户网站中的分享实践以及巨大的信息资源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此外,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服装营销能力,还可以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有机结合网络技术,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服装网络销售[10]的体验,在拓宽学生专业视野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强化实践教学,拓宽实践教育渠道

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要重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改革实践中,要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拓展实践教学的渠道,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发展成为应用型人才。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积极加强实践中心平台建设。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结构,积极建设“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育实践体系,积极创建科研创新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创新活动。同时,积极建设校内服装试验商场、服装实习与实训基地等。使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服装CAD机房、服装生产车间等实践平台,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利用校内服装生产车间,指导学生完成“橱窗陈列”等实训项目;并在装有illustrator软件的CAD机房中,指导学生完成产品研发企划、陈列设计、卖场平面图绘制等实训项目,模拟企业环境,展开实践操作,提高实践平台的利用效率,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此外,根据服装类别的差异,结合企业服装营销管理的特点,加强与不同业务范围的企业合作,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企业业务特点以及专业特色,合理设置实训教学内容,加强企业的介入,为学生创造接触企业文化、具体岗位工作的机会,从而使实训教学内容与企业、市场的需求相适应,为社会培养合格且实用的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

2.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服装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最为突出的特征。鉴于此,在改革实践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必须适当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进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叉教学,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因此,服装系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讲目标服装作品进行商品化,积极展开包装策划、制定服装产品的宣传企划,加强服装品牌传播、加强服装卖场与价格的定位,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发展成为服装品牌营销传播的过程,以多元化的渠道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五)优化考核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利于检验改革成效,加强对改革存在的问题反馈,从而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进行反思,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中,要积极转变单一的试卷评价方式的考核制度,在考核中,不单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积中学生职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优化考核方法。在评价中,有机结合学生自身评价、老师评价以及企业评价等评价方法,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建立起包括对学习方法、过程结果的教师评估与学生个性自评的评价考核体系,积极完善评价考核指标。例如,评价学生个性时,可有效参考学生在完成实训项目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方法、协作能力、个性发挥状况以及工作效率等指标,展开全面的评价。

(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机制

为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的效果,培养合格的服装营销与传播人才,在改革实践中,有必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的有序高效开展,提升教学的质量,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支撑。首先,要加强校内师资选拔,积极实行教师专项培训,并加强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进入企业研修的机会,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积极建立专职教师培训项目,为从事服装营销教学的教师提供进修机会,鼓励其考取“陈列师”资格等。其次,强化“政、校、企”三方互动[11],积极聘请校友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专家等进入学校,承担一定的课堂教学任务,分享其经验,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途径,从而发展“三方互动”的在校教育,增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再次,积极加强专家资源库以及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家资源主要包括院校、企业以及服装行业中的名师资源,不定期邀请他们来校召开研讨会、积极开展讲座与培训,向学生传递服装行业新动态,使学生了解就业新资讯。同时,合理配置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实现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为教学提高重要支持。另外,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积极完善服装专业教育的保障机制。

综上所述,在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实践中,首先要了解服装行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实际制定包括素质培养体系、专业知识教学体系以及能力训练体系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积极加强创新教学平台以及教育资源建设,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团队协作等方式,强化对外交流,积极探索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加大实践教育力度,做好总结与评估工作,不断修订与完善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推动服装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衍,陈东生.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教学内容改革[J].山东纺织经济,2011,(12):108-109.

[2]王衍.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3):72-73.

[3]黄娜,李琴.“实境耦合”模式下的服装营销方向课程改革探索[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25-28.

[4]邓超.我国大学服装设计专业课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5]吴春胜.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8,(18):301.

[6]高昌苗.中外高等教育中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7]曾丽.中美应用型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学分制对比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21-25.

[8]杨东.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J].华章,2011,(32):241.

[9]张海彬.关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4):128-129.

篇5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必要性 实施方案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育部也在相关文件中提出要求,应积极推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由此,为顺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教育;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业能力人才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其基本内涵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培养其创业意识,训练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1世纪,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中国只有加大力度培养高素质人才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对于高校来说,培养与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具备创业能力、能够应付未来社会发展挑战的人才乃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服装行业缺少创新型人才,服装创业者缺乏系统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势在必行。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能起到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物质产品的丰厚,大学生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满足这一需求提供了条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可选择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去发展,通过创新思维方式去探索和突破。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展现个性、发挥潜能提供充足空间,使他们尽早地具备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并为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三)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自主创业逐渐成为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新出路。自主创业需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依托,因此高校应转变观念,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节省了原有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充分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就业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育的实施方案

(一)创建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首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中,创新创业实践课与专业理论课互补配合,相互渗透。其次,优化课程结构层次,合理配置必修课与选修课,合理制订课程内容及分配课程学时,提高课程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力争创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增设实习环节,鼓励学生结合专业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跨专业、跨学科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

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服装行业特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课堂中。实践课与理论课相互配合,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多运用启发式、互动式、项目式、案例分析式、主题式、调查研究式、专题讨论式、开放式等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有效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服装品牌讲座、服装设计竞赛、人文素养与思想素质教育、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训练等第二课堂活动,将其整合并形成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四)提升师资力量

要培养创新创业教育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国际合作、与海外资深教师交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从企业中聘请一些既有管理经验又有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设计师、成功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来校做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创新创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另外,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参与企业设计任务、创办经营企业以及各种研究活动,增加管理实践经验。

(五)创建“校企共同体”

要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促成校企合作,积极拉动企业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当中,以此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专业性与系统性。同时,高校可与企业一起建立“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与经验,通过资源共享促进专业人才的交流与互动。一方面,高校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到服装企业进行学习与交流,借鉴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与设计经验,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定期派专人到学校考察,了解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建设性意见。另外,高校还可以积极推进校企文化一体化,完善校企合作联动机制,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而提升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与创业。

(六)建立全社会支撑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支持。首先,高校应借助相关优惠政策做好咨询、协调与各种相关服务,为学生建立起社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优良环境。其次,应建立政府、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有效沟通协作机制,打造一个三方联动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最后,大力开发社会扶持力量,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撑体系,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受益者。

结语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促进市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高校应不断探索实践,力争培育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6).

[2]蒙贺伟,李辉,古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1(1).

篇6

一般,一枚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超高频不干胶电子标签是由超高频Inlay与不干胶材料覆合而成,后道的加工方法根据不同的交货规格还可以进行模切、冲切等工艺操作,而Inlay是由超高频天线和芯片经过导电胶绑定而成,该Inlay就是RFID标签应答器,无线电频率在860MHz 960 MHz范围内,不同国家、区域或者机构使用的超高频电子标签频率不尽相同,存在多个频段,例如:中国是920MHz-925MHz,北美是902MHz-928MHz,欧洲是865MHz-868MHz等。自从RFID电子标签出现以来,已经被用于越来越多的行业当中。门禁系统、食品溯源、服装销售、产品防伪和资产管理等一系列的应用,逐渐形成一个包含不同类别数据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体系。 

RFID超高频电子标签具有多种性能优势。首先,它占用面积可以很小,小至酒瓶盖或者纽扣电池大小,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物体来设计不同的自身形状,并且在读写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影响,RFID标签的小型化和异型化是未来的一大发展方向。其次,专业的RFID电子标签读写器可以读取单枚标签,也可以同时读取多枚标签,并且读取速率快,单次读取约100ms内,可以重复读写数十万次,寿命也长达50之久。每一枚RFID超高频电子标签都具有全球唯一的EPC编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厂商可以进行写码,这一过程通常也被称作是标签初始化,被授权更改的编码数据能够起到极强的防伪作用,不法分子不能再轻易伪造产品,所有原厂产品真实数据可由芯片全部读取对比出来。对比传统的纸张条形码和二维码,RFID电子标签具有很高的耐污性,由于Inlay本身为PET基材加上金属蚀刻,并且表面还覆合不干胶材料,标签自身对于水渍、油污等物质有一定的抵抗性,芯片不易受到污染和损害。电子标签如同条形码都可以非接触性扫描,但是条形码在被遮挡的情况下是不可以被读取的,而电子标签的另一大优势则是可以穿透物体通信,普通的纸张、塑料等非金属遮挡物质对电子标签读取性能一般没有太大影响。RFID超高频电子标签与8年前一开始使用的RFID高频电子标签、传统条形码相比,超高频电子标签的读取距离更远并且成本更低,可以达到10米的工作距离,远场的灵敏度更高,意味着作用的区域也更大,芯片数据存储容量也是远远大于后两者。正是因为如此多的使用优点,服装行业近两年已经开始大规模运用RFID超高频电子标签来提升企业货物、信息管理,不断联合不同行业,准确接收、分享数据信息,优化整个供应链系统。 

2、应用案例 

全球范围内RFID超高频电子标签每年都在需求量和使用量上大幅增加。除去不干胶标签,服装行业使用的标签还包括服装吊牌、洗唛等不同种类。每一件服装对应的一枚RFID电子标签可以包含所有从源头到售出的信息数据,极大方便生产、销售和管理环节,管理者能够准确、高效的定位问题可能出现的地方。在生产过程中,利用RFID电子标签可以管理、控制生产进度及调度,记录不同的工序和工段实际产生的结果,通过RFID专业读写器记录进RFID电子标签芯片内,再利用应用软件和网络将所有信息汇总整理,出货和运输时根据之前汇总的信息进行盘点,直至服装最后的销售环节。大批量使用的RFID电子标签可以解决零售业两大难题:一是商品断货,二是因为供应链管理混乱和盗窃造成的损耗。现如今沃尔玛、麦德龙,玛莎,ZARA和H&M等快销品牌公司,正在大量使用RFID电子标签已经使其成为物联网中重要的角色。以下是一个服装行业从标签初始化到服装售出过程的RFID超高频不干胶电子标签应用,使用的RFID电子标签均为自身不带电池的无源标签,通信依靠RFID专业读写器发出的电磁波进行驱动并且反馈信号数据。RFID电子标签经过工厂大批量生产后整批或者分批发送至厂商手中,在此之前未对芯片做任何写码处理,单枚电子标签的大小类似正常衣服吊牌大小,例如:长30mm,宽50mm,Inlay按照要求覆合进不干胶材料中,Inlay一面涂胶与白格拉辛底纸相贴,另一面与不干胶材料相贴,Inlay使用的芯片以Impinj Monza 4D为例,它符合EPCglobal、ISO 18000-63和Gen2V2标准,可重复写入10万次,拥有50年寿命,32 bit用户内存,128 bit EPC内存。RFID电子标签最终就是作为EPC码的物理载体,贴于被跟踪的服装上,在全球按照规则流通并且被识别和读写。这种RFID超高频不干胶电子标签具有快速写入的特点,写入率为5毫秒32-bit,每分钟可以写出1200枚标签。厂商需要使用RFID专业读写器进行写码,例如:CSL品牌的CS101型号手持读写器,写码也被称作是初始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厂商可以加入公司标识、产品信息等内容,例如标签序号,商品代号,货物名称等等。当这枚电子标签被读写器读取时,可以获得初始化时所包含的所有数据,可以让使用者精确地辨别服装个体和唯一性,在单品级物品管理上具有很大优势。当RFID电子标签以一定速度移动时也可进行初始化操作,例如将托盘上的多件服装置于传送带上,以每分钟8米的速度缓慢运行,当经过固定式的读写器时,例如:门禁或者隔板时便会被批量写码。专业RFID写码打印机也可以提供写码服务,在标签被写码的同时还可以在标签表面打印内容,标签使用时不仅可以直观地从外表读到标签上的内容,也可以读取芯片内信息,掌握整个过程的数据。所有RFID专业的读写器都需要相关配套软件一起配合使用。经过初始化的RFID电子标签可以贴到服装吊牌上,继续发往各个服装分销处,进行进出货跟踪、库存盘点等管理,每一处的管理过程都会要求芯片写码信息的写入或者读取。 

3、技术使用 

RFID电子标签的使用需要专业器件和相关领域技术的配合使用。电子标签批量供货后,使用人员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后再进行初始化等后道的加工使用。有能力的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进行软硬件的设计和布局,例如:完成整套实施方案计划、购买专业读写器和自助研发配套系统软件和软硬件整合等。也可以寻找专业的RFID系统集成商(Integrated System)利用现成或定制的整套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商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设计出合理、高效的RFID应用系统,并且提供、调试适用的软硬件,无需再自行解决疑难问题。自行设计使用的总费用要比系统集成商提供的服务费用低廉许多,但是系统集成商能够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例如:软件系统维护和升级和方案优化。自行设计的硬件在改装和更新方面更加具有灵活性,供应商的选择方面范围也更加广泛。 

4、总结 

RFID超高频不干胶标签的使用在服装行业大大提升了人员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在信息化管理上更加的系统和科学,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服装厂商倾向于选择RFID电子标签解决方案作为其管理的手段之一。统一的管理不代表数据可以随意共享或者通用,不同的射频频段对管理有利有弊,一方面具有全球通用频段的标签可以使用在跨国集团的子公司之间,数据开放,便于查询,不同频段的标签可以保护数据不泄露,阻止未授权的使用,但在另一方面,使用不同频段的标签会造成数据获取障碍而影响最终使用。然而,作为先进技术的终端使用品,RFID电子标签经受不住随意地弯折、扭曲变形或者遭受外力重压、水浸等极端条件,如此条件下的破坏,可能导致脆弱的芯片破裂、脱胶,从而使电子标签失效,无法读写信息。电子标签在搬运途中或使用过程中都需要规范的处理,很多使用者为了避免发生标签失效的情况,在接触标签之前会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降低标签损耗率。 

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效

一、背景分析

职业学校应该直接为经济建设输送高质量的劳动者,这是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更加高质量化的重要支撑。然而,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仍然得不到有效的确立和改善,造成了专业人才的缺失。

我校领导经深思熟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到南宁或广东等地服装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改革。

二、构建农村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建立“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实践“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选择校企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实现校企多赢

2009年,广东东莞银海制衣有限公司进驻我校办服装厂,学校成立了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与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协议。该公司给我校的服装厂配置了多台设施,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多赢的良好局面。

(二)校企共同探讨,按照岗位要求,制定培养方案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让学生进入学校后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接受职业教育,形成招生与招工结合、实习与就业同步的校企“零距离”合作新模式。根据广东东莞银海制衣有限公司产品制作的具体要求,结合部分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了《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推行“2+1”与“1+1+1”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专业特点,分别制定有调整性的教学计划,推行2+1(理论学习两年,工厂生产实训一年)、1+1+1(理论学习一年,校企对接,学校工厂实训一年,毕业实习一年)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之间的零距离。

2.开发中职服装制作与营销模块化课程体系

具体开发内容包括:

(1)开发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开发服装生产与营销专业的模块式课程体系

(2)体现“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3)制订专业能力测试标准

根据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研究专业技能模块化考核标准,

按照以学生作品为核心课程评价体系的要求,制订专业能力测试方案。

(4)开发专业能力测试题库

依据专业技能模块化考核标准,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设计测试项目,按照项目任务要求编制专业能力测试试题,形成试题库。

3.开发核心课程及特色教材

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设三个方向:

(1)服装设计助理方向

重点课程为服装材料、服装款式图、服装CAD款式设计,就业基地多为珠三角中小服装企业。

(2)服装生产技术方向

重点课程为服装板型与工艺,服装制作与工艺,服装质量与管理。

(3)服装导购陈列方向

重点课程为服装设计、服装营销等。

4.建设服装专业教学资源库

依托学校资源平台建设以服装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过程为载体,校企合作开发共享型的资源库,为实训教学及教师培训提供共享资源。

(三)依托校企实训基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实施保障。为此,高薪聘请服装行业专家来职业院校担任专业教师。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到服装行业担任兼职。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四)注重顶岗实习,完善职业能力考评标准,实行优生优用

顶岗实习是“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的重要环节。学生到三年级时,将其安排在学校的服装厂进行顶岗实习,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素质的最终教育目的。

与此同时,学校对考核和技能鉴定成绩优秀者予以优先安置。

三、实践成效与反响

自我校服装生产与营销专业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2009年以来,我校服装生产与营销专业共为社会输出毕业生800多人,其中,2009年毕业生黄丽蓉在广州雪菲时装有限公司从

事服装设计工作,现月薪已达8000元以上。2011年毕业生谭培杏在深圳维珍妮国际有限公司担任裁剪工、李燕在广东联亚制衣(东莞)有限公司从事服装设计工作,现2人的月薪均超过6000元。近三年该专业毕业人员就业待遇和起薪点较其他专业有明显优势。

在实施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期间,学生职业资格考证通过率92%;在服装企业工种岗位上的普及率达95%。

在教学上总结出了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用行业标准评价的教、学、练、评的经验,使我校服装生产与营销专业的教学和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四、问题对策及建议

一是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要转变“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关爱。

二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对学校、企业相互间的定位不准确,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因涉及人员众多,使生产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为了确保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各级各类企业的大力支持是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篇8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职学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的专业设置中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广大教师没能就服装市场的行业需求广泛设置多层次与重点突出、优势明显的特色专业教学结构,使得人才培养的多样性难于开展,造成了广泛教育资源的失衡发展与严重浪费。目前我国各大中职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均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办学层次模糊,专业设置结构单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形式枯燥的不良局面。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建设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行业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中职学校过于标准化的单一式培养模式、缺乏特色的模糊办学层次也使得生产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往往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变通的设计思维与敢于拼搏的实践创新精神,因此他们很难适应服装行业瞬息变幻的发展趋势,与社会对综合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师由于缺乏广泛的行业交流,每天生活的空间只是三点一线的学校、教室与家庭,社会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因此随着教学进程的日积月累,他们迫切的需要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汲取国内外行业的成功经验与先进的设计理念及教学思想,才能使教学实践不至于没有说服力,不至于过于苍白与薄弱。再者纸上谈兵的教学、仅停留在画草图、看效果的服装设计课程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与发散思维。

二、应对措施

1.结合市场需要,定向培养学生

服装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消费品,更是一种文化理念的传承,凝聚着不同国家、不同人们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与综合的审美意识。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最终培养目标便是为服装市场培养出综合、实用且富有创意的全能型人才,因此为了完善巩固这一目标,我们应从来源于实际,全面与服装市场接轨,依据服装企业的产销供一体的发展趋势,拓宽专业口径,积极创办与服装设计、服装营销与品牌效应等密切相关的多样性学科及专业,从而培养出既拥有综合的服装设计能力,又会营销之道,能将服装品牌推向市场,走向成功的专业服装设计与营销人才。因此服装行业的发展水平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促进学生树立内外兼修的创新设计理念、综合艺术修养,培养他们对抽象美、行为美、艺术美、前卫美的综合敏锐感,细微洞察力,并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超前设计意识与综合创新设计理念,才能最终体现中职学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的真正内涵。另外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还应充分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设计项目,多深入企业生产中学习,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展开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服装职业的热爱,对服装设计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我们可在学校现有实验资源的基础之上,加大投入建设力度,全面引进CAD设计室、成立专业的服装设计模拟工作室,通过丰富的设计、打样、销售、剪裁、制作等各项实训环节,强化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大力促进校企联合,与校外企业建立一种长效合作机制,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广泛创造实习机会,并结合专业教学的实际内容令学生直接为服装企业展开设计制作,教师则依据学生的创作作品给予科学的引导与正确的评价,并促进学生尽快掌握综合的设计实践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计划与方案的制定中,我们应充分依据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特点有针对性的确定人才培养定位目标,通过深入实践的社会调查了解专业的发展走向与趋势,同时聘请行业内的成功教育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真正设计出灵活、多变,适应中职学生特色,注重动手能力强化,专业知识面拓宽的实践教学方案。面对目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师资匮乏的现状,我们应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创造更多的行业交流机会,通过定期聘请行业知名设计师来学校讲座,令教师更多的参加行业内组织的各项交流比赛与成果鉴赏会,使教师走出课堂、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汲取成功设计理念与经验,同时在不断充实自我、丰富自我的同时构建起一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雄厚,专业技能强劲、全面的双师型服装设计教师队伍。完美的设计离不开完美的构图,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注重对学生绘图表现能力的培训,充分激发学生的立体思维,鼓励他们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善于发现事物的特点与人体的特征,并在临摹、借鉴中正确理解比例结构的设计与线条的勾勒。当然在绘画设计中鼓励学生多添加一点想象与创造,多富于一点变换与创新、体现服装设计与人体动态的协调配合则更能体现服装设计的魅力。

篇9

赛项名称:服装设计与工艺

拟举办时间:2021年 4 月

所属职教集团:河北省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

申报单位(公章):辛集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赛项组织负责人:xx

联系电话:xxx

填报日期:2020年10月

 

河北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制

 

一、基本情况

 

 

 

 

赛项负责人信息

姓名

周玉宗

性别

学历

本科

学位

学士

职称

高级教师

职务

副校长

工作单位

辛集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邮箱

xinjizhigao@126.com

联系电话

13582049486

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

承办单位办学特色、专业优势等

服装行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建设“皮衣之都”是我市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作为辛集市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深入了解辛集市服装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掌握各企业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结构、学历层次,为我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办学模式的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2004年我校服装专业被认定为石家庄市级骨干专业,2008年服装校内实训基地被认定为石家庄市示范性实训基地。2014年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被认定为河北省特色专业。

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现开设的课程有:服装CorelDRAW设计、PS、服装CAD制版、服装缝制工艺、服装立体裁剪、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服装结构制图、服装材料、服装设备与维修以及皮衣制版、皮衣缝制等特色课程,学生们从“设计”到“结构”再到“工艺”,实现了职业能力的渐进提升。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基地一个,实训室两个,总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设备总值近200万。拥有高速平缝机146台,电脑平缝机10台,同步机10台,裘皮机1台,缝皮机40台,服装CAD配套电脑50台。本专业制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训管理制度,课余向学生每周开放时间20小时,有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负责管理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实训。

本专业拥有一支学历、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专业实力较为雄厚的专业教师团队。专业教师13名,双师型教师13人,技师3人,高级工10人,中级职称13人。全部老师多次参加过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主干课程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有较全面的把握能力,具有较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吸收、消化和推广能力。

为做大做强服装专业,2017年8月我校成立了“人与自然”工作室。通过设计、制版、样衣、生产、订购等完全按照企业流程模式进行教研课题的开展工作,有力的提升了师生的实训实战经验。并分年级、分主题、分系列每年举办两季的“校园杯设计大赛”。

外部支持条件

与赛项相关的外部支持条件,特别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大赛既有优势和资源、条件等。

2018年5月,与皮都工匠坊、河北大羽制衣、名花制衣、制衣等当地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企业派专家及技术骨干来校进行讲座于技术指导。学校依托联办企业,创设学生实践真实环境,让师生更好地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岗位能力要求,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9年10月入驻辛集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学生借助这个平台,利用假期参加2019、2020年中国(辛集)国际皮草时装周。

我校师生与企业共同举办时装展示,老师们与工匠坊的制工艺师、版师、设计师进行深度交流,共同探讨研究服装的新工艺新思路将成为我校服装专业的常态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服装专业将进一步拓宽思路,与品牌企业建立沟通学习机制,精准培养服装专业综合型技术人才。

相关赛项承办经验

序号

比赛年份

赛项名称

级别

参赛人数

备注

1

2018

 

辛集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

市级

30

 

2

2019

 

辛集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

市级

35

 

3

2020

 

辛集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

市级

38

 

4

 

 

 

 

 

5

 

 

 

 

 

6

 

 

 

 

 

二、申报方案

赛项

设立

依据

赛项融技术与艺术为一体, 以服装企业成衣设计、制板、裁剪、工艺制作等岗位的从业知识与核心技能需求为竞赛内容,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对接。

竞赛内容对应职业岗位群核心技能

结合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企业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形式设计比赛内容,重点考查选手的实际动手能力、规范操作水平、创新创意水平,检验参赛选手的综合职业能力,设计出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赛项方案。

2、以赛促改、赛教结合

比赛项目和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形成了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比赛方式,形成以培养工作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比赛、实训为一体的创新模式。竞赛内容定位清晰,具有针对性与适用性。

赛项

定位

预期

目标

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定位方向是参考国赛多年的经验,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方案》和《河北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方案》制定比赛方案及规程,为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大赛选拔出参赛选手。

主要实施步骤

1.成立大赛筹备组;

2.建立大赛组委会;

3.制订竞赛方案和竞赛规程;

4.确定竞赛场地方案;

5.下发竞赛通知;

6.开通网上报名通道;

7.成立专家命题组;  

8.规划场地及准备设备;

9.竞赛

比赛主要环节及评判标准

比赛相关文件按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编制要求》实施,竞赛试题范围与难度设定参照教育部对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实施。

中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内容包括:女式时装电脑款式拓展设计、纸样设计与立体造型;女式成衣CAD板型制作、推板、裁剪与样衣试制。

1、本赛项采取公开试题的方式,在赛前1个月大赛指定网站上公布试题库,包括题型、结构、考点以及使用面料等内容。试题库由专家组按照服装行业相应工种职业标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统一命制。

2、根据实际情况,专家组在赛前两周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赛前答疑,对赛项规程、实操技能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和答疑。

3、赛项裁判组负责赛项成绩评定工作,整个评定过程在监督组的监督下完成。裁判长在竞赛结束后提交评分结果,经复核无误,由裁判长、监督组长和仲裁组长签字确认,经解密后得到参赛选手的成绩。

4、竞赛项目和竞赛总分均按百分制计分。裁判组严格遵照专家组制定的各项评分细则,采取分步得分、累计总分的计分方式,分别计算各子项得分;按规定比例计入总分。

5、在竞赛时段,参赛选手如出现扰乱赛场秩序、干扰裁判和监考正常工作等不文明行为的,由专项裁判长扣减该专项相应分数,情节严重的取消比赛资格,该专项成绩为0分。参赛选手有作弊行为的,取消比赛资格,该专项成绩为0分。

6、参赛选手不得在竞赛结果上标注含有本参赛队信息的记号,如有发现,取消奖项评比资格。为保证裁判公平、公正,在每个现场评分环节,均由加密裁判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加密。

举办中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将赛项考核的核心技能与核心知识融入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项目中,能够有力推动中职学校服装类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有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使学生熟练掌握服装专业技术与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学历层次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表1  各竞赛模块的竞赛内容、时长与权重

模块竞赛内容

竞赛时长(小时)

权重(%)

分值

模块一

电脑款式拓展设计

4.0

40

100分

模块二

纸样设计与立体造型

6.0

60

模块三

CAD结构设计与样板、推板制作

4.0

40

100分

模块四

裁剪与样衣制作

6.0

60

参赛选手总成绩为两个竞赛模块成绩总和。

组织管理

1.在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委会的领导下,由河北省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牵头成立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执委会,赛项执委会由行业、企业专家和院校代表共同组成,全面负责赛项的筹备与实施工作。

2.赛项执委会主要职责:成立由检录组、裁判组、监督组和仲裁组组成的成绩管理组织机构。推荐赛项专家组成员、裁判和仲裁人员,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和裁判工作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所有裁判人员及专家的类别来自服装企业、非参赛院校、非赛项合作企业。

3.赛项专家工作组在赛项执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本赛项技术文件编撰、赛题设计、赛场设计、赛事咨询、竞赛成绩分析和技术点评、资源转化、裁判人员培训等竞赛技术工作,负责赛项展示体验。

4.合作企业提供赛项所用设备设施,并提供相关产品的调试、维修、维护等技术服务。

5.承办院校主要职责:按照赛项技术方案落实比赛场地及基础设施;配合赛项执委会 做好比赛组织和接待工作;配合赛区执委会做好大赛宣传工作;维持赛场秩序,保障安全;参与赛项经费预算,管理赛项经费账户,执行赛项预算支出,负责比赛过程文件存档和赛后资料上报等。  

软硬件设施及组织保障

辛集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通过以往承办辛集市技能大赛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同时,在软硬件上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完全能满足承办省赛要求。

(一)比赛器材及技术平台

1.理实一体化实训台

2.全自动电脑高速缝纫机

3.吊瓶蒸汽熨斗

4.人台:165/84A型标准人台

5.用具清单

公共平台及设备

序号

设备及软件

型号及说明

1

场地

通风、透光,照明好,适合开放式观摩体验

2

电源

配备双线路供电系统和漏电保护装置

3

标准立裁人台

匠裁立裁用人台165/84A,每1名选手一个

4

蒸汽熨斗与烫台

工业蒸汽熨斗与辅助工具,每1名选手一套

5

电脑平缝机

每1名选手一台

6

制版桌(裁剪桌、熨烫台)

制版桌兼裁剪桌和熨烫台(110cm×80cm),烫凳一个,12寸剪刀一把

7

电脑

联想

8

彩色打印机

M401-A3打印

9

绘图仪

汉邦H6PLUS

(二)赛场环境

1.赛场要求。贯彻赛场集中、赛位独立的原则,既保证赛场氛围,又确保选手不受外界影响。

(1)比赛场地。服装实训车间,面积150平方米,一体机10台,每个工位配有工作台170cm×210cm/1人用,烫板110cm×40cm/1人用,人台、熨斗、烫布、烫凳等。打版纸、立裁用布、人台、面料、里料等。工位数在满足参赛选手一人一位的基础上,追加选手总数10%的备用工位。(2)赛场均配有多媒体录播系统和影像摄录人员。设有专人负责操作结束后的作品拍照、整理等事宜。

2.裁判工作室(兼休息室)面积60平方米,提供评分桌、挂衣架和用以统计得分的计算机等供裁判使用。

3.领队、指导教师休息室60平方米。

4.比赛后作品展示区面积100平方米。

5.赛场设有保安、公安、消防、设备维修和电力抢险等人员,并设置安全应急通道,以防突发事件。

6.卫生间、维修服务、医疗、生活补给和垃圾回收都设置在警戒范围之内,确保大赛在相对安全的环境内进行。同时避免发生选手与外界交换信息、串通作弊的事情。

7.周密设计赛场,绘出赛事管理、引导、指示要求的平面图,并标明安全出口、消防通道、警戒区、紧急事件发生的疏散通道。且在竞赛期间张贴在竞赛场所、人员密集的地方。

8.竞赛场地设置隔离带,非裁判员、参赛选手、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比赛场地;竞赛场地划分为检录区、竞赛操作区、裁判区、作品展示区、现场服务与技术支持区、休息区、观摩通道等区域,区域之间有明显标志或警示带,标明消防器材、安全通道、洗手间等位置。

9.赛场的标注、标示统一设计,并按规定使用大赛标注、标识图案。赛场各赛位、功能区有清晰的标注标识。

10.安排交通车接送各代表队从驻地至赛场往返的参赛和参加会议等活动。

 

推荐国赛选手程序条件

1.团队参赛形式

本赛项为团体赛项,以河北省内各地市为单位组队,每个团队不超过4名选手,每组2名,且4名选手出自同一所学校。

2.团队比赛内容

每组两名选手,其中选手一:完成模块一电脑款式拓展设计和模块二服装纸样设计与立体造型的比赛内容。选手二:完成模块三成衣CAD结构设计、样板制作、推板和模块四裁剪与样衣制作的比赛内容。

竞赛内容总分按照百分制计分,计算分数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总分占比分别是:模块一和模块二成绩总和占50%;模块三和模块四成绩总和占50%。合计总分。

六、报名资格

1.参赛选手须为全日制在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学生;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学生可参加中职组比赛。

2.参赛选手年龄须不超过21周岁(当年)。

3.凡参加往届全国技能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的选手不能参加此赛项的比赛。

4.指导教师须为本校教师。每个参赛队需选派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求设计专业1名,工艺专业1名,领队由其中1名指导教师担任,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对应关系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改变。

5.不符合报名资格的学生不得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退回已经获得的有关荣誉和奖品,并予以通报。

4.按总成绩由高到低排序。赛项成绩总和第一名将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国赛集训安排

2021年1月1日—1月15日    电脑款式拓展设计模块集训

2021年1月16日—2月16日   纸样设计与立体造型模块集训

2021年2月17日—2月28日   CAD结构设计与样板、推板制作模块集训

2021年3月1日—3月31日    裁剪与样衣制作模块集训   

2021年4月1日—比赛前      交流及赛前模拟

 

其他需要说明的

情况

参赛选手必须自费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参赛单位领队、指导教师及选手必须严格遵守赛项规则。

 

三、申请单位意见

申请

单位

意见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属实;赛项承办负责人及参加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适合承担本赛项的申报、实施工作;本单位能提供完成本赛项所需的设备、技术和时间;本单位同意承担本赛项顺利开展的全部细则任务。

 

 

单位(学校)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备注:

 1.申报学校填写此表,然后登录“河北省学生技能大赛管理平台(hbszjs.hebtu.edu.cn/jnds)上传word版,同时上传带学校公章的PDF,以备集团遴选。

篇10

将就带来的种种问题

由于服装行业的特性,这个通用型软件在应用的时候主要碰上了如下几个问题:

1.没有很好地解决服装行业的颜色、尺码问题;

2.没有解决服装行业比较具有特色的订货会业务问题,将期货与现管管理结合起来;

3.配货业务不能满足服装行业的要求,对于期货订单、补货订单的管理及跟踪达不到Y公司的要求;

4.该软件起初定位于进销存软件,但由于在订单、配发、调货、退货等业务环节没有处理好,使得仓库的存货管理始终不能够与业务部门同步,有时甚至在业务量一大的情况下,仓库的账目混乱情况时有出现;

5.由于是进销存系统,所以在涉及到终端门店的POS系统时也就无能为力了。信息化系统的触角受限,这个系统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而更让Y公司老板感到气愤的是,后来这个财务总监辞职了,而他经手的这个进销存软件,原来在市场上只要5万左右就可以买回来。这不得不让Y公司老板联想到中间是否有什么名堂。

再次选型通过民主投票

由于这个进销存软件已经将就了两年多了,越来越不能满足Y公司的业务实际需要,到了再也不能将就的地步,Y公司决心重新对ERP系统进行选型,而且这次选型也得到了Y公司老板的高度关注,要求这次选型一定要在公平、公正、合适的基础上进行。为了响应公司老板的要求,负责这次选型的是刚来公司的IT主管Z。

Z虽然到Y公司的时间不是太长,但也深受原有进销存软件使用不便之苦,因为业务部门所有的意见和问题都反馈到他这里,他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再加上也风闻原来的项目选型太草率,老板对这个项目的中间环节有怀疑,因此,他就想把这一次的选型工作做好,希望能够做一次“阳光”下的选型,用民主投票法进行ERP系统的选型。

Z先是初步接触了大概8家左右的软件供应商,对他们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他就安排这8家软件供应商做演示。本来是想每天安排2家,连续4天的时间进行演示与评估,但由于业务部门在时间上比较紧张,因此决定这8家软件供应商在同一天演示,时间从早上8点排到了晚上9点。每家软件公司只有一个半小时左右去演示,而演示结束之后现场评分,评分结果的前三名入围进行商务谈判。

最终,Y公司经过现场评分,对入围的三家公司进行商务谈判;整个的商务谈判中又以价格最低的一家公司L胜出。

民主选出的鸡肋

然而后来,L公司在Y公司的项目实施并不如意,原来看似民主的投票方式并没有为选择一个理想的ERP系统提供保障。Y公司对L公司的产品在实施后进行了如下的总结与评价:

1. L公司在8家软件供应商的演示中,是第三家做演示的。而在入围的软件公司当中,是第二家、第三家、第五家软件公司入围了。究其原因,由于在同一天之内看8家软件公司,大家产生了审美疲劳,以至于以后的软件供应商都讲了些什么他们已经不是特别关注了。而第一家软件供应商讲的内容更像是给评选人员做了理论知识的培训预热,等到评选人员对ERP系统及概念有些了解的时候,已经轮到下一家公司了。

2.而在系统演示时, L公司的演示策略无疑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看到了由于时间较短,不能将主要的时间放在业务流程的演示上,而将主要演示的内容放在了报表的结果呈现上,再加上L公司的演示人员对服装行业的业务分析比较了解,因此在报表与业务分析上产生了共鸣,因而赢得了现场评选人员的好评。

3. L公司能够入围的另一个原因是L公司的产品界面做得比较美观,由于现场人员对于软件系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看到了一个较为美观的软件界面,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加分因素。

4.在一个多小时里,L公司的一些重要问题因为时间太短没有深究而导致了整个项目在后期碰到了过不去的槛儿。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L公司的软件系统功能较为简单,不能适应Y公司复杂多变的业务。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也正是因为L公司的软件产品比较简单,因此才可以将软件的使用界面做得简单,从而赢得了印象分。而参与此次评选的主要是业务部门人员,其中大多数人对于如何进行ERP系统评估并无完整的概念,以第一印象取舍的结果也就在所难免了。

5.最终选择L公司的理由还有L公司的产品较为简单,产品的价格较低。Y公司过于关注价格本身,而不是关注总体拥有成本与性价比,终于在项目实施后发现了问题所在。

6.最后一个问题是,ERP系统始终是一个技术性产品,而L公司的产品由于整体上的架构问题,在Y公司部署并应用并发数超过100个之后,系统架构的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这个时候Y公司才开始反思,当初在做选型的时候,是否应该把产品技术作为重要的一环考虑进来呢?

Y公司在这个系统勉强上线运行了半年之后,与原来计划在半年之内完成全国渠道与分公司ERP系统部署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而在目前的系统应用情况之下,系统继续向前推的话,由于软件系统本身的局限性,已经不太现实了。但如果这个时候停止系统的推广,公司高层的管理目标又难以实现。Y公司又重新陷入了ERP系统是换还是不换的左右为难之中。

反思ERP选型八项纪律

从Y公司这次的ERP系统选型中可以看到,Y公司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采用民主化的ERP系统选型方式,从而杜绝的事情发生,最大化、公平公正地完成适合公司系统应用的ERP系统选型,都是很好的。

但Y公司在考虑民主的方式时,没有采取科学的ERP系统选型策略。也就是说,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的策略不够科学,导致最终的结果与目标有偏差。要做好ERP系统的选型,必须科学并民主地进行。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ERP系统的选型需要讲究哪些方面。

1.选型团队的建设。任何民主都是需要由人来执行的,因此,首要的是成立相应的选型团队,而选型团队的人员构成,对后续的软件评选有着很大的作用。从战略层、管理层、执行层都需要有相应的代表参加选型团队。而且选型团队的人员要覆盖到各个业务环节,以保障不会出现业务真空。同时,由于终端操作人员属于数据生产者一类,他们对于系统的关注可能是这个系统实施了之后,是否会加大他们的工作量,这类人员可以放在选型团队中,但一定只是少数。要知道,ERP系统的作用如流程监控、业务分析是为企业中高层人员服务的,他们才是ERP系统产生的数据的消费者,这个时候更应该听到的是他们的意见。

2 . 选型团队是需要经过一些理念培训的。要让他们知道ERP的一些理论知识,以便每个人能够从自己工作的角度来理解ERP系统。不然的话,对ERP系统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与理解,要想选好ERP系统,肯定是不现实的。

3.选型团队的监督。选型团队即使是成立了,为了保障选型团队是受到监督的,应该有审计或者是财务部门参与选型团队,保证选型不是受IT或某个部门的误导,从而集体出现偏离的现象。更有些企业,这个选型团队是由企业高层领导直接监督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重反映了ERP系统选型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4.业务流程的梳理。要选型首先要对自己的业务有一个了解。这个时候,企业要能够对自己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得到自己企业的大概业务蓝图,在与软件供应商不断沟通的过程中不断清晰这个蓝图。这样的话,每位选型团队的成员也就对业务的理解越来越清晰,从而更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的业务系统应该是什么样的,应满足哪些业务关键点要求。

5.对软件供应商的评审,大概可以分为初选,初步调研,解决方案、技术沟通,系统演示,公司及客户考察,商务谈判等各个大环节。由于ERP系统是一个复杂业务系统,因此将软件评审的流程确定下来,也是保证ERP系统选型民主化的举措。当然,从上述的几个环节上来说,初选基本上是由IT部对国内外、行业内的ERP系统进行了解、接触,然后确定5~8家参加初次的软件系统评审。初步调研阶段由各家软件公司对公司的业务进行调研,或者是公司选型小组出具统一的《软件系统需求说明书》进行软件解决方案、技术沟通、系统演示的准备。这个阶段也是选型的最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ERP系统的评选。在这个阶段之后,可以对有意向的软件厂商进行公司或客户考察,验证之前得到的一些软件供应商信息,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向同行了解该软件供应商的相关信息进行验证。如果这个过程没有问题的话, 就可以进入最后的商务谈判阶段了,而这个阶段结束后也就算是进入实施阶段了。而这时,选型小组就可以就地转为实施时甲方项目小组了。

6.对于每个业务环节的业务需求,需要有明确的业务需求说明。这也使软件评审有据可依,有本可照,而在软件演示的现场,可以依照某些关键业务流程进行演示或提问。

7.对于每家软件供应商的系统演示,需要留有足够的演示时间,一般来说,每家软件供应商最少要有4个小时,才能把完整的流程演示完。不然的话,走马观花地看会让你后悔莫及的。毕竟,说的好不如用的好,好看不一定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