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发展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农业发展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农业发展方案

篇1

关键词:数字农业;数据;人工智能;农业生产

1数字技术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1.1物联网

物联网在农业生产环节适用较广,依据物联网的农业提升方案,通过实时采集并分析处理现场数据,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收益、减少损耗的目的。智能大棚、智能浇灌、精准农业等各种依靠物联网的应用将推进农业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可以用来解决农业生产环节的一些问题,建设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场,实现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双提升。

1.2大数据

万物互联在促进众多设备联入的同时,还会在云端形成大量的数据,而提取这些通过物联网产生的大数据中隐藏的重要信息就必须依靠人工智能,物联网最重要的农业价值就是对形成的海量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处理,从而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质量。

1.3人工智能

在种植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增加粮食产量、避免造成浪费。在养殖方面,依靠人工智能能够有效预防畜禽疾病的发生。人工智能能够缩短农业研发进程,帮助培育出更好的农作物基因,生产出更安全、更有效的化肥。

2中国数字农业面临的问题

2.1对软件重视不足

不管是政府还是农民都容易将数字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的定义混淆,数字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本质差别在于,农业机械化是依靠农机装备来替代人力作业,而数字农业是指依靠数据来控制机械,实现自动化作业和智能化调节,没有数据和软件来控制的物联网,本质上还是工具,与机械农业没有实质上的区别,掌握软件平台才能真正实现大数据、智慧农业和数字经济。

2.2数据利用化不高

数据是数字农业的根本保证,当前政府同企业在数据采集上合作频繁,但是往往没有明确的利用化方向,缺少必须的数据运营手段,对采集数据的正确筛选、处理分析和建模应用等领域的工作跟进不够及时,数据的采集与利用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不断通过采集的数据产生农业价值,才会形成长期有效的数据来源渠道。

2.3数字经济发展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电商的模式是通过数字来驱动市场经济,但这种方式在市场推广营运、产品特性突出、物流运输等方面有很多明显的缺点,如果农业电商的经营方式以数据为基础,利用市场资本来反向驱动农业数字经济,一些问题的处理就变得简单许多。我国数字农业技术的利用基本上都是在农业生产阶段,数字农业的信息化和经济化水平不高,数字经济创新突破的同时,也将带动“全产业链”的农业大数据快速提升[2]。

2.4数据服务产品化不强

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农业数据服务企业越来越多,但数据产品的服务能力完全依靠于所采集的数据质量,一些企业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服务水平不足,导致产品市场化受阻,只有通过持续积累高价值的数据,不断增强数据产品的实用性,让数据产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开拓巨大的农业数字化市场。

3未来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

3.1数据定制化供应

数据资源是数字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当前我国数字农业具有数据采集费用较高的问题,随着数字农业优势的显现,数据采集的组织成本会慢慢下降,同时农业物联网持续升级换代、公共数据的利用不断开源、数据分析者的信息化水平逐渐增强,数据采集的综合成本也逐渐减少。今后农业数据服务企业将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定制化数据供应系统,并且数据库里以往采集的高价值数据信息,将会随着企业的数字化服务能力提升而持续汇入到产业链中,通过交换、融合或再生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数据服务的数字化驱动。

3.2国产数据模型得到发展

实现数据价值是数字农业最困难,也是最终的根本目标,硬件设施可以从国外买到,但对于后台系统国外却对我国严防死守,所以必须掌握实现数据价值模型的核心技术。目前国与国之间的科技力量竞争不断加剧,引进科技成果的壁垒持续增高,同时国内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存在很大差别,因此不能直接套用国外的数据模型。我国不断鼓励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农业数据模型的跨界合作正在逐步深入,所以农业核心数据模型的自主研发在今后一定会实现。

3.3农业机械智能化加快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智能化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数据驱动”,“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今后的努力方向。顺应时展,海尔等一些国内的制造企业已经逐步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从而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机企业也必须通过数据来对农机装备赋能,适应数字农业的发展要求,完成从农机制造商向农机服务商的转型升级目标[3]。

3.4产业链向虚拟化方向发展

由于农业生产各环节数字化水平的逐渐提高,数字化驱动的农机智能与商业智能同农业生产经营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字农业产业链将慢慢走进网络世界中,通过互联网进一步实现农业数字化的映射,数字农业产业链虚拟化会慢慢消除农业信息不对称,提高产业整体效率,促进数字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5供应链金融普惠化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高速提升,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已达到14.98万亿元,供应链金融是农业产业提升的重要环节,可以改善资金流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良好发展。依靠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科技手段,数字农业会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逐渐融入到农业产业体系中,为供应链金融普惠化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农业产业虚拟化的同时,会使其变得更加透明,信用责任也更容易得到保证,因此金融风险的量化管理也变得不再复杂。

3.6数据安全更加重视

不管是地块的信息数据,还是企业的经营数据都能直接表现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或企业的当前情况,数据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有被泄露和乱用的风险,所以保证数据安全也是农业数字化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存储和使用数据的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数据所有权的保证也会随着法律的不断优化而彻底解决。

4数字农业的发展领域

4.1智能农机装备

智能农机装备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通过物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可以达到最优的农业实施方案,从农作物耕种收等各个环节来降低农业成本,实现农产品增产增收,从规模化种植角度,能够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良性循环[4]。

4.2智能灌溉

提高浇灌效率和避免水资源浪费是农业良好发展的根本要求,可以依靠建设可持续和高效节本的智能灌溉系统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目前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利用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光照度等参数进行精准的计算,从而根据用水需求来进行智能化控制灌溉,大大提高效率且降低成本。

4.3农业无人机

无人机在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进行农作物生长情况检测、农业摄影、农作物植保和牲畜管理等。农业无人机可以提高监测效率、降低监测成本,同时还可以采集大量的数据传输至后台。

4.4智能温室

智能温室可以连续不间断地测量温室内的各项环境数据,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光照度和土壤湿度等,当这些重要的参数超出设定的正常范围时,系统会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做出自动响应,将这些参数的误差进行校正,从而使温室的环境保持在农作物生长的最佳范围内,极大地降低了人力和物力成本。

4.5收获监测

收获监测不只是针对农作物产量这一个指标,而是对收获环节所有可能影响最终收获量的因素进行监测,包括粮食含水量、粮食饱满度、粮食破碎量和总收获量等。对在收获监测中获得的实时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可以辅助农民做出正确的决断,从而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4.6土壤监测系统

土壤监测系统主要用来监测和改良土壤综合性能,避免土壤退化,此系统可以监测土壤的大部分重要参数(包括土壤紧实度、蓄水保墒能力、土壤温度等),从而防止土壤板结、土壤侵蚀等。

4.7农业管理系统

农业管理系统可以为农业工作者和相关企业提供数据收集和管理功能。得到的数据被存储和分析从而为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农业管理系统还可以用来建立农业数据模型。其优势包括为使用者作出重要决策时提供了理论数据支持,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管理能力。

5互联网巨头布局数字农业案例

5.1阿里巴巴:盒马村

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始终将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作为战略目标,力争尽快建成1000个高效规模化的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从去年开始,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更是全面加紧了对盒马村的布局和建设,以希望先于其它企业完成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战略任务。盒马村并不是指某一个村落,而是所有为盒马种植农产品的村落的统称,盒马村模式是新时代农村转型升级的一个标杆,根据订单情况,针对不同的村落,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农业,让种植户和销售企业直接对接,从而使优质的农产品快速入城,同时将城里的优质资本引进村落,形成良性循环。通过阿里巴巴建设的“产—供—销”一体化平台,让原本分散孤立的村落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现代数字农业产业链的一部分,种出更优质的农产品,让农民获得更大的收益。依托阿里云技术和淘宝电商平台,盒马模式帮助农业产业的种植端和销售端实现了数字化的升级,盒马利用其强大的销售汇聚能力,解决了小农户难销售的问题,改变了以往小农生产模式产销散乱的面貌,帮助农户降低了风险,开拓了销售渠道,提高了销售效率。据有关新闻报道,截至2020年底,上海、江苏、海南等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已经建立盒马村,盒马村模式为我国数字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5.2京东:京东农场

从2018年开始,京东农场便逐步进行数字化农业的试验,京东农场广泛同全国各地的高标准农场开展合作,共同建立更高品质的农业生产基地,全面实行农作物标准化和规范化种植,从源头开始建立农作物全程可视化追溯性模式,让农作物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性得到保证,全面提升京东农场的农产品质量。其建立的“京品源”品牌,拥有产销一体化的全套服务体系,对京东农场的农产品在品牌、品质、供应、产销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支撑。根据有关新闻报道,京东农场进行了广泛的战略布局,截至2020年底,其已经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7个示范农场。从农产品的种植、加工、运输,到供销的各个阶段,京东农场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赋能,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产销模式,为数字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3华为:联手北大荒,助力数字化转型

技术实力雄厚的华为,一直希望利用其技术优势,帮助传统企业进行转型升级。2019年8月,华为同北大荒农垦集团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内容,双方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彼此会充分利用行业地位和自身技术为另一方提供全面的帮助,贯彻取长补短、互惠互利的原则,在人才培养、平安垦区、智慧农业、华为云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密切合作,携手探索数字农业的新发展模式,全面开展北大荒集团的转型升级。华为除了和北大荒合作以外,还将利用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5G技术与袁隆平团队共同打造“互联网农场”。

篇2

1中国农业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从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最终发展到全机械化操作模式。近年来,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国农业产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发展时代,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运用科学合理的数字化技术手段,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例如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分析农业病虫害防治数据,从而得出农业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中国互联网覆盖面积逐渐增大,广大农村地区甚至是偏远地区均可连接互联网,因此,数字化和信息化农业技术的发展将会对农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传统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分及土壤等生长要素的影响,但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升级,已经出现了无土栽培、暗室培育等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质量及产量。现在,农业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在农作物播种、施肥、收割、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为数学期望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将数学期望与农业生产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之一,改进农业经营与发展模式十分重要。因农业产业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会导致农业生产模式在改进与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农业产业生产模式的改进与创新必然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对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的变革。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相关部门需关注农业生产模式和生产技术的革新,重点关注农作物生产与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农业生产者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农业的基础性产业地位。与此同时,涉农企业也要根据农产品交易市场的价格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农产品收购价格,保证农民增收。涉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遇到了比较复杂的农业产业发展问题,需与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积极沟通,共同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产值。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需积极探索数学期望理念的实际应用范围与应用方法,将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不断融入到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使数学期望理念能够更好地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收益,使数学期望成为农业生产领域内的决策工具。

3数学期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1帮助农业生产者确定农业生产决策目标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企业的管理者在遇到农业生产与经营难题时,首先需对农业生产的相关决策目标进行判断,在此过程中,数学期望可帮助农业生产者确定农业生产决策目标。需重点分析农业生产决策目标是否得当,也需分析农业生产环节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保证农业生产决策目标的正确性,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农业生产决策目标。

3.2帮助农业生产者分析农业生产问题并计算概率

一方面,数学期望可帮助涉农企业或农业主管部门避开不利因素,制定更合理的农业产业决策方案,也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合理地规划农产品种植种类和规模。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决策方案出台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及时考虑影响农业产业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运用数学期望分析农业产业和农业生产问题并计算发生概率,将有利因素最大化,保证农业产业生产决策的妥善制定与顺利进行。

3.3帮助农业生产者对农业生产收益进行合理估算

篇3

【关键词】数字技术;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研究;应用分析

农业科研档案主要来自于田间开展的科研试验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观察、记载而直接形成的各种纸质、电子文字、图片、视频、标本等反映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过程的历史记录,从而获得的农业科研成果资料。涉及农、林、牧、医、草、渔、虫、果、蔬、环境、土壤、园艺等众多领域学科,是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与精心整理的宝贵财富。因此,在进行农业科研资料管理的过程中,能否科学管理、安全有效地保存并及时提供利用服务是现阶段档案管理应关注的焦点。所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既要保证档案内容的管理科学,又要确保档案调阅的便利性与科学性。随着数字技术在各领域档案管理中的广泛被应用,农业档案管理应用数字技术成为必然趋势。

一、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优化的重要性

现阶段,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量大、范围广,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系统化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为避免和减少重要科研成果信息数据的流失,有效发挥科研成果的作用和价值,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优化也就至关重要了,其不仅能保证农业科研档案的有效留存,同时亦能确保农业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明确及研究信息共享的科学。具体来说,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优化的具体价值,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优化有助于奠定农业研究基础。众所周知,科研技术发展的前提是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而科研工作者的潜心研究亦是建立在基础样本的采集与基础条件的勘测之上。因此,在确保科研工作稳步开展的之前,科学管理农业科研档案,有效留存农业科研数据,是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优化的价值体现。其二,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优化有助于农业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农业科研领域中,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保证研究者研究成果的关键,亦是激发研究者不断研究的手段。通过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优化,将上报科研成果进行审核与定性,有助于从根源明确知识产权所有者,确保知识产权的明确化。总体来说,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科学优化,将保证农业科研项目的开展活力,对农业生产优化而言至关重要。其三,有利于提升农业科研单位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密切与广大农民群众联系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能力。其四,有利于推M档案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业科研档案作为档案家族的一员,有其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数字技术支持下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优化方案

认清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优化对农业生产活力的支持作用,结合现代科学管理手段,有效引入数字管理技术,打造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新方案,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践行:

首先,利用数字网络构建农业网络科研档案库。农业科研工作周期长、可控性差、保密难,形成的档案数据也就体现出多个专业综合,数据类型多样;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材料散存于项目小组或个别科研人员手中;信息数据记载形式多样,整理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农业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科研档案专业人员即便统一标准存档格式,严肃归档要求,小心保管,监管借阅查询过程,但现实的档案实体都会有破损、缺失的危险。书稿会泛黄、破损;图片会褪色、模糊;影音磁带、碟片也容易刮花或损耗。因此,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将珍贵的书面资料、影音图片等内容以数字形式呈现于网络数据中,并借由数据库存储,可以更好地保存珍贵资源,科学研究资料。此外,随着现代技术的日新月异,原本模糊、刮花的图片与影像资料,利用数字软件也能较好的复原,这不仅有助于科研工作者的资料调阅与研究,有效提升其研究效率,并且能保证前人的资料得到妥善应用,其科研心血不至于付诸东流。

其次,结合数字网络构架农业科研成果公布处。数字网络不仅能留存过往珍贵书面文献、历史图像、影音资料等,其同时可构架科学的交流平台,为科研工作者网络探讨奠定基础。科研工作者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沟通与探讨,有助于触发科研新方向,为农业科研进步开拓前路。此外,就网络平台的特殊性质,于网络平台上公布科研成果,有助于科研工作者明确知识产权所有权,从而确保知识产权归属的明确化。可以说,利用网络平台公布研究成果,将调动起科研人员的研究积极性,确保其更好的投入到农业科研工作中,不为成果被盗用而烦恼。

最后,综合数字网络打造线上线下资料预调法。数字技术既然能将文献影音内容留存于数据库之中,以科学的归类形式,精准的关键词标注,数字技术便能为影音文献资料调阅提供良好的平台,协助不同的资料需求者在共同的线上平台调阅资料。此外,利用数字技术的交互性,在进行实物资料的调阅过程中,农业科研人员可以与资料保管处进行沟通,提交调阅申请,便于保管处根据不同的申请准备材料,从而提升了资料的利用率,并节省了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可以说,利用数字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资料调阅新模式,是数字技术科学应用的关键,同时亦是发挥数字技术,优化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

综上所述,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优化是现阶段农业科研当管理发展的关键,应用科学的信息技术,在明确农业科研档案优化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构建线上线下资料分享平台,促进农业科研档案的留存与利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提升农业科研水平,更有效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才能很好地优化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篇4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种子行业;运用

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以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变革,其前景不可估量。种子行业作为农业生产的根本,必须要重视物联网技术应用,逐步整合有效资源,并实现优化配置,为广大企业及农户提供更加全面、智能的信息服务。

1物联网技术概述

所谓的物联网,是指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互联,需要传感器、二维码以及RFID等多种信息技术的支撑。其中,传感技术主要应用于自然信源信息的采集、识别和处理,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部分。而RFID是对通信嵌入技术的突破,能够自动识别人和存储物件信息的电子标签。目前,物联网以极大的技术优势,改变了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其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从宏观的角度讲,物联网的核心理念是“感知世界、服务人类”,它创新了经济增长点,大大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同时,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为广大农户及相关企业提供更加智能的信息服务平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基。

2物联网技术在种子行业的运用

作者基于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主要从生产与营销两个方面,探究了其在种子行业的运用,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2.1生产

种子物联网技术在生产阶段的应用,体现为信息监测、智能灌水、苗情控制以及智能驱虫等系统的构建,这样既可以保障种子培植的效率,还大大提升了种子培植的质量。该服务平台主要分为信息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处理应用层3个构架,其中,信息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搜集农田土壤、生态、气象、灌溉及作物生长等信息,之后由网络进行传输,最终到达处理应用系统,从而实现对整个种子生产过程的控制。基于种子物联网平台的智能控制系统,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识,也是我国大力提倡的。具体而言,该服务平台可远程监测种子农田的生态环境,如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及含水量等,可以直观地演示其数据动态变化,经过科学合理的处置,能够使种子达到最佳生长状态。此外,智能灌水系统可以根据种子的生长规律和信息反馈,自动调节灌水量及灌水时间,同时满足了种子生长及节水示范的双重功能。因此,种子物联网是绿色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2.2营销

种子营销是整个种子行业关注的焦点,影响其他环节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对不同类型种子的需求量很大,为种子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事实上,种子行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其根本因素在于营销模式存在缺陷。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互联网的依赖,也更倾向于新的信息服务方式。而物联网技术在种子营销阶段的应用,扩大了营销信息的传播范围,有助于整个资源平台的配置优化。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种子营销链条,既可以向农户及采购企业直接展示种子生产全过程,以增强他们的品牌信心,还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供应链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在此过程中,营销中心与物流平台进行信息共享,整合种子供应链条相关信息,并结合经济市场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营销方案。而在运输阶段,仓储中心要根据物联网数据库的备案,合理地安排仓储、出货及运输等时间,并与车载传感器和GPS进行连接,以充分了解种子运输途中的存放环境或地理位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速送达农户手中,以免错过种植良机。

3结语

篇5

英国:大数据整合“精准农业”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全球农业生产竞争强度的提升,英国农业部门收入经历了多次明显波动。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认为,为应对上述挑战,一方面,英国农业需要向“精准农业”迈进,结合数字技术、传感技术和空间地理技术,更为精准地进行种植和养殖作业;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农业生产部门和市场需求的对接,加强其对于市场的理解。而这一系列需求的基础就是强大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处理平台。

与此同时,英国全国农业协会也多次呼吁政府出台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在其10项政策建议中,其中2项与农业信息化发展密切相关:一是要求政府在农村地区实现宽带全覆盖,二是要求政府建立适当的平台和渠道将农业生产准确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

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于2013年专门启动了“农业技术战略”,该战略高度重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参与该战略制定的爱丁堡大学信息学院科林・亚当姆斯认为,农业可能是最后一个面临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产业,大数据将是未来提升农业作物产量、畜牧业产量的关键,也是提升农业部门对市场理解的关键。未来的核心问题是将大量的数据融合起来进行适当、科学的分析,以此来推动农业的发展。

“农业技术战略”近期的核心是建立以“农业信息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中心”为基础的一系列农业创新中心。农业信息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中心被视为英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英国农业技术战略负责人朱迪斯・巴切拉认为,大数据和信息化发展对于英国农业带来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未来农业创新发展必须将其纳入其中,因此农业信息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中心是未来其他农业创新中心的基础。

农业信息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中心作为该战略的基础和最先推行的部分,其目标是为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开拓潜在市场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整合农业生产链条的数据,借助统计、建立模型和可视化智能分析等方式,确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解决方案。该中心也得到了英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削减开支的大背景下,英国政府在2015年春季预算中仍为该中心拨款1200万英镑。

英国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架构安排集中体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特点。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商业创新和技能部等政府部门与相关学术机构和农业生产、技术企业共同建立“英国农业技术领导委员会”,负责整体战略的实施。为促进农业生产和市场化与“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充分融合,该中心囊括了英国国内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的顶尖研究机构和企业,包括英国洛桑研究所、雷丁大学、苏格兰农业学院、英国全国农业植物学会等。洛桑研究中心作为该中心的所在地,将为英国农业信息技术提供建模和统计服务;雷丁大学将提供数据科学服务;全国农业植物学会和苏格兰农业学院则提供农业技术资料交流。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也在不断鼓励其他研究机构、农业企业和科技企业参与该中心运作。

为了便于所有农业技术战略的参与者能够最大化实现数据共享和成果利用,英国政府为该中心确立了开放数据的政策。该中心的核心业务是搭建和完善数据科学和建模平台,以搜集和处理农业产业链条的所有公开的和初级的行业数据。未来该中心还将研发必要的服务软件,以便于不同的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获取、整合数据,并获得数据分析结果和解决路径。

美国: 信息化支撑农业发展

美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农业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农业信息化的进展,有力促进了美国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美国各级政府做好服务角色,围绕市场需求建立有效的支撑体系,为农业信息化创建发展环境。政府通过提供辅助、税收优惠和政府担保等优惠政策,刺激与引导资本市场运作,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农业信息资源的管理上,形成了一套从信息资源采集到的立法管理体系,并注重监督,依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及知识产权等,维护信息主体的权益,并积极促进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

美国在农业数据资源采集及存储方面采取以政府为主体,构建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涉农信息数据中心,全面采集、整理、保存了与美国及国际有关的大量农业数据资源。美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主要有4个主体构成:政府部门的农业信息收集系统;政府支持下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系统;融科研、生产、推广于一体的公司系统;以农场为主体的民间自我服务组织系统。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美国采取了政府投入与资本市场运营相结合的投资模式,从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和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每年拨款10多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进行技术推广和在线应用,农村高速上网日益普及。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美国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了农业数据资源的社会化共享。

此外,美国现代农业智能装备技术日趋成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美国农业装备迅速向大型、高速、复式作业、人机和谐与舒适性设计方向发展。美国农民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等,对农作物进行精细化的自适应喷水、施肥和撒药。

在美国政府完善的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下,大量涉农信息化企业应运而生。这些企业利用政府公开的农业大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并提供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场生产管理及精细化耕作,以帮助农场主提高生产效率。

法国:完善体系提高信息化

法国自然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同时,其农业专业化与科技化程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法国是欧盟内部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农业食品出口国。由于领土面积有限,法国的农业经营模式主要为中小农场,有超过八成的农场耕作面积在80公顷以下。“精耕细作”的经营模式对农业的现代化程度提出了较高要求,其中,法国“三位一体”的农业信息化体系便有其独到之处。

经过多年的发展,法国农业信息数据库目前已十分完备,其国内的农业信息主要由各级农业部门负责收集、汇总与公布。从类别看,数据库涵盖了各个农业领域,包括种植、渔业、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法国农业信息正着力打造一个“大农业”数据体系。包括高新技术研发、商业市场咨询、法律政策保障,以及互联网应用等看似与农业“不沾边”的行业均被纳入这个“大农业”数据体系内。在法国政府的力推之下,法国农民可以足不出户,便能在网上了解基础农业信息行情。同时,市场自发产生了不少农业专业协会,这些协会的网站也会提供付费的、更为详尽与专业的农业信息资讯。因此,法国农民可以在了解详尽的农业信息后,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农场产品的类别与产量,以达到效率最大化。

目前,法国的农业信息化体系呈现出“三位一体”的特点。政府、农业合作组织以及私人企业三方共同承担了农业信息建设的服务职能,这三方的分工各有侧重,农民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自行选择其中一方的信息技术支援。首先法国政府占据了公共农业服务的主导地位,包括定期公布农业生产信息,管控农业生产销售环节的正常秩序,根据国际大宗商品及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变动为本国农民提供最新的生产建议等。法国农业部主要负责该领域的工作,但包括法国经济部、外交部等在内的其他部委同样会提供信息支撑。

其次,法国的农业合作组织形式多样,数目繁杂,但各组织均有清晰的自身职能定位,并带有半官方色彩。创立于1946年的全法农业工会联合会是法国最大的农业工会组织。其日常会向农民提供有关法律、农业科技、农场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信息支持。由于农业合作组织存在形式灵活,多数处在与农民交流的“第一线”,为法国农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为了支持本国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法国政府在税收、管理以及资金等多个领域向农业合作组织给予了较大的倾斜度,以保证这一形式的机构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最后,私人企业在法国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中虽不占主要地位,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力量。近年来,服务于农业信息化的私人企业逐渐凸显出自身的重要性,私人企业更加“订制化”的服务模式让不少农民免除了生产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此类企业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法国国内的就业压力,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联动效应。

德国: 积极扶持数字农业

德国农民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一个德国农民可以养活144个人,这一数字是1980年的3倍。但要想长期解决全球饥饿问题,每个农民需要至少养活200人。这就需要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农业新技术。目前,德国正致力于发展更高水平的“数字农业”。

“数字农业”基本理念与“工业4.0”并无二致。通过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应用,一块田地的天气、土壤、降水、温度、地理位置等数据上传到云端,在云平台上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好的数据发送到智能化的大型农业机械上,指挥它们进行精细作业。

德国在开发农业技术上投入大量资金,并由大型企业牵头研发“数字农业”技术。据德国机械和设备制造联合会的统计,德国去年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投入为54亿欧元。在今年的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德国软件供应商SAP公司推出了“数字农业”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在电脑上实时显示多种生产信息,如某块土地上种植何种作物、作物接受光照强度如何、土壤中水分和肥料分布情况,农民可据此优化生产,实现增产增收。

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农业机械制造商科乐收集团(CLAAS)与德国电信开展合作,借助“工业4.0”技术实现收割过程的全面自动化。他们利用传感器技术加强机器之间的交流,使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交流通道,使用云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并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

德国电信2年前推出了数字化奶牛养殖监控技术。农民购买温度计和传感器等设备在养殖场安装,这些设备可以监控奶牛何时受孕、何时产仔等信息,而且可以自动将监控信息以短信形式发送到养殖户的手机上。

现代德国农民的工作离不开电脑和网络的支持。他们每天早上一开始的工作就是,查看当天天气信息、查询粮食市价和查收电子邮件。现在的大型农业机械都是由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导航系统控制。农民只需要切换到GPS导航模式,卫星数据便能让农业机械精确作业,误差可以控制在几厘米之内。

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也让农民的工作更加高效便捷。柏林的一家名为“365FarmNet”的初创企业为小型农场主提供了一套包括种植、饲养和经营在内的全程服务软件。该软件可以提供详细的土地信息、种植和饲养规划、实时监控以及经营咨询等服务。而且通过该软件可以方便地与企业的合作伙伴取得联系,以便及时获取相应的服务帮助。

目前,德国农业数字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村地区宽带覆盖率还不够高,尤其是德国东部农村地区。另外一个问题是数据安全问题。目前,并不是所有农民都愿意将自家农场的数据上传到网络,很多人对网络安全的可靠性仍持怀疑态度。

日本: 网上农场受到青睐

城市居民在网上选块土地,只要点击鼠标,网上播种、网上栽培、网上施肥、网上收获,这样按照自己意愿种植的有机蔬菜就可以端上自家的餐桌。这不是电子游戏,而是在日本开始兴起的网上农场。日本爱媛县松山市山西町的网络农场公司走出了一条用网络将城市与农村连接的远程农场发展之路。

日本农业以家庭经营为主,且多由老年人、家庭妇女劳作,虽有农协等农业组织牵头,但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差,农民收入不稳定。另一方面,城市居民需求多样化,不仅希望得到自己喜欢品种的稳定货源,更希望吃到放心的有机蔬菜,保障餐桌上的安全。而这正是网络农场发展的商机。

网络农场的经营模式是,消费者与农场签约租用农场的地块,支付租地费、种子费和快递费,之后就可以下单,在自己的地块上种植自己喜爱的农作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决定浇水、施肥、打药、收获的间隔,一般无需自己下地劳作。另一端,农场职工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指令负责对农田的实际操作和经营管理。农场通过照片、视频等在网站农作物生长情况,让消费者随时能够观察到作物的长势。到作物成熟后,农场职工就会将收获的产品收割、打包,按时寄送到消费者家中。同时农场开设互换市场和网络商店,消费者可以用自己的产品与农场其他用户的产品互换,也可以将多余的产品在网络商店销售,收入全部归己。同时万一由于气象原因,出现农作物减产,消费者也会承担风险,这种风险共担模式保证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研究报告称,日本网络农场一般联系50至100家城市居民,是比较理想的经营规模。

山西町网络农场主打特色是培育有机蔬菜,让消费者吃上能够看到的安全、放心的有机蔬菜。农田不施化肥,完全使用有机肥料,绝对不使用农药,为防治病虫害,农场开发了用辣椒、大蒜、果醋发酵而成的有机农药。据说,这种农药已经成了该农场的招牌。不仅如此,网络农场也向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消费者在周末或假期可以到农场参加劳动,亲自照顾自己的农作物,并与农民交流,学习更多的农业知识。

农场负责人远藤忍说,日本传统农业是第一产业,农民只负责生产,耗时长、收入低,且收入极不稳定。此外,运输、销售等流通环节占去了大部分利润。网络农场同样是由农民劳作,但农民成了网络商业的另一端,他们提供的是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农作物培育服务,实际是把第一产业做成了第三产业。

篇6

[关键词]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农村经济体系;“三农”问题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直至今日,经济和社会环境发展均获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也促使各个行业转型升级。处在大数据时代下,基于传统经济模式逐渐衍生出互联网经济这一模式,最为常见的是电子商务。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国内外的普及,其覆盖范围越来越广,逐渐与农村经济体系深入融合。我国从党的十至今,农村经济发展树立特色农业经济这一目标,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面临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的诸多机遇,农村经济以及生产生活模式也树立了全新的方向。对比传统经济模式,电子商务使得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创新了销售渠道,也为“三农”问题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解决思路。广东省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在电子商务这一方面获得了相对显著的效果,制定了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方案,拓宽了电子商务在广东省的覆盖范围,还推动了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切实提升了当地农业经济水平。

一、广东省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发展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针对电子商务发展,推出《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带动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1]。广东省在落实《意见》的过程中,除了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之外,还着手探索了互联网+渠道,开拓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通过“互联网+农村”和“互联网+现代农业”打开当地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新渠道,也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动力。截至2020年,广东省电子商务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农村电子商务,创建支撑服务体系,使得城乡双向流通渠道高效运行,不断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相关数据显示,广东省目前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共有50个,乡镇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数量超过100个,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在行政村实现了全面覆盖[2]。与此同时,广东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超过30%,并且呈增长趋势,直接提升了当地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力,2018年广东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51.57亿元,增长幅度为4.0%,整体发展势头稳定且良好,对比山东、浙江、江苏等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与增速均处在领先位置(见图1),有5家企业的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20家企业的年销售额高达亿元,超过100家电子商务企业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3]。在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培养这一方面,广东省目前建设了国家级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基地,拥有电子商务技术型人才超10万名,不仅提升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也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农村电子商务环境。

二、建设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广东省建立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平台,重点包括网络农产品交易与涉农交易等。针对当地特色农产品批发与市场体系,明确特色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从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着手加强整合,保证信息精准性,加强对交易服务、结算、仓储等第三方服务的重视,将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平台覆盖到全省甚至全国各地[4]。创建的特色农业商务平台具有第三方属性,当地的农民与涉农企业均可以在该平台中享受商务服务。搭建会员管理制度,所有平台的会员可以享受到优惠与权限升级等权利。信息方面,无论是买卖交易双方还是平台的其他用户,都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中、搜索需要的信息数据[5]。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平台重点是交易服务,根据分级管理要求,将不同级别的用户所享受利益明确划分,保证管理效果。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行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提供资金流与物流专业服务,银行系统与物流系统对接,实现和电子商务平台的三位一体,不仅能够保障线上支付安全,也可以将销售的特色农产品直接配送至所需地点,加强交易资金流、物流运行协调性[6]。除此之外,展开信息交流管理,所有平台的用户进入到系统交流专区提问,营造自由交流环境。平台中上传的产品信息、交易信息等,经过大数据分析与统计自动生成报表,为销售月结、年销售额统计提供依据。关于电子商务平台操作安全,应该制定安全保障方案,例如可以采用CA认证,保障商家产品交易、物流运输与在线支付等各个流程的安全性。开发涉农信息资源需要有对应的信息库,保证开发深度,与当地村委会、龙头企业等紧密联系,采集全面的数据与信息,利用网络将信息传递给所有农户。关于三农信息的开发需要以农民群众为对象,为其提供市场信息,帮助了解农副产品与农资产品情况,获取到有价值的种植、养殖数据[7]。与此同时,建议创建城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强数据采集交换,使所有三农信息能够在线共享与整合,在大数据帮助下实现信息资源集中。为了保证信息资源开发有效性,必须要创建专业团队。例如组建农业信息协会,凭借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所有农户经济增收。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方案的制定还应该能及时帮助当地所有农户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出互联网与技术优势,广大农民群众利用微信、电话等渠道直接与专家取得联系,咨询农业方面的问题。

三、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模式的运行

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模式运行,信息服务渠道比较多元化,其中在运行中要将重点集中在进村入户这一方面。首先要实现传统信息获取渠道与新媒体渠道的结合,例如电视、电脑与电话,拓宽农民获取信息途径范围[8]。在互联网普及与信息化建设这一方面,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实现全面宽带入户,还要提高移动手机等智能设备的普及率;其次,农村、市、县、乡村户信息网点建设,是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确保广大农民能够享受电子商务与互联网便利。为了突出当地农业发展特色,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方面也要体现独特性。结合广东市电子商务平台,参考“一乡一站”“一村一站”经验,建设特色农业产品网站,以农村、市、县、乡、村户为单位,充分体现出规模效益,解决农民群众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的问题,为其提供专家信息咨询服务;最后,为了使农村特色经济更加深入地落实,在当地政府部门指导下坚持市场化运行,基于当地特色农业经济,探索电子商务运行模式。不仅有利于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还可以带动当地农业电子商务产业的深度普及[9]。

四、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建议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十三五”规划中的一项重点任务,各个地区互联网企业也要关注农业发展,在搭建农业服务平台时,加强对产销连接以及涉农电子商务的重视。一直以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效果显著,使得现阶段“三农问题”的解决在不断探索中获取全新的思路,直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10]。然而在发展特色农业经济进程中,电子商务模式的创建与运行还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例如基础设施老旧、人才不足等,为了使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模式深度发展与落实,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供法规制度保障要想推动特色农业经济电商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法规制度作为保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明确广东省电商发展典型地区,总结成功经验,并在全省范围内加以推广;第二,分析广东省发展特色农业电商的优势,结合电商发展进度进行统筹规划,加强相关制度与规范条例的针对性,广大农户可以严格按照电商经济发展要求规避经营可能面临的风险。政府部门在推动农业电商发展期间,深入贯彻落实农村电商政策,发挥出政策引导作用,为特色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

(二)提供基础设施与物质保障农村电商深入发展与落实必须定期更换基础设施,加大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拓宽物流覆盖范围,尤其是道路项目建设,明确县级与村级公路工程重要意义,从而构建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的农村公路交通网,推动电商物流业务普及;第二,完善农村电商信息化基础设施,使互联网通信更加完善,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运行提供保障。

(三)提供资源配置保障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以及农村电子商务,需要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强当地资源配置合理性。一方面要引进技术手段开发农村电商资源,提高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使用率,并且将现有资源最大程度地转换为经济效益[11];另一方面推动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务必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略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

(四)提供电商人才保障任何地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也是如此。为了提高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组建专业电商人才团队非常重要。现阶段,广东省培养电商人才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但考虑到今后农村电商可持续性发展,还应该重点关注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第一,在人才引进方面提供更多的优惠条件与政策,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为农村电商提供优惠政策、先进技术支持,促使广大优秀人才从事农村电商领域工作;第二,专门组建电商培训线上平台,行业领域内的专家以及龙头企业负责培训,帮助农户了解电子商务;第三,引进人才管理与激励制度,凭借优惠政策起到吸引电商人才的效果,以此来推动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经济水平的提升。

(五)提供互联网技术保障大数据时代下农村电子商务需要获取实时数据,特别是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要提供互联网技术保障,构建互联网加农业信息平台,全方位采集市场信息,制定农村电子商务决策,将生产需求面临的矛盾解决,也可以杜绝盲目生产问题。通过互联网技术拓展信息获取途径以及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切实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经济发展水平。

(六)提供农业电商体系保障1.特色农业经济电商品牌农村电子商务在市场中竞争力的提升,要有特色农业经济电商品牌,特别是独具地区特色的品牌。所以,广东省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要总结农业经济以及农村电商的优势,将自身特色和品牌打造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当地农产品在网络上的知名度,实现农村企业与电商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2.现代化特色农业体系按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各项要求,组建现代化特色农业体系,在物资、基础设施、现代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加强重视。通过完善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广东省农产品生产与经营,加强农业牧渔融合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使得当地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12]。与此同时,广东省涉农企业应该将重点放在兼并重组与深度融合这两个方面,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可以与特色农业种植合作社、农户展开合作,不仅有利于扩大农业龙头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还有利于当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深度落实品牌发展战略,发挥现代化特色农业体系优势,提高广东省农村电商经济水平。3.特色农业公共服务系统结合广东省农业电商发展实际情况,需要创建特色农业公共服务系统,搭配数据库运行,使得农业产业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各个流程所产生数据,都能够实现在线共享与衔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特色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测,将监测所得数据录入到大数据系统当中,展开大数据分析,完善广东省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与此同时,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广东省推动数字化农业、智慧环保农业发展,重点关注长效扶贫产业。当地电商龙头企业将农产品销售途径拓宽,为农村物流配送提供支持,使得快递网点在乡镇覆盖率不断提升。推动特色农业发展,要探索互联网+这一途径,打造互联网+农业生产、互联网+物流配送流程,在传统线下销售基础上,促使广大农户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实现特色产业创新。利用电商服务平台将广东省特色农产品销售至全国乃至国外市场。

篇7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丽水市的农业网站应运而生,市、县农业部门相继建立网站。几年来,丽水各地边摸索边实践,不断改进与创新,网站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较好作用。网站建设涉及网站设计、网页内容、实现方式、网络技术、网站应用、网站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作者以丽水农业信息网为例,试图从一个侧面就市、县基层区域农业网站建设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1建设现状。

丽水农业信息网()是在丽水农技110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创立的。

2001年,丽水市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提出来的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农业工程,受到丽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3月在缙云县先行试点,取得经验;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现场会,推广缙云做法,提出市、县、乡(镇)三级联动的工作方案;丽水市所辖9县191个乡(镇)先后建立起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开通农技110热线电话,配置电脑等硬件设备,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上下联动的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框架,县级先后建立农业信息网站。为丰富农业网站信息内容,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市、县农业网站多次进行改版扩面,使栏目设计增添细化,分类设置科学合理,查找使用方便快捷,功能应用拓展提升。网站设有政务办事类、政策法规类、科技教育类、产业市场类、农业宣传类等30个大栏目、100多个子栏目。主要搜集和农业产业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供求和农业生产资料等农业、农村经济信息;提供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先进实用科学技术;解答与指导种(养)业和农产品营销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热点信息问题;开展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和农技培训、热线咨询;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基地等新型经营主体及丽水名特优农产品网上推荐与宣传。丽水农业网站初步建成农业技术资源库、农业政策规章资源库、农产品市场信息库、丽水名特优农产品库、丽水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库、农业资讯库等,形成与国家农业部、浙江省农业厅及其所辖各县(市、区)农业信息网和其他相关农业专业网联结贯通的农业网站群,可达到一站登录,多站辐射的目的。网站信息量不断扩大,浏览率高,丽水农业信息网年访问量达600万人次以上,日浏览量在丽水市政府门户网站排名中基本位居第一。

2建设思路。

网站是信息服务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农业经营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农业网络信息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市、县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应立足农村和农业实际,在网站设计、网页内容、表现形式、功能利用等方面,既要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又要符合农民的行为特点和科技文化素质需求,讲究实际,重在效用。在信息时代,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应成为农业部门创新农业管理和服务农业的一个有效载体。

2.1网站设计与编排具可操作性。

网站版式设计要通过文字和图形的空间组合,表达出和诣与美。多页面站点的编排设计要求把页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反映出来,特别要处理好页面之间和页面内秩序与内容的关系。服务农村的基层农业网站设计要做到图案形象,寓意简明、美观大方,栏目归类合理,表述直接明了,浏览点击操作容易。丽水农业网站设计一般由主办方根据当地农业实际,先行提出设计初步方案,进行栏目策划,确定主栏目和子栏目;然后递交网站开发公司通过网络技术工具进行版面设计与编排;做到农业部门与网站开发单位的无缝对接,使之产生叠加效应,保证了网站建设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2.2网站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丽水市农业生产类型复杂多样,农民群体素质千差万别,为保证农业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网站信息内容应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尽最大努力满足山区农民对不同层次信息的需求。就农业科技信息而言,丽水农业信息网站将其细分粮油豆杂、瓜菜栽培、茶叶技术、果树栽培、食药用菌、花卉园艺、竹笋生产、药材栽培、畜禽养殖、农业机械、生物技术、病虫防治、其他等20类,分别以农业科技、生产规程、种子种苗、农村教育、网上课堂、视频点播等不同栏目形式储存,将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多样的组织形式构成统一的页面结构。网站尽可能运用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方式,产生美感。恰到好处地加入一些富有动感的文字、图案,甚至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内容,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3网站特色与功能呈多样化。

网站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要具有良好的功能,能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丽水市、县农业网站在建设过程中,针对当前网站普遍存在着信息分散的现象,设立网上课堂,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开展远程教育。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当地农业专家,选择主要作(动)物生产类型,以品种(种类)单体为样本进行种养技术讲解。课件体现4大特点。可操作性。内容既有农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当地生产实践经验,通俗易懂。求先进性。实用技术符合农业标准生产规程,植入生物、物理及生态技术等新成果。强系统性。从产地环境选择到主栽品种介绍、育苗嫁接、栽种方法、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成熟采收、保鲜贮运等各个环节,形成组装配套技术或种(养)模式。

具欣赏性。集文字、图片于一体,既讲究实效,又美观大方,吸引观看。网站集合丽水全市农业专家,并与浙江省农技110专家库相链接,形成阵容强大的农业专家咨询系统,供农民朋友选择。网站应用超链接和设立较强搜索引擎,友情链接广泛,丽水农业信息网现有超链接网站80多家,可达到一站登录,多站辐射目的,提高了农民上网的效果。建立的高级搜索功能,可按属性、按文本,分栏目、分时间等不同方式快速搜索到站点内容。网站与农民信箱、农技110热线电话有机结合,多样化服务功能可满足丽水市山区不同农业信息条件、不同农民素质群体的多样需求。

2.4网站信息产品体现应用价值。

网站信息资源的实质是产品,所提供的信息应体现应用价值。信息资源库是网站建设的基础,是构成农业信息化的内在条件。丽水农业网站就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来说,既注重农业科技先进性,又强调实用性和山区农民的应用能力,广泛采集、加工、各类农业科技信息,内容包括种、养、加(加工、包装、保鲜、贮运)各个方面。网站的市场信息能针对丽水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际,突出蔬菜、水干果、食用菌、茶叶、竹笋、畜禽、药材等优势农产品,重点采集全国、浙江省市场需求动态信息,开展市场分析,引导农民发展效益农业。网站及时搜集丽水产地市场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准确,开展乡村区域农产品供求信息预测预报和网上营销,并与浙江农业信息网“市场价格行情”平台互联互通,及时传递农产品价格信息与市场行情。网站的农业资讯以大农业、大市场观念指导服务丽水农业,及时采集宏观经济信息、行业信息、科技资讯等,让农民接受政策指导,关注农业发展规划,了解农业工作重点,知晓农业科技新动态。

3前景探讨。

基层农业网站面对农村,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服务于农民,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产品质量和信息使用价值,是基层农业网站生存的根本。发展现代农业,迫切要求推广应用农业信息技术,推进科技应用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是农业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别于其他涉农网站的主要特征。

3.1推进网站建设标准化,资源共享。

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当前农业信息化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提高信息共享率其重要途径就是要推进网站建设标准化。农业网站信息标准化包括农业信息术语标准,农业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农业信息技术标准和农业信息管理标准。市、县农业信息网要建立信息共建共享机制,通过整合,实现“一站,各站共享”的目标。要制定出一套农业网站建设、运行维护、数据管理等方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充分实现公共数据信息在网络上的共享、广大用户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网站对收集到的各类农业信息要进行科学处理、精心加工、规范,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对信息的采集、处理、,要十分注重质量、时效、实用,对所有上传信息,都要进行逐一审核,注明来源,要求对真实性负责,严防误导。字体、字号、排列、照片都有规范要求。2009年,丽水市组织制定了《丽水农业系统(县级)网站评测指标方案(试行)》,在网站设计、信息公开、信息维护、网站管理等方面制订出47项测评指标,促进了县级农业网站的建设和信息产品质量及信息使用价值的提升。

3.2推行网站农户信息化,建用并举。

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应用才能出成效。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的过程。基层农业网站建设要推进农户信息化,通过让农户参与信息化活动,使信息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具体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户信息化强调的是增强农民对信息的接收、分析和运用能力。基层农业网站要在收集各类信息资源的同时,注重农业信息的分析整理和二次开发,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使用性高的信息。信息是高科技产品,网站建设在信息应用上力求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的文化科技能力,注重通俗易懂,讲究效用。对于科技期刊中的化肥与农药代号、计量单位等应转换成中文表述,方便农民使用。丽水山区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以及受环境、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对信息化的认知度不高。要加强对农民信息培训,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信息获取、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的能力,培育并创造农户的信息需求。要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点的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点是连接市、县农业基层网站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在目前山区多数农户并不富裕且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的条件下,单纯追求农户的信息设备建设不现实也不经济。要按照农业部“八个一”的标准建成一批村级信息服务点,起到以一带十的作用,为逐步推进农户信息化创造条件。

篇8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1.1国外现状

目前,美国已形成国家、地区、州三级农业信息网络,美国农业部(USDA)建立了农业信息传播系统,时间性强的市场信息数据可直接通过计算机信息传递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传递给用户。据调查,美国约有2/3的农民拥有电脑。美国农业部的调查报告也显示,在美国的200万家农场中,拥有或租用电脑的农场占31%,上网的农场占13%,且农作物种植农场的互联网利用率要高于牧场。德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售价的不断降低和功能的不断增强,计算机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据统计,德国的农业技术人员一般每人拥有1台计算机。许多农民也逐渐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1.2国内现状

从整体范围来看,我国的农业发展速度较慢,远低于工业的发展速度,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尽管我国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已初见成效,但整体水平不高,信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科学管理的需要。

2)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不懂农业科技,信息意识不强。现有的信息设施尚未在农业上有效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技人员及广大农民不会使用计算机。

3)农村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农民缺乏有效的信息指导,不能做到产品适销对路。

4)我国农业还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自给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型时期,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水平不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缓慢,科技贡献率低。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角度来讲,发达国家高达70%~80%,而我国仅为20%~30%,且转化周期长。总体来说,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化水平不高,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要想改变这种落后局面,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增加科技投入,大踏步地走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道路。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农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我国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使农业发展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途径

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的工具,已在工业和国防等领域显示了巨大威力。近年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逐渐深入农业的各个领域,给农业生产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

2.1农业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

农业数据库是指计算机中相关农业信息的集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现已逐步把农业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利用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记录、分类、整理等规范化处理,供用户查询、检索,以使他们能快速、准确地获取需要的信息。目前,世界各国在农业数据库方面都做出了很大成绩。德国建成的数据库有害虫管理数据库、农药残留数据库INTERPRET、植物保护文献数据库PHY-TOMED等。美国应用最广的农业数据库是国家农业图书馆和农业部共同开发的A-GRICOLA、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发的AGRIS和信息研究系统CRIS。CRIS可提供美国农业部所属各研究所、试验站、学府的研究摘要。我国目前已经建成并使用的数据库有农业科技情报信息库、农业生产经济资料数据库、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畜禽种质资源数据库、淡水鱼类种质资源数据库和海洋捕捞渔船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为农业研究和农业生产提供专业、科学的指导信息,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2.2农业计算机模拟试验

在农业生产和试验过程中,受试验条件的限制,部分耗时长、费用高、风险大的试验难以正常进行。为节省时间、费用和降低试验风险,这类试验可以由计算机模拟进行。开展计算机模拟试验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准备试验所需的各种数据;然后编写计算机程序,并建立计算机模型;最后将数据输入模型,并利用得出的结论研究系统的真实性能。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开发的棉花生产模拟系统,将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化学调控结合起来,可以在不同地区和年份提出棉花生产优化方案。德国联邦农林生物研究中心的果树植物保护研究所与海德堡大学数学研究所在充分研究苹果卷叶域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协作开发了预测苹果卷叶蛾种群的动态模拟模型。这些模型用Dossenheim地区果园1985年和1987—1990年的田间调查数据和气象数据作为输入数据,在海德堡大学的大型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构造和完善苹果卷叶蛾的各发育阶段模型,经大量研究取得初步结果后,逐步移植到微型计算机上运行,并投入农业实际应用。

2.3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系统

多媒体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把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为一体,并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目前,很多研究单位和大专院校都把研究成果和前沿科技信息制作成VCD或DVD光盘,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技术培训与讲座。这种信息的传播方式直接、快速、生动,易被广大农民接受,是传播农业信息和指导农民生产的重要方式。计算机网络系统是指利用通信介质和通信设备,将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按照共同约定的方式和格式进行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出现,使信息的传递变得更为便利、有效。依靠计算机网络,广大农民可以及时了解农产品价格、国内市场供销量、农业气象资料等信息。人们还可以利用因特网提供的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论坛等进行交流与合作。一些大型农场和农产品经营公司可以建设自己的网站,更大范围的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产品。只有充分的了解市场行情,才能有针对性的种植或销售农产品,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数字图书馆是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另一便利功能。由于实现了数字化,许多传统图书、音像资料的存储、保管、查找问题迎刃而解。数字图书馆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而且具有快速检索、浏览、下载功能,大大提高了图书的使用率和管理效率,有效促进了农业信息的交流和应用。

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每次变革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迈向文明。特别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方式。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农民也更加注重利用信息指导生产和销售。我国农业应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资源优势,走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道路。

3.1实施远程教育

科教兴农,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劳动者素质较低,信息意识不强,是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为11a,目前已达12a以上。而我国2010年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初中毕业,2025年才能达到发达国家80年代末的水平。农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现有教育不发达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媒体优势,大力实施远程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强化农民信息意识,培养新型农民。改变传统的农业模式,使农民依靠信息引导进入市场、组织生产,政府靠信息进行宏观调整、制定农业政策。

3.2研发农业专家系统和决策系统

专家系统实质上是一个计算机程序,能够以人类专家的水平完成特定的任务。我国当前的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信息缺乏,技术落后,农业生产尚未摆脱小农经济的束缚。在农业管理水平落后和农技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对传统和经验性的生产管理实行量化、规范化和智能化,研究和开发农业专家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逐步实现以专家的水平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的小麦管理计算机专家决策系统可使小麦增产6%~25%,降低成本4%~8%,增加效益15%~30%;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的“农业专家系统”已在全国六七个省市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但是,我国的专家系统在决策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研制和开发适合我国特定的自然环境、品种特点的作物及畜产品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3.3完善农业信息网络

信息是一种资源,而计算机网络是信息传递的有效载体。农产品季节性较强,如果不能做到适销对路,将造成巨大损失。互联网络的出现,使信息的传递变得更为便利、有效。从1995年开始,农业部开辟了农情信息网络,将1000多个县的农情信息(农产品、化肥、农机的价格,农田耕种面积等)传输至网络,以便各级管理部门和各地农户了解市场行情。在当今的时代,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是建立农村信息网的关键环节。

篇9

生长环境的好坏决定着农产品的质量,植物的健康成长更是与其环境息息相关。除此之外,自然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最主要的则表现在:光线的强度及阳光照射时间的长短、土壤环境、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的控制等等,这些都共同决定了植物的生长状况。现代科学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通过改变其土壤中的养分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来对植物的正常生长环境进行合理的控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果实的结果率,再利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等来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为企业迎来更好的发展。

2物联网技术的实施方案

2.1传感器单元物联网技术农业专家系统想要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在传感器方面,需要做到对症有效。

2.1.1气体温度传感器在国外的先进国家这种传感器技术已相对纯熟。我国主要采用瑞士公司推出的单片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来对空气温度进行传感探究。这种高端传感产品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幅降低了获取数据的难度,并有效增强了其抗干扰能力,做到低能耗、高灵敏、高性价比等特点。在实际的农业栽培培养技术中,可以利用这种气体温湿度传感器来更加准确的获取环境信息,并为以后的农作物生长提供相应的材料资源。

2.1.2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主要利用时域反射原理进行设计,并通过将其埋藏在土壤的方法,更好地检测土壤中水分的分布情况。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可以与采集器结合使用,利用这2种现代科技可以对土壤中各种理化性状、气温变化及人为水分管理进行合理化监测。除此之外,这种传感器可适用于各种土壤环境,并对其土壤水分情况进行精确的判断,并将数据及时上传到数据库中,以便人们对其合理控制。

2.1.3光照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主要特点在于,其体型较小、使用时间长、密封性好、精准性高、可控效果好,可以更好地抵御因自然环境造成的干扰,从而对现代温室环境进行合理监测。

2.2数据采集单元

2.2.1无线传感器采集器通过传输数据的方式将采集器所采集到的信息及时传送到管理系统当中,使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农作物生长情况做出准确的监测及处理。采集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和传输2方面,其特点则表现在安装简便、使用成本低等。对采集器的电路本身而言,其主要包括信息处理电路、复位电路、A/D/D/A转换器、晶振电路、显示电路等等。

2.2.2多通道无线数据采集器这种多通道数据采集器可以采集多种信号,而信号则主要表现在物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2种。通过这种采集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具有防水、防晒、安全采集、防雷击等优点。物联网农业专家系统可以实现在数据上的多种显示技术,在数据采集、打印、存储等方面更是具有突出的特点。

3结论

篇10

关键词:农业机械;技术手段;应用;发展前景

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逐渐提高,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经济的发展需要基础的支持,农业就是我国的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随着近几年我国农业的发展,很多高新技术也被运用到农业的机械设备中,使农机设备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有效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在农业的生产中使用高新技术还能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保证农机相关机械的正常运作。

1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分析

1.1计算机技术

这里所说的计算机技术主要指的是计算机视觉技术,这一技术最早被运用在农业机械上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主要运用的是计算机技术中的视觉技术,利用这一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对农产品的品质质量进行分级别检查。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以图像处理为基准,随着图像处理以及视觉模拟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不仅可以用来检查农产品的品质,而且还可以用来对农产品进行播种、收割。虽然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我国农业技术领域的应用时间还不是很长,在实际的使用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出现,但是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必将会改变传统的农业作业模式,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1.2网络信息技术

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机械上的应用是非常成功的,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为农业的生产提供高精度的监控,而且还能够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病虫害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测,然后根据定位系统来进行田间作业。

1.3液压技术

液压技术主要依靠的是微电子技术和工业传感技术,在数据的采集上,运用液压技术主要完成的是能量的转换和匹配,其目的是为了让农业机械的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让机械设备的相关系统特征可以得到完善,让机械设备的可靠性能够得到提升,这也很好地符合了环境保护的相关标准要求。而大部分的农业机械都是采用内燃机作为原动力,所以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工作负荷,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电液控制手段来完成负载与原动力之间的匹配情况,尽可能地减少功率传输过程中出现的损失,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系统的工作效率。

1.4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端技术不仅在大型的企事业单位中被运用,在农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较有成果的就是美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出激光拖拉机、机械的内部导航装置,等等,这些装置可以对拖拉机的运行方向及所处位置进行实时的测定,在了解地区土地信息之后,再制定合理的土地种植方案、农药及种子的数量,等等。

2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趋势

2.1推广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上,已经开始运用机电智能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使得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科技含量有了极大的提高,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而且也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2.2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升

只有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才能够确保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保护生态环境奠定基础,如回收农业生产的废弃物,普及无害化的处理设备,运用无害化技术来处理废水可以有效地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而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使用有机肥料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大力发展节能型动力机械设备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农业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2.3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监督水平

要想提升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还要从规范设计的基本要求出发,全面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在质量提升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农业产品的整体造型和外观,农机设备的耐久性也要经得起考验。选用与农机设备相配套的发电机及元件,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在农业机械设备完成安装之后,还要对其进行试运行,只有保证了设备各项指标都正常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的投入使用,这也是提高农业机械产品可靠性的前提。

2.4加大政府的补贴力度

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农业机械的技术推广,做好农业机械的培训工作。国家还要将拖拉机、插秧机等农机具作为农具购置补贴的关键,普及农业机械知识。这样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2.5确保农业机械技术的安全生产

关注安全监督管理及装备的创建工作,加大农业机械的安全投入,以便更好地满足农业机械工作安全监督管理的需求。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将农业机械的安全检验工作纳入到各级县市政府的财政预算当中。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高新技术正在逐渐地被运用到农业的机械设备中,这些机械设备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农业的整体生产水平,而且还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很好地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也必定是智能化的,所以要求操作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全面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农业机械的智能化。

作者:徐家亮 刘晓鹏 单位:黑龙江省克东县农机安全监理站

参考文献:

[1]陶乐然.长春星宇小区新技术应用[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06.

[2]刘蒙之.传播新技术与国家发展———一种政治经济学的观察[C]//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2006.

[3]张仁江,田莉.制造业企业新技术采纳:动因、路径及障碍分析———基于T公司的纵向案例研究[C]//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2011.

[4]胡札进,姚尚斌,徐七三“.双低”储藏与四项储粮新技术的综合应用[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03.

[5]柳旭.浅析电视空间新技术对审美体验的影响[C]//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