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信息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前,我国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期间,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结构越来越复杂,工程风险也随之加大。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完全适用于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为尽快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施工现场危险隐患快速反映机制、不断完善动态管理手段,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监管通系统等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是补充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在工程安全管理中能及时了解人员在岗情况,对发现现场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等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施工企业自身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也起到一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现阶段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现状
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随着工程数量增多,工程规模扩大,建筑从业人员成倍增加,施工企业从原有管操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变成纯管理型企业。大量的一线职工没有经过职业培训,就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加之人员流动性较大、项目操作人员不稳定,建筑安全管理会产生诸多问题,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或不可控状况,安全管理得不到有效提升。目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建筑市场竞争不规范,安全生产费用得不到保障。在投标、议标过程中,多数采用低价中标的方法。建筑企业在招标、议标过程中,将临时设施、文明施工安全防护、职工教育培训等费用暗中减少,以确保中标;投标保证金、项目垫资、工程款拖欠等情况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再加上违法分包等现象,造成了一部分工程项目人员配备不足,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管而不管、管而难管的局面,施工现场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生产很难达标。其次,建筑企业缺乏主动管理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每个建筑企业都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但在工程项目施工时,企业领导及安全管理机构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的情况,不能很好的落实责任。对项目的分部分项工程中有关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的评定与检查,依据项目资料员经验填写评定,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放任自流,没有做到严管严控。再次,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安全风险认识不足。从业人员中的一线作业人员多数是农民工,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又没有经过职业技术培训,对于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如何加强自我保护都不清楚。单位项目承包人安排工作时,也不考虑相应的作业情况能否施工作业。最后,“三违”现象普遍,跟踪督查不够。由于某些工程抢进度、赶工期,在施工现场工作环境没有很好的交底、现场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部分作业人员因为经济利益冒险作业,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建筑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必要性
针对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企业存在诸多不足,而行业也存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人力、物力等不足。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要处于可控状况,必须借助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建筑安全管理水平。规范施工企业和项目安全管理行为已势在必行,这对政府、企业都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是强化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人脸识别系统首先要对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施工员、安全员、监理、总监代表等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信息采集,在工程项目开工后可以对上述人员起到约束作用,督促责任主体单位在项目施工时履职尽责。行业管理部门打开计算机就可以了解项目管理人员到岗情况,避免传统的纸质文件人名众多、容易混乱,出现参与项目管理的人员并没有到岗的情况。行业管理部门有了人脸识别系统,对于少量项目人员不到岗、缺岗现象,可及时通知企业进行整改,确保项目管理在可控状况,真正实现“质量安全、预防为主”。
(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施有效控制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工程项目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通过网络及时将施工现场一线作业人员作业情况传输到管理部门监控中心。中心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查看项目作业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章现象。安装远程视频监控,对施工企业抓好项目管理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项目部通过安全会议、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告知所有项目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违规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要文明施工、严格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适时通过监控中心了解施工现场安全状况,对出现的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可大大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三)监管通系统促进施工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力度。安徽省建设信用平台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管理安全方式。监管部门通过对施工现场检查,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分部分项工程达标情况传递到监管通信用平台。通过网络,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分部分项工程的缺陷都将一目了然,增加了企业自我监管的压力,达到促进施工企业、项目部日常安全管理的效果,全面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
四、目前建筑安全信息化管理的不足与提高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190-01
1、建筑施工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现状特征
信息化时代,建筑施工项目建设逐步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手段,然而实践管理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较多建筑施工工程多以单机信息化软件应用为主,没能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资源信息的有效传输与全面共享。对于建筑项目的实践运行,其签订合同、变更设计、管理工程质量、安排进度、会审设计、投资管理、工程校验等环节,项目经理均需要联合设计方、建设方与监理管理单位进行信息资源的传输交换。倘若充分考量各方综合需求,那么施工建设阶段中需要进行更新交换的信息量则会更加庞大,且较为频繁。因此,建筑施工建设进程中的优质信息化管理尤为重要,倘若仅采用单机管理模式,将会制约各单位间的良好沟通与信息化发展。同时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实践应用,体现了覆盖面不广的状况,仅能发挥辅助管理作用。在应用深度层面,较多信息化管理手段仅用于日常数字化管理层面,没能形成良好的自动化应用效果。目前从开发研究信息化管理软件来讲,较多设计重点均至于项目管理领域,没能充分的与建筑企业形成良好的融合,令其价值核心目标的实现欠缺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有效支撑。在投入建设层面,资金量有限则是建筑施工项目无法实现优质信息化发展的主体因素。由于欠缺充足的资金、设施配备,令相关建筑施工信息的综合处理、汇总、加工受到不良影响,无法全面提升实践效率,还多停留在手工管理层面。
2、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科学策略
2、1 强化建筑施工的自动化信息收集
自动化的信息收集可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效果。面对海量的建筑施工相关信息,在实践管理中,应科学引入自动传感识别技术、芯片识别技术实现资源的录入收集,进而提升工作效率与准确性,紧凑施工工期。例如,在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可位于现场借助传感技术设备,科学准确的进行混凝土温度数据的采集,明确设备具体服务状态以及构件是否存在变形、故障隐患状况等。同时,还可利用IC卡信息自动化技术进行建筑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各项信息的识别采集,进行考勤管理,操作事项电子记录,并面向工作人员,为其搜集良好的人机交互相关图形界面,进而便于各类优质信息的整理与汇总。另外对于建筑工程各类图形、设计规划信息,还可基于CAD信息化技术进行实时的更新、修改与全面录入。
2、2 实现电子化的信息存储
存储多元化信息层面,可科学利用光盘或磁介质信息化技术满足丰富信息的综合存储需求。基于建筑施工丰富的信息量、多元化的种类,可基于电子媒介进行系统化的存储与快速的调用。在施工建设进程中可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进行信息存储,并实施简便快速的直观估算,有效降低纸质资料存储管理成本,提升信息应用查询效率与工程紧凑性。当竣工完结后,可存储各类丰富的施工建设信息于磁盘或光盘介质中,做好存档管理,进而为后续工程使用建设做好充足的准备。
2、3 促进交换信息的系统性与网络化
交换信息阶段中,应借助科学的网络手段辅助各类职能部门进行信息资源的高效传输与全面共享。采用何类方式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均会涉及到各类信息的交流传输。因此,应科学借助网络化的信息交换手段实现综合管控。招标管理阶段中,应基于网络信息手段开展数据库实践控制,可全面优化施工建设效果,强化工作效率,令招投标管理体现公平、透明与客观性。在产生变更设计情况时,应基于网络系统、信息化交换手段确保施工、设计与建设单位的及时沟通、全面交流,进而紧凑施工环节,提升施工技术信息化应用水平,并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成本投入,提升综合效益。
2、4 引入高效检索信息工具,强化高新技术的科学应用
高效的信息检索,可提升建筑施工综合效率,令价值化信息发挥实践应用价值。因此应科学引入高效检索信息工具,利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信息准确筛选应用。可依据供应采购施工材料、制定施工规划、开展全面预算、实施统计管理等环节需求实施科学检索。同时,可依据单位自身发展条件状况、经营管理水平,适时丰富数据库建设应用类别并扩充其规模,令工作人员快速准确的获取建筑施工各项价值化信息,检索优质工程技术标准与资料,进而在全面的信息支撑中,规范施工流程、建设手段,提升综合建设施工水平。伴随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技术水平的持续优化提升,为信息化应用管理创设了优质客观环境。同时各类高新科技、信息化手段的更新研发,令建筑施工实现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潜力被全面激发,因此应科学引入高新技术,实施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可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处理系统、传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信息化测量技术、多媒体远程监控体系、专家智能管理系统优化施工建设效果,基于网络平台提升施工建设效率,准确进行设计规划、施工测量、严格监控,进而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
2、5 基于信息化视角制定建筑施工战略规划
建筑项目施工建设应基于信息化视角,制定ERP分层信息化实践战略,开展系统化的综合管理。应综合考量各类管理要素,基于施工企业建设特征、发展状况、项目实际实施系统规划,打造优质的企业施工管理网络体系,致力于信息化软件的科学研究开发,并创建ERP综合实践管理框架。同时建筑施工应明确ERP管控科学考核体系,面对复杂系统的工作任务,应统筹考量管理实践中的各层面内容与影响因素,明确实践科学流程、规范要求,进而找准实践管理方向。还可通过对照核查,明确实践施工建设中包含的矛盾问题,明晰差异所在,进而科学制定优化更新策略,实施全面的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办公自动化平台,确保各项事务的高效处理,令各项施工管理更加有序规范、高效快捷。建筑施工企业应基于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展全面的计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核算、自动化事务处理,创建完善健全的质量管控体系,安全保障与环境建设系统,进而创建扁平化体系,令各单位施工中的信息交流快速畅通,优化管理层的决策制定,令其获取的施工建设信息更真实、更系统,进而确保主营管理业务实现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实践管理中,施工建设人员应基于信息化管控平台进行施工进度、费用成本、安全环境、质量水平、环境条件的综合控制,并开展现场、合同、各类生产要素的信息化管理与项目工程的优化调整控制、企业级信息化管理。应引入网络系统,建立综合管控体系,实施精细化控制,有效提升建筑施工单位综合管控效能。
3、结语
总之,信息化时代,各类优质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引入建筑施工建设中,有助于提升其施工建设效率、优化质量水平。因此我们只有基于信息化视角,科学探究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实践策略,实施自动化信息收集、电子化信息存储、引入高效检索工具、制定科学战略规划,才能真正提升建筑施工建设信息化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投入,紧凑施工工期,创设显著效益,并真正建设出精品优质的建筑施工项目工程。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建筑材料信息化管理;措施;要点
中图分类号:TP311.52
建筑质量的好坏与建筑材料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出现了质量好坏不一,建筑材料是市场的混乱,直接的导致建筑工程也出现了问题。建筑材料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内容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管理,不仅可以减少成本投资,可以促进施工效率的提高以及施工质量的提高,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建筑材料管理科学化、便捷化带来了福音,可以减少人力管理的投入,引入计算机管理可以在一种高效、精确的计算下,不仅可以计算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数量,而且在管理的时候,节省人力的投入,不仅满足的建筑生产的需要,也使得建筑材料管理更加容易,比如工程所需要的材料数量、采购材料的时间,通过计算机录入,可以及时的了解材料使用情况、材料的数量,哪些材料在使用期内,哪些材料放置时间过久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第一时间掌握,因此,建筑材料信息化管理对于建筑材料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
1 信息化材料管理
多数建筑材料在购买之后就可以投入使用,但是一般材料购买与施工还是存在时间上的差距,因此,在购买完材料之后,要注意对材料的保存,有些特殊材料一定要特殊保存,以免影响材料影响到施工质量,避免因为材料存放不当造成的损失。
1.1 存、发放阶段
建筑材料容易与外界产生化学反应,而且材料与材料之间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同的建筑材料应该选择不同的放置地点。例如氢氧化钙,又名熟石灰极易与水发生反应,钢材也会在水氧中降低使用寿命,水泥石灰等害怕雨水冲击,而且水泥被雨水冲击过后也不能够使用,因此,对于材料的存放一定按照不同材料不同安放,避免材料存放不当造成工程的损失。将购买的建筑材料相关信息、规格型号、采购数量等录入计算机,管理人员按照电脑统计出来的数据进行安置,财务人员会进行审核输入的信息,如果发现问题,材料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正,审核完毕后进行签字确认。材料要输出时,先有仓库管理人员填写取料单据,经过施工部门审核后,再进行材料输出,而且要对输出的材料信息要录入电脑中,这样可以掌握材料输出情况,一旦材料即将短缺,系统会反映,保证工程施工效率不受影响。而且电脑系统会统计出每一天每月材料使用情况,方便管理人员对材料盘点,也方便财务对于材料数据的了解,核对账目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对于管理比较成熟的工程项目,要适时的引入适时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思想,即ERP。它可以实现对企业的全方位管理,实现建筑材料管理与财务一体化,可以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1.2 构件信息化材料管理系统
一般工程项目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网络,建立这样的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从施工部门、采购部门、仓库管理人员、财务部门,统统都要录入电脑,一旦出现哪一个环节的问题,电脑会自动进行显示,这给建筑材料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自动化的技术支持,更好、更快、更加高效。
2 信息化对于工程项目竣工和结算的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作为工程管理人员,不仅要管理财务、施工、材料等方面,信息化的管理引入,对于相关管理部门来说,更加有利于监督工作,可以对工程的整体管理每一个环节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包括工程造价、工程结算等等,可以细致的进行控制工作。
2.1 信息化材料结算
有些建设方管理人员认为,工程结算审计就是审计建设方管理人员,审计时采取避让的态度。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工程管理过程和结算阶段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少投入,多产出。建设项目管理是内部结算,还是聘请中介审核,建设方管理人员首先都要提供完整的建筑材料结算资料,这时就需要计算机统计的数据进行总结比对,为工程竣工结算创造了便捷的管理方式。
2.2 信息化的竣工结算
第一点是大众材料如砂、石、水泥、钢材、木材按当时投标报价价格约定结算,如遇特殊情况按国家规定办理。第二点是对建设方指定采购材料的价格,按实际采购价格调差,同时应按事先约定的方式计算运杂费及采保费。第三点是对供应净料尺寸、无损耗的材料,在执行定额结算时一定要扣下不合理的部分。第四点是采购型号尺寸与定额编制型号尺寸小一致的,督促进行换算。按照每支计算的材料要注意其大小含量,对于这些材料的管理,电脑会自动的进行统计计算,例如定额编制的结构胶、耐候胶为每支三百一十毫升,建设单位实际购买的价格为每支五百九十毫升,单价为每支四十二元,在竣工结算时,用每支五百九十毫升的价格计算肯定不对,换算后,每支五百就是毫升的结构胶、耐候胶对应每支三百一十毫升的单价分别为每支三十一元和每支二是二点七元,结果一千五百平方米的幕墙,出现差价二十一万元。五是防比整体计算后,再计算局部构件。如有的天棚装饰而层含龙骨价格,结算时又单独计算龙骨造价;有的花岗岩、大理石单价中已含磨边工序,结算时又重新计算磨边;有的的装饰条含在主材中,结算时又重新计算等,凡对施工材料的重复计价,结算时均应作扣除。
2.3 信息化有利于工程管理人员相互配合
在工程造价确定后,为了避免出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出现各自管理小组的现象,出现重计、多付工程款的现象,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会对这样的现象得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建设方工程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密切配合很有必要。一是对建设方购买的材料,如塑钢窗、木地板等,要交代是随工程结算支付,还是由建设方单独支付转为固定资产,防比结算书(支付施工方的)与财务(建设方开支的)重复计量。二是工程管理人员会同财务管理人员对建设项目付款情况定期进行核对,清理工程进度款支付了多少,建设方代付材料款抵付预付款支付了多少,建设方支付材料款自接进入固定资产的有多少,都要经过电脑核对,就会清楚工程款到底支付了多少,整个项目投入了多少,同时也能检验有无重计、多付的现象。例如某单位自己购买外墙玻璃,中介审核机构按暂定投标玻璃价每平方米三百元,就按照一平方米进行调查结算,财务是按照单价每平米七十八元扣除工程款,出现每平方米多结算二百二十二元。又如,某项目工程使用水电费三点四万元山建设单位单位财务支付,但竣工结算时未从结算造价中扣除。原因当然出自工程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及中介审核人员三者脱节。因此,建设方的工程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受聘中介机构的密切配合,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应用,使得整个工程环节顺利进行。
3 结束语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形式的日渐多样化,建筑工程质量受到大家的重视,而建筑工程质量与建筑材料的质量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关系,随着信息化技术对于建筑行业的影响,一些建筑工程实行了信息化的材料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有很多的优势,掌握材料的使用情况,可以及时对材料的供应进行填补,而且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可以根据工程施工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管理,对于材料的需求数量进行信息化的计算。作为管理部门,要不断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一定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规范进行管理工作,提高责任意识,对于工程当中存在的不合理或是违规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对于建筑材料要进行标准的分类放置,对于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及时报告相关责任部门,确保工程建筑材料的使用是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之下。只有各个部分协调配合,相互监督,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完整性,才能保证建筑行业长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华玉磊,张立华.浅谈施工过程中如何管理好建筑材料[J].民营科技,2010(10).
[2]黄汉文.论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管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技术;管理
0.前言
建筑行业长期以来都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经济支柱,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逐渐在各个领域中得以运用,在建筑行业中,信息化管理也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其进行完善是当前行业内部需要面对的主要任务,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与分析。
1.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概述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信息化管理是以先进信息化技术为依托,以优化管理为目的的管理模式,企业运用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对企业相关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与科学利用,在建筑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包含项目决策管理、项目施工管理、项目使用管理等[1]。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信息冗杂,来源较广,其中涉及到各个部门之间合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第二,信息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且使用频率较高;第三,这种管理模式能够用较低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效益;第四,企业运用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在建筑企业中运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2.建筑工程现阶段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情况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我国的信息化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虽然当前国内对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越来越多,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处于上升趋势,但在管理方式上还比较滞后,没有给予信息化管理充分的重视,对施工现场的监管与控制也不够严格。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信息化水平低是现阶段最主要的表现。很多企业仍然运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施工现场的行为比较混乱,决策没有计划,管理无序现象比较严重。具体来讲,现阶段建筑企业中信息化管理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没有对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充分理解,虽然知道信息化管理有很多优势,但却也担心工作量会因此上升[2]。第二,一部分企业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选择了信息化管理,并构建起了局域网络,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应用效果。第三,不同的地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如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的信息化程度便有所差异。第四,软件引进方面存在困难,国外的软件虽然比较成熟,但无法完全适用国内企业的运营,且不便于维护,而国内软件的价格过高,许多企业无法承担。
3.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在运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3.1存在应用方面的局限性
现阶段很多建筑企业在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局限在一部分企业中,或局限于施工系统中某个环节,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信息化,环节之间的数据联系不充分,也无法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与集成。另外,行业之间的动态联系不强,所谓的信息化只停留在信息查询或资料打印等方面。
3.2存在信息方面的孤立性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当前建筑领域中出现了“信息孤岛”,很多企业在运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虽然构建起了通信网络,也运用了相应的管理软件与管理系统,但却忽视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信息集成[4]。这就导致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无法进行科学系统的统筹规划,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之间都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抑制了企业发展。
3.3存在认识方面的片面性
当前有很对企业将信息化管理定义成为网络通信与计算机技术,虽然信息化管理中包含这些方面,但这种认识过于以偏概全。发展到现在,还有很多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运用纸质媒介进行信息交换,信息化程度不够。从某种程度上讲,现阶段的信息化管理是停留在信息化工具层面上,而没有真正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
3.4存在标准方面的欠缺性
现阶段一部分中小城市尚未形成完善的建筑行业市场形态,无论交易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存在一些混乱情况,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导致建筑行业的各个利益方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信息不对称”现象也因此形成,从而造成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3]。这不仅增加了建筑施工难度,还为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3.5存在软件方面的消极性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自主研发的软件绝大多数只针对单向业务,且供应商规模小,市场竞争力较弱。另外,我国自主研发的软件主要是依托于国外已有软件进行设计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我国行业具体情况,但缺乏创新性。
4.主要的完善方式
想要进一步完善当前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就需要运用以下几方面方法:
4.1构建数据库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信息部门非常多,需要每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这一过程会有很多的数据与信息产生。所以,建筑行业在运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管理目标设定为全体部门,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信息数据库,使数据实现单元化与模块化,项目中任何一个部门都能够在数据库中进行数据的输入与修改,再通过更新实现数据共享。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将关系比较密切的相关部门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分类与整合,从而构建起有针对性的管理平台。
4.2建立交流平台
建筑工程的施工还会涉及到很多政府管理部门,如城市规划部门、国土资源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很多直接的参与建设单位,如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很多间接的参与建设单位,如建设材料、设备生产、建筑装饰、后勤供应等单位。上述单位会都不同程度的参与建筑工程建设,每一个单位之间都会产生信息与数据的相互交流,如果运用传统的纸质载体进行传递,很难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且费时费力。因此,建立起各单位之间的外部交流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平台中要包含所有的建筑有关单位,以实现信息与数据的高效共享。
4.3实现动态更新
建筑工程一般比较复杂,从一个角度讲,工程涉及的单位较多,因此很难在施工过程中全面兼顾;从另一个角度讲,很多外界因素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产生影响,如政策、天气、市场、环境等。这些因素使得建筑工程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变化,很多数据也由此产生,这些数据需要及时的进行更新,以便于其他部门能够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调整。所以说,建筑工程想要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化管理,就一定要实现数据的动态更新,以工程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提升管理平台的实时性与准确性。
4.4突出管理重点
运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目的是为建筑工程服务,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最根本的是要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其次是要尽可能的降低建筑成本,最后是要缩短工程的施工周期。质量是任何一个建筑工程的建设基础;降低成本是建筑工程的建设目标,成本的降低会提升利润,这也是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缩短工期是建筑工程的建设目的。所以,在建立交流平台的过程中,要重点突出质量安全、成本控制以及工期管理这三个方面,将其设置为主要模块,而项目其他内容则设置为辅助模块,要在确保内容全面的前提下,突出重点。5.结论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有了长足进步,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建筑行业也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信息化改革,管理作为项目的重点工作,更需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实现信息化。本文从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概述与完善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现状,并研究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应用局限、信息孤立、认识片面、标准欠缺、开发消极等问题,提出了构建数据库、建立交流平台、实现动态更新以及突出管理重点等完善方式,以期能够提升建筑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水平,促进企业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晓军.关于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水平的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2010,04:30-33.
[2]张建平.基于IFC的建筑工程4D施工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2010,04:52-57.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研究
1 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概念和实施的必要性
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现代化企业实现其目标的前提,它为经营与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或指令。管理活动中的信息不会自动流向管理者,所以对原始的数据和信号进行采集、整理加工、保存、传送和应用,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必备内容,即信息化管理。其本质就是依据信息自身的特点,有目的的组织信息共享,使决策者能准确和及时的掌握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完成正确决策。为了达到此目的,就要熟悉信息管理的所有环节,并做到一下几点:了解并掌握信息的来源,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掌握并正确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熟悉信息流程的所有环节,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当前,IT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管理经营得到中广泛的应用,这给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众多新的机遇[2]。
2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工程造价管理不断深入的改革,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工程造价机制已经走向完善,工程造价管理需要适应市场发展的方向。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可以说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框架已经建立起来,工程造价系列的软件也逐步丰富多样,为工程相关活动、造价管理所提供的服务和信息的网站数量也不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目前,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有了一定的理论根基,但是同时也有了很多一些不可小看的的问题[3]。
2.1 基础设施不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现有的基础设施没有根据工程造价、当前业务的可预见性发展对信息的收集、储备和运用,但是构建与采购因为网络通讯、信息构造、软件支柱以及数据库之类而构成的运用环境,工程的造价讯息有效运作以及参加到社会经济市场的竞争根本条件满足不了需求。
2.2 工程造价系统的管理人员讯息互质无法适应信息化的需求
工程造价系统的管理人员讯息理念通常比较落后,工程造价系统的讯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处理类的方法滞后,没有主动掌握讯息的积极性。这一切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甚远,严重阻挠了工程造价系统讯息能源化以及信息化的进步。
2.3 工程造价系统讯息资源采集和处理手段落后
工程造价系统讯息资源收集水平依旧保持在最原始的时候,采集到讯息数量比较少的时候,且讯息的分类规范并不统一,数据的格式以及存取方法不同,对信息能源的加工处理相对来说就变得比较困难,讯息能源的基本质量无法提高,讯息的维护和更新速度就很慢。
2.4 工程造价系统讯息采集系统还没有成立
工程造价系统的管理人员内部讯息的共享体系,包括和业务伙伴或者用户之间的讯息互换、和外部联系的讯息体系都没有真正的形成,因此,大范围内的讯息共享更难以实现。
2.5 工程造价系统讯息资源管理没有统一规范
因为没有工程造价系统讯息能源管理的统一规范,不能确保讯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便不能确保新讯息有序和快速的流通[3]。
3 推进工程造价系统管理信息化的政策
根据当前工程造价系统管理讯息化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应该重点去创造对工程造价管理讯息化构建有利的环境,创建与改善相对应的工作体系,以创新改革为动力,环绕增强工程造价的管理技术与整体的竞争为基本目标,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统一规划发展、突出侧重点、分步进行实施、务求实际效果,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相应的改善。
3.1 量身定制工程造价管理的讯息化总体规划 工程造价体系管理讯息化构建顺应市场经济体制下信息的发展和进步,是构建领域信息化的重点。定制工程造价体系管理讯息化的总体规划以及最终目的,统筹规划,加快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备,完善 联网项目。在实现规划时期应改明确的工程造价体系管理讯息化构建的主要系统,包含了技术目标、讯息收集目标、维护目标以及人才培训的目标等,方便分解和落实。
3.2 充分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水平
工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信息意识。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引导,工程造价的管理部门需要利用信息进行造价调控。管理部门可以使用多种手段和媒介合作,宣传信息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进一步工作质量。
3.3 充实工程造价体系讯息能源资料库
新的工程造价讯息资料库已经在造价领域建立,通过数量和质量上看来,并未真正的成为工程造价讯息产业。所以,应该不断的扩大工程造价系统专业领域建筑造价体系讯息能源的基础上,将视线延伸至构建领域的有关讯息能源,提高建筑造价讯息资料库的容量,来填充整个建筑造价讯息资料库的,与此同时也要提升建筑工程造价讯息能源的管理水平,来更好地达到各个阶层的建筑工程造价讯息客户的要求。
3.4 完善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和政策环境
已经建立完成的众多的工程造价信息网络,在还没有建立一致的标准体系和工程造价信息编码分类体系的情行下,横向和纵向联系比较少 ,还达不到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共享的目的。所以,应该尽快制定包括工程造价电子商务、软件、知识产权与工程造价信息资源保护等方面 的政策法规,并和建设领域信息政策环境进行衔接,对照相关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建立权威、统一和规范标准的工程造价信息体系,保 障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健康有序发展。
3.5 加大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在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并制定优惠的政策,在资金短缺上需要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于此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为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3.6 大力发展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和任何其它工作都一样,最终均需要取决于人力资源。为了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就迫切需要造就培养一大 批既懂工程造价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制定对应的政策,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培养大批的多层次的适应工程造价管理信 息化发展需要的人才,成立一支能力强大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团队,来满足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3.7 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市场体系
工程造价信息事业的存在、进步及繁荣的基础是工程造价信息市场,其也是工程造价信息提供者、生产者、需求者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场所更是进一步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的重要场所。所以,需要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市场体系,同时开发工程造价的信息服务,提高工程造价信息的服务手段和服务领域。与此同时,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企业化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工程造价产品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4 结论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需要意识教育、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作为保障,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作为其经济基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研究也是工程造价领域的最基本的建设。所以,只有我们工作者吸取教训,提高业务水平,加大发展的力度,这样才能推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金雅明.浅谈信息技术与工程造价管理的整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3).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5)46-0089-02
作者简介:纪卫强(1972-),男,汉族,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施工管理方面工作
引言
工程项目的规格在不断升级,其功能也越来越多,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的步骤也就越来越多,基于此,只有对管理工作的形式以及技术进行优化,有针对性的对建筑施工的项目进行管理,才能将管理工作做到最优,特别是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更能够有助于施工项目的相关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建筑企业推行施工项目信息化的必要性
(1)由于施工项目的工作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用传统的形式管理工作非常繁重,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而且工作效率很低。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工作效率就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就是企业的命脉,运用信息化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更加科学地对施工企业进行规划管理。
(2)为了便于对预算以及计划工作的科学管理。测算、计划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测算和计划工作能够顺利高效地运行在没有信息化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有信息化的帮助,很轻松就可以将物资采购计划、施工进度计划、设备租赁计划等完美的结合起来。在信息化的帮助下建筑施工项目可以在健康、高效的轨道上高速前进。
(3)由于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较为复杂,涉及到的专业杂、人员多、场地广等特点。项目部管理领导不可能长时间在现场进行督察管理,有很多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到领导那里,使得领导在做某些决定时,不准确的信息可能会误导了决定,阻碍了施工的正常进行,甚至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2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应用
2.1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要想对建筑施工项目实施信息化管理,务必要采用一定的信息技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在职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一定的收集与管理,在有需要的时候进行相关人员的信息调用。此外,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还会即时的发一些最新的相关消息,便于工作人员的查阅与参考。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1所示即为信息系统主要内容。
2.2在建筑施工科学计算中的应用
信息化管理还会应用到工程科学计算机中,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跟其它的管理工作不同点在于,其它的管理工作通常涉及到的都是一些文职的工作,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同时也是需要做许多的预算工作的。因此,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预算工作开展的时候,通常都会采用信息技术进行预算的工作。计算机常见的传输方式有两种,按传输的频率范围分为基带传输、宽带传输。基带传输:数字信号,信号占用整个信道,同一时间只能传输一路信号。宽带传输:同时传输不同频率的信号。分为时分多路传输(TDM)和频分多路传输(FDM)使用这两种传输方式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使得结果的可信度更高,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
2.3自动化控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自动化控制也是其应用领域之一,其主要包含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具体如图3所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体是人,主力也是人。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体虽然依旧是人,但是管理工作的主力已经改变。从以往的人作为主力到如今机器逐渐的成为了主力。主力虽然变了,但是主体没有改变。机器的操控者依然是人。现代许多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工作都是依靠一些程序完成的。这些程序的制定就是依靠信息技术来完成的。简单的来说实现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人力。
3实现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信息化的方式
3.1明确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具体步骤
针对施工项目,利用信息化方式进行管理,尽管在我国工程建设中还没有全面的推广使用,但是针对具体的实施研究已经全面展开,通过大量工程管理专家的研究,已经基本研究和总结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①前期准备:在前期需要进行周密完备的准备工作,具体来讲,需要深入调研相关文献,并能够在对现有管理系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明确其优缺点。②分析系统和系统建模:如果针对工程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并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系统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以我国的整体国情为基础进行具体的建模,这一过程需要关注到工程的层次性和多面性,并且能够对信息形成系统地管理和开发,能够强化对工程施工的具体管理工作。③设计系统模型:通过系统全面的分析所得出的相关信息,能够形成一个系统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设计,这一过程中,不仅要针对配置进行设计,还要针对系统总体以及数据库进行设计,同时还要关注到输入和输出。④系统实现:在这一环节通过策略性开发,来进行具体的编程和测试,使得整个系统变得更加完备、更加全面,从而能够将工程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都囊括其中。通过在施工中具体的应用来验证这一系统的价值,从而体现出这一工作的意义。
3.2搭建多层次的管理平台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但涉及到监理、业主、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管理机关等多方利益方,还会涉及到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现场施工管理、概预算管理、以及材料设备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参与方的需求,建立一个覆盖面广,多层次的网络信息平台,这样就能够自动生成一个面向不同机关部门的数据库,实现各种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3.3提高思想重视
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对信息化管理技术对于企业在管理时起到的作用有一个透彻的了解,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人士,必须站在更高的位置,以更广的视野看待本行业变革和发展趋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可以开办系列性的讲座或培训班,提高员工的素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4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增强适应性
建筑工程往往会受到地质条件或天气原因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施工的进度以及资源的投入,同时也增加了成本预测的难度,对工程准确性的判断也造成了影响。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应该具有施工参数设置功能,用户根据项目所处的环境参数,来对工程施工进行把握,提高信息反馈的准确性。其次,由于项目管理直接面对施工现场,系统的界面应该设计比较简单便捷的程序,减少对数据的输入次数。
3.5注重向更优秀的同行企业学习
想要实现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与措施,要注重向优秀的同行企业学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相关的企业应该最自身有一个明确、清楚的认识,找出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亟待发展的地方。接着,就是对优秀同行企业的吸收与借鉴工作。在进行吸收与借鉴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进行相关管理方法与思想的借鉴,应该选择一些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方式方法,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发展自身企业的管理工作,实现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此外,优秀的同行企业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分析实现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一些宝贵经验,从而实现企业的共同发展的目标。
3.6提高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
在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做到信息资源共享,采用局域网和互联网共享资源,这样可以提高项目管理领导决策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软件都是委托软件公司开发的,这就需要软件公司开发人员必须非常熟悉施工单位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理念,同时还要求软件公司的开发人员来施工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这样,既需要大量的时间去了解、磨合,还容易出现考虑不周、管理软件整体性不强、可操作性弱等问题。所以,应该努力培养既懂工程管理又懂软件开发的综合性人才。
3.7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
如今,我国各行各业都在追求着与时俱进、共同发展,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想要更好的实现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就需要让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吸收、借鉴国际间流行的、有效的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与方法。通过与企业自身文化与基础的融合,从而发展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一套完善的、先进的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基础。
4结语
总之,现如今建筑领域在管理方面,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助于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收益。但是,因为现代化信息技术还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信息系统资源,对于企业的更好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因而,只有不断完善管理系统,才能够将信息化管理更好的运用到各企业管理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孙志坚.浅析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3(06):114~115.
[2]邵明波.浅析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1(14):355.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应用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建筑施工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众所周知,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工程量高居世界之首,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是可观。所以,共享设计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组织管理技术文档,使工作流程自动化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当务之急。为了和国际接轨,建筑施工迫切需要强化信息化管理。
1.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信息设备替代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作业处理,高度信息化的系统具有许多传统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优势,突出表现在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交换网络化、信息检索工具化、信息利用科学化等方面。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增加可利用信息的数量提高信息利用的质量,促进信息资源在施工生产中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对于施工行业的发展具有加速器与倍增器的作用。而且由于施工信息种类多、数量大,采用电子媒体可用较低的价格与极小的空间保存大量的信息,使得工程的施工成本大大降低。施工过程中信息交换总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方面,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使工程施工的各协作部门间的高效信息传递成为可能,可提供工期、质量和成本分析,排定下一阶段生产计划,还可以及时汇总成本,找出节支或浪费发生的主要环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多、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且大量的信息交流也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信息的检索更是依靠对纸质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从它的产生到利用,整个过程都在以一种较为原始的方式运作,这明显地降低了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施工技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之间需要交流的信息量不断加大,交流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导致了建筑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正是基于信息技术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传递和适时共享,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工程的计划经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有效提高了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建筑施工的全部信息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存储起来,便于施工后的分析和数据复用。因此,对建筑施工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来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获取项目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由于在初始阶段,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经济效益往往不仅不能直接显现,并且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在现阶段,传统管理模式还有效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将信息化管理视作一项单纯技术工作,应用深度不够,只停留在肤浅的日常工作文件数字化处理的层面上,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集成优势进行信息交流,忽略了信息技术互动性带来的管理效应。从总体上看,由于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规划,实施中只是关注某一项具体业务或者局部管理功能,注重单元技术和眼前利益,所用的软件之间缺乏集成和沟通,信息的一致性无法保证,造成数据失真。而且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管理层看到的永远是业务流程中不完整的部分,使得远程管理和决策支持成为空谈。
要成功的完成建筑施工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在建设的初始阶段,信息化的经济效益往往不仅不能直接显现,并且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和各业务部门的配合。而这些投入和配合往往是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对此,企业的领导层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坚定的信念,要能够统一思想,要能够持续不断的给予支持,要带头使用信息系统。建筑施工企业要真正想通过信息化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进行系统实施时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企业的规模、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因素。信息化规划应该采用自顶向下的策略,从规划企业经营与投资等战略决策的信息系统开始,向下发展到各个专业职能管理子系统,发展基层生产管理子系统,并使所有子系统服务于战略决策的需要,最终形成上下融会贯通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
4.BIM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一组来自美国的统计数字显示,37%的材料浪费是来自于建筑行业;38%的碳排放来自建筑行业; 2%的业主对设计师的图纸精准程度表示怀疑;30%的项目缺乏计划和预算评估;9项目中10%的成本耗费在建设期间因沟通不畅而造成的返工上面。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历史阶段,在建筑行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当前大家都在探求借助建筑行业信息化来解决上述问题,建筑信息模型(BIM)在此得到了应用,其技术核心是一个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不仅包含了建筑师的设计信息,而且可以容纳从设计到建成使用,甚至是使用周期终结的全过程信息,并且各种信息始终是建立在一个三维模型数据库中。建筑信息模型(BIM)可以持续即时地提供项目设计范围、进度以及成本信息。建筑信息模型(BIM)能够实现三维设计,能够在综合数字环境中保持信息不断更新并可提供访问,使建筑师、工程师、施工人员以及业主可以清楚全面地了解项目。这些信息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加快决策进度、提高决策质量,从而使质量提高,收益增加。
5.结语
在我国,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为更好地深入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制,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为施工生产服务,我们应该遵循以下的步骤来进行:首先是做好前期周密的准备工作,从深入的文献调研开始对已有信息管理系统的优缺点做一次认真详实的调查及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工地进行调研,采用科学的系统分析方法结合我国国情系统地建立起适合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多角度的信息管理模型。接下来再对这些信息管理模型进行全面的系统设计,主要是系统配置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以及系统的总体设计等。最后通过具体的编程、测试等环节,应用一定的开发方略来开发一个科学实用的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并通过初步的工程试用,来证明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和交流不畅造成的管理和决策失误,这是提高施工项目的整体效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钱建春等.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施工技术,1999.
篇8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建筑企业;管理组织模式;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1-0086-02
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信息化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建设项目的立项、招投标等一系列项目步骤的展开,都需要大量与之配套的相关文件和数据,项目建设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就是搜集和整合项目施工所需要的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法规类信息以及技术类信息和经济类信息。
随着建筑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专业化生产日趋精细,企业的管理信息也急剧增加,企业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内外经验表明:正确反映建筑行业要求的规章制度、工艺规程、技术标准、各项定额、数据、报表以及社会经济动态、市场需求、资源供应等信息,是组织建筑企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分析、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就不能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控制,因此,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信息化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组织模式分析
(一)信息化环境下建筑企业管理组织模式的核心体系
“以信息化为企业管理组织模式的核心”是信息化环境下建筑企业管理方式改革的重点,之所以把信息化作为企业的重点发展战略,这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发展必然趋势。
首先,建筑企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原有的传统管理组织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了,特别是企业在扩大经营规模、拓展新市场时,由于时空的限制,传统的手段对远程管理已无能为力。其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出路。尽管企业信息化在国内进展的不是很顺利,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信息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建筑企业而言,信息化能够有效的实行集中管理,加强项目管理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我们在对信息化的认识上,不能步入信息化的误区。
(二)信息化环境下建筑企业管理组织模式
建筑企业管理组织模式的本质是要解决总公司、分公司(事业部)、项目部之间如何协调发展,以及每个机构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控制。传统建筑企业的组织模式是传统的三层管理模式,但是现在的三层管理模式与传统的三层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管理层与生产层分离,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项目部的管理职能,使项目部成为执行机构,类似于职能行使部门。
传统的三层管理模式由于缺少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基层直接管理模式,即分散式管理。而现在的三层管理模式由于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集中化管理,即通过总部设立专职的职能部门(信息中心),由这类专业性机构辅助高层管理者进行整个企业范围决策管理,这就是集中管理模式,但是这种集中不是绝对的集中,而是分散与集中的统一。三层管理模式按照职能性质可以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它对应与管理组织模式中的公司总部、分公司和项目部。
1.总公司的职能:建立公用信息平台,制定各种信息规范,信息系统的维护、公用信息的、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建立企业内部基础数据库,比如企业内部定额、材料库编码、劳务信息、人力资源库等。
2.分公司职能:分公司的主要职能是协助总公司对项目部进行管理,比如信息的初加工,然后传送到总公司。
3.项目部职能:项目部是信息的终端,也是信息的来源。很多数据和信息都来自于项目部,比如生产数据、实际成本数据、材料耗费等,因此项目部的信息最终通过分公司或者是直接上报到总公司,为总公司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提供依据。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这种信息化管理组织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传送、加工、处理为导向的”,不再单纯的以职能划分为组织模式,这也是它区别于以前组织模式的地方。
三、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以建筑生命周期为主线的总体规划
基于建筑生命周期的建筑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建筑业管理条块分割,如项目审批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建设管理归其他有关部委管理;而且各管理部门职能交叉,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所以,为尽快实现建筑生命周期建筑业集成管理的发展目标,建筑生命周期涉及的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协调起来共同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组织业务功能合理、管理目标统一和信息系统的建设,这就需要国家统一协调,建立起以建筑生命周期为主线的建筑业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稳步推进。
(二)统一完善建筑业基础信息编码,规范业务流程
建筑业管理的基础信息编码和业务流程统一是管理信息共享、交换的基础,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包括勘察设计企业、总承包、施工、装饰等基础信息规范编码系统,统一行业业务流程是建筑业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的基本工作之一。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统一规范建筑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流程。如用友财务管理软件、北京今驰公司开发的“建筑材料管理工程系统”软件、北京光环和税公司开发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等。
(三)拓宽渠道、增大投入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保证必要的投入。为此,可采取的措施有:
1.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专业公司)、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创造一个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政府每年用于信息产业发展的财政投资应该逐渐增加,并且集中安排重大基础工程和骨干项目;采取增加贷款、贴息、税收优惠、价格补偿等办法鼓励企业和民间投资;实行市场准入和以市场换技术政策,多渠道吸引外商投资。
2.根据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实行不同的筹资方式。对适于实行股份制经营的项目,可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对适于在市内或国内寻找合作伙伴的项目,可采取共同投资、合作建设的方式;对适于在国际上招商引资的项目,则应积极吸引外资。
(四)加快信息资源分类与整合,建立数据生产、维护与共享机制
建筑生命周期建筑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路径之一是信息、知识共享与增值,信息、知识共享与增值的前提首先是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数据的有序生产、维护与管理。只有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收集、筛选、分类,分清哪些信息可以公开、哪些不能公开,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建立数据生产、维护和利用机制,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克.建设工程信息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崔惠钦.建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应用[J].施工技术,2008,(11).
篇9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is construction work on the basis of whethe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strict security is a prerequisite for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is paper, the main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in-depth study and put forward a personal view.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
Keywords: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飞速的发展,实现良好的经营效益和企业信誉,就必须注重经营管理,只有将工程管理做好、达到标准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工程得到良好的收益,才能使建筑企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生产施工过程中若忽视管理,工程的进度和工期就不能得到保障。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施工质量效果和功能要求,同时影响到建筑企业的信誉和整体品牌形象。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隐忧
1.1施工技术存在局限性
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施工技术所涉及到的专业领域越来越广泛,工程质量也不断的提高。但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受空间和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实现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难,无形中也就增加的施工的难度。另外,在现代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的传统作业模式和方法,施工队伍也大多是由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相对缺乏的人员所组成,所以在先进设备及工艺的应用上面,就会缺少一定的技能和水平保障,从而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2管理监督体系方面不完善
质量监督是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得到控制和保障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的有效体制。在目前建筑工程中,分包形式是普遍采用的管理形式,而质量监督体系方面存在一定的执行力度缺失、权责不明的问题,这样就导致了在工程进行当中,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严重不足,很难将各方的责任和工作范围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极易造成施工工序上的遗漏和混乱,无形中也加大了工程管理的难度。另外,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工程的管理人员容易忽略相关的规章制度,甚至出现无人监管的现象,使得施工人员不能严格的按照技术标准和操作流程来进行施工,偷工减料的事情经常发生,极大地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正常进度和施工质量控制。
1.3建筑施工企业偷工减料
有些施工单位盲目追求高收益,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在用于楼房建筑时,就容易出现断筋、开裂、墙体变形等质量问题。还有的施工企业为赶进度,以次充好,砂子不上铁筛就一齐拌入混凝土中或不经水洗,将泥土含量过高的砂子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用在基础上容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用于顶部时发生顶部开裂渗漏现象。
1.4传统管理模式的落后性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都是基于纸质形式,无论是信息的加工、整理还是信息的交流,完全依赖人工操作。随着现代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紧靠人工缓慢的传递信息,已不能满足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由此可见,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及时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制约的建筑企业的克持续发展。
2信息化管理施工的科学方法
2.1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其重要的任务之一,不但关系到建筑企业根本利益,它还关系到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施工企业必须以施工质量为管理目标,以完善的制度为作为保障,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力度来保证建筑的良好使用效果,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施工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工程验收时也要根据验收标准进行质量验收,对达不到验收标准的工程,不允许其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和考核制度,在施工方面首先要做到自检,达不到标准的地方要自行处理和采取措施补救。通过自身管理的结构与工程流程来提高工程的质量。
2.2加强人员的管理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不仅应注重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以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质量保证意识。还应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素质,实行项目经理资质认证制度,加强对项目经理的跟踪管理,通过详细、全面的资料,全面反映其管理水平,并运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把外部压力变为内部动力,来促进提高项目经理自身的素质。通过对人员的管理有效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也可以更加快速的实现工程的工期和经济目标。
2.3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重点,是工程的关键部位和质量薄弱环节。在进行质量控制时,要结合设计方案、工程图纸,对影响施工质量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进行科学的分析,并设置监控点,进行严格的监督。通过对施工质量的监控,可以对可能引起工程质量隐患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也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影响质量的技术环节进行监督,从而避免由于人员操作不当或者不按规定操作而造成质量隐患,尤其在施工技术方面,一定要确保施工技术和工艺符合设计要求,使施工质量得到根本的保证。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也要进行严格的交接检验,以保证上一工序的施工质量不会影响到下一工序的正常进行,避免返工等现象的发生。
2.4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模式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在项目管理中都建立了局域网,充分运用了项目管理系统,使信息可以在工地现场和项目经理部畅通交流。在一些先进的现场已开始采用摄像监视系统,用以监视工地现场安全、消防等,管理者不必时时在现场了解工作面的情况,减少了管理难度。在施工阶段,参与工程的各方面都可以利用英特网为平台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项技术软件实现项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在竣工验收阶段,各类竣工资料将自动生成储存,就不再需要人工繁琐的整理。
3结语
总之,现代建筑企业要时刻重视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将自身的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全面的提升。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来现实建筑工程的优化进程,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任拥琼.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策略.管理科学.
[2] 刘鸿.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探讨.建设者,2009.
篇10
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信息技术 信息化解决方案 信息化实施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基建项目的大量增加,建筑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型产业。建筑工艺的不断翻新,新材料的大量使用,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对施工企业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也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如何实现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加强建筑行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引导,确保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1. 前言
基础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使得建筑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国内的建设项目承包过程中,我国的建筑施工单位也同样不得不面临与国际跨国工程施工承包商的竞争压力。由于建设施工项目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要求的不断提升,这就促使建筑企业不得不积极的发展各自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博得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建筑行业竞争的不断深化,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成为督导良性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成为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施行状况
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积极的进行信息化改造,建造信息化共享平台,一方面增强竞争的透明度,另一方面针对高科技时代的发展要求,实施信息化管理战略,利用网络资源的强大优势与数据库信息的存储能力,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建筑施工企业受企业规模和规范化管理等条件的约束,信息化开展程度参差不齐,致使施工企业面向市场化所呈现的信息不够完善,科学化管理工作尚待改进。一些大型的施工企业,已经建成或在筹建自己的网站,并不断的丰富网站内的资源,一方面形成一个向浏览者展示企业实力的平台,给咨询者以初步的企业印象,另一方面,通过网站建设可以对企业的各项作业实施辅助管理,简化工作程序。除了建立自己的网站形成对外宣传与工作辅助的功能以外,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引进,同样可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管理系统、设计计算综合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将企业的信息详实的记录下来,免除了传统手工资料采集、处理、存放的不变,形成了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信息基础平台。此外,目前很对针对工程项目而开发的各种专业软件的使用,也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预算准确性。
此外,一些成本意识管理不强的施工企业,在造价信息化管理方面的重视不够,事后的数据分析没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举步维艰,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都是信息化手段应用不到位而产生的。与国外强大的信息管理相比,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进程尚属于起步阶段,需要向国外大型同行业企业借鉴信息化管理敬仰,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持续竞争优势。
3.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以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为主,此外包含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控制数据,例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以及材料管理等。除了业务层面的数据以外,还包括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等内容。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其中牵涉到企业的科学管理反馈与施工信息分析。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高、规模大、施工复杂,建筑施工企业协同作业的模式,加强了施工的整体实力水平,提高了综合施工效率,不仅将企业间的施工工作进行了整合,同时也将企业的项目管理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为施工企业实现多方协同作业提供了信息共享基础,加大企业间优势互补的组合,将协调工期、监督质量、统筹成本等工作通过企业间的信息化互通来实现,为项目业主提供更加优质的施工工作,使建筑项目更具有可行性。
完善施工企业的信息数据资源,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数据依据,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之一,通过有效的分析和综合利用,可以辅助企业管理并提供战略决策参考。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执行情况系统的记录下来,一方面作为项目承建能力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今后承接类似项目招投标阶段重要的参照依据,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水平。通过智能分析软件的应用,有效的指导企业业务运作,引导员工学习,掌握项目管理动态情况,成为新时期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不可替代的优势之一。
4.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范畴
4.1项目概况信息化管理
项目立项首先要对项目概况进行细致的表述,因此,在承接项目的同时,应当将项目概况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纲要性内容进行整理。其中按照项目的名称或施工承接时间来排序,对项目施工地点、投资单位、投资金额,以及建设要求的开、竣工时间,具体的项目负责人等信息,进行统一化管理,形成项目概况信息体系,从而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项目概况,并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实时更新性。 转贴于
4.2项目招标规划信息化管理
项目招标对于施工承建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样,招标规划的信息对企业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招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扩大招标信息储备,并对招标工作的招标范围与内容,进行及时的掌握,有利于企业在进行项目招投标时,做出准确的判断。招投标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过程,是建筑施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为有效的信息武器,做好招标规划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4.3资金管理信息化
资金是企业运营的重要保证,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根据承接工程的进度来划分成本预算,从而对项目的总资金分配与施工个阶段支出,形成统筹化管理。对资金的进项、使用、与临时的资金变动等信息,及时纳入信息系统,从而对整个项目的资金分配实施有效的调整,严格资金收支管理,防止资金使用混乱等情况出现。实行企业资金信息化管理,可以增加施工支出的透明度,强化资金使用的计划性,由于信息具有记录功能,因此,资金计划的每一次变动都有据可查,且比普通的纸质凭证与记录依据更易保存,从而督促企业项目资金的合理开支,严格成本控制理念,降低高额投资项目的资金管理风险。
5. 结语
针对我国目前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现状,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将成为不可扭转的发展趋势。其中,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提升企业乃至全行业的从业信息积累,规范业务流程,提升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是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市场化挑战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不仅要深入项目具体实施的各个环节,同时也应当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对对外信息公布,建立自身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可信任度,以信息平台为基础,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对重点项目工程实施多方协作的模式,从而与国际跨国大型建筑施工承建企业抗衡,形成我国自身企业的良性竞争发展机制。推行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应用,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重视项目施工的后期评价与分析,进一步推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合理化进程,提交网络化资源,逐步形成建筑施工企业的神经网络,提高整个行业的抗冲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兰晓.如何进行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13.
[2]李宇宁.施工企业信息化初探[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3-24.
- 上一篇:乡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 下一篇:金融运行情况报告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