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技能比赛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烹饪技能比赛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烹饪技能比赛方案

篇1

关键词:认知任务分析 职教烹饪大赛 训练

2年前全国烹饪技能大赛某省某选手,在平时的训练中一直使用倒计时的计时器进行训练,在训练中他已经习惯于按照计时器的指示来分配操作的流程。比赛过程中在评委宣布开始后,该同学由于紧张忘了按计时器的开始键,后来发现了却又不知如何补救,此时他已经感觉失去最好的时间指挥了。慌乱中他还是超时以5分钟结束他的比赛。纵使他的作品分高达95分(金牌作品以90分为标准),但还是由于前场超时被扣20分而与金牌失之交臂。

一件大家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就这样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发生了。事后我们对我们的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是目前我们应该探讨的话题。

1 认知任务分析的概念界定

认知任务分析(CTA――Cognitive Task Analysis):它是确定工作者在完成任务时认知技能或心智模式的一种方法,主要用来分析工作者(如专家)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认知技能,包括推理、诊断、判断和决策等技能以及在问题解决情境中分析工作者行为表现活动。

2 基于认知任务分析的烹饪大赛训练

认知任务分析以学科专家的认知过程、问题解决和专家知识的生成为取向,并使用知识抽取工具提取和表示他们完成任务过程中所利用的专家知识和关键的认知要素,据此训练内容项目化、任务化,就能将学科专家的专门知识传递给学习者,加快学习者向专家方向发展的进程。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理查德克拉克教授认为:CAT的设计时间增加20%,它可以减少训练时间20-50%,那么我们如何培养灵活、适应性强的知识和技能?经过粗浅的学习,笔者做了一定的尝试。

2.1 确立任务

大赛技能训练的任务确定是与大赛方案吻合的,它是源于大赛比赛方案而又高于大赛方案的设计与任务确定,每个任务的步骤与子任务不是浮于表面的表述与要求。

①专家调研。所有的任务确立都是建立在对学科专家调研基础之上,凡技能需要的认知技能步骤以及涵盖的其他认知技能内容包括判断、评估、情境回应、决策和问题解决思维技能,都应该在任务中表现。基于这样的理论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在经过多次专家论证,我们将训练项目确立任务图,任务图是学科专家对任务总的看法、任务的分解和彰显认知过程的未知部分。

②确立任务。经过专家调研,确立任务就会有理论基础的支撑。大赛冷拼训练任务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当然我们考虑任务实施过程中,不同的选手,其认知能力(问题感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专家知识交流能力、社会协调能力等)是各有不同,实践过程中任务的取舍,是可以存在的。

2.2 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的表现形式是以专家访谈的形式表现,专家访谈是捕获专家知识最重要的手段,并成为聚类和分析专家知识数据的代表性方法,它围绕发现具有专家知识特征的知识分类来组织,包括诊断和预测、情境意识、知觉技能,知道何时应用这些诀窍、临场发挥、元认知、识别异常等,发现这些子任务、步骤中的专家知识、所需的专门事件、使用的策略等。

此阶段的信息收集是在确立任务后对每个任务或与任务有联系的问题访谈,也是新原料新技术的挖掘,它将是决定任务目标的一手资料。

2.3 设计蓝图

设计蓝图就是确定专家级目标

①分析背景。背景分析是基于大赛方案与参赛队员以及参赛对手的分析,背景分析第一步要明确大赛目的、研究大赛要求、熟悉大赛流程,然后分析本队的优势、强项,研究参赛对手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田忌赛马”的战略方式。

②确定专家目标。以“鸟”的构图为例:

2.4 示范、实践和反馈

①示范是根据目标任务给予学生的演示。示范是专家、指导老师告诉学生何时以及如何完成哪些具体任务。教师自己可以通过表演,给学生示范如何分析一个问题、如何区分重要与不重要信息、如何采用解题策略以及如何评价结果等等,这里既有具体的行为动作又有形象的抽象思维。

②实践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专家技能,引领学生与专家思维靠拢的过程。此过程可以挖掘学生自身本能的思想,特别在创新思维方面,学生的思维是与专家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往往在我们完成任务中恰恰就是点睛之笔。

③反馈是发现问题、修正问题的过程。由于时间、温度、湿度以及选手的生理状况等都是影响训练效果的因素,那么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反馈,来调整与避免。比如学生有训练的波谷与波峰期的调节,气候的应付对策等等。

以拼盘《觅食》――锦鸡为例将两种模式做一比较:

2.5 情境模拟

①专家访谈。情境模拟是再一次发现专家隐性知识的过程。过去的情境模拟往往是针对学习者设计的,而认知任务分析要求情境模拟的初级阶段应该是对专家设计,让专家与学习者处于同样的情景,甚至于执行同样的任务,然后比较其不同的执行方法以及不同的想法,从而挖掘专家的隐性知识特别是那些高度隐性的知识,以提高学习者的训练效果。

②情境模拟。情境模拟也是为受训者创设多次模拟比赛的情境,它与教学情境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学情境是宽松的、开放的、发散的,比赛情境是紧张的、严格的、收敛的;教学情境允许学生围绕教学目的出现各种其他思维与尝试,比赛情境不允许学生出现任何其他思维与尝试,比赛情境模拟目的让受训者对比赛有多次的环境和操作磨练,以便减轻受训者实战时的心理负担。

认知任务分析的训练方法,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它不仅在大赛技能训练中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在我们的烹饪项目课程中也应该借鉴和使用。试验证明,它在快速提升学习者向专家层次的知识发展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快速提高了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相信经过不断的探究与尝试,我们是可以找到一条更适合我们烹饪实践课改革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詹青龙.培训活动设计中的认知任务分析模型与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6.

篇2

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是2013 年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立项以来,根据《河南省民办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按照申报书和专业建设方案,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完成了建设目标和任务。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 学院基本情况介绍

烹饪学院是2010年成立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共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088人,中职生2870人,专任教师245人。设有烹饪技术系、旅游管理系、工商管理系、食品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和基础教学部。开设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技术、学前教育、电梯维修等30多个中、高职专业。

学院始终坚持“文化厚校、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国家职教方针、深化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大量餐饮专业人才,有力推动了产业进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拥有国家专利6项,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50多项,省级奖项80多项。

几年来,学院先后荣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单位”、“河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中国烹饪名师大师注册培训基地”、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烹饪工艺与营养)等荣誉称号,原省委书记卢展工、副省长徐济超、中烹协副会长冯恩援、高炳义等领导先后莅临学院调研与指导,对学院的特色办学、就业创业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 专业建设情况

烹饪专业自招生以来,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特色逐步凸显,先后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南省高职学校示范性实训基地等称号。学生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并屡获殊荣。2016年9月,烹饪专业93名学生作为志愿者服务G20峰会,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该专业现有高职在校生1256人,中职在校生1657人。专任专业课教师64人,兼职教师30人,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以上2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1人,“双师型”教师25人,中国烹饪大师7人。有校内实训基地33个,校外实训基地45个,专业图书10万余册。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前提,烹饪专业以“优基础、适口径、强技能、多方向”为指导,结合学院办学定位,立足餐饮行业,不断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在开设中、西餐方向的基础上,适时增开中西面点、雕刻、营养配餐等方向,使得人才的培养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二是增加了《国学教育》等限选课程,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公修课程的开设力度,促使学生人格等全面的发展。四是进一步改革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适时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对课程中老、偏、旧的知识及时摒弃或更新,使得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具备了针对性。

(二)深化校企合作,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

1、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建设

根据学院要求,烹饪专业2014年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了章程,确定了校企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定期召开校企合作会议。目前,该专业与开元名都、河南大厦、上海望湘园餐饮有限公司等45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实施、学徒制建设、订单培养、教师挂职锻炼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合作。

2、实施订单教育培养,成立企业冠名班

2014年起,烹饪专业先后与迪欧咖啡、望湘园餐饮公司、喜河南大厦、香港云顶集团等企业成立定向培养班。根据协议,学生第三年到签订企业进行带薪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学金,企业派教师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就可以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订单培养的模式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实现了“学生毕业有工作、企业发展有人才、专业发展有生源”的多赢目标。

3、依托行业力量,积极探索学徒制培养模式

2016年6月份,学院被中国烹饪协会批准为烹饪与餐饮服务大师名师注册培训基地,挂牌为中国烹饪大师工作站。2016年12月,学院牵头成立中原烹饪职教集团。烹饪专业充分依托集团、工作站的优势,积极探索和启动学徒制培养班,制定了《学徒制培养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学院每年选拔100名学生,组建“学徒制试点班”,主干课程由大师授课,学生在寒暑假和顶岗实习期间跟随大师工作和学习,确保学生成长成才。

(三)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该专业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模式改革。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一主线二主体三循环四模块”的教学模式进行专业教学,即以培养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单位为主体,采用职业素质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职业技术、职业技能理论—单项岗位技能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交替进行的三次循环,以通过重组、整合、优化的职业素养基础模块、职业技术模块、职业技能模块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需要的高度吻合。

在校内实践教学上,该专业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按照企业对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细化实践教学标准,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和教学内容。目前,烹饪专业在课程类型上设置了纯实践课程,课程门数达到5—8门,校内实践课时达到校内总课时的35%以上。根据要求,烹饪专业第一学期设置基本功实践课程,学生通过课程考核后方能够进入第二学期的菜品制作等综合实践课程,基本功不达标,不能进入综合实训室进行实训。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教师是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烹饪技术系采取“招聘、引进、培养”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近年来,先后从行业引进32名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学院的专兼职教师,从高校招聘应届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20人。

学院建立了校内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养体系。颁布实施了《校本教师培训方案》、《教师外出培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采取“传帮带”、企业挂职锻炼、专家讲课、督导听课、教师外出培训等途径和办法,从专业认知程度、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展开了系统的培训。截止2017年,烹饪技术系共有6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0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2名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五)加大投资,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示范引领”的实训室建设原则,学院不断加强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烹饪专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硬件改造升级。截止2017年底,烹饪专业共建成各类校内实训基地33个,总面积达3615平方米,总值1418万元,生均6192.14元,涵盖了基本功、热菜制作、中西点、西餐等所有烹饪专业的岗位技能,校内实训开出率达100%。

(六)积极申报省级专业建设项目,促进专业建设

立项以来,该专业以省级专业建设项目为抓手,不断促进专业建设。2015年,该专业先后申报了“技能大师工作师”、“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范基地”等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2016年,该专业又通过了“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骨干专业建设”、“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烹调工艺与营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三个省级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的立项。目前,各项目负责人正在按照方案积极推进,争取早日通过验收,促进专业建设提档升级。

(七)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办学

该专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一是2015年与韩国全州大学签订“2+2”联合培养协议,学生前两年在我院进行专科的课程学习,通过韩语(TOPIC)三级后,即可申请进入全州大学本科3年级进行学习。毕业时,学生可获得中国教育部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二是与法国积极开展合作交流。从2018年起,学院将每年选拔25名优秀大专生赴法国学习交流,为中法饮食文化的交流和人才的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八)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在品牌专业建设期间,我们不断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教师日常教学规范》、《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规范了教案、教学大纲撰写、实践教学、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促进了教学秩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了一套高效、完整的教学管理机制。

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的质量监控的力度,建立了查课、督导听课、同行听课、学生评教等一系列制度。同时,每学期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进行有效整改。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得烹饪专业的各个教学环节得到有效监控,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三、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教学改革力度大,教学成果显著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并能不断根据餐饮市场发展的要求,重组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效果显著。近几年烹饪专业教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省级课题3项、国家级专利6项、校本教材5本、校级精品课程3项。

(二)形成了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烹饪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4人,副高以上职称21人,占专任专业教师总数的43.5%;“双师型”教师25名,占31.3%;硕士以上研究生2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专业带头人3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校级先进教师19人,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26人。同时,还从企业聘请了32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烹饪大师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三)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1、学生实践技能明显增强。建设期间,烹饪专业先后参加省级、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共获得团体二等奖2项、团体三等奖2项,个人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同时,学院注重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将考证知识融入到平时的课程和教学中,加大对学生考前的培训和指导,烹饪专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了100%。

2、学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2015年、2016年、2017年就业率分别为94.69%、93.35%、90.39%。2017届学生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92.97%。用人单位对我院2017届毕业生满意度达92.31%。2017届毕业生平均月薪达到3983元/月,个别毕业生月薪达到1万元以上。

3、学生创业能力明显提高。学院成立了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的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学院采取有力措施为学生提供创业帮助。一是建立创业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指导服务;二是开展创业培训,帮助学生寻找项目,制定创业规划;三是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创业提供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2014—2017年,学院相继举办“美团杯”创新创业大赛、户外生存挑战大赛等项目比赛,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高和创新创业技能的掌握。

(四)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该专业积极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紧密结合企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中国烹饪协会培训基地,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承担人社、扶贫等部门交付的培训与鉴定任务。建设期内,累计培训技能人才2100多人次,许多学员拥有一技之长,走上了脱贫致富和自主创业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事,学员还积极承担县内、县外合作企业的员工培训,为御膳苑、望湘园等企业提供定制服务。牵头组织了《中国烹饪通史》编撰工作的第一次年会,为长垣籍大师吕长海大师举办了“从业68周年技艺研讨会”。参与编辑了《中原特色餐饮文化》、《长垣烹饪技艺系列名菜标准汇编》等书籍。一系列活动展示了烹饪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3

实践+创新,激活烹饪课堂

在学校的中餐烹调实训室里,烹饪专业部副主任马骥老师正在向学生们讲解“芙蓉鸡片”的做法:“注意这道菜手勺舀‘鸡缔’成柳叶片时,形状要整齐,油温要低,用油养熟。下面请同学们试做一下这道菜。”说完,马老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来合作完成这道菜。

马老师向记者介绍道:“烹饪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能力的提升来自于实训室里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尤其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平时的技能训练教学中,我采取行为引导法、探究教学法、创造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创新氛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刚才的‘芙蓉鸡片’教学中,在学生们掌握好制作方法后,我还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生从‘芙蓉鸡片’联想出‘芙蓉鱼片’‘芙蓉虾片’‘芙蓉虾球’等菜品,并推导出菜品的制作技术与技巧。”

除了引导学生在已有菜肴的基础上联想出其他菜肴,学校还鼓励学生自行创造菜肴。在平时的实训教学中,学校向学生提供鸡肉、草鱼、豆腐、土豆等普通原料,让学生自行创造菜肴。对于创造的菜肴,学校有三个要求:一要体现原料的性质和特点,二要具有工艺性、实用性,三要有突破性。这就需要学生在原有技能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资料,积极思考。这种带有实验性质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创造的菜肴,我都让学生们相互比较、评价、打分,我最后给予总结评价。我通常用鼓励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创造自信心。有的学生还会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资料,研究新的菜肴做法。通过自创菜肴,为学生们以后在企业实习中创造像模像样的菜品打下基础。”马老师说。

学校副书记、副校长孙勇对记者说:“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服务星级高档酒店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些现代化大酒店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操作,更重要的是具有团队精神。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模拟餐厅生产进行实战练兵,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模拟餐厅生产就是把实习间当做大酒店的厨房,根据实际工作要求,进行情景化教学。老师安排学生轮流担任厨师长、班组长、厨师等职业角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断变换角色,既能明确各个工序的工作要求,又能了解各工序之间的相互关系,熟知菜肴的制作流程。为了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老师还会扮作客人,按菜谱点菜,学生自由分组制作。课程结束后,学生和老师一起就制作速度、卫生情况、菜肴质量、工序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的模拟餐厅生产既促进学生扎实各项技能,又增强了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

学校+企业,共育专业人才

一个专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学校烹饪专业在保持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创新,寻求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学校与南通大饭店合作组建了烹饪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成为南通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学校副校长梅广龙说:“我们共选取了17名学生参加本次试点,为每一位学生都配置了带教师傅,做到了一对一的充分培养。带教师傅由南通大饭店专业技能强、有一定威望与知名度的师傅担任。师傅们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按照《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自编讲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带领学徒深入行业一线学习调研,同时配备专职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跟随,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和安全生产情况。”

为保障试点项目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孙勇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部分专业教师和企业厨师代表共同组成的专家组,研讨制定了《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以提高学徒技能水平为目标,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行三段式育人机制:学徒在校内完成军训和入学教育后就进入学徒制试点单位,第一、二年和第三年第一学期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完成文化课程学习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学习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在岗位真实环境中及带教师傅指导下进行实践,重点掌握专业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并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企业文化;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企业顶岗实习,将先前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在带教师傅的指导下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逐步形成独立工作的能力。

学校葛刚校长对烹饪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充满了信心,他说:“这次组建烹饪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可以说是实现了‘三赢’。对学生而言,试点班强调‘做中学’,把教室设立在企业内,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实现了岗位实践的‘零距离’;对企业而言,在学生学习期间可以对其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择优录用,真正达到优化用工的目的;对学校而言,试点班深化了校企合作,开拓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未来,我们还会将试点班的经验推广到全校。”

名师+名厨,传承江海风味

优质的教学来源于优秀的教师,学校烹饪专业骨干教师都是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都是高级技师、中国烹饪大师或江苏省烹饪大师,他们在烹饪领域有一定的威望,既是名师,也是名厨。2011年9月,学校将这些优秀的老师聚集在一起组建了张继华烹饪名师工作室,由高级讲师、中国烹饪大师、国家高级技师,“中华金厨奖”“中国长三角十大名厨”“中国有突出贡献的烹饪大师”“南通市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等荣誉称号获得者张继华老师领衔。工作室依托学校烹饪专业,主攻江海菜点的创新与技术研发、青年教师教学实践和江海饮食文化及传统技艺传承,在学校教学、研究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百花文蛤球、乌圆荪花、蟹粉黄鱼狮子头、鱼趣、养汤狼山鸡,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摆在面前,不禁让人食指大动。工作室主持人张继华告诉记者:“这些菜品都是工作室的成员们花了很长时间共同研制的,先后在国家级、省级烹饪技术比赛中获金奖。其中,蟹粉黄鱼狮子头、养汤狼山鸡还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名菜。除此之外,我们设计的通城‘八碗八’宴、‘江风海韵宴’被中国饭店协会认定为‘中国名宴’,被江苏餐饮行业协会认定为‘江苏特色名宴’,并在2013江苏国际餐饮博览会暨第四届江苏乡土风味烹饪大赛中荣获团体赛金牌。”

工作室成员一直积极挖掘、整理江海菜的民间传说,收集江海菜的佚文野史,探索江海菜的烹饪技艺,并将传统与创新有机融合,研发了“新派江海菜”。“新派江海菜”在江海菜肴特色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烹饪理念改良而成。“新派江海菜”的推出,不仅在南通获得成功,而且在南京、常州、江阴等地也相继获得成功,山西等地的酒店经营者也纷慕名而来寻求合作。同时,工作室成员还参编了中国大菜系《苏菜》、国家级规划教材《烹饪基本功》《地方风味菜点制作》等书籍,独立编著了《新派江河海鲜100味》《新派鱼头菜肴100味》《田园时蔬100味》等书籍20多本,为传承江海美食文化、打造江海美食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4

关键词: 中职烹饪教育 困境 产学合作 德艺双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服务业也逐渐成为地方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然而餐饮业的红火与中职烹饪教育的逐年萎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职招生的困境成了烹饪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烹饪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率及就业稳定性不高的问题。我结合多年的烹饪教学经验,谈谈对中职烹饪专业教育的思考。

一、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突出实训课的重要地位

1.拓展课程资源,创新教学内容。

中职烹饪班传统的课程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教材是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凝结点,教师按教材上课似乎就可以达到培养目标的实现,这种做法一直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然而,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相对于实践的滞后性,却难以满足日新月异的现代高素质餐饮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优秀的餐饮业人才在组织管理现代餐饮企业和以品牌与餐饮特色为核心的实践中,除了知识与技能外,情感、敬业精神、价值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由发展需要催生的新知识、新思维、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都成为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诉求。这样的目标,仅凭教材的容量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用新的教育资源充实教材、拓展教材、升华教材、发展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

2.实现师生互动,引进现代化教学方法。

在烹饪教育中,不少人认为教师是“教”知识的,学生是来“装”知识的,这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古风遗韵,是“以教为主”理念的惯性使然。与现代教育观念相比较,其焦点在于对学生的培养是基于知识掌握的多少还是基于能力的强弱。与此相联系,前者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学习的模式是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答笔记。而现代教学的核心是在信息化环境下,让学生在信息的海洋里广泛涉猎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以自己的发展、潜能和兴趣爱好为选择,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行思考、探讨和研究,运用现有知识,验证已有结论,创新发展理论、思维和技能,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中提高能力。简而言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要求与能力提高了。这就要求烹饪专业的教学由传承知识转向激发创新,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搞好课堂精讲与导向的同时,用更多的课时进行教学互动。

3.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训练环节。

对于中职生来说,专业技能是其最重要的能力,但目前实训课在一些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所占的课时比例很不合理,仅占总课时的30%。我认为,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训课的比例大致应为3∶2∶5,毕业实训的时间至少增加到一年。

另外,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中职学校的实训条件较差,实训设备较简陋,远远落后于市场,致使学生难以与市场接轨。当然添置设备需要量力而行,我认为学校在资金的投放上,应该把设备更新作为考虑的重点,努力为学生营造现代厨房环境。

二、突破传统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实现专、兼职教师相结合、产学合作教育的新模式

1.更新观念,统一认识,造就能力全面的专业教师队伍。

在职业学校,教师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烹饪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烹饪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专职教师队伍的培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作为教师个体,每一个都有其独具的学科专长、技能专长和素养优势,但作为教师群体,必须是复合型的全才结构模式,这对于培养复合型餐饮烹饪人才尤其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烹饪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学科结构、技能结构、任职经历结构科学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不仅如此,这支队伍还应该建设成为学习型、创新型、与企业和实践密切结合型的队伍,为此,职业学校在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要舍得投入,定期将教师选派到一些信誉好、技术含量高的宾馆酒店进行定点培训,真正造就和培养一支懂教育、通技能、会管理,师德师风良好,乐于敬业奉献的“德艺双馨”型师资队伍。

2.建设一支“不求名册所有,只求育人所用”的校外兼职老师队伍。

3.加强校企合作,实行产教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

学校有着企业不具备的科研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而企业又有着学校不具备的市场销售和市场竞争环境,加强校企合作,可以实现科研与产品开发的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的功效。学校可以及时掌握企业和市场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据此开展“订单式”培养,努力做到人才培养“产销对路”。

现阶段,我国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图:

其教学模式应表现为:

(1)学校围绕企业需求制订教学计划。

(2)学生在企业实践和在校学习应弹性分段,根据企业需求,学生实践可按月或按周分段。

(3)教学计划的安排应注重专业理论课程的整体优化,避免造成单科教学周期过长及教学内容交叉重复。要让出更多课时用于实训,如将原料加工、原料知识、烹调技术三门传统的专业理论课程合并为烹调知识,或将三门专业理论结合菜点实训编写校本教材。

(4)适当减少文化课课时,教学内容也可针对专业需要进行删减。

(5)针对专业特点,留出15%左右的机动课时,用于开设讲座、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文体娱乐等课程。

(6)提倡以赛促训,在班级内、校际间开展烹饪竞赛,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烹饪比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训练效果,鉴别实训质量。

烹饪专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与用人单位合作,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来设计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方法,充分依托企业资源,完成学生实践阶段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德艺双馨”人才

育人先育德。一个学生身体不好或能力不强可能是次品,但品德不好绝对是危险品。一个烹饪专业毕业生在行业里锻炼几年后,影响其发展的往往不再是专业技术水平,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素养。因此,中职烹饪教育必须开设职业道德修养的专门课程,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规范、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并将其内容渗透到各学科和教育的各个环节与各个领域。

四、实现以能力为中心的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评价考核体系

考试在职业学校运行机制中处于导向的地位,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要能考核出学生具有餐饮业需要的顶用的全面的综合素质,考核出教师采用的成功有效的教学,就必须科学设计对学生的评价方案和考核标准,不能单纯以“分数”定乾坤。实践表明,为了使烹饪专业学生成为餐饮业未来的优秀实用型人才,应当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评价考核体系。这样的考试应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平时考核,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进行。第二部分是综合性考核。这主要包括:一是课程和学期结束考试,这种考试是根据课程目标要求,突出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应用的综合性考核;二是技能等级考核。这种考试是根据目前职业学校烹饪教育双证制培养要求,突出强调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考核。

篇5

关键词 情境;竞赛;技能

一、何谓“情境竞赛”式教学法

所谓“情境竞赛”式教学法就是将教学内容任务化,以项目驱动任务,以任务为中心设定多个教学情境,以竞赛式教学法贯穿项目始终并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士官院校技能课实施“情境竞赛"式教学法的优点和原则

1.士官院校技能课“情境竞赛”式教学法的优点

(1)项目驱动,明确学习目标,促进学习动力。在启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之初,须先跟学员讲明操作该项目的意义。学员在明确学习任务之后,为了能胜任基层岗位的要求,驱动学员完成相对应的学习任务。

(2)周绕任务,设定工作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在采用“情境竞赛”式教学方法时,为达到教学目标,围绕相应的基层工作岗位,设定相应的工作情境,使学员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员团队协作意识。

(3)竞赛意识贯穿项目,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竞赛意识的介入,会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将为枯燥无味、反复的技能训练提供学习的动力,使学员熟练掌握项目技能。学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是个人的竞赛,同时也是小组的团队竞赛,能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士官院校技能课“情境竞赛”式教学法实施原则

(1)项目内容要围绕工作体系循序渐进。首先,教员对于所任教的课程不仅要熟悉,更要与时俱进把握部队发展动态,使设计出来的项目和学员要完成的任务紧密贴近岗位要求,熟练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其次,该工作体系应该是由一个个典型的工作任务组成,学员的学习任务应该从易到难,从基础到复杂式地层层递进,防止突击式的布置任务,这样反而欲速不达,使项目教学进入死胡同。

(2)情境设置谨防形式化。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小组会由于任务的难度较高、小组的协作不顺畅、对任务不感兴趣等原因,出现对情境的设置以及角色的扮演漫不经心。鉴于此情况,教员要对症下药,如当任务的难度较高时可降低难度系数,当小组的协作不顺畅时可进行协调,当对于任务不感兴趣可通过案例等形式进行调动,最大限度真实性地再现工作情境将对项目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3)注意小组的团结,防止恶性竞争。情境竞赛应当是一种良性的竞争,旨在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团队带动个人,以个人促进团队。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谨防个人主义的盛行,防止出现恶性竞争,最终导致项目的不可实施,任务的无法完成。

三、士官院校技能课进行“情境竞赛”式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1.制定“情境竞赛”教学方案

确定竞赛各项目工作任务,设计出的方案,应为完整的项目体系,学员通过完成各项目,熟练掌握各项技能,能胜任基层部队岗位的工作。

2.教学组织流程

(1)先将学员平均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组员以10-15名同学为宜。

(2)确定实训任务。

(3)依据实训项目任务设置工作场景。工作场景以小组围绕项目任务,在结合基层部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工作情境设置,并做典型任务分析。

(4)小组完成情境任务设置。教员肯定其中的积极做法,对于不足进行纠正,并以小组为单位重新进行演练与解析。

(5)分小组在教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自行强化训练操作。

(6)每个学员参加单项任务考核。

(7)教员随机抽取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参加全队比赛(注:教员在抽取小组成员时应注意尽量避免重复抽取)。

(8)项目总结提高。

3.教学组织实施

士官院校实践课教学须紧跟理论课,并与理论课同步。教学的设计上要针对能力目标,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形成小组结论,由轮流担任的小组组长发言,最后由教员总结出每组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重现完整的基层工作任务教学,并且对于学员的讨论进行总结升华。以原始凭证填制实训模块为例:首先布置全体学员复习巩固知识点;其次,小组模拟岗位环境,讨论设计出相关的案例;第三,小组学员结合案例进行练习;第四,组织各小组互换案例进行评析,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第五,教员进行指导;第六,以小组为单位强化训练;最后,全班同学通过单项考核,并由教员抽选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参加竞赛。

参考文献:

[1]朱亚平.浅谈高等职业教育情境教学法.鄂州大学学报,2009(16):66-68.

[2]何夏蓓.角色扮演法在会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6-10

[3]唐成棉.浅议行为导向教学与模块教学的整合.教育与职业,2006(29):147-148.

篇6

在困扰中突破

谈起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的初衷,该校校长玉泽军说:“学校建立劳动实践基地,是想通过一系列劳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玉泽军便开始寻找实施机会。

该校有一块半闲置的荒地,偶有教职工在上面种蔬菜,可还有一大片土地长着荒草。自到该校任职起,玉泽军就一直在考虑如何开展学校特色教育工作,这块半闲置的荒地给了他灵感,“困扰我多时的学生德育工作问题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他萌生了将荒地改建成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的想法。于是,他主持召开了全校教师大会,将这个想法拿出来讨论,得到全校教师的支持。

2012年9月,该校为实现“切实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等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田绢学校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有序地推进基地建设工作。方案中,该校首先按班级对劳动实践基地进行责任区划分,在中间开辟一条人行道,左边为一、二、六年级的责任区,右边为三、四、五年级的责任区;然后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各领导除对劳动实践基地进行整体布局规划外,还有责任分片任务,负责“蹲点”班级相关工作的整体指导和协调。该校还制定“高帮低”措施,由五、六年级帮扶一年级,三、四年级帮扶二年级,不仅能让低年级学生在高年级学生的帮助下迅速掌握劳动技能,还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责任明确后,该校又聘请了冯荣党、方强、班少屯等教师担任劳动实践基地辅导员,负责在劳动实践课上给学生讲解农作物种植的常识和方法。课余时间,各班学生由班主任带领,在辅导员的示范下播种、浇水、施肥、拔草、捉虫、采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种双管齐下的指导方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该校三年级学生梁陆帅在日记里写道:“瞧!我们班开始种第二批菜了,我要马上参与才行。我像模像样地拿起铁锹在泥土上挖了一个小坑,把种子放在坑里,学着指导老师的样子把坑填平,压紧,浇上水……别的同学也忙得热火朝天。我忙了好一阵,终于种好了,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想,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庄稼真辛苦啊!”辅导员冯荣党说:“蔬菜基地还没有建起来之前,学生课余时间就一个劲儿地在校园里追逐嬉戏,这些行为习惯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现在好了,学生有事情干了,一下课就往菜地跑,拔拔草、捉捉虫,不做什么的也喜滋滋地看,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都‘不治而愈’了。”

同时,该校还把集体主义教育、行为教育、责任教育、惜福教育、感恩教育等融入到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工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劳动实践基地的锻炼中,学生不仅体验了劳动的快乐,还学会了感恩。一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以前孩子在家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回到家里会主动帮我做家务了,农忙时还会跟我到地里干农活呢,这真令我感到欣慰!”

在活动中品味

田绢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以“种―赏―收―品”为工作线:“种”是指种植的一系列劳动;“赏”是学生观赏农作物的生长并用日记记录过程;“收”是采收劳动成果;“品”是通过分享活动品味成功的喜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味劳动的成果,该校通过绘画、摄影、作文比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分享劳动成果,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结协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2012年12月28日,该校举行了主题为“体验劳动 快乐成长”的学生劳动技能比赛。比赛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了梯度性的内容:一、二年级参加收菜和洗菜比赛,三、四年级参加包饺子比赛,五、六年级参加烹饪比赛。比赛中,低年级学生在菜地里采收自己种植的蔬菜;中年级学生将清洗好的蔬菜加工成饺子馅,包起了饺子;高年级学生则将青菜清洗好后摘切烹饪,“种植小能手”摇身一变成了“烹饪大师”,一阵阵蔬菜的清香弥漫在校园里。五年级学生秦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班‘对阵’六年级,老师一声令下,大家就迅速行动起来,有的负责洗菜,有的负责切菜,农高学着大人的样子,把油倒到锅里,再把青瓜倒进去……大家看得十分入迷,高兴得时而拍手,时而喝彩。清新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诱人的菜香味,我们班的同学都说‘太香了,我们都饿了’……菜做好了,我们十分紧张地把香喷喷的菜端到评委面前,评委们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过了一会,老师宣布我们班获胜,我们高兴地欢呼、拥抱起来。”

2013年12月17日,该校举行了第二届学生劳动实践技能比赛。本次比赛以“快乐劳动 节俭惜福”为主题,内容与第一届大体相同,但这次该校请来了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活动,赛后,每名学生还能拿一袋蔬菜回家,与家人共享劳动果实。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这个活动实在太有趣了,我以后要多参加,而且,吃着孩子种的青菜,我感觉特别清甜。”

此外,该校每学期都举行1-2次以劳动综合实践为内容的主题班会,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交流劳动经验,共享劳动果实。2013年4月29日,劳动节前夕,该校五年级班主任廖凤梅组织召开了主题为“责任与收获”的班会。在班会上,学生就菜地管理的责任心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该班学生谈可昕在会上发言:“要想把菜地管理好,使劳动有收成,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每个同学都要有责任心,精心护理每一株菜苗,使它们茁壮成长。”她还说起了与同学一起为蔬菜除虫的趣事,大家在她有趣的讲述中一次又一次鼓起了掌。该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写观察日记、科普小论文等,并定期将作品上传至学校网站。同时,该校每学期还进行“种植小能手”“科普小专家”和优秀班级评选活动,对各班学生的劳动参与率、劳动纪律、劳动态度、劳动安全和劳动成果等情况进行考核,让学生充分体会劳动的酸甜苦辣。

在爱心里升华

2013年10月10日上午,田绢学校组织各班学生代表拿着劳动基地创收所得的钱买回了水果等礼品,来到田阳县社会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给老人洗头、做饭,和老人们一起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老人们都竖起了大拇指,有的甚至激动地说:“看到你们我很幸福,你们就是我的孩子。”四年级的黄安琪参加了这次活动,她说:“能用自己赚来的钱帮助爷爷奶奶们,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自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启动始,该校就考虑到了“创收”问题,玉泽军说:“我们想,实践基地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劳动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基于此,该校规定,各班种植的蔬菜采收后,由学校食堂统一购买,所得的钱交由班级管理,班干部做好登记,具体使用由班级安排。

该校每个班的“图书角”里,图书琳琅满目,有童话、科普、历史、中外名著等各类书籍,这些图书基本上都是学生用“创收”的钱添置的。劳动“创收”的收入除了用于班级建设外,还有一部分用于帮助班里生活困难的学生。五年级班主任廖凤梅介绍说,他们班的学生苏小明家庭比较困难,于是她开了一次班会,征求全班学生的意见,大家一致赞成把劳动创收的一部分资金用于资助苏小明。每次谈到同学对自己的帮助,苏小明都很感动,他说:“老师和同学们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在这样的集体里,我不会再被困难吓倒,我会更加坚强地面对所有的困难。”廖凤梅老师说:“这种教育效果是双向的,受资助的学生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能更有信心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去帮助他人,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意义,在爱心的传递中也不断得到升华。”

经过一年的探索,如今,该校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越来越完善了,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习惯也得到了有效培养。在该校,热爱劳动不再是口号,勤俭节约不再是规定,干净整洁的校园里,学生讲文明、懂礼节,就连在食堂就餐,也几乎没有浪费的现象。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实践;思考

法商学院近年来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实践教学的现状

1.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学时达到教育部要求

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一文中,教育部对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提出了明确要求:“人文社科类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这对培养方案的制订具有导向作用。我院在制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就考虑到了这些要求,比如我院2010级本科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所占比例为15.6%-17.2%;专科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所占比例为19.7 %-21.9%。

2.部分专业的实践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院的市场营销专业(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方向)实践教学颇具特点。该专业由我院与武汉科技大学合办,汽车维修、汽车构造拆装、汽车电器设备拆装等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都在武汉科技大学的校内实验室进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换,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强化。烹饪专业的专业课程全部在旅游与餐饮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讲授,理论教学与动手操作同时进行,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艺术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和实验室的有力保障,实践教学计划学时得到了较为圆满地落实。除了校内的实践教学之外,该专业的学生每年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带队,赴各挂牌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艺术考察与写生活动,写生归来后,学生们将写生作品进行整理并集体布展,向全院师生汇报写生成果。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学院充分整合多方面资源,积极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了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到目前为止,我院建立了包括江西瑶里、理坑、安徽宏村、河南太行山、齐鲁证券武汉营业部、武汉鑫天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内的4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市场营销专业(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方向)自开办以来先后与东风雪铁龙、武汉宝泽、三环博诚、武汉捷瑞、武汉开泰、国盛天马、长信恒源等7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签订了实习合作协议。自2007年首届毕业生毕业至今共有300余人次参加了企业实习并最终实现签约就业100余人,基本构建了“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

4.各类学科竞赛获较好成绩

在过去的一年中,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第十七届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中有24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在第四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院学子收获佳绩;在由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烹饪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高职学校烹饪技能大赛中,我院代表队荣获本次大赛的团体最高奖项――团体特金奖,在单项比赛中,5位同学分获三金两银奖;在“湖北省鄂菜烹饪技能大赛”中,烹饪09301班的3位学生分别摘得金奖、银奖、铜奖;软件08401班瞿兆静在2010年首届“国信蓝点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总决赛上获得C语言程序设计本科组二等奖;在每年的“全国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暨微软办公软件核心技能大赛中,我院代表队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在湖北省第八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我院有5件作品获奖。另外,在继会计06408班学生刘政帮在大学四年期间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所有科目考试之后,金融07401班学生陆海空又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所有科目的考试,成为法商学院建校以来通过CIIA的第一人,是中国境内少有的通过CIIA所有考试的学生之一。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1.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因我院共享校本部的资源,许多实践环节基本照搬校本部的管理模式,而忽略了自身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没有建立规范的考核办法,组织管理滞后,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不如理论教学严格,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都有待提高。

2.实践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学计划中零散的实践教学学时难以落实到位,有些课程的实践单元较小、零碎、分散、学时不足,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导致实践教学处于“脱管”状态,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3.实验、实训场地紧张

我院学生的专业分布结构与本部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建,导致部分专业的实验、实训场地紧张,使教学安排复杂化,随意性、变动性比较大,给正常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缺乏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我院师资力量主体来自校本部,他们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而我院的自有师资全部由青年教师组成,他们正经历着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的转换,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和业务技能,实践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思路

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落实实践教学学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

①制定、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本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理念,加强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完善《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毕业实习管理办法》、《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实验教学管理规定》等制度性文件;制定《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学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课外学分认定办法》等实践管理规范性文件。另外,学院还将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将教师实践教学的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年终考核等奖惩挂钩,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将学院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来,构建实践教学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监控体系。“全员”即院领导、教师、督导、学生、辅导员和教务部共同参与到实践教学的监控之中;“全过程”即从纵向维度上将监控贯穿于实践教学各环节;“全方位”即从横向维度上将监控贯穿于实践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与实践教学计划制订、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硬件设施、实践教学组织、师资结构等。学院还将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或采取问卷和调研等形式,广泛征求和收集督导、指导教师、学生、企业等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及意见,并认真分析,对后续实践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

①修订教学计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院目前开出的专业特点,结合实践教学目标,修订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进行顶层设计,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学时、学分比例,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经贸英语等专业的实践学时,确定各专业实践教学的最低学分标准。将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进行模块设计,在考虑实践教学系统性、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调查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使之具有连续性,贯穿于大学教学的全过程。增设相对独立性的实践教学项目,如“企业沙盘模拟实训”,为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综合实训的平台。

②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的整体规划,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解决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构建柔性课程体系,注意前后课程的衔接,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在教学组织上强调课堂教学动态化,实践教学多元化。我们还将尝试对部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改革,改变以往全程理论教学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形式,将这些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必要的排列组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解释社会经济现象,使教师的教变传统为互动,使学生的学变被动为主动。

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活动,如数学建模、网络营销大赛、挑战杯等,参加的学生或获奖的学生可视情况获得课外学分或冲抵部分公共选修课学分,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3.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①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主战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保证。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供需缺口较大的实验室设施设备,采取与校本部共建的方式扩建实验场地,为学生营造仿真性强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良好的实训环境。为了更好地与社会接轨,电算会计实验室除了现有的用友软件之外,可以购置金蝶软件,让学生接触这两大财务软件并尽可能熟悉软件的使用。鉴于淘宝创业实验室的公司化运作模式,可以聘用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以“顶岗实习”的模式到公司实习,使更多的学生有实践锻炼的机会。

②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纽带,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场所。学院将根据各相关专业的特点,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依托行业办学、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办学,多渠道、广泛地联系生产企业、服务行业的相关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确保每个专业都有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今后将着力加大对学生人数较多的会计、金融等相关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

③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将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的方式做好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院今后将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我们将加强和企业的合作,有计划地安排专职教师利用暑假或某一学期的时间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将专职教师的实践锻炼列入教师进修计划,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加强实践项目的学习,参加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证书的考试,进而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证书的备考。

几年来,法商学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逐步调整和完善,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迎春,吕宏芬.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6).

[2]史金联.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8).

[3]苟婷婷.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1).

[4]郭晶梅.论地方高校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7).

[5]王俊凤,宋皓然.论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7).

篇8

一、竞赛时间

2021年6月日上午10:00——12:30

二、竞赛地点

学校烹饪专业实训室

三、竞赛裁判组

裁判长:

现场裁判员(4人):

后场裁判员(5人):

四、工作分组及人员名单

1、检录组(2人):

2、抽签组(2人):

3、服务组(10人):

五、工作流程

1、检录上午9:30——9:45,选手凭身份证,参赛证(报名表)参加检录。(责任人:XXX电话:XXXXXXXXXXX)

2、抽签9:45——10:00,选手检录合格后,到抽签处抽取工位号。(责任人:XXX电话:XXXXXXXXXXX)

3、竞赛10:00——12:30,选手凭工位号到指定的工位参加比赛。(实训①责任人:XXX电话:XXXXXXXXXXX;实训室②责任人:XXX电话:XXXXXXXXXXX)

4、评分、统分、公布成绩 12:30——13:00,选手作品出来后即可开始评分、统分并及时公布成绩。(责任人:XXX电话:XXXXXXXXXXX)

六、选手须知

1、竞赛选手提前30分钟进入检录场地,由引导员(学生志愿者)引导进入赛场,开赛前15分钟还未进入检录场地的视为弃权。参赛选手服装和身体各部位不得出现参赛选手单位及个人的信息。参赛选手所带工具及物品必需符合大赛规定。

2、参赛选手应严格按竞赛流程进行比赛,进入竞赛现场后,应检查并确认赛点统一提供的竞赛设施设备、竞赛用材料是否齐全完好,如有缺损,应立即向现场裁判提出,再由裁判统一处理。

3、竞赛开始后,选手不得自行更换工位,不得随意走动、交谈,不能擅自离开赛场,特殊情况,需经裁判长同意后,按规定处理。选 手中途离场时间(休息、饮水或去洗手间)一律计算在竞赛时间内。

4、竞赛期间、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和竞赛纪律,自觉维护赛场秩序,尊重裁判,服从裁判评判,不得因申诉或对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竞赛,否则,以弃权处理。

5、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必需遵守赛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合理地操作各种设施设备和工具,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

6、参赛选手应爱护竞赛设施设备,离开竞赛场地时,不得带走赛场准备的任何物品。

7、赛场作弊或违反竞赛规定和赛场纪律的,取消参赛资格。

8、参赛选手如对竞赛的裁决有异议的,须在竞赛当天向竞赛仲裁监审委员会提出,由大赛仲裁委员会调查核实并处理。

七、工作人员须知

1、熟悉竞赛规程,准确了解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工作纪律。

2、服从安排、听从指挥,高度负责,在赛场内不得从事工作职责之外的事情。

3、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言行文明、举止大方,为选手提供热情、优质服务。

4、维护赛区正常秩序,及时制止参赛选手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行为,对违反竞赛规则的参赛选手发出警告,并作好记录。

5、不得在竞赛过程中利用工作之便,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八、裁判员守则

1、遵守职业道德,坚持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秉公执裁、文明裁判。

2、认真学习竞赛有关规程、评分标准,严格安照竞赛项目评分标准,认真细致、独立进行评分,杜绝随意打分。

3、严格把握竞赛时间,不擅自延长、缩短竞赛时间。严格执行赛场纪律,监督选手遵守竞赛规则和安全操作规程,及时发现并纠正选手的违纪、违规行为。

4、竞赛过程中,如出现有争议的技术问题或异议,即向裁判长报告,服从大赛评判委员会和裁判长的裁决,避免与参赛选手和相关人员发生争执。

篇9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29-02

引言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最终目的。2011年,国家提出以“协同创新”为主题的思想,出台《教育部与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即“2011计划”,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高校联合科研机构、企业、地方政府,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开展多元化的合作,联合攻关科研项目,培养协同创新型人才,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协同创新”是指各个创新要素的资源整合及在系统内的共享,最终形成成果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存的创新机制。在“创新”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能否抓住“协同创新”的时代脉搏,联合企业与研究机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决定了高职院校能否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取得了跨越式成果,然而人才培养中却出现了困局:高职教育水平仍无法满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毕业生低水平的就业率与企业员工高流失率这对双重矛盾,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敲响了警钟。

因此,在“协同创新”的视野下,高职院校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突破瓶颈制约,实现内涵式发展,就必须使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市场岗位,把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进行“零距离”对接,协调整合资源,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本质性提升。笔者以韩山师范学院陶瓷学院为例,探寻基于“协同创新”理念背景下,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子。

一、以制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

人才培养目标即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整个教育体系的落脚点。制定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导向与风向标。在借鉴国外“双元制”、“官产研制”、“师徒制”等经验及本土化探索的基础上,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紧随经济体制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发展导向,不断探索与发展,从一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到“应用型人才”,再到“实用型人才”,到今确定“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

有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还要通过总设计蓝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为路径,以实现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韩山师范学院陶瓷学院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采取学校调研后修订与校企协同合作修订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方式,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陶瓷学院成立调研组,深入区域社会产业区实地走访考察,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结合产业龙头企业的岗位标准,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收集大量社会企业需求的第一手数据,做足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基础性工作。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断增大实训课程所占比重,从原来第6学期一个学期的时间,增加到现在第5、第6学期2个学期,并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社会实践实训。

通过调研和校企协同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共同推进校企协同创新的发展。

二、以建设依附产业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为核心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纽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高职教育要发展,达到以就业为导向,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的目标,就必须协同创新,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坚持与政企融合,推进院校与地方合作,建设依附产业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才能得到地方政府政策、财力、物力的支持;高职院校也只有彰显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实现自身内涵式发展。

陶瓷学院依据潮汕经济结构及本土特色,调整设置专业方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采取如下创新改革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方面,大力度建设旅游管理、陶瓷工艺、艺术设计等颇具特色的系部,开设导游业务、酒店管理、潮菜烹饪、茶文化、陶瓷雕塑、婚纱礼服等与区域产业经济依存度高的专业,最大限度满足区域产业对高职教育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陶瓷学院深入发掘潮汕地区民俗特色资源,成立潮汕民俗文化研究小组,组建秧歌队、醒狮队、舞龙队、潮州大锣鼓等队伍以传播潮州特色的音乐舞蹈,同时还成立了潮绣队、茶艺队等具有潮汕特色的专业队伍,以加强弘扬民俗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努力打造“一系一品牌”,促进特色专业的建设,达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的目的。

三、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关键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高职院校要培养创新高技能型的人才,就必须有一支既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陶瓷学院正是遵循这一理念,在与企业协同创新合作中,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一,通过人事处制定的相应的聘任制度,一方面聘请战略合作单位的专家为荣誉教授,作为专业带头人,带领教师共同建设特色专业,使各专业紧跟产业发展前沿;一方面聘任行业高级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在实训室开展专题课程和讲座,带领学生到企业观摩实习,为学生传授实战经验。同时,还定期召开表彰大会,为优秀技师和专家颁发聘书与荣誉证书,营造尊师重教的积极氛围。

第二,专门培训提升本校的专任教师。陶瓷学院通过鼓励支持专任教师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安排寒暑假时间到合作企业中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生产运作与管理,与企业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合作。

通过聘请企业的专家为外聘教师和提升学校的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双管齐下,形成理论与实操并重的教学方式,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使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质的飞跃。

四、以校企合作组织技能竞赛为平台

人才培养质量怎么样,不是高职院校自己说的算,而是要靠社会、企业单位的评判和反馈,并与社会其他院校相比较,才能得出质量的高低优劣与社会的认可度。陶瓷学院建立“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就是以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为平台,将行业最新准则、规范等按“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科学合理地设置成一系列的竞赛项目,融合到各个学期中。通过校内、校际、省内、国内等区域比赛,层层竞选,最终获得证书及有关技能鉴定,通过比赛来验证学院自身人才培养质量。

陶瓷学院联合旅行社、通讯、服装、陶瓷等企业,举办导游技能大赛、茶艺大赛、市场营销大赛、服装设计大赛等。通过技能竞赛,促进各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协同创新技能竞赛为行业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学生的就业发挥了导向的作用,促进“以能力和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同时,也为企业打造了品牌,扩大影响,拓宽了市场,培育了新人,实现互利双赢。

篇10

【关键词】湖北小龙虾;营销分析;发展对策

一、湖北省小龙虾产业营销现状

(1)倚靠科学技术、并重内销出口的优质传统营销,代表市——潜江。潜江市小龙虾产业主要有龙头企业、集体销售、通过贩销大户和批发市场等传统营销方式。这些龙头企业在出口创汇方面表现突出,2009年创汇8200万美元,占到全国35%的份额。(2)利用信息技术、开拓网络市场的新兴网络营销,代表市——宜城。2010年6月,宜城市一名为“宜城大虾网”的龙虾协会在互联网上建成了中国龙虾网,以此作为龙虾活动交流、相关新闻、养殖技术交流的信息平台,并提供网站广告服务。同时,宜城市相关企业还在在阿里巴巴B2C和淘宝C2C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上也建立了企业网页和商铺,虽然在现在交易量还不尽人意,但抢占网络先机无疑是聪明的。(3)通过个企经销、处于初始阶段的低效单一营销,代表市——监利。监利市和湖北省其它诸多省市一样,都处于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还是一家一户的粗放型养殖方式,融资渠道也不畅通,无法融合本市资源形成规模经济。因此,在被广泛应用的“企业+基地+农户”小龙虾产业链中,处于最底层,将本市个体农民养殖的小龙虾直接卖给外市龙头加工企业,或个体经销者,压级压价的现象严重,产销脱节,存池虾较多。

二、湖北省小龙虾产业营销瓶颈

(1)集约化水平低,产后增值能力不强。一是产地不集中,有的地方连片上万亩,有的地方星星点点,不足百亩,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单产差异大,高的达260公斤/亩,低的只有40公斤/亩;三是规格不一致;四是加工产业不发达,部分地区还没建加工厂,没有形成像广东恒兴,湛江国联一样的龙头加工企业。因此,产业化经营仍处于起步阶段。(2)品牌优势不大,国内国际竞争力较弱。湖北省大多数县市养殖的小龙虾虽然质量上乘,但由于宣传不够,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大部分企业仍然需要贴牌生产,或者混同于普通的龙虾,产品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商业优势。(3)销售体系落后,产销严重脱节。目前大多数市县的小龙虾销售都主要依靠个体经销户,压级压价现象严重,相关基地、协会等还未普及或发挥应有的作用,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订单养殖亦无法开展。

三、小龙虾产业发展的营销对策与方案思路

(1)扩大加工,不断延伸小龙虾产业链。小龙虾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小龙虾加工出口大有可为,并已成为内陆水产品创汇的主导产品,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小龙虾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货源,同时帮助解决产品出口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加工出口小龙虾,延伸产业链,达到增加就业、利税和创汇的目的。(2)实施小龙虾健康养殖战略,创建安全优质的品牌。加大标准化养殖的培训力度,重点办一批示范场,充分发挥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和示范场的辐射作用,不断提高小龙虾养殖户的专业技能,及时准确地向养殖户传授最新的养殖技术和产品信息,彻底摒弃不健康、不安全的养殖方式,规范养殖行为。以无公害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为核心,以监管生产投入品为手段,实施无公害行业标准,达到生产标准化、监控全程化、运作企业化、营销品牌化、提高小龙虾产品质量,推动全省小龙虾产业健康持续发展。(3)充分运用网络营销,健全销售体系。县市企业通过网络营销可以考虑一下两个方面的策略:第一,建立网站定位为营销平台。通过网络及时、形象地和获取相关的商品供求及服务信息。在此基础上,实现网上营销、洽谈,网下成交、支付。通过网络作为载体,实现营销行为,可以实现两大目标,即一是让企业通过网站获得商业机会和潜在客户;二是与潜在客户完成在线或线下交易。第二,Web2.0技术与网络零售的概念整合。Web2.0以用户为基础,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手段。在网站中要营造轻松、玩乐和家的氛围。首先要突出网络背后的人和事,通过公司员工的个人介绍、工作图片、休闲活动照片、视频音频等,强调人的存在。另外,可以通过组织小龙虾的烹饪、摄影、绘画、健康等主题的比赛、辩论、展示等形式,形成与消费者生活有某种联系的平台。

参 考 文 献

[1]桥福州,张保彦.关于微山县淡水小龙虾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桥鲁农业.2010,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