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城市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态园林绿化建设 方法 发展
前言
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
一、生态园林绿化的涵义
生态园林绿化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态园林绿化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从我国生态园林绿化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绿化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二、生态园林绿化的作用
1、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绿化的必由之路。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植物群落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层次与数量,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高,光合能力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比单层树木大,例如乔灌草结合的群落产生的生态效益比草坪高4倍。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稳定性强,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也明显增强。
2、生态园林绿化应是人类模拟大自然的缩影,园林不仅是游憩场所,还是是人类得诸自然、还诸自然的一块人工植物群落。生态园林绿化的社会效益,不仅仅是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文体活动,以吸引游客为主,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态园林绿地的观点,把园林办成人们走向自然的第一课堂,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启示人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创建知识型植物群落,激发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则让人们同植物和睦相处;生产型植物群落告诉人们绿色植物是生存之本;观赏植物群落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住宅附近成片的植物群落,有助于消除人们的身心疲劳和精神压抑,及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公益观念。通过日常对自然界的荣枯(生长、开花、凋谢、季节变换)和生命活动(鸟类、小动物等动物)的接触,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自觉性、创造力、想象力以及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绿色植物,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
3、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扩大了绿量,提高了透视率,创造了优美的林冠线和自然的林缘线,比零星点缀的植物个体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地理位置,营造多姿多彩的植物群落,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的渴求,调和过多的建筑、道路、广场、桥梁等生硬的人工景观对人产生的心理压抑。园林中的植物群落与山坡、建筑、水体、草坪等搭配及易形成主景,山坡上的植物群落可以衬托地形的变化,使山坡变的郁郁葱葱,创作出优美的森林景观;建筑物旁的植物群落对建筑物起到很好的遮挡和装饰作用,城市建筑也因掩映于充满生机的植物群落中而充满活力;水体用水生植物、岸边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与水体本身形成和谐的统一体,岸边植物的倒影映入水中,更增加了景观的趣味性;以草坪为背景和基调营造的植物群落能够丰富草坪的层次和色彩,提高草坪和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
三、生态园林绿化建设的方法建议
1、建设生态园林绿化必须遵循自然法则,要注意增加和保护植物的种类,保持植物多样性,单一品种的人工林易遭受病虫害、自然灾害的毁灭性打击。在城市建设中要给自然留下较大空间,具体要求是:保护城市留下的自然土地和特殊的动植物,保存不同的生境条件,维护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及物种和自然群落的多样性;保留尽可能大的连片自然区域,防止分割以增加其生态功能;在重点保护的自然生境,留有足够的缓冲区减轻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保护特殊生态区域。
2、使城市市区绿地与郊区自然生态系统相联系,形成生物进出廊道。实行乔、灌、花、草相结合,以乔木为主,把灌木、藤本、草本植物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有厚度、有色彩,使喜阳、喜阴、喜湿、耐旱等各种植物各得其所,形成多景观多层次的和谐的人工植物群落,增加植物总量。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群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要借鉴本地自然环境条件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把各种生态效益好的树种应用到园林建设中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多年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尤其应大力提倡垂直绿化,增加绿化密度,提高生态效益。
3、生态园林绿化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要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绿地,使之成为建设生态园林绿化的重要依据;在编制绿地系统规划时应当全盘考虑,要有超前性、预见性。打破城市园林绿化独立的观念,实现城郊结合,城乡一体化。从而使农田林网,山林果园等一切绿色植物综合、全方位的发挥其调节功能。要控制好城市中绿线的范围,确保城市绿地的数量,应从规划上控制减少城市广场、纯草坪等生态效益差的绿地面积等。
篇2
关键字: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
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2.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3.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从城市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内涵可以知道,实际上,城市规划中包含着景观设计这一因素,景观作为城市的亮点和呼吸道,它的合理设计和分布充分体现了城市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生态化的绿色设计,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城市规划所要实现的一个目标。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两者都需要结合人文、历史、自然、人的行为心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实现了对景观设计的引导以及具体实现途径;景观设计则是城市规划的具体体现。景观设计着重于对城市的景观构成要素以及城市的总体形象进行合理的设计,要构建城市的景观要素之前,需要先对城市的整体形态与格局具有清楚的把握,优秀的景观设计都是建立在这项基础之上的,因此,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整体形象及格局分布的科学划分,对景观设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城市规划是以城市为对象的大面积的规划,而景观设计则是这种大规划之下的细化,它通过对各种景观因素的设计和人的心理的把握,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城市景观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实现需要决策者、城市居民以及设计师的共同参与,共同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
4.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它运用于建筑学、规划学中,开创了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先例。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4.1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这种多重性价值判断是景观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功能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化,人工景观的创造是工业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然而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4.2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年代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 (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 (sustainable cities,sustainable communities)。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5.结束语
对战略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本身和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是建立前瞻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前提。同时,必须认识到,在一个既定的城市规模和用地范围内,要实现一个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势必会遇到观念、法规与管理上的困难,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对传统城市规划与方法提出挑战。针对于此,提出反规划概念。规划师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决策者非凡的眼光和胸怀,以及对现行城市规划及管理法规的改进,是实现战略性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保障,而反城市规划方法是实现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初亚奇.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3).
2.徐永俊.城市建设规划与景观设计探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6).
3.李美琴,刘青周.浅谈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与方法. 科技资讯,2009,(16).
篇3
关键词:平山县;休闲农业;
1平山县地理位置
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中段东麓,地理坐标为北纬38°09′—38°45′,东经113°31′—114°15′,东临获鹿县,南连井陉县,北靠灵寿县,西与西北靠山西省盂县。县城位于县境东南部的平山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离省会石家庄40公里,距离首都北京325公里。
2平山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产业类型,因为它是利用农业景观和生产条件来发展旅游、观光、休闲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这里,人们可以在旅游中体会到“农家乐”。每一种产业的诞生都要有其必然的要素,而这种产业则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之前的温饱型变成了现在的娱乐享受型。目前这个阶段,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当然了,休闲农业的开发也可以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缩小城乡的差距的重要保障措施。[1]平山原本就是一个吸引游客的旅游胜地。该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加快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出符合河北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增长点。使其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中心城市,可以充分地发挥对全省文化产业的强劲辐射和带动作用。把休闲农业发展起来了,有利于城乡人民对信息、科技、观念的相互交流,正是有了休闲农业这个中介,让城市人可以了解和体验农村的好处,也可以让农民改变对城里人的看法和提高自身的素质,有了这些前提,城乡才能更好的沟通,协调发展;休闲农业也可以保护和传承关于农业的文化,并且能够挖掘更深层次的农业文化,把这些事做好了还可以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不仅如此,休闲农业还为游客提供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和身心放松的场所。
3平山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
当前阶段,平山县在120多个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中有15个规模较大且有一定的知名度,在这15家中,一家在河北省的名叫名东方巨龟苑的休闲观光农业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有刘家被评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它们分别是滚龙沟观光采摘园、拦道石农业观光园、北马冢农业生态观光园、紫云山休闲度假村、沕沕水生态观光园、佛光山生态园,最近还有很多生态农业园区都发展起来了,且被人们所熟知,代表性的有葫芦峪、生态谷、泓润庄园等,这些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平山县的观光旅游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这些旅游业的崛起,带动了我国购物店、土特产零售摊点、农家乐、旅游饭店这些服务性的企业的发展,且数量也越来越多,有旅游项目的村庄高达128个,比较有代表的是黄安村、东冶村、北马冢、柏树庄等,而从事农业旅游的人员也有6万多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就业率。从这方面来讲,休闲农业在平山县在其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色。[3]
4平山发展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4.1存在的问题
最近这些年来,我国休闲农业的高速发展,得到了一个很好的结果,可是我国毕竟是新手上路,难免会有不正确的指导方针,该地区发展休闲农业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而且服务态度不好。因为现在的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大部分是原来从事农业的农民,缺乏管理经验怎么可能管理的好这个产业呢?因为没有培训加上大多是农民,整体的素质肯定不会高到哪里去,可能是跟他们之前的工作有关所以缺乏服务的意识[4]。休闲农业是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创办,缺少专业的培训和整体的规划,而且大多数都是与其他市面上的设计差不多,农民大部分知识文化都不高,就想不到什么好点子,都是一些简单的,模仿性的成分居多,在开发建设上比较随意,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正确性。休闲农业得以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的生态环境,而有一些经营者不在乎这点,只顾大规模、豪华的建设,严重的破坏了大自然的环境。还有的人,砍伐树木,破坏农田,随意的改变土地的形态,把原来的生态平衡全都破坏了,这样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是土地沙化,可是扪心自问我们当时发展农业就是为了这个吗?有的游客在参观旅游景点的时候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乱丢垃圾,还有的故意破坏农业的环境,再加上清洁人员不及时清理这些垃圾,会导致这些地方被垃圾侵蚀,不利于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2发展前景
篇4
【关键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应用实例,发展前景
湿地是富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被誉为“生物超市”、“自然之肾”、“物种基因库”和“文明的发源地”。湿地是由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自然综合体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是生物重要的生存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
近年来,随着湿地破坏与退化带来的环境功能丧失和生态问题的爆发,一方面反映了湿地系统在环境中的重要地位,也在客观上为湿地科学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通过近20年人工湿地上的研究和实践,其在污水处理中显露的良好发展潜力,将成为今后水处理研究和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组成。
(一)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原因
1、它能够利用基质-微生物一植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微生物同化分解和植物吸收等途径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氮、磷和重金属等,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促进绿色植物生长并使其增产,实现废水的资源化与无害化。
2、它具有投资低(150~800元/吨)、耗能少、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廉(0.1~0.2元/吨)的特点,因此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其基建和运行费用仅为传统二级处理的1/l0~1/2,胡康萍等,1991)。
3、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能维持生物多样性及构成景观的一部分,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因此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二)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
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等特选的植物,将污水投放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当以富营养化为主的污水流过一定长宽比及底面有坡度的人工湿地时,经沙石、土壤或一些其他构筑物混合组成的填料床过滤,污染水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曲折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而填料上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增加了湿地基质的透水性,与周围环境的原生动物、微生物等形成各种小环境,通过氧的传递,更加增强了净化废水的能力。人工湿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因此更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以及城市污水一类。人工湿地可分别处理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与可溶性物质。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构造中的填料层被沉淀、过滤、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而可溶性有机物则可直接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三)人工湿地应用实例——昆明市体育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景观工程
实际上,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以其独有的优越性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和重视。投资建设成本小、运行费用低、运行技术低、能够结合景观进行建设,具有景观美的效果,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接纳,也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昆明市体育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景观工程,建立了一个成功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该景观工程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于2008年10月开始重建,结合氧化塘、表面流、水平潜流等工程工艺,达到CJ/T 95-2000景观回用水标准的要求,处理能力达每天2000立方米。截止目前,运行正常,出水达标。
但工程施工前的景观河道中,黑色的水,根本看不清河中的金鱼,汇水也因蓝藻的滋生而泛绿。施工一个月后,可以看到水质明显改善,景观效果也更加柔和,以前的一汪绿水也变得清澈,大量的污染由于填料的过滤与微生物的分解而消耗,使得水体透明度提高,沉水植物能够大量繁衍,进而促进了群落恢复的良性循环。作为一个改造工程,它将原本用于景观绿化的水系(河道)结合人工湿地(填料)进行改造,应该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至少它是一次有效的,有非常可行借鉴意义的尝试。可想而知,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如果直排,其结果必然是那一汪绿水的。
工程秉承湿地景观的理念,采用潜流、表流湿地相结合的结构模式进行景观化设计,不生硬,不造作。但由于工程缺少必要的前处理,且工程占地面积所限,水力负荷较大,因此,运行维护任务繁重,繁茂的水生植物残体收割必须每月清理一次。得益于水域微环境的修复与重建,使其自然衍生了大量的沉水植物,这是水域生态修复工程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通过沉水植物的自然衍替、循环和持续发展实现水体的自净。
(四)人工湿地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中小城镇众多,人口密集,资金、技术有限,发展大型的污水处理厂有很大的困难,因此人工湿地技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早期,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或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工艺改进或者与其他系统进行组合后用于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或公路径流、暴雨径流等非点源污染的治理。
近10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设计人工湿地处理工业废水,并认为人工湿地独特而复杂的净化机理使其在含重金属工业废水和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工业废水(含有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碳氢化合物、植物油、有机酸、乙醇、乙醛和酮)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系统对BOD的去除率达89%,对COD的去除率高达92%。一些学者在淀粉工业、制糖工业、食品工业和奶制品加工废水的处理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学者的研究工作肯定了人工湿地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的高效性,从而进一步表明人工湿地在治理工业废水中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和使用价值,并为类似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吴树彪、董仁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应用与研究进展》
[2]于少鹏、王海霞、万忠娟等《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篇5
关键字:建筑 建筑施工 发展前景
根据前述施工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在建筑施工发展历程,根据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规模和国家就现代化建设为基础对建筑业的大力扶持。笔者在建筑施工技术前景和建筑施工管理前景,建筑业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做未来建筑施工发展前景展望
1. 建筑施工技术上
(一)建筑模板向专业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高层建筑和大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大量出现,使人们逐渐意识到模板在建筑结构,建筑施工上的重要性。经过多年实际施工发展和实践总结,建筑行业已总结一系列先进支模工艺和混凝土浇筑方式。模板材料也从传统的木质模板向组合钢模板,混凝土永久模板发展。现阶段,占据建筑企业施工模板主体是组合钢模板,约占模板总量的60%。
施工技术中的爬模从外墙模板开始,发展至内外墙爬模,之后到无爬架爬模,在施工设备上自下而上逐层爬升。
由此看出建筑模板趋于实际化,工具化;由于我国现阶段高层建筑,现代化大体积建筑的蓬勃发展,促使传统工艺在工具模板化,工具质量化等方面与现代建筑有差距,在现代化商业建筑过程中追求成本最小利益最大,以及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号召,未来伴随中国建筑施工的蓬勃发展和建筑技术日益更新,在建筑模板方面必定趋于系列化和专业化以及工具化,用刚性材料或更新型材料代替木质材料,方便拆卸和日后循环利用,充分综合协调环保,资源利用与经济效益三方利益关系。
(二) 清水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更加广泛运用
清水混凝土在未来建筑发展上优势体现在:首先,在使用途径上,出于保护膜涂刷可在刮腻子之后直接进行,不需要贴砖和抹灰,因此即便在混凝土的表面依然不会存在明显质量缺陷,清水混凝土浇筑材料用于建筑工程结构中要优于传统混凝土材料;其次,在自身材料性能特点上,清水混凝土外观结构整洁,表面光滑,大方;现阶段商用建筑,民用建筑以及工业建筑对混凝土结构外观和性能要求不断提升,导致清水混凝土材料会愈加得以重视,避免建筑结构出现裂缝影响整体建筑质量。
出于日益迅速的经济增长和民众对安全,美观等需求变化,在施工技术上清水混凝土材料会替代传统混凝土广泛用于建筑结构上。
(三) 高技术化
高技术化体现在桩基技术革新与地基处理技术改革
在桩基技术上,未来重点发展冲钻孔技术。由于目前施工桩直径普遍在600~1500,深度65cm左右,未来高层建筑和地标性建筑会不断更新与发展,桩基深度和直径要求均会更加严格,市场需求带动技术革新,必然会把桩基技术研究作为重点课题,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完善气举反循环成孔,泵吸反循环,清孔技术提升水下砼灌注技术和质量。
其次,发展预制桩技术。现阶段在已掌握的环保型抱夹式、预压式静力压桩技术基础上, 逐渐淘汰噪音和污染较大之柴油锤击打桩工艺, 重点开发引进液压锤击打入式、预钻孔式预搅拌式组合施工技术, 并结合打压入桩与水冲辅助静压沉桩法, 合理解决预制桩通过砂卵石夹层难题。
最后,在地基处理技术上;为满足搅拌需求会逐步完善水泥土搅拌机运作技术,为满足加固桩基深度和桩基直径会逐步发展搅拌和旋喷组合组合的搅旋桩基技术,进一步迎合市场需求和业务范围。
2. 建筑施工管理上
2012年哈尔滨大桥坍塌事件,近几年各地区建筑质量,建筑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国民经济水平增长带动生活质量需求提升,向安全,舒适方向发展。因此在建筑施工管理上会注重建筑质量管控和建筑安全把控力度。
首先,在施工质量管理上,会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并在现场成立质量监管小组,严抓质量管理关口,提升建筑安全性与舒适性;落实建筑管理责任制,减少管理层级和旧式管理模式
其次,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上;会成立安全监督小组,并在建筑施工发展前景中,安全管理会逐渐成为建筑施工核心,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阶段性实现安全教育和安全警示。
3. 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上
(一)生态化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在国家和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逐步呈现现代化,规模化,统一化发展趋势,积极响应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近几年建筑行业发展遇上井喷期,如何在众建筑企业揭竿而起之际标新立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呈现强大市场竞争力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走势。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的经济结构走势,生态化的目标要求建筑行业向低损耗,高质量,低废弃,高性能方向发展,生产对环境对空气影响最小,最环保建筑材料。
传统建筑只注重建筑完成质量,不考虑建筑使用后对自然生态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但未来在市场需求和整体行业发展走势下,在建筑设计阶段对设计目标,设计过程,建筑工程市场化,建筑与环境兼容性等问题将成为考虑方向。为提高建筑物使用寿命,保持建筑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在使用高性能建筑材料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二) 工业化方向发展
传统建筑注重个体化建设,不注重材料和资源循环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资源损失。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形成可持续化发展,建筑行业力求把互换性和流水性植入建筑施工环节,以标准化,工厂化,规模化,循环利用化的成套技术革新建筑业传统施工方式。
工业化,流程化是现代建筑行业整体发展方向。从脚手架,支模板,建筑构件等均可由工业生产完成。标准化的实施,标准化的设计为未来建筑行业的高效率,工业化提供可能,完成建筑行业统一性协调发展。
结束语
未来建筑施工前景更多涉及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统一协调上,并以技术革新带动企业发展,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
参考文献:
[1] 魏涛,廖光煊,梁天水.封闭框架大空间高层工业建筑可燃气泄漏事故重构与防治对策[A].2010 超 高层建筑火灾安全及综合防灾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
[2] 胡小媛,许琳.我国建筑绝热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其前景[J].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2002,6:2-4
篇6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设施与科学管理水平,很难适应生态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城市环境治理与垃圾污染的状况依然十分严重。第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缓慢,不能满足生态城市健康发展的需要。比如,城市生态绿化的总量还很是不足;一些城市盲目地削山、平沟、填河等等,严重破坏原有自然地貌,加剧了生物物种、古树名木和湿地资源的丧失。第三,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规划与科技应用水平有待全面提高,交通拥堵、热岛效应和绿地不足等问题成为生态城市的顽疾,脏、乱、差的恶劣环境还大量存在。第四,城市居民的生态环境观念还很淡薄,随意丢弃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特别是一些自然界不可降解的生活垃圾,如塑料制品、电池以及其它化学合成制品等,常常与普通生活垃圾混装,给处理工作造成困难,从而带来严重污染的环境污染。
2发挥科技传播功能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2.1多方联动,整体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首先必须加大生态环境科技传播力度,建立起政府全力主导、市场逐步推进、公众积极参与的新机制。政府全力主导,就是政府要科学有效地引导、规范和维护、激励全社会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行为。市场逐步推进,就是将经济价值观念体系引入生态环境建设,建立与推广市场机制。公众积极参与,就是要让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决策与环境保护监督,并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投资等。
2.2科学规划,保障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总体规划与体系规划,要把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重中之重,合理布局城市与区域内重要的环境基础设施,有效安排建设用地,切实保障城市污水与垃圾处理、园林绿地等项目的建设需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是生态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统筹考虑,协调管理,发挥生态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2.3加大力度,强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还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强力推进城市的生态环境整治,下大力气创建一个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要以建设生态型、资源节约型城市为目标,不断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2.4有效管理,科学规划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下大力气减少城市污染是当前的一个首要任务。要以创建生态型、资源节约型城市为目标,积极用循环经济观念来指导城市的污水与垃圾处理。要加强生态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加快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切实提高垃圾处理无害化水平。
2.5提升宣传,引导公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必须积极提升科技传播力度,切实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使广大居民认识到自己在大自然中所处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应担负的环境责任,增强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积极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高质量运行。要从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入手,通过各种教育以及宣传渠道向各级干部和群众普及生态学基础知识,使其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环境的功用、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引导广大公众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城市现在还发展到得到更广泛应用的微博。教师可以使用博客或微博平台知识与教学思想,与学生交互。4)BBS。教师可以在网络上通过电子公告牌系统(BulletinBoardSystem,英文缩写BBS)教学内容,师生可以通过BBS进行丰富全面的交互教学,可以讨论问题,也可以通知,新知识点,也可以提交作业。5)微信。做为一款实用的个人通讯软件在近年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大多数手机都支持微信,通过二维扫码,加公众号等可以方便地让学生添加微信。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发到微信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客户端与老师实时交互,当然更成熟和得到最广泛应用的还有实时通讯软件QQ。6)YY语音。YY语音是一款集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即时通讯软件。由于YY语音的高清晰、操作简便、分享性好等特点,越来越多的教育行业已经使用YY开展网络教育,比较著名的有外语教学频道、平面设计教学频道、心理学教育频道、注册会计师教学频道等等,在电脑端和手机端安装后即可进行视频学习与交流。7)飞信。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综合通信服务,基于真实的移动手机号码运行,可免费无限制地向飞信上好友信息,在近几年得到较好的发展。它融合了免费短信、语音、文件传输等多种通信方式,实现移动用户网络、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在教育方面,可以通过飞信和移动手机组建一个实时的到达手机终端或PC机端的信息收发系统,方便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也可以基于班级或校级组建一个小型的信息交流平台。类似的有中国联通的超信,中国电信的班级云等信息传播与交流平台。另外还有很多相关的新媒体技术手段,尤其是基于移动手机终端的大量应用也可方便地应用于现在教育教学应用,如掌中英语、有道词典、超级课程表、沪江英语、金山背单词、考试100、驾考宝典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3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篇7
建筑玻璃幕墙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建筑技术结合发展的产物,目前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建筑玻璃幕墙具备建筑装饰、遮雨挡风、隔音隔热、节能保温等多种功能,施工成本也相对较低,所以建筑幕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外在美感,也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综合性能,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建筑玻璃幕墙的最大生产国和使用国,所以拥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建筑玻璃幕墙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玻璃幕墙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标志性的建筑主要有上海的联谊大厦和北京的长城饭店。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玻璃幕墙的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迅猛。据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到2011年,我国新建的城市公共建筑的玻璃幕墙采用双银玻璃比例在30%到40%之间,较2010年的20%提高了接近一倍;中国每年生产的玻璃幕墙数量为7000万m2,占全球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左右,所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玻璃幕墙最大的生产国和使用国。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态节能与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玻璃幕墙产业的市场需求量正在不断扩大,大大增加了我国玻璃幕墙产业的发展动力,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设计师和开发商青睐于玻璃幕墙的使用。随着我国建筑幕墙材料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建筑玻璃幕墙的设计和生产正向着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玻璃幕墙在建筑项目上的使用,正带给人们更加舒适和美观的生活体验。
我国建筑玻璃幕墙的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
1.建筑玻璃幕墙的行业标准将会更加规范
由于我国建筑玻璃幕墙行业的发展时间还相对较短,所以在行业标准的建设上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但随着我国成为玻璃幕墙生产与使用的第一大国,行业标准的建设必然会更加规范。首先,在建筑玻璃幕墙的安全标准上,各级政府已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国已经相继颁布了关于建筑物使用安全玻璃的相关规定,未来必然会在法律法规方面更加完善,这是我国玻璃幕墙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在建筑玻璃幕墙的节能标准上,已经陆续出台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一系列国家标准,所以玻璃幕墙在现代建筑业中应用,将会更加符合建筑物的节能要求。再次,在建筑玻璃幕墙的生态标准上,主要是针对玻璃幕墙的噪音污染、电磁污染、光污染、粉尘污染等制定的,尤其是在玻璃幕墙光污染的治理上,我国的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制度标准。总之,建筑玻璃幕墙的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将会促使我国的建筑玻璃幕墙行业逐渐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节能环保结构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众所周知,玻璃幕墙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起初主要是看重其装饰、美观、采光方面的功能,并没有成为建筑主体结构上的真正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的发展,玻璃幕墙的设计与安装需要更加突出节能环保结构的应用。如智能玻璃幕墙的出现,在广义上就涵盖了玻璃幕墙、空调系统、通风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等多个子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物的通风、隔音、采光等需要,还能够有效降低室内的热损耗,有效降低空调的运行时间和建筑物采暖的运行费用。
3.节能、环保型玻璃幕墙材料的应用是主要发展趋势
在建筑玻璃幕墙的主体构成中,玻璃是最重要的材料,所以玻璃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玻璃幕墙的综合性能。随着我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建设需求的不断扩大,节能、环保型玻璃幕墙材料的应用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常用的节能玻璃主要包括一次制品和二次制品两种形式,其中一次制品的节能玻璃涵盖了基体着色吸热玻璃、在线Low-E玻璃、在线热反射镀膜玻璃等种类;二次制品节能玻璃涵盖了镀膜着色吸热玻璃、离线Low-E玻璃、离线热反射镀膜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真空玻璃等种类。从我国玻璃幕墙的发展态势来看,Low-E玻璃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节能玻璃材料类型,其市场发展前景也最为广阔。
4.玻璃幕墙的功能将会更加丰富
随着玻璃幕墙生产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玻璃幕墙除了具备原有的安全、节能、环保、装饰等功能外,还将出现很多新的功能,如玻璃幕墙的光电功能、防火功能、生态功能等。以光电玻璃幕墙为例,其除了具备原有玻璃幕墙的隔音、安全、装饰等功能外,还具有发电、隔热等生态功能,它能够利用自身携带的光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且可以直接送入用户的用电电网,达到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和节约电能的目的。
篇8
关键词:园林景观;现代城市 ;生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 ;和谐
Abstract: a modern city, cannot leave the complement of the urban landscape. Today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deteriorating, the pursuit of natural, return to nature became the ideal goal of people. Landscape ar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odern city,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ity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outloo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 landscape; The modern city; Ecolog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harmonious
中国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园林景观对于现代城市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现代城市建设正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人和物大规模、高度和快节奏的积聚、流动和变化。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人而言,大量的异己事物同时出现,例如各类关系的高密度出现,包括紧张的工作压力、单调的生活内容、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心灵与自然隔离得太远太久,日趋疲惫,需要寻求心灵的庇护,于是人们对生存环境充满了更深的憧憬与期待,开始关心外部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等严峻问题也促使人们重新认识绿色生态功能,努力将自然引入身边,倡导绿色生态观念,大力发展园林景观建设事业。
二、园林景观对于现代城市所起的重要作用
园林景观建设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使人们具能有舒适的生存环境,又不会破坏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所以说,现代城市的发展前景与园林景观艺术水平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它对城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建设能够反映出自然与文化、设计环境与生命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融合的梦想,是根据园林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方法,合理地规划空间,使园林景观符合生态学原理,让城市构成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且具有一定的美学原理。
三、园林景观在现代城市中的运用
现代城市环境与园林景观设计所遵循的生态原则,是包含社会、文化和经济在内的复合生态,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相结合的广义概念,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注重围绕人的体验、活动及对环境的影响来探讨,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多面性、综合性、联系性。同时,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实现和原则是多方面的,缺乏文化内涵和美感的园林景观是无法被社会接受的,如何存古求新,借鉴国内外各地而有特色,至为关键,它是是寻求人的最大利益对自然的最小损害的结合点的过程。
园林景观对城市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视觉效果上,园林景观艺术在大地上作画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植物群落、水体、园林建筑、地形等要素的塑造来达到目的。通过营造人性的、符合人类活动习惯的空间环境,从而营造出怡人的、舒适、安逸的景观环境。其中,绿地植物是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艺术建设的主体,它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植物给予人们的美感效应,是通过植物固有色彩、姿态、风韵等个性特色和群体景观效应所体现出来的。一条街道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的装饰,无论两侧的建筑多么的新颖,也会显得缺乏生气。同样一座设施豪华的居住小区,要有绿地和树木的衬托才能显得生机盎然。许多风景优美的城市,不仅有优美的自然地貌和雄伟的建筑群体,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对城市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对于植物的美感,随着时代、观者的角度和文化素养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别。同时光线、气温、风、雨、霜、雪等气象因子作用于植物,使植物呈现朝夕不同、四时互异、千变万化的景色变化,这能给人们带来一个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除此之外,园林景观还可以促进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园林景观在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的同时往往需要借助于丰富的景观变化,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单一的景观元素是无法造就人们所需求的具有各种功能的场所,同时也很难形成怡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观来的。在营造的过程中经常涉及到绿地生态景观、山体景观、水体景观、湿地景观、道路廊道斑块等景观,是自然生态景观的再现于城市景观当中,从而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得到缓和。这样一来就更加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的多样性。而景观的多样性包括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地貌景观的多样性和生物景观的多样性。园林景观艺术提倡生态之园,丰富的植物群落中,较多的植物品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错落有致,丰富的山体、水体、沼泽等景观都是动物们喜爱的栖息、繁衍的地方,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增加了城市生物的多样性,真正的增加了城市的生气。是逐步向实现园林生态的城市景观的方向迈进,最终实现生态的城市景观。例如在营造道路景观的过程中单一的景观元素是无法满足人们在功能、视觉、听觉上的舒适度的要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
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我们在设计道路时,须充分考虑了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譬如,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又如,在隔离带的种植时,一个标准端的长度就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问题。而要真正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得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景观要素如植物的多样性,地形的多样性等等。所以说园林景观艺术有利于促进城市景观的多样化,是迈向生态园林城市的必经之路。
四、园林景观是现代城市文化、个性的重要反映
园林景观艺术有利于更好地宣扬城市的文化,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充分体现城市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它的造景艺术手段和对当地植物与构筑物的采用上。
篇9
关键词:彩叶植物;彩色树种;园林绿化;城市园林
在人们的生活中,单纯一种绿色,过分统一就会使人感到单调,而彩叶植物能形成气势磅礴的色块效果。看了不同色彩能使人们感到不同的“性格美”,如红色具有热情的性格,蓝色具有静雅的性格等。另外,色彩还有“生理类”的感觉,如见到红色感到暖,遇蓝色会感到凉爽等。这就是说,彩叶植物的观赏效果比观花植物更持久。而在现代园林绿化建设中,彩叶植物的应用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发展前景不言而喻。彩叶植物能季节性地呈现出鲜艳的色彩,并具有成景快、栽培容易、观赏期长等特点,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运用彩叶植物丰富景观色相、提高景观质量,是园林工作者共同探索的课题。
1.彩叶植物的概念
园林彩叶植物是指植物的叶片呈现非常见的绿色,如红色、橙色、青色、蓝色、紫色、灰色、白色或混合色等色彩。以植物色彩器官(非绿色)作为观赏特性的植物,通常包括观叶、观花、观果等几种,主要是以观叶植物为主。许多彩叶植物因叶色绚丽而倍受人们欢迎,成为目前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美化的新宠。
2.彩叶植物的分类
从狭义上说,彩叶植物不包括秋色叶植物,其应在春、夏、秋三季均呈现彩色,一些彩叶植物甚至终年保持彩色;从广义上说,凡叶片可以季节性呈现非绿色的植物都可称作彩叶植物。彩叶植物或由于气候季节变化,或来自自然界的变异,或经人工育种、栽培选育而来。园林彩叶植物可分为三类:其一为“常彩类”,即在整个生长季节都保持彩色的植物,如金叶水杉、金叶榆、金叶复叶槭、紫叶李、紫叶矮樱、紫叶小檗等;其二为“秋彩类”,即在秋季叶色呈现变化,如银杏、黄檗、色木槭、假色槭、拧筋槭等;其三是“春彩类”,即在春季叶色呈现色彩变化,如红叶石楠等。
2.1春色叶植物。春色叶植物是指春季新发生的嫩叶呈现显著不同叶色的植物,有些常绿树的新叶不限于春季发生,一般称为新叶有色类,也统称为春色叶植物。例如臭椿、五角枫、香樟、紫叶桃的春叶呈红色,黄连木的春叶呈紫红色,石楠的春叶呈淡红色等。
2.2秋色叶植物。凡在秋季叶子有显著变化的植物称为秋色叶植物。常见的秋色叶植物有:鸡爪槭、三角枫、鹅掌楸、元宝枫、银杏、黄栌、漆树、火炬树。在园林实践中,由于秋色期较长,秋色叶植物被各国人民所重视,例如,在我国北方每于深秋观赏黄栌红叶,而南方则以枫香、乌桕的红叶著称。
2.3常色叶植物。常色叶植物是指整个生长期内都呈现彩色叶色,不同于春色叶植物及秋色叶植物只是在生长期的某一段时间呈现彩色叶色。常见的常色叶植物有:红背桂、紫叶李、金边黄杨、洒金柏、紫叶桃、金叶接骨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金叶榆、红花木等。
3.彩色树种的种植形式
3.1孤立栽植。彩叶植物的叶片色泽艳丽、五彩缤纷,景观性能相对稳定,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可以作为中心景观处理,能达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孤立栽植经常出现在草坪内,运用树冠高大、树形丰满的彩叶植物较为适宜。比较常见的有紫叶红栌、金叶复叶槭、金叶黄栌、金边复叶槭等,均可立地成景。而对于庭院、花池等小景观来说,则以株型紧凑的彩叶植物为主,如中华金叶榆球、红叶乔木紫薇、紫叶矮樱、美人梅等,栽培的效果也很明显。
3.2组团栽植。组团栽植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较为广泛,通常为彩叶落叶花灌木或能修剪成球的植物。组团栽植时最好有背景衬托,或以浅色建筑物为背景,或以绿色乔木为背景。以组团式群落做前景处理,附以地被植物,给人比较强的层次感,增加景观的色相和空间结构变化。如将红叶复花矮紫薇、红叶寿星桃、红叶碧桃等彩叶植物组团栽植,景观效果比较明显。
组团栽植密度不宜过大,品种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于植物个体特性的发挥。同时,也能够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3.3彩篱或模纹花坛。如今很多景观都采用耐修剪的彩叶植物作为彩篱材料与绿色植物搭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红叶石楠、红叶小檗、金叶黄杨、金叶锦带、紫叶锦带、紫叶风箱果等,可拼组出富于变化的色彩图案。这种应用方式既大气又美观实用,适用于公共绿地、分车道、立交桥、游园,小区绿化等区域,能丰富园林造景的层次感。彩色绿篱和模纹花坛,应充分考虑品种的植物学特性以及色泽的季节性变化,进行合理搭配。不同植物品种间的高度差不易过大,以便于形成一个整体图案。
4.一些常见的彩色树木应用分析
4.1银杏,大型乔木。银杏树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树干高大,干形通直。叶片玲珑奇特,大部分时(下转第92页)(上接第89页)间呈现鹅黄色,集树叶美、冠形美、干形美于一身,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银杏具有抗污染、抗烟火、抗尘埃等功能。银杏抗病虫害,被公认为无公害的种树,是观赏绿化最理想树种。可在公园、工业区、住宅小区、城镇、人口密集地、休间小区等按一定比例种植银杏树,形成银杏林区,银杏林带,自然净化空气,减少大气层悬浮物含量,提高空气质量。银杏具函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功效。在森木被伐,水土流失,风沙侵蚀地带,栽培银杏防护林区、防护林带,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防沙林等,以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4.2金叶国槐,国槐的变种,填补了我国没有黄叶乔木的空白。金叶国槐叶片金黄,娇艳醒目,树冠丰满,枝条下垂,极具观赏效果,是园林绿化中“红、黄、绿”三个主色调中黄叶乔木代表。金叶国槐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中性微碱性的土壤均能正常生长,根系深,萌芽力强,耐干旱、寒冷,高抗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适生区域广泛,北至辽宁、内蒙古,南至广东、广西及西南各省,均可种植。
4.3金叶女贞,半常绿小灌木,单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尖,全缘,初生叶片金黄色,色彩鲜明,老叶呈绿色,有光泽。圆锥花序,小花白色,花期6月至7月,花后结椭圆形果实,成熟果实紫黑色。性喜光,稍耐阴,耐寒能力较强,抗病力强,很少有病虫危害。它萌蘖力强,生长快,耐修剪,故在栽培中很容易培养成球。枝叶茂密,宜栽培成矮绿篱,每年修剪两次就能达到优良观叶的效果。金叶女贞整个生长季节内其叶片呈金黄色,美丽别致,因此在园林配置上可以与金叶黄杨、红叶小檗、紫叶矮樱、铺地龙柏、扶芳藤、蜀桧苗等植物搭配,成群成片地种植。在“街头绿饰”中或雕塑四周,种上成片的金叶女贞,其醒目的色彩,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既丰富了景观色彩,又活跃了园林气氛。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我国长江以南及黄河流域等地的气候条件均能适应,目前各大城市的绿地中,几乎都有它的倩影。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目前最大建筑市场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经济水平得到发展,就期望对生活条件加以改善,城市化水平稳步上升也就成为人们首当其冲的需求,所以近年来,建筑业便自然地成为国民经济产业,并把城市建筑由单一的功能性逐步开始向与城市环境相结合的环保型发展,同时为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规划,“绿色建筑”就作为建筑业发展的新向标而登上舞台。
1.绿色建筑的概述
1.1绿色建筑定义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2绿色建筑特色
绿色建筑分公共、住宅、工业建筑三方向,但本质都着重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
1.2.1绿色公共建筑特色
1.提供安全、快捷的优质服务和舒适的环境,体现以人为本: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逐步提高,如何改善人们生活工作环境、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成为绿色公共建筑主要发展方向。
2.与生态环境协调融合共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能源,本着低碳、节能和降低人工成本的宗旨: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规划。
3.实施先进和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提供人性化服务。
1.2.2绿色住宅建筑特色
1.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民用建筑,应最大限度地体现节能环保和节约的原则。
2.具有生态性:与大自然相互作用而联系起来的统一体,在它的内部以及其与外部的联系上,都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3.提供健康的人居环境:绿色建筑健康性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衡量其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
4.体现可持续发展:利用高新创新技术来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
5.不以牺牲人们生活品质为代价:提供的节能环保,并不是以人们的舒适度和生活品质为代价。
6.与智能化住宅密切相关: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符合“安全、舒适、方便、节能、环保”。
1.2.3绿色工业建筑特色
1.注重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
2.保证良好的生产环境。
3.空间和使用功能适应企业发展变化,要求建筑空间具有包容性,功能具有综合性,使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4.在工业建筑的全寿命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率地利用资源。
5.注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采用成熟、实用、可靠及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并具有开放、可扩展、可升级及兼容性。
综合以上所述,绿色建筑的特色为:节能能源,节约资源,回归自然。
2.绿色建筑发展前景
绿色建筑在国内尚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其必然的发展前景还是有的,因为我国建筑是耗能高、能源利用率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2-3倍。在我国400多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城市建筑总面积约为138亿平方米左右,普遍存在着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差,供热空调系统效率低等问题。由此看来,发展节能型建筑的潜力是很大的,前景也是很好的。
3.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比较
通过对苏州园区档案综合大厦的实地考察,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这些区别。园区档案综合大厦运用了太阳能光电一体化,所产生的电力提供地下室采光和绿化循环泵耗功,年节约电耗20000KWh。同时,它还采用了地源热泵节能系统:冬季完全由土壤换热器系统提供热量,夏季不足部分由冷却塔系统辅助制冷,承担夏季制冷时土壤换热器提供冷量不足的部分,并经过相应的系统设计,采用冷却塔来进行相应的冷热负荷平衡,而且小规模的冷却塔还节省用地,改善了档案馆周边小区微气候,效率更高。所运用的自然通风系统提高室内舒适度,降低建筑能耗,起到在过渡季节部分或全部代替空调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档案综合大厦里面和外面都没有看到空调的踪影。
4.结论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了解到这些技术在目前经济水平下,科技含量极高的绿色技术依旧需要极大的成本,推广使用上有极大的难度。而类如地源热泵节能系统,由于造价相对低廉,使用效果又不错,极具发展推广的前景。
但各项技术还在试行阶段,那些最终能够经得起开发推广的技术势必会在今后得到普及推广。
而我们科研调查与研究的目的也是希望在未来的建筑业中,绿色建筑能在探索中不断朝着更加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和运营管理的系统化、综合化的绿色建筑方向发展,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参考文献:
【1】白润波 孙勇 马向前 徐宗美编.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与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