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履行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责任履行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责任履行方案

篇1

关键词:政府;企业;CSR;博弈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24日

前言

CSR:企业社会责任,自从毒奶粉和毒胶囊出现以后,再一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规范和行为的形成,仅靠企业的主动性是不够的。企业可能会主动改进社会责任绩效作为一种战略措施,可以回避、减轻或转移政府、投资者和公众媒体等外部直接压力。因此,可以认为公众意识的规范性驱动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然而,转型时期的中国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市场进入、竞争和市场交易秩序也不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监督、行业协会以及整个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特别是由于信息披露手段的缺乏,对自愿性、战略性社会责任绩效的定量评估在我国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领域,企业的不良社会责任表现一般并不直接影响其运营绩效。因此,如果强制性驱动力缺失,不能保证企业不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和自觉约束负外部性。

由此看来,国家权力机构强制性的外部制度建设非常关键。法律规章制度的设计不足或执行不力,就不能有效增强企业改善其社会责任绩效的紧迫性。所以,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道路上,政府角色不能缺位,特别是在初期,应使法律的强制性驱动力充分发挥起始推动作用。

企业和政府在CSR上的冲突:政府总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但是,在另一方面实施CSR是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这就导致了企业不愿意履行社会责任。一项调查显示,很多企业不愿意对外自身CSR的实施状况,这说明还有很多企业在企业伦理规范上不太注重分享和共同发展。具体而言,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可以说以博弈的视角来分析的话,政府和企业在实施企业社会责任这个问题上存在博弈机制。

一、政府和企业之间CSR博弈

博弈论,有时也称为对策论,或者赛局理论,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表面上不同的相互作用可能表现出相似的激励结构,所以他们是同一个游戏的特例。其中一个有名有趣的应用例子是囚徒困境悖论。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称为博弈行为。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下棋、打牌等。博弈论就是研究博弈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着最合理的行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的行为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企业和社会正构成了博弈的两方,可以用博弈论这个工具进行分析。

博弈论研究的是决策主体之间在利益相互制约下策略选择时的理及相应的结局。现实生活中,经济主体间的相互依赖性已明显地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博弈理论正是研究经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工具。通常,一个策略型博弈都有下列三个要素:

A、局中人。即博弈参与者,可以是作为自然人的个人,也可以是企业、团体、组织机构、国家等。记为一个局中人,则为所有局中人构成的集合。博弈论中假定局中人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即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信念,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行动。

B、行动空间。设每个局中人都有一行动集,该行动集包括博弈中可供其选择的所有行动,称为行动空间或策略空间。其中的一个元素维,又记为一个行动组合,行动组合告诉了每个局中人的行动选择。

C、收入函数。即支付函数或称效用函数,指局中人在博弈中从各自的行动组合中获得的收益。如果局中人的行动组合选择m,则收入函数是V(m)。收入函数不仅是该局中人自己所选策略的函数,而且也是其他所有局中人所选策略的函数。在具体分析中,收入函数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但都应以效用最大化为一致性基础。

二、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实际情形中,政府监督部门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监督博弈”最有可能出现的是混合战略均衡,即监管部门将以一定的概率来选择某种策略。下面将建立一个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模型来对现实情况进行合理简化,并依照实际求得其混合Nash均衡解。模型建立前先做几个假定:

假定一: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行为选择都遵循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

假定二:为了更接近实际,设政府监管部门收益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监管成本;第二部分是社会对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反映给政府带来的影响收益,即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则政府的收益为0(因为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被认为是政府的本职而不会给政府带来额外收益),若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则政府的损失为-L2或-C-L1。其中-C-L1是政府实施监管时的损失(虽然政府实施了监管但由于企业未履行还是会让社会认为政府监管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声誉),是政府没有实施监管导致的声誉损失。

假定三: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的预期收益为I1(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升企业社会形象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隐性收益),企业未履行社会责任而政府又没有实施有效监管时企业的预期收益为-I2,则显然有I1>-I2。另外还有一种情形,当政府部门实施了监管而企业并未履行社会责任时会给企业带来诸如公众形象损坏的负面效应,此时企业的损失为-I。

篇2

关键词:社会责任;企业发展;社会责任成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9日

一、社会责任发展起源与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英国学者谢尔顿在《管理哲学》一文中提出,他认为企业经营者应该具有满足企业内外各类人需要的责任,并认为这些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社会责任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最早专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是1990年袁家方主编的《企业社会责任》,其将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在争取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面对社会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必须承担的义务”。上述两个概念用到了“应该”和“必须”两个词语,从中可以看出,履行社会责任是任何一个企业的“义务”,这里的“义务”不仅仅指法律层面,还含有道德层面。

社会责任从提出到今天已经有90多年的时间,经历了从笼统到具体,从最初的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到今天的企业应当承担哪方面的社会责任,这些责任具体都是些什么,其理论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当今我们普遍接受的一个社会责任的概念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其中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另外企业还应当积极履行社会公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持慈善事业。”这一概念把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化,给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做出了指导,如企业应当关注产品的质量,生产质量过关的产品,并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注意环境的保护不能因为利益而忽视对环境的危害,同时也应关注企业员工的权益,关注员工的日常生产安全、培训等受教育的机会。此外,企业还应当履行社会公益方面的责任,应当做到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社会责任同企业的关系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发展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落期或者持续发展期,因为持续发展这种状况并不普遍,所以我们暂不讨论这种情况。企业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且在每一阶段社会责任的履行同企业发展的关系也不尽相同。

在创业初期,资本主要来源于创业者和风险投资机构,企业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生产能力较弱,偿债能力较差,资产抵押能力有限,缺乏信用和担保支持,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流动资金和市场份额均较少,盈利能力不强;组织结构和流程不正规,集权问题不可避免;资金流转不顺,经常出现财务困难,投资项目风险较高,同时还面临着产品的研发等问题。在此阶段,企业不会关注社会责任的履行,因为履行社会责任需要的成本大于其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而且企业也没有充分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缺乏资金,社会责任同企业的发展呈反向关系。虽然此时经济效益为负,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放弃社会责任的履行,因为企业还应该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不能只关注眼前。在创业初期企业可以只履行那些法律层面上的责任,比如保证产品质量、保障员工工资按时发放、不污染环境等等。

在成长期,企业业务快速发展,组织结构和流程相对正规,管理体质比较完善,由单一产品转向多产品的生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系列,产品市场份额相对稳定,竞争能力逐渐增强,业绩增长速度加快,生产线等固定资产投资增多,盈利能力较强,企业在经营之外开始关注社会责任的履行,因为其有能力和欲望来通过社会责任的履行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达到扩大销售额的目标。此时,履行社会责任同企业发展是同向的,增加履行社会的成本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可以在法律层面之外履行一些社会公益方面的责任,如通过慈善机构进行捐款、给学校和贫困地区捐赠产品和服务等等。

在成熟期,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人才资源丰富,组织结构和管理能力都是最完善的。但产品市场份额趋于稳定,原有产品的市场已经饱和,生产能力出现过剩,成本上升,企业效益开始下降,企业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渐渐淡薄,企业热衷于通过兼并和扩张来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如通过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取得原材料和销售的控制权,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在成熟期的后期,大部分企业由此走向衰落,也有极少数企业经过剧烈的业务变革,进入持续发展期,实现永续经营的追求。此阶段中,履行社会责任同企业的发展是同向关系,因为对外履行社会责任会给社会一种企业经营仍处于一种较好状态的印象,从而增加销售。如果企业此时放弃原来在成长期履行的除法律层面以外社会责任,市场就会做出反应,这种负面影响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如品牌受到市场的漠视,销售额大幅度的下降,如果放弃社会责任的履行会严重的得不偿失,但企业可以适当地缩减一些履行责任的成本。

在衰退期,企业处于“老龄”阶段,产品市场份额逐渐缩减,盈利能力严重下降,新产品没有及时研发出来或者是没有完全被市场所接受,面临被竞争对手接管、兼并的可能性增大,企业的生存受到威胁。如果企业还坚持履行社会责任,成本支出增多,会导致企业面临更快的破产的威胁。并且在这一阶段,企业即将消逝,履行额外的社会责任也不会对企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此时履行额外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呈反向关系。

三、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履行社会责任成本解决方案

以上的每个阶段履行社会责任同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影响,有同向的也有反向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每个阶段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是否能得到补偿的问题。一般来讲,社会责任成本的承担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主要由企业承担;二是企业承担为主、政府承担为辅;三是政府承担为主、企业承担为辅。这三种形式的成本补偿主要区别在于履行社会责任成本补偿的主体不同。第一种形式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完全由企业自己承担,政府不会提供任何的补助,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企业的初创阶段,企业给社会创造的利润是微薄的;第二种形式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之外,向政府申请补助,这种形式适用于企业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此时企业给社会创造了一定的财富,有物质基础足以履行社会责任。同时,对于那些履行社会责任成本较大的社会公益性捐赠等可以向政府申请补助或者是税收的优惠;第三种形式是企业在衰退阶段,陷入财务困境,对履行社会责任是可望而不可及,此时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应主要由政府承担,企业承担较少的部分。

在创业初期,企业还都处于萌芽阶段,生产和销售等一切经营活动都没有步入正轨,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企业根本就没有能力来负担这种责任,但此时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主要由企业来承担,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不履行除法律层面以外的社会责任,如果履行社会责任不可避免时,可以尝试发动企业内部领导和员工,由领导带动下属进行捐赠,这样不仅解决了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也能起到改善管理层与员工关系作用。

在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有能力来履行社会责任,并且在这一阶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效益大于其付出的成本,所以企业乐于履行社会责任。这一阶段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可以由税后利润进行弥补,甚至如果是比较好的企业可以向政府申请补贴或者是税收优惠以弥补成本支出,所以应采取企业承担为主、政府承担为辅的方式。

在衰退期,企业“被迫”承担着原来成长期承担的社会责任,此时已经没有能力再承担额外的社会责任成本,但政府可能为了地方的业绩问题而支持这种处于衰退期的企业,目的是希望帮助其渡过难关,重塑辉煌,帮助政府提升业绩。此时政府愿意为企业承担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成本,其余很少部分由企业承担。

四、结语

社会责任之所以会被提出来是因为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社会财富。虽然企业生命周期中的每一阶段履行社会责任给其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尽相同,但就企业整体来说,履行社会责任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进而提升企业的销售额,增加企业的盈利。所以,从长远看,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企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邓玉华.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竞争力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

篇3

2010年召开的达沃斯年会,标志着世界经济“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后危机时代国际环境更加复杂,经济全球化日趋加速,企业应当吸取之前在金融危机中失败企业的教训,积极有效地建设和完善自己的内部控制。现如今,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人们的责任意识和依赖意识逐渐增强。随着世界各地灾难频繁发生,人们的危机意识也在不断升华,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尤其在我国,近几年出现的“三鹿毒奶粉”、“双汇瘦肉精”、“毒胶囊”、“N连跳”等一系列事件,无不体现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对人类权益的漠视。一个企业的行为使人们对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社会都失去了信任,使人们对企业的美好形象一下子大打折扣。再加上国家高度重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提出了科学发展的要求,国家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要求。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和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所出现的断层,是目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就需要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完善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2010年4月由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以下简称“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把社会责任单独最为一部分提出来,也显示出了建设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后危机时代这个复杂的环境中,显得更加重要。

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研究概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经过各国学者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发展,国内外的学者都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由于不同的国家发展水平不一致,导致这些概念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不一样,再加上各个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因而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国外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概念的是美国学者谢尔顿。他在1924年的《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管理的哲学)》一书中提出:“企业在生产商品获取利润的同时也应关注产业内外各种群体的需要,企业的经营应该有利于增强社区服务水平,为社区利益作出贡献,社区利益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衡量尺度,应远高于企业盈利。”谢尔顿第一次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满足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联系起来,并把道德因素加入了企业的责任中。Howard Bowen1953年在其著作中指出:“经营者的社会责任即经营者根据社会标准和价值观制定政策、作出决策并采取行动的义务”。Carroll(1979)则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的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够遵守法律、重视伦理、支持公益。”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起步较晚,而且一直也未得到企业的足够重视,袁家方(1990)最早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在争取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面对社会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必须承担的义务”。高尚全(2004)认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有两类:第一类是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基础责任;第二类责任是企业在承担基础责任的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应通过制度来实现责任的最优分担。”周祖成、陈炳富(2005)认为“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该承担以利益相关者为对象,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在内的一种综合责任。”

本文所使用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等。

(二)我国内部控制制度 从2001年安然公司的轰然倒塌,到“巴林银行”的倒闭,再到“雷曼兄弟”破产所引起的美国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使得各国尤其是超级大国美国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出现前所未有的关注,2002年美国颁布的萨班斯法案,对内部控制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近十年来国内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

内部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术语,是防范各类风险,促进企业目标实现的必要因素。2008年5月,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被称为是中国的萨班斯法案。2010年4月,五部委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随后财政部对配套指引逐一作了深入而权威地解读。至此,中国新版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以下称“新框架”)基本形成。新框架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境内上市公司,择机扩大到中小板和创业板。我国新框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三)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 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的研究都比较多,近年来由于社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人们探究出了内部控制失败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即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国内也有学者开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的研究,如刘芳芳等(2012),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的关系提出一些见解。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建设从不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如王加灿等(2012),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包括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和全程融合。也有学者从内部控制的五要素的角度对内部控制的建设提出建议,如田超等(2010)。目前在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控制的研究还比较少,可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是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运用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面,使企业在自己现有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基础上,在企业现有的经营环境下,根据企业经营特点,识别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社会责任存在的风险,制定企业的应对计划和处理流程,建立相应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并定期对其实施结果做出评价,以此识别企业在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降低或规避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消极影响,并利用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使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实现完善化和规范化。

三、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时间不长,但在逐渐与国际趋同,在借鉴的基础上吸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中国这片“社会主义土壤”上,企业的观念一时难以转变,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和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更不用说社会责任的内部控制了,虽然近几年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带来的好处以及不履行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但是企业中还普遍存在内部控制建设不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建设意识比较薄弱的现象。

(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实施流于形式 2006年以来,深交所、国资委和上交所先后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要求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建立社会责任制度,定期社会责任报告,正确履行社会责任。五部委2008年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都对企业规范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随着这些政策的颁布,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地提高,但是大多数企业的报告都是报喜不报忧,真正能把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落到实处的并不多。例如,就在双汇“瘦肉精”事件曝光44 天后,双汇发展在2011年4月29日公布了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在2010的社会责任中双汇只字未提“瘦肉精”事件,在查阅双汇2009 年和2010年的两份社会责任报告后也发现,除了数字和某些事件有细小的区别外,连报告的格式也未作任何调整。

(三)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不够 政府机构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的监督者,虽然可以对企业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往往力度不够。当企业因违责任的执行而被政府机构处罚时,当处罚所付出的成本小于因违责任所带来的收益时,企业就会选择不履行社会责任,此时政府的监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效。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损害员工和消费者利益的事件,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缺乏维权意识。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靠企业自觉去履行社会责任还存在一些困难,社会公众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不断促使企业完善自己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

四、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构建

(一)企业社会责任风险识别 具体如下:

(1)安全生产。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于煤矿业、化学品、建筑行业以及爆炸性物质等行业,这些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应识别的风险有:企业的生产设施尤其是长时间未更新是否已经过度陈旧,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每个岗位是否配备了合格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了执行相关工作应有的专业胜任能力;企业是否遵守了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企业是否有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度是否完善;企业是否存在有关应对安全生产的一般处理方案以及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

(2)产品质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企业要在产品质量方面加强对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建设。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识别企业所存在的社会责任风险:企业的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再到产品出入库是否严格遵守质量控制标准;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是否存在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产品售后服务系统及相关的售后反馈机制;企业是否定期对产品质量实施有效监控。

(3)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但是,一些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现象发生,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识别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风险:企业的生产对环境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影响;企业在环境保护等方面是否有相关的预算以及潜在的财务风险;企业对坏境污染是否存在相应的处理机制;企业是否存在浪费资源和能源的现象以及是否存在资源使用危机。

(4)员工权益保护。员工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后危机时代,企业应该更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利益,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员工对组织的认同程度越高。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审视自己在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方面是否存在风险:企业是否存在完善的员工福利系统及正规的员工保险机制;企业是否存在员工超负荷工作的情形;企业能否及时地、动态地、持续地了解员工的要求和愿望;企业生产过程及流通过程是否存在损害员工健康的情形。

(二)企业社会责任风险应对策略 针对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评估出的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风险,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应对措施,及时地解决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企业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建设。要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思想贯彻到整个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权责制度,明确各个责任方的的责任,由企业的治理层制定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企业的管理层负责具体化社会责任战略并分配到企业的业务层,企业的业务层负责实施。不管是一般的还是定期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都要定期形成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报告并逐层自下向上反馈,以便能及时地发现企业存在的社会责任隐患并修正企业的相关策略。良好顺畅的沟通机制是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实施的保障。

其次,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企业要以国家有关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法律法规作为自己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建设的方向,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在安全生产方面,企业要定期检测和维护企业的各项设施;定期培训员工;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果一般的控制未能有效地预防风险的发生,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事故处理方案,使企业临危不乱。在产品质量方面,企业要严把产品质量关,不要因为检测成本或监督成本太高而放宽对产品的检测标准,产品质量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方面,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清洁生产;要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和企业发展的长远性,创建研发部门为企业节约资源、开发可利用的可替代资源努力。在员工权益保护方面,应该积极开展员工职业教育培训,创造平等发展机会;应当尊重员工人格,维护员工尊严,保障并维护员工身心健康;同时,企业应当为员工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合理的薪酬机制等。企业把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落到实处,是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

最后,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政府部门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情况的监督,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实施进行监督,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给予奖励和表彰,对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社会公众也要对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促使企业积极构建完善可行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企业应当建立自己的监督机制,可以在董事会下设与内部审计委员会同级的社会责任内控监督委员会,或者在内部审计委员会下设立社会责任内控监督部门,还可以聘请外部独立的第三方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三)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实施的评价与反馈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评价反馈环节,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从而使管理者再次识别企业存在的社会责任风险,使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形成一个循环系统。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第一,企业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是否满足了利益相关者的愿望和要求。企业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评价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对利益相关者期望指标的改变。第二,企业是否在自身经济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使企业的社会价值实现最大化。第三,企业目前所实施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流程对企业战略的贡献和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第四,企业目前实施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成本和预期得到的收益,并做出对目前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流程应该改进或继续保持的判断。

总之,后危机时代社会环境复杂,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日益激烈,有远见的企业知道,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社会责任履行的竞争,正所谓小胜靠“谋”,大胜靠“德”,常胜靠“责”。企业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在获得经济利润的同时,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出企业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公共管理视野;企业社会责任;政府监督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的进展现状

(一)经济责任

在当下,我国许多企业在不断为自身创造市场价值,获取利润和财富的同时,也为国内许多地区创造和提供了就业机会,根据国家有关统计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015年,中国各大企业为国家创收356231亿元的财富,同比增长9.1个百分点,同时,也为该年度人才市场提供了接近600万的就业机会,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同比增长12.1%。由此看来,我国企业使得国内就业压力得以大为减轻。

(二)法律法规责任

在税收方面,我国各大企业对于税收的缴纳工作一直都处于稳步而持续进行的状态中,根据国家中税务局所做统计结果,截止2015年国内税收较去年同比增长12.6%,合计7.23万亿元,这得益于国内绝大多数合法企业在社会改革和建设中依法按国家税收体制标准上缴税收的结果。

二、我国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缺位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

眼下虽然在我国政府的极力推动下,许多地方政府纷纷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开始了相应的建设工作,并逐步实行各项措施,然而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对此毫无作为。不仅没有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而且仍然将工作重心放在当地GDP的增长上来,只求政绩好看,不管企业是否在履行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首先,分布在我国各大地区之间的企业在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工作方面用力不均,而且法律法规的执行标准和程序各有不同,无法统一;

其次,很多地区的法律法规存在许多漏洞与盲区。从现阶段我国颁布的有关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法规来看,基本都是强制性的法规,很少有涉及到通过引导性法规来激励和促进企业完善自身税收管理,因而使得很多企业在这种制度体系下根本无法获得更好的激励效果;

最后,针对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处罚仍然不够成熟完整。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只是象征性的对企业征收一些罚款,这助长了企业非法经营、破坏社会责任建设的不正风气,而且还极大的减轻了违规处罚成本,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工作。

(三)企业社会责任监督缺位

一般来说,企业都会在尽可能不违法法律规定实行合法经营的过程中,努力追求和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履行社会责任这一行为本身就会和企业盈利产生冲突。如果这时政府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予以严格的责任监督,必然会使得很多企业出现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产品质量、社会影响、公众危害的违法行为,这种政府监管缺位的情况对社会所带来的各类负面影响以及反面效果必然也会加剧和扩散。尤其还会纵容企业通过各种灰色渠道和不法行为逃避政府的追责和出发。举例来说,近几年在社会中被暴露出来的各类非法企业的有关案例违法情节产生的负面效果极为严重,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声讨。

三、国内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具体对策

(一)增强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的参与感

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不但耗费周期较长,而且涉及到各行各业,极为复杂。政府作为建设工作中的主要引导者,必须积极参与到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中来。具体来说,我国政府应当确立在各地区如何展开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执行计划以及不同阶段的执行战略,按照既定的方案切实的落实到位,以做好建设工作;其次,在各大企业之间贯彻并树立健康且积极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各大企业之间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督促和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引导之下实现合法经营。最后,政府应当尽可能的通过各项政策和制度的调整帮助企业,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应当保证企业在努力求发展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战略引导方针进行经营和生产活动,共同为我国社会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体系

企业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独立法人,公共企业也不例外,当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不可避免的追求利益,逃避责任,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单单靠企业自身是无法保证的,目前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分布于多部法律之中,至今仍无统一的法律法规加以整合发展,形成一部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因此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严格的执法来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此外,完善的立法并不能让企业有效的履行社会责任,还应该有严格的执法才能达到,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执法工作,必须明确执法主体,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程序。

(三)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监督体制

公共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除了政府的推动,也需要社会的监督和推动。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公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纳入到信用评价体系中来,将社会责任作为信用考评的重要一项内容,并通过联网来实现全行业资源共享,在对企业进行贷款担保业务时,可以作为参考依据,这样从外部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加强新闻媒体监督,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曝光,使消费者或企业利益相关者认清企业的恶劣行为,从外部约束企业,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提高了整个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使一部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受到了应有的精神鼓励,进而赢得了用户支持,而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也因为其不负责任受到应有的惩罚。

参考文献:

[1]周中胜,何德旭,李正. 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2,10:59-68.

[2]章竟.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公司治理完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篇5

【关键词】法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行为引起的外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劳动者合法权益受损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圳证交所2006年9月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倡导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定期评估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自愿披露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但目前我国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重视程度不够,据《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显示,百强上市公司中只有10%的公司正式发表了“公司社会责任报告”,高达63%的百强上市公司对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等公益事业贡献甚微,这显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相差甚远。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理念,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自然环境和资源、利益相关方所应承担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现代会计领域中的一个分支,是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履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是企业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和行动。社会责任会计兴起于二次大战后的西方,被称为会计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实践,20世纪80年代才传入我国,因此,社会责任会计对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如何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尽快发展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责任会计的披露模式,是我国会计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法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主要特点

目前,发达国家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一般有NGO/NPO(非营利组织)主导型的美国模式、非政府机构主导型的英德模式和政府主导型的法国模式三种。美国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间最早、影响最大的国家,以社会责任报告为主要披露方式,现在尚未出现完整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社会责任信息内容以环境会计信息为主,强制效力也还不够,缺乏制度保障;英德等国家政府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起引导作用,制度与法律建设较为迟缓,以财务报表为主要披露模式;法国模式在这三种模式中处于领先地位,被公认为对社会责任会计最重视和取得成绩最大的工业国家,其以社会责任报表为主要披露方式,通过政府颁布社会责任报表体系形成企业信息披露框架。

(一)政府主导型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法国是一个在政治上具有高度集权传统的国家,法国的法律属罗马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系。国家在会计规范中起主导作用。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别树一帜地由政府制定、颁布全国统一的《会计总方案》(PCG)的国家,会计总方案作为会计规范的核心,强调统一性或一致性,体现了大陆法系法典的全面和统一。法国的《公司法》、《税法》和《商法》对会计的相关问题都有详细的规定,例如,《公司法》对公开集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作出了要求,而《商法》则对簿记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法国在继承会计传统的同时,注重会计创新,积极推广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发展的趋势之一,虽然其他许多国家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种种探索,但目前尚未确立社会责任的计量和报告体系。而法国对社会责任的披露经过立法产生,成为统一的法律规范,其影响是比较深远的。早在1975年,法国政府在《关于公司法改革的报告》中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1977年以正式法令和政令的形式要求企业实施社会会计,确定“社会资产负债表”的法律地位。随后,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成为会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于公司法改革的报告》中要求符合标准的企业、组织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Social Balance Sheet)。

法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主要特点体现为:政府在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通过相关法令和政令予以保证,强制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完整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框架

法国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实践方面处在领先地位,超前于美国或欧盟的其他成员国,拥有完整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框架,成为推动社会责任会计普及的主要国家,也为其他国家发展社会责任会计提供了有益经验。

法国的社会资产负债表具体包括七大方面,主要有雇员人数、工资和有关成本、健康和安全保护、其他工作条件、职员培训、行业关系、雇员及其家庭的生活条件等内容。在具体披露时,这些项目还需要进一步分解成多个详尽的具体指标,反映了法国社会中的福利主义倾向。同时,法国政府还要求企业注意改善生态环境,如:治理废水、废渣、废气,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稀有资源的耗用及对社会环境治理提供服务和捐赠等(详见图1)。

二、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设想

会计的发展与其所在的社会环境是紧密联系的,法国的会计环境与中国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法国被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发展最快、披露水平最高的国家,因此,法国的成功经验对完善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总体设想

我国当前的企业特点与经济发展水平允许政府干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因此具备借鉴法国模式的条件。通过对法国披露模式的总结可以发现,推动披露框架实施的关键在于政府,政府在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欠佳,因此,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积极性不高,这就必须利用政府强制力进行推广。我国可以借鉴法国经验,通过立法,或制定披露准则,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分层次地由上市公司开始强制披露,随后向其他企业推广。

我国可在借鉴法国社会责任披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行政府主导型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并制定出社会责任会计准则来指导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具体披露内容包括社会责任报表和社会责任报告两大方面的内容,社会责任报表包括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责任损益表和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三大主表和会计报表附注;而社会责任报告则包括社会责任定性信息和其它社会责任指标信息等(详见图2)。

(二)多层次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设计

我国企业在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模式时,应结合我国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并在充分吸收国外已有的披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披露创新。由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生存和发展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不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有限,而且对已承担的有限的社会责任,企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将其信息对外公布会导致提供社会责任的成本过高。而大公司和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不仅能满足社会各方对信息的需求与使用,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影响了企业形象的树立。美国《财富》杂志2006年11月公布的“2006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排名中,在榜单中位居倒数前两名的分别是中石油及国家电网公司,原因就是它们没有及时披露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而此项排行榜中进步最大的是大众公司,由2005年的56位上升到2006年的19位,而进步的一大原因是该公司第一次公布了一份综合CSR报告;而美国居家零售商HOMEDEPOT的评估分数比2005年翻了一倍,直接原因之一则也是因为该公司了一份非营利部分的报告;我国百强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企业未能披露2007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因此,我国可对所有企业按照规模划分为上市公司、大企业、中企业和小企业等四个层次,然后根据其所属的层次从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审计要求、信息公开程度等3个方面具体规定会计信息披露要求(详见表1)。其基本规律是:企业规模越大、社会影响越广泛,会计信息披露要求越高,会计信息披露越充分。

1.关于社会责任报表。多层次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式自然使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在披露的同时具备保密性,同时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应符合“适度性”的要求。“多层次”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中,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应提供整套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及适当的报表附注;中小型企业则只需提供简化编制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小企业甚至可以不披露信息。

2.关于审计的要求。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决定了它难于承受第三方监督形成的高昂费用。所以,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审计或审计豁免;对大型企业确实需要审计的,由一般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即可;对上市公司则需进行重点审计。

3.关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公开披露的要求。企业会计信息是否公开及公开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社会影响,企业规模越大、社会责任越大,则信息披露越充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多数是政府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股东较少,债权人也相对集中,所以,一般只需向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以及贷款银行、债权人、投资人公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不强制要求对社会公众公开。当企业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且社会影响不可忽视时,如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则强制要求其对外公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1] 常勋.国际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 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架构[ J ].当代财经,2005,(6).

[3]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DB/OL]省略/main/disclosure/bsgg/200609259299.shtml,2006-9-25.

[4] 邬娟.社会责任会计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1).

[5] 常志坚.法国会计模式的启示[ J ].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研究,2006,(4).

篇6

环球慈善:从万科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贵企业一直从环境、经营和社会三个维度思考与实践自身的企业公民行为,是怎样具体实践的?

万科集团(以下简称万科):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万科提出“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浪费”作为经营过程中环保节能的主旨,以“人居环境”作为未来环境研究的主题。

从企业经营视角来看,“均好中成长”是万科对投资者的一种承诺;“关注健康与成长”则是万科对员工的一种承诺,“建设和谐社区”、“社区幸福感研究”是万科在客户关系方面的投入,更是与社会和谐这一主题的结合;“与合作伙伴共同进步”既有益于改善合作伙伴关系,又可以通过供应链放大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社会问题不可回避。万科希望通过“小户型的研究与推广”、“资助工业化住宅基础教育与本土青年建筑师竞赛”、“城市低收入人群居住模式研究”、“资助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应灾减灾办法”等方面做出响应。

环球慈善:2009年,万科关于CSR有哪些规划,对于支援灾区的项目进展如何?

万科:万科设有企业公民办公室,由总裁直接管辖,专职负责评估公司的社会责任活动,以及影响万科投资者和主要利益相关人士的公众问题,并规划执行各种具体项目。对于企业公民专项活动,万科更多是从行业企业特点出发自主选择课题,并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今年万科将继续发挥专业化方面的优势,继续推进住宅产业化、绿色办公、绿色采购、供应链用工改善等产业链上下游的项目。今年将举办第三届“海螺行动”,主题将与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幸福感相关。

继2008年完成的灾区首批永久性学校和医院的交付后,万科还将在今年完成极重灾区都江堰市向峨乡、绵竹市遵道镇、彭州市白鹿镇的四个公共建筑。万科志愿者将继续推动当地社区重建。

环球慈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万科认为社会责任投入是否应该因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万科:万科一直认为企业实践其社会责任与维护良好的经营管理并无矛盾。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本就包含了企业的自我完善――透明的治理结构、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员工及消费者权益等等。

万科将坚持从环境、经营和社会三个维度思考与实践自身的企业公民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万科每年都制订年度企业公民行动计划。

环球慈善:一些企业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实行减薪不裁员的政策,避免员工大规模失业。这些企业认为这样的政策也是很好地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万科怎么看待?是否准备实施?

万科:每个公司的经营决策都出于自身特定的情况,因此对于其他公司的经营政策,万科难以评论。万科企业社会责任的第二层意义就包括了保护员工及消费者权益,并且截至目前,万科并未实施任何经济性裁员举措。

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增加了房地产行业调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万科在2007年中期报告开始已经对此做出警示,在市场调整初期就采取了充分稳健的经营策略,足以应对最严峻的市场可能。

一直以来,万科将人才视为公司最宝贵的资本。调整期的到来,对公司吸纳优秀人才反而是一个机会。同时,为与股东共度时艰,万科管理层决定主动放弃2008年年终奖。

篇7

关键词:低碳创新;企业管理;社会责任;内部管理模式;外部环境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8- DOI:10.13535/ki.11-4406/n.2015.

当前我国迈入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必须突出低碳理念,弘扬低碳行为,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有效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实际上,为推动环境治理与保护,国家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企业能够有效地履行低碳责任,则不仅可以为政府分担环保成本,而且可以由于降低了环境污染而节约了未来支出。因此,探讨如何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借助企业社会责任推动低碳的践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低碳创新模式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低碳创新理念下企业社会责任不仅要求企业履行一般性的社会责任,更要突出低碳环保方面的职责。

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

长期以来,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的目标追求甚至是唯一的目标追求,但随着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期望的不断改变,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不断拓展。首先,企业需要履行法定责任,主要体现在完成股东追求利润等目标追求。其次,企业需要履行对员工、消费者、社区等利益相关主体的责任。最后,企业需要履行环境保护、社会主体等责任,这种社会责任的拓展使得企业责任范围不断扩大,反映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趋势。

1.2 低碳理念下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拓展

从低碳的视角出发,企业除履行一般性的社会责任外,更需要履行低碳责任,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生产上要履行低碳责任。企业要确保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生产的产品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不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其次,管理上要履行低碳责任,积极制定企业低碳化目标。最后,其他领域的低碳化,包括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的处理,能源消耗的管理等。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必须不断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地保障社会责任的履行。

1.3 低碳创新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企业若能履行低碳责任,按照低碳环保的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则必然能赢得社会的赞赏和认可,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其次,可以为企业直接创造利润。在碳交易越来越盛行的当下,企业若能够节约碳排放,则可将多余的排放量用于交易,给企业带来利润。最后,有利于进一步打开市场,当前,许多国家都通过低碳环保标准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品,企业若不能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则难以打入国际市场,即使进入国际市场,也会由于环保标准超标而遭受较大的损失。

2 低碳创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途径

低碳创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碳理念、低碳技术创新、低碳示范带动等方面。

2.1 低碳理念创新的影响

低碳倡导的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创新会从三个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产生影响:首先,会对高层领导者产生影响。低碳创新首先会改变企业的经营战略,这要求领导者从传统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转变到精细化管理模式,推动低碳节约理念的执行。其次,会对中层干部、管理人员产生影响。他们需要将低碳创新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细节中去,需要通过细化的方案保障低碳的执行。最后,会对企业基层职工产生影响。基层职工是低碳创新的具体操作者,低碳创新活动的推广和应用必然会对职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推动职工理念的转变。

2.2 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

低碳技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低碳技术应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这会导致企业碳排放水平的降低,会使得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大幅度下降,从而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次,低碳技术创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这会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现有的技术水平,这对于帮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最后,低碳技术创新还会大幅度地提升政府的监督能力,对于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义重大。

2.3 低碳创新效应的影响

低碳创新会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低碳创新产生的经济效应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应用低碳技术会提升产品的经济价值,这就会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这就会激励同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其次,低碳创新产生的声誉效应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低碳创新会提高企业的声望,这会激励相关企业学习这种行为,推动社会责任的履行。最后,低碳创新的倒逼效应会推动社会责任的履行。一个企业在采用低碳标准后,其原材料供应商等关联企业会被迫采用低碳标准,而其下游企业也会由于低碳创新而更新原材料,从而产生了上、下游的倒逼效应,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

3 低碳创新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因素

总体来看,低碳创新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主要受企业家素质、企业内部治理模式、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

3.1 企业家的素质

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者,也是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因此,企业家的素质会对低碳创新下社会责任的履行产生深远影响。首先,企业家的职业素质会影响低碳创新背景下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企业家,会对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低碳行为中来。其次,企业家的专业素质影响低碳创新背景下社会责任的履行。低碳创新下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较强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模式日益精细化的背景下,企业要进一步推动低碳节约,践行低碳行为,必须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有着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低碳理念得到践行。

3.2 企业内部治理模式

企业治理模式完善程度是影响低碳创新下社会责任履行程度的重要因素。首先,组织机构的完善性带来的影响。如果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完善,设立了制定、执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机构,并从人员、经费上给予保障,对其职权进行了明确,则无疑对于低碳责任的履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内部执行力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重大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最终要落实在行动上,如果企业内部有完善的管理程序,执行力强,则一旦制定基于低碳创新的社会责任履职体系,必然能够得到职工的用户并予以践行。最后,企业内部管理文化影响社会责任的履行,如果企业文化倡导的价值理念与低碳相契合,并能够获得广泛的认可,则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责任的履行。

3.3 外部环境影响

外部环境会对企业低碳责任的履行带来深远的影响。首先,政府行为的影响,政府是企业的监管者,政府如何定义企业的社会责任并确定奖励和处罚的程度必然会对企业的行为产生导向性的作用,并进而对低碳责任履行情况产生影响。此外,政府还会为低碳责任履行提供基础性的平台,如碳交易平台等,这些平台建设情况必然也会对低碳责任的履行产生影响。其次,社会公众行为的影响,当前,国家积极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而公众的环保意识也不断觉醒,这就必然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形成一种监督。最后,舆论媒体等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企业形成了立体化的监督网络,如果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或者在社会责任的履行中存在执行不力等问题,则会遭受到舆论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马德芳,叶陈刚,王孜.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协同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6).

篇8

12月6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主办的2013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ITEC)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隆重举行。动力管理公司伊顿凭借突出的创新实力、市场影响力以及对行业发展的杰出贡献被大会授予“2013中国信息产业年度影响力企业”称号。

百年铸造影响力典范

百年来伊顿一直致力于电力应用安全,为客户提供包括整体方案前期规划、产品配置和售后服务在内的一站式服务,更有丰富的产品系列涵盖电源品质、输入输出配电、机柜、制冷和机房气流管理、电力监控和管理,为客户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环保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帮助其有效管理动力,提升系统运行品质,进而为整个社会能源结构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伊顿电气旗下的UPS业务,目前在中国UPS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赛迪顾问有限公司的《2012-2013年中国UPS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尽管中国UPS市场竞争日趋火热,伊顿仍表现出稳健发展趋势,年销售额占中国UPS市场销售额的25.1%,超过占有率第二的厂商6个百分点。

立足中国20年赢得美誉

伊顿进入中国20年,不断开发适合本地客户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产品。从行业渗透来看,伊顿在中小功率段凭借旗下山特品牌在市场的知名度稳坐领先的位置;近一年间伊顿相继推出为本地市场和终端客户量身定制的9PX、5PX等UPS产品,以满足云计算、虚拟化环境下用户新需求;在减少电力消耗方面,伊顿提供多种绿色解决方案,通过许多不同途径提高环境水平,推出包括Power Xpert 9395、93E等UPS为客户提供电源质量控制系统和一体化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确保安全、可靠、不间断的电源供应,满足数字经济环境中严苛的电力需求,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获得了越来越多大型IT数据中心、金融、电信等行业客户的认可。

伊顿植根中国多年,积极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开发了多项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致力于满足中国和全世界日益迫切的节能减排需求。同时,伊顿积极倡导和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例如对于希望工程、西部教育医疗、地震台风等灾区的捐助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多次获得最受尊敬企业、最具‘中国心’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优秀案例等奖项。

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管理公司,伊顿始终坚持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业务发展的核心,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此外,伊顿一直以来始终恪守、积极奉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积极寻找各种回馈社会的方式。无论是向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熊宇小学捐赠电脑、组建爱心教室,还是捐助汶川灾区并关注灾区儿童的成长,伊顿都积极参与。

近年来,伊顿及员工已经向中国遭受地震、台风等灾难的地区以及西部教育医疗等慈善事业捐赠了500多万元人的善款,扶危救困,体现了伊顿对社会、对客户所具有的高度责任感。伊顿的行为赢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大幅提高了伊顿的品牌美誉度,实现了企业品牌形象的腾飞。

篇9

【关键词】制药企业;社会责任;药品可及性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居民城镇化趋势,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面临更多的挑战,药品可及性(Drug access)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尽管很多疾病是可以治愈的,但是由于医疗卫生服务费用高、无法获知药品信息等问题,部分患者难以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旧存在,这不利于人们健康权的保障,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药品可及性工作对于我国的医疗体制的完善、促进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对药品可及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药物的可及性、药品可及性的障碍以及药品可及性的评价等方面,分别从政府、医疗机构和企业三者的角度来分析药品可及性问题。而制药企业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参与者,其对于药品可及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制药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相对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公众在一些专利药的获得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而不利于健康的公平性。此外,公共健康危机频发带来的药品不可及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制药企业不应该仅仅是“经济人”,更要作为“社会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CSR),保障药品的生产、分配和流通,确保药品的质量和供应。

本文基于药品可及性工作的重要意义,着重分析制药企业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药品可及性工作的必要性,从而提高我国的药品可及性。

二、药品可及性与制药企业社会责任

(一)药品可及性

1977年WHO的基本药物政策项目(Essential Drugs and

Medicines Policy)开始提及药品可及性问题。WHO指出,药品可及性代表人人有可承担价格的药品,能安全地、切实地获得适当、高质量以及文化上可接受的药品,并方便地获得合理使用药品相关信息的机会(General Comment No.14)。

世界卫生组织总结了影响公众获得药品的4个因素:药品的合理选择与使用、可以承受的药品价格、持续的资金支持、可靠的药品供应体系。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学者的定义,认为药品可及性包涵三个方面的含义:可获得性,可承担性以及合理使用。其中,可获得性与可承担性可谓是与制药企业的药品供应体系、药品价格直接相关,影响公众对药品的可及性。

(二)制药企业社会责任

自谢尔顿提出社会责任的思想以来,学者或组织对社会责任给出的定义不尽相同,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罗宾斯(199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由于药品与社会的公共卫生水平和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制药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就具有其特殊性,不仅仅包括提供质量可靠、安全有效的药品这个最基本的义务,还应该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因此,从社会经济学观点出发,制药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是指制药企业在药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确保向公众提供合格、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品同时,自愿对股东、消费者、员工、社区、环境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关注、给予积极影响的义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及提供质量合格的药物,保证公众对药品的可获得性;二是制定合理的药品价格,保证公众对药品的可承担性,降低医疗总费用;三是重视药品研发工作,不断投入研发创新药物。

(三)基于制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视角的动因

1.制药企业地位的重要性。医疗卫生事业与人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药品可及性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部分,而制药企业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参与者,为市场提供医疗卫生用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批评指出——制药业最初的崇高日标是为人类研发和生产有用的新药,但该行业过去20多年来的发展与其初衷渐行渐远,它现在变成了一个卖药的营销机器,所销售药物的疗效令人生疑。2008年11月,主席在APEC会议上发言指出:“企业应该树立全球责任观念,自觉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战略……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药品可及性问题应该扩展至制药业的组织和机构,制药企业不应只为了追逐利润而置公众的健康于不顾。

2.制药企业产品即药品的特殊性。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的公共产品外部性属性,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药品支出是整个医疗保健支出增长最快的一部分,药费一直是困扰低收入者人群的问题;药品质量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制药企业应当积极承担维护公众健康的社会责任,并把这一责任作为其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3.制药企业与药品可及性密切相关。药品可及性存在许多问题基于公平性、以伦理道德为前提寻求对策,因此企业利润问题在这个领域中非常敏感,无论是决策者还是研究者都对此谨慎把握,试图平衡各方的利益。但是,面对卫生保健服务的市场化,资本参与公共卫生领域是必然的,药物的相关规定的实施对制药企业存在影响。如表1所示,药品可及性的核心要求与制药企业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制药企业参与药品可及性工作的必要性

药品的可及性与制药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密切,且一直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涉及到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民生大计。我国的偏远地区还普遍存在人们买不起或者买不到他们所需的药品来治愈疾病的现象,这种药品不可及现状不仅损害了人们的健康权,阻碍了我国卫生体制的建设与发展,也影响了制药企业的公众形象。老百姓往往把药品的高昂价格归于企业为了谋求暴利的手段,与企业处于对立地位,损害企业的声誉。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双方的利益,更不利于健康社会的发展。因此,制药企业应该积极参与保证药品可及性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一)外部因素——公共健康危机频发

公共健康危机,是指群体性的、与公共健康相关的疾病、医疗、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这里的危机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全球性问题,包括艾滋病、癌症、肺结核等慢性传染性疾病;同时,公共危机也包括突发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引起的瘟疫等疾病。

2005年的禽流感危机中,全球唯一特效药达菲因价格过高导致患者无力支付;2009年的甲型H1N1 流感的全球性爆发引起了公众对公共健康危机的再度关注。以目前较为引人关注的几种传染病为例,国家卫生部于2008年3月4日披露,称中国是已成为全球二十二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目前有肺结核病人450万人。WTO的报告在分析亚洲地区流行趋势时指出,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正面临着艾滋病的挑战,2008年卫生部通报,截至9月30日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70万。而众所周知,艾滋病药品价格已成为贫穷患者接受治疗的最大障碍。

此外,由于某些制药企业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不顾企业最基本的义务,生产的药品质量不合格,导致近几年药品不良反应公共危机事件的频发,严重危害了公众的健康。例如,2006年的“齐二药”事件到“欣弗”事件、2008年的刺五加注射剂的质量安全事故等,这些事故与药品的可获得无关,人们本可以享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却因为药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而损害了其健康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反思,我国的制药企业在履行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上的缺失。

制药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必须以维护公众健康责任为前提,忽视这种责任及其价值取向,制药企业的发展就会偏离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这些由于药品可及性不足引发的公共健康危机,更是体现了制药企业在药品可及性工作方面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树立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促使制药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

(二)内部因素——长期经济效益的追求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需要成本的,并且有时成本很大,况且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企业行为的主要动力当然是利润。一些疗效好但价格低的药品就会由于生产利润太低,制药企业不愿生产;一些价格高的药品,由于需求量小,利润空间低,企业也不愿生产,从而造成市场供应不足、可及性差。例如罕见病药品,患者对于此类药品的可及性差。一方面由于药品研发生产不足,缺少此类药品;另一方面药品的价格高昂,患者往往支付不起。

因此,短期来看,企业可能不会过多的履行社会责任,因为由此带来的费用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而带来的社会声誉不会立刻反映在利润上。在这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制药企业就可能丧失其社会责任感,甚至会不顾公共利益,从而失去公众的信任,这样不仅会损害自身的利益及企业形象,对整个制药产业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然而,多数研究表明企业参与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之间是正相关的。广州白云山和黄中药公司近年来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经济效益连续9年取得年均30%的增速,是行业平均增速2倍,被誉为全国医药界“白云山和黄现象”,企业负责人在这一点上解释说明为:“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促进企业更快速地健康成长”。一项统计研究表明:在1991~2008年间,全球共43个罕用药成为重磅炸弹(药物全球年销售总额超过10亿美元)。因此,制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与保障人类健康权两者之间的权衡,事实上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艰难,在“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下,个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可以创造社会福利。制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可以与政府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利于企业参与政府的招标采购工作;同时,可以树立良好公众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从而有利于企业产品的销售,实现企业长期的经济效益。

四、制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途径

目前我国的制药企业研发能力较弱,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于药品价格、产业政策的相关规定日益严格,规范了医药市场,使得我国制药企业利润水平出现的波动,很多规模小、产品单一的企业面临生存的困境。因此,制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非市场活动,可以加强与政府的交流有利于改善行业的处境。大型国有医药企业如:东北制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和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开始注重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高药品可及性,包括公益性捐助,提高药品质量等。

制药企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根本义务与政府提高药品可及性的目标从本质上是一致的,有效利用这个优势有利于制药企业创造新的生存空间。我国制药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高药品可及性的途径可以有以下几方面:(1)严格遵守行业规

章制度,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医药商业企业实现《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等,安全生产与经营,并勇于承担药品造成的各种不良后果,及时改善生产经营方案。(2)积极参与公共健康危机的解救行动,及时帮助政府抗震救灾等,在药品调配中配合政府工作。(3)加强药品的研发,尤其是一些短缺药品,有可能发掘出市场热销的药品。(4)响应社区医疗方案以及农村合作医疗,在本地区加强医疗卫生建设,主动参与到政府医药政策的制定中。(5)积极参与医药行业交流,通过网络和医药论坛定期进行疾病调研工作,关注疾病发展状况,以及时研发、引进新药,提高人们对药品的可获得性。(6)参与公益活动,帮助贫困或偏远地区建立药品配送中心、药店、医疗机构等;宣传安全合理用药知识,提高人们用药的安全性。

五、总结

制药企业作为我国药品可及性工作的重要主体之一,在确保公众获得所需要的安全、有效的药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制药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提升其竞争力;此外,还可以提高药品可及性,促进公众的健康水平和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同时,有利于促进制药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实现“履行责任—获得更好效益—回馈社会”的良性循环,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

参 考 文 献

[1]蒋蓉,邵蓉.浅议公共健康危机频发下的制药企业社会责任[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41(4):313~315

[2]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委员会2000年第二十二届会议.第14号一般性意见:享有能达到的最高健康标准的权利

[3]WHO Medicines Strategy.Framework for Action in Essential Drugs

and Medicine Policy 2000~2003[M].Geneva,Switzerland,2001:315~317

[4]李景,褚淑贞.国内外药品可及性现状浅析[J].上海医药.2011,

32(6):278~282

[5]Stephen P.Robbins.Management Englewood Cliff.NJ:Prentice-Hall.1991:124

[6]Marcia Angell.The truth about the drug companies:How they deceive

u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M].Random House,New York.2004

[7]席晓宇,符一男,褚淑贞.健康公平性视角下的中国药品可及性探讨[J].药品评价.2010(18):20~22

[8]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艾滋病流行进展[J].WTO经济导刊.2003(3):14

[9]葛锐,尹爱田.制药企业价值诉求与国家药物政策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1

[10]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9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

[11]施级.社会责任加速企业健康成长[J].医药经济报.2008-04-28(A12)

[12]lIVIER W L,ZHOU Y W.The US Orphan Drug Act:rare disease

research stimulator or commercial opportunity[J].Health Policy.2010(5):216~228

[13]康婷,刘晓静,于洋.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文献综述[J].企业导报.2010(7)

篇10

报告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用户满意、员工成长、诚信守法、低碳环保、社会公益八个方面全面总结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2012年继续全面担负并履行社会责任,护佑国家安全,推动持续发展,坚持自主创新,为客户提供满意产品,为员工搭建成长平台,为市场营造良好环境,为后代承担应尽义务,努力成为奉献社会、扶危济困的典范企业的相关情况。

航天科工作为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和航天防务装备研发生产的骨干力量,一直致力于在铸就国家安全基石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排头兵作用,在保持国民经济稳中求进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弘扬航天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示范作用。

2012年,航天科工时刻牢记“放飞神剑、收获和平”的社会责任核心理念,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二次创业”,深化转型升级,在打造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同时,航天科工坚持抓首责,强基业,全力以赴铸牢国家安全基石,型号科研生产屡创佳绩,高新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坚持稳增长、提效益,突出抓好军民融合发展,“大防务、大安全”拓展成效显著,年度经营任务和中央企业三年任期考核目标圆满完成,连续位居中央企业A级行列,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坚持抓改革,增活力,着力深化结构调整,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积极推进创新发展平台建设,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发展活力进一步提升;坚持抓党建,强队伍,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创先争优活动成果丰硕,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在首次提出并阐述“你的安全——我们的责任”社会责任价值观时,报告指出,突出航天防务,打造高新技术武器系统,忠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安全;突出军民融合,开拓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全力保障国民经济运行安全;突出以人为本,精心研制应急救援装备,倾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