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化教育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化教育教学总结

篇1

(一)健全规章制度,落实管理工作,争做学校信息化的标兵,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学校的发展,如果没有了一套完整建全的规章制度,加以保障,其最终的发展还是一句空话。我们信息中心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汪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激励机制》、《汪村小学网站安全管理制度》、《汪村小学应急响应预案》《汪村小学用户信息管理制度》、《汪村小学多媒体管理制度》等等。并严格遵照规章制度办事,避免信息化管理中的随意性。在工作中,我校还一方面鼓励全体教师充分使用现有的现代化设备,根据规章制度进行登记。另一方面及时添置、培训提高、监督管理,一旦发现损坏现象就及时报修和维修。职责明确,保证教学仪器设备不损坏、不遗漏。在平时工作中,我们不仅严格按照制度办事,还严格做到不擅越职权擅做主张。

从20*年起我校就设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在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教学设施现代化以及教师现代技术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与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抓住区教育信息化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20*年,我校把信息化建设纳入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的学校工作中。按照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设立工作,落实到人,配备专职人员,确保了20*年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设施,管理到位,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软硬件运行能力

20*年,农远工程为我校新配备了30多台的电脑,淘汰下来的旧电脑,大部分都分配到各个班级,并与电视连接。20*年8月份,我校顺利完成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备和安装调试工作,在这几年中,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我们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教师们也积极的制作课件,到多媒体教室上课。

在学校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注下,我校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狠抓现代教育手段的硬件装备。本年中,学校网站的更新工作不仅仅由网管一人担任,几个家里有电脑的学生也加到了此项工作中来了。网管员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公开课的技术支持,确保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的顺利进行。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武装与不断完善,为教育教学的腾飞插上现代科学技术的翅膀,为学校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教职工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整体素养。

我校每学期都集中对全体教师进行电脑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等形式的培训。学校青年教师还参加了浙江省电脑三级证书的考试,并以大部分取得证书。

学校开展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能比较熟练的使用office和internet。在学校开展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率较高。教师使用电子教案、网络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普及率也较高。

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管理中文件的传输、学习资料的分发、资料的积累和审核等已逐步倾向于依赖网络。教师的新理论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新信息的获得等多大都依靠网络获取,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信息化的学校管理、现代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在学校管理机制中得到良好的贯彻。教职员工也已接受这种管理方式,为学校最终走向无纸化办公、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信息技术在学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籍管理中得到全面的落实。电脑成为这些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

(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研究与探索。

我校从99年秋就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开齐开好信息技术课,把信息技术课纳入正式课程,学生上机每一、两人一台电脑。经过努力,学生基本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动中学,学中动的主动探知、主动学习的良好的习惯。

1、利用网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网络,教学便捷地获得社会、生活、科学、地理、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全面素质。

2、推动高年级“整理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学生课题小组可以利用校园网络搜集资料,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主动地建构知识。

3、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习方式的变化。“多媒体优化教学法”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推行,“学生主动、教学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景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内在要求。

4、提高了学校办公和管理的效率。现代教育设备不断更新和完善,大大提高了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开发与课程改革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课程资源。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未来。我校的信息化工作,将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稳步前进,我们也将把握时代的脉搏,结合我校信息化工作的实际,努力开创我校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

20*年汪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努力建设“数字校园”,促进我校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分步骤实施的思路,坚持管理与教学并用,开发与建设同步的战略,以高速宽带支撑,以网络管理驱动,以教育技术带动,以资源共享覆盖,以网站铸造“数字校园”,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将学校建设成具有综合性网络应用环境的数字校园,并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这一宏伟目标。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优质服务,实现我校教育事业均衡跨越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合理利用网上资源,以“校园网”为重点,不断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将“校园网”打造成校园文化的平台,使之为全校师生提供丰富的网上信息资源;同时不断完善局域网建设。使网络确实起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作用。在日常办公中渗透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

2、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做好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辅导工作,使我校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合格率进一步提高。

3、继续加强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师资培训整体计划抓紧抓好,切实保证人力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教育硬件建设同步协调。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应用。同时积极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师教学专业网站评选活动、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组织信息中心组有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开拓思路,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4、通过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创造品质的形成。同时,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提高在信息化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5、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教职工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整体素养。对全体教师进行电脑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等形式的培训。

6、按照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标准,强化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保证现代教育技术事有人管,活有人做,责有人负;同时规范信息技术组的运作,做到人员到位、建设到位、管理到位,以科学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来调动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早日产生一批在省市有影响的现代教育技术名教师。

三、工作重点

(一)大规模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看得远的人,必定是站得高的人。要建设“数字校园”,意识比技能重要,运用比意识更重要,引导比操作更重要。因此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强化宣传、加强培训、注重运用,让教师把学校这个舞台上当作实现自己理想的最大课堂。

(二)努力办好“校园网”

20*年10月完成一级域名*的注册,由专人负责“校园网”的管理。20*年,我校以围绕学校网站建设为中心,发挥网站强大的宣传作用和资料积累的作用,为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信息技术保障。20*年中,我校的网站更新的工作不只是网管员,由一部分家里有电脑的学生来担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总能整时的完成任务。

(三)积极研究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为实现“数字校园”这一构想,教学研究与探索必须同步进行。我校就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开展网络课程教学等活动。让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造教育提供环境、条件和保障。让学生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通过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以建构自己完美的知识体系。

(四)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

篇2

4月29日,先进制造部全体老师在深入学习《总体方案》后,针对实训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的研究和讨论,会上讨论总结如下:

1、实训指导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师德和师风:《总体方案》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为更好地引导广大教师履行职责,方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会议上,先进制造部全体老师一直认为,应该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比如说:实训过程中热爱学生认真指导学生实训对学生有耐心、对于学生违反实训纪律的应注意批评的方式和方法、上课期间认真指导实训不抽烟不玩手机等。

2、对于实训内容和课程应尝试改革:根据工程训练中心实际的设备情况,统一工程实训各个工种的加工任务,设计一套能体现各工种特点的标准零件,将学生的加工任务标准化,每个工种之间相互联系,整个实训过程中,每个学生完成两到三个成品。让学生根据老师和课程的安排,成功的完成各个工序。学生走完从传统机械加工到现代加工的全过程,就可以加工出几个指定的零件。这样既有利于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有利于统一和规范教学,也使得学生之间产生无形的竞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设计每个工种的标准考核零件,考核零件应具备该工种的主要工艺特点,零件不宜过难,要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根据各考核零件特点,设计统一的考核标准。教师按照打分标准给学生评判实习成绩,进而对学生的实训形成有效的考核机制。

3、规范学生实训的评价标准:方案提到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对于实训教学也是一样,不能单纯依靠学生完成加工零件为单一考核标准,还应加强安全实训、文明实训、劳动纪律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工程素质和能力素养。

篇3

关键词: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我国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如今,我国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数字化鸿沟”现象越来越明显,一些知名度高、资历雄厚的大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既得到了资金的支持,又得到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从而在信息技术方面遥遥领先;但是在一些规模小、资金少的高校中,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人才资源薄弱,使得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越来越落后,最终导致了我国高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差距越来越大。

美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信息化建设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培养同样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美国很多高校校园都已经实现网络全覆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通过信息平台与其他人展开学术交流。但是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则表现出参差不齐、建立力度不足等多种问题,对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

二、我国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重视力度不够

截至目前,我国很多大学教研人员依然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没有对信息化建设产生足够的重视,对我国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例如在教学信息化、资源数字化、学习信息化方面,很多学校没有配置相应的基础设施,使得信息化建设无从谈起;有的大学只是在口头上强调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根本没有得到顺利的执行;很多大龄教师教学方式固化,不善于接受新事物,不会使用信息化设备,因此很多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只是一种形式,根本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二)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很多大学在教育部的号召下,引进了大批信息化设备,但是在软件配置方面存在极大的短板和不足,很多硬件设备可以兼容多个计算机软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讲解与课堂知识有关的软件知识,对于其他应用软件根本不过问,使得硬件设施的利用率非常低。我国大学教育部门没有对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一个系统的管理和规划,导致很多班级、很多科目的信息化建设都处于孤立状态,信息资源共享率十分低下,造成了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发展十分缓慢。

(三)缺乏长期规划

我國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下去,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很多大学的信息化建设主动性不强,当上级部门要求时,大学教育部门象征性地开展一些信息化课程;当上级教育部门放松对信息化建设的监管时,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就处于搁浅状态,得不到实质性的发展。除此之外,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资源,但是我国大学教育部门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即便大学拥有很多信息化设备,但是会使用、能用好的人数不多,导致我国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没有充足的动力。

三、我国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改善措施

(一)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教育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人才质量的根本措施,学校领导、授课老师、在校学生都必须对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产生足够的重视,将信息化建设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学校高级领导层应该根据自身信息化建设现状,设立一个信息化建设部门,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确保教学信息化、资源数字化、学习信息化都能逐步实现。

(二)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

我国高校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应该结合高校的发展特点和教学情况,制定一个完善合理的实施方案,加大信息化软件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帮助授课老师树立良好的信息化意识,摒弃传统落后的灌输式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资源优势,从而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学习知识。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让学生准确快速地找到学习资源的同时,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三)注重长期成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高校教育部门应该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将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落实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并长期坚持下去,授课老师应该将信息化建设当作一种常态,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模式,从而为大学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长期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教育部门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社会上的信息化优秀人才,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四、总结

首先对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然后对我国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到重视力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低、缺乏长期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最后利用综合分析法提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应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注重长期成效,从而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盛渝.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2). 

[2]侯元鑫.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2015(1).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教育,教学效果

何为“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途径”,如何做到将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认为重在“借助途径,深度融合”。一方面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又要掌握好一个“度”,使两者做到有机结合,应用好,才是真正的“深度融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技〔2014〕6号)的部署,研究制定了《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同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14年3月6日下发了关于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旨在“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信息科技打造智慧校园,推动区域及学校教育观念、教学水平、办学能力与特色的提升,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等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挖掘和提炼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及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优秀的研究案例、实践成果及理论总结”。

在国家大力倡导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下,深入探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议并促进学校建设校本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师生能够充分利用好“碎片时间”,使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从当前发展情势来看,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了新一轮。国家层面上,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等国家规划将教育信息化同教育改革和发展紧密相联,给出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战略定位,并通过国家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各类学程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诉求及其发展方向给出明确的计划,并落实到重大工程项目中,如在“十二五”期间以“三通两平台”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深化发展,开展全国性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工作,特别是在国家层面上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企业参与的深度和规模,如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单位合作推动网络接入、教师培训、应用模式创新实践等工作。同时,各地区也都在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尝试,北京在基础教育领域以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项目和北京数字学校建设为基本架构,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实验打造百所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系统化应用的学校, 通过凝聚和共享跨区县、跨学校的优质资源,推动首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模式的变迁,推动教育均衡,加速教与学方式的创新实践;广东省以实施“粤教云”项目为依托,推动云端结合的区域教育信息化运行和服务体系的建构,推动云端课堂、交互式课堂的试点,为教师提供“名师伴我行”和网络化研修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提供基于交互式数字教材(由人教社数字公司出版)的自主学习服务;上海市以虹口、闵行等区县为代表,推动电子书包项目的探索实践。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正在从以前的仅仅作为教学或管理手段,逐渐向将信息技术更高层次融合到教育教学过程发展。

我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各个专业、各个课程教学团队结合课程特点及我院所具有的软硬件资源,在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途径方面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1.针对重点、难点制作大量“微课”视频并上传到网络教学资源库中,方便了课程组教师间的交流与分享,同时,也为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2.充分利用校园网、网络服务器等便利条件,开发相关、相近课程的慕课资源,与兄弟院校互通有无,为师生提供便利条件。

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参考大量的相同、相近的课程资源,将优秀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们充分利用网络,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集百家之长,吸收好的教学成果为己所用。

4.充分利用移动教学课堂形式,将师生人手一机(每人手中必定有一安卓或者是苹果手机)充分利用起来。开发相关的教学软件,提供相关的APP应用,将移动信息技术教学引入到课堂,引导同学们课下利用手机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充分利用了时间,解决了一部分同学每天拿着手机除了刷微博、看空间、玩游戏、聊天等便不知道做点什么的问题。

通过上述各种途径来解决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扩展了教学手段,使我们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同时延伸到课外、课余时间上,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蕾 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研究,当代职业教育/2014年第9期

[2]任剑岚 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教育与职业》/2015(2)43-44

[3]李野,姬红旭,张磊,胡高山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职业技术》,2015(10):102-103

篇5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教育信息;信息资源

G434

引言

在传统板书教育方式下,因不同区域教育资源、教学理念、师资力量的差异性,导致教育缺失公平,教育质量存在较大的地域性。但是,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打破区域间的教育隔阂,给教育沟通带来便利,凭借现代化技术,实现多样化信息沟通,给教育教学带来海量信息,在教育中分享教育资源成为可能。特e是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创新主流趋势。综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为数字化教育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助推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作为一名电教馆工作人员,深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在此以教育信息资源为突破口,探讨数字化优化路径,全方位优化配置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教育模式。

一、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政府优化

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指明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严格贯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以教育改革、教育公平、教育质量为工作重点,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为现代化教育提供支撑,营造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政府的统筹引导下,推进机制创新,合理推进多部门合作,凝聚各方力量,在社会各界积极支持下,完善政策机制,打造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格局。

如,2016年,江西省实施《江西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全面深化江西省建设“三通两平台”工程,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进行有效指导和规范;江西省电教馆召开江西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试点阶段工作总结会议,梳理平台建设基本思路,结合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际,重点汇报了平台功能、平台资源建设和人人通空间开通问题,总结平台试用经验,结合存在问题,提出后续工作建议。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召开《2016年县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会》,在会议中电教站负责人交流与分享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做出了南昌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工作部署,以“十三五规划”为载体,继续建设智慧校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信息化能力素养。

二、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市场优化

在数字化教育信息市场中,政府鼓励教育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吸引建设资金,引入先进理念,以商业化的模式经营建设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向使用者收取市场价,共享使用教育信息资源,让企业和教育科研机构一起共担风险。让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优化建设,参与市场竞争,合理流动社会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真正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强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活力,最大化联接教育信息资源库,拓展教育信息资源共享范围,实现教育效益共享。

如,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筹建于2007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家长打造一个南昌市家庭教育平台。在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平台上,有16个栏目,包括86个子栏目,有风采展示、父母课堂、新闻聚焦、育子文苑、心灵导航、专家在线、学子乐园、家长沙龙等,整合了优秀的教育资源,打破家长、学生、学校之间时空界限,平台还有谭教授讲坛、嘉老师热线、视频窗口、多个互动性专栏、论坛,家长可以通过平台第一时间和学校、老师沟通。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作为厚学网的合作会员,有丰富的课程,采用一对一教学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为南昌学生网上学习提供选择。

三、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个体优化

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个体优化是以互联网技术调拨教育信息资源,发挥互联网教育信息资源效能,实现数字化课堂教育价值。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育个体,利用互联网的检索功能,整合丰富教育信息资源,不仅整合教材资源,还可以查阅互联网资源,将多渠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分享,让互联网资源不再“海量”,浓缩在45分钟课堂内,整体提升学生知识素养。

如,南昌市举办的《第六届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活动》中,邀请“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学校教师(南昌仅有新建区、安义县、南昌县)、“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学校教师、具备“班班通”教学设施的其他学校教师,依据现行的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材选择一个课时内容现场向评委及观众展示。教师在报名的同时需上传一节5-10分钟的微课视频(格式为wmv或flv)及相关课件、教学设计等(课题自定),作品上传的同时进行公示,需要教师根据所抽取的课题(知识点)内容利用网上的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并完成微课教学课件制作,优化教育信息资源。

总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内容,是传统教育信息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拓展和延伸。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从政府、市场和教师三方面优化,整合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信息资源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为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迈上平稳、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文章在甘肃省民勤县东关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以“一本+三线”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

网络环境;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一本+三线”

为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甘肃省民勤县东关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以“深化教研,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为本,以着眼“愉快学习有效课堂”构建、学生成长、资源建设三个方面的发展为主线,力求综合提升,形成了属于学校自己的经验与特色,对周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起到了带动作用。以下笔者将对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进行简要阐述。

一、“一本”

近年来,学校把“以研促教科研兴校”提上了新高度,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在教研组内,以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以保证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二是在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争取机会外派教师到教育信息技术化水平较高的实验小学学习、取经。学习归来对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真正做到“一人出学,全体受益”。三是组织成立了“校长—教导处—教育信息化办公室—名师工作室—教研组”五级培训梯队,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门、系统、有针对性的计算机技术通识培训。信息化领导小组利用甘肃省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和技术应用平台组织教师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名师和专家零距离对话,共享优质资源,使广大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意识得到强化,能力得到提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更为具体化、常态化。

二、“三线”

(一)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愉快学习有效课堂”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是以新课改背景下徐博承的《愉快学习有效课堂》一书的相关理念为依据,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为依托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制定方案—理论学习—起草模式—示范引领—对比研讨—课堂评优—模式完善—实验推广。为了扩大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胆探索:一是利用学校微信群和QQ群,加强各教研组对“愉快学习有效课堂”相关专著和文章的系统学习,使广大教师能方便、快捷地明确“愉快学习”的魅力和要义。二是全校教师均开通了教师个人学习空间,实现了教师“人人通”,使教师能熟练应用国家、省级资源平台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进行愉快学习,高效沟通。三是充分利用一体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开展信息技术在“愉快学习有效课堂”中的创新应用示范课、观摩课活动、对比研究课,以及教学技能大赛,有效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共进和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四是鼓励各学科组围绕中央电教馆备案的大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积极申报子课题,一边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题研究,一边总结经验,撰写相关教育教学论文,努力营造以研促教的、教学相长的育人氛围。

(二)发展学生个性,坚持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

学校的信息化设施建设、内容建设、运行方式都力求符合学生特点和现代化的育人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平等、健康地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愉快学习和个性发展。学校各个班级都利用甘肃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班级空间,有一部分学生还建立了个人学习空间。课前,大多数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平台接受教师的延展性作业,查询学习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将课堂以外的信息资源引进到课堂学习中,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借助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单进行资源共享、问题讨论、信息交流和成果展示。课后,学生能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和工具,适时就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教师、同学进行网上交流探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重视资源建设,把准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

优质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内容,为了增加资源储备,为今后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提供有力的软件支撑,学校一方面建立了教师原创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应用、开发激励机制,将教师录制教学视频、制作教学课件、撰写优质教案、开发电子软件等纳入考核奖励之中;一方面通过网络下载和购买引进等方式将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试题、课件、教学案例等充实到学校资源库,以备教师使用。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淮安市;中小学;校园网

【中图分类号】G484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7―0050―04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是促进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是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淮安市地处江苏省苏北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苏南和苏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影响到苏南和苏北信息流通、科技和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为了缩小与苏南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差距,淮安市从2000年起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办公室和教育设备采购中心,计划三年内投入四个亿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至2002年6月,已有三十八所中、小学建成了校园网并接入了Internet。到2007年淮安市有50%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的基础上,今年年初又下达责任目标,明确再有25%的学校新建成校园网,为2008年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奠定基础。

一 校园网建设与应用取得的成效

在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网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必备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淮安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正从单纯的信息交流向综合应用转变。近几年,淮安市中小学将校园网应用于信息交流、教学管理、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 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进一步应用,目前大多数教师能制作简单的课件或应用素材进行课堂演示。自新课改推行以来,部分课程的内容走进了多媒体进教室,多媒体辅助教学得到了推广。校园网已成为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学校内部网站应用尤为广泛,每一个教师、学生都可以把自己关于教与学的内容在内部网上公布,好多中小学建立了内部论坛、学生心理咨询室、家长反馈意见、内部文件FTP系统等,学校真正迈入了办公电子化、学习网络化。

2 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开始走向规范。

2006年,淮安市电教馆出台了《淮安市中小学计算机校园网建设分类标准》,对全市各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进行宏观的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淮安市中小学校园网十佳网站评分标准》,进一步引导全市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为统一和明确创建方向,市电教馆制定了《淮安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对“基础环境建设、数字应用水平、管理应用水平、保障工作措施”等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各创建学校都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照标准,加大投入,着力于信息化应用的制度建设,加强管理,深入探索,积极应用,确保校园网建设的质量的有序管理。

3 各学校加强了校内资源库建设。

学校网站要有强大的生命力,资源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2001年底起,市教育局就着手教育资源中心、教育信息中心的建设。以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标准化、共享化为目标,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全面负责全市城域教育网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根据我市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根据“分区域、分学科、分阶段”的原则,进行淮安市城域教育网资源库建设。

有条件的中小学也组织优秀的教师开展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部分中小学学校优秀教师为展示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示范性课程制作的精品网络多媒体课件大量涌现;用于实验教学示范专题与实验案例的电子材料不断增加;用于辅助教学的课件,以及用于各种不同类型教育教学内容的多媒体素材库、视音频素材库、图片素材库和各种音像制品持续增长;一批用于网络教学的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材料及主讲教师现场教学录像等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二 校园网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校园网建设与应用层次不齐,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淮安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既表现在城乡之间、各类教育以及同类教育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又体现在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各种网络和计算机设备管理以及师资队伍的信息素养等各个方面。就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而言,城市中小学优于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基础好的地区及学校优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与学校;非省帮扶建设的学校优于省帮扶建设的学校。在一些农村中小学,校园网的部分硬件设施太旧,影响网络的传输;教学软件资源太少,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库内容更少;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缺少,网站维护有一定困难。这些差距的存在,固然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但也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差距密切相关。

2 校园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尽管市、县(市、区)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中小校园网建设,但与教育信息化发展对建设资金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再加上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管理,重建设轻应用现象较为普遍,以致用于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培训中的资金比例失调,这种状况的出现,既严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的结构性短缺。

3 教育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和利用率不高。

部分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由于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与合理分工,且有关数据及教育教学资料、资源又实行部门分头建设、分散存贮,以致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再加上整合力度不足,特别是教育教学资源的结构分布、数量多少、质量优劣、师资运用能力与水平差异,使部分分散的、自发研制的资源不能与系统兼容,无法实现共享,严重影响了使用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现有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利用率不高,如办公电脑也只限于打字和保存资料;校园网的应用领域仅局限于基本的信息交流,忽视了校园网的学校管理功能、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教师利用网络收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等。

4 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队伍有待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广大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数量不足,普通教师的信息素养还要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校园网只是用于信息交流,对于教学管理、教学、宣传等其他功能认识不清;有些教师认为校园网能够收发 E-mail、浏览新闻外,校园网的其他应用无关紧要;建设和应用校园网是教学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工作,没有意识到校园网的应用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已经意识到校园网的重要性,但苦于不懂得如何去应用网络为教和学服务,这也是限制校园网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

三 建立分类标准,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指导校园网的建设

针对在校园网建设中,有些学校缺乏通盘考虑, 不是从学校的实际情况 (学校的教学规模、学校的资金实力、教学具体需要 )出发, 而是以纯技术的眼光, 以功能作为选择技术和硬件设备的标准, 片面追求网络技术的先进性, 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实际, 结果造成设备的浪费和闲置。在总结已有校园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淮安市校园网建设确立了“分类建设、共享使用、应用优先”的指导思想,淮安市电教馆制定了《淮安市中小学计算机校园网建设分类标准》,该标准把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分为A、B、C、D、E五类方案,运用这一分类标准指导校园网的设计,进步一步推进淮安教育城域网以及教育信息资源中心的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以上所有方案基于学校校园数字网络系统接入教育城域网而制定,淮安市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提供WEB服务、MAIL服务、教学资源服务、视频点播等。

下面分别就B类和E类方案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举例说明。

对于B为方案,校园网络系统基本配置如:

淮安市淮海中学目前有五座楼,需要第一期就接入校园网络,分别是新北楼、北楼、求是楼、行知楼和原奥楼。各楼在校园中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依据上述校园网方案技术类型的内容,再结合淮海中学的建筑分布、规模和实际需要,建立了淮海中学拓扑结构图:

以淮安市水晶小学为例,由于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各种部门都相对集中,我们可不考虑学校建筑分布位置,依据E类方案,根据其学校一般需求,可以采用下面网络拓扑结构图:

校园网是教育城域网的重要基础,是信息化资源接收、整合、贮存、传输、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信息化的重要设施。校园网的建设除了资金的投入,还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加强管理。淮安市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在上述分类标准的指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苏南等教育信息化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继续推进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才能扩大“校校通”工程的建设成果,才能推动淮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

参考文献

[1] 淮安市教育局.吴兆方在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2] 淮安市电教馆.淮安市中小学计算机校园网建设分类标准[EB/OL].

A Study of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mpus Net i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of Huai'an

WANG Yu-feiLI Lian-xiang

(HuiYin Teachers College,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Huian, Jiangsu, 223001, China)

篇8

让学生在课下登陆平台领取《拆装发动机活塞连杆组》任务工单,对教学的重难点和学习目标有一个详细的掌握,同时观看微课,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课前测试,对自己的预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测试情况,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这样就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并且也有利于课上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布置一项学习任务或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并查找答案。例如本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找赛欧、帕萨特、本田雅阁等车型发动机活塞连杆组的维修资料,记录其组成及检修方法,并比较各车型的特点。第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课堂教学: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投影、网络或平台在新课导入环节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问题举例:播放一段活塞连杆组正常工作时发动机运行的视频和活塞连杆组不正常工作时发动机运行的视频,让学生找出二者现象的不同并且总结出活塞连杆组的作用。教师再导入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这样的导入过程比较流畅,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接受,记忆深刻。②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观看微课,就微课中播放的画面给学生进行讲解,例如活塞连杆组的工作原理、拆装方法等,和学生一起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掌握零件的定位和标记、拆装步骤和工具准备等相关知识点。学生如何正确安全的拆装活塞连杆组呢?利用仿真演练软件虚拟的操作环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软件进行讲解,并且指导学生进行拆装练习,观看一步,操作一步。如果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操作和步骤,软件能够自动的进行更正和提示。使学生能够快速的熟悉相应的拆装流程。通过在趣味的仿真软件中反复的练习,学生可以顺利地通过拆装考核。③课堂测试与练习设计。通过活塞连杆组拆装实训进行课堂测试与练习设计。在实训室,教师结合工作岗位和任务单的要求,测试学生拆装活塞连杆组,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拆装工具准备和拆装操作。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点评并打分。实训过程中教师进行操作指导,并且通过实时录播技术拍摄学生的拆装视频,记录学生的典型行为。穿戴式智能眼镜可以以第一视角实时将现场操作过程进行录制和传输,上传到教学平台。④课尾总结设计。课尾关于活塞连杆组理论知识的重难点问题,学生可以回顾微课,积极地进行小组讨论由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对于实训拆装的方法和步骤,学生通过观看实训现场操作视频,回顾自己的拆装过程,区分规范操作与错误操作,由教师进行点评,最终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活塞连杆组拆卸方法。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管理(评价)软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和学生作业任务完成情况实施教学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2]。利用教师空间、平台或移动终端进行意见收集,展开教学交流与教学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探究和解决本节课遇到的问题。信息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3]。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具体,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解决一些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引发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在政策制度、技术设施、信息资源、人才培养和重大应用等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被纳入职业教育宏观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国微课大赛的举办,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加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职业院校教师应自觉提升信息化教学意识,提高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篇9

关键词:三通两平台 教育教学 创新方式

随着我国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几年诞生出很多新技术、新软件、新设备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教育教学方式的更新。这些高新电子信息化的产业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在2012年的十二五规划当中提出“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通过电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完善的教育信息网络是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信息化起步比较晚,目前教育基础设施的是通过有线连接,就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实现多台设备一起使用,就使得教育信息资源不能实现共享。因此,我国目前的教育信息网络还能支撑“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只有通过把有线网络升级到无线网络才能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从而有效的推进“三通两平台”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通过分析“三通两平台”在建设中的基础,把教育信息网络从有线网络完善到无线网络的具体落实方案。希望对我国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1.“三通两平台”的建设

“三通两平台”主要指的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把教育教学的核心转移到“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中,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把目前有线教育网络升级到无线教育网络,逐步实现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模式。“三通两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

宽带网络校校通指的是以学校为基本建立教育信息网络通宽带,教育资源达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实质内容有两个,一是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二是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资源优质班班通指的是加强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实现各校之间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和互补,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指的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建设,逐步建立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的一个网络化的社交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同时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交流、沟通、科研提供网络支撑。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指的是集合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通过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资源互通,资源互补。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指的是由办公、门户、教务等业务整合而成的信息化系统平台,便于校务管理,教育基础信息管理。

我国是目前的教育教学体系是以两个平台为基础点,通过三通之间紧密的配合,以此来提升我国教育教学水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三通的教育模式。但是在两平台当中还处于有线教育网络,不能实现多台设备共同使用,使得很多教育资源不能共享,所以我国目前建设“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主要是把有线教育网络升级为无线教育网络,正真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

2.“三通两平台”信息化设备教学的效益

通过教育部门下发的相关文献,在“三通两平台”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教育行政管理为主。通过使用高科技教学软件、教研指导、教育监督等方式共同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管理、应用。这就要求相关的领导对“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多重视、多支持、多参与通过强制的制度体系,把相关的开合标准落实到每个教育工作者身上。为“三通两平台”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2.1在全国的各个省市成立一个专门管理和应用“三通两平台”建设的组织结构,以教育部门的领导为组长,带领各省市的骨干技术人员负责全省市“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工作,统一管理,提升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

2.2指定单位对“三通两平台”建设中的设备和仪器进行管理和维护。教育教学设备和仪器是完善“三通两平台”的基础,所以要把“三通两平台”的设备一起资源归纳到研究和指导工作中,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要经常到学校班级中聆听使用“三通两平台”教学后的效果,及时找到问题所在,通过科学的分析解决“三通两平台”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对教师应用“三通两平台”设备和仪器上课的效果和质量进行等级的评价。把这些评价记录到教师的档案中,对教师教科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教师培训和进修从而提高教师应用“三通两平台”和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的能力。

2.3统一印发和规定“三通两平台”在使用过程中的制度,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三通两平台”建设中的制度是保证“三通两平台”能良性运行的关键所在。保证教育工作者在保护“三通两平台”设备仪器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2.4在各学校内部成立“三通两平台”技术领导小组,每班的班主任担任优质资源班班通设备仪器管理人,对信息化技术的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使用,在班级内部要制定保护设备仪器的相关规定,在班级内部树立“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好”责任。并且根据课程不同,班主任要制定出合理的上课方式,保证信息化技术设备仪器的每周使用率,充分发挥设备仪器的作用。并且班主任要发挥优秀教师、带头人的作用,通过对收集、普查、筛选出现有关教育的资源,通过计算机技术形成统一的教学资源库,在学校内部建立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3.“三通两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三通两平台”在我国教育工作中多年的实际应用表明,只有立足课堂、加强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学模式才能落实“三通两平台”应用工作,在实际的教学国中,教育工作者要一边抓建设,一边抓教学。在完善“三通两平台”教育建设的同时,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尤其是把优质资源班班通设备安装到教室以后,要聘请专业人士对这些设备的使用的操作规程进行逐一的讲解,从而解决设备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三通两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每一教室都会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通过使用无线技术把教育网络资源呈现到一个平台中,保证信息化技术走进课堂,从而现实优质资源的共享。“三通两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室要始终坚持立足学生、立足课堂、立足学科的原则,发挥出“三通两平台”真正的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抛弃固有的传统教学观念,通过“三通两平台”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推陈出新,保证教育水平能跟上时展的趋势,提高教学质量。“三通两平台”促进教育教学创新的实现核心的价值就在“三通两平台”的应用中,只有通过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进行适当的创新,才能实现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三通两平台”促进教育教学创新的实现,不但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校师生的教学学习环境,同时还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我国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三通两平台”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主要方向,已经在我国很多个省市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我国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提供了一条高起点、高目标、高质量的道路,已经初步实现了高新技术和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年的发展和总结以及向更高层次发展,从原来的有线教育网络升级为无线教育网络是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责任。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三通两平台”教育方式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喜东,路兆铭,温向明,赵君. 面向“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网络建设[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7:193-195.

[2]徐雅斌,武装. “三通两平台”总体架构研究与设计[J]. 互联网天地,2015,06:16-21.

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应用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核心,明确目标,强化推进过程,促进学校信息化应用质量的迅速提升,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硬件,充实软件,逐步构建能够满足我校师生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化平台。

2、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继续培训,建立具有能够高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能够胜任网络管理的网管员队伍。

3、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和运用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

4、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课题研究,以研究促进应用。

5、尝试应用云空间的信息化手段,积极开展空间作文、网上阅读、师生互动,家校共建等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等空间教育实践活动。

三、项目推进策略

1、完善、整合学校教育网的各项服务功能,构建信息化教育应用平台

在我校原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加大信息化硬件建设的投入,按照标准完善学校教育网络,添置交换器、服务器等设备,建立校园网站,促进学校网站的规范、安全和有效应用。

2、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人力资源的信息化专题培训,以学促教,以应用促发展,推动学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我校网络教育、云平台建设步伐,通过自建、共建、整合和引进等多种途径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专题资源库。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常用等软件操作培训,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加强学校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管理和培养,提高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

3、切实做好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工作,探索资源平台支持下的学科教学。

一方面利用好本校教育资源库和县教体局提供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立足本校学科主题的资源建设,形成共享机制,通过制度管理、奖励机制,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益,在资源的管理、使用等方面形成常规化、制度化。

4、继续做好网络研修工作,逐步探究基于云空间技术在日常教学研究活动中的应用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将充分利用大学城个人云平台和学校云平台开发校本网络研修活动,逐步推进我校信息化教育应用的步伐,使我校的教学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聚焦课堂,探索各项信息化设备和应用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县、校有针对性的使用培训基础上,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和策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效益。

6、加强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通过相关学段信息学科的开设,提高学生学技术、用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7、实现校园信息化管理,以数字化的方式体现学校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建设。

通过培训,提高校领导的信息意识,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实现电子办公、信息、会议通知、计划总结、师生管理、后勤财务等方面电子化操作,并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功能。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应用实施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对项目推进各项工作的安排、协调。

(二)专业保障

项目指导:本校信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

学科指导:本校信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学科组长

培训、技术指导: 本校信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

(三)技术保障

大学城云平台向学校提供开展应用实验所需的设备配置、系统集成、平台制作、技术咨询、指导等全方位的专业技术支持。

(四)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