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一体化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总体目标
全面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功能,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六统一”规范管理。
二、主要内容
(一)统一行政管理
1、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机构标准。乡镇卫生院命名规范,标牌统一,建设标准、设备配置符合《省标准化、规范化乡镇卫生院示范县(市)考核评估标准(试行)》要求。村卫生室按照《关于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实现“一村一室”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统一村卫生室命名,统一标识标牌、统一机构印模和工作制度。
2、明确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乡镇卫生院受县卫生局的委托,负责履行本辖区内管理职责,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指导职能。村卫生室作为独立的医疗机构,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独立承担开展业务发生的债权债务、民事及相关法律责任。
(二)统一人员管理
1、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准入管理。乡镇卫生院从事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法定的执业资格,经县卫生局注册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执业,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工作。卫生技术人员应占编制总数的90%以上,公共卫生科人员不低于编制总数的30%。乡镇卫生院实行院长公开选聘,人员全员聘用,合同管理。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应具备法定执业资格,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乡村医生经个人申请,村民委员会推荐,乡镇卫生院考核,县卫生局批准,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聘用在村卫生室执业。村卫生室负责人由村民委员会公开选聘确定,并与乡镇卫生院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乡镇卫生院协调各村民委员会,共同做好本乡镇范围内乡村医生统一调配使用工作。大学生村医实行“乡管村用”,规范管理,并落实相关待遇。
2、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卫生人员业务和服务考核。县卫生局定期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卫生人员的业务技术和医德医风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并作为绩效工资、定额补贴、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等发放和人员调配使用的依据。
(三)统一业务管理
1、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应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门诊登记、病例、处方等各种医疗文书按规定统一样式,做到门诊有登记、住院有病历、用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疫情有报告、宣教有资料,并书写规范。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服务质量管理,严格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避免医疗事故发生。
2、明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任务。乡镇卫生院采取工作例会、病例讨论、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指导,对辖区村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理用药、业务培训等工作,统一安排、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按照各自职责和要求,做好各自承担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之间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四)统一药械管理
1、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和《省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配备使用药品,严格按照《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药物目录》规定的乡村医生用药范围执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使用的药品,根据国家、省和市基本药物有关规定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并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合理用药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
2.加强器械设备管理。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的购置、使用和管理。政府配备给村卫生室的医疗器械,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统一验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并记入固定资产账,及时分发到村卫生室投入使用,并统一组织设备的维修、计量监测等工作。
(五)统一财务管理
乡镇卫生院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村卫生室要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财务实行专账管理,建立村卫生室政府投入固定资产、药品购销等明细账目。
(六)统一绩效考核
县卫生局依据《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制定考核实施细则,成立考核组织,负责考核工作。县卫生局负责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绩效考核,乡镇卫生院在县卫生局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负责对村卫生室的考核。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考核结果将作为政府补助经费发放和机构负责人任免的依据。
三、实施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年2月15日-2月29日)
县政府制定并印发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各乡镇在摸清乡镇卫生院人员和乡村医生底数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本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出台相关配套制度政策,广泛搞好宣传发动。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3月1日-10月15日)
各乡镇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落实管理内容,执行规章制度,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管理,全面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县卫生局及有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
(三)考核达标阶段(年10月16日-10月31日)
县卫生局制定考评标准,在乡镇自评基础上,协调有关部门,对各乡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情况逐乡镇进行考核验收,通报考评结果,表彰奖励先进。县卫生局将结合日常督导和考核验收情况,树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标杆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副县长蒲月英任组长,成员由政府办、卫生、发改、财政、人社、食药监、物价等部门及各乡镇政府主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专人负责,抓好工作落实。
(二)明确职责分工。县卫生局牵头负责指导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指导。各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县卫生、工商、食药监、公安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大对非法行医和违法经营药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秩序。县发改、财政、人社、物价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篇2
针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服务质量和效率亟待改善的客观现状,会宁县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积极实施卫生服务质量改进,并与新农合病历审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完善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办法县卫生局制定了“会宁县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办法”和“会宁县农村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应用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全面、系统地涵盖了涉及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两个方面,从诊疗质量、护理质量、质量警示、满意度、基础条件、服务能力和效率、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及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系统地制定了考核指标和标准,乡镇卫生院每月进行自评,县卫生局每半年组织专家进行外评。通过“细则”能够科学、合理地评价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卫生服务质量,发现质量问题,查找问题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建立“医疗质量月分析评议会”制度全县县、乡卫生机构每月1~5日召开“医疗质量月分析评议会议”,会议由各机构质量主要负责人员、管理人员和各学科负责人参加,开展讨论式评议,充分揭示医疗卫生质量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计划,落实责任科室及人员,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培训,每月选择主要问题实施质量改进。开展处方病历点评工作根据“会宁县医疗机构实施质量内部评价开展处方、病历点评工作实施方案”,全县医疗机构每月开展处方、病历点评工作,县合管办将各机构病历点评及结果作为审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与经费拨付挂钩,县卫生局组织专家每年至少进行两次点评并与绩效考核相衔接,乡镇卫生院每月的甲级病历率应该大于80%,处方合格率大于90%,低于此值按本月审核拨付总经费的10%予以扣减,从而提高了处方病历的书写质量,促使合理诊断、合理用药和合理检查。推行“排队”制度在县、乡卫生机构推行医务人员“四个排队”(医师用药量、抗菌素使用量、患者自费药使用量及青霉素占抗生素比例)和医疗机构的“八个排队”(医疗机构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平均单病种(单次检查)费用、平均住院自费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和患者满意率的排队)制度,每月将“排队”结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作为对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重要的考核依据。开展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县卫生局组织省、县两级专家及相关人员,对不同类型的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卫生服务质量外部评价和处方、病历点评。医疗机构也开展了质量自评,科学评价质量现状,及时改进。在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时,进行处方、病历点评不仅能发现病历书写质量的问题,还可发现诊疗错误、不合理诊疗、过度服务等影响深远的实质问题。
开展绩效考核,推动一体化管理工作落实
以推行乡村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为突破口,对全县所有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实施定期的绩效考核和质量评价,将考核和评价的结果应用于随后的管理过程中,有效地改善了乡村卫生机构的绩效控制方式。制订考核实施方案,控制考核的规范性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会宁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绩效考核指导意见”、“会宁县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会宁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和“会宁县村卫生室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将每一项考核的具体内容、标准要求、方法步骤、数据来源、考核细则、得分、扣分依据和标准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和细化。设计测量工具,控制考核的科学性确定了院内管理与建设、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和群众评价与监督等5个方面的考核内容,设计了乡镇卫生院考核和村卫生室考核2套指标体系,每套指标体系均由三级指标构成。将人员按专职岗位和兼职岗位,划分为18个岗位作为人员考核指标。设定统计分值,控制考核的公正性三级指标均按权重确定和分配分值。考核采取查阅资料、财务审计、现场检查、走访调查、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法。重视结果应用,控制考核的有效性一是作为政府补助的依据,财政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经费的70%按月拨付,预留30%,依据绩效考核资金拨付方案拨付。二是奖先惩后,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的,免去负责人职务。建立长效机制,控制考核的导向性县政府下发“会宁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县卫生局成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分别于每年的6月中旬和12月中旬,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2次集中考核,乡镇卫生院负责于每年6月上旬、12月上旬完成辖区内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工作。县里成立了由纪检、人事、财政和卫生等部门组成的绩效考核监督小组。
会宁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取得的成绩
1年多来,我县通过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六有”、“八统一”的管理模式,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在运行机制、质量效率等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2010年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9.54%,住院分娩率达到93.90%。出入院诊断符合率达到90.00%以上,处方书写合格率达到92.00%,病历书写甲级率达到90.00%以上,两种及以上抗生素处方从23.00%降低到了16.00%。截至2011年3月底,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2207户,建档172062人,建档率为29.78%。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环境、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患者及时就诊率达到95.00%,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满意度达到91.00%。行政管理得到加强各乡镇卫生院聘用村医334名,100%实现目标责任管理,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绩效考核覆盖率100%,10所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标准,7所达到一级乙等标准。队伍素质得到提升2010年全县培训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新农合门诊统筹、财务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卫生监督执法及合理用药等专业知识培训3500多人次,省、市、县进修173人次。地产中药材治疗10种常见病在284个村卫生室全面开展,一些中医适宜技术在乡镇卫生院和60%的村得到推广应用。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推行,降低了药品价格从2010年6月开始,全县30所乡镇卫生院和284所村卫生室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平均降低了11%。截至目前,零差率销售共为群众减轻药品费用320多万元。
篇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工作,规范管理程序,明确建设要求,落实责任主体,发挥示范作用,促进农村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绿色能源示范县,是指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和农业部共同认定的、以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为主要方式解决或改善农村生活用能的县(市)。
第三条 绿色能源示范县(以下简称示范县)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完善机制、管建并重、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农村能源管理体系,推动项目建设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和自我发展模式,确保示范县建设取得实效。
第四条 示范县建设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分级管理。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和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示范县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审查,以及示范县建设的监管和竣工验收。县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和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示范县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以及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管与竣工验收。
第二章 规划及实施方案
第五条 示范县须编制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规划,明确技术路线、项目布局和管理要求。申请中央财政补助的须编制实施方案,明确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和实施主体。实施方案要在规划的基础上编制。
第六条 示范县建设规划编制要根据当地可再生能源资源特点、自然条件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等,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农村能源发展模式,确定农村能源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第七条 示范县建设规划要全面分析全县各乡村的实际情况,包括乡村分布、人口数量、用能状况等,提出利用可再生能源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技术方案和项目布局,包括采用大中型沼气、集中式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成型燃料、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发电、小水电、小风电等技术解决农村用能问题的村户数和消费量,并汇总形成全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
第八条 示范县规划要提出示范县建设管理体制和项目建设运营模式,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负责、市场运作、多方支持”的要求,提出专业化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的要求和相应措施,鼓励县域内同类项目由同一项目法人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形成规模效益,提高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九条 示范县实施方案的制定要本着“资源充足、资金落实、技术可行、条件成熟”的原则,选择经济效益较好、建设规模较大、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以同类批量建设的方式,实现规模化示范,带动产业发展。
第十条 实施方案应明确具体项目、项目法人、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包括可解决农村用能的村户数、能源供应量等)、技术方案、实施进度安排、技术经济分析、建设条件落实情况、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建设运营方式等。
纳入实施方案中的各项目应编制项目建设方案。各项目的建设方案应经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和农业部门审核。
第十一条 实施方案应明确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监督考核制度,提出保障项目可持续运行的措施。
可采取招标方式选择投资经营主体(项目法人)。同一项目法人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全县多个项目的,应提出总体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营方案。
第十二条 示范县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由县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和农业主管部门联合上报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及财政和农业主管部门,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和农业主管部门初审后,联合上报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和农业部。
第十三条 国家能源局会同财政部和农业部,对示范县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审定。审核内容包括总体方案可行性、项目技术工艺可行性、项目经济可行性以及项目建设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等。其中,技术工艺可行性由农业部会同国家能源局和财政部按照《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技术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审核。审定后联合批复实施方案。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十四条 经审定的实施方案中的各项目,应落实建设条件,编制项目申请报告,由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和农业部门按照项目建设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批复。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根据示范县建设需要,加强对示范县项目建设的技术指导,进一步完善农村能源技术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提高新形势下服务农村能源的水平和能力。
第十六条 项目建设要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项目单位要建立健全制度,按照建设方案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项目单位不得擅自改变建设内容和标准。由于条件变化,需要对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等进行较大调整的,须按规定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 示范县项目建设实行定期报告制度。项目法人应每季度向县级能源主管部门报告项目实施情况,每年底前,县级能源主管部门应将项目进展情况报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汇总后报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和农业部。
第十八条 项目竣工后,由县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农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依据建设方案、技术管理办法以及技术和产品推荐目录等,重点对项目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工程档案、运营体系等进行验收。
示范县项目全部建成后,由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农业主管部门依据批复的实施方案及有关文件规定,对示范县进行验收,验收报告报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和农业部。
第四章 运行管理
第十九条 项目单位要建立健全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原料保障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等,加强技能培训,推行持证上岗,保障项目安全可靠运行。
第二十条 县级能源主管部门要建立示范县项目运行统计制度,记录项目运行信息和数据,包括原料消耗、能源产量和销售量、解决农村用能的村户数和用能量、就业人数、利税等。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年度信息和数据报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和农业部门汇总后报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和农业部。
第二十一条 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农村用能有偿使用机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通过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等措施,建立城乡能源一体化服务体系,促进示范县项目可持续运行。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各级能源主管部门对示范县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对中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农业部门对《技术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项目法人有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的,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建设实施或竣工完成的,关键设备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的,以及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作出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暂停项目建设,对情节严重的,提请或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地方有关主管部门组织推动不力、严重影响示范县建设进度;不能如期完成示范县建设任务的;在实施方案和建设方案审查中把关不严、造成损失的,将取消绿色能源示范县资格。
第二十五条 各省(区、市)可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示范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第六章 附则
篇4
统筹城乡公交发展,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改善域乡居民出行环境,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现代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观,构建和谐的大势所。根据借鉴管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宝贵经验和先进做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借鉴和XXX县“一元公交”典型做法,结合“十四五”规划,结合工作实际,整合优化现有交通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公交,优化城乡客运公交线路,提升服务质量,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经济、舒适、绿色的出行服务,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维护社会稳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四好农村路”创建提供优质的交通基础保障。
二、**城乡客运公交公司基本情况
**城乡客运公交公司注册成立于XX年X月,注册资金X万元。公司隶属于县交通运输局国营企业,与县客运站合用办公场地和停车场地,公司现有X名在职员工,其中:管理人员X人,办公室职人员X人、安全员X人、维修员X人、后勤X人,聘用兼职财务人员X人,驾驶员X人,共计X人。
(一)城市公交方面。**现开通XX条城市公交线路,投入营运车辆XX辆,设置站点X个,覆盖医院X所,学校X个,政府及各部门。单车日均行驶里程X公里,设置票价XX元。线路日均营业额约XXX元。
(二)乡村公交方面。**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XX条,其中:XX路设置站点XX个(XX村—XX村),投入营运车辆XX辆,实行票价X元,单车日均行驶里程约X公里,线路日均营业额约XXX元;XX路:设置站点XX个(XXX(XX村、XX村)XXX),投入营运车辆XX辆,实行票价XX元,单车日均行驶里程约为XX公里,线路日均营业额为XXX元。城乡客运的开通,有效的缓解了群众在乡、村与县城之间出行的困难。
三、存在的困难
(一)公交公司现有的营运车辆,营运期现均已超过XXXX年,目前面临车辆老化,维护成本激增,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及开发新的线路等需求,亟待更新车辆。
(二)由于公交公司与客运站共用停车场,缺少自己的停车及维护场地,对今后建设新能源电动车的场地造成一定的影响,需上级协调解决公交企业的办公及停车、检修维护场地。
(三)新能源电动车是今后城乡客运公交用车的主流选择,目前**城乡客运公交公司仍在使用天然气型公交车,由于公交公司财力有限,在购买新型电动车辆方面需要县财政的支持。
(四)目前,公交公司目前只有位XXXX名安检员,还缺安检员XXXX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积极同政府对接,寻求政策支持,通过政策引导,解决好农村客运班线与现有公交线路相冲突的突出问题,面向社会寻求投资,进一步扩大城乡客运运营里程及规模。
(二)建立财政保障体系,城乡公交是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扶持,XXXXX局将积极做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规划,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尽早获得批复。
篇5
一、总体目标和要求
强作风:锻造一支勤奋好学、纪律严明、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求真务实的干部队伍,定期深入村组,走进家门、走进田间地头,访民情、解民忧、助民富,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好民风:培养一批,是非分明、遵纪守法、生活健康乐观、积极向上、团结友善的素质镇民,营造一种热爱家乡、建设家乡、革除陋习、弘扬正气、安定和谐、争创一流的良好风气。促发展:抢抓中东部种质资源库等项目建设发展机遇,以“三大战役”为主抓手,坚持发展为了全镇人民,依靠全镇人民,发展成果由全镇人民共享,善解民意、善待群众、善谋福祉,用实际行动兑现对全镇人民的承诺,努力壮大镇域经济力量,不断惠及镇计民生。
这次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三促一帮”。“三促”:一是促秀美乡村建设,在全镇2个新农村建设点和全镇范围内所有村庄做好建设规划,实施秀美乡村建设,从绿化、硬化、亮化、净化、给排水以及外立面等方面综合改造;二是促农民合作社建设,按照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要求,引导扶持和规范完善农民合作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三是促新农村建设,以村庄整治为主要内容,同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打造和谐乡村、洁净家园。“一帮”:即帮助群众解决一批实际问题,从群众最关心、最希望办的事情入手,集中力量为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二、活动内容
全体机关干部,按照包村挂组的分工,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开展此项活动,积极收集社情民意,反映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群众难题。结合“踏实工程”,全体班子成员集中到矛盾突出的村组接待两次群众,做到“办公桌”前移,切实解决一批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具体做到六个一:
1、组织一次宣讲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讲“中国梦”,在全镇范围开展“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并结合“中国梦”向群众宣传好镇村联动建设、农民合作社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要求,宣讲国家土地法规政策,进村入户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夯实秀美乡村建设的思路基础和群众基础。
2、建好一本民情台账。全体机关干部既要“身入”村组,更要“心入”农家,按照包村挂组的分工要求,将全镇3322户农户,责任到人,做好进村入户调查,调研民情,摸清农户的基本状况,收集一批问题,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统一到党政办形成一个工作台账,建立高湖镇民情台账系统。同时,认真分析台账,根据台账信息,及时反馈,并努力形成一个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当好“参谋助手”,为高湖发展与稳定找到突破点,用好“敲门砖”。
3、开展一次“三清一控”及环境卫生整治专项活动。认真落实《市农村建房“三清理一严控”工作实施方案》(宜府办字〔2013〕52号),大力清理农村违法用地、清理农村违规建房、清理非农户籍人员违反规定回乡建房,严格控制农民新建住房,为秀美乡村建设发展打牢工作基础。同时,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次以“三清六改四普及”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帮助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清洁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4、化解一批群众诉求。每个干部对照民情台账,围绕化解矛盾纠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认真分解落实责任,建立问题销号制度,对群众合理诉求及时解决,不能解决或一时无法解决的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并及时向党委、政府反馈。落实矛盾纠纷问题首问责任制,矛盾纠纷不化解,责任不脱钩。
5、办好一批好事实事。开展我和群众交朋友活动,结交3名以上的群众朋友;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结对帮扶2-5户困难农户,联系1-2名贫困学生或留守儿童;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开展送戏、送医、送就业岗位、送致富信息及证件办理等方面的进村入户便民服务活动。
6、推进一批重点工作。抓好中东部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镇领导和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必须积极到一线和现场办公,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按照“三大战役”安排部署,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抓好秀美乡村建设,建好高标准的农宿文化旅游示范点和农宿文化广场,全面完成“33558”奋斗目标。
三、组织保障
1、领导率先垂范。成立高湖镇开展“万名干部下村组,助推城乡一体化”活动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第一副组长,任常务副组长,成员由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办公室主任由担任,同志负责处理日常工作。活动中,各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带头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办好实事、解决问题,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推动活动和工作开展。
篇6
一、总体目标
在巩固提升全镇43个村净化达标村居环境卫生面貌基础上,全面清理历史遗留及新近形成的农村存量垃圾和卫生死角。通过本次活动,集中清除村庄内外、河塘沟渠及庭院周边的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彻底杜绝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堆杂物等“脏、乱、差”现象,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大幅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整治时间
3月15日-4月15日。利用一个月时间,在全镇范围开展一次大规模、全方位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打造卫生整洁、干净有序的农村环境,为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常态净化夯实环境基础。
三、整治内容
(一)清理村内外卫生死角。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公众参与”原则,以“三线”(公路、河道、通村道路沿线)、“五片”(村庄周边、房前屋后、公共场所、集贸市场、村庄出入口)为整治重点区域,集中清理存量垃圾和卫生死角。清理后的区域,要采取配套设施、硬化绿化、专人盯防等有效措施,防止反弹,巩固成果。收集的垃圾可以直运或转运至镇垃圾中转站。对于地理位置较偏远的村,收集的垃圾可采取生态卫生填埋或无害化焚烧等方式进行妥善处理。
(二)清理河塘沟渠。由于群众卫生意识淡薄,河塘沟渠往往成为各类垃圾的天然消纳场所,形成“白色污染”重灾区,河塘沟渠的清理既是整治重点,也是难点。要全面清理村庄河塘沟渠水面上的漂浮物、杂物和周边各类垃圾,全面制止垃圾污水直排河塘沟渠、企业超标排放及其他危害水体卫生的行为,全面消除“垃圾河”“垃圾湾”“垃圾沟”现象。同时,要加强对河塘沟渠周边居民的宣传引导,树立群众卫生意识,共同维护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实现河塘沟渠长效管理和常态保洁。
(三)清理庭院卫生。结合“大家动手、清理垃圾、美化家园”宣传画张贴工作,采取广播、横幅、标语等形式,号召千家万户开展庭院大扫除,在庭院“门前三包”范围内清除卫生死角,清理垃圾和杂物。通过开展“卫生家庭”“卫生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提高群众卫生意识,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共建美丽乡村。
四、保障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这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切实把这次活动作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措施,抓牢做实。各管理区、村要及时召开动员会议,制定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重点、措施和时限,分阶段组织实施。
篇7
大家好!
根据县卫生局《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县卫生局的部署安排,我镇于4月至9月在全镇开展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实践证明,此项工作的开展在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的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现将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做如下汇报:
一、工作背景
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基本情况:服务人口5.6万人、41个行政村、41个村卫生室,在岗乡村医生79人(其中女村医29人)。
二、认真组织,广泛宣传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
为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并积极参与,广泛宣传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基本知识和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管理的目的,引导乡村医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要求他们要端正态度,增强对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加日常工作中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
三、合理选择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行政村卫生室。
按照“实际需要、方便病人”的原则,选择通过规范化验收的条件较好的卫生室作为一体化管理对象,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经整合全镇41个村卫生室全部启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四、并转资产,恢复集体办医。
在设点的各行政村,除对在村卫生室行医的乡村医生进行统一调配管理外,卫生院还对原村卫生室的药品、器械等进行清点盘存入所。对乡村医生的药品和器械及其他物品(如房屋、桌椅等)盘点清理作价、登记造册、转归集体所有,由卫生院进行统一管理。
五、规范设置,实行“六统一”管理。
1、机构统一建设管理:即实行十统一管理:统一机构名称为“镇村卫生室”、统一标识牌匾、统一机构印章、统一工作制度牌、统一业务用房设置、统一设备摆放标准(要求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146平方米,“六室”独立设置,房屋外观整洁、室内布局合理,摆设规范,墙白地平,通风良好,光线明亮,窗明几净)。
2、统一业务管理:
一是卫生院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业务工作统一安排、统一实施,统一考核,特别要保障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卫生院采取措施邀请县局领导及上级专家对辖区内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二是对乡村医生的培训进行统一安排,采取不定期或利用例会进行培训、和上下交流等形式进行。三是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程,改变不合理的诊疗方式,消除医疗事故隐患。四是要求门诊有登记、发药有处方、治疗和转诊有记录。实行24小时值班制。
3、统一人员管理:
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人员聘用管理工作,在广泛征求村委会、村民和村医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个行政村选出村卫生室主任一名并选聘乡村医生,村医被聘用后,其身份不变,被聘用的村医由卫生院在本辖区内统一调配使用,保障各村卫生室业务正常开展,与受聘的乡村医生签订聘用合同,建立村医人事档案,对其聘用、职称、考核、公共卫生补助情况进行档案管理。未列入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不得进入一体化管理组织,不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允许其继续依法校验村级医疗机构许可证。
4、统一药械管理:
卫生院加强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药品购置、销售和药械管理的指导和管理。一是指导村卫生室原则上要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增药物,并按规定配备一般诊疗设备和急救设施,加强药械管理,保障药械正常运行。二是规范村卫生所的药品采购,我院邀请县卫生局药政科负责人及卫生院药事委员会全体成员及相关负责人组成的领导组,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顺利的完成了药品招标工作,村卫生室所需药品需在集中招标目录内采购,由中标企业直接配送,禁止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三是监督管理村卫生室的用药情况,规范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使用,严格输液管理。四是要加强对村卫生室人员合理用药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监督管理,切实维护群众用药的安全。
5、统一财务管理:
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产权及配置设备归集体所有,村医无偿使用,卫生院统一管理。村卫生室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财务 会计制度,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债权债务独立承担。村卫生室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价格,提供收费凭证。卫生院指导村卫生室建立财务管理各项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村卫生室每月月底前向卫生院上报一次财务收支情况。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结合新医改相关要求,进一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镇人民健康水平,推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围绕“改善民生、服务健康”这一目标,按照国家“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卫生制度”、“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的要求,努力发展卫生事业,全力服务健康,倾情造福人民,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作计划:
(一)办人民满意医院,筑放心公卫屏障。
1、继续深化医疗质量体系管理,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积极推进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实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积极引导精神病人及时就医治疗。
(二)完善三大体系建设
1、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证参合率达95%以上,进一步提高合医经办人员素质,有效控制医药总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让参合群众得到更多的低价优质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医疗保障体系覆盖范围。
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等11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期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检查、3岁以下婴幼儿生长发育检查、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活动,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3、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达到医院标准化水平,使医院发挥最大效益,做到功能突出、流程合理,优化就医环境。
(三)强化措施
1、目标管理:建立和完善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工作绩效为基础的综合目标考评办法,强化对各科室的目标管理。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对全年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人员,明确责任。
2、过程管理:一是坚持“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重大事项须经院务会、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坚持民主科学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安排、件件有着落。二是全面落实首诊负责、医师查房、病例讨论、会诊、医疗安全、医患沟通等xx项核心制度,做到人员到位、流程科学、记录准确、资料规范。三是结合岗位设置运行机制改革,完善运行机制。四是严格执行财务内控制度,科学编制收支预算,以收定支。
(四)突出重点
1、加强项目建设工作:xx年改造院坝、花园,门诊楼一、二楼装修。
2、抓好医疗体制改革工作:一是继续完善绩效工资改革工作;二是加强国家基本药物阳光采购工作;三是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工作。
3、加强均等化服务工作:按照xx年均等化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国家11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
4、积极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按照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村卫生站管理工作。
(五)统筹各项工作
1、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配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强责任范围内环境卫生整治,绿化、亮化、美化患者就医环境。
2、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积极开展医德医风考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
3、加强红会及献血工作。继续深化“博爱万人行”爱心活动,争取完成无偿献血计划任务。
4、严格按照“五专”要求,加强毒麻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对特种设备进行检修并按照规定适用,加强安全生产。
5、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与各科室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同时认真抓好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等工作。
20xx年度乡镇卫生院工作计划(二)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全力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为做好我省贫困地区卫生精准扶贫工作,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
到20xx年完成2965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每个新建村卫生室中央和省级共补助10万元,实现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提高乡村医生待遇,从20xx年起,对于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贫困县内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定额补助由每月200元增加到每月400元。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到20xx年贫困村村医全部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以上标准。充实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20xx年,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全科医生3名以上,20xx年达到5名。到20xx年完成58个贫困县(市、区)县级医院1xx个重点专科建设。
20xx年起,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贫困地区工作的政策机制,每年选派3000名左右的省市级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6000名左右的县级医院医师到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20xx年起,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20xx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制定出台《甘肃省贫困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和过度医疗新农合资金扣减办法》,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农村居民农合政策的受益感。
二、主要措施
1、贫困地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加大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力度,完成2965个未达标贫困村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实现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覆盖。每个村卫生室由中央和省级投入10万元,20xx年建设2400个,20xx年建设565个,同时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优先为每个贫困村村卫生室配备1台健康一体机。
2、提高贫困村乡村医生待遇
对于贫困村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按照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卫生厅《关于调整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及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收取一般诊疗费。
从20xx年起,对于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贫困县内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定额补助由200元/月增加到400元/月,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列入预算。研究制定村医退养政策。
3、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
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重点加强贫困村订单定向3年制专科层次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医学生毕业后重点安排到贫困村卫生室工作。
加强在岗村医培训。分批安排贫困村乡村医生进修,进修时间为6个月,进修完毕并考试合格后,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给予学杂费及生活补助。
落实乡村医生每周到乡镇卫生院上一天班或每月上一周班制度,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4、充实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
20xx年至20xx年,依托国家、省级有关项目,每年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配备400名以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全科医生,其中20xx年前配备全科医生1000名,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备全科医生3名以上;20xx年至20xx年,再配备1000名以上全科医生,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备全科医生5名的目标。
5、加强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
从20xx年起,由省级财政安排资金,组织实施全省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到20xx年底前完成58个贫困县(市、区)的重点专科建设,20xx年底前完成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重点专科建设。
6、加强医院管理,减轻患者负担
制定出台《甘肃省贫困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和过度医疗新农合资金扣减办法》,规范贫困县医疗机构收费和医疗行为,建立对违规单位新农合资金扣减的制度,集中解决贫困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药品价格虚高和过度医疗等问题,坚决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高农村居民农合政策的受益感。
三、责任分工
1、省卫生计生委负责督促落实村卫生室建设、提高村医待遇、强化村医培养培训、充实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提高新农合住院费用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引导医务人员到贫困地区开展服务等各项目标任务的实施,督导任务进度,检查项目是否严格按要求执行。
2、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争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下达村卫生室项目计划并检查考核项目计划执行完成情况。
3、省财政厅负责资金落实,资金拨付,资金监督管理。
4、省医改办统一组织协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各项工作,并实施监督管理。
5、省人社厅负责协调各市州人社部门落实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录用工作。
6、省民政厅负责大病医疗救助工作;甘肃保监局负责对承办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7、各市(州)相关部门按照省卫生扶贫实施方案要求,将卫生精准扶贫纳入本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指导和监督各县(市、区)项目实施。
8、各贫困县(市、区)政府为责任主体,负责具体项目在县(市、区)的实施。县(市、区)相关部门要摸清卫生工作薄弱环节,建立工作台账,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职责,切实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四、完成时限
1、20xx年至20xx年,完成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2、从20xx年起,对于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贫困县内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定额补助由200元/月增加到400元/月。
3、从20xx年起,连续10年,每年依托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项目招考不少于500名免费医学生。
4、20xx年至20xx年,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平均每年配备400名以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xx年前配备全科医生1000名,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达到3名;20xx年前再配备1000名,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达到5名。
5、20xx年至20xx年,完成贫困县每个县级医院2个重点专科建设,其中20xx年20个贫困县,20xx年20个贫困县,20xx年18个贫困县,20xx年17个插花县。
6、从20xx年起,每年选派挂职干部、多点执业医师、支农医师到贫困地区帮扶。
7、从20xx年起,贫困参合人口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从20xx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8、20xx年6月底前制定出台《甘肃省贫困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和过度医疗新农合资金扣减办法》。
五、检查验收
1、贫困地区村卫生室建设,由县(市、区)卫生计生、发展改革、财政、建设等部门依照《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组成考核组,对各市(州)项目建设进度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对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县(市、区),将减少下一年度项目和资金的安排,对不合格工程要追究实施单位的责任。
2、提高贫困村乡村医生待遇,由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部门组织检查各地落实情况。
3、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由省卫生计生委、省人社厅、省教育厅联合督导实施进度,检查培养培训情况。
4、充实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由省卫生计生委与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对相关市(州)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5、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由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根据重点专科建设方案和《甘肃省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和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定期进行督导考核。
6、落实选派干部到贫困地区挂职制度、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医师多点执业、加强医院管理等执行情况由各级卫生计生委进行督导和检查。
篇9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用药需求、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全面实施。
(二)工作目标
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本药物的公平可及,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减轻群众药费负担。建立科学的政府补偿和基层医务人员管理制度,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二、实施范围和内容
(一)实施范围
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
(二)实施内容
1、按照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自起,村卫生室根据诊疗范围和服务功能,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不得新购进非基本药物,库存药品全部按原进价销售。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本药物处方集,合理规范使用基本药物。
2、实行基本药物统一招标采购及配送。村卫生室所配备基本药物由各镇、街、区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供应。各镇、街、区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卫生室基本药物使用的指导和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做到合理、安全用药。
3、完善补偿机制。根据“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原则,对实行零差率销售的村卫生室予以补助:对在岗村医年人均补助6000元;对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其工作量进行合理补助;村卫生室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时收取门诊诊疗费,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扣除成本后全额返还卫生室,用于基层卫生事业发展。
4、逐步推进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制度改革。在进一步完善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同时,根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合理核定村卫生室人员编制(每所卫生室原则配备2-4名取得相应资格的医护人员),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加强绩效考核,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建立以服务质量、数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考核机制。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厅《关于印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卫人发[]9号)的规定,对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政府补助挂钩。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细化工作安排和具体实施方案,把各项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落实到实处。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推动机制,对所属辖区进行督导、落实。卫生部门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和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使用基本药物优惠政策的落实;财政部门要不断落实补偿机制,加大卫生投入,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使用基本药物优惠政策的落实;药监部门要加强对基本药物质量的监督。
篇10
一、目标任务和标准要求
目标任务: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年“绿色乡镇”创建任务,年创建单位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建水平,使我区乡镇绿量大幅度增加,绿化档次和水准明显提高,风景名胜区的基础建设步伐加快,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得到进一步保护,景区安全等各项管理日趋规范,乡镇公园绿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标准要求:
1、乡镇规划区范围内有一座公园,公园绿化面积占陆地总面积为70%以上,能够满足群众休息、观赏及文化活动的需要。
2、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8.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5.5平方米以上。
3、乡镇建成区道路、乡镇住宅集中区及各单位庭院绿化美化,房前屋后种植乡土植物。
4、江、河、湖等水体沿岸绿化及沿街护坡挡墙垂直绿化。
5、乡镇历史文化保护措施有力,注重文物古迹及所处环境保护、古树名木保护。
6、乡镇环境建设与管理到位,镇容镇貌整洁美观,垃圾收集处理有序;乡镇各项环保监测指标合格,大气、水环境良好。
7、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落实;档案资料分类整理、内容齐全。
具体工作参照《省绿色乡镇标准》和《省绿色乡镇验收考评表》执行。
二、工作步骤
创建“绿色乡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实施方案(~2012年)的通知》要求和职责分工,“绿色乡镇”创建工作由区建设局牵头协调落实并负责指导“绿色乡镇”规划编制工作。为确保全区“绿色乡镇”创建工作持续有效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区创建“绿色乡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建设局。各“绿色乡镇”创建单位要成立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绿色乡镇”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乡镇长是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绿色乡镇”创建单位要区结合本区域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于年月20日前报送区“绿色乡镇”创建办。
2、科学编制规划。一要注重规划的整体性。要加快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修编)工作,已完成乡镇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或已完成的乡镇总体规划有绿地系统规划章节,纳入乡镇总体规划统一实施。二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根据各乡镇的气候条件、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等特点,合理分布绿地,科学配置植物种类,统筹考虑乡镇绿化建设。要按照《省绿色乡镇标准》,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乡镇公园、水体沿岸、建成区道路、住宅集中区、单位庭院等创建区域的具置和范围,做好一次性规划布点,分阶段实施。三要注重规划的长远性。注重品位,提高绿色建设档次,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型绿化。四要注重规划的可行性。因地制宜,全面实施平面和立体绿化。能绿则绿,规划建绿,见缝插绿,镇中映绿,路旁植绿,拆墙透绿,环镇建绿,拆违建绿。五要注重规划的严肃性。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不得随意改作它用,更不能随意进行新的经营性开发建设,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要按规定的绿地指标,与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原已建成的绿地,如被违规占用、挪用和改变用途的要限期整改到位,确保“开发一片,绿化一片”。
3、落实责任主体。建设规划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规划设计、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协调管理、政策落实等工作,确保“绿色乡镇”创建有序、有力、有效推进。要认真总结年第一批“绿色乡镇”创建工作的成功做法和基本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督促指导第二批“绿色乡镇”创建单位制定年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推动工作落实到实处。各“绿色乡镇”创建单位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进一步细化创建工作,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奖惩,做到管种管护管活,见苗见树见绿。
4、打造绿色精品。一要按照“四绿大苗化、树种多样化、品种珍贵化、色彩季节化、林分高质化、效益最大化”要求,认真做好造林绿化规划,积极开展乡镇绿化建设,不断提高城乡绿化覆盖率。二要注重原有自然风貌的保护,突出自然山水及田园风光特色,因地制宜确定植物种植结构,采用的绿化植物以乡土物种为主,乔灌花草合理配置,加强养护管理,塑造绿化精品。乡镇公园绿化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绿地养护管理良好,能够满足群众休息、观赏及文化活动的需要。三要加强对乡村历史文化建筑和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的保护,要把各地特有的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和绿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文化与绿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绿化特色。四要按照绿化总体目标、分年度、季节对绿化任务进行分解,划分时段,适时造林,保持各乡镇园林绿化指标的逐年增长。
5、全程严格监管。一要强化技术指导。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城镇绿化工程建设工作的监管和技术指导,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对绿化建设工程开展跟踪反馈、查遗补漏、检查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二要强化督促检查。各责任部门要加强对“绿色乡镇”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建立和完善督导制度,推行领导挂钩、对口帮扶等措施,指导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要建立每旬通报、逐月考核、半年督查和年终考评制度,确保创建活动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组织开展自查自评和互评活动,及时纠正创建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态势。三要强化考评问责。为确保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各乡镇要在年底前对本乡镇绿化建设项目、指标完成、“绿色乡镇”创建工作等情况进行自评,年底由区建设局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对辖区内的“绿色乡镇”年度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工作成效明显、任务完成好、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任务完成不好、效果差的予以通报批评并问责。同时,要做好迎接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考评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四要强化信息报送。建立项目旬报、月报制度是省、市绿化委的硬性要求,各创建单位要按照要求指定专人负责,建立畅通的信息报关渠道,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把信息报送工作纳入考评内容。
三、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绿色乡镇”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涉及面广。各单位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形成齐抓共促的工作机制。要落实工作责任制,按属地分管原则抓好落实。
2、用活政策,加大投入。要加大对创建“绿色乡镇”的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渠道。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实行项目与政策的捆绑,多途径争取国家、省和市专项资金支持。各创建单位要用活用好省出台的鼓励加快造林绿化的12条扶持政策,统筹安排各级补助的绿化经费。要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城乡绿化市场机制,把城镇绿化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各种主体参与,推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
3、履职尽责,优化服务。区直各有关单位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改进服务方式,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要依法依规及时给造林经营者颁发林权证,充分调动各界积极性。要扩大小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扶持更多的农民参与造林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