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管理专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管理专题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上午八点半会议进行了年会开幕式,开幕式结束举行了“2017年湖北省第二届临床工程师技能大赛”的颁奖仪式,宜昌市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一名,我院周蕾是宜昌市代表队参赛队员,随后就是精彩的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大会特邀了全国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各位专家就临床工程师的教育与培养,医疗器械与医院好彩管理以及临床工程和医学技术创新,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演讲报告。上午会议演讲内容主要包括《临床工程师的教育与培养》,《物联网支撑医疗器械行业新飞跃》,《医疗器械采购把控要点》,《临床工程和医学技术创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就医学工程的人才培养,医疗设备的管理进行了点评与展望,专家们高瞻远瞩的视野和超前创新的理论引来场下阵阵掌声。下午的学术会议一点半开始,分两个会场,主要涉及内容有医疗设备规范化管理,设备质控管理方案,医用耗材管理,医用耗材卫生技术评估,医用耗材使用管理创新与实践。整个论坛学术氛围浓厚,演讲者就医用设备质控,医用耗材管理创新和评估各抒己见,专家们就医学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展望做出了精彩的演讲,参会人员都认真聆听,收获颇丰。
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以下收获。
1、专家们的演讲,阐述了许多我们平时在工作中接触不到的先进理论和管理经验,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和思路。
2、通过在会场中聆听专家的演讲和与同行之间的交流,我们认识到设备管理存在各方面不足,医疗设备质控工作还未开展
3、临床工程师培养理念与管理不足,人才匮乏。
4、对于医疗设备和耗材的管理存在管理不够规范,不够精细。
以后我们将积极学习此次论坛中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工作,将这些宝贵的理论和经验合理的运用和实践运用到以下几个工作方面:
1、努力规范医疗设备和耗材管理,学习其他大医院经验,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耗材进行精细化管理。
篇2
关键词跌倒;课题小组;护理管理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种机能不断降低,即使没有疾病,老年人也常常会出现生理功能的低下,其中跌倒/骨折给老年人的生活自理带来严重的影响。一方面是跌倒后发生骨折, 80%以上的老人股骨颈骨折是由于跌倒所致[1],骨折后的长期卧床会加速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降低;另一方面,即使跌倒后未发生骨折,也可能因为跌倒时的惊吓使老人对自身的移动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发生跌倒后综合征(postfallsyndrome)。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每年约有1/3老人发生跌倒1次或多次[2],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更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为有效预防跌倒,本老年病区于2007年7月成立课题组,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课题组
挑选老年病区心血管科、神经内科、肿瘤科、骨科、呼吸内科等跌倒高危科室的护士长和护理骨干组成课题小组,对全病区老年患者进行资料收集。
1.2 确立管理理念
把国内外最新的有效预防跌倒措施引入我老年病区预防跌倒的护理实践中,结合老年病区的特点,努力提高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方法和措施,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1.3 专项理论培训
选派小组成员参加国家级及省级预防跌倒护理知识培训班,学成后对课题小组成员进行讲授,以点带面将学到的新理论、新方法应用到压疮护理实践中。同时对国外医院预防跌倒资料进行翻译和整理,结合国内具体情况选择性学习。
1.4 设计老年跌倒评估量表
课题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参照相关资料和临床经验,采用自行设计老年跌倒评估量表,此量表由两部分组成:跌倒因素评估表和跌倒预防措施表。跌倒因素评估表是一种多级评价的量表,评估项目包括:住院时间、年龄、跌倒史、平衡能力、精神状态、一般情况、视力、表达能力、药物治疗、慢性病等9项,量表计分方法:量表核心条目采用有序分类变量,应答得分由正向到负向排列,对应分值为0分~3分。评定总分0~9分低度危险性;10~20分中度危险性;21~33分高度危险性。跌倒预防措施表根据划分的跌倒危险级别列出相应措施:0~9分低度危险性老年患者从病床、病房、病区环境、行动工具、家具设备、沟通理解等方面进行干预;10~20分中度危险性老年患者从活动能力、脚和鞋、大小便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干预;21~33分高度危险性老年患者从风险标识、用药、病情观察、用具安全等方面进行干预。老年跌倒评估量表信度评价:量表9个条目总Cranach’sα系数为0.87;内容效度为0.901。
1.5 建立管理流程
1.5.1 评估
所有患者入院或转科后24小时内由管床护士使用老年跌倒评估量表对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如病人病情变化时也应进行再评估,以确定是否为易跌倒患者。
1.5.2 健康知识宣教与环境预防
向所有护理人员、老年患者和家属提供教育与训练,使他们具有防跌倒意识,主动使用老年跌倒评估量表辨别高危人群,并依据得分情况选择相应干预措施。护士应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用尊重和诚恳的态度对待老人,针对每个人的不同心理状态,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其交谈,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顾虑,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老年患者能听从护士的宣教,配合护士的工作,互相合作,以防意外的发生。对老年住院患者实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防跌倒健康教育,能提高老年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的认知,采取预防跌倒措施,降低跌倒发生率[3]。病区内各个病房统一布局,病室保持整洁,照明充足,调节病床高度至合适,配有床栏,床旁呼叫器放于患者枕旁;地面平坦、干燥,无水迹。走廊通畅,不堆物,设有扶手;厕所、浴室使用防滑地砖,安装呼叫器。厕所使用坐式便器,防止患者站立蹲下时跌倒;病房做清洁工作时,设置醒目的标志,使患者提高警惕。
1.5.3 设立风险标识
老年跌倒评估量表评估总分>10分,都在病历和床头标明“中/高危险性跌倒”,悬挂相应的预防措施,并给予持续性评价并列入交班内容。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有中、重度危险性的患者,护士长在24小时内与经管护士、医生(必要时)共同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力求内容客观真实,并检查护理措施是否有效全面,确认无误后上报科护士长。
1.5.4 逐级上报制度
完善“护理部―护理安全小组―护士长”三级护理安全监控网来探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预案及其实效。
1.5.5 应急预案
当患者发生跌倒时,当班护士立即至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伤情,初步判断摔伤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将跌倒危害降至最低限度。同时填写跌倒事件报告单,逐级汇报。
1.5.6 资料保存归档
对每一份跌倒病例登记表输入计算机保存,以供分析、综合评价和信息反馈。
2 效果
课题小组自成立并对预防跌倒护理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来,研制了老年跌倒评估量表,为老年人跌倒风险的预测提供了测量工具,为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每一位有跌倒风险的患者能得到课题组提出的最为适合的护理方案。3篇;组织举办了跨地区医院的 “预防老年跌倒的研讨会”,并作预防老年跌倒的护理管理专题报告6场。
3 讨论
3.1 使预防跌倒的程序规范化,跌倒预防知识普及,跌倒发生率下降
跌倒的预防护理方法多种多样,常常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选择和使用,这些方法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需要得到证实。而由循证护理制定并通过测试的老年跌倒评估量表可以准确的指导预防跌倒的措施。我老年病区住院期间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由11.8%降至3.4%,有显著改善。
3.2 老年跌倒量表的使用加深了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意识,增进护患沟通
老年跌倒评估量表评估总分>10分,都在病历和床头标明“中/高危险性跌倒”,可随时提醒护士和患者预防跌倒,加深了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意识。悬挂于患者床头的预防措施不仅用来指导护士预防跌倒的护理工作,而且作为患者读物之一,可起到健康宣教的作用,使患者了解自己跌倒的风险大小,及预防的方法,提高患者满意度。
3.3 加深了科室间的合作,促进信息的交流
课题小组加强了与临床各科护士、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协调。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科室和不同专业,医疗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每一个跌倒案例都与科室护士长、护士、医生(必要时)、患者及家属一起商讨,提出较全面、合理的防治护理方案。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学分科细化,以课题小组形式进行护理循证实践和管理可以不断深入和推广,利用课题小组的力量去解决更多护理问题,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Province MA , Hadley EC , Hornbrook MC , et al.Theeffectsofexerciseon fallsinelderlypatients:Aprepalnnedmeta-analysisoftheFICSITtrials.JAMA1995. 273 (1) : 1341-1347.
篇3
(一)完善监督机制
1.建立健全大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机构组织协调和业务科室(中心)的日常监督职能作用,把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对财政资金事前、事中和事后运行的全过程监控。
2.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全面提升财政内部监督层次,拓展财政监督的领域,对财政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和管理以及财政政策执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施全方位监督,形成稳定长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3.积极探索建立监督检查结果运用机制,逐步将监督检查结果纳入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突出监督重点
1.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影响程度高、资金规模大、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的资金落实及使用情况的检查。
2.统筹安排,扎实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对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低保救助、支农惠农、统筹城乡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民生社会事业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监控,重点检查面达到本部门有预算管理职能的机构数量的30%,三年轮查一遍,努力实现对本部门财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运行、有效使用。
3.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积极探索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
4.总结经验,继续抓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在检查的深度上下功夫,严把检查质量关,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三)强化工作措施
1.健全监管制度,实现内审工作制度化。完善区级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实施办法,建立内部监督检查负责人专题会议制度,建立内部监督检查专题报告制度,确保财政监管规范化、制度化。
2.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严格依法监督,按程序检查。对检查发现的严重违规违纪问题,要依法严肃处理。对责任单位要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责任人员要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触犯刑律的,按程序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篇4
第一条为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根据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临时救助制度建设的意见》,以及《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暂行办法》(宝市民发〔〕6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临时救助是指城乡居民因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临时性、突发性暂时困难,由政府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生活救助制度。
第三条区民政局负责临时救助的组织实施工作;区财政局负责临时救助资金的落实和监管工作;审计部门负责临时救助资金的专项审计工作。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与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临时救助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临时救助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
(二)救急救难、及时有效;
(三)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
(四)一事一议、分类施救;
(五)与其他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相衔接。
第二章对象与范围
第五条具有区户籍的城乡居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家庭可申请临时救助:
(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边缘户(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1.5倍范围的低收入家庭);
(二)城乡低保户,由于突发事件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三)区政府认定的其他需要救助的城乡困难家庭。
第六条临时性、突发性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家庭成员中有患危重疾病,在扣除各种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部分和其他社会帮困救助资金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数额较大,直接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
(二)家庭成员中有遭遇车祸、溺水、矿难等人身意外伤害,在扣除各种赔偿、保险、救助等资金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
(三)因火灾等突发性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
(四)高中阶段经各种救助措施帮扶后,仍然无力支付教育费用的,或被国家国民教育正式录取的应届大学生,家庭无力支付赴学校报到费用的;
(五)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城乡困难家庭,经其他救助措施帮扶后,基本生活仍然难以维持的。
第三章救助方式、救助标准
第七条临时救助的标准由区民政局、区财政局按照当年可用资金和救助工作开展情况制定,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临时救助根据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给予分类救助。相同事由申请临时救助,救助金额原则上相同。同一事由一年内不能重复申请,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每年临时救助不得超过两次。
第四章临时救助程序
第九条临时救助的申请、审核和审批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申请享受临时救助的,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自愿(或户主委托人)向户籍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书面申请,填写《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并提供相关材料:
1、家庭成员身份证、户口簿(户籍证明)复印件;
2、收入证明;
3、造成家庭困难的其它相关证明材料;
(二)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受理临时救助申请书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入户调查、邻里走访并组织居(村)委会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对经初审评议无异议,符合临时困难救助条件的家庭,在社区(村)进行不少于5天的公示,写出临时救助调查材料,经政府有关会议研究并在《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上填写拟救助金额,加盖公章后上报区民政局审批。
(三)救助金额超过区民政局、区财政局的救助标准的家庭,需各镇(街道)专题报告,民政局汇总上报区政府审批。
(四)区民政局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家庭,应当在20个工作日之内调查、审核、审批并报区财政局办理临时救助资金发放存单。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委托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不予救助理由。
(五)特殊紧急情况,可简化程序,随报随批,事后补充相关材料,完善相关手续。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实施临时救助:
(一)因打架斗殴、酗酒、赌博、吸毒或其它违纪违法行为导致家庭困难的;
(二)参与政府明令禁止的非法组织活动导致家庭困难的;
(三)拒绝管理机关调查,隐瞒或不提供家庭真实收入、出具虚假证明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不应给予救助的。
第五章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十一条临时救助资金来源:
(一)中、省、市财政下拨资金;
(二)区财政配套资金;
(三)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金;
(四)专户利息收入。
第十二条临时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结转使用。
第十三条临时救助以货币的形式发放,不得以实物救助冲抵和扣缴其他款项。
第十四条区民政局建立健全临时救助档案、资金账目和临时救助对象动态管理监控系统;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做好临时救助家庭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
第六章监督与处罚
第十五条财政、审计、监察部门按规定监督和审计临时救助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第十六条各级要公开临时救助政策及申请、审批程序,设立监督电话,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篇5
昆泰跨国公司日前宣布建立集成的心脏安全服务,以满足在药物批准过程中不断增长的对心脏安全数据的需求。
昆泰公司综合技术部资深副总裁戴维・得沃莱茨克博士说:“就从美国和欧洲管理机构以及国际协调委员会(ICH)获得的有关心脏安全的数据而言,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应持有更高的期望值。昆泰公司广泛的心脏安全评估能力可以帮助赞助商在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从临床应用前阶段到第四阶段-中的任何环节就药物对心脏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同时,保证客户可以享受高质量的服务,因为我们只选用经验丰富的昆泰公司工作人员。”
东软与飞利浦合作开拓医疗仪器市场
中国东软集团旗下的东软数字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与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集团决定合资建立东软飞利浦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开拓医疗仪器市场,其总部将设在沈阳。
该公司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提供CT机、X线机、超声设备、磁共振成像设备以及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等产品。预计未来5年内,该公司的业务将实现年均30%左右的增长,到2009年实现年销售额4亿美元。
成都与华源集团合作做强川药
成都市政府与华源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初步拟定的六个合作领域包括:加强在中药材方面的合作,华源集团计划在成都投资建立一批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并尽快通过国家GAP认证;加强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合作,华源集团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医院管理体系和技术支持,与成都市推荐的医疗机构实现对接,建立面向特需人群的国际化医疗机构,在成都市形成西南地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医院体系;加强在现代制药工业领域的合作,华源集团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成都地区具有一定核心能力的制药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成都制药工业,形成西南地区的制药工业航母;加强在医药流通领域的合作,华源集团将集中整合成都市的医药物流企业,打造西南地区医药流通与配送中心;加强医药科研领域的合作,华源集团计划在成都建立西部地区研发中心;双方还将组织有关专家举办中药科技论坛、专题报告会,并不定期召开需求招标会、信息会等,联合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
辉瑞终止试验性药物DK-507的开发
辉瑞公司日前宣布,将终止其去年从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获取的一种试验性药物--DK-507的开发。辉瑞称,此项决定是基于对药物的早期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做出的。DK-507为一种可口服或静脉给药的抗菌素,主要用于呼吸道及其他感染症的治疗。
葛兰素史克推出新型舒马普坦速释片
葛兰素史克日前推出其偏头痛治疗药物舒马普坦片剂的新剂型,以挽救2006年专利到期的险境。该制剂可被胃酸快速崩解,起效更快,并且可以降低疾病发作时的呕吐症状。
舒马普坦的血液半衰期较短,只有2个小时。而32%的偏头痛患者在首次给药后,面临头痛复发的危险。虽然再次使用本品可以消除疼痛症状,但是这可能会导致本品的滥用。而且,很多患者喜欢药物口服,但偏头痛发作时的恶心和呕吐症状会增加口服给药的难度。由此,葛兰素史克开发并推出其新剂型,希望能解决这些问题。
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更名
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正式更名为扬子江药业集团,集团母公司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此举表明,扬子江药业集团已从省级企业集团跻身到全国性的大型企业集团行列。
据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介绍,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此次更名,是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走出江苏,参与国际国内医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扬子江药业打“全国牌”,重新定位,提升企业规模、档次的重大举措,更名后的扬子江药业集团将充分利用多年精心培育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优势,在3-5年内打造为全国医药行业的“旗舰”,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科技部认定哈尔滨为国家抗生素产业基地
国家科技部日前正式批准在哈尔滨制药集团建立“国家火炬计划哈尔滨抗生素产业基地”。进入该产业基地的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哈 药集团制药六厂等3家企业同时被认定为基地的首批骨干企业。
目前我国的抗感染药物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销售量连年增长。国内青霉素的生产技术指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生产水平差距较大,国家抗生素基地的建设对这个产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业内人士预测,目前国内医药企业资产重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很快,医药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张不断加速,今后几年国内医药经济每年将以15%的速度增长。建设专业的生产开发基地、支持抗生素生产符合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有助于提高国产药物的市场竞争力。
篇6
[关键词] 学会 ; 学术会议 ; 组织 ;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096-03
学会组织是科学研究、科技进步的产物。16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研究者迫切要求相互切磋、共同研讨,学会组织应运而生。学会的成立,结束了“躲进小楼成一统,各立门户”的独立研究状态,开启了学术交流研讨之风,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繁荣。同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学会组织的快速发展,各级学会组织已成为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
根据江苏省级学会章程,学会是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组建的学术性、科普性社会团体,是相应学科领域的科研、教育、设计、运用、生产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单位自愿组织的非营利性群众团体。学会具有鲜明的特点,首要表现在学术性,学术性是学会的根本属性,是区别于其他社团组织的根本所在。学会组织起源于学术交流,发展于学术交流。开展学术交流是学会组织的核心任务。学术会议的宗旨是:发挥学会学科众多、知识密集、人才荟萃、横向联系多的优势,紧密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突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与提高,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围绕学会宗旨与核心,进一步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是学术活动及学会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加强对学术活动的组织管理,理顺学术会议的管理机制,确立以会养会的理念,开源节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资助,从经费上保证学术活动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充分调动各专业委员会的积极性,使学术活动生机勃勃地开展起来,同时学会全体工作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配合专业委员开展好各项工作。积极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现和培养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使他们在学会的活动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活动不断增强学会的活力和凝聚力,促进全省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的成长。 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省市、地县的各级学会举办的国际、国内及片区学术交流会议每年都在1.2万次左右,参加人次约180万;全国性的学会和省级学会所举办的学术交流会议在1万次以上,参加人次约140万,其中有相当数量是以学术会议的形式举行的;全国省级以上医学会(含杂志社及区域性会议)每年召开的各类学术会议在1200次左右;2006年度江苏省科协系统统计的各省级学会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达600次左右,参加人员6.7万人次。
江苏省医学会创建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15年2月5日中华医学会在上海成立,1933~1947年,江苏地区陆续成立南京、苏州等8个分会。解放后因为行政区划变更等原因,1962年7月正式更名为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专科分会的组织建制也因西医、中医中药、预防、医院管理等学术团体的合分而有变化。
江苏省医学会召开的学术会议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后学会恢复工作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学会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学术会议的数量较少,会议不收会务费,参加人员只需交住宿费和少量伙食费,其余经费由财政补贴,那时代表名额控制较严。
第二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财政取消了对学术会议的补贴,会议支出主要靠收取会务费和住宿费,取消了对参会代表名额的限制。
第三阶段,20世纪即90年代中后期至今,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会展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式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会议经费除来源于代表所交会务、资料费外,厂商公司的赞助费成为会议经费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江苏省医学会积极组织多层次、多形式、有影响、有特色的学术交流会议近两百次,共征集论文近三万篇,邀请国内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近两千场。不仅使学术会议的学术质量稳步提高,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而且使学术会议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通过学术会议的组织和管理,在政府拨款不断减少乃至取消的情况下,为学会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学会肩负着推进学术发展的重要任务,始终把不断提高学术交流水平,推进学术发展和学术创新作为学会工作的第一要务。目前,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初步形成了以下特点:
(1)会议主题明确,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2)在学术活动中贯穿“继承、发展、创新”这一主线。
(3)学术活动丰富多彩,不断拓展交流空间。
(4)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虽然这些年来,江苏省医学会在学术会议的组织与管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因此现将在组织与管理学术会议方面的一些经验与教训与各位专家和同行交流。
1 举办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
1.1学术会议前期工作
1.1.1 会议征文 ① 会议征集论文的通知一般应在开会前半年发出,通知应明确会议的主题、目的、重点议题和有关要求;② 论文作者应在会议前一个月将论文提交,以便论文评审小组对论文进行认真的评审,决定取舍;③ 征集的论文,除特邀报告外,凡已在其他学术会议或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过的不予录选。
1.1.2 会议合同为了保证会议的顺利开展,会议先期必须实地去考察会场、酒店的实际状况,并与会场、酒店的负责人签订合同,依法维护各方的正当权益。
1.1.3 厂商邀请函在学会宗旨优先的原则下,发放厂商邀请函,邀请相关医药企业参加会议,举办相关医疗器械、药品和试剂等展示活动,结合会议进行新技术、新产品介绍,形成互动、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兼得。
1.1.4 会议通知给全省县以上医院的相关科室主任、已收到的征文作者及对会议感兴趣的相关人员邮寄正式的会议通知,告之会议的具体时间、地址、收费等。
1.2 学术会议组织计划
会议组织计划是有效地协调各个环节,推动学术会议顺利进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组织会议的首要环节。抓住这个环节,就可以提挈全局。所以会议组织计划是会议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会议组织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工作计划。是为了学术会议顺利开展而制定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专家接待计划、会议代表接待计划、厂商接待计划等。一个科学而合理的工作计划是学术会议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2)人员组织计划。通常都采用框图式构架,各项分工、负责人、具体情况等内容都集中在一起,制作一个人员组织计划表。在这份计划中,明确分工,明确各人的职责,以及各分工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让工作人员一目了然。
(3)财务预算计划。学术会议经费主要靠自筹,以会养会,对于会议进行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支出以及可能需要的支出情况做一详细而周密的预算,确保会议经费的正常支出而不会出现亏损的局面。
(4)文件管理计划。会议前期与相关单位签定的合同,在会议过程中的代表收费、住房、餐饮的统计以及会议论文汇编、总结等是会议资料的重要依据。所以对于文件档案的管理,最好安排专人负责。这样不仅可以随时了解会议的进展情况,也为以后查看。
(5)应急计划。它是主办方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也是最难把握的地方,一是因为会议过程中出现的突况有太多的不可预料性,不知如何制定应急计划;另外也在于大多数会议组织者对会议过程中的突况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大型学术会议一般都具有筹备时间长、涉及人员多等特点,在这个过程中难以保证每个人都不出问题、每件事情都进展顺利。所以,一份相对严密的应急计划还是不能少的。
怎样把会议接待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全部考虑到,并且在会议开始前就部署妥当,是会议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认真做好笔记。会议的主要内容、具体时间、地点、日程安排、有关文件、经费预算等事宜的相关环节,会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如果在会议的接待过程中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就可以胸有成竹了。
(2)集思广益。由于一个大型学术会议涉及的方方面面比较多,头绪错中复杂,对于会议现场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准备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每个人并不能保证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进去,所以在这个时候运用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就有可能让前期准备趋于完善。
(3)随机应变。在学术会议的前期就预先做好会议接待人员的培训,不仅使其了解整个会议的相关情况,而且使其掌握一定的技能,模拟一些突发事件,增强应变能力,这样在会议现场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4)及时吸取教训,善于总结经验。由于大型学术会议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为了保证每次会议都顺利开展,及时地整理在以往会议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总结会议中的先进经验就显得犹为重要。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就为我们今后的会议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2 举办学术会议的管理工作
2.1 项目负责人制
现场管理必须由项目负责人统一管理,服从项目负责人统一的指挥和调度,互相配合,才能保证会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才能保证整个会议顺利、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2.2 “角色管理”
我们可以根据会议参与者的角色来分配管理工作,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即安排专人来负责会议现场不同身份的相关人员,最后由项目负责人来统一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协调和控制整个会议现场工作。
①会议组织方:主要包括会议的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等。在会议前期和会议进行过程中,会议的组织各方都需要互相合作、互相协调。②酒店方:主要是指场地的提供者。在整个会议的进行过程中起着配合的角色,以保证会议进行过程中一些基本设备,如舞台的搭建、灯光的安装、音响的调试、开幕式主席台的搭建、会场座位的布置等到位。项目负责人必须做好与酒店负责人的相互协调,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③参会专家方:它是整个会议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是指大会邀请的,在大会上做专题报告的知名专家及相关的特邀老专家,必须安排专人接待,如果会议邀请的专家较多,必须安排多个专人接待,每个专家还须安排相关人员负责专家在会议的整个过程中的接送站、报销、安排住宿、陪同旅游等事宜,以保证每位专家宾至如归的感觉,特别是外省及国外的专家,他们认可会议就成功了一大半。因为会议举办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会议专家对本次会议的认可,因此至关重要。④参会代表方:主要是指参加会议报到的代表。他们是会议的主要接待人员,也是会议参加的主要对象,要安排专人负责好会议代表的报到、登记、住宿等,使每位代表都满意。⑤参会厂商方:主要指参加会议的相关厂商,因为每次学术会议的顺利举行,都离不开厂商的大力支持,如何安排好各厂商的展台布置,营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会议气氛,是至关重要的。 ⑥媒体记者方:主要包括会议邀请的媒体和主动前来采访的媒体。因为每次会议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媒体的参与对于整个会议的效益评估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所以对于媒体方的管理也就理所当然的独立为面了。
总之,在角色的划分上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具体会议的实际情况,根据每个具体会议实际情况来决定划分的具体内容,灵活运用,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学术会议组织与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从医学专业的行业角度出发,做好学术会议的组织管理。协助专科分会的专家做好会议的选题及会议具体内容的安排,使会议既能反映出近年来该学科领域的学术水平,又要把学术会议办成大家知识更新、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大课堂。在各项工作中贯穿“继承、发展、创新”这一主线,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学会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科学化。树立大局观念,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学术创新,在改革中求发展。以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在医学工作者的心目中树立起学会这一权威学术机构的形象,吸引更多的参会者。
正确处理学术会议与产品展示的关系。始终以学术会议的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确保会议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与会议主题有关的专题报告和代表发言、讨论。淡化会议的商业气氛,严格控制到会公司、厂商的介绍时间及介绍内容。
篇7
[关键词]实习基地 建设 作用 生物医学工程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29
一、引言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生产实习是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校外实习基地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生产实习的重要保障。校外实习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建立高质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迅速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动手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提高生产效率[2]。校外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一)校外实习基地的初步选择
长期的实习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频繁更换实习地点和单位是很难深入进行实习教学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搞好实习的先决条件。没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就没有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学计划也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关键[3]。首先是校外实习基地选择原则和要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初步选择原则是要求二级甲等以上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培训、病因与预防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或专科性医院,适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生理信号检测与处理及光电医疗仪器方向) 学生教学实习;医院医疗仪器、设备齐全、技术先进,能满足本科生产实纲的要求,医院重视本科生实习,并有指导本科生实习的责任和能力;交通方便,并能节约实习开支。其次是基地建设与发展目标。教学实习医院要以指导本科生生产实习为核心,把培养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与创新精神。把建设的重点放在生物医学医学工程专业(光电医疗方向),充分利用生物医学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领域的一线工程技术岗位,利用所拥有的先进医学诊断与治疗仪器设备,培育由一线临床技师、工程技术专家组成的实习教学教师队伍,形成以实习促实践教学、以实习巩固专业知识的培养模式。根据以上要求,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和吉林省前卫医院共同制订实习教学,确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实习基地。
(二)校外实习时间的选择
要正确地选择生产实习的时间,需要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因为如果生产实习时间安排较早,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不可能较为全面的分析了解医疗仪器的生产和使用, 更谈不上对某些问题作一定研究。通过实习,学生只能获得局部的认识,达不到实习目的。因此,我们把生产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这时学生已学完了数字图像处理,内容有图像分类、图像编码、图像压缩和增强复原;同时学习了数字信号处理,内容有数字滤波器、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频谱分析等。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已基本结束,即将进入专业理论和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此时他们对仪器的总体构成及各部分的原理有了整体认识和具有对信号处理与分析的能力,并初步掌握了研究医学信号的基本方法和设计医疗仪器应遵循的原则。因此,他们具备了医疗仪器设计及生产过程所必要的基础理论。实践表明,在实习中学生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复习、巩固和综合运用学过的基础理论,实习内容全面、丰富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能够发现新问题,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4]。
(三)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指导工作需要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5]。学院鼓励教师去生产一线,了解实习基地的经营、生产和管理情况,掌握学生生产实习的具体内容。同时,实习基地也应将指导教师定期送到高校进行理论培训,巩固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沿,这样对学生的指导将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也能解决实习基地的知识更新问题。此外,还聘请吉林省前卫医院的优秀员工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教师,指导生产实习工作。实习基地的医学工程或医疗技术人员对实习基地熟悉,基地安排有教学、科研与管理经验的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负责讲解实际操作或维修管理医疗设备时的常见问题,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分析解决。
三、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效果
(一)生产实习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学实习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实习内容根据医疗仪器的分类:诊断类医疗设备包括X 射线诊断设备、CT诊断设备、MRI诊断设备、超声诊断设备、内窥镜检查设备、生化分析设备等(占学时65%);治疗类设备包括电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治疗设备等(占学时25%)。同时,对于设备管理要求了解、熟悉设备的生产许可、安装、维护、报废鉴定等流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等(占学时10%)。聘请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教师,充实实习教学师资队伍,提高了实习效果。实习过程中的实习讲座环节由相关外聘实习教师主讲、指导,通过与学生互动,丰富了学生专业知识面,实习效果显著。如在电诊设备专题讲座中,电诊室陈主任非常重视生产实习的教学工作,热心指导学生实习,为学生现场演示超声诊断设备的使用,并详细介绍超声的成像原理,让大家讨论超声成像的不足及改进的方面。通过专题讲座及现场演示,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医疗仪器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后续的专业课程更感兴趣,更能发现当前设备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提高学习效果。
(二)生产实习的模式
在生产实习模式上,我们特别强调了实习笔记的重要性。在生产实习期间,我们要求学生将每天的实习内容、专题报告的内容、现场观察分析的结论、收集的有关资料等记入实习笔记中[6]。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将实习过程中的笔记整理成实习报告上交。同时还可以有效利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室条件为实习提供硬件支持,扩展实习平台,完善实践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解决实习设备投入不足的而且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实习中将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先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对不理解的问题,可以作为实习重点。这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效果显著。
(三)生产实习的效果
实习基地不单是完成学业的场所,也应成为就业能力培养的平台。利用实习基地资源,提高实习质量与效果,为实习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机会。有的学生可通过实习基地单位的指导老师推荐到医疗器械企业或医院设备管理科就业; 有的学生可通过实习基地这个平台寻求到周边的医疗机构就业。
四、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
(一)生产实习基地对实现实践教学的作用
生产实习基地是承担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各实践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依托[7]。生产实习基地的教学可以突出教学科研和生产的结合。生产实习基地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发挥实践教学功能中也有重要的依托作用。
(二)生产实习基地对教学质量的作用
生产实习基地是与实验室图书馆同等重要的三大关键之一。教学质量的提高与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相辅相成,没有生产实习基地作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成为一纸空谈。
(三)生产实习基地对学生能力的作用
生产实习基地对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学生可将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在生产实习基地的实践中加以验证、综合,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科研,增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生产实习基地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生产实习基地具有理论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功能,它具有四方面的作用。一是德育作用,学生在实习基地实践中接受劳动观念和国情的教育;二是教学作用,实习基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转化为综合能力素质;三是科研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四是服务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服务观念和信息意识等。因此,生产实习基地对提高大学生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革、不断探索,使实习基地对提升实习教学质量切实发挥作用,并满足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基金项目:吉林省基础项目20121006
[参考文献]
[1]李长庚,孙克辉,盛利元.高校理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3)12-14.
[2]周峰.21世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8):164-165.
[3]黄艳秋,于微波.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习基地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1):49-50.
[4]徐超,陈敏,韩效钊,张兴法.工科院校生产实习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2):97-99.
[5]王娟.关于加强本科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90-93.
[6]梁健.工科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85-86.
篇8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密切部门协作,及时沟通情况,根据市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组织实施,保证集中治理活动不走过场。要切实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决不能因为我市出生性别比总体正常,就放松对这项工作的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始终坚持把提高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对性别比治理工作的认识为前提,推进“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标本兼治工作机制”的建立。计生系统内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治理集中行动
1、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宣传活动。坚持“大宣传、大联合”的基本经验和做法,依托新闻媒体、网络、人口学校、人口文化大院等基层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组织相关部门,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密切关注女孩的生存状况,大力营造关心爱护和支持女孩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2、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十项管理制度”,真正把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特别要加大B超的管理和准入,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管理、信息通报制度,出生婴儿分性别统计制度、“三级两全包保服务责任制”、孕情监测随访等项制度的落实,进一步规范预防和治理工作,为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提供制度保障。
3、建立正常的性别比治理机制。人口计生、卫生、统计、公安、药监等部门,要建立出生人口性别统计监测和分析制度,及早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查找和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充分利用计生信息网络,每季度进行一次统计分析,并逐级上报统计监测和分析情况报告。各县区要于每月日前将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性别比情况以文字形式报告市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办公室(电子邮箱:)。
4、加大查处“两非”案件工作力度。对医疗卫生机构、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个体诊所、医药批发和零售企业进行专项检查,依法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坚持明察暗访、专门队伍督查与聘请社会信息员监督相结合,公开有奖举报电话,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发挥群众的有效监督;加强社会监督,集中力量全方位查处典型案件,震慑犯罪。充分发挥跨区域治理协作区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查处“两非”案件的力度。
5、加大对重点部位的整治力度。对出生人口性别比连续三年超出正常值范围的地区和工作基础较差、问题比较突出、举报线索多的地区要重点检查,认真开展统计监测工作,分析原因,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将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三、强化监督,认真开展专项治理集中行动自查活动
各县区要通过听汇报、查阅相关资料、明察暗访等形式,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做到边查边改,有效治理,逐步使全市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步入规范管理轨道。
1、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情况。有关部门是否制定针对女孩和计划生育女孩户的优先优惠政策,是否利用各种媒体和阵地,广泛开展了关爱女孩的宣传活动。
2、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制度和B超机管理情况。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站、个体诊所开设妇科B超检查登记是否规范,施术前是否出具了相关的《临床医学诊断证明》或《产前诊断证明》;对于政策内怀孕因医学需要人工终止中期以上妊娠的,县级计生部门是否依法审查相关证件和证明,是否启用并为其出具了《人工终止中期以上妊娠批准书》;政策外怀孕需要人工终止中期以上妊娠的,乡级计生部门是否启用并依法出具了《政策外怀孕证明》;承担施行中期以上妊娠手术的单位是否在手术前全部查验了每个孕妇的相关证件、证明或批准书;有关工作场所是否设置了固定、规范、醒目的“禁止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标志牌;是否存在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实施人工终止妊娠的违法行动等。
3、信息通报制度落实情况。人口计生、卫生、药监、公安、统计五部门出生人口数量及性别统计数据,是否每年相互通报一次;人口计生、卫生、药监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及违法人工终止妊娠、非法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等违法案件统计制度,是否每半年相互通报一次;人口计生和卫生部门中期终止妊娠手术统计是否每半年相互通报一次。
4、三级两全包保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乡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是否开展了孕情随访服务工作;县乡村干部是否与怀孕二胎签定了包保协议书;是否落实了包保对象孕情监控服务制度,建立并详细填写了《包保对象孕情月访视登记表》等。
篇9
关键词:管理会计;医院;原则;措施
管理会计是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综合体[1]。随着全国医疗体制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大中型医院也开始相继设立了管理会计,那么作为事业单位的医院,其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
一、医院管理会计的工作原则
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一种全局性的经济管理活动。其总目标是促进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从医院业务工作实际出发,医院管理会计的工作原则重点在以高质量、的准确信息服务于经营与管理决策上。
(一)服务性原则
与其它管理会计的职能一样,医院管理会计并直接实施管理,而是为医院领导加强管理、作出决策提供相关信息,这就要求在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时,首先要力求全面系统,要从临床经营、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医院领导和责任单位决策及协调的需要,要具有宏观战略特点;其次要注意可理解性,管理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同于机械性、专业化、程式化的财务会计报表,既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易于被决策者理解,既要以带有分析性、探讨研究性特点,还要立足实际,增强实用价值。
(二)准确性原则
管理会计信息虽不同于以数字为主构成的财务会计报表,要以表述性语言为主,但必须以真实性为生命,首先要准确,不说“过头话”,不作无根据的主观推测,其次要可靠、可核,与其它会计信息并无矛盾,只存在不同的分析判断角度,不存在不同的结果。再次是客观,就事论事,不掺杂着管理会计人员的个人兴趣和偏见[3],更不以迎合领导和其它信息需要者的愿望去作片面分析和断章取义。
(三)实用性原则
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参考消息和“参谋意见”,而是正确决策必不可少、必须采纳,有重大实用价值客观事实。这就要求:一是及时性: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应能够及时满足医院经营管理决策的需要,包括及时产生、及时处理和及时报送;二是全面。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既有来源于本院内部的财务会计资料及其他内部信息,也有来源于医院外部的诸如政策、环境、其它医院、本校其它部门的信息;三是稳健。管理会计人员在处理及提供信息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除所提供的信息本身要求真实、客观外,还要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诸多因素,包括时间、政策、环境等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
二、管理会计产生效能的保障措施
(一)争取医院主要领导的重视
管理会计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医院是否设立管理会计,取决于医院领导对管理会计的了解与认识,管理会计对医院经营管理能产生多大的促进促进作用也要看医院领导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信息也难以体现出真正的价值,要争取医院领导重视,管理会计必须通过比较,将其有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因而,是否设立管理会计,则取决于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观念更新,而管理会计信息是否有助于加强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单位经济效益要靠管理会计以各种方式充分展示其应有的价值,只有得到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才能够使管理会计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普及应用。
(二)完善机构,加强制度化管理
为确保管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必须在单位内部建立起与财务会计部门平行的管理会计部门。为防止机构繁多,便于协调工作,组建的医院管理会计科可与财务科合署办公,但管理会计科必须配备初具管理会计知识的干部和会计人员,并由院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考核评价单位管理会计师的工作业绩。
(三)明确工作重点
管理会计部门人员要经常列席部分院级工作讨论会,做好医院经营财务专题分析定期,按时提交分析报表、专题报告、项目预测分析、评价、建议等等。主要包括:(1)固定资产投资合理性分析。针对近几年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回顾和再评价,对银行信贷投资效益进行分析,对今后医院基本建设立项进行评估论证。(2)医院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通过对各科室实际人员费用及材料消耗的统计分析并制订出合理的消耗指标。(3)物资采购预测和决策分析。医院每年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采购资金额巨大。(4)管理会计要事前做好预测分析工作,制订资金使用计划,有效地避免任何盲目的设备采购和药品库存积压等问题的发生。
(四)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素质高低来体现的。素质系指会计人员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价值观和职业水准。它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掌握现代科学管理、数学、预测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了解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一是可以从医院现有财务人员中培训专业管理会计人员,通过参加相关培训,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二是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专业队伍,为推行医院管理会计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玉明.高级管理会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6).
篇10
近年来,北京城市人口规模呈现快速膨胀趋势,城市资源承载和运行保障压力不断加大。“努力遏制人口无序过快增长”已被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列为未来五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市长郭金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人口调控管理”,“抓紧研究制定人口有序管理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首都北京调控人口规模箭在弦上,市民瞩目,全国关注。
常住总人口已突破2020年的控制目标
“如果将驻京部队、在社会上散居未登记的和短期从外地来京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就医疗养的流动人口估算在内,北京流动人口的总量已超过1000万。”
2010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和北京市政协常委会相继组织专题调研组调研北京人口规模问题,并就此提出专题报告,记者采访相关人士了解到,依据这两个专项调研,北京人口规模快速膨胀具有四大表现。
一是常住总人口已突破2020年的控制目标。
相关调研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总数为1972万人,已经突破了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确定的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更大大突破了北京“十一五”规划末常住人口1625万人的控制目标。
二是流动人口总量估算已超过1000万。北京快速增长的主要是流动人口“十一五”前四年流动人口增量逐年加大,共增加151.8万人,年均增长37.9万,占常住人口增加总量的69.9%。如果将驻京部队、在社会上散居未登记的和短期从外地来京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就医疗养的流动人口估算在内,北京流动人口的总量已超过1000万。
从登记就业情况看,北京流动人口登记为“已就业”的占57.4%,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建筑、制造、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以及居民服务等行业。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有305万人,占已就业总数的69.7%。
从居住分布看,流动人口在北京城市核心区已经处于饱和并相对稳定的状态,主要集中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发展新区,这两个功能区的流动人口占登记总数的88%,而且发展新区的流动人口逐年加速增长的趋势明显。
流动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有726.4万人,占95.1%;居住时间超过五年的有123.2万人,占16.1%;举家迁移的比例逐年提高,达到41.2%。
三是户籍人口快速增长。《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2020年北京户籍人口控制目标为1350万人。2009年底,北京户籍人口为1246万人。近年首都户籍人口快速增长,平均每年增长约16万人。如果继续按这个速度增长,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2020年的户籍人口控制目标。
四是加速增长的趋势十分明显“十一五”前四年,北京年均增长54.3万人,比“十五”期间年均多增近20万人,加速增长的趋势十分明显,特别是前两年每年增加超过60万人。如果不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势必达到2300万人,2020年势必突破2500万人。
超过资源承载极限?
“专家分析,单就解决垃圾填埋问题,从2011年到2020年,北京将需要3200亩土地。”
目前的人口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北京环境资源的承载极限,致使水、电、气、热、煤的供应常年紧张,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粮、油、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绝大部分靠从外埠调入,稳定保障供给的难度很大。
首先,目前的人口增长与有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矛盾尖锐。资源供给增量有限给北京市城市运转带来很大风险和不确定性。以水资源为例,北京市年均可利用水资源仅为26亿立方米,实际年均用水约36亿立方米,超出部分靠消耗水库库容、超采地下水以及应急水源常态化维持,仅2000年至2007年全市就累计超采地下水56亿立方米。由于人口快速增长,生活用水已占用水总量的44%,如果人口持续膨胀,南水北调的水量将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吞噬。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因工程进度问题给北京供水的时间从2010年推迟到2014年,加上北京连续12年干旱导致可利用水资源量大幅衰减,以及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增长加速带来的用水刚性需求,北京的供水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
其次,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压力空前。北京道路拥堵日益严重、公共交通不堪重负;生活垃圾处理困难。在义务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就业服务诸多方面,对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滞后,带来许多社会矛盾。
以垃圾处理为例,人口快速膨胀使生活垃圾大增。2009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669万吨,日产生量1.83万吨,但全市垃圾处理能力仅1.27万吨/日,缺口较大。北京目前的垃圾处理结构不尽合理,主要以填埋为主,焚烧和生化处理比例很低。按照现在垃圾产生量和填埋速度,全市大部分垃圾填埋场将在4-5年内填满封场,由于垃圾焚烧设施建设缓慢,北京目前深陷“垃圾围城”窘境。专家分析,单就解决垃圾填埋问题,从2011年到2020年,北京将需要3200亩土地。
外地人购房需求旺盛成为助推北京房价猛涨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2005年-2009年全市成交商品住宅中,外埠个人购买的26.6万套,占32.3%。
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入托入学加剧了北京的“入托难”“入学难”,北京的教育资源被大量占用。2008年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流动人口子女有41.8万人,占北京学生总数的40%。部分区县教育支出的一半用于流动人口的子女。
三是给社会稳定带来压力。在一些流动人口聚居的地方,居住环境恶劣,安全缺乏保障,无照经营、“黑车”营运、制贩假冒伪劣商品、非法行医问题多发。北京流动人口登记状态为已就业的只约57.4%,一部分流动人口因工作不稳定、生活没保障而成为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北京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治安隐患严重。2007年全市共打掉以地缘纠合的流动人口犯罪团伙870个,同比上升33%。全市流动人口涉案数由2001年的35314件增加到2008年的56098件,占全市案件的比重由71.4%上升到89.5%。
流动人口增长最快
“北京人口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应从户籍人口为主转为以常住人口为主,调控管理手段也需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为行政、经济、法律、社会等手段综合运用。”
以户籍人口为例,中央、军队和北京市三大系统进京户口审批机制缺乏制约。单位、部门之间彼此独立,进京准入条件不统一,且进京户口均自行决定,造成审批进京人数规模较大,造成户籍人口规模调控困难。
相关调研报告分析,北京人口规模快速膨胀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首先是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是大势所趋;其次,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本地新增劳动力无法满足需求,流动人口来京就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再次,北京集中了全国优质的经济、教育、医疗、文化、行政资源,就像一条巨大的吸水龙把全国各地各种需求的人吸引过来。
此外,相关人士表示,北京人口快速增长还有一些自身的深层原因。比如认识问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相关人士透露,从他们调查的情况看,“对于首都人口规模调控这一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各级领导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一些部门和地方没有将调控人口规模摆上重要位置,处于目标游移不明,政策导向不一,甚至放任自流、无所作为的状况。”
其次是协调问题。相关专家表示,以户籍人口为例,中央、军队和北京市三大系统进京户口审批机制缺乏制约。单位、部门之间彼此独立,进京准入条件不统一,且进京户口均自行决定,造成审批进京人数规模较大,造成户籍人口规模调控困难。
此外,调控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专门研究人口问题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陆杰华表示,北京调控人口最难的是对增长最快的流动人口缺乏调控手段。北京人口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应从户籍人口为主转为以常住人口为主,调控管理手段也需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为行政、经济、法律、社会等手段综合运用,提高调控的能力。
直面难题,指标调控
“居住证如果与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养老、户籍、教育、医疗、计划生育等政策结合起来,就会具有调控管理流动人口总量的实际功能。”
专家分析,北京对进京指标的控制无疑会进一步收紧,不排除指标在一个时期逐年递减,外地户口进京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这一点已得到北京有关部门初步证实。
在北京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均旗帜鲜明地提出对人口进行总量控制,并提出了基本原则和思路。
相关人士透露,这次调控既针对户籍人口也针对流动人口,既强调总量控制也强调优化结构“直面难题,力求实效”。
一是实行户籍指标调控“以指标管人”。北京市明确提出“坚持总量控制、优化结构,在严格执行准入政策同时,实行户籍指标调控。合理配置进京户籍指标,优先解决好符合首都发展需要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落户需求。”
如何确定“指标”,这些指标又如何“合理配置”并确保不被各个系统突破,“优先解决”的具体对象如何界定,这些目前还没有答案。但专家分析,北京对进京指标的控制无疑会进一步收紧,不排除指标在一个时期逐年递减,外地户口进京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这一点已得到北京有关部门初步证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祖德透露,今年对户籍进京不会出台具体的数量控制指标,“不过人数上会延续逐年降低的趋势”,将着重提升引进质量。
二是研究实施居住证制度“以证管人”。北京过去对流动人口的调控缺乏有效手段,准确统计流动人口也很难。这次明确提出,以居住证为载体,按照“来有登记、走有核销”的基本要求对流动人口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居住证制度究竟如何设计,与暂住证区别何在,对获得居住证是否设立“门槛”(比如在京常住多少年),对居住证发放是否像车牌一样实施总量控制,拿到居住证可享受哪些权利和需要承担什么义务,拿不到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如何在北京生存(比如是否不能租房买房、不能就业),相信北京的流动人口都期待尽快揭晓谜底。
- 上一篇: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
- 下一篇:人工智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