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腮腺炎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4: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性腮腺炎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银黄注射液 注射用丹参 利巴韦林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作者以银黄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41例于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及银黄注射液肌注治疗41例进行比较,发现两组疗效明显不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两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共82例,均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流行性腮腺炎》①诊断标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8.3±2.9)岁,入院前病程(3.5±1.5)天;对照组中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龄(9.0±2.6)岁,入院前病程(3.6±1.6)天,均有发热,最低38.1℃,最高40.3℃;耳垂下腮腺肿大,单侧47例,双侧35例;同时有舌下腺肿大5例;同时一侧或双侧颌下腺肿大12例。合并有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等均不严重的消化道症状,无腹泻,意识障碍及惊劂。82例所做的三大常规检查,血WBC61例为(4-10ⅹ10⒐∕L),21例为(10-12ⅹ10⒐∕L),分类淋巴细胞在50%-70%,中性粒白细胞在40%-60%范围内,大便和尿常规检查均未见任何异常。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脑炎未列入该组治疗对比观察范围中。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治疗,利巴韦林注射液10㎎/kg.d稀释于5%或10%葡萄糖液100-200cc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静滴,用量均以10ml稀释于5%或10%葡萄糖液100-200cc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银黄注射液2cc肌注,每日一次。两组患儿所用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均相同,用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72小时内,升高的体温降至正常,腮腺肿大及疼痛,甚至消失;有效: 治疗72小时内, 升高体温有所缓解但未降至正常范围内, 腮腺肿大及疼痛减轻;无效: 治疗72小时后,升高的体温未见好转,腮腺仍然肿大及疼痛,甚至反而加剧.
1.4统计学处理
方法采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不同,治疗组显效果35例(83.3%),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显效26例(61.9%),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8.6%).两组经统计学处理,采有x2检验,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性.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3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对于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①指出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对症治疗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干扰素可降底热度和缩短热程,对腮腺肿大的消退无明显效果,这些近似消极的治疗措施便反应出对于该病目前确实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目前比较好的办法便是推广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以减少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但它并没有明显消灭该病,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我们目前尚应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便使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更快,亦更安全的痊愈,从而减轻患儿的病疼.
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时,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及干扰素,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药物,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这些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易引起粒细胞下降等②
近年来临床上应用中成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报道逐渐增多,如:陈皋③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确切.
本文作者的临床应用观察发现银黄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确实可靠.银黄注射液主要成份为金银花,黄芩,为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的作用,方中金银花含绿原酸,异绿原酸均具有解热抑菌作用,黄芩含有黄芩苷、黄芩素,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脓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大肠埃稀菌、铜绿假单胞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此外本药具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作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均具有直接抑制的作用。本药可增强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的作用,抗变态反应,抑制抗体与IgE结合,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④。丹参由丹参和降香的水溶性的提取物制成,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作用,能抑制炎症细胞介质释放,有抗炎作用,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调节免疫状态,保护细胞,促进细胞再生⑤。因此其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作用,能抑制炎症细胞介质释放及抗炎作用,再加上所联合的银黄注射液能抑制或杀灭病毒,提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能力并增强肌体免疫力。这样一来银黄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时便起到协同作用,因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因此本临床疗效的观察,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出现,从而使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能更快更安全地痊愈,因而减轻患儿的痛苦.由此可见银黄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756—759
[2] 戴德银《实用新特药手册》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002
[3] 陈皋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腮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海南医学》2008 19(2)2020
篇2
【关键词】 腮腺炎/诊断; 喜炎平/治疗应用; 传染病; 儿童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以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本院采用喜炎平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03~200810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患儿120例,其中男69例,女51例,男女之比1.35∶1;年龄2~12岁,平均7岁。病程10~14 d,腮腺肿胀1~3 d达高峰,持续4~5 d后逐渐消退而恢复正常。12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病情分布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病前3~4周内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有在流行地区活动史。(2)多急性起病,常有非特异性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1~2 d后腮腺迅速肿大,通常先一侧肿大,2~4 d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压痛。局部皮肤发亮但不红,表面发热但不化脓。腮腺管口早期可有红肿,但挤压无脓汁。颌下腺或舌下腺可同时或单独受累[1]。(3)末梢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2]。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60105),1~2 mg/kg肌肉注射,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板蓝根冲剂,每次10 g,每日3次。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9.0统计系统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u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主要症状体征(发热、头痛、咽痛、腮腺肿大)在
2.2 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喜炎平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au=2.63,4.56,6.75,4.32,均P
2.3 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喜炎平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 见表2。表2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4.62,P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托儿所、幼儿园易造成暴发流行。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的单股RNA病毒,病毒首先侵入口腔黏膜和鼻黏膜,在上皮组织和脸部淋巴结中大量增殖后进入血循环,经血流累及腮腺等组织,并在其中增殖,进一步波及其他脏器[2,3]。1岁以内婴儿由于体内尚有获自母体的特异性抗体,因此发病者较少。主要病理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腺体充血发红,附近淋巴结充血肿胀,有发热、头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4]。喜炎平注射剂的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具有清热解毒的药理作用,显著地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局部胀痛,减少并发症,利于病情恢复。
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在临床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观察表明,喜炎平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其缓解发热、头痛、咽痛、腮腺肿胀等临床症状的作用优于对照组,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副反应。因此认为,喜炎平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高军,汪勤,吴振山.现代传染病诊疗规范[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295.
[2] 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671.
篇3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治疗;腮腺;放射损伤
中图分类号:R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2
中晚期鼻咽鳞癌患者首先治疗方法即是面颈联合野放疗,但由于鼻咽部的解剖位置及其周围淋巴结分布的特殊性,其射野设计复杂[1]。既要满足肿瘤致死计量的要求,又要考虑保护脊髓、脑干、晶状体、视神经等重要器官,而在放疗过程中腮腺被包含在放疗野中,因此腮腺的放射损伤及其各种继发病变极为常见,且多年来一直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2]。为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设计多种放疗方式,现将我院接受面颈联合野放疗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受损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治疗接受中晚期鼻咽鳞癌面颈联合野放疗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65例,女33例,平均年龄(40.2±7.4)岁。所有患者均经鼻咽活检病理证实,其中低分化鳞癌72例,未分化鳞癌26例。根据"1992年福州会议推荐的分期标准,其中Ⅲ期61例,Ⅳ期37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放射治疗,并且既往无慢性腮腺炎病史。
1.2 分组
根据放疗方式不同分为:CF组,常规分割放疗,共34例;LCAF组,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共32例;IMRT组,强调适形放疗,共32例。三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分期、既往内科疾病史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 放疗方法
普通放疗采用60Co放疗机(山东新化制造),1.25MeV的γ线,直线加速器(VARIAN.美国制造)的6MV的X线为放射源。所有患者取仰卧位,全程都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面罩固定,鼻咽鳞癌原发病灶应用等中心放疗技术治疗。根据病人临床症状结合和CT扫描所示的病变范围,采用低熔点铅挡块遮挡不规则野。首先采用双侧面颈联合野照射,剂量为36-38Gy,配合下颈及锁骨上前切线野;然后缩小成不规则耳前野,注意后界要避开脊髓,下界视口咽侵犯情况决定上移情况。下颈锁上切线野的上界则升高至同侧耳前野下界相接,可以配合鼻前野照射到根治量。看颅底有无骨质破坏,若颅底骨质无破坏的,则上界即颅底线;如果颅底破坏,上界视肿瘤累及情况向外扩张1cm。如肿瘤侵犯其他部位,则各野边界至少在肿瘤外1cm以上。
具体放疗程序:①常规分割:照射总量为70Gy,2Gy/次,35次,每天1次,每周5天;②后程加速超分割:先为常规分割照射,35-38Gy,再用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30-35Gy,26-28分次,疗程为18-21天,1.35 Gy/次;③调强适形放疗(IMRT):采用全程、静态、非共面IMRT,2Gy/次,72Gy,5次/周。
1.4 急性放射性腮腺炎发生情况
在放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有唾液量减少,质变绸,腮腺疼痛和明显压痛、迅速肿大等,并需要排除其他相关的疾病,即可诊断急性放射性腮腺炎(acute radiation parotiditis, ARP)。
1.5 腮腺静止性分泌功能测定
每次放疗结束后测定,采用Chilla提出的标准、方法和步骤。要求患者至少禁饮食4h,不漱口,在下午进行测定,收集唾液用导管法,计时16分钟。用导管法再次收集2次另一侧腮腺分泌的唾液,采用二者的平均值计算。正常值为0.3-2.5ml/min,少于0.3ml/min为分泌减少,多于2.5ml/min为分泌过多。
1.6 溶菌酶及唾液淀粉酶的测定
唾液淀粉酶采用常见的碘-淀粉比色法测定,用波长为650nm的分光光度计,试剂盒用北京中生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唾液标本溶菌酶运用酶-底物比色法测定,用波长为420nm的分光光度计,所用溶酶小球菌底物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提供。
1.7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检验,计量资料采取组间t检验方式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方式检验,以P
2 结果
IMRT组的急性放射性腮腺炎发生率以及静止性腮腺分泌率小于其他两组(P
3 讨论
唾液腺的正常分泌量为0.5ml/分钟,而腮腺分泌的量占60-65%。目前,临床上较多见的放射治疗对腮腺引起的损伤,是X射线和γ射线的直接和间接电离辐射引起的。电离辐射可以引起细胞分裂延迟以及部分细胞死亡,而腮腺是人体对于放射线较为敏感的器官[4]。研究显示,腮腺被照射后几天,快的被照射后几小时其唾液的分泌的量、唾液的性质及成分就开始发生了变化,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口干症状。唾液量的变化表现为刺激后分泌唾液和基础状态分泌唾液的流量率明显下降。唾液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分泌涎液的化学性状的改变物理性状的改变,如黏稠度增加、pH值下降以及所含的一系列生化成分改变[1,3]。
放射治疗电离辐射对腮腺的影响,早期最常见的表现为急性放射性腮腺炎,后期较常见的为腮腺组织纤维化和慢性腮腺炎,分泌功能不同程度受损。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口干舌燥,腮腺肿大、疼痛、质地较硬,但多数患者呈现慢性腮腺炎表现,初期自觉唾液增多,以后逐渐减少并出现明显的口干症状,同时伴有口腔黏膜充血、水肿[5,6]。
急性放射性腮腺炎给患者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带来痛苦的时间较短,而放射治疗引起的腮腺分泌功能显著下降或完全丧失,则会引起唾液量明显减少,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和唾液淀粉酶都会相应下降,唾液的杀菌抗菌、消化、溶酶、以及清洁等功能会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免疫能力的降低和口腔内残渣堆积使口腔菌群失调,变形链球菌聚集牙面,引起急性根间周炎和猛性龋的发生率明显增多,这些都能诱发并加重软组织和骨组织的坏死[7,8]。
由于放疗过程中腮腺被包含在放疗野中,因此腮腺的放射损伤及其各种继发病变极为常见,目前已经有一些相关研究报道[9,10],为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三种放疗方式对于患者的急性放射性腮腺炎发生率、静止性腮腺分泌率、唾液淀粉酶以及溶菌酶的影响。有学者报道[11],三维适形放疗方案中,腮腺的平均照射量明显低于常规照射量且不超过其耐受量,从而大大降低了患者腺体功能的损伤和口干的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适形调强IMRT技术,即在照射方向上,照射野的形状与靶区的形状完全一致,而且要求靶区内与表面诸点的剂量率按照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适形调强IMRT技术的高剂量区与靶区的三维形状的适合度较常规放射治疗高,减少了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照射,导致靶区处方剂量的提高和周围正常组织的并发症减少。由于靶区剂量的提高,导致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提高,必然减少肿瘤的远处转移率,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谢颖聪等[12]报道,IMR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2年的局部控制率明显高于常规放疗组,说明了保护腮腺并不影响肿瘤的控制率。IMRT通过勾画靶区避开部分腮腺,减少腮腺的照射量,提高肿瘤靶区的照射计量,明显减少并发症,且临床能有效评估腮腺的分泌功能。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鼻咽癌患者,有条件者应首选适形调强技术放疗。远期疗效如何,还有待于更多的学者提供更多的资料和投入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洋,陈穗保,蔡长青.不同放射治疗方式致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损伤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7):432-434.
[2] 白永瑞,章英剑,王景,等.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腮腺功能的变化[J].中国癌症杂志.2010,11(1):55-58.
[3] 杨蓓蓓,王谨,钟仁明,等.CBCT研究鼻咽癌IMRT治疗中靶区腮腺的变化,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1-15.
[4] 卢泰祥,赵充,何中琴,等.4例复发鼻咽癌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2003,25(8):386-389.
[5] 何霞云,章英剑,应红梅,等.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腮腺功能的动态观察[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9,36(03):58-60.
[6] 张明霞,孔令玲.鼻咽癌调强放疗后近期腮腺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肿瘤学杂志.2010,20(06).
[7] 张伟光,樊卫,冼超贵.SPECT腮腺显像对鼻咽癌放疗后腮腺功能损伤测定的价值.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0,15(5).
[8] 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保留残腔与缝合残腔的临床疗效对比[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5,5(1):15-16.
[9] 周雨霏,邓晓琴.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研究现状[J].中国肿瘤临床.2007,36(09):141-143.
[10] 张学成,石梅,肖锋等;鼻咽癌调强放疗腮腺功能恢复与剂量-体积关系的探讨.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28(03).
篇4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临床表现以腮腺的非化脓肿胀、疼痛,伴发热为特点。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还可侵犯多种腺体、神经系统、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我们自2003年2月~2007年2月,应用中药制剂云南白药气雾剂结合西药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45例,与单用利巴韦林治疗的42例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45例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13岁。其中发热、疼痛伴单侧腮腺肿大者28例,发热、疼痛伴双侧腮腺肿大者17例。对照组42例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4~16岁。其中发热疼痛、伴单侧腮腺肿大24例,发热、疼痛伴双侧腮腺肿大1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有发热,一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以耳垂为中心,触之有轻度压痛,腮腺管口红肿。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外喷肿痛腮腺局部,然后将无菌纱布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喷湿后,外敷肿痛腮腺局部,每日3次。并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每公斤体重1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如上法。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显效:发热、疼痛、肿核消失;有效:发热、疼痛消失、肿核消失缓慢;无效:各症状均无明显缓解。
3.2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4例,无效5例,其中2例并发炎,总有效率88.1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 病案举例
方某,男,8岁。2006年10月19日初诊。因“发热、头痛,双侧耳上腮部肿痛2天”就诊,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感头痛,后感两侧腮部疼痛,咀嚼时更加明显,自予阿莫西林胶囊、感冒清日服,药后诸症无好转。诊见急性热病容,测体温39.1℃,咽喉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侧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触之有轻度压痛,腮腺管口红肿,颈软无抵抗,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无触痛。舌质黯红、苔薄黄,脉浮数。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治以云南白药气雾剂外喷双侧腮腺局部,然后将无菌纱布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喷湿后,外敷肿痛腮腺局部,每日3次;利巴韦林注射液1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天,嘱多饮水,忌辛辣。复诊,无发热头痛,双侧腮部肿痛不明显。查体:体温36.7℃,咽红,双侧腮腺略肿,无触痛。续予云南白药气雾剂如上法外用2天,患者痊愈。
篇5
【关键词】腮腺炎病毒;全身性感染;肝脏损害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damage of multiple gland and organ by paramyxovirus
WANG Cui-xiu,LIN Chun-xiu.Wendeng Central Hospital,Shandong,Wendeng 264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vaded organ of paramyxovirus.Methods Study clinical data 411 severe cases from the total 2965 mumps.Results Each of 411 cases suffered one or more than one organs change,including brain,meninx,pancreas,spermary,heart,liver,kidney,brest,joint,mesentery lymphatic,thyroid,tonsil,bronchus,lung etc.51 hepatic damage.Conclusion Mumps is a systemic disease that paramyxovirus invade multiple gland and organ,not only parotid gland.
【Key words】Paramyxovirus; Systemic infection; Multiple gland and organ sufferd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脑膜脑炎、胰腺炎、卵巢炎、炎临床上较常见。在近5年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流行性腮腺炎还易合并肝脏受损。为了探讨腮腺炎病毒对人体其他器官的影响,我们对流行性腮腺炎住院患者观察治疗,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1年2月至2005年11月,我市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其中2001年3月至2001年6月、2001年12月至2002年5月、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有较大的流行,其余时间为散发流行。大流行时幼儿园、中小学校常集体发病,各学校、幼儿园呈此起彼伏式发病,造成学校停课。也有家庭成员轮流发病。我市6万人口,有2965例患者来院就诊,其中病情较重的411例患者住院检查,观察治疗。其中男289例,女122例,年龄5个月~80岁。
1.2 观察方法
1.2.1 记录症状与体征,包括发热、乏力、周身不适等全身表现;头痛、恶心、呕吐、颈抵抗、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卵巢、肿大等生殖系统症状;进食、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咳嗽、憋气等呼吸道症状;观察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肿大情况及腹痛情况,注意腹痛的性质和部位,如右上腹、中上腹、脐周和下腹部,密切注意体温和脉搏的变化。
1.2.2 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1.2.2.1 实验室检查,将实验室检查列为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清酶、心肌酶、淀粉酶、甲功及胰功能,头痛、呕吐、颈抵抗者注意脑脊液检查,抽搐者配合脑CT检查,咳嗽憋气配合X线检查,肝功异常者进行病毒学检测。
1.2.2.2 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选择性行心、肝、胰、脾、肾、卵巢、彩色多普勒检查,心电图检查和X线检查。
1.3 治疗方法 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1.3.1 一般治疗 执行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酸、甜食物和饮料,保持口腔清洁。
1.3.2 抗病毒治疗 儿童选用炎琥宁,成人选用炎琥宁或利巴韦林入液静脉滴注经济条件允许时可选用凯因益生或因特龙治疗,配合其他抗病毒口服药。
1.3.3 对症治疗 发热时物理降温或给退热剂,头疼、呕吐、颈抵抗、抽搐、谵妄者给甘露醇脱水治疗,食欲不振、恶心时给保肝药物治疗,咳嗽时给止咳药,肿胀时卧床休息,避免下垂使肿胀加重,局部冷敷减轻症状。
1.3.4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对高热不退,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卵巢炎、胰腺炎、肠系膜淋巴腺炎、肺炎、支气管炎者选用氢化考的松入液静脉滴注。
1.4 统计学处理 根据资料采用EXEL建立数据库,简捷方式计算均数。
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评估各器官功能状况,相关临床症状见表1。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诊断。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所查腺体或器官实质回声均匀,体积稍大。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改变或Q波出现。胸部平片示肺纹理增重,或有片状阴影或广泛浸润。肝功异常51例,选择放免法查甲、乙、丙、戊、庚 CBV EBV病毒,1例结果异常,即:HBsAg阳性,Pre-S2阳性。除此,我们还发现1例全身皮疹患者。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成年人。本病为世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人群对腮腺炎病毒普遍易感,本课题中年龄最小者5个月,最大者80岁,大部分为6~16岁,男多于女,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及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免疫,本病的发生率已大大下降[2],我市近5年来呈流行发病,且呈区、域、城市、乡村逐步蔓延发病。
腮腺炎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副粘液病毒属的单股RNA病毒。病毒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和睑部淋巴结中复制,然后进入血流,播散至腮腺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腮性炎和脑膜炎,病毒再次复制后再次侵入血流,并侵犯第一次病毒未累及的器官。因此临床上出现不同器官相继发生病变。有研究证实腮腺炎病毒在多种内脏器官的上皮细胞中复制[1],腮腺炎是一种系统的、多腺体、器官损害的疾病。
目前公认腮腺炎病毒可同时累及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脑膜、胰腺、卵巢及。本研究发现有少数还可引起肝脏损害等。提示我们临床工作中,重视各种疾病的临床观察和适当的实验室检查。我们对411例患者合并其他器官损害诊断明确,治疗合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小儿腮腺炎;普济消毒饮;双嘧达莫;西咪替丁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2-203-02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成人中也有发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临床上分成病毒性和化脓性两种类型,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病征,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1]。常引起脑膜炎、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2],严重者部分合并症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较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特效治疗,多采用一般的护理、隔离和抗病毒治疗。本研究中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小儿腮腺炎48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于我院门诊部诊断治疗的小儿腮腺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4~15岁,平均7.5岁,病程1~6 d,平均3.7 d;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4~16岁,平均7.7岁,病程1~5 d,平均3.4 d。所有患儿均符合《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并经过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双嘧达莫(灵宝市豫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41022637)1 mg/kg,1天3次,口服;西咪替丁(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H12020498)10 mg/kg,肌内注射或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1天2次;同时补充维生素C,发热>38℃者给予退热药对症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中药普济消毒饮加减。药物组成:黄芩6 g,黄连6 g,柴胡3 g,桔梗3 g,板蓝根9 g,薄荷3 g,甘草6 g,玄参3 g,连翘3 g,马勃3 g,牛蒡子3 g,升麻3 g,陈皮3 g,僵蚕3 g。1日1剂,水煎2次,分2~3次服。
1.3 疗效标准[3]
痊愈:患者用药3 d后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并发症;有效:用药3 d后体温下降,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并发症;无效:用药后体温不下降,腮腺肿痛及头晕、头痛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有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 结果
治疗3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痊愈总有效率75.00%。两组患儿总有效率上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经口鼻进入体内,在上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繁殖产生毒血症,然后进入腮腺,引起腮腺的非化脓性肿痛、发热,且可延及全身多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等器官而引起相应的并发症[4-5]。尤其在冬春季节常见多发,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目前,国内众多文献报道表明我国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较为严重,已成为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6]。
西医治疗本病多采取抗病毒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但由于腮腺炎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措施,且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无效,故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及对症处理。
在祖国医学中,流行性腮腺炎属于温病“痄腮”的范畴,《温病条辨》中又称之为大头瘟、蛤蟆瘟。其病因为外感风温邪毒,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脉,致使局部气血瘀阻而肿胀,郁而不散,结于腮部,临床常见瘟毒夹肝胆之火与阳明经气分之热蒸腾于外之症状,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表现[7]。火热之邪循经上扰,而致气血郁滞,不通则痛,故“清热泻火解毒,软坚消肿散结,行气活血止痛”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法则[8]。
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乃清热解毒、疏散风邪,经历代验证的治疗“大头瘟”之要方。方中黄芩、黄连可清热泻火,祛上焦热毒;连翘、薄荷、僵蚕等性味辛凉,散热祛邪;牛蒡子、桔梗、升麻清利咽喉,解表祛风,解毒消肿,并引诸药上达头面,直达病所;玄参、马勃、板蓝根、甘草可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9]。全方诸药合用,起到了良好的清热解毒泻火、消肿散结止痛的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中西结合治疗小儿腮腺炎较之对照组取得显著疗效。西药抗病毒作用明显,见效快,中药滋补,在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提高患儿抗病毒、抗感染作用的同时,直达病根,且经济实惠。中西结合,标本兼治,使得患儿症状能够迅速消退,恢复正常机体免疫功能,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更易于患儿及其家属接受,适于推广。
[参考文献]
[1] 蒋景华.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238.
[2] 董丽滨.柴胡葛根汤为主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31(6):523.
[3] 徐华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1):4668.
[4]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49-750.
[5] 段恕诚,刘湘云,朱启.儿科感染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5.
[6] 霍春辉.流行性腮腺炎123例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547-548.
[7] 田效信,伊文琪.小柴胡加石膏汤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7例[J].河南中医,2006,26(9):8.
[8] 王超群.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3,9(1):37-38.
篇7
【关键词】中药膏;外敷;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199-01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痄腮”。冬春季易发,多见于5-10岁的儿童。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多数起病较急,腮腺部位疼痛逐渐加重,可双侧或单侧受累,以耳垂部为中心逐渐肿大,边缘不清,皮肤发亮,无化脓,触痛。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间,在常规给予抗病毒、抗炎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制中药膏外敷治疗240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240例门诊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中,随机分为自制中药膏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5例,男79例,女46例,年龄3-6岁39例,6-12岁71例,大于12岁15例;对照组115例,男78例,女37例,年龄3-6岁42例,6-12岁61例,大于12岁12例。两组均无头痛、腹痛、呕吐、抽搐等腮腺脑炎、颌胰腺炎、炎等腮外并发症。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
2 具体方法
2.1 治疗方法:对照组:仅用常规抗炎、抗病毒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抗炎、抗病毒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加自制中药膏局部外敷。把自制中药膏均匀涂在双层纱布上厚约2 mm,外敷于患处,面积略大于病损处,覆盖2-3层纱布宽松包扎,热痛明显者加适量冰片。每日换药1次;2次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局部肿胀情况。
2.3 疗效标准。痊愈:治疗1个疗程,疼痛症状消失,局部红肿消失,皮肤颜色正常。好转:治疗2个疗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皮肤红肿热痛未完全消退。未愈:治疗3个疗程,局部炎症仍不见好转,亦无加重,疼痛无缓解。以治愈+好转统计有效率;以局部红肿消退,自诉疼痛明显减轻时间为药物起效时间。
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4 讨论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祖国医学认为系风温疫毒所致,病邪经口鼻入肺胃,移热于肝胆,蕴积不散,聚积成痰,致腮腺热肿痛。好发学龄期儿童,以冬春季多见,治疗上应用常规抗炎对症处理,但症状体征消失较慢。依照中医学活血化瘀、肿消痛止的原理,加敷自制中药膏。其药物组成有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天南星、天花粉、厚朴等,诸药研成细粉过100目筛,凡士林500 g加热成液体状,徐徐加入药粉100 g调成20%的膏状,冷却后即成自制中药膏。主要用于外伤、疖肿、感染及各种注射后引起的局部红、肿、热、痛。其药理作用以南星通络散结、消肿止痛为主,辅大黄、姜黄以泻火祛热瘀,佐天花粉、白芷、黄柏、厚朴以清热祛湿、散痰结,敷之顿觉清凉舒适之感。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单用西药治疗,症状及体征消退慢,加用自制中药膏外敷可提高疗效。外敷时通过皮肤、毛窍的渗透、吸收引起局部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循环而改善瘀血、水肿及炎症反应,而且此药有明显的清凉、镇痛作用,因此,在临床上非常适合局部局部炎及周围组织损伤的防治,我们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疗程,并发症明显减少,且药源广,价廉,使用方便,深受患儿及家长的欢迎。
在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患儿生活、情感及饮食的护理,如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忌食辛辣鱼腥发物,勿饮酒,保持皮肤清洁等。具体方法有:(1)患儿要卧床休息,不可过于劳累;(2) 注意不要吃有刺激性强的食物,忌食酸味食品,因酸味食物可刺激腮腺分泌,加重疼痛;辛辣、肥腻和煎炸等不易消化的食品禁食。要给患儿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以减轻孩子吞咽的困难;减少咀嚼,以避免引起疼痛。(3)要多喝开水,以利于身体内毒素的排出;(4)患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患儿,要注意消毒隔离,其所用饮食用具要与其他人分开,并进行定时煮沸消毒。患儿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间可拿到室外曝晒,脸盆、毛巾、手绢等物,每天需用开水烫1-2次。(5)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6)如果男孩的疼痛,可以用绷带把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7)保持孩子口腔卫生,要孩子经常用温盐水或凉开水漱口。
篇8
关键词:腮腺炎暴发流行 中药防治 临床体会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属于中医学中“痄腮”范畴,俗称“猴耳包”。以冬春季常见,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亦偶见于成人,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并可侵犯各腺体组织,如、卵巢,严重的可累及各脏器等。临床上以起病急、有发热、腮腺非化脓性肿肿胀疼痛、轻度不适,食欲减退,偶见头痛、呕吐等症状为主要特征。平时均有散在病例,我用中药膏剂外敷患处,伴发热在38.5℃以上者加服中药汤剂,效果显著。2011年11月底,一所小学腮腺炎病例暴发流行,我应用中药外敷、内服其病例全部治愈,其余未患病学生口服中药汤剂预防后,未发现新增病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次暴发流行其患病人数27人,高危易感人数237人。患病者中,男19人,女8人;年龄最大16岁,最小5岁,发病时间最长24天,最短1天,均有一侧或两侧腮腺肿痛,有不同程度发热等,未发现肿胀和其他并发症。有部分患者静脉或口服过抗炎、抗病毒等西药或中成药,药物不详,但效果都不佳。
2、治疗方法
膏剂药物组成:青黛30g、独角莲(蚤 休)粉15g、冰片10g。三药混合加净水适量调均,涂敷患处,每日2次,连用3日。
汤剂药物组成:金银花10g,莲翘10g,防风10g,板蓝根20g,大青叶10g,黄芩10g,黄芪10g,桑叶10g,甘草10g。
治疗组:每日服1剂,日服3次,连服3日;8岁以下患者两日1剂,日服3次,连服3日。预防组:两日1剂,同样8岁以下减半,一日3次,连服两日。
3、疗效标准与防治结果
3.1疗效标准判断
1)、腮腺肿胀全部消失,无疼痛、发热为治愈。
2)、腮腺肿胀存在或稍缩小,但无疼痛、发热为有效。
3)、临床症状无改变并进一步发展或伴有并发症者为无效。
3.2结果
27例患者,经一疗程治疗,全部治愈。治愈率达100%。237人服用一疗程药物预防后追踪一月未出现新增病例,预防率达100%。
4、讨论
篇9
1基本资料
村头镇位于开化县城东北部,原辖30个行政村(今年村合并后为19个行政村),总人口17552人。总面积78平方公里。中心卫生院现有全科医生6人,从2006年起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开展三大类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2010年1-12月本辖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35例,经及时诊治均获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流行性腮腺炎诊治要点
2.1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天,平均为18天。患者大多以耳下部肿大为首发病象,少数病例可出现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症状。症状中以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侧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边缘不清。当腺体肿大明显时出现胀痛及感觉过敏,张口咀嚼及进酸性饮食时更甚。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多不红,有轻触痛。腮腺四周的蜂窝组织也可呈水肿,可上达颞部及颧骨弓,下至颌部及颈部,因而使面貌变形。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并恢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0~14天。不典型病例可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炎或脑膜脑炎的症状出现,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根据流行情况、接触史以及临床特征诊断并不困难。遇不典型的可疑病例,可用实验室检查方法进一步明确诊断[2]。
2.2治疗方法:①一般护理: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常用温盐水或复方硼砂液漱口,以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防止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②对症治疗:宜散风解表,清热解毒。可内服去痛片、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重症并发脑膜脑炎、严重炎、心肌炎时,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炎治疗:成人患者在本病早期应用乙烯雌酚(每次1mg,一日三次),有减轻肿痛之效。脑膜脑炎治疗:可按乙型脑炎处理。高热、头痛、呕吐时给予适量利尿剂脱水。③患者要注意休息,调节饮食。由于腮腺肿大可引起进食困难,因此要吃一些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如稀饭、面片汤、鸡蛋羹等。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食物,以免刺激唾液腺分泌,使腮腺肿痛加重。④患者发热超过39℃,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方法,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止痛药以缓解相应症状。
3鉴别诊断要点
3.1化脓性腮腺炎: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晚期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管流出。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3.2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活动可发现与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的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
3.3症状性腮腺肿大: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或应用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时可引起腮腺肿大,为对称性无肿痛感,触之较软,组织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
3.4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炎: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A型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引起腮腺肿大。过敏性腮腺炎腮腺导管阻塞,有反复发作史,且肿大突然消肿迅速。单纯性腮腺肿大多见于青春期男性,系因功能性分泌增多代偿性腮腺肿大而无其他症状。
4流行性腮腺炎的社区防治
4.1管理好传染源。流行性腮腺炎病人或病毒携带者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飞沫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由于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均有高度传染性。因此发现患者应及早隔离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在集体儿童机构(包括幼儿园、学校)等建立晨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
4.2加强免疫。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预防感染的效果可达97%。腮腺炎活疫苗可与麻疹、风疹疫苗联合使用。免疫后腮腺炎病毒的中和抗体至少可保持10年。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的免疫途径除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外,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但腮腺炎活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和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蛋白过敏者[3]。集体儿童机构必须建立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认真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提高免疫接种率,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是防控的基础和关键,对保证在校在园学生的身体健康可起到积极作用。
4.3腮腺炎病毒与副流感、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同属于副粘液病毒,对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均很敏感,1%来苏尔、75%乙醇、0.2%福尔马林等在2~5min内能将其灭活。病毒暴露于紫外线下迅速死亡,在4℃时其活力可保持2个月,37℃时可保存24h,加热至55~60℃时经10~20分钟即失去活力。因此可利用上述特征选择合适的消毒措施。
4.4感染流行性腮腺炎时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治疗无效,干扰素有一定疗效。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对止痛消肿也有一定的效果。使用药物预防时,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社区防治应做好传染源管理、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信琪,党瑜华,夏冰等.大内科学[M].河南: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1):659.
篇10
十堰市张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 了解张湾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流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张湾区2009—2013年流腮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张湾区2009—2013年累计发生流腮2234例,2009—2010年流腮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到2010年流腮发病率达到高峰,2010年对适龄儿童实施麻腮风强化接种,2011—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2013年有抬头趋势。结论 接种流腮疫苗是控制流腮的有效措施,即使发病也可以减轻流腮的临床症状。为了降低流腮发病率,建议对适龄儿童实施强化接种或增加第二剂次麻腮风疫苗接种,同时还应继续做好流腮疫情监测。
[
关键词 ]流腮;发病率;流行病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009-02
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Mumps and Suggestion for 2009-2013 Years Zhangwan County
HU Zhengrong,CHEN Shasha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f Shiyan City,Zhangwan District,Hubei 44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y of Mumps in Zhangwan County to provide guidance on disease control. Methods The study analyzed clinic Mump incidents from 2009-2013 in Zhangwan County using epidemiology method. Results The result of 2234 Mumps cases across years in Zhangwan County indicate that there was a raising trend in Mump outbreak throughout the years. The outbreak reached its peak in 2010. In 2010, the county started to give Mump vaccine to children at appropriate age. The total Mumps cases in 2011-2012 hav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 Mumps cases went up again in 2013. Conclusion Mumps Vaccin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ncidents of Mumps. Children who have received vaccine showed less severe symptoms compared with children who did not receive the vaccine. The study recommends giving for children under 6 a second dose of vaccine while closely monitoring the outbreak of Mumps.
[Key words] Mumps;Clinic incident;Epidemiology
[作者简介]胡正荣(1975-),女,本科,主管护师,湖北十堰人,从事免疫规划、疾病监测。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可引起脑膜炎、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 [1]。流腮虽属丙类传染病但流行强度较大,易在托幼机构儿童和学校学生中发生流行或暴发。为了解张湾区流腮的流行特征和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现对2009—2013年流腮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及流腮病例个案调查表,人口数据来自于张湾区统计局。按发病日期统计2009—2013年病例数。
1.2 方法
数据采用Excel统计处理,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09—2013年张湾区共报告流腮病例2234例,各年发病均有不同程度变化趋势。2009—2010年流腮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到2010年流腮发病率达到高峰,2011—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2013年有抬头趋势(表1)。在这2234流腮病例中均为散发病例,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暴发疫情,无死亡病例。
2.2 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流腮发病3月开始上升;4~7月为发病高峰,共累计发病1329 例,占病例总数的59.49%;8月开始下降,9月至次年2月发病较低(图1)。
2.3 人群分布
2.3.1 性别、年龄分布 在2234例流腮病例中,其中男性1306例,占58.46%;女性928例,占41.54 %。男女性别比为1.71: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发病最小的不满1岁,最大的75岁。病例主要集中在小于15岁年龄组,累计发病1946例,占病例总数的87.11%。其中5~9岁组发病人数最多,累计发病934例,占发病总数的41.81%;成人发病较少。(表2)。
2.3.2 职业分布 发病主要集中在学生,累计发病1202例,占病例总数的53.8%,其次托幼儿童,累计发病600例,占病例总数的26.86%;散居儿童发病154例,占病例总数的6.89%;其它职业为278例,占发病总数的12.45%。
2.4 疫苗接种史及临床表现
在流腮病例中,接种过含腮腺炎疫苗(流腮、麻腮、麻腮风疫苗)1剂次的有1163例,占52.06%。其中接种过2剂次的有225例,占10.07%。无接种史的有587例,占26.28% 免疫史不详的有259例,占11.59%。
接种过腮腺炎疫苗的32%有发热伴腮腺肿大,68%双侧腮腺肿大;无腮腺炎接种史的65%有发热伴腮腺肿大,35%的双侧腮腺肿大。可见,有免疫史的患者临床表现较轻。
3 讨论
流腮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人类对其普遍易感。流腮病毒不仅能损害腮腺,还能够对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造成损害,导致严重后遗症。目前对该病患者实施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无特异性治疗方法[2]。以加强流腮预防监控为目的,该区于2008年将麻腮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1.5岁儿童实施免费接种。2010年由于腮腺炎发病高,无论是否有接种史,均采用“知情、同意、自愿收费”原则,实施麻腮风疫苗强化接种。经过2010年麻腮风疫苗强化接种后,2011、2012年流腮发病率明显下降。到了2013年发病率有所上升。为了控制流腮发病趋势建议对适龄儿童每间隔几年实施强化接种或增加第二剂次麻腮风疫苗接种。
据调查流腮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9岁儿童,因此学龄前儿童和学前儿童才是目前该区流行性腮腺炎的重点防治人群,该结果符合相关文献报道[3]。由于该人群主要聚集于托幼机构和学校,所以在腮腺肿大前即已有很长时间的潜伏期,且一般不会引起家长注意,在腮腺肿大之后若不能及时隔离,极易导致暴发流行。随着张湾区近些年免疫屏障逐步成立,未发生流腮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患儿的接种史以及临床表现可以看出,临床症状较轻,发热率、双侧肿大率价低的患者一般都有过免疫史。所以,控制流腮的有效措施是接种流腮疫苗,这样就算发病也能对其临床症状有所减轻[4]。接种2剂次者比接种1剂次者发病率明显降低,傅传喜等[5]研究发现,接种1剂次S79株减毒活疫苗5年后保护效果迅速下降,表明腮腺炎的预防控制要求持续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和>1剂的免疫程序[6]。绝大多数将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WHO成员国均实行2剂次的免疫程序,建议我国也常规增加第2剂[6],最好在6岁入学前增加第2剂次。可以提高腮腺炎疫苗接种覆盖率,同时降低首剂免疫失败、疫苗免疫力随时间衰减等不利因素影响,以提高疫苗接种率,降低发病率。在接种流腮疫苗的同时应继续做好流腮疫情监测、患儿隔离,积极防控,避免托幼机构及学校出现流腮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参考文献]
[1]陈青,何准辉.2011年四川省科学城辖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12,6(1):42-43.
[2]骆晓燕,朱向军,高志刚,等。天津市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5):444-447.
[3]曾鸣.2009—2011年某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86-287.
[4]王庆,孙木,崔长弘,等.北京市西城区2005-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5):22-24.
[5]傅传喜,梁建华,王大虎,等。S79株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保护作用持久性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08,8(12):1217.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急性腰病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