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紧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安全紧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恶意软件代码已经存在了数十年,在单机操作的时代,这些病毒只能对少数计算机造成一些问题。那时的微软也并没有真正把它们放在眼里,直到当时微软Windows98系统时,微软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安全部门,各部分负责计算机安全的人员也屈指可数。
但在最近几年,互联网、高速网络连接和数以百万台新式计算机设备的出现,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网络,病毒和“蠕虫”获得了在短短几分钟内肆虐全球的能力。与此同时,黑客犯罪分子的手法也越来越猖獗,他们制造并散布了诸如Slammer、Blaster(冲击波)、Sobig(大无极)和Mydoom等数字病毒,这些病毒像瘟疫一样可以在瞬间大规模扩散,威胁着高科技驱动生产、商务和交流的潜在能量。
由于Windows系统的广泛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也成为受到攻击最多的操作系统,同时,时常出现的安全隐患,也让Windows背上了“不安全”的黑锅。
2003年Blaster病毒的出现是迫使微软在安全方面痛下决心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种病毒攻击个人电脑,让无辜的用户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变成了“蠕虫”的传播者。受害计算机数之大创下了当时的最高纪录。
病毒的肆虐要求微软能够在软件产品中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同时微软也开始认真考虑开发专门的安全解决方案。
之后,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把一些擅长安全的微软高管召集起来,成立了一个专门提供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部门。
何迪生也参加了那次会议。何迪生回忆,当时鲍尔默大谈安全对于微软的重要性,并希望他们要在短期把安全这个市场做起来。
四方面的投入
软件巨人迅速开始行动,微软很快在安全方面不断取得重要的进展。
微软高级安全战略专家Steve Riley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微软在安全领域中所作的重大投入有的四个方面:安全隔离与弹性应对、更新、质量和验证与访问控制。此外,微软还承诺在客户教育和合作关系方面加大投入,因为这些将有助于加强计算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病毒信息联盟(该组织包括了10个领先的反病毒销售商)的帮助下,微软向互联网用户提供对微软技术产生影响的最新病毒威胁的信息。
今年年初,全球互联网安全基础设施联盟(GIAIS)宣布与微软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安全问题上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GIAIS的成员已经在与微软的合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双方共同识别了MyDoom的病毒信号并开发了补救技术来确保用户安全。
微软的安全专家也参与了由美国国土安全部和国会发起的行动,这一行动的目的是巩固美国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包括软件开发中的推荐技术处理、有效补丁管理,以及如何最好地创造出最具安全保障的商业系统。
微软还与执法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阻止黑客破坏软件的行为。去年11月,微软建立了一个反病毒奖励项目,任何向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或特工处提供线索并导致释放病毒或“蠕虫”者被捕或被宣判有罪的人都可以从该项目获取现金奖励。
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微软看来,安全问题是他们所处的行业有史以来遇到的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挑战。这不是一个仅仅凭借修复漏洞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
Steve Riley表示:“如果想要将病毒或‘蠕虫’带来的冲击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我们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全新的思考:软件质量、工具和程序不断改进、对可恢复性的新安全技术的持续投入(目的是在恶意或破坏性软件代码造成重大损失前阻止它们)。此外,还需要计算机用户积极主动地部署和管理在使用的产品。”
篇2
关键词 :集团企业;资金安全;操作风险
一、引言
近年来,企业集团基于资金安全的内控失效陷入财务困境的事件屡屡发生,笔者以河南心连心集团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目前集团性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多数推行集中资金管理,通过组建自己的财务公司进行资金运作,在集团内部各企业间形成内部的资本市场。构建了以核心企业和财务公司为主的产业金融中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类金融机构的特性。操作风险曾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主要财务风险之一,而作为类金融机构的集团性企业的操作风险,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集团所面临的财务困境,以心连心集团的全面内部控制及资金安全预警体系的实施应用为蓝本,建立基于PDCA 循环理论之上的融操作风险与财务风险于一体的资金安全预警系统,提出“用制度推进管理,用流程固化制度,用表单体现流程,用信息化辅助表单”的管控手段和理念。
二、目前财务预警在集团性企业应用的不足
笔者将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风险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进程型财务危机,一种是紧急型财务危机。进程型财务危机是指由于传统的企业经营风险和债务危机等财务性风险而诱发的危机,其表现在企业的财务状况从正常到窘迫、恶化、破产等环节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是逐渐发生的一种进程。紧急型财务危机是由于某一突发事件如操作失误等诱发的突发性资金安全问题,其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危机,甚至破产。结合企业类型来看,单一性企业易出现进程型财务危机,集团性企业需防范进程型和紧急型两种危机。
目前的财务预警理论与实务大多是针对单一企业来设定的,这些方法在集团性企业中应用存在明显不足。首先,在存在集团组织的形式下,子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后并没有被判死刑,其可以通过集团内部融资、注资等方式度过财务危机,在集团内部就可以获得新生。其次,若集团或集团核心企业面临财务危机,往往会依靠大股东优势在集团内部调用或占用其他企业资金,从而导致内部原本健康的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因此,拥有众多子公司、联营合营企业的集团性企业出现的财务危机不能站在局部,仅仅关注个别企业的财务风险,而应站在全局角度审视整个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而目前理论界与实务界讨论较多的财务预警大多是针对个别单一企业设定的,在集团性企业中应用明显存在不足。
在具体预警方法应用上,目前的财务预警大多采用财务指标预警,更忽视了企业的资金管理实质是一种价值创造的管理活动这一过程本质,由于不涉及非财务指标、流程预警等关键内容,其只能针对进程型财务困境做出预警判断。面对操作性的突发型财务困境则无能为力。
针对以上这些不足,我们考虑,针对紧急型财务困境,应该参考我国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防范方法,结合五部委颁布的最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指南的要求,设计PDCA 循环,利用过程控制有效防范企业潜在的操作风险。同时,选择关键指标构建财务指标预警,使指标预警与过程控制相结合,
三、基于PDCA循环的集团性企业财务预警体系设计
PDCA 循环理论将整个工作过程依次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计划( Plan)、执行工作( Do)、检查工作( Check)、行动( Action) ,该理论注重日常工作,强调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自我识别、自我修正、自我完善,循序渐进改善管理。
1.Plan:利用预算手段事前预警
对于企业集团来讲,应对进程型财务困境和紧急型财务困境的良策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心连心集团用相对准确的资金预算来有效防范进程型财务困境,同时在财务部设立风险识别科,进行仔细的风险识别、风险控制,识别风险点并加以管控来有效防范紧急型财务困境。
2.DO:指标与过程控制结合进行过程预警
集团性企业在预算或计划制定完毕后,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执行工作,首先必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指标控制的方法预防进程型财务风险,而对于紧急型财务风险才以流程控制为主。
(1)指标控制
指标判别监控预警就是根据指标设定值与实际运行值的偏差情况对指标进行实时预警,并以此判断企业资金运行过程是否异常。具体监控的内容包括: 资金支付账户预警、票据管理预警、预算执行预警、资金支付审批及余额预警、投融资预警等。针对这些资金运营管理活动首先要设立标准流程预警,同时尽可能的制定关键单变量指标变动量进行预警。由于是定量指标预警,要保证其准确性,就必须统筹兼顾到各种搭配,如总量指标和个体指标的搭配;绝对数与相对数的搭配;指标体系中财务报表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搭配等。
指标的选择可以选择以下几类:一是财务报表指标,具体又可以分为反应盈利能力的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等;反应偿债能力的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冻比率等;反应资产运营的指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二是反应企业安全经营类的指标,如安全事故率、客户投诉率等指标。三是HR指标,如员工缺席/ 病假天数、年员工培训人数、培训等指标。选定指标后可综合企业历史数据及行业标准或者竞争对手数值做参考,设定各项指标的标准值,作为预警的红线,一旦运行过程中企业实际值超过标准值,则系统进行预警提示。如何进行预警?可采用类似驾驶舱样式的表格,一旦指标出现异常,则表格中相关数据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以此进行预警。
(2)资金流过程控制
资金流过程控制就是采用管理学上的流程图法对企业营运资金进行管理、监控,管理范围包括企业总部资金及下属企业资金。并定期不定期对资金的监控进行汇总、分析、评估以利于下一步改进。以心联心集团资金流过程控制为例,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过程控制:
①对所有资金支付的对方账户进行集中管理,发生资金支付的账号必须是系统内经过审批的账户,对于新客户、新账户在发生资金支付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批流程。若发现支付账户没有经过审批则进行预警提示并停止支付,并及时由专人负责处理。
②资金支付全过程预警,完整的资金支付需经过支付申请、复核、审批、支付及生成凭证到审核凭证的严格流程管理,若未按照此项流程操作视为异常,进行预警并停止支付或专人调查处理。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小额零星支付还是大额集中支付均需要严格管理。
③资金内部调动控制,对企业内部各种资金流动、调动制定严格的调动程序,无论调动资金大小,调动过程没有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则提示预警。
④其他资金控制,包括投融资、票据处理等,凡是涉及到资金相关事项,必须按照内部控制流程规范中规定的申请、复核、审批、执行等流程进行过程管理,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预警。
3.Check:通过检查跟踪预警
PDCA 循环的第三个环节是检查,一方面集团性企业各成员企业均应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对自身企业指标控制和流程控制及风险点进行自我识别,自我检查并加以完善。集团总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对下属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追踪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通过集团内部审计机构或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内部控制及预警体系进行风险评估,查找弱点。尤其关注高风险领域风险点和预警点以及近期变动趋势。通过定期不定期各种主体各种方式的检查进行追踪预警。
4.Action:改进优化
预警体系的建立并非一劳永逸,需要不断优化调整,可采用管理评分法改进并持续优化。针对事前、事中和事后一系列的资金安全预警活动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汇总分析并持续改进优化整个预警体系。
四、结论
目前的财务预警主要是对单一非集团性企业进行静态的财务指标预警,重点在于防范过程型财务危机,而在集团化资金运作盛行的今天,由于其类金融机构的特性,存在易诱发紧急型财务危机的操作风险。借鉴PDCA 循环理论,通过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四个步骤,明确风险点,利用过程控制结合传统财务指标预警对资金运营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跟踪预警体系,并不断优化预警体系。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研究》(编号:2014-gh-1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峰娟.安国俊.新兴市场国家内部资本市场研究成果与启示[J].财经研究,2010.
[2]吴星泽.财务预警的非财务观[J].当代财经,2010.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应急管理;紧急情况;危害分析;保障措施
1引言
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就是企业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活动。
2、电力企业面临的紧急情况及危害性分析
目前,电力企业主要存在的紧急情况类型大致可分为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其经常呈现出:涉及环节多、灾害源多、损失巨大、影响面广、次生灾害多等特点。分述如下:
(1)、洪涝、地震、台风、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大部分电力企业同时存在发生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2)、火灾和爆炸:存在大量易燃易爆物质,如生产用燃油库、氢站、储煤仓、制粉系统等,同时生产中大量使用各种油、充油电缆等,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3)、交通事故:电力企业一般处在郊外,生活区远离厂区,员工每天需乘坐大巴或其他交通工具上下班,同时企业内拥有各类公务小车、货车、工程车辆等厂属机动车辆,部分车辆需要进行长途运输,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较大。
(4)、中毒:企业员工集中就餐中毒和生产过程使用危险化学品引起的生产性中毒事件是两种最常见的食物中毒情况。
(5)、全厂停电(厂用电中断):由于系统或企业内部的原因,可能会出现厂用电中断的情况,该情况出现后将对机组的安全停运构成巨大威胁,可能会出现主要设备损坏的极端情况,厂用电中断后在没有外界电源支持的情况下,电厂并不具备机组黑启动的条件,将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不良影响。
(6)、人身伤亡事故:可以分为生产人身伤亡事故和工余人身伤亡事故。生产中存在触电、火灾、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的可能性较大,此类事故一旦发生,救治伤员的任务艰巨。
(7)、化学品大量泄漏或污染物非正常排放:厂内存储的化学品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出现泄漏或非正常排放时,将导致附近河流或区域产生污染。
(8)、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存在不良信息散布、病毒入侵、网络入侵、网络故障、服务器系统故障、线路故障等方面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将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企业形象、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等造成严重影响。
(9)、群体性事件:企业员工内部矛盾问题,将可能出现非法集会、游行、请愿、示威,聚众包围、冲击办公场所、重点目标、集控室等要害部位等治安,将对企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10)、其他不安全的突发事件。
3、电力企业应急保障措施
3.1深入推进应急体系建设
企业要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政府有关应急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行业有关制度、文件要求,不断完善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分级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以规范应急规范处置程序。
3.2强化应急组织建设
电力企业应成立以企业正职为总指挥的应急指挥部,企业副职担任副总指挥,企业内部各二级部门(单位)负责人、技术、安监、保卫方面负责人等作为指挥部成员参与应急指挥部工作;同时电力企业宜在行政办公区域和生产现场分别建设有两个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一般设在安监部门,配备了相应应急指挥装备、设施、图纸、文件资料,以指挥企业力量正确、有效和快速处理突发、重大事件。
3.3保障应急设备、物资
根据“安全第一、严格管理、存放有序、调度及时、满足急需”的原则,电力企业对各种应急设备、物资进行足够储备;同时对应急设备物资应建立管理标准,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对应急工具、应急车辆、医疗药品、防护用品、备用电气设备等应急物资及装备实行统一协调、分类管理。
3.4锻炼专业救援队伍
电力企业要加强运行值班、检修抢险、事故救援、消防保卫、医疗救护队伍建设,通过平常技能培训和事故演习等手段提高各类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提高各设施的健康水平,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各种应急队伍能发挥有效作用,能及时处置各种突发异常和故障。
3.4加大对企业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力度
加强预案培训与演练工作,是检验、评价和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重要手段。企业应建立对应急预案培训演习的常态机制,一般需制定三年周期应急预案滚动演练计划,针对发生可能性大的应急预案,要加大演习的力度。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和反事故演习等活动,培养和锻炼了应急处置队伍,达到了宣传教育目的,同时发现了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相关的应急预案。
3.5加强隐患排查,注重应急预防是基础
电力企业要借助安全性评价、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南非NOSA五星安健环系统等安全管理系统和季节性安全专项检查,定期组织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查找并消除隐患。
3.6保障应急处置经费
应急经费来源于企业生产成本费用,按实际需要由财务部门划拨,企业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应急处置费用。
3.8其他保障措施
电力企业还应加强与当地政府医疗、公安、气象局等相关部门和上级单位的沟通联系,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建立虚拟应急救援平台;加大先进应急救援装备、技术配备;加强企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提升员工自救与互救的意识和技能;等等。
4结束语
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电力企业不断深化应急管理规律性的认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进一步开展对各类电力突发事件风险隐患的排查和监控,加强电力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和预警,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强化电力企业的安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应急机制;应急预案;电力供应
1电力事故的危害
某年初,南方很多地区遭受低温降雪的侵害,很多电力设施遭到破坏,形成大面积停电现象。面对这些严峻形势,电力企业贯彻国家号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完成电力恢复任务,确保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稳定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在电力的使用中,“关爱生命、安全第一”逐渐成了人们的口号,也是社会稳定的时代要求,在一些突发事故或者灾难面前,如果预先做好相关的应急预案就会减少很多伤害。
2电力安全和应急管理的关系
持续安全生产是企业对电力供应的最大要求,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刚性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电力企业安全,保证为社会提供发展的动力和清洁的能源,为生产企业提供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灾难事故都是可以避免或减轻的,在一些无法预见的灾难面前,更多表现的是无可奈何,如何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方案,保证电力可靠供应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在面对突然的灾难时能及时地解决问题并减少损失。电力的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生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做好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能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高事故处理能力,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
3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电力的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应急体系的建立是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应急预案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和主要内容。应急体系的建立是以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系统、生产规模等方面的不同为依据的,这些依据的不同对建立的应急体系也会不同。电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实际生产情况,依据岗位类别、部门到班组等制定相对应的应急预案,这些预案相互之间联系形成体系。电力企业需要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分级进行负责、区域结合并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应急预案是建立应急体系的基础,对事故的危害程度或者事故类型做好详细的调查,对应急管理明确责任,采取的应急措施正确有效,实施方案迅速及时,统一领导,责任落实到位,提高应急机制质量。同时也要进一步推进电力安全应急组织体系、预警系统、物资储备、应急实施团队、领导指挥等方面,以提高电力的应急综合能力。3.1编制健全的应急预案编制电力安全的应急预案是生产企业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口号进行贯彻和执行,使电力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对风险的发生和事故的突然出现提高防范能力,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尽最大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3.2应急预案的种类和数量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应急预案的合法性是安全管理的底线,因此电力企业需要认真地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再进行编制应急预案。电力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的内容应该含有法律法规关于安全生产的所有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处理各种灾难的发生,同时也要根据企业发展的自身情况来编制应急预案的数量,针对一些特殊情况也要编制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或者应急预案。
4加强预案编制,加强应急管理
企业的健康稳定生产遵循的原则是珍惜生命、安全生产,要尽可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或者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生产的过程中,一些常规工作必须按照规范制度进行操作,对于突发性的事故就要采取应急方案。编制预案一定要常规化、系统化,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把预案的编制化为工作质量的考核范围内,企业也要经常组织演习,在演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补充应急方案。在电力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中,要建立应急方案编制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了解并结合所在企业、所在部门职能类型,确定编制工作任务,不断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通过职能分工,结合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制定工作计划,使应急预案的制定具有针对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制定电力安全应急预案需要收集各个方面的资料和详细信息,也要借鉴国外的应急管理措施和经验,然后进行风险判断和分析,对自身情况做出风险分析、排除事故存在隐患的基础上,找出企业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的类型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分析风险存在的大小,最后形成分析报告,将这些报告作为应急预案编制的资料。通过以上程序介绍,对可能会发生的、危害性比较大的事故要编制与之相适应的应急处理预案。电力企业之间应该经常组织交流,互相吸取对方的先进技术或者管理方法,但不可以照抄照搬,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现状,有所取舍,借鉴同行的经验及管理方法是非常宝贵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分析,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在实施应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进行操作,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5应急管理的实行
5.1建立三个保障体系在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的过程中,需要三个体系标准加以保障,即目标体系、组织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目标体系是对应急管理工作在实际的推进中要达到的目标。组织体系是明确各个部分或者各个层面的管理者,能够承担领导责任,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管理意识,提升工作质量,同时也要将各项工作按标准化落实到各个工作人员。考核评价体系是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推行采用的考评办法,依据考评内容核实工作质量,通常使用的是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评方法。5.2加强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工作的推行也要加强风险管理,比如加强风险识别体系、风险预警体系、紧急处理体系以及应急公关体系等。2010年,在渤海出现的“麦莎”台风,给周围临海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一些卸船设备被台风刮入大海,这就是风险管理没有做好,对台风可能造成的危害预计不够,台风造成周围电力系统的损害的预警系统没有做好。5.3人员工作素质在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现代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使企业更加重视人才的重要性,企业领导者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在工作中实行人性化管理,培养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激发工作人员潜力,使工作人员处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并要求员工有安全生产意识,使工作人员面对紧急情况都有应急处理的能力。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认真实干,掌握工作主动权,对工作认真负责,提高事故预警分析能力,提前将一些不稳定或者不安全的因素扼杀在摇篮里,工作时保持头脑清醒,时刻警惕,使电力的安全运行状态时刻保持,使企业安全稳定发展。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四川某一电厂机组破坏非常严重,电厂及时采用应急方案,工作人员在艰苦的条件和不顾个人安危的情况下投入工作状态进行抢修,使机组顺利恢复运行,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奥运会举行期间,南方很多地区遭受台风以及洪涝灾害,电力设施受到严重损坏,各地区电力企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实行应急预案,在短时间内使电力恢复正常运行,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损失减少到最低。
6应急管理在电力使用中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建立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是企业安全顺利发展的需要,使事故减少发生率,对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有效提高。电力应急管理实行的优点有:确保全体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使企业安全稳定发展,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满足企业的安全基础设置;在突发紧急情况出现时,减少管理层的干涉或者中间环节简化,以免逐级上报情况而耽误时间,有利于安全管理控制;改变传统的管理层比较多或者垂直管理模式,将信息的上报通道尽量缩短,以提高工作效率,越及时地解决问题越能减少伤害。比如,在台风冲击电厂时,如果紧急管理工作做到位,就不会出现很大的损失。2008年年初的一次暴雪中,贵州中部地区电网受损严重,电路故障频频发生,很多电源点都无法发送,多数地区面临停电,在这种情况下,电力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并实行应急管理方案,使贵阳多数地区在短时间内恢复电路,这就是应急管理工作在实际的运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7结语
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 电力应急管理 管理体系
1. 电力突发事件
根据对电力系统以及社会的影响程度,电力系统突发事件可分为以下三类:第 I 类: 造成普通企业、小城镇等停电的事件; 第 II 类: 造成重要企业、重要城市大量居民停电,使居民生活受到影响的事件; 第 III 类: 造成重要机构、重点用户以及重要场所停电,可导致社会混乱、城市瘫痪的事件。
系统正常运行时发生I类故障,应能保持供电和稳定运行,并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实现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系统安全性可能降低进入警戒状态时,可通过预防性控制恢复安全性。正常运行时发生II类故障,可能进入紧急状态,允许且应能通过紧急控制保持系统稳定和完整性,允许损失部分负荷。当发生第III类故障时,可能进入极端紧急状态,但应能通过紧急控制措施防止系统崩溃造成大面积停电。恢复状态表示正在采取控制措施,以便将所有设备重新接入并恢复系统负荷。根据系统的条件,可从这一状态转到警戒状态或者正常状态。
2. 电力应急管理的控制及实现
2.1应急原理
对电力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主要包括对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案管理、对事件的处理和事后处理。所谓预警就是根据一些突发事件的特征,对可能出现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规划,给出警示。预警的目的是对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早发现、早处理,从而避免一些事件的发生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预案是对具有一定特征的事件进行应对时可能采取一些方案的集合,由一系列的决策点和措施组成。预案管理贯穿在应急管理的主要过程中,如预案的准备和制定就是总结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把它们作为案例记录下来,用于指导处理可能发生的事件。对事件的处理过程就是预案的实施和调整过程。预案管理对一些可能出现突发事件的规律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研究事件之间的联系,寻找其中规律性特征,来指导预案的准备和修订。预案的完善程度发映了应急组织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应急管理的核心,它表现为各种资源的组织和利用,在各种方案间进行决策。当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对事件产生的影响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事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各种应对措施做出相应的决策。
事后处理是在突发事件的影响减弱或结束之后,对原有状态的恢复,对事件的相关部门、人员的奖励和追究责任,对发生的事件及时形成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2.2应急控制
预防控制。预防是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目标之一,加强预防工作把突发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电力预防控制是指在系统正常运行时保持安全稳定裕度,主要通过改变系统的工作点来保持系统的安全性,其实质为降低系统正常运行的安全储备来提高安全性。通过改变电网结构、继电保护装置来实现。
战时控制。战时控制是指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系统进入战时状态,并根据事态的级别,由相应层面的应急机构做出决策。战时电力应急控制根据事件级别又可分为: 紧急控制与极端紧急控制。紧急控制是指系统防止稳定破坏、事故扩大及大面积停电而应及时采取一系列紧急控制措施,迅速抑制事件对系统的干扰,并防止其扩大干扰系统的非故障部分,使系统恢复到警戒状态,并进一步进入正常状态,其实质是在故障时改变系统状态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 极端紧急控制是指系统失去同步时解列,低压低频时切负荷,以防止系统崩溃。通过极端紧急控制( 有序解列、切负荷) 使系统的运行状态恢复到紧急状态,防止大面积停电。
恢复控制。恢复控制是指事态在紧急状态得到控制或在极端紧急状态事件升级后的控制。分为局部故障的恢复控制和全停后的恢复控制( 也称黑启动) 。
2.3应急实现
实现电力应急管理功能的应急管理体系由5 个不同的功能模块组成: 指挥调度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处置实施模块、资源保障模块和决策辅助模块。
指挥调度系统是应急管理体系的大脑,是体系中最高决策机构,由调度机构行使其职能。值班调度员是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员,统一指挥调度管辖范围内的事故处理。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险、恢复、应急救援、维护社会稳定、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工作。
处置实施系统是对指挥调度系统形成预案、指令进行具体实施的系统,即由应急分队执行指挥调度系统下达的命令,现场完成各种应急任务。
资源保障系统负责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资源保障。主要工作包括: 应急资源的存储、日常维护,在决策辅助系统的协助下进行资源评估,负责应急资源调度等。
信息管理系统是应急管理体系的信息中心,负责应急信息的实时共享,为其它系统提供信息支持。满足应急指挥中心与各电力生产单位、事故处理部门以及各重要用电用户之间的应急指挥、调度、通信的要求。
决策辅助系统是在信息管理系统传递信息的基础上,对应急管理中决策问题提出建议或方案,为指挥调度系统提供决策支持。
目前,电力系统管理体系是按分层分区建立的,其事故处理原则也是分层分区逐步恢复供电,而没有按照系统整体最优化、社会成本最小化的思路去处理突发故障,使得恢复成本、故障损失加大。应当确定分层分区、保证重点的恢复供电原则,在现有应急管理体系制度基础上进行优化决策,保证系统安全稳定恢复前提下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3. 电力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重点
加强预防。预防为主是应急管理的可能性。一是电网建设要与电源建设应协调配套并适度超前; 二是要通过市场运营规则建立新的厂网关系; 三是要大力推广和加强状态维修(RCM) 和状态更新( RCR) 以及FACTS (柔流输电系统)技术,提高抗事故能力和紧急事故处理能力。
加快推进电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是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应急能否发挥作用、取得成效的关键。构建完善的应急指挥平台与各级应急机构互通互联、与有关职能部门相互衔接、互有侧重、互为支撑的电力应急指挥平台体系,为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应急指挥迅速畅通。
完善应急指挥系统。健全各级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应急工作职责和任务,实施突发事件分级分层管理。加强信息与指挥系统和应急组织建设,使全局应急体系运作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形成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形成处置快捷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规范预案管理。电力应急管理基本目的就是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突发事件的发展,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而电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建立统一的应急预案编制、实施的标准应坚持下列基本原则: 一是重要性原则,明确各类电力突发事件对各类用户的危害,对影响重要用户的突发事件预案要重点管理; 二是可操作性原则,电力应急预案必须简洁明了,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战时能及时、充分发挥作用; 三是标准化原则,编制电力应急预案制定、实施的管理标准和程序,提高预案管理效率; 四是闭环管理原则,以应急预案指导突发事件的处理,而突发事件的处理效果又可指导预案的修订,使得电力应急预案不断完善、持续改进。
加强应急资金保障。为保证电力应急管理体系得以建设、运行,应尽快建立电力系统应急处理专项基金,如政府拨款、电价剥离基金等,即政府应急体系建设专项拨款和从电价中剥离一定份额的应急专项基金; 建立安全投入补偿机制,根据电力系统安全特点,电力紧急事件的社会经济损失和影响远远大于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损失和影响,因此,要建立社会投入的补偿机制。作为电力应急体系资金之一,电力应急基金要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建成一支“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专业应急队伍,同时确保应急物资满足电力应急工作需要。
重视预案的培训与演练。加强专业应急培训与演练工作,重点提高应急管理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知识和指挥技能;普及应急救援人员的应急救援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加强同行业各单位之间应急管理工作交流,全面提升应急工作水平。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和严重设备故障的直接后果是重要用户、社会大面积停电,进行不定期演练和联合反事故演习工作,及时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理、应变的能力。同时,要重视重要用户及场所保安备用电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问题,并要求特别重要用户配备必要的应急电源,最大程度减少停电损失。
篇6
关键词:化工企业;应急体系;队伍建设
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事故也时有发生,且有增加的趋势。近期发生的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空间闪爆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多人重伤;河北华运鸿业化工有限公司爆裂事故,造成一名工人腿部被烧受伤,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在原油储罐在进行防腐作业时爆炸事故,造成13名作业人员死亡以及各种泄露爆炸事故场面触目惊心,一次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化工园区安全容不得半点疏忽!那么,化工企业成立应急队伍,形成应急预案是亟需关注和解决的一个异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化工企业应急体系和队伍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化工行业各级各类企业的防灾减灾意识薄弱,企业应急队伍建设不完善,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无法完成自救与互救。事故发生后,现场多依托于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而专业的应急队伍又会受地域限制,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赶赴现场。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建立专业的应急管理团队,一旦l生事故,第一时间能够展开自救互救,为专业救援人员的到达赢得时间。
多数化工企业对建立应急队伍的重要性乏足够的认识,忽视应急队伍在预防事故、及时处理事故和避免、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存在着侥幸麻痹,重事前、轻事后,重处理、轻应急的倾向。缺乏事故应急救援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没有建立统一、高效的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发生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往往是措手不及,临时抱“佛脚”,结果是扩大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2003年12月23日发生的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石油钻探公司天然气井喷事故,死亡243人,其中绝大部分死亡人员是井区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村民。据调查,该公司虽有应急救援预案但很不完善,只规定了钻井队内部人员的应急救援事项,没有关于井区外部村民在发生事故时如何防护、自救和疏散等事项和措施。当井喷事故发生后,由于没有及时告知附近村民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致使高硫天然气扩散并引起村民中毒死亡和大批家禽、牲畜死亡,扩大了事故后果。为将生产安全事故的事前预防与事后处理有机结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发挥应急救援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抢险的重要作用。
二、化工企业应急体系和队伍建设的现存问题
近几年,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这使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应急体系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应急管理工作于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还不相适应,与企业发展得形势还不相适应,与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员工生命财产安全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还需加强。2.应急救援体系不够完备,救援应急保障能力比较薄弱。3.对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预报的研究不够深入,在运用科技防灾减灾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4.企业管理者风险预防意识不强,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知识不足。面对复杂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我们应正视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提高应急管理工作。
三、化工企业应急体系和队伍建设的举措
加强应急体系和队伍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当发生突发性事件时,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防止事故扩大和二次事件的发生。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机构,以制度管人、办事。要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确保应急管理及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制定《应急管理制度》、《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对应急组织机构建立、预案分级、职责分工、应急响应及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修订等方面工作进行规范。
2.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在化工生产企业中,除建立《综合应急预案》外,建议将应急预案分为工业生产、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三大部分进行管理。分别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3.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有效调配的应急支援,实现分工合作,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可成立通信联络、监测救护、抢险抢修、消防、治安后勤等应急专业队。
4.充分做好应急物资保障。除正常储备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灭火器、氯气捕消器、防化服等应急物资外,可在重要岗位配置事故柜、在重要生产装置区配备应急柜。在事故柜内放置空气呼吸器、防化服、防毒面具等防护器材,在应急柜内放置应急工具及防化服、防毒面具等,目的就是要做到在岗位、在现场随时能获取应急装备、器材。
5.注重应急培训和演练。每年印发年度安全培训计划,每半年安排1次防毒器材使用培训、灭火器使用培训及应急救援预案培训。通过不断的培训,确保一线员工会用空呼等防护器材,全员会使用灭火器,并对应急预案有充分的了解。建议公司级应急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分厂级演练每三个月至少一次,班组演练每月至少一次。
6.引入化工反事故演习机制。化工演练多以事后抢险救援为主,为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可借鉴电力行业反事故演习模式,推行了化工反事故演习机制。推行反事故演习,就是要提高生产运行人员紧急情况的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或防止事故的扩大。
如何切实提高企业的防灾减灾意识,提升企业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是目前化工企业亟待解决的事情。中急培(北京)应急技术中心主任崔元泽表示,“安全第一”是企业必须树立的一种生存理念。同时,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应急管理体系和队伍的建设,使其深入到企业各个生产部门,一旦遇到紧急事故,要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队伍的作用,组织公众科学避险。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山东煤炭科技,2016(02):176-177.
[2]闫佳.浅析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构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6).
篇7
1、评估企业应急准备状态,发现并修改应急预案和执行程序中的缺陷和不足;
2、评估企业重大事故应急能力,识别资源需求,澄清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应急职责,改善应急救援中的协调问题;
3、检验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通过调整演练难度,进一步培训和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4、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二、演练适用范围、总体思想和原则
本方案针对企业内部应急资源进行全面演练进行情景设计,按照《安全生产法》、《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演练策划,遵守保护生命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及“救护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扩大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原则,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突出重点、讲究实效,保证演练参与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
三、演练策划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其承担的任务主要包括:确定演练目的、原则、规模、参演的单位;确定演练的性质与方法,选定演练的地点与时间,规定演练的时间尺度和公众参与的程度;确定演练实施计划、情景设计与处置方案,审定演练准备工作计划和调整计划;检查和指导演练准备与实施,解决演练准备与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问题;协调各类演练参与人员之间的关系;组织演练总结与追踪。
四、应急演练参与人员
按照应急演练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将应急演练参与人员分为演习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这五类人员在演练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演练过程中佩带能表明其身份的识别符(佩戴不同颜色的安全帽或服装加以识别)。
1、演习人员
按企业应急预案规定参加演练的人员及单位:厂领导、助理及事故设定岗位及所在场地、生技处(调度室)、技安处、保卫处(消防队等)、设备处、能计处、物管处、行管处、厂工会、供运处(运管办)、职工医院、企业办公室、综合处等
其承担的任务主要包括:救助伤员或被困人员;保护公众安全健康;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资源;与其他应急响应人员协同应对重大事故或紧急事件;按演练程序进行演练。
2、控制组
承担的任务包括:确保应急演练目标得到充分演示;确保演练活动对于演习人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保证演习进度、解答演习人员疑问和演练过程中出现的事宜;保证演练过程的安全。
3、观摩人员
邀请市、区安监局、等领导前来观看。
五、应急演练时间
六、应急演练目标、评价准则及评价方法
根据演练范围和目的,确定展示以下演习目标
应急演练
1.应急动员、宣传
展示通知应急组织,动员应急响应人员的能力责任方采取系列举措,向应急响应人员发出号召,通知有关应急响应人员各就各位;及时启动应急中心,使相关应急设施从正常运转状态进入紧急运转状态,做好相应应急的宣传。做到整个工地人人明白,人人对安全负责,安全工作重于泰山。
2.指挥和控制
展示高空指挥、协调和控制应急响应活动的能力责任方具备应急过程中控制所有响应行动的能力。事故现场指挥人员和应急行动小组负责人都应按应急预案要求,建立事故指挥体系,展示指挥和控制应急响应行动的能力
3.事态评估
展示获取事故信息,识别事故原因和致害物,判断事故影响范围及其潜在危险的能力要求应急组织应具备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积极收集、获取事故信息,评估、调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有关情况的能力;具备根据所获信息,具备确定进一步调查所需资源的能力;具备及时通知场外应急组织的能力。
4.资源管理
展示动员和管理应急响应行动所需资源的能力要求应急组织具备根据事故评估结果,识别应急资源需求的能力,以及动员和整合内外部应急资源的能力
5.通讯
展示与所有应急响应地点、应急组织和应急响应人员有效通讯交流的能力,要求应急组织建立可靠的主通讯系统和备用通讯系统,以使与有关岗位的关键人员保持联系
6.应急设施
展示应急设施、装备及其他应急支持资料的准备情况
要求应急组织具备足够应急设施,且应急设施内装备和应急支持资料的准备与管理状况能满足支持应急响应活动的需要。
7警戒与治安
展示维护警戒区域秩序,控制交通流量,控制疏散区和安置区交通出入口的组织能力和资源
要求责任方具备维护治安、管制疏散区域交通道口的能力,强调交通控制点设置、执勤人员配备和路障清理等活动的管理。
8.紧急医疗服务
展示有关现场急救处置、转运伤员的工作程序,交通工具、设施和服务人员的准备情况,以及医护人员、医疗设施的准备情况,要求应急组织具备将伤病人员运往医疗机构的能力和为伤病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
七、演练现场规则
为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应急演练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演习过程中所有消息或沟通必须以“这是一次演习”作为开头或结束语,事先不通知开始日期的演习必须有足够的安全监督措施,以便保证演习人员和可能受其影响的人员都知道这是一次模拟紧急事件;
2、参与演习的所有人员不得采取降低保证本人或公众安全条件的行动,不得进入禁止进入的区域,不得接触不必要的危险,也不使他人遭受危险;
3、演习过程中不得把假想事故、情景事件或模拟条件错当成真的,特别是在可能使用模拟的方法来提高演习真实程度的地方,如使用烟雾发生器、虚构伤亡事故和灭火地段等,当计划这种模拟行动时,事先必须考虑可能影响设施安全运行的所有问题;
4、演习不应要求承受极端的气候条件或污染水平,不应为了演习需要的技巧而污染大气或造成类似危险;
5、参演的应急响应设施、人员不得预先启动、集结,所有演习人员在演习事件促使其做出响应行动前应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6、除演习方案或情景设计中列出的可模拟行动及控制人员的指令外,演习人员应将演习事件或信息当作真实事件或信息做出响应,应将模拟的危险条件当作真实情况采取应急行动;
7、所有演习人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服从执法人员的指令;
8、控制人员应仅向演习人员提供与其所承担功能有关并由其负责的信息,演习人员必须通过现有紧急信息获取渠道了解必要的信息,演习过程中传递的所有信息都必须具有明显标志;
9、演习过程中不应妨碍发现真正的紧急情况,应同时制订发现真正紧急事件时可立即终止、取消演习的程序,迅速、明确地通知所有响应人员从演习到真正应急的转变;
10、演习人员没有启动演习方案中的关键行动时,控制人员可控制消息,指导演习人员采取相应行动,也可提供现场培训活动,帮助演习人员完成关键行动。
八、应急演练前的准备
1、演练前1-2天,用会议通知职工及企业周边群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2、策划组对评价人员进行培训,让其熟悉企业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和评价标准;
3、培训所有参演人员,熟悉并遵守演练现场规则;
4、采购部门准备好模拟演练响应效果的物品和器材;
篇8
1.1编制目的
预防和最大程度地减少铁路行车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及时有效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尽快恢复铁路运输正常秩序。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铁路发生特别重大行车事故,即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紧急转移人员超过10万、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或繁忙干线中断行车48小时以上的事故;以及在国家铁路、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开行的旅客列车,国家铁路、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开往地方铁路或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的旅客列车,发生重大行车事故,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或繁忙干线中断行车24小时以上的事故。
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上述行车事故时,按管理权限,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并按其规定组织处置。
1.4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行车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尽快恢复运输。分秒必争,快速抢通线路,尽快恢复通车和运输秩序。
(3)实行分工负责。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铁道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事发地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权限和本预案的规定,共同做好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4)坚持预防为主。积极采用先进的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行车事故防范水平;不断完善铁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救援装备技术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在发生铁路ⅰ级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时,根据需要,铁道部报请国务院领导组织、指导、协调应急救援工作,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铁道部成立非常设的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铁路行车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处置的需要确定。
铁道部成立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指挥小组,下设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协助部领导处理有关事故灾难、信息收集和协调指挥等工作。
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铁道部建议以及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作出应急支援决定。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依据分工,分头组织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具体负责事故现场群众疏散安置、社会救援力量支援等方面的现场指挥和后勤保障工作;负责组织处置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的行车事故。
3预防预警
3.1行车事故信息报告与管理
铁道部负责本预案规定处理权限的铁路行车事故信息的收集、调查、处理、统计、分析、总结和报告,同时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安全预警信息,制订相应预防措施。
铁路行车事故信息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进行报告。当铁路行车事故发生后,有关人员应立即上报铁道部,最迟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2小时;铁道部按有关规定上报国务院,最迟不得超过接报后2小时;按本预案要求通知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成员。
对需要地方人民政府协助救援、协调伤员救治、现场群众疏散等工作以及可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行车事故,发生事故的铁路运输企业,应按地方人民政府和铁路运输企业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规定程序,立即向事发地人民政府应急机构通报,地方人民政府应按有关程序进行处置。
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ⅰ、ⅱ级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时,由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报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
3.2行车事故预防预警系统
根据铁路行车事故特点和规律,适应提高科技保障安全能力的需要,铁路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投入,研制开发和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进一步整合和完善铁路现有各项安全检测、监控技术装备;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构建完整的铁路行车安全监控信息网络,实现各类安全监测信息的自动收集与集成;逐步建立防止各类铁路行车事故的安全监控系统、事故救援指挥系统和铁路行车安全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成集监测、控制、管理和救援于一体的高度信息化的铁路行车安全预防预警体系。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按铁路行车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当达到本预案应急响应条件时,应启动本预案。
4.1.1ⅰ级应急响应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ⅰ级应急响应:
①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的铁路行车事故。
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的铁路行车事故。
③铁路沿线群众需要紧急转移10万人以上的铁路行车事故。
④铁路繁忙干线遭受破坏,造成行车中断,经抢修在48小时内无法恢复通车。
⑤需要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的其他铁路行车事故。
(2)ⅰ级响应行动。
①ⅰ级应急响应由铁道部报请国务院启动,或由国务院授权铁道部启动。
②铁道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国务院,同时根据事故情况,通知国务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有关成员,组成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③铁道部开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事发地省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以及现场救援指挥部的通信联系通道,随时掌握事故进展情况。
④通知有关专家对应急救援方案提供咨询。
⑤铁道部根据专家的建议以及国务院其他部门的意见提出建议,国务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确定事故救援的支援和协调方案。
⑥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
⑦协调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提出的其他支援请求。
4.1.2ⅱ级应急响应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ⅱ级应急响应:
①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的铁路行车事故。
②直接经济损失为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铁路行车事故。
③铁路沿线群众需要紧急转移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的铁路行车事故。
④铁路繁忙干线遭受破坏,造成行车中断,经抢修24小时内无法恢复通车。
⑤需要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的其他铁路行车事故。
(2)ⅱ级响应行动
①ⅱ级应急响应由铁道部负责启动。
②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立即通知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有关成员前往指挥地点,并根据事故具体情况通知有关专家参加。
③应急指挥小组根据事故情况设立行车指挥、事故救援、事故调查、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善后处理、宣传报道、治安保卫等应急协调组和现场救援指挥部。
④开通与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各应急协调组的通信联系通道,随时掌握事故进展情况。
⑤根据专家和各应急协调组的建议,应急指挥小组确定事故救援的支援和协调方案。
⑥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⑦协调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提出的支援请求。
⑧向国务院报告有关事故情况。
⑨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告国务院。
4.1.3发生ⅲ级以下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由铁路运输企业按其制定的应急预案启动。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4.2.1铁道部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构建铁路行车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实现铁路行车安全信息集中管理、资源共享。
4.2.2国际联运列车在境外发生行车事故时,铁道部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了解事故情况。
4.2.3发生ⅰ、ⅱ级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时,发生事故的铁路运输企业在报告铁道部的同时,应按有关规定抄报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
4.3通信
4.3.1铁道部负责组织协调建立通信联系,保障事故现场信息和国务院各应急协调指挥机构的通信,必要时承担开设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动通信枢纽的任务。
4.3.2铁路系统内部以行车调度电话为主通信方式,各级值班电话为辅助通信方式。
4.3.3行车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应急处理需要,设置事故现场指挥电话和图像传输设备,确定现场联系方式,确保应急指挥联络的畅通。
4.4指挥和协调
4.4.1铁道部指挥协调工作
(1)进入应急状态,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代表铁道部全权负责行车事故应急协调指挥工作。
(2)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根据行车事故情况,提出事故现场控制行动原则和要求,调集相邻铁路运输企业救援队伍,商请有关部门派出专业救援人员;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和支援命令后,要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现场。现场救援指挥部根据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的授权,统一指挥事故现场救援。各应急救援力量要按照批准的方案,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实施救援起复和紧急处置行动。
(3)现场救援指挥部成立前,由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应急领导小组指定人员任组长并组织有关单位组成事故现场临时调查处理小组,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的规定,开展事故现场人员救护、事故救援、机车、车辆起复和事故调查等工作,全力控制事故态势,防止事故扩大。
(4)行车事故发生后,铁路行车指挥部门要立即封锁事故影响的区间(站场),全面做好防护工作,防止次生、衍生事故的发生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扩大。
应急状态时,铁道部有关司局和专家,要及时、主动向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提供事故应急救援有关基础资料以及事故发生前设备技术状态和相关情况,并迅速对事故灾难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领导决策参考。
4.4.2事发地人民政府指挥协调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根据铁路行车事故情况,对铁路沿线群众安全防护和疏散、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救护和安置、事故现场的治安秩序以及有关救援力量的增援提出现场行动原则和要求,并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实施救援行动。
4.5紧急处置
4.5.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应急处置力量。事故发生后,当地铁路单位和列车工作人员应立即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并根据《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迅速上报。
4.5.2发生铁路行车事故需要启动本预案时,铁道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按权限组织处置。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调动应急队伍,集结专用设备、器械和药品等救援物资,落实处置措施。公安、武警对现场施行保护、警戒和协助抢救。
4.5.3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根据现场请求,负责紧急调集铁路内部救援力量、专用设备和物资,参与应急处置;并通过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协调组织有关部委的专业救援力量、专用设备和物资实施紧急支援。
4.5.4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严重的事故紧急处置方案,由铁道部提出并协调实施;必要时,报国务院决定。
4.6救护和医疗
4.6.1行车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现场组织协调有关医疗救护工作。
4.6.2卫生部门根据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的请求,负责协调组织医疗救护、医疗专家、特种药品和特种救治装备进行支援,协调组织现场卫生防疫有关工作。
4.6.3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按照本单位应急预案中确定的医疗救护网点,迅速联系地方医疗机构,配合协助医疗部门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
4.6.4对可能导致疫病发生的行车事故,铁路运输企业应立即通知卫生防疫部门采取防疫措施。
4.7应急人员的防护
应急救援起复方案,必须在确保现场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实施。应急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必须按设备、设施操作规程和标准执行。参加应急救援和现场指挥、事故调查处理的人员,必须配带具有明显标识并符合防护要求的安全帽、防护服、防护靴等。根据需要,由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和事发地人民政府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4.8群众的安全防护
4.8.1凡旅客列车发生的行车事故需要应急救援时,必须先将旅客和列车乘务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后方准开始应急救援。
4.8.2凡需要对旅客进行安全防护、疏散时,由铁路运输企业按其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安全防护和疏散。需要对沿线群众进行安全防护、疏散时,铁路运输企业应立即通知事发地人民政府,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进行安全防护和疏散。
4.8.3旅客、群众安全防护和事故处理期间的治安管理,由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负责。
4.9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
需社会力量参与时,由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实施,并纳入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救援预案。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应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4.10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及损失评估
ⅰ级应急响应的铁路行车事故调查处理,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组织调查组负责。其他铁路行车事故的调查处理,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有关规定,由铁道部负责。
行车事故的损失评估,按铁路有关规定执行。
4.11信息
铁道部或被授权的铁路局负责行车事故的信息工作。如发生影响较大的行车事故,要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舆论工作,迅速拟订信息方案,确定内容,及时采用适当方式信息,并组织好相关报道。
4.12应急结束
当行车事故发生现场对人员、财产、公共安全的危害性消除,伤亡人员和旅客、群众已得到医疗救护和安置,财产得到妥善保护,列车恢复正常运输后,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按“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宣布应急结束。完成行车事故救援起复后期处置工作后,现场救援指挥部要对整个应急救援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报告报送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理
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负责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及时对受害旅客、货主、群众及其家属进行补偿或赔偿;负责清除事故现场有害残留物,或将其控制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铁道部和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共同协调处理好有关工作。
5.2保价保险
铁路行车事故发生后,由善后处理组通知有关保险机构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人员现场保险及伤亡人员和财产保险的理赔工作;对涉及保价运输的货物损失,由善后处理组按铁路有关保价规定理赔。
5.3铁路行车事故应急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按照《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根据现场救援指挥部提交的铁路行车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总结报告,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组织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报送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
铁道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应根据实际应急救援行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提交总结报告。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铁道部负责组织协调通信工作,保证应急救援时通信的畅通。
铁道部负责组织建立统一的国家铁路和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行车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逐步整合行车设备状态信息、地理信息、沿线视频信息,并结合行车事故灾害现场动态图像信息和救援预案,建立铁路运输安全综合信息库,为抢险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6.2救援装备和应急队伍保障
铁道部根据铁路救援体系建设规划,协调、检查、促进铁路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强化完善救援队伍建设,保证应急状态时的调用。
铁道部要进一步优化和强化以救援列车、救援队、救援班为主体的救援抢险网络,合理配置救援资源;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安全防护器材,制订各类救援起复专业技术方案;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救援起复能力。
6.3交通运输保障
启动应急预案期间,事发地人民政府和铁路运输企业按管理权限调动管辖范围内的交通工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根据现场需要,由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行必要的交通管制,维持应急处置期间的交通运输秩序。
6.4医疗卫生保障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医疗卫生保障应急预案,明确铁路沿线可用于应急救援的医疗救治资源和卫生防疫机构能力与分布情况,提出可调用方案,检查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防疫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
各铁路运输企业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按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承担铁路行车事故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名录,明确不同地区、不同线路发生行车事故时医疗卫生机构地址、联系方式,并制订应急处置行动方案,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效。
6.5治安保障
各级应急处置预案中,要明确事故现场负责治安保障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安排足够的警力做好应急期间各阶段、各场所的治安保障工作。
6.6物资保障
铁路运输企业要按规定备足必需的应急抢险路料及备用器材、设施,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6.7资金保障
铁路运输企业财会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铁路行车事故应急处置的资金需求。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费用、善后处理费用和损失赔偿费用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事故责任单位无力承担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和铁道部按管理权限协调解决。应急处置工作经费保障按《财政应急保障预案》规定实施。
6.8技术储备与保障
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专家库、技术资料等的建立、完善和更新。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教育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公众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和守法意识。
铁道部要结合铁路行业实际,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职工和公众的安全意识。
7.2培训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铁道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要组织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以及专业救援队伍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定期进行救援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救援技能。
7.3演练
铁道部要有计划地按应急救援要求每年进行一次演习和演练。根据需要,可开展国内外的工作交流,提高铁路行业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8附则
8.1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
铁路行车事故性质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的构成条件确定。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部门职责的变化以及应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铁道部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8.3奖励与责任追究
篇9
城区供水应急预案
城区供水应急预案一、总则1、为确保供水工作在应急情况下各职能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使应急供水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有序地运转,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种灾害和事故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2、应急供水工作实行“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保障供水”的指导方针,遵循统一指挥、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原则。3、应急供水工作要与日常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协调一致,统筹兼顾,并保证应急供水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4、所有单位(部门)和个人都有积极参加抢险救灾,保障供水的义务和责任,对应急供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失(渎)职等违规行为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5、本预案适用于破坏性地震、台风、洪水、水源污染、恐怖破坏等灾害及事故的应急供水。6、因供水系统设备、管道故障、停电等原因造成长时间(超过24小时)无法恢复供水时,应适时启动应急供水预案。7、县自来水厂是应急供水预案启动的责任单位。供水企业内部必须服从统一指挥,随时奔赴应急现场救援。二、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和职责1、决策指挥机构对供水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建立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由县府办分管领导和县公安局、水利局、建设局、卫生局、供电局、环保局、广电局等主要领导组成,负责对供水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决策指挥和处置。2、领导小组职责①检查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身及社会财产安全的法律和政策、规定;②督促检查各相关职能部门制订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及有关的应急准备工作;③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应急处置的组织,配备相关的工具装备;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处置突发事件;⑤检查监督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工作;⑥及时向上级机关及社会公众突发事件的信息。3、安装维修队和机电抢修队的组成和职责①组成:由县自来水厂安装队、维修队、生产技术科等有关人员组成,县自来水厂厂长任负责人。②负责供水管道和设备的修复工作,抢修重点放在党政首脑机关及要害部门、医疗部门、人员疏散点及市区主干管道。4、**县自来水厂职责①学习贯彻落实好本预案;②组织开展自救;③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情况和传达执行指挥部的指令;④向指挥部请示支援。5、在预案启动后各机构成员应按时报到,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不得各行其政。6、物资保障应急供水的物资供应实行备齐备足、按需划拨、力行节约、确保重点的原则,由指挥部统一调配。各部门要用好救急物资,且及时退库保管,各种应急设备要确保在完好随时可用状态。三、应急处置的原则、程序及类别及处置基本方案1、各单位、部门和个人在供水突发事件处置中应执行“科学预警、紧急处置、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①科学预警:包括“群策群防”和“科学预测”,充分发挥全体市民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把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应定期收集、分析供水和社会综合信息,建立灵敏的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预防和化解,争取把供水突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②紧急处置:按照就地就近、及时处置的要求,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时,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主管部门,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不得延误。责任部门按应急预案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按规定上报。③统一指挥:对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处置,各职能部门、单位的专业小组按照职能范围负责处置突发事件,各相关部门和个人应积极协调配合。④分级负责:在突发事件中,各部门、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及时报告和行动,听从指挥,对分工负责的工作不得推诿回避。2、特殊处置程序①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一旦获悉供水突发事件警报,应立即向110指挥中心或县自来水厂报告,由110指挥中心或县自来水厂上报领导小组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联系电话:2322119、2324887。②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后,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各专业应急小组和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扩大(散),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把影响降到最小。③突发事件处置程序可简单概括为“定性质、早报告、
快处置、保安全”四句简语。3、突发事件类别①漠村溪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河道出现大面积的油料污染、原水理化指标严重超标。②城区供水主管道突然爆裂,造成全城停水48小时以上,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市民生活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③重大自然灾害,造成供水专线停电、水厂停水全城无供水48小时以上,严重影响市民生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造成社会不安定的。④运输有害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泄漏造成的水源污染。⑤重大燃油泄漏事故造成的水源污染。4、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基本方案(一)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河道出现大面积的油料污染、源水理化指标严重超标①由县环保局、县卫生防疫站对污染水源进行取样化验定性。②县公安局所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取证。③县广电局对沿河群众进行严禁使用污染和防止污染扩大的宣传。④领导小组下令供水企业关闭源水、供水管线,自来水厂停止向城市供水。紧急启动备用的龙池水厂紧急生产,可保证全县基本生产、生活用水。⑤县卫生局、环保局负责提出污染水处置的方案,县自来水厂负责对各自分管的管线、制水设备的消毒、清洗工作。(二)重大自然灾害因雷击、洪水、地震等造成外部供电系统发生问题,由县供电公司组织力量抢修(救),供水企业内部供电设施由县自来水厂负责抢修,县供电公司派员协助抢修;源水水质由县卫生防疫站、环保局取水化验,领导小组根据备用水源化验结论下达启用备用水源的命令,县自来水厂负责实施,待自然灾害解除后自动恢复。(三)供水总干管爆裂由县自来水厂组织力量抢修,县广电局负责进行安民告示。(四)制水车间遭人为破坏县自来水厂负责抢险,供电公司协助,广电局进行宣传告示,公安局进行现场保护、调查取证和破案,卫生防疫站、环保局负责水样化验、定性等工作。四水源污染预案1、发现水源水被污染,特别是破坏性或突发性意外污染时,水厂取水口立即停止取水,制水车间的反应池、沉淀池、滤池必须泄水放空,紧急启动龙池备用水厂,并及时上报上级领导。2、接到水源污染报告,应立即指挥、部署和检查各成员单位的落实工作,水源污染可从消除污染源方面整理,遇到破坏性或突发意外污染时,应认真肃清污染,尽快恢复供水系统正常供水,以保障城市供水。3、县自来水厂中心化验室应及时派人对污染源采样分析,尽快拿出结果,并提出解决方案。4、对水源污染事故,供水企业自身无法解决时应及时上报指挥部及政府有关部门,请求尽快协助解决。5、本预案与上级规定有抵触时,以上级规定为准。为确保供水工作在应急情况下各职能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使应急供水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有序地运转,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种灾害和事故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篇10
1、为确保供水工作在应急情况下各职能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使应急供水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有序地运转,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种灾害和事故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2、应急供水工作实行“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保障供水”的指导方针,遵循统一指挥、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原则。
3、应急供水工作要与日常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协调一致,统筹兼顾,并保证应急供水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
4、所有单位(部门)和个人都有积极参加抢险救灾,保障供水的义务和责任,对应急供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失(渎)职等违规行为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5、本预案适用于破坏性地震、台风、洪水、水源污染、恐怖破坏等灾害及事故的应急供水。
6、因供水系统设备、管道故障、停电等原因造成长时间(超过24小时)无法恢复供水时,应适时启动应急供水预案。
7、县自来水厂是应急供水预案启动的责任单位。供水企业内部必须服从统一指挥,随时奔赴应急现场救援。
二、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和职责
1、决策指挥机构
对供水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建立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由县府办分管领导和县公安局、水利局、建设局、卫生局、供电局、环保局、广电局等主要领导组成,负责对供水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决策指挥和处置。
2、领导小组职责
①检查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身及社会财产安全的法律和政策、规定;
②督促检查各相关职能部门制订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及有关的应急准备工作;
③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应急处置的组织,配备相关的工具装备;
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处置突发事件;
⑤检查监督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工作;
⑥及时向上级机关及社会公众突发事件的信息。
3、安装维修队和机电抢修队的组成和职责
①组成:由县自来水厂安装队、维修队、生产技术科等有关人员组成,县自来水厂厂长任负责人。
②负责供水管道和设备的修复工作,抢修重点放在党政首脑机关及要害部门、医疗部门、人员疏散点及市区主干管道。
4、县自来水厂职责
①学习贯彻落实好本预案;②组织开展自救;③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情况和传达执行指挥部的指令;④向指挥部请示支援。
5、在预案启动后各机构成员应按时报到,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不得各行其政。
6、物资保障
应急供水的物资供应实行备齐备足、按需划拨、力行节约、确保重点的原则,由指挥部统一调配。各部门要用好救急物资,且及时退库保管,各种应急设备要确保在完好随时可用状态。
三、应急处置的原则、程序及类别及处置基本方案
1、各单位、部门和个人在供水突发事件处置中应执行“科学预警、紧急处置、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
①科学预警:包括“群策群防”和“科学预测”,充分发挥全体市民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把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应定期收集、分析供水和社会综合信息,建立灵敏的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预防和化解,争取把供水突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②紧急处置:按照就地就近、及时处置的要求,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时,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主管部门,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不得延误。责任部门按应急预案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按规定上报。
③统一指挥:对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处置,各职能部门、单位的专业小组按照职能范围负责处置突发事件,各相关部门和个人应积极协调配合。
④分级负责:在突发事件中,各部门、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及时报告和行动,听从指挥,对分工负责的工作不得推诿回避。
2、特殊处置程序
①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一旦获悉供水突发事件警报,应立即向110指挥中心或县自来水厂报告,由110指挥中心或县自来水厂上报领导小组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联系电话:2322119、2324887。
②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后,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各专业应急小组和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扩大(散),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把影响降到最小。
③突发事件处置程序可简单概括为“定性质、早报告、快处置、保安全”四句简语。
3、突发事件类别
①漠村溪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河道出现大面积的油料污染、原水理化指标严重超标。
②城区供水主管道突然爆裂,造成全城停水48小时以上,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市民生活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
③重大自然灾害,造成供水专线停电、水厂停水全城无供水48小时以上,严重影响市民生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造成社会不安定的。
④运输有害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泄漏造成的水源污染。
⑤重大燃油泄漏事故造成的水源污染。
4、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基本方案
(一)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河道出现大面积的油料污染、源水理化指标严重超标
①由县环保局、县卫生防疫站对污染水源进行取样化验定性。
②县公安局所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取证。
③县广电局对沿河群众进行严禁使用污染和防止污染扩大的宣传。
④领导小组下令供水企业关闭源水、供水管线,自来水厂停止向城市供水。紧急启动备用的龙池水厂紧急生产,可保证全县基本生产、生活用水。
⑤县卫生局、环保局负责提出污染水处置的方案,县自来水厂负责对各自分管的管线、制水设备的消毒、清洗工作。
(二)重大自然灾害
因雷击、洪水、地震等造成外部供电系统发生问题,由县供电公司组织力量抢修(救),供水企业内部供电设施由县自来水厂负责抢修,县供电公司派员协助抢修;源水水质由县卫生防疫站、环保局取水化验,领导小组根据备用水源化验结论下达启用备用水源的命令,县自来水厂负责实施,待自然灾害解除后自动恢复。
(三)供水总干管爆裂
由县自来水厂组织力量抢修,县广电局负责进行安民告示。
(四)制水车间遭人为破坏
县自来水厂负责抢险,供电公司协助,广电局进行宣传告示,公安局进行现场保护、调查取证和破案,卫生防疫站、环保局负责水样化验、定性等工作。
四水源污染预案
1、发现水源水被污染,特别是破坏性或突发性意外污染时,水厂取水口立即停止取水,制水车间的反应池、沉淀池、滤池必须泄水放空,紧急启动龙池备用水厂,并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2、接到水源污染报告,应立即指挥、部署和检查各成员单位的落实工作,水源污染可从消除污染源方面整理,遇到破坏性或突发意外污染时,应认真肃清污染,尽快恢复供水系统正常供水,以保障城市供水。
3、县自来水厂中心化验室应及时派人对污染源采样分析,尽快拿出结果,并提出解决方案。
4、对水源污染事故,供水企业自身无法解决时应及时上报指挥部及政府有关部门,请求尽快协助解决。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