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知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知识方案

篇1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监管办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本次宣传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银监分局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市“金融知识进万家”银行业金融知识宣传服务月活动领导小组。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应成立由行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活动牵头部门,并指定联系人,与银监分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有效推动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制定方案,统筹推进

为开展好本次活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活动总体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本单位活动进展。

三、把握原则,务求实效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把握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的公益性原则,严格将金融知识公益宣传材料与产品宣介等营销材料显著分区,禁止以金融知识宣传名义向公众推销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履行金融宣传公益责任。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结合本行情况适当扩大金融知识宣传范围,制作具有本行特色的宣传材料,宣传材料须报银监分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四、报送信息,做好总结

篇2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金融业还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重点任务是构建包括金融市场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要构建完善的金融市场需要改进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需要大力培育金融市场主体即金融机构。我国目前的银行属于大银行居于绝对主体和主导地位,近乎于垄断。中小企业之所以融资难,主要原因是缺乏中小金融机构。大银行主要是为大实体企业服务,大的实体企业融资量大,信息搜寻成本相对比较低;而为小企业特别是千家万户的农民服务的信息搜寻成本比较高,所以大银行不接纳。虽然也有相关政策要求大的金融机构贷款中必须有一定比例贷给中小企业,但究竟是否执行了,其实谁也不知道。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大银行给小企业贷款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用市场经济思维解决市场经济中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而中小金融机构不能是国有的,只能是民营的。笔者认为发展民营银行对我国金融机构有多重益处:一是可以解决中小企业与农民融资难的问题;二是民营银行让金融机构有竞争,有竞争就会给用户更好的服务;三是发展民营银行可规避金融风险,让非法地下银行消失等。

二是要放开利息率。利息率就是资金价格。资金价格与普通商品的价格一样,要遵循供求规律,即供大于求,价格就下跌,供不应求,价格就上涨。但是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国银行的存贷款利息率是固定的,贷款利息率高于存款利息率若干个百分点,存贷差扣除各种成本之后就成了银行利润,所以银行业是挣钱的。由于利率不能由市场决定,银行就产生垄断利润。要构建完善的金融市场,重要的是放开存贷款利率,利率的国家定价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金融机构和利率放开之后,作为资金供给者的储户就可以选择服务好、存款利率高的银行存款;作为资金需求者就可以选择贷款利率低和服务好的银行贷款。不仅可以促进银行业创新服务,提高储户收益、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高利贷自然就可以消失。

三是需要加强对银行的监督。无论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其实质是企业,是企业就有可能进行不正当竞争和非法经营,这就要求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构,这就是政府责任。

篇3

[关键词]职工薪酬 绩效考核 贡献的可量化性 经济附加价值 工资率

一、前提条件及基本假设

本文主要讨论实践过程中,对金融企业分支机构(如商业银行分行)职工薪酬考核分配方案修订的若干问题与研究。

假定企业、职工符合理性人假设,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取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同时,假定信息是完全的,即各种指标、参数(如工资率、调节系数)是公开的。最后,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本文中对于各项指标、参数(包括主要考核指标、工资率、调节系数)、指标选择的合理性分析主要是是基于边际情况分析,也就是鼓励员工发展业务情况下的分析。

二、职工薪酬分配方案的基本框架

在企业中,员工通常分为前台营销人员(含营销单位负责人)A与中后台管理支持人员B。由于员工贡献的可量化性不同,在制定薪酬方案的过程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前台人员薪酬与业绩关联度高,中后台人员收入相对平均。原因在于前台人员的贡献一般比较直接,且可量化性高。例如,通过管理会计的工具我们相对容易的可取得商业银行中客户经理的存贷款、并由此计算收入、成本、净收入、经济利润等相应指标,因此多采用如下基本公式,薪酬Sa=底薪C+工资率G*贡献P*考核系数X的基本形式,而中后台人员的贡献相对间接,较难客观取得,较难横向比较,没有很好的考核手段,因此一般采用薪酬Sb=基本薪酬S0*考核系数X,基本薪酬一般根据岗位、级别等因素参考同业标准制定。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模型选择是合理的。

对于前台人员的薪酬制定,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贡献度量方式和工资率水平,理顺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多劳多得,鼓励员工为企业多做贡献,在同业中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控制相应的风险,下文将详细分析。而对中后台人员,一般工作需通过合作并需由前台部门来实现其价值,有些工作是无形的,贡献不可简单量化的,但其效用却有时会很大,有些是正向的,有些是负向的。举例来说,一个优秀产品的设计能极大的调高销售量,一个合理方案的修订提高员工积极性,一个流程的改进提高生产率,从而提高企业利润。而发生一些人为疏忽因素的造成的火灾、盗窃却会对企业造成极大损失。而由于考核定量难度的存在,对于属于本职工作基本要求还是额外付出往往难以界定,往往额外的付出或改进行为提出者、执行者在付出改进实施过程中的代价后,最终收到的回报很小或基本没有,造成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在边际投入小于边际回报的情况下,出于理性人的假设,通常积极性不高。因此,要落实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发挥绝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需完善专项绩效考核,改进薪酬分配方案,完善岗位晋升机制,对合理改进予以鼓励。当所有员工都积极工作时,企业也受益;而任何一方消极怠工,都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任何员工的违规行为会造成很大的风险,也应重视对其有所约束。

三、指标的选择与参数的测定

指标的选择与参数的测定涉及方方面面,这里主要讨论关键考核指标的选择,工资率测定、调节系数设置方面的问题,着重分析其变化率。

(一)薪酬总来源

下面以某商业银行分行为例进行分析。在银行分行层面,总行核定总的职工薪酬计算一般比较复杂,基本形式如下S=C+(G0*P0+G*(P-P0))*X+Z=C+P0*(G0-G)*X+G*P*X+Z,

其中S为总薪酬,C为基本人员费用,一般为一个常数,年初由机构数,员工人数等确定,P为主要的考核指标,一般为考核利润(经济利润),P0为上年经济利润,P-P0为当年经济利润增量,G为增量工资率,G0为存量工资率,X为调节系数,如由考核得分(平衡计分卡BSI得分)、规模(等级行系数)等折算的系数之积,Z为专项奖励(为鼓励特定的产品,发展战略而配置)。这里主要讨论分行层面的职工薪酬进一步分解分配。

为简化研究分析,先只考虑其中主要影响因素,Z=0,X=1,则S=C+P0*(G0-G)+G*P,由于C+P0*(G0-G) 年初已确定,也是常数,因此公式进一步简化为S=C+G*P。可以看出,S与P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总行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分行全体职工的薪酬与创造的经济利润相联系,激励分行多做贡献。

(二)关键指标P的选择

总行以经济利润作为考核,即引入了内部转移价格与经济附加价值EVA。经济附加价值或经济利润简称EVA,由JoeM.Stern等人创立,是公司常用的一种新型的业绩衡量指标。

经济增加值计算公式: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同时由于需要进行内部考核,而每一个分支机构、业务部门、营销人员完成的工作互相有交叉,有些拉存款、有些放贷款、有些两者兼有,但量不匹配。因此,采用传统方法,存款会产生支出,贷款产生收入,两者不可比,而存款为贷款提供资金来源。引入内部转移价格后解决了对存款、贷款的利润可以单独计算。根据总行考核办法

EVA=资金价值-利息支出+利息收入*(1-税率)-资金成本+中间业务收入(1-税率)-费用-拨备-资本占用费

其中 资金价值=存款*内部转移价格,资金成本=贷款*内部转移价格

而资本占用一般用监管资本简化代替,即■风险资产*风险权重*最低资本要求

相比存贷款规模,经济利润更科学合理,更完全的反映了盈利、风险、资本占用等方面的内容。实践中,在分行以下机构非独立核算,由于部分指标不易分别取得,或存在循环计算,考核时可忽略或进行分摊,如费用等。分行在对其管辖的内部机构考核时,也这种因素进行调整。由于内部考核在确定参数前,各单位之间的相对比例而非绝对值更为重要,因此部分指标可以进行一定修正,进行均衡。如信贷资源紧张时,为平衡贷款投放的对考核的影响,可加大新增拨备的折算。这样无论分行、支行、经营部门、营销人员都可以单独计算经济利润(或相应简化指标)。因此分行对下属支行、人员考核的关键指标P的选择一般就是总行考核关键指标(经济利润)的修正或简化,即与总机构下达的关键指标相接近,或两者近似存在常数差额。

(三)工资率的测定

接下来分析分行制定对下属机构、营销人员制定底薪、存量工资率Ga0、增量工资率Ga时的相关问题,并分析这几类参数的取值范围、相应关系及其合理性、可执行性。

根据上面讲的基本框架对上述预算进行分解,制定相应方案。基本分为前台A与中后台B两个层面,暂不考虑A,B内部的分配。一般做法为,首先对前台人员底薪相对固定部分、中后台人员所需的预算预留,剩下的根据考核业绩量进行分配,并确定分行前台人员工资率。最终分配时,由于总预算约束,实际分配时,按核定的工资率兑现前台人员工资及绩效,剩余额为限分配给中后台人员。鼓励前台人员多做多得。正常情况下,目标为业务增长时,所有人员都应该有额外收益;同时,核定的工资率能满足激励前台人员的要求;所有人员都因企业业绩的提升而受益,因此有共同的奋斗目标,齐心协力,企业也最终业绩提升。

用公式表述如下,前台人员收入Sa、中后台人员收入Sb为上级机构考核关键指标P,本机构考核关键指标Pa的函数。,则前台人员薪酬合计Sa(Pa)=Ca0+Pa0*Ga0+(Pa-Pa0)*Ga=(Ca0+Pa0*(Ga0-Ga))+Pa*Ga

其中Ca0为底薪,Pa0为存量经济利润,Pa为考核关键指标Pa,参数Ga为前台人员增量工资率,Ga0为存量工资率。假设整个企业业务是有所增长的,对于作为整体的A,由于(Ca0+Pa0*(Ga0-Ga)一个是常数(在参数确定后不因业绩变动而变化),因此,存量工资率Ga0的影响只是对Ca的一个修正,真正的边际工资率就是增量工资率,我们可以把公式简化为

Sa(Pa)=Ca+Ga*Pa 公式1

由于S=Sa+Sb,则Sb(Pa,P)=S-Sa=C+G*P-(Ca+Ga*Pa)

假定上级机构与下级机构考核关键指标口径相同,即P=Pa

Sa(Pa)=C-Cb+(G-Ga)*Pa 公式2

我们分别对公式1,2求导数,Sa’(Pa)=Ga,Sb’(Pa)=G-Ga。导数Sa’,Sb’的含义分别为企业经济利润的单位增加对A,B两类人员收入情况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Ga越高,对A考核力度越大,同时对B的考核力度越小(即公司盈利变化对其正效用越小)。

在此,分如下4种情况讨论:

情况1:当Ga=0时,经济利润增加对前台销售人员无影响,所有收益归后台人员所有。

情况2:当0

情况3:当Ga=G时,经济利润增加对中后台人员无影响,所有收益归前台销售人员所有。

情况4:当Ga>G时,经济利润增长对后台人员有副作用,所有收益归前台销售人员所有,且从中后台人员处额外取得一块收益。若中后台人员薪酬需要增加,则超出预算。

从理性人的角度看,企业,A,B只有在情况2下能实现多赢。同时,Ga的选择,在情况2中恰当位置区间时,效果较好,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由于存在反馈作用,对前台人员、中后台人员的激励,对企业产生的效用都存在递减,因此,理论上,会有一个平衡点,在这个点上,对企业的总效用最大。

其他情况下都有负面影响。情况1,销售人员无积极性;情况3,中后台人员无积极性;情况4,若业绩提升,由于即使中后台人员收入零增长,仍超出预算,不可执行。由于Ga较大,前台人员内部差异过大,矛盾加大。由于信息完全,中后台人员知道业绩提升对自己将产生不利影响,可能会为增加自身利益而损害企业利益,更无积极性。

因此情况1、3、4都无可行性,由于各方博弈,一般不会被批准通过,而即使通过后也对企业实现考核目标、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无益,只是进一步增加内部矛盾。

若定义边际收益分配因子B表示,B=Ga:G,表示业绩增加产生的收益中前台人员A所占的比例。这里的分配与双方人数比例有关,若剔除人数影响,定义人均边际收益分配因子■,则

■=(Ga/人数A)/((G-Ga)/人数B+(Ga/人数A))

=Ga*人数B/(G*人数A-Ga*人数A+Ga*人数B) 公式3

从常理看,人均边际收益分配因子在0.7-0.85左右比较合适,即销售人员与中后台人员收入变动率之比约2.7-5.7倍。

从理论上,也可倒过来求营销人员A的边际工资率,在人数相对稳定的前提假设下,A,B分别表示前台、中后台人员的人数,

Ga=G*■*A/(B+■*(A-B)) 公式4

例如,假设总工资率G=5%,■=0.7,人数比A:B=1:2,则Ga=2.69%

接下来,分析实践中存量工资率与增量工资率的制定过程中来分析几种常见误区。

在做方案时,由于参数的测定通常以本单位以前年度员工收入组成情况、同行业平均水平作为基准,结合上级单位核定的预算,进行预测,并设定参数。因此一般会有一个预期的总收入。因此,固定部分底薪Ca与工资率、存量工资率与增量工资率之间都存在反方向变动情况,如固定底薪的高,考核工资率就定低些;增量工资率定的高,存量工资率就需要定低一些。

误区1 底薪制定过高,存量工资率、增量工资率都设置过低,导致前台人员差异过小,提高业绩的激励不够,无法调动起积极性,不利于业务的发展。

误区2 存量工资率过高,增量工资率定的过低(即增量工资率与存量工资率差别不大)。这时,原有规模较大的支行则无积极性,不新增业务也可获得较高收入,不利于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误区3 存量工资率过低,增量工资率定的过高。两者比例相差过大。若制定方案时,薪酬中很小部分反映存量,绩效考核时仅考虑增量。这样,一方面,存量的贡献可能就被过度忽略了,同时考核力度就会较大,但也会有较大的执行风险。对于较大的机构,如分行级别,由于成员间有的业务增长较好,有的业务增长交叉,但由于互相叠加,风险被分散了。但对个人来说差异较大,部分人员可能为0增长或负增长,这时,对其收入情况影响较大,可能会引起一些波动甚至人动,进而影响存量客户。若人数比例较小,则影响不大,属于正常的优胜劣汰,是有利于业务发展的。但若涉及受损人数比例过大,则可能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另一方面,过高的前台人员增量工资率Ga会影响中后台人员积极性。

假设某企业业务(经济利润)增长率A=20%,上年经济利润20000万,上级机构核定的工资率存量5%,增量10%,基本人员费C=1000,则S=C+G*P=2400,测定后其中800万用于营销人员根据增量考核分配。由于分母新增经济利润较小,最终确定工资率Ga=800/(20000*20%)=20%,远大于上级机构核定的工资率10%,即出现情况4的现象,由于最终无法兑现或人心不和,且前台人员内部差别过大,最终不利于业务的发展。

因此,分支机构在设定存量与增量工资率的时候,需均衡考虑,寻找均衡点。一般情况下,两者合理比例与行业或产品特点有关,也与存量客户的维护难度以及人动对存量客户的影响大小有关系。如通常情况下,银行业与财险业由于维护老客户成本较高,客户可以换银行办理存贷款业务,也可以换保险公司办理财产保险;同时,这类业务人才流失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对存量应给予一定的支持,避免存量与增量差别过大。相反,寿险业务一般维护成本较低,客户在签订合同后一般不会变更、取消合同(取消保险的客户损失较大)。银行业中也有部分特殊产品、岗位可以设定工资率时,存量基本不考虑,如信用卡发卡,一般采用直销团队的组织架构,按发卡量考核。一方面,发卡后的维护由其他人员完成,与销售人员无关。同时,发卡人员在同一银行的发卡资源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相反,通过人员流动,可引进新的资源。同时,发卡人员也通过更换工作单位完成更多的发卡量。

有时,为了减轻对前台人员的边际工资率仍高于总的边际工资率Ga>G时的负作用,可对原有分配模型进行一定修正,引入一定的缓冲因子Y,即预留足够的预算,保证业务增长后两类人员收入都有所增长,对最终剩余部分统筹兼顾后进行分配或留存下期分配。即Sa=Ca+P*Ga,Sb=Sb0*Xb,S=Sa+Sb+Y

当GaG时,业务增长与剩余数是负相关的,从最终看,业务增长对中后台人员仍很可能是不利的。

因此,在信息完全的时候,是效果有限的。在信息不透明,中后台人员只知道前台人员工资率Ga,不知道总机构核定的工资率G时,消极心态可能会较小。但明显,这样的设置对其有失公平。

因此,设置存量工资率与增量工资率的比例及关系有一定的规律及限制,同时与政策导向、客户维护难易度等有关,但有应有一定的度的限制,一般情况下不易设置过高或过低。同时,工资率(存量、增量)的设定也必须综合考虑,包括其他方面资源配置的支持力度、固定部分收入等,全局统筹。

(一)调节系数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为了对考核数据进行修正或进行额外的业务引导,鼓励部分关键业务、战略业务、薄弱业务,往往会增加调节系数X,克服了单一计算公式的不足。设置系数时应考虑全面、严格测试。设置过小起不到调节作用,过大则可能由于被再次放大而有违本意。应做好充分的测试,避免某一因素被反复考虑而过分的放大,使之与原本的调节、鼓励、引导目标一致。同时,要避免调节系数引起的差异过大而超出预算无法兑现。

(二)权衡总量

由于以上分析都是基于边际的,也就是说,是考虑实际与预算存在偏差的。但各类人员的平均收入水平也是必须考虑的。差异过大,则有违公平,可能导致收入差距过大,职工间矛盾激化;差异过小,则无法体现效率优先以及岗位的区别。当然,各类人员的平均收入比例是否合理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岗位平均收入水平是由行业平均水平决定的,同时,管理层的管理理念与偏向,上年历史数据也是较大的影响因素。

在实践中,仍有许多细节,如发放结构与方式等,不再一一讨论。

综上,在修订薪酬分配方案时,需统筹兼顾。企业须要充分发挥各方面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职工薪酬分配方案,理顺付出与回报的关系,鼓励员工为企业多做贡献。在制定原则框架、关键考核指标选择、参数设置等方面全面考虑。设置参数、比例时要相对合理,特别是前台人员存量工资率与增量工资率比例应适当,考核力度与风险的兼顾,兼顾企业与各类职工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体现共赢,提高边际投入的产出,加强模拟测试,使最终方案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3

[2]曼昆,梁小民.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篇4

一、多元化———案例式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金融学》是国家开放大金融专科、会计本科和工商管理本科的必修课。该门课程作为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内容多、范围广的特点。许多学生反映难以把握课程主线和重、难点。从2002年开始,笔者承担了《金融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实践中依据课程特点初步构建了“多元化———案例式”教学模式。开放教育的学生都是成人,平时上班,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面授辅导课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参加,但大部分学生无法按时上课。从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到分部,专业教师建设了很多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经常出差的学生可以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收看视频资源,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在课程讨论区发帖,责任教师及时回复。更喜欢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大多会按时到校参加面授辅导,与授课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这就是多元化———案例式教学模式中“多元化”的产生背景。开放教育的学生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对于一些基础的金融知识也有所了解。教师如果按照普通高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节课全部是教师自己在唱“独角戏”,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只有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课堂上经常看到“手机族”,教师台上上课,学生在座位上玩手机,要想杜绝这种现象,最好的方法就是搜集一些金融案例,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小组写作,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多元化———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多元化———案例式教学模式并不否认教师的引导作用,相反,在实践中教师应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

(一)围绕教学设计展开教学教学设计实际上是针对成人学生,引导他们怎么学,明确教师怎么教。金融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基础的金融知识和原理,而是赋予学生从金融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应该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在《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详细向学生介绍了本门课程的各种资源,如文字教材、辅导教材、网上辅导、网络课件、直播课堂等,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非常明确知道自己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另外,教学设计中还包括每周的教学安排,那些不能按时参加面授辅导或者长期出差在外的学生可以以此为参考进行自主学习。当然,教学设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后应该及时修改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设计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

(二)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教育者教学思想和教育形式特点体现的教学组织形式,不断出现新的理念和方式。近年来,国家逐渐开放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积极探索了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1.通过学习小组、计算机方式,视听阅览等组织的学生自学方式;2.通过E-mail信箱、电话通话等组织的个别辅导;3.通过师生线下一对一和集体授课方式的教师面授;4.通过电视直播、网上讨论、在线学习和网上直播等方式的远程课程辅导。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具体表现为教学对象、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教学内容及其方式方法、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开放。各种实践证明,这些教学组织形式确实能够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同时利用网络的优势,还可以使学生涉猎到广泛的金融知识,进一步开阔知识视野。学习者如果选择面授辅导为主的学习方式,则应按时参加面授辅导。面授辅导主要是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辅导,而不是系统的讲授。以网络学习为主的学习者主要通过收看直播课堂、教学辅导网页、网络课件等进行自主学习。上述两种学习方式可统称为自主学习方式。小组活动和网上讨论则是协作学习的两种方式。开放教育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次数较少。那些选择网络学习为主的学习者在学习中容易产生孤独感,导致情感交流的缺失。小组活动和网上讨论既是学习方式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情感交流。小组活动可以是就学习中的某个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是实践活动。如在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的教学中,组织学生比较分析我国近三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基本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小组内部也进行分工,两三个学生负责分析一个子项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一定的帮助。网上讨论的方式则侧重于师生之间的知识碰撞,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的深入。学生自主学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予以解答。对于学生之间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予以评价。

(三)积极进行金融类课程案例式教学的探索案例式教学在法学和工商管理专业应用较多,作为一种应用较广泛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许多教师在实践中积极进行金融类课程的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要从大量的案例中筛选出适当的案例,能够与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契合。这个工作很繁琐,但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案例选择不恰当,后面案例教学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案例教学的最重要的一环是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教学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是讨论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向学生呈现出案例以后,就这个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其存在的问题:第二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案一般不止一种,可能有很多种。教师在这个阶段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尽可能多的找出解决方案。第三是引导学生对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鼓励其从中选出最优的方案。在案例式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去发言、思考及做出决定。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启发、引导,不要帮助学生做决定,不要有倾向性的语言。案例式教学的优点就是帮助激发学生的主动行为,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的教学中,没有直接讲授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而是就“327国债期货事件”进行了一次案例教学。在向学生介绍完327国债期货时间的来龙去脉后,让学生总结期货交易的风险并提出在当时情况下控制国债期货风险的方案。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这种案例式教学,学生对期货的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金融类课程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法之比较

金融类课程案例教学与传统授课方法比较,具有其不同的特点。

(一)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传统讲授法教师侧重于系统讲授知识,更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把学生带到一个真实的金融环境,这样学生便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传统讲授中老师提问某一问题后,答案往往具有唯一性。案例教学的答案是多维的,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标准答案。案例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二)真实性的教学案例把来自各国各个时期的具有真实的细节金融实践作为金融类课程案例的素材,这种案例教学法不但是真实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更能清晰的将学生置于决策者的地位,更加有利于学生准确分析案例所处的背景,正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各国金融市场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案例是真实可信的,是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这些真实的案例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案例的产生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案例具有客观性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可以采用已经成熟的案例也可以自己编写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应注重对当时所处环境的客观描述,不应该掺有倾向性的观念。在选择案例时,也应该注意选择客观中立的案例。只有案例客观中立,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才能够不受任何干扰,根据案例材料提供的信息做出客观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决定方案。

(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金融类课程案例教学的初衷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中教师选择好案例,组织和指导案例的过程中一定注意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案例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学习小组,每一组分配一个任务,每个任务下又有若干个子任务。这样每个学生在案例学习中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任务不尽相同。

(五)案例答案的多元化案例教学中,同一个案例或者同一个问题,会有多种解决方案。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解决方案的利弊,然后从中筛选出最优的方案。如果最优方案意见不统一,学生认为两个方案都很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此展开一场辩论。不辨不明,辩论的过程中可以拨开迷雾,让学生深入思考解决方案是否有待完善,是否是最优方案。这种多元化和最优化答案选择,可开拓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多元化———案例式教学实践效果

很多教师在面授辅导课会发现,当向学生介绍一些金融案例或者金融事件时,学生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如果在案例中穿插一些知识点,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收。在资本市场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涉及到了金融期权的内容。期权作为一种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并不常见,学生接触较少。怎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种衍生金融工具呢?经过多方搜集资料及对案例的筛查,找到了一个在“911事件”后全球股市大跌但因为投资于期权而从中获取极高收益的案例。通过介绍这个案例中的投资者如何操作,使学生们不仅了解了金融期权而且深刻掌握了这种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及操作方法。如果仅仅是介绍定义,绝对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多学生课后对于金融期货、金融期权这些衍生金融工具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还主动和教师探讨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及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等金融问题。近几年的实践已经表明,多元化———案例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效果及学生的反馈不断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5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县委全会、县经济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保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重点项目和主导产业建设情况,积极创新,加强合作,切实为我县中小企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做好金融保障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金融服务月”活动,构建我县和谐的金融环境,提高金融机构对扶持、服务我县中小企业及“三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提升金融行业服务水平。合理整合和配置信贷资源,为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有效交流与合作搭建良好的平台。切实为全县中小企业及“三农”排忧解难,着力培育一批优质、诚信、高成长的企业,更好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工作任务

(一)开展重点企业大调研活动

内容:选择有订单、有市场,特别是生产经营正常但暂时遇到困难,资金需求迫切的园区企业、进出口企业及其它中小企业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对象,以走访调研的形式,摸清企业规模、融资意向、信用状况、发展潜力等情况,对企业实行“一企一档”管理。

具体要求:组织联合调研组下企业走访调研,在充分调研并形成专题报告的基础上,选择10家企业作为试点,对其融资困难进行重点分析。

(二)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

内容:本着“政府搭台、银企受益、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银企对接合作,推介银行、保险等金融创新产品,介绍企业成功融资案例,有针对性的召开专场银企对接会,为企业与各金融机构之间搭建合作的平台。

具体要求:各金融机构推介主要金融产品,企业提供融资、理财等方面需求信息。同时各金融机构从融资支持企业中选择2家现场签定融资合作协议。一是各金融机构要确定政府项目、中小企业或新农村建设等信贷支持方向,并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融资方案应通过本行创新产品体现本行特色,同时应在授信额度和创新产品上更大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二是要充分发挥担保机构作用,将担保公司担保融资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降低资金使用风险。同时进一步推进“林权”抵押等担保方式,积极探索“茶园”抵押等新的担保体系建设。

(三)开展百名信贷员下厂入户破解难题活动

内容:为破解企业、“三农”融资难题,携手共度后危机时代,各金融机构要选派业务骨干通过驻厂、驻户方式,深入基层,加强服务,全面了解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情况,为中小企业、农户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

具体要求:一是充分重视,加强组织。各金融机构派出业务骨干下厂入户,要确保服务覆盖到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农户。二是以“一对一”、“面对面”的服务方式,主动上门服务,全面了解企业现状,并形成规范的走访笔记。三是针对各企业面临的不同问题和需求,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通过结合本行推出的各项金融产品,充分为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方式。

(四)开展金融专员送金融知识进企业活动

内容:为进一步宣传金融政策,提升企业理财观念,促进社会民众对金融行业的了解和理解,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等方式,为企业举办金融业务知识培训及公司理财讲座。

具体要求:各金融机构选派一名业务骨干或专职讲师,同时聘请有关专家成立金融知识联合宣讲团,相关的宣讲材料和宣传资料上报活动领导小组审核,由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宣讲场次。

(五)开展百企千人评议活动

内容:组织社会群众、企业对各金融机构在办事效率、工作作风、产品创新、支持企业、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评议,听取意见建议,促进金融行业更好地发展。

具体要求:从全县各行业中选择5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在银行设置评议箱、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邮寄问卷、电话随机访问等形式开展评议活动。

四、工作步骤和责任单位

(一)准备和发动阶段(7月初至中旬)。

一是建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

二是制定方案,制定并印发《开展“金融服务月”活动的实施方案》。

三是召开“金融服务月”活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分工,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责任成员单位:金融办

(二)调研阶段(7月下旬)。

按照实施方案对县属重点企业融资现状进行走访调研,了解金融服务需求,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责任成员单位:经贸局、工业园区管委会、中小企业孵化基地

(三)活动开展阶段(8月份至9月中旬)。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开展银企对接、破解难题、民主评议等活动,并在实施中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方案,优化工作内容。

责任成员单位:金融办、人行、银监办

(四)总结提高阶段(9月下旬)。

对服务月活动进行总结通报,召开总结大会,推广介绍活动典型经验和做法,并将活动成果转化为今后金融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

责任成员单位:金融办

在活动每个阶段结束后由责任成员单位形成书面材料交活动办公室;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碰头会,分析小结各阶段工作;活动办公室做好日常联络汇总工作,定期编制《“金融服务月”活动简报》。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构,确保活动高效进行。

此次“金融服务月”活动是县政府根据当前国内外金融形势和我县经济金融发展情况,顺应新形势、落实新任务、促进新发展而开展的,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各金融机构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切实加强领导。

(二)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方案落到实处。

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每一个环节,并在活动中注意完善和总结。各阶段的责任单位要认真制定好本阶段相关的配套计划和措施,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认真执行,确保方案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

篇6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能力本位;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63-02

民办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补充,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受自身因素的影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创办以来,一直没有摆脱生存危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多为“三本”院校,其生源质量较差,办学基础条件也较为薄弱,如果刻意模仿公办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和发展战略,将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策略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变革与创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成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按照“精专业、强素质、重技能、求创新”的指导思想,黑龙江财经学院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与创新。

一、明确金融学专业职业能力的内涵与定位

金融学专业职业能力是指从事金融职业的工作者应具备的,在实践工作中所展示出来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体现,以理论知识为支撑具有的职业操作技能,同时兼顾职业道德、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心理素质和智力的提高[1]。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更侧重于创新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中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目标。黑龙江财经学院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金融学人才教育观强调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并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基层一线金融机构业务人才为主要目标。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相比虽然都是培养基层一线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但培养的人才职责分工有所不同。高职主要培养侧重技术应用型人才,如:高级技术工人等。民办应用型本科主要培养第一线需要的能施工、会设计、具有一定管理素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将职业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有效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职业从业要求的认识,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综合素质[2]。因此根据金融学专业主要从事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通过与金融机构用人单位沟通,黑龙江财经学院将金融学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划分为金融从业基本能力、金融专业核心能力、金融专业岗位特定能力和金融专业职业拓展能力[3]。基本能力培养包括具有自学能力、能够学习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抗挫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职业道德;核心能力包括掌握从事金融业务应具有外语能力、计算机操作、数理统计分析能力、熟悉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等;岗位特定能力包括客户管理、服务营销、理财、会计、结算、证券实务操作能力,保险实务操作能力,信贷实务操作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

二、变革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

黑龙江财经学院对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与变革时,提出了“五个围绕”的理念,即围绕金融人才需求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职业岗位能力,围绕职业岗位能力设定教学内容,围绕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围绕课程体系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金融专业以“基础理论够用、专业知识适用、重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适应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金融机构人才需求,提供基层金融机构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4]。在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一方面要坚持“重视基础教育、拓宽知识面、强化能力培养、提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以满足金融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按就业性质设计系列专业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系统、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坚持整体优化原则,拓宽专业口径,加强与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管理学专业等融合,扩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课时之间的比例,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模式为“平台+模块式”,包括四个平台: 通识教育平台、学科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能力教育平台。五个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学习、专业主干课、职业资格认证、职业技能实践、素质拓展。

三、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黑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以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导向,把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点,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积极推进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变革与创新[5]。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相统一,设计合理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注重广度和深度,适合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综合化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根据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均衡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调整一部分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开课时间,与基础课平行开设,将理论课与实训课同时进行。如“证券投资学”为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必考内容,原来一直在大三才开课,但是许多学生在大二已经开始准备考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因此提前开这门专业核心课,对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将会很大帮助。

2.职业资格证嵌入式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根据理财规划师、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设置相关专业课程,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考试通过率,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以掌握相应岗位应具有知识和技能,走出校门就可胜任相应的岗位,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零距离。在鼓励学生考取相关金融专业资格证的同时,多涉猎一下经管类其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试,拓宽学生未来择业的方向。

3.注重相关专业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增加选修

课。金融学专业原有课程设置仅注重本专业的相关课程设置,忽视了一些交叉学科的专业课设置。为了增加学生知识面,通过增加一些选修课来予以弥补,如可以增加会计学专业、贸易经济学、计算机等专业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通专相结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四、创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金融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

针对金融学专业大多数课程实践性较强,业务性操作性较强的特点,黑龙江财经学院一方面鼓励教师在教授过程中积极开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启发式教学、模拟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统一,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教师个人实践业务操作水平。通过教师讲课大赛、微课竞赛等方式促进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并通过金融知识竞赛等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根据不同时期教学工作的需要,有计划地聘请知名金融机构的实务工作人员和管理者来校授课,讲解金融行业具体业务工作流程和金融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增长学生相关就业岗位知识和经验。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实践教学方法,同时通过第二课堂和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特长和职业技能。

五、完善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黑龙江财经学院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分两方面内容,一是理论课程中实践教学部分,还有就是金融专业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目前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已经比较健全,但是理论课中的实践教学仍然比较薄弱。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味将每门理论课中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课时固定为4:6,不考虑课程的实际情况,导致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部分无法完成,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生边学习、边实习、边动手操作,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统一,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旭轩.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2).

[2]王东升.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需求与培养探析[J].黑龙

江高教研究,2009,(1).

[3]郝家龙,姜恒.应用型本科教学实践模式初探[J].山西

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

[4]王瀛.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

篇7

一、活动意义

××市银行业开展迎奥运文明规范服务年活动,是以奥运盛会为契机,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向社会各界表明××市银行业着力提高服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激发服务潜能。通过合理配置服务资源、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设施等系列活动,切实提高全行业文明规范服务水平,提高金融消费者对银行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二、总体目标

以银行业经营机构及其自助服务网点为重点,围绕服务践行、结构优化、功能拓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等内容,从网点布局优化、窗口服务规范、业务流程再造、业务培训机制优化、投诉处理机制完善、电子化服务水平提升、金融知识产品宣传、合规文化建设和诚信自律建设等各环节、多角度进行推进,丰富活动内涵,注重服务品质,力求通过系列活动,使银行业服务水平在较短时间内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三、组织领导

协会成立开展迎奥运文明规范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会长×××(农行××分行行长);

副组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中行××分行行长);

成员:自律工作委员会成员。

协会秘书处、自律工作委员会共同推进活动按计划稳步开展,日常推动工作由秘书处负责。

四、时间及内容安排

(一)启动“××市银行业迎奥运文明规范服务年活动”(3月至5月中旬)。

1.自律工作委员会研究起草《××市银行业迎奥运文明规范服务年活动方案》;

2.与省银行业协会联动,组织会员单位开展文明规范服务宣传日活动;

(二)金融知识宣传活动。组织会员单位结合实际,开展金融知识“三进、三上”(农区、校区、社区,上电视、广播、报刊)活动,重点宣传普及银行卡、自助设备、新产品、新业务等相关金融知识。主要方式有:

1.协会和各会员单位充分利用门户网站、网页、广告牌、宣传栏、电子视频设备及报刊通讯,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开展银行业务、金融知识和服务品牌的宣传普及。

2.各会员单位按照分工,各有侧重、各负其责,有组织的开展金融知识进农区、校区、社区活动。

3.在银行业经营机构和自助网点发放银行业务或金融知识宣传册或宣传页,宣传和引导社会公众逐步采用、使用和熟悉信用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各种自助设备,合理分流业务,缓解柜面业务压力。

4.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活动。协会将聘请专家对会员单位员工进行礼仪培训。各会员单位应结合实际,适时组织开展以学习教育、讲座论坛、技能训练、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形式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培训活动,规范员工服务行为。

(三)服务整改提升并启动“2008年度××市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和“××市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标兵”评选活动(5月至6月份)。主要内容有:

1.组织会员单位有关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赴部分奥运赛区城市的银行业经营机构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吸取经验。

2.5月底之前,会员单位应对本单位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完成整改方案的制定。整改方案要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重点和整改要求,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确保改得快、落得实。

3.6月底之前,会员单位辖属经营机构具体组织整改,明确具体步骤和完成时间表,限期整改提升,对整改事项和责任,逐项逐条明确,逐级逐人落实,并对各经营机构负责人的整改责任进行细化,增强时效性和操作性,切实明确责任。

4.组织开展“2008年度××市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和“××市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标兵”评选活动,制定评选方案和评选标准。通过评选活动,倡导文明规范服务理念,打造和培育行业服务品牌,推动全行业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不断满足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四)迎奥运银行业金融服务检验期(7月至9月)。组织开展以“携手奥运金融服务,展示诚信和谐形象”为主题的服务检验期活动,围绕强素质、增能力、上水平、提层次等关键环节,扎实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践行和服务检验。主要内容有:

1.会员单位组织开展以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效率等为内容的服务践行活动,重点是改进和完善银行服务环境和设施,合理疏导分流客户,尽量减少客户排队等候时间;规范员工服务礼仪和业务操作,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多元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2.完善金融服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妥善处理银行服务突发事件,认真处理客户投诉,必要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维护客户利益和银行业诚信和谐的服务形象。

(五)总结评比表彰。奥运会和残奥会结束后,协会对“××市银行业迎奥运文明规范服务年活动”进行总结。对“2008年度××市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和“××市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标兵”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向业内和社会进行公告。

五、相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会员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市银行业迎奥运文明规范服务年活动”的重要意义,树立服务奥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大局意识、风险意识,高度重视做好奥运会期间的银行服务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部署,精心组织。各会员单位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落实具体部门,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活动成效标准与活动进度,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扎实推进。

(二)各会员单位要按照活动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特点与发展需要,坚持高起点、严进度、重实效。要以系列活动为契机,突出活动重点,力求全面推进,确保活动实效。

(三)各会员单位要通过检查督导、现场观摩、明察暗访、典型带动等方式进行督促推进。要不断培育、发现和推广先进典型,对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认真总结宣传,培育一批银行业服务品牌,广泛交流推广。

(四)各会员单位要强化活动的宣传工作,协调新闻媒体有计划的宣传报道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工作。在活动期间应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加大服务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加强对舆论的正面引导,减少负面影响。

篇8

商业银行在实际推进社区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应选择不同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等进行有机组合,形成科学系统的社区金融服务营销策略体系:

一、产品和服务策略

根据不同的社区划分,确定适应该社区销售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根据产品的相关性进行组合,实现一个产品经理销售多个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当前社区发展的状况和金融需求的不同,将产品及配套的金融服务方案进行打包销售。

二、价格策略

1、折扣策略。在产品组合中,主打产品与相关组合产品间建立相应折扣。以整体效益为原则,整合各种金融业务,实现商业银行社区金融服务的整体效益最优。

2、竞争定价策略。以推出大型系列营销活动为契机,有针对性地以减免手续费等方式销售银行产品。

三、促销策略

根据网点所在社区的不同分别采用人员推销、广告、营业网点推销等手法宣传社区金融服务,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

1、人员促销方面,要建立等量对等级的分层营销体系,共同促进社区金融服务。

2、广告促销方面,要对社区金融服务产品组合进行商标化,并按产品组合进行包装宣传,设计适应不同社区服务的宣传折页,使社区金融服务营造出一个全新的形象而吸引客户。

3、网点促销。要建立大堂经理制,方便解答客户问题,并通过网点大堂经理,向每一位上门办理业务的客户营销金融产品服务方案。在网点整体布局和装修方面,要配合社区金融服务,调整、改造现有网点,建成与社区人文环境协调、社区客户认可的高品味特色化网点。如:女子银行在环境布置上应女性化,提供舒适的环境,重点向客户推广各类存款、银行卡和理财业务。

4、知识促销。要配合社区服务的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在社区开展各类金融业务知识培训和讲座。如:个人理财方案、银行卡申请手续、供楼按揭业务的手续、二手楼业务的办理方法、网上交易等问题。

5、电话(手机)促销。利用电话银行的优势,向社区提供金融咨询,并有针对性地通过电话服务向社区客户开展精准促销,提高营销层次和效果。

篇9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中小企业;纳税筹划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2008年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爆发,时至今日,我国已经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有所好转,但是,伴随着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出现更大的不确定性,我国众多企业,特别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节约成本成为每个中小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而作为节约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纳税筹划在中小企业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分析

1.减少成本支出,增加现金流量

税收支出是中小企业的一项较大的成本支出,也是企业在一定生产规模下较为固定的现金流出。企业通过事前进行纳税筹划,减少税负支出或者推迟税额的支付,从而相当于增加了盈利水平,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在中国当前整体税负较重的情况下,能够增加企业可支配现金的数量,对于融资较为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讲尤其重要。通过适当的纳税筹划,避免企业缴纳原本可以避免缴纳的税款,维持企业正常的现金流量,以防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资金链断裂而承受破产之苦。

2.维持企业生存,促进企业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都主要依托于“投资”和“出口”这两辆马车。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从金融领域到实体经济都饱受挑战外需严重不足,这对于我国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打击巨大。虽然进入到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外经济开始有所恢复,但是速度缓慢,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我国在2008施行“四万亿”经济刺激,间接导致了我国通货膨胀,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大幅增加,企业的处境日益艰难。自从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多次强调要增加“内需”,然而内需却长期以来增长缓慢。在这样企业增加收入日益受到阻碍的情况下,控制成本就成为中小企业继续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税收成本在企业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何通过纳税筹划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对于中小企业十分重要。

3.顺应税收杠杆,促进产业升级

税收杠杆是经济杠杆的重要形式之一,国家运用税收形式,引导纳税人的消费选择和生产经营决策同国家对经济的规划相契合。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面临着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两大任务,为此国家在税收政策上通过减税、免税、退税等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中小企业在纳税筹划时应把握机会,通过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能达到减少纳税额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客观上实现了国家税收杠杆的作用,实现了国家调整国民经济与产业升级与调整的目的。

4.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

纳税筹划的特性决定纳税筹划需要企业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纳税筹划具有事前性,即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对即将发生的纳税行为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整,通过对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选择,以达到节税的目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另一方面,纳税筹划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性税务规划活动。这种综合性体现在,纳税人在公司运营、投资等过程中面临的多个应缴税种,而且有些税种是彼此相关的,因此,筹划人员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要着眼于实现整体税负的最低,而不能局限于某个税种税负的高低,此外纳税筹划也需要成本,综合筹划的结果应是效益最大,成本最低。为进行纳税筹划,广大中小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地进行纳税筹划,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应对目前经济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分析

1.政策改变,法律变更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大,尤其是伴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会影响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难免受到影响。为此国家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会陆续出台一系列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对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做暂时地补充、修订或者调整,以增加就业,稳定经济增长。但是由于纳税筹划是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进行的,从选择纳税筹划方案到最终方案的实施和执行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法律法规等发生变化,那么已选方案可能由合理变为不合理,或者该方案取得的节税收益没有预期的那么多,这样就会导致机会成本的出现。

2.筹划不佳,操作不当

筹划人员操作不当引发的风险主要是由于纳税筹划的高难度与中小企业筹划人员的筹划能力不匹配所导致的。纳税筹划的高难度不仅要求筹划人员具有会计、投资、税务以及财务等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其对该项目能够宏观把握,预测该项目未来的发展状况,对其节税收益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和评估,这提高了对筹划人员的要求。同时,纳税人所选择的纳税筹划方案,以及选择方案后如何执行和实施,完全取决于筹划人员主观的认识和判断。中小企业筹划人员由于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往往对税收政策和纳税筹划条件的理解不到位,判断不准确,同时不能全面有效地执行既定的纳税筹划方案,就很容易导致纳税筹划行为的不尽如人意。

3.征纳双方,认定不一

纳税筹划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税法规定,在很大程度和很多情况下取决于税务征收对企业所选纳税筹划方法的接受和认可。纳税筹划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非违法”,即税收法律法规未规定该筹划方案是合法的,但是也没有规定其是非法的,这时就存在一个主观认定问题,税务行政人员对具体的税收事项和税收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弹性执法空间。筹划人员为取得节税收益认为该方案是可行的,但是税收机关则不然,那么该方案轻则被驳回,重则被认定为避税、逃税等,受到处罚,影响企业的声誉。此外,筹划的风险也和当前我国税收执法人员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执法态度不良有关。

参考文献:

[1]李建军.浅议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必要性与筹划技巧[J].商业文化(上半月刊),2011(10).

[2]杨霞光.经济危机困境中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J].山东纺织经济,2009(04).

篇10

(一)行为经融学理论。

行为金融学主要是从个体行为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来研究、解释、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有:预期理论、套利限制、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预期理论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进行投资决策的。套利限制主要包括套利执行成本和模型风险。套利执行成本是指投资者进行套利是有风险的,也就产生了一定的套利成本。当套利者不能确定价格发生偏离是否真实存在时,可能是因为模型设计、选择的错误,从而产生模型风险。行为金融学中关于人的决策行为的理论,主要有过度自信、易获得性偏误、心理账户。由于投资者在获得信息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的局限性,以及在进行信息判断的过程中受到个人特质以及经验的影响,从而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是有限理性的。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易获得性偏误是指投资者在进行信息判断时,总是认为容易联想到的事情更容易发生,也就是高估这类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而造成决策判断时的非理性。金融学者认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潜意识的将一项决策划分为几个部分来看,并非权衡全局的各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会将投资组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风险较低的投资,这部分投资风险低安全度高可以用来规避损失;另一部分是风险高的投资,这部分投资风险高,可能获得收益也相对较大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行为金融学试图理解和预测心理决策过程中的金融市场的意义,主要是运用心理学、行为学、人类思维进化学以及经济学原理研究金融决策,更加的接近实际。

(二)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决策就是评价各个投资方案的现实可行性,选择可以执行投资方案的过程。一般而言,判断一个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最主要是判断其未来可以带来的收益是否可以满足投资者的预期。传统的公司资本投资决策方法有估计现金流法、风险分析、确定贴现率、选择并计算评价指标、计算投资效应并计算APV或直接按照投资决策规章进行方案的选择。在我国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最常用的方法是回收期法;而贴现率一般使用的是同期银行的贷款利率。齐寅峰等(2005)恰当的投资决策方法和指标的选择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获利能力。投资决策方法的选择实际上也是公司进行战略投资的基础。科学有效的投资决策方法可以保证未来投资收益获得的可靠性。估计现金流法进行投资决策,主要是估计投资方案未来可能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的现金流,在估计了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基础上估计预期可能获得的利润。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最主要的就是为了获得更高的预期收益和较低的成本,所以估计现金流法可以使投资者更加清晰地看到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以及大小。而投资决策的这些方法都受到个体的非理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无论是对风险概率的主观判断,还是通过投资决策方法进行风险计量和识别都会受风险偏好的影响。

(三)投资决策受个体行为的影响。

Nutt(2004)的研究表明在商业性质或其他组织制定的决策中,由于决策制定方法的失败、资金投入缺乏谨慎考虑以及投资方向的错误导致有一半的决策都是失败的。这些决策会使得资金的投入得不到收益。Hammond,Keeney和Raiffa(1998)商业决策中八种常见的心理陷阱:锚定陷阱、安于现状陷阱、沉没成本陷阱、证实性陷阱、框定陷阱、过度自信陷阱、谨慎陷阱和可回忆陷阱。由于决策缺陷的存在,所以会造成决策的失误和偏差。由于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并非完全理性,会产生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现象。Shefrin、Malmendier、Tate和Heaton(2002)认为当投资者过度乐观和自信的时候会高估投资收益,容易选择投资高风险的项目,从而降低公司价值。Gervais,Heaton和Odean(2002)则认为投资者的自信和乐观一方面会使投资者选择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另一方面使投资者抓住更多的投资机会,从而可以增加企业价值。这些研究的共同点是个体的行为影响了投资决策最后影响了企业价值。

二、现实行为中决策存在偏差的原因

Kahneman等的研究表明由于“启发式偏差”理论、过度自信、前景理论的存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并非完全理性,从而产生投资决策行为偏离理性状态。

(一)“启发式偏差”理论。

Tversky和Kahneman(1974)的研究发现,当人们对不确定事件进行判断时,会不由自主的走思维捷径,这些思维捷径依赖于个体过去的经验,可以帮助人们迅速做出判断,但是由于个体经验具有特质性,这种思维判断方式很可能会产生判断偏差。主要的判断偏差有代表性偏差、易得性偏差。

1、代表性偏差。

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进行事物判断时,会忽略不熟悉的信息,凭自己的经验去做判断。会认为与过去熟悉的事件相似的事件发生的概率较大,而忽略不熟悉的信息,认为不熟悉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比较小。所以,当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掌握的信息相关性越小、资料信息越全面,判断越具有客观性,越不易受到主观思维和经验的影响;若获得的信息与过去以后的信息相关性较大时,个体进行判断时会受到代表性偏差的影响。

2、易得性偏差。

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人们进行投资决策判断时,容易根据已有的经验判断事件的发生概率,容易感知到事件认为发生的概率大,不容易想起来的事件认为发生的概率小。这种判断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喜好和信息接受能力的影响,也就是说受到个体行为影响的程度较大。

(二)过度自信。

人们在进行判断决策的时候,会高估自己的判断能力,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往往出现主观臆断性。这种现象会造成个体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缺乏谨慎性、风险的分析不够客观全面。投资者由于过于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在进行风险分析和识别、计量是缺乏谨慎性。Griffin和Tversky(1992)认为影响人们自信程度的因素有样本规模、基率、辨别力、难度、专业知识与信息。

(三)前景理论。

Kahneman和Tversky(1979)研究认为,人们的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两个阶段:编辑阶段和评价阶段。编辑阶段是个体根据参照点等整理信息的过程。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对信息予以判断。eath和Tversky(1991)研究表明,现实世界中,厌恶模糊性和自己对分布的评估能力有关,通过向被试者出示更有专业知识的备选方案,来突出其没有能力的感觉,能加强其对该方案厌恶模糊性的程度。另外,在人们感到特别有能力评价某个备选方案时,就会出现厌恶模糊性的反面,也就是偏好熟悉的情形。

三、如何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