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现状评价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现状评价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现状评价方案

篇1

1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现状

由于煤矿生产系统中蕴涵着人-机-环境组成的作业单元和空间分布极其复杂的灾害系统,所以煤矿安全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不同灾害事故发生的机理和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引起事故的因素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以及相互影响和制约。对于具有特殊情况的煤矿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安全评价就不能只是依靠传统的技术理论和方法,因此,完善现行的评价方法和探究可行的新方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当今,我国煤矿安全评价工作正处于发展阶段,实践中,对煤矿的安全评价主要还是停留在对现状分析的较为初级的阶段,利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也比较单一。综合国内的研究成果,发现多数技术方法仅局限于定性安全评价法以及定量安全评价法。由于现阶段,相关的实验数据以及安全事故统计材料难以获取,因此大多数煤矿的安全评价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定性评价。如果没有科学详实的实验数据为基础的评价所得出的结论是具有很大随意性的,更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在一些很难统计具体数据的方面,如:煤矿生产系统的瓦斯温度、员工工作能力、煤矿综合管理等方面就更是如此。我国的安全评价起步较晚,主要还是在学习西方国家成熟的理论方法,但在安全评价理论、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发展很快。由于前几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我国许多行业管理部门都制定了自己的安全评价方法或者标准,广泛开展了企业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另外,我国煤矿企业安全评价同其它行业相比,在进展上上基本同步,但是跟其他行业相比,研究的规模和深度相对落后。实际上,目前煤矿安全评价中用的最多的方法很多都是借鉴其它行业应用已经较为成熟的方法,如安全检查表法、专家现场观察询问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事故树分析法(FTA)、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等。

2煤矿安全评价方法应用

目前,对于国内外煤矿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分类的话,一般主要可分为定性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是“估计”安全,定量评价是“计算”风险。通过对潜在危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建立使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

2.1定性安全评价法的应用

定性评价方法是我国煤矿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我国实践管理人员最常用的方法。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现场工作和管理人员的经验与判断能力对运作系统的工艺路线、设备设施、内外环境、管理以及人员等方面的安全运行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安全评价人员根据经验、思考和判断,对生产现场的设备设施、操作管理、施工人员、环境、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定性的分析。安全评价的结果是定性的指标,如:事故等级、类别、事故发生诱因、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规范等。经常用在煤矿安全评价的定性方法有:故障假设分析法;初步危险分析;专家评议法,又称预先危险分析(P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另外还出现了诸如FTA、ETA等半定性、性半定量地分析事故诱因及内部联系、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确定煤矿安全评价指标和危险状态等方法,必要时,还通过相应的软件建模,利用常模参照方法,实现数据分析的计算机化。煤矿定性安全评价过程简单、便于掌握、容易理解,但评价质量主要依赖参评价人员的专业背景、经验和经历。参评人员的这些差异会造成标准不统一,结果差异大,同时由于评价结果不能给出量化的指标,不同类型的对象之间安全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

2.2定量安全评价法的应用

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较为先进的评价方法是定量安全评价。定量安全评价法是在大量事故资料统计分析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获得的指标,通过指标体系创建一个数学模型,对煤矿中的环境、设备、工艺、设施、人员和管理等影响因子代入模型,计算出安全评价的定量指标。比如灾害因子的关联度、事故发生的概率、伤害范围、危险指数、破坏程度等。定量评价方法主要的优点是依据计算结果较为科学,更趋理性,减少了人为偏差。而且评价技术具有科学性,这样就能使评价的最终成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信性和指导性。定量化的安全评价是考量煤矿的安全生产程度和预测危险发生几率,强调“相对安全”,但不能“绝对安全”。在改善安全时考量企业本身实际的经济能力和生产状况,给企业一定程度的可操作性,在决策过程中适当地分配与优化企业有限的资源,从而减少事故和提高经济效益。在我国煤矿安全的定量评价方法可分为模糊评价法、指数法、概率法以及神经网络评价法等等。此外,经调查我国的学术和实践成果,模糊概率评价法、煤矿安全评价伯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安全预评价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了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等是我国采用较多的定量分析模型。定量分析安全评价法有效地避免了定性分析法的人为因素较大的弊端。但是,一方面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煤矿风险基准,准确概率的煤矿概率评价技术还不能进行,另一方面煤矿安全定性评价工作对计算机的应用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在过程中需要手工完成相关的计算和报告编写,尚未实现安全评价计算和编写的自动化。

3总结

篇2

【安防监控系统项目申请报告价值体现】

《安防监控系统项目申请报告》基于国家宏观政策规划、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分析项目设立的政策背景,根据主要工艺和装置的技术资料拟定项目技术方案,根据项目涉及资源情况拟定资源利用方案,根据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及国家、地方环保法规拟定环保方案,根据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作出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意见,是专门针对安防监控系统项目编制的专业申报文件,该报告的核心价值是:

——作为项目主审机构批复项目执行的依据;

——作为项目后期开展编制其他论证文件的依据;

——作为企业执行项目后期工作的依据。

【安防监控系统项目申请报告质量保障】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是由5名资深投资策划专家和产业经济竞争情报研究实战派人士共同打造的专业投资项目咨询机构。我们的远景是成为中国最大、最专业的产业投资信息收集(研究+传播)及投资项目咨询策划机构,能够有效地为客户提供项目专项咨询服务,研究院成员长期的项目咨询经验可以保障《安防监控系统项目申请报告》的质量。

一、安防监控系统项目总论

(一)安防监控系统项目背景及安防监控系统项目概况

(二)安防监控系统项目承担企业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生产工艺及装备现状,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

(三)安防监控系统项目建设必要性

二、安防监控系统项目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和市场分析

(一)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分析

(二)市场分析。包括产品市场供需分析、市场竞争力及风险分析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包括产能等)

(二)产品方案(主要产品种类、产量、质量和技术水平)

四、安防监控系统项目厂址选择及用地方案

(一)厂址现状及建设条件、用地方案

(二)现有场地利用情况

(三)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五、安防监控系统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主要设备方案

(二)工程方案

(三)技术方案、生产工艺流程及装备水平

(四)安防监控系统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专项资金1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安防监控系统项目)

六、安防监控系统主要原材料供应、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主要原材料供应

(二)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七、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一)总图布置

(二)场内外运输

(三)公用辅助工程

八、节能措施

(一)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二)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九、环境影响分析

(一)厂址环境条件和现状

(二)安防监控系统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四)环境保护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

十、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危害因素与危害程度

(二)安全措施方案

(三)消防设施

十一、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表

(二)资本金筹措

(三)债务资金筹措

(四)申请专项资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据

十二、财务分析及评价结论

(一)不确定性分析

(二)财务评价结论

(三)安防监控系统项目风险分析

十三、经济和社会影响分析

(一)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竞争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环境以及循环经济等方面,分析安防监控系统项目的影响

(二)安防监控系统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三)安防监控系统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四)社会评价结论

十四、安防监控系统项目进展情况

篇3

关键词:轨道交通;安全技术;分析;现状;展望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无可辩驳的成为困扰城市发展和市民日常生活的一大问题,然而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佳选择,其具有占用地资源少、运载量大、安全系数高、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等特点,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决策性问题。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北京市中心城不断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目前,北京市有计划对市区轨道交通网进行加密,预计到2020年北京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000公里左右。

1.2 研究目的

通过对现阶段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的分析,加强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管理,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及规章制度,规范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预防微小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和大面积坍塌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保证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顺利、平安,保障建设周边环境的安全。

2 轨道交通建设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收集到发生在国内外的各类地铁建设工程技术事故,共计111起,其中:明挖法工程事故41起,矿山法工程事故26起,盾构法工程事故39起,地面及高架线事故5起,分别占调查事故总数的36.9%、23.5%、35.1%和4.5%。

本次统计的事故中,北京地区的地铁工程建设事故总数为41起,其中明挖法工程事故12起,盾构法工程事故7起,矿山法工程事故22起,分别占北京地铁工程建设事故总数的29.3%、17%和53.7%。根据事故资料统计,矿山法工程22起安全事故中,环境因素为:雨、污水管线,出现频数为14次,占北京地区矿山法事故数的63.6%。

3 监理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3.1 安全生产监理制度现状

监理单位均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且人员职责明确,岗位齐全;制订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培训记录较齐全。但个别单位缺少“安全生产责任制”目录;没有专门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只在《监理细则》中有所体现。

3.2 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现状

监理单位均有资质等级许可证书,且资质等级为甲级,符合要求;多数从事监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现场监理人员的资格及到位情况满足合同要求;但个别监理单位不完全符合合同要求,监理人员变更量大,如某施工标段在土建工程完成60%以上时,监理人员的数量有所减少。

3.3 安全技术监理现状

监理单位在监理规划中均有安全控制专篇,并编制了安全监理方案,控制点明确,措施全面;按规定程序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审批;参加了设计交底会议;有旁站监理方案,且旁站监理记录齐全;对于重大风险源均有详细的巡视记录;对施工监控量测方案进行了审查,监理周报、月报齐全。但个别单位在监理细则中,质量控制点针对性不足。

3.4 对施工单位资质、安全管理制度核查现状

监理单位均对施工单位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了审查,有审查记录;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质量保证体系、规章制度进行了核查;对分包单位资质、人员资格进行了核查,且有核查记录。但监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审查不严格,多数施工单位出现了特种作业人员证书过期,或缺证的情况;对分包单位人员资格的审查不够全面,个别分包单位的上岗人员资格不合格。

3.5 设备与设施安全监理现状

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大型设备及部分小型设备的进行了核查,有核查记录;对特种设备、关键设备进场进行了全面审查,且有审查记录;对消防、易燃、明火作业等进行了检查,有检查记录。但对施工机械、特种机械的审查不够严格:调查发现,个别施工单位缺少缺少施工机械、特种机械的登记台帐,施工机械缺少合格证。

3.6 监理资料管理现状

监理单位的监理日志、会议纪要、月报等各项监理资料整理及时、内容齐全。但个别监理单位的监理资料整理不够及时,监理日志记录不够全面。

3.7 整改通知现状

监理对发现的问题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有监理整改通知及施工方的落实回复;对安全隐患均有排查记录,且记录齐全。但个别监理人员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监理的责任落实不够。

4 对策和建议

(1)建立并完善轨道交通建设安全评估制度。针对轨道交通建设风险大的特点,应开展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安全预评价、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安全风险评估、竣工后试运营的安全验收评价及运营安全现状评价。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价评估工作,识别各阶段的安全隐患,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2)加强对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的管理。进一步改善对总包和分包施工单位的管理办法,定期监督和检查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实行统一管理的情况;规范劳务分包单位在工程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如测量方案、起重方案不允许劳务分包单位出等;同时对分包单位的从业人员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分包单位从业人员素质。

(3)加强建设施工安全监管工作。一是针对轨道交通建设专业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应加大对政府部门安全监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监管能力;二是加大安全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强化安全风险源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4)增强安全技术管理的针对性。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时,要针对不同施工工法、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地质条件、施工中可能给施工安全和周围地区带来影响和危害等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5)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机制。

篇4

传统上,国内外对含蜡原油的安全评价均采用确定性分析方法。然而事实上,与输油管道运行相关的许多参数都具有不确定性:输油管道往往绵延数百乃至数千公里,沿线管道埋设深度、土壤物性、环境条件各异。目前,业内采用站间平均参数的确定性分析方法进行工艺计算及工艺方案的可行性评价,其缺陷显而易见。与此同时,管道的运行参数(如输量、出站温度等),管输原油的物性参数也可能有很大波动。因此,传统的确定性分析方法难以对管道的流动安全性进行科学、准确地描述和评价。管道设计和生产中一直沿用“进站油温高于所输原油凝点以上3℃[3]”的粗放、经验型的安全运行法则。实践证明,对于具有不同管径、处于不同地区和环境、输送不同性质原油的管道,采用这种“一刀切”的安全运行与管理法则,是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并可导致输油能耗偏高。输油生产和管理中引入的QRA、SIL和HAZOP等完整性管理方法,由于不涉及易凝高粘原油的流动安全评价及相关保障措施(国外轻质原油管道不存在国内易凝高粘原油管道面临的流动安全问题),因此也无法解决易凝高粘原油管道输送的流动安全评价问题。为此,中国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作提出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方法。该方法可以综合考虑不同管道的具体特征,对不同几何尺寸、不同地理环境、输送不同性质原油的管道按照统一判别方法进行整体评价,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对管道运行安全程度量化的难题[4-6]。但是,该评价方法在原油管道流动安全管理方面尚无规范性的管理流程、标准依据及作业文件,未将各分析评价过程有序整合,使流动安全管理过程规范化、标准化,亦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因此,有必要将各评价技术有序组织,建立原油管道流动安全管理体系,形成规范的流程化的有机整体,实现对管道安全与能耗的全面定量评价。

2原油管道流动安全管理体系

2.1业务流程

基于流动保障技术前期研究成果,建立原油管道流动安全管理体系。将原油管道流动安全管理流程分为4个步骤:数据管理、正常工况分析、安全与能耗评价、设备可靠性评价(图1)。数据管理包括流动安全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是流动安全管理的第一步。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正常工况分析,这是对管道运行工况的粗略评价,采用确定性方法,对管道运行的某一具体工况进行分析,以最大运行压力pmax小于管道最大允许操作压力MAOP和流量Q大于管道最小的临界流量Qmin为安全运行准则。在正常工况分析满足要求后,进行更精细化的评价,即安全与能耗评价,采用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评价方法,对管道各种工况下的失效情况进行计算,判断失效概率是否小于目标安全水平,确定各管道的安全运行指数和能耗指数。同时,结合各管道的设备现状,进行综合运维管理,确定各管道合理的维抢修方案。上述条件满足后,说明在工艺参数上保证了管道的安全经济运行。但管道的安全运行同时依赖于设备的完好状况,因此有必要分析设备的可靠性是否满足管道运行所期望的流动安全水平。通过以上有序的分析和评价,能够从工艺和设备上全面确定管道的安全状况和能耗水平,实现管道安全运行下经济节能输送。基于此,建立原油管道流动安全管理的体系构架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图2)。

2.2作业目的、执行流程及标准依据

数据管理是对与原油管道流动安全评价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初步分析处理,包括4大类、85项属性数据(表1)。油品物性数据采集依据标准:GB510-83《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SY/T0520-2008《原油粘度测定旋转粘度计平衡法》,SY/T0522-2008《原油析蜡点测定旋转粘度计法》,SY/T0541-2009《原油凝点测定法》,SY/T0545-1995《原油析蜡热特性参数的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法》,SY/T7547-1996《原油屈服值测定旋转粘度计法》,SY/T7549-2000《原油粘温曲线的确定旋转粘度计法》。管道及设备属性数据采集参照标准:Q/SY1180.5-2009《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5部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导则》,Q/SY1180.6-2009《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6部分:数据库表结构》。正常工况分析是管道安全评价的基础,通过确定性工况分析管道沿线的水力热力状况,为管道投产、运行方案的制定、故障分析及应急方案的制定等提供初步技术支持。正常工况分析需要在原油流变性预测和管道结蜡分析与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启输投产、管道运行、停输再启动及清管过程的水力热力分析。安全与能耗评价是采用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方法,综合考虑输量、出站温度、地温、土壤导热系数、管道埋深与原油流变性参数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对管道各种工况下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管道安全运行水平。同时,基于目标安全水平,结合各管道的设备现状,对管道进行综合能耗评价,确定管道在安全运行前提下的合理能耗水平,并可以进行综合运维管理,确定各管道合理的维抢修方案,为原油管道安全、经济运行,维抢修管理等提供合理建议和决策支持。安全与能耗评价包括:启输投产可靠性评价、管道运行可靠性评价、停输再启动可靠性评价、清管过程可靠性评价。基于原油管道目标流动安全水平,对工艺流程中可能存在影响原油管道流动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并最终给出维护、维修、整改建议。设备可靠性评价包括:关键设备(泵、加热炉)可靠性评价、控制系统可靠性评价、工艺流程可靠性评价。

2.3流动保障措施

在上述分析和评价过程中,若不满足安全目标要求,则需调整流动保障措施。不同工况下原油管道的流动保障措施:①启输投产工况改善原油流变性,增加土壤蓄热量,提高关键设备可靠性,调整维抢修力量;②正常运行工况,改善原油流变性,提高出站温度,提高输量,降低管道摩阻(清管),提高关键设备可靠性,调整维抢修力量;③停输再启动工况,改善原油流变性、调整停输时间,停输前增加土壤蓄热量,提高关键设备可靠性,调整维抢修力量。

3结束语

篇5

保护好动态生态过程、考量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过程的干扰分析对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景观生态指数计算对构建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生态效益评估,对校核城市空间规划方案在生态规划层面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亦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当前城市设计中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少,因此,亟需建立一种方法来考量城市建设对这些过程的干扰分析,同时建立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对空间方案进行评估,构建全面、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

2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

2.1概念界定

广义上的生态过程干扰是指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所有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生态物种减少、引发自然灾害、景观格局破碎等;狭义上的则是指城市建设、城市增长对动态的自然生态过程产生的干扰和影响。本文所指生态过程干扰是基于狭义上的概念。当前我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对生态过程的干扰是多方面的,如水文过程、生物活动过程、物种栖息过程、物质能量流动、自然通风过程、海潮淹没过程等都已经受到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影响,造成自然生境的不可逆转破坏。

2.2研究的思路

从动态的生态过程视角出发,在城市空间规划中,结合基地的特征和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城市开发对生态过程的干扰,利用GIS对这些过程进行空间格局分析,识别潜在的生态要素以及空间组合构成,并通过Fragstats(景观生态相关指数计算软件)对斑块分维度、香农多样性等景观生态指数进行量化分析,对方案进行生态效益评估,以校核城市空间规划方案在生态规划方面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2.3技术路线框架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文构建了如下技术路线。

3项目实践研究

3.1苏圫垸现状概况

3.1.1区位交通

苏圫垸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基地范围包括苏圫垸湿地公园片区和湿地公园外东北片区两部分,总面积约22.73km2。基地依托长沙北二环、长沙北三环、京珠高速公路便捷联系四方,随着未来长沙过江交通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成型,苏圫垸将成为长沙主城北部重要的交通节点,是长沙北拓发展的空间载体。

3.1.2基地特征

苏圫垸地区的生态系统由湿地、森林、河流等多种类型共同组成。现状湿地主要为库塘湿地,包括水库、水稻田、山塘、鱼塘等多种类型,呈现典型的人工湿地特征,是潜在的承载城市活力集聚的地区。规划区现状以粗放的方式建设,大量村庄建设用地零散分布,建设质量普遍不高,卫生环境较差,缺乏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3.1.3生态过程干扰分析

针对当前苏圫垸地区的基地特征以及存在的生态问题,本次设计方案将重点考量城市开发建设对以下几个生态过程的干扰分析:

(1)水文过程干扰。

历史上苏圫垸地区存在着众多的库塘湿地,包括水库、山塘、径流等,水系类型多样,形态丰富,在20世纪50年代苏圫垸湿地还存在着小泗胡、基头湖、王家湖、楚家湖等大型湖泊,捞刀河等河流水量充足,然而从1990年代开始,苏圫垸河漫滩先后经历围堤建垸、捞刀河出口改道等工程,不断地冲击原生态系统,并大大降低了蓄洪能力,由河漫滩转向堤垸,导致水塘数量减少、面积减小,湿地功能退化,生态植被单一。当前,大型水体仅剩楚家湖、凤羽湖和捞刀河,现状水塘多为农用,人工性强。21世纪以来,苏托垸灾害史问题突出,包括溃垸数次、外江渗水、旱灾。研究水文过程,通过GIS对水系统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对恢复苏圫垸水文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从洪水总量计算、水面率控制的规模与范围、水敏感、低洼地等方面进行空间分析,识别对水文动态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的生态元素以及所构成的空间格局。

(2)生物栖息、活动过程干扰。

苏圫垸地处长沙市区域生态廊道交汇的重要节点,境内物种十分丰富,有国家级保护植物如香榧、三尖杉等,是白鷺、苍鷺等各种鸟类以及眼镜蛇、牙獐等动物的重要活动廊道与栖息地,是整个生物活动安全通道上的重要缓冲区,但是这些生物过程都随着区域周边的开发建设不断消失,湿地正在逐步退化。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苏圫垸地区动物栖息地斑块数量减少了近一半,面积只有原来的60%,分布较为零散;捞刀河生态效益低,廊道宽度不够,物种单一,河岸生态稳定性差,这些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众多喜水、喜林生物在这一区域已经消失;加上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也进一步阻断了生物活动过程。生物栖息、活动这一动态过程对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苏托垸地区的城市设计将着眼于保护山体林地和水系湿地生境资源来解决这一诉求,利用GIS对喜水、喜林生物的栖息地、活动廊道进行敏感度、缓冲区分析,重构生物安全格局。

(3)自然通风过程干扰。

长沙市夏季主导风为东南风,平均气温高达37.10C,已经成为“四大火炉”之一,近些年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不断侵蚀湿地,忽视对自然通风过程的考虑,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与此同时,由于通风过程不流畅,加剧大气污染物的集聚。当前,SO2、NO2为长沙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且春季和冬季是长沙市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季节。苏圫垸处于长沙南北向通风廊道的中央及分叉口位置,对于冬季西北风顺利进入南部城区缓解大气污染,以及夏季东南风携带主城区热量通畅北上,减少热岛效应、降低城区温度、稀释大气污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苏圫垸进行热岛缓冲廊道、主导风向、地形风向的空间格局分析,保护苏托垸地区自然的通风格局。

3.2基于生态过程干扰分析的GIS空间格局构建

3.2.1水文过程干扰的GIS空间格局

(1)洪水量计算。

苏圫垸片区集雨面积为12.34km2,位于暴雨一致区第七区,产流分区为第Ⅰ区,雨量初损30mm,地表径流系数取0.6。考虑到本区域集雨面积较小,流域内无实测水文资料,本次计算采用《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推理公式法来推求本流域5%频率下的设计洪水(防洪标准:200年一遇,排涝标准:20年一遇暴雨12小时排出),采用公式Wmp=R总F/10(万m3),经计算得洪水总量为:Wm5%=193万m3。

(2)水面率规模控制。

在得到洪水总量的基础之上,结合区域现状水面率以及《城市水系规划导则》的要求,同时参考其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水面率控制比率,本次取本区域最小水面率为12%(参考江浙地区水网地区12%最小水面率要求),即1.72km2。总规中明确苏圫垸湿地片区可建设用地不应超过用地1/3,则湿地公园面积约为10km2,其中水面率参考国内其它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水面率,约为40%~70%,因此本次研究最大水面率取60%,则片区内最大水面率控制为6km2。综上,本次水面率选取用地面积的12%、20%、40%作为低、中、高三个方案分别从滞洪排涝能力、水体循环经济性等方面进行比选。三个方案均能满足滞洪蓄涝要求,但是水面面积越大,蓄涝能力越强。本次研究建议水面率控制在2.5~6km2之间,为保证滞洪蓄涝要求,非汛期建议取中低值,汛期部分湿地区域可淹没,水面面积达到中高值。

(3)水敏感性分析。

综合水系历史演变、现有水资源分布、低洼易涝区分析确定水敏感性分区。水敏感性强的区域主要有:1)捞刀河及沿河两侧河漫滩区域,“三横两纵”干渠;2)捞刀河河堤北侧周边低洼易渗水区域;3)现有养殖塘、鱼塘、山塘等水体;4)楚家湖南侧低洼区域、养殖中心南侧低洼区域;山区自然径流、在建水库区域。水敏感性分析反映,可通过规划构建草型湖泊+表面流人工湿地,局部运用多类型人工湿地复合系统,通过重构本地化生物群落,与区域山丘、河流生态系统连接。

3.2.2生物栖息、活动过程干扰的GIS空间格局

通过GIS的空间分析,识别苏圫垸地区喜水生物与喜林生物的潜在栖息地和迁徙活动廊道。在此基础上,进行因子叠加,识别生物潜在栖息地与活动廊道。

3.2.3自然通风过程干扰的GIS空间格局

(1)风廊道构建。

来自北部森林、湿地的清新空气源随湘江沿规划区西部开阔湿地水面进入规划区形成主风廊道,因此,本次规划沿区域生态绿廊布置大型南北向绿化廊道,将山林的凉风引入规划区,并为城市补充氧气;沿中部风羽湖和城市主干道形成次风廊道,利用凉爽的林源风与水系为城市降温。

(2)热岛缓冲廊道构建。

根据现状不同地表下垫层类型进行地温反演,得到现状热岛及冷岛分布情况,从而建立联系冷岛的低温廊道以及分割热岛的热缓冲廊道,利用绿化与水体减缓太阳辐射的热效应。

3.3规划方案

通过对生态过程的干扰分析,明确城市开发对这些过程的内在影响,叠加水文过程敏感性分析、生物活动过程敏感性分析、风廊道、热岛缓冲廊道敏感性分析、地质敏感性分析,将原有坑塘湿地、山体林地等自然资源,与规划公园湖泊、防护绿地等人工生态资源有机整合,构建“斑块-基质-廊道”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形成规划方案的的生态保育雏形。根据GIS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整体上形成大集中、小分散的用地布局形态。规划区北部最敏感区域分布较多且较为分散,用地布局宜采用有机自由的布局方式,低强度开发,整合现有村庄居民点,形成两型社会新农村建设样板示范区;南部为集中建设区,最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间区域,通过适当扩大水面,形成以风羽湖为生态绿核的公共服务区,结合次一级敏感区域以及地表径流、现状水塘的分布,疏通水系,形成网络化的水乡布局模式,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交通、功能分区等,将各类建设用地有机嵌入生态本地,形成苏圫垸地区的空间规划方案。

3.4效益评价

3.4.1评价指标体系

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上,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合理规划斑块、廊道等生态资源为基地生态保护为核心目标,选取斑块形状指数、斑块分维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度四个景观生态指数因子进行评价,共同建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3.4.2评价结果

利用Fragstats景观生态格局软件,对比核算规划区水域景观、绿地景观规划前后的景观生态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平均斑块形状指数(SHAPE_MN)提高了49.6%,平均斑块分维度指数(FRAC_MN)提高了1.4%,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提高了27.1%,香农均度指数(SHEI)提高了27.1%,规划方案通过尊重规划区现状自然生态基底条件,注重廊道的连接,湿地的规模化、整体化设计,使规划区水绿空间结构得到优化,景观多样性更丰富,分布更均匀,生态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

4结语

篇6

关键词: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路线;设计; 探讨

一、路线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路线平面拟合设计

(1)拟合原则:根据老路左右幅实测资料,以明式构造物和隧道等为主要控制要素进行拟合设计,并进行误差分析。对于两侧拼接路段应通过拟合设计,基本保持原路设计的平面线形; 对于长度较大的圆 曲线,设计中宜采用“多圆复曲线拟合法”减少拟合误差; 拟拟合后的平面线形应满足规范要求。

(2)拟合精度评定:明式构造物的拟合误差需结合需应力储备,宜控制在-3~3,并满足结构安全需要。误差指标可结合老路技术标准适当调整。

(3)优化调整纵面线形的设计条件:现有纵面不能满足现行规范和技术标准及安全性评价建议纵面调整的路段。

(4)为进一步提高路面施工控制精度和行车舒适性,在路面施工前一般需要对老路纵坡进行二次分幅坡设计。调坡设计主要以路面施工技术方案和构造特的桥面加辅层厚度为控制指标; 为解决桥头跳军,桥头路段需设置过渡桥。

(二)路线纵面拟合设计

(1)纵面拟合设计应考虑与桥梁、路线交叉、路面设计、软基处理、沿线设施改造方案等协调性,保证工程方案经济、合理; 软基路段要尽可能维持现有路基高程 ;特殊困难路段应进行多方案分析论证。

(2)拟合原则:应结合路面护建方案,以现 有明式构选和隧道为控制点,进行分幅、分段拟合设计,并进行误差分析。(与平面拟合误差分析方法相似)。

(三)线形设计

(1)根据安全性评价建议,结合老路的平纵组合情况(如危险的曲线半径、曲线线形衔接情况等),对原路的线形指标进行相应调整。对于原路线形组合不良或事故多发路段等重点或危险路段,应提出补救措施。

对于凹形竖曲线底部排水不畅路段,应对其纵断面和横坡设计进行综合调整,减少排水不畅路段长度;S形曲线以及同向曲线(含C形和卵形),宜增加设置线形诱导标志; 长直线的下坡路段,宜增加设置警告和限速标志;长直线的转弯路段,宜增加设置线形诱导标志和警告标志等。

二、安全性评价及建议

(一)安全性评价主要内容

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老路线形设计指标的符合性评价、事故多发路段分析评价、运行速度检验评价等。符合性评价重点检验其平面半径、超高设置、纵坡、竖曲线、视距设置、平纵组合等技术指标是否满足扩建后的技术标准;事故多发路段的分析评价主要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评价老路的运营安全,分析事故多发原因,提出对策措施;运行速度检验评价则主要检验设计速度与采用的技术指标的协调性和适应性。

(二)安全性评价建议

对于影响路线行车安全的线形不良路段(包括平、纵面以及平纵线形组合等),应严格控制,彻底改善,并采用货车停车视距对特殊困难路段进行检验。

对于有连续长、大坡的路段,改扩建时应进行运行速度检验,尽量提高其运营安全性。方案设计时可考虑利用原有公路作为上行线,另新建半幅作为下行线,并对爬坡车道、应急辟险车道的设置进行研究,并进行多方案比选。

三、工程案例

(一)局部压缩中央分隔带宽度

安徽合宁高速铁路设计期间,依据当时(2002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按合宁高速公路扩建为六车道的净空要求进行了店。但由于近年来交通经济发展迅速,合宁高 速公路大陇段需按八车道标准进行扩建。

(二)贵遵公路改扩建工程核挑箐路段设计方案

贵阳至遵义公路九佐至南白段为山区二级汽车专用公路改扩建高速公路,具有交能量大、地形条件复杂、新老公路设计标准跨度大的特点。

核桃箐路段(K81-K86)老路平曲线半径为300、310、372、340m平面线形较顺适、协调性较好;但老路纵面为连续2.3Km平均5.5%的长大纵坡。

四、平纵组合设计要点有:

①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即所谓的“平包纵”;②平纵曲线的关径大小应保持平衡。平纵曲线的均是指平曲线半径大时,竖曲线半径也许相应的增长。③合成纵坡应控制在0.5%-8.0之间,应注意避免急坡和陡坡组合的线形。④凸形竖曲线顶部和凹形竖曲线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平曲线;⑤一个平曲线的纵面线表不应反复凹凸,避免出现使驾驶员视沉中断的线形,如驼峰、暗凹、跳跃等;⑥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互得叠,以免驾驶员既要换档又要转动方向盘,造成操作紧张而引起事故;⑦避免长直线上插入凹形竖曲线;⑧平纵配合离不开横断面设计。

五、路线平面设计主要按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①通过实测道路中心线,初步拟合出老路中心线的平面现状;②平面线形技术指标必须与选用的计算行车速度标准相适应;③一般路段路中心线不变;④受上跨主线分离式立交桥净宽限制路段,路中心线不变;⑤互通路段主线向匝道改建工程量最小的一段偏移;⑥受房屋、铁路、河流或其它大型构造物限制的路段,主线向不受限制或受限制的一段加宽;⑦在不大量增加工程量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

六、详细调查旧路的建设年代,旧路结构组成,旧路养护和维修档案,路面排水情况,地下水位情况,水毁情况,养护部门的意见和沿线居民的建议;现状旧路的弯沉值,旧路的表面状况; 在路线纵断图上分段标出哪些是新建地段,哪些是补强地段,标出控制点高程;路线拉坡时还应考虑旧路的横坡度和超高。

结语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路线设计方案则是改扩建工程的灵魂。笔者在总结国内多条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经验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改扩建工程路线设计原则、设计内容以及设计要点,提出了“多圆复曲线拟合法”来减小平面拟合误差,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对局部特殊困难路段的灵活设计时行分析探讨,具有良好的工程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扩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Z],2004.

[2]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贵阳至遵义公路扎佐至南白段改扩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Z],2004.

篇7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l、环境和生态现状。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5、特殊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行业影响分析。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篇8

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评价大课间体育活动,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要根据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及相关情况进行制定。既有对班级学生的考核,又有对班主任管理大课间活动情况的评价,还有对体育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的要求。从我校情况看,班级考核主要有队伍集合、参加人数、学生态度、练习次数、动作质量、安全因素和骨干作用等项目,班主任评价主要从是否按时到场、能否参与学生活动、组织指挥工作、班级活动中有无不安全因素等方面进行,评价体育教师主要看能否提前或准时在岗、指挥是否有力、安全预设工作、场地器材安排是否提前、合理等。制定方案时,先提出初稿,后分别征求意见,听取学生、班主任、体育老师等人的建议与想法;使用一段时间后,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再次进行修订,这样,评价的方案就更加合理、科学。

二要建设合理的评价队伍。有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由谁进行操作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校在评价队伍建设上,一是采取了专职与兼职、固定与轮换相结合的方式,分类选择、确定评价人员。班级考核,由学生体育骨干检查员、专职检查老师、体育教师与值周教师进行考核,除两名专职检查老师外,学生骨干检查员、体育教师与值周教师每周一轮换。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考核,由团委会(少先队)、教导处和值周领导进行评价。这样,评价队伍的人员构成比较合理,保证了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的客观性。二是对参与考核的人员,学校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培训、指导、反馈,使他们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掌握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尤其是第一周和学期中的现场考核培训更让大家熟悉了操作流程与给分细则,从而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的公正性。

三要明确具体的操作办法。虽然评价方案比较清楚,可操作性强,但每项评价因素的得分方法必须具体明了,好操作。所以,我们分类制订了量化评价表(见附表1、2、3、4等),并且对给分情况作了具体要求。比如表1中的课间操进场给分要求这样规定:

时间限定:从“大课间活动即将开始,请同学们迅速集合”的提示语起到广播操的音乐声响;

给分要素:快(1分)、静(1分)、齐(1分);

给分要求:做到快、静、齐的得满分;有不符合要求的按人数(班级学生的1/2、1/3、1/4、1/8、1/10)分别扣分(0.5、0.4、0.3、0.2、0.1分)。

再如,健身跑安全因素的给分要求为:

给分要素:着装便于运动(1分)、正确摆臂(1分)、运动纪律(1分);

给分要求:从学生有无穿皮鞋、跑时学生有无手插口袋、跑时学生间有无碰撞或打闹现象等方面扣分。符合要求的可得满分,否则将按出现违反要求的人数1-2人、3-4人、5人以上分项扣除0.5分、0.7分、0.9分。

篇9

《空心砖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于多方面的专业运用,包括:用于向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申请立项;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向证监会申请股票上市的重要依据;向国土部门、开发区、工业园申请用地的重要依据;与项目有关的部门签订合作,协作合同或协议的依据;进口设备和对外谈判的依据;环境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空心砖机项目总论

一、空心砖机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项目拟建地区和地点

(四)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

(五)研究工作依据

(六)研究工作概况

二、空心砖机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厂址

(四)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项目财务和经济评价

(十)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三、空心砖机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部分 空心砖机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一、空心砖机项目提出的背景

二、空心砖机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二)厂址基本情况

三、空心砖机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 空心砖机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一、空心砖机市场调查

(一)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产品国外市场调查

(四)产品价格调查

二、空心砖机国内市场预测

三、空心砖机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二)建设规模

第四部分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一、空心砖机项目资源和原材料

(一)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二)燃料及动力供应

二、空心砖机项目建设地区的选择

(一)自然条件

(二)基础设施

(三)社会经济条件

三、厂址选择

第五部分 空心砖机工厂技术方案

一、空心砖机项目组成

二、空心砖机生产技术方案

(一)产品标准

(二)生产方法

(三)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五)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六)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三、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二)厂内外运输方案

(三)仓贮方案

(四)占地面积及分析

四、空心砖机项目土建工程

(一)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及结构设计

(二)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三)建筑材料

(四)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五、空心砖机项目其他工程

(一)给排水工程

(二)动力及公用工程

(三)地震设防

(四)生活福利设施

第六部分 节能减排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标准

三、能源消耗现状

四、主要节能方案和措施

第七部分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标准

三、环境现状

四、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五、设计中拟采用的环保措施

六、厂区绿化

七、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八、消防

第八部分 空心砖机项目组织结构和劳动定员

一、组织结构

二、生产班制和劳动定员

三、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四、人员来源和培训

第九部分 空心砖机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空心砖机项目进展阶段

(一)施工准备

(二)设备安装

(三)生产准备

(四)产品试产

二、空心砖机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空心砖机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勘察设计费

(六)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十部分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主要编制依据

二、投资估算范围

四、建设投资估算

(一)总投资

(二)建设投资

(三)流动资金

(四)其他资金

四、资金筹措

第十一部分 财务评价

一、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二、成本费用估算

三、销售收入估算

四、财务分析

五、不确定性分析

(一)敏感性分析

(二)盈亏平衡分析

六、技术经济总评价

第十二部分 空心砖机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 空心砖机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名称、法人代表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

三、研究范围

四、研究结论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 空心砖机市场及市场预测

一、建设的必要性

二、市场及市场预测

第三章 空心砖机产品规模及产品方案

一、产品规模

二、产品方案

第四章 生产工艺

一、产品生产工艺

二、工艺流程

三、主要原燃料单耗

四、采用的工艺技术

五、主要设备选型

第五章 空心砖机主要原燃料消耗

一、主要原燃料消耗

二、主要原料来源

第六章 空心砖机项目厂址选择及建厂条件

一、厂址选择

二、建厂条件

第七章 空心砖机项目公用工程配套设施

一、总图运输

二、供配电及弱电

三、给排水

四、采暖及通风

五、土建

第八章 空心砖机项目节能

一、编制的依据

二、编制的原则

三、节能措施

第九章 空心砖机项目环境保护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标准

三、环境现状

四、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五、设计中拟采用的环保措施

六、厂区绿化

第十章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一、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二、消防

第十一章 组织结构和劳动定员

一、组织结构

二、生产班制和劳动定员

三、人员来源和培训

第十二章 空心砖机项目实施进度

一、实施进度情况

二、工程进度表

第十三章 空心砖机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主要编制依据

二、投资估算范围

三、建设投资估算

四、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 空心砖机项目财务评价

一、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二、成本费用估算

三、销售收入估算

四、财务分析

五、不确定性分析

篇10

通用文本的通知

(发改投资[20xx]1169号)

国务院各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各计划单列企业集团、中央管理企业:

为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指导企业做好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工作,规范项目核准机关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行为,特编写“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和“关于《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说明”,现印发你们,供有关方面借鉴和参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是对项目申请报告编写内容及深度的一般要求;关于《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说明,是对通用文本的详细解释和阐述。在编写、审核项目申请报告时,应同时借鉴和参考通用文本及说明的有关内容。

二、企业在编写具体项目的申请报告时,可根据拟建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通用文本中所要求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拟建项目不涉及其中有关内容,可以在说明情况后,不进行相关分析。

三、项目核准机关在核准企业投资项目时,应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主要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进行审查。

四、为了适应各行业的具体情况,我委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通用本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和完善特定行业的项目申请报告文本。行业本的制定,既要遵循通用本的一般要求,又要充分反映行业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需要对通用本的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五、此次所的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适用于在我国境内建设的企业投资项目,包括外商投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的文本将另行编制。

六、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我委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时核准招标内容的意见的通知》(发改办法规[20xx]824号)的要求,凡需报我委核准招标内容的企业投资项目,应在项目申请报告中包括有关招标内容。

七、20xx年9月1日以后报送我委的项目申请报告,原则上均应按本通知的要求进行编写。

附件:一、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二、关于《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〇七年五月二十八日附件一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1、环境和生态现状。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5、特殊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行业影响分析。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2、社会适应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风险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方案。附件二

关于《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说明

一、编写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主要目的

为贯彻落实投资体制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工作,规范项目核准机关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和《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特编写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供有关方面借鉴和参考。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是对项目申请报告编写内容及深度的一般要求。企业在编写具体项目的申请报告时,可结合项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通用文本中所要求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拟建项目不涉及其中有关内容,可以在说明情况后不再进行详细论证。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通用本的基础上,逐步制定特定行业的项目申请报告文本。行业本将充分反映不同行业的特殊情况,并根据工作需要对通用本的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二、项目申请报告的性质及研究思路

按照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政府不再审批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产品技术方案等都由企业自主决策。尽管不需再报政府审批,但为了防止和减少投资失误、保证投资效益,企业在进行自主决策时,仍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论证,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投资体制改革之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企业自主投资决策的需要,其内容和深度可由企业根据决策需要和项目情况相应确定。

项目申请报告,是企业投资建设应报政府核准的项目时,为获得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行政许可,按核准要求报送的项目论证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应重点阐述项目的外部性、公共性等事项,包括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众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内容。编写项目申请报告时,应根据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对拟建项目从规划布局、资源利用、征地移民、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为有关部门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核准提供依据。至于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产品技术方案等内容,不必在项目申请报告中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证。

三、“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的编写说明

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申报单位及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是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进行分析评价以决定是否予以核准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能充分了解有关情况,就难以做出正确的核准决定。因此,对项目申报单位及拟建项目基本情况的介绍,在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情况和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的阐述,为项目核准机关分析判断项目申报单位是否具备承担拟建项目的资格、是否符合有关的市场准入条件等提供依据。

通过对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的阐述,为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相关核准事项进行分析、评价奠定基础和前提。

四、“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的编写说明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等,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核准企业投资项目的重要依据。本章编写的主要目的,是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的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目标及功能定位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与项目相关的各类规划要求,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等规定,是否满足行业准入标准、优化重大布局等要求。

在发展规划方面,应阐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等各类规划中与拟建项目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项目建设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等进行分析论证。

在产业政策方面,阐述与拟建项目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空间布局、产业技术政策等内容,分析拟建项目的工程技术方案、产品方案等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如贯彻国家技术装备政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情况等。

在行业准入方面,阐述与拟建项目相关的行业准入政策、准入标准等内容,分析评价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五、“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的编写说明

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资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于开发和利用重要资源的企业投资项目,要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等角度,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论证。

对于资源开发类项目,要阐述资源储量和品质勘探情况,论述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方案是否符合有关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是否符合保护资源环境的政策规定,是否符合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及综合利用的相关要求。在资源开发方案的分析评价中,应重视对资源开发的规模效益和使用效率分析,限制盲目开发,避免资源开采中的浪费现象;分析拟采用的开采设备和技术方案是否符合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要求;评价资源开发方案是否符合改善资源环境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

对于需要占用重要资源的建设项目,应阐述项目需要占用的资源品种和数量,提出资源供应方案;涉及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情况的,应根据资源特征提出合理的综合利用方案,做到物尽其用;通过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率等指标的国内外先进水平对比分析,评价拟建项目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分析评价资源综合利用方案是否符合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分析资源利用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以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率。 在资源利用分析中,应对资源节约措施进行分析评价。本章主要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有关节能的分析评价设专章单独阐述。对于耗水量大或严重依赖水资源的建设项目,以及涉及主要金属矿、非金属矿开发利用的建设项目,应对节水措施及相应的金属矿、非金属矿等原材料节约方案进行专题论证,分析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阐述工程建设方案是否符合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政策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就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提出对策措施。

六、“节能方案分析”的编写说明

能源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企业投资涉及能源消耗的重大项目, 尤其是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及高耗能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应重视从节能的角度进行核准,企业上报的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节能方案分析的相关内容。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应阐述项目所属行业及地区对节能降耗的相关规定,项目方案应遵循的国家和地方有关合理用能标准,以及节能设计规范。评价所采用的标准及规范是否充分考虑到行业及项目所在地区的特殊要求,是否全面和适宜。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应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项目方案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对各类能源的消耗种类和数量,是否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应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单位产品产量能耗、万元产值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主要工序能耗等指标,并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就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能耗准入标准进行阐述。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应根据国家有关节能工程实施方案及其他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分析项目方案在节能降耗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在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设计标准及产业政策等方面所采取的节能降耗具体措施,并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七、“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的编写说明

土地是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节约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项目选址和土地利用应严格贯彻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科学、合理、节约用地。因项目建设而导致的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人口,是项目建设中易受损害的社会群体。为有效使用土地资源,保障受征地拆迁影响的公众利益,应制定项目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进行分析评价。

项目选址和用地方案,应阐述项目建设地点、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取得土地方式等内容,为项目用地的合理性分析和制定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规划方案提供背景依据。在选择项目场址时,还应考虑项目建设是否会对相关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对拟建项目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影响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是否影响军事设施安全等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解决方案。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应分析评价项目建设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保护耕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因地制宜、集约用地、少占耕地、减少拆迁移民的原则,是否符合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的要求。如果因项目建设用地需要进行征地拆迁,则应根据项目建设方案和土地利用方案,进行征地拆迁影响的相关调查分析,依法制定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要简述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提出的主要依据,说明征地拆迁的范围及其确定的依据、原则和标准;提出项目影响人口和实物指标的调查结果,分析实物指标的合理性;说明移民生产安置、搬迁安置、收入恢复和就业重建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说明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补偿费用编制的依据和相关补偿政策;阐述地方政府对移民安置规划、补偿标准的意见。

八、“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的编写说明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维护公共利益,对于可能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企业投资项目,应从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角度进行环境和生态影响的分析评价,确保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并避免出现由于项目建设实施而引发的地质灾害等问题。

环境和生态现状。应通过阐述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特殊环境条件及环境容量状况等基本情况,为拟建项目的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提供依据。 拟建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分析拟建项目在工程建设和投入运营过程中对环境可能产生的破坏因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粉尘和其他废弃物的排放数量,水土流失情况,对地形、地貌、植被及整个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等。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分析。应从减少污染排放、防止水土流失、强化污染治理、促进清洁生产、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能力的角度,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保护措施,对环境影响治理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工程可行性和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治理措施方案的制定,应反映不同污染源和污染排放物及其他环境影响因素的性质特点,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应满足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等要求;环境治理方案应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对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提出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方案;污染治理效果应能满足达标排放的有关要求。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应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的内容。

对于建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或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应结合工程技术方案及场址布局情况,分析项目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规避对策。通过工程实施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分析,评价项目实施可能导致的公共安全问题,是否会对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对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编制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及地震安全评价文件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描述。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特殊环境,应分析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论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提出保护措施,并论证保护措施的可行性。 九、“经济影响分析”的编写说明

企业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主要是进行财务盈利能力和债务清偿能力分析。而经济影响分析,则是对投资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及其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论证,分析项目对行业发展、区域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判断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对于产出物不具备实物形态且明显涉及公众利益的无形产品项目,如水利水电、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具有明显外部性影响的有形产品项目,如污染严重的工业产品项目,应进行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对社会为项目的建设实施和运营所付出的各类费用以及项目所产生的各种效益,进行全面地识别和评价。如果项目的经济费用和效益能够进行货币量化,应编制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内部效益率ElRR等经济评价指标,评价项目投资的经济合理性。对于产出效果难以进行货币量化的项目,应尽可能地采用非货币的量纲进行量化,采用费用效果分析的方法分析评价项目建设的经济合理性。难以进行量化分析的,应进行定性分析描述。

对于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重大投资项目,应进行行业影响分析,评价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行业竞争格局等主要内容,特别要对是否可能形成行业垄断进行分析评价。

对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区域经济影响分析,重点分析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为分析投资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及融合程度提供依据。

对于投资规模巨大、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战略性资源开发等项目,应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角度,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如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重大产业布局、重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影响分析等。 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项目,应从维护国家利益、保证国家产业发展及经济运行免受侵害的角度,结合资源、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分析,进行投资项目的经济安全分析。内容包括:⑴产业技术安全,分析项目采用的关键技术是否受制于人,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壁垒方面的风险等;⑵资源供应安全,阐述项目所需要的重要资源来源,分析该资源受国际市场供求格局和价格变化的影响情况,以及现有垄断格局、运输线路安全保障等问题;⑶资本控制安全,分析项目的股权控制结构,中方资本对关键产业的资本控制能力,是否存在外资的不适当进入可能造成的垄断、不正当竞争等风险;⑷产业成长安全,结合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拟建项目是否有利于推动国家相关产业成长、提升国际竞争力、规避产业成长风险;⑸市场环境安全,分析国外为了保护本地市场,采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和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手段,对拟建项目相关产业发展设置障碍的情况;分析国际市场对相关产业生存环境的影响。

十、“社会影响分析”的编写说明

对于因征地拆迁等可能产生重要社会影响的项目,以及扶贫、区域综合开发、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具有明显社会发展目标的项目,应从维护公共利益、构建和谐社会、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角度,进行社会影响分析评价。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应阐述与项目建设实施相关的社会经济调查内容及主要结论,分析项目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效果的种类、范围、涉及的主要社会组织和群体等。重点阐述:⑴社会影响区域范围的界定。社会评价的区域范围应能涵盖所有潜在影响的社会因素,不应受行政区划等因素的限制;⑵影响区域内受项目影响的机构和人群的识别,包括各类直接或间接受益群体,也包括可能受到潜在负面影响的群体;⑶分析项目可能导致的各种社会影响效果,包括直接影响效果和间接影响效果,如增加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力培训、卫生保健、社区服务等,并分析哪些是主要影响效果,哪些是次要影响效果。

社会适应性分析,应确定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研究目标人群对项目建设内容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评价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阐述各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方案确定、实施管理和监测评价的措施方案,以提高当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支持程度,确保拟建项目能够为当地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提高拟建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应在确认项目有负面社会影响的情况下,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的社会关系,避免项目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和各种潜在社会风险,解决相关社会问题,减轻负面社会影响的措施方案。

十一、关于利用外资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

外商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按照《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除遵循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一般要求外,在项目概况介绍中还应包括经营期限、产品目标市场、计划用工人数、涉及的公共产品或服务价格、出资方式、需要进口的设备及金额等内容,以满足项目核准机关对市场准入、资本项目管理等事项进行核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