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的养殖技术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鳜鱼的养殖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鳜鱼的养殖技术

篇1

培育期间始终保持微流水,保持水质清新。每天镜检鳜鱼苗,发现鱼病及时治疗。饵料鱼苗入池前用浓度3%~5%的食盐水或浓度8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浸洗,时间为3~5分钟。

二、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阶段是将3厘米左右夏花培育到50~100克鱼种。鳜鱼种的养殖可采取池子塘主养、套养2种,池塘主养成活率较高,一般70%~90%;套养成活率较低,一般20%~40%。

(一)池塘主养

1.池塘条件与放养。池塘面积3~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水深1.5米,池底平整,水质清新,排灌方便,能经常保持微流水。鳜鱼夏花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每亩放养规格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2000~4000尾。

2.饵料鱼的解决方法。原池培育:这种方法可解决初期的饵料鱼。在鳜鱼夏花放养前10~15天,先分批放入草鱼、鲢鱼、鲂鱼等鱼苗,每平方米放养300~500尾,肥水发塘,并每天泼洒豆浆,当饵料鱼规格长到1.5厘米左右时,正好做为鳜鱼夏花下塘的适口饵料。配备饵料鱼培育池:以1∶2~3配备饵料鱼池。放养鲫鱼、鲂鱼、鲢鱼、草鱼等种类的夏花,密度为5万尾/亩。然后以分期拉网、少量多次为原则,保证鳜鱼饲养后有充足的饵料,又使饵料鱼后其生长良好。培育小规格的家鱼鱼种:有计划加大家鱼种培育池放养密度,在不同时期分批捕小留大,取出一定数量的小规格鱼种喂鳜鱼,从而提高鱼种池的利用率。捕捞野杂鱼:如在湖泊、水库等捕捞野杂鱼方便的地方,可采用此法。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收获鳜鱼,提高养殖效益。

3.饵料鱼的投喂方法。饵料要求:作为鳜鱼的饵料,一要求鲜活,因为鳜鱼不食死鱼;二要适口,饵料鱼苗的体长为鳜鱼种体长的50%~60%;三要无硬刺,如黄颡鱼、鲶鱼等;四要保证及时供应,特别是饲养初期。按鳜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及存塘量,同时参考气温变化等因素,确定投喂量。一般鳜鱼鱼种体长6厘米以前,平均每天每尾鳜鱼投喂8~10尾饵料鱼苗。鳜鱼鱼种体长6厘米以上时,平均每天每尾鳜鱼投喂4~5尾饵料鱼苗。饵料鱼以3天投一次为好,因为投放后2~3天,饵料鱼活动比较迟钝,有利于鳜鱼捕食。时间间隔过长,容易造成鳜鱼捕食困难和增加体能消耗。日常管理要坚持巡塘,注意观察鱼活动情况。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调节pH值,鳜鱼对酸性水质十分敏感,每隔一段时间施生石灰水调节水质。此外,还要配备增氧机,鳜鱼不耐低氧,天气闷热时,坚持开增氧机。

4.鳜鱼种的并池越冬。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oC左右时,即可开始并塘。要注意带水操作,避免鳜鱼缺氧和相互扎伤,拉网前半个月应控制池塘中饵料鱼的数量。越冬放养密度为3000尾/亩,并投放一定数量的饵料鱼。北方高寒地区冰封期较长,谨防越冬池缺氧。

(二)池塘套养

选择野杂鱼丰富的亲鱼池或成鱼池套养,每亩放养规格3厘米左右夏花鱼种50~100尾。鳜鱼种出池规格50~100克。夏季要采取措施保持池水有较高溶氧,以免鳜鱼浮头死亡。另外,鳜鱼对药物敏感,用药时要慎重,特别是一些杀虫剂。

三、成鱼养殖

鳜鱼成鱼养殖是将50~100克的鳜鱼种养至规格400~500克的成鱼,可采取池塘主养和池塘套养两种方法。

(一)池塘主养

1.池塘条件。池面积以5~15亩为宜,池深2米以上。鱼种放养前1周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池塘注水0.8~1米深。池塘配备一台功率3千瓦的增氧机。

2.鱼种放养。春季每亩放养规格50~100克的鳜鱼种500~800尾。春季或前一年的秋季,江河可收购到野生鳜鱼种,这样的鱼种在北方地区也称“鳌花包”。至秋季出池,鳜鱼出池规格可达400~500克,出池产量可达每亩200~300千克,鳜鱼成活率一般可达90%以上。鳜鱼种放养前,放养一些活的小型野杂鱼类,野杂鱼类的重量为鳜鱼重量的5~6倍,其规格不超过鳜鱼种体长的60%。6月中旬以后,3~5天喂一次活饵料鱼,饵料鱼的规格为鳜鱼体长的30%~59%,保持池内饵料鱼的重量为鳜鱼重量的5~6倍。饵料鱼既可专池培育,也可从湖泊、水库捕捞,也可同时采取以上2种方法相结合。鳜鱼种入池后,每隔5~7天加注一次新水,到6月份水深达到1.5~2米,以后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夏季坚持每天中午开增氧机,每天开机1~2小时,保持水中溶氧4毫克/升以上。

(二)池塘套养

篇2

关键词 商品鳜鱼;高效;池塘;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5.2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276-01

鳜鱼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高蛋白含量等特点成为淡水名贵鱼类之一[1],发展人工鳜鱼养殖已势在必行[2],现将商品鳜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 池塘准备

池塘是鳜鱼赖以生存的地方,池塘条件的优越性直接决定了鳜鱼品质的好坏,为鳜鱼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首先要求池塘有足够的水源,并且水质良好,清洁无污染;其次,要确保池塘坡度较大,且排灌系统方便,池塘内的淤泥少;最后,池塘的面积要适宜,对于没有饵料鱼的一般为1 300~2 000 m2,对于有饵料鱼的池塘面积在2 000~3 300 m2。另外,要对池塘进行清整和消毒。

2 饵料鱼准备与培育

鳜鱼的饵料鱼有很多种,一般为野生杂鱼,如团头鲂鱼、鲮鱼、鲢鱼、草鱼、麦穗鱼等。在投放饵料鱼苗前7 d左右,要保证池塘的水深约为60 cm,并根据池塘底泥的质量向池塘内施加适量腐熟的有机肥,一般情况是3 t/hm2 [3]。用来培育轮虫等枝角类浮游生物,为7 d后培育饵料鱼做好准备。接下来就是饵料鱼的投放养殖过程,在投放之前要在饵料鱼培育池内加入约10 cm深的清水,使水中清洁且富含养料,注意饵料鱼的投放密度要控制在450万尾/hm2。定时饲喂饵料鱼,在饵料鱼喂养过程中要不断观察饵料鱼的体质和大小以及水中红虫的数量。一般鳜鱼鱼苗的大小为8~10 cm,饵料鱼的大小要控制在3~4 cm。

3 鱼苗放养

鳜鱼鱼苗在投放池塘前7~14 d,池塘的水要用浓度为0.7 g/m3的CuSO4溶液与FeSO4溶液以5∶2的比例混合后泼洒全池[4],目的就是杀死池塘里的寄生菌,以提高鳜鱼鱼苗的成活率。在放养鳜鱼鱼苗时,一般提倡采用套养的养殖方式,适合鳜鱼套养的鱼种有白鲢、花鲢等。同时,在池塘里放养一些老泥鳅,让其在池塘里自由繁殖,其中小泥鳅是鳜鱼很喜欢吃的食物。在鳜鱼以及其他套养鱼种在投放池塘时,都要经过消毒处理,具体方法是把鱼浸在浓度为3 g/m3的CuSO4溶液或者是浓度为20 g/m3的KMnO4溶液中5~10 min即可。避免投放进入的鱼类把病原体带到池塘或者交叉传染。

4 饵料投喂

在喂养过程中,对饵料鱼要求:一是确保饵料鱼鲜活;二是大小适中,一般情况下饵料鱼的大小为3~4 cm最为适中;三是保证饵料鱼没有硬刺,避免伤及鳜鱼身体;四是保证头尾工作要及时且规律。当然,在投放饵料鱼前,必须着实做好消毒工作,确保鳜鱼的食品安全。在鳜鱼放养的前期,最好多投放团头鲂鱼,而且饵料鱼将要被吃完时要及时添加。等到鳜鱼长到25 cm左右的时候就要根据鳜鱼的喜食性,多投放鲤鱼、鲫鱼等。到6―7月和11月,池塘的水质较好,而且水温适宜,是鳜鱼快速生长的时期,此时要加大饵料鱼的投放量,对鳜鱼超量供应食物,促进其快速生长;而在8―10月,池塘的水质较差,且水温较高,不适合鳜鱼的生长,饵料鱼的投放量应适当减少,但是要勤投放。

5 水质监控

在鳜鱼的养殖中,要注入新水,以保持池塘水质干净、肥沃、清爽,尽可能保持鳜鱼健康的生长环境。例如在夏季,即在6―9月要特别注意池塘水质。隔35~50 d要注入1次新水,每次注水深度为15~20 cm。天气如果过度干旱,此时要保证池塘内水位的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控。保持鳜鱼池塘水质问题,那就是水中溶氧度的问题。由于历年来科学养殖技术的普及,在鳜鱼养殖中可以利用先进的增氧设备来为池塘水中注入氧气。具体实施方法为每天的21:00―22:00开启增氧设备,直至翌日日出后。夏季炎热时,也要加开2 h,以保持水中溶氧度的稳定,确保鳜鱼正常快速生长。

6 疾病防控

对池塘水体进行消毒,每20 d用浓度为30%的漂白粉泼撒整个池塘,或者用生石灰75 kg/hm2均匀投放至池中。交替使用该2种方法效果更佳。防止池塘中病毒寄生虫,用浓度为0.7 g/m3的CuSO4溶液泼洒全池。注意鳜鱼的饲料鱼类的安全卫生,用100 g/m3的福尔马林混合3 g/m3的呋喃唑酮溶液浸泡10~15 min。

为了增强鳜鱼体质,在鳜鱼饲料中要掺杂光合细菌、免疫多糖等物质,增加鳜鱼体内的自身免疫能力。同时可以通过调节水质,适当增加氧气来改善鳜鱼的生长环境;一旦当池塘中出现死鱼,即可断定池塘中有传染病。在治疗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用药,切记不可滥用药物。

7 参考文献

[1] 芮平禄,陈志平.优质大规格鳜鱼种培育技术[J].内陆水产,2007(5):29-30.

[2] 张英.鳜鱼种专池培育技术[J].齐鲁渔业,2010(12):38.

[3] 陈德权.河蟹池塘套养当年鳜鱼经验谈[J].渔业致富指南,2009(17):45.

[4] 周福元.商品鳜鱼生态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3(17):41-43.

篇3

关键词 蟹;鳜;混养;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962.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258-01为加快阜阳市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按照有关要求,参照各地成功的养殖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特制定了池塘蟹鳜混养技术操作规程,通过在临泉县利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有关部门专家验收鉴定,2012年4月12日通过阜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告,该操作规程已成为阜阳市水产行业的一个地方农业标准。现介绍该操作规程,以供参考。

1 适用范围

该标准规定了蟹鳜同池养殖的池塘准备、苗种投放、饲养管理和捕捞收获的具体要求。该规程适用于阜阳市池塘蟹鳜混合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该标准的引用而成为该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该标准。但鼓励根据该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该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中华绒螯蟹(NY5064—2001)》《无公害食品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NY/T5065—200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鳜养殖技术规范(NY/T5167—2002)》。

3 技术规程

3.1 池塘准备

选择面积16 675~20 010 m2、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符合NY5051标准规定的池塘。并清整池塘:①清淤。利用冬闲季节,将池塘中淤泥清出,干塘冻晒。清除杂草,加固塘埂,使池塘具有保持水深1.5 m以上的能力。池塘坡比为1∶2.5~3.0。②消毒。清淤后,用生石灰1 125~1 500 kg/hm2化浆全池泼洒[1-2]。③施基肥。施腐熟有机肥1 500~4 500 kg/hm2。在蟹种投放前20 d进水,水深达到50~60 cm。进水时用60目筛绢布过滤。

3.2 防逃设施

应采用聚乙烯薄膜作为防逃设备,薄膜厚度0.8~1.0 mm,宽度不低于80 cm。用直径为5.0~5.5 mm的聚乙烯绳作为上纲,缝在薄膜的上缘,缝制时纲绳应拉紧,针线从纲绳中穿过。选取长度为1.1~1.5 m的木桩或毛竹,毛竹应削掉竹节、毛刺,沿池埂将桩打入土中50~60 cm,桩间距1.5 m左右,并使桩与桩之间呈直线排列,池塘拐角处呈圆弧形[3]。将薄膜的上纲固定在木桩上,薄膜高度不低于60 cm,薄膜下缘埋入土中10~15 cm,形成平整的薄膜防逃墙。进出水口用网眼不大于1.0 cm×1.0 cm的铁丝网制成防逃栅,以防止鱼蟹逃跑。

3.3 培育生物饵料

3月10日前向池塘中投放规格为20尾/kg左右的当地鲫鱼45~75 kg/hm2,清明前后投放鲜活螺蛳4 500~6 000 kg/hm2。7月补投鲜活螺蛳3 000 kg/hm2。

3.4 围蟹养草

蟹种投放前应用无结网围拦池塘面积的15%,用于强化幼蟹培育和保护水草,待水草丰盛时(4月中下旬)撤去围网。

3.5 蟹种投放

应选用长江天然苗培育或人工繁育的中华绒鳌蟹种。规格为160~200只/kg。蟹种要求体色鲜亮,无病无伤,活动力强。投放长江天然蟹种,放养6 000~9 000只/hm2;放养人繁苗,可放9 000~12 000只/hm2。蟹种放养前应进行消毒,用10 g/m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蟹种10~20 min。应在3月底之前完成蟹种放养。

3.6 鳜鱼种投放

鳜鱼种投放时的规格应在6 cm以上。鳜鱼种放养时间应在6月10日前后,投放225~300尾/hm2。

3.7 水草培植

一般播种苦草,移栽伊乐藻、轮叶黑藻及聚草等。从4月10日开始分批播种苦草,每批间隔10 d,水面用种量1 500~2 250 g/hm2,播种期间水深控制在50~80 cm。水草难以种植的塘口,可在3月移植伊乐藻。整个养殖期间水草覆盖率应控制在池塘总水面积的60%~70%。

3.8 饲养管理

5月以前水深保持在50 cm左右,以后随着水温升高,水深应逐渐加深至1.5 m。进入7月后,每5~7 d注水1次,保持水深1.5 m;有条件的池塘,可保持长流水。进入高温季节,应进行防病,防病药物的使用应符合NY5071—2002的规定[4]。科学进行饵料投喂,注意饲料种类的搭配,植物性饲料有豆饼、花生饼、玉米、小麦、土豆、各种水草等;动物性饲料有小杂鱼、螺蛳、河蚌等。投饵方法具体如下:①“四看”投饵。看季节:6月中旬前动、植物性饵料比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45∶55;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65∶35。看天(下转第260页)

(上接第258页)

气: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看水色:透明度大于50 cm时可多投,少于30 cm时应少投,并及时换水。看摄食活动:发现过夜剩余饵料应减少投饵量,蜕壳时应增加投饵量。“四定”投饵。定时:每天2次,6:00—7:00、16:00—17:00各投1次。定位:沿池边浅水区定点“一”字形摊放,每间隔20 cm设1个投饵点。定质:青、粗、精结合,确保新鲜适口,应投配合饵料或全价颗粒饵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其中动物性饵料占40%,粗料占25%,青料占35%[5-7]。定量:日投饵量的确定按3—4月为蟹体重的1%左右;5—7月为5%~8%;8—10月为10%以上。每日的投饵量为早上占30%,傍晚占70%。

每日巡塘,检查水质,观察河蟹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大风大雨过后,及时检查防逃设施,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如有蛙蛇等敌害,应及时清除。

3.9 捕捞收获

进入10月将河蟹捕捞上市。11月后,可干塘将剩余的成蟹一次性捕捞上市,鳜鱼可上市或转塘。

4 参考文献

[1] 周宇芳,张龙韬,胡杭娇,等.青蟹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2(3):211-213.

[2] 刘玫.湖面养蟹有奇招[J].农家致富,2012(7):20-21.

[3] 管卫兵,蔡天成,杨牧川,等.河蟹的生态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2(2):116-119.

[4] 纪竹.鳜鱼高产养殖五措施 [J].农家致富,2012(7):36.

[5] 李广军,唐玉华,郭兆俊,等.池塘河蟹、龙虾、鳜鱼多品种高效生态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12(3):18-19,34.

篇4

一、因地制宜,创建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基地。

广洋湖镇全镇水产养殖户众多,但规模较少,再加上养殖技术缺乏,不但效益很难提高,而且环境受到破坏。为此,我们成人教育中心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开展特种水产养殖品牌项目培训,既充分利用好当地的水域优势,又注重保护名优特产和水源环境。首先,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组建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拟订了特种水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通过调优养殖结构,科技创新和发展龙头企业等主要措施,我们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发展鳜鱼、青虾、甲鱼、泥鳅、河蟹等名特优品种。在镇政府大力支持下,我们创办了一批县级“农科教”示范基地,如在西溪村建立鳜鱼养殖基地;在三联村建立了精品蟹养殖示范基地;在桥头村建立了青虾养殖示范基地等等。凭借这些基地,我们积极开展特水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在引进苗种过程中,为养殖户严格把关,严格防止带病害和对我镇水域或生物产生灾害的苗种的引进。我们还不断扩大无公害基地的建设规模,努力提高水产品的质量,促进全镇渔业由“数量渔业”向“效益渔业”的转变。在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保护自然渔业资源,一直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是搞好水产养殖,二是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

二、适时培训,为农民增收致富和渔业增效搭建平台。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大,文化程度还相对比较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农村成人教育应该承担起知识经济时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使命,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

农民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农村成人教育的成败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的首要使命是努力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一是开展《百姓学堂》活动,邀请市县专家来我镇讲学,帮农民朋友更新观念,甩掉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让他们从精神上获得解放。二是购置了一批国家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镇的CD 光盘和录像带及有关书籍,通过播放、办讲座和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为农民致富提供全新的管理手段和理念。三是开办了水产养殖成人中专班,系统学习水产养殖的理论知识。

(二)把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

众所周知,苏中地区农村相对比较闭塞,知识和信息来源相对匮乏,农村成人教育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朋友的学习需要。根据本镇实际情况,2009 年开始,我们举办了农民水产养殖专业中专班,除了修完应有的课程,我们还根据本地特色产业自编了《鳜鱼养殖技术》、《青虾优质高产养殖技术》、《广洋湖渔业环境特点与利用》、等十多种浅显易懂的教材,补充了培训教材的不足。本届学员通过两年半时间学习,都能顺利完成所学专业,拿到了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文凭和技能证书。由于农村经济力量有限,短期内多媒体形式的远程网络教育还很难实现。通过努力,我们和本地广播电台和乡镇有线电视建立协作,尽可能多地开设有关农业科技知识的讲座、致富门路的推广等节目,让农民能够耳闻目睹到适合当地渔业发展的科学常识。在经验交流时,邀请有经验的养殖户作经验介绍。创设一种人人想说、会说、善交流的学习型的文化氛围。我们这样做,不但促进了农民经验的及时交流,还让信息潜移默化地变成农民觉得不可缺少的东西。同时,我们增加对农村学员的一线指导次数,下基层到农村,在生源相对集中的村组授课,到田头、塘口授课,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还经常邀请市、县水产局专家,就如何解决困扰水产养殖户的鱼病防治、渔药滥用的问题,以及本地特种水产养殖前景作了专题讲座。现场指导时,结合实际问题,直观示范,深入浅出。学校为了做好品牌项目培训,每年在全镇范围内举办为时半年的“学技能、强素质、争先进”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这样,通过农村成人教育系列培训,提高了特水养殖的科技含量,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示范户。

三、提升品牌,为农民更好地创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5

笔者依靠近几年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有利条件,在太仓市新邵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池塘大规格无公害河蟹套养鳜鱼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池塘大规格无公害河蟹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是运用生态修复和食物链等生态学原理,利用鳜鱼终生以活鱼虾为饵的食性,将蟹池中的野杂鱼消灭。一方面营造的水体环境更贴近自然,使池塘生态系统更复杂和稳定,降低了河蟹的生物应激性,河蟹规格品质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将低值野杂鱼转化为经济价值高的鳜鱼,减少了池塘耗氧,净化了水质,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实现了河蟹、鳜鱼双丰收[1-4]。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

选择靠近长江边的池塘,面积为2.13 hm2,坡比1.0∶(2.5~3.0),保水防渗漏性能好,水深保持在1.5 m左右,池塘淤泥厚20 cm。进排水系统独立,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四周无污染源,水源水质符合《GB 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池塘水质符合《NY 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池塘的溶解氧要求在4 mg/L以上,化学耗氧量为2 mg/L以下,pH值为8.0左右,进水口不套筛网布。池塘配备功率为0.15 kW的微孔增氧机(江阴市庞达橡塑有限公司)。池塘四周用塑料薄膜设置防逃设施,干塘曝晒15 d后,用1.50~2.25 t/hm2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进行消毒处理。

2生态修复

消毒结束后注水,种植伊乐藻为主的水生植物,为河蟹提供饵料和栖息、隐蔽、蜕壳的场所。栽插方法为每30支为1束截断成15 cm的段,分别插入淤泥中,株行距为1.0 m×1.5 m,栽插初期池塘保持30 cm的水位,待水草生长后逐步加深池水,并保持养殖池全年的水草覆盖率在60%左右为宜,水草生长茂盛或腐烂时应及时清除。清明前后投放螺蛳4 t/hm2,以调节改善水质。

3苗种放养

扣蟹蟹种放养遵循低密度、大规格的原则,从太仓市省级河蟹良种培育场购回,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规格基本一致。2月底至3月初放养规格为80~120只/kg的优质蟹种7 500只/hm2,成本为6 750元/hm2。5月下旬放养鳜鱼种,放养150~225尾/hm2,规格要求达到体长6 cm以上,购自常熟,成本为1 200元/hm2。过小的鳜鱼种对外界环境变化和敌害生物侵袭抗逆性差,不适合放养。同时投放100~200 g/尾的花白鲢鱼种90~120尾/hm2,以滤食碎屑,净化水质,成本为225元/hm2。

4饲料投喂

在整个养殖期中,采取“两头精、中间青”的投饵方法,4—5月和9—11月分别为河蟹生长前期和育肥增重期,应投喂蛋白含量较高的饲料,如新鲜小杂鱼、螺蚌肉、河蟹早期颗粒饲料和小鱼拌玉米粉等,通常动物性饵料与植物性饵料比例为6∶4。6—8月高温期逐步增加投喂植物性饲料比例,多投河蟹中期颗粒饲料和青绿饲料,如玉米、豆粕、南瓜、麸皮等。动物性饵料与植物性饵料比例为3∶7。

按照“四定”的科学投饵法进行投喂。开始时每天下午投喂1次,到5月后,水温渐高,河蟹的活动食欲增加,每天改喂2次,8:00—9:00喂全日量的30%,17:00—18:00喂全日量的70%,每次具体的投饵量应根据季节、水温、水质、蟹的活动与实际吃食情况而灵活控制,一般以每次投喂后3 h吃完为度。鳜鱼以纯天然野杂鱼虾为饵料,由于池塘入水口未设置筛网布,所以注水时源源不断地带入野杂鱼虾,鳜鱼种的低密度放养可以确保其吃饱吃好。

5水质调控

河蟹和鳜鱼均对水质要求较高,要保证溶氧充足,保持在5 mg/L以上,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开动微孔增氧设备。一般每7 d注水1次,每次注水量为10 cm左右。高温季节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池水1/3。根据河蟹蜕壳情况,每隔20 d左右泼洒生石灰水1次,浓度为10~15 mg/L,可起到刺激蜕壳和杀菌防病的效果,pH值保持在7.5~8.5。5月下旬开始使用生物净水宝、EM菌等微生物制剂,减少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维持水体透明度在30 cm以上,确保在整个生态养殖过程中水质“肥、活、嫩、爽”。

6质量控制

合作社养殖过程中要求做到生产规范化、管理制度标准化、责任明确化,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养殖区内各养殖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生产,池塘投入品应符合规定并登记在册。应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苗种供应、统一操作规范、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销售。养殖区内人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在开展无公害生产的同时,做好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日常管理记录等,促进档案渔业建设。

7病害防治

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苗种放养前彻底清塘消毒,营造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定期使用生石灰和微生物制剂改良水环境,以防止鳜鱼发病。积极采用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药物进行防治,如纤虫必克、中草药等。鳜鱼对一些常用药物极为敏感,故应谨慎使用药物[5]。

8收获

10月起捕河蟹,春节前后起捕销售鳜鱼,平均收获商品蟹1 184 kg/hm2,鳜鱼105 kg/hm2,花白鲢138 kg/hm2,经过无公害产品品牌化包装,2.13 hm2试验池塘实现销售收入327 920元,平均产值153 712.5元/hm2。扣除生产成本142 040元(苗种17 440元、饲料36 200元、塘租24 000元、微生物制剂等21 760元、水电人工等杂项42 640元),平均净收入87 267.6元/hm2,可较当地一般河蟹养殖户增收24 000元/hm2。

9结语

近几年河蟹池塘套养鳜鱼的养殖模式较为推崇,但各地区养殖方法不尽相同。按鳜鱼饵料来源不同主要有2种模式:第1种养殖期间不投喂饵料鱼,饵料来自池塘中事先放养的饵料鱼;第2种养殖期间投喂饵料鱼。试验在考虑到外河水源带入野杂鱼数量充足的情况下,降低鳜鱼放养密度,养殖全程不投喂饵料鱼,全部以天然野杂鱼虾为食,最大程度地模仿野生生态环境,从而提升鳜鱼的口感和品质。

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把好苗种质量关。一是规格大。放养时选择大规格、健康优质的苗种,不仅能提高养殖成活率,而且能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药物使用量。二是来源可靠。本试验蟹种来自当地省级河蟹良种培育场,鳜鱼种来自常熟苗种繁育场,质量可信,且就近采购,避免了长途运输造成的缺氧擦伤,确保了苗种品质。

此外,应积极采用现代渔业科技。养殖过程中,一是大面积安装微孔增氧设备;二是勤用微生物制剂,使池塘的水质和溶氧得到保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殖成本,但是生产出的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质量上乘,口感优异,市场售价也得到很大提升[6]。

10参考文献

[1] 李奇.河蟹蟹种性早熟的成因、识别及预防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12):81-82.

[2] 陈爱华.河蟹养殖池套养鳜鱼注意事项[J].水产养殖,2011(9):49.

[3] 吕永春.池塘虾蟹生态养殖微孔管道增氧高产高效养殖试验[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7):15-16.

[4] 朱团结.河蟹套养鳜鱼技术浅谈[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8):225.

篇6

现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关于颁发《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质技监局锅发〔1999〕218号)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关于本市更换和发放有关证件的具体办法,将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另行通知。

附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关于颁发《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

(1999年9月18日  质技监局锅发〔1999〕2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卫生厅(局),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篇7

1合山市水产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市现有养殖水面457hm2,其中池塘181hm2,水库265hm2,“十五”计划以来,本市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水产品总产量自2001年的580t提高到2005年的724,t以5%左右的幅度逐年递增。一些新的养殖模式如网箱养鱼等在本市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休闲渔业陆续出现成为本市水产养殖业的一个新亮点,这些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本市水产养殖业的新发展。但在新形势面前,本市的水产养殖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深思。

1·1养殖模式单一,生产经营分散

没有根据客观条件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零星水面多,养殖规模小,一些池塘还停留在粗放滥养状态。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信息不灵,产品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专业化的需要,严重影响本市水产养殖业整体实力的提高,对于发展具有本市特色的、优质的、名特优新稀水产品有一定困难。

1·2优良苗种覆盖率低,种质退化问题突出

目前,本市的水产养殖品种单一,并日趋老化,布局规划不合理,水产苗种严重缺乏,苗种大部分以外调为主,种苗质量难以保证。

1·3常规养殖多,特色养殖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本市的水产养殖至今仍沿袭传统的生产模式,大都以常规鱼类养殖为主,名特优养殖很少,如虾、蟹、龟等颇受消费者欢迎的名特优品种养殖缺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养殖者普遍缺乏按市场调整生产的能力,以致品种单一、品质不优,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1·4科技服务薄弱,渔民养殖技术缺乏,科技含量低

目前,全市只有专业技术人员3名,乡(镇)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没有科技人员。养殖者的渔业生产技术普遍较低,缺乏现代渔业所需的高新技术知识,淡水养殖基本上处于资源型渔业状态,生产力水平低。此外,淡水养殖的增长对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增加的依赖程度在50%,而发达地区仅为20%左右,导致生产成本高,大大削弱了水产品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

1·5基础设施滞后

目前,不少养殖水面逐渐变浅,排灌设施欠缺,机械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苗种体系、病害防治体系、市场体系几乎没有建设,水产饲料和水产品加工等配套毫无发展,成为制约本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2发展本市水产养殖应采取的对策

2·1探索并推广适合本市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模式

本市有水库11座,其中比较适宜网箱养鱼的只有怀集水库,但这几年来,部分水库相继出现网箱养鱼,由于面积小,水位变化大,枯水期不能正常保水,一些小型水库还出现干枯,故这几年的网箱养鱼成效不大。所以要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对于如南洪、独山等水库,水面不大,可选择立体养殖;对于如怀集水库的,水面稍大,有一定水流,可选择适宜的河段进行网箱养鱼。合山地处桂中,有30km左右的红水河流经本市,待桥巩电站建成使用后,本市的河段水流减缓,水深增加,水面扩大,到时可进行一定规模的网箱养殖。对于生产经营分散,养殖规模小这一点,进行相对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品种更新、科技推广,形成规模经营、批量生产,使单位渔户以水产养殖协会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便于养鱼户统一购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形成贸易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能力。另外,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引进一些具有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势的外地老板,给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扶持他们进行大规模养殖,逐步把小规模向大规模生产转变。

2·2整合资源配置,调整养殖结构

本市水域广阔,自然条件好,但养殖品种单一,品质不优。针对这一点,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建立符合本地客观实际的特色产业,使渔业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

(1)优化养殖布局。从有利于综合高效利用的原则出发,确立比较优势强的主导产业,对那些可与“洋货”抗衡的实力型水产品如:建鲤、罗非鱼、斑点叉尾鱼回等,实行重点扶持、优化发展;对于那些无优势可言、竞争力弱的水产品如鳙、鲢等,应适当削减调整,以腾出资金支援发展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形成一村一品、一方一业的养殖特色。具体而言,池塘水面可以生态渔业、观赏渔业、名特优水产为主,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养殖基地,水库可以移植和增殖名贵经济鱼类,提高水库的养殖产量和效益。

(2)优化养殖品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名牌战略,组创名牌产品,加快品种更新,提高良种覆盖率,并大力发展名特新稀品种养殖,不断推出大批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档优质水产品,重点发展虾、鳖、泥鳅、鳜鱼、本地胡子鲶、黄鳝、青鱼、鲶鱼等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淡水名特优水产品。

(3)优化养殖方式。用现代技术嫁接于传统养殖业,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集约化养殖。当前,主要推广80∶20的池塘养殖模式和小体积网箱名贵水产品养殖技术。

(4)优化养殖环境。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提高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加强整个养殖过程的质量管理,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5)充分利用合山电厂冷却水资源,大力发展罗非鱼常年养殖。

2·3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水产养殖业的技术含量

(1)充实水产养殖专业技术队伍,增编增员,确保高新养殖技术有较强的推广队伍。

(2)加强与水产养殖发达地区同行业及各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水产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引进先进的养殖新技术、新品种,提高整体科技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建立一支科研队伍,加强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研究,扩大科技储备、科技开发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4)建设水产良种繁育场,做好水产良种的选育,解决渔民购种难的问题。

2·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篇8

(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北秦皇岛066200)

基金项目:河北省公益类科技支撑项目编号:12257646D;13256705D;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养殖创新团队资助。

作者简介:郭金龙(1964-),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

通讯作者:肖国华(1963-),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名优水产苗种繁育及健康增养殖技术研究。ywxgh@163.com

青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isdeHaan),又名河虾、草虾,学名日本沼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长臂虾科,是日本和中国特有的淡水虾类。在我国,青虾广泛分布在南北各地的江河、湖泊中,其中以河北省白洋淀、江苏太湖和山东微山湖出产的青虾最为有名。青虾适应性强、杂食性、经济价值高,可精养,还可套养,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一个养殖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养殖环境接近野生状态,河北省天然可控适宜青虾生长的大水面较多。为了充分发挥现有水域资源,在改善水域环境同时,进行了青虾大水面养殖模式研究,力图通过养殖模式改变,在保护水域环境的同时调整河北省大水面养殖结构,促进渔民增效创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和时间

试验地点选在白洋淀清泉养殖有限公司所属的鲥鯸淀,面积113.3hm2。试验时间2011-2014年。

1.2环境条件

试验区域有四个出口与白洋淀其他淀区相通,水可自由流动,出口有密眼网拦截,防止鱼、虾、蟹逃逸。养殖用水水质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其中溶解氧在5mg/L以上,pH值7.0~8.5。

1.3水草栽培与恢复

养殖试验前该公司在鲥鯸淀的养殖品种以鲤鱼、草鱼、鲢鱼、鳙鱼为主,搭配养殖河蟹。由于过度养殖草鱼导致鲥鯸淀水草破坏严重几近绝迹。试验期间课题组从调整养殖结构、改善水域环境入手,逐步恢复了该淀水生植被。每年春季水温上升到10℃以上时,种植轮叶黑藻和苦草的种子;并且在春夏交替的季节从其他淀区捞取眼子菜、苦草、轮叶黑藻种植到该淀的浅水区,扩大水草的覆盖率,为青虾、河蟹的生长提供栖息场所以及提供优质的植物饲料。为了防止草鱼对水草的破坏,每年初春,采用底拖网全淀捕捞,捕捞出草鱼,以及合乎规格鲢鱼、鳙鱼、鲫鱼和鲤鱼进行出售。经过近三年的试验,该水域的水草覆盖率已经提高到30%左右。

1.4苗种放养

1.4.1河蟹苗种每年4月底投放,规格160~300只/kg,投放1500只/hm2。

1.4.2青虾苗种每年7月中旬投放,苗种规格1.0~1.5cm,投放75000尾/hm2。

1.4.3鲢鱼鱼种每年秋末投放,规格50~100g/尾,投放3600尾/hm2。

1.4.4鳙鱼鱼种每年秋末投放,规格50~100g/尾,投放2400尾/hm2。

1.4.5鳜鱼鱼种每年5月初投放,规格5~10cm,投放150尾/hm2。

1.4.6甲鱼苗种每年春季投放,规格5~10g/只,投放45~75只/hm2。

1.5螺蛳移植

4月中旬,收购螺蛳投放于淀中,投放量750~1500kg/hm2,以净化水质并作为青虾、河蟹的动物饵料来源。

2试验结果

2012-2014年鲥鯸淀产值产量统计情况见表1。

3讨论

3.1水草的作用

在大水面生态养殖中,水草的覆盖率对养殖青虾与河蟹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大水面养殖中,生物种群复杂,天然存在翘嘴红鲌、黄颡、乌鳢等多种肉食性鱼类,如果缺乏水草等躲避敌害的物体,将导致虾蟹的产量减少,甚至绝收;同时,大面积种植水草还能为虾蟹生长提供优质的青饲料,以及净化水质。由表1发现,自2011年着手恢复鲥鯸淀水草环境以来,淀内的虾蟹产量逐年上升,其中青虾产量提高了2倍多,河蟹将近2倍,充分说明青虾、河蟹养殖中水草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3.2防逃措施

在每年回捕的过程中,发现回捕率不是很高,产量受到限制,综合分析认为与防逃措施不到位有关。鲥鯸淀有四个出口,每天行船量很多,导致出口的拦网极易破损,且难以发现,逃鱼现象比较普遍,尤其在夏季多降雨的时候,鱼、虾、蟹随水流外逃很难控制。采用可升降的微电流网拦截的效果会更好。

篇9

关键词 草鱼;生态养殖;微流水;皖南山区

中图分类号 S964.8;S965.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269-02

宁国市地处皖南山区,溪流资源丰富,且水质清新,远离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是发展山区特色生态渔业养殖的良好场所。为探索利用其进行水产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当地渔业健康发展,经多年实践和探索,较为全面地研究了皖南山区微流水生态养殖草鱼技术,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先后在胡乐、方塘、南极、万家等地各随机抽取一口池塘的养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选址

一般选择在生态环境、森林植被良好的山区,且常年具有充沛山溪水的地域,地势开阔,有一定落差,背风向阳,土质相对坚实,底质以细砂、沙石或砂壤土为好。

1.2 池塘改造

池底平坦,塘埂用石块或黏土砌筑,无陡坡,塘埂宽1 m左右,塘底应有3°~5°的斜坡,水中溶解氧不得低于5 mL/L,水温一般在20~30 ℃之间,水质偏碱,每个池塘面积在200~300 m2之间,池深1.5~2.2 m,水深1.5~1.8 m。每个池配备独立的进出水口,水量能够及时调控,并设有拦鱼栅;池内水流均匀并能够充分循环,中央形成滞水区,能够及时方便地捞取鱼粪草渣。池底淤泥为5~10 cm,为了将每个池独立管理,水源单独引入各个池。在注水沟中接一段竹筒,竹筒高出池水面1 m左右,出水口伸进鱼塘0.8~1.0 m。在离水面上方50 cm处用竹子、木料搭架加盖遮荫网,遮荫网面积为鱼塘面积的1/3~1/2,也可在搭建的框架旁种植如丝瓜等藤蔓类瓜,并让藤蔓往框架上生长充当遮荫网。

1.3 池塘消毒

放养前应进行清池消毒,先放水清除池中污物、杂质,断水晒塘7 d后,再注入20 cm深的清水,截水后用生石灰0.3 kg/m2对水全塘进行均匀泼洒,2 d后再注入清水,同时清理池塘杂物,对进出水口进行必要的维修,做好防洪防逃的准备工作,消毒后10 d放养鱼种。

1.4 鱼种放养

放养品种以草鱼为主,可搭配青鱼、鳊鱼、鲤鱼、鲫鱼,草鱼比例占80%~85%,其他占15%~20%。鱼种要求体质健壮,体表光滑,鳞片齐全,色泽光亮,游动旺盛,抢水力强,大小整齐,健康无病。投放时间应选择在冬季11―12月或开春的1―2月天气较好的中午,投放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为15~20 mL/L)或食盐水(浓度为3%)浸泡鱼种3~6 min,进行有效消毒。放养规格草鱼要求1龄鱼种,其他搭配鱼种尾重不小于30 g,放养密度以20~30尾/m2为宜。投放鱼种的规格要求达到草鱼30~50 g/尾大规格鱼种。此外,为了提高池水的清洁卫生和观赏性,每个鱼池可适当投放荷包红鲤和鳜鱼4~6尾,荷包红鲤素号称“水底清洁工”,不仅能净化池水,因其体色鲜艳极具观赏性,还能对水鸟等敌害有惊吓作用;鳜鱼能够很好地调节野生杂鱼的数量,以减少水体耗氧和降低成本。

1.5 饲料投喂

饲料充足是采用山泉水进行微流水式主养草鱼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保障。为使鱼池获得高产、高效,需要多投喂鱼类能直接摄食的人工饲料,保证鱼类能够获得大量充足的饲料,但是不能施化肥、粪肥、土杂肥等肥料,因为此类肥料不仅会污染清新的水质,还会降低水中溶氧量。总体而言,为保证高产高效,饲料的投放要坚持“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原则,并根据天气变化和鱼的摄食状况进行适当的增减[1-3]。

1.5.1 青饲料投喂。由于微流水养鱼的水体是循环流动的,因此需要在池中搭建饲料台,饲料台的规格宜设置为2 m×3 m。台底面必须平整严实,不能留有缝隙,以竹竿固定台面四周为宜,能够防止投放的青草被水冲走。青草的投喂量应根据池鱼存量多少、季节变化等来确定,并适时调整,每天的投放时间段以16:00前草鱼食完为妥。投喂的青饲料要以鲜嫩和清洁的青草为主,禁止使用喷洒过农药的青草,以免草鱼中毒。

1.5.2 配合饲料投喂。青饲料营养成分单一、难以满足鱼类快速生长对营养的全面需求,因此必须投喂一定量的颗粒饲料。投喂时,必须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品牌饲料,通常粗蛋白要求达到30%左右,春秋季和夏季的投喂次数分别以2~3次和3~4次为宜;春、秋季和夏季的投喂量分别按池鱼体重的1%~3%和2%~4%投喂为宜,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增减,投喂青料的比例随季节、水温的不同而灵活掌握(表1)。投饵时为了促进鱼类的取食,应适当放慢水流速度,减少或停止进水,待投喂结束后再恢复正常的进水量。

1.6 病害防治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治理”是鱼类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夏季应重点做好草鱼的烂鳃、肠炎、赤皮“三病”的防治,倘若发病,则应每天投喂1次蓖麻叶和大蒜汁。做到每15 d投喂1次强氯精药饵,每次按鱼体重100 kg用强氯精60 g拌饵投喂,每次连续投喂3 d。而冬季应注重采用食盐水(浓度为3%)防治水霉病。

青饲料投喂前用漂白粉(浓度为20 mg/L)浸泡10 min,每6~7 d用漂白粉(浓度为10 mg/L)浸洗消毒鱼体1次,食台要保持清洁,每隔15 d左右用15 mg/kg生石灰或0.2~0.3 mg/kg二溴海因泼洒消毒。草鱼种投放前进行免疫注射或浸泡处理,防治鱼病效率更高。及时捕捞病、死鱼,做好清洁卫生,部分鱼体发病时做好隔离、预防工作。

1.7 日常管理

应根据不同季节,水温高低,鱼的大小和密度调节流水量,及时检查流量减少的原因,及时清理有堵塞拦污栅的杂物,以保持水流的通畅。尤其是汛期,应重点检查进排水设施,切实做好防洪排查,并加强日夜值班。坚持做到每天早、中、晚巡塘,对天气、水温、溶氧量、氨氮等理化指标和投饲用药情况等及时做好测量和记录,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及时清除草渣、残饵,夏季应重点做好防洪、防逃、防盗、防毒等工作[2-3]。

1.8 适时捕捞

7―8月排水销售一批达到商品鱼规格的草鱼、鲤鱼,随即再补投放8~12 cm草鱼种,到年底全部捕捞上市,不仅能够缓解池塘压力,也能有效增加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个养殖周期(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饲养管理,经统计测算4口池塘的平均值为:养殖面积266 m2/口,放养密度22.3尾/m2,放养规格33.8 g/尾,产量621.5 kg/口,产值7 459元/口,利润16.6元/m2(表2)。

3 结论与讨论

(1)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认为有效利用当地溪流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水产养殖业,是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带动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皖南山区的水质清新、水源丰富、健康干净,完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具备了良好的微流水高产养殖基础条件。在投放鱼类时,注重选择健康合规的鱼种,不仅能够提高成活率、减少病害,又能减少用药,达到高产稳产、质量提升的目的。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放养密度,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水体空间,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鱼类的健康养殖,减少病害。

(3)实行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饵,不仅能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防止过量的残饵造成污染,利于水体洁净。

(4)养殖过程中,要重点做好养殖水域“生态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做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落实渔业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做到规范生产管理、产品追溯制度。同时,对养殖过程中渔用药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建立健全的许可使用制度和使用登记制度,优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最好是生物鱼药或生物制品[4]。

(5)在注重养殖的同时,也要加强池塘周边环境的维护和改善,可以在边坡及池塘周边尾种植黑麦草、苏丹草等,既可喂鱼,又能防止泥土冲刷而保持水体清洁。此外,尽量选用鲜嫩的、平行脉的长叶嫩草投喂,不宜投喂草鱼厌食的网状脉的团叶草料[5-6]。

4 参考文献

[1] 梅志安.皖南地区山塘小水库集约化生态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1(12):37-39.

[2] 杨明军.利用泉水进行微流水式主养草鱼技术探析[J].陕西水利,2012(1):150-151.

[3] 许荣新,许丽鹃.池塘微流水养殖高产试验[J].广西水产科技,2013(2):15-17.

[4] 谢从新.环境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养殖模式:我国内陆池塘养殖的最新要求[J].养殖与饲料,2011(9):4-5.

篇10

关键词:水库养鱼;探讨

中图分类号:S96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现有各种类型水库8 900余座,总水面超过200万公顷,占淡水总水面的11.5%,其中可养鱼的水面估计超过180万公顷,占全国淡水可养水面的32%。水库是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渔业养殖的主要区域,网箱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适合大水面的渔业方式,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见效快的特点,水库网箱养殖能够最经济和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水库资源。近年来, 各地对发展水库养鱼比较重视, 水库养鱼已有所起步,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认识尚不统一, 发展不快,产量还很低, 因此, 对水库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发展渔业生产的潜力还很大。本文仅从当前水库养鱼存在的问题作一初浅分析, 提出发展水库养鱼应采取的对策, 供参考。

1 水库养鱼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 水库养鱼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不足

有的水库由于具有发电兼灌溉功能, 有的纯属灌溉用, 没有认识到水库养鱼的重要性, 管水不管鱼; 有的只考虑到权属问题, 认为养鱼是份外事, 未能对水库进行综合利用,发展渔业养殖生产。因此, 对水库这一分散水面视而不抓或抓得很少, 没有看到水库养鱼的潜力, 有的甚至认为水库不集中, 对水库水面荒芜熟视无睹。

1.2 没有落实责任制, 普遍存在管理不善

有的水库虽然实行了承包养鱼生产, 但存在水库养鱼承包期限短, 包而不全, 包而不死, 弹性很大的现象, 造成水库养鱼承包者不敢投资, 水面浪费严重, 有的甚至进行掠夺性生产, 破坏了水库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

养鱼技术薄弱, 科学养鱼技术水平极低

这是一个普遍问题, 特别是许多承包水库养鱼者不懂科学养鱼技术,存在放天养, 有收则收, 无收则了现象;有的完全套用池塘养鱼的办法, 不懂在水库这一特定水体环境如何进行养鱼,水库养鱼承包者只懂放养常规鱼类品种, 而对养殖品种的合理搭配以及养殖名优品种根本不懂, 放养量低, 放养的鱼种规格偏小且品种单一, 因而造成产量低, 水面利用率不高, 水库养鱼经济效益差, 水库养鱼承包者尝不到甜头。

2 发展水库养鱼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 把水库养鱼作为发展增养殖渔业生产的主攻方向之一

由于土地管理法规的不断完善, 对耕地的保护越来越严格, 占用耕地开挖鱼塘养鱼受到严格控制, 但是随着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 兴建了许多大小水库, 又为发展渔业生产提供了良好场所。近年来, 各级对发展水库养鱼有了新的认识, 水库养鱼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对发展水库养鱼潜力和意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 必须认真总结水库养鱼的经验、教训, 推广水库养鱼的先进经验和新技术,提高对综合开发利用水库这一宝贵资源发展渔业生产的潜力的认识, 要象重视耕地一样重视对宜渔水库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发展渔业生产。要根据水库的类型、地理条件、水质、水温、水量等情况, 统一规划, 分类指导, 认真协调, 制定渔业养殖生产方案, 对宜渔水库要合理确定养鱼的最低水位线, 确保渔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 还要因地制宜, 发展名优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

2.2 全面落实责任制, 实行水域养殖证制度

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水库渔业生产责任制, 合理确定每一轮养鱼生产承包周期(建议一轮以 5 年为宜), 严格实行水域养殖证制度, 所有的水库渔业生产承包合同必须报经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和备案。这样, 既有利于加强监督检查, 促进水库渔业生产的落实, 也有利于充分调动水库养鱼承包者的积极性。

2.3 普及和提高科学养鱼技术

目前水库养鱼利用率低、渔业生产产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养鱼技术不普及, 因此, 当务之急就是要搞好科学养鱼技术的培训, 积极普及和推广先进科学养鱼技术, 提高水库养鱼承包者的养殖技术水平。可以采取举办培训班、编写科学养鱼技术小册子、印发小资料等形式, 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库养鱼生产技术方案, 并根据生产环节, 适时进行渔业生产技术指导, 引导水库养鱼承包者进行科学养鱼, 搞好生产, 帮助水库养鱼承包者掌握科学养鱼技术, 提高科学养鱼技术水平, 使水库养鱼承包者真正体会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同时, 要为水库养鱼承包者做好种苗供应等渔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

2.4 加强渔政管理, 严格执行《渔业法》

要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水库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 实施水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放养量不足(实际放养量低于同类水库平均放养量的 60%) 等造成水库水面荒芜的, 应责令水库养鱼承包者限期开发利用, 对逾期不开发利用或达不到要求的, 应终止承包者的承包经营权。

3 提高水库养鱼效益的措施

水库养鱼由于鱼种放养不足、品种不全,造成养鱼单产较低。要提高水库养鱼效益,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1 人工培育鱼种

水库养鱼,鱼种的需求量很大,一般大中型水库每年需投放几十万尾鲢、鳙鱼种。利用网箱在水库内进行高密度集约化精养,是获得鱼种高产的有效途径。

3.2 放养大规格鱼种

水库水面广、风浪大,乌鳢、鳜鱼等凶猛鱼类多,投放的鱼种要体质健壮、体色光泽好,规格在 12 厘米以上;若投放 10 厘米以下、体质弱的小鱼种,往往不能适应水库的环境,也易被凶猛鱼类吞食掉。

3.3 充分利用水体,合理混养

养殖水面在几十亩至几百亩,水质特别肥或进行投饵、施肥的水库,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鱼种 300~400 尾,并以养鲢、鳙鱼为主,其中鳙鱼占 55%~60%,鲢鱼占30%~35%,鲤、鲫、鳊、草鱼等鱼类占 5%~15%;在水质较清瘦、水草丰富的情况下,应主养草鱼,其中草鱼占65%~70%,鲢鱼占 15%,鳙鱼占 10%,鲤、鲫、鳊鱼占 5%左右。

3.4 做好水质管理

在洪汛来临前,应预泄腐臭、溶氧极少的底层死水,这样可以防止鱼类随水逃掉和天然饵料含量丰富的水库上层水大量流失,洪水带来的大量无机及有机肥料也将集于水库中,使水质变肥。在鱼类生长旺盛的 6~9 月份,应尽可能保持较高的水位,以达到“宽水养大鱼”的目的。同时,为了促进鱼类生长,在有条件的水库,还应广辟肥源和饵源,人工种植藕莲、鹅草和苏丹草等,通过施肥培育水体中的饵料。

3.5 保护和增殖水库中天然经济鱼类资源

非人工放养而在水库中生长的鱼类称天然经济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和虾类,其产量虽然低于人工养殖的经济鱼类,但抓好资源保护和增殖工作,经济效益也很可观。在春季鱼类生殖季节要禁渔,保护产卵亲鱼、鱼卵和幼鱼。秋末冬初要对水库中的天然经济鱼类捕大留小,并设法清除水库中的乌鳢、鳜鱼等凶猛鱼类,这对充分开发水库养鱼的潜力,夺取稳产高产、增产增收有重要意义。

总之, 发展水库养鱼潜力很大, 当务之急是: 必须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综合开发利用水库发展增养殖渔业生产,全面贯彻落实水域养殖证制度, 搞好科学养鱼技术指导, 加强渔政管理, 以促进水库养鱼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潇波,高殿森.浅析淡水网箱养鱼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