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调研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调研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产品调研方案

篇1

1.工作任务

1.1 成立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亚残会吉林省供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指导各市(州)、县(市、区)开展具体工作。

1.2了解和掌握国家农业部和广州及相关城市相关部门制订的具体方案和要求。

1.3 组织各市(州)、县(市、区)农委对本辖区蔬菜生产基地、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掌握本辖区在广州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有供穗农产品合同、协议及具体行为的生产基地和企业全面情况。

1.4 指导相关市(州)、县(市、区)开展相关培训及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对有供穗农产品合同、协议及具体行为的生产基地、企业的全过程监管工作。

2.时间安排

2.1 2010年10月15日前,组织各市(州)、县(市、区)农委对本地区蔬菜生产基地、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掌握我省广州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供穗农产品情况。

2.2 2010年10月25日前,各市(州)农委将供穗农产品明细表统计汇总后,加盖单位公章传真至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2.32010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组织各市(州)农委对有供穗农产品合同的生产基地、企业进行全程监管,同时对全省各地蔬菜生产基地和企业继续进行排查,发现有供穗农产品合同、协议的生产基地、企业,随时上报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加入监管名单,立即对其进行全程监管。

3.组织领导

吉林省供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由省农委统一领导并负责协调,成立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亚残会吉林省供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市(州)农委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对本辖区内蔬菜生产基地、企业进行排查,组织有关县(市、区)农业局开展对有供穗农产品合同、协议的生产基地、企业进行具体监管工作。

4.工作要求

4.1切实加强对供穗农产品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亚残会,是今年继上海世博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盛会,确保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不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至关重要。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农业部和省农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把供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4.2切实掌握供穗农产品供应信息。各地农业部门要对本地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进行定期清查,对已经准确掌握亚运会期间供穗农产品信息的,要及时指派专人进行监管,并请各市(州)农委及时将供穗农产品明细表填好后加盖单位公章传真至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同时上报该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和联系人名单、电话、邮箱。

4.3切实落实供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凡有供穗农产品项目的市、州(县、市、区),要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分工负责机制,实行属地管理,强化执法监管,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及要求,明确措施,健全机制,监管任务要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有供穗农产品生产合同、协议的县(市、区)农业局要指定专人负责对相关生产基地的监管,必要时要指派专业人员进行驻点监管。

4.4切实保证供穗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级农业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抓好供穗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过程监管,严格落实生产操作规程和农业投入品进货、使用记录制度;加强产品包装标识管理,确保其包装规范、质量合格;加大对供穗农产品检验监测力度,严格实施产地准出制度,供穗农产品生产基地必须达到农业部提出的“有记录、有检测、有标识”的三有要求,确保供穗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亚残会

吉林省供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名单

组 长:于文波 省农委副主任

成 员:邬晓东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

张永林 省农委农业处处长

张大明 省农委园艺特产处处长

潘希波 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站长

孙振天 省园艺特产管理站站长

张辉 省参茸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主任:邬晓东(兼)

成员:赵然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副调研

李小松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副调研员

董广夏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科员

徐建维 省农委农业处副调研员

柴秋泉 省农委园艺特产处科员

乔冬云 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科长

赵伟光 省园艺特产管理站科长

篇2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是一项新启动的、目前在部分省区实施的农业补贴政策。2012年以来,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农口部门的共同努力,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实施地方的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普遍反映,项目选得对、选得准、作用大、效果好。现将两年来的项目实施情况及2014年工作通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主要成效

农财两部共同制定的指导意见提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主要在马铃薯、苹果和其他特色果蔬主产区实施,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定额补助标准,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转移支付资金,在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1个省、区和新疆兵团的157个县、旗、团场实施项目,补助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烘干房等三大类19种规格的初加工设施。2013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5亿元,实施省份扩大为14个(即在上年基础上新增福建和湖南),项目县增加到197个。两年来,共补助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5万座初加工设施,其中享受补助政策的农户3万个、合作社2000多个,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100万吨、果蔬贮藏能力60万吨、果蔬烘干能力60万吨。初步测算,补贴建设的标准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马铃薯、水果、蔬菜产后损失率从15%以上降低至6%以下,相当于每年增加27.5万吨的产量,农民减损增收3.9亿元。同时,由于及时入窖入库贮藏和入房烘干,错季销售价格比收获旺季地头售价平均高出30%~50%,每年农民多增收14.8亿元。如设施使用寿命按20年计算,预计可为农民带来370亿元的收益。

按照现代农业理念,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应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以往关注点多在产前、产中,相对忽视产后环节,造成大量农产品在收获后白白损失掉,既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又减少了有效供给、增加了质量安全隐患,农民还得不到应有的收入。国家支持农民建设科学实用的初加工设施,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尤其是农民的经济利益问题,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辽宁省昌图县平安堡镇十里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一年可利用大棚等设施种植四茬胡萝卜。补助项目在该村实施两年,新建5个100吨冷藏库和300个10吨贮藏窖,前三茬胡萝卜利用冷藏库进行预冷处理后销售,市场范围从以往的邻近省区为主扩大到全国各地乃至俄罗斯等周边国家,每斤售价提高0.3元;第四茬胡萝卜入窖贮藏3个月,每斤售价平均提高0.4元。多数农民预计建窖(库)投资2~3年即可收回,种植、流通、贮藏收入加起来可使农业效益至少翻一番。农业部党组成员杨绍品同志在西北调研时,基层干部和农民一致反映: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就是好!特别好!相当好!

实施项目的各级地方政府重视程度都非常高,推进力度不断加大。2012~2013年,内蒙古达茂旗得到中央财政项目补助资金700万元,旗政府整合“一事一议”资金、地方财政应急资金和有关部门对口帮扶资金等3200万元,全部用于马铃薯贮藏窖建设,两年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7.8万吨,强化了当地马铃薯的主导产业地位和发展基础;福建省政府明确提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设用地享受农业生产设施用地政策,不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实践表明,主产区建设贮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切实起到了减损增供、均衡上市、稳定价格、提高质量、促进增收等多方面的作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

二、实施项目的基本要求

篇3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重点。

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农检站、畜牧局、水产局、果业局、执法大队等各有关职能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XX县20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具体要求和责任人员,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今年,我局按照省农科院专家来我县调研意见,对检测室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整改。同时,加强专业检测队伍建设,明确专职检测人员。7月份,我局派了3名人员到永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参加上机操作业务培训,为完成今年检测任务提供技术保障。

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今年,根据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安排,我局积极组织开展农药残留、“瘦肉精”速测,在种养环节对蔬菜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畜禽养殖场等进行抽样检测,目前已完成了检测蔬菜500批次,检测猪尿450批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

今年,我局积极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截止目前,我局已组织了XX县绿丰果业、XX水稻、XX蔬果和XX果蔬4家合作社进行无公害认证,并已邀请市“三品一标”工作机构来我县开展现场检查。同时,我局联系市绿办做好我县XX省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绿色食品认证后续工作。

五、落实农产品属地管理责任。

今年年初,县政府召开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会上与乡镇政府签订下发《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明确了乡镇政府对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要求在规划制订、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六、开展农资市场监管。

按照2015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农业生产时节,开展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我局共开展了3次农资打假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20余人次,涉及17个乡镇场、45个村组级集贸市场,查处了未经审定或无引种审批的水稻杂交种子3个品种计300公斤;查处标签不符合法定规范要求的水稻杂交种子14个品种计1600公斤。抽检肥料产品36个品种,查处质量不合格的肥料6个品种计30000公斤,有效净化了农资市场。

七、加强宣传,做好预警监测。

今年,我局通过送科技下乡活动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让广大群众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调动他们自觉参与打假维权的积极性,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接受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举报、揭发。同时制定下发了《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了应急措施、健全应急队伍。

八、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篇4

关键词:农产品;批发市场;创新营销;北京

中图分类号:F7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1)06―0016―05

长期以来,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城市农产品流通中居主导地位。如新发地批发市场2010年蔬菜供应量占到北京市总需求量的70%以上,水果占80%以上,进口水果占90%以上。但近些年,农产品流通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其他流通渠道(如农超对接、农产品基地进社区、网络零售等)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正在弱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北京市各区县按照“市管批发、储备,区县管终端、零售”的原则,探索降低流通成本、减少中间环节的流通模式,如东城区着力推进的“天镇场地对接直销模式”,海淀区试行的“产销对接模式”、“农超对接模式”、“农餐对接模式”、“周末车载蔬菜市场模式”,朝阳区开展产地直供、推广企业直营模式等。这些模式绕过批发市场,组织产地农产品直接进社区。在这种竞争格局下,现有的批发市场必须谋求战略调整。另外,北京市正大力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为迎合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批发市场也应该积极推进创新营销。

一、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概况

北京市名义上有3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调研确认为26家。目前,北京农产品流通已经形成以大型综合性批发市场为核心,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性批发市场为特色,小型区域性批发市场为补充的格局,其中大型综合性批发市场9家,小型区域性批发市场8家,产地批发市场4家,专业性批发市场5家(表1、表2)。

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新发地的蔬菜果品、中央市场的特菜粮油酒水、岳各庄的肉禽、锦绣大地的羊肉等。在众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新发地批发市场规模最大,该市场成立于1988年5月,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北京市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全国同类市场中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新发地批发市场主要经营蔬菜、果品、肉类、种子、粮油、水产、副食、调料、禽蛋、茶叶等农副产品,是一处以蔬菜、果品、肉类批发为龙头的国家级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辐射到蒙古和北京周边的一些省市,如东北地区、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天津等地。

在9家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目前以新发地规模最大,不论交易量还是交易额都远超过其他8家批发市场(见图1)。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规划》,在五环外东南方向,采取园区式开发模式,将新建一个全市性大型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新批发市场建成后,将与新发地一起形成全市性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双核保障机制。而新发地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占全市的比重将会明显降低。

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销售对象来看,据24家批发市场的统计,有15.65%的农产品销售给了其他批发市场,20.85%的农产品销售给了农贸市场,6.85%的农产品销售给了超级市场,9.95%的农产品销售给了餐饮企业,7.78%的农产品销售给了各单位(如政府、部队、企事业单位等)。

目前,这些批发市场处于相对均衡的局面,各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吸引范围。但随着批发市场之间的竞争,及其他农产品流通渠道对批发市场的竞争,目前的格局将会打破。

二、创新营销分析框架

美国西北大学的莫汉・索内(Mohan Sawh―ney)提出了12个公司的创新维度,即提供物、平台、解决方案、顾客、顾客体验、获得价值、过程、组织、供应链、呈现、网络、品牌(表3),并认为商业创新是通过系统的、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来增加顾客价值。下面以这12个维度作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创新营销的分析框架。

在应用这12个创新维度时,一方面要使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要观察企业的正在探索的创新实践。

三、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创新营销

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应以创新营销的12个维度(提供物、平台、解决方案、顾客、顾客体验、获得价值、过程、组织、供应链、呈现、网络、品牌)为指导,研究本批发市场的营销创新。根据每个创新维度的内涵,寻找目前本批发市场已有的营销创新,探讨新的营销创新的机会。对于找出的新的营销机会进行评价,选择合适的新营销创新进行实践。

根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特点,本文选择解决方案、顾客、获得价值、呈现、网络等六个维度作为农产品批发市场首批创新营销来源。

(一)解决方案维度的创新

解决方案维度强调农产品批发市场要为顾客创造一体化、定制化的提供物,从而不断解决顾客的问题。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维度方面一个可能的创新是针对大客户(如部队、学校、餐馆等)的采购需求,建立现代采购中心,提供采购服务,根据大客户对农产品的需求种类和档次,组织专人从批发市场的商户处采购,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且根据大客户的独特的采购要求,委托批发市场的商户从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货,在规定的时间,送到客户指定的地点。

(二)顾客维度的创新

顾客维度强调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善于发现未被满足的顾客需要,或确认未被服务的细分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现有的细分市场主要有小批发市场中的商户、农贸市场中的商户、超市、餐饮企业、单位(如政府、部队、企事业单位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该维度的创新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调查现有的细分市场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二是寻找新的细分市场。如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将社区菜店作为潜在目标市场,当社区菜店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销售量就会得到提升。

(三)获得价值维度的创新

获得价值维度强调农产品批发市场要重新定义公司如何获得收入,或开发创新性的新收入来源。农产品批发市场不论是否国有,都带有公益性质,如果批发市场对商户收取过高的费用,这笔费用最终要转嫁到最终用户身上,不利于菜价的降低。因而批发市场需要探索新的收入来源。农产品批发市场可能的收入来源有:一是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进入农产品加工业;二是进入零售终端,开设批发市场直营社区菜店;三是发展仓储业务。

(四)供应链维度的创新

供应链维度强调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对采购进行与众不同的思考。目前批发市场主流的采购模式是通过商户从全国各个农产品来源地采购农产

品。当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产品滞销时,商务部门也会组织批发市场去基地救急采购。一种创新性的采购是变“外出寻找”为“引来挑选”,建立现代展销中心,将会展模式引入批发市场,即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专门的基地直销区,可出租给各省市区的商务部门,由其组织本省的基地来批发市场展销。

(五)呈现维度的创新

呈现维度强调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创造新的分销渠道或创新性的呈现地点,包括顾客可以买到或者使用到提供品的各种地方。现有的批发市场主要是一种交易的场所,交易双方在批发市场现场看货,现场交割。实际上,客户来批发市场交易并不是很方便,只是为了追求价格便宜和可挑选性,才不得不克服距离和交通因素。农产品批发市场可通过改变交易地点,方便消费者购买,如考虑在客户的地点进行交易,通过先期的信息交流和专业的标准化的绿色配送来实现。另外,在大的社区设立小型的批零兼售的菜站也是一种可能的呈现维度的创新,但为了降低成本,需要政府在租金方面予以支持。

(六)网络维度的创新

网络维度强调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创造以网络为中心的智能化、一体化提供品。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建立的企业网站并不属于网络维度的创新。网络维度的创新在于建立综合性的现代网上交易中心,即网上提供需求信息、网上农产品展示、网上批发、网上购物平台及网上提供服务等以网络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整合。客户只需在自己的单位连接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的智能网站,就可完成农产品采购的一切活动,并且足不出户所采购的农产品就会送到需要的地点。

四、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依据商业创新的12个维度和创造性思维,农产品批发市场能够找到很多创新营销的思路。在解决方案维度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可推出采购服务和委托采购。在顾客维度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将社区菜店作为潜在目标市场。在获取价值维度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可进入农产品加工业、进入零售终端、发展仓储配送业务。在供应链维度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建设基地直销区。在呈现维度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可考虑在客户便利的地点进行交易。在网络维度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建立以网络为中心的综合性的服务平台。

(二)讨论

篇5

1 《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符合社会需求

福建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物流需求增长势头旺盛,但由于农产品生产者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水平较落后,使得农产品流通效率低,大量价值耗费在中间环节。[1]因此,发展农产品物流刻不容缓,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强的物流人才则是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福建省内多所高校均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培养的物流人才主要是掌握物流基本理论,物流对象以普通货物为主,而对于熟练掌握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与技术的专业人才则不多,因此,开设农产品物流类课程,调整教学内容,培养掌握农产品物流理论与技术的人才尤为必要。

1.2 突出专业特色

高校规模化扩张造成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目前大多数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趋同,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同化,导致学校招生和学生就业竞争白热化;[2]同时还造成人才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满足不同类型物流人才的需求。福建农林大学是福建省内兼具地理区位和农业学科优势的综合性大学,作为农业院校,应结合当地物流需求情况,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特色,与其他院校形成差异化,提升学校竞争力。

1.3 提高专业素养

《农产品物流》课程主要介绍农林产品物流技术与管理相关理论知识,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具有农产品特色物流的课程,该课程可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并能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引导学生职业定位,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属于专业主干课程。由于该课程开设在第八学期,前期学习过《运筹学》《现代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技术》等课程,学生对于物流基本理论与技术已基本掌握,通过该课程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农产品物流相关问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2 当前《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合适的教材

福建农林大学该课程为三年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对于已经掌握部分专业知识的同学而言,教学内容不能再着重于物流基础而应突出农产品物流特色的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物流类课程相关性强,目前公开发行的《农产品物流》课程教材很少,适合作为本科教材的只有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赵敏主编的《农产品物流》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周洁红与许莹主编的《农产品物流管理》两本,教材内容均涉及农产品物流相关问题,但对于本校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其中部分内容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有部分重叠,是学生前期学习过的内容,不适合作为教材选用。因此,目前适合高年级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使用的《农产品物流》课程教材尤其匮乏,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

2.2 教学内容不够深入

造成教学内容不够深入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因为该课程学时数较少,理论教学仅28学时,导致部分内容只能做概述性介绍,无法深入分析;第二,因为该课程实践性较强,由于缺乏合适的教材,且农产品物流实验设备较少,如冷链物流与农产品追溯,只能通过简单实验让学生了解相关理论,无法通过实践验证和分析,这也导致教学内容只能停留在面上,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

《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降低这些问题对教学的影响成为该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因此,通过对该课程进行教学知识点、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等进行研究,使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3 《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知识点设计

由于缺少合适的教材,因此明确合适的教学内容尤为重要,通过查阅文献及到同类院校和企业调研,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涉及以下八个方面,见表1。在该课程教学中,应结合这八个方面知识点选择教材,针对当前教材匮乏的情况,可增加自编教材充实内容,以完善该课程教学内容。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设计

4.1 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让学生掌握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对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设计。

4.1.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以学生分组方式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团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这要求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并综合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系统规划与技术》等前期学过课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完成教学项目要求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活动的意愿加强,既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又为未来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设置的“教学项目”要求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教师可对教学项目进行设计,以物流项目穿插教学过程,教学项目,见表2。也可让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审核同意后进行。

4.1.2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项目,对每个教学项目先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如在项目三中,针对顺丰优选项目,要求学生已经掌握供应链的基本结构、流程、即时采购策略等知识以后再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提出问题如“顺丰优选供应链的模式是什么?”“顺丰优选供应链设计的原则是什么?”“顺丰优选供应链有什么优缺点?”等,要求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分析。

4.1.3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能回忆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总结,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案例教学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结合教学项目进行,即可以部分教学项目为案例,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各种其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对项目方案进行评述,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

另一种方式是以学生主导,学生自编案例强化理论知识。这种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组学生查阅大量文献和书籍,或到当地企业调研,针对所学知识完成一个企业案例,并上台限时演示案例幻灯片。[3]

以上方式对于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均可有效提高,且教学效果较好。

4.2 分组教学方式设计

4.2.1 分组方法

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每个小组由5~6人组成,组员中至少有1人是成绩较突出的学生,2~3人是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2~3人是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分组是因为学生的各种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组织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衡地分布在各个小组中,在小组的各种活动中可以使小组的成员相互学习、启发和补充,共同完成任务。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4.2.2 课堂教学组织

分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把握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获取他们需要掌握的知识。对于农产品物流这门课程,因为农产品种类多,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物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木材物流与大黄鱼物流,由于产品本性差异较大,涉及运输、储存等物流活动有显著差别,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贯穿课堂教学,要求两组学生对这两种不同类型农产品物流进行介绍,然后请其他组对这两种农产品物流进行分析总结,进而理解“农产品物流运作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这一知识点,这么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本课程内容涉及农产品物流基本理论、农产品物流业务和农产品物流实践应用等内容,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物流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时,结合物流实践及部分教学项目,要求每组同学对教学项目内容做方案分析,并完成一个物流案例。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各组员会充分发挥自己所长,有的同学收集资料,有的同学做幻灯片,有的同学上台演讲,同学之间互相协调沟通,团队合作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对于教师而言,在案例汇报过程中,可以挖掘能力较强的同学,可对这部分同学加以指导,引导他们参加校级或省级以上的各级专业技能大赛。

篇6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作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是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手段。为充分了解黔南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情况,督促各检测机构更好的开展检测工作,黔南州农业委员会成立调研小组对全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测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1 州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情况。黔南州农产品质检中心于2003年12月25日经州编委批准成立,编制11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中心现配备有先进的美国安捷仑6890N气相色谱仪等进口及国产配套仪器设备22台,固定资产130万元。2013年通过省质监局实验室资质认定,2015年通过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考核。2014年11月经贵州省发改委《关于黔南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文件决定,黔南州农委将新建州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总投资1000万元,中央资金已全部到位。根据黔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州政府于2015年3月19日以“黔南府函[2015]30号”文批复州农委与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共建黔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园。

1.2 县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情况。截止2016年5月底,我州13个县中,除都匀市和都匀市济开发区外,其余11个县均已获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其中,独山县于2008年获得项目,并于2011年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已通过验收;瓮安,罗甸,长顺,惠水,龙里,福泉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于2014年完成建设任务,于2015年通过项目验收。三都县,平塘县及贵定县已完成仪器设备采购及实验室主体工程建设及实验室装修工作,下步将进行仪器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工作。荔波县已完成仪器设备的采购工作,下步将进行实验室主体工程建设工作。

2 检验检测工作开展情况

在省、州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下,黔南州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州、县两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形成了定量检测与快速检测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测网络,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 绝大多数的质检机构能正常开展检测工作,完成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县(市)已逐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及例行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 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工作经费不足。在国家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投入下,黔南州州、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基本上都新建了实验室,购置了各种大型设备。根据检测的工作需要;州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将配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仪器设备;县级检测机构配备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在开展日常的检测工作中,仪器设备的维护成本较大,检测所需的各种试剂、耗材、标准样品等成本较高,各检测机构基本上都存在经费不足、开展日常检测工作困难的问题。

3.2 检测机构人员偏少。按照《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标准》要求,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总数为15-25人,县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总数为10-15人。目前,州农产品质检中心工作人员为9人,全州各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人数平均为5人,有的县(市)农产品质检机构只有3人;而且还存在检测机构工作人员被抽调到其他部门工作的情况,导致检测机构检测人员偏少,不能满足开展日常检测工作的需要。

3.3 检测机构检测参数偏少,能力不强。州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由于目前只配备了气相色谱一台大型仪器, 不具备对畜禽产品中的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农产品和农业环境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和农业投入品违禁添加物测定的能力 。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虽然配备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检测经费、检测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原因,尚未开展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定量测定以及农产品和农业环境中重金属的检测工作。

4 今后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4.1 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由于在开展日常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过程中,检测所需成本较高,仪器设备维护成本较大,农业部门下属农产品质检机构又属于非营利性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经费全部由政府财政投入。因此,为充分发挥农产品质检机构的职能作用,更好的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就需要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力度。

篇7

目前,我国的快餐连锁企业,各门店规模不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末单个门店平均人数为51人,平均年收入为75.5万元,大部分都符合小微型企业标准。连锁快餐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将已过开业期、持续稳定盈利门店设立为独立核算的子公司,充分利用国家对小微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于一些亏损门店,特别是新成立的门店,因为存在门店装修和开办费,容易形成亏损,可以设立为分公司,以抵消总公司所产生的盈利。[例1]某全国快餐连锁企业C公司在各地有连锁门店100家,收入总额为10000万元,利润总额为3400万元,总公司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80家盈利门店利润总额总计为3000万元,50家亏损门店亏损额总计为600万元。1、如果将盈利门店设立为子公司,亏损门店设立为分公司,则C公司应缴纳的所得税为:总公司汇总缴纳所得税=(1000-600)×25%=100(万元)。子公司缴纳所得税=3000×20%×1/2=300(万元)。根据税收政策的规定,小微型企业可以按照20%的税率减半征收。总、子公司共缴纳所得税为100+300=400(万元)。2、如果门店设立为分公司,则C公司及各分公司不能享受所得税优惠税率,全部所得额需要按照2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每年应纳所得税=(1000+3000-600)×25%=850(万元)。纳税筹划纳税类39此方案比第一种方案多纳税款450万元,纳税额是第一种方案的2.13倍。可见,通过不同经营情况设立分、子公司,可以使企业获得较大税收优惠。

二、业务分立模式

连锁餐饮业为保证食品质量,打造“放心厨房”,往往会延伸其发展产业链,开展种植、饲养为主的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涉及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多,幅度也比较大,应充分利用优惠政策,获取较高税收利益。1、自营农产品。连锁快餐企业一般将自营生产的农产品,用于中央厨房生产加工食品后配送至连锁门店。[例2]连锁餐饮C公司需要向全国分子公司餐饮配送,成立了一家中央厨房Z公司,负责加工食品和配送,本年自产农产品成本价为600万元,市场价为1000万元,加工后配送价格为市场价格加成20%,即1200万元,C公司因自产农产品所需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税款计算如下:增值税销项税=1200×17%=204(万元)。企业增值税进项税=0,自产农产品在种植期使用的农药、肥料等农资产品属于免税产品,不能获取增值税进项税进行抵扣。应纳增值税=204-0=204(万元)。企业所得税=(1200-600)×25%=150(万元)。自产农产品用于本企业生产加工,属于内部存货转移,计算所得税时,只能扣除实际发生成本600万元。Z公司应此项业务所需要缴纳的税款为354万元。2、分立经营。将农产品种植、饲养等业务与生产加工食品业务分立,投资新成立一个独立核算的H公司负责农产品的生产,成熟后再将农产品以销售形式卖给中央厨房,接上例,H、Z公司因自产农产品应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税款将大幅降低,具体计算如下:H公司应缴纳增值税销项税=1000×0%=0(万元),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H公司增值税进项税=0元,销售免税产品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应纳增值税=0-0=0(万元)。所得税=(1000-600)×0%=0(万元),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从事农产品经营所得免征所得税。Z公司增值税销项税=1200×17%=204(万元)。增值税进项税=1000×13%=130(万元),购买农业生产者生产的免税农产品可以按照13%扣除率计算增值税进项税。应纳增值税=204-130=74(万元)。企业所得税=(1200-1000)×25%=50(万元)。计算所得税时以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作为成本扣除,增加了税前扣除成本。由于该方案充分利用了自产农产品的增值税和所得税优惠,享受了税收减免,因而H、Z公司此项业务应缴纳的税款合计仅为124万元,比筹划分立前减少230万元,约为分立前纳税额的三分之一,税收效益非常明显。

三、销售变加工模式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顶岗实习;对策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提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2014年2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明确提出:今后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鼓励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中职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分析

(一)校企合作不深,融合层次不够,没有真正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

一些职业学校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途径:而部分企业也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降低劳动成本、缓解用工紧张的手段。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在进入企业以后,仅仅是工作,很少有培训的机会,更没有按照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完成实习任务,达到预期的顶岗实习目标。

(二)学校教学内容滞后,师资力量不足,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大多是由国家统一规定,学校执行时没有因地制宜,不能体现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专业技能等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不受企业的欢迎。在师资投入上相对不足或指导教师实践能力有限,对学生整个实习环节的实践技能训练状况,实习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及时了解并予以指导。

(三)三方权责不明,相应制度欠缺,过程管理不能落实到位

由于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各个方面互相推诿影响了顶岗实习工作教学的质量。另外,各中职学校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只注重结果考核,缺乏有效的过程考核,考核流于形式,缺乏客观性。

(四)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亟待加强

学生适应不了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违反实习纪律,在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方面的缺失,不能正确对待岗位的选择,环境适应能力差,造成实习学生中途离岗率高的现象。

二、对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中国的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农业长足的发展,农产品市场也相当活跃。农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通储运、善营销的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人才。

“2014年,依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制订了《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教学标准,并成立了《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指导委员会,深入了解农产品行业企业对《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了解现有《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设置基本情况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对农产品营销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概况进行梳理,对全国60家企业、36所开设《农产品营销与储运》及相关专业的中职学校及300余名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长期以来由于没有科学统一的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各学校对学生在专业培养上,没有明确的岗位培养目标和相应实习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校企合作不足,导致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差,实践操作能力较弱,根本没有真正实现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也远远满足不了农产品营销与储运行业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三、做好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顶岗实习的对策和建议

(一)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以实际岗位需求为依据,明晰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研该专业涉及的岗位群工作要求以及顶岗实习管理要求:收集毕业生在行业、企业从事的工作岗位及主要工作内容:收集学校和企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思路。

(二)根据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制定学生顶岗实习内容标准

结合《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教学标准》,参照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储运、农产品冷链物流三个专业(技能)方向的要求,对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农产品企业中不同岗位的特点,提炼顶岗实习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以及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标准制订顶岗实习内容标准。

(三)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建立用人单位、学生和学校三方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分企业考核评价、学生实习期间自我评价、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在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应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做到考核过程全程化,考核标准具体化,考核内容全面化。

(四)制订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标准

学校与实习单位合作成立顶岗实习指导小组,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共同制订相应顶岗实习管理方法和制度,包括《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标准》、《顶岗实习协议书》、《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条例》、《顶岗实习指导情况记录》、《顶岗实习报告》、《学生顶岗实习综合成绩评定表》等。

(五)根据顶岗实习标准,探索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基地

篇9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 特色农业保险 现状 对策

一、当前阜阳市特色农业保险开展情况

(一)辖区特色农业保险业务开展范围

200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农业保险工作。200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鼓励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鼓励各地探索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工作。2011年,安徽省财政厅下发《关于印发〈安徽省特色农产品保险财政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正式出台特色农业保险相关财政配套补贴政策。2012年,阜阳市人民政府第一时间跟进出台《阜阳市2012年特色农业保险实施方案》,各县(市)区随之也相应制定了各自的实施方案,以积极推动特色农业保险业务在辖区的试点推广开展。按照该实施方案,辖区投保农业保险的几大类特色农业品种主要有:大棚蔬菜种植、能繁母羊养殖、中药材(桔梗)种植、大棚草莓种植、养猪(生猪)。各类特色农业保险主要是保障生产成本为主,不保障种养殖收益。

(二)特色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模式

按照省政府有关通知精神,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工作遵循“政府引导、自主自愿、市场运作”原则,由保险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同于政策性农业保险那样由政府及保险机构联办,共担风险的模式。根据相关规定,特色农业保险保费分担模式是,省级财政补贴20%,县级财政补贴40%,市级财政以“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贴,参保农户承担40%。以能繁母羊的参保为例,每只保额是500元,保费是30元,则由省级财政承担6元,县级财政承担12元,其余12元保费由农民自筹。按照《安徽省特色农产品保险财政补助实施办法》,原则上农户保费负担比例不低于20%,财政保费补贴比例不高于80%。各类保险保费与保额标准因成本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见表1。调查发现,种养殖企业和农户对当前的保费分担比例认同度较高,认为均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三)2013年上半年辖区特色农业保险承保情况

目前,阜阳市特色农业保险业务全部由“国元农业保险阜阳中心支公司”一家保险公司承办。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共承保大棚蔬菜7800亩,大棚草莓5400亩,中药材(桔梗)60000亩,能繁母羊35000只,生猪9800头,共计保费收入1725万元,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6565万元,为当地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提高了当地种养殖企业和农户发展农业生产、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特色农业保险推广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部分特色农业保险需求尚未满足

目前,农业保险公司正在努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发各类新式特色农业保险品种,特色农业保险需求满足度不断提高。但调查发现,当前仍存在部分农户的新型农业保险需求尚未满足,如鱼塘养殖保险、花卉苗木保险、薏米种植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有待开发推广。

(二)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有待拓展

调查发现,经过近几年农业保险业务的大力宣传和推广应用,辖区农户保险意识提升较快,主动投保意识增强,特别是特色农业保险主要是针对形成一定规模效应的设施农业,客户群体集中在种养殖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该类群体的灾害风险认识水平和风险防范警惕度均较高,对特色农业保险的认知度较高。由于处于试点起步阶段,当前特色农业保险的承保率和承保覆盖面仅在40%左右,与小麦种植、能繁母猪养殖保险90%以上的覆盖率尚有较大差距,辖区特色农业保险潜在市场有待挖掘。

(三)特色农业保险协作机制有待增强

由于辖区特色农产品种养殖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农业生产主体经营资金不足、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低的问题较为突出。仅有农业保险公司的扶持尚不能完全支持种养殖企业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生产领域有待不同金融业态的合作推进,农业保险公司与银行、担保等不同金融业态的合作水平不足,特色农险与农业信贷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结合度不够,银行信贷资金有待撬动与释放。

(四)定损和理赔服务效率有待提高

农业保险公司的定损和理赔服务规范要求“查勘到村、定损到户、理赔到户”,但实践中由于农业保险涉及千家万户,农户的文化水平和保险认知程度参差不齐,加上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有待理顺,导致查勘定损到户难和理赔时效性慢等突出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农险产品创新

通过联合调研、分类指导等方式,鼓励保险机构以农业产业政策为导向,选择体现地方特色、具有产业规模、农户投保意愿强烈,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具有较大意义的农产品为保险对象,着力提高特色农险覆盖面。

(二)建立多元化特色农险协作机制

一方面,加强政保合作。针对特色农险政策依赖性高的特点,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特色农险发展。积极推动保险公司独立经营、为政府代办、与政府联办模式等多元化农险协作机制。另一方面,鼓励保险公司加强与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将特色农险与农业信贷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结合,推动银行信贷资金有效投放。

篇10

关键词:大蒜;价格波动;原因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小宗农产品大起大落现象一直非常严重,大蒜、辣椒、生姜等调料,苹果、香蕉、冬枣等水果,三七、银杏等药材,莫不如是。最典型的是大蒜,有“白老虎”之称,四五年一个周期,价格时高时低,种植面积时大时小。

纵观近几年来我国大蒜价格走势,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前几年,我国大蒜价格一直维持在1.5元/kg左右的较低价位,有些年份如2008年,产地收购价格甚至低至0.6元/kg。2009年1-5月份,我国批发市场上大蒜价格整体维持相对稳定;而从2010年1-3月份开始,大蒜平均价格达到7.21元/kg,而且居高不下,且上涨态势较为明显。2010年4月大蒜平均批发价格为8.02元,创历史新高;而根据国际大蒜贸易网最新行情,2011年的价格再次跌落到1元/kg左右。作为基本性产品的农副产品价格如此波动,在价位虚高时具有较大的放大效应,极易导致我国整体价格失控,引发通货膨胀;太低又会严重挫伤蒜农们的种蒜积极性。因此社会各界对此反响强烈。官方认为有普遍性的供求原因和成本原因;各种权威及地方性媒体对大蒜价格的报道呈现一种“理性分析和追踪报道较少,感性跟风报道和渲染炒作氛围占主流”的现状。各方观点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农产品市场的价格不稳定性,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于分散生产的小农户,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总而言之,稳定大蒜市场乃至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价格是当务之急,对于人民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地调研中各方观点

笔者2010年8月份前往主要大蒜主产地山东金乡调查,期望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理论的指导,发现大蒜价格飞涨这一问题的特征,探究原因,并对比2011年蒜价回落提出解决方案。主要是以访谈法展开调研,被访人员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金乡县宏宇有限加工公司总经理。该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运作资金2000万,是一个集冷藏、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生产型企业。总经理王某在被问及金乡大蒜价格暴涨的原因时,提到了以下几个观点。一方面,2009年底至2010年初的气候因素,也就是倒春寒异常的气候引起的全球大蒜减产现象,另一方面,2007、2008两年大蒜种植的面积过大而导致当时大蒜的市场供应量超过了市场的正常需求,当时的蒜农都面临着大量的大蒜无处可销的市场现状,农民种植大蒜的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大蒜大幅减产,综合促成了大蒜的全面减产。如今,大蒜市场供不应求,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价格自然上升。

金乡县宏昌集团公司董事长。该公司是金乡县开发区的一家颇具规模的大蒜公司,备有十多个冷库,长期与国内外多家公司有贸易往来。由于该公司拥有众多冷库,而在前期文献准备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学者认为冷库储藏是炒蒜者囤积居奇的一种常用方式。因此,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就此问题询问了该公司董事长。该公司董事长立即否认了这一说法,并指出尽管在大蒜价格拔高的过程中,的确存在外地游资进入金乡炒作大蒜的因素,但这仅仅是市场经济的一种自然现象,绝不是蒜价飙升的主要原因。他也持有大蒜产量锐减导致大蒜市场供不应求进而使大蒜价格拔高的观点。

金乡县蒜农。为了避免访谈对象身份的单一性导致获得的信息有限且片面。笔者一行特地采访了当地的一位蒜农肖某。他提到,原来风调雨顺时,一亩地往往可以超过2000斤,而2011年亩产顶多不过1600斤了。当笔者一行提问大蒜成本时,该蒜农提到大蒜属于劳动密集形产业,难以进行机械化生产,只有依靠人力手工操作。接下来,他给我们进行了价格的推算。一亩地所用肥料;大蒜是薄膜作物,所用的薄膜成本;此外,各种人工费用,加之几年天气原因减产;再加之短途运输,包装,加工,收购费用,库存费,掉称缩水等等。最后经销商投入了成本,风险自己承担,需要获得相应收益回报,再加上长途运输,税务,三级批发的费用和利润,最后导致大蒜市场价5元/斤。

大蒜价格的快速上扬确实有其不正常性,但是据调查,上述几位联系人都是表明蒜价上涨时是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大蒜供不应求的结果;他们所说的冷库作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大蒜不变质,使之能一年四季不间断供应;而一些媒体却强调有游资在其中炒作大蒜,那些冷库很可能是用来囤积居奇的工具。因此一方面要冷静分析金乡大蒜价格上涨的真实全面而又客观的原因,另一方面更应该看得长远一些,研究出好的应对策略,防止此类低调型农产品(如绿豆,生姜)价格的再次大幅波动,也可以维持种蒜人的积极性,保持大蒜在全国相对稳定的价位。

鉴于此,文章结合资料,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和相关原因总结。

三、大蒜价格暴涨暴跌的主要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农产品价格出现暴涨暴跌现象,除了自然灾害因素影响之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种植面积的突然减少或增加。大蒜一般被用作调味品,其消费量变化不大,相对均衡和稳定。受2007年大蒜“烂市”的影响,2008年种植面积大幅萎缩,致使2009年下半年开始价格快速上涨,到了2010年就达到了蒜价上的顶峰,从而极大刺激了广大蒜农种蒜积极性,最后导致2011年蒜价再次回落到2007年蒜价水平。

关于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的问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就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蛛网理论。其中,发散型蛛网模型被广泛用来解释农产品产量和价格的不稳定状态。该理论认为,农产品市场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单个农业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只能根据市场价格调整自己生产的品种和数量。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在播种之后到收获之前,无法中途改变规模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动只能影响下一期的生产规模,因此农产品供给富有弹性。但是,农产品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需求是缺乏弹性的。供给弹性比需求弹性大,其价格与供给波动的动态趋势是发散型的,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幅度往往会越来越大,造成市场价格和生产规模的极不稳定。而大蒜的供给弹性更大,它可以从粮食种植中迅速转来,也可以迅速转出。这就使大蒜的价格波动幅度远超大型农产品。

我国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与美国的大农场生产相比,农产品市场更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农户与经销商都不具备定价能力,市场价格完全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导致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明显呈现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农户减小生产规模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农户扩大生产规模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反复轮回的特征。二十多年来,大蒜每四五年一个周期,波动幅度越来越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蒜在消费品属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投资品和投机品属性。其价格不再简单地由供求关系决定,不以消费、经销为目的的投资资金和投机资金不断介入,扩大了大蒜价格的涨跌幅度。

市场价格总是超乎预期,在大蒜价格和种植面积的交叉涨跌过程中,种植大蒜的老百姓并没有多大收益,而经销商也是在刀口浪尖中淘生活,疯狂时全部家当投入,绝望中不少商户自杀。基于此,很有必要健全此类农产品的相关机制,防止价格暴涨暴跌现象发生。

四、结论及其对策建议

(一)增加生产调整能力,平衡市场供需,减少市场波动

大蒜价格调控的关键问题是合理控制种植面积。选择一些一年四季可以种植大蒜的地区建立大蒜生产基地,通过和北方大蒜打季节差,在大蒜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增加供给量,防止价格暴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是要有调控意识,立足于调控种植,盯紧大蒜主产区贮存期的规模和价格,以补充不足为目的,有计划种植,以逐步平衡市场供需,减少市场波动。再就是建立大蒜储备制度。大蒜虽然不是国家战略物资,但却是我国单一品种出口量最大、出口创汇最多的农产品,也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之一,有很强的刚性消费特征。总结近年来大蒜等基本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教训,建议国家财政建立基本农产品调节基金,商务部门建立国家基本农产品储备制度,在基本农产品主产区、主销区建设保鲜库,进行储备。当大蒜等价格出现暴跌时,动用调节基金,以保护价收购储备,稳定生产、稳定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当一些地区基本农产品价格出现暴涨和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及时调运投放市场,以平抑物价,稳定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

(二)在流通环节既要搞活流通,又要防止游资炒作

目前我国蔬菜流通环节的“流通暴利”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搭建产销链接平台则有利于搞活大蒜流通,并且防止中间流通环节的暴利。笔者认为搭建产销平台的措施有很多,如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专门的合作社,以及大力推进订单农业。因地制宜地采取这些举措,既可以保障蒜农的基本利益,又可以保证经销商有稳定的货源,便于组织销售和出口,减少产销脱节。根据笔者的研究,游资炒作推动大蒜价格水涨船高这一说法虽没有部分媒体那么危言耸听,但也非空穴来风。鉴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首先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公益性职能发挥机制,提高农产品流通体系法制化水平。前文所述的产销衔接,即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除此之外,建立针对农产品流通经纪人买卖行为的相关法律,比如要有严格的监督检查和法律惩处机制,严防囤聚居奇行为的发生;再是控制好媒体舆论宣传的力度。做到合理引导舆论导向,真正破解价格上涨的背后根源性因素,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决策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而不是成为游资炒作的“助手”。

(三)建立科学的信息搜集、统计和机制,提升市场运行的有效性

高效运行的市场是一个市场信息充分披露和充分流通的市场,而我国诸如大蒜等农产品的市场仍是一个相对闭塞,信息垄断和失实程度较高的市场,这不仅极大阻碍了市场供求平衡的自我调整机制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媒体舆论跟风煽动和游资趁机炒作等问题,从而使农产品价格被扭曲。因此,建立一个建立科学的信息搜集、统计和机制,形成一个相对透明的市场,将市场各方之间的模糊信息的市场博弈变成确定信息的市场博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宗农产品价格信息的权威性和真实性,更有效地发挥市场自身调节这一“无形的手”,服务农民增收和消费供应,引领行业发展,避免大蒜等农产品价格暴涨的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辉尚.大蒜价格快速上涨引发的思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7).

2.刘国琴,高中强,张洪意.山东省大葱和大蒜价格波动原因及对策[J].中国蔬菜,2008(10).

3.陈明均.理性看待大蒜价格上涨,积极引导产业健康发展[J].农产品加工,2010(4).

4.郑风田.蔬菜价格快速上涨的多元诱因[EB/OL].,2010-05-17.

5.孙国良.小宗农产品价格波动与调控机制研究――以大蒜为范本[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