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篇1

在2014年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硕士毕业生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了纤维材料的组织结构肌理与质地:利用针毡技术,大色块二维色彩构成语言,三维构成形态的肌理表现与拼接,抽象、利落的设计效果十分新奇,极具表现力。可以说,基于构成形态的服装材料设计创新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能够更加完美地体现设计师的创新理念,让服装材料更充分服务于服装设计。

二、解构与重构的构成形态表达

解构主义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具有很大的个人性和随意性,是对正统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原则和标准的否定与批评,具有很强的“反形式”“反美学”的特点。同现代主义相同,早期的解构主义一直在文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等领域存在,直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解构主义对设计领域造成了强大的冲击,进而影响到了服装设计领域。在服装设计中,解构设计的手法带有明显的“破坏性”,破坏了传统的审美标准,将设计的意义扩大到多元的范围。法国著名设计师让保罗•戈提埃(JeanPaulGaultier)是早期因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而轰动世界时尚舞台的著名设计师,亚历山大•麦克奎因(AlexanderMcqueen)后来居上,他们都从全新的角度以哲学家般的思想来创立新原则,颠覆传统审美标准,在解构的设计语汇中寻找艺术的支点。他们的设计思想与风格至今仍然对服装设计师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还是以中央圣马丁研究生毕业设计作品为例,在2014年的作品中,散乱、突变、动态感、残缺等解构设计的表现语言很明确地强调与突出了服装设计的表现力与创意。从某一方面来看,构成形态的表意性已经超越了服装的实用功能。在作品4中,设计者从全新的角度来阐释服装的设计观念,颠覆传统审美标准,创立新原则,强调各元素的综合,把质素不同的面料重合在一起,通过荒诞组合、随意结构堆砌,呈现出不确定、破碎的设计语汇特征,把构成形态的观念带入设计语汇中;在作品5中,服装的结构被重新分割,服装结构的传统样式和细节被完全进行改造,抛弃比例、形式美法则等基本要素,没有优劣判断标准,整个作品在构成形态上有着极大的可再创造空间;在作品6中,传统服装的面料搭配方式被彻底改变,用破坏的方法解构了面料的完整性,同时不受限制地重构了服装的新面貌,这是一个拆解、重组的构成手法,其设计意义也在于不断流变的设计过程。当下,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逐步形成了一股影响世界的强大设计潮流,解构主义并不是设计思想上追求随心所欲、漫无目的,而是具有重视内在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特征。它打破了正统的设计原则与规矩,重构新的结构形态,以新的构成形态理念占据未来的设计空间。

三、构成形态的符号转译

服装设计是一种综合的语言符号系统,具有“表征”和“被表征”、“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对于服装设计而言,在语言符号系统方面可以概括地分为三种符号类型: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图像符号服装设计的表层意义,是“所指”的东西,是服装材料与结构的外在表现;指示符号是“能指”的东西,是服装设计师想要表达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象征符号是服装设计构成语境的引申意义,是在一定的生活方式背景的观照下,经过设计与思考而呈现出的深层意蕴和象征意义。在构成设计活动中,设计者通常在动态的设计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这种联想通常来自于设计者自身过去的审美经验和情感。当设计活动开始时,在相关因素刺激下,引起对过去情感经验的反应。服装设计作品的构成形态正是这种审美经验中的视觉与知觉作用联系起来的一种视觉语言,去除生活中具体的形象,并以抽象的几何构成形态作为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强化了服装构成形态语言的抽象性符号化特质。“联想”是设计思维活动的关键,构成与服装设计的动因,服装设计构成形态中,通过“联想”进行设计符号的转译,最终会使服装设计产品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

四、结语

篇2

在服装设计审美的过程中,批评与欣赏是相通的。审美批评与审美欣赏的内容、性质、范围和规律是相通的。欣赏是批评的基础,批评家首先是欣赏家,尽管欣赏包含着对服装设计者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但相对而言,批评是带有明确目的的高级形态的欣赏。批评必须是欣赏的深化上升为被强化了的接受意识。如果说,欣赏是穿着者同设计者的对话,那么,批评将使这种对话变得格外理智,更加富有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服装设计作品反映着设计者的审美品味和主体意识。服装设计者的审美品味和主体意识具有相对稳定性,设计者的创新成果或作品也必然会表现出设计者的审美品味和主体意识,这是服装设计创新过程中合乎规律的现象。服装设计者的审美意识和主体意识贯穿于服装设计创新过程的各个方面,仿佛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然而,设计者的审美品味和主体意识只有符合或贴近生活规律和艺术规律时,才能发挥出有效的功能。服装的设计作品作为设计者的高级精神活动的产物,不仅是社会活动的观念形态的对象化,而且是设计者审美意识的物质载体。服装设计作品中包含着设计者个人独特的精神财富,显示着他本身的智慧、力量、技能、追求和理想,从而引起情绪和审美上的愉悦。服装设计者在其设计中物化了他自身的个性特点,看到了他个人的生命历程。而且设计作品作为设计者的劳动成果,满足了别人的需要,同时自己在物质和精神上也得到了满足和愉悦。可见设计者实现了他的真正本质,他实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使得社会成员共同感受到设计者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他们的作品同样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审美趋向。在审美欣赏与批评时,批评者的审美意识与设计者的审美意识发生对应或反差,但审美都是要通过欣赏与批评活动做出选择,予以肯定或否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倾向。在生活中人们对自己的着装或设计作品的欣赏,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确认、自我肯定、自我满足,由于客观世界对人来说到处都可以成为人的本性力量的扩展和延伸,成为现实和认证人的个性的对象。作为设计者,必须是具有一定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能力的人,具有丰富的、全面深刻的感受的人。所以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往往能体现人的本性,是人本性的扩大和延伸。设计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同设计者的审美意识交融渗透所形成的作品的审美观念显现着极其复杂的形态。同样,还应从作品中捕捉、开掘超越审美者和设计者所没有达到的思想艺术境界,予以深刻的阐释。只有独具慧眼的批评者才能发现作品藏于更深层次的思想瑰宝。

二、服装设计审美欣赏与批评的发现

欣赏与批评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是正确评价服装设计者的设计作品。正确的批评原则是坚持从设计作品出发、引深、概括出活生生的结论。这要求批评者以敏锐的感受力和洞察力剖析和揭示作品的底蕴。但有时批评者的审美会自觉和不自觉地违反设计者本意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一种是批评者随意评价设计作品所不曾提供的思想,批评者居然从作品中“根本不存在的内容”来解释“作品的特色”,或给作品“添上一种比设计者实际所表达的更要生动、阔大的理想”,另一种是歪曲设计作品的思想意义。批评者由于受到社会习惯、个人习惯和审美偏见的影响,用固有的陋习和陈规去肢解、凌迟作品,掩盖、取消作品的社会价值。因此,批评者不应当恪守旧有的审美原则和批评标准,应当着眼于生活和审美的活动变化,通过美学的发展、了解和体会设计者的设计作品情感反映。在欣赏和批评的同时,要对设计者有所了解。设计者的素质与他的设计作品有着深刻的血与肉的联系。设计者的素质能充分地反映在他的设计作品中,这些造型和样式都显示出他的人文艺术修养。所以,我们看到的虽然只是一些熟知的服装设计作品,但它却渗透着服装设计者的灵魂和力量。而且是按照艺术家的观点表现出来的,设计者的服装设计作品的艺术处理往往是按照自己的趣味以及过滤和筛选使作品染上浓郁的人格魅力。与此相反,有时作品所显示的思想倾向并不与设计者的性格类型一致,甚至有着与作者的个性和人格相异或相反的倾向。因此设计者的性格和心灵世界的结构不是单一的,设计者热爱、肯定自己的个性,同时也憎恶、否定自己的个性。爱和憎、肯定和否定是服装设计者的社会情操和情感态度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方面。欣赏与批评的意义不仅要正确理解设计者的设计作品,而且要能帮助大众正确深刻地了解设计者的内涵、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要从中感受到应有的审美提升和审美教育。而且通过对作品的挖掘,发现设计者所不曾自觉到、意识到的深奥、美妙的新天地。然而有时设计者并不能深刻理解自己的作品,往往需要由睿智的批评者点破、深化和升华。欣赏者或批评者自身应当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和修养,他们的审美结构和素养中应拥有审美的时代感受和睿智的理解能力。批评者不可凭空杜撰自己的意念,将批评意图强加于作品,为艺术形象缝制观念的外衣。严肃的批评者只是根据设计作品本身的暗示,提炼成深刻的闪光的思想。从而使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变得更加自觉、鲜明突出。

三、服装设计审美欣赏与批评的超越

服装设计作品所提供或暗示的某种思想,是产生超越的前提。超越的动力和导因是欣赏者或批评者的创造精神,欣赏者或批评者的自觉意识是审美和批评活动中富有自主性和生命力的活跃因素。欣赏者或批评者凭借自己的睿智和独创精神,通过欣赏与批评活动做出新的发现和新的超越。欣赏或批评中的超越表现为:既超越设计者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又超越欣赏者或批评者所固有的审美意识,也超越欣赏者或批评者所包含的本来意义上的审美关系。首先是对设计者所包含的思想意义的超越,服装设计者往往想超越自我,但是“超越”是有规律、有条件的;服装设计活动往往受到思维定势的束缚和牵制,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是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的产物,它们是同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情况下,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便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在一定时代和历史条件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规定着思维方式的形态、内容、性质和发展方向。当服装设计者具有前瞻性思维,成为设计创新的主导意识的时候,设计作品常常出现积极的思想倾向,产生对主体意识中旧的思想成分的“超越”;反之,设计者的落后或消极的思维因素膨胀,作品往往表现出陈旧落后的思想倾向,形成对设计者主体意识中创新设计思维成分的抑制。这就要求欣赏者或批评者通过艺术欣赏和批评活动能够真正理解服装设计作品的思想内涵,在欣赏和批评的过程中,衡量和把握设计作品。审美尺度非常关键,衡量服装设计作品审美的重要尺度和基本标志是看能否使设计者、审美者、着装者发生情感联系,能够诱发设计者的情感向往,能否使着装者成为美感形象。服装上的审美更能体现一个历史时期和一个阶段的时代美感,是人的自身力量与巨大的自然力量抗争、拼搏取得相对平衡的结果。服装美感的出现是人类从思想上获得初步自由和解放的标志。人与人、人与对象的关系开始以狭隘的功利观点转移到审美观点上来,人与人、人与对象之间发生了一定情感联系,于是构建起审美的关系。审美的世界是诗意的世界,它渗透着人的情感因素,因此对设计者的动机和目的做出鉴赏和检验,对设计者本人和作品的认识进行丰富和补充,对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加以提高和升华,从而产生对作品的思想意义的超越。其次是对欣赏者或批评者的审美思想的超越,批评者是通过艺术批评活动来真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批评者在艺术批评活动中不仅能超越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意义,而且能超越自己的审美意识。当批评者评价的作品包含的生活容量、审美价值、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达到了最佳水平,设计者的思想艺术成就便会产生出一种巨大的力量,暗示和启迪批评者对设计者的审美意识结构做出新的调整和新的建构。设计者的艺术魅力完全可能对批评者的审美意识和心理意向进行冲击和震撼,使批评者为了更准确评价设计者的设计作品,对自己的审美意识结构加以充实、丰富,甚至修正和改变,建立起与设计者新的对应和同构关系。使欣赏和批评活动中设计者的自我意识同欣赏者或批评者的自我意识趋于统一。欣赏者和批评者通过发挥自我的主观体验和创造意识,对作品再进行增补、丰富和充实,这对理解接受活动中的再创造和深刻认识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中的发现和超越,提供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四、总结

篇3

关键词:服装设计艺术 技术 灵动

服装设计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存在的一种文化,是人们先由想象而变形的一种意识,进而将这种意识用图形表现出来,最终将其转化为实物。这一过程既参与了人们感性意识的创作,又参与了将这种意识创作实现的理性技术。也就是说,一件服装产品的形成需要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的结合才能实现。

艺术设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产生的,是人类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以工程技术和艺术美相结合为基础的设计体系。在解决物与物关系的同时,更加侧重于解决物与人的关系,考虑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上所产生的作用,以此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服装设计中,艺术设计主要体现在服装的造型、款式、色彩、面料、肌理等形式美感表现上。

技术设计解决产品内部功能、结构原理以及组合条件等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考虑产品自身合理性和对人生理功能需要上的作用。在服装设计中,技术设计体现在服装的结构、工艺等内在本质要素运用方面。

一、服装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的灵动性特征

服装设计中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技术性,都是为了实现服装产品所采取的设计手段,都具有商品属性,而商品是用来调节社会关系的中介,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所以,服装的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也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并各自具有一些特征。

艺术设计是一种显性的表达,注重美感形式和情感性,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审美的文化性,即赋予产品以文化意义。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物质生活条件,这使得每个国家和民族对服装艺术设计美的理解和标准不同,也就使服装的审美具有了多种文化意义。例如,中国唐装、旗袍和盘扣元素的运用使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意义;西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影响,强调以人为本,推崇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以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自由化的思想方法和多元性、模糊化的设计语言,产生了波普、欧普、嬉皮、朋克等反传统的服饰文化现象。人们可以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时尚之间的服饰文化中游走,这使得服装具有明显的时代文化意义。

技术设计是一种隐性的表达,注重数理性和逻辑性,是以抽象的思维为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物质性,即服装从图形化的构思到人们可以穿用的物质化过程,从选取面料、确定款式到打板、裁剪、缝制和熨烫都有技术设计的参与。对面料的新颖性和环保性、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准、结构及尺码的要求等方面,都是技术设计物质性的体现。并且,这一物质性特征还包含了效用性和舒适性。

服装是人们的第二层皮肤,强调的是服装的可穿性,其功能是起到保护人体、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而又不影响人体正常活动的作用,这就需要服装结构的合理与工艺的完善来实现。人体各部位功能作用、形体起伏是结构设计的根本,而选择合理的面料及相应的工艺制作技术,是实现服装设计功效性的必然手段。

技术设计的另一特征是功利性,即设计出的产品的最终目的是设计者和生产者能够从中获取利润。因为真正获取利润才是一个服装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如果设计出的产品实现不了功利性,也就没有技术设计的意义了。

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这一显性和隐性的两个特征共同构成了服装产品的特征。在服装设计中,在发挥艺术设计的特征时,要加入技术设计的数理性、功能性特征;在发挥技术设计的特征时,应融入艺术设计的情感性特征,使两种特征灵动地结合在一起。

二、服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的灵动性关系

服装设计从某种角度也可以看作是一门艺术,是设计者运用一定的文化载体、艺术表现手段进行创造,更确切地说是美化人类生活着装和生活环境的一门实用艺术。而实用艺术从其实用意义上来说,它又是艺术领域之外的,还有其实用价值的立足点,也就是工艺技术品质。为此,服装艺术设计是以技术设计为内容,技术设计则以艺术设计为形式,两者互不可分。布劳恩・劳森在《设计师怎样思考》中说:“为了达到设计目的,设计师必须理解和应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设计师不但要明白他们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还要清楚怎样得到这些结果。”这就是说,只是进行设计而没有考虑技术设计实践的设计是没有思考的设计,对预期的视觉效果是无法达到的,对自己的创意构思也无法实现。因此,如果一个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时完全不考虑技术设计的实践要求,只注重形式和材料的美感,而没有考虑服装作为产品的功能性和商品性,其设计只能是形式优美的艺术作品或概念性作品。同样,如果设计师在设计时只注重技术性,而没有融入艺术的灵性,这个设计虽然具有了功能性,但由于缺少了服装的文化和艺术美的感染性,也会黯然失色。

服装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的不可分,并不是把两者牵强地拉扯在一起,而是找到一个美的结合点,使二者自然地融为一体、相互整合,从而创造出具有功能美和艺术美的服装产品。

在服装设计创作中,服装的艺术设计往往是第二性的,技术设计是第一性的。服装设计并不只是简单地先进行艺术设计构思,再用技术设计手段将其实现,而是在进行艺术设计时,需要技术设计的知识去验证、补充以及启发设计者的构思。也可以理解为,艺术设计是对技术设计的产品做进一步的改进。如果设计师不清楚有哪些结构、工艺手段以及与之相呼应的视觉效果,就无法与造型、款式、色彩等艺术设计手段进行结合,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创意设计构思。

如图1中的图1a为一短款小衫的款式设计图,其款式造型设计以前胸部的横向和半圆形分割为结构线,以简洁的碎褶和垂褶的节奏变化表现设计特征。图1b、图1c分别为对应展开的结构变化图,结构图通过省与褶的转换,依结构线分别在胸高处和前衣摆处形成具有塑型作用的碎褶和强化动感层次的垂褶。图2为该款式结构的立体试型图。通过这一款式与结构的设计实例分析可以看出,省道和分割线结构能与款式设计巧妙地结合起来,线条可以处理得流畅并具动感,碎褶和垂褶可以表现得更有张力和美感,把款式设计演绎得精致到位。

三、服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的灵动性表现

服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设计的综合,缺少了感性的艺术设计,服装将失去灵魂;缺少了精湛的技术设计,将无法承载艺术的魅力表现。因此具备较好的艺术感觉是先决条件,这样能很快理解设计内涵、准确把握款式特征。同时,要发挥技术设计的调整作用,根据款式的风格和定位,运用创造性的技术设计技巧,把服装本身的内涵和品位表达出来,将前期艺术设计中不合理的因素进行调整、补充,使之更为恰当、完美。

图3为Dior品牌原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2009年秋冬高级定制会的作品。此作品是以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绘画大师约内斯・维米尔所运用的柔和金色为色彩灵感。在款式设计上是将老迪奥先生1947年战后推出的新造型“New Look”的精髓――纤细高腰、过膝长裙加以夸张演绎。它保留了“New Look”中肩线窄而柔美,突出胸部的丰满和细腰的造型,把蓬起的长裙造型演变为强调臀部的巴斯克裙、吊袜带,并且在衣领和袖子上配以文艺复兴初期安东尼・凡・代克画中典型的精致蕾丝衣领和袖子,这些与明艳的黄色相结合,重新演绎了“New Look”中所营造出的纤美、高贵的女性气质。

设计者在创作中,将这个艺术形象通过选定适合的面料及相应的结构手段来实现。作品中所体现的款式是肩线窄而柔美,所以在结构设计中选择了肩部没有袖窿线的连身腋下夹角袖,同时为了使衣服更加合体,衣身设计为三开身并带有一个腰褶裥,特别是从腰节线以下的设计最为特殊,即侧身处布料重叠起来缝合后延伸至后中线的半活褶裥,并从侧面延伸至前中线的部分为活褶裥,以此特殊设计来形成侧面翘起,使前后出现自然下垂活褶裥的设计效果。图4为立体结构设计完成的款式造型图,图5为最终完成纸样试型。

由此可见,通过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很好地表达了艺术设计的内涵,也完成了技术设计的意义,完美地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灵动。如果缺乏二者的灵动,将无法表达出服装款式的灵魂和所塑造的形象,也无法承载服装款式的艺术魅力。

服装的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是服装设计的两个方面,技术设计是服装设计中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艺术设计又是服装设计中创新的动力、源泉。艺术设计要遵从技术设计的规律,遵从技术设计中的物质性、舒适性、效用性以及功利性,技术设计要以艺术设计的头脑去思考,使二者的灵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与结合,相互渗透与交织、互为支持后盾,最终设计出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服装设计产品。

参考文献:

[1]吴兴奕.服装设计中的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J].江苏纺织,2006(2).

[2]李娜.浅谈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J].安徽文学,2007(9).

[3]龚勤理.时装样板的艺术性与技术性[J].装饰,2004(2).

[4]胡秀琴.谈服装设计对技术美的要求[J].装饰,2004(11)

篇4

【关键词】服装大赛 服装工作室模式 设计理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2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工作室模式在服装设计领域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人们对于服装设计室所创作和设计出来的服装作品抱有很大的期待。可以说,服装工作室模式不仅是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的学生培养和教育模式,同时也是服装设计领域一个不可估量、极具前景的服装设计发展模式。而服装大赛作为一种规格较高的服装设计方面的相关赛事,对于现阶段服装工作室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和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如何更好的把握和领会服装大赛的内涵和精髓,发挥服装大赛在服装工作室教学改革方面的作用,更好的进行服装工作室的教学改革,提升服装工作室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和水平,成为服装工作室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服装大赛引领服装工作室教学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教师有所帮助。

服装大赛是服装设计领域的重要赛事,它不仅是对于参赛者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实施能力的一种综合性考查,同时还使得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将平常在服装设计课程上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将服装设计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在巩固自身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灵活运用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从而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方面都获得较大的收获和更好的提升。不仅如此,引导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和相关人员积极参加服装大赛,还可以开阔其设计视野,及时了解和把握当下服装设计流行趋势和重要设计理念等,使参赛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养都得到一次洗礼和飞越。

但是在现阶段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很多任课教师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是太到位,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进行服装设计和操作的机会,因此,服装设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服装设计大赛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整体设计素养方面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并且以服装大赛中所流露出的服装设计方面的前沿理论和流行趋势,积极有效的改进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服装设计个人工作室教学模式引入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之中,继而提升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在当今服装设计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导师为核心的服装工作室教学模式,成为当今服装设计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服装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进行更加系统的服装设计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服装设计的实践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使学生在参与实际的服装设计项目的过程中,加深自身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及时的了解和把握现阶段服装设计领域的新型设计理论和流行趋势,全面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综合能力和设计操作技能。而受到服装大赛的影响,服装工作室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方面,在保留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之外,同时应该根据现阶段服装大赛的参赛要求以及参赛成果等,及时进行相关改革,以提升服装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使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实际的服装设计需要,从而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质量和设计修养,提升服装设计教学模式的教学有效性。

首先,服装大赛是对学生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种综合性考查,因此,在进行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改革时,任课教师应该将对于学生服装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使学生在学习服装设计原有理论的同时,能够结合服装设计的实际需要和消费者的消费需要结合起来,积极进行服装设计理论和实际操作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进而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和设计素养。在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任课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时往往习惯于采用较为保守的教学模式,采取分班教学、分段授课的教学模式等,注重对于学生服装设计理念的讲授和灌输,在服装设计实践方面教师也习惯于带领学生进行已有服装款式的设计和实际剪裁操作。

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服装设计专业的相关原理,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但是,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无异于是一种无形的制约和扼杀,不仅不利于学生服装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还会增长学生的惰性,使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指导,而疏于进行服装设计理论和实际设计等方面的创新。而在现阶段的服装大赛中,对于学生服装设计创新能力的考查已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服装设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应该及时发现自身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存在的这种问题和缺陷,积极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一个应有的位置上,并且将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引入自身的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进行服装设计理论和实际动手操作的同时,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学生的创新观念,杜绝学生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单纯的对前人的设计成果进行复制,从而提升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在现阶段的服装设计大赛中,对于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知识储备等的考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素养,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于服装设计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会投射到学生的设计成果上,提升学生服装成果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因此,任课教师在进行服装工作室教学时,在注重对于学生服装设计理论讲授和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和提升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良好的文化修养对于学生服装设计水平和设计成果所产生的积极影响,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并且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将自身学习和储备的文化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服装设计操作中去,以提升自身服装设计成果的文化气息和文学意蕴,使其更符合服装设计的原本理念和设计要求。

通过观察和分析现阶段的服装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服装设计成果不仅有着时尚和美观的外表,同时,还具备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这种文化知识的灌溉和注入不仅提升了作品的美感,同时也使其更加符合服装设计的要求,更加贴合服装设计所服务的目标需要。

例如,在进行古代贵族服装的设计时,很多设计师会选择黄色或者是红色、金色等这种看起来非常高贵、大气的颜色来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服装虽然看起来很漂亮,很有贵族的气势,但是,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存在着“以紫为贵”的传统理念,也就是说,在进行古代贵族的服装设计时,紫色要比红色、黄色、金色等颜色更加能够凸显其贵族地位,同时也更加符合我国古代的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服装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除了要追求创新和服装造型的美感之外,还应该从文化和历史现实出发,在特定的设计条件下,以文化传统和文化内涵为基础,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意蕴和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服装工作室教学时,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鼓励学生认真研读优秀的文化书目,提升自身对于文化和历史的认知水平,从而提升自身在进行服装设计时的创作质量。

篇5

【关键词】服装设计;工艺教学;项目式教学法;应用

传统的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不够,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项目教学法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等处理过程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增强实践能力。本文从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的问题出发,研究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与教学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在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1~3]。

1.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的存在问题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包括结构、造型设计以及工艺设计等过程。传统的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不利于服装设计与工艺的长期发展。

1.1重教不重学。重教不重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得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得学生的创新性缺乏,不利于服装设计与工艺的长期发展。服装设计与工艺作为引领潮流的行业,要求设计理念、制作材料等具有紧跟时尚潮流、瞬息变化的特点。这就要求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充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得设计的成果具有创新性。

1.2教学模式和方法过于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只注重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同时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不够,使得服装设计与工艺中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学生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服装设计与工艺对学生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传统的教学对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重视不够,进一步导致教学与实际的脱轨,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与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项目整体的把握和理解,是一种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具有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2.1项目的准备阶段。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因此,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教学中教师在项目的设计阶段要注重学生的自身状况,服装设计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操作能力。此外,项目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理解力,促进学生通过自身不断尝试提高自身动手操作能力。

2.2项目的实施阶段。首先,服装设计和工艺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工作室为单位进行项目承接工作。有工作室为单位进行项目承接有助于提高学生在项目接洽、设计、制作等各个环节中的参与度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使得自身的时尚敏感度和创新性有一个质的飞跃。其次,服装设计和工艺的教学中可以借鉴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项目的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包括设计沟通、设计、图纸修改等环节,将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教学采用这种方式分解,并将服装面料选择等理论知识应用于这个工程中,有助于增强学生与企业的衔接,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更好的工作奠定基础。最后,服装设计和工艺的教学中还要注重项目的组织,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的组织是项目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基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工作的调整,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独创性和积极性。对于在造型上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重点放在制图等方面,以提升学生的自身优势。

2.3项目的思考。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中应注重项目的检查评定,教师与客户、教师与学生等方式的检查评定有助于增强各方面对于项目的认识和沟通,弥补自身关于这个项目各个环节的不足,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教学,对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进行项目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论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与社会接轨。

结语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中存在重教不重学、教学模式和方法过于单一的问题,基于这一问题研究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与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认为只有在项目的准备阶段注重项目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自身情况,在项目的实施阶段采用工作室为单位进行项目承接工作、借鉴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项目的分解、注重项目的组织,在项目结束对注重对项目的反思,就能增强学生在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雪清.以服装设计教学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策略[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5,30(6):105-107.

[2]陈佳球.浅谈“项目化教学法”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4(6):324-324.

篇6

就在今年3月15日,备受全国各行各业优秀企业及经营人士瞩目的2013-2014年度行业先锋盛典圆满落下帷幕,杨亚兰成功摘得“最具创新力服装设计大师”奖项,这对于她来说有着巨大的意义……

笔者:您好,杨总监。感谢您今天接受我的专访。首先要恭喜您在刚刚结束的行业先锋盛典中一举夺得“最具创新力服装设计大师”的荣誉奖项。这次行业先锋盛典共计2000多位来自全国不同行业领域内的创新型杰出人才、行业精英参选。那么,对您来说,这个奖有什么意义呢?

杨亚兰:拿到这个奖让我非常激动。当然,对于我来说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这是对我做为服装设计师的肯定与激励,因为我平时的努力付出,让我今天尝到收获的喜悦。捧着这个奖,也让我更加自信、坚定地沿着服装设计师的道路走下去。

笔者:据我了解,除了这次奖项外,您曾在“禧徕乐杯”创意设计大奖赛上拿到了金奖,赢得的赞许声不断,名气随之一路攀升,并且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除了参加这些比赛,近年来,您的多场时装会也在业界也引起不小的震撼和轰动。各地的媒体纷纷竞相报道。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下吗?

杨亚兰:当然可以。一个是以“唯美・新女性时装会”为主题,我的作品主要以女性的视角利用立体造型工艺演绎女性纤柔的曲线以及由内而外散发的柔美气质。另一个我带去的作品是以“民族元素”为基调,融合绣花、印花和手绘的工艺,注重自然、直率的设计理念,更多注重体现了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这次时装会确实吸引了不少媒体、时装界知名设计师及来自国内外各地的时装爱好者们的关注。第三次是以“万物重生”为主题,在这次的设计中我大胆地融入了“新生、希望”的理念,配合立体造型以及裁剪,也收到比较好的反馈效果和肯定。

笔者:目前,国内服装设计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如何在这个行业中占得一席之地,分得一杯羹,眼下成了每位服装设计师,甚至是服装公司的新课题。那您是如何应对这种竞争压力的呢?

杨亚兰:这种竞争的压力反而会带给我一种动力,一种创新的动力。为了应对这种压力,我觉得有三点比较重要。首先,各行业都需要不断的变化,对于不同的市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需要做出不同的调整。尤其是在服装行业,更需要创新,不能够一成不变。守旧只会让自己的作品越来越没有新意,而且也会越来越失去市场。这也是我们每季都要出新品的原因,给市场带来更多设计新颖的服装是每位设计师必修的功课。其次,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风格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就像是人的骨架对于人一样,它是支撑一个人,一个设计师前行的关键。服装设计师都要有自己的风格特点,这样才能让市场记住你,过目不忘。第三,天赋、灵感也很重要。身体里,头脑里能够迸发出的灵感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就像是灵魂,有了灵魂,设计出的服装才有生命力,才会对市场产生吸引力。

笔者:我了解到,在杨总的设计中,注重将带有中国民族风的元素巧妙地融合到您的服装设计中。您是怎么想到这点的呢?

篇7

关键词:技师学校;服装设计教学;品牌设计思维能力

伴随着我国经济地飞速发展,较过去相比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在吃穿住行各个方面均得到较大改善。群众在物质生物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又渴望精神生活得到满足,因此购买服装的目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保暖,更多的是为了美观,而绝大部分消费者更青睐品牌服装。而品牌服装的设计少不了设计者的创新思维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设计出迎合受众的品牌服b,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牌设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品牌设计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极转变学生的服装设计理念

对技师学校而言,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类具有专业技能的新型人才,而开展服装教学的目的则是我我国的服装领域注入新鲜血液。服装设计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服装设计有助于准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人们的生活质量。服装设计本身属于一项艺术化活动,除了要讲究穿着舒适和保护身体,还应该具有装饰作用,换而言之即通过服装给人视觉享受。所以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寻求传统设计理念和创新设计理念的契合点,正确处理好技术应用和技术展现,唯有如此才能逐步指导学生形成自身服装设计理念。其次,服装设计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积极向学生解读服装设计的本质内涵,从而帮助他们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最后,技师学校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还应该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思维,完善其设计理念,提高其设计修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各类服装设计比赛,争取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对品牌服饰的思维敏感度,帮助学生在服装设计中融合服装实用性、时尚性以及品牌性[1]。

二、培养学生品牌发散性思维

品牌设计能力的核心能力――发散思维,在发散思维驱使下,能够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基础上,还应该肯定发散思维。理性思维作为艺术思维中一类特殊的模式,人类最初感知事务主要是借助感觉器官,然后再由该器官传递大脑皮层上,由此便产生五官感受,由此可见发散性思维集合了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特征。培养服装设计学生发散性思维,首先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定向思维模式,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创新设计[2]。例如:技师学校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针对“主题设计”这一教学主题,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培养过程如下:让学生在观看了唐代服饰美后进行联想。有的同学便联想到唐代服装造型华丽且开放,沙罗裙落落大方、刺绣精美,常常的披巾用于胸前装饰,可以学习并借鉴创造出品牌晚装造型;而有的同学则将唐代服装的飘逸华丽跟西方晚装的浪漫唯美以及高贵典雅完美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中西方文化、古典和现代元素的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多维性思维,日积月累便有助于提高学生品牌发散性思维。

三、引导学生树立品牌意识,设计专属服装品牌

众所周知,服装的销售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服装的品牌,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品牌是某一特定群体、年龄阶段以及职业的标志,通过品牌服装不仅能够张扬个性,还能表达情感。因此在技师学校的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品牌意识,并适当地将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利用具有审美价值的元素创新服装设计,鼓励每一位学生拥有自身特有的服装设计风格。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怎样才能设计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服装已经成为各个服装设计师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品牌意识,可以让学生学习并借鉴全球一线品牌服装作品,学习这些作品的设计理念,去糟留精,再融合自身的思维能力,逐渐设计出自身专属性品牌服装。

四、按照品牌服装设计要点,合理制定教学任务

对服装设计而言,三大基本要素为色彩、款式以及质感,这三大要素均决定着品牌服装的品味高低。1件款式新颖、色彩适中且质感柔顺的品牌服装会让穿着的人放松身心,心情愉快,相反,假若1件服装款式陈旧、颜色搭配不佳品牌服装即便价格低廉依然无法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技师学校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好服装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要求学生必须保证服装颜色搭配合理、材质绵软、款式新颖,如此才能设计出一件完美的服装。例如:在服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搭配色彩,让学生对各种颜色进行识别,掌握不同颜色的搭配技巧,并深入分析一些品牌服装的色彩打牌,总结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其进行分析。在衣服质地方面,可以让学生借鉴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争取通过不同的技巧把握不同物象的真实感[3]。

综上所述,技师学校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牌设计思维能力是一项长久性、持久性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实现的,这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培养学生的品牌设计思维能力首先要积极转变学生的服装设计理念;其次培养学生品牌发散性思维;然后引导学生树立品牌意识,设计专属服装品牌;最后要按照品牌服装设计要点,合理制定教学任务。希望能够不断的帮助学生正确设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为以后服装设计行业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晓英.服装设计教学中如何提升对学生品牌设计思维能力培养[J].电子制作,2014,(05):96.

篇8

关键词:水彩画;家纺服装设计;运用

1 水彩画的概述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进行作画的一种方法,这种作画方法非常注重表现技法。[1]水彩画中的色彩是透明的,颜料的透明性使得水彩画产生了一种明澈的效果,同时,水的流动性会生成淋漓酣畅的意境。水彩画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表达方式。随着艺术形式多样化的发展,水彩画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水彩画因工具材料的特性,技法与其他画种不同,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趣味。

2 水彩画在家纺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意义

家纺服装设计与美术学、色彩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息息相关,家纺服装设计将各类学科的技术性和艺术性紧密结合起来,从而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就家纺服装设计而言,款式、色彩和面料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可以说,款式、色彩以及面料是家纺服装的视觉符号。服装的色彩能够直接冲击人们的视觉神经,让人们眼前一亮。不同的色彩所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也不同,每一种色彩都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而款式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心理,好的款式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促使人们去购买。而面料则是让人们通过感官去判定家纺服装的质量的好坏。家纺服装设计的目的,就是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家纺服装,这种家纺服装设计不仅体现在功能上,更多的体现在美学上,这种美学可以通过色彩以及面料来表现。而伴随着水彩画价值的被挖掘,人们对水彩画中的美学价值也越来越认可,这种认可带动了水彩画的应用。对于家纺服装设计而言,水彩画的运用为设计师进行美学创作提供了更好的方法,设计师可以在水彩画中寻找灵感,从而构思出服装的样式、色彩、效果等,并通过水彩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家纺服装设计更加形象化、艺术化,从而设计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家纺服装。值得注意的是,在家纺服装设计中运用水彩画,要求设计师掌握熟练的创作技巧,既要全面了解水彩画,同时也要了解家纺服装设计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家纺服装设计创作。[2]

3 水彩画在家纺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3.1 丰富表现效果

就当前家纺服装设计来看,设计师在进行艺术创作设计的时候所采用的元素比较单一,所设计出来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家纺服装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设计师而言,如果继续采用以往的设计方法,所设计出来的作品必然毫无创意,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水彩画的运用彻底地打破了传统家纺服装设计的固有套路,水彩画具备各种艺术特点,有着不可替代的透明性,可以层层叠加,从而使得作品更具层次感。同时,水彩画颜色易干,在进行家纺服装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利用水彩画的形式进行创作,选择不同材质的创作工具和材料,可以将设计师的创作理念完美地展现在家纺服装上,而且通过水彩材料,可以使得设计作品更具形象表现力。[3]如够需要表现一件衣服的褶皱装饰,就可以利用水彩画的透明性,由浅至深层层叠建,从而将衣服的褶皱装饰完美地展现出来。

3.2 实现艺术化创作

水彩画主要是以水调和颜料两者为主,水的流动性会生成别样的意趣,而颜料的透明性使水彩画产生一种明澈的效果。[4]同时,在水彩画创作过程中,材质、色彩的选择多样化,设计师在进行家纺服装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色彩、样式进行搭配,实现艺术化的创作。通过水彩画的创作方法,使水与色相结合,提高画面的层次感,从而表现出更好的画面感,带给人们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水彩画不仅具有西洋绘画的特点及扎实的素描造型基础和丰富的色彩表现,而且和传统的中国水墨、彩墨极其相似。而水彩画的创作可以借助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如毛笔、纸张、颜料等,使得水彩画更具有表现力,从而提高水彩画的意境。在家纺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借鉴水彩画的艺术创作手法,通过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来进行搭配,在表现时通过合理调节色彩色调关系,形成虚实布局,从而创作出更具艺术性的作品。

3.3 特殊肌理表现丰富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个性化、细致化,要想满足人们对艺术追求的需要,艺术表现手法十分重要。对于家纺服装设计而言,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殊肌理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艺,如果特殊肌理处理不到位,很容易造成作品的视觉冲突,则难以表现出应有的效果。而水彩画的运用为设计师在进行特殊肌理处理时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水彩画是用水和色来进行创作的一种手法,由于水的流动性,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随意地对画面进行创作,形成天然的画面。同时,水的流动,水的浸润,水的沉淀与冲刷,可以形成独特的肌理,使得整体画面显现出独特的肌理之美。而这种肌理之美可以作为一种视觉信息转化成绘画语言,能够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

3.4 增添视觉美感

在传统的家纺服装设计中,其视觉效果都比较单一,而这种视觉效果主要是通过图案来表现,而图案的使用为家纺服装增添了视觉美感。中国图案文化既具有美学价值,又具有收藏价值,传统的图案通常出现在壁画、挂屏等地方。而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念,图案也逐渐出现在家纺服装上,图案的合理应用使得家纺服装不再单调。同时,图案属于移动特定的符号,能够传递一定的信息内容。例如,被套设计,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被套中合理添加一些图案或者花纹,从而提升被套的美感。

4 结语

水彩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出现为家纺服装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艺术创作来源。家纺服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家纺服装的要求不仅体现在质量方面,同时也体现在美观性上,而这种转变与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关联。水彩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趣味,在家纺服装设计中,运用水彩画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多样性的选择,丰富表现效果,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蔡麟雪.水彩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企业导报,2010(12):269-270.

[2] 罗金.服装设计中水彩画技法的应用效果分析[J].牡丹,2015(18):87-88.

篇9

1服装的形式与风格

1.1服装的形式

服装往往通过面料、款式、造型、色彩和工艺来表达形式感,设计师所采用的处理手段和装饰手法都是服装形式的具体体现。服装的形式按照使用的场合及功能可以分为礼服、休闲服、运动服、职业装等。这些服装又可以依据廓形和款式的变化进行长短上的形式变化,也可以进行色彩、工艺、装饰手法等形式变化。这样,服装的形式在各种元素的排列组合变换中不断得到多样化的发展。

1.2服装的风格

服装的风格就是服装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出的设计师想要为服装赋予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面貌。服装风格的形成受到设计师出身、生活阅历、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等不同方面的影响,同时涉及到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创作时的预期目标、情感波动,并且需要与设计师惯用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因此服装的风格与服装的形式是不可割裂而谈的概念。

服装的风格不止是设计师通过服装传达给大众的单方面的概念,风格同时也是服装的消费者对服装通过形式传达出来的气质和格调的欣赏和体会的结果,因此服装的风格成为了联系服装企业和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最为有力的心理因素,消费者对于服装的认同和喜爱往往来自于对服装形式所表达的风格所产生的共鸣。

1.3服装形式与风格的关系

形式是风格产生的原因,风格是形式的深层反映。魏晋时代流行宽袍大袖形制服装,“褒衣博带”的服饰样式在当时甚为流行,所反映的就是当时名士放荡不羁、追求自由、不拘世俗礼节的情怀,从而形成了崇尚自然、宽松舒适的服装风格。唐代服装装饰物华丽富贵、上衣袒露胸部、下装长裙及地,这些服装形式重复展示了唐代服装雍容高贵的风格。宋代衣着朴素洁净、简单儒雅,因此宋代服饰表达出的就是秀丽清瘦的风格。

以上时代服装形式与风格的关系正是两者之间因果关系的生动的时代表达。

2形式与风格的意义

2.1对服装设计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人们关注的要点也渐渐地从物质层面转移到精神层面上,人们对待服装的态度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从过去要求耐用结实转为在意服装的精神气韵,也就是说人们对服装的关注越来越多地放在了服装的形式与风格上。

服装的形式与风格虽然并不可以作为产品出售以创造价值,但其对企业所追求的无形利润是不可估量的,形式与风格对于企业进行优化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是服装企业进行品牌提升的必要条件和保障。服装的形式与风格不仅对于企业,对于社会的风貌和审美都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不论是在个人还是群体上,某个时期和某个区域的整体形象都与服装所表达的形式与风格息息相关;David Riesman在其《孤独的群众》一书中说:“现代人中每一个人都在变得越来越孤独,内心十分软弱,精神不安定。”当代的社会更是如此,人人心中都有一种由于缺乏心理皈依所产生的孤独感。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服装所需要向公众呈现的,就是以服装独特的形式与风格来充实人们的心灵,为人性的坦然与自信提供随时随地的支撑。

2.2对于服装企业的意义

2.2.1服装产品识别的定义

近年来服装行业为实现品牌的提升,大力倡导产品识别的发展,服装行业所期望构建的产品识别在很大一定的程度上是依靠服装设计的形式与风格。服装产品的设计形式与风格的展现就是服装产品形成其独有的品牌识别的基础。

服装行业力图实现的产品识别即是以设计师的思想为主导,进而形成独特的形式与风格,使得服装产品拥有明确的特征,令消费者对该品牌的服装产品具有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在诸多服装产品中能够将其与其他服装品牌明显区分,肯定服装产品所拥有的独特的形式与风格,以形成对服装产品的忠诚度,从而促进服装企业的发展。

2.2.2服装产业进行产品识别的必要性

当前的服装行业品牌林立,不论是休闲、职业、运动等任何类别的服装都充斥着大批的竞争者,很多服装企业在不断的建立与消失中始终无法步上做大做强的轨道,这就是由于这些企业本身缺乏形式和风格上的特征。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时都无法留下深刻的影响,甚至在选择这个品牌的服装或选择另一个品牌的服装中都没有质的差别,这样缺乏形式、尚未形成风格的企业自然无法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更无法使顾客对该品牌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这样的现状导致当今的某些服装企业一直深陷于成本价格与市场营销的漩涡中,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使企业明确自身的形式与风格,完善服装产品识别体系。在市场竞争处于白热化的状态下,拥有强大的品牌识别系统是服装企业立足壮大的必要条件之一。

企业的生存与消费者的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始终处于忙碌和空洞的生存状态中,生活的约束与孤独使得大众都希冀在服装的外在形式和风格上能够找到可以彰显自身理想和希望的元素,这就要求服装能够充分展现大众的个性需求,而不是仅仅能够满足保暖御寒的基本着装需求。企业在这样的形势下,通过服装产品的形式与风格带动服装企业产品识别的建立,以达到符合消费者心理预期、满足市场需要和使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的 目的。

2.2.3形式与风格在服装产品识别上的运用

要为服装企业做出完整的企业识别系统,其产品的形式与风格是最为重要的前提。只有服装产品形成自身具体的形式与风格,服装企业所建立的产品识别才能在服装产品明确的形象中真正的发挥作用,而连产品的形式与风格都尚未定位或成熟的服装企业来妄谈产品识别,只会成为一纸空文,没有任何的实际作用和意义。

以国内的品牌为例,“渔”、“江南布衣”等品牌就是形式与风格对服装产品识别起到重要作用的成功实例,这两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形式与风格。“渔”以中国传统的荷花、石榴、牡丹等吉祥寓意印花布图案以及传统民间形制的服装款式为主要形式,营造出一种传统融入现代、现代接纳传统、婉约的独特风格。在这样的形式与风格的基础上,并结合该品牌的店面装潢等环节的配合,“渔”的产品识别就拥有了“中国传统”、“温婉”、“吉祥”等强烈的视觉符号,因此该品牌在消费者中深入人心,拥有大量的消费群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其忠实顾客。如此一来,“渔”的服装既保证了销售的稳定,也为品牌形象的扩展获得了有利的条件。

2.2.4形式与风格对于服装产品识别的意义

服装企业一旦依据产品的形式与风格成功的构建了产品识别,这不仅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令消费者可以从众多品牌产品中依据个人喜好的形式与风格来进行选购,也为大众的情感提供心理与物质完美结合的归宿和依靠。消费者追求个性和充实内心的心理在服装的产品上得到了清晰的认同,服装品牌所涵盖的企业文化就会使消费者对该企业的服装产品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以此提高消费者对服装产品和企业的好感度和忠诚度,使企业能够获得切实的利润。

2.3对于社会的意义

2.3.1设计师形式与风格的形成因素

设计师形式与风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设计师的经历与个性,其中大部分来自设计师通过长时间的学习、生活的积淀对文化和设计的理解,以及个人的喜好和兴趣。一名设计师的成长环境对其个性也有着很直接的影响,设计师的个性决定设计师采取何种态度来认识和理解设计,同时设计师的个性又会直接的左右设计师在进行创造时所采用的形式与风格,成为形式与风格的基础。

2.3.2设计师的情感表达和社会的呼应

设计师所惯用的形式和其表达的独特风格,都是基于自身经历与个性的基础上对社会的认识和价值观的体现,一名设计师使用的形式与风格往往是设计师本身希望表达出的对现实的写照以及对社会的反讽,或是现实环境的真实写照,服装上的设计也并不例外。在很多品牌的服装上都可以意会到一些对现实社会的反应、赞颂或是申诉,这样的形式与风格更能够引起大众的共鸣,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3.3形式与风格对社会审美的反作用

设计师对社会审美价值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作用,大众所跟随的流行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服装设计师所创造出来的。对社会审美来说,服装设计师背负了极其重大的责任。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会拥有什么样的审美风貌,当地服装设计师的提倡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日本街头长久风靡的混搭风格服装在很大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到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反传统、凌乱、无序、颠覆、灾难性的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种混搭的形式和无理性的风格在长时间的受到日本民众的欢迎后得到了长时间的流行,因而在日本形成了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风貌,极大地影响了日本服装的流行。

可见,服装设计师采取的形式、想要表达的风格和设计师所处的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服装设计的形式与风格因此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对于社会的审美可以起到权威性质的指向性作用,为大众提供了所希望看到的流行。可以这样说,服装设计师为社会提供形式与风格以供大众选择各自所钟爱的流行。在现代社会中,形象的表达已经成为一种交流的媒介。因此,对于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来说,服装设计师必须为此负起高度的责任。

2.4对人心理状态的意义

现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趋淡漠,对一些感性的追求基本停留在盲从或是麻木的层面上,人们需要从日常穿着的服装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伪装、保护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对现代人在生活中承受的孤独和压力,很多人选择了对服装的依赖来作为减轻压力的手段。然而服装本身所给人的心理带来平静远远不如服装的形式与风格给人所传达出来的讯息,人本能地会依据心情来挑选服装就是对服装形式与风格的关注的具体表现。而服装设计师必须把握好人的这一心理,使用正确的形式表达正确的风格不仅能够改善人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是为企业获得极大利润的双赢的 做法。

3结语

服装的形式与风格是在得到了当代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的基础下为服装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它对提升服装产业、为社会的审美趋势做出正确的指引和向导以及改善人生存的状态都有着高度的意义,并且这些意义也正意味着服装设计师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肩上的责任还非常重。

参考文献

[1] 黄莉. 服装设计基础[M].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3.

[2] 陈彬. 服装设计风格[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张志春. 中国服饰文化第一卷[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4] 罗德礼. 服装市场营销[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5] 华梅. 服饰心理学 [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6] 华梅. 服装美学 [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7] 苗丽,王. 服装心理学[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8] 汤祯兆. 整形日本[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篇10

关键词 蒙古传统服饰 色彩符号 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66

Mongolian Traditional Costumes Color Symbol and Costume Design

WANG Bo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48)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briefly described Mongolian costume, indicating the need to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Mongolian dress color symbols; Next, the color symbol traditional Mongolian costumes included a detailed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to explain the various symbols colors the meaning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Mongolian dress colors and symbols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 are described. Hope this can b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costume design and modern fashion design from a national development help.

Key words Mongolian traditional costumes; color symbol; costume design

0 引言

在社会经济极大发展的今天,服装设计早已超出了为人们提供日常服饰的意义,而是朝向艺术设计以及服装文化方向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服装设计从学习国外的时尚设计转向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服装设计和研究上。探索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特色并从中学习传统文化、获得艺术灵感成为当前服装设计师们的“必修课”。

1 蒙古族服装概述

1.1 蒙古族服装发展现状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其服装以长袍为主,在衣服、鞋子、帽子等服装设计上多以简便、保暖为主要设计目的。随着社会发展,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传统服装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冲突开始出现,民族服装发展越来越趋向现代化,使民族服装的特有风格减弱。

1.2 探讨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的必要性

色彩符号指的是民族服饰中的色彩所表达出来的民族文化以及情感,是符号语言的一个种类。探讨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色彩符号,一方面能够促使蒙古族本民族的服装发展保证民族性;另一方面,能够为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民族风格的发展以及民族艺术的展示提供帮助。

2 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

2.1 服装色彩的颜色偏好

蒙古族是我少数民族中医游牧发展起来的民族,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从小就对草原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耳濡目染,成群的牛羊和马匹即显示了民族的财富,也显示了民族辽阔的胸襟,而成吉思汗征战四方的历史,又使得蒙古族人血液中沉淀着无限的豪情和霸气。这些民族心理特征在民族传统服饰中得以表现,色彩偏爱正说明了这一点。白色是蒙古族传统服饰中使用最多的色彩,正表现了蒙古族服装中强烈的色彩偏好。在蒙古族人民心中,白色是纯洁、高尚的象征,如同广阔天空下的白云那样自由,又如同草原上的羊群那样温暖,一片片白色的羊群,也是部族富有的象征。白色不仅包含了这个民族美好的精神意义,也象征着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成为民族传统服饰中被应用最多的颜色,白色,成为蒙古族固有的服装特征,具有十分强烈的符号意义。

2.2 色彩的浓度

蒙古族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由于对某种事物的喜爱甚至崇拜,在可行的染色条件下,将这些事物的色彩运用到服饰当中,寄情于服饰,从而形成了蒙古族的传统服饰色彩符号。在古代。蒙古族的纺织技术和对纺织品的染色技术是有限的,大多数纺织品的成分是羊毛,由于羊毛本身质地较厚,平整度不如棉织品,对染色材料的吸收程度却相当好,因此,传统的蒙古族服装在色彩上的饱和度是非常强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色彩浓度很高。大多数传统蒙古服饰都是纯色的,很少存在渐变色或者浅色,而是使用较多的高浓度甚至偏深的颜色,如天青色、赭石、深红等颜色。除了白色之外,天青、赭石和深红等颜色不仅是取自蒙古草原的自然景观的,并且带有十分浓厚的生活色彩,羊毛纺织品和染色技术造就了蒙古传统服饰的色彩的“高浓度”特征,这也成为蒙古传统服饰的主要的色彩符号。

2.3 色彩搭配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在色彩搭配上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征。从整体上看,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色彩是比较鲜艳明亮的,这种鲜艳和明亮通过不同的互补色的搭配展(下转第179页)(上接第126页)示出来,例如,明黄色和天青色的同时出现,使服装的视觉冲击感更强;但是,蒙古族传统服饰也重视色彩协调和色彩的主次关系,很多传统服装应用了大量的鲜艳色彩镶边,而服装的主色调却比较统一,红色、绿色和金色的镶边在白色为主色调的服装中出现,使服装显得更加有韵味。这些都是蒙古传统服饰中常用的色彩符号,这种色彩符号的产生与蒙古族的民族气质有关系。蒙古族不仅是个游牧民族,而且是个诗歌民族,蒙古族的很多古老传说、故事都靠诗歌传颂,人们在进行日常交流的时候,常使用排比和比喻等长句子,语言的艺术性很高。来源于民族自身的艺术气质体现在服装设计上,造就了蒙古族传统服饰在色彩搭配上的大气但又不失细节性美感的特征。

3 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 灵活地应用色彩使现代服装设计风格特征明显

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灵活使用,将使现代服装设计的风格特征更加明显。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例子就是淘宝网上热卖的“裂帛”服饰,设计师每年夏天都会以白色为主色调设计几款女士夏装上衣,白色的底色加上上衣衣领和袖口部分的镶深蓝色滚边的设计,与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色彩符号相当吻合,因此,每年夏天,“裂帛”服饰都以“民族风”的极致显现,在淘宝网夏装热卖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设计风格极其明显的服装品牌,备受民族风爱好者们的追捧。

3.2 添加色彩配饰为现代服装设计添加复古元素

蒙古族民族服装发展到今天,民族服装设计本身的传统元素逐渐减少,现代设计的元素逐渐增多,其中一个明显特征是很多传统纹饰和图案都被现代的几何图案代替,服装的裁剪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追求民族服饰的传统性、体现少数民族的固有特征始终是民族服装设计的根本目的,因此,很多设计师采用了在偏向现代设计感的蒙古民族服装中使用传统色彩符号的方法,突出现代蒙古族民族服装的复古元素,使民族服装的特征更加明显,使人们在穿着民族服装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3.3 传统色彩与现代设计统一使现代服装设计体现时尚感

现代民族服装设计中色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原色表现为主、纯色对比为主、组合中求和谐等三种方式。以原色表现为主就是在民族服装的设计中将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两极色中的某种颜色作为主色调,重点突出服装色彩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纯色对比为主的方式则是以具有鲜明对比性或是互补性的原色配合使用,通过高纯度色彩的强烈对比烘托服装整体效果;组合中求和谐的方式则是将不同色彩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比例进行组合,使得服装色彩整体上呈现调和统一的氛围。在传统服饰的色彩表现方面做得较为成功的是五色天马,其创造性地将多种色彩表现方式融合在一起,在设计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现代服装的同时,提升了五色天马的服装的品牌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有着十分符合本民族文化特征的色彩符号,这些色彩符号不仅蕴含着蒙古族悠久的民族文化,并且具有十分浓厚的民族美学价值。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对这些传统服饰的符号语言进行分析和应用,不仅使现代服装设计的民族风格更明显、文化审美价值更强;也使得当前蒙古服装的时代感增加。对蒙古传统服饰中的色彩符号的应用,是蒙古族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发展,也是现代服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参考文献

[1] 张瑞霞.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与服装设计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1):115-117.

[2] 陈皓月.蒙古传统纹饰的发展与创新[J].内蒙古教育,2013(9):225-226.

[3] 邓玉萍.行走于时尚的边缘――论现代民族服装的设计趋向[J].艺术百家,2012(12):3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