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运动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运动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人运动方案

篇1

一、主办、承办、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县体育局

承办单位:县老年人体育协会

协办单位:各乡镇、机关各系统老年人体育协会,各赞助单位

二、举办时间和地点

首届县老运会定于年老人节前后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比赛采用分项、分期方式举行,运动会总规和单项比赛规程另行制定下发。

三、开幕式

县首届老运会将举行开幕式,拟安排健身球操、太极拳、腰鼓、广场舞、玉山大鼓、功夫扇、铜管乐等表演项目,并邀请兄弟县市老年人体育团队进行示范表演。参演单位、团队、有关事项等均由县老体协联系落实。各代表团参加开幕式时应统一着装。

四、比赛办法

(一)组团方式。本届老运会按乡镇(19个)、系统(8个)以及县退教协会分别组团,共28个代表团。

(二)项目设置。本届老运会设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两大类,个人项目为太极拳、太极剑、乒乓球、中国象棋、钓鱼,共五个大项;集体项目为老年门球、老年气排球、定点投篮,共三个大项。每个比赛项目不区分性别,集体项目男女比例由各代表团自行确定。各代表团至少应报4个项目,其中集体项目至少一个。

(三)比赛规则。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竞赛规则或者该项目通行的比赛规则,具体见各单项比赛规程说明。

五、运动员资格

(一)所有参赛运动员需男年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

(二)参赛运动员应具有本县户籍,或为本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编在职干部职工,或为工资关系在本县的离、退休干部职工。

(三)非本县籍居民必须是2009年1月1日前居住当地且领取县公安局颁发的《暂住证》方可参赛。

(四)为确保安全,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不宜参加,由各代表团审查把关。

六、成立县首届老年人运动会组委会

主任:

副主任:

委员: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及竞赛组、宣传会务组、资格审查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服务组等职能工作小组。

七、经费

篇2

年纪大的人在选择健身时首先是需要规避风险,注意安全,当然还要注意是否有效。有些老年人往往会不顾天气和个人感觉而一味坚持锻炼,将中年时候的运动方式、速度和强度保持到老年,这是不符合生理规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要适当减量、减强度。喜欢拉韧带的老年人,不能只拉韧带而不练习力量,可以在健身方式上增加腿部和上肢的肌肉训练。

喜欢球类运动的老年人也要注意,有些球类运动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心脏血管中的栓子破裂或脱落,堵住大血管,造成心肌大面积坏死,心脏停跳。所以在做球类运动时要调整心态,万不可求胜心切。如果在打球过程中感到心前区有短暂的刺痛、闷痛,休息后就好转,那就不能再打球了。

老年人的健身计划要重点考虑融合4种不同类型的锻炼:耐力、力量、平衡性和柔韧性。在预防和逆转肌肉重量流失方面,力量训练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方式。

1.多做一些能调动更多肌肉群的复合型锻炼动作,如深蹲、硬拉、箭步蹲、划船和俯卧撑。与孤立地训练一个肌肉群的腿部伸展动作相比,上述复合型锻炼动作能运用到更多的肌肉纤维。

2.逐渐增加训练分量,改变每组的训练次数或融入点花样。如把手臂弯举和箭步蹲动作结合起来做。或是向身体平衡性发起挑战,用一只脚站立时完成手臂弯举动作。

3.设定健身目标,每3个月评估一次。老年人应当经常性地改变锻炼计划,而不是几个月一直按同一套方案来锻炼,因为肌肉会习惯于做相同的动作。为增强肌肉耐力,简单的方法就是缩短每组锻炼之间的休息时间,或是增加训练次数。

4.确保达到老年人的推荐运动量。即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可以分解为每次20分钟,每周7次;每次30分钟,每周5次;或每次50分钟,每周3次;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即可,但不要受风寒。每次锻炼前后都要做拉伸运动,它们有助于保持脊柱的强壮和灵活性。

篇3

关键词:老年人;骨折;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

引言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骨折现象,它是主要是由于老年人钙质疏松而引起的,由于老年人在骨折后极少不愈合,甚至容易引发髋内翻现象。这种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其骨折治愈困难。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阶段的到来,股骨粗隆间骨折事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现代社会医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现有医学技术对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具有良好地效果。目前,医学界关于骨折手术操作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就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尚缺乏系统地整理资料。因此,本文分析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分析几种固定方案,希望可以提高医学治疗效果。

一、手术治疗方法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人骨折疾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在对老年人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在患者入院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做一个全面的检查,了解患者的体质,方便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在手术前和相关的医疗科室,以方便患者处理各种医学并发症。

(一)术前指导训练

医院护士人员在住院前需要对患者肢体进行持续皮牵引,从而减轻患肢疼痛。在术前护理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给予压疮预防气垫。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我们需要对患者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及踝背伸肌等长收缩训练。

(二)手术治疗方法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方案需要患者平卧于牵引床上进行骨折部位复合手术,通过利用C型臂X线机透视,并利用定位器插入导针,并于侧位片位于股骨颈长轴于中央,并安装带套筒的钢板,经过螺丝钉进行固定,方便患者的恢复。

(三)手术后康复训练

在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对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待手术麻醉清醒后,需要对患者下肢进行趾、踝主动运动,对股四头肌进行伸缩训练,方便患者的康复。开始练习在床边坐,小腿下垂,并且坐在床上主动屈伸膝关节,逐渐增加运动幅度,行患肢外展、坐起、躺下等主动练习。在经过几个月的康复修养之后,可以开始一些负重练习,从而增加肌肉的力量,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

二、手术支架固定方式

(一)动力髋螺钉

在骨折手术过程中,动力髋螺钉固定方式是以一根粗大的宽螺纹螺钉、钢板径行链接,从而获得动力加压作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注重螺钉与钢板的连接,而不应当刻意减少手术创伤,避免螺钉的松动。由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其固定于股骨外侧骨皮质,从而减少患者出现一定长度的肢体短缩。

(二)锁定加压钢板

在骨折手术中,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措施。但是,在手术过程中,锁定加压钢板与螺钉的稳定性不高,导致锁定加压钢板不能保证接骨板的稳定性,降低骨膜受损,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对骨血运的影响。锁定加压钢板对接骨板无需进行精确折弯,从而单方面的对骨骼进行固定。对于钢板的固定需要考虑螺钉的策划移动,从而降低骨质疏松患者螺钉脱落的可能性。同时,由于老年人的骨骼特点,通过锁定钢板技术对于骨折恢复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在锁定钢板设计穿孔,从而方便患者骨折部位的符合,提高手术活动的成功率。

(三)骨髓内Gamma钉

骨髓内安装Gamma钉是进行手术活动的重要策略。在手术活动过程中,将Gamma钉固定于骨骼中心髓腔内,从而形成轴心固定轴。Gamma钉固定可以让股骨内外均承受较大的承载力,而且股骨近端内侧皮质的应力没有变化,可以大大降低Gamma钉断裂的概率。Gamma钉手术治疗方案可以大大减小手术切口损伤,为手术治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效果。Gamma钉手术是一种微创式的骨骼手术方式,它可以减低不损伤骨外侧肌群,从而建立侧皮的连续性。

Gamma钉在治疗非粉碎性粗隆间骨折手术时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它有助于骨折部位实现复位,从而减少手术的创伤。在手术过程中,Gamma钉既可以实现骨折部位的复合,减少伤口。目前,国内学者在使用Gamma钉技术进行医疗活动已经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对医学工作开展治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效果。

(四)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近端内钉是对Gamma钉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它具有力臂短、弯矩小、滑动加压的优点。通过利用股骨吉内端髓内钉技术,可以大幅度增加防螺旋钉技术,可以使股骨颈内双钉承载,加强了骨折端的防旋及抗压能力。利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技术,可以避免骨干骨折,同时,利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技术可以避免矮小患者的股骨颈较窄的问题,避免钢板固定技术与Gamma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高资料效果。

(五)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从而确保填压骨质、减少骨量的丢失。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技术应用螺旋刀片可以提高螺钉固定系统抗剪切力,同时,它能够明显提高刀片周围骨质的密度及把持力,防止骨骼出现旋转和塌陷。利用螺旋刀片进行医疗活动,可以正确处理股骨头的下半部分,同时,螺旋刀片只能在解锁状态下敲入,防止骨折块的分离。

结语:在医疗过程中,对于老年人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可以尽量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活动的成功率。笔者希望通过对我国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开展研究,从而提高我国医学手术水平,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提供医学保证。

参考文献:

[1] 胡自强.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架与 DHS 内固定疗效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6):992.

[2] 陈峰,陈泽雁,孙云伟,等.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运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2) :105.

[3] 夏数数,邹季.单边三连杆组件型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5):43-44.

篇4

    1病例

    本中心老年患者大多数因患阿尔兹海默病,生活不能自理入住社区中心的护理院。许多患者沉默寡言,经常坐在室内玩弄手帕或躺在床上睡觉,其语言能力明显下降。近几年病情加重,出现尿失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开始使用尿布。值班护士夜间常规查房两次,期间检查这些患者的尿布是否需要更换。近几月来,护士发现大多数患者白天精神不振,眼睛低垂,夜间很难入睡,且经常醒着。

    2提出护理问题

    ①如何对社区中心老年患者的睡眠情况做精确评估?②护士应采取哪些促进睡眠的干预措施?③可运用哪些睡眠管理措施促进社区中心老年患者的睡眠?

    3证据

    检索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以及CNKI原始文件数据库。检索的范围包括护理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系统评价(SR)、随机对照效应(RCT)。检索的内容为老年患者提供一项以规律锻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改善睡眠环境和调整夜间护理活动为干预措施。

    3.1检索的结果阅读全文后选出SR2篇,RCT3篇。

    4相关证据

    睡眠障碍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睡眠障碍的患有率为40%,而住院老年人的比例更高。

    5检索结果

    5.1如何对社区中心老年患者的睡眠情况做精确评估?

    5.1.1多导睡眠图多导睡眠图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评估睡眠的最有效方法。它可以同步描记被检查者的脑电图、眼球运动、肢体运动、心电图等多项参数,了解被检查者的睡眠时间、睡眠结构和睡眠进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尽管多导睡眠图是评估睡眠的金标准,但其并不适用于老年人,尤其痴呆者。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脑电波变慢,这将干扰睡眠质量的分析。

    5.1.2肢体活动电图肢体活动电图是一种通过测定睡眠期的肢体运动情况,评估患者睡眠一觉醒周期的检查方法。检查时,检查者将仪器佩戴于被检查者的左手腕(若为左撇子,则佩戴于右手腕),开启仪器后,仪器将每隔1~5s自动描记1次肢体活动。有研究显示,肢体活动电图与脑电图的一致性达89%~95%.有些肢体活动电图仪还可同步测定环境中的噪音和灯光强度。肢体活动电图评估睡眠的优点在于不受老年人本身脑电波改变的影响,且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检测。但在检测过程中,护士需要经常核实被检查者是否佩戴着仪器,尤其对于认知障碍的老年人。

    5.1.3行为观察专家认为每1~2h观察1次的观察频度难以保证评估的准确性。有研究显示,行为观察应每隔2~30min进行1次。行为观察也可使用一些现有的评估工具,如睡眠形态评估工具(TheSleepPatternsAssessmentTool,SPAT)。该工具要求医护人员每小时观察1次受试者的睡眠情况并予以记录。Alessi等提出通过评估受试者的白天瞌睡水平,评价其夜间的睡眠情况。尽管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效度,但其非针对社区中心老年患者的睡眠评估所设计。

    5.1.4自评工具常用的自评工具有:主观睡眠评价工具(SubjectiveEvaluationofSleepTool,SEST)和Pittsburgh睡眠质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SEST内容包括睡眠质量、夜间醒转次数、睡眠紊乱原因、白天的警觉性和午睡情况等9个问题,常与SPAT同时使用。PSQI内容涉及入睡时间、睡眠时段、睡眠效率、睡眠紊乱、镇静剂的使用和白天的状态。该两表均未进行效度检测。自我评价法具有方便、经济等特点,但因其较主观,易发生信息偏移,尤其对于认知障碍者的评估。

    5.2护士应采取哪些促进睡眠的干预措施?

    5.2.1减少噪音和灯光?住院环境中的光线、噪音是影响老年人睡眠的主要因素。有调查发现:社区中心病室内的夜间噪音常超过60分贝,尤其在19:00~24:00时间段。噪音的主要来源为仪器、门的开关、工作人员的谈话以及患者发出的各种声音,噪音刺激导致老年人醒转的比率为43%.病室内的较强光主要来源于护士查房或医护操作时的照明。若同时存在噪音和较强光,老年人的醒转率可高达75%.有研究显示:减少夜间灯光和噪音刺激可有效地促进老年人的睡眠。减少夜间灯光刺激的措施有:①护士夜间查房使用手电筒照明;②建议患者夜问活动时使用手电筒或墙角灯,尽量避免使用顶灯。减少夜间噪音的措施包括:①关上病室房门;②降低报警器和电话的音量;③降低电视机的音量,建议患者使用耳机;④要求医护人员降低脚步声;⑤建议患者降低夜间活动的声音。

    5.2.2夜间护理个体化社区中心的老年患者常因夜间常规护理的频繁干扰,导致睡眠时醒转次数增加,醒转时间延长,生物钟节奏紊乱而发生睡眠障碍。

    Schnelle等对尿失禁的老年人调查发现:尿失禁本身并不影响睡眠的质量和时间,老年人夜间85%的醒转为护理工作干扰所致,其中87%醒转后的再次入睡时间超过2s.在进一步研究中,Schnelle证实了夜间个体化护理对促进尿失禁老年人睡眠的有效性。其个体化护理的方法为:首先对患者的压疮危险度和睡眠情况加以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夜间护理干预频度和干预时间。在实施过程中,还应不断地再次评估,并主动与患者交流,以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其睡眠质量。

    5.2.3运动加强锻炼可有效促进社区中心老年患者的睡眠,Alessi对65例护理院老年人进行的一项RCT研究发现:运动对改善睡眠无显着作用。

    该研究采用肢体活动图评估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时间。其锻炼方案为:每2小时1次的功能锻炼如坐一起运动,1天最多4次,每周5天;或每天不超过30min的RWW锻炼(RowWalkWhee1),每周3天。干预时间为9周。锻炼强度的不足可能是导致该研究得出锻炼无助于睡眠这一研究结论的关键所在。另一项研究则发现锻炼可有效改善护理院痴呆老人的睡眠。其锻炼方案为每天下午行走加上身运动40min,干预4周。但该研究样本量少,且以行为观察作为睡眠质量的评估方法,效度较低。

    5.2.4调整日常活动老年人的睡眠与白天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白天打盹可能会影响其夜间的睡眠质量。因此,增加娱乐活动,提高老年人白天的觉醒程度,减少打盹时间,有助于改善夜间睡眠。一项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显示:增加护理院老年人的白天娱乐活动可明显减少老年人白天打盹,延长夜间的睡眠时间。而娱乐活动的类型应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及其身体功能状态的选择,该研究中所涉及的娱乐活动包括音乐、棋类、手工艺和球类活动。

    5.2.5刺激控制疗法刺激控制疗法的目的在于建立床与睡眠之间条件反射,从而改善睡眠。其具体方法为:①仅在想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②不在床上看书报、看电视、吃东西、思考问题;③若无法静心人睡,先起来干别的事,当想睡的时候,再回到床上;④建立规律的睡眠时刻表。研究显示,行为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失眠症者的睡眠质量。

    5.2.6光照疗法人体的生理节奏(又称昼夜节律)受下丘脑的视交叉上神经核控制。正常光照周期通过视交叉上神经核的昼夜起搏点,作用于昼夜节律系统,进而调节行为及生理功能的节律变化。护理院的老年人常存在昼夜节律的紊乱,其原因有两方面:①身体老化导致视交叉上神经核功能减退,尤其痴呆患者。②老年人白天大多数时间呆在室内,很少出门接受日光照射。一般来说,老年人白天接受的光照越多,其昼夜节律和睡眠一觉醒周期越趋于正常。

    光照疗法对睡眠的作用机制在于调节下丘脑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节律。光照疗法不仅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还可改变褪黑素分泌节律的时相。一些研究显示:光照疗法可调整老年患者的睡眠一觉醒周期,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和夜间醒转的次数,提高夜间的睡眠质量和效率。光照疗法的光源有强光和弱光两类,但以强光多用。常用的强光强度为2500~8000Lux,弱光强度为5~50Lux.光照设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床头灯、台灯、落地灯和顶灯。治疗时间多为早上9:00~11:00或晚上17:30~19:30,照光持续时间一般为1~2h.5.2.7香熏疗法某些香熏精油如薰衣草油、甘菊油等具有镇静安神作用,对促进老年人的睡眠有一定的作用。相关的研究也显示:香熏疗法可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减少镇静催眠药的使用量。

    5.2.8药物治疗①褪黑素:褪黑素为松果腺所分泌,主要功能是通过转换光周期信号,调节机体的昼夜节律与季节周期,使之与日照长短同步。在褪黑素的众多调节作用中,其对睡眠的调节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许多专家认为老年人的生理节奏改变和睡眠障碍是由松果腺分泌褪黑素的节律变化所致。一项以多导睡眠图为睡眠评估工具的RCT研究显示:服用褪黑素可促使老年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时间延长、醒转时间及醒转次数减少、睡眠效率提高。但涉及社区中心老年人的研究不多,而且研究结果也不一致。②镇静催眠药:传统的苯二氮卓类短期服用效果明显,但长期服用可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白天困乏、共济失调、认知功能受损和药物依赖等。Poyares等研究发现,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反而会导致睡眠状况的恶化,且持续15d逐渐减量停药也并不能阻止一些睡眠参数的急剧下降。但唑吡坦、扎莱普隆等新药不良反应小,效果较好。尽管有25%~53%的社区中心老年人使用镇静催眠药,有关药物效果的调查研究却不多,仅有的一些调查结果也不完全支持镇静催眠药可改善社区中心老年人睡眠的论点。③中草药治疗:缬草根具有镇静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结构,增加深睡眠时间。有一项研究证实:服用缬草根可有效增加老年患者夜间睡眠的总时间和慢波睡眠时间。但该药起效慢,通常需连续服用2~3周才见效。

篇5

关键词:太极拳;益生菌;血脂

中图分类号:G80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1—0062—05

Abstract: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intestinal probiotics and blood lipid of obese old people who practice Taijiquan for one year, the intestinal probiotics, including bacillus acidophilus,actobacillus casei and bacillus bifidus and the blood lipids,including TG,TC,LDL—C and HDL—C are periodically measur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compared with 3—month group, the quantity of bacillus acidophilus,actobacillus casei and bacillus bifidu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HDL—C increase significantly in the groups of 6—month, 9—month and 12—month; the concentration of TG,TC and LDL—C also decrease obviously。 There is an obvious connection between these data and practice time: the longer one practices Taijiquan,the more obviously the intestinal probiotics and blood lipid will be improved。 The intestinal probiotics can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olesterol and improve the metabolism of blood lipid。It indicates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intestinal probiotics’ quantity is one of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s,with which Taijiquan can improve blood lipid metabolism of obese old people。

Key words:Taijiquan; probiotics; blood lipid

益生菌是指改变肠道菌群平衡而对宿主显示保健效果的活微生物,常见的益生菌有肠嗜酸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1]。近年来,益生菌对健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益生菌与肥胖发生的关系及益生菌在治疗和预防肥胖中的作用和机制成为研究热点。许多研究表明[2—3],益生菌具有较好的减重、降血脂作用,此外还有其他的多重保健功效,如营养、改善胃肠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等。

研究证实[4—5],太极拳作为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对肥胖老年人的健身作用非常明显:改善血脂、脂蛋白代谢,增强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但是这些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太极拳对肥胖老年人健身效果的研究上,有关其健身机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肥胖老年人进行肠道益生菌中的肠嗜酸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以及血脂和脂蛋白测试,分析太极拳对肥胖老年人肠道益生菌、血脂和脂蛋白的影响,探讨肥胖老年人肠道益生菌变化与血脂变化的相关性,以寻求太极拳练习改善肥胖老年人血脂代谢的生物学机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55名肥胖老年人,其中男33人,年龄55~61岁;女22人,年龄50~60岁,均为近期无运动习惯的太极拳运动初学者。经临床医学检查和慢性病史询问等,研究对象均无器质性心肺疾患,无酗酒和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近期(3个月内)未使用激素类药物,实验前均告知了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实验。

1。2研究方法

1。2。1训练计划

运动项目:以学练国际推广套路24式太极拳为项目内容;运动强度:采用心率遥测仪对运动强度进行监控。每月调整一次强度,通过改变练习时重心高度、练习间歇时间调节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频率:每次持续练习1小时,每天1次,每周练习5天,共12个月。本研究中太极拳练习者的锻炼时间为早晨 07:00~08:00,整个实验期间要求受试者不学练任何其他健身项目和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项目,饮食习惯不改变。

篇6

关键词: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养老地产是老龄化时代带来的独特商机,它是结合养老这一社会主体和地产商业概念所形成的,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与普通住宅有很大的区别,它的规划设计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而设计,比如居住建筑、居住的环境、交通设施、地理位置和配套的设施完善程度等等,都需要精心规划设计。

一、养老地产规划遵循的七个因素。

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七个方面因素。一是地域性因素。首先要考虑开发区域经济情况,其次考虑房地产开发项目周边的市场情况,还要考虑养老地产项目区位情况,例如: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交通情况、地理位置、功能区域、发展规划等等;二是市场性因素。房地产项目规划要适应市场的需求,符合市场需要,养老地产开发要比较和选择多种方案,要了解、适应、创造市场;三是多样性因素。养老地产规划要符合多样性因素,老年人需求是多样化的,组合机构也是多样化的,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多种方案进行权衡比较,扬长避短,选择最科学、最合理、最具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四是系统性因素。养老地产规划要设计具有系统性,每个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要系统性调剂,各个硬件之间的建设合理搭配,满足软件服务的开发和使用;五是前瞻性因素。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要具有创意性和超前性,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周期一般为两至三年,基本为一次性消费,而养老地产具有长期经营和不断更新的特性,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具有超前和预见性眼光,保证设计几十年不淘汰;六是创新性因素。房地产项目要追求新意,独特性,不仅在主体和概念上创新,还要在方法和手段上创新,才能使项目有个性,产品有特点,养老地产有卖点;七是可操作性因素。地产规划要易于操作,容易实施,需要在实际市场环境中有可操作条件。

由此可见,在养老地产规划过程中,我们只有掌握上述规划设计原则,并充分考虑养老地产规划的必要性,才能根据养老地产规划设计需要,制定具体的养老地产规划方案,保证养老地产的规划设计质量满足实际需要,为养老地产规划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养老地产规划能够在实效性和实用性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养老地产的整体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二、养老房地产规划设计三大要点分析

(一)规划选址要求要点分析

养老房产选址过程中,要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选择景观资源环境较好的,周边环境较为安静的,气候宜人的区域。由于养老服务需求的不同,收养老人的条件也有所差异,对选址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养老社区按品质可划分为普通养老社区和高端养老社区,按区位和服务类型也可划分为社区型养老社区和度假型养老社区。

1.普通型或社区型养老社区规划选址一般在城市边缘和近郊为宜,主要是部分服务需要依托城市来提供。其选址一是考虑城市交通便利,选择地点交通尽量要四通八达、出行便利,方便老人出行和亲友探望;二是选择尽量与医院较近。主要在老年人突发疾病时,最短时间内送到医院,防止贻误病情。

在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过程中,地址选择至关重要。考虑到养老地产规划的重要性,在地址选择中既要突出便利性,同时也要突出地址的合理性,最后还要考虑地址要与医疗功能区相对较近,便于老年人随时就医。所以,养老地产规划设计的地址选择至关重要,只有在地址选择中下功夫,才能保证养老地产规划设计取得实效,达到提高养老地产便利性的目的。

2.高端型或度假型养老社区规划选址一般在旅游度假区内或风景名胜区周边,具有宜人的气候条件,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依托旅游、养生等特色资源开发建设。诸如针对东北地区避寒需求,沿海南海岸线发展形成的养老区域,涵盖三亚、文昌、海口等。也有依托温泉、道教文化等特色养生资源发展形成度假型养老项目,如山东沿海城市、广西巴马等。此类型养老社区以高品质服务为保障,配套全面。比如有自己的医院诊室,自己的私立学校,有自己的老年大学等。选址在保证交通较为方便的基础上,一般距离城市较远,有利于大规模开发打造。

由此可见,在养老地产地址选择中,除了要考虑便利性等因素之外,还要与区域规划结合在一起,只有认识到养老地产地址选择的重要性,并根据养老地产实际合理选择优势地段,突出养老地产的整体性和服务性,才能保证养老地产的地址选择满足合理性要求,进而达到提升养老地产规划设计实效性的目的,提高养老地产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区内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1.区院内环境设计景观要点分析。一是景房合理搭配。在养老社区要注意环境景观的设计,把最好的地段留给最好的房子,好景配好房,合理规划,让好的地段加上好的房子产生1+1大于2的提升效应;二是要保证绿地率。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对环境比较敏感,对环境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老年地产规划绿地率不能低于40%;三是进行高供氧绿植被。采用富氧植被组合法,考虑阔叶林与水体合理布置,增加单位供氧量。

以上三种因素,是养老地产规划设计中所必须考虑的,只有立足养老地产的基本功能目标,并结合养老地产规划设计的实际目的,在景观搭配、绿地容积率和供氧植被等方面出发,才能保证养老地产规划设计在实效性上满足要求,提高养老地产规划设计的整体质量。由此可见,在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过程中,在具体设计方案中注重景观要求,是提高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2.区院内道路设计要点分析。合理设计规划交通,有利于老年人出行、活动方便,提供安全保障。一是人车分流。养老地产规划在道路交通上要人行道和车行道有明显的分界,在设计上通常将车行设置在居民区,人行系统设置在内部。主要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又对机动车的依赖而设计;二是设置专门的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区域。主要禁止车乱停、乱放,保证急救车道畅通;三是设计好行车标识。主要让外来车辆注意交通事项,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四是打造慢生活步行区域。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特征,更适宜舒缓的康体有氧运动,设计专门的运动区和休闲区,方便老年人参加室外活动和室外娱乐项目。

由此可见,对于区院内道路设计,既要从便于老年人通行的角度出发,还要从安全角度出发,确保区院内道路设计在整体质量上满足使用要求,最终达到提升区院道路设计水平的目的,使区院道路设计能够在整体性和实效性上有所提高。因此,区院道路设计,要突出便利性和安全性,要在便利性和安全性指标上有所提高。

3.建筑规划尺度设计要点分析。合理设计建筑的高度和密度。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决定着社区综合环境品质,养老院的建设适宜低建筑高度和低建筑密度,这样容纳人数较少,绿地和空间较多,生活氛围相对舒适和休闲。

对于老年人来讲,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是影响居住舒适度的重要指标。在养老地产规划和建设中,应尽量避免高层建筑和建筑密度过大问题,而应选择多层建筑,并保证小区建筑密度处于较低水平,为老年人营造松散的居住环境,避免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给老年人带来明显的压抑感。所以,养老地产规划设计应做好高度和密度的控制。

(三)服务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1.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要点。一是建立无障碍道路。要建立盲道、轮椅专用道、轮椅入户坡道,长坡升降梯等配套设施,方便无自理能力老人出行和医疗救治需要;二是设立健康体检中心。很多老年人不仅仅满足于良好的急救护理服务,更希望在居住期间得到科学的治疗和养生指导,设立医疗体检康复中心,对老年人进行常规检查和用药指导,健康养生起到关键的作用;三是设置急救呼叫系统。老年人容易突发疾病,在房屋建设设计中,要按照呼叫器或报警器,在高端社区,老年人应佩带急救呼叫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老年人可以按报警器呼叫急救中心寻求帮助。

在养老地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既要突出功能性,即在小区内建立必要的无障碍设施,还要在便利性和应急性上入手,做到功能合理,设计合理和使用合理等,使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能够在整体实效性上有所突破,确保养老地产的整体规划设计取得实效,为养老地产规划提供有力支持,实现养老地产功能的全面性和完善性。

2.生活卫生服务设计要点。房屋设计要保证日照通风卫生要求,根据规定,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标准。让老年人在房屋内每日可以晒太阳,保证人体生理机能需求,尤其是部分老年人行动不便,常年卧床,对阳光有更多的渴望,房屋规划上,尽量争取南向住宅,减少东西布置。

很多老年人不仅仅满足于良好的急救护理服务,还希望在享受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同时,在居住期间得到科学的治疗及养生指导,有病治病,无病养生,保证自己的身体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

结语

总之,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要全方位考虑,全程策划,在规划阶段就要考虑合理的建筑与设备方案,又要考虑到周到的运营管理方案,养老地产规划,既要全程规划硬件的建筑设计,又要考虑软件的服务两个大方面,缺一不可,需要开发商在设计和建筑中加以重视。老年地产需要满足一般居住区的规划要求,又因为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的特殊性,对其规划提出了有更高的要求。除了本文探讨的规划设计方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规划细节需要考虑,比如人文活动的引入,景观设计结合心理学等等,只有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充分地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才能做出适合老年人,被老年人所接受、喜爱的老年社区。

参考文献:

[1]史亮,房地产规划设计六要素[J].重庆工业高等专项学院学报,2005(01)

篇7

关键词:核心力量; 平衡能力

中图分类号:G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58-002

一、前言

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平衡能力降低是由于肌力的下降,应变能力下降,并导致步态的改变,进而加大了跌倒的风险[1-2]。老年人平衡能力变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在因素包括肌力变化、关节柔韧性降低、视觉减弱、前庭功能下降、震动觉减退等[3]。通过查阅发现实验证明:良好的核心稳定性对于改善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提高老年人的运动能力,减少运动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体能训练中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来改善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实验以年龄在60-69岁的八名男性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要求足踝关节活动正常,行走无明显的功能障碍(如偏瘫、下肢严重疾患、足底胼底、足底溃疡等)。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测试前受试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填写健康情况表。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在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方论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数据库收集和整理内、外有关核心稳定性训练以及平衡能力的相关文献,有关的资料,包括专著、期刊、学位论文等本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理论支持。

2.2实验法

2.2.1测试指标:腹肌力量、背肌力量、闭眼单脚站立时间。

2.2.2测试仪器。测定机能付自力运动训练装置(日本)GT-350,秒表。

2.2.3测试方法:腰腹部肌力测试:采用测定机能付自力运动训练装置(日本)GT-350进行腰腹部肌力测试,各测三次取平均值。

静态平衡能力测试:采用闭眼单脚站立测定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左右各测三次,取平均值。

2.2.4训练方案:每周一、三、五下午进行训练,每次30分钟核心力量训练。

2.3数理统计法:实验结束后,运用SPSS18.0数据软件包,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重测样本T检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Means±SD)表示作为评判整个训练方法有效性与否的标准。P

三、研究结果

1.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于老年人腰背部肌肉力量差异

通过为期八个星期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实验组老年人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比实验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见表一。

表一 老年人腰背部肌肉力量的差异(x±s)

2.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于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差异

通过为期八个星期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实验组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比实验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见表二。

表二 老年人腰背部肌肉力量的差异(x±s)

四、讨论分析

1.核心力量训练对于老年人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影响

从解剖学角度看,人体的“核心”部位是指脊柱、髋关节和骨盆形成的一个整体,是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包含的肌肉组织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的所有肌肉群以及这些部位深层的小肌肉群,具体由腹直肌、腹横机、腹斜肌、背肌、下背肌、竖脊肌、腹盆底肌以及髋关节周围的肌肉群,是人体运动的核心肌群。它们正好处于上下腹的结合部位,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4]。核心力量是指附着在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在神经支配下收缩所产生的力量,是一种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进行上下肢力量传递为主的力量能力。在人体运动中,也可以主动发力,是人体运动的一个主要的“发力源”。

躯干两侧的肌群多属于小肌肉群,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对于改善腰腹的这些小肌肉群的力量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因此对于腰腹部力量的作用比较明显。目前核心区力量训练针对各个项目运动员的比较多,即核心力量训练多围绕竞技体育,面向全民健身的较少,因此如何针对性的提高老年人的核心区力量,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

2.核心力量训练对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下肢肌肉发生退行性变,肌肉的体积,力量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老年人的协调性,平衡能力都随之下降。这可能是导致老年人闭目单足站立时间减少的原因之一。闭眼单足站立的维持还和肌力有关系,肌力较好的受试者他们的闭目单足站立时间也相应的延长。国外有相关研究,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组织中的蛋白,水分逐渐流失,肌力也跟着开始下降。Schroll Bjornsbo K.指出肌力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退化。Onder G.等[7]对65岁老年人的肌力变化进行为期三年的分析,发现三年前与三年后的数据进行比较,老年女性下肢肌力退化16%-27%。人在30岁以后,各项生理功能每年平均以1%的速率退化,而且肌耐力的退化形式和肌力同步进行。所以,经过18周的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静态平衡能力提高了,首先是提高了受试者的前庭功能,也可能同时提高了老年人的肌力。

五、结论

1.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提高老年人腰腹部肌肉力量。

2.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提高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

参考文献:

[1]National Safety Council. National safety council accidental facts. Chicago:National Safety Council, 1988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检出反流性食管炎92例,其中男56例,女36例, RE患者均经内镜检查确诊,诊断方法根据1999年《全国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的内镜诊断标准[1]。年龄19~59岁,平均(44.2±12.4)岁。

1.2 病变程度分级标准 根据1999年《全国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的分级标准:轻度(Ⅰ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中度(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重度(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

1.4 方法

1.4.1 抗酸剂 包括单一的或复方的碱性药物,可任选一种或几种联合使用,8~12周为1个疗程。①氢氧化铝凝胶剂:4~6 ml/次,3次/d,饭前1 h和睡前服用,病情严重时剂量可加倍;②氢氧化铝片剂:0.6~0.9 g/次,3次/d,饭前服用。③复方氢氧化铝:2~4片/次,3~4次/d,饭前30 min或胃痛发作时嚼啐后服用;④胶体次枸橼酸钠:1包/次,3~4次/d,化水冲服,饭前30 min和睡前服用。共用药4~8周,一般用药不要超过8周。开始下一个疗程前的2个月内不要服用任何铋剂。

1.4.2 抑酸剂 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但治愈后一旦停药,症状可复发。因此长疗程维持治疗十分必要。维持治疗的用药剂量一般采用治疗量的半量,维持时间愈长,复发率愈低。①西咪替丁:成人0.2 g/次,3次/d,吃饭时或饭后服用,临睡前再服0.4 g,6~12周为1个疗程。儿童服用20~40 mg/(d•kg),分次服用;也可于每日睡前顿服800 mg;②法莫替丁:20 mg/次,2次/d,饭后或睡前服用。8~12周为1个疗程;③奥美拉唑:每日用药20 mg,1次/d;④雷尼替丁:每次口服0.15 g,早晚各服1次,连服8~12周为1个疗程。

1.4.3 胃动力药物 ①多潘立酮(吗丁啉):10~20 mg/次,3次/d,饭前服用;②甲氧氯普铵(胃复安):5~10 mg/次,2~3次/d,饭前服用。肌肉注射10~20 mg/次,一般用药量不宜超过0.5 mg/(d•kg);③西沙必利(普瑞博思):5~10 mg/次,3次/d,饭前30 min服用。

1.4.4 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1 g/次,4次/d,餐后2~3 h服用,需嚼碎吞服。

2 疗效评定与结果

2.1 疗效评定 治愈:症状消失,X线和(或)内镜检查黏膜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X线和(或)内镜检查病变有改善;无效:症状未改善,X线和(或)内镜检查病变无变化或加重。

2.2 结果 治愈60例;好转29例;无效3例。

3 讨论

RE是十分常见的消化动力性疾病,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2.97%~5%。RE的发病基础是胃食管反流,尤其是胃酸与胃蛋白酶作用于食管上皮造成损害。正常人抗反流防御机制主要包括:①食管下段括约肌(LES) 及膈食管膜的抗反流屏障,该屏障可限制反流频率,减少食管暴露于酸的时间;②腔内清除机制,主要是通过重力,食管蠕动,唾液及食管黏膜下腺体分泌等清除食管腔内反流物;③组织的抵抗力,包括上皮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及组织血液供应等。老年人LES 张力较差,贲门较松弛,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黏膜组织抵抗力下降,唾液分泌功能下降,致使抗反流屏障及酸清除能力均有减弱。故老年人抗反流防御机制的减弱是老年人群RE患病率高的主要原因。另外,老年人RE伴发食管裂孔疝者明显高于非老年者,因此,食管裂孔疝也是老年人RE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可能是LES 张力低下及出现频繁的短暂性LES自发性松弛(TLESR)所致。

RE的症状包括:反复的烧心、反酸、胸痛、上腹饱胀等。但老年人群中这些症状表现的并不十分典型,老年组胸痛和上腹饱胀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而反酸较少。这是由于在病因上,老年人以胃液反流至食管潴留为主;非老年人多以胃酸过多为主要病因,即攻击因子增强导致发病。另外,老年RE患者食管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明显重于非老年人,且这种运动障碍难以纠正,使得老年人RE的病变程度更重。

男性RE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等)有关。吸烟可使LES张力过低,食管反流频数增加,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下段,如果不及时清除,易导致RE;吸烟也能造成食管与胃之间屏障的破坏,出现反酸、嗳气、烧心等症状;另外,吸烟还能使幽门括约肌功能失常,而导致十二指肠胃反流,增加了胃内胆酸与溶血卵磷脂浓度,当其反流到食管时,又干扰了食管炎性反应的愈合。饮酒可以直接损伤食管黏膜,同时也降低LES的压力,延长食管的清除时间。

篇9

“伤筋动骨一百天”有科学依据

文/岳金凤 雷雯

受访专家:廉永云 哈医大四院骨科主任医师

生活中,总有些损伤让我们避之不及,而骨折就是比较严重的损伤之一。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面对骨折呢?

运动骨折:两种骨折较常见

廉主任介绍,运动摔倒容易引发两种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的大概位置是桡骨远端关节面以上2-3厘米以内。股骨颈骨折是指由于骨质疏松、老年人髋周肌肉群退变或遭受严重外伤等所致的股骨颈断裂。

骨折发生后:辨证施治很重要

发生骨折后该如何治疗呢?廉主任介绍,骨折的治疗分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手术治疗就是通过手术使骨骼从移位的角度复位到正常角度,而保守治疗是通过打石膏等外力方式进行复位。当骨折移位明显,损伤严重时,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而骨折后比较稳定,不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时,可以选择功能性复位,保守治疗。具体情况还要经过拍片子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伤筋动骨一百天”:很有科学依据

生活中总会听到很多人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到底骨头损伤的休息周期是多久呢?对于这个问题,廉主任说,这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在临床上,骨折的愈合时间为8-12周,也就是2-3个月,老年人可能比年轻人要更久一点。所以,老年人骨折后更要注意休息和养护。

锻炼不当:老年人易骨折

廉主任介绍,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爱好锻炼,风雨无阻,目的是为了强健体魄、放松身心。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值得提倡。但是,有些老人并不适合高强度的锻炼,相对年轻人来讲,老年人是骨折的高发人群,平时生活中更应多加注意。

廉主任建议,老年人应适当减小锻炼强度,量力而行,避免有冲击力的运动,如跑步、登山、爬楼、跳绳等。可多走路,多散步,多进行有氧运动。另外,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应当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补钙、多晒太阳。

心衰患者试试耐力运动

文/闫安忆

心衰患者常因出现气急或乏力等症状导致活动受限,然而近期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一项美国新研究指出稳定代偿性、射血分数保留性的老年心衰患者,进行耐力训练后其动静脉氧含量的差值达到峰值,耐力训练是动脉氧摄取改善的主要原因。

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水祥介绍,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适当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如散步,打台球、乒乓球、门球等。运动时间以20-45分钟为宜,每周3-5次,持续8-12周,病情较重的患者可由家人搀扶在家中缓慢行走。

但是耐力运动要结合自身情况灵活掌握,量力而行。患者不要进行过度和剧烈的运动。

最好是结合整体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制订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康复治疗方案并加以坚持。

叩膝运动消除紧张焦躁

文/傅志刚

篇10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护理

1发病原因

股骨颈骨折比较常见,多发生于老年人。因老年人股骨颈骨质萎缩、疏松,轻度间接外

力即可导致骨折。如果跌倒时大粗隆部先着地,暴力直接作用在大粗隆部,也可造成股骨颈骨折。因此对于老年人跌倒后,主诉髋部疼痛的都应考虑有股骨颈骨折的可能性。偶尔也可见到年轻人或儿童发生股骨颈骨折,但多需要比较严重的暴力。股骨颈骨折可能发生在股骨骨下、颈中部或基底部。

2护理措施

2.1对患者身体状况的综合评估

老年人身体状况差异大,有的患者身体较好,有的身体很差,有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老年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

2.2做好心理护理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要针对患者的不同表现做好心理护理,骨折后患者因疼痛,生活不能自理,担心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人世,又怕拖累家人,此时患者心里非常痛苦,应耐心地安慰患者,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现在完全康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事例,来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老年人的子女们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2.3牵引的护理

经常巡视病房,检查牵引装置,避免扭转,使患者保持正确的牵引。牵引重量因人而异,一般为体重的1/7,并适时调整牵引重量,避免牵引力过大使骨折端发生分离错位,引起血管痉挛收缩,造成慢性血循环障碍,同时防止过小牵引力达不到复位固定的目的,而使骨折畸形愈合。牵引过程中注意保持牵引锤悬空,且牵引绳应被牵引的肢体长轴成一直线。75%酒精冲洗针眼,2次/日,10―20ml/次,由浅入深使之渗入骨钉处。牵引钢针的两端插上有盖无菌小瓶,针孔处用无菌纱布保持清洁干净,并注意观察针眼周围有无红肿、疼痛,以防感染,同时观察下肢及足跟部皮肤有无受压及异常情况,且针孔处的痂皮不可移动或变曲。骨折牵引后患者往往自诉疼痛,应及时检查骨针螺丝的松紧度、垂直度及方向是否正确,不可盲目使用镇痛剂。

2.4便秘护理

便秘的防治:患者骨折后卧床,排便习惯发生了改变,加上患者病后食欲减退,饮食量减少,很容易造成便秘,排便困难,此时应嘱患者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易消化的食物。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2.5褥疮的预防

患者股骨颈骨折后因手术治疗等创伤后身体衰弱不能自主活动,患者很容易发生褥疮,应加强护理,仔细观察身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减少骨突处的受压,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对皮肤受压处进行热敷与按摩,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

2.6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患者抵抗力降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要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轻微活动上身,拍背,及时咳出痰液,增加肺活量。天凉时特别要注意保暖,以防着凉,保持房间空气新鲜,地面湿式清扫,防止尘土飞扬。

2.7泌尿道感染的防治

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泌尿系的感染,应做好会的清洗工作,每日消毒外阴2次,每日更换尿袋,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

2.8饮食护理

由于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应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莲子、鱼类等,并可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果胶成分高的食物,如水果、蜂蜜等,保持营养丰富。

2.9康复护理

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康复的疾病,术后康复大多在家中进行,因此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相关医学知识,遵医嘱为患者制定功能锻炼的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骨折早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骨折断端不稳定,应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及足趾的伸屈运动,并逐渐活动踝关节、膝关节。骨折中期:局部疼痛消失,肿胀基本消退,骨折断端初步稳定,骨痂开始生长。可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运动,膝关节伸屈拉牵引锤运动,以及髋、膝、踝关节的运动。骨折后期:可用双拐下床,患肢逐渐负重。待骨折进入骨化塑形期,骨折达临床愈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由双拐改为单拐步行。注意要循序渐进,并保证患者的安全。

3小结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是一个致命性的损伤,常常因股骨颈骨折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造成死亡,通过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到加强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有效综合护理和正确功能锻炼是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减少卧床及住院时间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许学猛.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应注意的问题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1997,3(1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