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医疗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21日
随着“互联网+”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智慧医院的建设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在今年两会的政府报告中,在医疗卫生行业推广并且运用“互联网+”技术被首次提上日程。2015年7月初,《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对“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建设和运用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严格的要求。
一直以来,“看病难,看病贵”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伴随信息时代的发展,医疗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可以改写医疗行业应用的历史并且能够成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途径。智慧医院的建设则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应用的具体体现。智慧医院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可以逐步实现集疾病预防、网上诊疗、康复照护于一体的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现今,国内多地已经开始加快智慧医院的建设,智慧医院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为人们提供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优质服务,不仅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贴心及时的服务,还提高了医院的办事效率、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共享。未来智慧医院的发展将有望破解卫生医疗健康服务的难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实现医疗健康服务的创新和应用。
一、智慧医院体系架构
根据目前大多数医院的设施建设状况,现阶段智慧医院主要是由三大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即基础设施、数字化设备和医院信息化。只有集这三大部分为一体,在实现相互融合、信息共享、互相依存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智慧医院的智慧功能。(图1)
互联网的信息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能力为智慧医院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信息集成平台和通信传输平台的构建保障智慧医院实现了患者、医院、系统之间有效沟通,共享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形成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高效医疗健康服务系统。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图2)
根据医院的实际特点,在物联网体系架构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包含了一个统一门户,两个集成传输平台,两个基础信息采集层,三方面应用。统一门户是指智慧医院为广大用户提供统一的移动门户,保证用户登陆注册得到统一认证,既方便用户使用智慧医院这一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又有利于医务人员、后台服务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统一门户集成多样的应用,由信息化应用、管理决策应用和移动化应用组成。各方应用保障了门户的安全管理以及信息可及。
在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中,信息集成和通信传输两大平台支撑了各方应用和门户。医院数据采集层为信息集成平台提供了医院医疗服务的原始数据信息,而信息集成平台将这些原有的数据信息集成为标准的数据中心。通信能力构建层则支撑了通信传输平台的运转,开放式的通信传输,有利于为医疗卫生工作提供实时、准确、全方位的医疗信息,从而提高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升工作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可靠的医疗健康服务。2013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电信合作建设智慧医院,首先就完成了统一门户、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和通信传输平台的建设,并且有各方移动应用的支撑。
二、智慧医院建设现状及其前景
自从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以来,智慧医疗、智慧医院也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互联网+”环境下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更是被众多投资者看好。仅2014年一年,全球对数字医疗创业的投资额就高达65亿美元。不难看出,投资者对“互联网+”医疗的关注日益高涨。智慧医院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方式纳入更多的医疗健康服务,创新了就医方式,患者就医更加及时、便利。
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医疗机构加大了对信息部门的投入,加快信息化的升级和改造。很多医院和互联网公司也已联手尝试研究建设智慧医院。例如今年3月刚刚启动运营的宁波“云医院”,凭借强大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信息技术,初步打造了一个含有1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226名专科医生的健康医疗平台,患者登陆“云医院”这个平台,可以预约医生,进行病情咨询、网络诊疗等。同时“云医院”还拓展延伸了传统的健康医疗服务的内容,患者可以咨询线上医生进行疾病预防,并且还有病后康复的周到服务,“云医院”还能为患者提供线上家庭医生的服务。而且宁波的“云医院”打破了传统购药取药方式,初步实现了医药分开。另外,中国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中国移动联手建设的智慧医院实现了医院各个部门之间互联协同办公,扩大资源共享,降低了运营成本。移动互联使得患者在就医后能够及时接收检查报告和医嘱等医疗服务。
此外,国内许多信息相关企业也已经跃跃欲试,研发各类相关数字化的系统,使得医疗健康服务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
(一)独立医疗服务应用蓬勃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医院的发展大潮中,许多优秀的创业公司提供的独立医疗服务应用已经在引领行业迅猛发展,同时也在充分发挥自己灵活变通的优势,为使用者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些独立医疗服务应用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以趣医网和挂号网为代表的线上问诊分诊平台。这一类应用平台通常会和知名医疗机构进行合作,邀请知名医疗专家在线为患者解答一些基础的医疗信息咨询问题;第二类是线上医疗社交平台,例如春雨医生、好大夫网这类的平台。这一类应用主要着眼于为医生和患者、患者和患者之间构建一个线上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的医生和患者可以充分进行双向沟通,对于患者关心的疾病信息和医疗体验等提供补充信息;第三类独立医疗服务应用则是更为细化的患者服务应用。这一类细化的应用以服药提醒、体质数据记录和健康咨询提供等作为自身主要竞争点,针对细化的目标客户群体,以资讯服务作为主打内容,从而在细分医疗服务市场中夺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二)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相关医疗应用。以百度、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巨头公司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蓄势待发的互联网+智慧医疗市场。与独立创业公司相比,他们拥有更强大的财力、人力和社会影响力。因此,与独立医疗服务应用专注于医疗服务渠道改善不同,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借助于自身多样化的产品线和雄厚的研究实力,更多地将目光转向了医疗服务生产线上的其他环节。
为了解决挂号、收费、远程问诊这三大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百度和总医院在2015年1月15日联手共建医疗平台,着重解决智慧医疗的技术难题,将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医疗服务相结合,借助科学技术为患者更好的服务。而与百度注重于技术方面的大数据发展不相同的是,阿里巴巴在互联网医疗市场仍然坚持着自身电商起家的本色。阿里巴巴率先进入医药电商的领域,投资了像寻医问药、U医U药这样的医疗平台,为“未来医院”的建立奠定了稳健的基础。2014年初,阿里巴巴收购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随后公布了“未来医院”的计划。阿里巴巴欲利用自身的支付宝为卫生医疗机构提供平台,以此帮助医院建立互联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而腾讯的互联网医疗则是以微信为立足点,实施以“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的智慧医疗方案,人们通过微信即可挂号预约、在线支付、接收检查报告等,实现了完整的医疗O2O的闭环。
“互联网+”时代智慧医院的建设突破了多年来的医改难题,共享医疗健康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疗效率。不论是医院自身的研究和建设,还是卫生医疗机构与信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都实现了对传统医疗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改善了医疗健康服务质量。
第一,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降低成本。智慧医院接入了各级医疗机构,着重点和专业性都有所不同。强大的数据信息支撑系统可以对患者的医疗信息进行统计、筛选、分级,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来选择相对应级别的医疗机构就医,这就有效落实了分级诊疗,实现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的状态。
第二,重构就医方式。智慧医院的建立能够拓展医疗资源,在提供更多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同时就打破了传统的就医方式。通常一所医院的医生是有限的,而优秀的医生资源又是需要经过多年培养才可获得的,优质的医生资源和信息资源可及性比较弱,所以会出现患者就医困难的问题。但是在智慧医院这个平台,囊括了数量非常多的优质医生资源,患者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通过互联网接受诊疗。
第三,开放取药模式。智慧医院与连锁药店、医药电商的互联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购药、取药模式,打破传统的“以药养医”的模式。智慧医院的线上医生开出的处方迅速传递到第三方,患者可以选择在连锁药店或者是线上进行购药、取药。这一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当今医院的医护人员“拿回扣”的问题,降低药品成本,缓解患者的就医压力,实现医药分开。
智慧医院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智慧医疗应运而生。然而在我国现有的国情和医疗环境下,智慧医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宏观政策指导。智慧医院毕竟是新鲜事物,尚未有太多的成功先例。目前我国在智慧医院的整体规划和实际推进过程中都没有明确、现成的借鉴经验,只有个别城市制定的规划目标和实施意见,无法对具体问题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显然,在智慧医院的建设和推进过程中,政府的宏观政策是必不可少并且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行的卫生医疗政策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推进智慧医院的部分需要调整,以此来为智慧医疗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通道。由于没有宏观的政策指导,缺乏行业运营的统一标准,各个地区智慧医院的服务质量就会良莠不齐,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卫生医疗水平不高的地区在智慧医院的投入力度和参与程度会更低,这样仍然会走进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怪圈中去。
(二)法律法规的欠缺。在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的指导和推动是必不可少的,法律法规的制约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医生多点执业和患者信息保护方面仍然面临着法律空白亦或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加强相关法制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的制约来保证智慧医院建设的顺利推进,以防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可以保障智慧医疗的安全落实,使得互联医疗服务和相关行为有法律支撑。
(三)碎片化时间无法保证医生的服务质量。目前,智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主要依靠现存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生碎片化时间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本来医生在实体医院的工作已经很繁忙,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都很大。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都令人很担心,许多优秀的医生每天的门诊量太大,不能保证在碎片化时间能够以同等的精力为在线患者服务,患者的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诱发更多问题,而且次生的问题和矛盾可能还会激化现有的医患关系,这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医生、智慧医院都是极其不良的影响。
(四)信息安全保护仍待加强。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如何保护公民个人的电子档案信息和隐私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一方面来说,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的平台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信息的保密和储存;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构建一个涵盖整个社会的“互联网+”智慧医疗体系,势必要求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要构建一个数据与信息流通无障碍的交流网络,用户的个人健康医疗信息应该能够在医院与医院间、医疗服务应用与应用间无障碍进行流通。因此,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下,公民个人的互联就医信息和隐私保护成为智慧医院推进过程中需要突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五)智慧医院各地发展不均衡。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现有的国情下,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地区卫生医疗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各地医院参与建设智慧医院的积极性有所差别、推动智慧医疗的步调也不一致,不同城市以及地区的智慧医院发展都是不均衡的。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上,还体现在各地医院在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上。有些医院虽然已经建立了医疗信息系统,但是应用的范围还局限于门诊挂号、电子病历等方面。在信息化的投入规模和力度也比较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普及程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发展的不均衡会影响患者就医的便利和质量。
此外,还面临着处方社会化、在线医保报销机制和药品流通管理机制等多方面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如何突破现今智慧医院所面临的瓶颈、解决困惑的难题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本文从政府主导、法律建设、社会参与、技术提升以及人文建设几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如下对策与建议:
第一,政府主导并干预,完善政策环境。完善智慧医院的组织机构,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权益、提高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为目的,政府应当对智慧医院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加强对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信息机构建设,并且建立健全智慧医院的管理制度,出台智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配套政策,对医生的准入标准进行严格地设定和控制,加强对智慧医疗环境下医生执业的监管,推进互联网医疗的进程,真正实现智慧医院便民惠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来支持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加强法律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条文。制定在互联网环境下疾病诊疗的相关法律条文,对机构准入、医生网上诊疗、网上医疗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严格地法律规范,以此来支持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目前,通过智慧医院接受在线诊疗的患者往往面临享有同等的医保待遇。因此,调整完善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并且制定智慧医院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以此来保证公民的权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电子档案信息和就医隐私,为公民提供安全的互联就医环境。在相关法律条文和卫生政策的出台下,才能形成一套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发展体系。
第三,提高社会各方的参与度。目前,仅仅依靠政府一方的力量仍然不能完全支撑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以智慧医院这个新的平台为纽带,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其中,带动市场化经营,先进开放的市场环境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打造公立民营一起协调发展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第四,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文化建设。随着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显得越发重要,对于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及缓解医患紧张关系都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互联开放的智慧医院也为医疗健康服务带来了创新空间,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健康信息服务、中医药医疗健康管理等一系列新型的健康服务产业都将成为智慧医院健康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日益重要,构建完善智慧医院体系架构、突破瓶颈、解决智慧医院存在的问题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我们应该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客观需求为突破口,科学合理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丰富互联医疗健康服务的内容,改进医疗服务的模式,突破现有的设备、人员、信息的限制,优化提升智慧医疗效率和水平,创新智慧医疗服务的管理理念,实现公立民营协同发展,使得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享受到及时、便利、安全的智慧医疗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陆晋军,丁富强,郑荣.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14.4.
[2]陈秋晓,张莹,姚志刚,姜忠.智慧医院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医院管理论坛,2013.3.
[3]俞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院架构及服务访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4]何遥.智慧医疗的发展[J].中国公共安全,2015.10.
[5]牛铁.医院智慧型信息化战略探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
[6]赵彦杰,唐颖淳,孙金成.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医院平台设计与实现[J].互联网天地,2014.4.
[7]何伟.智慧医院发展的新契机――论物联网技术为医疗带来的巨大变革[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
[8]曾耀莹.联想力垒智慧医院[J].中国医院院长,2014.10.
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产业;移动互联;标准化
基金项目:1.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52102310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多校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GGJS-1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河南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建设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城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急需转变增长方式,突破增长极限。城市发展日益受到土地、空间、能源和清洁水等资源短缺的约束,城市人口膨胀、环境保护等问题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智慧城市综合采用了包括射频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因此能够有效地化解以上问题。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城市必须拥有一批在未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才能具有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智慧城市则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的引入,以行业为单位建立虚拟和实体的创新协同机制(如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银行和智慧医院等),整合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机制(如智慧交通和智慧城管等),提升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1.3建设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智慧城市是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汇聚人类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从而实现对城市各领域的精确化管理,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1.4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重大技术的突破,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不足
全省的智慧城市建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企业部门的广泛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建设了一系列的智慧应用系统:平安城市应急指挥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等,并在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在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稳步前进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
1、由于缺少展示、传播、交流、分享平台,智慧城市的建设处于"孤岛"状态,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开发利用程度不够,缺乏数据与业务相结合的深入应用。
2、信息化阶段强调数据的集成,而信息在系统间业务流转时无法共享,造成现阶段系统间业务集成困难。
3、无法完全实现城市信息共享,不能为政府综合决策提供一站式在线信息综合服务。
4、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难以满足产业升级所需的信息互联互通、业务高度协同的信息化支撑环境。
三、加快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
河南省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主要以民生服务在医疗、教育、住房、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以“智慧城市”顶层规划与系统设计为起点;建立城市级“一级平台”和数据资源中心;编制智慧城市建设规范和实施细则。
因此,我们需要建设均衡的智慧城市,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智慧城市基础层、应用层和管理决策层。
3.1 基础层
基础层包含政府及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该层面建设导向为集约建设、资源共享。其中,网络服务包括光纤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具体分为公网、政务内网、政务专网、政务外网、政务无线宽带专网、政务传感网等;数据服务包含数据资源融合、数据云存储、数据交换,并通过云计算支撑数据资源的挖掘、整合、开放、共享等;载体服务是指云计算、云存储、市民卡、智能车辆卡、共享软件等服务和相关介质。
3.2 智慧城市应用层
应用层专注于各部门和领域自身的核心业务,包含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人文三大领域,该层面的建设导是聚焦业务、丰富功能。其中,智慧政务主要是政府、企业、个人之间交互关联,具体包括政府各业务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各业务系统等;智慧产业的主体包括政府机关、企业、个人等,主要是日常事务的处理或感知,具体包括公用事业信息化应用系统、信用应用系统、社交媒体、企业ERP/CRM/SCM、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及相关智能化产品等。此外,行业应用层除满足部门、行业、企业及民生需求外,还为基础设施层集聚信息资源,并为集成应用层提供支撑。
3.3 智慧城市管理决策层
管理决策层基于基础层和应用层,围绕政府、市民、企业三大主体的需求,开展数据挖掘和智能应用,推动智慧产业发展,形成协同应用和交互服务两个层面,该层面的建设导向是统筹规划、融合服务。协同应用包含市级层面的各业务应用,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交互服务包含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城市综合运行管理平台、智能门户等。
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研究
建设“智慧河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怎样配置资源,能否使用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将直接决定河南省建设智慧城市的成效和进展的快慢。因此,要切实有效地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从建立领导机制、评估体系建立、制定标准规范、培养人才队伍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切实加强保障措施建设。
4.1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要落实智慧城市领导小组职责,明确智慧城市各重点领域推进工作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在各部门信息化队伍中组建智慧城市工作团队;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智慧城市领导小组切实做好智慧城市建设战略、总体规划、年度实施方案、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决策研究工作。
4.2 建立智慧城市评估体系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绩效的评估可通过引入评估评比机制,建立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根据不同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建立智慧城市绩效评估体系,分阶段对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绩效情况进行评估,评估信息和白皮书,为智慧城市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3 加快制定标准政策法规
加快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法规制度保障;针对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各行业,成立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的技术工作小组,加快制定和完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信息共享交换和运行管理等各环节的流程、技术架构、跨部门信息协同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4.4 提升信息化水平和能力
建立河南省智慧城市人才库和专家库,通过实行专业人才登记备案,提升信息化人才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与院校特别是市内高等院校、认证机构开展合作,引进信息化技能培训资源,规范信息化人才培养、认证和使用。
4.5 保障智慧城市信息安全
以现有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技术标准、规划和政策法规为基础,构建河南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制定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标准、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以及信息安全预警预案等。
参考文献
[1] 白秋生.建设智慧城市 打造幸福咸阳[J].中国信息界.2012(4).
[2] 朱灵.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的发展融合路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第 35 期.
[3] 史建政,于东敏,刘振强.基于国际对标的廊坊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对策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 06 期.
篇3
四化同步转变发展方式政府管理模式
一、河南省“四化同步”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信息化进程中存在多方面问题。一是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制约着信息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二是信息化意识比较不强,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在区域内的推广应用;三是信息化工作机制尚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对信息化投入不足;四是缺乏统一规划,行业壁垒依然存在,重复建设严重,现有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网络运营成本较高;五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滞后于网络建设,信息内容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已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六是信息产业总量偏小,规模不大,整体实力不强,其总量占全省GDP的比重和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较低,对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发挥的不够明显。
(二)工业化发展面临多重矛盾。一是国际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继续发酵,发达国家发展再工业化,谋求新的竞争优势。部分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吸引人才、资金重新回归,不断加大投资,提高科技研发水平,降低成本。部分新兴国家劳动力优势明显,这使得我国面临后有追兵,前有围堵的不利局面。河南同国内其他区域相比,人才优势并不明显,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挤压。二是内部发展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工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和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导致经济运行成本过高,此外,短时期内发展动力不强,必须将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和消费驱动转型。
三是农业现代化较为滞后。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问题始终是河南省“四化”同步发展的短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农村居民尤其是青年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更是成为令人担忧的沉重话题。
四是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作为典型的农业地区,河南省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优势明显,小城镇发展缺位,区域城市与小城镇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形成对城镇化的有效带动。
二、加快河南四化同步建设的若干对策
(一)深化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一是积极引导相关工业企业参与“两化”融合,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实施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高的管理标准推动创新发展,推动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力争“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有新的提升。二是着力发展智能制造。把握智能制造新动向,提升智能制造原创力,积极推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冶金等重点行业,着重推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模式。三是不断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着力建立省级农业物联网平台,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实验工程。建设具有现代意识的“互联网+精准农业”示范园区。四是提升软件与技术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鼓励企业跨界联合,产生新的联合体。
(二)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实施智慧城市示范工程,促进城市建设规范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服务智能化。以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为基础,统筹城镇规划、市政、交通、住房保障、应急指挥等系统资源,构建协同、高效、安全的城镇运行管理体系。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建设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和文化服务模式,构建广覆盖、易使用、惠民利民的公共服务应用体系。整合城市社区服务资源,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提高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在顶层设计、打破信息孤岛、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健全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重点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智慧港区”和洛阳智慧城市示范市建设并逐步推广。
(三)加快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广泛融合。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实施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程,深化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各领域的应用,支撑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开展精准农业示范,加快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与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加强农业生产环境及防灾减灾监控、农业投入品监管及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监测,建立农资和农产品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构建以特色农产品交易为核心的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发展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经营业态。依托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建设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管理规范、机制完善的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开展农村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
三、四化同步发展推动政府管理模式转变
一是会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推进资源共享。四化同步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会加快电子政务的普及。公民会更高效便捷的获取相关数据资源以及公共服务信息。传统政府组织结构是一个层级分明的管理模式,有严格的职位层级,信息逐级传递,庞杂的中间层承担着上传下达的信息作用,而在网络化条件下大量复杂的信息能够实现迅速及时地传递和处理,从而压平组织结构推动组织结构,使得传统科层制向扁平网络化转化成为可能。扁平管理模式会大大提高组织的反应能力和工作效能,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加强组织成员的全方位沟通。
篇4
关键词:互联网+;实践;发展对策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眉山“互联网+”的研究背景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了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标志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随后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各省市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与措施。
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互联网+”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与融合,正深刻改变着各个行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要素配置方式、产品形态和商业服务模式,也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目前,互联网已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眉山地处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应把握国家“互联网+”发展机遇,加快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与档次,探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践,推进眉山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眉山“互联网+”发展现状
通过腾讯研究院的2016“互联网+”指数报告,揭晓了“互联网+”建设十大标杆城市,成都位居全国第6位,眉山位居全国第222位。通过大数据呈现眉山“互联网+”战略落地成果,成都位居四川第1位,眉山位居第9位,充分说明“互联网+”在眉山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
1.“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与发展
近年来,眉山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电商工作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成功培育了仁寿、青神两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村电商发展经验在全国推广。2016年洪雅县又成功入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5年眉山火烧木家具、腌腊制品以及枇杷和不知火等产品单品网销量全国第一,实物单店交易指数和家装家饰网络零售额位居全省第二,电子商务健康度和农产品网上交易额保持全省前三,电商网络零售额保持全省前四,电子商务带动创业就业人员超过30万人。京东、苏宁云商、IBM等一批省内外有名的电商平台相继入驻我市仁寿、青神和丹棱。2015年,眉山市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突破50亿元,增速达到37.78%,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3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
2.“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与发展
2015年,仁寿联手京东举办了首届“中国仁寿・京东网上枇杷节”,尝试“互联网+农业”,创造四川首例农产品集体打包直供电商平台模式。利用“互联网+农产品/互联网+扶贫”,整合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名优土特产进行网上销售,提升了仁寿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农户实现销售收入上千万元。三苏柑桔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三苏湖”柑橘产品通过“互联网+”,成功入选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代表东坡味道果品走向全国。
3.“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与发展
“互联网+”融入眉山以来,一大批企业加快推进了互联网与工业融合,不仅让产品远销海外,实现效益大提升,还依靠客户反馈,在创新、转型升级上迈出了一大步。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电商部,专人运营,成为业内在天猫上销售机械产品的第一家。利用互联网的便捷与迅速,倒逼企业迅速转型,自我升级,使企业的运行透明化,加速了企业的运转速度。联合利华、金桐化学等重点企业信息化示范工作加快推进,为实现智能制造打下坚实基础。
4.“互联网+”与交通的融合与发展
如今出行更快更便捷,在网上高铁票、汽车票、火车票、飞机票等都能随时随地查到票、买到票。现场取票只需点击网络取票业务、扫描身份证,不到1分钟,一张崭新的车票便通过自助取票机打印出来,减轻了窗口“排长队”的压力。2016年,眉山市已加入智出行系列产品(网络预约车-智出行・飞猪儿,定制巴士-飞巴士)两项项目进行深度合作,将眉山市“智慧公交”不断提档升级,大大加速了眉山市智慧交通的进程。
5.“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融合与发展
目前,眉山市的很多y行都相继推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市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足不出户就可完成收付款,网上银行转账,在线购买各种理财产品等,日常购物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了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小微企业通过一些新的融资渠道,如天府贷、P2P网络借贷平台、首付贷等,融资成本低、便捷,开拓了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创新了“银会合作”小额贷款新产品,解决了农技协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其眉山经验在全国推广。
6.“互联网+”与旅游的融合与发展
2014年,眉山市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市。不少旅行社为吸引客户,在微信平台上打造公众账号,定期推送优惠活动,通过在移动客户端做活动吸引来大量用户,再将其细分、转化成为潜在的游客。洪雅境内的七里坪国际度假区先后认证开通官网、微信平台等,在微信平台上第一时间、传播景区的各类信息。游客通过景区微信平台和手机客户端,轻点手机屏幕即可在线查资讯、免费获取语音导游服务,遇到问题还可以求助景区微博、微信得到帮助。仁寿县黑龙滩风景区内的部分酒店除在官网上宣传推介,还与携程、去哪儿、途牛等旅游电商门户网站展开合作,线上与线下旅行社结合。
7.“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融合与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有近100家医院,上线了微信全流程就诊,超过1200家医院支持微信挂号。截止2016年6月,眉山市人民医院移动智慧医院已为2万余患者提供了移动医疗服务。通过关注眉山市人民医院微信可以提供挂号、门诊缴费、住院押金等服务,避免现场排长队缴费的场面。
8.“互联网+”与公共服务业的融合与发展
如今,走进眉山市行政便民服务大厅,拿出手机扫描引导牌上的二维码,即可进入微信平台,所有窗口单位的服务信息随即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充分利用政府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获取涉税信息,进行网络抄报税等。2015年,彭山区与电信公司合作建成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实现信息化经营。
三、眉山“互联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互联网+”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1.对“互联网+”缺乏正确认知
部分企业和个人缺乏对“互联网+”的正确认知,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在商业、零售、交通等服务行业有较高的认可度,在传统农业和部分传统制造业中认知度较低。有些企业和个人由于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对云计算、大数据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应用,不相信“互联网+”的巨大力量和积极作用。而有些由于自身惰性和历史惯性等原因,认为互联网风险太大,不愿承担革新商业模式带来的成本。这些观念将严重影响“互联网+”的推广和发展。
2.网络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据报到,截至2015年12月,成都市网民规模883万,互联网普及率61.2%,高出四川省(40%)21个百分点,高出全国(50.3%)11个百分点,所以成都的“互联网+”建设位居全国第6位。而眉山互联网用户大概有200万,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低,有一些贫困村和偏远地区,种植的农副产品和水果,由于网络不通或村民不会网络,导致信息比较闭塞,无法及时销售出去。
3.政策制度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匹配
缺少促进数据流动与共享的政策,缺少购买云服务的财政支持制度,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不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等。有些快餐店小作坊生产、卫生不达标,仍在经营。网络购物假货问题严重,主要还是质量监管不严,配套制度没有跟上。
4.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
农村电商发展比较好的主要集中在农村综合示范县仁寿、青神、洪雅。眉山比较有名的农产品如枇杷、脆桃、不知火、猕猴桃等通过各种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促进农民增收。但工业品的电商销售模式还没有形成特色,眉山其他地区还需要进一步引进知名电商或打造本土电商,根据行业和地方特色,加快电商发展。
四、促进眉山“互联网+”发展的对策
尽管“互联网+”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但互联网与制造业、现代农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十三五”期间,眉山应积极发挥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
1.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眉山应加快推进与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中国联通四川公司等电信运营企业的“互联网+”战略合作,共同加快推M眉山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促进“互联网+”技术在眉山各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各部门、各行业建成并运行一系列各自领域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的融合创新。快速推进光网城市建设,大力推动宽带发展普及提速,实现农村光纤入户,提高网民数量和互联网使用普及率,将眉山建成“全光网城市”。着力建设4G网络,实现4G移动网络全覆盖,实现全市所有城区、农村场镇及一类行政村100%具备提供千兆宽带和4G无线服务能力。
2.大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发展战略
依托眉山华为大数据中心,将眉山打造为四川乃至全国的双活数据中心,打造西部地区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加强数据资源招商,打造全国数据集聚应用新高地。大数据园区集城市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展示、物联网研发、软件制造、创业培训和大数据服务于一体,带动一批电子制造企业、软件测试封装企业和信息服务企业落户眉山。利用“互联网+”运营专家的丰富经验,发挥网络基础设施、产业互联网技术、平台、资源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加大投资力度,打造“云上眉山”基础平台,构建电子政务云、工业云、电子商务云、智能交通云、智慧旅游云等,利用云计算数据中心,打造大数据平台,实现大数据资源开放、互通、共享。发挥眉山云计算服务中心作用,加快云计算服务和大数据在公共服务、社会信用体系等领域的应用实践。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利用眉山良好的区位优势,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京东、阿里巴巴、苏宁云商、亚马逊、当当网等更多知名电商企业长期入驻眉山,积极推进电商与产业、企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全省电商第二城。鼓励知名电商与重点企业、专合社签订综合产品网销合作、农产品网销、家居产品网销合作等重大贸易项目。建设西南地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以电商产业园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运营平台为支撑,以电商协会为促动,以培训网商为抓手,以整合资源为途径,以双创孵化为契机,孵化眉山本地电商企业和电商平台。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计划,农业专业合作社利用电商平台,将眉山特色农产品泡菜、不知火、葡萄、崭獭㈣凌说认往全国各地。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支持,实现经济增长。
4.加快“互联网+”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强力打造“东坡味道”千亿产业,不断壮大泡菜、现代畜牧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建立“东坡味道”网上营销平台,培育和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帮助眉山农业转型升级,打造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强市,为四川省乃至全国农业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将“互联网+”的发展形态融入眉山工业企业的管理与生产,以“机器换人、电商换市”为路径打造智慧工厂,实现产业成功升级。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中积极探索,延伸新材料等产业的产品链条,依托毗邻成都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深入推进“眉山制造2025”创新创业体系,打造智能制造等行业支撑服务平台。根据眉山产业布局,吸引“互联网+”关联性强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发挥投资拉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推动“东坡味道”系列产品,“眉山制造”工业产品和“东坡文化”旅游产品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利用“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
5.加强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根据互联网在各行业的发展状况,及时修改完善或废止与“互联网+”发展不适应的相关现行法规和政策体系,规范互联网企业运作。加快制定数据资源管理、网络商品交易等法规制度,加快出台政府和企业信息化服务采购政策。制定出台数据资源开放办法、数据安全开放标准和数据安全保护政策,严厉打击各种网络侵权行为。在技术、标准、政策等多方面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充分对接,推动新业态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强化部门间协同监管,形成融合市场的监管合力,出台互联网金融等各项监管细则,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6.加强互联网应用人才的培训
依托我市高等院校资源,开设电子信息、软件制造、智能制造等对口专业,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与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培养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制定出台互联网人才引进计划,大力支持互联网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来眉创业,并按规定给予政策优惠。借助眉山电子商务协会和电子商务孵化园,以知名电商为依托,通过“学校基础培训+行业专题培训+现场技能培训”等方式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培养更多的电商管理人才。鼓励政府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提供互联网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培训,让政府、单位、企业、个人都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真正拥抱互联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2]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78号.
[3]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四川省2015“互联网+”重点工作方案.2015年.
[4]马云等著.《读懂互联网+》[M].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
篇5
【关键词】 民生科技 创新思路 天津市和平区
科技惠及民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也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向。近年来,天津市和平区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和科技创新任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每年都将70%以上的公共财力投入到民生建设中,从人民群众当前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入手,不断加大民生科技投入力度,打造“民生科技”示范项目,将组织实施“民心科技工程”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1 和平区民生科技领域发展现状
1.1 探索发展“医指通”就医服务平台,努力解决看病难、挂号难
居民医疗问题这些年一直是全民关注的热点。和平区在全市率先引进深圳上线科技公司创办了天津上线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了“医指通云就医平台”。医指通云就医平台是上线科技公司在全球首创的医疗民生工程,是一个公益性的预约挂号平台。医指通云就医平台作为一项医疗惠民工程,它集物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电话平台于一体,把城市区域内医疗资源优化整合进行集约式管理,通过覆盖社区的物联网智能终端,有利于患者选择不同时段就诊,减少候诊时间,为津城百姓构建全市“零距离就医”生活圈。经过短短三年时间,目前医指通云就医平台已覆盖天津市39家三级医院、12家二级医院、45家社区医院,为天津百姓提供了6种立体式预约服务模式,服务用户超过500万人,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和好评。
1.2 创新科技手段,加强环保治理
针对近年北方地区雾霾较重的现状,为了让老百姓及时了解当天空气状况,和平区在工作计划及时添加了“加强空气环境监督管理”,率先开展PM2.5监测,加强建筑工地扬尘、道路工程渣土撒漏和机动车尾气等污染专项治理,在市内六区中率先专门将“开展PM2.5监测”列入民心工程。同时,为了减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难题,根据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平区引进了深圳瑞赛尔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在津城率先推行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此外,还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区内污染源的自动化监控,逐步达到重点污染源覆盖于在线监控,达到污染整治措施有效运行及满足排放情况数据与环保相关部门之间自动联网,将污染类企业逐步纳入自动监控的范围,逐步改变过去只靠人工进行监督污染源管理的工作方法,区内繁华地段、居民社区周围饭店等容易产生垃圾、污水地方都安装了在线监控装置,实现了“预防垃圾有序化、发现垃圾提前化,处理垃圾及时化”目标。
1.3 搭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和平区是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的都市城区。和平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是和平区建设最早、政府持续投入较大的民心工程,该系统利用居民家里电话为主要通信手段,将老人、老人亲属、服务商家以及社区,通过高科技信息桥梁紧密有效联接起来,可以有效改善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存在不足,为老人们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并且今后可以方便地进行扩展并能增加各种新的服务和功能。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责任明确”的原则,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将全区所辖地域每200-300户左右划分为一个网格,辖区内人、事、物全部纳入网格,并确定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担任网格负责人,要求每个网格负责人要熟悉各条口业务,熟练掌握各项工作技能,做到“一人多能、一岗多责”。截止2013年底,全区按照布局人口已划分629个网格,确定网格负责人661人,网格信息员1561人。
1.4 发展电子菜店、平安社区服务平台,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现在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还有双职工家庭,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是件很发怵的事。和平区运用本区的网络技术优势和社会资源,建设居民“早点工程”、“电子便民菜店”工程,引进天易物流菜店,开办了两家电子网络实体菜店,开展“送菜上门”服务,更加方便了五大道地区及周边地区老龄居民买菜。时下微信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之一,针对80后、90后年轻人群,和平区电子菜店也相应推出微信点菜方式,在实体菜店最显眼位置,张贴有一张二维码,用户只要扫描二维码关注菜店的微信账号,就能在手机上买菜了。
1.5 加强智慧城区安防监控,全面推进智慧和平建设
城市安全保障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平区近年一直在加强城市安全领域的科技研究,对城市公共安全可能面临的重大问题作出预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在城市安全中的作用,进行相应的物资和技术储备,加大投资力度,增加科技含量,促进城市防护和防灾的现代化建设。“智慧和平”项目建设实施就是和平区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社会安全的成功案例。“智慧和平”是一个综合平台,它不仅需要满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而且还能兼顾灾难事故预警等方面对图像监控的需求。以和平区崇仁里社区为例,2013年更新了智能监控系统,安装了13个摄像头,将社区重新划分为13个网格,实现了全社区无缝监控,社区内发生信息不仅反馈至社区居委会,在“智慧和平”项目终端也可获得实时反馈信息,方便问题及时解决。
2 和平区民生科技领域发展的创新思路与对策建议
和平区民生科技领域发展思路是:以民生优先为主题,以加大投入为重点,以保障创新利益为主线,以产学研联合创新为手段,以转移扩散、区域合作为途径,以科学评价为保证,通过5―10年左右努力在全区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民生科技保障服务体系,打造一批民生科技示范工程,形成一批知名民生服务品牌。具体思路如下:
2.1 确定民生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
应将“民生科技”作为和平区未来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之一,明确以“民生科技”为衡量本区域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努力集合科技领域资源不断向与民众密切相关的领域,如医疗卫生保障、教育、就业、住房保障、社会公共环境安全保障等重点领域倾斜。
2.2 制定专项财政政策,支持民生科技发展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财政支出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经济政策。民生科技的主要价值在于服务公共经济。具体来说主要可以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增加政府购买和政府补贴等相关政策,引导市场其他创新主体支持民生科技创新。可以对民生科技创新者实行市区两级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民生领域特别是政府重点支持的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上从市区两级给予税收优惠,如对不同的民生科技创新在增值税上实行免税、低税率或减半征收等方式,取消重点民生科技创新产品的消费税,从而有助于调动科技创新主体从事民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2.3 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联合
首先,要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不仅能给科研院所更多的资金保障,推动民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能利用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引导科研院所从事与市场需求相关的科研活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其次,要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的联合。一方面高校并不直接面对市场,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离不开企业支持;另一方面高校为企业培养并输送了大量人才,为企业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2.4 加强民生科技项目区域合作与转移扩散
随着社会发展,民生科技呈现出高级化与复杂化特征,许多高科技如环保、能源等领域科技都属于典型的民生科技范畴。同时,这类民生科技需求并不是中国或某一个国家单独需要或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科技需求,可以发挥世界各国的优势,进行优势互补,从而既能实现资源的节约,又有利于民生科技发展。首先,我国可以通过与一些相关领域技术领先的国家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获得相关国家在技术、人才上对我国的支持,促进我国相关领域民生科技的发展;其次,可通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或收购国外相关公司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再次,制定政策吸引外国优秀人才来华从事科技研发,并派送我国一些优秀人才去其他国家留学深造,学习他国的先进技术等等。
参考文献:
[1]王蕾,刘瑞.绿色技术创新的兴起及发展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21(2).
[2]魏江.民生科技迫切需要创新理论体系[Z].光明网,2008.
[3]房琳琳,冯竞.民生科技的魅力[N].科技日报.2007.6(3).
[4]王麦玲.“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将向民生倾斜[N].中国信息报,2008,3(2).
篇6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5.05.017
引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城市化率为54.8%,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70%~80%)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快速城市化必将是我国下一个阶段城市发展的突出特征。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结构日益复杂化,中心城区的“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管理现状与公民期望相差较大,这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政府及社会高度重视城市管理问题。如何突破城市化进程中的瓶颈问题以提高城市管理绩效,也成为我国城市管理模式转型的关键问题和相关研究主线之一。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为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技术前提。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市民生活更加便利,成为“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互联网+城市管理”就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一种新思路,即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互联网新思维和创新2.0理念,实现人与物联网、数据与思想的联网,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快速分析与精准管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的城市管理目标。
一、机遇与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管理创新的宁波实践
“互联网+”是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概括与提炼,“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使无结构、半结构的巨量数据能得到快速的处理与跨界融合。而创新2.0是一种适应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为中心、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平台,以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式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模式,创新2.0将传统城市重塑为一个开放的创新空间。[1]随着网络互动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网民数量的逐年增长,城市管理的环境将不再拘泥于现实的公共空间,还包括了网上的虚拟空间和开放的创新空间,而“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成了城市管理工具的升级,给城市管理提供了新机遇。浙江宁波市2013年的城市化率为70%,城市发展也因此进入了功能开发新阶段,因应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宁波市进行了一系列城市管理创新。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宁波市城市管理的实践分析,呈现了其导入的“互联网+”的技术与互联网思维,稳步推进城市管理创新的基本路径与实践经验。
(一)互联网+公共政务:政务云的实践
2010年以来,宁波市一直将建设电子政务作为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面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科技浪潮,宁波市积极推进宁波电子政务云计算支撑平台、宁波数据整合共享服务平台和宁波通用应用软件平台等建设。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有利于对高速增长的数据量进行实时高效的分析与解读,对缓解“城市疾病”、规避城市运作的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宁波市政务云的运营与实施是城市管理由碎片化、分散化、封闭化的管治向开放透明、协作参与的治理模式转变,有效地促成了相关政务数据的统一归集,实现了政府对复杂政务数据的科学分析,为城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充分有效的实证数据支持。
(二)互联网+公共设施:物联网的实践
2014年,宁波启动了城市公共物联网建设,物联网基础平台将由城市政府统一建设,启动了智慧电梯监控、城市消防栓监管等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物联网项目。发挥物联网技术在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及传输上具有的及时性与精确性特点,借由传感节点与城市基础设施紧密结合,最终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的系统化、生态化的城市管理神经网络,具有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及传输的及时性与精确性特点。宁波市通过物联网建设、布局与应用,使得城市政府能实时便捷地感知地域广、环境复杂的城市管理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对于推进智慧感知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三)互联网+医疗服务:云医院的实践
互联网和大数据的高速发展,为重塑医疗服务与管理的流程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医疗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保障。2015年3月,宁波市卫生局与东软熙康共同打造的中国首家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城市云医院平台(即“宁波云医院”),正式启动运营,开创了“互联网+医疗”、“云+端”、O2O的医疗服务模式。“宁波云医院”模式通过将医疗资料资源和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的无缝衔接,探索在线诊断、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服务的应用,突破定价、医保等的地域政策限制,优化了传统的诊疗模式,简化了患者的就医程序,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有效地解决了医疗信息不透明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四)互联网+教育服务:智慧教育的实践
新的人机交互模式、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带来的不单单是教育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方式、学习过程、学习体验的重构。2011年以来,宁波市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继推出与建设了“空中课堂”项目、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与智慧教育平台,同时,通过采购、自建和整合等方式,不断丰富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终端化。宁波市通过智慧教育的实践,让教育资源实现了重新的配置与整合,让跨越由于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的限制而形成的传统教育鸿沟成为可能,从而初步形成了一个跨时空、跨学科的开放创新的教育模式。
(五)互联网+交通服务:智慧交通的实践
2013年以来,宁波市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积极建设宁波智慧交通云平台、宁波智慧交通交警业务支撑平台、宁波交通业务支撑平台、宁波公共服务平台,并从数据采集、共享、交通信息汇聚、业务管控、公众服务等各个层面,整体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从实施效果看,宁波市“互联网+交通服务”的实践,实现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资源的高效融合,使政府管理部门在线上就能实现对交通资源的宏观有效配置,指导线下交通的高效优质运行,有效地提升了交通管理及其科学决策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目标与特征:“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管理创新的实践模式
城市是一个整体,城市的各个管理部门应该在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数据标准下协同工作,但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数据共享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城市信息广泛共享的需求。如上所述,“互联网+城市管理”就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新型信息科技的利用和互联网思维的实践,实现城市资源的高度共享、快速分析、精准管理、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创新模式。浙江宁波市因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积极有效地推进城市管理创新,其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一)城市管理创新的总体思路
传统城市政府是在“分而治之”的组织构架下运行的,是“一一对应”的“面向问题”的管理模式;而现代城市管理把服务于以人为本的城市可居住性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管理的出发点与目标,是基于管理集成的“面向对象”的管理模式。技术创新与以人为本二者不应相互排斥,二者理应相辅相成,互联网技术应该成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技术支撑。浙江宁波市在突破传统城市管理路径依赖问题上,采取的核心思想是因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运用互联网思维与创新2.0理念,以城市可居住性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环节,通过公共政务、公共事务和市场服务的创新,进而达成资源高度共享、数据快速分析、服务管理精准、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目标。其创新思路如图1所示。
(二)创新实践的基本特征
1.坚持以公众满意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管理增添了更多的人机互动的过程,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的体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而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公众满意是推进城市管理创新的出发点与归宿。信息技术的生命在于应用,而城市管理智慧化与打造服务型政府是一脉相承的,其核心都是服务于城市公众。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是解决公众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等城市管理问题,落实以人为本的技术基础。因此,城市管理应当以政府为主导,将政务管理与民生服务相结合,[2]充分考虑城市公众需求,提升政务管理水平和政府管理效率,让信息时代赋予的“技术红利”惠及全体城市公众。
2.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互联网+”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思维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互联网+”既可以视为优化和集成生产要素配置,提升现代经济创新力与生产力的新工具,又可以视为转变生产、经营、管理等方式的方法论。现代城市管理离不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基于物联网技术能将大量的智能传感器实施网状对接及对城市信息采集。通过与互联网的无缝对接,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与跨区域、跨系统的调用与集成,从而实现信息获取的实时化、精细化、系统化和智能化。随着城市管理数据的迅猛增长、多类数据分析并存,大数据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构建起能分散能集中式的收集、分析、反馈、处理数据的“大数据”构架,从而对规划发展、管理运作进行智能调整,对空间和环境的智能提出适应对策,对紧急事件进行智能预警与应对。
3.集成互联网与创新2.0思维
互联网思维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进行重新审视,重构并简化城市管理流程的过程。如果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城市实现智慧化管理的机遇,那么互联网思维则是抓住这一机遇,真正将城市智慧化管理从概念到实践的重要媒介。随着新一代自媒体与网络互动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平台凭借其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特征,整合“碎片化”的公众意见,实现传统的线上线下城市管理体系的优化整合管理体系,并运用创新2.0思维,从“互联网+”与“创新2.0”集成的视角,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各项城市管理职能的高效实施,[3]进而创新城市管理流程,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三、结论与启示:“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管理创新的政策路径
(一)研究结论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甚至改变着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结构、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使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日益复杂化。但“互联网+”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互联网思维、城市管理要素等的高效融合,贯彻落实创新理念、优化城市管理体系、打造新时代的服务型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是城市管理创新的关键。政府应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技术、信息、知识及传统资源的融合,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资源共享,丰富公众参与方式,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本文通过对浙江宁波市城市管理的创新实践分析,归纳了“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管理创新的实践模式,该实践体现了以民为本、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互联网与创新思维的高效集成等模式特征。
(二)政策启示
如上所述,城市管理模式创新是达成城市发展新目标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浙江宁波市城市管理的创新实践分析,归纳出“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管理创新的实践模式。该模式可以为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管理创新与高效运行、提升城市生活智慧性与宜居性,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和实践参照。
1.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协同机制
如上所述,“互联网+城市管理”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互联网新思维和创新2.0理念,实现人与物联网、数据与思想的联网,进而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快速分析与精准管理的一种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的城市管理模式。因此,应构建城市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机制,以及公共服务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从而开发、整合、融合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实现公共服务部门的横向协同与纵向联动,为城市主体提供及时、互动、高效的服务。
2.让公众成为促进城市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2.0时代的知识社会逐步形成,人们的生活、学习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民的利益诉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公众参与意识也逐步加强。公众参与是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有益补充,推动了城市信息的公开与公众参与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4]应设计多样化的公众参与方式,抓住“互联网+”的时代机遇,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推进政府的信息公开方式的多元化与便利化,提升数据被使用的广度与频数,挖掘数据的深入价值,有助于增进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总之,城市管理是集监管与服务于一体的管理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为城市公民服务,因此,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应成为推进城市管理民主化、智慧化、精细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3.城市管理模式创新要符合城市信息化水平
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及其应用程度,是决定城市管理模式创新重点的主要因素。我国各地的城市信息化水平差别大,各地的城市管理模式创新要符合其信息化水平。根据陆小敏等(2014)的观点,城市的信息化水平按技术成熟度可分为准备期、发展期和成熟期。[5]信息化处于准备期的城市,城市管理创新应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各个领域的数字化和数据资源积累为主。信息化处于发展期的城市,城市管理创新应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及各个领域的应用整合、联动为主,注重信息资源体系建设。而信息化处于成熟期的城市,城市管理创新应以城市综合运行服务中心建设,以及以城市主体积极参与和个性化主动服务为特征的城市服务体系建设为主,注重知识网络的建设和价值挖掘。
说明:本文为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课题(编号:2015C25021)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编号:y6110388)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宋刚,邬伦.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
[2]潘修华,龚颖杰.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9.
[3]杨福颂.“智慧城市”建设需互联网思维[J].杭州,2014(3):28.
篇7
【关键词】医养结合 公益组织 作用研究
一、研究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挑战最严峻的国家,如何在“未富先老”、“少子高龄化”的背景下,让每一位老人有备而老、实现健康的老龄化,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当前“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转型时期的中国既面临着未富先老的现状,又面临着传统家庭养老不断弱化,同时社会养老保障压力过大的困境。
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当前养老服务业却没有跟上,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如何有效获得基本养老保障、享受高质量的医疗保障服务资源,已成为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涵义
随着养老市场以及医疗制度改革的开放与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医养结合的养老领域。医养结合是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即集医疗、养生、养老为一体整合产品和服务,搭建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养老系统。其中,“医”主要包括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等;“养”则主要指老人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生活照护、心理关怀、文化娱乐等服务。
(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
(1)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2014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成为首个老年人口破2亿的国家。目前,人口老龄化发展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社会负担重;农村老龄问题突出;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加速;未富先老矛盾凸显等诸多问题。
(2)社会养老服务发展需求多元化。目前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有限的医疗和养老资源彼此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已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不同医疗与养护机构会结合自身优势参与市场细分,产品与服务呈现多样化、细致化。
(3)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兴起。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因其养护化、专业化、特色化等诸多优点,逐渐被广泛接受。该模式可为老年患者进行常规的医疗护理服务、提供24小时全程精心的生活照料和情感浓厚的人文关怀;配备高年资的专职管理人员,对护理员的招聘、培训、使用、管理进行全程的流程指导和规范严格的管理。
(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医养一体化”趋势下,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探索中也遇到不少困难。缺少资金、不能获得医疗机构身份、不能纳入医保定点,是众多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的“拦路虎”,而缺乏从事老年人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则成为养老机构、医院面临的共同难题。
三、公益组织参与社会养老的作用研究
(一)公益组织参与社会养老的必要性
(1)公益力量助力社会养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公益慈善,古已有之。在中国“慈”是指纵向关系,如父母对子女的爱,而“善”是指横向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尊老爱幼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组织力量的迅猛崛起,人们的公益互助观念不断深化和提升。
(2)公益组织的参与有利于缓解当前的社会养老压力。当前养老的供给和需求矛盾不断深化,巨大的养老需求与养老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促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等共同组成的多元养老体系,也成为现代解决养老问题的新趋势。
(3)公益组织参与有利于满足多元主体的不同需求。多元社会的发展促使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不断丰富化和多样化,仅仅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政府支持俨然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社会公益组织由于自身的民间性、自发性和志愿性等特点,可以较为灵活的在小范围内针对不同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服务。
(二)公益组织参与社会养老的困境分析
目前公益组织参与社会养老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社会公益组织与政府的相互关系定位不明确,政府与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参与社会养老服务的机制体制尚未建立健全。社会公益组织的养老服务活动缺乏政策性的保障,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其次,社会公益组织具有自发性,其成员来自各个阶层,从事各行各业,流动性大而且人员结构较为复杂。一些公益组织成员缺乏专业化培训,所提供的服务单一、局限性较大。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又由于其公益性和无偿性,导致部分人才资源流失。近几年来不断被曝光的爱心捐赠挪为己用的丑行使慈善社会认可和信任度降低。再加上社会养老所需的资本投入大,公益组织往往会出现入不敷出、无法支持的困境。
(三)公益组织参与社会养老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积极将公益组织的力量引入到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中,针对现存的缺点和困境,利用公益组织自身的社会特点,弥补政府、市场、家庭养老的部分失灵,促进社会养老系统建设和完善。将医养和公益结合,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潜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大方面入手。
(1)积极引导多方力量投入养老产业。引导民间资本投身养老产业,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制,积极稳妥地把面向社会提供经营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坚持权力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消除壁垒,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养老服务。
(2)探索“社区―家庭―公益组织”多向互动的操作模式。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实施医疗保险、护理保险有机结合,推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配合,确保健康老龄化的实施。公益组织可深入社区老年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符合老年群体需求的文体活动,如义演、普法以及一些老年运动项目等,这样既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素质又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3)明确部门职能分工,避免管理真空。理顺医养结合所涉及部门之间的关系,明晰相关部门具体职责,对养老机构实施“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政策。明确公益组织在模式中的定位和效能,界定好医养机构与公益组织之间参与社会养老的范围,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协同发力。
(4)发挥“互联网+”功能,提高养老服务现代化。信息化是助推医养结合、公益助力、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各级政府要将其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统筹考虑。构建养老服务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加快养老服务的现代化进程,造福更多的老年人。
(5)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了实现医养结合发展目标,必须把增进老年人福祉、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作为主线,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准确把握医和养的有机统一。政府要不断完善分类管理、多方参与、社会监管的养老服务监管体系,倡导社会组织的自我监督
在社会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养老问题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它需要政府、企业、家庭、社会组织等主体的共同参与解决。结合国情民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当前医养结合之路仍任重道远,公益组织是我们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医养结合,公益助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是我们解决社会养老难题的重要思路。
参考文献:
[1]资中筠.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评述[M].北京:三联书店,2011.
[2]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与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杨博文,李志刚.社会系统工程概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4]钟金玲.非政府组织参与居家养老的优势、问题与对策[J].福建省行政学院学报,2012,(2).
篇8
【关键词】患者隐私权 民法保护 制度完善
一、患者隐私权的概念
患者隐私权是患者在诊疗全部过程中享有的身体秘密部位未经患者真实意思同意不受侵害,以及自我控制、管理医疗健康信息以防其不当泄露的权利。
患者隐私权的内容包含患者隐私知情权、患者隐私利用权、患者隐分权。患者隐私知情权是指为了保证我们有充分的人格权,患者有权利了解诊疗中有关于自己的信息,例如病情、病历等。患者隐私利用权是指患者充分享有对隐私信息的所有权,患者也就当然享有利用自己的信息的权利,即患者隐私利用权。患者隐分权是指患者可以通过利用自己的病历资料等信息,获得物质方面或者是精神方面的权利满足。患者隐分权指的是患者有权利依照自己的意志来支配自己隐私的权利。
二、我国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范围过窄
隐私权内涵的两个核心是要求他人不得非法探究自己隐私的权利和掌控、管理自己隐私的权利。从隐私权内涵的一方面来说,我们有权利保证自己的隐私不被探究。但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常遇到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刺探、窥视、越权接触甚至干涉患者的隐私的行为。这些行为理应纳入《侵权责任法》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范围中。患者在就医时自主控制、管理个人信息是患者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方面。如果管理不当,极易被人随意阅览甚至传播,因此,利用患者的医疗信息也应纳入患者隐私权的保护范围之内。
(二)未解决与特定权利冲突时的协调问题
患者在行使其隐私权时,与其他正当的权利存在冲突。这也由此导致了患者隐私权和其他主体权利的冲突。从权利的本身性质来看这些患者隐私权与特定权利冲突的协调还未解决,这也是的每一个民事权利所面临的问题。
(三)侵害患者隐私权的民事责任制度存在不足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保护患者隐私权是极其重要的,它也是我们人格利益的一种体现,而我国在隐私权侵害保护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备的地方。我国在患者隐私权的保护更多注重物质方面的补偿,而在精神层面的保护还是略显不足。侵害患者隐私权的民事责任制度对于救济患者隐私权存在障碍。
三、我国患者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完善
(一)扩大患者隐私权的保护范围
一方面.扩大身体隐私的保护范围。传统对于隐私权的保护主要从义务主体的不作为的角度来进行规定,要求义务主体的不得窃取,传播他人隐私。而《侵权责任法》在患者隐私权保护方面仅采用了列举式的法律规定,在一定意义上也排除其他的法律尚未规定的侵权行为。因此,应在患者身体隐私和健康信息隐私保护范围上加以扩大。在患者医疗健康信息这一重要资源的保护上,我国的立法还几乎是空白。
另一方面.扩大医疗隐私信息的保护范围现今社会,信息流通的速度十分快,我们的重要信息可能在不经意间便已经为别人所知,这很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患者的医疗信息是非常敏感的个人信息,我们就更应该加强保护,这要求我们扩大医疗隐私信息的保护范围,尽快构建安全的医疗隐私信息管理系统,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实践中不断完善立法。
(二)完善患者隐私权的民事责任制度
一方面明确举证责任之规定。为能明确在司法实践当中具有可操作性,应当严格明确患者隐私权的举证责任及侵害行为的构成要件,医疗人员、机构的主观过错的证明应当适用特殊的证明标准。由于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本文认为患者想要证明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的主观过错是很困难的。而且对于患者隐私权来说,不论医疗机构是故意泄露患者隐私还是由于日常管理中的疏忽导致患者隐私泄露,对患者来说他们受到的影响都是不可逆转与回复的。所以,对于主观过错问题应当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另一方面完善损害赔偿之规定。在财产损害赔偿方面,《侵权责任法》当中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受到损害的患者可以予以赔偿。如患者承受着长期失眠、精神失落等并发其他的疾病,为治愈并发的疾病而产生的一切费用,都应计算在人身损害赔偿的金额中。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我国法律法规以及司法实践当中对于赔偿的功能问题定位过于狭窄,本文认为,赔偿不应该只是安抚精神和赔偿损害,还应当将精神上的损害赔偿纳入其中。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确定,笔者建议综合侵权原因与情节,侵权人事后补救状况与获利情况来确定。
四、结论
本文从患者隐私权的保护这一视角来审视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也正想通过本文表达协调医患之间的利益平衡这一观点。由于医疗卫生服务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在立法与司法中如何保护患者的合法利益,也维护好医务人员的合法利益需要国家与社会的精巧的平衡智慧。我国目前立法中对患者隐私权的规定还存在不足,对现实的问题与未来中患者隐私权保护遇到的挑战没有明确规定。
参考文献:
[1]吴培娥.信息时代公民隐私权保护问题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黄晓燕.护理临床教学中患者隐私权的保护[J].医学与社会,2011,(5).
[3]张欣.论患者隐私权保护[J].哈尔滨医药,2014,(2).
[4]王丽莎.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DD兼评《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二条》[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7).
[5]杨欣燕.患者隐私权之法律保护[J].工企医刊,2014,(3).
篇9
关键词:企业医院;文化建设;医患关系;管理
医院是以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医疗服务行业,优秀的服务文化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新海医院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医院,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人才、技术和设备虽然很难与公立三甲医院竞争,但在医院文化建设和医疗服务方面做得更好,也是医院与其他公立医院竞争的重要砝码之一。近年来,医院党委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主题,紧密结合医院实际,把加强服务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切入点,进一步明确医院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核心理念,初步构筑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服务文化,增强了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整体服务水平,为医院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凝聚共识,精心培育医院服务文化之根
加强医院服务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医院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核心理念,否则,医院服务文化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广州新海医院建院30多年来,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未形成完整的理念体系。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一些医务人员对医院的基本属性、医院文化的基本理念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医务工作者提出“以顾客为中心”,甚至认为“患者就是消费者”“患者到医院看病就是消费过程”等等。医院党委认识到,错误的观点、理念将阻碍和影响医院改革发展进程,也会误导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所提有关“以顾客为中心”的言辞中,“顾客”与“患者”“病人”的含义相去甚远,既没有反映医院的医疗特点,也没有反映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还有误导医务人员追求经济利益之嫌。因此,医院党委作出了在全院职工中开展医院服务文化(理念)大讨论活动的决定,以达到集思广益、凝聚智慧、达成共识的目的。通过大讨论,大家认识到,作为生命相托的医患关系绝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过分强调患者等同于消费者,只会把医患关系搞得尖锐对立而不能自拔;而过分强调“医患关系对等”,或者过分地抬高患者地位,比如,提出“患者是上帝”“患者永远是对的”等,也是极端且不切实际的。经过上下反复研讨、广泛征求意见,明确了医院的宗旨是“大医精诚,造福于民”,医院使命是“医病医心,促进健康”,医院精神是“德术双馨,敬业创新”,医院的核心价值观是“病人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服务理念是“用心用情,真诚服务”,医院愿景是“医、教、研全面发展,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高质量、专科化医疗服务需求的大学附属医院”。在此基础上,医院党委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教育,努力使医院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核心理念成为医院职工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
二、多措并举,用心浇灌医院服务文化之花
在开展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医院党委采取多种形式,注重结合,多措并举,虚功实做,切实把医疗服务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大力开展服务理念教育。组织全体职工围绕医院基本精神、理念开展学习讨论,使全院职工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到关爱健康,珍爱生命,待病人如亲人。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做到“用心用情,真诚服务”,切实做病人的贴心人。同时,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务人员守则、各级医务人员工作职责等,要求医务人员改善医疗服务态度,优化医疗服务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二是加强医务人员沟通技能的培养。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医生不仅需要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医疗机构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沟通技能培养,引进专业培训团队,开发系统培训课程,使医患沟通技能培训规范化、系统化。医护人员要换位思考,理解患者疾苦和心理状态,多一些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实际行动。三是认真总结回顾,分析查找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组织各科室特别是临床科室认真回顾以往的服务质量情况,尤其是患者或职工投诉的服务态度情况,找出服务态度方面反复出现的突出问题,认真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四是推进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理顺服务流程。通过抓制度建立与完善,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抓点滴养成,使每个岗位员工都用精细管理的理念规范自己,并养成习惯,使工作流程更加精细、科学。各科室,特别是临床科室,从方便病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出发,对各项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五是摆正“服务”位置,做到医疗服务工作一盘棋。要求临床基层科室重点围绕“服务病人”开展活动,各科室晨交班时,除了病人的病情和处理情况外,要把“服务”列入交班内容;要求机关、医技和后勤科室重点围绕“服务临床”开展活动,进一步转变作风,及时解决和满足临床基层科室的需求。六是认真解决和处理服务态度和质量问题。医院组织各方面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服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患者的投诉一经查实,轻者批评教育,重者严肃处理。把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与医德医风考核、评先评优、文明科室与文明岗、窗口之星、十佳护士、职称评定以及岗位聘用等挂钩。针对患者投诉的问题,医院党委严肃查处了个别医生违反医疗规程、存在医德医风问题,作出了降级低聘、调离岗位和扣罚奖金的处理,对全体医务人员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三、厚积薄发,医院文化建设取
得明显成效一是服务理念进一步明确,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职工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观念,关爱健康,珍爱生命,待病人如亲人,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做到“用心用情,真诚服务”,做病人的贴心人。比如,有位病人卧床多日继发压疮,压疮创面深达骨面,散发恶臭。到医院内四科就医后,经过医务人员一个多月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逐步好转,家属十分感动地说:“患者曾辗转在广州多家大医院住院,是医院内四科医务人员的细心、爱心,才使患者病情好转”。二是服务流程进一步完善,服务礼仪进一步规范。通过简化门诊流程、加强导医服务、开通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在就诊高峰期增加挂号和收费人手等措施,服务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更加方便患者,即使在就诊病人同比增加情况下,也避免了以往那种看病排长龙现象。职工仪表端庄,言行举止文明。一些科室推行“八声”服务,即“来有迎声、走有送声、节日有祝贺声、治疗巡视有呼声、操作前有解释声、操作中有问候声、操作不当有歉声、病人诚恳合作有感谢声”,工作开展得有声音色,吸引了不少病人,并获得病人好评。三是医疗服务态度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更关心、体贴患者,做到热心、耐心、爱心、细心,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医疗服务。比如,针对驻医院附近的武警官兵肠胃病多发的特点,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武警官兵得到及时救治,并为他们送上有关防治药品,向他们耐心讲解卫生保健知识。近年来,医院不断收到病人表扬信、锦旗。医院医生拒收“红包”,对无法拒收的“红包”多以住院押金形式退还给病人,体现了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医风。四是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近年来医院未发生重大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没出现患者在医院拉横幅情况,投诉现象明显减少。各科室积极开展医疗新技术业务,其中内二科开展的持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内四科的脑梗死溶栓治疗术、妇产科的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术、外二科的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医院相关技术的空白,有效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通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吸引了更多病人,医疗业务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打造医院发展的“软实力”,是实现医院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全面推进新医改政策的新形势下,广州新海医院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医院党委将坚持先进文化建设方向,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扬成绩,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和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切合企业医院实际、具有海员医疗特点的医院文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了医院和谐稳步发展。
作者:肖庆平 单位:中远海运<广州>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巧霞.大力提升医院文化创造和谐医患关系[J].菏泽学院学报,2014,36(S1):26-28.
[2]朱燕虹.创新医院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管理观察,2013(18):151-152.
[3]张文娟,郝艳华,吴群红,等.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4(04):48-50.
[4]胡骏,陈淑婷.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2,25(09):12-14.
[5]周一思,李凯,黄俊,等.影响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院,2011,15(09):58-61.
[6]王佳,王伟,程实.我国医患关系管理的历史进程与未来展望[J].医学与社会,2013,26(02):72-74.
篇10
关键词:物业管理 服务质量 企业竞争力
1. 引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市场经济日趋活跃,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房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也相应加快。物业管理作为新兴服务行业,自然面临市场竞争压力,也必然要更新服务理念,不断为业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如何有效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确保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眼下业者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2.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重大意义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由于企业的服务对象涉及千家万户,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系及广大业主的切身利益,因此,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其意义重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是关爱民生构筑和谐的重要举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反复强调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党的十七大历次会议也是以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强调多为民办实事。提高物业管理
作者简介:吴旭照大学本科经济师政工师厦门经济特区公盈建设实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党支部副书记
服务质量,正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爱民生、构筑和谐的具体行动。它直接涉及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同时确保广大业主有一个祥和美好的生活环境。(二)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繁荣与发展,新的物业类型将不断推向物业管理市场,高端物业不断涌现,客户新的需求在呼唤更新服务理念和进一步提高服务标准,客户高标准的服务需求和物业相对落后的服务水平及相对较高的收费标准将形成新的矛盾。物业管理行业必然面临激烈的挑战,而企业要在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赢得客户信赖,就得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三)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是广大业主的热切期盼。物业管理公司是新时代的产物。物业管理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公司管理人员每时每刻都在为用户提供服务,而且所提供的服务又应该优质高效,为了赢得广大业主的赞许和欢迎,物业管理者应努力满足广大业主的热切期望。
3.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主要对策
纵观我国物业管理现状,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模式多种多样,管理手段也不尽相同。为持续改进管理服务质量,我们需要不断吸收、消化、提升、创新国内外先进物业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主要应采取以下对策:
3.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在长期的物业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物业管理公司应不断总结、发掘、提炼全体员工的智慧与思想结晶,进而升华为企业的思想理念。当前,应着力从四个方面更新服务理念:一是物业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的理念。无论是对人的服务,还是对物的管理,其本质都是为业主提供相关的服务;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提供综合服务的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如数码小区提供现代智能化生活信息资讯,以及特殊类型的家政服务、金钥匙服务等,这些以前认为非物业管理的服务内容,都将进一步纳入日常服务范畴;三是向科技要效益的理念。物业管理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主动改良服务手段与装备,不断提高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四是极力倡导“以人为本”、“诚信唯美”、“以客户为中心”等理念。要将顾客需求写上管理议事日程,逐步树立“内部顾客”的概念。
3.2逐步确立以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的标准。物业管理企业要创造具体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就应逐步确立以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的企业内部运作标准。具体可分为管理体系,一是检验标准体系。包括“国优”质量检验标准,企业内部质量考核标准,日常质量考评标准,员工绩效考核标准等;二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企业质量方针,质量控制机制与方法,从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记录表格四个层次的文件加以体现,三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管理手册、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管理规程(含制度、组织架构、措施);四是信息系统管理体系。包括以客户满意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与文件;五是环境管理体系。在建立ISO14000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在环境保护意识、职责、措施、方法的持续改进与创新;六是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包括实行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质量管理责任制等,应尽量使之科学化;七是CS项目形象管理体系。包含项目的形象管理、标识管理、员工行为准则等;八是项目支持体系。即为物业管理服务项目提供的人力资源、物质、技术、管理支持。以上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均应让企业员工明确,上述标准在签定物业管理合同时就应确立。
3.3全面建立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建立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目的是确保管理服务工作能持续滚动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机制是物业管理企业经过多年探索而形成的一套内部运作机制,包括循环机制、内审机制、管理评审机制、监督机制、考核竞争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循环原则即以不同周期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工作步骤,在工作中不断寻求改进机会,以期每一周期进步一点。内审是企业的质量保证活动,由内审员根据ISO9001标准和体系文件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实施效果进行审查,以便查明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监督机制其主体为客户(含业主、用户或其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媒体、社会人士、内部员工等,监督内容主要是企业守法和诚信经营情况,管理服务质量,企业人、财、物等资源合理使用情况。通过广泛信息收集,健全处理机制,确保监督有效。考核竞争机制可实行多级考核。内容主要有安全目标、经营目标、服务管理目标、岗位质量标准、员工综合考核标准等,此外,还可实行企业领导岗位竞争上岗制、主要岗位公开招聘制、培养提升制、工作挑战机制等。激励是人性化管理的方式,要做到惩奖分明,人人有动力、有压力。
3.4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新时期的物业管理要实现对社区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建立便利、周全、高效的服务体系,让业主在获得优美居住环境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这必然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首先,管理层除应具有服务意识、专业知识、经营头脑、管理才干外,还必须熟知所辖物业的建筑特点、施工工艺、结构、园林等。房地产管理、经济管理、法学、心理学、财务管理、公共关系、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也必不可少。而对于操作层,则必须具备一专多能,能胜任多种工作,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一些偶发的急难问题才能及时处理解决。无论领导或员工都要因人而异,学会耐心做思想工作,要通过不断学习、虚心进取、加强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
3.5充分利用新科技设施,提升作业绩效。物业管理公司必须按照业主意志与要求去实施专业管理,并为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物业管理公司还必须充分利用新科学技术,以提升作业绩效。要逐步实现办公和日常管理自动化,建立企业互联网站,利用电脑网络,建立公司内部网络与管理物业专案的网站,以及时提供正确的资料信息,从事有效的资讯管理和知识管理。要以科技机具、设备及材料用品来降低成本、改善各种作业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要不断引进现代服务设施与设备,如配置报警、录像监控、小区通信联络等设施。要注意学习和运用前沿管理理论,将现代管理理论、新科学技术运用于日常管理服务之中。
3.6恰当提供物业管理的增值性特色服务。特色服务是物业管理品牌形成的核心。物业管理的特色服务是体现物业增值的重要形式。企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如物业的地理位置、业主层次、业主的需求等方面,提炼物业管理特色服务内容。例如物业会所可为业主提供健身设施,物业健康医疗中心可为业主提供医疗及保健服务,住户车辆的保洁可彰显业主的尊贵,住户专车可为业主解决交通需求,幼儿园、学校可为业主解决子女入学问题等等。通过物业增值性特色服务,营造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从而提升了物业的品位,又大大满足了业主的追求欲望。
4.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应注意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目前,物业管理企业伴随住宅小区似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同行竞争十分激烈,故物业管理公司必须视服务质量为企业生存重要因素,而要保证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主要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一要处理好企业员工与业主的关系。因为业主在使用房屋的过程中遇到麻烦,都习惯找物业管理人员解决,员工要因人而异,尽量及时帮助处理,要主动和业主进行良好沟通,努力创建融洽的关系。二要处理好企业领导与员工的关系。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关心体贴员工,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力与智慧,只有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才能把物业服务工作做好。三要处理好企业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周边相邻单位的关系。物业管理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涉及面很广,因此必须得到有关部门以及辖区周边单位的关心与支持。四要处理好企业与业主委员会的关系。要帮助指导业主建立业主委员会,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共同把服务质量提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