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护理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集束干预实施前后将158例机械通气患儿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制订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观察两组VAP发生率及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呼吸机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新生儿VAP疗效显著,方案科学、合理、规范,值得推广。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集束护理;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2.013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ventilator cluster nursing program in the prevention of neonatal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Method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and 158 cases of VAP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78 cases) and control group(80 cases) before and after cluster intervention.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and based on whi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ntervened by cluster nursing.The incidence of VAP and related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and hospitalization cos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ConclusionVentilat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luster nursing program has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prevention of neonatal VAP,it is scientific,reasonable and standardized,and thus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VAP;mechanical ventilation;cluster nursing program;neonate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NICU机械通气患儿最为常见的感染,发生率高达57.1%[1],VAP增加了患儿的病残率和病死率,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预防VAP亦成为NICU当前感染控制的首要任务。集束化护理指当患者在难以避免的风险下进行治疗时由医护人员提供的一系列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的集合[2]。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成人中已得广泛研究,取得满意效果,但在新生儿领域相关研究较少[3]。我院NICU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新生儿VAP,VAP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N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的78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其中早产儿52例,足月儿26例;男45例,女33例;年龄30 min~6 d,平均(2.80±2.30) d;体重0.9~3.8 kg,平均(2.70±1.22) kg;原发疾病:肺出血1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9例,呼吸窘迫综合征41例,新生儿肺炎6例,吸入综合征12例。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我院NICU中行机械通气的8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按呼吸机护理规范常规护理,其中早产儿54例,足月儿26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30 min~5 d,平均(2.80±2.15) d;w重1.0~3.9 kg,平均(2.80±1.58)kg;原发疾病:肺出血9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8例,新生儿肺炎8例,吸入综合征1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原发病、早产胎龄、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VAP诊断
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或撤机拔管48 h内,胸片示肺部浸润性阴影或出现新的浸润性阴影;肺部可闻及湿性音;同时具备以下任意2项:①血常规白细胞>10×109/L或38.5℃或
1.3方法
对照组按照NICU呼吸机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内容包括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管道通畅、预防管道脱落、注意手卫生等。
1.3.1集束化护理措施
观察组除常规护理方法外进行集束化护理,措施如下:成立治疗小组,调查病区VAP的致病菌,查阅近年来新生儿VAP预防治疗和护理技术进展情况,认识VAP的高危因素。结合病区病种及文献资料[5],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细致的护理操作标准,对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集束化护理的概念、意义及方法。重视基础护理同时将管理、呼吸道管理(气道湿化、吸痰护理)、呼吸机环路管理、口腔护理、营养支持护理、严格手部清洁结合起来组成NICU相应的集束化护理方案。
1.3.1.1管理
常规护理对患儿未进行特别关注,多为平卧位、半卧位。集束化护理重视患儿管理,将患儿置于“鸟巢”中,对无临床禁忌证的患儿抬高床头大于30°,责任护士班班交接记录,责任组长、护士长督促。这一措施简便易行,对预防由误吸引起的VAP效果明显[6]。另外还可以促进患儿舒适,预防压疮,改善患儿通气和增加肺部引流而降低VAP的发生率。
1.3.1.2呼吸道管理
(1)气道湿化:常规护理是按医嘱予生理盐水加沐舒坦作为气道护理液,在吸痰前滴0.2~0.3 ml气道护理液进气管导管,呼吸机吹气几分钟后予吸痰。集束化护理方案不主张在吸痰前用生理盐水或任何溶液经气管插管冲入肺部,因为这样会把气管插管内壁的生物膜(包括口腔分泌物及细菌)冲进肺部,增加发生VAP的风险。(2)吸痰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重视胸部物理治疗、吸痰在预防VAP中的作用。不提倡定时吸痰,吸痰重点放在按需及有效上,按需吸痰即根据患儿的痰鸣音、SpO2、呼吸、咳嗽、面色、气道压力等情况综合判断[7]。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在行气管插管内吸引时,应先将导管浅部痰液吸尽,再吸深部痰液,吸痰管插入应轻柔,插入深度为气管插管加接头长度,不可深插吸痰管吸引。
1.3.1.3呼吸机环路管理
呼吸机作为重要的抢救设备,管道和附件规范的管理及消毒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VAP的发生率[8]。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可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路使用后统一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所有的呼吸机使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放置通风干燥。持续使用的呼吸管道及湿化器每周更换1次。做好冷凝水管理,集水杯放在管道的最低位置,及时倾倒到含氯消毒剂的带盖小桶内,及时清除管道内的冷凝水,以防倒流。
1.3.1.4口腔护理
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经口气管插管时口腔开放及不能经口进食,容易造成口腔黏膜干燥、自净作用减弱,细菌易在口腔内繁殖,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机会;气管插管为侵入性操作,损害了气道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口咽部的定植菌随着某些操作进入下呼吸道,成为肺部感染因素之一。因此应注意对机械通气患儿口腔的观察及护理,每天给予口腔护理4次,新生儿常用的口腔护理液为2%碳酸氢钠溶液[9]、生理盐水。
1.3.1.5营养支持护理
研究[10]显示营养支持特别是及时应用静脉营养支持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非常重要,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顺利撤机。早期微量喂养能改善患儿胃肠动力,促进肠蠕动、排空,能够促进患儿的胃肠功能成熟,缓解胃肠道功能紊乱,提高患儿喂养耐受性,从而改善营养状况。管饲前应观察患儿腹部情况,有无腹胀,肠型;检查胃内有无潴留,潴留量≤1/3给予减量喂养,潴留量≥1/2给予暂停喂养一次;管饲液首选母乳,管饲速度要慢,量应逐渐增加;在管饲后30分钟内不进行叩背、吸痰等操作,以防引起呕吐反流,增加误吸风险[11]。
1.3.1.6严格手部清洁
手部清洁是被广泛认可的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在ICU感染控制中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有创操作之前及接触患者黏膜、呼吸道分泌物和被其污染的物品后,都应该及时洗手。
1.3.2观察项目
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VAP发生率、二次机械通气率、治愈好转率以及病死率等内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AKx-D〗±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比较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VAP发生率、二次机械通气率、治愈好转率、病死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VAP发生率、二次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12~13],主要有出生体重、胎龄、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环境因素、交叉感染、口咽部细菌的定植和误吸、胃肠道细菌移位及反流、仰卧位、气管导管内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呼吸机通气管路的污染以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等。因此,对于体重
机械通气患者预防VAP集束化方案最早是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提出,元素包括抬高床头、每日唤醒及评估是否可以脱管、预防应激性溃疡和深静脉血栓。随着研究的深入,增加了手卫生、口腔护理、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气囊压力管理、冷凝水管理等元素[16]。以上方案中的部分元素并不适用新生儿,新生儿不是成人的缩小版,集束方案的制定需要医疗团队的配合,并根据各自单位的条件和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新生儿有效、安全易实施的集束方案[17]。集束化护理是集合执行一系列有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操作及护理措施,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t院感染[14]。在临床中,一定要对所选择的患儿持续地执行集束方案里面的每一项措施,不能间断或只选择其中一两项措施来执行,否则违背了集束护理的精神,所执行的措施也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这些有循证支持的多个护理元素若同时施行,较单独执行有更好的效果[18]。本研究在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前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使得每个环节的护理措施得以准确、规范地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VAP是机械通气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预防VAP需要对医务人员不断培训,使其掌握并严格执行集束化方案中的每一项措施,确保措施及时、到位、一致;预防VAP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及团结合作,及时有效评估病人,及时脱机。集束化方案实施过程中必须每天进行监控,督促并确定各护理元素能够持续实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价、反馈,发现问题后及时改进,即PDCA循环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本研究实施的集束化护理方案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符合医疗规范,过程设计科学、合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肖政,汪成琼,楚亚林,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机械通气因素的 Meta 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1):1015.
[2]田晓华,刘卫荣,袁玲,等.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41243.
[3]刘坤,刘晓丹,李琳,等.国内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的Meta分析[J].护理杂志,2016,33(6):1822.
[4]李素明,苏慧敏,张印兰,等.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护理学杂志,2013,28(1):4142.
[5]谭景予,陈锦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制订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731733.
[6]孙旭,曲斌,王宁,等.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儿在暖箱中取鸟巢式半卧位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4,28(31):3913,3915.
[7]邓业芹,许业梅,沈佩君,等.新生儿人工气道吸痰时机的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6):2829.
[8]薛凤娟.呼吸机管路集中消毒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4,35(16):5758,61.
[9]叶春燕,吴凡伟,郭冀丹,等.碳酸氢钠口腔护理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13):5052.
[10]谢克开.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营养支持的重要性[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686.
[11]陈虹.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138139.
[12]李林,梁武华,吴耀勋,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广西医学,2015,37(12):18331834,1837.
[13]徐兵.集束化预防方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8):5657.
[14]肖政,汪成琼,黄榜江,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高危社会人口学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5):411.
[15]刘芳印,谢素青,陆艳芳,等.分时段不同床头高度对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研究[J].右江医学,2015,43(4):425428.
[16]范晓华,曹岳蓉,徐娟,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8):42034205.
[17]江梅, 刘冬冬, 黎毅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疗指南循证解读[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16(1):3335.
[18]陈牡花.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32):29962998.
(收稿日期:2016-11-30修回日期:2017-04-10)
基金项目:河池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河科转143012)
篇2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集束化护理 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41-02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management in newborns to 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GU Dongmei
(Wang mei jun, Central Hospital of Hengyang of Hunan Province,427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Cluster management in newborns to 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Methods Sixty newborn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08 to June 2009 in NICU,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ence group which received Cluster management. Sixty newborn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06 to June 2007 in NICU,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received the general nursing.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VAP of newborn in experience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NICU was shorten. Conclusions Cluster management can reduce lung infection of newborn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Key words】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Cluster management Newborns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发生于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 48h以后的肺部感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特殊类型。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是目前境外与国外专科护理领域正在开展的集一系列护理措施为一体的综合护理方案。我科自2008年1月对收治NICU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实施集束化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行械通气实施集束化护理患儿为实验组,其中早产儿38例,足月儿22例,<32周10例,32周~37周28例,>37周22例;超低体重儿2例,极低体重儿12例,低体重儿21例,正常体重儿25例;选取本科2006年1月~2007年6月60例行机械通气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在窒息原因、性别构成、胎龄、体重、5min Apgar评分以及孕母年龄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VAP诊断标准[1] (1)肺炎发生时问:在机械通气48 h以后或脱机后72 h内。(2)机械通气期间出现发热,体温>38℃;气管内脓性分泌物;白细胞计数>10.0×10 /L;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或刷检留取标本送病原菌培养,检出病原菌或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培养出新的病原菌;X线胸片出现新的渗出性病灶;在通气期间出现不明原因的动脉血氧分压下降,PaO2/FiO2下降>30%。
1.2.2 干预方法 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方法:加强患儿营养,注意鼻饲的护理,采取头高位(30°);在保证气囊充气的情况下,每天给予3~4次口腔护理,以减少细菌向下移行造成VAP;声门下密闭式吸痰;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及时倾倒管道冷凝水;避免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使用镇静剂期间每日至少唤醒一次,并尽可能少用镇静剂;加强病区清洁和消毒,检查患儿及各项操作前严格洗手等集束化护理措施。
1.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t检验及x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VAP感染率比较(表1)
两组患儿VAP感染率比较(例)
注:x2=3.97,P<0.05
2.2 两组患儿VAP菌株分布 对照组患儿VAP常见菌株居前6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7.56%)、肺炎克雷伯菌(16.23%)、鲍曼氏不动杆菌(13.5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0.13%)、白色念珠菌(8.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59%)。实验组患儿VAP感染菌株中铜绿假单胞菌(16.38%)、鲍曼氏不动杆菌(11.84%)、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38%)均呈下降趋势,鲍曼氏不动杆菌(11.84%)、白色念珠菌(9.836%)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儿住NICU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住NICU时间比较(x±s)
3 讨论
VAP的发病率受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监护室设施、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又创操作、机械通气时间,尤其是人工气道等因素的影响,是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致死原因[2]。“集束化护理”理念的形成是将循证文化引入床边管理并为ICU患者普遍存在的某正疾病创造最佳的实践指南[3]。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实施集束化护理能有效减少患儿VAP的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3.1 加强患儿营养,注意鼻饲的护理 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有效的肠内营养能改善营养摄取,降低重症病人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预防VAP的重要相关因素。为减少胃食管反流和肺吸入的发生,选用易弯曲的小口径胃管进行有间隔的、分段的喂食,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给患者采取头高30~40°,头侧向一边,有利于食物靠动力作用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减少胃内容物潴留,利于胃内容物排空和食物消化;进行管饲前,先吸净痰液,并检查胃内有无潴留,如有,暂停鼻饲。进食半小时内,尽量不要吸痰。
3.2 口咽部护理 Bonten[4]等认为,口咽部寄植菌在VAP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加强机械通气病人的口腔卫生评估和护理,在保证气囊充气的情况下,每天给予3~4次口腔护理,以减少细菌向下移行造成VAP。采用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操作时,如病人清醒,应争取其理解和合作。冲洗前予气囊充气,以密闭插管与气管的间隙,避免冲洗液流入气管;气囊放气前充分吸引清除气囊壁周围积聚的分泌物,避免咽喉部分泌物在气囊放气后误吸入气道,造成窒息或感染加重。如有血痂、痰栓等,可应用局部擦洗。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护理液,以减少口腔细菌的定植。
3.3 声门下密闭式吸痰 Lee[5]等研究认为,与开放式吸痰相比,密闭式吸痰可防止VAP发生,对SpO2影响小,操作时间缩短,并能降低患者费用,吸引的间隔时间根据患者分泌物多寡酌情掌握。Lorente[6]等研究发现,声门下滞留物吸引能够减少早发及晚发VAP的发生,声门下吸引,可降低气囊上方滞留物的含菌量,从而减少或避免气囊压力低时气囊上方滞留物进入下呼吸道引起细菌种植,进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3.4 呼吸环路的消毒及管理 有文献报道,呼吸机管道或接水瓶的冷凝水中的细菌培养阳性率达86.7%[7],因此加强呼吸环路的消毒管理可减少VAP的发生。护理上应注意:每天更换管道1次,用含0.1%有效氯的溶液浸泡消毒30 min,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后晾干备用;空气过滤器更换后高压消毒。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集水瓶应放在环路的最低位,且低于气管导管外口位置,并及时倾倒呼吸机管道中的冷凝水,尤其在离断管道、变换患者时勿使冷凝水倒流;湿化瓶内的无菌液体24h更换1次。张渭芳等认为,呼吸机管道7 d的更换周期较为合理,能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同时又能使机械通气病人病死率降低。
3.5 避免质子泵抑制剂 应用研究表明[8],ICU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受体拮抗剂,细菌在胃内定植的机会显著增加,发生VAP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避免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3.5 病区管理 加强病区清洁和消毒(安装空气消毒机、净化工作台、紫外线消毒器);每月做好病区环境、物品、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学监测工作。病房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室温保持在24~26℃,湿度为50%~60%。紫外线照射每天2次,按照国家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ICU空气菌落
VAP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原因较多,应用集束化护理后,VAP明显下降,表明VAP集束化护理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201.
[2] 何静.呼吸机管路更换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J].现代护理,2007,13(7):683-684.
[3] Bradford Winters , Todd Dorman. Patient-safety and quality initiative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J]. Current Opinion in Anaesthesiology,2006,19:140-145.
[4] Kolef MH. The preve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N Eng Med,1999,40(8):627-634.
[5] Lee ES, Kim SH, Kim JS.Effects of a 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 system on oxygen saturatio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and nursing efficacy[J].Taehan Kanho Hakhoe Ch,2004,34(7):l3l5-l325.
[6] Lorente L, Lecuona M, Jim-nez A, et a1.Influence of endotracheal tube with polyurethane cuff and suh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 on pneumonia[J].Am Bespirait Care bled,2007,176(11):1079-1083.
篇3
关键词:循证护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新生儿在围产期出现窒息,导致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的症状,会导致新生儿出现病残甚至致死,对新生儿健康产生较大威胁。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护理模式,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针对问题采取最佳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水平。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研究,对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之间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4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胎龄38-42周,出生时体重1100g-5000g;对照组共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胎龄38.1-42周,出生时体重1000g-4900g;两组患儿均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胎龄、病情方面的对比无显著差异(P
1.2护理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干预 对照组20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吸氧、保暖、营养支持、治疗配合、高颅压护理等,对患儿体征、意识和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对功能障碍患儿制定相应的康复锻炼计划。
1.2.2观察组护理干预 观察组20例患儿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常规护理中吸氧、保暖、营养支持、治疗配合和高颅压处理等各个护理环节采取循证护理,即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和文献资料研究,对各个护理环节常见的问题进行确定,对患儿的整体病情进行评估;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和数据库查询,寻找所确定的问题的最佳答案,在最新理论和研究结果的指导下制定符合患儿的最佳护理计划;循证护计划执行需要严格按照循证护理计划,在护理过程中对患儿每日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对循证护理实施效果进行观察,对下一步护理计划进行及时调整。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采取的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认知干预,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儿病情的最新发展情况,对病情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性进行分析,获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其积极配合下进行护理,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营养支持等护理效果;②刺激干预,在患儿病房内播放轻柔、悠扬的婴幼儿音乐,对患儿听觉进行刺激;在病房内悬挂颜色鲜艳的气球,对患儿视觉进行刺激;对患者听力功能加强检查,进行早期听力干预,防止后期出现听力障碍后遗症;③对患儿进行全身按摩,以达到刺激神经的目的,护理人员需要保证双手温暖,操作轻柔,使用掌心和指腹进行全身按摩,配合捏脊疗法,每次15分钟,每日两次;④对早产儿患者加强观察和护理,在胎龄满40周之后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仰卧位抬头训练,保持肢体功能正常;⑤加强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家属保证患儿的姿势正确,定期对患儿的运动神经功能进行检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和家长护理满意度指标。
1.4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脑水肿、意识障碍和肌张力异常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有效:以上三项指标较护理干预前有所改善;无效:以上三项指标较护理干预前未明显改善甚至继续加重。以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作为临床护理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进程表示,计算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
2结果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和家长满意度对比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不仅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死亡,而且是新生儿期以后致残的主要原因。围产儿在出现缺氧缺血时,脑的主要病变为水肿、软化和坏死,如何预防脑血流缓慢,改善脑部水肿,控制惊厥,是贯穿治疗本病全过程的重要环节。单纯对症、支持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儿的脑损害及远期预后,护理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关键部分,故需要进一步加强。循证护理客观资料为主,以临床经验为基础,以最佳方案为指导,将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提高了护理的专业性,使得护理有证可循,避免了传统护理的盲目性,是现代护理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循证护理,在护理效果、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的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覃敏捷.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120-121.
[2] 唐玲.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47-48.
篇4
关键词:品管圈;计划性剖宫产;护理路径管理
剖宫产是一种剖开腹壁、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外科手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异常分娩的重要方法。剖宫产术占分娩比重居高不下,21世纪前10年平均执行力高达50%~60%[1]。计划性剖宫产多拥有绝大指征,风险相对较高,产妇病情相对复杂,落实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非常必要。计划性剖宫产是医院最常见的、执行例数最多的择期手术之一,也是我国最先开展护理路径管理的手术类型[2]。本院采用"品管圈"方法制定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产科计划性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计划性剖宫产,非急诊;②有明确手术指征;③临床资料完整;④知情同意;⑤单胎;⑥手术麻醉风险等级Ⅰ、Ⅱ级。共纳入产妇424例,年龄22~45岁、平均(28.6±2.4)岁,初产324例,有剖宫产术史214例。按照入院顺序,其中接受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管理者208例纳入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者216例纳入常规组,两组产妇年龄、产次、剖宫产术指征内容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管理由护士长领导,依据旧有的剖宫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产前检查、围术期护理、产褥期管理等,工作主要依赖于护士长与护士经验管理,并无系统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进行"品管圈"活动,制定并落实计划性剖宫产术护理路径,主要内容如下。
1.2.1品管圈活动
1.2.1.1建立品管圈 将品管圈命名为"五全圈",护士长担任圈长,下辖5年年资在7年以上护士,"五全圈"主要目的为完善计划性剖宫产术护理路径,落实细节护理,进而保障手术安全,增强产妇新生儿照料能力与意识,最终改善产妇及新生儿近期以及长远预后。
1.2.1.2五全圈内容 ①五全分别为"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风险管理"、"健康教育";②以小组成员为骨干,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撰写护理路径研究报告,并进行自我实践经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护士长查阅相关文献,拟定会议的主题,进行会议讨论,以以上"五全"为内容,制定新的护理路径表,讨论每条护理内容必要性、可行性,制定新的护理路径。
1.2.2新的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
1.2.2.1基本内容 以时间为纵轴、"五全"内容为纵轴,时间轴可分为入院首日、分娩日、产后首日、产后次日至出院前1d、出院日五个部分。
1.2.2.2具体内容 ①入院首日,完善检查,调取病历资料,识别风险,筛选高危因素,落实随访,进行基本的生命体征监护,强化落实高风险人群护理,落实健康教育,包括术前康复训练、新生儿护理基本宣教等;手术前,完善实验室检查,进一步确认有无手术禁忌症;②分娩日,落实围术期专科护理,如手术室护理、麻醉护理、新生儿护理等,做好专科教育,如产后并发症预防、新生儿护理的健康教育,强化高风险人群护理标准,落实术前健康教育、康复训练、新生儿基础知识、病房自我管理基础知识、症状自我鉴别与处置;分娩日做好专科教育、新生儿护理、产后并发症预防等;③产后首日,关注产后出血等并发症预防护理,并进行母乳喂养等专科教育等;④产后次日至出院前1d,除继续进行病情观察、产褥期并发症管理外,还进行有关于新生儿常见疾病预防护理以及健康教育;⑤出院前,进行关于产后卫生知识教育,如母乳喂养注意事项、术后回访、切口护理等。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总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手术时间、患者满意度。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产妇相关并发症如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新生儿不良事件如新生儿窒息,护理不良事件如护理差错、护患纠纷,产后1w完全母乳喂养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计量资料 观察组总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良事件与母乳喂养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1w完全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计划性剖宫产是许多医院最先进行护理路径管理的术式。因产科护理内容繁多、任务繁重,护理路径存在针对个体化问题的护理内容缺失、内容相对简单等问题,护理更注重技术层面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不足,注重保障手术安全,对母婴长远预后关注不足。此外,传统的护理路径还受产妇自身因素影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
经"品管圈"活动,制定完善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1w完全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戴娟.基层医院剖宫产临床分析及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01-102.
篇5
1.1调查的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该前提下对新生儿家长应用健康教育方式。从患病新生儿入院到出院期间对其家长进行规律的、有序的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并设计新生儿科疾病知识问卷,将一百分设定为满分,将分数在八十分以上的定为达标,并设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健康知识认知情况。
1.2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以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进行表示,以P<0.05判定为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1.3常规护理方法
将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如果新生儿的体温偏低,则可以采用暖水袋,确保其体温上升到三十六摄氏度之上,在保温过程中注意不要烫伤患儿的皮肤,并加强对室内湿度的控制,确保湿度在百分之六十左右。在吸氧护理中,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通过面罩器为患儿提供湿化氧,氧吸入的时间为五小时左右,氧的浓度为45%左右,之后可以采用间断供氧的方式,直到患儿呼吸恢复平稳,且皮肤青紫消失为止。加强新生儿护理,保证呼吸通畅,密切对新生儿的啼哭,呕吐、面色、神志、生命体征的观察。
1.4健康教育的途径
1.4.1在入院的时候进行健康教育新生儿患者刚入院时,应该让其家属熟悉医院环境及医疗设施设备,并了解医护人员及设备使用方法。医护人员应以真诚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跟新生儿家属沟通。医院应对其家属发放一些具有丰富内容,图文并茂,且简单易懂的育儿小册子,或者将其制作成光碟,向家属介绍各种新生儿疾病的防治知识,并对其介绍新生儿病区的环境,专科的特色,对其宣传正确喂养新生儿的方式,并明确医院探视制度,加强对新生儿家长的关心,尽量满足其需求,让家长放心,消除焦虑心理,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1.4.2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新生儿家属在其住院期间,会因为过度担心患儿病情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其安心。根据患儿病情不同,应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如果条件允许,应让家属跟新生儿接近,以促进其跟孩子间的感情,在家属陪同新生儿进行各种检查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易懂的语言宣传新生儿疾病等相关医学知识,发病原因,防治措施,并介绍常规护理方式,介绍母乳喂养好处等,让家属加强对疾病从发生到康复等过程的理解,并提高治愈的信心,消除焦虑心理,并利用家长探视时间,根据家长带有的疑虑,对其进行解答,可以采用随时随地讲解疾病知识的形式,或者通过讲座形式为家长提供疾病知识,也可以在新生儿科、产科等科室中展开各种育儿技能的活动,通过多种途径,让家长获得更多新生儿健康知识。
1.4.3在出院的时候进行健康教育新生儿患者的家属很多都缺乏相应的喂养幼儿及营养知识,对各种新生儿疾病认知低,尤其是初产妇,因此,应该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等亲自进行指导和师范,提高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了解,并明确护理要点,育婴的基本知识及医学知识、、相关注意事项等,并发放育儿健康手册,指导出院后新生儿全身各部位的护理工作,对于新生儿窒息、早产儿等,应给予家长相应的疾病护理干预光碟。
2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实验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8.0%,健康知识达标概率为96.0%,而对照组分别为82.0%以及73.0%,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随着各种疾病发生概率的不断提高,在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已经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其所秉承的思想是健康第一,在身体机能恢复及疾病康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主要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系统全面地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相应的健康知识,并传播较多的医学卫生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逐渐培养起一种健康的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加强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强化保健的意识,以降低发病概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衡量,健康教育已经是护理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参考。
篇6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爱婴区收治的4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184例为足月孕产妇,16例为早产孕产妇;初产妇147例,经产妇53例;产妇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25.26±3.63。将400例产妇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研究组,两组产妇在年龄、职业、产次、孕次、文化程度、分娩方式、住院天数等比较无差异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产妇在产后或术后1~2天由在班护士进行15~30min健康教育指导;研究组:产妇在住院期间由管床护士按照健康教育服务流程通过讲解、动作示范及利用图文并茂等宣教资料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出院前评估产妇掌握程度,对未掌握者进行强化指导,并于出院后1周、2周、3周由管床护士进行电话随访。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新生儿护理、产褥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产妇满意度。
1.2.2制定产后健康教育服务项目流程产后当天指导休息、饮食、早吸吮及早排尿的重要性;产后第一天指导母乳喂养及新生儿预防接种知识;产后第二天指导新生儿护理及产褥期护理知识;出院当天评估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每位产妇床尾都放有健康教育服务项目流程表,管床护士每完成一项健康教育内容,须写明执行日期及签名。
1.3评价标准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母乳喂养知识知晓内容:母乳喂养的好处,喂养方法,奶胀的处理,出院后喂养指导。新生儿护理内容:呛奶的处理,沐浴,脐部、臀部护理,免疫接种。产褥期健康知识知晓内容:居住环境、营养、休息,计划生育指导,产后随防,产后运动。以上调查项目均有四个内容,要求产妇在已掌握的项目栏内打“√”。每个项目掌握3-4个为好、掌握2个为较好、掌握1个为一般。满意度调查内容:服务态度好,及时满足产妇的需求,主动履行健康教育,要求产妇在相应项目栏内打“√”,全部打“√”为满意,两项打“√”为较满意,1项打“√”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新生儿护理、产褥期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见表1。
2.2两组产妇及护士对流程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3.1随着产妇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产妇出院前后的健康指导已成为医院责任制整体护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确保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和促使新生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管床护士对所管产妇的健康教育从入院到出院贯穿于每个环节中,重视出院评估及产后电话随访,电话随访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让产妇在家即可得到相关知识指导,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3.2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护士与产妇接触的时间短,不是专人负责,缺乏连续性,宣教方式单调且健康教育内容易疏漏,护士完成宣教任务后,常常未评估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优化产后指导后,护士按照健康教育服务流程通过讲解、动作示范及利用图文并茂等宣教资料有计划地对产妇进行全程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指导,提高了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整个家庭的护理能力。
3.3产妇床尾放健康教育服务项目流程表,管床护士每完成一项健康教育项目后写明执行日期,并签名。督促管床护士加强责任心,常与产妇沟通,根据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满足产妇不断增长的、高质量的健康教育需求。同时也便于护士长及责任组长抽查管床护士已实施的健康教育项目完成质量。实施优化产后指导后,护士在产妇身边的时间多了,有利于护士及时满足产妇的需求和病情观察,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产妇及其家属的安全感。
3.4护士的自身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传播健康知识及技能,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不能做好此项工作的。因此,护士必需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护患沟通能力,才能取得让病人满意的效果。
篇7
关键词:临床路径; 计划性剖宫产; 健康教育; 陪护家属
中图分类号:r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98(2012)02-0070-05
收稿日期:2012-05-27
作者简介:苏琳(1963-) 女, 安徽蚌埠人,讲师, 学士,研究方向: 护理教育。
application of clinical-pathway-based health education in family members of planned cesarean section women
su lin1, tian ling2
(1. department of nursing,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30, china; 2.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o. 3 the people's hospital, bengbu anhui 23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path in planned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165 cases of planned cesarean section women and family member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n=85) and control group (n=80) according to hospital admission date and self-prepared clinical health education path and conventional methods were carried out in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ley. the items including grasp degree of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satisfaction degree for hospital nursing service,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used to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planned cesarean sectio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group. results:the project compliance rate including puerperium health knowledge, newborn health knowledge, newborn nursing skills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for hospital nursing service in experiment group were 91.76%、94.12%、89.41% and 96.47%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0.00%、72.50%、61.25% and 75.00%)(p<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experiment group (9.41±1.21 days and 0 accident rate ) were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9.41±1.21 days and 5% of accident rate) (p<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pathway-based health education in planned cesarean section promotes rehabilitation and nursing of parturients and newborns.
key words:clinical pathway; planned cesarean section; health education; member of patient family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医院里一组成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准确时间要求的照护计划,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临床路径极大促进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都显示出明显的优势[3],因此,临床路径在现代医疗中的推广有其现实意义。而在此过程如何实施健康教育,可谓是一项有针对性、具体性、目的性的辅助治疗方法和手段。随着现代产科技术的
展和完善,加上我国特定的社会因素,剖宫产逐年增加,特别是孕妇要求剖宫产的增加,不但使分娩费用大幅度增加,也增加母儿近远期并发症[4]。由于社会因素剖宫产和“珍贵儿”的出现,孕产妇及陪护家属对相关需求增长,因此,推行相应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而我国目前实施的健康教育模式固定,对计划性剖宫产的健康教育多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与医生的健康指导相重复,甚至有出入,致使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不仅耗费人力和时间,也无法起到健康教育的目的[5-6]。为了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避免健康教育中存在盲目性、重复性、低效性,2011 年我科采用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一般资料 来源于2011年6~9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计划性剖宫产的孕产妇家属(每例孕产妇选1 名家属),计165名。将2011年6~7月入院的孕产妇家属80例设为对照组,2011年8~9月入院的孕产妇家属85例设为干预组,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剖宫产指征、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将两组陪护家属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与产妇亲缘关系及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1.1.2 孕产妇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 计划性剖宫产实施临床路径者;② 均为腰硬联合麻醉;③ 无输血、术后并发症;④ 均实行24 h 母婴同室。排除标准:① 经产妇;② 产妇职业系医务工作者。
1.1.3 陪护家属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 同意参加本研究;② 本次入院前未进行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③ 与孕产妇的关系为母女、婆媳、夫妻;④ 具有书面阅读和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 月嫂;② 年龄>75岁;③ 体力不支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传统的“计划性剖宫产诊疗流程”方式执行,护士按照常规健康宣教进行。
1.2.2 干预组1 ① 健康教育路径的拟定:科室成立健康教育路径组,参照卫生部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自身经验,同时,评估陪护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结合孕产妇自身状况及陪护家属的文化程度、年龄、生活背景等制定个性化、程序化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3)。其中包括教育参照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实施的医生和护士、效果评价;② 健康教育的实施:实施前,路径组长对所参与的医护人员进行统一的规范化培训;孕妇入院后,接诊医生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入选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健康路径组结合调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并将其发放与陪护家属,讲述路径的有关内容和最后要达到的目标,取得家属的理解与合作。实施中,医护人员依据健康教育表的内容,对陪护家属进行连续、动态、有针对性、规范的健康教育,指导家属参与渐进式模仿操作练习;路径组不断根据孕产妇及陪护家属、医护人员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实施后,实施者与家属在表格上签名;路径组长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产妇出院时,路径组对健康教育表的各项指标进行总体评价,完善健康教育路径表。 表3 健康教育路径表
时间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
住院日阅读入院介绍、探视和陪护制度;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及联系电话;讲解剖宫产前必查项目、配合要点;协同孕妇做相关检查。
手术日告知术前沐浴、更衣、禁食水,解释备皮、插尿管的目的和配合事项;指导家属对孕妇进行心理调试;嘱家属备齐母婴所需物品;解释术后去枕平卧、腹带和腹部压沙袋的作用,强调保持尿管、输液管的通畅;协助产妇床上翻身;告知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若产妇口渴,嘱家属喂少量温水;嘱术后6小时后进流食;讲解产后出血观察的重要性,协助产妇更换卫生垫,出血较多时,保留卫生垫,以便评估出血量。
术后第1天讲解产妇早期排尿的重要性,拔尿管后协助产妇排尿;讲解早期下床的益处,强调安全保护;协助清洗会;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新生儿观察内容;帮助产妇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示范哺乳正确姿势,指导第1 次母乳喂养。
术后第2天强调排气后的饮食要求;讲解子宫复旧的意义和表现;家属观摩护士协助产妇第一次下床;协助产妇刷牙、更换汗湿衣服;讲解经皮测胆红素的意义、初乳的益处、按需哺乳的重要性;观摩护士给新
生儿进行眼部和口腔护理;告知喂奶前洗手,温开水擦;示范手工挤奶的方法。
术后第3天讲解均衡营养的重要性,分析产后大量食入高脂、产气饮食的害处;列出预防便秘的措施;挂图示产妇康复体操-腹部运动;讲解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的意义,嘱家属协助新生儿吃足6次奶后采足跟血;演示新生儿脐带护理,家属观摩护士给新生儿换尿布,指导家属包裹新生儿、更换尿布;讲解新生儿沐浴、抚触、游泳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好处等。
术后第4天分析母乳不足的原因,讲解排空母乳的重要性;列出凹陷和皲裂的处理方法;挂图示产妇康复体操-臀肌及腰背部肌肉的运动;演示按摩子宫的方法;指导做好产妇的皮肤护理;讲解观察新生儿生理现象和异常情况的方法;家属观摩护士给新生儿沐浴,并讲解注意事项,指导家属给新生儿换尿布。
术后第5天讲解乳汁淤积、乳房脓肿的害处和处理、恶露三个阶段的性质、量及观察;调查产妇居住的环境,讲解产褥期的环境要求;挂图示产妇康复体操-提肛肌的运动;解释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消退时间及处理方法;家属示范给新生儿沐浴,护士给予评价,观摩护士给婴儿抚触术后第6~9天列出产妇情绪的调节的方法;讲解新生儿体温检测的意义,演示身高、头围的测量方法;家属在模拟儿上示范婴儿换尿布、沐浴和抚触,护士指导和纠正;家属对新生儿实施换尿布、沐浴和抚触。
出院日协助办理出院手续;讲解出院后产妇的运动、饮食要求,计划生育指导;告知产后母婴复诊的时间、目的。
1.3 评价
1.3.1 评价方式 术后第6~7天,路径组成员测试相关技能(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出院前,路径组长发放问卷调查表,测试相关理论(产褥期保健和新生儿保健知识);出院结账处设立满意度调查台,孕产妇及家属在无人观察下填写满意度调查表;路径组负责人统计理论和技能成绩,统计孕产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1.3.2 评价指标1① 理论评分表,为路径组制定,产褥期保健知识包括10项内容:产后饮食、活动、便秘的预防、皮肤护理、口腔护理、会护理、乳房护理、母乳喂养、居住环境、情绪的调节;新生儿保健知识内容包括8项内容题:体温监测、喂养、新生儿黄疸观察、脐带护理、大小便观察和护理、皮肤护理、眼及口腔护理、免疫(避免不必要的接触)。评分等级有掌握(3分)、部分掌握(2分)、未掌握(1分),<60分为未达标[7]; ②技能评分表, 包括奶粉配制、 清洗臀部换尿布、 洗澡、 生长发育测量4项操作技能, 参照国家育婴师初、中级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8],每项分值为25分,合计100分,<60分为未达标;③医疗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本院制定,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④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技能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对照组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例,脱水热1例,干预组未发生1例并发症,p<0.05;两组在产褥期保健和新生儿保健知识、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测评及满意度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组住院时间(9.41±1.21)天, 比对照组(10.03±2.14天)短, t=2.3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母婴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孕产妇及家属不再单纯满足于护理服务,还迫切需要懂得产褥期保健、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保健水平和育儿能力。健康教育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基于临床路径制订的健康教育路径表,以住院时间为序,把健康教育的内容细化到孕产妇住院的每一天[9],这种模式的对象往往是住院患者,忽略了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本研究以家庭为中心,以良好医患关系为基础,把陪护家属健康教育纳入路径中,评估其健康教育需求,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由于陪护家属知晓整个医疗过程及其健康教育内容,使健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10]。
医生和护士专业化协助和配合,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传统健康教育形式多以护士为主,不规范且随意性大
。相比之下,临床医生掌握专业的医疗保健知识,在患者和家属面前有很高的权威性,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基于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有严格的时间框架, 规定了医生和护士有计划性和预见性的健康教育,克服了传统健康教育的盲从性、随意性和重复性,也克服了护理工作的局限性,从而使患者和陪护家属得到系统、规范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效果。程序化的健康教育模式极大地提高整个健康教育过程的透明度,发挥了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了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11],进而提高了医疗效果[12]。按程序化健康教育表对陪护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特别是新生儿保健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序梯度的培训,改变了传统新生儿保暖过度及喂养不合理等现象,使新生儿都得到良好而科学的护理。本研究统计显示:干预组产褥期保健和新生儿保健知识、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三项指标的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生1例并发症,对照组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例,脱水热1例。
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能更好地促进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阴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而剖宫产术是一个有损伤的分娩手段,孕妇不仅要尽快地实现从孕妇到母亲的家庭角色转变,还要遭受手术的痛苦和损伤,其间家属的有效照顾和心理支持是孕妇强大的精神支柱,对孕妇的康复和角色转变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效果;同时也增强孕产妇对医生、护士的信任度,提升了家属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13-14]。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陪护家属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根据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表,将健康教育内容分解到住院的每一天,它规范了医护行为,使医护配合,在规定时间内做什么、怎样做,减少了健康教育的随意性、盲从性, 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动态性和完整性;而传统健康教育没有一个标准的流程,很多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意识,加之施教者水平参差不齐, 往往存在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化,缺乏动态、连续、完整的反馈机制,使陪护家属的教育落不到实处,造成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基于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的施教医生和护士依据路径表的内容及目标要求,对陪护家属进行施教、评价, 再施教、再评价, 直到达标的过程, 这种过程使得健康教育程序化、具体化、目标化,通过监测和反馈使之更加完善和具体[15-17]。
综上所述,应用临床路径将孕产陪护家属作为特殊群体实施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陪护家属相关理论和技能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孕产妇的自我护理意识,最大限度提高她们的自我护理及对新生儿护理的能力,有效的减轻她们分娩前后的身心压力[18],防止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路径实施过程中变异因素,及时修正和完善路径的内容,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参考文献:
[1] finkbeiner bl.four-handed dentistry:instrument transfer. j contemp dent pract. 2001 feb 5, 2(1):57-76.
[2] harati h,hadaegh f,momenan aa,et al.reduction in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by lifestyle intervention in a middle eastern community[j].am j prev med,2010,38(6): 628-636.
[3] less la,ragoobirsingh d,morrison ey,et al.a preliminary report on an assessment of a community-based intervention for diabetes control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j].fam pract,2010, 27(1):146-152.
[4] 张为远. 中国剖宫产现状与思考[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 27(3): 161-163.
[5] 华晴岚, 梅柳蓉. 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与进展[j]. 上海护理, 2005, 5(2): 52-54.
[6] 黄昊, 孟开. 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系统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2012, 5(1b):120-124.
[7] 陈建英, 梁燕玲, 庞宇容. 临床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1, 29(2): 173-175.
[8] 刘康.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82.
[9] 戴红芳, 施京华, 苏强. 健康教育路径在择期剖宫产护理质量中的成效[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5): 433-434.
[10]
伟娜, 李丹, 彭丽萍,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4):807-808.
[11] simmons d, voyle j, rush e, et al. the new zealand experience in peer support interventions among people with diabetes[j].fam pract,2010,27(1): 153-161.
[12] nettles a,belton a.an overview of training curricula for diabetespeer educators[j].fam pract,2010,27 (1): 133-139.
[13] 陆彩萍, 奚庆红, 曹丽, 等. 健康教育路径对胆囊切除术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的影响[j]. 上海护理, 2010, 10(1): 18-20.
[14] dennis cl. preventing postpartum depression part ii: a critical review of nonbiological interventions. can j psychiatry, 2004 aug, 49(8):526-38.
[15] 郑淞元,方艳春,段功香. 健康教育路径在产科的应用[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8(1):144-146.
[16] 董凤齐,白燕. 健康教育路径在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天津护理, 2010, 18(1): 29-30.
篇8
[关键词] 产妇;家庭健康护理计划;自理能力;角色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0-0134-04
Effect of adaptability and self-care ability of home health care program treatment of puerperal
HUANG Yazhi1 YAN Yuxian2
1.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hangshan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Changshan 324200,China; 2.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n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Changshan 324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daptability and self-care ability of home health care program treatment of puerpera. Methods 120 cases of primipar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random number tabl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ome health care program,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 Role adaptability, self-care ability and 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Excellent, good rate of self-care ability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70.00%, 26.67%, Good, medium rate of role adaptability were respectively 38.33%, 50.00%, Excellent, good rate of self-care ability of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28.33%、41.67%,Good ,medium rate of role adaptability were respectively 28.33%、30.00%, self-care ability and role adaptability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Puerpera; Home health care program; Self-care ability; Role adaptability
角色是一个人在特定场合下的义务、权利及行为准则,是一个人在多方位、多层次人际关系中的身份和地位。由于初为人母的妇女对母亲角色认识不够,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或者适应不良,严重影响母婴双方的身心健康,如何帮助初产妇快速适应母亲角色,提高自理能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1,2]。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广应用,以家庭功能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模式兴起,此种模式受到广泛关注。有学者提出[3],以家庭功能理论为指导的家庭健康护理计划在初产妇护理中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为了分析家庭健康护理计划在初产妇角色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中提高的作用,特对我院收治的120例初产妇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2月来我院产科分娩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主要根据双侧α取值0.05,1~β取值0.90,效应值取0.90,经过对《两样本比较所需样本含量表》确定总样本量为120例。纳入标准:①能够独立完成问卷的首次生育妇女,年龄18~35岁;②所有产妇均没有剖宫产指征;③产前无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本组产妇无精神病史和无特大疾病。④本组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未婚先孕、多胎患者;②参加过相关培训的孕产妇,或产妇或其家属为医务人员;③孕产妇合并精神不正常者、不良情绪者、产妇存在妊娠合并症者,或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及产妇及其家属不愿配合者。将本组120例患者按照住院号排序,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初产妇主要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及常规知识健康教育:产前住院期间每天均给予初产妇个人实施产科相关知识宣教,宣教形式主要包括播放相关教育短片,护理人员整体宣教以及发放宣教资料等,其中宣教内容涉及有分娩前、分娩中及分娩后等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分娩前保健宣教及胎儿监测方法,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方法及技巧,产褥期休息与睡眠,饮食情况、切口自我护理、康复锻炼等内容。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家庭健康护理计划,首先对本组初产妇基本资料、基本情况、家庭情况以及护理需求在初产妇知情同意下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与产妇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接着在医生、护士、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参与下制定详细的分阶段的健康护理计划表,并一式两份,一份放置在产妇床旁,一份由责任护士保管,并由责任护士按照健康护理计划表开展护理。其中主要护理内容有以下几点:①产前护理,首先给予产妇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分娩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及分娩中应注意的事项,使患者以平常心对待,同时保证产妇情绪良好。给产妇观看分娩录像,详细介绍分娩过程以及分娩方法,并积极组织产妇及其家属观看新生儿护理方法以及喂养方式。②产褥期护理:首先加强产妇心理护理,并告知产妇产褥期属于特殊阶段,此阶段产妇的生活应以照顾新生儿和促进个人生理功能恢复为主,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教育,并取得丈夫及其父母的支持,同时向产妇及其家属发放新生儿护理手册以及产妇宣传手册。另外在产褥期还应该指导产妇处理好做母亲、做妻子、女儿的三种角色,当产妇体力逐渐恢复后,应指导产妇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护理,当产妇在照顾新生儿中遇到问题时,家属应给予正面的指导和帮助。最后应做好产妇及其丈夫性生活相关知识宣教工作。③出院后自我管理教育,对产妇发放出院自我管理教育手册,并通过上门访视、电话随访及E-mail联络等方式对产妇进行全程跟踪随访,以能够随时解决产妇自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难题,及时解决。
1.3 观察及评定标准
观察并评定两组初产妇角色适应能力、自理能力以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①初产妇角色适应能力:主要按照吴婉华等设定的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其中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产妇母亲角色幸福感、婴儿日常生活照顾能力、婴儿对产妇生活的影响、信念等,问卷Cronbach’s系数为0.826,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16~8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角色适应能力越好。其中47分以下表示适应能力差,48~63分表示中等,64分以上表示良好[4]。②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表对患者自理能力进行调查,其中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洗漱、喂乳、穿衣、新生儿护理、如厕等自行完成程度,主要分为优秀、良好、中等3个等级。③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定,在2003年Cindy-Lee Dennis原量表基础上发展成为母乳喂养自我效果量表(BSES-SF)中文版进行测量,测量共14题,其中内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系数为0.94,内容主要包括技巧和个人内在思考两个内容,其中技巧主要测定乳母喂养技巧的信心程度,个人内在思考主要测量对母乳哺喂的态度和信念情形,分值越高表示母乳喂养信息越高[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并将所有数据均录入分析,同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采用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lcoxon秩和检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价护理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果和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并采用重复测量中的多重比较t检验(LSD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各时间的两两比较。P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自理能力及角色适应能力比较
观察组初产妇自理能力优秀、良好率分别为70.00%、26.67%,角色适应能力良好、中等分别为38.33%、50.00%,对照组初产妇自理能力优秀、良好率分别为28.33%、30.00%;角色适应能力良好、中等分别为28.33%、41.67%,观察组自理能力及角色适应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知识得分比较
产前2个月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得分、技巧维度均分以及个人内在思考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产后1周和产后4个月观察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知识得分、技巧维度均分以及个人内在思考综合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 两组初产妇抑郁及剖宫产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发生率为5.00%(3/20),抑郁症发生率为0例;对照组剖宫产发生率为16.67%(10/60),抑郁症发生率6.67%(4/60),观察组剖宫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3,P=0.039),同时抑郁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14,P=0.041)。
3 讨论
初产妇缺乏做母亲的经验,很容易遭受来自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产妇缺乏相关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支持,同时产妇多重角色的转变,促使产妇面临各种困难表现为沮丧和无助,很容易造成产妇失去做母亲的信心以及多重角色的适应及转变能力,造成初产妇产生母婴角色适应不良等情况[6,7]。母亲角色适应状况直接影响新生儿健康成长、发育以及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因此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促进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提高初产妇自理能力尤为重要。有学者认为[8],影响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主要与丈夫关心程度、初产妇自护能力、异常产褥等因素有关。
家庭健康护理计划在初产妇护理中,根据初产妇自身特点、家庭特点及社会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列出护理内容,并按照护理计划表逐一实施,不仅能够很大程度避免教育的随意性,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相关知识的遗漏,保证护理的完整性及精细化。另外家庭健康护理计划的实施,还能够有效避免产妇分娩时及分娩后疼痛、奶胀等一系列不良现象,使产妇及其家属早期获得相关护理干预,消除产妇以及家属的疑虑,使他们共同参与到产妇护理和新生儿护理中[9]。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及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孕妇从怀孕到分娩、再到为人母这一过程均有一定的角色转变,而产妇只有做好角色转变,才能更好地适应各个过程。通过开展全面、精细化、合理的家庭健康计划,不仅明确了产妇及其家属各自的责任,促进家属之间相互配合,同时家庭健康计划的实施对提高产妇的自理能力,早期适应各个角色的转变,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也具有重要的作用[13,14]。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自理能力及角色适应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产后1周和产后4个月观察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初产妇护理中开展家庭健康护理计划,对提高产妇角色适应能力及自理能力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效果显著,同时对降低产妇剖宫产发生率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也非常重要[15,16]。
[参考文献]
[1] 胡莲珍. 母婴亲善医院产妇执行哺喂母乳之自我效能与满意度的相关探讨[J]. 2003 年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教师专题研究计划(CSMU 92-OM-B-019). 台中市:中山医学大学. 2003.
[2] 黄伟嫦,彭政.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前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3,14(7):26-29.
[3] Takashi,Yoda,Kenzo,et al. Japanese trends in breastfeeding rate in baby-friendly hospitals between 2007 and 2010:A retrospective hospital-based surveillance study[J]. 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2013,32(13):207.
[4] 吴婉华,陆红. 初产妇产褥期母亲角色适应状况调查研究[J]. 护理研究,2009,23(3A):596-598.
[5] 卢旭萍. 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9):74-75.
[6] 陈洁冰,彭勤宝,李岚. 初产妇产褥期母亲角色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 护理研究,2011,25(31):2853-2855.
[7] 李丽雅,文晓燕,李聪捷. 健康教育与初产妇产前抑郁状态相关性分析[J]. 河北医药,2013,35(16):2554.
[8] 罗宏,曹学华,李蓉. 亲子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产后家庭角色适应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3):79-81.
[9] Sally K,T Alec Welsh,Bev Hall,et al. Caseload midwifery compared to standard or private obstetric care for first time mothers in a public teaching hospital in Australia:A 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cost and birth outcomes[J].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2014,22(14):46.
[10] 王敏. 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的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6(33):163-164.
[11] 王展,张雪茹,于欣围,等. 生殖期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影响的研究[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8(3):320-322.
[12] Yasuka,Nakamura,Yoko Takeishi,et al. Comfort with motherhood in late pregnancy facilitates maternal role attainment in early postpartum[J]. The Tohoku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2015,235(1):53-59.
[13] 文贵子.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92-94.
[14] 刘甘平. 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在产后健康教育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42-4845.
[15] 孙超,冯素文. 舒适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应激反应及疼痛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5,18(9):143-146.
篇9
1.1一般资料
对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该院产科接受治疗护理的158例产妇开展品管圈活动,作为该次研究的一般资料。该次参与研究的患者都知情该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自愿提供研究信息同时签定了知情同意书,此次效果研究已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接受品管圈活动管理的产妇年龄在20~39岁,平均年龄(26.7±6.3)岁,怀孕次数为1~3次,该次品管圈分成孕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健康宣教3个小组,各小组的成员均有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工作年限超5年的超80%,且每组成员在所负责的品管圈小组内临床经验丰富。
1.2方法
在该次研究之前该院产科护理工作未应用过品管圈管理模式,护理管理措施在应用品管圈活动之后进行了以下调整。1.2.1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各小组成立前,组织产科所有护理人员接受品管圈知识的培训学习,使其对品管圈有一定的了解,积极主动参与本活动。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体情况和技能专项,由护士长将其合理分配到孕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健康宣教3个品管圈小组内,每个品管圈小组均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和4名护士,各组自由选出圈长,2名主管护师作为该品管圈小组的督导。各小组根据所负责的项目,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的产科护理资料并分析护理缺陷,辨别潜在的风险和质量影响因素,根据组内讨论等方式制定有效的护理策略[3]。1.2.2品管圈小组活动(1)孕产妇护理品管圈小组活动[4]:经调查,在产妇身份识别有偏差、临产孕妇的送房时机不准、孕产妇隐私保护不良等为常见问题,原因主要是护士技术不熟、责任感不强等。对此采取以下措施:①提高巡视频次,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密切观察产妇状态,看准送房时机;②完善产妇信息的查对,要求护士严格核对信息,避免身份信息识别错误,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充分尊重并保护孕产妇隐私;③在使用催产素时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并掌握孕产妇生产进程,避免胎儿宫内窘迫;④注意产后产妇的身体恢复,及时有效的进行产后指导,帮助孕产妇解决问题,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满意度调查表对工作进行总结,小组每15d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整理,肯定取得的效果,同时分析不足。全员探讨,收集、整理大家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并研讨制定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将成功经验加入到标准化的管理。(2)新生儿护理品管圈小组活动[5]:新生儿手圈、胸牌时常脱落是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组内讨论,此类问题的发生主要与孕产妇和家属对手圈、胸牌重视程度不够、护士没有将手圈系紧、手圈本身质量不稳定有关,整改措施:①与本院采购科沟通,购买质量过关的手圈和胸牌;②加大对护士的培训力度,标准规范的为新生儿佩戴手圈,同时增佩足圈,双重保险;③强调手圈和胸牌对新生儿的重要性,不可随意摘除,且注意避免其破损或脱落。(3)健康宣教品管圈小组活动[5]:部分产妇对孕产知识的掌握不确切,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品管圈小组:①通过查阅资料及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编制“孕产妇健康宣教资料”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改进,上交护理部,由其组织审定,并制作“健康教育路径表”;②组织组员学习健康宣教的有关内容及业务,并能有效的应用到工作中,加强同孕产妇的沟通;③为保证健康宣教的有效性,对“健康教育路径表”中的内容、作用为孕产妇进行详细的讲解,争取孕产妇的积极配合;责任护士要根据要求,严格对孕产妇及家属进行有计划性的教育并适时评价。品管圈每半个月调查孕妇及家属对宣教内容的掌握,认真总结分析,并对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改进实施方式等,确保健康宣教的有效性。
1.3观察项目
记录并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新生儿手圈和胸牌丢失情况、孕产妇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情况、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满意度情况。
1.4统计方法
将该次实验结果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孕产妇满意度和知识掌握情况,较实施前均明显提高,见表1。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新生儿手圈丢失率为2.53%,胸牌丢失率为1.27%和,均明显低于实施前,见表2。
3讨论
由于产科需求的特殊,要求医疗护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此,较一般的护理更有难度,在管理上要求必然会更加严格,对于产科的护理工作人员要求则会更全面、具体。品管圈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被应用到产科不仅仅是因为其能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了员工们的工作热情,通过对工作中问题的自我查找、分析、组间讨论、制定方案、积极实施,并取得效果,这一系列活动都对员工有很大的激励[7]。品管圈活动不仅增强了员工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强调了团队的整体意识,提高凝聚力。从该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孕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很大地改善了护理过程中的缺陷,护理流程更加顺畅自然,孕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了默契的联系、气氛融洽,医护人员的付出也得到了回馈,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质量,是医护都愿意配合和接受的一种有效途径,临床效果显著。但还应重视实施环节,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断调整优化品管圈的实际适用条件,使其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发挥最优效果。
作者:袁碧波 单位: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168-169.
[2]陈孝芳.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2):185-186.
[3]文玲玲.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189-190.
[4]周美珍,吴秀芳,周春霞.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25-826.
[5]万志红.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41(12):164.
篇10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红臀;应用价值
新生儿红臀是新生儿时期常见护理并发症,多是由于尿布更换不勤引起,导致局部皮肤潮湿不透气,出现红色斑丘疹,严重时会可受到较大影响;病情较轻患者可出现皮肤潮红等现象,严重者可出现溃疡、糜烂。有研究报道显示新生儿红臀发生率为14.1%,一直为新生儿病房及妇产科护理的棘手问题,因此在新生儿时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于减少新生儿红臀的出现,提高其生理舒适度,减少护患纠纷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对我院收治的92例新生儿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2例新生儿,男51例,女41例,日龄≤7d新生儿47例,日龄>7d新生儿45例,住院时间2-9d,平均住院时间为(5.16±2.28)d,将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两组新生儿性别、日龄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参考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每天进行1次沐浴,采用婴儿粉扑皮肤褶皱部位,肛周部涂上紫草油;间隔2h更换一次尿裤,新生儿每次大便后,采用温水洗干净,并涂上紫草油或凡士林软膏。
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评估新生儿身体情况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高风险组新生儿,严格按照预警程序进行处理,并为患者制定个体性预防计划,对症护理为重点。将新生儿的姓名、床号等写在黑板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记录影响红臀发生相关因素,如奶粉、喂养方式。纸尿裤种类、患儿排便次数、是否接受蓝光治疗、粪便性质等,并对红臀发生的危险性进行评估,根据结果对计划进行修订;将新生儿红臀发生情况统计表递交给护理部门,并请求其指导。对于中度风险组新生儿,重点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对其病情进行判断。对于低度风险组新生儿,则做好预防措施,并针对发生危险因素的隐患进行护理。
1.3 观察方法
新生儿红臀可划分为为三个级别,Ⅰ度为部分皮肤潮红;Ⅱ度为局部皮肤潮红,皮疹向周围蔓延;Ⅲ度局部皮肤破损溃疡,且多合并真菌或细菌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46例新生儿,新生儿红臀11例(23.9%),Ⅰ度6例,Ⅱ度3例,Ⅲ度2例,观察组46例新生儿,新生儿红臀3例(6.5%),Ⅰ度1例,Ⅱ度1例,Ⅲ度1例,观察组新生儿红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 上一篇: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 下一篇:社区环境整治阶段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