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校园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4: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治校园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治校园建设方案

篇1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现状和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现状

(1)大学生社交安全现状。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实践中人际关系的社会性也被大大强化。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并不懂得该怎样与他人交往,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也缺乏安全意识。有不少的学生认为交友过程中发生的恶性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平时小心一点即可,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此事与我无关。

(2)大学生勤工助学安全现状。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调查中,接近90%的学生都参加过勤工助学,因此大学生勤工助学呈现普遍化、低龄化以及涉及领域广泛化的特点。但是对于大学生在勤工助学中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的问题,有一半学生表示没有得到保障,甚至还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表示曾有过勤工助学的受骗经历。

(3)大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现状。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最能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色。教育部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安排学生半年以上的企业顶岗实习实践活动。绝大多数学生在生产一线从事专业技能型工作,需要用到各种专业工具、设备,由于安全教育不到位、工作尚不熟练等因素,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2.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现状原因分析

(1)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安全意识较弱。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在家庭的保护和关注下成长,在面对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时,没有很好的应对能力,在交通、住宿、饮食、消防、诈骗等方面的安全意识较弱,法律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在社会实践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2)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如,国务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实习生的身份是在校学生而非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所以大学生实习期间、勤工助学期间的权益保护在法律上处于一个空缺状态。

(3)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不够。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教育指导制度。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组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进行紧密指导,避免“放羊”的状况发生。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对策

1.社会实践前应该做好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第一堂课,包括安全防范常识、人际交往教育、应急处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针对不同的实践类型,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并针对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种安全隐患,通过案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依法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可把社会实践中涉及到的安全知识编制成册,让学生带在身边,随时阅读。

2.社会实践中应该做好过程管理

学校应该设立相关制度,做好社会实践中的过程管理。教师从大学生离开学校开始,通过到实践现场检查或电话、短信、QQ、微信等方式,跟踪大学生的实践过程,并要求大学生每天写社会实践日志,这样教师可掌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动态,解决社会实践中发生的问题,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顺利开展。

3.社会实践应做好安全预案和应急处理

为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学校要制订安全预案。预案应包括社会实践队伍管理要求,社会实践途径路线的注意事项,以及关于突发事件的明确的应对方法。

篇2

一、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负责人、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增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真正做到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学生自觉守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

深入宣传《宪法》、《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劳动法》、《消防法》和《课程标准》规定的法律知识学习内容以及学校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年内法制教育的学习时间,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不少于40学时,在校学生应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时间。深入开展学校依法治理,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建立健全包括学校管理、教师职业道德、责任追究、奖惩等内容的学校依法治理工作体系和“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工作不断线”的法制教育领导体制,使依法治校从单纯的法制教育向依法治理教学秩序、规范各种收费、提高教职工依法办事能力、建设文明校园环境转变,切实提高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抓好课堂法制教育。发挥课堂教学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基础性、主渠道作用,建立全面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制定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明确课时安排,充实教学力量,将课堂法制教育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之中,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紧密结合,与交通安全、禁毒、国防、环境等专题教育有机整合,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不断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法制教育活动。利用班(校)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通过举办法制专题讲座、模拟法庭、开展普法大奖赛等多种形式,用好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资源,不断丰富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感染力。

(三)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认真做好学校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全区中小学校都要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设立家校联系卡、举办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积极联系驻地部队、政法机关等单位开展共建活动,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学校周边环境清理整治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建立学校法制宣传教育责任制。把法制教育纳入校长任期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行法制宣传教育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列入对学校的考核,将法制学习培训作为教师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举办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骨干培训班,为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培训师资队伍。

(五)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在各学校设立法律图书室或法律书橱、开辟法制宣传栏、张贴法制挂图、播放法制教育影片等形式定期宣传基本法律常识。开辟校园网“法制教育专栏”,利用学校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和抵抗能力,发挥网络在法制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六)深入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制定《*区创建“法治学校”评定标准》,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各学校要按照“法治学校”的评选要求和标准,将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与素质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推进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工作。年内在全区开展首批市级“法治学校”评选活动,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将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作为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由区教育局牵头,具体负责“法治学校”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各学校也要成立活动组织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和工作推进表,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经费、人员等保障措施,确保活动质量。

(二)加强宣传,树立典型。加大对“法治学校”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区教育局将在《*教育》报和教育信息网开设专栏,并通过有关媒体及时对“法治学校”创建活动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十一月中旬,推选部分活动开展较好的学校,召开“法治学校”创建活动现场经验交流会。

篇3

学校始终把依法治校工作作为学校主要工作来抓,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确立“稳定、安全、提高”的工作目标,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全面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努力创设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各方面工作呈现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现将总结如下:

一、依法健全学校内部治理机构

1、学校高度重视教职工、学生的法制教育。为提高学校依法治校決策,民主管理水平和高效监督水平,维护校园稳定,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建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赵智广校长任组长,李庆祝副校长、郭秀棉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有学校中层领导和各班班主任,亲自抓法制教育,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形成了校内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

2、学校制定了法制教育宣传与依法治校工作长远规划,做到年年有计划、有总结、检查落实到位。

3、机构完善,有明确的议事、办事制度,制度齐全。

二、拓宽渠道,加强教育,打好依法治校的基础

依法治校的基础就是法制教育的普及程度,为提高我校领导、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我们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对全校教职工普遍进行了全员法制学习培训。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教育法规,极大地强化了全校教职工的法律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法律素养,广大教师也以良好师德教育、熏陶和感染学生,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自觉将依法办事理念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真正实现依法治校。

为了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我们多管齐下,务求实效,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开展法制、安全等方面知识教育。

1、设立各种宣传栏,在学校走廊墙壁及班级宣传栏开辟校园安全法制教育园地,通过典型事例及图片展览教育学生,警钟长鸣。

2、利用学校校园广播、班级微信群和钉钉群,长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3、结合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中小学安全教育月、世界禁毒日、升旗仪式等机会,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宣传的危害性,号召大家学法,知法,遵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4、聘请派出所指导员为法制副校长,定期举行法制讲座,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

5、抓交通安全教育。通过演讲、手抄报、班级微信群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6、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注重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来陶沿学生,把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浓郁的法制宣传氛围,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走进校园,校务公开栏、法制教育宣传橱窗、名人名言、班级文化墙特别引人注目。

三、强化管理,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

依法管理是依法治校的主体工作,如何使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我校以人为本,把工作做细做实,努力做到“无情法律,有情操作”,最终进入到教师主动、自觉地自我管理境界。

1、坚持教代会、推进校务公开,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学校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监督与保证作用,使广大教职工有效参与学校管理。一是坚持每学年一次教代会制度,我校的重大決策,改革方案,学校财务等都在教代会上公开、讨论。二是校务公开规范化,经常化,扩大化。利用周例会,公示栏对学校近期工作安排,教职工关心的热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重大決策的落实及结果,进行公开或说明。三是做到管理民主化,如教师的年度考核,都经过家长评议,学生评议、教师互评,考核小组测评而产生。另外,学校基建项目,校园美化等都是在全体教师的主动参与下进行。四是多方收集教职工意见和建议,激发大家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学校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氛围中持续发展,蒸蒸日上的。

2、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学校建立了教师申诉制度及操作办法,保证教职工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对学校处理决定不服时,有权利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申诉。学校按规定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条件,依法保障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让教师充分享有开展教学、科研、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保障教师应得的福利待遇、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保证教职工的婚假、产假等。校内管理机制健全,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聪明オ智,真正做学校的主人。正是由于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对教职工关心照顾,至今无例教职工有申诉行为,更多的是以主人翁的姿态提出对学校发展的合理化的建议。

3、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维护学生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权,尊重学生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严禁体罚学生、严禁使用不文明语言,不准讽刺、挖苦、污蔑学生等。学校保证每个学生有学习和参加活动的权利,保证任何教师不准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侮辱、歧视学生,不准以任何借口把学生赶出教室,不能剥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权利。按国家规定向学生收费,实行“一费制”,对收费情况向学生及家长进行宣传、公示、反馈,所以,我校无乱收费问题。

4、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我校始终认为安全是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学校管理的底线要求,是学校文化的基础共识,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坚持“以防为主,教育为本”的原则,始终把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作为安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平安校园领导组,制定各项学校安全工作预案,消除了学校安全隐患,完善了安全保障体系,落实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由于学校领导、全校师生长期重视“安全第一”的思想,多年来,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学校领导和教职工无刑事犯罪行为;无教师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违法犯罪行为;校园秩序良好,在平安校园建设中受到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篇4

关键词:理工院校;大学生;法治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217-02

法治精神作为意识形态和思想领域中人们对法治进行理性追求和对法治崇敬的思想理念,其本质是与制度层面以及法律实践层面的法制相辅相成的[1]。法治精神是法治社会的灵魂,没有全民法治精神的养成,就不会有法治社会建设的成就。然而现代高等教育中,重视法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法治精神的培养已然成为当前法学教育的盲区,尤其是对于理工院校而言,由于人文精神和人文氛围的不足,直接导致理工院校学生法治精神的严重匮乏。而理工院校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希望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建设国家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匮乏会使得我国未来的人才内涵不完整,严重阻碍提升全民法治意识、构建全民法治精神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

一、加强大学生法治精神教育的重要性

对现在高校而言,高校依法治校需要在校生法治精神的养成。高校推进依法治校的建设是其为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内在的要求,也是建立现代化的学校制度的迫切需要。目前,理工院校在现在的发展环境下需要改变自身的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全方位地推进依法治校,加快其自身的制度建设。在高校中大学生是校园的主体之一,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时,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精神需要积极地引领他们观念的改变,而需要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法兼修的原则,通过良好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加强和改善青年大学生法治教育,把法治精神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导高校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公平公正观、科学与理性并存的民主法治观。最终通过改善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加快推动高校依法治校的建设。

二、理工院校大学生法治精神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法治建设有待完善,这是一种从“人治”到“法治”的高度转型。在立法过程中,法律法规质量不高出现相互“打架”的现象,如地方立法违反中央立法的现象;执法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执法者滥用公权力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现象,如违法拆除公民合法住宅;司法过程中存在着办“关系案”“人情案”等司法腐败的现象,这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法治的信仰[3]。

在笔者针对全国21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就美国辛普森杀害前妻及其男友一案,有70.5%的人认为是律师以一己之力运用手段达到无罪判决,而没有意识到该案件实际上是程序正当原则的胜利。对大学生而言,法治文化的传统影响学生法治精神的构建。从历史角度来看,人们对法律的公正性认识不强,传统的法带有强烈的封建伦理色彩,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背离[4]。当前大学生,从小受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传统法律文化中的落后因素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现代法治精神的构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以儒家学说作为其统治的理论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的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的君主制,是一套提倡“人治”的理论。从家到国,以一整套儒家道德标准为指导,所有的行为、举止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儒家道德标准,即“道、德、仁、义、礼”。总体来看,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过于强调“德治”,并不具备真正的“法治”环境。

另一方面,当前理工院校普遍开设法制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理工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摄取和学习,在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念形成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通过调研走访我们发现,当前理工院校法治精神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教育理念上,注重法律的培养而忽略法治精神的培养。传统教学过程中,理工院校教师习惯性地将法治精神教育与一般知识性教育等同起来,机械地向受教育者传播知识。法治精神教育作为法学思想教育的重要过程,理应受到教育者理论化的说教,但是,一般知识教育更强调形成知识体系,法治精神教育则试图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和启发,促使受教育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取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进而促使受教育者自觉自动的养成科学合理的主流价值取向[5]。

在笔者针对宪法的约束力调查中,有超过50%的同学没有意识到宪法是保障公民权利、约束公权力的法律。当前理工院校的法治精神教育,由于导向偏差,致使一些教育者错误地把知识的机械灌输当作教育目标,导致理工院校法治精神教育常常出现照本宣科、流于形式。同时,部分讲师受其教育经历和教育背景影响,往往在法制教育课程方面表现出专业素养缺失的现状,对理论认知不全面、不深刻等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在我国独生子女已属于一种普遍的现象,大多数的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各方的宠爱,形成独特的以自我为中心不守规则的不良心理,部分青年没有大局观、与社会现实的价值观脱节,当代大学生大多就属于这类范畴。许多大学生在面对突发的问题时,会失去原有的理性思维,通过各种手段,更有甚者铤而走险,藐视法律,只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大学生同时承载着父母、亲友等诸多的期望,在当下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因为功利性,也会引起他的反弹情绪,无视法律法规,进而自毁前程。另一方面,现在高校流动性高,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受到不同的文化熏陶,也有着不同的性格,这种地域性,容易带来一种从根本上的价值观上的对立。同时,在这个多元化价值观的网络社会,各式各样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兴起,一些媒体会为了经济利益等外在利益放弃其本应有的职业道德,大量传播黄赌毒等不利于青少年的发展的信息,青年本就在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极易引起价值观的“变异”,促使诱发大学生犯罪。因此作为媒体不应只局限在经济利益上,应当发挥其舆论引领的作用,发挥其积极导向的作用。

三、加强理工院校大学生法治精神教育的方案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笔者针对你认为下列哪些是加强大学生法律精神建设的好方法进行了调查。如图(1-1)

数据表明更多的同学认为通过课程学习以及更多的宣传活动是加强大学生法治精神建设的好方法。因此结合当工院校大学生法治精神建设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建设专业的教师队伍。在调查中,有学生指出,身教永远大于言传,希望先将教师的价值观确立了,再以模范的作用教育学生;学校应选用具备相应法学知识的教师作为任课教师,教育者只有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才能让学生信服[6]。相应的法学老师具备一定的法学修养,在价值观教学中、实践中具有一定的表率作用,更轻易地让学生相信并接纳。

第二,有针对性地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大学生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思考和总结,深入理解和体会这些思想的实质和精髓,才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深化理论认识,将被动的灌输接受教育转变为自觉主动地获取求知,在课余生活中,让同学参加法治活动,更好的身体力行。

第三,挖掘榜样,提升榜样的宣传作用。高校党员干部在学生群体中有较好的形象和期望,他们的影响力、说服力也比高校思想教育的效果更为直接和明显。通过与他们的沟通对话,了解学生群体的法律需求最新动态,充分发挥他们在法治精神教育中的模范带头作用[7]。同时,培养专门的学生教育队伍。其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来自学生群体。教育者由于身处学生群体中,对学生实际情况更为了解,也更容易被同龄人接受,由他们担任教育者能有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真实性,效果往往更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和教育。

第四,着手生活中的点滴。高校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时,将程序与实体相对应,传统理念使大学生重视实体目的的实现而忽略程序的必要性。因此,要从学生生活中的点滴抓起,并以此为实验基地,随时随地以法治为参照物,在管理上应让管理者与大学生自觉地由管理到服务转型,诸如团干和学生会的选拔;学代会的召开;对学生的奖惩必须要公开和增加复议环节等。这种程序观念是法治意识的根本保证。“所谓的程序,指的是人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安排和步骤,也是衡量法治意识水准的标志。”程序意味着凡事必须跟着法律的脚步走,任何违反法律的程序的行为都将无法达到实体目的。程序观念的加强与法治建设在进程上是同步的[8]。高校在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事情处理上应注重其程序正当性、机会均等性及公开公正性。

参考文献:

[1]李玉福论法学教育中的法治精神培养[J].东岳论丛,2006,27(1):176-181.

[2]林龙.关于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159-161.

[3]王秀慧.高校学生管理中法治意识建设初探[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4):175.

[4]刘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之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0.

[5]韩卉,罗勇.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4,24(1):141-144.

[6]王刚,许张毅.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4(1):171-172.

篇5

一、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从1986年开始的全国范围内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法”字深入人心,使群众开始懂法,学法,用法,公民的法律意识也达到了质的飞跃。但是高校普法教育和整个社会一样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认识浅薄,部分领导干部认识停留在理论上,没有付诸行动;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未充分发挥;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教育方法单一,流于表面;法制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学校要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人们的法制意识。

(一)提高法制教育重视程度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有具有实效的工作程序规定,做到有人管、有人抓,加大检查督促力度。

(二)丰富法制教育内容

学校要丰富法制教育形式。对师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 提高法制教育质量。

(三)明确法制教育职责

学校要明确职责,给教师确定硬任务、硬指标,要将授课的效果与年终考核、晋级、晋职挂起钩来。

(四)优化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二、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做到依法行政

学校是肩负一定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它有多方面的行政工作。各个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出了大量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中有些规定与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抵触。

(一)规章制度本身不合法

各高校的学生手册普遍地在一些处罚性条款――尤其是对学生处以勒令退学或开除处分的规定上存在不合法的现象。例如有些学校为了严肃考纪,规定考试作弊者经发现处以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实则这些条例是不合法的,高校并没有权利在法律之外自我授权,掌握学生去留。

(二)程序设置或执行不到位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校对学生做出的处分决定书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学校还应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然而,在许多院校中并未普及这一规定,各校学生去留决定权还是在领导手中,这不利于依法治校的进程。

(三)没有恰当的救济途径

目前我国一般对学校处分行为不服,不能提起行政诉讼,法律对于一些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对此,各地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也不一样。实践中有的法院决定立案,有的法院决定不予立案的分歧,一方面使得国家司法权威受到损害,另一方面,不予立案使得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本无法得到救济。

三、完善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

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迫在眉睫。

(一)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加强财务公开和民主监督

提高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建立高校数字财务管理系统,及时财务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

(二)强化领导财务意识,建立各级领导责任制

建立财务管理经济责任制,实行领导签字制,提高领导的责任意识。

(三)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控制力度

制定一系列关于预算运用,支出等有关程序规定。

(四)建立符合高校发展的资金管理机制

建立岗位责任制,管理资金流动及调整,规范采购活动,加强监督,使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化。

(五)建立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

开展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以适应市场经济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

四、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

建设高校和谐校园要求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民主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工会作为教代会的工作机构,应该通过大力宣传和扎实工作,积极支持教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五、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权益

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高校工会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的职能凸显出来。高校工会要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保证广大教职工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是要保证工会对决策的影响力,积极争取参与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二是工会始终要把教职工切实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帮助教职工解决问题。

三是要针对教职工进行不同的说服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建设和谐校园的积极性。

六、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学生权益

篇6

一、领导重视,指导有力,保证了普法工作正常顺利开展

"四五"普法工作刚一启动,我院领导就认真学习中央、省、市有关"四五"普法工作的文件,自觉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四五"普法工作思路,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学院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学院成立了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李洪天任组长,副院长刘亚、党委副书记郑勇以及党委宣传部负责人任副组长,组员包括保卫处、教务处、工会、团委、"两课"中心等部门的负责人,其办事机构设在党委宣传部。各学系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负责人为依法治校和普法教育工作联络员,建立和施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普法工作。党委宣传部根据法制工作领导小组的意见,四五"普法规划,及时调整普法内容,特别是一些新的法律法规颁布以及重要法律修正后,能及时订购学习材料,组织学习,使普法内容适应新的形势。 为保证法律宣传教育经常开展,学院划拨普法教育和法制工作专项经费,提供经费保障,用于订购普法宣传材料、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加强法制工作硬件建设。今年订购的报刊杂志有:《法制日报》、《法律基础知识简明读本》、《法制教育学习资料》、《民主与法制》、《法学天地》等几十种,还订购了多套法制教育图片和音像资料,为宣传、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去年我院已投入30余万元,主要用于校园内重点部位安装报警探头及办公楼消防器材,努力加强法制工作的硬件建设。

二、抓住重点,带动一般,全面推动普法进程

在"四五"普法启动阶段,我们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提出了"抓两头,带中间"的法制宣传教育方案,加强对领导干部、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以领导干部率先学法用法、青年学生知法守法来推动一般教职工的学法积极性。

领导干部是我院普法对象中的重中之重。为抓好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工作,我院将法律法规作为院、系两级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党委宣传部已为全体中层以上干部购置了《"四五"普法群众读本》(城市版),并拟定了学习计划。我院还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学习党纪政纪条规,观看《厦门特大走私案》等录像,增强反腐倡廉意识。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参加党纪政纪条规知识考试,参考率达100%。我院还要求每位中层以上干部坚持写学理论、学法笔记,并在适当场合进行交流,达到共同提高。

在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和青年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同时,对广大教职工的普法教育也常抓不懈。除利用教职工平常的政治学习日学习法律法规外,我们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法用法方面的带头作用,激励教职工学法用法的积极性。领导干部通过自己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学透一些,在本单位、本部门教职工的法制教育中起到了传帮带作用。青年学生通过各种法律宣传活动,营造了学习法律的良好氛围,吸引广大教职工参与观摩,提高了他们学法的兴趣。

三、拓宽思路,形式多样,不断增强普法效果

我院在一年的普法实践中,不断拓宽思路,探索新方法,努力提高普法教育的实效性。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法律知识学习与开展各种活动、讲座相结合。上半年,我院在全院四个校区广泛深入开展了"校园拒绝"宣传教育活动,各系分别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院团委组织万名学子签名活动、宣传部和各校区党委共推出四期宣传专栏,帮助广大师生进一步认清的本质;我院学生法制协会还专门邀请派出所所长、看守所所长和我院保卫处的领导为学生作法制教育报告;我院党委宣传部和保卫处联合组织近两千名学生参加淮安市青少年法律知识考试;组织三千余名学生观看淮海戏《粉祸》,充分认识吸毒的危害,开展校园拒绝活动;组织学生旁听公审,到体育馆参加淮安市严打整治宣判大会,接受法律教育;开展模拟法庭、文艺汇演等活动,把法制教育寓教于乐;为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消防法》,我院还专门举行11·9"消防知识讲座和消防演习活动;去年12月4日,是全国普法教育宣传教育日,淮安市人大等部门计30余位领导专门在我院召开法制教育工作座谈会,大家共同研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普法工作,对我们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去年12月27-28日,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检查小组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我们抓住这一契机,既营造了校园普法氛围,又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的普法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此外,我院还选派有关同志参加市普法骨干培训;为发挥我院人才的优势,选派法学硕士、副教授蒋大平参加淮安市普法教育巡回宣讲团,在淮安城乡传播法律知识。

四、建章立制,依法管理,积极推进依法治校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校已

篇7

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

1.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区委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积极运用各类媒体和传播渠道,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部署要求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区三级干部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宣传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围绕开发区重大工作部署,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2.大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主题活动,大力加强宪法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普及。组织宪法专题学习。大力推行宪法进服务窗口、车站、机关等公共场所,让宪法抬头看得见、用时找得着。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传,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

3.加强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完善开发区广大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制度;继续落实党委中心组学法、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组织公务员和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无纸化法律知识统一考试。继续组织开展“法律进校园”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以宪法为主题的各种法治教育活动,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试点建设。

4.深化“法律七进”主题活动。以“法律进单位”活动为重点,深化“法律七进”工作。根据全区“三万活动”部署,开展“法律服务进农家”系列宣传活动。结合“12·4”国家宪法纪念日组织开展“送法进网格”系列宣传活动。

二、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全面深化“法律知识月月讲”活动,落实好各部门行业和社会单位的普法责任,建立责任单位年度述职制度;落实中心学校普法责任,推动法治教育进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普遍设立法律知识课程;落实法律工作者普法责任,建立以案释法制度;建立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评指导标准和评估机制。

6.全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健全完善法律顾问团长效机制,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各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

7.严格落实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一票否决制”。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中,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已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继续加大法治教育在文明创建活动测评中的权重,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严把审核关。

三、不断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8.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推进《关于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夷法治办[2013]8号)和《区法治文化建设任务分解方案》(夷法治办[2014]7号)的贯彻落实。将法治文化列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开发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充分运用公共服务窗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在窗口单位和窗口岗位增加法治宣传教育功能。

9.建立法治文化长效机制。建立企业运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百姓受益的法治文化建设模式;健全社会参与法治文化建设机制,调动各村(社区)业余演出团体的积极性,打造一批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法治文化精品;鼓励民间文艺团体自编自演法治文艺作品;多渠道筹措法治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健全法治文化建设保障机制。

10.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深化年”活动。开展“法治文化六进”活动,打造一批法治文化进机关、单位、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的示范点。大力推进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街道(法治长廊)、法治小区、法治院落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参与全市第二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评选活动。深入挖掘典型,积极参加全省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评选申报工作,宣传推荐对象,营造良好氛围。

四、扎实推进法治实践,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11.深化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健全法治创建体系。

12.深化部门行业法治创建。全力推进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的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专项整治,积极参加第二批全市“法治单位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评选表彰活动。

13.深化基层法治创建。坚持抓基层打基础,联合相关主管部门深化基层组织依法治理,重点做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创建工作,开展第二批“法治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评选活动。积极参加全市首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评选表彰等法治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五、认真总结“六五”普法工作,科学谋划“七五”普法规划

14.抓紧完成“六五”普法各项任务。对照“六五”普法规划和区“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的要求,查漏补缺,确保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15.全面开展“六五”普法检查验收。根据《区2010—2015年法治建设暨第六个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划》的要求,开发区将严格按照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下发的验收方案和标准。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开展自查验收,全面做好系统总结。4月底前将自查报告报送区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5月上旬迎接“六五”普法验收专班检查验收工作。

篇8

六五普法工作一启动,学校就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成立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党委为龙头,以各处室、级部为主体,以党员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特别是政治课程教师)为骨干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按步骤,有条理地把六五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通过校园网络、黑板报、横幅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形成全方位法制宣传教育格局,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有力地提高了全校师生对“六五”普法重要性的认识,也增强了普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积极带动社会普法宣传的同时,不断巩固师生的普法意识,增强普法教育的实效性。

领导干部普法教育学习做好表率。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后,学校党委着力把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落实到日常学习中去,特别是对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使领导干部们在吃透相关法律精神的基础上更好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教职员工普法教育学习明确职责。组织教职工重新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进行宣讲,全校正式教职工参与了此次活动。通过学习,教职工遵纪守法、依法施教、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了,也更明确了自己的义务、责任。自学校成立以来,教职工中没有发生一起违法案件,大家更增强了教好书育好人、做好示范表率的信心和决心。

立足课堂,让法制教育进头脑。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让法制宣传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通过政治等课程以及其他各学科教育内容,将法制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让学生法制观念和意识逐步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成熟健康的心理。高一年级还利用班会课、晨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中学生守则》及法制教育,效果较好。

按照实际,让法制教育分层次。学校针对学生年龄实际和个性特征,在法制宣传教育上非常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比如毕业生通过班级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测试相结合,每一届新生重点学习《班级管理手册》,通过班会,让《中学生管理规定》等知识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积极努力学习打下扎实的法律基础。

加强合作,形成法制教育合力。制定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将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形成法制教育合力。学校各年级在节假日都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争取家庭的配合,监督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同时学校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用浓厚的法制宣传教育氛围来切实加强学生法制学习,用积极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我校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等,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学校教师管理暂行规/!/定》等相继出台,在监督检查的同时,也普及了法制教育,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实行依法治校等,对学生打架斗殴、赌博、偷窃、彻夜上网、考试作弊、擅自离校等方面都作了相关规定,对违纪学生都制定了相应处理意见。引导学生由制度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从源头上遏制了违法乱纪行为,为普法教育夯实了基础。

学期开学初,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宣传,学校与胜利派出所举行警校共建签约仪式。

篇9

一、活动目的

1.进一步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思路,实现民主治校,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2.进一步保障家长的教育知情权,疏通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渠道,促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争取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让社会了解学校,让学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依法治校,通过“开放日”活动接受全社会的评议和监督,不断改进办学的不足,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品牌。

二、活动主题

办人民满意教育,做人民满意教师。

三、活动内容

1.教育成果展示。全面开放学校教育、教学、课堂、生活场馆及设施,充分展示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近年来在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教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安全等方面开展的情况(具体活动见附件一)。

2.民主评议。征集意见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样表见附件二)。在此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各学校采取更加丰富有效、别开生面的形式,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现场咨询。局机关和各学校在校园内设立咨询服务台,设立意见箱,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安全、招生收费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现场答疑或限时办理。

四、活动要求

1.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把该项活动作为展示学校形象、促进学校发展的大事来抓。市教育局将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办公室牵头,各科室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2.各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做好活动策划和筹备工作,力求做到组织安排到位、展示教育成果到位、征求家长及社会各界意见到位。各学校务必于11月底前向市教育局办公室上报活动方案,并将活动内容和安排于开放日前几天在校门口显要位置张贴。市教育局领导将于开放日当天分赴各学校进行督导检查。

3.各学校要重视并搞好本次活动的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和校内宣传设施,扩大影响,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共同为教育发展出谋划策。

篇10

一、主要任务

(一)领导干部法治示范行动。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会前学法制度,大力推行法律知识自学,全年法律知识学习不少于40学时,不断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严格领导干部考法制度,实行法律知识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任职资格、党校培训“三必考”;严格领导干部述法制度,落实任职考察、民主生活会、年终考评“三必述”。落实依法治理挂联制度,结合干部驻村帮扶活动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

(二)行政权力清理行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简政放权,凡是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均依法取消审批并向社会公开,激发市场活力。全面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年度述法和法治档案制度。依法规范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充分发挥“一目录、一大厅、两平台”作用,加强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大行政执法评查和错案责任追究力度,使行政执法规范化、刚性化。

(三)阳光司法评查行动。开展司法案件评查,通过评查案件的实体、程序,防止执法错案,纠正执法瑕疵,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社会法治攻坚行动。进一步强化网格化管理,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构建城乡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暴力恐怖、组织、各类社会犯罪,大力整治“两抢一盗”“黄赌毒”等突出治安问题,依法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依法强化重点问题治理,加大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涉及金融安全、历史遗留问题等重点问题的依法治理力度。

(五)构建良序行动。构建依法开展工作机制,畅通维权渠道,依法解决诉求,依法处理违法行为,规范秩序;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

(六)基层公约自治行动。大力推行“七步法”,依法规范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加强职工公约、行业公约制定工作,达到各行各业全覆盖,引导群众依法立约、以约自治、依约办事。

(七)法治信仰提升行动。大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强化深度普法教育;继续深化“五小普法”,实现普法教育全覆盖;充分发挥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平台阵地教育作用;加大“法律明白人”培养力度;搞好广场宣传、知识问答、文艺演出等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活动;扎实推进以案说法、现身说法、讲堂说法等学法活动,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和生活方式。

(八)法治文化精品行动。深入开展法治机关文化、法治校园文化和法治社区文化建设,重点打造一批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道、法治文化商场、法治文艺节目等法治文化品牌。开展年度“十佳”法治人物、“十佳”守法模范和“十大道德模范”“十大孝星”“五好家庭”评选活动。

(九)法治助民惠民行动。大力实施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法律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农民工、残疾人、留守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维权;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在维护公共利益、服务社会大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十)法治阳光监督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法治建设最根本问题、推进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干部群众最关注的事情,重点曝光执法、司法活动等违法行为,开播以依法治县为主题的法治阳光监督类节目。

二、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由各牵头领导召集相关责任单位分别制定“十大行动”具体方案,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和责任主体。

(二)组织实施。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和时间进度精心组织、深度实施、务求实效。

(三)总结考核。各责任单位要半年小结、年终总结,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问题,拿出务实举措。12月,镇依法治理办和党政办将对工作落实情况逗硬考核。

三、推进措施

(一)跟踪督查。牵头单位要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等职能,对照时间节点和工作进度,加大督查督办力度。镇依法治理办和党政办要跟踪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