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安排与小结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4: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工作安排与小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间,手术室都需要抢救不少危急重患者。尤其在夜间,手术室需要对不少急症手术患者进行抢救。要想确保夜间手术室患者的护理安全,促进夜间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就要求夜间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具备冷静的头脑和相应的应急能力,及时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处理措施,以不断提高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下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对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与患者护理安全的关系加以探讨,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
手术室护理人员共14人,年龄22~45岁,本科和大专比例为3:2。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手术室抢救患者人数、患者所患疾病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手术室夜间护理管理方法加以分析和对比,比较2012~2013年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2013~2014年采用安全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2.1手术室夜间护理管理方法 2012~2013年手术室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2012~2013年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采取的措施有:(1)根据医院夜间抢救的实际情况和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合理安排排班,实行弹性排班,保证手术室护士夜间休息时间,实现劳逸结合,以增强手术室夜间护士的体力和精力,减少手术室护士疲劳工作现象的发生。(2)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和睡眠时间,以确保手术室护士具有充足的体力。督促手术室护士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机体抵抗力,确保护士的身体状态处于胜任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状态。(3)加强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增强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醒护士在夜间要及时识别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制度完成各项手术室夜间护理操作,确保夜间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4)管理者加强和手术室护士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手术室护士的心理状态、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等,尽可能地给予手术室护士精神上的支持,工作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帮助,以消除手术室护士的思想负担,使其可以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以应对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5)鼓励手术室护士参加适当的娱乐活动,培养一些兴趣和爱好,指导护士掌握自我调节工作压力和管理情绪的方法,以使护士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应对繁杂的手术室护理工作。
2.2观察指标 护士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技术评分、患者对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2.3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若P
3结果
2012~2013年14例护士中出现护理失误的护士共6例;发生护理差错的护士共4例;护理技术评分为82.6 4.4分;患者对夜间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0.0%。2013~2014年14例护士中出现护理失误的护士共1例;发生护理差错的护士共1例;护理技术评分为95.4 1.5分;患者对夜间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上述几方面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篇2
关键词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原因;对策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指患者所期望的理想护理和其实际接受到的护理之间相符合的程度,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2008年5月~6月,随机抽取我院200例住院的眼病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 了解眼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采取整改措施, 以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2008年5月~6月期间在我院眼科2个病区住院的眼病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26名,占63.0%;女性74名,占37.0%。青光眼患者92名,占46.0%;白内障患者94名,占47.0%;其他眼病患者14名,占7.0%。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由我院自行设计, 包括患者基本资料部分和满意度测量部分。满意度测量包括20 个条目,分为5个维度。每个条目的答题方式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从1 (不满意) 到4 (非常满意) 4个等级,分数越高,满意程度越高。问卷各维度的信度范围在0.821~0.675之间 。
1.3资料收集方法
在取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调查人员发放问卷,由患者独立填写。问卷当场回收。完成每份问卷大约需要20~30分钟 。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 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3讨论
结合调查结果,我们就影响眼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各种原因分析如下,并提出相关对策。
3.1护士服务态度欠佳,满足患者的需求不及时
我们护理服务的对象是深受眼疾折磨的特殊人群, 他们比健康人更需要关怀与帮助。作为护士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坚持“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提高服务意识:①与患者初次见面时记得面带微笑地自我介绍;②巧妙地运用语言、抚摸、肢体语言等技巧博得患者的信任;③合理安排点滴眼药制剂时间,对于外出检查而未按时点药的患者记得补点;④经常主动地巡视病房, 及时解决一些有关于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⑤多从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3.2护士业务能力差
作为护理人员首先要明确, 在医疗需求不断增强的今天, 如果没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及业务技术水平, 仅靠服务态度好,是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所以,护士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及各项护理专业技能操作的练习,熟练掌握护理理论知识、技能。从“一针见血”等精湛技术中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3患者的认知缺陷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某些我们实际提供的服务,患者尚未感受到,从而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低。如果我们从患方入手,针对患者的认知因素做工作,将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新途径。
通过增加患方的感知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关键是重视提高患者感知率,建立互信的护患关系[2]。所以,我科在实行整体化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责任护士日查房制度:将病室内所有病床分管予各位责任护士,各责任护士在晨会之后到病房与所管辖的床位的患者直接“晤谈”,要求做到:①与每位患者“晤谈”的时间约5~10分钟;②在“晤谈”的过程中要注重与患者的情感交流和过细沟通,务必将已经实现的护理服务,尽可能让患者理解和感受到。通过提高患者感知率,可以在提供实际医护服务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患者满意度。
3.4患者不现实的期望值
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法满足的。因此,责任护士在做术前健康宣教前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误区,并给予合理疏导,打消其不现实、不合理的期望。切忌在患者情绪低落进行心理抚慰的时候,不切实际地说过头话,任何没有依据的承诺将会导致患者产生过高期望。如果该患者认为最终的治疗结果与自己的预定期望值不相符时,其不满意则是注定的[2]。
4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患者满意度, 是当前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我们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客观因素,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努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护理工作 护理缺陷 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296-02
医疗工作中担当着重要作用的便是护理工作,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虽然没有得到相关论证,但也说明了护理工作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做好护理工作,防范护理缺陷是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值得重视和思索的问题。
1 护理缺陷的定义
明确护理缺陷的定义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前提。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护理规章与规范等,造成护理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护理缺陷包括护理事故及差错。
1.1 护理事故
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严重质量缺陷。
1.2 护理差错
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的原因或技术原因而发生的,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或虽有不良后果但未构成事故的差错。
2 护理缺陷的原因
分析临床工作中常见护理缺陷的原因是防范护理缺陷的源泉: (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2)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尤其是“三查七对”和床边交接班,(3)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4)履行各班职责不严格,工作中相互依靠、相互推卸,5)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忙乱,护士工作时缺乏计划性、协调性,人员配制不科学,(6)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7)科室质控员未认真履行指控职责,监控力度不够。
3 护理缺陷的防范措施
制定并落实防范护理缺陷的措施是防范护理缺陷的根本。
3.1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或专题讲座,从实习护士和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开始,把普法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各类条例准则,学习中联系实际存在的典型事例分析讨论,以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患于未然,用法律武装自己,用行为规范自己,用工作让病人满意,防范护理缺陷。
3.2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规章制度是对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服务过程中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等做出的文字规范。护理部及科室让护士熟背所有核心制度,将规章制度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纳入护理理论考试的范畴,不定期检查,并与科室及个人质量考评挂钩,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真正落实。让护士牢记查对、抢救、消毒隔离、给药、交接班、分级护理等制度,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将其内容――融入工作中,用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用实际工作体现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缺陷。
3.3 提高高危人群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低年资护士、新招聘护士是护理缺陷的高发人群。她们工作时间短,基础护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对临床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准确判断与处理,应加强严格训练和考核,尤其是“三基三严”训练及“各种急救抢救应急技术”训练。护理部及科室共同监督检查与考核,可以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方式,如:知识竞赛,操作技能竞赛,评选优秀先进等,避免单一的训练和考核模式让她们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甚至抵触情绪,科室与科室之间比,个人与个人之间比,护理部及科室给予适当奖励,增强她们的积极性,提高她们的专业技术水平,让她们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希望,远离护理缺陷。
3.4 提高护理书写质量
护理文书是反映住院患者病情发展过程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写自己所做,做自己所写”这是对护理文书真实、客观、准确的反映,及时、完整是护理文书书写的基本要求。用护理文书反映护理质量,使护理质量证据化、规范化,成为防范护理缺陷的法制依据。
3.5 加大科室考核力度
科室护士长对科内的工作安排应每月有计划,每周有安排,每日有检查,选派优秀护士协助管理,科室质控员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发现问题责任到人,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给予适当处罚,使当事人深知错误,记忆于心,防范护理缺陷的再次发生。
3.6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职业技能及业务综合能力
(1)根据科室内工作量,护士长可抽取每日晨会后15~20min的时间提问与讨论,操作示范与简单小结前一天工作或反馈前一天的工作不足,布置当日工作重点。(2)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护士长可安排科内年资高的护师或主管护师组织实施,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要求内容接近于临床,实用于临床。(3)鼓励护士进修、函授、科研等,科室可给予一定奖励,增强积极性,减轻护士经济负担,使其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3.7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倡导人文关怀
护士长应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好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工作中公平、公正,组织协调科内所有护理人员间的关系,让大家生活在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里,随时观察了解每一名护士的心理及生理,发现异常及时关心问候并给予帮助,以防对护理工作造成影响,防范护理缺陷。
3.8 充分合理应用人力资源
护士长科学、合理排班,老中少,护士主管护师搭配,理论好的与技术好的搭配,动作慢的与动作快的搭配,性格开朗的与性格内向的搭配,使其在护理工作中大家可以互帮互助,互勉互励,互敬互学,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缺陷。
4 结语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当全心全意服务于病患,提高护理质量,使得每一位病人都能在医疗过程中对我们的工作满意,这将以高度责任感为基础,熟练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技能能力,用心工作,用爱完成好护理工作,不断提高,才能对护理缺隐进行有效防范。
参考文献
篇4
【摘要】目的:通过对护士心理压力来源的分析研究,探讨护理中疏解心理压力的一些策略,从而使护士更好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方法:通过加强岗前培训、建立正确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改善人际关系以及改善工作环境等来疏导护士的心理压力。结论:疏解护士心理压力策略的实施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十分必要。
【关键词】护士 心理压力 策略
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1],护理工作是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很强的行业,工作本身具有高风险、高强度特点,同时护士每天24小时参与病人救治和护理,这些都给从业人员身心带来很大的压力。有研究显示,护士职业群体中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不良的身心健康必然导致护理工作质量的下降[2]。因此,护士的心理压力的疏导显得至关重要。
1 心理压力来源
1.1 护理工作的性质护士被人们敬称为白衣天使,因此无论是社会对其行业的期望还是护士本身职业的道德准则,都要求其在工作过程中是一个完美的角色。但在现实社会中护理工作未被病人及家属完全认可,护理工作量太大,任务繁重,护理人员较少,护理人员易身心疲惫。医生对护理工作要求较高以及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使护士在工作中精神时刻保持紧张状态。
1.2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以及新技术、新设备在医疗上的广泛使用,对护理工作提出更大的挑战。作为一名护士在工作中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行为稍有过失或语言稍有不慎就可能激发护患矛盾或导致护患纠纷,甚至有时人身安全都受到危害。
1.3复杂的人际关系护士与医生、护士与管理者、护士与患者都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护士如果处理不好这些人际关系,就会陷人人际关系冲突的环境中。最易发生的是护患之间的冲突,护士经常面对特殊患者的无理取闹,护士只能忍气吞声,还要面带微笑耐心的向患者解释,心里不良情绪得不到宣泄,影响了心理健康。
1.4工作时间的分配护士工作实行无规律的倒班制,严重扰乱了护士的日常生活规律,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情绪低落,体力恢复不足。生活不规律造成用餐时间错位,消化酶分泌规律破坏,影响食欲,同时导致内分泌失调。对护士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不良影响。
2心理压力产生的后果
压力是机体对抗环境的各种不同刺激所引起的反应,适量的压力有助于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然而当机体面临激烈竞争或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时,会产生不良反应,如身体疲劳,体力透支、头痛、失眠、焦虑、烦躁、抑郁等,如不能及时调整,轻者影响护患关系,重者导致护患冲突,严重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3压力疏导策略
3.1加强岗前培训对新护士进行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的讲授和心理行为训练,提高心理健康保健的认知水平和基本能力。
3.2 建立正确观念明确自身价值、优点及缺点;不过分苛求自己及别人;勇敢面对现实,加强自我肯定;平时注重知识的积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逐步提高自豪感和价值感;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具备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3改善人际关系护士应灵活处世,以仁待人;生活中保持幽默感,缓解紧张气氛;不要封闭自己,主动寻找与他人沟通的纽带,拉近与患者、医生的距离,积极协调家庭与工作的矛盾,处理好各种关系。
3.4改善工作环境 丰富护士的业余生活,注重人性化管理,适当组织一些文艺活动,培养护士广泛的兴趣爱好,疏导松弛精神紧张状态,缓解心理压力。同时护士长及医院管理者应及时掌握护士们的心理、身体及家庭状况,对它们的困难和合理要求尽量给予解决和满足,经求她们对工作安排的要求,采取机动灵活的排班方式。
4小结
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危害,严重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这应引起医院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给予其更多的关心、支持及心理上的疏导,指导她们正确对待压力,提高适应能力,增进同事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支持,并呼吁全社会尊重护士职业,为她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及深造的机会,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工作的积极性,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篇5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是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培养独立思考与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又是护生走向独立工作的第一步,而手术室作为一个必须实习的科室,其护理工作有很强的特殊性,在临床带教中发现许多学生对手术室有畏惧心理,不能尽快地适应手术室护理工作,加之实习生学历不同、实习时间短,如何利用短暂的时间将手术室工作全面、系统地传授给护生,并使护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掌握和提高,需要在方法上不断创新,合理安排,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本人针对学生手术室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带教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1选择带教老师
临床护理教学具有示范性,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学生是通过观察老师的工作行为,最初理解和建立对护理工作的概念。因此要选择责任感和事业心强,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操作过硬,掌握一定的新技术、新业务的护师以上职称担任带教老师。
2掌握护理实习生情况
(1)护理实习生的心理状况。手术室实习时间为4周,来自不同的院校,有本科、大专、中专实习生。中专生年龄偏小,基础差,学习主动性差,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动手能力差等,缺乏工作热情;大专生动手能力较强,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本科生理论知识较强,但动手能力较差,个别认为自己是“大材小用”,不热爱护理事业,在实习工作中缺乏积极主动性;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吃苦精神差、容易受挫折,手术室护理工作时间、工作强度有不确定性,因此在带教工作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教育。
(2)护理实习生的手术室护理知识。经调查不同院校的护生,了解到手术室护理知识在校的教学学时很少,理论约2~4学时,实训约2~4学时,学习内容不全面,实训机会少,个别院校受实训条件的限制根本没有人人达到对手术室护理实训进行练习。无菌观念不强、操作流程不熟,理论基础差,在带教工作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制定实习目标和计划
根据各校护生的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出具有专科特点、不同层次的带教计划。护理实习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间,应了解手术室相关的规章制度,工作职责范围和常规操作,应掌握常见疾病的中小型手术的护理配合。
4实习内容的具体实施
(1)手术室护理基本知识的带教(第一周):科室的带教组长负责实习生的接待和管理工作,用1天的时间集中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内容包括:①认识手术室环境及规章制度。②精心设计做一次完整的模拟手术操作给护生观看,示范手术室的常规操作,让他们初步了解手术的全过程,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等;讲解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防护措施及意义;病理标本的处置,垃圾分类、存放制度等。另外几天在物品准备间工作,进行以下内容培训:上午参与手术物品准备工作,学习、认识常用器械;下午参观手术,增加感性认识,消除恐惧心理。
(2)巡回护理工作的带教(第二周): ①改变护理观念:带领护生下病房进行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增强护生对整体护理认识。②熟悉巡回护理工作:如常见手术的安置方法;常用仪器使用方法及保养;查对制度、物品器械清点;术中病情观察;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记录;手术结束,协助麻醉师护送病人,进行手术间的整理工作。
(3)器械护理工作的带教(第三周) :在带教老师的直接指导下参与中、小手术的器械护理工作,包括外科洗手法、穿无菌手术衣、带手套等无菌操作。同时示范各种无菌包的开包方法、无菌台面的铺置,让护生了解无菌区域的概念;刀片装卸、缝针的夹持及穿针方法,传递器械的方法,台上器械的管理方法,使护生树立较强的无菌观念。标本的保管及术后放置常识;手术结束后,懂得器械的处置与保养,尤其是传染手术器械的处置方法。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巩固及考核评价(第四周):带教组长对护生进行考核,包括理论和操作技能。理论考核包括手术室制度、职责及无菌概念原则等;操作考核为四项:手臂的清洗与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器械台。根据考核成绩,结合带教老师的评价进行综合评价、点评纠正,所取得的成绩作为护生在手术室的实习成绩。并请学生对老师作出评价,以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5体会
(1)多种带教方法。老师在带教过程中根据护生情况采用多种的带教方法,提高带教效果。如中专生,先讲解后提问;大专生,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学习后,让护生自己总结,老师再讲解点评;本科生,安排当小老师,给个题目,进行讲课。要求护生每天工作结束后,记学习笔记,结合书本知识复习,便于记忆。通过多种带教方法,启发护生主动思维,培养护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老师要仔细阅读护生的笔记和出科小结,动态的了解学生状态。使护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效果。
(2)防范手术室护理风险。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反复强调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注重自身的仪表言行,注意保护性医疗,带教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篇6
手术室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担任着繁重的手术配合及患者的抢救工作,接触各种锐利器具,如医用的缝针、刀、剪、安瓿、钢针等机会较多,被锐利器具刺伤的危险性较大。据有关资料显示,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意外血接触,如不慎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或割伤可引起多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1]。现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刺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1 锐器刺伤的原因
1.1 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有关 手术室护士担任着手术患者的各种注射、输液及术中传递手术器具的工作,接触缝针、注射器、刀片、针头、安瓿玻璃片等机会最多,发生刺伤的机率最大。
1.2 与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有关 护理人员认为在工作中锐利器具刺伤不可避免,因此觉得无所谓,操作时没有高度集中精神,甚至粗心大意,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发生了锐器致伤的高危操作:如套回针套、摆弄针头、用手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或用手直接拾取破碎的玻璃安瓿。
1.3 与工作环境有关 手术室护士工作繁忙,经常倒班,身体疲劳是导致容易锐器刺伤的原因之一;抢救患者或大手术时,精神高度紧张也容易导致被锐器刺伤;烦躁患者或小儿手术时,由于不能很好配合,护理操作时,患者突然躁动致护士被刺伤。
1.4 与护理技术操作欠熟练有关手术室护理工作繁忙、紧张。如果操作欠熟练,手术配合时紧张而无序也容易被锐器刺伤。
2 防护对策
2.1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护理人员应充分意识到锐器伤害的危险性,一旦发生锐器伤害,受伤者可能会传染上血液传播的HBV、HCV和HIV等。应增强防护意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防止锐器伤的发生。
2.2 规范操作行为 为了尽量避免手术室护士被锐器刺伤,必须规范其操作行为,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如手术刀、剪、针、钩,传递时应放在弯盘内,并且每次使用后应放在固定的位置,如手术刀、剪放置于弯盘内并固定在托盘的左上角,手术刀片的装卸必须使用持针器,避免用手直接装卸。传递锐器,不要让锐器尖端面对他人,以免刺伤。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禁止重新套上针帽,禁止用手弄弯或弄直针头,针头使用后立即丢弃到专门放置针头的容器内。
2.3 及时处理锐器伤 锐器刺伤后应立即脱去手套,并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伤口,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伤口冲洗后应用2%碘伏进行消毒浸泡,并包扎伤口。伤后立即采集患者血标本检测HBV、HCV、HIV等,可疑暴露于HBV感染的血液,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48 h内填写锐器伤报告表报告有关部门,并追踪监测与观察。
2.4 做好预防接种 对医务人员免费提供乙肝疫苗注射,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HBV感染的危险性,因为对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医务人员,被污染了HBV的锐器刺伤并不存在感染的危险。在工作安排中,应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缓解紧张程度,应根据每日的手术情况,实行弹性排班制,以保证手术的安全配合。
3 小结
重视和预防手术室人员的锐器伤害,应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2]。护理管理者与护理人员都要高度重视,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操作, 制定一套可行的管理、技术及医学防范措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掌握娴熟的操作技术。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为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对维护患者的权益起到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篇7
【关键词】 护理管理,缺陷,对策
护理缺陷是指医务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等法律、法规和护理操作规程,造成护理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导致患者伤残等不良后果和纠纷。护理缺陷是护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失控现象。因此,重视风险管理, 杜绝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则能更好地规避护理不良隐患,把护理缺陷降到最低限度,保证护理安全。本文将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及相应的对策总结如下。
1 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1.1 重诊疗,轻护理 护理管理工作日渐弱化,护士成了减员增效的对象,为了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不少护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这不得不引起一些同行的关注与忧虑。医院的工作是一项整体性工程,诊疗固然重要,护理工作更是举足轻重,护理的繁重性、长远性、科挑战,更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耐心、细心、专心、恒心。
1.2 重工作,轻素质 绝大多数医院护士整天忙于繁重的工作,个人学习进修的时间被剥夺,造成了一部分护士对学习缺乏兴趣,对工作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
1.3 护理管理人员欠缺管理素质 护士长大部分是从临床的优秀护士中选的,而她们的在校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均欠缺护理管理知识培训,因而造成管理者在管理工作过程中有不同程度地以经验管理为主,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使护理管理工作存在缺陷。
1.4 护理质量检查过于形式 大多数医院评审考核时多采用对照质量标准或根据省、市指定的检查内容进行评定,护理病历质量即根据护士的记录评定护理效果和病历质量。护士考核时搞突击,补写记录、编写护理计划,使护理计划、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小结、健康教育等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别。考评结果不能反映护理质量实际的效果。
1.5 重结果,轻细节 各级医院在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制定上下了功夫。层层分解的责任目标看似非常明确,却没有达到目标的实施策略。这种重结果,轻细节的管理方式,导致把质量监控的重心放在检查内容上,而不是放在本院提高护理质量的重点、难点、弱点上。
1.6 重规定,轻人文关怀[1]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护患间存在不少“供需”分歧。部分护理管理者片面追求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忽视被管理者的接受程度有关,造成管理行为与患者个体需求之间的冲突,而护士实施管理措施的理由很“充分”,那就是按制度的标准实施,否则将被批评扣分,致使护理人员为执行制度而忽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导致护患关系紧张。管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未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影响了为患者服务的实效。患者只会感觉到硬性制约有余,人文关怀不足。
1.7 重形式、轻实效[2] 一些单位在借鉴其他单位管理模式的同时,没有理解模式的实质就盲目套用,出现形似而神不似的情况,工作实效性也大打折扣。这种只在形式上改革,而忽视护理内涵意义的做法,容易把护理管理引向死胡同。
2 对策
2.1 强化护理的重要性 护理制定的职能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病痛。护士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患者尽快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帮助执行医疗方案,与医疗组成员合作,共同设计和执行全部医疗安排,使健康的人保持健康,使患者恢复健康,给临终者减轻痛苦与不幸。护理工作的职能决定了护理工作的不可替代性,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2.2 规范管理秩序 制定并落实了以下规章制度: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标准;各种疾病护理常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关键性护理工作流程;突发意外事件护理预案;学历继续教育及学分继续教育;护理培训;护理临床教学等。
2.3 对护士长管理素质的培训 在岗护士长长期从事繁忙临床工作,要对护士长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并进行护士长考核上岗,考试合格者方可在管理岗位,以此规范护士长的管理行为,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
2.4 修正质量评价标准 管理指标的制定决定了护理行为的调整方向,影响着护理效果,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方式应真正做到护理全过程都为患者着想的宗旨,把护理目标的重点内容放在患者最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上,在患者需求与管理制度冲突时,从患者的角度评价护理质量,把患者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让患者真正从质量管理中得到实惠。
2.5 以人为本[3] 作为领导者,沟通要互动、平等,切忌说教式谈话,既要依法管理,又要科学管理;既要以制度管人,又要以理服人;既要讲原则,不失感情,又要讲感情,不失原则,充分发挥质控组织作用。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一句贴心的话语都会使患者得到安慰,减少患者各种负面情绪,拉近护患距离,消除对医院的生疏感、隔阂感,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管理者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护理质量保证与效果的评价标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6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护士长既要加强日常护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又要随时对本科室内可能产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及时进行识别、评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在杜绝医嘱处理错误、口服药漏发、口服药错发、遗漏静脉用药上保持警惕,护士应该把自己想做什么,正在做什么,要求患者怎样配合,明确告诉对方,给予其应有的尊重。
2.7 提高护理队伍素质 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提供一些经费,帮助申报课题研究,积极创造适于个人成长的空间。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培训、进修,对取得成果、获得高层次学历的人员,要给予一定奖励。经常邀请专家学者作现场报告、现场指导、现场说法或有计划地安排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开会、交流,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护理工作已经成为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只有不断发现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积极应对,才能保证护理工作朝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进一步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8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在各大医院急诊室留院观察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占绝大多数,现有的护理模式、服务意识、专科知识水平及护士人力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为了了解急诊留观患者的现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2月10日-3月2日本院急诊抢救室留观3d以上患者的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2月10日-3月2日本院急诊抢救室留观患者共971例,其中留观3d以上的患者54例。男25例,女29例,年龄50-94岁,平均(74.80±19.38)岁,其中50-60岁5例(9.26%),61-70岁10例(18.52%),71-80岁20例(37.04%),81岁以上19例(35.19%);留观时间3.04-19.08d,中位留观时间4.54d;疾病类型:呼吸系统17例(31.48%),心血管系统16例(29.63%),神经系统13例(24.07%),其他8例(14.81%);并发症:压疮2例(3.7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1.85%),继发肺部感染2例(3.70%);工作模式:功能制护理模式;人力资源:每天共有19名护士上班,平均每班6.33名,日均累计抢救观察危重患者35.90例,每名护士需要负责5.67例患者的抢救及观察护理工作。
1.2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10日-3月2日本院抢救室留观3d以上患者的情况,分析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结果
本院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存在问题如下:功能制护理模式不能满足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需求;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疾病类型多样;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易于出现并发症;护士人力不足。
3讨论
3.1存在问题分析
3.1.1功能制护理工作模式不能满足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需求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及人们生活、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逐渐增多,老年急救护理服务需求在稳步上升。据资料统计显示,85岁以上的患者,每年要在急诊室就诊2次以上,老年患者在急诊抢救室内比例高,并且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北京宣武医院的统计资料显示[1],近3年抢救室老年患者比例由59.51%逐渐增长至62.36%。本研究54例患者年龄最大94岁,最小50岁,平均年龄(74.80±19.38)岁;其中60岁以上患者49例,占留观危重患者的90.74%。由于抢救室功能定位的改变,急救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一直沿袭的抢救室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工作模式注重危重患者的抢救,忽视了患者的整体性和个体需求,不能满足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
3.1.2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疾病类型多样老年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均发生退化,应激反应能力下降,抵抗力降低,对疾病和药物的耐受能力均不同于青年患者;资料显示,急诊老年患者60-70岁的发病例数最多,首位高发疾病为神经系统疾病;71-80岁的发病患者次之,首位高发疾病也是神经系统疾病;81-90岁的发病患者位居第3,首位高发疾病仍为神经系统疾病,可见神经系统疾病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十分突出[2]。在本研究中,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3例,占24.07%,同时兼顾其他系统的疾病。老年患者体质较弱,病情发展迅速,症状不典型,病史复杂,对急性病的反应也存在个体的差异[1],因此对医护人员要求很高,需要掌握各系统疾病的理论知识及专科抢救技能,且老年患者在急诊室的抢救监护时间长,病死率较高,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老龄人口慢性病患病率为53.88%,这将大大增加老年护理和与老年有关的慢性疾病护理的需求[3]。因此,提高急诊室护士对老年患者疾病特点认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1.3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易于出现并发症一直以来,由于抢救室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重急救轻基础护理,工作主要以抢救为主。面对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护士的工作理念、工作意识仍处于固有的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急诊抢救室工作模式中,对于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意识欠缺。而老年危重患者患病时间长,病种多,多为反复发作,抵抗力低下,营养差,反应能力低下等因素都对基础护理要求高,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不到位引发出的后续护理问题如压疮、继发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等,都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带来难度。许春燕的报道显示[4],老年患者院内感染与住院天数成正比,且以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在本研究中,54例留观3d以上患者出现压疮2例(3.70%);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1.85%);继发肺部感染2例(3.70%)。
3.1.4护士人力不足笔者经过对多家不同等级医院走访显示,各医院抢救室的工作模式基本上是“齐抓共管”,即抢救室当班护士共同接诊新患者,共同护理留观患者。在某种程度上,患者处于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状态,尤其是抢救室患者较多时,留观患者的基础护理问题难以顾及更加突出。在走访中还了解到,各医院抢救室每班次每名护士要负责5-12例危重患者的急救和观察护理工作。本研究中,本院每班次每名急诊护士平均需要护理5.67例患者,人员的不足严重影响着留观危重患者护理服务质量。
3.2对策
3.2.1实施责任制护理的工作模式为了提高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自2009年5月起本院将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方法运用于抢救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对危重患者施行无缝隙护理:按照病情的轻重、患者的数量分为4个区域,每名低年资护士负责1个区域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包括基础护理工作)和新入抢救室患者的急救工作,每名高年资护士负责2个区域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和新入抢救室患者的急救工作,并负责所管辖区域内低年资护士工作的指导与质控,尤其加强对脆弱人群—老年危重患者护理工作的落实。建立各岗位交班本,对有特殊护理问题的患者进行重点交接,以确保患者护理工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经过近2年工作实践证明,这种责任制护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可将患者的护理工作责任到人,对落实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提高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起到明显作用。
3.2.2加强老年护理知识的培训老年患者反应性降低,自觉症状轻微,即使病情危重,临床表现也常常不典型,且老年患者病情发展快,容易延误治疗。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和自身伦理道德建设的培养,掌握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心理特点[5]。急救护理在整体医疗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质量老年患者的护理培训便于急诊护士在实践中与其他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在改善老年患者留院观察、治疗和出院方面将起到较好的作用。根据张俊梅、霍霞关于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分析调查显示[6],老年心肺复苏患者的病因以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所以,抢救室护士对老年危重患者疾病特点相关知识的培训尤为重要。为此,在2009-2010年年度培训中,培训内容上我们安排了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中急性疾病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抢救技能的培训;同时细化基础护理技能方面的内容,针对抢救室老年患者的护理特点和护理需求组织学习了轴线翻身,以避免因蛮力翻身而造成骨折;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动静脉穿刺后针眼出血时间较长,易引起皮下瘀血,因此要求护士拔针后按压5min以上,对于凝血功能异常者延长按压时间。
3.2.3强化基础护理意识的提高与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的过程,不仅需要培训、强化,更需要落实,只有通过落实才能将意识变为行动,也才能使护士认识到老年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为了提高护士的服务意识,我们提倡主动服务,不要等到患者或家属提要求才去做,并发症的预防做在前,不要等到出现并发症再去弥补;提倡换位思考,“如果你是1位从事护士工作的家属,你将如何护理自己的家人”;针对出现压疮患者造成的后果进行现身说法,使护士体会到基础护理工作欠缺引发后果的利害关系。经过近2年的实践证明,护士对老年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认识的提高、意识的改变,可以明显提高护士基础护理的主动性。而且,护士在落实基础护理服务行动后所感受到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的改善,更有助于工作意识的强化,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由于抢救室患者多,人员流动性大,护理工作量大,而老年危重患者多已丧失自理能力,既怕麻烦别人又不愿主动提出护理要求,护士必须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在接诊时认真查看患者、仔细交接班,及时发现老年危重患者因反应迟缓而掩盖的症状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做到及时发现,主动服务。
3.2.4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急诊抢救室是一个抢救的场所,对生命受到威胁的急、危、重症患者或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7]。患者在这里经过紧急救治后,一旦生命体征稳定,就应转出治疗,实际上目前各大医院均没有办到,使急诊抢救室成为抢救病房或简易ICU[8]。抢救室功能定位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单纯的抢救功能拓展到危重症护理[9]。抢救室的医护人员不仅要负责新就诊患者的抢救工作,还要负责抢救室留观危重患者的观察护理工作。本次调查中,抢救室每天共有19名护士上班,平均每班6.33名,抢救室日均接诊及留观患者35.90例,每名护士要负责5.67例危重患者的抢救及观察护理工作。护士人力的不足严重影响着留观危重患者护理服务质量。在现有的人力资源下,本院实施抢救室区域化的责任制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双轨制管理方法,即每例患者有1名低年资护士负责其具体的治疗护理工作,又有1名高年资护士对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落实和特殊问题给予指导和检查,同时实行副护士长24h待班制,24h均有护士长在岗。既保证了对抢救室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工作的指导,又加强了基础护理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此种方法还可减少因工作繁忙造成对基础护理工作的疏漏。
篇9
【关键词】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流失;原因;对策
根据调查显示,在全世界各国中,护士人口只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一,基层医院还远远达不到这一比例。在这种护理人员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很多医院还在以每年10%-35%的速度流失更多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为什么会大量流失?怎样才能有效减少护理人员流失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医院所急需面对和探讨的问题。
1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流失原因
对于目前而言,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流失量非常大,极少有愿意留在护理岗位长期上任的护理人员。那么,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护士数量少,劳动量很大,收入却较低 在医院中,流传着“医生的嘴,护士的腿”这一说法,因为受到各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基层医院里,护理人员往往得不到患者或领导的认可;为了节约成本,减少开支,医院严格控制护理人员数量,导致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同时还把很多份内份外事都交给护理人员做,把本来就不堪重负的她们压得无法喘息;其次,医院的护理收费也偏低,护士们创造的“护理费”在医院中处于较低位置,护士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薪水永远处于最底层;再者,很多患者家属不敢得罪医生,所以会把医院的治疗结果和处理方式的不满统统发泄在护士身上,当遇到各种医疗纠纷时,护理人员便首当其冲,成为了医生的“替罪羊”。基于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护士会降低对本质工作的好感度和满意度,致使护士门感到身心疲惫,为了找一份更轻松,薪酬待遇更高的工作,他们便选择跳槽辞职。
1.2 医院聘用体制让护理人员感到无职业安全感 近些年,随着我国人事制度的不断发展以及卫生事业的不断改革,医院几乎很少有进编护士。为了满足护理工作需要,医院就向社会招聘合同制护士。在医院同工不同酬,在编与非在编区别对待的情况下,占护士总数大部分的合同制护理人员心理情绪极度的不稳定,使他们感觉没有归属感。再加上现在择业的自主性,让他们想换一份更好的工作,导致医院护理人才的大量流失。
1.3 职业压力导致护士不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护士行业的压力非常大,这直接影响到护士对这份工作的满意度。随着现代我国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推行以及护理模式的转变,医院的护理工作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同时也对每一位护理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除此之外,护理人员经常加班、夜班,这种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严重影响到了她们的身心健康。久而久之,造成大量护理人员想转岗离岗,护理人中大量流失。
2 减少护理人员流失的对策
2.1 上调护理收费标准,体现护理劳动价 虽然我市物价部门对部分医疗服务价目几经上调,但随着近年来物价飞涨,大多行业服务收费标准已成倍增长,而既定护理收费标准无法与医护人员付出的劳动价值相比。为了真正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稳定护理队伍,希望有关部分即时调整护理服务收费标准。
2.2 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护士待遇 在职称晋升方面,向护理岗位倾斜,降低晋升职称门槛。而薪酬方面,除了提高整体护理队伍的待遇外,更应关注占基层医院60%以上的合同制护士。为了稳定这支庞大的队伍,医院要真正落实合同制护士与在职护士同工同酬,为她们购买五险一金,并做到工资、奖金待遇到与在职人员增长的一致性。另外,医院领导、护理管理者还应多多关心护士的个人及家庭生活,如孩子入学、住房、上下班交通等,消除护士的后顾之忧,让她们安心工作。
2.3 增加护士编制,让护士有职业归宿感 凡是有进编的名额,基层医院几乎都把机会给了医生,而进编的护士却寥寥无几,所以,不论从人事体制方面,还是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应给护士更多的进编机会,稳定护士情绪,让她们找到职业归宿感,从而减少护理人员的流失。
2.4 增加护士数量,合理安排工作,降低护士劳动强度 增加护理人员数量,是基层医院丞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一定数量的护理人员才完成一定数量的护理任务。与此同时,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年资及护理工作量等合理排班,使每个人充分发挥效能。再者,通过简化护理表格书写,减少事务性工作来减轻护士劳动强度。
2.5 高度重视护理人员,增强护士责任感 “护理工作简单易学”,这在社会乃至医院本身都普遍存在的认识,在基层医院更为严重。但随着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及患者对护理的期望越来越高,这要求医院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所以,医院必须高度重视每一位护理工作者,为她们提供学习的机会,重视对她们职业情感、和奉献精神的培养,增强她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6 大力宣传护理工作,增加社会认知度和护士自我认同感 院领导、护理管理者以及相关部门,应广辟渠道大力宣传护理工作,提高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度。同时,还应加强护士爱岗敬业、职业素养教育,加强护士心理素质及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让她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专业素养,提高服务水平,赢得同事及患者尊重,提高护士在社会的地位。只有护理工作得到了社会及护士本身的认同,护士群体有了职业自豪感,她们才会心无别念、不离不弃地坚守在护理岗位上。
3 小结
护理人员流失,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影响着整个医院的正常运转,医院管理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对于留住护理人员、培养护理人员、合理调配护理人员要有一个全面、合理、长期的安排计划,让她们在工作中获得自信心,体现劳动价值,感受职业荣耀感,才能减少护理人员流失,稳定护理队伍。
参考文献
[1] 何天凤.浅谈基层医院如何留住护理人才[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2):341-342.
[2] 张君丽.基层医院护理队伍隐患分析与应对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42-46.
[3] 李蜀红.浅谈基层医院聘用护士的管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3):9.
[4] 乔艳杰,郭强,张志祥等.如何提高基层医院护士的自身素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10):427-433.
篇10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共124例,均为在本院治疗的泌尿外科患者。随机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2例。其中男79例,女45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为(51.5±5.5)岁;病程8~22年,其中泌尿系结石5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48例,肾结核2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1.2.1培养优质的护理观念
通过组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让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各种相关文件精神及内容。建立宣传栏,建立健全的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标准,并督促护理人员将观念落到实处,给患者带去全新的护理理念。
1.2.2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重新调整原有的人力资源配置,根据泌尿科手术的特点及当日的手术量来安排人力,弹性排班。成立护理责任小组,实行责任制护理,由一名责任组长带两名责任护士,分管一定量的床位,确保每个组的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合理搭配,分工明确,及时满足患者需要。
1.2.3完善管理模式
根据基础护理的情况,重新安排合理的护理时间表。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医院的服务项目、时间及目的,以获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如患者对服务质量不满意,一定要调查清楚并给患者一个满意的交代。实行流动护士站,将护理操作所需的器械及用品备好放于流动护士站的治疗车上,可节省护士往来护士站与病房的次数,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2.4加强常规护理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治疗期间,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患者需重点观察导尿管情况,确保通畅,如有异常,立即报告主治医生。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护患纠纷率、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护患纠纷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缺陷、对护士满意程度的情况。
3讨论
当前,优质护理服务已成为护理模式转变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是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关键,而认真落实基础护理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医院泌尿外科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除了需要护理人员的全力配合之外,还需要国家、政府、医院及各临床总务后勤部门的支持、理解与配合。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患纠纷及护理缺陷明显降低。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时,一方面可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高度满意提高,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也不断在提升,对护理理念的理解也逐渐深入,使其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小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