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篇1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建设;定位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11―006244

一 引言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信息科技已成为现代科技的核心和主流,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样,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也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包含教学、管理、科研等领域的信息化,然而高校是教育教学类组织,教学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使命,这决定了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该是教学信息化建设。淮海工学院作为一所江苏省属教学型本科院校,由于地处苏北,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全国高校中只属于中等水平,淮海工学院和全国大部分普通高校一样都应要从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出发,在充分研究国家和地方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具体要求的基础上,明确学校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定位,科学制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健全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才能提升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进而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二国家和地方政策层面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

新要求和指导意见

1 国家层面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新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预期。“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纲要”第四部分“保障措施”涉及高等教育较多,共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内容强调: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更好地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 (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六十一)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纲要”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阐述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是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前沿,更应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尤其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强化信息技术系统应用”方面要强化研究、创出新意、建立模式、提供示范。

2 江苏省级层面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指导意见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苏教高[2011]12号)第一部分“明确教学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与总体要求”第三条“教学信息化建设具体目标”明确指出:要不断完善各高校教学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教学管理与服务效率;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强教学信息化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立数字化的教师教学支持与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及素养……。全省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部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江苏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处于领跑地位,《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全国大部分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来说同样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就淮海工学院而言,作为一所地处苏北、以培训应用型复合人才的教学型本科高校,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全国高校中属于中等水平,学校更应该按照“意见”的要求,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加快建设,力促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争取“十二五”末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达到江苏省内乃至全国同类高校的先进水平。

三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给高校带来的影响与变革是一个值得关注与探讨的深刻课题,信息革命一定会给人类社会和高等教育带来重大变革。21世纪的高等教育肯定是会有巨大的变化,这一点没有异议。但它会如何变化?这又是一个难以给出明确答案的问题,但主要变化特征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变化使高校任务和功能在改变

信息化、信息革命给传统高等教育思想带来巨大的冲击,未来高校必须要完成下面这些任务和功能:要更好消除教育界的“数字鸿沟”,高校信息化要能给落后地区、弱势群体带来更多的和同等的教育机会;教师在未来高校教育中将成为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一极,是学习者的伙伴;在未来教育中,正规教育与大众教育、精英教育与普及教育、学历教育与终身学习教育需要得到学校的重视,实现共同发展。

2 高校教育信息化必将实现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共存

基于信息(特别是网络)技术产生出许多新的教育模式,如e-learning、e-college、e-university、e-degree等。传统的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面对面”的教育模式受到了挑战。新的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灵活性与方便性,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等,但它缺少面对面的交流,新的陌生的学习环境造成的困难等不利因素。教育模式互补性特性决定了未来的教育应当也应需要多种教育模式并存。

3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技术的采用必须要提高教学效益

由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层出不穷难以预料。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又将带来许多新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将使网络教育真正实现“4A”模式,即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为任何人做任何事情。智能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智能化、沉浸式的网络教育与面对面的现场教育缩短了距离,未来的高等教育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不管未来高等教育使用何种技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效率和质量,其中提高质量是根本。衡量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建立起来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模式、新的教育方法、新的教育设施和新的管理方式”是否成功,唯一的检验

标准是:是否提高了教育质量、是否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四 淮海工学院(HHIT)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普通高校应坚持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定位

1 HHIT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经过多年建设,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为:校园网建设水平已达到了江苏省内同类高校“较先进”水平,校园网实现了“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有线网络整体无缝覆盖,部分教学楼宇实现了校园网无线接入;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在江苏省内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为教学服务的应用子系统作用日益得到彰显;基于校园网的DNS、E-MAIL、WWW、FTP、DHCP、BBS等各项基本网络服务得到了重视,相继开通了VPN、PPTP等服务;开展了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建设有OA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汇文图书馆管理系统、招生录取系统、教材管理系统等教育系统30余个;新建了教学视频VOD点播系统、升级了邮件管理系统;近一步改善了多媒体教学的环境,多媒体教室座位绝对数和百名学生拥有数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十一五”期间,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2 HttIT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有的问题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学校地处苏北,“十一五”期间学校教育经费一直紧张,江苏省教育厅拨款有限,连云港市财政也投入微薄。在有限的资金下,学校领导还是统筹安排各类费用,拨出了一定比例的资金来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但和江苏省内一流高校相比,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投入相距甚远,即便和江苏省内同类高校相比,教育信息化投入也是“捉襟见肘”。

(2)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建设定位上“重”管理“轻”教学

学校各个部门的所有信息化建设项目都是独立实施的,在信息化规划中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和需求缺乏全面和充分的摸底和设计,不能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所以难以有效地指导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工作。

在信息化建设定位上,学校过度重视互联互通等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及管理办公类事务的信息化投入,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教学”核心工作紧密性不够,信息化建设项目对师生的影响力也不够,学校在“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信息技术系统应用”方面投入和建设力度不足。

(3)“信息孤岛”问题严重,信息化应用系统缺乏集成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学校的“教、学、研”资源数据库一直在做“加法”,目前有多种C/S架构的系统在同时运行,这些系统的信息共享效率低、资源交换频次少,数据标准迥异,“信息孤岛”问题严重,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对各类资源库进行有机地整合。

由于存在信息资源“孤岛”,再加上各教学应用系统开发平台不同(平台没有统一规划的访问接口),因此各系统应用整合、资源共享困难,系统之间缺乏标准化集成。学校内同一个用户,进入不同教育类应用系统,需要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甚至需要不同的身份标识。

另外,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在管理机构、管理队伍、运行服务机制等方面有待完善,如:数字校园建设中心的机构定位、岗位配置、职责职能方面: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人员配备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学校信息化建设专职人员不够,建设规模、质量和效益不能满足学校教育发展需要。

3 普通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坚持的发展定位

淮海工学院地处经济和教育发达的江苏,但又位于欠发达的苏北,决定了其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基本上能反映全国大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其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高校教育信息化主要应包含教学基础平台、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管理等的信息化,高校信息化建设主导部门要能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要能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教育内涵,创新教育模式,促进教育资源有效利用,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校教育信息化最终任务是要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的所有环节信息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进而最终促进教学现代化的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可概括为:要坚持“以技术进步,为教育增辉添色;用服务升级,助教学改革创新”的建设理念,应本着“技术环境是基础,教育资源是核心、系统应用是关键”的建设原则,一方面要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学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另一方面也必须要重视“数字学习空间”、“数字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教学信息化设施与资源的使用效益评估”等软环境建设,以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的质量。

根据国家、地方政策层面对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要求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从HHIT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推演,笔者认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强化下面几项工作。

(1)推动数字化校园学习空间建设

高校要构建学校数字化、交互式学习系统与平台,建设融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为一体,支撑“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研讨课”等当前大学教学新模式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建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社区网站、学习网站与学习软件资源,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满足师生通过网络开展教学互动、教学辅导、教学测评等活动的要求,帮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率。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和课程学习的需要,通过增加公共机房、降低网络资费、提供一定的免费上机条件等具体措施,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进行网上学习,提高教师使用课程网站、流媒体等网络教学手段支持教学的能力,努力建设生动活泼的能促进学习者交互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的E-learning教学交流平台和数字化学习空间,为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

(2)推进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教学信息资源将日益成为高校重要的办学要素、无形资产和不可复制的财富。高校要加强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扩大优质教学资源受益面,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其具体目标为:加强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组织集名师、教学设计师、技术人员等多群体的建设队伍,共同设计和研发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质量高、效果好的课件库、课程库、教材库、名师库、试题库、文献库、案例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大学校数字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建共享力度,按照多方合作,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的原则建立统一、规范的校级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中心,实施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应用,积极参与高校间数字教学资源共享联合体建设,不断推进高校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

(3)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要求高校需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授课方法,丰富课外学习资源,努力促进信

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高校应建立网络教研平台,支持网络听课、互动评课、远程协作等教学活动,还要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要搭建校企之间信息化交流平台,让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学校和课堂,要实现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深入教学、深入课堂。

(4)提高教学信息化设施与资源使用效益

高校要紧密联系教学及科研实际,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出发充分合理利用学校已有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和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综合优势,建立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全方位服务模式,提高信息化教学设施与资源使用效率。要建立健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管理和评价制度,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与结果的监控与评估。进一步提高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5)不断强化师生教与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

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需要信息化建设的高水平,同时也需要师生教与学信息技术应用的高能力。高校需要创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内容、方法与形式,要依托各级各类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支持体系和教师教育网络培训平台为高校教师提供多种信息化教学的培训课程,开展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及教师自主培训等。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应参加一次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与学习,进而提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重的质量。

与此同时,高校要强化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面向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专题讲座、报告会、公选课或媒体宣传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同学习,学生应具有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校信息化;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8-0011-1.5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校教育信息化随之发展起来。根据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高校需要对人才培养的模式、人才素质等方面做重新定位。高校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变革传统教育模式的强大推动力。高校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构建信息化校园,实现校园信息化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效率、办学水平。从这一方面说,高校教育信息化程度又是评价一所高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教育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显而易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的整体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日益深化,高校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种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伴随着“社会信息化”、“高校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提法也开始出现了。

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学术界对“高校信息化”的概念尚无统一的界定,对“高校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概念的区分也不十分名确。“高校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是一脉相承,也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990年,我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博士生导师何克抗教授对现代教学媒体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作为学习者的认知工具和理想的教学环境。万新恒(2000)在中提出了“信息化校园”的概念,指出:信息化校园是“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其核心技术支撑,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为其手段,以培养善于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与知识的学生为其主要目标,以校园成为整个社会知识、信息的创新与传播中枢为其主要社会效应”。赵国栋(2004)直接提出了“高校信息化”的概念,认为:所谓“高校信息化”,即以信息通讯技术(ICTS)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数字化校园为技术构建基础,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高校的管理、教学、科研和图书资源等方面,从而促进高校的管理、教学及科研的水平和效率,最终达到培养出能够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人才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系统建设工程。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等化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抽象化概括。“教育信息化”重大意义在于促进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新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硬件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基础

一定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网络建设要注重到全方位,覆盖到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办公室等,给师生提供信息化的学习、工作、科研环境。信息化网络建设也要注意适当的超前性和高度的可靠性,考虑到信息网络将来的升级和改造,保证教学科研对对数字、图像、视频等大流量数据交换的需要,满足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尽管目前我国高校的办学经费普遍比较紧张,各高校的资金实力不一,但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都有统一的认识。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最重要原则是各高校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做好总体规划。一流的多媒体教室、高档的硬件配备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绩和标准,教育信息设施、资源充分应用才是保证。科学超前的总体规划,既可避免使一些设备没有发挥作用的被淘汰掉,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又可为教育信息化高效建设铺平道路。

(二)软件开发配备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生命力所在

在信息基础设施之上,同时还应做好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配以软件,如必备的信息资源和各类应用系统等,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长期任务。没有软件支持的硬件环境很难发挥作用。目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软件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教师、技术人员充实、开发信息资源不足。可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制作的资金投入,采取激励措施,教师、技术人员进行软件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原因是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要配备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的管理梯队,以保证软件更新的速度和信息标准、规范及高效共享。

(三)主体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主体之一,教育信息化对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接受新的思想观念还有一个过程。

首要是问题打破传统观念,树立信息化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如果一些教师在教学观念方面不发生实质上变化,会阻碍教育信息化顺利实施。

其次,教育信息化都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具有较强的获取、加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动向。高校教师目前的信息技术能力普遍较低,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不高。因此学校要做出具体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规划,通过定期举办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办法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

最后,教育信息化的有效进行需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互为主体,学生信息素养较差或层次不齐直接影响到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活动的效果。目前学生信息化的意识和素质还相对薄弱,一些学生不会利用网络学习。对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应的基础课及公共选修课,或做专题讲座,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启迪思维。

三、高校教育信息化与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整个教育和社会信息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丰富的内容。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不断深化,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而不断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得到了一致认可,但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总体规划不尽科学、应用水平不高、师资队伍素质滞后、信息资源更新不足等,急需进行相关研究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的各环节做科学的评价,清楚地了解状况以解决问题。

2000年11月7日,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并正式《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作为当前进行国家和地区信息化水平量化分析和管理的依据和手段。张成洪等(2003)在《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思路探讨》一文中,参考国外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和趋势,首次建立了一个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设计了包括战略地位、基础建设、应用情况、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组织机构和管理6个大类的指标。2006年又在《中国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中详细介绍了将原来的指标体系调整后的指标体系,他指出新的指标体系有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72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应用、教学科研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保障体系5个方面。我国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制定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但是大体上根据教育信息化的有关理论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我国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基本上包括以下6个方面: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的利用、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教育事业发展。另外,目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方法研究较为零散,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加权平均法、功效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子分析法等。

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又是一个是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设定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时,既要求在调研考察评价内容、评价对象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全面性与可操作性等原则选择多元化评价指标,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更新,更好地体现教育信息化的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参考文献】

[1]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2.

[2]徐国利.高校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J].全国高校信息化研究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10).

[3]蒋笃运,高等教育信息化中的文化问题及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3).

[4]汪玉凯.电子政务基础[M].北京: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2.

[5]张成洪.中国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J].复旦大学.

[6]赵国栋等.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4).

篇3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数字化 高校建设 探究

1 高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内涵

1.1 高校教育信息化内涵

教育领域处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必然会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之带来的是教学手段、教学思想、以及评价教学的标准等关系到教育基本问题的巨大的革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就是指:高等院校着眼于现代信息化手段技术的现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自身教育水平的发展的,全面变革高等教育执行过程中的理念,最终培养出掌握与新知识经济背景相适应的人才。构建数字化校园,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要跟踪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技术,引进高效率的科研、教学模式,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经验,提高我国高校教学教育质量和全面服务范围和水平。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是高等院校发展在当今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主要方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衡量标准。

1.2 教育信息化体系的相关问题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系统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建设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关系到整个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教育信息化体可以达到不同层面的理解。从硬件建设配制的角度来说,信息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体系成功建立运行的起点; 从软件建设配制的角度来说,相关制度和机构是保证教学平台信息化和教学资源成体系的保障,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硬件与软件、设施和制度相互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相互促进,是信息化教育完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校园数字化的内涵

校园数字化是建设网络化、数字化的学校平台,该平台的使用者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便捷的教育、学习、交流活动,从而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拓展校园的领域,使其跳跃出传统教育的范畴。校园数字化的健设意味着传统校园在教学效率、校园功能等方面的提升,达到教全面信息化的新高度。

总而言之,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校园,使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进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 集成和管理当今的信息资源,构键科学合理的用户管理、调度权限;数字化校园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统资源一管理、统权限一控制的角色,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传统大学所不能发挥的功能。数字化校园也因此把学校的建设面向校外,面向社会,超越了时间空间的信息化虚拟大学。

1.4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建设数字化校园,其目标与要求在某些方面是契合的。该目标的显著特点是建设能够自动化办公、应用计算机手段辅助教学、蕴含现代信息化核心文化的校园。数字化校园应该以现代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建设覆盖全校的、技术成熟、扩展性强的主干校园网网络,连接起学校的所有PC机工作站、局域网覆盖和设备终端,是全校平台的参与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资源。

2 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2.1 平衡教育资源分配、协调软硬件发展

目前,信息化建设上,各高校过于注重投入资源于硬件设备、忽视了软件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究其原因是:硬件建设投入的财力较为直接,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较少,而且成效快,大部分学校领导只看到短期的利益。其结果不言而知,科研、教学、管理等关系到数字化校园的三大环节不能协调。因此,必须保证在硬件灵魂――软件系统的投入,保证其协调统一性。

2.2 引进高效的的管理机制

目前,建设校园网过程中,成立信息化工作指导监督小组是各高校的统一做法。领导小组是建设校园网最高责任机构,建设过程能否顺利推进,有赖于责任机构能否提升自己的领导才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引进高效的的管理机制,合理评估建设信息化的进度、预见相关问题和难度,充分利用并配置网络资源,实现数字化校园办公的自动化、教学的统一化和科研管理的公开化。对建设信息化校园有一个确定、成熟的计划,保证信息化建设攻坚克难,在相应的发展阶段有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推进工作一马平川、顺利进行。

2.3 建设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

随着校园网相关硬件建设搭建完成后,应用系统应陆续建立。这些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科研平台管理系统。该三大系统的建立能极大提高管理、科研和教学的效率。但随着数字化校园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信息交流的密切,深化这些应用系统之间的协调成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但是选用的各系统由开不同发商、不同开发软件开发提供,导致数据库的连接共享也各异,这就在形成了“系统孤岛”,使全校内系统的孤立,导致了低水平重复的校内建设,严重浪费资金,使管理、科研和教学跟不上学校发展的节奏。此时建设访问接口使各应用系统统一管理、调度,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能够访问不同位置时需要使用相同的用户账号和登陆密码。使高校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构想在初期就能以较高的效率展开,提现以人为本的系统建设理念,降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繁琐性。

3 结语

目前,建设数字化校园都在各高校的紧锣密鼓的开展,这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绝不是一挥手、一投足,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我们应该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把握时代契机,大力推进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莎莎.教育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2(01):33.

[2]黄锦煜.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数字化信息平台的探究[J].科技信息,2012(07):169-170.

[3]卢德江.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校园的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0):214.

作者简介

杨海艳(1980-),女,天津市蓟县人。现为天津天狮学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信息化。

篇4

关键词 高校教育 统计信息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与广泛应用,高等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也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国高校教育统计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纯手工方式,到后来各种教育统计工作软件的初步尝试,发展至今,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离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1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高校的管理与决策离不开统计信息的支持

随着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不断扩招的形式下,对多数高校而言,生源问题,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难题。而这一些问题都把高校推向了市场竞争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品牌战略,是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因此,面对竞争环境,高校充分利用统计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是提高管理效益,进行科学决策的必要手段之一。因此,高校的管理与决策,有必要借助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手段。

1.2 统计信息是高校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办学效益的内在需求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对有限的办学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统计信息作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出高校教育资源及其配置情况,因此做好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是高校的资源优化配置,力求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内在需求。

1.3 统计信息是了解高校发展现状和制定规划的依据

高校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经费使用等各方面。对于这些情况的了解,就集中体现与统计信息。比如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投入,而这些经费投入的根本目标在于取得一定的建设成果。可能是无形的资产,也可能是有形的物质条件。因此,这些统计信息在高校的发展决策中作用越来越大。

1.4 统计信息是高校教学与管理活动的监控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高校的一切教学活动与管理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总是体现在各类信息数据之中。在管理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利用统计数据来监控管理活动的进行状态。包括最终目标的实现与否,都在统计信息中的体现出来。比如对于某一项具体工作完成后,可以通过统计数据的检验来判定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而评估工作效益。因此借助统计信息来对相关工作进行计划、调节和控制,有助于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有待解决的问题分析

2.1 当前统计工作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网络化发展需求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其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要实现网络化,从而提高统计信息的利用效率和价值。但当前多数高校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是:首先,在自下而上的呈报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抽样调查的检测程序,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难以保证。其次是调查组织缺乏自律性,缺乏统一管理,调查结果往往与事实出入较大。最后是,统计过程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保障措施不得力,监督渠道不畅通,统计法规体系不完善。

2.2 高校统计队伍建设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要求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专业统计队伍人员的支持。他们是具体负责的,在工作一线的员工,(下转第26页)(上接第22页)因此其整体队伍素质,和个人业务能力都直接影响到统计信息工作的开展。但现实情况是,统计队伍一直是高校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面对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对统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计队伍,是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

2.3 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客观地看,对于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当前各高校、学者们缺乏统一的认识。因而导致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可能存在着理念上的差异。比如有的将统计信息化建设等同于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只注重单一的信息资源存储系统建设,不重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建设;有的高校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忽视应用系统等诸如此类的表现。①

2.4 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不适应信息化的需求

对于我国高校的办学层次而言,存在着公立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区分,同时还存在着本科院校和职业大专类院校的区分。因此对于这些不同层次,办学背景不一的高校而言,如何实践教育统计指标体系的统一与数据的连接,操作起来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建立起新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实现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中亟待研究的课题。

3 推动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 正确认识高校统计信息化工作,逐步完善统计模式

树立正确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是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解放思想,加深认识。要认识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统计工作进行工程化管理,应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创建提升现有统计业务模式的信息平台。另一方面要健全统计法规,以适应统计工作信息化的要求,逐步将高校统计业务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3.2 深度开发和利用高校统计信息系统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建立校园网,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教学、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和行政办公自动化,这些都为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硬件保障。在保证硬件的同时,必须重视软件开发。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最终让高校统计信息资源实现全社会共享,社会价值最大化。

3.3 建立一支学习、创新型高校统计人员队伍

针对当前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中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在积极推进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中,必然需要从培养一批高素质、业务水平精湛的员工入手。②因此,要积极建立起相关机制和激励措施,来从制度层面予以保障。同时,还要培养统计人员在统计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统计信息化工作规律,创新统计手段,提高创新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与科学决策,离不开统计信息的支持。在当前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实现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本文针对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在具体的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注释

篇5

关键词 继续教育 信息化 建设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0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roduction and lif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new wave of social development, various social organizations are actively embracing information, to achieve information. For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 system for the society, and it is a further suppl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help to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 tal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people.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till exist some shortcomings, need to actively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informatization, pay attention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only way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truly play the role and value of education should be.

Keywords continuing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research

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信息化时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效率,打破时间空间的阻碍,消除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等所产生的教育差距具有重要的帮助,也是实现终身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来说,也需要充分地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满足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

1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化意识不足

虽然信息化早在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意识不高的问题。一些高校在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少专业化的队伍,不重视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投入。还有一些继续教育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信息化意识,没有切实地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对于继续教育管理的作用意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重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工作,从而制约了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在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个人意识的问题,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一项管理人员在信息化素养方面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育管理活动,导致高校的教学教育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满足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1.2 管理混乱

在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管理混乱的问题,一些高校没有明确相关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或者虽然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但是在运行和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多人管理等混乱的现象,导致权利和责任不匹配,难以实现各司其职、各司其责,导致继续教育管理中信息化建设难以得到切实的推进。在继续教育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标准并存,标准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也影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不利于后期的应用和维护管理。在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过程中,一些高校存在着重复性建设的问题,对于信息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在优质资源的研发投入方面比较落后,这种深层次的管理问题,严重地制约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效率,不利于提高继续教育管理的水平。还有一些高校在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虽然重视平台建设,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使用率不够高,一些建设项目的实用性不够强,主要是为了应付各种检查等。

1.3 缺少专业的信息化人才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人才来提供支持,信息化建设需要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来推动,离开了人才,信息化建设也难以真正地进行下去。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来说,其发展速度比较快,而且新的技术不断出现,相应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对于人才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对于继续教育管理来说,在信息技能与应用方面需要不断地满足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这对于师生的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等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也是继续教育管理工作能够不断进步的关键。目前在继续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快速地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在获取教育信息资源方面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新时期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

2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讨

2.1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特别是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其专业性比较强,技术要求高而且复杂,需要从继续教育的整体角度来统筹规划。对于高校来说,要按照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结合本校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发展目标,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确保信息化建设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对于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来说,应当充分地发挥继续教育的特点,从实际需求出发,重视实践和应用,从而有效地开展信息化管理和研究工作。要重视信息化的组织管理工作,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例如成立专门的继续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组织和协调其它学院部门参与到其中,从而推动继续教育服务平台的建设,不断地提高继续教育的保障能力。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强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从而更好地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

2.2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发挥人才的作用,需要发挥人才的价值。人才是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对于高校继续教育事业来说,也离不开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目前在继续教育领域还存在着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应用效率低的现象,一些教师片面地将信息技术理解为教学工具,不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研究。一部分教师只是借助信息技术来完成教学过程,但是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资金和硬件的投入,同时也需要人才、教学资源等软件投入。对于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来说,要充分地认识到继续教育的目的,结合社会大众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在信息化条件下,继续教育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教学内容、形式等方面与传统方式都不相同,教师的角色和定位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对于教师来说,应当主动地学习新的信息技术,主动地应用信息技术来拓展教学空间,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还应当具有比较好的信息素养。对于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来说,要充分地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使他们能够掌握现代教学技能,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推动者。对于高校来说,要充分地认识到继续教育的特性,不仅要重视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要贴近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特别是继续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应当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发挥继续教育应有的作用。

2.3 满足继续教育的需求

在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以继续教育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围绕继续教育的特点开展。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继续教育具有分散性、业余性以及社会性等特点,它的受众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对象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相关人员以及待业的成年人。同时继续教育的对象在知识背景、个人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对于学习对象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继续教育也需要不断地满足受众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因此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其移动性,满足学习对象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方面,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地答疑解惑,这都需要信息技术提供支持和帮助。对于继续教育信息化教学来说,还需要重视其互动性的需求,在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的有效分析,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判断学生对于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和教学模式的适应能力,及时地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作出调整。

3 结束语

在当今的教学模式下,信息化成为学习的环境,信息技术成为了学习的工具。作为学生,技术仅仅作为一种利于学习的工具,思考才是学习的真谛。当学生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并制成他们的思维时,作为教师的目的便已达到。总之,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继续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和规划工作,使信息化建设能够真正地得到落实,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还应当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教W管理平台。此外信息化建设还应当满足移动时代的发展需要,满足教学管理工作的移动化需要,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能够学习的需要。通过信息化建设,不断地提高高校继续教育管理的水平,不断地提高继续教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朱勇军.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6.1:62-65.

[2] 常杉杉.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3:18-21.

[3] 唐君军.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和探究[J].信息化建设,2015.6:255-256.

篇6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教学;互连网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普及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得现在的高校管理者已经明白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当今的高校已经成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校园信息化已经成为各个高校连接的纽带,更是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而信息化重要的在于建设和管理,如何能让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为教育资源所充分利用,使高校建筑一个新型的理想的教育模式,就成了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然后,由于高校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区别较大,不是所有的教师和机关工作人员都能熟练的应用计算机并操作办公软件及利用互联网搜索自己需要的专业知识。

一、目前高校信息化现状

近年来计算机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无论硬件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非常

的快。很多高校动辄投入上千万去建设一个校园信息化项目。但建设周期之长,使用率不高成为了高校信息中心的普遍现象。有的地方甚至刚刚购买的设备就已经被淘汰闲置不用。甚至有一些高校管理者还不会对计算机进行熟练的操作,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严重认识不足,毫无信息化意识。很多高校还没有独立的信息中心,把信息化管理机构附属于教务处或者其他部门,是管理出现多头管理、多人负责的局面,这已经完全不符合现在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说是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没有跟上形式还有就是信息化技术不过关。当管理人员和管理技术到达一定水平之后,校园信息化有赋予了广大师生更高的要求,就目前国内普通高校的师资队伍来说,应该还不能满足和适应这一要求。首先,由于教师队伍年龄纯在比较大的年龄差距,教师中的教育思想、理念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已经很深,要接受教育观念使工作模式发生彻底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要求教师和管理者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要有一个全新的提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熟练操作办公软件的时代了。而在很多高校的附属部门,电脑则是进行生活娱乐的工具。

二、校园信息化的维护工作是基础

校园网的畅通是校园信息化顺利的基本保证。在校园网中经常会出现因为一台机器的非正常运转或者中毒,影响到局部或者这个校园的网络造成瘫痪,甚至会影响整个教育网、这就要求校园网络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面对突然出现的情况或者新型病毒有相应的解决能力。机房内的要求必须达标,计算机在正常使用时,会随着时间元器件引起老化,或与灰尘及环境因素引起接触不良,所以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服务器进行定期的清洁维护,对机房的防静电、防火进行定期检查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校园信息化该如何服务教学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自己的网络办公系统,但每个高校每个部门之间对办公系统的应用状况不尽一致,差别很大,如何利用校园信息化服务教学团队,提高人事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使高校所有职能部门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形成资源共享从而达到效率最大化,一下提出几点建议:

1、在硬件方面达到高等学校的应用标准。现在的高校的硬件条件很有限,校园网络速度慢已经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学校管理部门对校园网建设投入的力度是应该得到加强是毋庸置疑的。在管理上很多高校的信息中心有很多服务器和计算机都属于闲置状态,或大量的服务器用于电影、游戏的下载,这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学校教学的科研工作,也影响了学生在学校的健康的学习生活。加强网络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营造出良好的学习观景,让每一位师生懂得如何创建文明的网络环境,使我们高校管理人员所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2、让校园网络为师生服务,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资源库找到我们教学与管理方面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虽然我们有资源,但应该如何利用资源为我们更好的服务,现在很多师生还不能掌握网络应用技术与技巧,把国际或国内的先进教学理念引进课堂,才能让师生更加良好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如何利用网络搜索,找到最新的教学材料,高校师生一定 要利用好网络书库,现在几乎所有的高校都与知网或同方数据联网,所有的师生都可以在上面免费的找到自己要找的学习资料。当学生在学校发现了一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者课题,完全可以自己在网络平立的去搜索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利用网络独立的研究此项课题,特别是在网上可以收索到原本的英文教材,这种科研环境是传统的研究模式所不具备的,因此网络搜索是高校从事科研项目的师生最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之一。

四、结束语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以网络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的平台,使高校的资源、环境到活动全部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呈现。而我们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高校的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活动在网络的这个平台上形成一个综合体, 从而达到提高高校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科研实力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并最终将高校构造成为一个数字空间下的大学。

参考文献:

[1]刘东生,易秀双,杨丽君 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规划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06,(12):47

篇7

[关键词]:高校教育档案 信息化 档案信息资源

高校教育档案是高校在进行教育活动中所留下来的各种信息、数据、文档、资料等。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高校教育档案管理和应用的效率,使其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教学服务,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丰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高校教育档案包括关于上级部门开展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指令性文件,当期教学计划、各学科教学大纲,重点课程建设资料,教学质量检查、教学观摩、课堂教学质量分析资料,以及学员管理、课堂教育、考试考查等各方面的资料。高校教育档案工作对于高校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对高等教育档案信息资源的搜集与整理,可以记录高校教育活动的轨迹,从中探索高校教育的发展规律,积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成果和宝贵经验。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在教育档案管理活动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利用服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教育活动愈发的丰富与多样化,教育档案管理愈发的繁琐复杂,通过更加便捷的工具来推动和加强高校教育档案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代表着科技发展的方向,其功能十分完善、强大,已经能够满足高校教育档案建设的基本需求。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高校高等教育档案建设中来,实现档案管理手段的转变,是高校教育档案发展的重大变革。

二、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传统档案走向现代档案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教育档案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高校教育档案信息资源缺乏系统性

教育教学活动是高校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是由高校各个部门和高校教师、辅导员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部门中都产生了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如何将这些繁琐复杂的信息资源及时、准确、有效地录入到高校档案管理系统中,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完整的高校教育档案体系,成为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在具体的发展实践中,各高校也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使用经费的地方也非常多,相对来说,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相对较低,用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也十分有限,无法购置好的软件及硬件设备,使高校教育档案管理落后于学校发展的步伐。

3.高校档案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人是高等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备传统的档案业务能力基础上,要具有一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和先进的理念,还要掌握一些现代信息技术。从现实情况来看,各高校档案工作队伍虽然整体素质已经有所提升,基本保障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却很少能够比较深入、全面地理解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自然也就很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工程中来,影响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4.高校教育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高校教育档案是高校有效教育教学活动的记录,是高校发展成果的凝结。从高校发展的角度来讲,高校教育档案信息资源对于高校下一阶段的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从学生个人而言,这些档案信息资源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但高校教育档案的利用率仍然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策略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制定并完善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统一标准来规范和约束建设行为。制度就是规矩,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档案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本校、本部门的档案管理制度,对高校教育档案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录入、保存、查询等环节进行规定,推出相关适应信息时代的便于操作的相关制度,使高校教育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加大对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要提高档案管理意识,要强化“以史为鉴、以档案为镜”的档案建设观念,重视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从政策上和财政上给予倾斜,加大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从软硬件两方面支持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同时,高校档案部门也要善于运用资金,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并通过有效规划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争取“花少钱,办实事”,推动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3.提高高校教育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

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创设机会开展校内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高校之间教育档案工作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使他们就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新的解决方法进行积极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和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强化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识。并且要主动吸收高素质人才加入到高校教育档案队伍中来,为教育档案工作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还可以尝试引入竞争机制,从客观上营造一种氛围,使教育档案工作人员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从而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档案工作队伍。

4.提高高校教育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以使用促发展”。近年来,对高校教育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不断增加,服务对象也由在校学生扩大至历年毕业生,服务内容也从最初的便于教育教学管理,扩大到提供选课参考、学历认证等方面,这些都为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助力。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关注这一变化,加强对资源的整合与分析,提高信息资源质量,强化档案服务理念。以上措施都将有力地推动高校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结语

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极大地促进高校档案工作现代化、标准化、公开化和服务化,对于学校教学、教务管理提供更多的支持。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为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一、会计信息化推进的必要性

随着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会计信息化成为了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却是“双套账”,更是有一部分中小型企业还没有“扔掉”手工账,所在会计信息化的职业教育应加大力度,现在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平台ERP系统应用都已普及。财政部作为全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确定了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目标,即“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基本实现大型企业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融合,进一步提升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并由此形成了目标明确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化。在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大形势下,在职业化教育的取向下,有必要对会计信息化问题产生重视。

二、会计信息化的含义及对会计职能的推进

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弊端逐渐显现之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从《2006―2016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信息化在国家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受大数据发展的影响,过去封闭性极强的会计行业也不断向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当今,随着电子商务,计算机集成系统,云计算的高速发展,手工会计信息的传递已渐渐被最近的信息处理技术所取代,特别是财务报表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XBRL被广泛加以推广。如此以来,网络信息传播,交互式人机对话,财务综合数据库系统等实现了信息共享,降低人工数据采集的成本及风险,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整合以最低的成本形成财务信息及报告。针对这样的形势,高校应加大会计专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会计专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内涵认识不清

当前,不少人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以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取代传统的算盘、账本,再辅之以一定的软件来进行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各种数据准确输入系统之中即可。“认为会计管理工作只是单纯地做好企业在收支等各方面的账目”、“会计信息是属于企业的核心机密,绝对不可轻易向外泄露”等思想仍旧很有“市场”,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将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混为一谈,没有将会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有机部分来进行思考。这种主导思想严重滞后,所以我们应科学地认识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二)网络信息存储安全性有待提升

在教学时,以及对学生实践教学时,网络信息存储成为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并运用科学的云端存储,云计算能够极大地提升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及存储性。但由于我国目前云计算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所以有待发展。还有被国家叫停的各种“网盘”由于自身存储量大、不收费以及互联网同步等优势,使得我国有相当数量的财务工作人员以及高校教学中使用其当作信息存储和共享的重要工具。但由于它的不安全性,使核心数据面临着极大的危险。

(三)高水平的会计师资人才的缺乏

会计信息化要求高校师资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平。目前我国高校内的教师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但我国在此领域现在需要的是在业务上的应用型,通用型人才,因此,其培养目标应侧重于应用型,专门型,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的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立足中国、面向国际惯例的会计人才,以应用型,外向型为主。现阶段我国会计行业高级财务人员缺少,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缺口高达60%。

四、完善高校转型期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1.在高校内深转型认识以及转型期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认识,加大对会计信息化科学内涵的宣传,促进高校合理转型,同时还要积极筹划培训课程,深化会计信息化建设。比如联合企业,以网络教学平台等第三方机构推出网络教学课程,校企业双方都提供平台。鼓励教改研究,对我国高校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并充分发挥校内及校外会计学术组织及团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成立会计信息化技能协会,促进高校进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推动信息技术创新,探索会计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我国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安全保护献计献策。现A段我国各种网络诈骗层出不穷,黑客、病毒以及相关存储设备失窃或者被盗用,从而造成信息泄露。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责无旁贷应加大信息化平台安全研发,国家立法机构也应尽快出台符合我国现实状况的网络信息安全法,对于犯罪者严厉打击;高校教学也应侧重针对企业的具体需求来研发其“独享”的“网络防火墙”,与用户携手建立保密性更高的防护体系。这些对于在转型期的高校会计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移动学习;动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一、移动学习资源与动画教学

(一)高职院校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及设备开展移动学习,获取各种信息资源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毋庸置疑,是以移动学习资源为基础,移动学习资源为移动学习提供教育信息、教育资源以及教育服务。在当下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设备愈发普及的情况下,正确而有效地进行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在实际的专业教学中有效整合、掌控自如,对教师组织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技能,大有裨益。笔者认为,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是一项朝阳产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WAP教育站点、终身学习、PBL和协作学习等资源的建设;加之人们对移动学习资源进一步的认同,移动学习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会逐渐成为院校课堂学习之外的主要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资源具有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主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理论基础较普通院校的学生更为薄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弱、学习时间自由零散等特点,因而购建不受时空限制的个性化学习的情境、交互式的学习模式、多媒体形式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移动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高职院校尤为适用,当然在具体的移动学习资源建设中还要针对高职院校的特殊性,进行具体的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如适用于高职学生主体的易用、实用的学习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移动学习的资源最优配置。

(二)移动学习资源与动画教学结合的可能性

1、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

(1)便捷性: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资源主要采用触屏的技术方式,脱离对鼠标键盘等工具的依赖,其多媒化、轻负载的特点,使得移动学习资源的获取方式简单快捷;其易于完善更新的特点,可以及时获取相关专业教学的最新信息。

(2)移动性:移动学习资源的轻负载使得学习者和教师能够通过手机或随时随地访问教学和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地点随时进行移动学习。移动学习资源的时间选择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碎片化的;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频繁使用的,学习者拥有更多的自。

(3)数字化:移动学习资源拥有比传统电脑课件功能更为丰富的交互方式,如缩略插图、朗读、内嵌视频等,对学习内容、结构和呈现方式有更为多元科学的规划与设计。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高速无线网络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增强,移动学习资源的数字化程度还会拓展。

(4)互动性:移动学习资源是自主性、启发性的资源平台,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能得到多元的评价与反馈,是不同于传统课程一刀切的一种互动学习模式。

2、移动学习资源与动画教学结合的可能性

(1)动画专业的综合性:动画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包含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甚至建筑等众多艺术门类,并广泛运用到广告、管理等领域。因此,动画专业的综合性的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师生应该拥有开阔的视野,注重对移动学习资源的使用学习,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完善知识结构。

(2)动画专业的技术性:动画是一门依托于技术进步的艺术门类,技术的进步会很快地反映到动画的创作中。在动画的教学中也涉及大量专业性的操作。当下随着产业性地保护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数字化动画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数字化动画对技术有更为全面高端的要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有更为多的机会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因而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基础。而移动学习资源便是基于移动终端和无线通信网络等技术进步实现的学习模式,具有数字化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两者在技术方面具有相关性与共通性。

(3)动画专业的协同性:动画的创作生产涉及环节众多,需要协同合作完成。因此,动画专业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授方法等方面都要有特殊的要求。动画作为一门通过艺术、技术和商业共同作用产生特定含义的艺术形式,艺术性要求创作者具有审美创造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与独特的记忆力等。移动学习资源的互动性便能实现学习者互动学习,反对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重视体验与感受,不仅能增强动画学习者的协同参与能力,更有助于学习者不断进行感知、体验的训练,增强动画创作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笔者认为,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与动画专业的特殊性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当下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教学还存在众多的问题,如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形式陈旧低端、实践平台建设薄弱等问题,庞大的动画教育规模却尴尬地遭遇了数字动画人才的短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互动性与数字化的缺失。同时,移动学习也弥补了动画专业落伍于时代的问题,其与时俱进的品格、便捷性、移动性、数字化、互动性的特点对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教学有巨大的帮助。

二、移动学习资源在动画教学中的应用

(一)动画课堂教学应用

当下我国动画专业教学还存在着市场需求不清、盲目设置专业、学科建设薄弱、互动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画专业的开设和教学。随着联合国的《2008创意经济报告》的,动画逐渐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动画对文化创意、产业化运作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动画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枯燥的书本理论已成为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软肋,更难以适应数字动画这样的朝阳性产业。

1、原汁原味的动画教学

在高职院校中,移动学习资源的介入,有利于突出动画教学中技能教学和创作能力教学的培养,形成原汁原味的动画教学环境,对于改变动画教育现状大有裨益。

老师在动画教学中应利用移动学习资源对动画的演示与操作,将动画的具体制作过程、操作流程给予动态化的演示,注重对具体软件掌握能力直观的学习。一方面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直观的体验和理解,易于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另一方面,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注重实效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有更强的学术创新能力。

教师在动画教学总应利用移动学习资源中的提示记忆、及时联系、弹出视频、手绘、草稿纸等交互工具,增强动画教学的趣味性,丰富动画教学环节。移动学习能够将文字、图片、声音等物理媒体组合,将知识与互动工具有机联合,形成寓教于乐的良性循环机制,才能使得动画教学活动更加高效。笔者认为,在移动学习资源互动工具的具体使用上,如使用的时长、如何穿插、使用的顺序等,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环境灵活应变。

2、互动协作的动画教学

新的移动学习技术的引入,改变了原有的动画教学的生态环境,原汁原味的动画教学避免了动画的无效教学活动,有效减少了时间的浪费。不仅是教师上课利用的动画演示与操作工具,更有助于成为协作交流工具、情感互动工具。而移动学习资源对后者的影响尤为可贵。

教师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应注意师生间的互动。紧靠教师示范,无法掌握要领。在动画教学中,在教师进行演示操作结束后,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样的学生在学习工作中都会有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教师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应注意问题的提出与概括总结,实现分层教学。教师在互动中根据学生反馈的结果实时指导。并加强记忆和迁移,利用移动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二)动画课余教学应用

移动学习的互动性、移动性、数字化、便捷性等特点,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通过智能手机、pad等移动学习工具可将动态图片、视频、语言下载下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反复的练习,并在线进行学习交流,为动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注重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若移动学习资源运用得当更能够显著提高学习和实践的效率和效果。

三、动画教学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

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是发展移动学习的基本环节,也是高职院校开展移动学习活动的基础。笔者认为,高职动画专业教学中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对掌握高职院校对移动学习资源的需求,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才能建设易用、实用、有高职特色的移动学习资源;其次,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的知识学习与操作训练,移动学习设备在具体的使用中还会遇到图像、音乐 视频等内容无法播放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且教师要对学习资源的内容、呈现形式、结构的设计等方面进行精细的安排,并对课余的移动学习资源进行规范的管理,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资源共享;最后,移动学习资源在动画教学中的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应有意识地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以更好的提高其利用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效率。

参考文献:

[1]柳执一.对高校动画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1.12.

[2]刘月婕,毛 芳.移动学习资源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时空,2013.11.

[3]胡佳.当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实践[J].学术论坛,2013.11.

篇10

教育资源共享是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1998年,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CALIS);1999年9月,教育部《关于成立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和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的通知》;2005年6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建设管理办法》以加强基础教育平台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保障平台建设规范、有序进行;2008年1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关于印发《师范教育司200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指出启动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计划。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教师专业教育精品课程教材资源库。

二、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建设

(一)因特网教育资源

资源是整个社会正常有序运转的必需,是构成各种系统的必要条件。教育资源作为构成教育系统的基本因素,是指教育系统中支持整个教育过程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和教学功能的各种资源。从广义上来讲,教育资源通常包括物质资源(即教育系统中运用的各种设备、媒体、器材、工具等),人力资源(即教育系统中的教学科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教学支持人员及学生等),信息资源(是指在教育系统中传递的各种信息,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及伴随教学内容产生的其他信息)。用技术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教育活动都是信息传递活动,教育的过程就是信息交互的过程。因此信息资源是教育系统的最根本的资源。

随着网络的兴起,尤其是Internet(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和应用普及,基于网络的教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话题,因特网教育资源(Internet教育资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而言,我们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为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不同于以往以书籍、报刊、磁带、磁盘、胶片、广播、电视等为物质载体的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一种以网络为承载、传输媒介的新型的信息资源,这种信息资源主要是在Internet上获取的,所以也将基于网络的教育信息资源称为Internet教育资源。Internet教育资源是网络的必然产物。

(二)获取因特网教育资源的方式

Internet是将全球数百万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的一组网络。用户若要访问网上的各种信息资源必须通过浏览器来实现。目前用于浏览网上信息资源的浏览器有很多,而所使用的浏览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网络浏览的效果。好的浏览器应具有如下特点:(1)能阅读超媒体文件;(2)具有字符格式化功能;(3)支持多种形式的Internet信息服务形式,如:WWW,Gopher,FTP,Telnet,WAIS等;(4)能访问历史记录;(5)具有书签功能;(6)能发送E-mal];(7)能阅读新闻,发表文章;(8)具有安全保密功能。

在众多浏览器中,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和NetscapeNavigator这两种浏览器使用较广泛。这两种浏览器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浏览效果,支持多种HTMI.格式和丰富的网络文件类型,并且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可支持FTP,Gopher,E-mail,Usenet等多種服务形式。

(三)因特网教育资源的分布

Internet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条件。教育信息是对教育系统中各种活动的运动属性、状况、特征与功能的客观描述。教育信息是对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真实反映。Internet教育信息是指Internet上可用于教育过程的、在教育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其中既包括为学习者提供的能够形成新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习惯、行为的学习内容,也包括在传递学习内容中生成的其他信息,如相关教育的理论信息、经验信息以及控制信息、反馈信息、管理信息等,也包括世界各国及不同地区开展教育活动的各种消息以及指导、保障教育系统顺利进行的各种政策、法规,还包括与教育、教学等有关的娱乐、商业信息内容。因此教育科研工作者、各层次的学习者和教育者、各级政府部门决策人员均可以通过Internet便捷地获取各类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学经验、教育理论、教育动态、教育指导、教育统计资料等教育信息。

由于教育系统涉及多领域内容,因此与教育相关的学术、科研、政府及各种组织机构的信息都可以归纳为Internet教育资源。Internet教育资源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国的教育科研网上,涵盖了以.edu为域名类的所有资源,并在.com,.gov中也有分布。Internet作为遍及世界186个国家,连接13多万个计算机网络、1600多万台计算机主机、600多个大型图书馆、400个学术文献库、100多万个信息源的信息网络,其信息资源的地理分布异常广泛,Internet教育资源也涉及到世界各地的与Internet相联的主机,但就其分布而言主要是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作为发达国家,网络环境优越,而且在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办学条件、教学资源等方面发展得比较充分,另一方面也与这些国家是以英语为母语的特点有关,这就避免了像其他非英语国家网上信息时的双语种或多语种版本的多重建设。有数据表明,截止到2000年1月,全球已注册的.com,.org,.net和.edu的域名已达10008475个,还有3344305个以国家或地区为最高域名(如.cn,.hk,.uk,.au,.ca等)。在这约13350000个域名中,按地域划分美国占50%德国占8.6%,英国占8.5%,加拿大、韩国、法国、荷兰、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目前为国际域名分布的前10位。

我国的网络建设与开发正在兴起阶段,目前我国上网的计算机为350万台,其中专线上网的计算机为4l万台,拨号上网的计算机为309万台。我国WWW站点约15153个。我国已建立了包括负责所有大学联网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域名.edu.cn),中国科学院负责的各科研机构联网(域名.ac,cn)在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完成了教育科研网络信息的初建阶段。我国国际线路的总容量为351H,连接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其分布情况为:中国科技网(CSTNET)IOM、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291M、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8H、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22M、中国联通互联网(UNIVET)20M。

三、高校应用的共享机制建设

(一)网络环境建设

教育城域网的网络环境按其应用功能可分为四类:一是用于办公,如教师备课、文件上传下达等;二是用于通讯,以网站为代表,融合了BLDG等技术;三是用于資源管理,现实情况是地方高校建设时,往往买了资源库,却没有本地资源进入,只能靠所购买资源库一年一两次更新,无法与教学形成互动;四是用于视频教学,真实记录课堂教学全过程,并对此进行录播、直播和刻录输出,实现资源共享,教学评估,教师培训。其中的视频教学网络环境又细分为三大类:一是公开课视频会议;二飞精品课程录播;三是远程教学评估。

(二)教学平台建设

什么是教学平台?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已无法适应当前大信息量的教学内容需求,虽然各地方高校纷纷建立多媒体教室,但是独立的多媒体教室,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仍然不能摆脱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学习模式。为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创造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学习的环境。

地方高校可利用传媒与通信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活动。主要有开路电视远程教育系统,Internet教育系统,以卫星传输为主、互联网传输为辅的教育系统,双向HFC有线电视网络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多种形式。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是指支持教学的相关资源,大致分为教材、支持系统和环境,甚至涵盖一切有助于教学活动的任何事物。教学资源库通常具有下图所示的结构。其中,教学资源数据库是教学资源库的核心。它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媒体素材库及索引库,在此基础上,还有积件库、课件库、题库、案例库及相应的索引库,最上层是网络课程库和索引库。

(四)网络课件开发

网络课件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制作课件的技术水平,还取决于教学内容的质量、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学习方法的合理运用、学习策略的具体实施等因素。同时,开发网络课件需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美学和各专业学科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最好进行合作开发,以提高开发速度和开发质量。

(五)多媒体课件开发

目前,教育正在走向信息化、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成为教育教学的支撑技术。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正在改变着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势必带来教学内容、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对于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学内容是用多媒体信息来表达的。各种媒体信息都必须是为了表现某一个知识点的内容,为达到某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而设计、选择的。各个知识点之间应建立一定的联系,以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知识结构体系。

(六)精品课程建设